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系统方案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管理系统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管理系统方案

篇1

关键词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237-02

0 引言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脚步在不断的加快,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系统的建设逐渐增多,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也在增多。在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增加的过程中,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规范性等要求在逐渐的提高。本文针对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1 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及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特点,也是管理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手段,当前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大多都建立了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企业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信息系统中的软件系统进行运行和维护,为软件系统的运行采取的维护,通过建立一个运维体系,并对运维体系进行实施,对企业的整个信息系统,进行监控、数据维护、系统的升级等,在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的整个过程中,实现规范化管理[1]。

但是在实际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1)运维任务多

我们以石油企业为例进行分析,石油企业的信息系统用户非常多,每天都有大量的用户,因为工作量非常大。在这些繁重的工作中包含的工作有热线支持、问题跟踪处理、数据备份、信息系统的培训等等,可以分成几十项工作内容,而信息系统运维人员拥有的业务背景不同,在实际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运维人员并不能全面的掌握这些问题,并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记录和跟踪。不同的运维人员在处理同一个问题时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处理问题时,往往还会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业务水平,进行各种工作,进而在工作中产生很多不必要的疑问,很难实现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规范化。

2)业务类型多

石油企业的信息系统是针对其下属单位的,其中涉及到的企业非常多,每个下属企业又有不同的业务。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我国企业的转制,将企业管理模式、业务特点等差异性进行突出显示,为不同的企业在解决问题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企业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人员很难对各个企业的业务进行熟知和掌握,因此不利于对问题的解决。

3)数据质量低

根据石油企业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石油企业的用户变动较大,新增用户的量会有明显的增加,因为工作量非常大,所以无法对这些新增用户进行培训,及时进行培训,培训的时间很多,也无法使用户完全的、真正的了解信息系统的运行和操作[2]。在实际操作中产生较大的问题,系统运行中产生的数据非常多,而且数据的质量较低,无法提供良好的数据保障等。

2 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建议

为了保证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并完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有效进行,需要有一个制度保障,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是一种发展趋势,而当前的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遇到很多问题,管理工作做的不到位,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将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规范化,需要将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完善和建立。在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时,有参考的依据和标准,会将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问题的处理风险降低。

2)加强并规范企业信息系统运维体系的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建立并完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完善和建设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之后需要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制度化建设,规范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将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改善,保证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的各项工作都顺利的进行,在实际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合理的安排运维人员的工作岗位,对各个工作岗位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解决,由下级向上级汇报,提高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效率。

3)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离不开运维人员,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信息系统运维人员的培训,针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具体工作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尤其是需要加强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为了提高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效率,可以定期的举行信息系统运维研讨会,信息系统运维人员相互的交流工作经验,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共同进行研究,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有突出表现的信息系统运维人员进行鼓励和表扬,增强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4)优化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流程

将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在完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解决运维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将信息系统的服务质量提高,同时将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进行规范[3]。优化相关的工作流程,使得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可以在工作中落实,将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优化,提高运维管理工作的高效性,降低故障的发生率。

3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未来的日子里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是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发展一种必然趋势,当前信息系统运维管理遇到的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都会得到解决。为了提高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质量、提供高质量数据,降低故障发生率,需要在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建立一个科学、有效、良好的运维管理方案,将相关的制度、体系、工作等完善和规范,为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方.论企业信息系统运维体系的构建[J].科技致富向导,2013(35):160-160.

篇2

关键词:检斤;电子秤;信息化;共享

一、韶冶检斤计量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韶冶检斤计量系统约有28个重要的计量测点,负责进出厂物料、产品的检斤计量,各测点分别配有电子轨道衡、电子汽车衡、电子地上衡、电子台秤、电子天平、传统机械秤等各种测量设备,各台秤的使用和管理状况如下:

1.部分测点实现了检斤数据在线自动采集、网络远程传送到厂数据中心,但数据项目不完整、格式不统一,数据无法有效利用和共享。

2.部分测点实现了检斤数据本地自动采集处理,但仍然需要人工传送到相关治理部门,检斤信息无法有效共享。

3.部分测点虽然使用电子秤,但采用人工记录、手工台账、人工传送等手工数据管理方式,效率低、容易出错。

4.还有少量传统机械秤,完全不具备信息处理能力。

二、检斤计量系统信息化总体设计

1. 系统目标

系统目标是建立完整的检斤计量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体系,实现公司-韶冶-基层检斤计量管理单位-现场检斤测量设备检斤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传递和共享,确保数出一家,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可信的检斤计量数据,并且最终要实现计量业务管理、控制一体化。

系统目标具体包括:

实现全厂主要检斤测量设备检斤数据自动采集;

统一规范全厂检斤计量数据项目、编码、共享存储格式;

实现全厂主要检斤计量数据的网络共享;

实现检斤计量系统与其它业务系统的集成,整合物流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

实现检斤测量设备网络监控;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体现一定的先进性。

2.系统结构

1)硬件系统构成

系统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韶冶检斤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结构图

2) 检斤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结构

检斤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结构如图2所示

图2韶冶检斤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结构图

系统采用三层架构模式,整个软件架构分为用户表示层(User Interface)、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和数据操作层(Data Access Layer),各层构成如下:

用户表示层: 登录模块、数据录入模块、显示模块、打印模块;

业务逻辑层:检斤数据处理模块、通信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综合查询模块、系统维护模块;

数据操作层:电子秤驱动程序、本地数据库提供程序、远程数据库提供程序;

下面介绍各软件模块的主要功能及开发任务。

(1) 通信协议定义文件

功能要求:存放各类电子秤通信协议,供电子秤驱动程序用。

开发任务:根据电子秤通信协议项目设计XML文件,存放通信协议。

(2) 检斤单分类代码定义文件

功能要求:存放检斤单分类代码,供检斤数据处理程序调用。

开发任务:设计XML文件,存放检斤单分类代码。

  (3) 本地数据库

功能要求:

      ·存放用户信息;

      ·存放通信参数;

      ·存放检斤单信息;

      ·存放物料代码等各种代码信息。

      ·存放系统检斤运行状态日志、

开发任务:

    ·创建ACCESS数据库,提供密码安全保护(密码进行加密);

    ·设计并创建用户信息数据表;

    ·设计并创建通信参数数据表;

    ·设计并创建检斤信息数据表;

    ·设计并创建物料等相关代码数据表;

    ·设计并创建检斤运行状态日志数据表;

    ·设计并创建检相关视图。

    (4) 电子秤驱动程序

功能要求:

    ·完成计算机与电子秤之间的通信;

    ·为方便最终用户编程,驱动程序尽可能标准化,提供统一的标准API接口;

    ·驱动程序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有效支持新的电子秤量设备;

开发任务:

    ·分析研究现有及将要使用的电子秤的通信协议;

    ·设计电子秤通信协议定义文件(XML格式),存放各类电子秤通信协议;

