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篇1

关键词: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现代园林;设计

1 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

师法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代造园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摹本,造园者通过对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中,成就了无数美景名园。因此,深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熟悉大自然应是园林创作设计的基本源泉。园林设计师应当广游天下美景,多接触真自然大山水,多搜集积累景观素材,进而更好地总结它们美的本质。师法自然的过程就是设计者将自己对自然美的亲身体验加以浓缩概括、提纯典型化后再用自然元素表达出来分享给大家的过程。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最值得我们好好领会的。中国园林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相吻合。人类与自然,其生命活动本能地与自然相互联通。科学证明一旦失去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人就会自律性丧失,生物钟失调,新陈代谢不平衡。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许多共性,也有着一些不同。在寻求中国园林文化现代形态过程中,我们应很好地继承本土优秀文化传统,积极挖掘古典园林艺术中契合现代园林精神的“基因”,从中提炼精华,并引入到现代园林理论构建之中。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观”与当前人类发展和城市发展中对生态学、美学、园林工程学的应用有着不谋而合的趋同。现代园林设计中又有了对古典园林“自然观”的新的认识与拓展,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的拓展,体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二是由静态自然向动态自然的拓展,即将现代园林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中国现代园林设计要以现代科学自然观为引导,并按照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设计语言体现出来。重新全面地领悟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然观”,对于正确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从整体效果上来看,总是尽量地贴近自然,融入自然。它是由建筑、山水和植物组成的综合艺术品。古典园林自然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宣扬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理想,这种观念是中国古人对大自然的强烈感情,迎合大自然的传统生存方式和精神境界。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秉着“因地制宜,自然天成”的造园原则,追求自然天成之美,凭山临水,山因水活,水得山势,青山绿水构成了古典园林的基调,同时它也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并且采用我国诗画创作的传统手法,大胆地取舍糅合,创造出多彩多姿的既有自然之美,又不拘自然之俗的园林景物形象。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风景与人文建筑巧妙融合,从总体效果上看,园林建筑依存于自然景观,为了妙造自然,古典园林就要讲究建筑形态的丰富多样,不同的山水条件,不同的地形地势,就有不同的人文建筑与之相称,比如传统建筑中多为依山傍水。园林中常用的观赏花木有松、竹、梅、樟、兰、菊、柳、荷、玫瑰、茶花、迎春和牡丹等,还有一些建筑小品,如画舫、漏窗、花墙等,其选裁一般与园林的地理环境和园主所寄托的性情有关。它的独具匠心,为园林增添了几分纤细的生命力,起到了为自然山水,自然环境修饰、装点的作用。这种通过精心创设而达到的自然天成的美感效果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造园原则,即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现代园林将是生态功能、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和谐统一园林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的功能,创造意境美化环境的艺术功能,以及供人游憩交流等的使用功能。那么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来说,我们当然不能仅仅从园林的形式上来审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要从更理性、科学、客观的观点去审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师法自然的方法各有高招,从设计思路上主要有2点:第一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去夸大突出和概括自然美最有生命力的景观,如许多喷泉、叠泉水景的设计。你在自然界找不到它们,但却能体会到它们源于自然的神韵。第二是在现代高科技、新材料的支撑下去扩展和延伸观赏者的感知能力,使人类更能感到自然的神秘与美丽。学习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技巧:设计上只用简单的圆孤线和波浪曲线来与世纪坛的建筑形体呼应,绿地中大面积以绿化为主,用植物来烘托景观的主体――中华世纪坛。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现代环境中绿化具有美化、观赏增加意境的功能,而且它还可以改善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声、改善生态等作用。具体比方说园林中的乔、灌、草的植物配比是否合理,是否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园林绿地是否真正能满足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基本生态功能;园林的道路广场设置是否比例得当,能否兼顾景观与功能使用等等,这都需要进行理性的分析。

2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

2.1 动态布局,移步换景

动态序列布局,使园林空间成为连续序列的写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如在北京植物园展览的温室沙漠景观,它的展览面积只有几百平米。但是如何才能以小见大,向人们更好地展示沙漠植物景观呢?这就是这个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就可运用“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成功的将巨人柱、大金琥、沙漠“河流”等几个焦点景点表现了出来,道路设计的曲折变化则紧密围绕这些景观而展开。这样的处理手法能更丰富室内空间的层次与变化,也很好地保证了室内景观的完整性。

2.2 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

造园如作诗文,其风格往往寄托园主的感情、意愿或理想。陈从周先生说:“中国古典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这句话概括了中国古典园林形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意和景的关系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在意境中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达到“寸山多致,片石生情”的艺术境界。比如中国古典园林中有通过构建一池三岛来表达向往海岛仙山;模仿名山胜等等来表达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重视“写意”手法的运用,集天下名山胜境,不过分追求和拘泥于对实物形象的摹写,而是经过取舍并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虽取材于自然又非纯天然模仿。寓情于景,造景奇妙,展示“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神似境界。谢灵运所处的时代是士大夫对大自然山水风景之美的深刻领悟和一往情深的热爱程度高涨的时期。这就决定了其立意是要寄情山林“造自然之神丽,尽高栖之意得”,“栖清旷于山川”。这种历经艺术加工而得到的艺术美,富有身临其境,似曾相识,又不知其所的玄妙之感,给人以诗情画意或触景生情的美好灵感,让人留下了充分的联想和回味的余地,创造出了一种含蓄幽深的美。这些手法的运用并不会因为时过境迁而不再适用,反而由于现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更能将其发扬广大,组织出丰富的空间。

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我们同样要突出园林的“意境”。它是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但现代园林意境与古典园林已有所不同,它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现代人的审美心理与情趣与当时建造古典园林的士大夫们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园林的意境汇集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人物情感,包含了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让人流连忘返,回味不倦。它是园林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巧妙结合,融合历史文化、美学、建筑、山水、植被以及设计师的个性思想,也是园林艺术美的最高境界。现代生活中有时人们希望有一个宁静的适于思考的场所,有时需要一个热闹的让人感到充满活力的地方,有时又渴望一片表达哀思、忧愁的空间……。这些都是内心情感的需要,所建造的景观环境应引导人们抒发内心的真实感情,触发在这个园林场所中产生某种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创造意境感。这种意境感的表达必须建立在景观设计师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基础之上。对于许多刻意追求华丽或对某些事物进行生硬模仿的园林景观,在营造之初便丧失了这种情感上的真实性,也就不可能表达出景观的意境感了。诗集字画与文学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和追求“诗情画意”的造园手法来表达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最独特的艺术风格之一,在现代造园领域中应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应用。现代园林设计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消化吸收,以求更好更大的发展,发掘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更具有现代气息的园林作品来。

