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债务危机的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欧债危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地方债务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5-0108-03
2009年10月,希腊宣布财政赤字预计将达到GDP的12.7%,而公共债务将占GDP的113%,均远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规定的3%和60%的上限。受此影响,2009年12月美国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国际、标准普尔和穆迪先后下调希腊信用评级,评级下降意味着债券投资风险上升。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债券风险也大幅上升,从而引爆了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此后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到2011年6月,又扩散到意大利。整体看,欧元区2011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4.1%,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3%。截至2012年6月,欧元区国家贷款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已经从2007年12月的123%上升到13l%。2012年1月13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下调欧元区9个国家的信用评级,其中包括法国,这意味着债务危机正式从“欧洲五国”扩散至欧元区核心国家,并已蔓延到北欧国家,连表现最好的德国经济也开始减速,荷兰经济于2012年3季度萎缩了1.1%,是预期的5倍。市场普遍预测,欧元区经济颓势2013年难以改观。欧债危机尽管被称为债务危机,但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债务危机存在较大不同,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目前,对欧洲债务危机的形成主要有“阴谋说”、“高福利说”、“经济失衡说”和“不匹配说”。其中,“不匹配说”指出,欧债危机表面上是债务危机,本质上却是欧元危机。欧盟各国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但财政政策却是以各国经济为基础,缺乏平衡欧盟整体经济的中央财政部门,这就无法保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同时符合各国的经济状况,并对各国经济进行有效的调节,进而导致欧盟一些国家发生债务危机。各国使用单一货币而缺乏统一的财政制度,就必然存在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冰岛没有加入欧盟,之所以能够从危机中快速复苏,就是因为冰岛央行及时采取货币贬值政策来推动本国产品出口。英国、丹麦、瑞典是欧盟的成员国,但是没有加入欧元区,所以有着独立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根据本国具体的经济情况进行政策调节,所以受本次欧债危机的影响很小。
虽然“不匹配说”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欧洲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但还需要深入研究。既然所有欧元区成员国都面对这样的矛盾,为什么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五国(主要是南欧国家)相继出现债务危机,而德国等北欧国家却复苏较快,没有发生债务危机?这就需要深入探讨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一)经济增长速度滞后于债务成本提高的速度
“欧洲五国”加入欧元区后,由于欧元强势、市场利率低、债务约束较弱等因素,使他们基本上都依赖于借新债还旧债,导致融资成本不断增加,最终无力偿还。债务成本提高的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使“欧洲五国”债台不断高筑,最后不得不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违背了“只有当GDP增长率高于公共债务的实际利率时,才能在基本赤字条件下实现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性”。欧洲银行持有的“欧洲五国”的公共和私人债务占银行系统持有债务的比例高达90%以上,总额达2.8万亿美元。更令人担忧的是,欧洲银行业资产质量下降导致银行对实体经济贷款减少,使经济增长下滑,进而影响到政府的财政赤字消减计划。而政府为银行业重组提供资金必将进一步推高政府财政负担,进而形成债务和银行系统宏观上的螺旋循环,并由此导致“债务危机——资产负债表恶化——去风险资产——流动性枯竭——信贷全面紧缩——经济萧条——债务危机加剧”这样的恶性循环。欧元区国家在压缩公共支出、削减债务的同时,应更多地考虑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也许只有这样才可能尽早走出债务危机。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匹配
欧洲央行与一般国家的央行不同,其政策目标是稳定欧元币值,而且欧元区各国货币政策决策权集中在欧洲央行,但财政决策权却分散在各成员国政府,形成“统一的央行和分散的财政部”。这种矛盾一开始就曾遭到质疑,但直到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其危害性才彻底显现。
首先,统一的货币政策存在不足。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应服务于外部目标,财政政策应服务于内部目标,二者相互结合才能同时实现内外均衡。当欧元区国家受到外部冲击时,统一的货币政策效果不如统一的财政政策效果明显。统一的货币政策使欧元区国家在面临财政困难时,无法通过货币贬值来增强竞争力和缓解财政负担,只能单一地依靠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
其次,分散的财政政策容易引起道德风险。由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外生决定,欧盟成员国无法运用货币政策来配合财政政策,导致内外均衡的政策目标无法完全实现。当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均会上升,但单个成员国财政赤字规模的扩大并不会引起该国利率的上升和汇率的贬值。因此,各成员国总是倾向于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种成员国享受的权利与其承担的责任间的失衡使道德风险不断蔓延。
再次,调控工具与实现目标存在矛盾。欧元区国家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会根据各自的国情有所不同,对于要实现的福利、产业、就业、教育等目标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同时实现多个独立的经济目标,要求为实现这些目标所使用的独立的政策工具的数目不能少于经济目标的数目,但各成员国所能掌握和使用的金融工具却基本一致,因而形成了实现目标的多样化与使用工具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当这一工具由不同的国家掌握,而它们又相互独立时,就会出现各成员国管理各自工具的问题,出现工具与目标不匹配的矛盾。因此,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挽救经济、抵御衰退,欧盟各成员国不得不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结果使财政赤字和债务状况更加严峻。此时,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使本应“相互补充”的一对宏观调控工具变成了“相互矛盾”的工具。
(三)要素流动的风险转移作用受限
建立单一货币的前提是商品、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的完全流动。经济的不平衡可通过要素特别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来调节,从而替代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最终达到稳定货币区内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目的。设计欧元区的初衷是期望统一的货币和稳定的汇率可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使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趋同。十余年欧元区实践的结果是部分实现了该目标。从GDP指标看,欧盟大于美国,欧元区国家略小于美国。同时,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达四分之一,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元的重要国际储备货币。
虽然欧元区实现了商品、资金的自由流动,但劳动力却离自由流动相距很远,现在成员国之间每年的劳动力流动比例不到3%。一些国家对劳动力市场有诸多限制,包括最低工资、最长工时、福利标准、遣散条件等,造成劳动力市场的扭曲,出现失业率高但企业用人成本却不断攀升的现象。截至2012年11月,欧元区17国新增失业人口达200万人,比2008年增加50%。欧元区没有真正实现金融体系、经济体系风险在要素流动中进行转移的目标。因此,欧元区国家应加快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促进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通过政策调整,降低劳动力在各国间流动的障碍,为劳动力自由流动创造条件。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利于调节各成员国间的贸易流向,弥补汇率制度缺失的缺陷,为欧元的稳定创造基础性的制度保障。
(四)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在欧盟国家中,希腊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希腊是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的支柱产业,这些需求弹性较大的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以出口加工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也显得力不从心。西班牙于上世纪90年代将大量投资从制造业中抽离,转向第三产业如建筑和房地产业,导致其制造业逐渐萎缩。相比之下,当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从制造业转向利润更高的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时,德国仍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上。正是德国始终把实体经济中的制造业做为立国之本,才使其具备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坚实产业基础,在欧债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小。从欧元区部分国家2012年4月份采购经理指数(PMI)(德国50.9%,法国46.8%,西班牙43.5%,希腊40.7%)可看出,德国实体经济实力最强,希腊最弱。
