初中历史答题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答题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历史答题方法

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大坝造孔技术;问题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大坝造孔施工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有很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这些问题都是大坝造孔施工中非常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钻头脱落的问题以及孔壁倒塌和坝体出现裂缝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更好的分析,能够更好的找到解决的措施,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水利工程获得更好的发展。

1 孔壁塌陷问题分析

1.1 导致其出现的原因

很多的坝体在施工中经常会使用比较松散的土料,在进行填筑压实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样就会导致坝体的土质结构出现很大的问题,同时也会出现坝体的不平衡情况,因此,就会导致坝体出现很大的裂缝,在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会出现塌陷情况。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通常情况下要进行固壁泥浆处理,但是,要是在施工中出现固壁泥浆没有达到施工要求的时候,会导致泥浆的性能出现很大的问题。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对施工现场的水文情况以及地质情况勘测不清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导致孔壁无法得到泥浆很好保护。在很多的水利工程施工中,会出现很多的泥浆进入到地层中,这样是会出现损失非常严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地层是会出现没有得到很好的填充情况,因此,在进行钻孔作业的时候,是会出现塌孔情况的,因为孔内的泥浆压力是会出现变化的,这样也可能是因为孔内出现细沙层的原因。很多的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是会出现施工工期非常长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施工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停工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要对泥浆进行定期的检验,在出现泥浆流失的情况下一定要进行及时的填充,否则将会出现孔壁塌陷的情况,在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很大的经济损失出现。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钻具也要在力度方面进行很好的控制,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钻具力度过大的情况是会导致泥浆壁出现损坏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没有进行及时的补救是会导致孔壁受到很大影响的。

1.2 解决的措施

在对孔壁出现坍塌的情况进行解决的时候,在施工作业的时候,取出钻具的时候,要将造孔的设备都进行移开,这样能够避免出现孔壁塌陷的情况,这样也能避免出现塌孔和埋钻的事故。对出现塌陷的原因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对出现的位置和大小情况进行掌握,同时也能找到非常好的解决措施。对泥浆的比重进行改变,能够更好的增加泥浆的粘度情况,同时可以根据其实际的施工情况在泥浆中添加一些化学物质,这样能够更好的使泥浆的粘度得到提高。为了防止出现塌孔的情况,同时也要避免出现塌孔的面积出现过大的情况,在将泥浆送入到孔内的时候要非常的小心,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这样能够更好的防止出现很严重的塌孔情况,同时对出现的位置要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样能够在稳定以后继续进行施工。

1.3 防止出现孔壁塌陷的方法

在进行钻孔作业前要对施工地点的地层情况以及水文情况进行很好的勘查,这样能够更好的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的泥浆来进行护壁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对泥浆的性能也要进行很好的调整,进行检验工作,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泥浆的情况进行掌握。在施工前要进行备用泥浆、粘土块以及纤维性物质的准备工作,这样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才能避免出现原料供应不到位的情况。为了避免出现泥浆渗漏的情况,在工程停工期间也是要对孔内的泥浆进行搅拌的,在出现泥浆不足的情况下要进行随时的补充,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的效果。

2 钻头脱落出现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2.1 导致其出现的原因

钻头在使用过程中使用的周期非常长,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是经常会出现钢丝绳磨损非常严重的情况,因此,在钻头和钢丝绳进行连接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钢丝绳出现松动和抽脱的情况。同时,很多的工程施工中也存在着没有对保护绳进行安装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出现严重坍塌的问题,最终导致埋钻事故的出现。

2.2 处理方案

首先,要及时查明事故的原因,并及时对钻头脱落事故进行处理。如果事故发生是由于主绳的断裂,应该迅速使用保护绳。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保护绳,要先更换泥浆。其次,抽净钻头附近区域的钻碴,随后用打捞工具进行打捞,当卡住以后,进行提起,注意这时候要轻轻震打,并随时取出钻头。

2.3 预防措施

钢丝绳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破损,要及时更换,及时紧固抬动钢丝绳卡子,并且要在钻头上加保护绳,随时保持孔内干净和钻碴的抽取。

