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应用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工程与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化学工业节;应用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对于工业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价格飞涨,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情况,这也使得全社会对于工业生产越来越关注。怎样有效的处理好工业污染物,防止其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怎么有效的利用好数量庞大的生活废品,是当前许多学者都在研究的问题。绿色化学工程是在社会迫切需要的情况下诞生的新型项目,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对日常化学生产当中的一些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使得化工污染得到有效缓解,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得到很大的改善。
一、绿色化学工业的概念
绿色化学又被称为无污染化学,以此为理念而开发出的技术就是绿色化学工程技术,采用化学原理从根本上降低化学工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化工业发展的基础是绿色化学工程,它已成为了未来化学工业发展方向的重要研究目标之一,绿色化学具有以下两种特性:首先,绿色化学的根本思想在于保护环境,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谐,人们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促使了对绿色化学的研究;其次,绿色化学是将环境改变的技术,发展下的绿色化学技术以逐渐可以应付各种环境下对自然的破坏。从根本上来说,绿色化学是预防环境污染;而环境化学则是对污染后的环境进行改善和治理。两者之间是根本不一样的,在最终目的上也是千差万别的。
目前,对绿色化学进行研究的重要发现和实践活动为绿色化工技术。基本原理是采用原料中的原子进行转化,这就使化学工业在进行工作时不会产生污染物,达到对化学工业污染物的零排放。并且,在进行化学工业工作时,不使用任何具有危害性和毒性的原材料,这样可以生产出对环境不造成破坏的产品。这种技术目前处于理论状况,但是在众多科研人员的努力探索下,还是可以逐渐实现此种设想的。
二、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开发
在传统化学的生产过程中,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上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因此导致化学工艺一直处于被动生产。应用这样的化学工艺对污染物进行处理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资源优化也无法得到有效实现。化学工艺的应用不但导致化学生产污染物成本提高,还导致污染物处理效率严重下降。绿色化学工程的应用可有效弥补传统化学工程中存在的缺陷,其通过对相关科学技术及先进方法的利用,对化工生产相关污染物进行除尘、脱硫等处理。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具体实施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采用绿色化学原料
在化工生产工艺及具体流程中,化学生产原料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主要因素,在传统化学工程中,所用原料大部分为不可再生能源。采用这些原料不但大大提高国家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同时还导致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增加,加重生态环境污染程度。将绿色化学原料作为化工生产材料是绿色化学工程重要研发内容之一。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可使用绿色化学物质、自然物质等无染污、可再生的化学原料。典型的绿色化学原料主要有芦苇、苞米杆、纤维植物等。将这些作为原料投入到化工生产过程中,可使其转化为酮、醇、酸类等多种化学品。在整个转化反应过程中,这些原料仅会产生一定量的氢气,而不会有任何一种有害、有毒的物质产生。
(二)提高化学反应的选择性
在化学工程的物质反应中,化学反应作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所有化学原料的转化均是需要化学反应才能得以实现。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合理选择有效的化学反应形式可有效促进化学工程生产效率及质量得到提高。对化学反应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种,反应原料、环境、时间、特点等均会对化学反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化学生产过程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反应形式为氧化反应。在氧化反应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热产生,所有化学原料均会在热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变质,因此会大大降低化学品的生产质量。在绿色化学工程中,应用新型的反应形式,这种新型反应形式为烃类氧化反应。这种反应形式的应用不仅可促进催化物反应催化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可有效促进生产物同分异构反应时间增加。
(三)使用无毒无害催化原料
随着化学工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将化学反应合理的应用于化工生产过程中已经成为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均离不开催化剂的使用。将催化剂应用于化学反应过程中,可有效加快反应速度,缩短法宁时间。所以,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原料成为推动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已经高度重视对催化原料的选择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催化剂得到开发和研制,化学反应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原料不断得到改善,分子筛除催化剂等优良催化原料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毒无害催化原料的應用可有效提高化学反应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量,同时也可减少环境污染。
三、结论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发展不仅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当前世界面临着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就需要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共同发展,满足我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化学工程与工艺的行业领域需要积极配合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重视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的环保性,转变传统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减少环境的污染,积极开发新能源,走环境友好型道路。
参考文献
[1]艾宁,计伟荣,项斌,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9,26(6):28-31,35.