总体看,“欧洲五国”的经济更多地依赖于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制造业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着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使其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二、欧洲债务危机的警示
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可从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两方面看。从贸易渠道看,欧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欧债危机造成欧元持续疲软,人民币相对升值,造成一定出口压力。不仅如此,我国还面临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的问题。2010年欧盟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1起,立案数量是之前4年的最多,涉案金额亦较大。从金融渠道看,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欧元资产占比在10%~20%之间,持有的巨额欧元资产会面临贬值风险。欧洲债务危机的表现是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不断扩大,这对我国政府债券的发行与流通具有一定警示作用。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虽然总体可控,但须加强风险防范
虽然“欧洲五国”的债务大部分是外债,主要用于社会福利消费等开支,而我国的地方债务与之有很大区别,几乎都是内债,大部分是用于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都较大,我国要对欧债危机引以为戒,加强地方债务风险的防范。所以,应加强地方债务风险防范,首先,要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及时识别与评估债务风险,对超过限额的债务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其次,地方政府应统筹安排本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制定合理的债务还本付息计划,并加强对该计划的日常监督运作。最后,加快市政债的试点,改变地方政府债务以银行信贷为主的局面。
(二)严控地方债券发行,防范道德风险
虽然我国货币政策是统一的,但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有一定的自。地方政府会根据各自发展的需要,安排不同的财政支出,并倾向于通过发行地方债来筹集资金。因为发行地方债属于透支消费,消费的是全国的资金,即使地方债达到一定程度无法偿还时,地方政府也会认为国家会将债务承担下来。因此,应吸取欧债危机中各成员国扩张的财政政策的教训,防止各地在发行地方债方面的道德风险行为。
篇2
【关键词】欧债危机 希腊
一、欧债危机背景介绍
欧洲债务危机是源于欧洲国家由于债务问题导致的信用危机。继美国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后,欧洲各国为提振经济避免衰退纷纷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大举借债。这使得那些原先就债台高筑的欧洲国家雪上加霜,债务负担积重难返,最终导致了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的第一阶段是冰岛危机。2008年10月冰岛三大银行资不抵债,陷入困境,被冰岛政府接管,银行债务上升为债务。紧接着是第二阶段,东欧国家债务危机。2009年初,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调低了乌克兰的评级,从而触发了中东欧国家的债务问题。第三阶段便是希腊债务危机。由希腊债务危机为起点,债务危机愈演愈烈,逐步蔓延至西班牙,比利时和意大利,欧债危机全面爆发。
二、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原因
(一)内部经济发展滞缓是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
希腊爆发债务危机根本上是因为其缺乏内在经济发展的动力。希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旅游业和传统制造业。因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希腊的旅游业受到重创。而传统制造业受到世界科技浪潮的影响,无法像高新技术产业那样获得巨额利润,持续地推动希腊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滞缓使得希腊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偿债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希腊政府的财政支出处于较慢的增长水平,债务危机也是有可能产生的。
(二)2007年的金融危机的希腊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2007年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并迅速蔓延至世界,欧洲许多国家为了缓冲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影响,纷纷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支出,甚至盲目借钱举债扩大财政赤字。盲目举债导致希腊债务和GDP比例严重失衡。在危机爆发时,希腊债务占GDP比例将近160%,远远超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规定的安全指标。失衡的债务和GDP比例加大了债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欧洲发达国家一直以高福利著称,虽然希腊的福利性支出占GDP的比重在欧盟平均水平之下,但也远远高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希腊在经济不景气,国内失业率迅速上升导致的失业保障支出增加,没有足够的国家财政支持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高福利,进一步加重了财政负担,长此以往,一旦情况恶化,危机必然爆发。
(三)欧元区的体制和机制缺陷是希腊债务危机加剧的重要原因
欧元区的国家为了实现统一货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放弃了独立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自成立以来,以德国为首,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目标,即将通胀率控制在2%以下,因此,货币政策的弹性较小。而且由于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例如德国经济发展稳健,不需要刺激的经济政策,而欧元区的一些弱小的国家,需要通过扩张性的政策才能支持国内的经济增长,这使得欧央行难以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满足所有成员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当欧元区的国家遇到经济问题时就无法采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只得将目光转向财政政策。例如希腊在2003年到2007年时出现经常项目下的赤字,却不能用货币贬值的方式增加本国出口抑制进口来改善这一状况。又如希腊也不能通过货币的贬值来缩小债务规模,缓解债务危机。于是,政府只好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加大了债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更糟糕的是当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相反时,政府更加难以达到所预定的经济目标。由于欧元区没有一个超越的政治实体对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进行债务担保,所以当违约事情发生时,救助便难以到达。
三、欧盟和欧洲央行的应对措施及反思
欧盟在2012年7月份开始将ESM(欧洲稳定机制)作为新项目的主要融资工具,通过对欧元区国家事实金融救助保持稳定。同时,欧盟各成员国还对希腊进行了特殊的救助,如,将希腊的贷款利息降低150个基点。这些措施有望将希腊的债务占GDP的水平在2020年前控制在117%至120.5%的水平之间。
欧洲央行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是在公开市场上操作,买进国债和私人债券,扩大货币供应量,缓解债务危机。其次是对希腊政府不考虑其债务评级状况,对其已发行和新发行的债务工具都给予接受。还有是通过长期再融资操作向欧洲银行发放贷款,其中最大一笔贷款由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银行获得。
从欧盟和欧洲央行的解决措施来看,主要侧重点在于解决希腊的偿付危机或是流动性危机。这些措施只能从表面上或是暂时性地解决债务危机,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断债务危机延后发生或再次发生。就希腊本国而言,要解决债务危机,根本上是要推动经济的发展,并且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或增加投资补贴的方式刺激经济,但支出和发债应适可而止,量力而行,将债务规模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其次,政府可以鼓励希腊人们改变消费和储蓄习惯,增加储蓄减少消费,这样有利于减少赤字,平衡贸易逆差。再次,适当地减少福利性支出,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如果没有足够的收入保障,还要维持高福利,那就只能通过不切实际的借债获得,而这样是及其不理性的。最后是进行经济结构转型,改善出口品行业,增加利润,减少贸易逆差。就欧元区而言,首先应该加强对成员国的监管,严格执行如严格限制债务,严格债务比例的原则,以期减小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对于欧元区面临的由于不可能三角引起的不能通过货币贬值来减轻债务负担的问题应建立相应的机制体制来缓解其矛盾。最后,欧洲央行应从这次危机中汲取教训,建立起危机应对机制,以期能够对危机发出预警并能在危机发生后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同时进行金融体系创新,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当然,引发希腊债务危机的原因除了上述提到的经济发展滞缓,07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欧元区机制体制问题外,还有很多。而解决希腊债务危机的方法也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所陈述的。至于希腊未来的走势,不仅要考虑其宏观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还应关注其政治和文化因素,才能更合理地预测欧债危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本松.论当前欧债危机发生额原因及启示[J].唯实·经济探讨,2012年5月.