3 斜孔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3.1 原因分析

很多问题都可能导致斜孔的出现,如孔内有钻渣、钻头严重磨损、不当的松绳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钻头无法垂直下落以及不妥当变层处理等。

3.2 处理方案

如果出现斜孔现象,要及时找到孔斜点然后进行回扭。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孔斜,只有及时进行回填,再重新造孔。同时,在进行施工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其他的方法进行弥补,使用液压抓斗进行自动纠偏。

3.3 预防手段

根据从事相关工作的一些经验总结了一些方法,以应对孔斜超标,同时,对保证成孔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首先,孔内的泥浆粘稠度要合适,同时也要一直保持孔内干净。其次,随时纠正钻头补焊的过程和方法。再次,松绳的时候要适当,钻头在孔内工作的时候要保持钻头的稳定性,更不能打空锤。为了能够对施工进程进行及时的掌握以及保证施工的安全,要求每个工作小组要多检查、勤检查。最后,在倾斜地层作业的时候要对地层因素和水文因素进行周密而细致的考虑,谨慎处理硬度不均匀的表面。

4 对坚硬岩层孤石的处理方法

胶结砾岩、砂等岩石非常的坚硬,在钻进过程中如果遇到它们,就会使钻进的进程受到很大的阻碍。这时候,就可以使用冲击反循环的钻机造孔,要选用坚硬的并且可以焊合金的三阶式钻头进行钻进。也可以采用加重杆连接小型一字头的凿子,进行焊岩石扎碎来进入。

5 人员的配备的解决方案

要综合考虑大坝的施工地点。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的乡镇中的工程,由于配备较差得基础设施,无法方便的进行管理运行,工程后期检查所需要的值班人员也比较缺乏,而造孔工程后期的检查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为了保障工程后期的值班人员的配备,可以依据当地的发展情况,对当地的人进行简单的技术培训,培训掌握基本技术要领的本地的值班人员,以满足工程后期对值班人员的需求。

6 结束语

水利大坝的建设要进行基本的定位,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最低,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其综合使用的性能。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造孔施工技术非常重要,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地点的地理环境、岩石构造以及地质构造都是要进行很好的分析的,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其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1]章美文.造孔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处理[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院报,2002(5).

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历史是什么?按照历史学的观点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历史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过程;广义指一切事物以往的运动发展过程;狭义指人类史,即人类以往全部活动及其历程。在这个简单的概括中我们可以发现,历史是一门涵盖范围极其广的一门课程,但是否就真的很难去学习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掌握正确的方法去学习历史,你将会沉浸于历史的美妙中。初中阶段学习历史是比较基础的,学习主要是以记忆理解为主,拓展应用为辅。以下是本人归纳的一些学习初中历史的方法:

一、熟读教材 掌握教材重难点

在初中阶段对历史学科的学习集中点就是考察在教材上的熟练度。对于初中历史的考察属于比较简单的阶段,但是想要学好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就现阶段来说,初中历史教材课本的知识容量并不算大,并且主要是按照通史的角度加以讲述。因此,在教材上同学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最简单的了解就是查看目录,教材的目录是整本书内容的一个缩写,从目录中可以了解到该本教材的主要内容以及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按照一般教材的编写来说,在每一课通常也会分为几部分的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因此同学们应该对大字部分进行精读,掌握该课的主要知识点。小字部分一般来说是对一些历史时间的描写或者对相关人物的介绍,主要是为了便于学生对大字部分的以及增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因此对于小字部分的内容可以采取略读的模式。对于教材的熟练是初中阶段获得历史高分的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向上面说的那样,毕竟初中对历史的考察点主要还是集中在对课本的考察。

二、加强记忆 掌握背诵巧方法

很多同学都认为学习历史最吃力的就是背诵了,也有很多同学在最初学习历史的时候兴趣满满,但由于各种需要背诵的条条框框使得同学们心力交瘁,也渐渐失去了对历史的兴趣。其实对于历史条条框框的记忆并不难,掌握一些背诵巧方法总能使记忆教材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个人关于记忆历史知识点的一些方法:

