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总结归纳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历史总结归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历史总结归纳

篇1

【关键词】教学方法归纳教学教学效率建议

历史课作为知识十分丰富的课程,其在高中文科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高中的历史教师而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一直都是十分困难的问题。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归纳教学方法逐渐被高中历史教师所熟练的掌握和使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归纳教学法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归纳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主动性

归纳教学策略作为一种十分科学的教学方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历史课堂中,教师通过将驳杂无比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将不重要的知识剔除,这样十分有助于同学们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以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近代史部分为例,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本屈辱史,从1940年的开始,中国陆续经历了第二次、中日、、日本几次战争。这几次战争分别对中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陆续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对于高中生而言,对这几场战争发生的背景,时间,所签订的跳跃内容,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都是十分重要的。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因此,教师所教学的侧重点十分重要,教师通过将中国近生的战争及其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汇总,便于同学们掌握和记忆。

2、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通过将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更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能力。历史知识十分复杂繁多,在面对如此浩如烟海般的历史知识时,同学和老师往往都十分头疼。然而,通过归纳总结法,就将历史知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归结在了一起,给同学们构建了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个框架自行拓展知识,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高中历史课堂所培养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归纳总结能力。所谓高中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就是能够清楚的将一段文字总结为一个句子。甚至能够将一本历史教材归纳为短短几句话,这样能够使大脑中存在一个基础框架,就好像人体具备了基本的骨骼,学生可以在以后漫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丰富血肉。

二、几点建议

1、多媒体教学与归纳总结教学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媒介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各样课堂之中。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所教的内容更加形象的向同学们展示,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赤壁之战时,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语言讲授。之后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网上下载一些关于赤壁之战的视频。在讲课时,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放映,这样能够使同学们更加深刻的了解赤壁之战这场战争场面的宏大,刀光剑影的壮烈场面。多媒体教学和归纳总结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增强同学们对一些历史事件的了解,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大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兴趣来主导课堂学习。

2、分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在以往历史课堂中,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拿着课本照本宣科,甚至在很多历史课堂中出现教师照读课本的现象。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历史课堂的效率极其低下。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对有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讨论。甚至教师可以将一些历史事件作为话题,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辩论。例如对曹操的评价,前人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教师可以根据这个话题进行拓展,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辩论会。这样不仅能够活跃历史课堂中的学习气氛,更能够提高学生主动查阅资料,主动学习的热情。在辩论会中,还能够锻炼同学们的思维逻辑,语言组织能力。历史课程作为文化课,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3、将历史知识与时事政治结合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

唐太宗云: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展望未来。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应该将目前的一些事实要闻和同学们分享。培养同学们将历史发展规律与时事政治共同思考的能力。历史朝代的兴旺衰退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的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更加有助于其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4、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教学相长,作为教师,为了更好的适应教学工作,应该不断的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工作。目前很多教师眼光十分局限,在日常工作中忽略知识的学习,导致自身的综合素质停滞不前,甚至在多媒体教学中,很多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多年不换。其知识的陈旧以及教学方法呆板,都严重的影响了历史知识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增强自身文化修养。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历史文化名著,例如《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等中国古典著名史书,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素养。

结束语

历史知识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过去,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的内容。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为之努力。归纳总结法作为一种十分科学的教学方式,应该被广泛的应用与历史课堂,更应该被广泛的传播。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教学目标的意义与编制.[J]教育学报.2013.03

篇2

关键词:历史教学;合作模式;效果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科学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互相帮助,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然而,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创建上,教师要把握好方向,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开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遇到的一些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一些历史课堂中,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不正确,设计不合理,导致课堂有生机,但没有教学效果。在一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工不明确,指导不到位,导致小组成员在课堂讨论中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只关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有些时候,课堂讨论偏离了教学内容,虽然小组讨论得相当激烈,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却导致争论的内容已经偏离了教学方向,许多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达到教学效果。最后,总结归纳讨论结果时,却偏离了教学内容,有的小组不得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其他小组的讨论结果。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还存在课堂乱哄哄的,你一言我一语,没有学习重点,讨论方向漫无边际,导致学生根本不能静心学习,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还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一些成员不遵守小组规矩,不听从小组长安排,导致小组合作矛盾重重。小组是一个集体,作为小组成员,每个人都要尽力为小组争光、出力,但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总是有一些学生不仅不出力,不配合,还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抱怨,相互责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没有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反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中历史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1.营造合作氛围,创造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