篇3
同样发生债务危机的还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截至2010年底,美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已达到92%,在世界范围内已处于高位。2011年5月16日,美国国债触及国会所允许的14.29万亿美元上限,2011年8月3日美国两党已经达成一致上限上调至16.7万亿,以防止美国出现违约风险。8月5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美国长期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负面。
一 欧债危机产生原因
1.外部原因
欧元从诞生之日起到次贷危机发生前夕累计升值80%之多,致使欧债广泛受到投资者的欢迎。相应地,欧盟区国家发行债务成本也就变得十分低廉。在此基础上,诸国积累了大量的政府债务。希腊等债务危机国家就是因为这样而发行了很多的债务。而希腊当初能加入欧盟并不是因为实质意义上达到了原欧盟成员国关于财政赤字与GDP比率不高于3%,以及公共部门债务余额GDP比率不超过60%的警戒线,而是由高盛帮助希腊政府粉饰财政状况以便进入欧盟组织,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讲欧债危机各个评级机构要付一定责任。等到现在发现各个债务国负债程度过高而将这些国家信用评级下调,就导致了欧债危机的爆发,也成为欧债危机的导火索。
2.内部原因
第一,欧盟财政约束的宽松性。虽然欧盟成立这几年,成员国关于财政赤字/GDP比率不高于3%,以及公共部门债务余额GDP比率不超过60%的警戒线真正意义上来讲形同虚设,也是造成现今阶段欧债危机爆发的一大原因。
欧盟在成立之初定下警戒线,但是由于欧盟中的大国违背了公约规定的财政赤字3%的上限,要求更大的灵活性,以及减小自身受到制裁与罚款的可能性,结果欧盟更倾向于维护大国的利益,对公约中的大量条款进行了修改。在新公约中潜在违约者的修正期限得到了延长,经济滑坡的定义被放松,大量暂时搁置3%赤字上限的做法被认定为正当(参见图1)。这样的财政约束给现今的欧债危机埋下伏笔。
数据来源:比利时自由报刊
第二,欧盟制度缺陷性。欧元区国家虽然形成了货币联盟,但是没有形成统一的财政联盟,欧元区国家一旦发生危机就无法通过自身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来进行调整,失去了货币主导权,这样,这些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国家无法通过货币贬值来达到减轻这些国家的实际负担。同时也因为没有形成统一的财政联盟,在一开始希腊产生债务危机的时候如果德国法国这些大国形成统一的财政政策,那么也就不会变成今天这种多米诺骨牌的状况。
第三,债务危机国家经济状况。债务危机的国家内部经济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十分脆弱。以希腊为例,旅游业和航运业是希腊的主要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希腊一方面,为了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并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希腊对旅游业及其相关的房地产业加大了投资力度,其投资规模超过了自身承受能力,导致负债提高。另一方面,从反映航运业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看,受金融危机影响从08 年底开始航运业进入周期低谷,景气度不断下滑。两大支柱产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直接导致了希腊债务危机的产生。
除此之外,这些债务危机国家通货膨胀率普遍较高(参见图2)。以希腊为例。通货膨胀率逐月增加,2011年10月已经超过120%(参见图3)。除了通货膨胀恶化,失业率
数据来源:IMF
也相对其他欧元区国家高,欧元区总体失业率保持在10%左右,截至2011年10月欧元区失业率为10.3%,(参见图4)而希腊的失业率逐月增加(参见图5)。
数据来源:IMF
债务危机国家高福利制度与相应的经济条件不相符合,导致危机爆发之后很多当地民众示威游行进行减福利抗议。总体上这些国家普遍推行一种“高消费+低增长+大量债务”的经济模式进行运行。
二 美国危机产生原因
1.内部原因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危机之中,美国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但支出并未减少,收支差距进一步加大;仅仅2009和2010两年的年财政赤字就达到14.7和12.8万亿美元;分别占当年GDP的10% 和8.9%。最后,美国为解决此次危机制定了许多刺激计划,增加了额外的支出。这三个原因使得举债度日成为家常便饭,国债占GDP比重逐年上升。从2009年开始每年上升幅度加大(参见图6),预计2012年国债占GDP比重将达到100%。
数据来源:Reuters
2.外部原因
从外部环境看,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宗商品价格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前提下,美国必须保持贸易逆差,这是其他国家为购买大宗商品而获得美元货币的唯一通道,其他国家拿到美元之后,需要通过购买美国国债进行保值增值,因此又将一部分美元回流到美国,这样就相当于“美元产生—贸易逆差—美元回流”进行循环,而过程中美国产生的就是大量的国债。另一方面,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很多国家为了规避经济变动带来的外汇储备升值贬值的大幅度变化将美元作为储备货币,截至2011年二季度,美元占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比重已经降到1999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但仍占60.7%,由于各国大量购买美元给美国带来了大量廉价融资,从而导致美国国债大幅上升(参见图7)。
数据来源:Reuters
篇4
【关键词】欧债危机;危机原因;启示
过去的2011年,是内忧外患多种因素繁杂交织的一年。 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信用危机恶化,欧美各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全球经济再度衰退的忧虑充斥市场。整体来看,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怎么应对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探究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之前,我们先简单谈一下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欧债危机的原因分析
1、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高赤字
如果将债务杠杆比喻成潮水,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政府联手利用公共财政的“再杠杆化”掩盖了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但是这种掩盖是暂时性的,自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人们最常想起的词语就是“高赤字”。
2、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欧元区经济政策结构不平衡
欧元区现阶段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然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常年的不对称性使得各项矛盾和问题得以积累。在08年全球次贷危机的冲击之下,矛盾开始暴露,直指债务危机。尽管货币一体化为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资平台和竞争优势,但是由于经济状况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对称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些优势。另一方面,欧元区签订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并没有完全遵循最优货币区的要求,各国的实体经济结构不尽相同,这样更容易遭遇“不对称冲击”的影响。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周期不同步,欧元的诞生也未能显著缩小这种差异。同时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选择上,无法也不可能满足成员国不同的货币政策偏好,从而增加了危机蔓延的可能性。
3、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历史原因:高福利政策
高福利意味着政府的高支出,必然伴随的则是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使得欧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上缺乏一种活力,并且在财政支出上远高于非高福利国家。不得不说,高福利是高赤字的一个重要源头。
二、欧债危机给中国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出来。欧美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由于中国的经济主要还是外向型经济,出口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出口的下降,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导致人民币“升值”
最近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避险资金纷纷转向美元资产,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也跟着升值。从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达到15.9%;同期人民币对英镑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已经因欧洲债务危机而对主要非美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币“被升值”还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
(二)影响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
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企业如果用欧元和英镑收汇,则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此外,由于欧系货币贬值,欧盟对中国动出口将会增加,中国的贸易盈余还可能会继续下滑。