1.晨读记忆法:早上是背诵的黄金时间,是背诵历史这类文科性知识最适合不过了。如果所在学校是已经安排了早自习,那么可以在课前就给自己定下一些背诵目标,根据老师总结归纳好的一些知识点进行。一般来说,学生可以拿好老师归纳的笔记进行背诵,背诵完毕后,可以盖上笔记或者课本,闭眼重新回忆所背知识点,若有不熟悉的可以重新加深记忆。

2.关键词记忆法: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点,很多同学表示记忆起来格外吃力。每一个点有长长的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需要背诵很多知识点,这无疑给同学们背诵加大了难度。因此,背诵时往往可以选择抓住关键词,先记住关键词,然后不断拓展。比如在记忆为什么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时就可以先抓住文学、,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目标、,私人讲学这些关键词,再不断加以扩充,记忆起来也就更加简单了。

3.提纲记忆法:初中历史对于事件时间的考察可以说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同一时间,中国和世界其他各国可能同时发生着一些大变革大事件,在笔者看来,建立时间轴是个不错的选择,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综合起来记忆比较,也是一个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的好法子。毕竟在考试中,出题者往往利用学生事件时间发生情况记忆模糊而设下陷阱,但如果同学们对于这些知识点记忆深刻,也就可以减少丢分了。

三、巩固知识 掌握答题小技巧

很多同学都会出现记过的知识点再次忘记的现象,这便是巩固不到位的结果。那么,应该要如何巩固知识呢?课后的练习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练习容易造成对所学所背知识理解不深入的情况,理解不深入则答题无法达到要点,得分也必然会不尽如人意。历史这门课程,答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客观题给出的史料材料等,在问题的设定上也必然存在联系。比如,很多设问往往会说材料体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得到什么启示和教训等等之类。像这样的问题,若材料中提到了买什么,花了钱等等就是涉及济方面;若是材料中提到了制度的革新等方面则是政治方面;传教士之类的方面则是涉及文化方面;关于军队等则是军事方面诸如此类。但有些材料表达得较为隐晦,可能无法找此类关键词之类的,那么,笔者的建议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写几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分点作答,并且尽量使得所写答案与所学教材有所关联,尽量使用术语,避免使用日常用语,还要注意的是,答题尽量使得卷面整洁。掌握一定的考试作答技巧会产生意想不到效果,往往可以使自己在同类答题中得到更多分,成为佼佼者。

以上是工作中总结而来的一些小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同学重新树立对历史的兴趣以及在历史学科中得到自己满意的成果。

参考文献:

篇3

历史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反思甘孜藏区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具体变现为:

1.1甘孜藏区初中学生汉语言基础薄弱,阅读理解能力差,课堂教学、日常交流存在较大障碍

藏区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乡下学生基础更差,大多学生不会拼写,掌握常规字量少,课本中的字词、句子都较生疏,认知目标、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无从谈起。

1.2历史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师资不稳定,专业不对口,历史专业教师缺乏

学校不重视,学生也没有兴趣,历史课形同虚设。历史科被列为学校 “副科”,配备教师时,专任历史教师基本实行“包级”制。一个年级七、八个班,一位老师要面对三、四百学生。历史在中考中所占比重过低。初三年级历史政治合考,两科各占50分,相对语、数、外、藏文、每科150分,物理、化学每科100分来说,历史科分值比重太小,调动不了学生的动机,很多学生到初三后就放松了历史学习,改攻其它科目。

1.3教育发展滞后,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缺少学习方法,教学质量低下

甘孜藏区教育起步迟,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环境条件艰苦,经费投入不足,教育发展十分滞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停留在应试教育初期。很多教师至今仍然使用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授课方式上课。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了教师 “教”的作用,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体地位。教师惯于“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全然没有自行探究与思考。教师不辞辛劳讲完一节课后,许多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仍不甚了解。学生学习方法缺乏,很少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上课听不进,课后缺少必要练习,不复习巩固,作业习惯拖拉,照抄书本,强搬硬套,问题稍一变化,便无能为力。学生知识面窄,分析能力差,描述和表述能力差,特别是对问答题、材料分析题有畏难情绪。测试中,问答题、材料分析题大多数学生都留空白。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使得藏区的教学质量始终处于低下水平。

