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债务危机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债务危机的影响

篇1

关键词:债务危机;外汇储备;欧元区;中国;影响

一、绪论

希腊政府在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一举超过12%,由此全球三大评级机构相继对其债务评级进行下调,至此希腊国内债务危机正式爆发。2011年至2012年,希腊国内危机迅速扩大,最终蔓延至整个欧洲。到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加剧扩大,上升为系统性危机,使全球经济再次陷入危机中。我国经济发展也随着欧债危机的迅速扩散而遇到挫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我国发生此类危机。

二、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1)对周期性较强产业过度依赖。欧债危机中,周期性产业受到的影响最大,希腊等国家对此过于依赖。在希腊,旅游业、造船业、文化业和农业是它的支柱产业,其中旅游业比重超过了20%。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希腊国家的旅游业收入较前年减少了12亿欧元。而西班牙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它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和旅游业也屡屡受挫。房地产市场遇冷,价格持续下滑,房地产的空置率一直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旅游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在金融风暴的席卷下,旅游业迅速衰败,度假胜地的酒店入住率不到一半。在爱尔兰,它的主导产业――农业,也因为金融危机的关系出口受阻。

(2)畸形收入分配制度积累隐患。1945年后,欧洲国家相继建立了以高福利为代表的社会收入分派与社会保障体制。欧洲各国建立了覆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福利,其中包括儿童津贴、病假补助、失业救济、养老保险、殡葬补助、医疗、教育等,尤其是为事业人口提供的高额补助,严重增加了政府负担。

(3)国际市场投机行为推波助澜。2001年希腊加入欧元区时,因为未能达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公共赤字占GDP的比重不得突破3%、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不能超过60%”两个关键标准,选择了与世界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携手。高盛集团举着“创新”的旗帜,为希腊政府设计了一种“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使希腊政府借助金融衍生品渠道隐瞒了其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这样一来希腊终于有机会迈入欧元区,高盛集团也因此获得3亿元的佣金。由此,我们可以意识到国际市场中投机行为的“推手”进一步催化了风险的扩大和问题的发生。

三、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外贸发展起到了不小的负面作用,不同的出口产品所受打击程度也有所差别。我国的机电产品、高薪技术产品、纺织品受危机打击十分明显。由于其价格敏感、替代性强的特点,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原来出口额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60%的机电产品,在2009年下降幅度达到最大,较去年下降13.4%。同年我国纺织品和家具的出口贸易情况也与机电产品呈相同态势。而需求弹性小、价格灵敏度差的农产品受危机影响较小,2009年仅下降了2.5%,低于我国出口总体下降幅度值。

(2)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在近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到2013年12月底,外汇储备规模已高达4亿美元,美国资产占据了70%。为了平安度过这次次贷危机,美国政府实施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样一来,就为美元日后的贬值埋下了伏笔。面对这一局面,要想缓解和避免我国外汇储备遭遇贬值的潜在风险,我国开始实行多元化的外汇储备政策,增持了更多的欧元资产来缓解风险。但随之而来的欧洲债务危机,欧元对美元显著贬值,汇率大幅下滑,由2009年11月26日的1.514下降至2013年12月31日的1.198,贬值幅度将近18%,并且存在进一步贬值风险。这无疑为我国外汇储备的保障增值增加了新的风险,为其多元化发展提出了新的难题。

四、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1)谨慎对待和处理中国的债务问题。据我国财政部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除去地方政府债务,中央政府债务占我国GDP17%。面对我国如此庞大的公债规模,政府必须加大财政监管力度,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加以控制。细观我国债务问题,中央政府的债务时远低于警戒线,而地方政府债务却存在很大问题。截至2013年底,数据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高达1007174.91亿元,其中67109.51亿元债务附有偿还责任,占比62.62%。除此之外,23369.74亿元附有担保责任,占比21.80%;还有16695.66亿元附有救助责任,占比15.58%。

(2)强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机构改革。首先,强化金融业监管体系,重点加强行业的合规性合法性检查,进一步加强风险监控,严格把关政府负债规模。建立与之相匹配的风险预警和处理体系。其次,面向银行等行业推行切实可行的市场进出机制。另外,建立和完善市场的法律法规,强化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财政影响起到防范和缓解作用。我国的国有银行和政府有着特别的联系,它作为国家的坚强后盾,肩负着以低成本吸纳社会资金的重任,当银行陷入危机中,可以向国家申请援助,这样一来国有银行的市场危机意识得以削弱,经营不佳累积了大量坏账,政府不能继续充当国有银行的庇护神,干涉银行的经营管理,政府应尽可能减少所持银行股份。

(3)稳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在2012年我国政府负债总额占GDP比重高达82%,截至2013年底,我国政府负债总额达15.7亿万元,占GDP的48%。即使我国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但银行和企业坏账的扩大,就会引发偿债高峰。为了防止出现由国际资本冲击引发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破产问题,我们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债务监控机制,防止我国爆发类似债务问题,让人民币保持稳定,进一步推动其区域化发展。欧债危机加剧了欧元贬值,2012年年底时欧元兑人民币贬值已达到20%。为了给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政府必须有效控制人民币增幅,防止出现汇率的大幅波动。人民币不断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许多负面作用。一方面,国内产业结构无法在短时间得到调整,影响出口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投资结算带来了很大风险,让许多投资商望而却步。只有控制好人民币的升值幅度,拉长其升值周期,才能让追求短期利益的海外热钱推出我国市场。

五、结论

欧债危机自爆发以来,一直呈现出扩大蔓延的态势,为欧洲经济强国带来了不小的威胁。这种日益严峻的局势,不断引起了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的恐慌,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难逃其害。因此,细致了解过欧债危机后,更有利于中国看清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从危机中汲取宝贵经验,避免重蹈覆辙。这样一来,才能从清醒和理性角度出发,制定相应发展扶持措施,保证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原博.浅析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1(22):125.

[2] 韩晓琴.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J].桂海论丛,2011(06):89-93.

篇2

很多对欧洲债务问题的担忧均集中于中国的出口增长。中国出口的确会受冲击,但程度比较有限。我们认为以下因素远比出口增长重要得多,即欧“猪”五国债务危机对中国流动性的影响。6月份人民币兑欧元升值,这限制了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幅度,正是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预期维持了中国的流动性。按照欧洲债务问题-欧元汇率-美元汇率-流动性的这个逻辑,欧洲债务问题可能对中国的国内资产价格具有间接的重大影响。

对欧出口下降无关全局

很多关于欧“猪”五国债务危机影响的分析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即认为欧盟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单一出口市场。当然,这取决于对市场广度的界定。欧盟27国从中国进口的总额已超过从美国的进口――但是在2009年仍低于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的总和。

对中国而言,欧盟和北美这两个市场均小于以下两大板块:“发达亚洲”(其定义为东亚加印度,但中国香港除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ROW)。显然,后者囊括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细看贸易数据就会发现,中国确实有很多贸易对象)。尽管其中一些贸易金额不大,但“世界其他地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2001年,“世界其他地区”还是中国四大出口市场中最小的一个,但现在仅次于“发达亚洲”。

在“世界其他地区”中,拉美才是最具爆发增长的贸易伙伴。2010年上半年,中国向该地区的出口飙升了近70%;其次是非欧盟的欧洲国家(领头羊为俄罗斯),中国对其出口同比增长近50%。同期中国对欧盟的出口表现平平,虽然同比增长36%,但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因为基数较低:在经济危机期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下降幅度最大。

将目前中国出口产品的美元价值与2008年夏天的峰值进行比较,便可避免基数效应。据此计算,中国对全欧洲(不仅限欧盟)的出口则下降5%。要知道,2010年6月,中国的出口创造了单月历史纪录。不仅对南美的销售大涨(高出峰值11%),甚至对北美的出口都比峰值高出5%,因而弥补了欧盟市场的相对疲软。