篇2
一、用真情和爱心唤起学生成功的欲望
无数实例证明:同一个学生,在惩罚他的教师的课堂上,思维迟钝,整个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而在关爱他的教师的课堂上,积极发言,表现出对这门课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告诉我们,要想使自己的教学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必须了解、尊重学生的感情,用真情和爱心与学生平等相处,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唤起他们成功的欲望。
二、成功教育的关键――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乐趣就可能成功,而成功又会给学生增添乐趣。可见教学能否最终成功,兴趣的培养是关键。
(一)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实验多,包括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家庭小实验和兴趣实验,而这些正是学生感兴趣的焦点。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地对实验进行改进。如在介绍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仪器和盐酸,学生自己准备一些鸡蛋壳来亲手进行实验,来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
另外,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化学。如做馒头用发酵粉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家里的铁门要刷油漆等等。这样学以致用,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了这些知识,还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保护好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试想:如果一个人在做某件事时,总也享受不到成功,怎能以饱满的热情去投入进去呢?这就要求化学教师的教学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恰当、合理的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都可能成功。另外,学生在考试中,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失败,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为学生创造再成功的机会,保护好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兴趣的培养需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有部分学困生认为学习化学没有用,他们只想混个毕业证即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史教学介绍科学家的轶事,像制碱先驱侯德榜如何研究制碱原理,用这些名人对科学不懈的追求,感染学生,把厌学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改进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上成功之路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必须清楚意识到: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化学人才而是培养人。教学一定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一定的化学知识。例如在讲到溶液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题时,要求能力较强的学生不但掌握一般的此类计算题,而且还要掌握含杂质的和涉及到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而对那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基本公式计算,即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除以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从化学方程式中求出,而溶液的质量已知给出。
其次,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们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提问,帮助学生树立发现问题的信心,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实现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篇3
[关键词]工作过程 高职英语 项目化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郭华(1980- ),女,广西柳州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广西 南宁 53000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61-02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相应的职业变化适应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根据就业市场工作岗位和职业技能要求的需求变化,及时更新课程体系,培养出契合时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相对于基础教育领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明显落后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掀起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建设,但高职英语教学体系相比其他专业的发展还相对落后。受传统高等教育英语体系的影响,高职学生的英语整体能力与将要面向的工作岗位、过程、任务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多数学生在实习前,对于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英语能力比较匮乏。这不仅为学生尽快融入实习带来了困难,还会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性。因此,更新高职英语教学与课程体系,建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概念阐释
项目化教学是围绕“工作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其概念最早源于美国,是指将学科体系进行分解,形成若干子项目,教学工作围绕着这些子项目开展,学生围绕参与这些子项目学习。工作过程是指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职业之间的区别在于其特殊的工作过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就是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设计的参照系,围绕项目的开展和完成而建构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能更好地在满足社会或职业需求的基础上满足教育和学生个体的发展,进而为学生个体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由三大观点组成: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表征,在现实世界中,知识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学习者对于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自己的经验基础上的。教学观。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学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生长点,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学习观。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主动的,是学生自己对外部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学习所发生的场域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学习是通过社会实践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一个过程需要通过合作互动的形式来实现。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介绍发现,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模式,注重学习活动的主动建构性,强调团体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及重视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出现主要是针对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理论而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强调经验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其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教育是传递经验的方式,教育必须以经验为基础。杜威这里所指的经验就是学生个人的以往生活经验。实用主义认为,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反对忽视学生兴趣的做法。学习应以活动为中心。传统教育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因而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杜威提出了做中学的教育理论,通过疑难的创设,使学生针对疑难进行思考、假设、检验,并最终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项目化教学模式正是以实际工作的真实模拟为基础,让学生整合各种资源,通过完成项目来提高知识与技能,这与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注重活动、注重做中学等理念是相符的。
3.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抽象的,而是情境化的,是个体在与情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情境学习理论基于这种知识观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发生于情境之内的,情境决定了个体学习的内容,个体建构知识是通过参与实践实现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来自于真实工作中的任务,学生正是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获得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莱夫提出了实践共同体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理论。他认为通过参与实践共同体,学习者的身份从边缘向共同体的核心区域流动,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身份的获得,描述了学习者的学习轨迹,习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及共同体的文化。项目化教学模式,教师、学生为完成工作任务而组成学习共同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与同伴、教师相互协作,逐步成长为掌握熟练工作技能的人才,这迎合了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
三、项目化教学的特征
1.项目化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基础。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任务设计出一个个子项目,并创设一个个模拟真实的学习环境,有效消除了传统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显著弊端。在项目教学中,通常将教学内容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项目的设置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忽视实际工作情境的局限,以实际工作的逻辑顺序来整合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以工作项目为桥梁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通过对一个个子项目任务的完成,可以对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工作内容有一个更为清晰、全面的了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在企业整个工作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使自己能有一个更合理的定位,能够在毕业后迅速融入工作。
2.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通常采用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形成协作精神,还能发挥学生个人在团队中的优势特长,使学生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项目化教学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不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在每一个工作项目中,信息资料的收集、工作计划的制订、工作方案的选择、工作目标的实现、工作成果的检验等每一个环节,学生无不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既熟悉了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又对每一个子项目有了全面的认识。
3.学习成果的多样化。项目化教学为每一个学生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发挥自身的潜能。项目化教学的学习成果不单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职业能力的提升。职业能力不仅要依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需在实践中运用、积累。职业能力的实践性特征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工作项目的执行,使学生能够体验到真实的工作环境。项目教学成果的检验不具有唯一正确性,评价标准不是简单的对与错、好与坏的区别。每一个学生都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基础,选择不同的项目解决方案。因而,项目化教学的学习成果会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四、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应用
1.项目准备阶段。在项目准备阶段,教师应首先确定项目的名称、内容及学习目标,并以书面形式传递给学生,向学生提供完成项目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及资料,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项目的方案。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接受任务,并开展资料收集工作及理论储备工作,商讨确定工作计划和流程。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熟悉新任务的背景知识,目的在于为学生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减负减压。如在学生接触到一个新项目时,要对相关的术语进行解释。如果是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项目,应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任务的主题和目标,通过团队的力量打开思路、集思广益以期获得更多的灵感。
2.项目实施阶段。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有条不紊地组织、协调和引导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完成项目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学生出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学生根据自己在团队中所分担的工作任务,采取相互合作的方式,按照事先团队已确定的工作计划和步骤依次完成相关工作。
3.项目评价阶段。项目评价阶段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评价既要针对活动成果评价,也要对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整体表现给予评价。教师起到总评的作用,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完成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整个项目参与过程中的表现,师生在共同的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本阶段是整个项目实施的最后阶段,要帮助学生理清新的英语概念、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则。最后教师根据每个团队所提交项目报告书,总结有关此项目的所有知识技能。学生通过教师的总结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完善自己,并在下一次的项目学习中进一步提高。
以高职英语教学为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打破原有的按章节进行教学顺序安排的方式,突出以工作逻辑,按项目进行教学。如英语口语的教学,可以设置“日常交流”与“业务交流”两个模块,同时在每个模块下再设置不同的子模块,子模块下再设置若干任务。以业务交流为例,工作中主要涉及活动交际和业务交际两块。活动交际又可以分解成不同的任务,如接待外宾任务、陪同外宾游览任务、外宾迎送会任务等。学生在这些任务中不仅学习了实践知识,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抽象的语言转换成解决实际任务的工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
五、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项目选取工作一定要针对当前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规格需求,这是决定此教学模式效果的关键,同时项目选取工作还应结合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学校开展的项目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人才需求为指向,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项目。这样能使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获得所需的知识与技能。项目化教学模式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突破,对教师的组织、协调、控制和随机应变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工作中自然地学习英语、应用英语,充分挖掘了他们对于英语潜在的运用能力,搭建了学校与社会工作的桥梁,较好地实现了高职英语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洪宵,付彬,李涤非.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2]王杨,顾准.高职项目化教学与教师职业能力要求[J].中国成人教育,2011(2).