(三)外汇储备缩水
欧元和英镑贬值,将使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出现缩水。我国防范外汇资产的缩水问题,必须采取动态的资产管理模式,即不仅需要关注投资的收益,也要关注汇率变动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以保证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投机资本流入可能增加
现在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升值,欧元和英镑投机资本流入同样可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因此防范走弱货币如欧元和英镑等资产的流入。
(五)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对中国的外需影响较大
欧债危机已经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恢复步伐,同时还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欧洲国家经济恢复增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外需短期内继续承压。
三、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财政刺激计划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度”
目前我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是不能太乐观。因为首先,我国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考核观”,使得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搞发展,财政入不敷出;其次,当面临经济下行是,政府刺激计划会使财政负担加大,可能造成通胀的压力以及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所以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与债务负担,做好债务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
(二)注重转方式、调结构,由投资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
希腊的局面警示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出口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杀手锏,但是这种方式极易受到外部冲击。从长期来看,出口导向型模式是不可维持的,中国应该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外需转到以内需为主,扩大内需是经济结构转换的核心环节,消费是拉动经济更好更长效的动力。此外,在出口战略上,将主要向欧美国家出口转向亚洲新兴国家、东盟、非洲国家的出口,出口产品也应全面转型升级。
(三)与国际接轨,增加中国财政的透明度
目前中国财政透明度整体较低,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中国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缩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的差距。
(四)正视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本轮金融危机加重了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国家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对全国整体财政及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摸查地方债务的规模、来源和性质,做好各级债务的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进行债务规模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切实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防范偿债违约风险。
大公国际的《2012年国家信用风险展望》表示,2012年国家信用风险焦点地区仍集中在以欧元区为主的发达国家,欧元区债务危机发展进入了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时刻。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拉动力,欧洲的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能忽视。不论是企业的决策者还是政府决策部门,都需要对这种影响进行前瞻性的评估,并提前准备好应对之策。
参考文献:
[1]王燕,赵杨.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2010.
[2]郑慧.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启示[J].中国金融,2011(17).
篇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经历了三次债务风险,上世纪90年代初国企之间的“三角债”,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国企债务转移为银行不良资产,2008年以来的地方债务扩张。三次债务危机发生的主体不同,债务处置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三次债务危机发生的逻辑是相同的:经济过热,债务杠杆率过高,经济收缩,债务问题浮现。而且,三次债务危机的发生都沿着企业、银行和政府的链条展开。政府在三次债务危机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通过注资和改革等手段成为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债务的最后“兜底”人。
连锁效应
萧条的唯一原因是繁荣。由信用扩张带来的经济繁荣最终出现崩溃无法避免。从历史经验来看,债务扩张的出现基本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在经济上升周期,由于存在正反馈效应,债务规模有不断扩张的倾向,一旦经济扩张难以为继进而陷入衰退,小部分个人和部门的债务违约,将导致整个经济的债务链条断裂。
在前两次债务问题爆发前期,我国宏观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投资快速上升,经济高速增长。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后,债务问题开始集中暴露,政府开始以处理债务为切入点进行调控、改革。
债务危机是有连锁效应的。就像美国的债务危机引致了欧洲的债务危机一样,国内的债务危机也会沿着企业、银行和政府的链条扩散下去。正如欧文·费雪的通货紧缩理论所说,企业的过度负债是导致经济大萧条的主要原因。在经济的繁荣时期,企业家为追求更多利润,会过度负债,而在经济状况转坏时,企业家为了清偿债务会降价倾销商品,导致物价水平的下跌,出现通货紧缩。很多企业债务率攀升,甚至资不抵债或破产。企业的大面积违约又引起了银行的呆坏账的增加,于是银行危机发生了。危机中伴随的对银行部门的救助、财政刺激计划的实施,政府债务在不断地扩张。而银行危机的真正“遗产”是导致政府公共债务激增。
三次危机
中国第一次债务危机的主体是企业和政府,债务处置方式是财政注资。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投资建设直接推高了GDP,1984年GDP同比增速高达15%以上,随后政府开始调控经济增长。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经营困难导致产成品积压滞销、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企业之间拖欠货款所形成的连锁债务关系加剧,造成全国范围内出现大量“三角债”。1990年,国务院专门成立清理“三角债”办公室对“三角债”进行集中清理。
第二次债务危机的主体是企业和银行,债务处置方式为政府主导的金融体制改革。据统计,1994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5%,约有22.5%企业资不抵债。与此同时,国企改革的巨大成本转嫁至银行体系,国有银行承担了国企改革的主要成本,造成国有银行呆坏账明显增多。一方面,企业破产时资产负债率过高,普遍超过百分之百;另一方面,兼并方承接的债务享受停息、免息等政策红利,导致债权清偿率过低。同时,行政分配的核销额度不够,银行为国企改革买单,承担了大部分债务。1997年11月,政府开始深化金融改革和整顿金融秩序,初试市场化方式来解决银行不良问题。
目前中国面对的第三次债务危机,主体是地方政府。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主要任务是防范和化解风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政府为了应对危机,抛出4万亿元的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并首次发行地方债。短期内经济快速复苏,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大幅增长。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导致的外需减少和内需不足等因素,加之政府开始了新一轮的政策紧缩,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效益大幅下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开始暴露。
与前两次债务危机不同,本次危机主要表现为地方投资冲动下带来的地方债务快速扩张,最初债务集中在银行体系,随着政府采取收紧银行贷款、银信合作等方式防范银行体系风险,债务逐步转移到影子银行体系中。
对本次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处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叫停银行信贷。在2010年之前,银行贷款是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主要融资方式。根据国家审计署的调查,2010年底,在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来源中,79%是银行贷款,规模为8.5万亿元。2010年6月,国发19号文要求停止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清理整顿。地方政府开始寻求以信托和债券为主的市场化资金来源,金融脱媒加速,影子银行体系快速发展。