2 提高藏区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思考

2.1多方努力,强化藏区基础教育

藏区教学质量低下,与其基础教育差直接关系。发展藏区教育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初中生源来自小学,起始于家庭启蒙教育和学前教育。整个甘孜藏区目前除了在县城有学前教育外,乡村几乎都没有学前教育。藏族初中生汉语言基础差,接受能力有限,基本都来自偏远的牧区或半农半牧区,加上父母都是“文盲”或“半文盲”。小学大部分在边远乡村、牧区,校舍简陋,教学条件差,交通不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小学教育基本处于艰难维持阶段。很多地方课堂教学都使用藏语教学,缺少汉语言环境,很多学生上初中后还不能开口讲汉语。仅靠学校课堂上的一点汉语学习,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具有一定汉语言运用能力,确实很难。所以,发展藏区教育,不仅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特别是发展小学教育,加强小学汉语文的教学工作,才能为初中历史课的教学扫清障碍。

2.2领导重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根本追求是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初中历史教学,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地位。要制定措施保障教师利益,提高工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要完善升学考试制度,加大历史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要鼓励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每位教师都要审视自己,不断加强知识与理念学习,端正教学态度,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为自己充电,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进取,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

2.3因材施教,尊重关爱每一学生

藏族学生大多天资聪慧,活泼好动。汉语思维表达能力差直接导致学生羞于和老师交流。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帮助学生恢复自信,逾越语言障碍。可以通过补习基础加强学生听说读写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笔者在藏区初一年级学生中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课外阅读历史方面书籍10分钟,写一段读书笔记,定时向组长、老师汇报学习心得。教师要充分信赖、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肯定学生进步加以表扬,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敢说多说。

2.4更新观念,着眼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观念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制约着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学科任务的完成,影响着教学方法的构思和教学过程的实施。首先要正确处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上好历史课的重要意义。历史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法,根据藏区学生实际,组织教学。其次,要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准,要活,要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探索,培养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要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学习,学生只有自己会读书,会学习,才能掌握信息之锁的钥匙;学生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

2.5改进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藏区的历史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老师“满堂灌”,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学生与老师缺少信息交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因此老师备课要针对学生实际,巧设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启发,联系生活,注重基础,讲授中要引导得法,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来解决历史问题,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实现由被动“听”到主动“思”的转变。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学生感官,再现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以上是笔者关于藏区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些浅显的想法,藏区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一同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汲取先进经验,不断总结,努力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模式。相信随着甘孜藏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藏区的教育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陈才凤.农村初中学生历史学习障碍成因和解决对策的研究[J].新华教育研究, 2010.4.

篇4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以生为本 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与思考

社会实践和发展规律表明:任何领域的事业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一个逐步适应和不断完善的发展性过程,教育事业的改革活动也不例外。从初中历史的教改现象看来,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在思想意识和行为实践方面都存在亟待改进之处,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传统教学意识和教学包办模式的习惯性影响依然根深蒂固,这种潜在性问题现象必须在更大力度的行为实践中加以进一步纠偏改错,否则就难以巩固教学改革所取得的累累硕果,甚至会因此而丧失来之不易的成绩。如何才能有效巩固和进一步扩大教学改革的效应呢?笔者结合初中历史自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对此作出阐述,希望为更多实践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1.引导学生探索课本知识学习方法,积极有效地开展自主教学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课本知识,从中摸索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有效前提与保障。一是要传授学生相关技巧,如怎样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如何前后联系和举一反三等,帮助他们探索识记知识点和概念的便捷途径。二是引导学生探索善于概要掌握历史知识的要领。如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必须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重组,从中提取记忆要素以简化记忆。可引导学生借鉴语文基本学法,找出每句重点词,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也可借鉴数学“集合”概念,对历史信息按照程序分析重组,形成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把握。三是引导学生探索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如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大专题下分设若干个子专题,形成比较系统的专题线索。再如,引导学生概括知识体系,并结合自身特点加工改良,采用“集合”方式确定相应的层次和隶属关系,掌握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深化联系教材知识,积极有效地开展自主教学实践活动。