园林中还常用“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园林的虚实,园林中的虚与实常表现为山为实,水面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实,倒影为虚等许多景致的对比。现代园林设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的感受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篇2

【关键词】古典文化;当今园林;启发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因此人们对建筑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力度不断加大,使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因此为了人类社会的明天,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加大了对园林建设的力度。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在当前的建筑领域中,各种技术和设备以及材料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还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以及设备,从而为现代的园林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在现代的园林建设中,古典文化对现代园林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古典文化不仅能够提高现代园林的形象,还能够满足人们对现代园林的要求。而随着古典文化在现代园林与环境中的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并且还为城市的发展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古典文化是我国以及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这些古典文化对现代园林设计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为了促使古典文化与现代园林的融合,就必须要加大对古典文化在现代园林与环境中运用的分析研究力度。本文从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地位出发,对古典文化和现代园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古典文化在现代园林与环境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的园林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古典文化中传统园林的历史地位

世界园林史表明,各种园林形式不可避免地遵循着发展―成熟―衰落的轨迹,园林风格与样式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并成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传统园林从苑囿发展成人工山水园林类型,历经3 000余年的历史演进才日臻完善,其中凝聚了中华民族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自然观念发展的全部精华。尽管传统园林有着种种局限性,如果因此而将它简单的全盘否定显然是不可取的。

二、古典文化中传统元素的现代意义

关于传统园林的研究对现代人而言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传统园林的理念与理法对现代人的启示;二是传统园林中的不足与糟粕给现代人以警示。

就中国传统园林的警示作用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中国传统园林是在长期封闭的社会状况下,主要在私家领域里沿着山水格局一脉相承、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的,而这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距甚远。这是中国传统园林使人们敬而远之的主要原因之一;

(2)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自然环境与景观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北方城市水资源十分贫乏。因此,山水式园林更适合江南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并不适宜建造大规模的山水园林。像颐和园、圆明园这些大型山水园林都是在原有水面或沼泽地的基础上加以疏浚而成的。然而现在对一些新建水面的维持消耗了大量珍贵的水资源,正在建造中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惜在平地上挖湖堆山,其实是劳民伤财的反生态设计理念;

(3)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现代人融入真山真水之中已十分便利,无须再在城市之中尽享山林之乐。而真山真水的气势及其丰富的景观环境却是假山假水难以比拟的,导致以人工山水为主的传统园林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紧紧抱着传统园林形式不放不利于中国园林的发展;

(4)中国传统园林表现自然的写意手法与传统园林的体量与形式十分融洽,但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中则显得格格不入。随着城市与园林设计的全盘西化,现代人也趋向于西方园林形式;

(5)中国传统园林中惯用的山石、小品和木结构园林等造园元素,或因材料难觅,或因功能丧失,或因维护成本较高而更换材料;且精湛的技艺大多失传,导致现代仿古园林作品设计制作水平低下,精工细作荡然无存;

(6)中国传统园林大多营造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中,对周围大环境的影响甚少,未能突破私家园林的局限性。在追求急功近利、希望全盘照搬的现代社会中,也难免遭到摈弃。

虽然传统园林在现代社会的生存面临上述种种不利条件,但它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以及对地域性景观的认识,有助于现代人对本土景观资源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惟有营造出既符合本土地域景观特征,又满足本地居民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的园林作品,才能使中国现代园林真正走向发展与成熟。

三、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园林建设也与时俱进,进行了相应的发展创新。在现代的园林建设中,不仅要认真汲取西方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成功经验,又要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和本土资源环境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启示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才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发展方向。

篇3

关键字:现代园林;园林色彩;古典园林;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注重现代园林色彩的引用,古典园林在设计上将静态色彩与动态色彩完美组合,将民族传统文化的意境通过色彩的应用体现出来,使得古典园林更加具有民族韵味。

1.现代园林发展概况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在艺术形式的理论和实践上经历了借鉴、探索、创造的过程,在50年代,园林讲究功能分区,注重安排群众活动和文体娱乐内容;从60年代起,我国在总结园林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园林规划理论;70 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园林建设注重发扬中国传统特色,强调以山水创作、植物造景和园林建筑三者统一为主的园林艺术形式。[1]

1.1现代园林特点

现代园林是以植物为主组织的园林景观,以自然生态学观点进行植物配置,不仅建立大面积草坪而且体现时代精神的雕塑也日益增多。现代园林以减少园林建筑密度,启用园林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来展现时代气息。[2]

1.2现代园林色彩理念

色彩理念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现代园林在设计庆典及表现热闹场面时,色彩多选择以红、橙、黄为主的暖色,这样的暖色给人朝气蓬勃的欢。在空间较小的边缘、高速公路两边、街道分车带多选用蓝、青、蓝紫为主的冷色,这样的冷色增加空间的深远感,不容易分散注意力。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要使冷色与暖色具有面积同样大的感觉,就必须使冷色面积大于暖色,而选用什么样的色彩,取决于园林整体设计追求的感觉。[3]

1.3现代园林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园林体系的发展与古典园林体系保持紧密的结合。发展现代中国特色园林,需充分遵循自然生态原则,运用乡土材料和本土植物把园林景观设计成一个有机体,最大限度利用自然水、最小程度依靠人工水,最终使现代园林景观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功能、内涵更高层次的统一。

2.古典园林发展概况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分为形成、全盛两个时期。古典园林在唐宋时期形成,开始注重游乐和赏景的作用布局,使之形成优美的环境,并对绘画技术与造园艺术开始应用。明清时期古典园林走向全盛,具体表现为园林功能多样化、园林建筑的扩大、规模设施样式的营造、内部的装修和环境色彩的应用等方面,以此体现中国造园思想的高超境界。