高中历史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首先要营造一种集体合作的气氛,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想合作,感受到合作的作用和意义。要想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做好前提工作,不仅要掌握好学习时机,精心挑选合作材料,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教给学生合作技能,培训一批得力的小组长,使小组合作学习有序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采用以下学习模式,一是小组互助模式。首先,将任务分配给小组成员,让其独立完成任务,然后让大家分析总结完成任务情况,对于复杂的问题和一些重、难点,由相关学生进行解释,然后大家总结归纳。在总结归纳过程中,促进小组成员对知识的掌握。采用小组互助模式,可以有效梳理知识要点,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其次自由论坛模式。将同样的学习材料分配给小组成员,让小组成员各自发表意见,最后,总结归纳,全组学生形成统一的认识。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凝聚学生群体智慧,开启学生的头脑风暴,使学生能够在互相配合下共同解决难点重点问题,如在讲授“诸子百家思想”一课后,教师设置问题,分别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思想出发,阐述一下如何遏制学生抄作业的现象。还有在讲授“秦末农民战争”一课后,教师设置问题,针对秦始皇修长城,建秦始皇陵,修建著名的阿房宫等历史事实,评价一下秦始皇的功与过,这种评价可以采用自由论坛的模式,让学生各抒己见。

2.端正教学角色,提升学生合作意识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只是被动学习,教学效果低下。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面,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角色由以前的被动,变成了主动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互相交流与合作,教师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然后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在传统教学理念中,往往比较重视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很少有教师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在合作意识上比较欠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性格急躁,不习惯于与人合作,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缺乏合作意识。因此,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把合作项目先确定下来,制订一些必要的小组合作制度,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要提升学生合作意识,使大家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只有端正教学角色,提升学生合作意识,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历史教学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社会,急需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高中历史教学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仅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还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营造合作学习环境,改变过去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将教学与“立德树人”相结合,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篇3

一、结合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PBL教学模式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问题构建。要是所设置的问题的开放性不高,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结合根据历史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改的要求,创设相应的问题。并且教师的问题应该保证开放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够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思考和探讨,是学生通过类比发现知识之间的不同之处。很显然,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历史知识。比如在进行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第一章“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采取P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创设问题。“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和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相关,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比如“不同的地方,风俗习惯也会不同。大家可以分别说说各地的风俗吗?”这个问题具有很高的开放度,同时还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结论,比如“回族人民不吃猪肉”这个风俗。在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相互探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过程,从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师在创设了相应的问题之后,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不然就使得问题的创设失去了真正的意义。PBL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负责组织和协调,帮助学生探究所创设的问题。同时,在学生进行探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主动参与进来。如果学生在讨论中遇到问题,或者对某些方面不太理解,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使学生的探讨过程变得更加高效。比如在进行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中第二章“追寻生命的起源”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生命是从何而来”这个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进行提问。比如,有的学生认为生命通过演化而来,教师就可以接着问“此演变过程是怎样发生的”。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事实上融入了这部分所要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对产生了学习兴趣。同时,教师根据这一点,进行问题探究,可以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三、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4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历史 有效性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1-01

素质教育正在全国各个学校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个学科的教学也正在努力达成新课改的目标。高中历史主要向学生讲述具体的历史知识,教会他们科学的历史分析法,形成正确、积极的历史观,对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具有关键作用。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也必须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具体的教学。虽然获得了不少进步,高中历史教学还必须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更深层次的改善。

一、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有一个普遍的道理,解决问题必须先发现问题。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工作者首要做的就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再采取具体的措施。笔者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认为高中历史教学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缺乏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缺乏兴趣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对历史学习产生厌倦感。高中历史是一门很严肃的学科,也是一门比较深厚的学科,其内容比较复杂,知识也比较琐碎,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距甚远,这对于比较喜欢新鲜事物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另外,与初中历史相比,高中历史更注重专题研究,更注重学习方法,这对于一些基础未打好的学生来讲就比较困难。高中历史学习一定程度上需要学生记忆相关知识,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负担稍重,这也挫伤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一部分学生学习历史只是出于功利的目的,可能本人对文科也包括历史并不感兴趣