[3]朱红雨.高职项目化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1(11).
[4]万小青.在合作学习规律中探索英语项目化教学新思维[J].职教论坛,2012(17).
[5]齐洪利.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认识基础和课程目标选择[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篇4
论文摘要:从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内容、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具体方案和应用措施,为公共体育课程实现教学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径川.近几年,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能够反映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新成果、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教材及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但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总体建设上仍处于探索、提高的阶段.因此,我们就必须在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加强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形成体育教学的信息化,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内容和特征
立体化教学资源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是数字化时代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优化教育资源诸要素配置的重要途径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立体化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学科(专业)网站,也可以把它们分成三个层次.它具有以下特征:数字化处理、光盘化存储、多媒体显示、网络化传输、学习资源系列化、教学过程智化等囚.这样的特征能够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实用化的教与学需求.
2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
公共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中介,能够反映社会的要求,并受到体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为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体育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就必须包括知识、技能、情感、身体发展等四个方面.教学理论主要包括:体育卫生知识、人与环境有关知识、体育保健知识、人体解剖与生理有关知识、运动营养学基础知识、人体健康知识、传统养生知识等教学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内容、竞技性内容、娱乐性内容、保健性内容、情感性内容(体育游戏类)等.教学形式是以室外的运动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使学生在学习各种运动技能的同时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与培养.
3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3. 1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结合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步骤进行建设,首先,要建设公共体育课程的立体化教学包,完善基础的教学资源;其次,要整合基础的教学资源,建设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最后,要建设大学体育专业网站,提供综合的网络服务.
3. 2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
3. 2. 1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包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包的建设要以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主,重点开发公共体育教学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的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和技能锻炼指导书、试题库等,以及开发用于教师授课和学生复习的PowerPoint电子教案、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助教助学的CAI课件、提供学生自学自练的网络课程等同时要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呈现包括纸质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多媒体、立体化产品形态,使这些内容相关、表现形式各异的教育资源,既有重复和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如图1),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3. 2. 2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库
在完成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包建设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将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指标体系和课程教学包应用数据库、高级编程语言和媒体制作软件开发形成学习系统.使体育理论知识形成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流媒体等各种素材,并按照课程、知识点的树状结构排列,便于教师、学生按内容检索;为体育实践教学提供运动技能的仿真练习、模拟系统,以便于学生学习各种运动技能.同时还要完善体育教学资源库的管理系统,以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查询和运用,形成整个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如图2).
3. 2. 3大学体育网站
大学体育网站的开发要根据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站为门户进行建设与实践.建设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网站、课外辅导网站、体育知识网站等几个部分(如图3).教学网站包括教学管理系统、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测试、教学评价和反馈系统等;课外辅导网站包括课外锻炼知识、俱乐部活动、校园体育竞赛组织与训练、场馆器材情况等;体育知识网站包括各类体育网站的链接、体育学术网站的链接等.使公共体育课程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将数字化学习资源、虚拟化网络空间与传统的课程资源及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师生之间利用学校、课堂、网络、通讯、生活实践等活动方式将体育运动的知识学习、经验建构和社会体验联结在一体,形成高质量的教学过程.
3. 3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实施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公共体育课程丰富的专业资源,而且还需要数码相机、扫描仪等外部设备的支持、计算机专门软件开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参与.从整体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个高校要协调好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相关的师资队伍,共同努力进行建设;二是技术手段的准备,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开发工具为基础,配置用于开发的软硬件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的主干道,并应用先进的资源建设技术、工具和手段;三是聚集优秀的师资力量,整合出优筹 立体化教学资源;四是制定合理规划,分期分批,稳步实施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4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比较滞后,体育教学中只是简单的以教师教学为主体来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以盲目的模仿练习为主,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等都满足不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师生对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以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4. 1提高师生综合运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能力
一是要提高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其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提高体育教师运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的能力,及运用多媒体形式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三是提高学生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能力,自主高效地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与交流,从而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程度.
4. 2以立体化服务保障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需要立体化的服务来支撑.首先,学校公共体育教学部门要实现动态化服务,将体育教学和体育相关服务延续到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间,以满每一个学生对体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其次,通过体育教学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为师生提供多类别、多形式、多阶段的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形成服务形式的立体化;最后,形成服务对象的立体化,任何教学单位和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获得内容丰富的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资源.