    ·设计并开发驱动程序控件,提供标准化的API接口。保证用户使用此控件时,只需设置电子秤型号,驱动程序控件自动从电子秤通信协议文件选择相应的通信协议,提供通信驱动。

    ·当有新的电子秤出现时,只需在电子秤通信协议定义文件中新增该设备的通信协议,即可驱动该种设备,保证驱动程序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开发工具:用 C# 编写电子秤驱动程序控件,生成动态链接库(即DLL形式)。

    (5) 本地数据库提供程序

功能要求:

    ·提供本地数据库ACCESS等数据库连接功能,支持相关安全认证机制;

    ·提供对本地数据库中的数据表查询、修改、增加、删除等操作能力。

开发任务:按照三层结构数据操作层要求,设计并开发数据库操作类,封装所有数据库操作。

(6) 远程数据库提供程序

功能要求:

    ·提供Sql Server、Oracle等远程数据库连接功能,支持相关安全认证机制;

    ·提供对Sql Server、Oracle等远程数据库中的数据表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存储过程调用等操作能力。

开发任务:按照三层结构数据操作层要求,设计并开发数据库操作类,封装所有数据库操作。

    (7) 通信管理模块

功能要求:根据系统实际连接的电子秤型号,完成电子秤通信参数(测量设备类型、通信端口、波特率等参数)设置,并设置检斤单类型。

开发任务:设计通信参数等初始化信息设置界面,开发系统初始化信息数据库更新程序。

(8) 登录模块

功能要求:完成操作人员进入系统的安全认证和授权,并执行初始化任务。

开发任务:设计安全认证和授权机制,完成相应的程序编制。

(9)检斤单录入模块

功能要求:

    ·能按照通信管理模块设定的检斤单类型自动选择合适的检斤单;

    ·完成各种类型检斤单中人工录入部分数据项的录入;

    ·提供物料代码、计量单类型等的辅助录入功能;

    ·对铅锌产品入库,提供远程化验单检索功能;

开发任务:

    ·设计检斤单录入界面;

    ·设计并编写远程化验单检索程序;

(10) 检斤数据处理模块

功能要求:

·读取通信管理模块设置的通信参数,并按这些参数初始化通信端口;

·在线采集电子秤称量数据,提供计算、实时显示、打印和保存等功能;

    ·提供电子秤校准状态、网络通信状态等日志记录功能。

开发任务:

    ·设计并编写通信端口初始化程序;

    ·设计并编写电子秤称量数据实时采集程序;

    ·设计并编写称量数据实时显示、打 印程序;

    ·设计并编写检斤单保存更新程序;

    ·设计并编写检斤日志记录程序。

(11)数据管理模块

功能要求:

    ·下载远程数据库中的各类代码库,并存入本地数据库;

    ·提供本地代码库维护功能;

    ·上传审核后的检斤数据到厂部中心数据库;

开发任务:

    ·编写下载程序;

    ·编写本地代码库编辑程序;

    ·编写上传程序;

(12)综合查询模块

功能要求:

    ·查询指定日期的检斤单;

    ·查询指定日期的校准、通信状态信息;

开发任务:编写查询模块;

(13)系统维护模块

功能要求:

    ·提供用户管理功能;

    ·提供修改用户密码功能;

    ·提供本地数据库压缩整理功能;

开发任务:

·编写用户管理模块;

    ·编写用户密码修改模块;

    ·编写本地数据库压缩整理模块;

三、系统开发工具和运行平台

1. 开发工具

* Visual Studio 2008企业版;

* ACCESS数据库;

* Sql Server 数据库,或Oracle数据库。

2. 应用系统运行平台

Windows 各类操作系统。

篇3

摘要:本文试就集团企业的现金池系统管理方案的构建作出初步探讨,首先分析网上银行的主要功能与特点,对现金池对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的益处进行阐述,并对基于网上银行系统的集团企业现金池管理方案构建进行实例分析,旨在促进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以供其他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 :集团企业;网上银行系统;现金池;资金管理;收支两条线

资金集中管理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资金的集中管理, 可以加强集团企业各个业务单元之间的联系; 可以使集团总部更好地管控下属子(分) 公司;可以更有效提高集团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由于在管理要求、企业资本结构和集团控制力度等方面的差异,当前我国集团企业采用的资金集中管理主要有资金结算中心、财务公司和资金收支两条线集中管理等模式。随着我国金融结算系统的不断改进,网银系统功能和安全性等方面已趋于完善,一种基于委托贷款模式的创新型资金管理技术———“现金池”正在逐渐兴起,无论从管理层面还是技术层面,“现金池”业务都是对目前采用的各种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

一、网银系统的主要功能与特点

通过网银资金划拨,全国银行间账户转账、汇款,同城或异地可以瞬时实现资金的实时转账,网上银行可以足不出户,操作简单,业务又可以批量处理,大大提高了财务人员特别是出纳员的工作效率;

客户可随时从网银系统上下载标准格式的对账单,直接供本单位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对账处理,节省了大量的手工勾账工作;

可以协助集团企业理财,实施集团企业内部总(母)公司向分(子)公司资金收集、划转、调拨资金,查询分(子)公司账户信息,监控其资金运作;

财务内控管理:工资、报销、分级操作、分权限管理;

网上银行方便快捷:批量交易、定时交易、脱机操作;客户证书管理功能将根据客户的需要,对客户证书设置各种权限,进行数字证书安全身份认证,查询、更新证书,帮助客户实现有效的内部事务管理。

通过网上银行系统,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可构建收支两条线、零余额管理、日间透支、日终清算”的集团账户体系管理模式。

二、现金池对集团企业的有利之处

集团企业引入现金池模式后,通过收支两条线集中管理手段,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集中企业整体资金资源,可以改善和优化资金管控粗放型的局面。现金池对集团企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改进了资金的流动性管理。在现金池结构中,各子账户将保持最少的资金余额,以便充分提高整个集团的资金利用率和流动性;在日终,盈余资金可以通过主账户的划转,来资助其他资金短缺的子公司,过剩的流动资金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其次,减少了资金的利息成本。建立基于委托贷款模式的创新型资金管理的“现金池”后,自动化资金划转降低了集团整体的利息成本。第三,节约了资金的管理成本。维持较少的贷款,降低企业备付金的留存,可以减少企业对资金账户管理的成本。现金池整体上可以增加集团内部的协同效应,发挥资金头寸的最大化价值。

三、基于网上银行系统的现金池管理方案的构建实

例———以某集团公司为例

(一)集团账户体系的架构

1.集团公司“收支合一”账户设置

集团公司在承办专用银行建立“收支合一”账户,用于办理日常收付业务和资金归集下拨。

2.子公司、分公司“收入专户”的设置

集团公司在全省搭建集团公司、子公司、分公司三级收入账户体系,收入账户只收不付,即只能收入营业收入和向集团公司指定账户进行资金上划,无法向其他账户实现对外支付结算业务。