2. 学习方法的不合理。所有学科的学习必须有合理、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为基础。好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学起来事半功倍。目前很多学生之所以历史学不好,就是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如前所述,高中历史都是专题研究,记忆的内容也稍多。很多学生对知识的“专题性”视而不见,只知道一股脑的背诵和接受,不知道对知识进行分专题学习,也不知道进行归纳总结,也不知道对知识进行串联。

3. 教学方法的缺陷。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有学生的学,还要有老师的教。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主宰着具体的课堂教学,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了。许多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述课堂知识,学生在下面无精打采的听,教学中没有学生与老师的交互性。笔者想到多年前自己还是学生时的情形,当时的历史老师整节课都坐在黑板前滔滔不绝的讲课堂内容,而有的同学都去见周公了。

二、提升教学有效性

上文分析了影响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那么下文就对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提出增强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措施,具体如下。

1. 建立自主性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针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角色本末倒置的情况,历史教学必须建立自主性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教师要做好角色定位,把自己置身于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这样的角色上,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非课堂的主导者;是学习目标达成的参与者,而不是学生思想的学生课堂的控制者。教师在做好自己角色定位的同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 转变教学方法。教师除了转换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之外,还应该完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拒绝单一的授课方式。高中历史课本的知识比较单调、枯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穿插小故事或者趣闻,来活跃课堂气氛,使之不再单调。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多媒体技术具有画面、声音、视频等,可以将高中历史知识生动、鲜明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或者互助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团结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一举多得。同时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分析、开阔、归纳、比较等,运用层进式、碎步式的教学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另问题的设计要非常讲究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的、身边的事例和历史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对历史学习的有效性的认识,也可以问一些学生从未思考过的问题 如讲文化专制的时候,问“想一想最早对我们进行文化专制的人是谁”,“父母对我们进行过思想专制吗”等等以引起学生的头脑风暴。

3. 采取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而言,要想学好高中历史,必须具备好的学习方法。而这个方法必须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所以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分析他们自身的性格、学习状况、学习中具体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自己亲身探索出来的学习方式才是真正适合的。

三、结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有着更高的目标和任务。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做出改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必须改善教授、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成长为具备正确历史观和科学的历史分析能力的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孙群章.论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策略[J].魅力

中国,2013(13):163-163.

[2] 李志斌.浅谈课标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J].华夏教师,2013

(8):86-88.

[3] 郑伟.浅议高中历史课堂效率的优化与提高[J].文理导航,2013

(28):66-66.

篇5

关键词:历史教学;专题化教学模式;探讨分析

历史专题化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围绕一定的教学主题,对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迅速掌握重点知识。学生需要从专题式的教学形式中学习历史事件的经验总结,对其历史含义、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形成个人的理解与把握,在对历史事件的总结分析中形成自己的史学价值观。

一、高中历史教学专题化的必要性分析

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促进历史人文价值的实现。在新课程改革体系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历史知识要点的掌握,而是以知识点为基础培养学生看待历史事件的独特眼光,形成具有个人意识的思维体系建设。

历史课程教学的特性在于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在前人的生活经验和人生历程中,总结、分析该事件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在对典型性人物,事件的分析中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分析、总结的学习能力,能够全面、深刻地把握历史事件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所以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不断思考总结的学习过程,学生需要体会和感悟历史事件的人文内涵。在思考总结的过程中,采用专题化的历史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以更加宏观、全面地角度掌握历史事件的深层内涵,以实现教学效果。

二、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更新教学思想

目前,历史教材的编写主要以模块化、专题化的形式组织课程内容,这种系统性的编写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材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教学单元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并没有将教材内容设计与课程讲解有效结合,大多沿用传统的线性讲授方式,在知识的堆砌中开展历史教学,缺乏对历史知识以及史学价值的深层挖掘,学生难以在知识点的识记中建立史学观,在长期的历史学习下,学生很容易将历史课程的学结为固化的知识点的背记过程,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学习兴趣贫乏,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专题化历史教学的讲授策略分析

1.确定教学主题

专题化的讲授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基于知识进行规律性总结。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广泛收集教学资料,确定教学主题。在主题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对于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差别有清楚认识,灵活运用教学采用,将对历史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转化为历史规律总结,史学思维的建设,实现更高阶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工作时,需要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对于特定的知识要点提供必要的信息补充说明。

