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得分技巧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历史得分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历史得分技巧

篇1

一、抓住主干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区位问题是“重点内容重点考,重点内容年年考”,但其考心,每年都有一些变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如“工业”区位分析每年重点考,“农业”区位也出现较多,“城市区”、“城市带”、“交通点”区位都已有涉及。其它诸如“交通线”、“海港”、“商业区”、“旅游区”等区位分析涉及较少。由此可见,我们在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时,一定要全面把握。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答题的技巧

二、重视分析方法,构建思维模型

首先是了解区位问题考查设问类型:(1)评价区位问题是否合理;例:分析某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2)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3)分析某类最佳区位的选择;(4)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5)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例:分析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其次,针对高考中常见的五种设问角度,解决各类区位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四性”。(1)全面性:分析某地的区位因素时,一定要有综合的思维、全面的眼光。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不要只抓重点,要全面把握基本知识。如:到20世纪50年代,辽宁省已成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辽宁省蕴藏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抚顺有“中国的煤省”之称。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参考答案: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丰富的铁矿、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辽河水源,劳动力资源或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再如:2003年9月28日,东风汽车集团总部大楼在武汉市奠基,标志着东风汽车集团走出十堰,落户武汉市。与十堰相比,武汉市发展汽车工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分析:这就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武汉市与十堰对比,从地形、交通、原料、政治、科技、市场等角度来表述武汉市的区位优势。(2)主导性:我们知道了在分析区位因素时,要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进行评价,但在结合具体区域进行评价时,不可能是面面俱到,关键是针对区域特点抓主导因素,抓住了主导因素,也就回答了问题的实质。例如:德国鲁尔区主导因素是煤炭;美国“硅谷”的主导因素是科技等。注意:在回答区位问题时,可能由于时间、篇幅等因素不可能面面俱到时,一定要抓住主导因素,主导因素肯定是重要的采分点。(3)动态性: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要从发展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4)两面性:任何问题都要一分为二,任一区位都会存在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针对不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东北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不利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有利条件: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冬季下雪量大,使土壤有较好的墒情,冬季气温低,冻死很多害虫。不利因素:秋末冬初、冬末春初会受到寒潮的影响;纬度高,气温低,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

三、学会知识迁移,注意答题技巧

1、充分利用题中已有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区位分析与评价的试题大多以图表的形式出现,学会区位信息的提取和分析整合是解题的基础。若是工业区位的分析,应重点关注风向、河流流向、交通线路、资源和能源地、大专院校等对工业分布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若是农业区位分析,则气候、地形、水源、土壤、交通线路、城市分布等对农业生产活动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应加以认真提取与分析;若是港口区位分析,则重点考察通航条件(河湖、海洋或人工运河)、停泊条件(深水港湾可防风防浪)、筑港条件(地势平坦开阔)、腹地条件(广阔而经济发达的腹地)、城市条件(以城市为依托)等关键信息。

例如:

左表是三个地区建厂的优势比较(点数越多,优势越明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最适宜发展的指向型工业是

A.原料指向型 B.动力指向型

C.劳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2、根据乙的区位特点,适宜发展的工业类型是

A.汽车工业B.生物制药C.钢铁工业D.纺织工业

3、影响丙地高科技工业发展最不利的区位因素可能是

A.劳动力素质低B.原材料缺乏C.距市场远D.劳动力缺乏

参考答案(1)A (2)B (3)A

简析:第一小题就要根据题中信息来判断,表中表明甲地发展工业的三要素中原料的优势最为突出,应该选择原料指向型工业;第二小题要根据题中信息和已有知识来做,由表格中信息可知,乙地最突出的优势是市场区位,且对原料、工资的需求不多,再根据已有知识,生物制药对市场的要求较高,对原料及工资的要求不多;第三小题根据已有知识,高技术工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即可选出答案。

篇2

历史是高中文综中相当重要的一门课,好比是理科中的物理,有的文科同学为怎样学好历史而头疼。那么,高中文科历史怎么学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怎样学好历史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中怎样学好历史方法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1.读目录.

2.读章前提示语.

3.读每一节的标题.

4.读课本正文.

5.读课本小字、注释、图表、引言。

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解题方法与技巧:

1.解答历史选择题的方法.

2.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方法与步骤.

3.解答问答题的方法.