第二阶段,防范影子银行的风险。2012年,债券发行和信托融资成为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主要方式。据测算,2012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务约1.8万亿元,其中城投债发行净融资1.17万亿元,信托净融资约6300亿元。2012年年底颁布的463号文叫停信政合作,多位高层领导也表态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关注和治理,未来政策调控将集中对影子银行进行治理。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前期大规模经济刺激的负面冲击逐步消退,经济处于弱复苏阶段,并没有发生经济衰退、恶性通货膨胀,且政府一直加强防范地方债务过度扩张,控制金融体系风险。因此,地方债务仍在可控范围内。乐观估计,中国大约还有10年的政府债务扩张期,2013年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势头将强于2012年,地方政府债务继续扩张的趋势难改。
加大债务消化
古今中外,解决债务危机的办法,短期无非是债务重组、注资或赖账,逐步消化债务,长期几乎无一例外是通过通货膨胀稀释债务。金德尔伯格曾说过金融危机是一个永恒的现象,虽然债务危机不可避免,但人们至少能够从各种危机中获得有益的看法。
未来,在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同时,应加大债务消化,缓解债务过度扩张。债务消化方式将遵循存量消化和增量吸收并重的原则,而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是增量吸收的主要渠道。
新型城镇化是新“四化”的载体,其“新”主要表现在理念上以人为本,实践中把人的城镇化作为政策出发点,实现手段是通过改革打破旧模式的束缚,实现制度创新。中国现有的城镇化模式有成绩,但也有诸多弊端。比如人和地的矛盾。“人的城镇化”永远赶不上“土地的城镇化”,“造城”运动、“产业空心化”等问题严重,城镇化质量堪忧。
新型城镇化的进程要想正确处理好现存的矛盾,必须通过改革,打破原有束缚,实现要素合理配置。
其一,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处理好城市居民和农民工的矛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化的过程,原本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过程。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项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改革,为将农民工纳入属地公共服务体系提供财力保障,政府要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实现预算民主化。为此,分税制有必要做出重大调整,释放地方活力,减轻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加强对地方财政预算的监督和管理。
其二,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矛盾,杜绝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科学处理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地方政府考核体制,引导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篇6
欧洲债务问题的爆发不仅有外部原因,而且也有内部经济结构不平衡,财政、货币政策二元结构,财政纪律松散等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竞争力下降。债务问题往往与一国竞争力紧密相关。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报告,德国是欧元区中唯一出现竞争力上升的大国,其他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都出现了竞争力大幅下降和贸易收支不平衡的趋势。例如,经常账户赤字占GDP比重这一指标,2009年希腊达到8.8%,西班牙5.4%、葡萄牙10.2%,德国却是经常账户盈余4%,卢森堡盈余则高达11.6%。与此同时,欧元区大部分成员国遭受着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和新兴国家的经济冲击。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元区大部分成员国工资成本不断上升。在此背景下,欧元区财政收入严重不足,只能依靠发国债来维持财政支出,随着债务负担的加重和金融危机的冲击,债务危机的爆发成为必然。
2. 福利过高。欧盟成员国大多数是高福利国家,巨大的社会福利,需要一国较高的国民收入作为保障。而欧洲多国长期却是低增长、高支出的格局,于是过高的福利费用推高了财政赤字,提高了外债比例,且最终导致了欧洲债务问题的爆发。以希腊为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希腊政党承诺高福利以争取民众选票,而无视本国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希腊政府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在2003年底达到6.4%,在2009年底高达13.3%;总外债占GDP的比例在2003年达到104.92%,在2009年高达177.63%。长期过高的财政赤字和外债负担势必导致严重的债务危机。
3. 财政、货币政策的二元结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建立及欧元的诞生,使得欧元区的货币政策统一由欧洲中央银行制定,欧元区各国央行丧失了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利,而财政政策的决策权仍掌握在各国手中。这种财政、货币政策的二元结构安排,一方面容易导致各成员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冲突和错配,另一方面导致各国在遭受外来冲击时,由于无法调整货币政策,只能更加倚重财政政策,从而造成巨额赤字和债务负担。
4. 各国利益博弈导致解决问题效率低。经过多年的扩张,欧盟共有成员国27个,但各成员国都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且经济结构、发展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当一个国家出现危机,其他国家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或自身难保,从而不会对危机发生国进行及时有效的救助,导致危机扩散。
5. 国际评级机构唱衰欧债。信用评级是对一国的综合实力进行评定,体现将来的可能性。从冰岛危机到现在,国际评级机构的声音一直伴随着欧洲债务问题。每当国际评级机构对某些国家债务进行评级后,都会带来相应的股票下跌、经济下滑等负面影响,使得面临债务问题的欧洲国家雪上加霜。
二、解决欧债危机的措施
欧债危机发生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原因在于其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不仅威胁欧洲金融业,还向非金融领域传导,进而波及到实体经济。其次,它对欧元和欧盟一体化的未来影响重大。在危机发生后,欧盟的一些边缘国家不一定会热衷于加入欧元区。而由于欧元区是欧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成果和标志,因此在欧元区魅力不再的时候,欧盟的经济一体化也会停止。最后,对全球经济影响深远。一方面,欧元区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一旦出现问题,其他国家和经济体势必会受到牵连。另一方面,欧债危机打击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引发市场恐慌情绪,缩小了各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运用空间,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因此,必须积极寻求相应对策。从欧债危机产生原因来看,要想解决此次危机,除了发挥欧盟、IMF等援助外,还得靠债务国自己积极应对解决,具体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削减财政赤字。欧债危机的原因之一在于过高的财政赤字,因此削减赤字是解决危机的必由之路。为此,各危机国必须实行财政紧缩政策,采取取消养老金、削减奖金和津贴等降低高福利的措施。
2. 降低劳动力成本。全球化已经使经济发展超越了国界,激烈的竞争使贸易壁垒变得越发脆弱。因此,要解决劳动力成本问题,首先,降低失业保险和补助等优厚政策;其次,增加对特殊岗位补助,主要对时间就业者进行补助;再次,取消影响劳动力工作时间的相关法律;最后,扩大老年人口就业来增加劳动力数量,这也是解决欧洲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2. 真正推动经济一体化。要想解决欧元区财政、货币政策的二元结构问题,其根本措施在于实现经济一体化而不仅仅是货币一体化,这意味着欧元区成为事实上的经济联邦制。虽然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但也是欧元区国家最终要面对的问题。
三、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虽然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总体上是有限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欧洲债务危机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1. 重视对金融业的监管。金融业始终处于金融风暴的中心,在危机中受到最大冲击,加强金融监管也成为国际社会近年来各项改革的重中之重。虽然我国近年来未曾发生金融危机,但这也意味着我国应对危机的经验不足。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难以预料,因此,我国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还应重视对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及危机应对机制的研究。
2. 规范和约束地方政府债务。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严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风险。由于地方政府收入来源及融资渠道有限,必须对地方政府债务加以规范和约束,以防止债务危机的爆发。
3. 扩大出口贸易对象。欧洲债务危机使我国出口迅速下滑,暴露出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为了解决该问题,今后我国应积极寻求新的贸易对象,扩大贸易产品范围。
参考文献:
[1]郑联盛.欧洲债务问题:演进、影响、原因与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0,(3).