一是要善于发掘教材的隐性知识。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有显性(文字材料和图表)和隐性之分,如1865年美国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对美国领土扩张这一主题来说是显性知识;俄国在1865年之前是一个地跨欧亚美三洲的大帝国则是隐性知识。对此,可把之作为增强学生能力的重要题材。二是要深入探究历史事物的本质规律。如对于的失败,可把之分为“直接原因(篡夺革命果实)”、“主要原因(革命党人妥协等)”和“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深入探究,这样才能建构起历史事件成因反应在本质上的一般规律性。否则,就会事倍功半。三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开拓学科内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这种全面联系的综合能力,既是学生建构完整历史知识体系的关键所在,又是考试命题能力测试的重点内容,是历史学习的必备基本功。四是引导学生探索跨科知识的渗透与联系。如在教学美国西部大开发内容时,可以联系当今中国西部大开发时政热点问题,对中美两国西部地理因素作联系比较,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3.培养学生知行统一解答能力,积极有效地开展自主教学实践活动。

学以致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终极性体现。一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考题和练习题。着重通过相当程度的练习、检测和讲评,不断提高学生适应命题、解题答题和学用结合的实际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对学习检测效果善于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每次规模性作业和教学检测之后,教师在评讲作业和试卷时,都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揣摩和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在把握命题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了解答题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要领,从中发现自己在答题中存在的失误和不足,善于总结成败得失,从而不断提高分析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三是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一方面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以历史的经验和价值观作自我剖析,客观分析人生之旅的各种得失,不断调整人生价值取向。

4.引导学生增强研究学习能力,积极有效地开展自主教学实践活动。

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教学

一、师生互动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体现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中的体现

1.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授课的主体,需要把书上的知识通过口说讲给同学们听,让同学们了解历史!可是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觉得历史课枯燥无味,找不到让自己兴趣的一面,这时就会有些同学在课堂上交头接耳说话,扰乱课堂秩序,影响老师上课。

2.师生两者之间缺乏交流

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每一节课所要教学内容十分了解,为了保证课程的进度,在历史课堂中减少了师生互动或者同学们之间讨论的环节,限制了同学们对历史的内容的探讨和了解。有的老师只是布置问题让同学们回家自己思考,这样不利于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也会使学生们对初中历史失去兴趣。

(二)师生互动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体现

1.师生互动教学能够调动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令学生们枯燥无味,上课想睡觉,到了考试就完全不会答题,不知如何从哪里入手,这就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若老师在课堂上采取多与学生互动的方式,会使同学们对初中历史课上所学的内容的看法有所改变,师生互动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学生们对学习历史枯燥无味的看法,还可以激发学生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调节课堂上的学习氛围。

2.师生互动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如果教师们一味的在课堂上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就是照本宣科的做法,学生难道不会对历史产生厌倦的想法?难道不会对历史失去兴趣?难道不会影响学习成绩……这一切都是不值得提倡的,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需要老师学会用创新的方法去教导学生,师生互动正是一个能够使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好交流学习的平台,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也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给双方都带来了有效的利益。

3.师生互动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只会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教师在讲台上只管讲自己所要授予的课程内容,因为枯燥无聊,所以有的学生会选择睡觉或做其他与历史课上不相干的事情,所以会影响考试成绩以及班上的总体成绩;而师生互动教学却能够缓解这些现象,不仅可以调节班上的上课氛围,还可以促进老师与学生们之间的感情。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中,学生们如果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问老师,在课后遇到不懂也可以到办公室找老师们解答疑问,这样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师生互动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一)教师应当正确选择师生互动形式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改革好的教学模式,每个教师都必须在课前准备好下一节课所要上的内容知识,这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必备责任。特别是当今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在课前备课,尽可能的将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和编排后,在历史课堂上更加丰富的进行讲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找资源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过去的历史,这样师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且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与老师进行探讨,教师必须从容的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她们感受丰富多彩的历史世界,也可以活跃学生们的思维以及表达他们各自的观点。