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

1.能从语文的角度找出(概括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把每一段划分为几个层次,能简明扼要地叙述出每一层的含义。

2.识记课本中或者试卷的答案中一些精辟的语句。

3.做练习的过程中,先自己组织语言,然后再与答案相比较,力求答案最精炼。

二.高中历史怎么考高分1.历史基础知识是根本。

将大事件按照公元纪年的方式按顺序记录在纸上,随身携带方便记忆。纸张不用过好,反复背诵默写有助于加强记忆。

2.选择题型:在大型考试中,基本杜绝了靠选项排除选项的可能,但排除法依然十分好用,首先将错误项排除,提高正确率。

3.论述题:一般情况下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展开论述,若分值较高还需要从历史、地缘、科技、军事等多方面论述以囊括得分点。

每一小项记得分条论述。

4.检查:试卷完成后在检查阶段中基本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只加不减。

意思就是即使同一题中的两小项互相矛盾也没必要删掉一项,因为阅卷只看有没有得分点。选择题切忌在交卷之前临时改换答案。

5.在对历史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去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因谁而起,因什么事情而起,又是在当时什么样的社会情况影响之下。

历史是事件的组合,一个个的事情,还是很有意思的。

三.如何学好高中历史一、全面归纳历史阶段特征,贯通基础知识。为了贯通基础知识,学生们应全面归纳总结某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以及下属相关知识点。基本维度大致包括该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变迁、科学技术创新、世界形势变幻以及选修相关内容等。

二、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提高解题能力。现行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是"知识抽样,能力覆盖".只有大量知识而缺乏解题能力无法取得高考最终胜利,因此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要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

应重点训练在给定时间范围内、在较为紧张的状态下、较为快速准确地将题目答完;应重点训练正确解读、充分利用给定材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以及欧化语言材料的能力;应重点训练分析能力;应重点训练概述能力;应重点训练比较能力;应重点训练评述能力;要在答题角度上下功夫;要在关键词上下功夫;要在训练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历史答题方法。

篇3

关键词:微课;高中历史;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020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1.039

微课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主要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有限的时间内就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的过程。微课其实就是一段视频,其中讲到的知识可能是典型题的讲解,也可能是某些考点的集中归纳,还有可能是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等。

一、微课是信息时展和教育事业需求的必然产物

(一)微课的理论基础

从微课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简单的微课基本上就是一个知识点,它的价值不在于知识点的讲解,而是其中所涉及到的学习方法的传授。学生可以用这些学习方法来学习其他类似的知识,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相关的微课视频,学生可以解决问题,并且会把解题的思路和技巧深深地印在心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微课的方式,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困惑进行及时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使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微课的诞生是时代的呼唤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的飞速发展,网络和各种通讯设备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使我们实现各种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成为了可能。微课就是在这样的客观前提下应运而生的。微课是一种非常方便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教师把所教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做成微课,然后再上传到学校网站,学生可以在课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的薄弱学科或者薄弱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只能到学校询问教师,这就造成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的现象。而微课的出现,让学生在家里就可以随时询问老师,并且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优秀教师,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学起来自然积极主动,其学习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二、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始终奋战在高中历史教学第一线的普通教师而言,我对微课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很深的感触。我认为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运用微课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利用视频导入课堂教学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历史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开始的前几分钟。我们可以在学生的课前准备环节,播放一段与本堂课要学习的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感受优美画面和声音的同时,自觉地安静下来,并快速地进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比如在学习《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时,我在网络上下载了歌曲《在水一方》的MV,这首歌曲曲调优美、歌词委婉细腻,美妙的歌声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他们从词曲中感受到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极大地调动起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上课过程非常顺利,学生的表现也非常精彩。课后学生还是意犹未尽,进一步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

(二)利用微课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

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不能只靠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好历史的科学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万变不离其宗。我曾经在互联网上看过一个关于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的微课,题目叫《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法》,授课教师在其中详细归纳了解析题的答题方法。我把这节微课推荐给了学生,他们经过学习之后,基本掌握了做这类题的方法,得分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善于总结各种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根本上提高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三、 微课的应用使历史学科迎来了新课改的春天

篇4

关键词:历史讲评课;误区;架构和技巧

历史讲评课是中学历史课的重要课型之一,它又可区分为练习讲评课和试卷讲评课等。其实,练习讲评课和试卷讲评课在课的结构、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上是一致的,所以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历史试卷讲评课为平台,去探究历史讲评课的架构和技巧,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笔者认为试卷讲评课的主要功能是:找出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及其根源、弥补学生存在的知识与能力的缺陷、巩固拓展相关的知识和提高相关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历史教师常常忽视讲评课的主要功能,而走入一些误区。

一、历史试卷讲评课中常见的误区

1.准备不足,讲评随意

部分历史教师比较重视新授课、复习课,却忽视讲评课,甚至不把讲评课看成是一类独立的课型,认为讲评课无关紧要,所以课前往往准备不足,课堂上随意讲评,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下课后学生什么都不知道。