即使这些表现平平的对欧洲贸易数字也是滞后的,不足以反映最新情况。欧盟国家的政府宣布紧缩预算才过了几个月的时间,而在此之前就签订了出口订单,因此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实际出口的影响有所滞后。对希望打入欧洲市场的中国出口商而言,一些前瞻性的指标也并不乐观。最近几个月,欧洲经济研究中心(位于德国,简称ZEW)经济景气指数大幅下跌。这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近年来,该指数一直是欧洲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先行指标。

多因素限制中国在欧竞争力

中国的出口商一般通过增加市场份额来抵消原始需求的下降。确实,在过去十年中,有九年中国公司都扩大了在欧盟市场占据的份额。但这又带来了另一种麻烦: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欧元的疲软更预示了人民币的坚挺。在同等条件下,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商的竞争力将受损,更难扩展市场份额。中国在欧盟市场所占份额唯一下降的一年是2008年,而在此前的2007年,人民币兑欧元升值了4%;随后的2009年,欧元兑美元升值之后,中国又大举收复失地,重夺欧盟市场份额。

因此,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未来几个月里,不仅欧盟市场的扩张速度会放缓,而且中国在其中所占份额也会受到挤压。这听起来很合理,然而实际情况却更复杂。在欧洲市场上,中国之所失,他国之所得。但在最近几个月,欧元的疲软并非仅限人民币,而是对所有货币都是如此;当然疲软的程度各不相同,但是总体而言欧元兑人民币的贬值程度居中。人民币的升值已超过中国台湾的新台币和巴西雷亚尔,因此中国在欧元区的竞争力已不如中国台湾和巴西。但与此同时,中国超过了与之竞争的其他亚洲经济体,以及诸如墨西哥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

中国商品可能对“欧洲国家”已失去竞争力,从定义上来看,这包括欧元区国家,也包括汇率深受欧元影响的其他欧洲国家。尽管货币汇率的变化可能尚不足以刺激欧洲消费者从“中国制造”转向更廉价的巴西商品,但欧洲消费者很可能对所有进口产品退避三舍。

特别是欧“猪”五国中地处南欧的成员国,其制造业对服装和制鞋等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在这些领域中国的竞争力无可比拟。这些国家消费需求的下降,使得中国对他们的出口受到冲击,但冲击不会太大。毕竟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工资差异非常悬殊,产能方面也同样如此:2009年,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共生产服装20亿件,而中国为240件。

另一方面,糟糕的是,中国在欧洲市场上抢占的主要是低附加值商品(诸如服装)的市场份额。中国在欧洲资本品行业的市场份额也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大,而且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其他国家的资本品市场份额下滑,如北美和日本。

欧元贬值对中国资产不利

由上述分析可知,欧元疲软确实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大,相比之下,欧元疲软对中国流动性的潜在影响却大得多。人民币兑欧元升值就意味着对一蓝子货币升值。这样一来,欧元的疲软减轻了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压力,而这反过来降低了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当欧元疲软之时,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预期就会下降,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和即期汇率之间的差别将缩小。这样一来,资本流入的过程也将逆转,在2010年第二季度欧元疲软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几乎没有增加。资本外流是挤压国内流动性的主力,在其它一些因素的推波助澜下,抬高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既然欧元已再度升值,这些指标也难保不出现同样变动趋势。

因此,尽管欧洲债务危机最显著的影响将是欧洲进口需求萎缩,但鉴于中国具有多元化的出口基础,能够扩展市场份额,欧洲的危机并不会为中国的增长前景带来太大冲击。不过,影响中国资产市场表现的往往不是出口以及实体经济表现,而是流动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欧洲债务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人民币兑欧元的升值将限制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幅度。正是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预期维持了中国的流动性,这将对中国的资产价格带来巨大影响。

篇3

【关键词】欧洲债务危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银行监管

一、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09年底,三大评级公司先后调低了希腊的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在此之后,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展开好几轮救助,危机反而愈演愈烈,危机又从希腊蔓延至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和西班牙,演变成为欧洲债务危机。2011年9月19日,标准普尔将意大利的信用评级由A+下调至A,意大利成为2011年以来第六个被下调评级的欧元区国家,意大利是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这意味着欧洲债务危机由边缘国家蔓延至核心国家。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会受到传染效应的影响,而欧盟很多国家又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国,所以我国也不能独善其身。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宏观经济层面,我国在出口方面,由于欧元走弱,外需下降等局面有可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过度倚重对欧出口将会给我国经济的长期走势带来不利影响。但是可喜的是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复苏,以及中国与之日益紧密的贸易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对欧出口份额的减少。但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仍然是中国最大的顺差来源,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欧出口约占出口总量的20%。2010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达到620亿美元,高于全部顺差总额的553亿美元。而对东盟国家的贸易出现逆差73亿美元,对巴西、印度、俄罗斯这金砖三国的总贸易量也为逆差14亿美元。此外,欧洲债务危机也影响了美国、日本的经济,这些国家又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国,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在金融层面,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热钱又再一次以中国内地作为目标,而香港则成为热钱涌入内地的跳板。在欧元持续疲软,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吸引了国际热钱的眼光。欧洲债务危机使得我国外汇欧元资产贬值。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美元大幅贬值,已经使我国外汇资产流失了许多,而这次欧元资产的贬值更使得我国外汇资产受到进一步的挑战。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美元和欧元均疲软的情况下被迫加快。但是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被不合理地加快推进,这将会增加我国金融的系性风险。

第三,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金融层面等方面的影响已经逐渐显现,另一方面,尚在进行中的欧洲债务危机还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如果危机进一步传染,导致其它国家,特别是法德等欧洲核心国家的债务出现问题,那么债务风险的敞口会急剧扩大。虽然欧洲中央银行将提出新的救市计划,但是如果债务缺口越来越大,出现政府债务违约,将使银行以及其它债权人因为蒙受损失而连锁性地违约。而在欧洲经济复苏本来就已步履蹒跚的时候,这风险将会以螺旋式的方式得到相互加强,将会带来两者风险的共同集聚,使得欧洲债务危机波及世界经济,带来极大的挑战。即使救市计划奏效,欧元区也会元气大伤,这复苏会相当缓慢,而这种经济所带来的影响,也会使得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但是无论是宏观经济层面还是金融层面,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作用在目前是有限的,可控的。

二、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2011年9月14日,穆迪下调了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的信用评级,这是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洲银行业的评级首次被调低,标志着危机由国债市场传递到银行间市场,市场出现新的风险点。欧洲银行业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当前的欧洲债务危机中都出现了流动性衰竭甚至破产倒闭的情况,如何应对和防范流动性风险是危机带给银行业的最大教训,这也警示着我们需要分析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欧洲债务危机通过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金融市场投资者情绪、外汇等方式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

第一,贸易方面的影响:很多出口企业从拿到订单到最终收到货物款项,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欧元的大幅贬值大大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汇兑风险,而这种汇兑风险都可能会转嫁到银行的汇兑风险,这使得银行对于外汇市场的操作更加的频繁,而且企业出口贸易额的减少也降低了银行这方面的经营收入,而且贸易层面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速,这种增速的放缓也提高了银行业经营的风险。

第二,金融方面的影响:由于欧洲债务危机所引起国际“热钱”的涌入,带来资本市场流动性的泛滥,一方面会冲击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而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提出的四万亿等一系列救市计划之后,我国银行信贷大大超出了预期规模,这使得银行面临很大的信用风险,而国际热钱的拥入进一步加大了通货膨胀的程度,可能会使得银行面临更大的风险敞口。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得商业银行外汇操作更加频繁,这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