(二)优化师生教学互动氛围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师教学必须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需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进行更多的互动以及交流,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历史题目抢答,对于表现好的,勇于参与的进行奖励,这个过程中,师生互动就可以调节课堂上的氛围,不会让课堂变得沉闷。教师作为初中历史课堂上课程内容的教导者,师生之间可以以朋友、知己的身份进行探讨交流,学生们不需要害怕教室们,在此过程中可以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了解学生们的本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应该要了解学生们的性格特点,从而引导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历史,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们可以通过班长或者班级其他班干部了解本班同学的性格特点,对于性格比较外向的同学,教师可以与其愉快的讨论,让她们一起带动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们,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们之间教师们也可以对学生们进的互动,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四)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感

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要选择那些具有实用性、趣味性的教材,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扮演书上的内容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现场的场景,把自己融入到历史事件上,使他们在体验中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掌握历史,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感。

总之,教学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够顺应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师生互动是有利于培养师生关系之间的感情,也是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气氛,师生之间互动也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我们在进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课题调研时发现,高一新生在常规文化课闭卷考试中历史成绩偏低,且种种因素导致班内学生的成绩反差较大――百分卷答卷中,80分以上的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1%左右,30分以下的学生却占到学生总数的37%左右。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我们课题组多次对此进行研讨,认为解决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抓好课程标准的衔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分别是进行初、高中历史教育的国家标准,分别对课程性质、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作了阐述和规定。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历史教师要认真地对照这两个标准进行研究。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对于初高中历史的要求有了全局把握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顺利衔接就成为可能。

二是抓好教材的衔接。初高中历史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历史教学用书,是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初高中新教材,不仅体例不同,而且在内容上也有很大的区别。根据国家教材编写“一标多本”的政策,每一省份或者市区选择的教材可以各不相同。河南省同时选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有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岳麓出版社和北师大出版社四个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也有多种版本。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选用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和高中历史教科书不是出于同一家出版社――我们南阳一带初中普遍选用中华书局等版本。在编排体例上,初中教材基本是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编排,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高中教材则是按照专题性质,古今中外的历史排在一起,共三册书(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史)为必修教材,另外六册书为选修教材。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做好教材衔接工作。例如,针对初中教科书没有涉及或讲述较少的内容,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材料补充;针对教科书不同或相似的观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多角度解读,从而使知识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进一步得到落实和解决,使课堂真正做到高效。

三是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意识都较强,并已具有相对较强的价值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也明显增强。针对高中生这些特点,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也要随之发生变化。高中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式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此我校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实施具有我校特色的“学议导练高效课堂模式”,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解放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从而有效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学不再仅仅只是关注知识的传递,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

篇7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

1.初中学生自学历史的可行性。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指出,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中国史和世界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对于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基础知识及其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初中学生是完全能够通过自己阅读历史课文而掌握和了解,教师不必要在这方面花太多时间。对于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初中学生也可以在掌握了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基础知识之后,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主要依靠学生自己的思考和钻研,学生也是可以了解和认识的。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训学生自学历史是可行的。

2.培养初中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体现了义务教育法和历史教育大纲的要求。国家义务教育法在教育教学方面指出,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见,国家义务教育法要求教育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育学中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知识的能力是符合国家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的。

3.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学生在初中通过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的培养而获得自学历史知识的能力,不但能为学生在高一级学校学习历史打好基础,也为学生将来学习其他知识作好自学能力上的准备。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仅仅依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往往不足以满足工作上的需要。因此,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是不可避免的。而此时的学习已经不可能像在学校一样天天有教师传授,主要是依靠自学。所以,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则在学校学习时培养其自学的能力就显得尤其必要。

二、如何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

1.改变常规的备课内容,着重备学生自学。在我们日常历史教学工作中,备课的内容一般主要是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这些备课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教师在历史课堂中怎样教,而对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怎么学关注不够,甚至没有考虑学生在课堂中的自学活动,认为只要教师能够把历史课本知识对学生讲透讲明,学生能听懂听明白就可以。为了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知识的能力,我们必须改变常规的备课,使得备课不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对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对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而应该是要求教师备课应从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应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不再把备教师的教作为备课的主要内容,而是把教师作为历史课堂的配角,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学,以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2.改变课堂结构,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完成讲授新课的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往往是依靠满堂讲,主要的课堂活动都是教师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地听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很少有动手和动脑的机会,完全成了课堂的听课者,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能体现。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课堂结构,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篇8

