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健康教育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口腔固定正畸知识状况;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影响因素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省4个地区共计200名为实验对象,农村、城市各100名,男性、女性各100名。在探究其对牙齿健康知识认识程度的基础上,将分为常规组和健康教育组两组,每组100例,针对常规护理组给予其常规口腔护理知识,在此基础上针对健康教育组调查员进行健康教育。其中,常规组调查员年龄6~12岁,男65例,女35例;健康教育组调查员年龄7~14岁,男62例,女38例。两组调查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实验方法
1.2.1知识理论宣传
设计一套口腔知识健康教育方案,对社区员的牙齿保健行为和认知进行了解。针对不同认识程度将其分为多个小组,给予其不同的健康教育,采用讲座宣传,广告宣传和家庭传授等多个方式开展。
1.2.2发放调查问卷
向被调查家长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总结了实验家庭口腔健康行为,具体的问卷内容包括饮食行为(食用糖果、碳酸饮料、糖水等食物的频率)、刷牙行为(刷牙频率和应用含氟牙膏的概率)。
1.2.3健康宣教策略
针对常规护理组调查员应用常规护理方式,通过广告方式宣传口腔知识。在此基础上针对健康教育组调查员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4预防工作
教育员能详细讲解具体的预防策略,并定期进行牙齿检查,掌握刷牙的要领,尽量使用含氟牙膏来增强牙齿的抗酸能力,并要戒除研究等不良嗜好[1]。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饮食行为统计结果
农村食用糖果、碳酸饮料、糖水等食物的频率高于城市。
2.2自我管理分析
健康教育组调查员的口腔健康自我管理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调查员。
篇2
关键词: 社区;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14-01
1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意义
目前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有72834人,包括十四个居委会,中心有六个全科团队,36位医务工作者深入社区上门建档、健康指导及健康管理等系列服务,通过深入了解和调查,我们总结出在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上大致有五个层面的问题和需求:一是社区老人的适应问题:主要是由于身体的老化,组织器官的退化造成的适应问题,以及孩子重组家庭带来的“空巢孤独感”等问题;二是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主要是自卑、自我、强迫、学习困难、考试焦虑、社交恐惧、人际关系不适应等问题;三是家庭婚姻关系问题:主要是家庭矛盾、离婚、家庭暴力、婚外情等问题;四是亲子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青春期逆反、母子或父子沟通障碍等问题;五是社区居委会干部特别是职场女性压力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障碍、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六其他如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社区残疾人等人口以及社区普通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
2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上的误区长期以来,多数相关部门对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社会公共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更多的是致力于社区居民的生理保健工作,重视慢性病健教工作,往往忽视了或轻视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疾病与障碍采取隐蔽和回避的态度,更没有针对不同层面的需求而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2.2 途径上的缺失过去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是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服务等方面,尽管在2000年12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中提到了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卫生咨询服务,而却明显缺少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和任务,只是单纯性的生理保健体系,更无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机构,并且在相关费用、任务考核目标等方面也均无落实。
2.3 专业化水平偏低我们社区卫生工作目前多是由医学相关专业人员从事,在对社区居民的生理疾病方面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但对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方面却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加之社区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注重社区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工作,而缺乏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难以应对居民出现的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
3开展和创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3.1 提高思想意识,精心组织计划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要加强与辖区社区居委会主任、书记、民政主任等工作人员的联系,深入社区居民家庭,了解居民需求。精心制定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和精神生活质量的社区心理健教计划,并针对不同层面的需求,找出相对集中反映的问题:如影响家庭和谐的婚姻家庭问题、亲子关系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干部的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职场女性心理压力、残疾人心理及老人孤独等问题。要结合各社区不同的状况和需求,与社区管理干部们共同制定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并根据居民的时间要求、内容要求,抓好组织和落实。
3.2 强化学习培训,建设师资队伍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重要性日显突出。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社区心理健康教育能正常、健康而创新开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目前多数心理学教师都是“半路出家”者,况且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辅导和管理师又是少而更少。但是,我们通过立足岗位,积极鼓励现有的社区医务人员报考心理咨询师及相关师资的考试,积极参加相关培训,认真学习心理学或教育学理论知识,并努力通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能充分掌握和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现代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要,同时充分发挥已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医务人员的带教作用,加强对各社区团队的医务人员的培训,进行传、帮、带,层层再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这也是适应现代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必需和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和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3.3 多种形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一方面可以与原有的慢病防治、健康管理等讲座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做一些科普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可根据不同层面需求开展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和团队活动。如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亲子关系辅导、职场女性工作压力问题、高考前心理放松、健康人际交往技巧、正常人群的压力释放和情绪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专题辅导等。
总之,开展和创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注重:科普性教育和专业性辅导相结合;个别咨询和整体辅导结合;社区健康人群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相区别。通过积极的服务与干预,不断增进居民个人和社区现有的心理防御机制,发展和提高居民的心理抗御能力,而不仅仅是治疗人们的病理和缺陷。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初级预防(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次性预防(在有心理症状的早期进行干预)而不是三级预防(对心理障碍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陈传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及服务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
10(6)364-366.