2.在互动间提供教学指导

专题化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建立学生,教师间互动交流的学习氛围,在自由、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表达个人的想法,在必要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在历史课程的交流环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或者学习能力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依据特定的主题展开讨论,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但是在小组讨论时,教师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才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小组讨论的部分需要进行讨论,结果提出相应的要求,否则学生间的讨论很容易流于形式,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在必要时,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注重讨论的效果和有效性。

其次,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鼓励式的教学方式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鼓励式的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对历史学科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教师需要重视评语的多样性,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点评,在点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言语的创新性,不能采用单一的语言模式,对于学生优秀的部分或者还有待加强的部分教师都需要有策略的提出,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历史教学采用专题化德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己的史学思维,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理念贯彻实施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建立宏观的思维意识,在对历史事件的规律性总结中寻找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方法,将现实生活与历史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灵活运用,不断创新思维,在对知识点的分析归纳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以培养学生独立看待问题的视角为最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曾维丽.“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原则的提出与落实――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一得[J].教师之友,2005(6).

[2]陈辉.我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20年回顾与评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篇6

【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兴趣 技巧

随着高考制度的变革,尤其是相对于文科生而言,历史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而就历史科目的知识面而言,高中历史所占的知识量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面对高中历史中庞大的知识量,如何能全面的把握知识点就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切入点。

一、高中历史知识之概述

在国家教育部新编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其特点是比较鲜明的。首先是时代感强烈。紧紧围绕新近发生的大事件,联系当前的国际形势,很多新近发生的事件都已经写进教材,如、神舟升天等,与此同时国际大事也是尽在教材。更加凸显时代的脉搏。其次是目的性更加明确。很多知识点的编写都考虑到学生对于当前社会发展,国际形势的把握,通过历史事实告诉学生和老师,对于历史并不是在讲述以前的故事,合适通过历史来感悟现代社会的脉搏,从以前发生的事件寻找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课堂效率低下

很多历史老师在课堂上都有共同的感受。一个知识点,强调了很多次,但是错误依旧出,而且老师在课堂上感觉学生学的没精神,老师讲的也没动力。这就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老师出现“出力不讨好”的现象。

2.2学习方法老师指导不到位

由于高中历史教材自身做具有的特点,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教材的时候大都是采用机械记忆。所谓机械记忆通俗说来就是“死记硬背”。学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却是非常的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老师在历史的记忆方法方面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造成了学生的经理浪费,这种浪费在每秒如金的高中阶段来说尤其是可惜的。

2.3学习兴趣低下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最为常见的现象是大部分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老师讲的无精打采,一手拿教材,一手拿粉笔,就是照本宣科。造成现象的原因是历史教学对教材的把握尺度不到位造成的。历史尤其是高中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门很有趣味的教材,遗憾的是老师并没有抓住历史的这一他点进行教学,反而在课堂上过于呆板,过于依赖教材,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学生降低了学习兴趣。众所周知,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有自己的分辨能力和独特的个性,兴趣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尤其的重要,老师做的还是很不到位的。

三、高中历史教学之技巧

3.1做好课前准备 提升趣味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比较于其他学科,高中历史是较为有趣的,不单单是其中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透过历史可以看头更多的这里------相对于高中生而言,这方面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老师在进入课堂之前应该多搜集相关的课堂教学资料,撷取其中重要的事件进行课堂讲解,使历史教材知识点成为股市,如此则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时的兴趣。-----谁不喜欢听有趣的故事呢?这一切都以来老师课前的准备。只要精心准备,这个教学目的一定可以达到。

3.2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技巧

高中历史有很多大事件发生的时间都非常相近,有的甚至是同年同月同日发生,这就给学生们的记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经常是无从记忆,或者是记忆混乱,出现错误。另一个经常出现的错误就是很多外国的人名,让学生记忆的时候很是头疼,出现很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面对这些情况,老师在教学中一定指导学生有技巧性的记忆。首先是在时间方面的记忆,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整理,一个大事件老师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阶段知道学生进行记忆。首先是什么,时间地点。然后发展是什么,时间地点,最后是结果什么,时间地点,这样以来记忆的时候相比较而言就会方便很多。至于外国人名的记忆,则可以根据人名的发音进行记忆。例如有一个知识点是外国的悲剧之父叫埃斯库罗斯,如果进行机械记忆则会很艰难,老师可以根据人名发音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可以记忆成“埃斯死了哭罗斯”这样记忆起来会比较方便。如此小技巧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会用到很多,只要历史老师精心总结相信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点不会再痛苦。