2.1古典园林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有意识地对自然风景加以改造、加工,表现出精炼浓缩的自然,运用建筑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融合。我国古典园林因建筑风格和特点分为规模宏大、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风采特色的园林,如我国现存的最大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以玲珑素雅、富有江南水乡特点、讲究山林趣味和朴实的自然美的园林,如苏州园林就是其最好的表现(如图1所示)。

图1苏州园林

2.2古典园林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在一定空间内,运用各种造园方法将山、水、植物、建筑加以构配,组合成源于自然且高于自然的整体,将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充分体现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自然山水型,而且我国古典园林多以山水为蓝本,于潜移默化中表达中国文化生动的意境。

3.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栽植多以观形为主,取色、赏花、闻香、听音为辅,注重季相与花期的变化,花木的选择与使用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现代园林景观中的栽植设计,植物种类多突破地域环境,主体建筑通过插入其间的硬质景观,强化软硬质感的对比。中国古典园林在景观塑造设计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模仿性,而现代园林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地域的限制,充分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和全新的艺术处理手法,对传统要素的造景运用,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与挖掘。[4]

3.1古典园林设计要求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题和构成要素在于地形地貌、文水地质、乡土植被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认识与感受,是一件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古典园林设计要注重设计的明了和雅观,也要注重效果配置的尺度上要合宜,其意境主要借助于园林植物的设计创作,设计需开阔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从造园手法、空间布局、文化特色上开阔更广泛的领域。

3.2现代园林设计要求

现代园林的设计中不能盲目的追求豪华和宏大的园林,而使其远离融入自然的初衷,片面注重模仿,照搬别人的园林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现代园林设计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同时,不能没有人文的关怀,在园林的建造中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现在园林设计需要将“景”和“意”有效的融合起来,用环境来培养人的情操。[5]

3.3古典园林设计与现代园林设计手法比较

现代园林在发生革命性创新的同时,保持了对古典园林明显的继承性。现代园林设计在扬弃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同时,又有自己新的拓展,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拓展,由静态自然向动态自然拓展。古典园林设计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本质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 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在组景方式上分为分区设景即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景异;现代园林的设计手法在组景方式上表现为: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偏重于整体构图,极少轴线对称,各景之间流动性强,界线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但不排斥自然的形态。

4.古典园林的设计探讨

古典园林设计遵循古典造园手法,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创造中国特色园林,对古今中外园林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进行探讨,设计本土特色的园林。

4.1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设计探讨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水景在高度提炼和概括自然水体的基础之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技巧,极其注重水体的配合组景,重在表现其静态美,动也是静中之动势。现代园林设计对景观中的水景处理,更多地继承了古典园林中对水景动态美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动态水景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古典园林用石设计讲究特置主景,与水体、植物配合组景; 现代园林用石设计开始营造硬质景观,使用经过抽象后的规则石景。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园林中的建筑多轻巧淡雅、朴素简约,其本身成为点景之一;而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建筑,已逐渐趋向抽象化、隐喻化,建筑空间的构成技巧已被大量引入景观设计之中。

4.2古典园林设计对现代园林色彩的应用

古典园林利用现代园林色彩对比和调和的设计原则,把园林景观中的山、水、植物、建筑等色彩的物质载体进行组合,由此得到理想中的色彩配置方案。

4.3现代园林色彩对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

现代园林的色彩寻求关系平衡的统一和对比,古典园林将此色彩关系升华运用,将色彩的常用搭配、审美要求的色彩形式纳入其中,为园林景观的色彩效果营造氛围。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景观色彩设计与色彩学理论进行吸纳,对色彩应用进行创新,使之创造出新颖的园林景观环境色彩。[6]

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中利用山、水、植物构成自然风景,运用现代园林色彩对其进行装饰,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典型化的自然景观。现代园林色彩在自然式景观生态营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古典园林色彩运用的一种升华。

参考文献:

[1]吴旺杰、吴兆友.现代园林发展趋向浅谈[J].当代建设.1998. 01:5-10[2]刘青林.何谓现代园林 [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 .06:10-15

[3]崔素娅、毛白滔.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 06:7-10

[4]赵兰.浅谈现代园林设计的要点[J].现代园艺.2011. 19:12-17

篇4

关键词:铺装;古典园林铺装;铺装材料;铺装艺术

前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在现代园林景观的地面铺装中,可供选择的确铺装材料种类越来越多,颜色也越来越丰富;施工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实际上,设计师及甲方片面追求豪华、大方、气派的效果,以致铺装奢侈浪费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铺装艺术的表现也越来越弱。因此,古典园林那种“精雕细刻”出来的精美图案非常值得当今设计师好好斟酌、品味。

1古典园林铺装材质选择的特点及对现代铺装设计的启示

1.1铺装材质选择要根据不同的环境而定。中国自古对园路铺装就很讲究,《园冶》中“花环窄路偏宜石,堂回空庭须用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古典园林铺装常用的材料有条石、卵石、石板、湖石、石片、方砖、碎石片、碎瓷片、瓦片、缸片等。古代园林多利用砖瓦、石片、卵石和各种碎瓷片、碎陶片等材料,既随手可得又乡土自然,既经济又美观。现如今,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入的今天,人们仍然有很浓的自然情节,铺装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成为效仿自然着手点之一,除了利用人工或高科技铺装材料模仿自然, 铺砌出朴实无华、充满变化的纹理外,在表现古典和自然方面,古代铺装材料仍是很好的选择,设计师们要学习如何在保留材质原有的形状、纹理等自然朴实的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设计出宜人、舒适的园林空间。

1.2不同铺装材质的铺砌会产生不同的纹理效果,或朴素、粗犷,或自然、幽静,或威严、端庄,或活泼、生动。

古代园林铺装中有许多经典的案例可供现代设计师们借鉴,如用光面混凝土砖与深色水刷石或细密条纹砖相间铺地;用水刷石与卵石拼砌铺地;用白水泥勾缝的各种冰裂纹铺地等。此外,还用各种条纹、沟潜的混凝土砖铺地,在阳光的照射下,能产生很好的光影效果,不仅具有很好的装饰性,还减少了路面的反光强度,提高了路面的抗滑性能。现今的铺装材料丰富多样,但是每种材料的外观、质地、强度、使用条件等均有其一定的特点,因此在选用材料的时候必须根据特定的环境条件、使用功能等选取最合适的材料组合。这要求设计者在设计开始之前就应该深入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及使用情况,避免不合理滥用的情况发生。