篇3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使学生能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必然要求。我校一直在尝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这一学期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置温馨的心理咨询环境
目前我校心理咨询室的硬件基本齐全,有沙发、茶几、笔记本电脑、办公桌、沙盘、沙具柜等各项设备,从而使我校的心理咨询室能够以良好的面貌向学生开放。学校还投入资金为每个办公室、教室张贴字画、名人铭言、在校园种植花草树木,优化环境,美化师生心灵、放松心情。
二、组建专业的心理辅导队伍
心理咨询和辅导要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心理辅导队伍的建设,心理咨询老师积极参加南昌市教育局组织的心理教师培训,使我校心理咨询老师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三、强化内部管理
我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了以胡程洁、钟幼玲两位心理健康教师为主导,班主任老师为辅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以每周一次的晨会、班会为载体,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的开展。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
心理学和心理辅导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在学生心里具有神秘色彩,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做好心理辅导的宣传工作,澄清师生对心理辅导的疑惑,树立心理辅导的意识。心理咨询室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利用晨会、班主任工作会议、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心理辅导方面的宣传。
五、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状况
我校定期开放心理咨询室,每学期心理教师根据自己的课表和学校的总体日常安排,制定心理辅导室的开放时间,我校定于每周一至五开放心理咨询室,做到守时、守信,每个按照开放时间前来的来访者都能够得到热情的接待,同时心理教师的电话号码向全体师生公开,向师生提供电话咨询。
篇4
【关键词】初产妇;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93-01
初产妇由于无相关经验,对关于新生儿喂养、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且其中多数为他人的经验理论并无科学依据。新生儿期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1],而初产妇的理论知识水平是使其健康度过此时期的关键,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掌握程度,有助于正确护理。本文针对70例初产妇展开调查,分析其理论知识掌握现状,以指导临床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现总结干预效果及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针对70例初产妇展开调查,均龄为28.5岁(22—32岁)。文化水平:13例(18.6%)为大专及以上,18例(25.7%)为中专,20例(28.6%)为高中,11例(15.7%)初中,8例(11.4%)小学。家庭情况:36例(51.4%)月收入大于4000,29例(41.4%)月收入在2500—4000之间,5例(7.2%)月收入在2500以下。
1.2 方法 (1)调查:使用的问卷为我调查组自行设计,内容主要是关于新生儿护理,分析调查现状后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并再次展开调查,两次均可确保为初产妇本人填写。(2)健康教育:在规定的时间开展知识讲座,答疑解惑,并对操作性较强的护理知识进行演示,如喂养姿势等。将新生儿易于出现的症状进行介绍,重点讲解相应的缓解措施。
1.3 数据统计 将问卷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18.0),卡方检验,P<0.05两次调查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初产妇二次调查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初次调查(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尤其是脐部消毒等专业性较强的操作正确率有大幅度提高,见表1。
3 讨 论
据统计,目前的产妇中大多数为初产妇,这可能与国家生育政策有关[2]。也正是因为如此,家庭很重视婴儿的生长发育,新生儿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初产妇的理论知识水平将直接影响这一时期的护理操作是否规范[3]。本文将调查统计发现,初产妇所掌握的新生儿护理理论较表浅,且存在认知不当的现象,尤其是对皮肤清洁的重要操作知之甚少。经过分析,我院有针对性的为其实施健康教育干预,以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其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二次调查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初次调查(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尤其是脐部消毒等专业性较强的操作,并且有助于其对新生儿不适表征认知,说明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掌握程度,有助于正确护理,建议在分娩前对初产妇实施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叶绿,陈镭.137例流动人口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与需求情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14(11):59—60.
