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58-01
引言
随着教育的革新,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要求,也无法适应社会对现代人才的需求。所以必须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健全教育体系,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核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因此,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实验教学,以实验带动学生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初中物理开展实验教学是推进素质教学的必要途径
素质教育的本质内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捕捉事物重点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物理实验教学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只有开展实验教学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用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往的初中物理课堂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给学生安排大量的课下作业和练习,用高强度的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高压力下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厌恶心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也变得极其低下。而实验教学就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这一不足,实验教学以生动直观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物理,在物理学习中能够感受到快乐。
(三)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个完整的物理实验是需要多个步骤来完成的,首先要确立实验目的,然后策划实验程序和步骤,选择合理的实验器材,然后进行实验,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初中教学中接触的物理实验大多数都是微型实验,但在实验教学中,实验过程中的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对实验的设计和规划能力,在试验中能够实现学生自主挖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前期的准备到实验的细节策划,再到后期的搜集资料、整合资源,整个过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对突发问题的应对能力以及对课堂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升华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要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同时要重视在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物理教学必须要加强实验教学,因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初中物理实验需要多人共同协作来完成,在团队试验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试验中遇到问题时,学生能够激发自己的韧性,依靠不断努力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欣赏物理现象的魅力,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物理。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物理实验器材
仪器是实现物理实验教学首要条件,首先让学生了解相关实验器材的原理和构造以及使用方法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实验器材的共性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对实验器材产生兴趣,使学生学会使用物理实验器材。
(二)培养学生的理解实验原理的能力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相关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和原理自主设计实验。老师可以给予指导和相应的评价,指出学生设计实验的缺陷,让学生加以修正。
(三)充分利用物理实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要利用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首先,建立一个全面开放的实验室,课堂实验很难实现所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堂试验任务,并接受相关的物理知识。因此,开放性的实验室教学就可以给学生创造自主实验、自主学习的机会。每当学生有了新的实验设计和想法,就可自主到实验室做实验,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改变实验形式,增加课堂研究性试验
当前的实验教学往往会按照教材的实验方法进行复制,只是简单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而没有真正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增加探究性试验,让学生设计实验,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实验教学要注重教学过程,不能只重视结果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可能会犯很多的错误,或者出现实验失败的情况。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找到弥补的措施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这样才能活跃物理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物理课堂中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接收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在菊.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实验教学的分析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篇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创新教学
教学创新是时展的必然结果,积极地采用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必然要求。
一、初中历史教学原则的创新
历史教学原则具有多方位和多层次的特征,具体的内容有:历史纵向发展的联系,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横向发展的联系,历史发展因果关系,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的关系,现实生活与历史演变等等,学生通过对这些联系的认识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教师要实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历史教学原则必须进行创新,多系统、多角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理念的创新
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没有真正转化成素质教育。但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初中历史教学要着重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和形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新观念,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和情绪体验,积极鼓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着重强调老师知识的教授,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调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师要积极地转变传统的以老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全面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学习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三、初中历史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学手段的创新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一个重点环节,历史教学手段应该随着科学技术和时代的变化发生相应的改变。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与教学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历史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从而适应新形势的教学需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老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研究和探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对于整个历史的正确对待和认识,需要创造性和发散性的思维,尤其是对于历史因果的思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相应的历史发展演变,还要培养和训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采用积极的教学手段,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成为老师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挖掘历史信息和资源,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形式、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课下,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历史信息,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还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要求和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以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从三个大的方面:初中历史教学原则的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理念的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手段的创新,简单论述了新课改下初中历史的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姜大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开发与利用策略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
