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园林建筑景观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典型园林建筑景观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园林建筑;建筑小品;园林;用途
园林建筑小品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造型,活跃在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对园林整体环境的构成、氛围的营造及主题的升华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研究园林建筑小品,分门别类,理清其在园林中的功能,将对今后园林建筑小品的创作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
一、园林建筑小品的要义
当前,所谓的园林建筑小品,也即是为游人提供休憩、美化、装饰以及便于园林管理的一些小型建筑设施。不仅优化环境,增添趣味,而且便于休息,助于管理。同时,具有内容极为丰富的园林建筑小品,具体表现为:园灯、园桌椅、园桥、雕塑、喷泉、栏杆、电话亭、果皮箱、解说牌、墙垣、门洞、花坛、花架等等。
二、园林建筑小品与配置植物的关联
构成城市园林建筑景观的基本要素在于园林植物,具有一定的生命元素,有其自身发育生长的规律,彰显着自然原生态之美,是构造园林景观的主体。而园林建筑中以人工造景取胜的园林建筑小品的硬质景观,是观赏性与实用相融合的结合体。园林建筑小品与配置植物,若应对合理,可有效互补,突显成效。所需的基址在于园林建筑小品的外界条件及屋顶等种植植物,同时,对具备一定遮、挡作用的建筑小品,可为相应的植物创造适当的环境,园林的主题与意境,在与配置植物造景的同时可得到提升。相反的,园林建筑的硬质线条可通过配置植物来软化,突破建筑相对生硬的感觉,加强建筑小品的自然之美,丰富建筑景观,进而创造和谐相通、动静结合的园林建筑环境。
三、园林建筑小品的功用和特点分析
1、小品景点在园林建筑的具体功能
与自然风景结为一体的小品景点,园林景观构图的核心主体在于建筑园林,或局部特色小品景观,对布局全园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构图园林小品景观时,建筑园林的特色小品有其独特的赏景功能。作为内外观赏园的景物场所的赏景,构图的重点在于此栋建筑,而游廊相连接的一组建筑物群,形成了动态全景观赏线。对此,建筑所设置的建筑门窗大小及位置需周全考虑全景观赏的引导。同时,具有一定起承转合成效的园林建筑,当特色吸引力的园林小品碰触游人视线时,相应的会延伸景点游览的路线,引导视线的重要目标在于建筑小品,而通常所说的异境移步也即是分割空间的景点功能。设计园林小品空间组合及布局是尤为重要的内容,建筑园林小品一般以一系列多变的空间布局技巧给人以享受艺术之美的感受,而最佳组织与划分空间的手段在于构成的多形式的建筑庭院或游廊等方面来实现。
2、园林建筑小品的特点
在布局园林建筑时,需立足实际,巧妙设置,排除功能考虑需求外,合理规划与选择建筑地址,巧用当地地形,有效的与自然景点相融合为一体。
四、园林建筑小品的价值体现
园林建筑小品的价值,具体可表现为:观赏型、观赏实用型。观赏型包含雕塑、石碑、花坛、赏石等;观赏使用性包含休息性、服务性、管理型园林建筑小品。
雕塑的价值之处。所谓雕塑,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造型艺术,来源于生活,往往予人以比生活本身更完美的欣赏和玩味,美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赋予园林鲜明而生动的主题,独特的精神内涵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起到点缀景观,丰富游览的作用。现代的雕塑如北京雕塑公园仙鹤雕塑等,更是加深意境,启迪人的思想,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雕塑是观赏型园林建筑小品中的典型代表。雕塑的历史悠久,发展到现在其题材、样式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雕塑手法上可分为园雕和浮雕,若以其机能与价值又可分为宗教性、纪念性、主题标志性、装饰性等;若以造型形态可分为具象型、抽象型、半抽象型等等。
碑的价值之处。石碑刻字,以中国书法的独特艺术,将墨迹留刻在石碑上或悬崖上。是书法墨迹石刻,宣传了我国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通过历代的君主和文化名人,在其不平凡的一生留下了许多精美书法作品,一个平凡的山水环境因这些不凡的石刻而扬名国内外。有了这些具有高雅的文化气息的碑文石刻,使园林的文化更加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
花坛的价值之处。花坛与其他园林建筑小品搭配,组合得当,会创造优美的环境,烘托气氛、增强空间感染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花坛在园林中表现的内容更加精彩、和谐,为园林群体美,打扮得更加漂亮怡人,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酷爱。
赏石的价值之处。园林孤赏石小品,石为短暂生命及无限时空的中介物,中国人欣赏石,好比西方人欣赏抽象雕塑更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在石头本身的形态而看中神似,从而产生美好的联想。
结束语:
本文全面分析了当前园林建筑小品的要义,以及其功能属性,着重关注了园林建筑小品各自的特点以及价值。与此同时,有针对性对园林建筑中的特色小品进行深入分析,着重各自的实用价值,从而创造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园林建筑小品更具艺术魅力与生活气息。
参考文献:
[1]窦奕.郦湛若.程红波.园林小品及园林小建筑[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
篇2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
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赏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卖亭、游船码头等用途。二是强调其独特性。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的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地方,园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并与廊、墙、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动路线。三是提升其园林意境。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境来。正如《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从而营造了园林意境。
二、园林建筑的特点
经过上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园林建筑有如下特点: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2、为环境服务,与自然景致充分结合。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与自然因素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使自然环境增添情趣,这就要求园林建筑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做到布局上依形就势。这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古典园林不断追求的境界。
3、园林建筑独立性和组合性。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一般体量较小,按大小、形状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使用上的需要,既可独立设置,又可用廊、墙、路等不同的建筑组合成一个群体,这种组合群体形成了富于变化的建筑外形轮廓,使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
三、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时采用了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一致。因此,其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亭、廊、榭、桥、墙、舫以及花架、小品等多种类型。
1、园亭。是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它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小而集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亭的体量虽不大,但形式多样,其造型取决于它的平面形状、平面组合和屋顶形式。亭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意布置的特点,很适合“观景”和“点景”建筑的需要。单体亭的形式有四方亭、圆亭、多角亭等形体,在亭与亭、廊、墙、房屋的结合上,又创造出了重檐、三重檐、攒尖顶、歇山顶及组合亭等。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陪衬。在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中,亭常常成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在一些风景游览胜地,则成产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设计中经常运用“对景”、“框景”、“借景”等手法,创造风景画面。