篇5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健康教育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原因逐渐引起的细支气管狭窄、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充气,并伴有气腔壁膨胀、破裂而产生。2008年5月~2010年4月对176例慢阻肺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4月收治慢阻肺患者176例,男109例,女67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57.6岁。
分组:依照统计学方法,按随机抽样分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健康教育内容、方式和执行情况:①健康教育人员:呼吸内科医护人员及门诊办护理人员。②健康教育内容:慢阻肺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保健指导、用药护理、心理支持、制订合理饮食及个体化锻炼计划等。③方式及执行情况:按“分阶段、有计划”原则对试验组实施健康教育。急性发作期指导给予心理营养支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指导有效呼吸,进行咳嗽排痰练习,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缓解期康复治疗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经济支持及营养支持;戒除烟酒,长期氧疗,进行个体化锻炼及呼吸肌功能锻炼。按计划分发慢阻肺增长率小册子,举办专题讲座答疑2次,开通咨询热线及专家门诊,接待咨询102人次,家庭随访26人次。分阶段向患者邮寄个体化锻炼计划健康教育卡114人次,呼吸功能锻炼演示交流座谈会1次,考试1次。
结 果
为了解宣教对象在实施健康教育后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分组进行答卷和实际练习测试。问卷满分为100分,包括:①什么是慢阻肺;②该注意的饮食问题是什么;③紧张、焦虑对疾病有影响吗;④该怎么进行锻炼;⑤怎样可以预防急性发作;⑥家庭氧疗的注意事项等6项问题,并随机抽取50位个例考核其家庭氧疗实际操作和呼吸肌的锻炼方法。
考核结果比较:对慢阻肺患者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做法,达到了健康教育的目的。见表1。
讨 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医护人员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从表中可以看出,试验组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后,改变了他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效预防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了生活质量。与对照组各项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也就说明,对慢性病患者必须进行系统、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篇6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指出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长是否有效地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互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目前,有关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学校如何指导家庭,认为学校在协作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实中家长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职人员,懂得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儿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起主导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而如何深入进行合作,家庭在协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发挥,未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现状,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师对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曾对本校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认识与行动存在差距。无论是与教师的谈话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是学校的任务,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一上了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在对数十名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认为“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会工作得更好”,认为“后进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家长让孩子看电视太多了”,“觉得家长不关心他们的孩子”,“放弃了父母的职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除了学校家长对学校的其他活动并不积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一些学校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谈不上与家长合作;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这些家长联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家长读本、讲概念,搞形式主义。
(二)实践中家校协作心育的误区
1.目的不明,活动简单化。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于家长,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协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反之,家长也会有这种行为。有了这样一道屏障,双方根本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学校开展的活动少有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协同;或在家长学校活动时什么都讲,没有专题。
篇7
一、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育工作者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由于农村学生思想意识的局限性,缺少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不能表达出内心的烦躁与压抑,学生又长期处于高压的学习状态,而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老师也往往只重视小学生的文化课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致了小学生厌学、缺乏正常的兴趣爱好、情感脆弱、个性化得不到健康发展等问题。
2.缺少专业老师,心理健康辅导极度缺乏。部分农村小学虽然在课程里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但是由于地方经济、教育体制、周边环境、教学方式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心理健康课程授课老师缺少,相关资源不足,导致课程枯燥无味,甚至偏离教学目标。部分农村小学虽然也有相关的心理教育兼职老师,但他们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面对现实、个体的学生时却一脸茫然,加之学生对老师的角色看待,更是让学生在老师面前不能敞开心扉展示真实的自我。
3.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不能落到实处。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是没有实际效果,存在走过场、应付差事,过于形式化。
4.农村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文化程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若父母的文化素养高,会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但是实际生活中,一部分家庭的父母受文化素养限制,在这个方面不能有效引导和教育子女。由于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大都外出务工,小学生都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只是在电话里听到父母亲的关心,而在实际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爷爷奶奶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不能为孩子辅导功课或者帮助完成一些相关作业,甚至沟通有阻碍。再加上当今社会,离婚率不断攀升。一些孩子成长在单亲家庭,已经开始失去精神食粮,导致孩子厌学、辍学,甚至影响了将来的生活和个人感情的正常发展。
二、解决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