[2]徐玲燕.浅谈新课改形势下初中历史创新教学之我见.中学教学参考,2012(9).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研究;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30-02
一、前言
随着教改的深入推行,初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创新,但是大都是借用现代化手段来活跃课堂氛围,以达到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望之目的。然而这种行为往往停留在治标层面上,只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间一长他们依然对具体问题较为茫然。因此,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应该立足于教学课堂,让学生真正掌握历史。
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
(一)标新立异,构建新的教学形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是“发射器”,学生是“接收器”。把学生的思维锁定在书本之内,读死书,死记硬背,考试分数成为评判学生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教学方式,课堂没有活力,体现不出教学的价值所在。全新教学模式是构建生动、富有活力的课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挑战自我,表现自我;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辅导学生在自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1.改变教学理念,体现学的价值。历史包含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变迁。历史的发展是以人为本,作为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心里动态。变传统的“老师让学生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为“学生希望学到什么,老师就教什么”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变成兴趣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针对历史教学,通常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进行:首先,从整体上感受教材,明确哪些知识需要了解,哪些知识必须掌握,这需要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理解其意义。其次,学生通过对教材的了解,提出质疑的问题,与老师共同探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老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历史事件中折射现实的生活事例,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
2.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在我们现有的历史教材中,所有的内容成条块状,学习难度大,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网。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取舍,将现有教材进行整合,把知识面拓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讲我国近代史的内容时,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一方面以外国侵略(、等)为题纲讲述各国对我们进行的侵略掠夺;另一方面以国内人民的阶级斗争(、、一二·九运动等)进述我国近代史上涌现出的民族英雄,为了封建社会、抗击侵略做出的不懈努力。学习民族英雄为国捐躯的精神、气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讲课的过程中,分清重难点,拓宽知识面,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
3.改变方式,考察学生学习历史的综合能力。以分数论成败,这只能从单一的理论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容易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抹杀了。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综合评价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首先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通过测验,要求学生对知识从浅到深地掌握,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其次,通过对历史事件了解情况及能力评测,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课堂答辩,写历史事件之我见,考察学生对历史的掌握程度;最后,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这需要学校与家庭对学生的生活作为进行观察,在无形的生活中,进行有形的评测活动,长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
(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初中学生本身就属于好动型,如果让他们天天静坐在课堂上听课,必然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必须要结合初中学生自身特征进行实践,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1.走出教室探寻历史。如果历史理论太多,学生自然感觉乏味,因此教师必须要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走出课堂,探寻历史。在讲到历史时,如果仅仅在课堂上讲述,学生可能体会不到那段历史的切肤之痛,而且教师也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也讲不出那种应有的激情。于是笔者就带着学生一起拜访了当年经历过的老人,让他们以亲身经历控诉当年日军的残忍凶恶,学生的印象就能够深刻。走出教学课堂不但能够丰富学生阅历,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情感。
2.以教材为基础查访历史。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材中的历史信息量仅仅属于沧海一栗,因此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主动吸取历史知识。其一是阅读大量的历史书籍,丰富自身学识;其二是借助网络,做好网络知识与教材之间的链接,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其三是衔接好边沿学科,通过其他的科学知识对历史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历史教师不仅应是一位历史的讲述者,还应是一位历史教学的创新者,要不断地从教学之中积累经验,促进教学的革新。
当然,创新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与不足,就需要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增强教学质量,灵活调整教师自身教学行为,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获取最佳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创新初中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通过教学改革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才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努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强化综合修养,同时还要和社会接轨,营造出创新历史教学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历史教学中真正的主体,切实掌握历史知识。通过历史教学,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学习民族英雄为国捐躯的精神与气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参考文献:
[1]陈章灿.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活动课[J].职业时空,2009,(12).
[2]宋淑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
篇4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教材
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上好一节历史课,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怎样做,才能既活跃了我们的历史课堂,又不至于使我们的历史课堂变得过于自由散漫毫无章法呢?这是我们上好一节初中历史课必须要思索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应该把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当前的生活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进而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依然要重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和良性互动。
一、备好学生和班级
我所在的班级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中很多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相对于其他班级的学生也要差一些,所以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今年,我担任了两个班级的历史课程,班级中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学校。在其他班级上课时,我觉得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掌握起来都很得心应手,我可以很容易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而我带着同样的教学准备给农村班级学生上课时,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学习基础非常薄弱,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知道。而且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课堂纪律也不尽如人意,这就使得课堂教学的开展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在备课时,我就针对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根据农村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并尽力设计一些和农村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我针对农村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等情况,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教授。还有,我针对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常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对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及时地、热情地、夸张地加以表扬,以此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的成绩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竟和其他班级的学生的成绩相差无几。这充分证明了,只有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备好课标