第三,资本市场的投资情绪与银行业之间的传导: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受到了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这使得商业银行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将受到贬值的压力,而这贬值可能会通过财务报表显示出利润亏损,这种“长面损失”又可能进一步扭曲了投资者的预期,严重时会发展为“价格下跌一资产减计―提取拨备―恐慌性抛售―资本金折损―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由于银行的资产是以许多金融产品构成,所以这种‘顺周期效应’会通过资本市场的价格变化,进一步影响银行的经营业绩,如果资产组合以市值计价,其资产状态将恶化,银行的经营业绩下降,迫使银行出售更多的金融资产,进一步压低资产价值,这在银行间的风险传递使得银行业面临更大的困境。上述这种风险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有所体现,而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持有的交易类型金融资产不多,但这通过银行间市场和资本市场交易所可能形成的联动效应也是影响我国银行业的重要部分。

三、欧洲债务危机与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启示

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是有限的,毕竟我国经济实体层面并未出现大幅度的滑坡,但是这次欧洲债务危机所带来的欧洲银行业的影响值得我国银行业反思,其中我国银行业如何应对外在国家危机所引起的风险管理启示更是值得探讨:

第一,危机状态下的资产配置。在这次欧洲债务危机之中,银行业持有不同的资产配置引致了不同的风险敞口,而危机状态下的资产配置是值得我国银行业警示的,在预计危机来临之前或者在危机发生的开始,银行都应该及时调整其资产配置,比如:国债是最安全的资产,是银行持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国债信用等级被调降或者在国债信用可能出现变化之前,则应及时抛售相关资产,减少风险敞口。法国银行业在这次危机中受伤最重,主要因为其持有风险资产最多。法国各银行持有的希腊债务投资组合规模达569亿美元,几乎是德国银行持有量238亿美元的两倍以上,这就是为什么法国的信用评

级未被下调,而法国银行业则被评级机构屡次降级的原因。而在几家法国商业银行被评级下调时,这又可能通过银行间市场影响市场的流动性,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危机状态的资产配置管理方法,以及随时监控分析市场的整体流动l生状况,尽早发现市场流动性紧张、融资成本提高等迹象,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第二,完善以资本充足率为基础的风险管理体系:稳定的资金来源是防范流动性风险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提升了风险管控,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大幅提高,不良贷款率、案件风险率大幅下降。但是我国银行业在面临危机时的能力依然需要提高,比如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时,银行应该及时跟踪其持有金融产品的风险头寸,并建立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制度。银行业要切实改进风险识别模式,从事后风险损失报告转向事前风险信号发掘;加强风险数据积累,科学设定风险预警指标,完善风险计量模型,提升风险识别的准确度;密切关注各类风险的趋势性变化,深入研究单体风险引发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的触发条件和演变路径,提升风险识别的前瞻I生,只有这样,银行业才能建立起以资本充足率为基础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抵御各种外来的国内的危机。

第三,银行业应当完善风险缓释措施:银行业建立其全面的风险监控措施,比如预计欧洲债务危机的发生,但是另一方面更应当将这种风险缓释、通过市场的途径将风险转嫁给市场,以提高风险抵御和损失吸收能力。银行业要定期对信用风险,特别是集中度较高的贷款领域,开展动态压力测试。在此基础上,银行业应当对抵押品价值进行重估,及时要求补充合法足值的抵押担保;对于市场风险,更应当在危机阶段及时调整资产头寸,以避免银行承当不必要的风险头寸,尽管这可能会对银行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为了在危机中不使得银行承担过多的风险,这种风险缓释措施是值得的。

第四,创新型的风险管理方法:我国商业银行的很多金融创新都是简单的产品复制型创新,而金融创新不是国外引入或者简单模仿,而是根据业务需要的产品个性化创新,围绕满足市场需求而创新,以提高附加值而创新。所以这次欧洲债务危机应该引起我国银行业对于外汇产品创新的探索,比如从原来的套汇工具到外汇期货产品和外汇期权产品的综合利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征、外贸收入的现金流周期等实际情况设计产品,确保外贸企业不因欧元人民币汇率原因而导致的过多风险损失。当然这也需要对外汇套期保值做出相应的风险举措,不能因为企业外汇操作而利用外汇市场进行投机,尽量将银行外汇风险转移给市场,而不是承担外汇风险,这又需要对外汇创新型产品的风险控制。

四、欧洲债务危机与我国银行监管的启示

当前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相关国际组织先后研究推出了一些新的监管标准和规定,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我国经济面临复苏难题,又在欧洲债务危机后,我国的银行监管应当结合国情制定相应的监管规则,提出了更具体的指标要求,而不能简单的沿用国际标准。但诸如巴塞尔协议式的规定是健全银行业运行机制的一种导向,我国的银行监管应当学习其监管系统,各银行要根据监管政策,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和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的落实方案和操作细则,使银行风险管控沿着监管指引的正确方向发展:

第一,改善银行监管的顺周期性:银行监管存在顺周期性,这其中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最为明显,在经济条件良好时,银行会放出更多的信贷,而在经济条件不好时,银行会收缩信贷,但在危机来临之时,在经济环境由盛转衰时,商业银行是否能够及时处理风险头寸,是否能够不因宏观经济的波动性而增加过多的风险,这是银行监管必须面临的顺周期性问题,因为在经济条件好的时候,银行业的问题可能并未暴露出来,而在危机到来之前,银行监管就应当通过措施控制信贷的扩张和收缩,所以银行监管也应当实施全面的监控和提前的预测,监管标准的超前和监管标准的前瞻I生有助于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篇4

关键词:债务危机;债务;中国经济

1.引言

债务是指一个国家以自己的为担保,向外部借来的债务,而债务危机指的是一个国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处理其债务问题而引发的宏观性的、全局性的财政危机[1]。债务危机国家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体现了该国政府债务的不可持续性。随着拉美及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都成为了困扰其经济发展的问题。而这些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对于中国自身的债务结构问题有借鉴意义[2]。

2.拉美及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

2.1拉美债务危机的成因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拉美的外债并不多。但是随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美国对拉美政策的改变以及拉美国家某些经济政策的失误,是造成拉美外债增长的主要原因[3]。拉美国家在低利率资金的诱惑下借入了大量以硬通货计价的债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拉美国家的债务问题变得日趋严重,进而演变成了影响世界经济的债务危机,其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和保护主义经济政策不但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偿债能力而且使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拉美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出口价格此时持续降低,与此同时进口商品的价格却持续升高,这就造成了拉美国家贸易收支逆差日趋严重,进而不得不举借新的债务。另外,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提倡的节能运动也使得一些有石油出口的拉美国家中不再能保持外贸收支平衡。与此同时,一些拉美国家没有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则进一步加剧了债务危机。

2.2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

欧洲多个国家从2009年开始相继爆发了债务危机[4]。2009年希腊发生了债务危机,随后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及意大利等国相继出现了信用评级的负面评价,与此同时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也面临着财政赤字压力。由于这些国家持有希腊、葡萄牙等国家的债务较多,因而债务风险越来越大。受这些国家影响,芬兰、丹麦、匈牙利等国家也开始纷纷出现了债务风险。从2010年4月开始,欧洲各国、欧盟委员会及国际组织开始采取制定财政紧缩政策,削减财政开支,提高税率等措施来缓解债务危机压力。至2010年7月,债务危机国通过采取紧缩政策以及寻求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债务危机问题终于开始好转。但是到目前为止,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仍未完全结束。

2.3两次债务危机的特点对比

总的来说,拉美及欧洲债危机在表现上有一些相似之处:在这两次债务危机中,债务国都没有对债务货币的控制权;两次债务危机都源于廉价信贷;两次债务危机都与全球经济衰退相巧合。

从历史角度看,拉美国家经济本身的落后性是产生债务危机的根源。一直以来,拉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经济结构单一畸型,其国民经济严重依附于发达国家。当时拉美国家正因大力发展出口品而大量举债以扩大国内投资,而此际西方经济却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随之而来的长期滞胀,国际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拉美国家债务危机的产生。