2.赶课时,单纯核对答案

课改后,高中历史课内容多,课时少是常态。有的教师为了赶课时,往往单纯按照标准答案给学生核对试题,把历史讲评课异化成教师念答案,学生抄答案的课。这种做法只会产生一个结果,学生对选择题无法知道为什么选这个答案,对材料题无法知道怎样才能组织到这个答案,更谈不上对考查的知识点、考查的方法技巧的巩固和提高,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3.逐题讲评,没有重点

有的教师讲评试卷,从第一题一直讲到最后一题,面面俱到,没有侧重点;其实,一份试卷有一个整体难度系数,但各题的难度值是不一样的,有的题目的难度值在0.85以上,也就是说整个班只有极少数学生出错,此类题目可针对这些学生做个别辅导,没必要占用课堂时间,以提高课堂效率。

4.就题讲题,不求拓展

孤立讲评,不求拓展的现象在历史讲评课中也相当普遍,授课教师在讲评时,往往就题论题,忽视整体考查的功能;现在的中、高考试卷中出题组的频率是相当高的,也就是说各题是作为考查的知识链中的一个环,而不是孤立的一个环。

二、编写教案,描绘讲评课的蓝图

试卷讲评课的基本架构是一“评”,二“讲”,三“练”。一“评” 什么呢?评试卷的考点分布、长度、梯度、难度值等;评教学双方的成绩、问题、对策。二“讲”什么呢?讲错因,讲路径、技巧、规范,拓展与考点相关的知识体系。三“练”什么呢?练“盲区”“弱区”,又练“巩固”“拓展”。但这些基本架构的内容都需要教师亲自去编写。那么,怎样才能编写好历史讲评课的教案呢?

1.认真阅卷,做好统计工作

认真阅卷、仔细分析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阅卷的准确度越高,统计的数据越准确,反映的问题就越客观,采取的应对措施就越有针对性。为此,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科学分析试卷的内容和结构。统计试卷中各考点的分布情况,并对各模块和各考点所占分值比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另外要统计分析试卷中各题的难易程度、明确各种难度值的题所占分值的比例;再根据统计情况明确要复习拓展的知识点和设计纠错练习。

(2)认真统计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一方面要按题统计学生的得分情况和出错人数,另一方面要掌握学生在各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以及典型错误,并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档案。

例如,在《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笔者曾经这样统计:

A.选择题得分情况分析

选择题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各小题得分情况,统计如下:

我校学生选择题得分情况简表

从上述数据可知,本校第一卷平均得分33.82分,得分率为70.5%。可见,选择题总体得分率较高,学生对基础知识以及基本能力的掌握比较到位,但与省、市平均分仍有些差距,如第16、18、20、22、24题等相对较难的题目,我校得分率都比较低,说明我校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比较差,遇到难题失分严重。

B.非选择题得分情况分析

同样对非选择题得分情况也应当进行统计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C.分析归纳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依据上述数据分析的结果以及与学生面谈调查,发现学生做错题的原因主要有:

a.审题粗心大意,忽视题干中的限定项;b.历史概念模糊不清;c.双基知识掌握得不够准确;d.解题方法不当;e.获取信息能力有限。

2.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历史讲评课的根本目的在于:要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怎样才能不再错。因此,讲评课要在科学分析试卷的内容和结构、认真统计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明确应当联系复习的教材内容、要拓展的知识点,并将其归类化、小专题化;要明确学生应当掌握的方法和技巧,还应当明白学生应具有怎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因此,历史讲评课授课内容一般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考试情况。根据自己对试卷的分析统计结果,如实向学生说明情况,有成绩的表扬激励,考不理想的总结经验教训。例如,在平时单元考时,笔者通常将本次考试与以前考试对比,将本班的成绩与别班的对比,使学生得到激励、得到鞭策。

篇5

  高一历史老师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我校高一四班、七班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全面了解和熟悉学情的基础上,作了许多的有益的教学探索和思考,一学期以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做到学有所指,学有所得,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全面完成了本期的历史教学任务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就一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期同仁批评指正。

  1、要始终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目标,重视上好每堂课。为此,我做到:

  (1)课前充分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优选教法,把历史教材所蕴藏的知识和用意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我认为高一历史新课程的特点是以人为本,注重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养,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意识和品质。而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史料浩如烟海,如何选取典型而又有代表性的知识,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不能紧紧局限于书本,且有不可过多地使用补充材料,为此,要求老师必须谨慎地精选材料,优选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掌握历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和品质,从而达到“授人以渔”、自我发展的目标。