2、园廊。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为廊。它不仅是联系室内外的建筑,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按结构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单支柱廊等五种,按造型及所处环境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叠落廓、水廊、桥廊等。
3、水榭。它是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其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上。平台临水部分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憩凭依。平台靠岸部分建有长方形的单位建筑,面水的一侧是主要观景方向,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既可在窒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屋顶一般为造型优美的卷棚歇山式。
4、园桥。即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其位置和体形要和景观相协调。大水面架桥宜宏伟壮丽,小水面架桥宜轻盈质朴。水面宽广,桥宜较高并加栏杆,水面狭窄,桥宜较低并可不设栏杆。水陆高差相近,宜平桥贴水,过桥有凌波信步亲切之感,水体清澈明净,桥的轮廓需考虑倒影,地形平坦,桥的轮廓宜有起伏,以增加景观的变化。园桥的基本形式有平桥、拱桥、亭桥、廊桥、汀步等。
5、园墙。园墙在园林中起划分内外范围、分隔内部空间和遮挡劣景的作用。精巧的园墙还可装饰园景。中国古典园林中,按材料和构造可分为版筑墙、乱石墙、白粉墙等。分隔院落多用白粉墙,墙头配以青瓦。用白粉墙衬托山石、花木,犹如在白纸上绘制山水花卉,意境尤佳。园墙的设置多与地形结合,平坦的地形多建成平墙,坡地或山地则就势建成阶梯形,为了避免单调,有的建成波浪形的云墙。此外,中国古典园林中,园墙还通常设有洞门、洞窗、漏窗以及砖瓦花格进行装饰。
篇3
关键词:中西方 园林 建筑 异同
引言:
在中西方园林中,由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产生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继而影响着园林以及园林建筑的风格。
1、中西方园林建筑相同点
中西方都将美妙的园林看成是人间天堂。中国有句名言: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说杭州是自然风光占去一半的位置的话,那么苏州则大半是人工化的园林了。私家园林已体现了“天堂”的意味,那么皇家园林就更不用说了。这与西方的观念是相似的。因为在英文中“天堂”这个词来自古希腊文的 Paradeisos,而这个词又来自于古波斯 Pairidaeza,意为“豪华的花园”。“豪华的花园”等于“天堂”,这种观念几乎全人类都是相同的。同时中西方都将园林看作是权力的象征和政治的情感寄托。
中国园林起源于灵囿和园圃; 西方园林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园囿是各自私家园林的原型。灵囿和圣林则用于“通神明”或是“敬上帝”均与早期宗教活动有一定关系。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造园活动都经历了古代的功能园艺―观赏园艺―合宜园艺三个不同的时期。中西园林所用材料都不外乎石头、山水和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中西园林艺术在园林艺术的服务对象上,它主要服务于特权阶级,成为一种奢侈品。中西方园林同属世界园林的一部分,同是人类伟大的文化遗产,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2、中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中国园林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西方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遵循的是柏拉图及先验哲学和形而上学的美学思想,认为只有具体的图形才是美的,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就,人工雕琢过的自然散发着另一种美,一种被人类理想化了的美。这种美表现的直白,很显露。
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例如造园的要旨就是“借景”。明明是人工造山、造水、造园,却又要借花鸟虫鱼、奇山瘦水,制造出“宛若天开,浑如天成”之局面。尤其是江南园林,越是小园越讲究自然之美。即使皇家园林,亦比西方皇家园林有着更多闲情逸趣。在西方园林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农业种植及灌溉发展到古希腊整理自然、使其秩序化,都是人对于自然的强制性的约束。西方园林一直强调着人与自然的抗争。西方文化思想的发展,是从人与自然分开认识自然、探索自然规律的。
3、造园风格
中国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建筑环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中国古典园林将如端庄、含蓄、幽静、雅致等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表现了出来,它使人领略多种风情。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遵循画理、画法造园。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西方古典园林是严谨的几何规整式园林,是规则式古典园林。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布局和构图,有明确的中轴线,运用数学比例进行设计。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常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花园从属于建筑。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
4、建筑、布局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上的最大区别,在于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西方在平面构图上很强调园林中部的中轴线,园林内的林荫道、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放射性的小路等都围绕着这根中轴线,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物也就控制着花园。中国的园林则不同。园林建筑既要满足游人观赏自然风景的需要,又要成为被观赏的自然景色中的一个内容。这也就是说,它们兼有观景与点景的双重功能。因此园林建筑要与山、水、植物很好的协调起来。
中国园林建筑中深刻浸润着中国的艺术审美情趣。苏州园林玲珑精致,咫尺之间变幻多重景观,园林中多处体现着虚实、区隔、藏露等,这些原则在中国山水画中都有体现。中国园林建筑体现了中国士大夫的思想追求和艺术情趣。中国园林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宫殿的基座和普通房屋的墙则用夯土; 西方园林建筑使用砖的技艺独步天下; 欧洲园林建筑的材质则主要是石头。西方园林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开放、轩敞、一览无余。这与中国围墙文化的封闭、内敛、深藏不露又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园林建筑从正面一个方向即可获取主体印象,即可窥得全貌。即使加上草坪、花园,也在开阔之处。中国的宫室建筑要在空中俯瞰的多维审视才可获取整体轮廓,此外大门口还要加上照壁,所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 的诗句。中国的园林建筑回环、繁复、曲折,决没有西方的草坪、花园来得直接、简约、开敞。中国无论宫室还是园林,一律圈以围墙。西方建筑的围墙在若有若无之间,即使有,也不给人封闭、压抑的感觉。
5、结语
总之,西方园林追求传达一种秩序与控制的意识,有时与自然界的“杂乱无章”形成对照。而中国园林的象征手法,无论是用山石,或用水池,或通过花木的选择培植,这一方式在西方并不普遍"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我们应多方研读,才能品味其真谛,吸收其精华"在自我的设计中,若能适当借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五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4