欧洲债危机成因的特点在于[5]:第一,欧元区没有建立欧洲统一的财政机构,存在制度性缺陷;第二,欧盟债权国家与债务国家的经济体系有较大差异,各国之间的经济结构明显失衡;第三,欧盟国家中优厚的社会福利支出,不但大大地推高了这些国家政府的债务水平,而且使其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不同程度地降低,进而缩小了这些国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区位优势。

3.拉美及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债务结构的启示

通过研究拉美及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可以发现,经济泡沫和债务危机有一定关联度。而财政是金融风险的最后贷款人,一旦金融危机出现都全由政府财政来收拾残局。所以,金融机构在发展自身业务时,一定要加强风险预测与应对。因此,我国要谨防福利过度、防止泡沫经济转化成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机,进而使转化成财政危机[6],这样才能有效规避债务风险。

消除债务危机的治本之道就是发展本国的经济,前文提到的大多数债务危机国家的财政资金基础不够坚实是其爆发债务危机的一个原因。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经济,努力使经济增长率超过国债利率。此外,虽然我国中央政府并不存在严重的债务问题,但地方政府债务却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问题。必须严密控制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严格控制新增贷款;对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保持关注,并努力增进存量平台贷款的风险缓释和整改增信[7]。

4.结论

拉美及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说明了债务负担是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需要共同面对的经济发展问题。鉴于拉美及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中国应该严重控制财政支出,提升本国经济水平,同时密切关注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和偿债能力,从而降低债务危机爆发可能性的治本之道。(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东荣.浅析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危机的成因和防范―从东亚和拉美金融危机引发的思考[J].金融研究,2007(05).

[2] 刘志强.财政风险的本质、特征及其转化机制研究[J].经济纵横,2011(08).

[3] 石建华,孙洪波.拉美国家金融动荡的财政因素分析[J].拉丁美洲研究,2006(04).

[4] 汤柳.欧洲债务危机分析与展望[J].银行家,2010(08).

篇5

欧元是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货币改革最为重大的成果。作为单一货币,它有效地避免了外部冲击带来的有害汇率波动,消除了欧元区国家原有的汇兑风险和汇兑成本,形成了更高透明度的物价、更低成本的产品、更有竞争活力的企业,为欧洲金融市场进一步统一奠定了基础,极大地促进了欧盟经济的稳定和长期增长。欧元的诞生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标志和里程碑,也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伟大创举。

然而,欧元设计上固有的缺陷使欧元区各国基本失去了利用货币政策手段调控本国宏观经济的能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主体不同,难以形成合力,由统一货币引发的成本承担和收益分配不均衡引发了成员国之间的矛盾,降低了成员国之间的凝聚力,部分国家利用欧元制度设计上的漏洞,大量发行债务以获得利益,当债务规模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欧洲债务危机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已有四年多的时间,在这四年中,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欧洲乃至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如何?它是通过何种渠道传导到欧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我国是否也存在债务风险?诸多关于欧洲债务危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经济学者和爱好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山东管理学院沈君克教授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对欧洲债务危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申请了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过近三年的努力,项目顺利结题,并出版了同名著作――《欧洲债务危机研究》。这本书对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各种原因、演进过程、传导机制、发展前景、启迪启示等诸多问题都做了准确且详细的解释。

《欧洲债务危机》一书全面梳理了欧洲债务危机的演进过程,揭示了欧元区国家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之间的深刻矛盾,明晰了债务危机的传导机制,分析了债务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比较了欧洲、美国和中国的财政债务管理体制,提出了危机对世界储备货币建设的启示。此外,《欧洲债务危机》借鉴欧洲经验,对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结构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我国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欧洲债务危机不仅对我国政府债务管理有众多的启示,对我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也有重要启迪。希望沈君克教授能够继续带领他的研究团队持之以恒,跃马扬鞭,在国际金融的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篇6

关键词:债务危机;政府信用监管;房地产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024-01

一、迪拜债务危机的情况

サ习莶普部在2009年11月25日要求债权团到2010年5月为止,冻结房地产开发商纳西尔及其母公司“迪拜世界”的债务,以便进行债务重组。迪拜世界是迪拜投资公司,是迪拜各类重大项目的主导者。迪拜世界自称“日不落”企业,各类资产分布于全球约100个城市,涉及领域包括港口运营管理、地产项目开发、酒店旅游、私募股权投资以及零售等各行各业。据《纽约时报》估算,迪拜世界的债务高达590亿美元,占迪拜债务的74%。在迪拜世界公司旗下企业中,著名的“棕榈岛”综合项目开发商纳西尔公司有35.2亿美元的债务将于12月中旬到期。由于迪拜欠下众多银行债务,若迪拜破产,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冲击。

二、迪拜债务危机出现的主要原因

1.房地产业的泡沫破裂引发迪拜债务危机

サ习菔迪至伺蛘褪降母咚俜⒄梗以房地产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迪拜在中东地区突起。迪拜政府在全球债券市场大举负债投资房地产业与旅游业,在迪拜,目标为地标性的建筑与大规模建设的工地随处。然而这些规模巨大的投资项目却难以在短期实现盈利,迪拜的经济增长全部依赖于房地产建设,甚至不惜举债筹资,短期内或许能实现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风险极大。最终,迪拜未能避免因资金链条断裂而导致烂尾工程出现的结局,给国内经济的稳定运行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得迪拜一步步走上债务危机的道路。

2.金融经济部分与实体经济部分脱离

ヒ孕槟饩济为核心导致迪拜的经济发展模式出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失调。据统计,金融危机前,代表实体经济的石油产业只占迪拜GDP的6%,而代表虚拟经济的地产则占20%。这一比例是严重失调的。将美国与迪拜进行对比,2008年美国GDP中房地产业所占的比重为12.5%,整个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的比重为20%,实体经济中最重要的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为11.5%,二者的差距远小于迪拜。与美国相比,二者比例更为失调的迪拜,不合理的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使得迪拜出现此次经济危机成为必然。

三、迪拜债务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

サ习菡府放弃对其投资实体的救援造成了金融市场的恐慌,其中欧洲银行的风险敞口最大,穆迪投资者服务机构穆迪的报告显示,目前迪拜政府有273.34亿美元的债务,包括43.34亿美元的政府债券和财政部门的债务、150亿美元的阿联酋债券计划、20亿美元的政府担保债务,以及60亿美元的迪拜投资公司的债务。迪拜在信用评价方面已不及冰岛,引起股市和债市强烈反应。与此同时,货币市场出现剧烈波动。迪拜大量举债开发房地产导致市场的虚假繁荣,资产泡沫膨胀让信用关系的违约愈演愈烈,这种影响反而是不可估量的,遏制危机并将对市场“利坏”的影响降至最低才是上策。

四、迪拜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ゴ舜蔚习菡务危机的风险并没有通过国际金融市场无限放大。而对中国来说,迪拜债务危机对我国的直接影响并不大,更多的是体现在间接影响上。专家指出, 应该将关注点投放在如何影响政府相关决策部门对房地产泡沫的认识,以及对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的评估。因为,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房地产业的问题及房地产泡沫,那么迪拜危机同样会在中国发生,而且中国房地产泡沫一旦导致危机可能会比迪拜的影响更大。有专家还认为, 迪拜债务危机后可以预见,全球资金将走出趋同路径-撤离高风险投资领域, 我国恐将成为境外资本的“避风港”,应警惕热钱大量涌入国内房地产市场,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要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得以健康的发展,就得严格的遏制住房投资需求,在发展金融经济的同时,不能忽略实体经济的发展,因为任何脱离实体经济的经济模式,最终都会是“空中楼阁”,而这也是迪拜债务危机对中国最大的启示。