[2]姚铃.欧元区债务危机及其对中欧经贸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贸易,2010,(6).
[3]【加】加获卡・德赛.凯恩斯的回归:从世界货币到国际货币[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2).
[4]孙杰.债务危机与欧元区的不对称性[J].欧洲研究,2011,(1).
[5]张锐.希腊债务危机的再救助与欧债危机的走向判识[J].国际金融,2011,(7).
[6]蔡彤娟,黄瑞刚.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治理方案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9).
On the Debt Crisis and Financial Crisis
篇7
【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债务危机逐渐浮出水面且愈演愈烈,这引发了人们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担忧,而
>> 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启示 浅析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启示 欧洲债务危机以及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启示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启示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研究 欧债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启示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借鉴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 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能力的研究 从国际经验看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风险管理与规范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国际经验借鉴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模式比较:国际经验与启示 欧债危机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启示与防范机制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 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思路 国外金融产业集聚形成的经验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研究 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原因的探究 浅谈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关于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文献综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6]审计署网站.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EB/OL].http:///zwgk/2011-06/27/content_1893782.htm.
[17]刘立峰.地方政府融资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年12月.
作者简介:聂志伟(1989-),男,江西丰城人,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2012级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监管。
篇8
Abstract: To prevent global economic recession, governments unified action and took active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minimizing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crisis, and for the eurozone countries into a huge debt crisi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reasons and influence of debt cri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for governments, thinks that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reform, transparentizing, government fiscal and financial reform,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public finance are key factors,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government's measures such as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crisis response system.
关键词:欧洲债务危机;金融监管;财政改革;可持续公共财政
Key words: European debt crisis;financial supervision;fiscal reform;sustainable public finance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032-02
0引言
因美国次级债危机所引发的金融海啸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各国政府在拯救世界经济过程中行动一致,采取了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经济状况有所回稳。但是,当全球市场渐趋乐观之际,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评级,逐步将欧元区各国再次拉入金融泥潭,使得开始恢复的世界经济趋势再次陷入危机边缘,直接影响全球经济复苏时间,可能导致长时期衰退和二次经济探底。至此,希腊已非本次危机主角,整个欧盟乃至世界都受到债务危机的困扰。
1欧洲债务危机的起因
首先,金融救市政策中过度举债。过去近两年间,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世界各国大量举债拯救银行业、刺激经济,动辄上千亿美元的救助计划进一步加剧了国家财政赤字,经济复苏伴随而来的却是巨大的债务危机。由表1可以观察出,各国财政赤字过高和债务严重超标直接引发了本次债务危机。其次,欧元区体制上存在严重缺陷。许多欧元区成员国自从加入欧盟起,其赤字和债务就一直超过规定上限。这些欧元区国家在实行高社会福利过程中,国家税收不能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造成财政赤字庞大。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更是不得不想尽办法通过扩大开支以刺激经济增长,在财政收入无法支撑所需开支情况下只能大量借债,从而进一步推高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第三,宽松财税政策和监管乏力。譬如,作为欧元区国家,希腊为了守住3%的关口,曾将巨额的军事开支及数十亿的医疗债务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欧盟统计局专家在重新计算这些数据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事实上,希腊每年的预算赤字远远超过了GDP的3%,进一步反映危机期间国家财税政策异常宽松及财政部门监管不严。第四,人口结构老龄化。欧洲诸国完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间比较早,出生率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从上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人口结构都进入了快速老龄化的进程中,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而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国家产业竞争力显著削弱,长期富裕的生活环境所养成的高福利、高消费习惯无法自动作出调整,加之某些政治家为了选票必然通过政府举债支出来维持高生活水平与社会福利,导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政府债务高居不下[1]。
2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