集团公司在承办专用银行建立“收支合一”账户作为“一级收入专户”,子公司和分公司分别设立二级和三级收入专户。日终,收入专户资金按级次自下而上逐级归集,保持账户日终余额为零。若该账户向对应的上级账户以外的账户进行支付,银行系统会自动拒绝处

3.子公司、分公司“支出专户”的设置

集团公司在全省建立集团公司、子公司、分公司三级支出专户体系,支出账户只付不收,即只能接收对应上级账户的拨款并做日常支付结算,不能接受来款。集团公司在承办专用银行建立“收支合一”账户作为“一级支出专户”,子公司、分公司分别设立二级和三级支出专户。其中二级和三级支出专户采用“零余额管理、支付限额控制、日间透支、日终清算”的管理方式。各子公司和分公司每月可以在集团公司核定的账户支付额度内直接透支使用资金,由各开户银行先行主动垫付资金,日终由网上银行自动实行逐级清算,保持账户日终余额为零,若该账户对应的上级账户以外的账户对该账户进行支付,系统将自动拒绝入账。日终子公司、分公司的二级和三级支出专户实际余额为零。

(二)“支出专户”额度控制规则

集团公司以及各级下属单位的“支出专户”体系均通过专用银行网上银行系统实现加强支付结算管理,网上银行系统提供双重“保障锁”实现额度控制管理,即“内部管理系统”和“主机系统”的双重保障互为制约。第一把锁,“内部管理系统”设置“最大单笔支付限额”、“日累计支付限额”、“周期(月)累计支付限额”实现基础保障;第二把锁,“主机系统”设置“分配额度”实现延伸保障。

1.透支额度的确定

由集团公司统一形成预算额度,并且汇总形成集团公司以及各级下属单位的分配透支额度。若下属单位约定周期未使用完的支付额度在当约定周期作废。

2“. 支出专户”额度的传递

每月月底之前由集团公司汇总上报各下属单位的支出账户透支额度分配表,交由承办银行处理网银账户下月透支额度设置。

3“. 支出专户”额度的管理规则

(1)网银账户对最高额度设置的管理规则

①最大单笔支付限额:“支出专户”对外结算支付的单笔最大限额,若超过此限额,银行在受理该账户对外支付业务时,系统将提示“超过账户最大单笔支付限额”并自动拒绝受理该笔业务。

②日累计支付限额:“支出专户”日间累计对外结算支付限额的总和,若超过此限额,银行在受理该账户业务对外支付业务时,系统将提示“超过账户日累计支付限额”并自动拒绝受理该笔业务。

③周期(月)累计支付限额:“支出专户”周期(月)累计对外结算支付限额的总和,若超过此限额,银行在受理该账户业务对外支付业务时,系统将提示“超过账户周期累计支付限额”并自动拒绝受理该笔业务。

(2)支出账户透支额度分配管理规则

分配额度:“支出专户”实现日间账户透支结算的额度控制,该额度通常要与“周期累计支付限额”保持一致,同时需要还可以针对该额度的有效期进行设置,该有效期期限的设置通常与“周期累计支付限额”中的“周期”保持一致(即为月)。各级下属单位支出专户可在该额度有效期范围内进行账户日间透支结算。

各级下属单位“支出专户”的日常支付结算业务均受以上“额度”的限制,为了保证各级下属单位日常支付结算业务的顺畅,集团公司在核定各分支机构“支出专户”使用额度时必须考虑周全,避免频繁变更各级下属单位“支出专户”的使用额度。

4.下属单位临时调整额度的救济措施

当月内,如果各级下属单位需要变更支付额度的,由集团公司汇总各级下属单位的相关额度申请情况,需办理网银账户最高额度设置申请、支出账户透支额度分配申请,传递到集团承办银行,办理临时额度调整。

(三)“支出专户”发生退票时处理

若各级下属单位“支出专户”由于票据上的收款账号或户名有问题产生退票时,退票的款项由账户当地开户行通过银行内部账户划入该发生退票的“支出专户”,日终由银行系统自动上划至该分支机构所对应的上级账户。由于支付的金额已占用了该账户的使用额度,故要恢复原来使用额度,必须通知承办银行在网银系统上进行恢复额度调整。

集团公司收支两条线账户管理模式,对各级分支机构账户进行了严格的收支控制,主要通过网上银行系统自动实现,有效避免了企业以收代支的情况。现金池内的收入户、支出户所有资金的划拨和归集,皆由网银系统自动完成,月末,各成员单位的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存款余额均为零。

综上所述,基于网上银行系统的现金池管理模式的构建在技术上已比较成熟,现金池已成为集团企业提高资金流动性,低成本、集中化管理资金的首选工具,但是,现金池跨省资金调度在我国尚存在管理体制上的壁垒,需要围绕国家金融、税收法规的完善,以及理顺集团企业、成员企业和银行之间错综复杂的资金配置和管控关系,并进行通盘设计和精心组织,才能使其更为健全。随着集团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趋势的增强,相信现金池业务一定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之君,杨文静.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1).

[2]王丽萍.基于现金池管理模式的集团企业资金管理.财会税务,2010(06).

篇4

企业是个由多要素、多层次所构成的具有经营过程和管理过程的人造微观经济系统,而企业的管理系统则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经营方式、生产技术等多方面组成。企业管理系统的柔性就是要使企业管理各要素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按照企业管理内部运动的规律,进行有效组合,从有利于发挥这些要素的功能及提高系统整体管理的柔性。这里为了方便下面的讨论,将企业管理系统抽象为:企业再造、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四个部分[3]。

1.1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是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这为企业实现柔性管理提供了机会。企业再造的核心是以重整业务流程为突破口,以完整性为出发点,将原来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再合理地“组装”回去,通过业务流程重组,过去僵化的管理体制被打破,组织内部的冲突和扯皮现象减少,员工拥有了自,积极性极大提高。即企业再造是在更高层次上确定企业如何对市场做出反应,如何识别潜在市场与创新市场,并在这种识别与创造中重新定位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企业再造的目的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增强企业从员工个人到整个组织对瞬息万变的环境的适应能力[4,5]。企业再造包括企业战略的柔性、组织结构再造的柔性、制度创新的柔性和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

1.1.1企业战略的柔性。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商海中,企业需要从战略目标制定、规则调整到战略实施都贯彻柔性化的理念,才能在运营中表现出很强的应变弹性。柔性的战略观念能使人们以一种更能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管理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这种新的战略观念主要是企业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要真正以满足消费者(客户)的需要作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增强组织利用新技术的弹性;加快新产品开发迅速进入新的生产活动领域,抓住有利时机,抢占新的市场等[6]。

1.1.2组织结构的柔性。由于传统组织管理模式决策周期长,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不能灵活多变地适应市场需求,建立柔性管理组织结构势在必行[6]。近年来,企业组织结构出现了扁平化、工作团队、网络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扁平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比层次结构更具有柔性,它能够通过改变内部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的不同要求,表现出极强的应变能力。同时,这种组织结构为组织内部成员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和支持条件,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组织的运行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1.1.3制度创新的柔性[3]。制度创新在于以充分的产权和制度设计来降低交易费用。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看,制度创新所导致的产权重新安置和制度设计的效率要通过企业柔性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得以展现。企业要不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改革。这样才能使更新、更完备的企业制度和体制继续被创造出来,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现代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运作的要求。