五、迪拜债务危机引发对全世界信用监管体系的思考

サ习菡务危机再次凸显完善世界信用监管体系的重要性。美国的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缺乏监管和其内在交易机制弊端所引发的,特别是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美国金融市场的运作和监管机制一直被视为全球的典范。但历史告诉我们, 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是缺一不可的。

ツ壳埃我国的信用监管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风险管理系统中的信用评级机构在对与次贷相关证券和其它复杂信用产品的评级过程中,其独立性、透明度以及评级结果的质量方面存在缺陷。其次,监管行为扭曲、监管主体独立性差、监管中的行政干预明显。

ゴ拥习菡务危机中,我国在信用监管体系上有很多借鉴之处,首先,加强风险管理系统中的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透明度,提高评估质量,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避免评级机构为了争夺利益而高估资产价值,为相关债券提供一个合适的评级结果。其次,强化功能监管, 监管体系有必要从过去强调针对机构进行监管的模式向功能监管模式过渡, 即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同类型的业务进行统一监管和统一标准的监管, 以减少监管的真空和盲区。此外, 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能协调也尤为必要。在金融市场全球化、金融创新和衍生产品日益复杂的今天, 传统金融市场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 跨部门的监管协调和监管合作显得日趋重要。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おげ慰嘉南祝

篇7

在经历了之前一段时间市场对欧元区通货膨胀问题的关注后,近期人们的视线又重新转移到欧元区债务危机上。这次被关注的对象仍是希腊。希腊接受欧盟与IMF的1100亿欧元救助已一年,仍面临收入不足和深度衰退困境。在希腊将于6月面临134亿欧元融资缺口之际,各界关注其是否需要重组债务。不过,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和欧洲央行的多位高层官员表示希腊必须避免债务重组,并且要大力推进减赤和私有化进程从而克服该国的债务危机。根据民意调查,大多数的希腊民众反对采取进一步的紧缩财政政策并举行全国性的罢工,这无疑是对希腊执政党的又一次考验。另外,希腊近期被标普调降3个信用等级,希腊3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攀升至27%。市场对于希腊债务重组的不可避免的忧虑又加深了一层。

这些有关希腊可能重组债务的迹象令投资人感到恐惧,但正如往次一样,债务重组对欧元的信誉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如果希腊进行债务重组,那么重组可能扩散,损害整个欧元区的声誉和经济一体化进程。无论将希腊债务重组说成重新“调整”、“安排”还是“自愿的债务交换”,都会被普遍理解为违约。希腊一旦违约,包括西班牙在内有债务危机的其他欧元区国家将立即被推到危机最前线。欧元区各国一定会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否则他们此前所作的种种努力将功亏一篑。事实也是如此,5月末的欧盟财长会议坚决否认了希腊债务重组的可能性,德国态度软化,欧元区开始讨论第二轮援助方案。

在希腊问题闹得沸沸扬扬之前,葡萄牙作为第三个获得援助的国家,IMF和欧盟在2011年5月总计敲定了780亿欧元的援助金额,使得葡萄牙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可以不必进入市场发售中长债。5月20日,IMF表示将立刻向葡萄牙先发放61亿欧元的贷款,以缓解投资者的忧虑。但一切仅是个开始,施援条件据预测会导致葡萄牙今明两年经济均萎缩2%,该国必然要经历一段艰难的调整期――要么直接面临死亡,要么现在开始动一系列手术。

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表面的与深屡次的

欧洲债务危机的产生,表面上看是由于欧盟成员国自身巨额债务引起的,但其更深层次的根源在于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欧盟的结构性失衡以及难以为继的高福利制度。

首先,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欧元区各国运用经济政策发展本国经济的空间与能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个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两个最主要政策工具,由于欧元区实施统一货币政策,整个区域内没有统一与严格的财政政策框架,因而各个国家都尽可能地把财政政策运用到极致。2008年,美国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欧洲各国为走出衰退泥潭,大都采取了大规模的扩张财政政策来刺激本国经济,这就导致了债务风险的快速积累,并不断演化成了可能危及全球经济发展的债务危机。

其次,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结构不平衡。在欧元区成立之初,欧元区的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距甚远。根据《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要求,欧元区成员国必须达到下列标准:首先是控制政府开支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其次是国债必须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下或正在快速接近这一水平,最后是通货膨胀率不能超过三个最佳成员国上年通货膨胀率的1.5%。当时真正满足这一系列标准的成员国并不多。包括希腊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做出遵守有关财政赤字与债务等限制性规定的承诺后,才得以加入欧元区。另外,近几年欧盟的过快扩大不仅末能缓解欧盟发展结构性失衡问题,反而更加剧了这种失衡。以欧盟委员会前主席德洛尔为代表的相当一部分人就认为,现在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欧盟未彻底消化上次扩大的成果,便又急于吸纳新成员国,这不仅破坏了其稳定基础,还削弱了其向外投射影响力的能力。如果成员国间竞争力差距不缩小,债务问题无法根本解决,势必成为影响货币联盟稳定的“定时炸弹”。

最后,尽管欧元区成员国经济实力差异较大,但随着欧洲―体化进程的推进,各成员国均形成了以高福利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希腊,远远脱离其自身经济实力水平的高福利制度使得希腊财政不堪重负,但为了维持民意支持率,政府又不得不延续这种高福利制度,并通过发行债券来获取施政资金,致使债务风险不断积累,最终酿成欧洲债务危机。

欧债危机将何去何从

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扩大,不仅威胁着欧元区甚至整个欧洲的稳定,而且也威胁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已成为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最大诱因。

从本质上来说,欧洲根本走出债务危机有赖于经济的全面复苏,如果欧洲经济增速放缓,将令欧盟各国削减财赤的压力陡增。另外,欧元区成员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差距也比较明显,一方面是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核心成员国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是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家因紧缩措施而逐渐落后。经济复苏势头的不均衡不仅难以缩小欧洲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反而会加剧欧洲内部失衡问题。此外,欧元区高福利社会制度下财政支出方式的不合理性仍将是摆在欧盟面前的棘手问题。为削减财赤,欧盟触碰了社会福利这块“奶酪”。目前,紧缩政策已导致多国官民对立加剧,激进势力抬头和政局不稳,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但欧盟也在积极寻求解决欧洲债务危机蔓延的方法,并陆续出台了多项措施。欧盟委员会5月12日正式出台改革建议,拟完善欧盟层面上的经济治理,通过强化财政纪律和加强成员国间经济政策协调等措施防范希腊债务危机重演。另外自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根据与欧盟及IMF的救助协议,希腊政府将削减300亿欧元赤字,保证2014年赤字占GDP的比重下降至3%以内。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紧缩计划。近期德国在提出一项建立中期的、全面的稳定计划中,强调希望将欧盟成员国的财政巩固措施纳入其中,欧元区“财政联盟”的议题也成为市场议论的热点。

虽然欧盟改革的道路并不平坦,欧洲债务危机也将会是欧盟长期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总体而言,目前闹出债务问题的欧洲国家的GDP仅占整个欧元区的5%,整个欧元区的预算赤字占GDP的比重大约在6%,远低于美国以及日本。未来我们需要更多关注欧元区经济增长问题,这是解决欧洲债务问题的根本后盾。如果经济增长出现大的问题,则是真正担陇的开始。

篇8

【关键词】债务危机 汇率 大宗商品

一、欧债危机近况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危机给整个世界的金融经济体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国家相继在国内赤字与外债方面同时出现问题,最后连西班牙这样的经济强国都走上了向国际求援的道路。在整个债务危机发展的历程中,大国间试图在救援问题上达成妥协与共识,危机国家也努力通过内部去解决问题,但不可否认,目前债务危机没有出现一个根本性的解决,危机的恐慌似乎还是在不断的加重、蔓延。