篇5
[关键词]啤酒游戏 牛鞭效应 供应链设计与管理
一、供应链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与“啤酒游戏”
1.供应链设计与管理课程
(1)供应链设计与管理课程的特点
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来源于企业的管理实践,该课程的特点是知识面宽、实践性强而且学科交叉。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供应链战略、供应链运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供应链流程设计、供应链模式构建与实施及绩效评价等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供应链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渠道,也是能否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传统的理论教学往往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同时,教师在授课中一般偏重于理论的讲解,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突出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思考与创新思维能力。
目前供应链设计与管理课程的常用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游戏教学、模拟实验、网络教学等等。
2.“啤酒游戏”的引入
(1) 啤酒游戏的起源
“啤酒游戏”最初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Sloan)商学院发明出来的一种类似“大富翁”的策略游戏。在模拟中,由于消费者(教师担任)需求的小幅变动,而通过整个系统的加乘作用将产生很大的危机,首先是大量缺货,整个系统订单都不断增加,库存逐渐枯竭,欠货也不断增加,随后好不容易达到订货单大批交货,但新收到订货数量却开始骤降。
(2)啤酒游戏和牛鞭效应
啤酒游戏最初用来验证牛鞭效应的存在。“牛鞭效应”是由宝洁公司在调查其产品“尿不湿”的定货情况时发现的。该产品的零售数量较稳定,波动不大,而分销商向宝洁公司定货时,其定单的波动程度比零售数量的波动要大得多,宝洁公司向其供应商定货时,定单的变化量更大了。这种越往供应链上游走,需求波动程度越大的现象,称为“牛鞭效应”(the Bullwhip Effect)。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李教授(Hau L. Lee)对需求放大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把其产生的原因归纳为4个方面: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
二、“啤酒游戏”的操作流程
“啤酒游戏”是在生产与配销单一品牌啤酒的产销模拟系统中进行的。它模拟的是简化后的供应链,选择从库存控制这个特定的功能来说明供应链的复杂性。虽然相对于现实过程大大简化了,但是仍然足以典型而集中地反映出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供应链体系的本质特征。
1.游戏的环境约束
模拟的供应链由3个环节构成――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相邻环节之间存在物流(啤酒)和信息流(订单),上游环节根据下游相邻环节发来的订单安排生产或订货。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相互独立,下游企业不知道上游企业所面对的需求量。节点企业每周对上游企业下达一次订单,并对下游企业发货一次。每个节点企业订货周期为4周,即下游企业的订单2周后到达上游企业,上游企业发货2周后货物到达下游企业。游戏初始时刻,每个节点企业有4单位的初始库存。游戏一般模拟24 周。
2.分工及规则
(1)供应链成员构成
每条供应链由3个节点企业(啤酒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组成,每个节点企业由3-4名学生组成,消费者由教师扮演;每两个节点企业由运输人员负责传递订单及运输货物;消费者的订单由教师直接传递给零售商,运输人员由1 名学生组成,每条供应链共需10名左右学生参与。
(2)游戏的目标
游戏在多条供应链之间展开,各小组之间以成本的方式展开竞争,单位库存成本为1元,单位缺货成本为2元,最终根据总成本递减(库存成本+缺货成本)的顺序进行企业和供应链排序。
(3)游戏的操作步骤
扮演供应链节点企业的每个小组,在每周运作中要完成以下5个阶段的工作:
①接收啤酒。从上游节点企业接收2周前发出的啤酒,并在记录表中记录本周到货量和当前库存量,啤酒由运输人员传递。
②订单到达。接收从下游节点企业2周前发出的订单,将收到的订单记录在记录表上。订单由运输人员负责传递。
③用现有库存满足客户需求。如果有足够库存,必须完成所收到的订单以及所有缺货的订单并填写发货单。如果没有足够的库存,则必须尽可能地完成需求(包括收到的订单及缺货的订单),剩下未完成的需求将作为自己当前的缺货量,在库存允许的情况下必须补发,同时在记录表中记录本期的实际发货量和累计缺货量(期末累计缺货量= 期初缺货量+本周收到的订单-本周发货量)。发货由运输人员负责运输。
④下达本周订单。向上游企业下达订单,并记录自己发出的订单。订货单由运输人员传递,保证2周后到达上游。
⑤计算本周各项成本,并核算累计总成本。经过本周运作,每个供应链节点小组计算本周总的缺货量和库存量,计算每个小组的总成本并填入记录表。
三、对啤酒游戏的改进
1.常见操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1)仅感受到问题,缺乏进一步优化的设计
由于大部分现存的啤酒游戏操作中,仅仅进行一轮的简单模拟。学生仅仅体会到了牛鞭效应的存在,也就是本周的一些微小订单误差,经过提前期的影响将会在未来几周内被放大,许多游戏小组都出现了大范围缺货或大范围库存的情况。然而学生对于提前期缩短给供应链和企业带来的改善程度缺乏认识。
同时,由于缺乏进一步调整的策略设计,学生在模拟时,很容易仅仅将其作为一个游戏来看待。只感受到供应链运作存在的问题,而感受不到改变。这样就看不到游戏所蕴含的本质,也不会认真思考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2)缺乏对战略联盟关系的认识
由于在游戏中,上下游的信息相互隔绝,能够直接接触到市场需求信息的是零售商,其他上游企业只能根据历史经验与需求方订单的变化来进行预测,从而带来大幅度的订单波动。
根据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战略联盟意味着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高度的信息沟通,共同确保物流供应的同步,会增强对市场需求信息的准确把握和共享,从而大大提高整个供应链厂商之间的同步协作程度,共同降低库存和缺货成本。仅仅通过理论讲述学生无法感受到战略联盟能带来的对比,也无法对比不同战略联盟形态对管理造成的改变。同时,对于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缺乏明确的认识。
2.改进后的啤酒游戏
(1)操作的改善
将原有的游戏仅进行1轮改变为游戏进行4轮或者以上,每轮都考虑1个条件的改变,从而渐进的加大难度和逼近现实。同时,增加条件设置,使学生可以对供应链现状进行优化和设计,对比不同策略带来的优势,从而增强供应链设计能力。
第一轮和常见的方式一样,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二轮为了更加接近实际情况,补充了条件设置。在每个企业的运作条件里加上售卖啤酒的利润,固定订货成本的设置,以及对制造商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周期的限制。
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选择了如下设置:固定订货成本每次¥5;对制造商的产量限制为5-10单位,生产周期2周期;同时考虑每个企业卖出单位啤酒的利润为¥5。固定订货成本的设置将使得学生学会如何选择运用相关的库存控制方式,如何设置安全库存。生产周期和产量限制使得学生学会如何提前进行生产计划的安排。
第三轮要求每条供应链针对不良现状,讨论并提出优化策略,然后进行运行,并比较每个供应链的总利润。教师可以提前向学生提示可采用的策略,比如:缩短提前期、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方式、批量订货、回购协议等等。要求每条供应链只能选择某种策略,来比较不同策略的优劣。学生在讨论优化策略的时候能学会如何协调不同企业利益,如何在供应链中分配利润,如何在供应链中形成战略联盟。而对策略的运用则体现了与不同课程的交互,不同知识的综合运用,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策略可能会对企业和供应链内部的管理工作带来的要求。如,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方式就可能会带来上游企业管理工作负担的大大增加。
第四轮设置为信息共享,让学生感受供应链信息共享带来的改善。
(2)组织的改善
①游戏前阅读与准备
在实施综合训练前,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啤酒游戏”训练的背景,推荐学生阅读系列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料,也建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及阅读相关材料。通过背景资料的阅读和理解,学生能初步了解摩西的基本内容和带来的预期效果。
②游戏中小结
现场指导每个供应链完成模拟内容,并要求每轮直接对比利润或者成本,每轮每个供应链做一份小结,分析自己工作有什么问题。教师在每个供应链模拟结束后认真指导供应链中各企业成员总结过程的心得和体会,总结模拟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指导各小组学生形成书面的模拟成果报告。
③游戏后考核评分
最终得分分为三个部分。30%来源于所在供应链利润或者成本排名,30%来源于啤酒游戏报告中的互相评分结果,40%来源于所提交报告成绩。这样成绩并不仅仅来源于老师的评分,还需要来源于学生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和采取的策略改进的结果,更加具有激励效果。
四、改进后的效果分析
1.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在“啤酒游戏”模拟中,学生需要计算指标并且选择优化策略,而这些指标和策略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均已接触,通过模拟对这些专业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并能在训练中熟练应用。