3.3改进教学方法 狠抓课堂效率

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很多老师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满堂灌”殊不知,正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的学生没有任何的自由,扼杀了学生的思想。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实行授课内容的任务化,问题化。为学生制定好学习流程:自学--对学--组学三大流程。每一个流程都伴有展示环节,每一个展示环节都带有质疑。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老师在其中的作用只是一条主线,学生才是主体。老师索要做的是关键点的点拨,关键时候老师还要扮演“挑事者”的角色,这样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学到的知识恐怕要比机械的记忆效果要好上很多倍。

结束语

针对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每一个高中历史老师最为紧迫的任务,只要精心准备,时常反思,善于总结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把高中历史教学变成一个充满趣味的故事大讲堂,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无形中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范德新,张艳飞,曹大梅. 历史教学选用史料应慎重――由人教版教材一则史料说开去[J].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1(05)

篇7

一、卡片诱动教学在高中历史新授课中的实施策略

(一)课堂操作流程

学生通过预习卡进行导学----学生自制知识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运用卡片、课件交流学习----师生完成常规教学任务----教师依据问题卡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制作归纳卡构建知识体系----运用反馈卡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二)效果评价

通过卡片诱动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指导和引导,教授给学生方法,如知识卡、图示卡的制作,完全是学生按照自己观察和思考的方式制作出来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结构。另外,卡片诱动教学以卡片为知识信息载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师还可以通过卡片获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进而采取有针对性地要点点拨,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二、卡片诱动教学在高中历史复习课中的实施策略

复习课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基本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复习课以教师概括总结为主,学生的听、记、背为辅,虽然能够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考出好成绩,但是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参与意识不强,其结果是“老师上得累,学生学得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很难得到发展。

(一)课堂操作流程

学生运用预习卡、知识卡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学生形成归纳卡,完成知识构建----师生完成常规教学任务-----运用反馈卡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卡片检测复习效果。

(二)效果评价

在历史复习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复习卡片,归纳总结有规律性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具体的实施效果来看,它主要有以下优点:卡片针对性强,能够准确把握核心知识点;卡片携带方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复习;卡片知识由学生自己整理而成,内在联系性强,容易查找、记忆;学生利用卡片作自我检测,反馈效果好,可以及时查漏补缺;利用卡片复习,新鲜有趣,容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卡片诱动教学在高中历史讲评课中的实施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试题评讲课的地位不言而喻。评讲课上得好不好,效率高不高,直接影响着学生成绩的提升和学科教学质量。传统的讲评课,往往是教师将试卷发下,不分主次、难易,对试题从头到尾一讲到底,这种粗放式讲评对题不对人,究竟有多少学生会做,有多少学生不会做,问题出在哪里,教师不了解,导致考试的诊断反馈效率低,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利用卡片归类进行试题讲评,则很好地解决了如上问题。

(一)课堂操作流程

学生利用卡片归纳错题类型----师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改正错误-----班级建立卡片错题库。

(二)效果评价

讲评课通过对历史错题的分析、改正,可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建立错题卡,一方面有利于让学生正视自己的失误和缺漏,时时加以警戒,以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答题误区,及时加以纠正,强化薄弱环节的教学,从而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卡片诱动教学凭借卡片这一教学载体与交流平台,给历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师生的积极交往与互动,促进教与学的双方在相互交流、启发、沟通与补充中不断生成新知,让历史课堂更加生动,让历史知识更加鲜活,让历史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作者:尹宏章 单位: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篇8

一、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实施的前提

1.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课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在每一个知识模块中设置了两个到四个探究活动课内容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按照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步骤以及活动拓展等四个方面来安排探究活动课。探究活动课的形式丰富多彩,主要有知识竞赛、课题辩论、社会调查、自导自演历史剧、报道新闻、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搜集图片、制作历史小物件。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根据不同班级的情况,科学合理地组织探究活动。

2.挖掘课程资源

新形势下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成为教学课堂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同时也需要结合当地学生的特点,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熟悉当地的经济、历史、文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育教学实际,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户外,体验不同的历史文化风情,开阔学生的眼界。在科学合理地开发及利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实施历史探究活动课具有积极意义。