从2011年开始至2012年7月,债务危机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11年5月到2011年年底,主要债务国自身情况不断恶化阶段。2011年5月9日,标普将希腊债务评级连降两等,从BB-降至B级,6月13日下调至CCC级,7月27日再度下调至CC级。另一家评级机构穆迪也将希腊信用评级直接下调至仅比违约高一个等级的Ca级。7月5日和12日,穆迪分别下调了葡萄牙和爱尔兰的评级。8月初,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债收益率开始大幅上扬,到11月,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甚至超过了7%的警戒线,这意味着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很可能陷入类似希腊的境地。此外,欧债危机开始向金融业及其他主要经济体传导。2011年11月底,三个月期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升至夏天时的两倍多。

第二阶段为从2011头4个月,两个重大利好消息似乎让市场看到了解决债务危机的曙光。一是欧盟峰会26个成员国在漫长的协商之后,终于同意共同缔结“财政契约”,加强了各国财政纪律,确立了EFSF和ESM等危机救助工具;二是欧央行于2011年底和2012年初实施了两轮三年期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以1%的低息向欧元区银行提供了1万亿欧元的贷款,使债务国得到了大量的流动性。

第三阶段是2012年5月以来,由于希腊选举的不确定性,以及西班牙、意大利国内金融系统告急,危机再一次出现恶化的趋势。西班牙于6月5日表示,由于融资成本高涨,西班牙已经无法从市场获得融资,并呼吁欧洲伙伴国帮助其拯救银行业。这标志着西班牙开始寻求外界救助,而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意大利很可能也会走上求援之路。而希腊等国国内的政治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市场的观望气氛。欧债危机并没有结束,而很可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债务危机对主要货币汇率走势的影响

自从欧债危机爆发,有关债务国家发出的各种信息都会给汇率市场甚至整个国际资本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外汇市场的波动于汇率制度又有很大的关系,现今世界主要的两种汇率制度(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从根本上说,汇率是由不同货币的供应与需求所决定。在国际经济交往过程中,能够影响货币供需的因素主要有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两方面。

(一)资本渠道

债务危机问题的演变首先是对国际投资者的心理产生影响,而后迅速反映到汇率市场上。比如每当有“坏”消息传出的时候,欧元都会应声出现贬值,其他经济形势相对较好的国家货币则在一定程度上走强。

在2011年6月之前,投资者逐步减少欧元区国家债券的购买,而在2011年7月以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局势开始升温,而这种信心冲击反映在随后投资者资本流动数据中的巨大转变。海外私营投资者不仅开始削减对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风险敞口,甚至比利时、法国和德国也开始不能幸免。数据显示,欧元区共同基金在2012年4月、5月和6月期间不同寻常的大举买入外国债券,特别是美国和新兴市场债券。

(二)贸易渠道

债务危机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实力,对欧出口的难度陡然增加,对于传统上以出口拉动经济的国家来讲,无疑是一个坏消息,出口的下降将会使其货币对欧元贬值。一方面,欧元区经济增速下滑,失业率很不乐观,其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欧洲各国为推动本国实体经济复苏,针对进口商品的审查将会越来越严格。国际贸易格局的改变会从根本上改变汇率结构。

三、债务危机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

有关欧债危机的消息层出不穷,不同的消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由于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不断被加强,价格受到最基本的供求因素的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被大量的资金流向所左右。而资金的流动又非常容易受到市场信心及心理预期的控制。2012年5月以来,来自重债务国的一些不好的消息接连使世界投资者对全球流动性产生了悲观的预期,如何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成了投资者首要考虑的问题,现金为王的理念直接导致了金属、原油、铁矿石等商品市场的低迷。相关机构预测,如果欧债危机急剧恶化,铜价将很快跌至及每吨4,000 美元,希腊如果退出欧元区或西班牙银行业危机加深,这个速度将更加迅速。

黄金的价格走势变动分析就相对比较复杂,相对于大部分金属来说,黄金拥有其独特的避险功能,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投资者会倾向于将货币兑换成黄金,黄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货币特性;而相对世界货币美元来讲,黄金价格与美元又有一个此起彼伏的波动规律,资金会根据自身需求在两者当中互相流动;世界重要国家的经济复苏进程也会对黄金价格产生影响。另外,这几个因素之间也会互相作用。

参考文献

[1]章磊.欧洲债务危机,不容乐观.国际周刊.

篇9

关键词:欧债危机;地方债务风险;治理启示

中图分类号:F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167-02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起因

欧债危机为欧洲部分国家所面临的主权债务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延续及深化。它已不是欧洲发达国家的专属危机,发展中国家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大。

(一)国际视角

1.次贷危机的影响。次贷危机的发生令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增加,直接导致了欧债危机。一是因为欧洲部分发达本身经济体资产负债情况不容乐观,负债比重较大。二是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效仿,普遍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以扩大政府支出为主的宽松财政政策,加大了欧洲的财政赤字。三是由于欧洲主要国家的金融体系发生变化,将部分银行国有化,直接导致国家的债务负担加重,严重超过警戒。

2.三大评级机构的助推。面对欧债危机,希腊债务空洞的曝光,世界上最著名且影响力最大的三大评级机构——惠誉、标普、穆迪降低了希腊长期主权的信誉评级,加大了次贷危机的蔓延,成为了欧债危机的导火索。之后,标普和穆迪又相继将意大利的信用评级调整为负,与此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此種风险。因此,多个国家的信用评级被下调,使得这些国家借债利息陡增、借债难度明显加大,欧债危机深入发展并不断恶化。

(二)国内视角

1.历史根源。自希腊在2001年成为欧元区,希腊通过与高盛等国际投资银行签订一系列金融衍生品条约,以努力满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债务的要求。该种投资方式试图降低财政赤字,隐瞒真实赤字情况,为之后的信誉危机埋下了祸根。

2.制度设计缺陷。制度设计缺陷主要源于欧元区政策、经济结构间存在的较大矛盾。一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矛盾。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实行的财政政策却较为分散。两者无法完全协调统一,使得政策之下的经济运营也缺乏协调性,这必将导致一国、甚至多国经济受到恶性影响。二是由于统一的货币政策与欧元区经济结构相矛盾。欧元区各国之间经济实力差距较大,话语权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经济影响受力具有不对称性。法国、德国一类的发达国家,对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享有更大的话语权,根据本国的经济形势制定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经济政策。继而使得部分外围国家的利益被忽视,受到危机冲击时难以招架,恢复能力较差。

二、中国目前国债和地方债情况

(一)我国国债情况

我国主权债务规模不大。一方面,我国于1981年恢复国债的发行。2016年末我国国债余额限额为12.59万亿元,占GDP比重不到20%,低于国际债务标准。另一方面,我国财政收入逐年节节攀升,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远高于GDP增速。因此整体看来,我国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存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二)我国地方债的情况

欧债危机使得我国对债务问题逐渐重视。我国地方债务问题主要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数量规模上,2016年1月数据显示,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债务率处于安全水平,但依然有贵州、辽宁、云南、内蒙古等地的债务率已超过红线。二是地方债务区域不平衡性十分明显。从政府层级角度,地(市)、县级的债务规模大,相比看来,省级、乡级规模较小。从地域角度,东、中、西部面临的地方债务危机不均衡,东部较为发达,财政收入较多,举债也由于发展机会较多而更加容易,但中部、尤其是我国的西部地区则恰好相反。三是地方债务的债务偿还期较为集中,调查结果显示,偿还期在2016年前的债务高达61.87%,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还款压力较大。

