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

篇1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讲评课 “四步骤、四重视”教学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讲评课占有一定的比例。上好一堂讲评课,能集中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有效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课的课堂效率。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运用“四步骤、四重视”教学法,上好初中历史讲评课的一些操作要领。

四步骤,就是根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设计四个步骤的教学过程,即:做题、统计、分析、定点。

1.做题。一部分老师经常有这样的惯性思维,认为历史讲评课就是校对答案,没有什么新内容,因而也不需要备课。只要在课前教师把需要讲评的题目做一遍,知道大概要讲的内容,上课就直接把正确答案报给学生,让他们对对答案,就算完成任务了。事实上,这种上讲评课的方式并不科学,而且会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不会吃的现象出现,大大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其实,做题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一步,合理的做题设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准备上讲评课的老师不仅要会做历史试题,对每道题目都知其然和其所以然,还要做题时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考查的切入口在哪里,考查的具体方式是什么,学生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才能完成该题的作答。只有在做题时多思考、多从命题者的角度打开考试题目设计的思路,才能做到在讲评时胸有成竹、活学活用,并且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捷、学得条理、学得深刻。

2.统计。统计是上好讲评课承上启下的一步,目的是通过分类统计的方法,充分了解学生在历史试卷中反映出来的各种情况。具体做法是:在批阅题目的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做好学生在试卷答题中反映出来的各种情况的抽样统计工作。通常要统计的项目包括:选择题的错误人数,材料解析题每小题的失分率。由于每班出现的错误情况不尽相同,为了统计的方便,可以简易地设计这样的一张表格(下表)。

日期: 月 日;班级: 人数: 试卷名称:

上述表格的备注栏,主要详细记载这些情况:学生的典型错误,试题能级要求低但还有错误的同学名单。有了这些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就为下一步的分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分析。分析是上好讲评课最为关键的一步,它为确定课堂讲解哪些核心要素和知识点,提供教学决策的直接依据。有了上一步的统计表格后,学生的错误一目了然,错误的区间也相对明确。此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点对点地具体分析原因,看究竟是学生的历史概念理解不够透彻,还是历史答题的角度不够理想,抑或在答题中语言的表达或历史事件的描述与定性不合理,还是出于马虎大意审题不够认真仔细等。知道了错误的原因和潜在的答题漏洞,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化解答题困难了。

4.定点。即确定讲评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通常历史讲评课中,教师都会将一份试卷中学生错误较多的几个历史题目作为重点讲解。但我觉得,有了上述三个步骤的依托,最合理最科学的做法是从重点、难点、疑点这三个方面去备课的。重点就是属于历史课知识体系中重要的主要的内容,因其重要,须多强调,而且要作进一步的相关知识的延伸讲解。难点就是学生难懂、不太容易掌握的内容,因其难懂,就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解答类似历史难题的思维路径,避免再犯类似错误。疑点就是学生混淆不清、容易误解且易产生疑惑的内容,因其易混淆,要多设计一些同类历史题举一反三,作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和明确差别。

明确了以上四个步骤后,下面让我们结合具体历史教学内容,一起看看如何运用“四重视”方法,上好讲评课。或者说上历史讲评课讲什么?怎么讲?主要是要做到四个方面的重视。

1.重视讲解学生不懂的概念,架起学生与题目之间的桥梁。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例1:下列事件对近代民主进程有推动作用的是( )

①制定《权利法案》②颁布《人权宣言》③发表《独立宣言》④启蒙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通过“四步法”我们发现,在这道题中学生对“近代民主”这个概念理解不到位。因此,教师可着重分析和讲解近代民主的本质和对世界近代史的影响。教师不妨联系历史事件,告知学生近代民主,始于文艺复兴运动,发展于启蒙运动,是清算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提倡人性,反对神权;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自由,为资产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在它的影响下,英国出台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美国出台了要求摆脱殖民统治的《独立宣言》,法国也制定了要求人人平等、自由的《人权宣言》。因此,讲解了这些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例2:之所以说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因为它( )

A.了罗曼诺夫王朝

B.了农奴制度

C.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篇2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学科,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身独特的人格特点,构建良好的情感体验,形成优良的品质。而历史人物教学能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品质特征,从鲜活的人物教学中接受人文教育。因此,教师对于历史人物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课本知识上,应选择性地运用各种学习资源为学生呈现出立体的历史人物,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历史人物特点和相关历史知识。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基础,教师做好历史人物教学,才能使历史课程教学鲜活起来。而做好历史人物教学,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历史课堂具有互动性。教学实践证明,?n堂教学要想吸引学生的兴趣,就要做到教学过程富有变化,教学内容呈现生动形象。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这样做,一方面能简化课堂知识,加速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可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对历史课堂的合理安排与把控至关重要。

一、借助视听资源,加强感官刺激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已逐渐进入中小学课堂。但多媒体不能仅仅作为呈现课件的工具,教师要充分利用它的优势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课堂体验。学生对历史知识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在于历史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时太遥远,学生没有足够的意识和需求去了解历史,也没有感受到历史事件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可有效利用多媒体能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的优势,给学生呈现更加具体、生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更为生动的学习资源中开展历史学习。