2.加强了学生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通过模拟,扮演不同供应链角色的学生会根据自己角色的性质依次进行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预测,根据库存状况进行发货、订货或安排生产计划(制造商)决策,从而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增强了学生对战略联盟关系的理解和系统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前两轮模拟中,每个学生都做了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对策,所以,每个人都认为是别人的过错导致了整个“啤酒游戏”的崩溃。而第三轮每个企业和供应链都必须进行合作和充分沟通,以得到共同认可的改进策略。为了避免由于市场需求的较小变动对整个供应链影响的放大效应,学生需要从全局出发来思考问题,从整体结构出发考虑所有环节的关系,同时充分考虑时间上的滞后效应,在做出决定之前能够看到事件的起因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大大增强了对供应链战略联盟关系的理解,也增强了团队意识和系统思考的能力。
“啤酒游戏”实验教学在帮助学生获取专业知识之余,还启发了学生思考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推广使用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Lee H ,W hang S. The bullwhip effect in supply chain [J]. S 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7.
[2]谭宏. 从啤酒游戏看供应链合作关系形成的原因[J].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2004, 7.
[3]冯华.供应链管理实验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4] ( 美) 大卫•辛奇利维,菲利普•凯明斯基,艾迪斯•辛奇利维. 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M].季建华,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308 - 319.
篇6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是我校近三年的重点科研课题,《网站建设与管理》这一课程是本课题下的一个实验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法是凸显《网站建设与管理》的岗位技能和相关技术应用能力的课程。
按照“职业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思路,我们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站设计与制作》教材开发及学习情境的设计工作。本着以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网站设计与制作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工作实践为主线,项目为导向,采用情境教学,以及经过对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在这学年中,笔者根据职中生的特点,在职中计算机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模式作了一些实践探索,尝试了如下的教学改革。
二、教学改革的背景
1.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认识
《基于工作过程网站设计与制作》按照实际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进行重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工作过程“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进行改革创新,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知识体系、管理模式以及考核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
(1)资讯:介绍相关网站建设者的技能知识。
(2)计划:如何规划网站。
(3)决策:编写网站设计规划书。
(4)实施:网站的设计实现。
(5)检查:网站的调试、展示与完善。
(6)评价:小组评价、网站技术答辩。
2.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中职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受自身条件所限,他们所掌握的技术比较单一,知识面不广。在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站制作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资讯阶段,他们能在老师的示范及讲解下,理解掌握知识。在计划与策略阶段,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网站规划书编写,而且网站开发规划书写得非常简单,一旦离开老师的引导,他们就像老鼠拉龟一样,无从下手。但在设计实施阶段,由于有一定平面设计与网页设计的基础,他们又跃跃想试,情绪高涨。在检查与评价阶段,运用个人总结、小组自评、互相答辩的有效评价方式,同学们收获是颇大的。因此,笔者分析了教师参与引导学生的情况,如图1所示。
网站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如图2所示,在这个周期中,首先是要进行认真、科学的规划,也就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计划与决策阶段。而后才是运用网站建设技术进行开发建设,最后是测试并,每一个步骤都是很重要的。而网站建设规划方案明确了建立网站的目的和发展方向,了解客户及市场的需要,确定网站所提供的功能,可谓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三、快速原型法理论
快速原型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种从设计思想、工具、手段都是全新的一种系统开发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在识别客户最基本的需求的基础上,先开发一个初始的原型系统,通过使用原型系统,开发者不断理解客户的要求,反复修改和完善原型,直到形成最终满意的系统。
快速原型法的五个阶段:
1.计划决策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完成网站策划书。但学生们都是菜鸟,想做好网站的策划,从哪下手?什么是策划?策划能力是什么,如何写好网站策划书?对学生们是极大的考验,网站策划是用创意的方式来实现达到某个目的的能力,好的创意必须能够成为好的执行方案。那么,在做某个类型网站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去收集大量的资料,激荡出自己的想法。但我们的学生达不到这个水平,那么只能在教师引导学生们认真阅读网站建设的任务书,然后小组讨论,研讨网站的目的与基本要求。制定出非常粗糙的网站策划书。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这个方面,不断要求学生们深入研制网站策划书,学生们是不知道要写啥,写出来的东西也没有实际的价值。
教师引导学生们完成策划草案编制,步骤如下:
(1)建设网站前的分析。
(2)网站的目的与功能定位。
(3)网站技术方案。
(4)网站内容及实现方式。
(5)检查维护方式。
2.网站原型图设计
在这一阶段,学生在参考了同类网站效果后,根据初步的策划草案,着手设计网站的效果原型图,原型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自己的作品一目了然,所以要快速及清淅地了解网站的核心功能,我们要减少制作原型的时间,加快开发速度。步骤如下:
(1)整理思路,把想要做的网站结构、布局整理清楚。
(2)安装一个网站设计原型工具Axure软件。
(3)根据网站结构、布局开始设计条条框框,放置它们到适合的位置。
3.调试、评价
通过教师的点评,提出修改意风,使网站功能逐步趋于明显。
4.修改和完善模型
如果小组及教师认为所研制的网站原型根本不可行,则需要重新研制系统模型。如果是对所研制的网站原型图不满意,则需要对原型进行完善和修改,这是一个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5.网站设计
根据网站原型,现在需要一步一步将原型变成现实,这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步骤如下:
(1)绘制网站效果图。
(2)制作网站动画。
(3)设计网页。
(4)、调试网站。
(5)评价。
经过一个学期教学,学生们收获颇大的,基本上可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网站策划与设计。
四、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的认识。网站设计与制作是其构建一个系统,它总是要遵循一定规则和程序,经过使用原型法来进行教学,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计划及决策能力,因为计划和决策处于网站建设的首要和关键地位。计划的有效性与决策的质量相关,而实施的结果依赖于计划与决策中的优化方案与水平。利用原型法,可以不断地完善网站原型,从而使目标管理发挥出预期的作用。
篇7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模式;改革
一、课程考核改革背景
根据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主要以平时上级练习成绩、期末考试(笔试)和平时出勤情况来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考试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仍重于理论;而笔试考试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当今这个“人才饱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时代,为什么计算机专业人人员从事的工作确实跑业务,做销售员,或是跟计算机有一点搭边的文员,却不能胜任一个全职的办公自动化人员。因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理论与实际没法结合。在操作方面文字输入速度慢,不熟悉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不熟练办公软件的应用。