2.1 欧洲债务危机的整体影响首先,欧洲债务危机使国际金融市场受到剧烈冲击。世界各主要证券市场股票指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投资者对于欧洲债务危机以及欧盟经济前景表示担忧,投资信心受挫。IMF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到2010年底,全球政府负债额将高达37万亿美元,2011年将突破45万亿美元。发达国家如果不能充分改善金融业及个人家庭资产负债状况,债务恶化问题将影响进一步影响全球金融系统并扩大波及面,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危机新阶段的开始[2]。其次,欧洲债务危机可能导致欧元崩溃。欧元的致命弱点是欧元区只统一了货币,却没有统一的财政。因为没有统一的财政作后盾,每当出现危机就难以招架[3]。正因为欧元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使市场对欧元货币区是否能够应对此次债务危机存在担忧,担心债务危机会导致欧元的崩溃,使债务危机演变为欧元货币危机。当市场看不到欧洲债务危机被平息的曙光时,欧元就会不断受到抛售,汇价不断下跌,面临崩溃的危险。第三,欧洲债务危机干扰了经济复苏步伐,经济“二次探底”风险加大。尽管早期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0年5月10日达成总额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一揽子救助方案,力保欧元稳定,但是联合救助只是治标不治本,危机各国仍然面临紧缩财政、削减赤字、调整结构的痛苦和艰巨任务,前景堪忧。财政紧缩政策将导致社会公众不满,失业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经济复苏受到制约。第四,金融刺激政策退出或受影响。希腊等国暴露出的债务危机,折射了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一种困境,即如何处理退出刺激措施与经济复苏的关系,处理不当会带来经济再次衰退风险,但另一方面如果迟迟不收手控制财政开支,再次面对危机所能起到的效用恐怕一时间很难奏效。
2.2 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第一,给出口带来压力。总体来说,中国持有的希腊国债和金融机构资产相当有限,这意味着即便是希腊最终陷入债务违约,对中国的直接影响也很有限。当然,如果希腊债务危机不能得到有效遏制,进而波及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其他欧元区国家,那么中国面临的风险敞口将会扩大。此外,欧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一旦复苏势头脆弱的欧盟经济再度被这场债务危机拖入困境,中国出口形势将变得更加复杂[4]。第二,可能延缓人民币升值。欧元危机对中国外贸构成压力,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时机有此可能推迟。巴克莱资本认为,因欧洲债务危机和全球市场疲软,人民币近期升值的可能性已经明显降低。由此,人民币一次性大规模的升值不太可能,贸易顺差减小将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第三,外汇储备缩水。有专业人士指出,中国外汇储备在欧洲近期的投资收益为零甚至负数,用真金白银换来的外汇储备因为债务问题国家过度发行货币和该货币购买力下降而缩水。按照渣打银行的计算,中国外汇资产中欧元比重为25%,仅汇率变动就已经损失了350亿美元。第四,资本市场产生震荡。受投资者对债务危机忧虑增强影响,短期内国内资本市场受冲击明显。有关学者认为,中国现行的是条件不成熟就不开放资本账户的措施,相关部门也在进一步加强观测和预警,并采用对冲等手段保证中国经济不受大的冲击,资本市场发展能够稳步、健康、持续[5]。
3欧洲债务危机的启示
3.1 对世界各国的启示第一,有学者认为,欧盟应当从债务危机中汲取教训,从危机预防和管理两方面入手防止类似危机重演。本次危机使我们看到欧元区国家缺乏协调处理机构和危机救助机制,在出台希腊救助计划过程中表现出种种分歧和矛盾,都不愿意为其他国家背负债务负担,严重暴露出危机处理能力不足[6]。至此,欧盟已经开始行动,主要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和欧盟官员组成的专门小组就加强欧盟内部经济治理提出了四个主要目标,即强化财政纪律、消除成员国竞争力差距、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建立一套长期的危机应对机制。第二,加速金融监管政策改革进程,改善国际信用评级。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的参与者,信用评级机构发挥着确定金融产品投资风险的职能,所提供的评级结论影响着投资者信心,对金融市场投资决策有重要影响力。国际评级机构对发达国家的信用评级普遍高估,忽视了希腊等国长期存在的债务问题。伴随着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国际社会开始呼吁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消除评级机构所作评估给金融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欧盟个成员国内部就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已达成初步协议,实行评级机构统一登记注册制度,提高评估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第三,促进内需,扩大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实现全球经济平衡增长。2010年6月召开的G20峰会日程大纲声明中表示,全球金融市场出现的动荡提醒我们,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国际合作对促进全球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第四,实行可持续公共财政,加强银行资本储备。各国家应竭尽全力将公共财政推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制定可靠的、有利于恢复市场信心、抑制通胀预期和稳定利率的具体措施,实现公共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进而有助于增加投资者信心,保持经济持续强劲增长。G20峰会日程大纲声明中也表示,G20成员国必须采取可靠且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发展措施,以增强国家财政的可持续性,巩固财政措施,采取进一步的适用于各自独特的经济环境经济刺激方案。同时,要加强银行资本储备,制定足够严格的资本流动性规则,防止金融机构过度参与有风险的金融投资活动,从而加强金融机构抵御未来金融系统风险的能力。
3.2 对中国的启示第一,重视债务问题,严防债务危机发生。2009年中国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比低于3%,总债务占GDP比低于20%,远低于国际警戒线的60%,安全性明显优于发达国家。虽然中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比一直处在国际警戒线之下,但仍应时刻关注整体债务状况,促进财政改革进程,科学、系统、及时的对整体财政及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7]。第二,推进财政改革,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09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大致在7.8万亿元,约占GDP的23%。长期以来,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市场等问题使得部分地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需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过日子。在本轮扩大内需、加大公共投资、刺激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力吸纳银行信贷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同欧元区贫穷国家在危机期间通过财政赤字拉动经济如出一辙。因此,中央政府应根据地方政府、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适时推出相应政策来解决此问题。一方面,增加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在税收财政收入稳健的沿海地区发行政府债券,适应投资需求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应加大对所有形式政府借款的风险控制,限制借款总额在地方政府经常性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以及禁止直接从地方国有企业借款等,从而保证地方经济发展不滑坡,财政改革顺利实行,政府债务逐步降低[8]。第三,保证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随着欧洲债务危机不断恶化,欧洲银行业短期融资风险再度扩大,各国削减赤字和经济疲弱增长必将带来的信贷质量进一步恶化。借鉴欧洲银行业危机,我国政府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建立一整套全面危机应对体制防范可能的金融风险,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和优化税收制度,不断完善和深化银行业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国债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建立金融预警系统,采取相关措施逐步消化长期积累的潜在财政风险,从而保障银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郎咸平.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5-1:41-50.
[2]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R].IMF,2010-1.