1仿古建筑常见的设计类型
1.1轩馆
轩是南方园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三面均敞开,轻巧细致,可以使人们产生轩昂、高爽的感觉。轩的外形和古代的车子比较相似,建筑设计取空敞、居高之意。适合在一些比较空旷的地方修建,有利于保护景境。而馆指的是临时居住的场所,一般会和另外一个住所连接,馆一般没有统一的大小和规模,朝向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可以和一些小组建筑有机的联合。通常馆的前面都会有一个面积比较大的庭院。
1.2殿堂
在园林建筑中,殿堂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建筑,具有建设规模大、建设规格高等特点,一般是园林主任接见客人、处理相关事务的场所。因此,殿堂建筑是园林建筑中的主要建筑,多在开敞的位置修建,多出现在寺观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尺度和体量一般比较大,所处的位置也比较险要。整体布置也非常的规整,根据等级的不同顺次将其布置在其所在位置的中轴线上。主殿一般处于中部,而配殿则在两侧分布。堂的构造较为灵活,形式上也是多样化的。整体结构也比较简单。装饰方面也多以地方特色为主。在皇家园林中,堂是仅次于殿的建筑,主要用于起居、游赏、读书和休息。在设计时,一般会将厅堂布置在中间,在其两侧配以厢房作为辅助设施。在江南的一些私家园林中,厅堂的外形和南方传统厅堂的外形比较类似,一般都是前带廊或者抱厦,使用采光性和通风性良好落地长窗和格扇作为门窗。内部的空间高且深,利用落地门罩以及相对灵活的隔断来划分空间。
1.3斋台
斋又叫做山房,和堂的形制比较相似。和堂不同的是,斋一般布置在园林比较僻静的位置,不宜太过宽敞,以达到凝神聚气的目的。台一般以土、石垒成,台平而高,外形简雅,还有一部分台可以进行登高瞭望。还有的台为临水处使用石料堆砌、铺筑的地面,并使用细、短的石柱作为低栏的露台。
1.4榭舫
榭指的是一般在空中、一半在地上的建筑物。一般情况下,园林中多使用亲水平台式水榭。《园冶》中有“《释名》云: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或观赏花枝斗艳,或观赏树种的游鱼,具有灵动、轻盈的特点。对于一些体型比较大的榭多做卷鹏歇山顶,体系稍小的一般使用攒尖顶。檐角多向上飞扬。舫是一种仿船的傍岸建筑,多布设于水中,在园林建设中发挥美妙的点缀作用。一般舫在水中的部分使用石头建筑,所以又叫做石舫。在南方地区又称其为旱船,台座按照船的外形进行设计、建造,然后在其上面修建楼廊亭阁。
1.5亭廊
在园林建筑中,亭也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建筑类型,在园林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园林中,亭主要是为人们提供观景的一个建筑,亭的监造类型多以园林组景为出发点,可以多角、可以扇形,安排比较灵活,可以将园林建筑的特色最大化的充分体现出来。廊在园林中主要用于景点的沟通和连接。此外,还发挥着避免人们风吹、雨淋的作用。廊的造型主要以玲珑、轻巧为主。忌讳开间过大或者过高。具有可曲可直、可短可长、顺势弯曲的特点。所以,廊或者穹水渡桥、或者蟠山围腰可以在不同的地形中应用。根据所在地势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曲廊、直廊、水廊、回廊、爬山廊、桥廊、叠落廊等。
1.6牌楼
牌楼是园林景观的标示牌,是一种具有楼房屋顶的排架结构,一般有单排柱子构成,在其下部会使用夹杆石来增强器稳定性。牌楼属于礼仪式建筑,外形类似于棂星门,在功能上发挥着划分空间和标示空间的作用。多将其作为建筑群组的引导建筑。在街道的起讫点应用广泛,陵墓、寺庙、园林、桥梁等入口是景区中的标志性建筑物。一般情况下,古代建筑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用途均进行了分类,并且在现代化的仿古建筑施工中,建筑自身的用途也越来越灵活。除了有特殊要求的外,多按照其具体的应用来对其用途进行确定。
2园林建筑中仿古建筑应用的基本原则
2.1体量合理
建筑的体量直接影响着人民对建筑的感觉和理解。因此,园林的体量要注意和四周的环境匹配,只有这样才可以和环境有机的融合起来,从而创造出良好的观赏效果。如果体量过大,就会表现为宣兵夺主,当所处的环境比较小时,还会使人产生压抑的感觉。如果体量过小,会容易让人忽略,那么也就失去了建造的价值。所以,园林建设中选用的仿古建筑体量要合理。例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在修建初期,只是想建造一座塔,但是由于其所处的环境比较大,后面靠的是万寿山,对面面对的是昆明湖,如果使用体量比较小的塔,则发挥不出统揽大局的作用。因此,在修建到一半的时候将其拆掉,并替换成了阁,整个建筑的腰身要比塔粗壮很多,可以和四周的环境有机的协调起来。
2.2合理选址
在园林建筑施工建设中,想要将其观赏价值和功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需要选择合理的建造位置。如果建筑所处的位置不合理,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景观效果也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2.3合理的设计建筑风格
我国的古建筑有着各种各样的风格,而且地域文化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在园林仿古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理的建筑风格,要注意建筑风格和园林主旨、立意的协调性,防止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特别是在仿古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不允许随意对各种不同的风格进行拼凑,以免出现景观不协调、设计理念无法体现的情况。
2.4做到因地制宜
在设计和布置园林仿古建筑时,要注意不要任意添加,随心所欲,也不可以生搬硬套。要将仿古建筑和周围的环境有机的协调起来,因地制宜的对园林建筑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建造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园林景观。
3仿古建筑在园林中具体的应用手法
3.1仿古建筑修建位置的选取
园林建筑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观赏环境和休憩娱乐,同时园林建筑也是园林风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达到点缀环境的作用。因此,园林建筑自身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一般来说,仿古建筑在进行选址时,对于具有独特观赏价值的仿古建筑,在园林风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仿古建筑作为园林景观中的一个关键景物,可以对自然山水和景观进行点缀。所以,在使用仿古建筑时,除了要设计出良好的建筑外观,还要保证自然景观和仿古建筑外观的和谐性。如明代计成《园冶》中所讲,应“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屋廊蜿蜒、楼阁崔巍”,“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就是为了达到仿古建筑和园林景观自然天成、浑然一体的建筑效果。在考虑大环境的同时,选择仿古建筑的建造位置时,也要对周围的山石、水木、溪涧等进行综合的考虑,并利用对景、借景的方法将其归入到画面之中。同时也可以布置具有良好艺术观赏价值的环境来供人欣赏。园林景观的设计重点不是景有多大,而是要有动人的画面,并给人以自然天成的感觉。只有有动人的画面,才可以使人感受到环境中的美。例如,苏州虎丘剑尺在设计时,对细小泉水和峡谷来进行组景,体现出了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因此,选择仿古园林的建设地址时,要注意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着手,选择出合理的园林位置,从而创作令人留恋的园林景观。
(1)虚实结合。
在选择仿古建筑的监造位置时,要求可以达到园林空间布置的具体要求,以实衬虚、以虚含实,和水面、山石、植物进行有机的组合,将景观有机的融合起来。比如,园林中框景和借景的手法就是园林建筑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
(2)景观的动静结合。
在选择园林仿古建设的建设位置时,一般没有固定的格式,而是根据空间、环境和景观的具体要求,进行确定。于此同时,采用合理的建筑类型,可以使静止的景观,闪现出灵动,让游人产生动感。比如,碧波湖畔的轩榭、蜿蜒曲溪上的石桥、陡崖峭壁旁边的古亭等,均让人感觉到置身屋内,却神游其外的感觉。再如,位于西湖水畔的集贤亭,人们站在湖中看着湖水碧波荡漾,听着听中的鸟儿嬉戏,会不由的心潮涌动,思绪飞扬。
(3)体势相配。
在仿古建筑中,“体”代表仿古建筑的体量,“势”代表仿古建筑的地势、地形。我国的园林建筑比较讲究山水的模仿,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园林建筑都是对自然界山水的模仿,就是在江南的宅院之中,也需要利用意境来使景观和自然景观融合,所以,要重点解决园林建筑地势地下和体量的匹配问题,建筑的高低区直要和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匹配。只有这样才可以建设出具有较高价值的观赏景观。
(4)做好意境的融合。