3.结合热点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课

热点问题为本学期或者今年的社会热点或者时政焦点,关乎国家、社会的各种历史、经济、政治等问题。在历史探究活动课中,教师应先了解热点问题的整个详情,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重点讨论,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分析探究。

二、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的具体实施

1.明确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的主旨

明确探究活动课的主题需要结合三个方面:(1)探究活动主旨不仅需要源于教材,而且需高于教材,像追求艺术一样。探究主题不宜太宽泛,以确保学生能够完全理解与掌握。(2)探究内容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结合青少年的心理以及生活方式,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坚持灵活性、创新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3)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商定探究活动课的主题,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设定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的目标

高中历史教师在设定历史探究活动目标时,应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规定,根据“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3.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实施的过程

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以小组形式来开展,确定主题以及明确各人任务之后,共同针对主题寻找资料,挖掘资源,收集资料后结合历史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开放性的探究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具创新性和挑战性的课程探究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探究“中国与台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活动时,可将所有学生自由组成若干个小组,每组6~8个人,然后共同探究:(1)明确探究主题。(2)编写探究方案,确定所需调查内容。(3)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4)按照小组的分工共同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4.展示探究活动成果

历史探究活动课主要以手抄报、课件或报告等形式展示各个小组的探究成果。学生可根据自己小组调查的内容、挖掘的资料、分析的结果等进行整合,将整个过程描述和传达给全班人,最后形成历史探究活动课的成果。

5.评价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共同制定评定标准,然后使用历史板报和投影展示成果,通过小组互评以及投票决定的方式,在历史探究活动课上选出优秀的小组,并给予奖励。

三、开展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的作用

1.有利于转变师生角色

如今的高中历史课并不是“填鸭式”地复述历史,而是以学生发展为课堂导向,矗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向多方面发展,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课有组织地进行探究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能培养独立意识,并对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帮助。

篇9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历史 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45-01

新课程高中历史课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学生学习历史课的方法有误区。高中历史的学习不能像初中一样简单地死记硬背,即使学生熟悉课本内容,但对综合答题的解答就不尽人意。新课程的高中历史内容不是将中外历史简单罗列,而编成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中外合编的专题式教学内容,许多知识的专业性极强。高中历史课程需要学生对历史的政治、体制、经济、文化有整体的认识,要有较强的整体对比、归纳能力,对同一时期的中外历史进行纵横比较,找出异同点,学生对高中专题性教学内容的学习进行适应,才能很好地掌握课本的内容。

第二,教师不按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六方面的目标中,促进新课程实施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信息技术的进步给课堂教学带来不少的帮助,但不少教师努力将大量精心准备的历史课堂内容,借助多媒体工具进行讲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试图将全部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过多讲述大量的信息和内容,容易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一旦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不强就会难以掌握课堂的内容。

第三,课堂教学过程缺乏整体性。新课程的历史教学内容是分成三大“主题”―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进程是一个整体运动的过程,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可能脱离历史的整体进程而孤立存在,比如《“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节的讲授,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将内容孤立,单一的讲授,没有与之前必修1的当时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情况联系起来,即便教师对这节课进行了很深刻的分析和讲述,学生的考试情况并不理想,甚至导致学生在高考中对综合题的解答都是很片面的,没有得到很好的成绩。

面对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第一,明确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让学生明白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内容的差异,引导他们找适合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找到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不再简单地认为历史只是记得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历史地位,而是从整体上掌握历史课程的内容,以每个时期的政治体制为背景,从而产生相应的经济与文化,而经济与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着政治,推动着政治体制的改革,从而有不同朝代的更替和发展,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在新课程内容上,课本是分成了一个个主题进行陈述,但教师可以在讲授一个主题,比如《中国的曲折发展》一节,先回顾必修1中这个时期中国正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当时的政治体制是什么?政治的基础是什么?教师要把知识点都串联起来,要学生将知识整体性的学习与掌握,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