1.1.4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所谓业务流程是指一组逻辑上相关联的业务活动,企业依靠这些关联活动来实现预定的目标。重整业务流程,就是要从整体流程出发,先考虑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的总过程,找出目标,然后重新分析不同业务流程以及同一业务流程中的各环节的内在关系,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企业管理的最大柔性。

1.2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是指某项新产品从设想、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以及销售一系列技术活动的综合。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的柔性,越来越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提高技术的柔性,才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从总体来说,企业技术柔性主要包括自动加工系统柔性,物流系统柔性、信息系统柔性和软件系统柔性[7]。

1.2.1自动加工系统柔性是指当作业发生变化时,加工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调整能完成多种操作的能力。还可分为设备柔性、工艺柔性、作业柔性、路径柔性等。

1.2.2物流系统柔性是指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不同手段将多种物料在设备之间转移的能力。它能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在制品库存,并缩短生产周期。

1.2.3信息系统柔性是指对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所需各种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并通过计算机及其它控制装置对设备实现分级控制的能力。

1.2.4软件系统柔性是指企业用计算机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包括设计、规划、生产控制和系统监督等软件的柔性。

1.3市场营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越来越注重市场营销,促使企业提高市场的柔性,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3]。市场营销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总体效益的高低,只有搞好市场营销,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柔性,从而加速商品的周转和销售,减少产品积压以及资金的占用,加速资金回笼,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中去。其中主要包括绿色营销的柔性、服务营销的柔性、知识营销的柔性、网络营销的柔性与文化营销的柔性[8]。

1.3.1绿色营销的柔性。绿色营销的基本含义是企业通过营销活动,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环节都应该考虑到消费者、环境及社会的利益。绿色营销是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要适应绿色大趋势,以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形象和竞争力。

1.3.2服务营销的柔性。服务营销是指通过取得顾客满意和忠诚来促进买卖双方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获得适当的利润和公司长远发展。实施服务营销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适应力的现实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技术与经营方式纷纷被仿效的今天,服务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更是有着独特的作用。

1.3.3知识营销的柔性。知识营销代表了一种先进的营销理念,是指企业在产品推销的同时,向社会传播与产品有关的知识、技能,让公众不但从直接的物品使用中受益,还从企业那里得到文化、知识等熏陶。它提倡掌握科学方法,通过向顾客传播知识与技能,变潜在的消费群体为现实的顾客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利润。知识营销将会为企业带来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

1.3.4网络营销的柔性。网络营销是因特网发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结构,是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它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商务模式,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变革,对现代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网络营销对企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机会,努力开创营销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3.5文化营销的柔性[8]。文化营销是通过有意识地发现、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到企业经营目标(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的一种营销方式。文化营销是站在主动利用文化环境因素的角度,把文化与营销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使文化渗透到产品、品牌及企业形象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

1.4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工作方法、工作部署、工作业绩和效率与企业文化紧密相关。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又是一种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论。同时,它又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致胜的手段。企业文化柔性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念及经营理念在动态环境下的不断创新,企业中各利益主体的观念和利益也相应经历调整过程,以期形成相应的企业使命和有利于柔性管理的氛围,即企业文化的柔性越强,就越有利于柔性管理的实现[5]。因此,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的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9]。

1.4.1精神文化的柔性。企业的精神文化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等。

1.4.2制度文化的柔性。企业的制度文化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实际上是对企业职工和企业本身产生规范性和约束性影响的部分,主要包括企业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特殊制度三方面。

1.4.3物质文化的柔性。企业的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生产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主要包括企业的厂房、工艺装备和产品等,它们是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2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评价——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将复杂的问题分为若干层次,逐步分析,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也可以防止对某类问题出现前后矛盾的主观判断[10]。几十年来,它成功地运用于社会、政治、技术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它也适用于对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分析评价。

使用层次分析法首先要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称为元素的各组成部分,再把这些元素按属性分成若干组,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又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处于最上层的通常只有一个元素,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称为目标层。中间的层次包括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称为准则层。最低一层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方案或体现各准则要素变化的指标,称为措施方案层或指标层。在我们这个问题中,目标层为评价企业管理系统柔性,准则层则B表示影响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因素,每个要素的变化又可以用若干项指标来反映,即准则层C,方案层D为不同企业的管理系统。根据我们对企业管理系统的分析,建立其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各层元素中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通过引入合适的标度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相对重要度计算的重要依据。

为了避免决策受个人业务水平的限制,常使用专家评比法或德尔菲法等建立判断矩阵中的相对权重。对两两比较构造出的判断矩阵,要检验其一致性,若不满足一致性条件,则要修改判断矩阵,直到满足为止。另外,在不同时期应根据当时情况重新判断,以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首先利用专家评比法建立准则层B各元素对目标层A的相对权重,得到的判断矩阵为4×4阶矩阵。根据算术平均法得到准则层B的层次单排序,即单一权重向量,同时这一权重向量也是准则层B的组合权重向量,记作W′=(W1,W2,W3,W4)T。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准则层C各元素对准则层B各元素的重要程度,得到的判断矩阵均为16×4阶矩阵,其单一权重向量分别记作:

W12=(W11,W12,…,W116)T

W22=(W21,W22,…,W216)T

W32=(W31,W32,…,W316)T

W42=(W41,W42,…,W416)T。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准则层C的组合权重,令组合权重向量为C:C=(W12,W22,W23,W24)TxW′

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方案层D对于目标层A的数值,即对各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评价,并得到一个评价值。令企业管理系统i的16种柔性类型值为一个向量:

Ai=(ai1,ai2,…,ai16)T

上式中qik为第i个企管系统k元素的评价值,Vj为第j元素的综合评价值。

从上可以看出,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进行评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主观性[11]。这是因为,对不同的柔性目标,不同的管理决策者以及不同的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类型的相对权重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构成的判断矩阵就各异,这完全取决于管理者或专家的经验、主观判断以及特定的环境。因此,即使对同一企业生产系统,其柔性评价可能也会不同。其次,生产系统柔性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是否科学和切合实际,对其评价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有极大影响。企业生产系统柔性递阶层结构的建立一是要考虑问题求解的需要,不同问题其递阶层次结构也将有别;二是取决于管理者和决策者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

3结语

柔性作为管理系统所应具有的重要特征,它是作为应付动态多变的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管理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与以往对管理系统柔性的概念性、框架性的研究相比,本文研究的结果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使对企业管理系统柔性构成要素和整体柔性的评价更加切实可行,为评价管理系统基于柔性的竞争力、分析和改善管理系统的功能提供了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旭,武振业.面向敏捷制造的可视化柔性决策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MIS.2000.6(6):41-45.

[2]庞庆华,潘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环境下柔性调度的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5-70.