关键词:历史教学兴趣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课题,也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中学历史教学两个阶段的衔接过渡,使学生的学习不产生“断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正确认识历史,做好学科理念方面的衔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言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

历史学习情境就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根据所学的内容创设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特定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和联系生活,把现实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和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例如:讲到中国改革开放时,就可以结合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说明我们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就。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状态之中。

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后,对历史的学习就会有正确的认识,教师也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断进行历史学科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今世界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与世界发展之趋势。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历史学科对丰富学生的社会科学知识、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功能。

二、有效衔接,发展学生。

1.夯实基础,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历史教材比较注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故事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多视角、多层次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偏少。高中历史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是初中历史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初中阶段打牢基础对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非常重要。初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把博大精深的历史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历史场景展现出来,加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历史学科能力。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历史教材和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扩大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做好教学方式、方法的衔接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将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让历史教学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初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新的学习观,让学生懂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对历史学习和自身发展的意义,鼓励他们积极尝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增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我能学”的独立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并不断提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

由于初中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多是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那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还是很有成效的。进入高中阶段后,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有的学生还以老一套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待高中历史学习,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到困难重重。因此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作好笔记、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和书写规范工整等方面的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渡过这个衔接阶段。其次,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开卷考试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教会学生怎样将重点内容勾划在教材上,怎样构建历史知识网络,以及解题答题技巧等;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三、互相沟通,共同研讨,做好初、高中教师的衔接。

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有效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许多学生认为历史是副科,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学生这样的想法完全背离了新课程教育。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想不够成熟、稳定,很容易在沉重的学习压力、思想压力下偏离正常的学习轨道。为此,老师应当发挥指南针的作用,让这些迷失方向的孩子重新找回正确的求学之路。以下是笔者多年来积累的一些历史课教学经验,希望与广大同仁共同交流学习。

一、抽签提问,学生机会均等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使用抽签提问法,该方法不仅使学生回答问题机会均等,还带有一定的游戏性质,比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具体步骤如下:①制造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②解决问题,让学习在看书和思考中解惑;③抽签,通常选中几个学生回答,并列出不同的意见;④针对意见,自由发言来找出正确答案;⑤由老师总结评价,给予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信心。该方法①③是关键步骤。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同时还要融入一些兴趣元素,引导学生去思考。当然,引导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渐渐学会自主探究。抽签让学生有均等回答问题的机会,彻底堵死一些学生的侥幸心理。抽签方式有很多种,最好选择带有一定游戏性质的方式。如课前准备好纸球,数量与学生数目相同。课上提问时随机将纸球发给学生,然后由老师抽取几组数字,抽到数字的学生回答问题。当然,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可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答题水平转换成分数,记入平时成绩,期末根据成绩适当颁发一定的奖励。

二、变中求异,巧妙提问

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巧妙提问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美国内战》这一课,如果提问是:“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是什么”?可能一些学生会不假思索的给出答案,而且与课本上完全一样。然而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如果一个学生失去了自主思维,那么他就变成了一台学习机器。但同样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提问,结果却截然不同。如:“美国内战的爆发为什么是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之必然?为什么说内战彻底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虽然是同样的问题,但变得更新颖、更耐人寻味,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挺新鲜,会主动思考问题,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为了加深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可适当设置问题障碍,虽然一时无法解决,但他们确实用脑思考了,思考同样是培养兴趣的重要一步。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他们变法取得了成功,那么这些内容对我们今天改革又有什么启示呢?学生随着问题不断发散、拓展思维,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灵活运用对比、类比法

同样一个问题,运有对比、类比法将使学生的记忆更深刻、更受启发。例如《商鞅变法》中提到“废”“立”二字,到底废了什么?又立了什么?废奴隶制的分封制,立中央集权制;废奴隶主贵族的世袭制,弃农经商旧俗,立耕战之功,重农业生产新风;废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立封建制的土地私有制。通过“废”与“立”的对比,使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内容一目了然,加深了记忆。而且清楚的看到:变法是适应经济变革和阶级关系变化而产生的,也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变法的意义和性质。