我国山水画艺术对古典园林有着比较大的影响,而且会或多、或少的限制园林建造的基址。为了可以在有限的空间范围中,表现出无限的景观,对园林意境的追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园林建筑多讲究情景的交融,讲究以情造景、由境生情。在《园冶》中提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令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所以,选择仿古建筑的地址时,要注意和园林环境有机的融合起来。同时也只有和园林的主题相互融合,才可以真正的达到设计效果。
3.2仿古建筑的布局方法
(1)主次分明。
在园林仿古建筑设计时,要注意区分开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主次性,只有这样才可以防止景观凌乱、松散。在建筑布局中,如果园林的面积比较小,一般会有一个小的园林。而对于面积比较大的景观园林,会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景区。园林中的建筑群和主要建筑均会在这一区域中进行建造。当建筑是由多个建筑群组成时,一般以对称的方法进行布局,而对于庭院四周有建筑物环绕,并且庭院的数量不确定时,需要将中线做好,然后剩下的所有组织都要按照中线发展。按照左右分立的秩序进行布置。比较知名的园林建筑有颐和园的佛香阁、北京北海的白塔等。所以,在进行园林仿古建筑的布局时,一定要分清主次,不管是建筑的体量,还是建筑的等级,都要有所区分,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园林结构的严密性,突出园林的设计主题。
(2)疏密得体。
由于园林空间是由水面、植物、园林建筑等共同组合而成的,空间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暗示。如果空间过于开敞,容易让人的思绪变得游离,如果空间过于局促,就会让人产生压抑感。此外,道家的思想也对仿古建筑的布局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风景和花园都是由典型的道家观念组成。非对称、不规则的特点,表现出了对自然持续、神秘的感受。因此,在布局仿古建筑时,要做到张弛有度,疏密得体。通过对植物和植物之间、建筑和建筑之间、植物和建筑之间的要素进行对比,创造出多样化的园林景观,让人产生游于画中的感觉。我国园林的传统美属于多层次、动态的空间美,是多个层次空间的组合,是不同空间的转化、过渡和碰撞,园林的美有触觉的美、视觉的美,同时也有听觉的美,可以让人感到亲近,又可以让人感到雄伟。同时也可以塑造出某种绘画画面、诗意画面的美。
4结论
篇5
[关键词]园林建筑:功能;形式;风格;文化
1 前言
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苑、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他们的性质、规模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一定的地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它不仅是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权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价值。
2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
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二是强调其独特性。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的游览路线,园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并与廊、墙、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动路线。三是提升其园林意境。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境来。
经过上述功能分析,可以归纳出园林建筑以其自身的特点对园林景观所起的作用: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2)为环境服务,与自然景致充分结合。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与自然因素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使自然环境增添情趣,这就要求园林建筑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做到布局上依形就势。这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古典园林不断追求的境界。
(3)园林建筑独立性和组合性。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一般体量较小,按大小、形状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这种组合群体形成了富于变化的建筑外形轮廓,使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
3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
3.1表现含蓄
含蓄效果就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追求含蓄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江南园林中,漏窗往往成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观通过漏窗,隐隐约约,这就比一览无余地看有生趣得多。
3.2强调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要有自然的趣味。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筑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
园林意境的创作方法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融情入境的创作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体物”的过程。即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意匠经营”的过程。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剪裁景物。园林意境的丰富,必须根据条件进行“因借”。计成《园冶》中的“借景”一章所说“取景在借”,讲的不只是构图上的借景,而且是为了丰富意境的“因借”。
“比”与“兴”。是中国先秦时代审美意识的表现手段。《文心雕龙》对比、兴的释义是:“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比”与“兴”有时很难绝然划分,经常连用,都是通过外物与景象来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意的方法。
3.3突出宗教迷信和封建礼教
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汉代是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体现,皇家建筑的雕塑装饰物上才能看到的吻兽。吻兽既是人们对龙的崇拜,创造的多种神兽的总称。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时至今日,人们仍可见到“龙文化”在新建的仿古建筑上展示,如今的龙文化(装饰)不仅仅是为了“避邪”;而且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海内外,凡饰有“龙避邪”的,一定是华人宅府),凝聚了民族的魂之所在。
3.4平面布局简明有规律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3.5地域文化不同园林建筑风格有异
洛阳自古以牡丹闻名,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之下,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设计疏散。甚至有些园林只在花期是搭建临时的建筑,称“幕屋”、“市肆”。花期一过,幕屋、市肆皆被拆除,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建筑。
而扬州园林,建筑装饰精美,表现细腻。这是因为,扬州园林的建造时期多以清朝乾隆年间为主,建造者许多都是当时巨商和当地官员所建。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财富、粉饰太平,因此带有鲜明的功利性。扬州园林在审美情趣上,更重视形式美的表现。
4 展望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也对园林和园林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内容和新的课题。因此如何这些风景名胜和文化古迹装点得更加美丽、更加适应现代化旅游的要求,以及如何更多的开辟新的游览点和风景名胜区,园林建设乃是一项主要的手段,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萧默.建筑意.2003 ,1.