三、欧债危机与中国地方债务比较

(一)欧债危机与地方债相似之处

同为债务危机问题,欧债危机与我国债务危机主要存在救助结构、收支不够透明、还款责任不清等三大相似之处。一是救助结构问题。对于欧元区诸国而言,一旦成员国遇到债务危机,央行将伸出援手。而对于我国而言,地方债务一旦发生较大问题,中央政府将伸手相救,导致地方向外界大量借债。二是财政收支不透明。欧洲多个国家常常有意向外界隐瞒真实的政府收支情况,以稳定民心。我国的地方财政亦是如此。三是还款责任不明确。欧元区政府大量举债,无法如期偿还的债务往往推到下一届政府,使得债务堆积。我国的债务情况较为相似,由此地方财政风险与日剧增。

(二)欧债危机与地方债不同之处

虽然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依然在两方面存在较大区别。一是债务性质不同。欧元区各个国家主要向国外其他国家借债,债务性质属于“外债”,政府处于被动地位。一旦危机发生,国际性银行对借债加以管制或国际信用评级系统对一国信誉评级进行更改,政府财政状况将受到极大影响。而我国地方债务属于“内债”,中央政府将对地方政府予以较多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不存在信用危机问题。二是债务投向不同。欧洲国家借债的原因主要为保证居民福利状态,以此稳定政权。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地方政府借债主要是为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

四、欧债危机对中国地方债治理的启示

(一)高度重视地方债务问题

在处理我国债务问题的态度上,应该积极重视,不能由于“内债”过多依赖中央政府而一味举债。面对我国的地方债务问题,我们应从欧债危机中吸取教训,深度分析我国自身的债务情况,防范于未然。我国的地方债务问题有其存在的历史原因,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同时存在许多问题。我国应该对地方债务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帮助各地方政府及时并妥善处理好地方债务问题,防范、解决债务问题,使得债务风险降到最低。总之,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进行动态跟踪研究。

(二)潜在债务危机不容忽视

虽然我国的财政赤字与债务负担率尚在警戒线之内,但如果考虑我国地方政府、国有银行的坏账损失问题,部分私下投融资平台的支付缺口、房地产借贷风险、民间借贷等因素,我国的潜在债务危机不容忽视。面对欧债危机所带来的类似“多米诺效应”,我国应该继续深入挖掘地方政府的潜在借债问题,并及时解决,防范化解我国可能面临的债务危机。在货币政策上,我国与欧元区国家一样,都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因此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化解方式对我国债务风险的化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我国应该进一步改革财权与事权制度,健全地方财政监管机制等,避免因为地方债务问题引起我国经济体系发生动荡。

(三)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的福利制度模式

一向以高福利为傲的欧洲国家遭遇债务危机,使得众多国家纷纷减少甚至取消对民众的原有福利。与此种做法相比,我国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福利制度问题,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有切实作用的福利制度。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日渐突出,2016年已经完全放开二胎政策。老龄化问题应该使得养老金制度进一步改革,使得我国债务风险防患于未然。如果只是单纯效仿欧洲国家的福利政策并不可取,我国应该在充分借鉴各个国家先进福利制度的基础之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勇于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福利制度,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导向,根据我国的经济实力,走我国福利制度的专业化、法制化道路。

(四)平衡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

篇10

关键词:世界经济 欧元贬值 对中国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70(2010)07-010-04

一、欧元贬值及其原因

2010年以来,欧元迅速贬值,从1月1日到5月19日,美元兑欧元汇率由0.6965上升到0.8049,欧元贬值幅度达13.5%,美元指数也由77提高到87,上升13%。 尤其4月19日以来的1个月间,欧元加速贬值幅度超过10%,美元指数也迅速飙升近10%。

导致欧元贬值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近期欧洲国家债务危机问题蔓延。除了希腊之外,爱尔兰、葡萄牙、英国、西班牙的债务情况也不容乐观,导致市场对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复苏前景担忧。

欧洲国家债务危机始于希腊,希腊经济高度依赖旅游和航运,金融危机对这两个产业打击严重,2009年这两大产业收入下降均在15%以上,为了符合欧洲货币联盟标准,希腊政府长期隐瞒实际债务水平。2009年10月初,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2010年5月希腊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到13.6%,2010年累计的政府债务占GDP比重预计将超过GDP的120%。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4月27日,标准普尔调低希腊信用评级至“垃圾级”,使希腊的融资成本迅速高企。除了希腊外,爱尔兰、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赤字占GDP的比重也分别高达14.3%、12.6%、11.2%和9.4%,均存在较高的信用风险。作为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的西班牙经济尤为令人关注,它的债务总量超过希腊、葡萄牙、爱尔兰三国的总和。

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和一些国家公共财政持续性面临风险,欧元区各国不得不大幅度消减财政赤字,而消减赤字必然对欧元区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虽然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实现0.2%的微弱增长,受削减赤字和刺激政策退出影响,今年欧元区经济恐难恢复正增长,甚至出现严重下滑风险。

二是欧元区内部政策协调困难,欧元区合作框架面临挑战,市场对欧元前景担忧。

金融危机以来,欧元区内部政策协调困难问题突出,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在各国经济状况不一致的情况下,仍然只能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欧元区成员国由于无法独立使用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经济刺激过度倚重财政政策,几乎所有欧元区成员国都无法严格遵守《稳定增长公约》规定的财政纪律,造成欧元区债务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欧盟条约禁止央行直接向欧盟成员国财政部购买国债,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后,其既不能通过增发货币来缓解政府负债,也不能从欧洲中央银行借钱,只有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不断发债来筹措资金,而筹资成本因信用等级下降而大幅提高。虽然欧央行可以购买已经流入市场的国债,但欧央行购买国债将直接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可能导致通胀预期上升,这将损害那些保持财政状况稳定国家如德国的利益。

虽然5月以来,希腊救助机制启动,欧盟出台总额7500亿欧元的救助计划以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尽管救助机制解除了希腊的短期融资风险。但债务危机暴露出的欧元区合作框架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市场存在对欧元可能会崩溃的担忧。

三是对欧元区经济信心的丧失,导致美元避险作用提升,国际资本加速从欧元区外流,加之投机性资本攻击,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欧元汇率波动。

由于与美国相比,欧元区金融市场本身效率不高。市场对欧元区经济信心的不足,必然导致美元避险作用提升,欧元区资本加速外流。自2009年底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几个月以来,希腊资金外流的具体数目很难确定。但根据希腊和塞浦路斯私人银行估计,由于富裕的希腊人担心资金安全,已经有大约100亿欧元资金从希腊分行外流。作为亚洲最大的债券基金,国际投信投资顾问公司旗下全球基金欧元配置比例由3月的34.4%降至5月10日的29.5%。部分央行及基金管理者由于对欧元前景的担忧停止购买欧元资产甚至减少欧元资产持有,这也是欧元持续数月下跌的重要原因。此外,自2009年底开始,对冲基金纷纷买入债务违约的掉期产品,建立看跌欧元的头寸,并于近期向那些寻求对冲所持政府债券所蕴含风险的银行出售这些掉期产品。对冲基金做空欧元,进一步加剧了欧元的跌势。

二、欧元区债务危机缓解了美国高负债的压力

实际上,美国是最大的债务国,其债务负担也大于欧元区。到2009年底美国的外债13.7万亿美元,其中,长期一般政府债券和票据为2.9万亿美元。到2010年底联邦债务总额将达到14万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95%,高于欧元区79%的水平。2008年美国的财政赤字达到4590亿美元, 2009年奥巴马救助危机中的经济使美国财政赤字达到创纪录的1.42万亿美元,美国的赤字已远远超过了占GDP3%的警戒线,达到了GDP的10%,高于欧元区2009年总的财政赤字占GDP6%的水平。按照2010年新预算案,截至今年9月30日2010财年结束时,美国的财政赤字将达到创纪录的1.6万亿美元,为二战以来最高水平。