2中国古典园林铺装艺术表现分析及对现代设计师们的启示

2.1铺地类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园林铺地类型有花街铺地、雕砖卵石铺地、卵石铺地、方砖条石铺地、嵌草铺地等等,每一种铺地类型都很讲究建筑与园林的协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嵌合。不同的纹理表面,不规则的形状都能充分发挥出自然素材固有的天然美,很好的体现出古典园林景观整体空间的自然协调。中国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高及最终目的,其园林铺地的设计理念与实践给现代园林铺地提供了兼顾古今的重要意义。悉心研究,融汇运用,对于现阶段风景园林铺装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2.2铺地纹样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铺地纹样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对宗教或礼仪、仪式的需要和观念的表达;对吉祥的象征;以及对市井文化的体现等。中国古典园林铺地作为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素,除了体现园路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视觉审美”和“完善人格”两大功能。因此在古典园林里见到是复杂的装饰铺地纹路,不仅仅是审美的需要,更是借景抒情的手段。铺地纹样是附加的思想符号,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传递思想情感的重要渠道。

在现阶段,园林铺装材料形式多种多样,如马赛克、人造文化石、压印混凝土、水刷石、机剥板、金属、玻璃等,铺地纹样也随之丰富多样,整体构图不断创新。但是,铺装大多设计得比较呆板,只可远观,禁不起细琢,完全缺少了古典园林铺装中的“精美图案”、“精雕细刻”的那份巧夺匠心和意蕴。这也是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们应该学习如何设计出“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铺装。

3、中国古典园林铺装色彩分析

色彩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在中国古典园林色彩上,主要以冷色调为主(如青色、灰色),冷色调的园林材料给人感觉或清爽明 朗,或庄严肃穆,或恬静舒适。冷色调在不同的园林背景中,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意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园林中色彩的追求也不只停留在好看的基础上,同时对其功能和搭配也提出种种新的要求。冷色系的园林材料在我国沿用已久,影响深重,很多冷色调材料的应用能在现代园林中很好的继承下来并开创更多的表达形式。正因为冷色系色彩所具有的独特性深受现代人喜欢,并能很好地表达现代人的意念和精神追求,冷色调园林铺地材料的研究应用必然会在园林造景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为现代设计师们在园林景观空间设计时提供参考。

篇5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生态美学;生态审美

1 生态美学概况

生态美学同生态环境学、生态哲学、生态意识学等生态科学群落一样,是伴随着生态危机所激发起的全球环保与绿色运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美学作为沟通生态环境科学和生态伦理学的桥梁,三者都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最终都是解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

从生态美学的视角观看苏州古典园林,不仅可以感受到独特的审美意味,而且可以感悟到其在哲学内涵、艺术理念、营构手法、功能设计等方面特有的生态审美智慧,对于现代社会的城市园林设计和城市生态审美具有重要意义。

2 苏州古典园林概况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审美化的存在,是人们实现“诗意地栖居”的努力。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中国古人一直坚持不懈的致力于园林的设计和营造,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果。苏州古典园林就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视线。“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是人们对苏州古典园林的一种共识,也是人们对苏州古典园林的高度赞赏。

3 苏州古典园林体现的生态美学思想

3.1 生生不息,创进不已

中国哲学认为,天地间的万物都是生命体,生命是天地万物的本性。《易传》讲“天地之大德曰生”,认为天地之间不断深化的生命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千姿百态。

中国生命哲学重“生生之德”。“生生”即为化育生命,生命是不断变化的过程,生生相续而不绝。在苏州古典园林中,艺术家以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本性为最高要旨,力求在有限的时空中极力体现万物流动运转之趣,把“生生之谓易”巧妙地转化为“生生之谓艺”。艺术家常常用一物的生命去表现整体的生命,用一花一叶去揭示宇宙的真谛,可谓“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

3.2 “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美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中和论生态――生命论美学”。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生态审美智慧,“天人合一”的生态与生命美学几乎渗透于儒释道等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渗透于绘画、音乐、诗学、建筑与民间艺术的各个方面。儒家与道家都承认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其中的一个小天地,天与人是相应、相通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成为人与自然亲和关系的哲学基础。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更是处处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亲和的生态审美观。享受与自然亲和的情感是中国美学的重要思想,也是苏州古典园林艺术的一种独特的气象。

3.3 气韵生动,万物并作

中国古代哲学把“气”看作是生命的本体,认为生命的变化是气流转的结果。天地万物由气而生,一气贯通,万物相通相连,构成一本万殊的生生世界。园林艺术家认为,山水景物的生意盎然、天机流动、万物并作则是本体和谐运作下的自然生命状态,最值得彰显和品味。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气”无处不在。“气”使园林有了生命的印记,构成了生命与生命之间彼此互摄的往复空间,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通”的特性。比如园林中亭的设置,起到的就是涵纳云气、吞吐风烟的作用。再如园林中的各种窗与亭可谓异构同心,同样是为通气而设。

3.4 顺应自然的生态艺术

“自然”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别的意味。《辞源》对自然的解释有:一、天然,非人为的。二、不造作,非勉强的。三、犹当然。综观中国古典艺术,这几种解释都有很好的体现:其一,中国古代艺术家衷爱传达自然万物的生命状态,视自然为灵感的源泉;其二,其在艺术手法上提倡“自然至上”,反对过多的人为雕饰,推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其三,在更深的层次上,中国古典艺术要传达的是“当然”之情,当然之趣,当然之生命状态。总之,中国古典艺术主张对世界作审美的直观,忘乎物我、主客,遵循万物自然的秩序,呈现“无所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天人合一”境界。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智慧,不仅是一个由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构成的图像世界,更是一个寄托生灵,让生命畅达的意义世界。这个意义世界体现着中国古人对宇宙、生命的认识,寄托着艺术家的审美情怀。它提醒我们,如果用爱的情感去观看世界,世界就不再是一个为我所用的世界,而是一个与我亲和的世界。唯有如此,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生存境遇与生存空间才能真正达到和谐。