篇6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文化色彩
1 引言
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就是运用自然界中的乔木、灌木、藤本、竹类及草本、地被植物,在不同设计条件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组合,使之成为一幅既符合生物学特性,又有美学价值的生动画面。植物景观配置就是从植物要素特征(颜色、大小、质地、形态等)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重复、对比、对称、变化等),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这幅画面是随时间与空间动态变换的。需要强调的是:植物景观画面远不是各个要素或部分简单的集合,而是将它们通过一定技巧手法组织起来的有机有序并能表达一定情感或情节的整体。情感或情节是把创作与胡乱堆砌区分开来的最重要的标志。将植物合理配置,形成具有文化性的植物园林景观,给人们以视觉上产生美感的同时,情感上给与启示、感染,并转化为良好的行为意识。
2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文化的表现形式分析
2.1 优秀植物品种的应用
市花市树是一个城市的居民经过投票选举并经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而得出的,并且是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的植物。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上升为该地区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如上海市的市花是白玉兰,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广州的木棉,素有英雄树之美名,象征蓬勃向上的事业和生机;还有杭州的桂花,扬州的琼花,昆明的山茶,泉州的刺桐都是具有悠久栽培历史、深刻文化内涵的植物。
一座园林就是一个小城市具有城市的各种元素和特征。城市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能体现该园林的的文化精神。因此,利用树木等植物景观等象征意义与其他植物或小品、构筑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可以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不仅对人们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也满足了游览与此的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2.2 乡土传统植物的应用
如果说市花市树是有限的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那么地域性很强的乡土植物可以为植物配置提供广阔的文化资源。 在丰富的植物品种中,乡土植物是最能适应当地自然生长条件的,不仅能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地方文化特色,首先表现为在选择植物时,以其生态习性为基础,多选择乡土树种。如北方常以杨树、柳树等为代表,南方则多种植芭蕉、棕竹、桂花等。在广州、珠海、深圳等南方城市,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予了城市颇具特色的植物景观,如各类大花乔木、棕榈科植物、彩叶植物、攀援植物、宿根花卉地被等,这些生长良好、品种丰富的植物为城市多样化的植物配置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从一个城市的植物景观上,不仅能看出一个地方性格和身份,同样能看出一个地方时代文化的特征,或地域文化特色。城市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地域性,而乡土植物就是能够反映本地地域特征的文化要素之一。
2.3 植物景观赋予的历史感
凡是在城市城乡范围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具有科研、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珍稀树种、国内外列级保护的,树形奇特、国内外罕见的,在风景园林点起重要点缀作用等的树木均属古树名木。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因为古树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文物;名木是珍贵的资源,它们都是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历史遗产,能够为城市的文化增添厚重的一笔财富。对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园林应该有古树名木相匹配,也是镇园之宝。
3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文化色彩的运用思路
3.1 充分掌握园林植物造景原理
要充分理解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和指导思想,灵活运用科学性原理、园林艺术学原理、行为心理学原理,融会贯通,综合考虑,避免因为强调某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
3.2 针对各功能分区的特点进行植物造景
每个功能分区的主要功能不同,展现园林文化的内容和方式也不一样,体现城市园林文化场景的布置内容和形式也不同,这就要求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植物造景方法。例如休闲区是园林的核心区,是人们休闲、娱乐、休息活动的主要场所,园林文化空间围合要求以休闲空间、交流空间为主,园林文化场景的布置内容和形式多要求随意性和活泼性,因此园林植物造景多采用规则式或混和式手法进行设计,树种多以乔木、整形植物为主,采用孤植、对植、环植、列植等手法,运用绿蓠、草地、树丛等形式,结合广场、道路、雕塑、花坛组成一个规整开敞、活泼的园林绿化空间。
3.3 要用“面、线”作主角,点、线、面的和谐统一
由于城市园林开放性逐渐的增强,园林建筑和周边城市建筑密集,而且往往相邻的两块绿地互相成为彼此的背景,背景和天际线呈现出杂乱性,使得园林植物造景变得困难增大,许多很好的设计由于背景的杂乱而变得看上去乱七八糟。.
大尺度的景观序列可冲淡一定的“噪音”,并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利于形成园林文化场景。比较典型的是路上的植物造景“线”,100余米长,灌木、常绿整形植物、草本花卉,按照节奏与韵律的艺术原则配置,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繁花似锦,活力四射,极富视觉冲击力,充分体现园林文化的活泼、开朗、朝气蓬勃、积极上进的精神,再配上各种造型的标语牌,构成优美的园林文化场景,生动的营造出园林文化氛围。
在园林建筑小品之间的绿地,由于场地和人的视线受到建筑物的阻挡和限制,很容易的就可构建出优美的景观和文化场景,同时也容易围合园林文化的活动空间,同时对建筑的装饰和衬托也容易出效果,这一部分应该精心设计,认真建设。“点”往往是闪光的地方,往往是某个园林文化场景的中心和重点,其植物造景不但充当背景与装饰作用,而且有精神与内涵的提升作用,要展现园林艺术的精华。
3.4 紧密结合园林要素来体现园林文化
园林设计中,对于其他园林元素如地形地貌、水体、道路、广场、建筑(园林大门)、与园林小品及雕塑、标示牌等在体现和建设园林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的直接就是园林文化的重要载体,植物造景只有与这些要素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才能完美体现园林文化。如园林道路,路名直接展现城市园林文化,更重要的是它是人们重要的活动空间,许多随意的交谈交流发生在这里,许多园林文化场景搭建在这里。因此,园林道路的植物造景绿化在遵循一般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的同时,要更多的考虑园林文化建设的因素。
篇7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要取得进步和发展,既不能片面照搬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内容和手法,又不能忽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使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和设计理念。
一、我国古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园林效法自然,凿池开山,栽种花木,用人工仿造自然山水风景,常以假山、漏窗为屏障分割视线,有移步换景之妙,成为“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自然式山水风光。
1、园林的景观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式园林,园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人工模拟而成,却浓缩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在园林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体现着自然天成之美、自然天成之理和自然天成之趣。
中国古典园林多以山水取胜,配以适当的植物,其山石采自太湖流域的太湖石。山体自然,神似真山,一些山石还具有“透、漏、瘦、皱”等特点。园林中花木的品种繁多,具有季节性、地方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特色,如拙政园的紫藤,留园的银杏,网师园的桧柏等有着数百年树龄的古木,尤为珍贵。园林通过亭、台、楼、榭、轩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和花草树木的映衬,体现出近景远景的层次。