但美元特殊的国际货币地位使美国不会面临债务的清偿问题,即便拥有超高的负债率,美国也不会遇到债务危机问题,因为美国政府能够轻易地通过发新债偿旧债方式或通过赤字货币化为其高额赤字融资。尽管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高负债和“双赤字”一度动摇人们对美国经济和美元的信心,但2009年年底以来的欧洲债务危机使美元再次成为避险工具的无二选择,大量资本加速流入美国,大大缓解了美国高额负债的压力。

三、欧元区合作框架面临调整压力,但欧元不会“崩溃”

尽管欧洲债务危机使欧元区合作框架的调整压力加大,“欧元崩溃论”也甚嚣尘上,但是,总体来看,欧元不会“崩溃”,如果欧元区能够借此时机加快改革,促进欧洲协调机制完善,欧元地位可能会有所提高。

第一, 欧洲各国政府控制财政赤字的约束性强于美国。

财政赤字的约束性是决定货币内在价值稳定的重要因素,与美国相比,欧元区各国政府财政的约束性更强。希腊债务危机后,希腊已经决定开始大幅度削减财政赤字,计划2010年将赤字占GDP比重降低到10%,此后到2012年继续下降5.5个-6.5个百分点。葡萄牙已大幅削减债务至GDP 的90%,赤字也缩减至GDP 的9%。其他成员国也制定了财政赤字削减计划,计划在2013年前后将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至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设定的3%上限以内。

第二,债务危机有助于推动欧元区完善协调机制。

欧洲债务危机暴露出欧元区合作框架的脆弱性,为了完善欧元区的治理,危机后,欧元区已经决定加强成员国的经济和预算监督。5月欧盟已出台了财政监督方案,强化成员国财政纪律。未来还可能在以下方面探索加快改革,逐步完善协调机制:加快《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稳定与增长公约》标准的改革,使其更具备灵活性;将积极探索建立类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欧洲货币基金组织,对包含希腊在内等发生债务危机的欧盟国家予以援助;考虑建立财政联邦体系,解决欧元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统一的问题。通过欧元区协调机制和欧元区治理框架的改善,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可能会提高。

第三,欧元区的统一性并未面临风险。

希腊在欧元区内所占比重不大,欧盟有能力避免危机的蔓延。希腊爆发危机后,从4月23日希腊正式向欧盟与IMF申请援助,到5月10日欧盟批准7500亿欧元希腊援助计划,其中4400亿欧元由欧元区国家以政府间协议的形式提供,600亿欧元将由欧盟委员会从金融市场上筹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提供2500亿欧元。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欧元区成员国就达成一致认可的救助方案,表明欧元区有能力、有决心维护欧元区的统一,欧元区的统一性不会被打破。

第四,欧元贬值缓解了欧元区外债压力,有利于欧元区扩大出口,德国等国制造业会从贬值中获益。

欧元贬值无疑可以通过损害债权人而使深陷重债的欧元区国家的还债压力得以缓解。而且,欧元贬值大大提高了欧元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欧元区扩大出口和增加就业。以德国制造业为例,欧元贬值无疑会增加德国制造业相对日本的竞争力,德国制造业会从中受益。欧元区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由3月的56.6增至57.6,这已是自2006年6月以来最快增长速度。

四、欧元贬值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

由于欧元不是欧元区外主要的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欧元区外国家持有的欧元计价的金融资产也相对较少。希腊危机的波及效应要远远低于美国次贷危机,不至触发第二轮全球金融危机。欧元贬值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欧洲债务危机以及欧元贬值给我国经济带来的直接损失有限。

首先,我国金融机构持有的欧元债券规模有限,中资银行欧元资产仅为美元资产的1/10,欧元净敞口非常小。即使金融机构持有的部分欧元债券发生清偿危机,损失也很小;其次,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主要以美元资产为主,欧元资产比例不高,欧元贬值和美元指数上升不会使储备资产缩水;此外,从汇率风险方面看,我国金融机构欧元资产占比很小,全部在总资产的1.5%以内,欧元净头寸与总资产的比例更小,估计没有一家银行高于0.25%,金融机构的汇率风险可控。欧元在我国贸易结算中的比例也很低,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也相对比较小。

第二,欧元贬值对我国对欧贸易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出口会受到冲击,进口可能会加速。

欧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欧元贬值会对我国对欧贸易产生比较大的影响。4月份我国对欧出口的增速虽然还维持在25%,但由于5月份欧元升值幅度比较大,下半年欧元贬值给出口带来的负面效应会有所体现。欧元贬值使欧元区产品更具价格竞争力,我国从欧元区进口会加速,中欧贸易顺差会下降。由于欧盟是中国主要的技术引进来源地,2009年,中国自欧引进技术2772项,合同金额64.3亿美元,占中国引进技术总额的30%。欧元贬值有利于我国低成本引进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领域的技术。

第三,欧元贬值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但人民币升值压力仍很难实质减弱。

2010年以来,欧元贬值使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升值14%。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随着美元指数上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已经明显上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10年1月到4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由113.7增加到116.1,升值2%,5月份上升幅度更大。

尽管人民币兑欧元显著升值,但由于全球失衡的一极是美国,欧元贬值有利于欧元区扩大出口,但美元升值却无益于美国改善贸易赤字状况,全球失衡的调整速度可能会下降。由于欧元区也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9年欧洲对美国贸易顺差达到445亿欧元,美国对欧洲出口也会受欧元贬值的严重影响,出现大幅度下降,2010年3月欧元区从美国进口已经大幅下降12%。随着欧洲对美国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美国贸易逆差回落速度减速,甚至继续加大,全球失衡状况也可能因此恶化。在美国贸易平衡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会继续对人民币汇率施压。

五、应对建议

第一,加强短期资本流动监管,防止投机资本的攻击。

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主要国际货币波动比较大的情况下,国际资本会加速流动。欧洲债务危机可能导致欧洲资金外逃,各类对冲基金也可能利用债务危机的题材以及美元、欧元、日元汇率变化在外汇市场以及大宗商品市场上进行投机。由于债务危机导致欧洲利率上升,针对低利率美元的利差交易会进一步增多。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套利资本可能大量流入我国,我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将面临更大挑战,通胀压力也会增大。为此,我国要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防止短期投机资本攻击。

第二,从建立国际货币体系多元格局的大局出发,维护欧元的稳定。

从国际货币体系现状看,欧元仍然是最有条件与美元竞争的国际货币。而且,与美元相比,欧元具有比较强的财政约束,其货币内在价值比美元更具有稳定的基础。如果不是美元具有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在位”优势和无节制的印钞权,美国恐怕比欧元区更早陷入债务危机。应该认识到,尽管欧元受债务危机影响快速贬值,但欧元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储备资产大国,中国不应该参与金融市场羊群行为,应该从建立国际货币体系多元格局的大局出发,维护欧元的稳定。

第三,人民币继续盯住美元,保持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稳定。

如果人民币汇率兑美元缓慢升值,会助长套利资本的流入,给国内货币政策的制定带来复杂影响;保持人民币汇率继续盯住美元,这是在美元主导国际结算货币和金融资产计价货币的情况下,防止汇率波动风险,为企业创造稳定对外营商环境的最佳选择。

第四,调整储备资产的币种结构,适当增加欧元储备资产。

由于美国不可能建立与欧盟类似的财政监督机制,美元作为货币充当国际货币必然存在“注水”问题。相反,随着欧元区国家财政状况的改善和欧元区合作框架的完善,作为超货币的欧元仍然是美元以外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我国可以利用欧元贬值的时机,调整储备资产的币种结构,适当增加欧元储备资产。

第五,扩大从欧盟国家进口先进设备,加大技术引进力度。

欧元区是我国重要的设备进口国和技术引进国,欧元贬值有利于我国降低设备和技术引进的成本。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均离不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我国可以利用欧元区面临债务危机和经济部景气的条件,推动欧盟取消高技术产品对我国的出口限制,扩大从欧盟的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