  (2)全力投入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语速适当,抑扬顿挫,力戒罗嗦重复平淡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高中的学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兴趣广泛、热情奔放、情感丰富、有一定的自制力但有望往往容易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因此,单靠课堂的教学,很难保证将学过的知识全面理解透切,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就充分利用晚上辅导时间,与学生逐个交流,搜集问题与困难,针对学生的疑惑,有针对性的解答,并与学生一起探讨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和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既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增强了亲近度和信任度,有把同学们的学习推向了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趋势,使“学习兴趣、动机、技巧、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互推进”,较好地落实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各项教学目标。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保持广泛的学习兴趣,利用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不断扩宽知识面,为历史教学内容注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目前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学生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者大有人在,普遍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对历史学习感到畏难,吃不得苦,心浮气燥,普遍贪玩。教学方法有欠缺,有待改进。

  高一历史老师工作总结2

  本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本人担任高一(1)~(6)整个年级六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共计课时12节,兼任高一(1)班班主任工作。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本学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钻研业务,团结同志,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出勤率高,完成教学任务。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从本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特点出发,注重从高中学生更热衷于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去探讨问题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每学期初制定历史教学德育渗透计划,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的作用,自己也在授课过程中自我素质得到升华。

  二、教学情况:

  由于多年没有下到高一教学了,对高一学生学情的掌握,着实费了一番工夫。针对职业教育扩招带来的普通高中学生基础较差的特点,着重从扎扎实实地落实基础知识入手,并通过对具体史实的讲解,逐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的“是什么?”到高中探讨“为什么?”的转变。

  本期来,我在高一历史教学中,为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海洋里感受到探索与思考的乐趣,力图发挥历史学科的启智与育人功能,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认真上好第一节课。以生动而充满时代精神的历史事迹去吸引他们,让他们感到学习历史能丰富自己的学识,开阔自已的眼界。以历史的人文精神和凝重历史责任去感召他们,使他们认识到学好历史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增强现代公民的使命感;同时也讲明历史学习的特点与方法,使学生感到历史不是难记难背枯无味的东西,只要有严谨的乐于思考与探索的精神,一定能学好。上好第一节引导课,还能转变学生初中时把历史课当作副科来应付的心理,以积极热情的求知心理投入到学习中,推动教与学的互动良性循环。

  其次,发挥各班科代表的作用,认真抓好课前预算习。在学生预习这一环节上,按照学校教导处的要求,制定学案,规划整篇课本知识,重新组合内容,指导学生制作预习提纲,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大胆质疑,积极思考。一学期来,我所任教的6个班中,大多数学生都认真做到了这一点,其中有高一(1)、(3)班科代表一直自觉地将每节课前提醒学生预习时,完成学案,并提出的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记录下来,要求老师参与讨论共同解决。课后,又督促学生完成课后练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思维的学习精神,同时对我的教学也起到有力的推动。

  第三,落实教学常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方法到学习内容,我都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及现代公民应具备的思想理念为准则。对教材中一些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进行删除;对一些需要补充的知识,坚决补充完整,讲明讲透。我在讲清高考解题要求后,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向他们介绍一些史学界的研究成果,教会他们用自已的头脑去客观分析和认识历史,开放历史思维,不要迷信课本,人云易云。

  第四,在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培育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的同时,我也重视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在每个重要的知识点上,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设置不同类型的题目,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也养成提出问题设置问题的习惯。另外在每个单元结束后,我都会指导学生理清历史线索,根据教材的写作思路把握史实与史实之间的逻辑联系,用书面的形式将历史知识结构整理出来,使学生在学习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探索与总结。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不足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不够。困惑是学生需要精彩的课堂与历史知识的枯燥性的矛盾;忠于课本要求与实际学习需要而补充知识的矛盾;补充知识扩大课时与课时紧张的矛盾。这些教和学之间矛盾需要在往后的历史教学中切实解决的,同样的,对我教学水平推动和提高,有较大的帮助,也让学生在老师的推动下,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

  高一历史老师工作总结3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567三个班的历史课,依旧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组织、教研组的支持及自己的辛勤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能在新的学期中争取把各项工作做的更好,有必要按照学校统一规定,客观、实际地认真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思想道德方面,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我主动配合学校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的各种会议。根据学科特点,通过自己寻找热点,及时领会和用于教学辅导;顾全大局、服从学校、年级组的教学安排,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能力用于教学过程,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向同事学习、请教,共同研究业务使教学水平提高。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制定计划,研究高中教学理论,认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认真写好教案,主动与同事切磋,交流学案。课前先对该课的思路作出总结分析,明确重难点,课后及时写好后记,总结优点及不足,下一节有所改进!积极参加教研组备课活动,经常听级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每节课基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出现在教室,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多方面适当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俗话说的好: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须有一桶水。当代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也要不断的跟进,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本人深知这个道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以及史学研究的发展动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主动积极的阅读书刊网文,充分利用、借鉴、吸取名家的精华,提升、发展自己。积极参加教研备课组活动,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互相交流上课的思路,互看教案,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争取每节课都是自己上的好课。 为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形势,引导学生适应教改要求,我经常上网查阅、储存资料。同时积极与同行交流学习,参加相关教学培训。经过努力,我的知识水平有了提高,指导了教学工作。