2、 园林的空间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主旨是表现自然美,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她将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通过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艺术景观效果,表现出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让山水风光、自然气息渗透入园林建筑,使人们在建筑环境中能尽情领略大自然的天趣。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上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将形成空间的各要素糅合在一起,分别表现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使人们看到了空间局部的交错,以有限的面积,创造无限空间,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假自然之景,创造真山水之趣。
3、园林的建筑群体
中国古代园林除了有自然的趣味,还有密集的建筑。为了使园林成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造各种相应的建筑,如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且应该突出山水的自然,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的有机融合。在使山、石、水、植物和建筑之间协调融合时,应顺其自然、追求大趣,使人与自然十分和谐地溶入建筑环境之中,让人们虽然身处有限的人造环境中,却能够感受到一种天然环境的无限情趣。
4、淳厚丰富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楹联、匾额、雕刻、碑石、文学、书画、音乐等不仅表达着中国古代哲学理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还承载着淳厚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是综合性地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
二、外国园林设计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效法自然迥然不同,它完全排斥自然,追求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西方造园艺术把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作为基本信条,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
1、 西方园林的布局构造
西方园林的建筑物体积巨大,矗立于园林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建筑物为基准,使其成为整座园林的主轴。将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分别布置于园林的主轴线旁的几条副轴上,并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建筑物等点状分布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布局严谨,构图强调秩序美,通过对称、均衡和秩序来表现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
2、西方园林的景观配置
西方园林讲求人工化,整座园林全都统一在单幅构图里,树木、水池、台阶、植物、道路等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关系都推敲得很精致,连道路节点上的喷泉、水池和被它们切断的道路段落的长短宽窄都讲究很好的比例。植物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出其各自的形状,完全被一丝不苟地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等几何形状。,水池、草坪、花圃。水池、草坪和花圃追求对称性和整一性,也被严格地规划成矩形、圆形、方形、椭圆形、菱形等几何形状以达到自然的和谐。西方园林造园之美就在于其所有要素之间比例协调,总体构图明晰和匀称。
三、风景园林发展分析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时代的变化推动着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这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建造园林不能简单的模仿、抄袭,或是将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新条件下的创作应该既适应时代的需要,又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其造园的思想精髓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中国园林设计师应对中国传统园林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吸取她的造园精髓,保留其“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时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将其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继承和发扬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设计出的现代园林作品应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使中国园林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
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生搬硬套中国古典的园林形式,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西方园林的造园模式,而是应该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典型特征,遵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从而将中国文化思想与西方现代观念完美融合,并把握好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
篇8
水绘园是江苏如皋古城的一座古典园林。从布局艺术、地形艺术、水景艺术、植物配置艺术、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分析其园林艺术,以达到深刻认识水绘园园林艺术和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目的。
关键词:水绘园;园林艺术;古典园林
在江苏如皋古城东北隅有一座别致的古典园林,园主人凭借古城水道汇集于此的水流在这里挖河成池,堆土成山,栽种草木,再点缀些亭台楼阁,倒影于水中犹如一幅美丽图画,因此,园林被唤作“水绘园”。笔者拟根据前人对园林艺术的研究成果,分析水绘园的园林艺术。
1历史沿革
水绘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原是邑人冒一贯的别业,历四世至冒辟疆时,易园为庵,构妙隐香林、壹默斋、枕烟亭、寒碧堂、洗钵池、小语溪、鹤屿、小三吾、月鱼基、波烟玉亭、湘中阁、悬霤山房、涩浪波、镜阁、碧落庐,一时海内巨公知名之士,闲游觞咏啸其中,数传后仅存荒址,已属他姓。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冒氏族人赎而复之为家祠公业。解放后扩建为如皋县人民公园,虽非旧貌,而境界自存(陈从周《双环城绕水绘园》),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重修成今天的面貌。
2布局艺术
2.1综合性,统一性
园林的布局,必须将园林的生态、社会、经济、艺术要求作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加以综合解决,为完成园林的任务,也须把园林各要素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水绘园是这样一种景致:背依巍巍古城墙,大片的水面,弯弯曲曲的河岸线,大片的竹林,绿林中掩映着小山,有园前集中一起的水明楼建筑群,有园后点缀的斋、堂、亭、阁,碧水如镜,倒映出云彩和树影的变化,或青山拱桥,或朱楼画栋,或垂柳拂水,或人流如织,加之纯粹的明式建筑和家具,摆设着古人用品,裱挂着名人字画。这种设计,在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建筑、楹联、绘画、装饰以及种植设计方面达到高度统一。
2.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我国古代造园的优秀造园手法,布局须达到《园冶》中所说:“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要求。地形地貌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特点,池沼地区布局应以水景为主。水绘园地处池沼,因而在水上画出一个花园:一个正景,一个水景,一个实花园,一个虚花园,一实一虚,层次分明,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园林风景构图,受气候制约很大。在各个气候区域,树种选择应以发挥地方树种的特色为主,而以引种外来植物为辅。水绘园的设计很好地发挥了竹、柳、银杏、松、柏、青桐、芭蕉、麦冬草等当地有很高园林价值植物品种的景观效果。这些地方树种适应性强、生长强健,是植物美的决定因素,同时又能典型地反映如皋特有的地域风光。园林植物种植构图,应以快速生长的树木为骨架,而以慢长树为辅,以便迅速形成园林景观效果。水绘园初期以竹、柳为基调,现今银杏、松、柏之类成为基调,造园时合理运用植物速生与慢长的关系,呈现了远近期演替的不同风景的构图。
2.3主景突出,配景陪衬
在园林布局中,常常把整个园林根据功能与艺术构图的综合要求,区划为许多既有联系又自成一个局部的景区,在整个园林中,应有主要局部和次要局部之分,即主景应突出。水绘园以壹默斋为布局中心,建在全园主要透景线集中的焦点上,起到突出的效果。俗话说:“牡丹虽好,仍须绿叶扶持”。壹默斋虽然建筑体量园中最大,且形式为大三间,四周加以宽廊,但若没有平静淡雅的水面作为近景对比,没有城垛作为对景,壹默斋的风景效果就不能达到现在的高度。
2.4静态空间,动态序列
园林是空间和时间的综合艺术,园林的最小艺术感受单元为固定视点的静态空间构图。从赏景佳处月台向北望去,感受的水绘园画面是一种静态构图:悬霤峰自东穿水而出,山脚是悬霤山房,山腰是丹楹辉飞的湘中阁,峰顶对面是镜阁立于水中央,远处棋布着波烟玉亭、小三吾亭、碧落庐,西北隅更有石纹如织的涩浪波与悬霤峰遥相呼应。人的视界被有意识地围起来,使布局达到最完美的境地。园林中当人的视点一动,画面就会立刻发生变化,随着游人视点曲折起伏的移动,景色也会随之变化,随着人运动而变化的风景布局,称为风景园林动态序列布局。水绘园自因树楼至远香堂的立面图,可以看出建筑群起伏和断续构成的节奏。园中园路峰回路转,不仅在平面上有曲折,而且在竖向上有起伏,成功创造出丰富的节奏。