建立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关注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为农村孩子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是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1.建立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工作领导组,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既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及时予以指导。从学校领导到每个教师要克服心理健康教育的神秘感,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营造课内外,校内外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2.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辅导水平,而广大农村学校条件艰苦,经费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簿弱。我们必须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学习和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术和方法,敢于实践、探索和总结,真正做到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3.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意识。教师应与学生多谈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生活上多给一丝微笑,多给一份关注,多给一句赞扬,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家长要在家庭中营造和谐、幸福的氛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言行影响子女。在社会层面上,继续发挥家长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按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开设心理知识讲座,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篇8
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策略一、当代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当代中职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来自于其成长阶段的困惑和矛盾,而这些困惑和矛盾大都与他们所处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笔者结合多年德育工作经验,将中职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总结如下:
1.自卑心理严重。由于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与发展,使得中职教育的生存境地面临着严峻威胁,中职学校不得不放宽门槛以求生源。如今,各学校的中职生大都是高考未成功或者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理论基础相对较差,能力水平相对较低,对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对学习丧失兴趣,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自暴自弃。加之社会对他们存有偏见和歧视,一旦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矛盾,他们往往不能理性认识自我而破罐破摔,长此以往,必须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强烈。中职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最易产生逆反心理的时期。由于受家庭环境、成长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一些中职生对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有所接触和认识,并在无形中受到了影响,形成了不良的思维观念,他们对班规校纪视而不见,对老师的批评指正置若罔闻,对家长的苦口婆心听之任之,平日里我行我素,学习上得过且过,人生态度消极,逆反心理严重。
3.社交能力欠缺。面对全新的校园环境,中职生迫切希望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以展示自我,宣泄情感,增进友谊。然而,一些中职生却因为思想过于胆怯、不懂社交技巧等原因而无法与他人交往,还有部分中职生个性太强,总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观念和思想,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状况发生。
4.自控能力不强。良好的自控能力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之一。中职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其具有充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对人生充满希望与梦想。然而,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尚未成熟,遇事不够冷静,极易感情用事,是非分辨能力较弱,且思想波动较大,高兴时忘乎所以,悲伤时郁郁寡欢,自控能力不强。
5.盲目追求个性。中职生中个别学生毫无学习兴趣,没有奋斗目标和学习动力,整日混沌度日,精神萎靡不振,在行为上喜欢自我表现,依靠标新立异吸引同学目光,喜欢穿奇装异服,平日里打架滋事,盲目追求个性。
二、当代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策略
面对当代中职生身上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根据中职生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办法加以解决,使中职生能够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
1.以学校为阵地,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首先,要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这是解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中职学校要提高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中职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其次,要适时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这是解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中职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有效进行自我调解,树立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发展。再次,要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师资队伍。这是解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决定因素。中职学校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很少,大都由班主任或者其他德育教师兼任,其专业水平和自身能力素质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培养以骨干教师、班主任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培养一批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以更好的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以校园文化为基础,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中职学校要为中职生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这对于中职生高尚品德的形成、陶冶自身性情、完善人格品质、提升个人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学校要加大对校园整体环境和教育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学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设立不同的实训基地和实验中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利用好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等媒介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学校应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例如球类比赛、联欢会、社团活动等,发挥学生的特长,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心态。
3.以网络技术为手段,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中职生学习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让网络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渠道。由于网络具有平等交互等特点,他可以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消除面对面进行教育的心理障碍,还能使中职生的自尊心得以保护,学生可以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情感,说明自己的心理问题,这对于解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积极作用。为此,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例如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网站,组织观看心理专家在线视频讲座,开办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聊天室等,吸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升心理素质。
4.以学校和家庭为媒介,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并且仅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积极配合、共同参与,才能最终达到理想效果。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其中,要以学校和家庭为媒介,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达到教育目的。因为,当代家庭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对孩子或者过分溺爱或者听之任之,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在对中职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共同协商处理解决,并引导家长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子女,用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子女,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校氛围中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田晖.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探析[J].河南农业,2007,(10).