  历史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重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提高课堂容量和效率,利用试卷评讲帮助学生学会求知。

  课程教材跨度大,我基本能处理好通史与专题史之间的关系,注意模块之间的联系。专题史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理解困难,对此,我在坚持新课标的前提下,对每课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进行重新整合、梳理,大胆取舍,深入浅出,编辑系统性的课件。选择灵活多样的教法,以一些知识点为切入口,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图片音画视像,创设教学情境或者是联系现实,利用知识容量大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多参与,以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材枯燥的知识。

  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探索、学会合作,让学生先掌握学法、再掌握知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继续运用传统教学中的优良教学方法,扎实落实基础知识,同时注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问题生成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贴近时代的步伐和精神,体现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本质。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让学生尽快适应课改后的教学,每节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再听课,后练习,这样对于容量大的教学就容易一些,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感觉太吃力。

  课程强调合作意识,我与同组的老师经常一起备课,有问题一起探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历史知识的整合,课程资源的利用进行探讨,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资源共享,怎样处理好教材、如何导入、讲授新课采用哪种方式合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史兴趣、怎样落实课标要求进行切磋,收到了效果。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学习本领。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能力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学习,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模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扎实、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历史能力。写了《历史综合题的语言表述要求及其培养》一文获得三等奖。

篇6

【关键词】历史材料题;高考;应试策略

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历史第40题多以材料解析题出现,考生在材料解析题上的失分较为明显。一些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没有掌握一套实际有效的解题方法,缺乏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答题时学生的常见毛病(以2016全国1卷40题为例):

(1)急于求成。不审题,不构思,怕时间不够,想一句写一句,结果不是会错题意,用错原理,就是重重复复,颠三倒四,该回答的没回答好,不用回答的却写了很多。

(2)照本宣科。不理会题目的具体要求,不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紧扣题意进行回答,只是一味地按照复习资料或辅导老师给的相似题的答案答,结果由于答题的针对性不强,得分率不高。

(3)表达不准确、不科学,分析用词不当。

(4)书写不认真。字体潦草,涂改过多,论述不分要点,卷面不清晰。

(5)贪多求稳。认为回答得越多越好,来个撒网式战术,掩盖了重点,浪费了时间。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相对措施来提高学生解答历史材料题的能力。为此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强化意识

(1)强化时间意识。把涉及时间的词一定要画出来,这个题的第一问时间是清中期(那之前的原因就不行)第二问是近代(应该确定好是1840―1949年)。

(2)强化审题意识。科学审题训练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是正确解题的基础和前提。许多同学连题意还未弄清楚就急于求解,结果欲速则不达。因此老师要强化学生审题意识,将审题训练发展为信息能力培养。材料解析题设问部分结构组成(四定法):定向词(包括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综合上述材料回答)、定法词(包括概括、分析、比较、说明、评析、指出、列举等)、定位词(背景、原因、条件、目的、特点、内容、成就、实质、影响、作用、意义、启示、认识等),一般来说,定位词前往往会有关键的定限词,限定答题的时间、空间、角度等。例如40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定向词),说明(定法词)清中期(定限词)人口膨胀的原因(定位词)及其影响(定位词)。

(3)强化方法意识。主观题常见问法:①“概括”、“归纳”类。②“原因”、“条件”类。③“影响”、“评价”类。④“论证”、“说明”类。⑤“变化”、“趋势”类。⑥“启示”、“认识”类。

下面以影响、评价类为例:发散性思维:多角度组织答案: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直接影响、深远影响;积极影响、局限性;总体评价、分别评价……

下面以2016年全国1卷文综40题第二问为例: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办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这一点必须强调出对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必须有史实说明)

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必须强调“不可行”)

严复的主张符合时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

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

(4)强化规范意识。

建议:

(1)作答时首先注意书写的工整有序、清楚明白,修改要合乎规范、有章法,不能乱涂改。

(2)在答案内容的组织方面要做到――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语要准。

(3)答案的编写上,要做到“三化”。最好做到“三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

二、重视平时训练,及时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

篇7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目前高考试题越来越远离教材,为了更好地备考必须研究历年真题,研究命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

一、高考材料解析题的特点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材料解析题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是高考历史主观性试题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材料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试题体现“三新”。