这一系列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尽限于校园内,为考试而考试,例如,有学生平时表现非常好,上课认真,期末考试笔试卷面成绩相当不错,但是计算机一级考试却通不过,这说明了利用原先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不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不能充分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迫使我们不能不反思。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模式需要进行改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思路
为了更好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进程,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落实教学过程和增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全面测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果,达到较高动手能力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性人才的目的。为此,将采用计算机一级考试和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为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既要检测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的基本理论的了解和基本操作的使用;又要检测学生对办公自动化运用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对OFFICE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本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一)教、学、评相互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论和上机实验是学生学习内容。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合理调配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与完成实验的时间,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学习目的。上机实验是以实际教学和计算机一级考试内容相结合,直接明了的从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联系,把学生的学与学生平时课堂练习和课外应用相对应。提高学生平时的动手能力,及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强化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平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地教学过程设计。我们采用平时的教材教学与等级考试、认证考试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甚至在平时实验联系中我们可以“一对一”的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不断地操作实践,对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主动性,直到学生100%掌握为止。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推进对学生职业化办公能力训练和提高,接近职业化教育的事实。
三、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根据历年来,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尤其是职业技校、中专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基础已相当不错,我们对这类学生最关键是在于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而普通高中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虽然没有中专、技校的学生基础好,但高中阶段该课程也是必修课,对于这些学生我们的考核方式要进行改革。
(一)首先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考核内容上要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内容有:信心社会概念、计算机硬件的概念和组成、网络的相关概念,以及office软件的基础应用。
当然我们对这门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也统一,要把原先先以教材为主的理论课堂教学,或是没有实际操作的虚拟黑板式教学方式,改为实质动手操作的多媒体演示教学,和学生机房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使学生更明确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体现信息教育的特色。 转贴于
(二)我们对学生要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要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但在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中我们的考核标准也要做适当的调整,以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能够有所改变,能真正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以前我们采用平时实践训练、平时的考勤情况以及期末理论总结性笔试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压力,自己真正学到多少东西是模糊的,但近年了我们应该把学生是否能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是否能获得计算机操作员认证来作为实质的考核标准,对学生来说是实质的学到了东西,能熟练的掌握和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在总结性考核时临时发挥失误的影响,又可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符合,体现了职业化。
(三)我们鼓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就报名参加计算机一级考试,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等级考试是在十一月中旬,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参加考试,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但并不影响学生通过率,因为我们前面也提到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在高中阶段已有一定基础,只是进行对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把计算机一级考试放于大一的第二学期,也就是每年的四月中旬,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相对要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差,在第一学期我们将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一致,只是放慢教学的速度,教学过程中会更加详细的去演示每个操作题,当然我们不可能保证每位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是满意的,所以在第二学期,我们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考前辅导,整个辅导原则是学生自愿参加,辅导内容以一级考试的内容为重点,80%的以上的教学时间是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为主,机房为教学场地,不再以教师的教为主,以学生的练习,难题解答为主,教师起辅导作用。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会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已经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学生)。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主要有四大块分别为:计算机系统操作与使用、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是符合现在社会需求进行培养人才,能完全充分体现职业化水平的职业资格认证。当然,我们照样也对学生进行培训,此类的培训是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每个班级的实训周里,我们会重点培训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与使用(微型计算机的使用操作方法、基本外部设备的使用与一般调整方法、微型计算机文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常用软件的安装设置方法、计算机病毒的检查处理方法),而其他几点(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与计算机一级考试相符由学生自己练习。在实训周里我们将进行实践考试,全部课程结束后组织理论考试。完全符合学校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计算机职业化能力水平又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四、课程考核改革的实施效果/结束语