[3]光亚.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和成员国相对独立财政政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EB/OL]. 2010-04-10,中国经济论文:
[4]尚军.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几何:对中国直接影响有限[EB/OL]. 2010-5-10,新华网: .cn
[5]刘士鹏.债务不会引爆全球危机 中国外汇储备将缩水[N/OL]. 2010-1-10,搜狐网:
[6] 范龙佩. 范龙佩称欧盟正处在应对债务危机关键时刻[N/OL]. 2010-5-25,新华网:.cn
篇9
[关键词]欧债危机 路径 经济
2009年,欧盟成员国希腊爆发严重的债务危机,随后其他欧盟国家也开始陷入债务危机,首先是爱尔兰、西班牙和葡萄牙,随后蔓延至比利时和意大利,欧债危机产生的“多米诺效应”令欧元区面临成立11年以来最最严峻的考验。残酷的危机使得诸多专家学者探寻欧债危机的深层次根源,并纷纷致力于欧债危机演变趋势的预测,以期获得最优选择。本文探析了欧债危机的爆发的根源和影响,并就其演变路径进行预测,只有看清了欧债危机的发债脉络和趋势,才能从危机中规避风险和寻求机遇。
一、 欧债危机根源
欧债危机发生后,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人们纷纷对欧盟这个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组织发生危机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财政部副部长李勇认为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源是欧盟内在的制度缺陷。华夏基金张后奇认为欧债危机根源在于欧元区一直以来实行的高福利制度。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的观点是欧债危机的根源在于统一财税权之争。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说,债务危机和失业是政治精英们为政治利益所犯下的错误。笔者以为,欧债危机的爆发的原因不是某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各种因素合力的作用。
(1)外在根源:金融危机的深化
首先,各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引发了债务负担。08年美国金融海啸之后,世界经济持续动荡,欧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一度陷入衰退。为保证经济发展和就业,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尤其是过度积极的财政政策。欧洲各国为抵御经济系统性风险的救市开支巨大,政府各项财政指标急剧恶化。部分国家多年财政纪律松弛、控制赤字不力,财政收支失衡的矛盾更为突出。目前欧元区16国平均赤字水平超过,各国财政赤字过高和债务严重超标直接引发了本次债务危机。
其次,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加速了危机蔓延。全球三大评级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美国政府的干扰控制,处于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考虑,评级机构不断下调欧盟国家信誉等级。2011年7月末,标普将希腊评级从09年的A-下调到CC。9月,标普宣布,将意大利长期债务信用评级下调一个等级,从原来的A+降至A,同时给出了负面展望。11月,标普将匈牙利评级从BBB-/A-3'调降至BB+/B',展望为负面。信誉评级一方面使得投资者对欧盟失去信心,另一方面使得援助国对于出售援助欧洲举棋不定,从而加速了危机的蔓延。
第三,投机资本、热钱涌动冲击了原本脆弱的局面。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迅速蔓延至欧盟国家,投机资本和热钱纷纷涌入欧洲,妄图从中分一杯羹,他们一方面大量沽空欧元,一方面大批低价收购违约信用产品。投机资本使得欧盟的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也使得市场对欧盟失去信心。值得注意的是,涌入的热钱和投机资本很多热钱很多都是欧盟自身所拥有的。热钱回流在某种程度上对缓解欧债危机又一定帮助,但是妄图利用热钱来解决危机无异于饮鸩止渴。
(2)内在根源:欧盟所固有的体制缺陷
第一,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导致调控失效。1992年,欧盟首脑会议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奠定了欧盟的制度性基础。《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元区成员国必须上交货币政策权力,但是不必上交财政政策权力。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得欧盟在进行经济调控时,各成员国存在着“搭便车”的道德风险。一方面,分散的财政政策影响了欧盟的救援力度,当发生不对称经济冲击时,欧洲央行无权调动各国的财力进行调控。即使欧盟成立的结构基金能向成员国提供一定的财政援助,但救助负债国家的决定可能引发道德风险,需要反复博弈和权衡。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危机国家选择退出欧元区。另一方面,统一的货币政策限制了各国财政调控的空间,在欧元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对称的框架下,由于货币政策统一上交,各国政府面对不对称冲击时只能依靠财政政策这一“跋腿”刺激本国经济增长。
第二,刚性的福利制度和僵化的劳动力市场。欧盟历来实行刚性的福利政策,承诺提高工资和养老金待遇是各国政党争取选举胜利的常用手段,社会福利水平因此不断上升,加上人口老龄化加速,政府财政压力巨大,只能倾向于扩大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在劳动力市场上,强大的工会组织提高了单位劳动成本。强大的工会可与资方谈判或通过罢工向政府施压,导致社会工资水平处于高增长状态,实际上提高了PIIGS国家的单位劳动成本,使其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尽失,无力与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竞争。
二、 欧债危机影响
就目前来看,欧债危机的影响仅限于欧盟范围内,而且遭受重大影响的仅仅是欧盟成员国中的几个国家。但是欧盟作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体化组织,其受到的影响却是全局性的,在此,笔者通过金融市场、外汇市场和贸易市场来阐述欧盟经济受到的影响。
(1)欧盟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融资困难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投资者恐慌情绪积聚,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出于避险需求,国际资本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流向美国国债市场。全球资产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2010年1月到5月,PUGS国家中希一腊、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和意大利的股市市值分别下降了33%、 29%、11%和28,波诡云橘的国际金融市场使欧元区国家所面临的金融。欧盟国家同期债务信用违约掉期CDS息差大幅上升,其中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息差创历史新高,相关国家再融资成本迅速上升。
篇10
一、美国公共债务现状概览
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使美国经济尽快地从危机中恢复,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计划,导致美国政府公共债务快速攀升。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200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1.42万亿美元,为GDP的9.9%;国债余额超过12万亿美元,为GDP的84%。201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1.29万亿美元,占GDP的8.9%,国债余额超过13.4万亿美元,占GDP的92%。2011财年美国财政赤字预计将达1.65万亿美元,债务总额早在5月16日就已经达到14.29万亿美元上限。图1显示从2000年开始,美国国债的GDP占比不断攀升,至今已经突破二战以来的最高点,且仍有加速上涨之势。
与此同时,投资者对于美国政府主权债务违约的担忧也在升温。在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美国信用违约掉期合同的价格近期在不断攀升。图2是美国政府债的一年、五年、十年期CDS的交易价格曲线。2011年5月以来,美国一年、五年和十年期的CDS价格均呈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一年期CDS,价格已经翻了一番。
二、美国债务问题前景分析
尽管美国已经触及债务“天花板”,美国国会至今尚未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但目前美国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较小。其原因可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别加以考虑:
1、美国拥有健全的财政、货币政策体系
目前,学者们对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大家普遍认为欧盟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成员国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是爆发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美国拥有健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体系,在应对危机中,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相互配合,发挥更好的效果。为应对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包括减免个人所得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扣除标准以及提高新能源、节能减排、交通等方面的税收优惠等措施。同时增加公共支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设备完善以及新能源技术研发、失业补贴等。为配合上述财政政策,美联储实行了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降低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及贴现率等低利率政策和为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债务规模接近上限的情况下,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通过购买美国国债提高债券价格,降低收益率,另一方面利用通货膨胀减轻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可谓“一石二鸟”。
2、美国的债务结构风险并不突出
如果从债务绝对规模角度看来, 美国无疑是全球第一。但是如果我们考察相对债务规模,即政府净债务占GDP的比重(称为净债务率),会发现美国的债务并不比其他国家更突出。日本的净债务比率远远超过美国, 但日本并未发生危机, 甚至日本公债一直被认为是稳健的。在债务危机爆发前,爱尔兰净债务率为20%;希腊为110%,然而这两个国家却都爆发了债务危机。可见净债务率并不能成为一国是否爆发债务危机的决定性因素, 政府对债务品种和期限的合理安排以及融资能力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