所谓“三新”,即新材料、新情景、新角度。主观题全部为新材料问答题,其背景材料较为丰富;而且创设的情景和角度很新颖。例如,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卷的40题――城市道路交通信号。该题实质是综合考查工业革命,但选择的角度却是城市交通信号,呈现的材料是学生和老师未必见过的。高考历史材料题有很多种类型材料题已成主打题型,其中选择题材料化,12道选择题有10道题目提供了新材料;主观题深化,主观题材料都是专家摘录史学专著并刻意改编过, 而且历史材料题的设问技巧提高,呈现专业化倾向,考生很难适应,可以说,从形式到内容,历史材料题都在深化,充满历史学科特点。

2.试卷文字阅读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文科综合卷的字符由不到8000个增加到目前的9000多个,文科综合卷的历史部分由2007年约2800个字符逐渐增加到目前的3600个左右的字符。中文正常阅读速度为200―500字符/分钟,中国史主要是文言文,世界史文献材料的译文。考生对陌生的历史事物和历史叙述,往往不知所云,无从下手,这在世界史部分最为突出。

3.大量学术研究新成果成为高考命题材料的来源。

学术研究新成果主要是指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版的学术论文论著,其中包括中学者的著述和翻译过来的西方学者的著述。以下是过去十年间高考试题所引用的学术新成果的统计分析。

可见,从学术成果中提取命题素材是大势所趋。另外,一些经典论著同样有非常高的引用率,如白寿彝教授总主编的《中国通史》,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马克主编的《世界文明史》和帕尔默著的《现代世界史》等。大量命题材料来源于高校的论文论著,已经成为高考的重要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学师生的备考压力。

二、考生答卷失误透析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研究高考历史试卷的想法由来已久。我们已经连续多年奋战在高考第一线,关注历史高考,分析研究高考试题,既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责任。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考生在材料题中出现的错误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严重脱离材料。

根本不用试题提供的历史材料,更谈不上结合材料,机械地照搬书本知识,把书本相关内容默写一遍,胡乱地堆砌,想靠运气来“蒙”答案。

2.机械地摘抄原材料。

这可能是考生没有办法的办法,不加区分,也不鉴别,没有针对问题,一股脑儿地照抄原材料,整句、整段地摘抄。

3.能够结合材料,但是审题不清。

有几问,问什么,用什么史学理论和方法来思考和答题,往往搞不清楚,匆忙下笔,出现偏题、漏题。

4.缺乏历史思维有效展开的方法。

能结合材料,审题也对,但是仅围绕一个要点大谈特谈,思路不能有效地展开,历史视野不开阔,往往导致要点不全,答题不完整。

5.书写潦草、语言不规范、文字组织混乱,缺乏条理性和要点化。

近几年,考生在高考历史科的得分一直很低,这也可以说是学生对历史材料题的解析能力比较低。

三、“核心素养”时代的高考备考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考试策略、方法,只有在掌握基本知识、概念的前提下才能起作用。高考大纲规定了28个一级知识点,90个二级知识点。如果没有历史基础知识作为媒介与依托,学科能力培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如果能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定会事半功倍。

鉴于高考材料解析题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五步来指导学生答好历史材料题。

1.把握一个原则。

先看问题,后看材料。做材料解析题时,要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节省时间。

【示例】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0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解析】首先找到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时间是1868年;然后以这个时间为终点,整理出促进该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

2.注意两种信息。

标点符号和括号里的信息(时间、层次、出处等),史料中的时间、人物、出处等这些基本要素不能放过。“时间”中有历史背景、阶段特征;“人物”中有重大史实、阶级关系、国家利益;“出处”中有时代背景、史学观念等。

【示例】2009年福建省文科综合第38题第(1)问。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汉)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12分)

【思路】材料一明显呈现三个层次,研读材料不难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

材料一的出处是李贽《藏书》和《焚书》,很容易联系教材知识。李贽属于明末清初四大批判思想家之一,李贽的思想产生背景就是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

【答案】背景: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②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③理学走向极端,人性受到压抑。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⑤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3.明确答案的三个来源:材料+教材+脑子。

此类型的答题要求是,所答内容必须来自材料。

【示例】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45题第(1)问: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

此题的设问很直接,即王莽改革的目的来自材料,只需认真分析材料概括,而不需要系其他内容。

4.审好问题的四种构题成分。

(1)审答项。即“答什么”,要做到“准”和“全”,包括“归纳……措施”“指出……表现”“分析……影响”等,如“根据材料,概括l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

(2)审主体。即“答什么的什么”。如“根据材料,概括l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

(3)审限定词。即“怎样答”,有时间限制、空间限制、角度限制等。这些限制条件,对答案重点的确定、内容要点的取舍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答题思路中,起着路标的作用。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20世纪以后……”“从文明史观的角度……”“与……相比”等。