4 苏州古典园林生态美学对现代园林景观的启示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在苏州古典园林那里寻找到解决的方案。苏州古典园林中不乏规模较大的园林,在这些园林处处皆有可赏之景,绝不空泛;苏州古典园林数目众多,但园林的规模、景观、布局等都各具特色、绝少雷同;苏州古典园林中山水的构建注重模仿自然山水之形,但更注重模仿自然山水之神,具有自然山水的神韵,这对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建造无疑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5 结语

现代城市的迅猛发展带来诸多环境问题,这学科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同时,随着环境美学、生态美学等的兴起,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逐步增强,人们越来越渴望拥有良好的城市环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的理念为现代城市建设指引了方向。而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加强对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建造又显得非常重要。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对改善城市环境无疑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虽然改变当前城市建设的局面并非是一件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事情,而是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的努力才会取得成效,但是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断地借鉴古典园林、不断从古典园林那里汲取养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建造终将取得重大的成功。到时,城市环境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城市也将变得更加的适宜人类居住。

参考文献:

[1] 曾繁仁.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2] 程绪珂,胡运骅.生态园林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 居阅时.园道――苏州园林的文化涵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4] 刘珊.苏州园林[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5] 李世葵.(园冶)园林美学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0.

[6] 袁鼎生.生态艺术哲学[M].商务印书馆,2007.

[7] 袁鼎生,黄秉生,黄理彪.生态审美学[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8]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传统园林;现代园林;水景设计

1、引言

自古以来,水对于人类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文化的起源,承载了人类众多的喜怒哀乐,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最具有灵性的物质之一。因此,自古至今,水的精神文化内涵影响了几千年华夏文明,被视为中国古老智慧的发源之一。自古以来,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其思想内涵也都离不开水。孔子从水中悟出众多学问,比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被其形容为智慧的起源。在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中,水几乎就代表了儒家“德、仁、礼、智、勇、善”的思想,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在代表中国道家文化的《老子》中,“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将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行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水如明镜一般,空无一物却又涵盖所有,这样浓厚的哲学意味使人感到含蓄深沉。水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可以最为文化发展的一条脉络来进行探索,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水的影子随处可见,从《诗经》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到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杨万里的“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到曹操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不管是温柔的水,还是壮美的水,都被赋予了深刻的精神内涵,甚至象征着生命的能量,水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滋养了中华儿女数千年,代代传承,绵延不绝。在中国传统的园林景观文化中,水在园林景观中的意义和内涵也可见一斑。

2、传统园林中的水景设计

自古以来,水是我国智慧的起源,在传统园林中,水景的份量也是非常重的。在古代的古典园林中,水景与植物景观相得益彰,各种造型的湖泊、河流、小溪、泉水等都运用的非常广泛。在古代园林水景中,从形态上来讲,人工开凿的大的水体称为湖,小的称为池,并且人工挖凿出的石块和淤泥可以被制作成山石或筑成周边假山,形成青山绿水环抱的风景,使空旷的水面顿时丰富起来,让人们产生山水融合的美感。在传统的园林中,一些湖泊和小河是自然形成的,人们根据河流湖泊的形态,在周围建造很多人工风景,采取筑山、置石、修桥、叠景等手法巧妙的将人工风景和自然水景结合起来,形成自然美感的水景设计,让人们感受到迂回叠嶂之美。另外,还有的传统园林中,水景的设计是别出一格的,与大自然或人工修建的水源相结合,建造岗、峦、洞、壑,将水景建成蜿蜒迂回的溪流、浪花飞溅的激流瀑布等,从而让人们可以领略到不同的水景,或温婉,或激烈,不仅讲求意境,还讲求自然之美,给人带来无穷的美感享受。

3、传统园林水景设计对现代园林水景设计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的园林中,水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评价一个园林的优劣,水景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水景营造中,意境美和情景美是水景美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外交流的增多,我国开始吸取很多外国园林设计理念,各种丰富的水景和喷泉纷纷涌现。但是,在我国,营造园林水景不仅要吸取借鉴外国优秀的文化理念,还要注重本国的文化理念,在立足本国园林建造实际情况的同时,将各种优秀的设计理念结合起来,才能打造出优秀的现代园林水景景观来。综观我国园林水景设计的发展,传统的水景设计对我国现代水景设计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3.1对现代园林水景人文内涵的影响

自古以来,山水构成了我国古代人文性的基本要素,形成了我国的文化传统,一直以来,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甚至是我国阴阳风水学说都离不开山和水,山水不仅构成了我国的文化传统,也深深的影响了我国的人民思想。中国古代的文化学者,赋予了水丰富的精神内涵,在古代园林设计中,水景的设计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现代园林水景设计中,传统园林水景设计理念深深的影响了现代园林水景设计。在传统的园林水景设计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水景被完整的传承了下来,在现代园林中,这种景观几乎在任何园林中都能看到。另外,中国和水有关的文化非常多,比如茶文化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在现代园林水景设计中,我们还能时常看到以茶文化为主体的水景设计,茶壶与茶杯相连,寓意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水被赋予了众多的美妙含义,或温婉、或磅礴、或智慧、或灵动,这些富含的文化意义在现代的园林水景设计中都能得到体现,也影响了现代水景设计注重人文性、注重内涵的理念。

3.2对现代园林水景造型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水拥有非常多的美妙含义,也对人们的思想和心理有重要的影响。在现代园林水景造型中,我们也能看到传统园林水景造型的影子。在传统园林水景造型中,人们注重水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统一,水景造型要与自然相互融合,使人们感受到和谐和愉悦。在现代园林水景造型中,也深受传统园林造型和谐统一的影响,比较注重水景与周围自然景色的统一和谐。比如,湖泊一般会配长汀走廊,小溪河流会配拱桥、吊桥或浮桥,泉水会配假山石壁等等,而且各种水配的人工造景也会不同,甚至选取的材质也会非常讲究。为突出不同的景观效果,水体建亭多邻水建亭,水面设桥会依据周围景色而建造不同类型的桥,在园林河堤上会修建亭桥和廊桥等。要是在泉或流动水体建山石,则注重配合周围的景色,可选用雕塑型景石或筑山型景石来造型。在现代的园林水景设计中,这些传统园林水景造型处处可见,不但让园林水景更加宜人,还能处处透漏出古典文化的内涵和情韵来。