四、注意安排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教育不是让学生去接受真理,而是让学生去探究真理。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适当安排辩论活动,通过辩论来发掘问题,提炼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问题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功过历代都有人评说,有人称他“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还有人认为他“是圣是魔,未可轻议”。将这些观点交给学生去讨论,有的肯定他的功绩,有的持否定态度,辩论过程很激烈也出现了不少亮点,既增强了学生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知水平。再如《从中日到八国联军侵华》,李鸿章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他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那么,到底该对李鸿章作如何评价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李鸿章是天大的卖国贼,是他为洋人开启了卖国的大门。又有的认为,李鸿章虽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但他只是一朝臣子而已,他只是受命于朝廷,真正的卖国贼应当是清政府。对于不同的结论,学生们各有见解,但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可以。最后,老师对双方的辩论观点做出点评,同时将正反两方的论据进行综述,并将更全面的认识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更加准确的知识。

五、结语

历史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发展基础之上的,其客观性在于将学生引入历史隧道之中,让学生用辩证、全面的观点去看待历史事件。只有这样,才能超越功利教育,让学生以史为鉴,健全人格,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班贵荣.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1(4):172.

篇10

一 初中历史复习中的总体步骤

中考复习,教师普遍的做法都是分三轮:第一轮梳理基础知识,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三轮模拟训练。在这三轮中,各有轻重,教师应把重点放在第一轮梳理基础知识中。中考的命题范围是初中整套教材,若是学生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做题就会觉得无从下手,而且第一轮复习好了就可为第二、第三轮复习打好基础,更容易达到复习效果。因而我认为,第一轮复习时间应是最长的,需要将近两个月时间。要在两个月时间内梳理完初中整套教材并非易事,每节课的容量都很大,若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效率肯定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将每个单元基本内容用知识框架的形式列出来,对照往年《考试纲要》的要求,在列出的知识框架上空出重要知识点,提前一课时将讲义发给学生,作为作业让学生课下查书、填写。上课时教师主要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强调知识要点。

经过两个月的知识梳理,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的发展脉胳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二轮复习时以专题的形式展开复习,把教材内容按专题分为几个模块,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把当时的时政热点问题融合进来,将两者结合起来,即讲解热点专题。从各类报纸、杂志和模拟卷中搜集相关专题,通过手抄、剪裁等手段制作专题,这样将历史与时政相结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复习效果。

在进行第二轮复习的同时进行第三轮复习,两者穿插在一起,可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加深印象。

二 初三历史复习中需注意的几个细节

第一,掌握基础知识,熟悉教材。基础知识是历史考试的“本”和“源”。纵观近年中考试题,试卷难度适中,考查的重点是基本史实的再现。中考是政治和历史共同组成一张试卷,是开卷考试,开卷考试看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若是每道题都要翻书,时间肯定不够。那些依赖翻书的学生往往没法做完题目,思考能力题基本上都没做,并且试卷中也不是所以答案都能直接从书中找到,而是要经过一番思考,考的是学生的综合历史素质。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熟悉甚至能记忆基本史实,以提高答题效率。但中考在即,要求每位学生都能熟悉所有知识要点似乎不现实,由于是开卷,所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知识点的位置也可以加快答题速度,而且还可以提高答卷的质量,这就要求学生对课本非常熟悉。建议可以让学生多看每册课本之前的目录,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可让学生比赛谁最先在书中查到,借此帮助学生熟悉课本,引导学生把书本目录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第二,精心设计试题,认真评讲。各种形式的练习是历史复习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形式。但教师要避免搞“题海战”,尤其是后期模拟考试不易多,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模拟训练。认真研究中考试卷,每套试题精心筛选,一套试题最好限制一节课完成,要求做到选择题不看书,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完成后面的综合题,评讲试卷时切忌就题论题,把现成答案写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解题的方法,掌握窍门,如答列举题和材料题时,可让学生学会看分值答要点;回答综合题时语言要准确、逻辑要严谨等。另外,最好要求学生订正试卷时用不同颜色的笔,这样比较醒目,而且将所有试卷保留,作为自己的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