例如,教学“三国鼎立”时,教师可选取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的片段,并通过概念图的形式整理出这三人身边的亲近之人及与他们的关系,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三人的性格特点及大概情况。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内容分析这三人在当时成为一方豪杰的原因所在,并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说出原因。通过观看和分析各类影像资源,学生既能直观地了解人物特征,又能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深刻认识,从而跟随教师的引导主动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

二、提供阅读材料,推进情感体验

通过生动有趣的视听资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以提供更多趣味性强的阅读资料,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历史教材上的内容有限,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教师可以在网络资源中适当选择一些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让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深入了解,从多个角度了解历史人物。在阅读分析过程中,教师最好能结合重大的历史事件,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思考历史人物在事件中起到的作用,并结合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特征与品质特征,对一些优良的精神品质进行深入探讨与学习。

例如,“秦王扫六合”这一课,教材主要介绍了秦王统一六国的一些举措。教师还可以搜寻更丰富的资源让学生参考阅读,帮助学生了解秦王对当时国家统一做出的贡献,分析其历史背景。另外,还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小故事,比如秦王建造阿房宫、长城、兵马俑等。教师需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依照阅读材料试着分析秦王某些行为的原因,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与事件。

三、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思维

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作为文科类课程的历史学科,是特别凸显学生主观意识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意识来消化课程内容,这样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所以,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互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历史人物会有更多自己的理解,能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

例如,针对秦始皇的行为,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辩论,讨论秦始皇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组织语言,整理论据,共同讨论秦始皇的一些做法。在辩论过程中,学生能够丰富自身的历史知识,增强口语表达能力,而观看辩论的学生也能通过两种不同观点的冲击和对撞,来深入理解历史人物,提升学习效果。

篇3

一、“说故事”

一堂历史课绝不应该只是使用一种方法,如谈话法或讨论法,许多时候,特别初中历史课或遇上情节生动曲折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还是不妨采取 “讲”的方法。但这时的 “讲”,不能是枯燥乏味地照本宣科,而是动听地 “讲”,类似 “说故事”一样。

台湾张元教授曾经有过精采的论述。他说,历史原本就是一门有趣的学问,历史课绝对应该是一堂很有趣的课。中学历史课多说些故事,就是少了点精确又有何妨?相反的,教师讲的都是历史的事实,都是精确的史实,但是沉闷枯燥,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道就是一节好的历史课吗?在历史课中讲故事,除了引起兴趣,更重要的是把故事当作认识过去的例证;历史的趣味是一种有深度的趣味,教师讲有趣的历史故事时,应该努力把趣味的深度呈现出来。

“说故事”其实也是一种讲述,但与一般讲述不同的是,它要求说得动听,要能够真正吸引住学生。怎样才能说得动听?关键是有时只宜 “说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不是一堆零碎的历史事件。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有整合的主题,除了看到因果相连的关系外,也在于意义的寻找。换言之, “说故事”不仅要生动,而且头绪要少,还要说出 “故事”所蕴涵的意义来,学生从中可以获得某些启示或引发一些思考。

二、资料研习法

资料研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研读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形成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透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是不是每一堂课都可以利用资料来进行教学呢?理论上是可以的。至于有没有一定的方法或程式,我们觉得:“一定要依照史料的性质,不同性质的史料,应该有不同的教法,所以,即使可以形成一种程式,大概也就是些粗略的原则。”

所以,资料研习使学生直接接触承载丰富历史信息的材料,通过研读,获取信息,并作出相应的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直接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状态中,而教师则起着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三、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是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疑问和想法,使其互相碰撞,从而使学生认识、理解历史问题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关于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以及 “人们的认识起于问题的发生,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观点。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思考的学习习惯,以及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交锋和教师的点拨,学生可以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并做出自己合理的或自圆其说的解释。

四、历史调查与访谈

所谓历史调查与访谈,就是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和研究。历史调查与访谈运用于历史教学,其理论基础是新课程关于学习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要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从社会实际中获取有效的学习信息的观点。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功能和作用至少有三点:第一,它改变了以往静态的历史教学面貌,而使历史教学成为充满活力、内容丰富的动态活动;第二,它增强了历史的个性化色彩,使历史显得更真实,而且还能展示过去常常被忽略的一些深层和复杂的情感,把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事件联结在一起;第三,它打破了课堂与社会的界限,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地整合起来,而且活动也促使教师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伙伴。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使用编演历史剧的方法是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所谓编演历史剧,就是通过在课下搜集,阅读材料,编写历史剧本,分配角色排练,而后在课堂上由学生出演(有时老师也参加)不同的角色,来展示有关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活动过程,从而达到体验和感受历史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第一,学生的学习是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它需要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第二,学生的认识是从具体生动的表象开始,进而发展到理性的认识;第三,学生的历史认识不应只是概念的记忆或理解,而应该由对历史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抽象认识。编演历史剧的方法对培养学生如何搜集、阅读材料,体验和感受所承担的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及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都是非常有益的。据说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它说明了让学生自己亲身实践的重要作用。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进入到历史短剧、历史人物的意境之中,无论是获取知识、相关材料,还是解决难点,都亲身尝试,探究,从中来体验和感受所演的角色,并通过角色的扮演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