(4)审赋分。分数少的设问即使你很有话说,也要少说,力求准确精当,突出中心;分数多的设问,要注意深入挖掘,全面搜索,力求充实。

5.答案要呈现五化。

(1)提示化。要善于使用提示语,问题的关键词、要点的关键词要写在前面。

(2)序号化。要善于使用序号,使答案要点分明,条理清楚。

(3)要点化。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

(4)段落化。最好能一个要点一段,即使空间不够,也要尽量做到每个要点之间留2个字的间隔,尽量使要点一目了然,便于老师阅卷。

篇8

关键词: 高考历史试题 历史材料解析题 解题技巧

在众多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是一种主要题型,也是一种重要题型。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深入,这类试题更是增加了开放度和难度,分值越来越大,就连选择题也趋向于材料解析。如何做好这类试题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谈谈这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

1.阅读理解材料,提炼有关信息

我认为阅读材料时应注意以下步骤:第一,要认真分析所设问题,切忌先阅读材料,再分析问题。我们带着“问题信息”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就明确了应该回答哪些内容和在阅读材料时应该留意搜集哪些“问题信息”,而且这样做既省时又省力,特别是在高考时可以大大节省时间,这样有目的地阅读就“有的放矢”了。第二步,要详细阅读理解材料。阅读时要注意从材料介绍(多在材料的开头)和材料出处(多注在材料末尾)获取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因为这些文字往往能给考生带来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隐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考生可从中受到启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还要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和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材料的原文一般很长,试题中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次要的,两边所剩的肯定是非常重要的,里面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要注意阅读分析。

2.仔细分析材料,划分材料层次

读懂了所给材料,了解了材料的大意后,根据材料意思,总体把握,分层作答。先找到材料中和时间有关的信息,从而推断发生的年代,接着分析问题中的有关线索,从问题的各个方面找突破口。如果是多则材料,应先弄清各则材料之间是何关系,材料观点是否相同。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主题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主题,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教材有关知识进行有效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由于此类问题一般属“小切入―深分析”题型,如果不分清层次则难以深入分析,还可能导致答案要点不全面,得分较低。

3.审清试题意图,明确答题方向

审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审题抓关键词。反复读懂问题,明确时间和条件限定,找准问题的关键词。审清问题,有问有答,不问不答。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从而减少答题的盲目性,节省做题时间。(2)审问题要求,明确答案来源及答题的范围。答案来源有以下三种情况:其一,如果问题要求“根据材料回答”,则回答从材料中即可完整提炼,但不要原封不动地抄写材料,对材料进行提炼;其二,如果问题要求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则答案既要从材料,又要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进行提炼;其三,如果问题是“请回答”,则答案来源要进行分析比较总结综合得出。(3)审试题所赋分值。正规的考试一般每问后面都给出相应的分数,这其实就是给了考生一个提示,间接地告诉了考生应答的几个要点。分值多的,回答时要详尽一点;分值少的,回答时要简洁一点。但一般来讲,为了使答案更接近参考答案,组织的答案要点必须多一些,超出所赋分值。

4.回顾链接教材知识,注意课本内容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解题时要注意:(1)找准材料和教材的关联点。材料解析题与教材一定是有所关联的,在读材料时必须时时想着教材内容和观点,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跟教材中的史实对照对比,从材料过渡到教材,使材料有限的信息转变为教材中完整的史实,这样涉及材料的有关内容就可以从教材里挖出来。(2)材料、教材要互相兼顾使用,切不可有所偏颇。要遵循材料解析题不脱离教材这样一个基本原则,不能不看材料,只大段大段引用课本关于该事件的叙述。许多材料解析题的问题要求明确,提出引用材料中文字论证、说明教材中的某一观点。

5.草拟答案,构思作答

审题之后要构思,拟提纲。这个步骤可在答题之前在脑子里形成初步轮廓,尽量在历史基本理论指导下,分析历史现象的本质,做到“史论结合”、“语言准确、逻辑严谨”,并且注意“紧扣设问、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还要“分层作答”。文字表述要做到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切忌答非所问,杂乱无序,词不达意。

同时,在书写上,务必注意格式的规范,在字迹清楚的基础上做到“四化”。

(1)答案提示化。写出答题的关键词,表明所答问题的指向。回答时,每一小问写清答什么问题,即答题提示语。其规范格式:

答:(1)社会背景:……

(2)目的:……

(3)影响:……

这样的答卷,不仅给阅卷老师以很大的方便,而且答题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2)答案段落化。把题目分若干层次,大题化小题,每层一个自然段,切忌一大段文字写下来,没有段落,一锅粥。

(3)答案要点化。答题时应该尽可能地使用规范语言和观点,史实要准确,要经过提炼概括,使所写答案严谨缜密,言简意赅,不要把教材内容全段照抄或任意发挥,空话废话连篇。

篇9

一、研究任务、目标(问题的提出)