篇8
化学工程技术涉及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化学工程技术的研究就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应该得到十分的重视。分析研究当代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不断提高化学工程的技术水平,从而让化学工程技术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一、化学工程技术的产生及发展
化学工程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到20世纪石油的开采进一步发展,石油化工业兴起。一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成化学工程领域的领跑者。二战期间化学工程的作用大大的显示出来,各种化学武器搬上战场。原子弹的研发也是这期间化学工程领域突破性的进展。
20世纪60年代开始化学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进一步的扩展,已经从一些小型化工产品向着研究大型化工设备的方向前进,出现了许多能够生产大量化工产品的大型装置。60年代后,计算机开始应用到化学工程领域,极大地促进了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至此70年代以来各种高新的化学工程技术不断地出现,化工领域的变化也称得上是日新月异,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二、化学工程技术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
化学工程的迅速发展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级工程学科,在新的世纪呈现与相关的学科交叉结合的趋势。
1.化学工程与相关学科的交叉
1.1与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的交叉。化本文由收集整理学工程与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的交叉的学科工程就是所谓的材料化学工程。这一发展趋势是将工程化学原理应用到材料的制造过程中,把自然资源的粗材料加工成精细的化工材料。这一发展趋势的应用领域十分的广泛,如农业中用的薄膜以及各种新型纤维,汽车器材的制造。
1.2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的交叉。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的结合就是生物化学工程,是将化学技术手段应用于生物技术的研究,生物科学实用化学技术手段转化为能偶为人类使用的产品。化工原料的生产就是这一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还有各种农药、酶制剂以及氨基酸的生产,这些产品都是人们生活中必须要用到的。有了生物化学技术,更加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1.3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的交叉。化学工程与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交叉学科就是精细化学工程。这一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化肥的生产以及石化企业的石油精细化产品的加工生产。
1.4与环境学的交叉。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不断发展的化学工程技术也要注意到环境的发展,这就是环境化学工程。目前主要应用于一些无公害产品的生产,以及净化环境技术的研究。
1.5与物理、微电子学的交叉。化学工程技术与各种电子产品的生产技术的结合,有利于各种微电子产品如硅、线路板的生产发展。
2.化学工程与数学、物理学、基础化学进一步结合
2.1与数学的结合。当代化学的发展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数学工具,化学工程中非线性代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表明化学工程技术与近代数学的进一步结合。
2.2与物理学的结合。化学工程技术与物理学的进一步结合体现在x光衍射、气相色谱程序以及电镜等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利用方面。
2.3与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进一步结合。化学工程技术与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学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人力学参数的预测和生物环境的治理上,通过与生物化学学技术的深层次结合,是这两项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
三、促进化学工程技术发展的对策
1.着眼全局提高化学工程技术水平
化学工程科学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已经明显地呈现与多学科交叉的现象,要进一步促进化学工程技术的进步,就要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与化学工程交叉的各个领域的情况。要统筹考虑各个领域的运用,做好整体的规划,协调各项科学的开发利用。并且统筹现有领域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使各个学科领域相互促进,最后实现共同发展。
2.提高化学工程机械设备研究水平
机械设备是提高一项技术必须具备的,先进的机械设备能为更高水平的技术研究硬件支持。但是相对而言,目前化学工程技术方面的机械设备还比较落后,应该加强研究力度,向世界化学工程技术研究的机械水平靠近。有了这些高科技水平的机械设备,在化学工程技术领域赶超世界水平指日可待。
3.做好化学工程技术的教育工作
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不能离开高水平的人才,所以要促进化学工程技术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化学工程领域的教育培训工作。不仅需要培养化学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与其相关的学科的教育与培训也要加强。不仅仅培训理论知识,更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储备人才。
4.积极开拓化学工程技术的应用市场
当今化学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经很广泛,但是如果想要进一步的发展还要积极研究开发新的工艺、新的产品,寻找新的市场。市场是产品开发的动力,有了市场的需求才会带动产品的生产,也就会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
篇9
关键词:化学工程;日常生活;化学工程技术;污染;联系
1概况
我国的化学工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经济、资源、人才的各方面政府性支持,从而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逐渐的对我国的能源产业、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和环境保护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就会遇到很多有关化学工程技术的问题。首先,能够解决资源浪费问题;其次,是指导各类化学实验的基本和需要,任何实验都依赖于坚实的化学工程技术作为理论支持和指导;最后,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改善我国能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多种新能源的出现能够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量,以维护社会经济的发展。
2化学工程的涵义和特点
2.1化学工程的涵义
化学工程生产过程中包括化学工程和物理工程[1]。化学工程是以多学科交叉进行的技术研究,但由于其与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各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积极的影响,因此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关键性产业。
2.2化学工程的特点
复杂性是化学工程最为显著的特点。化学工程作为一个学科,其辅学科是多样化的;作为一项研究,其研究对象是复杂的;作为一种应用型的技术,其涉及到的社会生活领域是广泛的。复杂性是化学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的能够体现其特征的关键词,研究过程自身具有复杂性、物系对象具有复杂性、流动边界具有复杂性等等。
3渗透到生活各领域的化学工程技术
生活领域中的化学工程技术是十分基础并且广泛的,涉及到“衣”、“食”、“住”、“行”和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化学工程作为一种现代学科,在研究其应用领域的时候,只需要对比如今的生活与古人生活的不同之处便可以一目了然。
3.1衣——多样化的服装材料
化学工程技术在日常生活的“衣”方面的体现,主要贡献就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不仅可以用于生产服装、渔网、绳索等生活用品,还可以生产工业用织物、隔音、隔热、电气绝缘材料等,医疗用布等医疗用品[2]。古人在穿着方面多使用棉、麻、丝、绸、皮革等制品,在颜色、功能和韧上难以与如今的纺织用品相比较,这多亏了现代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如今,以化学工程技术为技术支持的合成材料已经在诸多领域代替了天然纤维,其地位也已经早期超越了天然纤维,市场占有度远远大于棉麻等天然纤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3.2食——便捷、美味的食物