3造景艺术
3.1地形的艺术
园林艺术对平坦的地形感到平淡无味,所以要求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同时满足一些功能上的需求。水绘园堆有一土一石两座假山,石山山前有平地,点缀悬霤山房;山中有树木丛翠,道路曲折,穿插于林木之间;山巅冈峦起伏在天空,画出清晰的轮廓,在山水画论中称为“三叠”,是非常理想的人造山。土山造园时被作为隔景以代替围墙,使百米城墙有无限延伸之意。人工堆山常取回抱的形式便于安排空间,形成较好的小气候,土山山势曲折迂回,且引来城外的活水上坡顶,成为瀑布景观。
3.2水景的艺术
造园家西蒙兹说:“水是园林中最富有吸引力的景物”,可见水景的重要性。水绘园以水绘园,水景为自然式水池,水面宽阔,积水弥漫,岸边自然曲折,每个凸凹曲线的半径不等,长短不等,蜿蜒曲折,高低错落,任其自然。岸为实,水为虚,似如皋的一道美食——蟹汤包,里边是虚。总的轮廓近似狭长形,与园前水池相连,大小结合,变化多致,在长轴两端安排的景物有深远的效果,自月台看北面城垛,感到湖面大而深远,但在短轴上的镜阁与悬霤峰之间,即备感亲切。苏州园林“以拳代山,以勺代水”,是人工中见自然的风格,而水绘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是自然中见人工的风格。
3.3植物配植的艺术
植物是园林的主角,其艺术作用直接影响园林的外貌、左右游人的感觉、决定造园的水平,它的美丽是其他造园材料无法代替的。水绘园中植物的配植方式:水边多杨柳,墙角植芭蕉,补白用竹子,地面土坡种麦冬草。园林中成片种植同一种树木称为群植。水绘园中多用群植,如园林深处种有几十株桃树,连成一片,成片的树林形成明暗对比,同时它所形成的垂直景观变得丰富,与地平线形成方向的对比。另有一处用群植的竹子作障景很有特色,名为妙影香林,这里翠竹弥漫,令人神清气爽,穿行其间有种置身红尘之外的意境。此外,3株以上同种或几种树木组合在一起的种植方法称为丛植,水绘园中松柏与银杏、芭蕉与杨柳等灵活搭配,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
3.4园林建筑的艺术
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在园中比较分散,水绘园也不例外,亭台楼阁,如棋子布置于棋盘,各得其所。水绘园建筑类型主要为临水建筑,变化多致,主体建筑壹默斋位置显著,造型上比较突出,其他小三吾亭、枕烟亭、镜阁、因树楼等均在一旁陪衬烘托,这符合我国园林建筑组合“主次分明”的传统。建筑形式为纯粹的明式建筑,建筑材料是青砖,磨砖对缝,柱子都是木柱,个别建筑物没有油漆,露本色,古朴美观。传统园林建筑注意内部装修,明式建筑内部摆设明式的家具,裱挂着名人字画。此外,水绘园中建筑物题名有壹默斋、湘中阁、寒碧堂和波烟玉亭等,这些名称对于某一建筑物结合四周的景物其含义还比较接近,但综合园内的水、柳、竹等各种景物成为一幅水绘景色,却是非常微妙的一种概括。这种超然于建筑之外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
4结语
通过对水绘园的园林艺术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水绘园的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布局艺术、地形艺术、水景艺术、植物配植艺术、园林建筑艺术大多吻合,但它表达的美既不同于皇家园林的豪华宏伟,也有别于江南园林的小巧富丽,而是秀丽淡雅、自成一体,形成“淡雅高洁,意境幽远”的景观。以史为鉴,水绘园是我们学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又一范例。
参考文献:
[1]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计成.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篇9
关键词:中西方 古典园林 艺术 对比 分析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195-01
前言: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慢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其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均具有独特的造林形式,被人类视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特点为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花草树木讲究自然,没有统一的格式,给人以舒适安逸的感觉。而西方古典园林的体现形式则截然不同,在其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工造林的手法来体现人工美的价值,采用对称的布局、注重花草木修剪组合而成的精美的几何图案。因此分析总结出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各自特点与精髓,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人生活与审美的新型园林。
1、中西方古典园林概述
园林艺术与其它艺术并无大的区别,中西方古典园林分别具有自己独特风格与特征,据资料显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始于夏商时期,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被兴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从早期秦始皇时期的阿房宫,汉代的上林苑简单圈地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受到佛教和玄学的影响,开始模仿自然,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以自然因素为主,创造出类似于自然园林的景观。直到唐代受到各种艺术文化的影响,园林艺术又上了一个台阶,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其宅院与自然山水风景有机结合,在北宋时期园林建筑业又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形成了中国园林的主要特色。而到了清朝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到,连续修建一系列弛名中外的经典作品,如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
西方造园艺术则始于古罗马的中央是绿地,四周围绕住宅的模式,希腊又在古罗马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发展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其典型特点是以建筑为主体,以对称的形式为本,在树木与绿篱造景时,开始应用整形修剪技术。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园林开始快速发展。以人工安排,布局方正的大规模的别墅庄园日益增多。直到凡尔赛宫的兴建,这种几何形式的西方古典园林艺术达到顶峰。
2、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园林在艺术上具有:自然与含蓄、造型与空间、借景与意境三大典型特点,主要采用人工仿造各种自然山水风景。在园林的空间布局、景观配置及其建筑群体几个方面均体现着自然式山水风光之美,在此基础上又适当融入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重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布局上追求自然美,可以简单的比喻为:“把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浓缩在庭院中”,在空间上通过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造园方法,通过空间局部的交错与曲折变化,在有限的面积内,给人以空间无限的感觉,从而形成了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相结合的艺术景观效果,犹如一幅完美的图画。其次是在园林的景观配置方面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点缀适当的花草树木,其典型特点是假山设计自然逼真,池沼布局错落有致,花木品种多样化,不同的季节都设有可观赏的植物且高低分布有别,注重远景与近景的层次,在形式上充分体现了自然天成之美与意境美。再次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虽然没有大型建筑,但其布置往往都很密集。经常设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功能不同的建筑,这些建筑与山、石、水、植物之间紧密的融合在一起,让人无限的接触自然,不知不觉中体会到天然环境情趣。最后是绘画、诗词对中国造园艺术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采用各种山水诗、山水画的形式寄情于景,赋予园林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意境,承载着了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实现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3、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属于迥然不同的两个流派,西方人认为园林是人工创造的,就应该对自然的景观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因此在西方古典园林造园的过程中,以排斥自然为前提,追求严谨性与合理性的相互统一,以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为基础,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所有要素之间比例协调、采用对称式的布局,其总体构图也以规则严谨、直观明晰的形式为主,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之美,由此可见,西方造园艺术主要是立足于采用人工方法来改变自然状态。