[3]陈晓慧.现代企业系统柔性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武汉:武汉工业大学.1999.5.

[4]时间,雷鸣.柔性管理及其对我国企业界的影响[J].经济师.2002.6:163-164.

[5]董华.柔性管理初探[J].甘肃社会科学.2001.5:41-43.

[6]冯周卓.走向柔性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

篇5

天津市神州商龙科技有限公司(又称天财商龙)是一家专为餐饮、洗浴、酒店等管理行业提供管理软件及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的双软高新技术企业。自创立伊始到现在16年间,天财商龙的发展史是中国餐饮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的缩影。天财商龙连续10多年以稳定、卓越的产品品质赢得了众多客户的青睐,市场份额稳居前列。

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天财商龙的产品发展经历了1996年的DOS版收银软件、1997年的基于Windows 95的餐饮管理系统3.2、1999年的餐饮娱乐管理系统4.0、2009年的天财商龙餐饮娱乐管理系统6.0集团版,以及2012年的天财商龙餐饮集团管理系统、西餐管理系统、美食广场管理系统、快餐管理系统、火锅管理系统等行业细分系列产品。与此同时,天财商龙于2001年推出了国内首款移动点菜设备手持POS,于2011年推出看天财商龙iPad、Android平板电脑点餐系统。天财商龙逐渐成为中国餐饮业领先的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运营管理、营销管理、决策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天财商龙积累了丰富的大中型软件研发经验,并对企业管理拥有独到的见解,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业领先、功能强大、成熟稳定的服务型企业管理系统——天财商龙管理系统。天财商龙管理系统集前台信息整理、成本核算、财务统计、分析报表、决策支持等功能于一体,全面覆盖企业从单店全程管理、总部连锁控制到物流配送、客户关系管理等环节。

为用户提供贴心服务

篇6

关键词关键词:工业控制系统;行为审计;智能分析;信息安全

DOIDOI:10.11907/rjdk.162241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7)001012004

引言

伴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大量IT技术被引入现代工业控制系统。网络设备、计算设备、操作系y、嵌入式平台等多种IT技术在工控系统中的迁移应用已经司空见惯。然而,工控系统与IT系统存在本质差异,差异特质决定了工控系统安全与IT系统安全不同。

(1)工控系统的设计目标是监视和控制工业过程,主要是和物理世界互动,而IT系统主要用于与人的交互和信息管理。电力配网终端可以控制区域电力开关,类似这类控制能力决定了安全防护的效果。

(2)常规IT系统生命周期往往在5年左右,因此系统的遗留问题一般都较小。而工控系统的生命周期通常有8~15年,甚至更久,远大于常规IT系统,对其遗留的系统安全问题必须重视。相关的安全加固投入涉及到工业领域商业模式的深层次问题(如固定资产投资与折旧)。

(3)工控系统安全遵循SRA(Safety、Reliability和Availability)模型,与IT系统的安全模型CIA(Confidentiality、Integrity和Availability)迥异。IT安全的防护机制需要高度的侵入性,对系统可靠性、可用性都有潜在的重要影响。因此,现有的安全解决方案很难直接用于工控系统,需要深度设计相关解决方案,以匹配工控系统安全环境需求[12]。

1工控系统安全威胁及成因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5]:

(1)工业控制专用协议安全威胁。工业控制系统采用了大量的专用封闭工控行业通信协议,一直被误认为是安全的。这些协议以保障高可用性和业务连续性为首要目的,缺乏安全性考虑,一旦被攻击者关注,极易造成重大安全事件。

(2)网络安全威胁。TCP/IP 协议等通用协议与开发标准引入工控系统,使得开放的工业控制系统面临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威胁[67]。

早期工业控制系统为保证操作安全,往往和企业管理系统相隔离。近年来,为了实时采集数据,满足管理需求,工业控制系统通过逻辑隔离方式与企业管理系统直接通信,而企业管理系统一般连接Internet,这种情况下,工业控制系统接入的范围不仅扩展到了企业网,而且面临来自Internet的威胁。在公用网络和专用网络混合的情况下,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状态更加复杂。

(3)安全规程风险。为了优先保证系统高可用性而把安全规程放在次要位置,甚至牺牲安全来实现系统效率,造成了工业控制系统常见的安全隐患。以介质访问控制策略为代表的多种隐患时刻威胁着工控系统安全。为实现安全管理制定符合需求的安全策略,并依据策略制定管理流程,是确保ICS 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障。

(4)操作系统安全威胁。工业控制系统有各种不同的通用操作系统(Window、Linux)以及嵌入式OS,大量操作系统版本陈旧(Win95、Win me、Win2K等)。鉴于工控软件与操作系统补丁存在兼容性问题,系统上线和运行后一般不会对平台打补丁,导致应用系统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5)终端及应用安全风险。工业控制系统终端应用大多固定不变,系统在防范一些传统的恶意软件时,主要在应用加载前检测其完整性和安全性,对于层出不穷的新型攻击方式和不断改进的传统攻击方式,采取这种安全措施远远不能为终端提供安全保障。因此,对静态和动态内容必须进行安全完整性认证检查。

2审计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

2.1系统总体架构

本方案针对工控系统面临的五大安全威胁,建立了基于专用协议识别和异常分析技术的安全审计方案,采用基于Fuzzing的漏洞挖掘技术,利用海量数据分析,实现工控系统的异常行为监测和安全事件智能分析,实现安全可视化,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电力、石化行业工业控制系统行为审计,主要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各种安全事件信息进行采集、智能关联分析和软硬件漏洞挖掘,实现对工业控制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及安全事件准确定位的目的[89]。

审计系统采用四层架构设计,分别是数据采集层、信息数据管理层、安全事件智能分析层和安全可视化展示层。其中数据采集层通过安全、镜像流量、抓取探测等方式,监测工控网络系统中的服务日志、通信会话和安全事件。多层部署采用中继隔离方式单向上报采集信息,以适应各种网络环境。信息数据管理层解析MODBUS、OPC、Ethernet/IP、DNP3、ICCP等各种专用协议,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优化存储结构和查询效率,实现系统数据层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智能分析层通过对异构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预处理,采用安全事件关联分析和安全数据挖掘技术,审计工控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协议异常和行为异常。安全综合展示层,对安全审计结果可视化,呈现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事件,标识安全威胁,并对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趋势作出预判。

2.2审计系统关键技术及实现

2.2.1专用协议识别和异常分析技术

篇7

新员工小陈上班第一天得到人事部门分配的企业管理系统用户身份,该用户身份赋予小陈访问企业CRM、办公系统、HR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权限。同时,公司提供了海量的文本文档和数据资源供她学习和利用。小陈在未入职前听说公司的信息化有比较好的基础,但没想到入职后给自己带来的不是信息化的帮助,而是信息化的困惑。