每个学期开始之前,我都会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中的每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力图把握住历史课程的理念、性质和本学期、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这样我在备课时,就可以在思想上紧紧围绕住教学目标这一主线,把握每一历史时期的主脉络,在了解了教学课标的导向功能后,思考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方法,寻找影响时展的历史人物,并从他们身上总结出可贵的精神品质,以此来激励学生向时代楷模、英雄人物学习。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所要依据的准则,只有把握了初中历史的课程标准,我们的教学才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初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备好教材
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材、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理论和历史专业书籍、杂志、文学作品传记,同时还包括一些历史文物、历史遗址、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科技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等,尤其是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而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历史教学的目标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答案或一种权威性的解释。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科书,恰当运用教科书中的图表、史料等资源,挖掘教材中的隐性问题,并重视课堂上问题的设计,课堂上的问题设置,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同时又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四、备好课堂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课本教材中列举的材料,教给学生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如论从史出,左图右史,学以致用等。例如,八年级上册第15课的主题是血染卢沟桥,课文中间有一段材料的内容是第二十九军司令部的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一起朗读这一段材料,学生读得很有精神、很有气势,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最后学生从这则材料中了解到当时驻守卢沟桥的一千四百名将士几乎全部战死在桥头,将士血染卢沟桥,从而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的的序幕的结论。学生经过以上的分析思考加深了对这段惨烈的历史情境的记忆,也加深了对这些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将士们的敬仰和热爱之情,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掌握了多种历史学习的方法。
五、备好同其他学科的联系
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尤其是与语文、政治等学科的联系尤为密切。所以,我在备课时时常融入一些焦点访谈的人物、艺术人生的人物、时事要闻的事件等,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交流。例如,这一学期我们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即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时,恰好新闻节目《面对面》栏目正在探究中日之间的问题,我适时组织学生观看了这一新闻节目,并组织学生对问题展开谈论,最后结合我们得出结论,我们国家一定要强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领土不被侵犯。
以上就是我对上好一节初中历史课的几点感受,不足之处敬请同行斧正,以让我们相互共勉。
参考文献:
1.徐旭阳,周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篇5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历史学科 教师方法 研究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初中历史教学必须要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转变,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不断改善教学策略,做到有效教学。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实际教学经验,对于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几点个人意见,以供大家学习交流。
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实际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只有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新知识,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够有所发挥。每一堂新课都是承接上一堂课的,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始之前,应该重视学生课前预习这一方面。笔者在实际教学开始之前,都要求学生对本堂课程进行必要的预习和准备,而且经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尝试,使得学生在开始新课程学习的时候,都能够很好地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还能提出很多建设性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课堂预习作业要求,并不能很好的督促学生进行实际预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下,教师应该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式学习,在教师的经常督促下,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经常在一节课结束之前,将下一节课的基本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去图书馆或者网上,去找答案,在下节课开始前和大家进行讨论,这种方法十分有效,也很好的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身心都还没有完成熟,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以及备课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进行相应的工作设置。历史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因为我们都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知识的兴趣,就会激发出无限的热情,也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在新课标中,重点强调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促使学生从以往的“要我学”变化成“我要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转变,不能再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教学生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教学课堂中来。比如说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的进行小组式学习,对于同一问题,每个小组经过各自讨论,得出结论,然后再和其他小组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就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仅使得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也能够帮助教师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还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比如说讲到,把的历史资料在电脑上放映出来,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为什么要清政府?为什么后来会失败?通过运动,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然后引导同学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这个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得学生进一步提高了主体性学习意识。
三、展开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历史知识都很感兴趣,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应该抓住学生这一学习兴趣的特点,来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创新。开展情景式教学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在笔者讲到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时,就播放《西游记》的主题曲。当“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这熟悉的音乐响起时,学生们一下子就来了精神,马上进入学习状态,这时教师顺势简单说几句关于西游记的故事,然后马上转到高僧玄奘的课本教材知识上来。这就很好的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质量。开展情境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去进行实际实践。比如说在讲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缝衣针和磁铁,按照简易指南针制作方法,来制作一个指南针,学生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就会体会到历史知识的兴趣,更加兴奋的投入到实际教学中去。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教师的教学目标也会很好的实现,不仅为课堂教学铺垫了很好的基础,也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 结:综上所述,新课标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师转变教学方法,不仅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同时对于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来说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在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下,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国军.浅谈初中历史的创新性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2012(01).