第二,利用“中美教学结合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在“美式”教学中,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发表看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和老师都积极参与教学的讨论中,在新课标改革的目标也很强调让老师与学生转变以前所“扮演的角色”,但作为老师,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美式”教学模式带到高中教学中,也不能再如以前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我们需要更好地融合两者,鼓励更多的发言和讨论,尽量对内容进行讲授和分析,但老师在准备教学前,要充分认识将要讲授的课堂内容在高考中的“地位”,认真考虑那一节适合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那一节更适合老师利用多媒体和其他教学辅助工具讲述的方式进行,每一节课都帮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的重点、难点,使得学生既能学得轻松有效,又能取得好成绩。让每个学生明白知识学习的方式的多元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实现新课程教学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在教学中做学生的“心理导师”。高中的学生学习压力大,面对多个科目的学习,感觉很困难。历史属于文科类科目,文科科目的特点都是记忆性的知识比较多,需要学生对内容进行大量的记忆。作为高中历史老师,要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尽可能将过去的历史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方式给学生讲述,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认识观,价值观,如讲述“文化”主题时,多列举成功、有伟绩的历史人物给学生作为学习的榜样,学习伟人的奋斗精神,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斗志,让他们比较轻松有效地学习历史课,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总之,新课程的历史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维能力,用客观辩证的角度看待历史。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尽心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课本内容,让他们从中获取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云东.关于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J].神州,2012(32):169-169.

篇10

高中历史教育信息技术有效性众所周知,历史是一门有较强知识性的课程,其所包含的知识量极大;再加上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往往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而学生在学习该门学科时,则是死记硬背。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继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手段进行优化、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而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就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教学手段,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采取教育信息技术,对提升其教学有效性具有重大的意义。下面,笔者对“教育信息技术怎样促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这一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够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标。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课堂导入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与部分,若教师导入设计的精彩,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将导入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可达到更好的效果;具体而言,就是在新课导入时,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和历史相关的图片、视音频等,且教师从旁讲解,可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在讲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这一专题的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播放视频资料《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以便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在“大萧条”时期人们的生活现状,进而使学生对历史产生一种不一样的感悟。又如,在学习唐朝历史时,教师可收集一些古代的字画、图片以及相关历史剧等播放给学生看,以通过直观的体验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二、突破重点、难点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高中历史同样是如此。而要想最大限度地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那么突破其中的重点、难点是十分关键且不可忽略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仅仅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常难以突破其重难点,而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技术)则能够办到。这主要是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文字、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结合在一起,以有效唤起学生的视觉感官,视听并用,继而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之感,从而对历史有更为直观的理解与认识。例如,在学习“”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提前制作一个flash课件,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其中可让学生随意点击当中的按钮,之后战船就会按照最初设计的路线航行,并且,当其行进到重要战场时,战船就会发出闪光,且放出爆炸声。通过这种动态化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更全面地了解的全过程,继而掌握该课的难点问题,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扩展历史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局限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上,而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而假使教师想适量地补充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困难的。伴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这种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变,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且在其中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以此来对教材中的内容与观点加以证明,亦或者是要求学生对所补充的内容加以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打开外交新局面”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即《》,以此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那个时期的中国外交情况,并且要求学生认真欣赏影片,且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加以归纳总结;之后,历史教师再联系教材中的内容予以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为容易地掌握历史知识,且提升其学习水平。

四、转变师生课堂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的考试内容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考试题目越来越灵活。面对这种情况,若依旧采取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是无法应对现今教育发展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思想,与时俱进,对历史教学模式与手段进行有效的创新。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育信息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转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之下,教师在课堂上可向学生展示更多、更丰富的材料,且提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与学习。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之下,教师可以对各个学生的思维角度进行归纳、整理,之后再向全体同学展示,并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判断,最终师生共同分析,且得出最理想的答案。在讲解完一个章节之后,教师可以对该章节内的题目进行归纳与总结,尤其是其中具有代表性、比较性的题型,且向学生提问,以此来对其比较能力、归纳能力等进行培养。例如,在学习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之后通过多媒体技术,用表格的形式将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具体内容、特点以及所带来的影响等展现出来,以此来帮助学生更清楚、更全面的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这种教学形式不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还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良好转变,进而实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目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最大限度地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极为有必要的。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求要教师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与思路,优化教学模式,同时还必须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与改进,以此来有效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信息技术就是一种不错的手段,通过该技术不仅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同时还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探究精神。可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教育信息技术,对提高其教学有效性,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将信息技术引入历史课堂[J].课堂内外,2014,(09):60-61.

[2]马永霞,王文娟.让信息技术的翅膀在历史课堂中翱翔[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