上述系统提供了流程自动化、业务规则的规范化等平台化的支撑,但这种便捷的信息途径是带来冗余信息的主要因素。蓝凌管理咨询支持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王小雷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缘于公司没有有效地将行动、流程、事务、项目等活动紧密结合在知识管理(KM)的应用中。

面对企业信息孤岛林立、数据管理复杂、业务流程处理混乱的现象,蓝凌基于对企业信息化、企业门户的理解,总结多年的管理咨询和数百个企业软件实施服务经验,结合SOA设计理念和IT技术,提炼出“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门户”软件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统一的管理支撑平台,促进企业管理的精耕细作。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门户,王小雷认为,这是一个由企业管理支撑门户和知识管理体系共同构成和实现的整体。对于企业而言,每一位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都会产生大量的工作经验,这些都是隐性的知识。但是仅仅将这些知识都罗列式地沉淀,不将其分类、归纳和梳理,这类知识很有可能仍旧难以被利用甚至流失。真正的知识管理是要让知识得到分享、再次被应用,直至创新。通过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门户不但能够将知识进行分类梳理,更重要的是能快速地从众多冗繁的知识中搜索到能够帮助自己的那一部分知识。

篇8

依据职教师资“一导双驱”培养培训模式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设计了相应的信息管理平台,以期实现对整个教学体系综合管理、智能调控的目的,更好地为实现以职教科研为引领,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和培训为双驱动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服务。

[关键词]

职教师资;一导双驱;信息管理平台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在规模、学历和职称结构方面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与职业院校扩招速度相比,职教教师的数量还远远不足;与实现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新的战略目标相比,职教教师的素质还远远不够。如何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突破结构单一、系统封闭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建立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是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一、职教师资“一导双驱”培养培训模式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吉林工师”)在学习和借鉴国外职教发达国家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职教研究为引领、以职教师资培养和培训为双驱动的“一导双驱”一体化教育体系。

(一)职教师资“一导双驱”培养培训模式内涵

所谓“一导双驱”培养培训模式即以职教科研为引领,以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和培训为双驱动,构建集职教师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于一体的特色“双师型”职教师资教育体系。

(二)基于“校-企-校”联盟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一体化方案设计

吉林工师从确立职教科研方向、建设科研队伍、搭建科研平台三个方面入手,扎实职教科研基础,明确指向,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引领方向。为此,吉林工师组织并创建了由职技高师、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构成的“校-企-校”联盟,并实践了“一导双驱”框架下“校-企-校”联盟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一体化方案。其中“校-企-校”中的第一个“校”字,代表吉林工师,即职技高师,中间的“企”字代表参与联盟的行业企业,最后一个“校”字代表职业院校。在这个模式中,“校-企-校”分别代表培养培训联盟中的三个主体。职技高师是职教师资培养单位,其培养的人才将为职业院校服务,同时也是职业学校师资力量的培训单位;职业院校是职教师资用人单位,同时也是行业企业员工的培养单位;而行业企业则是职业学校毕业生工作单位,是接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在这样的结构下,形成了立足人才需要,三方联动的一体化人才培养培训架构。建立基于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共同组织、共同管理、共享成果的一体化培养培训方案,进而通过共建教师队伍、共建课程体系、共建教学资源、共建评价体系最终培养培训出合格的“双师型”职教师资。

(三)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职教师资“一导双驱”培养培训模式在运行与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最核心的困难是对整个联盟系统的管理。由于“校-企-校”联盟分别有职技高师与数十家职业院校、企业共同构成,在成员、部门、学生、教师、参与项目等方面要处理的数据庞大,且时常需要即时的多方联络,管理、规划方面都面临着巨大困难,因此,“校-企-校”联盟的主席单位组织设计了职教师资“一导双驱”培养培训信息管理平台,以期实现整个培养培训模式的数字化管理从而实现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即时性。

二、职教师资“一导双驱”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在“校-企-校”联盟初期的管理中,学生、教师、项目等信息管理大部分依靠人工操作来完成,计算机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如记录、存储、排版、打印等。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时间,而且数据准确率不高、查找困难、统计分析准确率低等。故此,急需设计一个系统化、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对联盟及联盟支撑下的职教师资“一导双驱”培养培训模式进行管理。

(一)业务需求分析

信息管理系统需要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单位信息、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教学信息及职教科研信息。教育单位信息包括参与职教师资“一导双驱”培养培训模式的各方单位的基本信息,该单位的专兼职教师信息、该单位参与的教学课程及项目信息、目前正进行的教学项目情况,各单位参与教学与职教科研的部门信息等。学生信息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个人信息、专业、年级、成绩、学业完成进度等),目前所参与的学习项目(学习所在地是“校-企-校”中的哪一部分,授课教师、指导教师等),可利用APP实现学生位置的GPS定位。此处的学生包括在校的普通学生以及参加培训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师信息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参与的教学课程及项目信息、目前正进行的教学项目情况,教师的职教科研情况等。教学信息包括专业信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信息(包括理论与实践)、实习实训信息、教学项目信息,参与某一项学习的学生情况等。职教科研信息包括职教科研的数量、等级、内容、进度以及在职教科研基础上的教学项目等。

(二)用户类别分析

该系统涉及单位数量多,且类型不同,各单位人员结构体系不同,故此,在用户类型上较为复杂,大体可将用户划分为以下几类:技术管理员拥有系统的最高权限,包括其它用户权限的授予、其他用户登录名及密码的重置与查询,不同权限可以访问的模块设定等。教学管理员拥有较高的管理权限,可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定与修改,查看或设定全部的课程与学习项目内容,学生参与项目的设定,教师及学生提交各种材料与申请的审批等。教学管理人员也可能分为不同的层级,不同单位、不同部分、不同工作内容的管理人员可以获得不同的权限。本系统内的教师是指系统内全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包括职技高师的专职教师,职业院校的教师或企业参与教学工作中的工程师、管理人员等。教师可以查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查看、修改或设定自己参与的课程与学习项目的内容,自己教授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参与项目的设定、学生提交作业或材料的审批、学生成绩的录入,以及参与职教科研的情况,提交参与职教科研的申请等。在校学生可以查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查看或选择可参与学习的课程或项目,查看自己参与的课程与学习项目的内容,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度,提交作业、提交学习申请、成绩查询、评教活动等。本系统内的培训学员是指在职业院校工作,到职技高师参加培训的教师。培训学员可以查看其参与的培训项目的培训方案,查看或选择可参与学习的课程或项目,查看自己参与的课程与学习项目的内容,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度,提交作业、提交学习申请、成绩查询、评教活动,以及参与职教科研的情况,提交参与职教科研的申请等。职教科研管理者主要管理科研活动的进行情况及实践情况,职教科研活动的通知、科研管理要求及文件、处理职教科研的查询、设定、申请接受等。