篇9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最好方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专家调查研究表明10%-30%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明显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敌对等症状[1-3],特别是对学习、考试的焦虑高达78. 15 %[4]。因此,中小学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首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和把握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校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科学心理教育理论和有效教育方法,与学生家庭、社会配合,利用一切可能的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从而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3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素是多方面的: (1) 社会环境因素:首先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学而优则仕,男尊女卑等等旧观念,同时随着社会的飞速变革,升学、就业、社会尊严等,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2)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背景、父母教育方式以及父母感情等等也都会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3) 学校环境因素:目前应试教育还牢固占据学校的主导地位,学习沉重的压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各种人际关系的会深深困惑学生的心理健康, (4) 心理环境因素: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还很差。长时间的紧张学习,精神、体力透支,学习成绩上下波动,都很容易使学生的心理失调[5]。
3. 1 有计划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课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组织心理知识讲座、观看心理健康光盘、开展心理素质训练,进行心理健康疏导等,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学会自我情绪调节和心理自救的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心理修养。
3. 2 开设心理咨询辅导室 设立心理电子咨询信箱,配备懂心理学有责任心有威信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教师,掌握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进行集体或个体辅导,排解心理困扰,帮助学生扫除成长中的障碍和烦恼。
3. 3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有的放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帮助学生正确全面认识自己。
3. 4 疏通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讲座、咨询、座谈增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引导家长转变错误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发挥家教的作用,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力量,创建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转贴于
4 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4. 1 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定期研究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开展检查和督促。从人员、资金及时间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有效地进行。
4. 2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增强意识、主动参与,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制度、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在全校建立浓厚地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4.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目前非常缺乏能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其他科目的教师更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培训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在当下教师队伍脱产学习也是不可能的,只有不断通过举办培训班,有计划开展网络学习,定时组织知识讲座、看光盘、理论研讨、案例分析、外出学习等培训活动,及时交流、总结经验,逐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才能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
4. 4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科教育和日常管理中,成为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常态教育活动,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健康__教育氛围。要求教师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去熏陶学生的心灵。
4. 5 积极采取现代教育手段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在开好卫生课的基础上,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闭路电视、网络、智力竞赛、知识咨询、画廊、黑板报、墙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4. 6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磨砺学生的意识,让学生经风雨见世面,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当今社会中,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之中,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是学生经常遇到,不可回避的事情,因此,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的技巧,培养自主参与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情商。
参 考 文 献
[1]顾炎,胡洁.中学生心理障碍高危人群筛查状况的分析[J].中国校医,2003 ,17 (1) :71-72.
[2]陶芳标,张金霞.抑郁、焦虑症状与中学生多种危害健康行为[J].中国校医,2004 ,25 (2) :131-133.
[3]敖淑清,王杏英,徐济达.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 (5) :446 - 447.
篇10
一、以系统培训、开展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在全市推广宁江区教育局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培训的经验,协调各县(区)全面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培训计划,力争三年内全市每所中小学(包括村小)至少有一名经过培训并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举办第二届全市中小学德育干部职业技能竞赛、全市中小学德育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大赛。
二、以“十心”教育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大讨论活动。筹备召开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各地、各学校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出台《松原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
三、以营造书香校园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认真抓好“建设幸福中国”、民族团结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我读书,我文明”主题道德实践征文活动。
四、以家长学校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深入落实《全国家庭教育“xx”规划》和《松原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努力提高家长学校办学水平。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优质课评选活动和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研活动,继续开展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创建活动,年内创建10所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