篇6
>> 浅谈初中历史知识的识记技巧 编写初中历史知识结构的思考 掌握初中历史知识的技巧 怎样更好的掌握初中历史知识 浅谈初中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 浅析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谈历史知识的记忆 巧记初中历史知识的几个“小窍门” 提高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效率的有效途径 借用“目录”的慧眼,照亮初中历史知识复习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的有效方法探析 浅谈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历史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的尝试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简谈 简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互动模式 简谈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何教会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结构》的研究报告 初中学生历史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策略 谈地理教学与历史知识的联系 例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法浅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初中历史知识的综合梳理策略简谈 初中历史知识的综合梳理策略简谈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新教材的施行,初中历史的知识容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也使得历史成为了初中时期学生学习的一项难点科目。由于课本知识的时间跨度较大,需要学生掌握的历事件、历史人物又多,而初中时期的学生整理、汇总能力有限,众多的知识点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无从下手,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科目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多总结、多汇总,根据历史知识的时间性特点以及事件发展的规律性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帮助他们建立一系列的历史知识学习策略。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从历史时间、历史事件的梳理学习方法进行论述,旨在为提升历史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关键词】初中历史事件时间梳理策略一、初中历史时间的梳理方法
时间性是历史知识的一个基本属性,想要了解历史发展状况、历史发展规律,对于历史时间的准确把握是必不可少的。现行的历史教材采取的基本是按历史时间顺序来进行排版教学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容易掌握。但是在后期的复习时期,由于相关历史知识的相似性,就会导致学生的时间体系混乱,比如很多学生会将与混为一谈。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梳理工作,以便提升学生对于历史时间的有效掌握。笔者认为在梳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历史时间的顺序性特征:因为历史课本是按时间来进行延续的,所以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顺序性是教学的第一位,比如我们常见的中国历史年表: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这就是历史时间顺序性特征的一个证明,是中国古代历朝发展的一个顺序表现。
其次是历史时间的连续性特征:历史时间是连续发展的,每个历史时间点都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如在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的时候,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隋朝前后虽然只经历了从公元581年—618年37年的时间,但是它在历史的发展、延续过程中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隋朝,那么我们当前的社会发展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
再次是历史时间的阶段性特征: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阶段性,比如某个时期是辉煌的,而某个时期则会是暗淡的,某个时期是强盛的,而某个阶段则会是衰败的。历史的发展是由一个个的曲折构成的,所以就要学生认识到历史时间的阶段性特征。比如我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开始到1840年前结束,长达2000多年之久,这就促使人们思考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为什么这么缓慢?美国从1783年获得独立至今,也不过200多年的历史,是什么原因使其发展为一个政治、经济强国的呢?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于历史的阶段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二、初中历史事件的梳理方法
与时间相同,事件又是历史知识的另外一个基本属性,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对于历史事件的熟练掌握。对于历史事件的梳理掌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要注意事件背景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或者文化背景下,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会各有不同,例如在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业中心则由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这就为英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也正是英国飞速发展的一个主要背景,如果在学习的时候学生不注意这些知识点,就会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另外又比如文艺复兴的背景就是教会长期的教育垄断,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与创造力。而旧制度的衰败则引起了新思想的发展,比如法国思想启蒙家伏尔泰就是在18世纪法国旧制度衰败的时候出现的。
二是要注意事件经过
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是历史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了解事件的背景起因之余,更需要我们对于其事件的经过进行梳理。在历史事件经过梳理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要素法:组成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原因、背景、时间、人物、地点、经过、结果、影响、意义和作用(或评价)等,我们称之为历史要素。根据历史事件构成的这一特点,我们在学习历史事件时,就可以将构成历史事件的历史要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横纵联系,从横向联系建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历史概念;从纵向联系归结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异同,提升问题意识与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每一历史事件时,都把这些要素找出来和写出来,可写在书旁,也可写在笔记本上,在总复习时再把它们按照时间顺序综合列出一个总表来。这样就做到了一目了然。经过自己辛苦劳动获得的知识,就能牢固地掌握。
二是阶段法:有的历史事件时间比较长,过程曲折,而且前后发生极大的变化,遇到这类事件可分阶段为掌握。比如在我国,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期,这期间基本完成;1956-1966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这期间经历了,经历了化运动;1966-1976是时期;1978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三是路线法:有的事件发展的路线是明确的,特别是有的战争事件有明显的进军路线。事件经过的基本要素,就为掌握好事件的经过打下了基础。比如在《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这节课中,笔者就根据张骞的出使路线进行课堂教学,再根据其两次出使的不同路线进行对比,就能够让学生刚好的理解这一事件。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历史是过去的事实,学习和认识历史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必须完成的任务,学生只有真正了解了历史,才能感知历史的荣辱,明确自己的位置,才能在内心中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新课程改革给推广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探究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学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高中历史教师主要面对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高中历史教学经验,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做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给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一、 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自身素养不高及缺乏有效教学手段两个方面。在教师自身素养方面,许多教师没有积累足够的历史知识,致使不能通过不同的角度讲解历史问题,导致学生不能深层次的理解历史问题。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这一历史知识点时,如果历史教师不能明晰的掌握我国古代所用的工具,也就无法将此处的历史知识与所讲述的古代不同农业政策相连接,只能将书本上生硬的知识点讲给学生,而且不能深入的挖掘一些潜在的知识点,致使学生无法系统的学习历史知识。如果教师没有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不仅会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无趣,还会将学生带到一种“不知所云”的教学环境中,这样对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有效性非常不利。