总的来说,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西方园林的布局构造中,建筑物体积往往都比较大,在整个园林中占很大的比例,是构成整座园林的基础。所有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塑等都是以大型建筑为主轴,通过对称式的几何图案将园林的整体构造有序的组合在一起。其次是在园林的景观配置方面,非常讲究人为的创意,如水池、台阶、植物及道路形状、大小与位置等每一元素都设计的非常精细,各种植物也都是通过人工修剪而成各种形状供欣赏,绝不允许其自然生长,所有的园林构成元素经过严格地规划与布局后,呈现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菱形等规则的形状,在形式上给人以规则整齐的感觉,在空间上给人足够的想象空间,在思维上给人以征服自然的。
结束语
总之,中西方古典园林风格各具艺术特色。一个优质的园林,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西方古典园林,都具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共同特征,只是侧重点不同而以,西方园林给人的感觉偏重于悦目,而中国古典园林则突出赏心。然而对比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并不是本文的最终目的,在日后的景观园林设计中借鉴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综合特点,将双方的优点运用到新型景观园林的创新设计非常关键,所以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借鉴与创新,充分发挥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优势,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新型园林。
参考文献:
[1]祁颖;《旅游景观美学》;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张玲;中国古典园林置石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农技服务;2010年11期
篇10
关键词:园林风格古典现代协调
提起园林,世界各名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文化传统的差异造就了不同艺术风格的园林,但其中最具典型风格的两种园林,即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都有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其造园理念,建筑风格对从古到今的造园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两种园林的典型还适合现代园林吗?答案是否定的,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局限性和优势,不能盲目地追捧和摒弃,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怎样在两种造园风格中协调统一,借鉴得当,一适应现代园林的需要,是园林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1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思考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迥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而独辟蹊径,先后对日本园林和欧洲园林产生了深远影响,堪称园林之母。在建筑上,大型建筑并不意味着庞然大物,而是一系列的虚实相间的庭院与由“间”组成的“幢”沿着某种轴线关系而组成的层层渐“进”。每进入一个庭院就称为一“进”的建筑群。建筑设计中既要设计“实”,也要设计“虚”。这种虚实相间的层层渐进,充分体现了中国空间概念中“有无相生”的审美思想,气势恢宏的北京故宫是如此,江南水乡一些典型的民居也是如此。中国园林建筑还特别重视建筑单体之间,局部与全局之间,建筑与环境之间所构造成的美。每个单体只是作为总体的一部分存在,例如,藏于深山中的古寺,深山因与古寺融为一体而变得更加神秘,古寺因深山的渲染衬托变得更加清静,给人以超凡脱俗兼具宁静之美的审美感受。
但在近些年来,在中国产生了众多效仿西方园林的实例,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都是高高的围墙封闭,供少数人游玩居住的。都是属私人园林的范畴,一般的人是不能随意进出的。这便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封闭性和私密性。而西方园林服务的主要人群是普通大众,这便要求现代的园林具有开敞性和大众性。中国古典园林与现实的大众需要产生了矛盾,而这一需求恰能被开放几何形划分的西方园林所满足,从而造成近现代效仿营造西方园林的热潮。中国古典园林的服务人群和内向性决定了它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2 对西方园林的思考
与追求自然美的中国园林不同,西方园林以整齐一律,均衡对称为主,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方正正,一切以人工创造为特点,虽然西方园林不再有修剪整齐的树木,但还是保持了古典园林中的以大几何图案划分地域,重在人工创造的特点。
西方人重视形式逻辑,重视失误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园林建筑中这种明确的逻辑概念与因果关系也体现的十分清楚。如西方建筑中,讲建筑的造型分解为可以理解的各种几何形体,并将它们符合逻辑的组合在一起。绝大多数的西方建筑 都可以分解成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在这些形体中,方就是方,圆就是圆,任何形体几乎都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西方人喜欢一些宗教建筑饰以壁画:因为飞鸟都有一对翅膀,所以壁画上的能飞的小天使就合乎情理地安上一对翅膀,完全合乎形式逻辑的因果关系。
西方园林大的几何图形的广场形式确实可以满足普通人群的健身娱乐要求,但在中国很多地方机械效仿,生搬硬套,这种没有经过消化系统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而且西方园林设计过于平面化,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在夏日的骄阳下,人们穿越广场匆匆行走,根本无心暇顾及满目平整的花花草草。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园林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设计思想过于苍白,一味追求形式美,抛弃了实用功能和延承历史文化的本质要素,只能是苍白而无生命的。
3中,西方园林应协调统一,借鉴得当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两个不同根源的园林在现代园林的需求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把这两种类型的园林进行优化重组,有机结合与融合,创造出更完美的现代园林艺术。
首先,中国园林崇尚:“自然”,从崇尚自然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到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既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但现在事实上由于人们无限制的开垦,开采,修建工程,现在城市及郊区已经很少保存着原有的自然地形了。而中国的国情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允许我们建设成本过大的 ,占地无节制的园林。我们不仅要关注国家园林建造的经济成本,更要关注今后使用中的经济成本,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就生态成本来讲,今天对环境的污染以后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治理,所以也就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园林的建筑模式了。
而对西方园林而言,过于人工雕琢且营地铺装占有很大面积,内涵比较苍白,这一点有目共睹,中国园林可以予很好的修正和完善。可以把中国园林中师法自然,多以植物造景为主运用到现代的大广场式的西方园林中去,把人性需求落到实处,做到使人可停,可赏,可游,可憩,环境自然舒适。
西方园林不仅要在设计中运用中国园林的自然手法,在实际工程的场地改造中也应注意因地制宜。其次,中国古典园林中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以私家和皇家为主的,内向,收敛的园林效果在所难免。在建筑的个体造型上,中国建筑似乎是有意识地回避纯几何的东西,在艺术趣味上追求“离方遁圆”,这些都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在个体上迥异于欧洲古典建筑。由封闭内向性向开敞大众性转变,由纯粹的自然曲线向方正的几何形体过渡也必然离不开对西方园林的学习和借鉴。借鉴西方园林中大型的开放性的理念,大型的几何形体式建筑,建造成为大众服务的公共园林是现代园林的需要。在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过程中,西方的园林风格盛行于现代中国大地,无论什么情况完全照搬,例如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起的好的效果,他们往往启用国外的设计机构,结果设计出来的效果许多是纯粹的西方园林风格,到处是罗马柱和欧式雕塑,在植物的配置上讲究群植,花团锦绣,豪华气派,中国传统风格的园林艺术难觅其踪。在其出现的初期,人们感叹其气派和豪华,同时,对其手法也倍感新奇,认同其开敞奔放的风格,使这种风格和款式在20世纪90年代末达到了高峰。同样,其他的园林绿化也受到很深的影响,如道路绿化,街头小品,大型广场等都有了很强的西方园林色彩,传统园林风格受到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受到一次很好的洗礼,不可避免地印上了时代的烙印。这让我们意识到,借鉴西方园林不是仅仅借鉴西方园林的外在形式,而是借鉴西方园林中大众开放性的内在理念,其实用性价值的体现。如有些城市的大广场建设,实用价值低,在夏天日照强烈情况下,无法使人停留,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大量浪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