人类对于美食的追求是自古便有的,但是古人多是把关注点放置在珍贵的食材和烹调技艺之上。现代的人类通过化学工程技术的支持,人工性的合成了多种调味品为烹调增加口感,同时研发出的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在保证食品色泽和口感的基础上,还将食物的保鲜期大大的增长了,研发出的例如方便面一类的方便食品为现代人类的快节奏生活提供了食物保障。结合了生物工程的化学工程技术,提高了水稻和小麦等粮食作物的产量,解决了地球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饮食问题,同时将外来植物种类进行改良以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人们能够吃到来自地球另一边的食材也有着化学工程的贡献。
3.3住——提高居住质量的材料
从现存的古代建筑就能够知道,在没有化学工程技术下的居住空间的建造,多用自然中能够取得的材料,木材、石材、泥土、海草、竹子等。这些自然材料建造的建筑,由于技术条件限制,高层建筑很少,建筑的抗震性和耐用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越是坚固的建筑,其建造周期都长。在化学工程技术支持下,现代建筑有水泥、混凝土、钢筋等等一系列的现代化建筑材料,在保证建筑质量的情况下,能够快速的建盖起高层建筑,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能够有效的提高土地利用率。
3.4行——改善交通设施使用性
交通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古人使用的交通工具都是人力或者畜力为动力,而现代交通工具是以石油为原料,通过化学工程技术开发出各类供机械运转的燃料,在舒适性、运载能力、速度等各方面远远优于古代交通工具。以石油为原料还生产出了能够铺路的沥青,以橡胶为原料生产出了轮胎。在化学工程技术的帮助之下,现代社会的交通方式呈现多样化、立体化、网络式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速度和办事效率。3.5绿色化学避免环境污染传统能源不仅对环境危害力量极大,并且面临着枯竭的危险,因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3]。现代化学工程的发展方向就是在改良现有技术的同时,不断的与新型技术结合,研发新型能源。新型能源的出现,不仅仅是能够填补传统能源的供应缺口,还能够有效的避免能源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4结语
化学工程对于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对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化学工程以其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式,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逐渐的改善人们的“衣”、“食”、“住”、“行”的质量,同时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洪昆.试析化学工程学科未来的发展动向[J].化工管理,2014,08:34.
[2]李文,张桐.分析化学工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J].科技资讯,2013,03:88.
篇10
化学工程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化学产品的管理、制造、设计和开发的综合性技术,在化学生产中通过应用各种化学工程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化学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加强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推动化学生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化学生产中化学工程技术的应用,阐述了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化学工程技术;化学生产;有效应用
化学工业一直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化学生产中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化学工程技术,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化学生产效率,所以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对化学工程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化学生产效益。
1化学生产中化学工程技术的应用
1.1超临界流体技术超临界流体是一种处于气态和液体之间状态、压力和温度都位于临界点周围的液体,其具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特性,具有气体的压缩性和高扩散能力,又具有液体的良好溶解能力,其粘度几乎等于气体,密度几乎等于液体,其扩散性能处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在化学生产中运用超临界流体技术,运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性,改变化学反应特征,优化传热系数和传质系数,合理控制压力和温度,可以有效降低化学生产的能耗。另外,超临界液体技术在加工无机物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常见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其一,抗溶剂法,在制备超临界流体有机物和爆炸性物质时主要应用抗溶剂法;其二,压缩抗溶剂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加工微球类或者微孔类物质,在聚合物和药物分子共沉中应用广泛,技术方法比较简单成熟;其三,快速膨胀法,用于制备固体颗粒状化学产品。超临界技术不仅应用在材料制备方面,而且还被广泛地莹莹在化学分析中,例如,色谱技术和超临界技术的相互结合,和气象色谱相比,这种色谱研究方法更加准确、高效,并且超临界液体色谱比液相色谱更加准确。
1.2传热技术近年来,相关研究人员对于强化传热和微细尺度传热的研究越来越多,在传热学中微细尺度传热是一个独立的专业学科,其主要探索和研究时间尺度、空间尺度的传热学规律,重点包含微重力传热传质、相变传热、热辐射、热传导。对流传热等内容。当前,我国的传热技术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和机理研究三方面。在化学生产中应用传热技术,可以通过改进和优化换热器设备,有效提升换热的持续放热能力和传热效率,从而提高化学生产水平。并且微细尺度传热和强化传热技术在微型热管、集成电子设备、微米、纳米等领域中应用广泛,相关技术成果已经比较成熟,对于化学工业应加强传热技术和化学生产的配合研究,充分发挥传热技术的应用优势,有效提高化学生产效率。
1.3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理念,人们的绿色生态环保意识越来越高,绿色食品主要是指绿色没有受到污染侵害的食品,这种食品最主要的特点是营养价值高、品质优良、卫生安全指标高,是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对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有着严格限制,而且还需要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食品营养价值,降低成本,所以绿色产品生产经常面临量和质的矛盾。现代化生物化学通过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绿色化学反应技术,保障食品安全,增加农作物产量,确保食品营养。具体应用如下:其一,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运用生物化学技术,减少污染农作物和污染环境的氮肥使用量,运用固氨来替代氮肥,通过应用生物化学技术,不需要施加氮肥,也可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不仅节约了种植成本,而且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其二,当农作物出现病虫害时,运用生物化学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在主要农作物上转移各种病虫害基因,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2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发展建议
2.1培养化学技术人才化学技术人员对于推动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应重视化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还应强化钻研创新精神,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全面提高化学工程技术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
2.2进一步提高化学工程技术水平我国化学工程技术面临着滴状冷凝的难题,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对化学工程技术的研究,重点解决这个问题,推动传热技术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动力、机械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化学工程技术水平。
3结语
在化学生产中应用化学工程技术有助于促进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应积极优化各种化学工程技术应用,培养大量化学工程技术人才,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侯海霞,柯杨,王胜壁.解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4:91.
[2]裘炎,王杲.探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5,2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