(三)管理流程分析

平台的管理流程较为复杂,部分流程与一般的信息管理平台或教学、教务管理平台基本一致,此处不再冗述,仅介绍本平台在“一导双驱”职教科研引导作用中的流程分析。要实现“一导双驱”培养培训模式,必须把职教科研与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结合联系起来,教师、管理人员或相关参与教学的人员,结合原有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职教科研的研究方向,向管理部门提出立项申请,管理部门经审核,提供经费、场地、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在一段时间的理论研究之后,研究负责人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管理部门经审核,提供可供于实践的相关支持,学生或培训学员在此过程中,成为职教科研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新的教学思想的受益者,当有多项研究同时进行实践时,学生或培训学员可在多个项目中进行选择,研究负责人在实践过程中对理论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最终向管理部门提交研究成果。经管理部门审核后,将有推广价值的项目向全联盟推广,使其成为教学常态。部分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果,但仅适合在特定专业内进行,且可在今后的教学中反复实施,另有些研究项目,即使在一定情况下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不适合长期反复实施或没有条件长期实施,则仅存档,无需推广或继续实施。

三、职教师资“一导双驱”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一)平台功能设计

平台分为以下系统:平台基础支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院校管理系统、企业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课程及成绩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导航及其他服务系统。

1.平台基础支撑系统。平台基础支撑系统是对整个平台进行最基本支持的系统,包括工作流引擎、表单引擎、任意流转公文引擎、二维码支撑引擎、app服务支撑引擎、短信服务引擎、字典服务引擎、查询分析服务引擎、全文检索引擎。在此系统支撑下,可对系统进行快速有效地二次开发,可由非程序开发人员进行新流程表单的二次开发,对已有流程表单进行改造。

2.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对数据库进行备份还原、异常数据管理维护、日志文件分析、系统安全维护的底层维护系统,是系统的重要保障功能,只能由有数据库管理能力的人员作为超级管理员登录进行管理。

3.用户及权限管理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系统分为用户管理、角色管理、功能管理三大模块,是管理员对用户的增删改查,用户的权限分配,以及角色的权限进行分配的重要系统,功能管理是由程序员对平台功能进行管理的模块。

4.学籍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可对学生学籍进行管理,包括学生基础信息管理、学生异动管理(休学、复学、留级、退学、参加项目等)、毕业生信息管理、奖惩管理四个模块。

5.院校管理系统。院校管理系统是对职技高师和职业院校的信息进行管理,分为院校基础信息管理、职技高师院校管理、职业院校管理、教师管理四个模块。

6.企业管理系统。企业管理系统是对企业信息进行管理,分为企业基本信息管理、企业专业管理和企业人才需求三个模块。

7.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是整个平台的核心服务,分为项目立项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资源管理、项目效果追踪管理四个模块。

8.资源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是整合“校企校”联盟所有资源的管理系统,包括纸质图书管理、信息化数据管理、项目资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模块。

9.课程及成绩管理系统。课程及成绩管理系统是对培养培训对象的课程进行管理的关键系统,课堂设置管理、自动排课管理、学生选课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教师项目管理、学生项目管理六个模块。

10.统计分析系统。统计分析系统是对平台内部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系统,可用于研究教学和科研的效果。

11.导航及其他服务系统。导航及其他服务系统中导航是由装在服务对象手机中的《校企校联盟app》通过布置在整个联盟中的无线AP覆盖进行室内定位,可导航到课堂、实验室、企业实训基地等,同时app中可接受实时的推送服务信息,包括最新的可参与的项目、当前参与项目进展、课程成绩、项目完成成绩、实训成绩、专业人才需求信息等联盟内部的各种资讯消息。

(二)平台架构设计

平台采用B/S、C/S、APP结合的方式搭建,平台基础架构采用.net开发的webservice作为平台支撑,前台采用HTML5+js方式搭建,后台维护工具由.netforms开发,app由java和objective-c开发,支持安卓和苹果平台,数据库系统采用ORACLE10GRAC方式搭建,这种设计可以使用户无论使用什么样的设备,都可以方便接入平台,在不同的实践学习单位参加实践学习的学生或实施教学的教师,只要持有一部手机,就可以便捷的登录使用系统。小文件存储采用IBM-GPFS私有云保障文件数据空间及速度的高可扩展性、高可靠性及高可用性,为保障平台的可扩展性更高采用了windows服务器和linux服务器混合云架构,这种设计保证了中间件服务器可负载均衡,保障了职教师资“一导双驱”培养培训模式信息管理平台的高并发需求。

四、结语

为解决职教师资“一导双驱”培养培训模式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管理困难,更好的服务于“校-企-校”教师教育联盟而设计的职教师资“一导双驱”培养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在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还与职业教育发展数据库和职业教育网站进行整合,使平台不仅限于应用于“校-企-校”教师教育联盟内部,可以更广泛的服务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战线上其他的研究者与教育者。目前该平台处于建设调试阶段,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情况,研究开发人员将进一步立足实践,解决具体问题,力求为职教师资培养提供最科学、全面、系统、智能的服务。

作者:王硕 甄国红 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参考文献:

[1]甄国红等.校-企-校教师教育联盟[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2.

篇9

关键词: CRM;管理信息系统;SQL Server;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192-020 引言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互联网行业竞争尤为激烈,网络给信息处理、信息传输需要一个更快捷、更安全的平台。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可全面观察外部的客户资源,使企业的管理全面走向信息化,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回头率与客户忠诚。因而,开发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简单明确的解决办法,事实上,许多问题不可能在预定的系统规模之内解决。分析员应该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然后从系统逻辑模型出发,探索若干个可供选择的主要方法。对每种方法都应该仔细研究它的可行性,一般来说,至少应该达到下面的三个可行性:

①技术可行性,即使用现有的技术能否实现这个系统。②经济可行性,即这个系统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否超过它的开发成本。③操作可行性,即系统的操作方式在这个用户群内能否行的通。

我们应该为每个可行的解法制定一个粗略的实现进度。可行性研究最根本的任务是对以后的行动方针提出建议。

2 系统的综合要求

客户关系系统应建立良好的使用界面,既要便于大众人们的操作,又要易于掌握使用的技巧,具备人性化设计。

只有系统用户才能够进入本系统进行相应权限的操作,所以在用户进入登录界面后应该先进行用户身份的验证。

3 软件设计目标

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企业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①为公司保留客户信息,一旦销售人员离职不损失客户。②可以看到某个单子的进度,以及成单时间等一些信息。即使处理一些突发事件。③能够收集客户反馈信息,了解客户对于服务的满意态度。④公司内部共享一些资料,能够相互了解与沟通。

4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的结构设计从概念上分为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结构设计又称为总体设计,其主要的任务是制订系统实现方案和设计规范并合理确定软件系统的整体模块结构及接口关系。详细设计,也称为模块设计,其主要任务是详细规定每个模块功能的实现算法。

对于设计的产品来说,设计的含义是,应用各种技术和原理对设备、过程、系统做出足够详细的定义之后能够在物理上予以实现,也就是说,工程设计是一个构造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具备3个要素:

①有一个系统的模型。②有一组原理或方法可以逐步地构造模型。③有一组评价设计质量的标准的原则。

经过了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已经能够基本正确了解系统的需求。即以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的表达形式建立了系统的逻辑模型。软件设计的任务从本质上就是如何应用一组原理与方法并遵循质量的评价原则逐步实现系统逻辑模型的过程。

本系统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公司只能掌握销售人员信息而不能掌握销售人员手中的客户信息,因此销售员部分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销售员具有客户资源录入和修改的权限,但是并不具备用户删除的权限。最大化的保障系统安全,防止销售员将用户信息破坏,每次修改都会提示销售部长是否批准修改,批准前只能显示原有记录。另外系统会自动备份最近三次的修改结果,仅能由用户管理员查看和删除。工作日程模块主要记录销售员每日工作内容,便于领导掌握和了解销售人员情况。工作日程确认完成递交后不能再修改,仅能由用户管理员来删除。工作目标模块将以图形化的界面显示个人、部门和公司目标以及完成情况。内部信息模块可以显示公司内部信息和部门信息,在个人信息部分完成内部的点对点通信功能。个人日志模块为用户个人所有项,可以完成编写、修改和删除功能,用于工作或私人的内容记录。订单信息是本系统完成销售管理功能的重要部分,除在本系统的完成销售管理功能外,后期还将与企业管理系统和人事财务管理系统相对接,完成更全面的企业管理功能。订单信息除了完成订单记录和统计等功能之外还可以自动分析订单信息,防止内部员工争取同一客户的情况发生。

4.1 前台主页简介 前台主页是用户的主要操作平台,普通用户销售员登录后,可以进行的主要功能有客户资料查看,工作计划,管理信息以及公共模块。

个人资料界面简介

篇10

关键词:三网合一;企业数据库;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1

Enterprise Database Security Policies under the Tri-networks Integration Situation

Liu Yuan

(Wu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vestment Corporation,Wuhan430015,China)

Abstract:Triple play in the context of enterprise database security issue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the paper on enterprise database for triple-play situation,the security environment changes and analyze security threats,and the corresponding security policy.

Keywords:Tri-networks Integration;Enterprise database;Security policy

一、三网合一安全问题简述

三网合一也称为三网融合,我国最早是在2001年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来的,而现在正在为阶段性的试点时期,并已经成为最热门的技术和热门话题之一。

通俗来说,三网融合就是在电信网、电视网和互联网技术趋于一致的发展趋势下,打破各自界限,在网络层面资源共享、业务层面互相渗透和逐步融合的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监管体系。而其权威的官方定义,来自2010年《关于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知》,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三网合一的安全问题大体可以分为网络安全与信息内容安全两个层次:网络安全主要是解决网络系统的可用、稳定及可控,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防护恶意行为、保护合法用户,其威胁主要来自网络系统软硬件非正常状态、恶意攻击、安全漏洞等;信息内容安全主要是解决数据信息的完整、保密、真实和可控,防止信息内容泄露、窃取或篡改,其威胁主要来自隐私信息盗用、不良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保护等等。

三网合一安全问题的两个层次也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对于企业数据库来说,在三网合一的形势下,其安全问题的重点主要是信息安全。

二、三网合一形势下企业数据库安全分析

(一)企业数据安全环境的变化。对于传统的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来说,其承载业务单一,参与的主体也较单纯,因此具有相对清晰的安全边界,其所要面临的安全问题也大多是自身领域内的问题。而在三网合一的形势下,高速互联网、移动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进行融合,各种业务都会混杂在一起。由于传统互联网络在物理和逻辑上并没有进行很好的隔离,使得三网融合的参与主体呈现复杂性,既包括网络运维人员,也包括社会大众,其安全特点呈现出明显的无网络边界的特征。

而且在三网合一的背景下,大多数企业也必会顺应科技的发展,在企业战略的选择上可能会倾向于多业务运营。充分利用三网合一的便捷,应用互动电视、网络接入、企业专线、IP语音等多种技术,为企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途径。而企业的各项核心业务都会承载于其核心的数据库系统,一旦企业的数据库系统出现安全问题,后果不可想象。可以说,网络的开放性和无国界性,既给参与其中的企业提供了机遇,但也对其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企业数据库安全威胁。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一些大企业,其信息网络往往结构庞杂,业务应用也是多种多样。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企业的业务应用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审批系统、电子报文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网络服务系统、企业数据库的后台管理系统、运营业务管理系统、宽带系统及软硬件系统等等。而这些系统的核心就是企业数据库。

对于企业管理系统的管理和操作人员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怎样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企业核心数据库系统,同时要面临如何规范企业员工的网络行为等一系列问题。而一旦在某方面出现漏洞,对于一些关键的应用保障机制,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跟不上的话,企业的数据库库可能会得不到有效、合理的运用,造成企业数据库系统效率低下、运维出现问题,甚至会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一是对于企业核心数据库的非法操作。包括对企业数据库的登录、注销,以及对于数据库中的数据表的插入、修改、删除操作。二是对于数据库安全事件反映不及时。对于违反数据库安全策略的事件,做不到及时响应、追踪和取证。三是对于数据库异常事件不能预警和快速定位。四是企业网络异常。而对于这种异常的原因,管理人员却无法分析和判断。

三、三网合一形势下企业数据库安全策略

(一)网络层面的常规维护策略。三网合一的背景下,企业数据库不可避免会面对网络开放,网络系统的安全是企业数据库安全的第一道屏障。而企业数据库也会面临网络入侵的威胁,企业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都会面临考验。因此,在网络层面的安全策略应该着重于以下几点:一是以防火墙技术作为企业数据库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包括数据包过滤器、和状态分析等,但因其只是用事先设定的规则来拦截信息流的进出,故此防火墙无法阻拦来自网络内部的非法操作;二是应用入侵检测技术,监控网络系统是否被入侵或滥用,包括网络签名、统计和数据完整性分析,但独立的入侵监测系统存在运作上的不足;三是可采用协作式入侵监测技术,组件见自动交换信息,可用于各种网络环境。

(二)数据库内部信息安全策略。企业数据库内部信息安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加密数据库,这是企业数据库安全的关键手段,可以避免被绕过数据库安全机制而直接访问数据库,可不受密钥长度限制,但不能采用一般通用的加密技术,而必须针对企业数据库的特点,使用相应的加密方法和密钥管理方法;二是采用数据分级控制的策略,根据安全要求和数据重要程度定义密级,如公用级、秘密级、机密级、绝密级等,并对不同权限用户设置相应级别,使系统能够实现“信息流控制”,避免非法信息流动;三是当数据库遭到破坏时,要有可靠的数据库备份数据用以恢复,使系统快速恢复系统运行。严格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是保障企业数据库系统安全的有效手段。备份可以分为硬件级和软件级,而其恢复可以通过磁盘镜像、备份文件和在线日志等方法。

四、结语

需要注意的是,三网合一对于企业数据库来说,从单体、独立防御走向整体联合防御已经是安全解决方案的大势所趋。企业必须要能够预见风险和问题,制定出适合自己数据库安全维护的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