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多数教师的教学仍采用板书教学,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单一的板书教学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例如在讲解中国近代史中的时,需要给学生讲解许多的事件,而不同的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时间不同,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采用表格总结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不同的历史事件及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前对不同事件做好分类和总结,课堂上做出详细的讲解。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可以节省很多的教学时间,从而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上。
二、 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素养,把握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培养自身教学素养,为此,教师应针对所要讲授的历史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积累。教师可以通过翻阅文献及网络搜索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知识点,也可以旁听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通过与优秀教师的对比,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提高自身教学素养。除此之外,教师应要认真的分析课程标准,明确哪些知识点是要求学生理解的,哪些知识点是要求学生记忆的;然后根据课程的标准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充分的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做到有规律的讲解历史性问题。例如,在讲解“在中国如何传播”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的目标、历史性问题、教学方法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课堂讲述中国思想解放的阶段及出现的关键性人物,让学生自主探究各阶段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而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选用有效地教学手段教学
与初中历史知识相比,高中历史具有较深层次的理论性,根据高中历史的教学特点,应选用新型的教学手段,以适应新课程的改革。针对一些抽象的理论性问题,可选用一些教学手段,将理论性问题转变成形象性问题,方便学生的理解。目前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导入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讲解“我国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问题时,教师就可以选用一些热播的明清古装剧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电视剧的讨论中对“君主专制”进行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再根据这种现象分析其中的本质性问题。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可以将一些理论性问题形象化,进而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性问题。
三、 总结
高中历史是学生整个历史学习重要重要部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平台。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明确当前历史教学出现的问题,并不断的探索有效地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讲述的历史知识,进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薛振军.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阅读
篇8
关键词 高中历史 PBL教学 应用步骤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69
Abstract PBL teaching method is propos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he teacher only to give students a question, and the process of solving the problem are students play subjective initiative to complete, for students to provide the platform for autonomous learning, help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nalysis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so that they in face the problem can make the correct judgment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PBL teaching method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o that the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is improved,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is fully mobilized. This new teaching method is of great help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strengthen the history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 high school history; PBL teaching; application steps; notice
PBL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最早出现在医学领域,这种教学模式在医学界得到完善和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受到教育界的认同与肯定,于是在其它学科领域的教学应用研究也相继开展起来。高中历史课中应用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①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有效利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处于设计问题的环境下进行主动性学习,激发和支持学习者思考问题,并且可以鼓励学生们相互讨论、探究,思考学习的过程与内容,使学生们的历史知识得到增长。
1 高中历史课中应用PBL教学模式的作用
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词汇的缩写,即“以问题为本的学习”“问题导向学习”,“PBL最早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北美”是美国精神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在1969年首创的一种教学模式。②在PBL中,学生需要面对许多真实情景中出现的比较难懂的、结构残缺的、有深层含义的问题。希望通过PBL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们能掌握相互合作与自主探究的要领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理解存在于问题中的理论知识。“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③历史学科本来就是学习过去存在的事物,没有办法直观了解,有一定复杂性。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到历史课堂中使用,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发现、探讨和分析有关历史问题,习得历史学科知识与技能,以史为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们可以以更加成熟的认知水准、更加客观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和今天的现实社会,更加理性地处理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种难题。
(1)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PBL“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④教师按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合适的历史问题来作为教学的材料,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问题”进行互动,“让学生在主体参与中学会质疑、判断、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使得学生在感悟历史,体验历史,探究历史”。⑤并且这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历史视野出发,贴近实际生活,能够使学生充分吸收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教学的实践性。通常的历史课较为严谨、枯燥,采用PBL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改变传统课堂所存在的限制,学生们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可以得到最大范围的扩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既可以得到巩固,也能提高他们实际运用的能力。因此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到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去解决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难题的同时,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学到新的知识去丰富和补充课堂教学并不会出现的理论知识。