3.3对现代园林水景意境的影响

现代化的园林水景在很多方面也吸取了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线条和几何形的设计构成了丰富的空间感受。在我国传统园林中,空间设计也是比较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的。传统园林水景设计中,喷泉的设计从古至今都在广泛使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喷泉和水幕电影的产生丰富了现代园林水景的表现形式。现代园林水景的设计上,充分吸收了传统园林水景意境的构造,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和多方面配合营造出一种自然、生长、向上的感受和意境。

4、结语

水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水不仅成为人们生活的必要物质,而且也是人类生命和智慧之源。从古至今,水是我国古典园林最富有内涵的和魅力的元素之一,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传统园林水景设计注重情致和内涵,处处体现出优美的意境和感受,对现代园林水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沈缙琦.传统园林水景对现代水景设计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2.(3)

[2]刘玉安 张勇 赵汝芝.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景艺术与现代水景设计[J].艺术设计.2012.(2)

[3]田密蜜 方茂青 任彝.江南古村落水景对现代水景设计的启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2.(9)

[4]焦雷 邢燕.城市景观中的水景设计探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12)

篇7

结合许多学者关于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沿革和西安以及周边地区在历史上园林建筑和艺术发展的脉络归纳,总结西安及其周边地区园林建筑的特色和发展,并浅要分析其对西安当代城市绿化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

园林建筑;西安;文化传承

西安自古以来就是西北重镇,依托六朝都城,西安及其周边地区的园林建设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皇家园林到私家苑囿都有典范代表。作为城市生活展开和衍生的场所,研究西安的园林建设文脉对西安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都有重要影响以及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探究都有重要意义。

1西安及其周边园林建筑发展的文化脉络

1.1卷阿园林景观文化

关于西安地区最早园林营造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600年。《诗经•大雅•生民之计》中描述:“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卷中“卷阿”就是今天陕西岐山县西北的凤凰山,周成王曾到此处游历,后来此地有周公庙,庙中有石刻、壁画等,并且常有后人来此进行祭祀、朝拜等各项活动。这种民俗风情场所的形成是早期游乐地的原型。

1.2秦汉上林苑文化

西安古时为汉长安城,基于长安城周围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以及汉代生态环境的完整性,西汉的园林建造生机勃勃,以西汉上林苑最为代表。西汉上林苑是沿用秦上林苑建造的,汉武帝时国力强大,建造上林苑以满足汉武帝的奢望,据记载:“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二十五。”除了皇家园林的浩大,西汉茂陵富民袁广汉的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起源。据记载:此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奇树异草,糜不培植。”并且园内配有激水、山石、楼阁,与后世成熟的园林并无大的区别。

1.3隋唐园林文化

唐代园林文化是中国古典园林及其兴盛之时,唐代园林继承隋唐之前所有园林的长处,园林与建筑的营造更加契合与成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强大,唐代逐渐修建了大明宫、翠微宫、曲江池、大雁塔、兴庆池、玉华宫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园林建筑文化体系。

1.4明清园林文化

长安城的园林和园林建筑的隋唐繁荣之后,在明朝有了新的发展,明代园林的属性更加明确,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文教园林、公共园林在此时更是蓬勃发展。明代引龙首渠、永济渠2条水,为明代市民生活和军事防御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使得明代的园林建设因有了水面的点缀而富有生机和活力。以山水为摹本,虽为人作,宛若天开成为这一时期的造园法则,出现了关中书院、兴庆宫、云居寺等园林建筑和公园。园林建筑与绿化共同构成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明代园林在城内繁盛一时之外在城外园林绿化业可圈可点。明代在城外以护城河沿岸和永济渠沿岸修建了2条大的城市绿化带,在军事防御和城市绿化上有积极的作用,也为今天西安城市的绿化提供了历史参考。

2西安及周边园林建筑发展对今天城市建设的影响

现代西安的城市园林建设中依然继承了历史上长安城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情怀。如今对历史文物和历史风貌保护日益重视,西安在保护和修复历史遗迹的同时,在城市公园景观建设上积极汲取历史上园林建筑的格局和文化元素,其中尤以唐代园林建筑对西安现代城市建设影响最为深远。其中大唐芙蓉园、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都是结合唐风运用现代造园技术实践的典范。以大唐芙蓉园为例,大唐芙蓉园中以亭廊坊桥等唐风建筑群为主,还有围合的精致小院落,其间曲水环绕,茂林修竹,建筑群和景观环境相得益彰。园中还有许多具有历史形态的雕塑小品和实物展示,如拴马桩和石马等。融入古典元素的同时,为了展示西安文化,园中还加入了许多陕西特色的民俗元素,使得大唐芙蓉园的建造在时间维度上具有前进的意义。西安的城市公共绿化在公园小品上继承了大量唐风元素,在街景的绿化和格局上也极具历史风貌,西安道路呈方格网状布局,道路绿化沿用唐代盛行的柳树、槐树,但是现在自然条件的变化及城市建设的需要使得园林绿化困难重重。

3总结

从历史上的园林建设中汲取长处并结合现状提出了几点关于西安城市绿化建设的建议:(1)对现有珍贵树种进行保护,对现有的绿化园林加强治理和管理。(2)结合汉唐城市建设的风貌,对特色植物进行推广和种植例如牡丹等具有历史意义的物种并结合气候和技术对物种进行适当改良。(3)防止千园一面,城市公园要打造独有的特色,可以以不同植物或水景等定义园林特色,增强城市园林公园的市民活力。

作者:刘逸飞 单位:长安大学

参考文献

篇8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建筑是一大文化瑰宝,既反应了各时代的物质文明,也体现了精神文明,而古典园林作为建筑艺术的一大分支,更是体现人类的一种文化意境,它是一种自然美和意境美的综合体现,它的选址、立意和布局都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体现。中国的古典园林是世界知名的三大造园体系之一,就其本身而言融入了博大精深的华夏传统文化,使其具有独特的个性。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方面,各个时代的造园家们都能以山水林木为基础,以追求自然美为出发点,创造出无数的优美园林,这些园林建造风格、法则也影响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对人们审美意识和现代建筑的发展造成深刻的影响。

2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介绍

(1)以自然美为出发点。与西方国家园林的园林建造风格相比,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比如西方园林追求更多的是人工美和人化自然,以符合人们对大自然不断开拓、不断改造、甚至是控制自然的欲望。在西方园林中能经常看到比较规整的集合图形,是一种人工创造的美,这种美往往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形式美,缺少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意境美。中国的古典园林常见的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不会过分的去强调对称与性状,追求人与自然合而为一。比如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上,除了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风格,有时候还会设置一些假山,引入花鸟虫草等更大的去接近自然,虽然是一种模仿,但这种追求自然美的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出发点,比如最常见的对园林的评价,就有“宛若天开,浑如天居”,这是对自然美的崇尚。

(2)浓厚的民族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美,并不表示不以人为本,因为园林最终是让人们欣赏的,所以中国的古典园林也经常体现着许多民族风格,这些民族风格通过园林中的许多建筑表现出来。这种民族风格更是体现了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百家齐鸣的状态。

2.1古典园林建造的设计技巧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的千年历史,有许多杰出的作品,这些作品都使山水组合,空间布局恰到完美。在古典的园林的设计上有许多技巧,比如植物配置、步移景异、因地制宜等等。其中因地制宜讲一方面要求根据现状要求,设置景点,使之得到整体需要,另一方面也提出对园林选址的要求,结合现场的情况造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重要理念,也只有切实按照因地制宜才能达到文中第一点提到的自然美,所设计的园林也才更有活力。同时中国古典园林对山水情有独钟,讲究“无水不成园”,因此各个地方的古典园林中,不管是皇家大园林还是私人小园林,总能看到山水相依。对山水的布置方面,也讲究步移景异的技巧,在园林不同的区域能观察到不同的景色,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效果,也更能使人感觉到置身大自然当中,步移景异同样也给园林一种活跃的生命力。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也有许多种,比如抑景、借景、添景、夹景、框景、对景、漏景等。最常见的是在园林中融入书画、植物、假山等,人一种自然恬静的艺术效果。

3古典园林建筑传统文化对人们审美意识的影响

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其中也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影响中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对现代的其他建筑的设计造成许多影响。

(1)古典园林中传统文化的体现。中国的园林追求自然美,这就是中国传统‘儒、法、道’禅宗等思想的体现,返璞归真。自古以来,古人就认识到自然的强大,自身的渺小,必须去适应自然谋得共同的发展,而不是去征服自然,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一种谦恭的文化。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也体现了中国的古典哲学文化。园林的建造艺术追求自然美也展现了造园家们想以一圆之色状天下之景的思想。这点在古典园林的空间布置上可以体现,古典园林的结构经常会表现出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种结合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传统文化。

(2)古典园林对人们审美意识及建筑艺术的影响。在封建时代,一般来说,古典园林的拥有者都是上流社会的人物,园林一方面代表着地位,另一方面,但园林艺术更是一种公共艺术,它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它的结构和建造艺术也引导着人们的审美意识。比如在园林的风格中提到民族风格,不同民族风格的园林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人们对美学的追求,这种对园林美学的追求以及园林建筑对人们审美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园林的建造肯定比普通的建筑更加追求意境和韵味,园林内设置的许多圆亭、长廊、甚至是雕龙画栋,装饰方式等都对日常的建筑造成影响。比如皇族古典园林的雍容华丽,就受到人们的追捧,在富裕的地区,江南的建筑中,大多追求一种庄严和富贵,这就是对园林美学的一种模仿。同时园林建筑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及意境,往往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们对美学新的追求,因此在中国的古代普通建筑中,也能发现其受古典园林美学的影响,从结构到色彩都体现出一种迂回婉转的自然美,而不像西方建筑那样线条生硬。在现代的建筑中,也有许多受到古典园林的影响。

篇9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古典园林;继承;发展

以三元为导向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包括大众群体行为心理、环境生态绿化、景观环境形象[1]。倡导用更平实的态度和更长远的眼光来为每一位城市居民建设一种天地人神和谐的城市景观,即城市设计和规划要尊重普通人、尊重地方精神、遵从自然,并认识人性、重归人性的场所。

1.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是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特点,人居环境追求理想,如布局山水、种植植物、构建亭廊等,都用温度、光影、气流等影响人体舒适性的因子为依据,形成宜人居住、舒适的理想环境。作为造型艺术一种,对空间形态的塑造为基本表现手段的是园林的设计理念,一堂之上、一园之内收天地无尽之景,这些重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境界所在[2]。有效的空间使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效果体现小中见大。在尺寸、体量很有限的情况下,停留的时间有意识的增加,最后形成与前者基本平衡的感受量。能够做到小中见大的秘诀所在就是中国园林的设计特色。

(2)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范围不拘泥于庭院,扩大空间视觉边界是通过借景来实现,让景观园林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呼应、相联系,整体性营造园林景观。美丽的景致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追求的空间视觉效果的无限外延。

(3)形成丰富得没有尽头的景观。静动结合、实虚对比、循序渐进、承上启下、渐入佳境、引人入胜的空间的曲折变化和空间组织手段,园中园式的空间原则布局常常将整体园林分隔成许多不同个性、不同形状、不同尺度的空间,并将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形成空间,互相掩映,参差交错,将人文景观、山水、自然等分割成片段若干,分别表现,空间局部交错让人看到,以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形成丰富的园林景观。

(4)景观体系完善。将竭尽开阖萦曲的空间组合与竭尽变化的各种景观要素纳入一个极为有限,但又极为完整的天地,这个体系中的一切艺术矛盾关系日趋高度错综复杂就是其结果。为了不断强化和维系体系的完整性,为了保证体系的生存价值,以便使一切因素都处于“活泼地”状态,古典园林艺术就必须在体系内部构建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巧的矛盾平衡关系,其中包括借景、障景、引景等;增加某一立面形态、景物平面的变化,格调、色彩的变化;增加诸如景物之间的渗透、转换、穿插等矛盾关系,增加景点和景点之间,景区和景区之间的渗透、转换、穿插等矛盾关系;增加景和景点之间,景区和景区之间的应合、比对;对景观的一切因素之间的多层次匹配关系不误毫厘、铢相较等等。而他们共同核心乃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体系内一切矛盾的能量,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相互转化和运动。虽然有极端的因素在古代景观体系的建立中,但古代对于现代设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有较高的对于境界的追求。