(3)提高综合能力的完整性。PBL的教学模式提倡让学生学会主动承担学习任务,学生们根据教师课前所预留的问题,开始全面地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并且能切实参加小组讨论以及合作学习,以相对严谨的研究得出相关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能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素质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学生既要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有辨别地吸取他人的观点,这对促进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团结协作意识、力求共赢的团队精神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4)提高效果考查评价的科学性。PBL教学模式采取定量性样本考查,对学习效果进行定性、定量评估观测,避免出现知识零碎分散的现象。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能力、完成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查,这种评估系统增强了在判断学生学习效果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与课程的推进及知识内容的深入形成最优循环。
2 高中历史课中PBL模式的应用步骤
PBL教学法将历史教学中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变成一个个问题的形式,希望学生们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以此来达到历史教学的目标。总的来说,PBL教学法的构建至少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条件: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PBL教学时首先我们要创设问题的情景,“问题情境是指创设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的情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创新学习的兴趣”。⑥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历史知识前后具有衔接性,根据历史这种特有的连续性创设情境。第二、提出假设性问题创设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老师在课上更能吸引学生,通过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来激发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成立小组,这个环节较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成员推举一名学生作为负责人,每个小组制定自己的规范,然后由负责人分配小组成员各自的任务,在分配任务时尽量保证每个学生能承担一项任务,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扩展知识和能力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们,并且协调小组成员,以确保他们在进行的过程中不偏离题意,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引导,检查各成员参与情况,适当帮助调节小组成员分工。
(3)课堂讨论,这个阶段是PBL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这一环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首先,按照顺序各个小组派一名发言人阐述观点以及理论依据,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也可以后续补充发言;都发言结束后,各个小组可以对其他小组发言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和质疑,不同观点之间相互补充纠正,加深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最后教师对此问题进行阐述。
(4)总结评价,总结反馈成果汇报会后,教师必须进行归纳评价,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采用PBL教学模式就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评价,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会事倍功半。与其他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不同的是,PBL的教学评价不只关注问题是否被解决,还注重整个学习过程、情况,主要包括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懂得筛选资料、多媒体运用熟练程度、口头表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等,通过这些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
3 高中历史课中PBL模式应用注意事项
PBL模式教学围绕学生生活中真实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展开,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相互协作的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但是理论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3.1 问题设计是否恰当
PBL的教学模式都是围绕问题设计的,也就是说PBL教学模式的基础和核心是“问题”,因此问题的好坏是PBL成败与否的关键。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还必须注意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是否符合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既可以充分利用历史课程的知识体系又能利用其它学科学到的知识解决历史问题。例如:在讲到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古希腊城邦分布图提出问题,古希腊地理环境对其政治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可以根据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回答这一问题。
3.2 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要适中
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问题也不能过于难,是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能够回答出的。例如在讲到清朝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从秦朝开始皇权是如何一步步达到顶峰,而相权又是如何一步步被削弱的?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已经学过的各朝代的政治制度,进行分析思考,回答问题,既巩固了旧的知识,又将零散的知识进行串联,更易于学生理解。
3.3 教师是否积极配合
对于年龄稍长的老师来说,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对于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接受得较慢。对于年轻的老师来说,教学经验有限,难以准确理解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可能在会使应用的初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两种情况学校可以采用相对应的措施来解决。例如组织教师参加有针对性的培训,在理论方面加深教师对PBL教学法的准确理解。然后建立一套完整的PBL教学体系,采用示范课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且让参加培训的教师们亲身参与到其中,在实践中体会PBL教学模式。再比如说对于经验不足、教学能力有限的教师,学校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来解决。经常举办一些教师技能大赛,多让年轻的教师参加,互相指出缺点和不足,再相互交流中进步。同时可以使用奖励机制,促使教师形成竞争意识,在竞争的压力下不断改进。
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强调了对学生实际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教师经常鼓舞学生去自主学习,抱有探究问题的精神。与此同时,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也逐渐发生转变,以前的高考命题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现在慢慢地变为考查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因此,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培养目标和PBL教学的优点,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PBL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们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精神,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既现实可行,又意义重大。
注释
① 林建荣.儿科护理学教学中PBL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12(2):497-498.
② 黄斌.PBL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现代教育科学,2005(6):7-9.
③ 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31.
④ 李芒,徐承龙,胡巍.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1(6):8-11.
- 上一篇:科学技术的核心
- 下一篇: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