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是中国古典园林,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更是缘于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精髓,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成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3]。

2. 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是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在新的现有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技术和材料,再造现代中国式园林的辉煌。

在国内,古典园林理论已发展成为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规划设计、园林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环境设计等等,虽然这些学科不一样名称,但其所共同追求都是一样的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认为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4]。另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快捷方式,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对古典园林的研究,可以加深对城市的理解。城市扩展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肌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破坏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就切断了自然的过程,包括风水物种营养等的流动,必然会使城市这一大地之胎发育不良,甚至失去生命。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同时融会贯通,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5]。

相信在西方思潮和本土新要求的冲击下,中国古典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创新、改革,定能使中国的文脉和园林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园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 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10

关键词:现代主义景观;中国古典园林;审美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181-01

一、现代主义景观设计

现代主义景观是在二十世纪初期随着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兴盛,而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景观设计思潮与实践。现代主义主张建筑和设计应该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注重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积极采用工业时代的新材料、新结构并应用与建筑设计技术革新。

现代主义景观也如现代主义建筑所提倡的理念与设计表现方法一样。在理念上十分注重科学性和社会性,并具有功能化、工业化、标准化的特点。同时在设计与表现手方上强调简洁的风格与理性的设计。然而现代主义的景观并不是完美的,由于现代景观从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发展而来的,过于注重“功能化”而显露出来的单一的价值取向以及对地域文化的忽视,受到诸多的批评与诟病。现代主义的景观缺乏地域文化的融入,使得景观缺乏地域特色,而出现“千佛一面”的现象。

二、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文化四绝”之一,以精湛的艺术手法,优美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自然诗意的居住理念一直是中国人所追求的。无论是山水诗、山水画还是山水园林中计成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也就是庄子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意境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美学范畴,创作者把主观的情感、理念熔铸与作品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的思绪的联想以及情感的共鸣。同样,意境是中国园林营造者们最求的最根本的核心。特别是中国私家园林,有一大批的文人,亲自参与到园林的建设中,他们在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园林在造园者的心中就如同天与地的缩影,是寄托人生理想,抒感的途径,在造园的同时,把造园者的个性、修养通过对园林的空间与时间的,将造园者的思想情感融入到造园的过程中,这让中国的传统园林被文人士子赋予了深层次的文化思想。

园林美学在中国审美哲学的影响下不断地发展,写意性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特征,同时也是塑造园林意境的重要手段。写意,中国古典美学术语,是文学艺术作品中重要的表现手法。它是作者对客观对象某些典型特征的提取与表现,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的情感以及思想。清代王夫子提出“情中景,景中情”的论点,“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说的就是要将自身情感与作品相互融合,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中国景观设计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增加,景观设计的价值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同。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获得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但是同时也出现很多问题。

改革开放后现代主义传播到中国,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西方景观设计思维与理念。这使中国的景观设计开始学习和采用西方景观的风格形式和手段。但多数设计师无法理解西方设计作品背后的理念,所以景观设计中形式的借鉴变成了抄袭。同时为了景观效果的丰富而在设计中盲目堆砌视觉元素,以致景观繁琐累赘。这些都说明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界关于现代主义理论的匮乏。另一个问题是,几乎大部分的现代景观都是一个模式,缺乏特色。其原因就是不重视地域文化的融入,纯粹强调景观设计的视觉美、过分追求形式,这必然导致了景观功能性的单一与缺失。

上个世纪末,钱学森教授提出建立山水城市的概念,山水城市是从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基础上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而山水城市的内容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词、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建设结合起来。这为我国景观园林的发展提出一个合理明确的方向。

四、西学东渐,中西结合

(一)以往案例

以后,随着中国被迫开通诸多口岸,西方建筑也纷纷进入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这一时期产生了不少的中西合璧式的宅院以及与中式花园结合的花园洋房也别有韵味。在这一时期,中西方文化开始交流与融合,一批传统私家园林受到很大影响,如上海的爱俪园,仿《红楼梦》中大观园,中西风格交融,1910年建成之时轰动上海滩,被称为“海上大观园”。岭南地区也有了主动学习西方的趋势,提出西学东渐的理念。岭南园林采取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积极策略,以中国传统园林为基础,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文化,结合了西方的园林的思想和手法。其中,潮阳西园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典型代表。总体布局不同于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而是因地制宜地吸收西式建筑格局,中西结合,巧妙经营。

(二)中西结合,今后趋势

景观与文化整体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景观的形式都是特定的地域文化的产物。其格调与内涵,都是社会生活模式,生活水平和生活情趣的反应。深入研究特定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模式,生活水平以及欣赏水平,了解地域人文精神,研究地域文化的传承,研究在其背景下的园林发展,对强化现代景观的地域风格、传承当地的文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要努力向中国古典园林学习。主要是学习造园者的思维方法,体会造园者的意境以及表达意境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形式抄袭与技法上的生搬硬套。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根植于中国传统美学文化,在意象的营造上,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于似与不似之间徘徊。并且注重意象与鉴赏者的情感上的交流,达到一种此情此境似曾相识的境界。在体会学习造园意境以后,要向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种种意境的表达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与书画文化是分不开的,书画与造园艺术都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门类,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意在笔先”、“计白当黑”是我国重要的书法理论,它对园林的营造与意境的表达有着最为直接得、极为重要的影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墨分五色”更是画学的不朽名言。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园林美学思想也渗透在书法与绘画之中,可见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性和一致性,所以我们更应向中过传统书画文化艺术中寻找共通点以及突破点。

幸运的是我们有足够的机会来通过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来弥补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不足。所以要提高自身鉴赏水平,完善自身造景理论体系,将有助于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与现代环境相融合,具有民族特色的,适合现代国人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的道路。

五、总结

景观在中国一直属于艺术形式的范畴,除了功能性与生态型,艺术性也一直是造园者们孜孜追求的。只有充分吸收融合地域文化,积极借鉴其他艺术领域的精华,才能丰富设计思路,创新设计手法。在当今社会景观设计要满足当今社会需要,并能反应社会精神,同时也要符合自然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只有达到了以上这些条件的要求,景观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