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考试和试后试题分析就是学生吃堑长智的机会,因为学生试后求知欲异常强烈,渴望得到智慧的指点,更渴望以题悟道。学生错题的本质是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学习思想上还存在着思维误区。试题分析是师生间学习思想的碰撞、交流与扬弃,是师生间心与心的沟通。此时,教师教诲越是深刻越是精辟,学生越是解渴越是钦佩。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第一步,要求学生做好自己初步的试题分析

考试结束后,学生对答案和成绩的热情非常高,老师要及时把参考答案和微机阅卷提供的选择题正误率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以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要求学生做好自己初步的试题分析,以配合老师的试卷讲评,鼓励学生讨论、探究。

第二步,同组合作,做好教师的试题分析

同组教师在流水阅卷同时抓紧时间把所判题目反映出来的典型错误和优秀答题思路整理成文字材料,在各位教师讨论交流意见后,合成一份试题分析(阅卷报告),最后由备课组长或文字能力较强的老师润色,统筹审定后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

试题分析(阅卷报告)体例大体如下:

(一)考生典型错误举例:包括知识储备、审题误区、表达失误(文字方面;思维方面)学科语言欠缺等。

(二)教师解题技巧指导:包括命题意图、思维构建、表达技巧等方面。

1.命题意图要讲明下列问题:

(1)在肯定师生教与学成绩前提下,充分暴露师生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引导学生按学习规律学习,教育学生不遵循学习规律只能不得分。

(2)借此契机向学生传播历史学习的一些重要方法。不背肯定不行,光背也不行。

(3)拉开档次,让优秀学生得以彰显自己的才华和学习潜能,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4)重视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培养学生踏踏实实的学习精神和学习习惯。

2.思维构建技巧:答主观题时,要根据问题定位内容,绘制表格,约束答案。

3.文字表达技巧:要做到段落化,序号化,标注关键词。

(三)阅卷警示(以题悟道)。列举学生感触较深的警示语如下:

1.学会尊重人,是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表现;学会尊重题目,是具有优良学习品质的表现。认真审题,充分注意到题目给出的条件、要求和限制,按要求答题就是尊重题目的表现。不尊重题目只能不得分。尊重也是生产力!

2.人总是在最简单的问题上犯致命的错误;学生总是在最简单的试题选项上犯致命的错误,这是个学习品质问题。因此,要想把题做对(把事情做好),就必须打好基础,相信自己,掌握规律,少犯错误。 做好做简单试题(事情)的心理准备。

3.写字是体力劳动,思考是智力劳动。考生考试靠的是智力!慎思考,轻下笔,莫草率!对考试负责就是对人生负责!

4.错题面前心态决定一切。试后反思总结的态度和力度决定了下次考试的成绩和进步幅度!得错题者得天下!学会规避从前的错误,强化正确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对真正掌握知识大有裨益。“忽视错误掩盖错误是不允许的,这本身就是错误,而且将招致更多更大的错误。”

5.思考:一个老师同时教几个班,但各个班成绩却相差甚远!为什么?――教师教学能否转化为成绩,关键取决于班级环境和学习气氛。如果老师在某个班上课没有好心情,效果怎能好!心情也是生产力!

(四)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

1.经常一步一回头地梳理基本线索,编写知识结构。

2.学习历史既要细致入微地剖析概念,更要站得高,看得远,从全局把握。

3.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对学习历史非常重要。

4.学好语文、地理、政治等工具学科是学好历史的非常重要的前提。如查字典就是重要学习习惯。

第三步,结合试题分析进行试卷讲评,把试题分析落到实处

1.重视双边活动。实践证明,在考前大部分学生能进行认真的复习,但考完后往往就万事大吉。因此讲评课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让学生思考,对学生多提问,通过提问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听课效率,做好考后的信息反馈工作。鼓励典型学生深刻暴露典型错误,要讲真话、真反思;让优秀学生讲经验、技巧,充分挖掘优秀学生的潜能,发挥其榜样作用。

2.试卷讲评是弥补学生学习缺陷的重要环节,因此要舍得在讲评上花时间,下功夫。教师的分析针对性要强、知识要到位、逻辑性强,讲到学生死穴、盲区,不能越讲越糊涂,要提出具体解决办法,用智慧开启智慧,要让学生有眼亮心颤的效果;教师在讲评时一要就题论理,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明确错误的原因,弄清问题的实质;教师在讲评时要给予深度和广度上的延伸,通过讲评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这有助于克服“题海战术”的弊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试题分析是师生间学习思想的碰撞、交流与扬弃,是师生间心与心的沟通。教师要善于小题大做,结合阅卷警示借题发挥,让学生以题悟道,让学生在触动心灵的思考中发展智慧。

第四步,指导学生最终完成自己的错误分析记录,将学习进行到底

学生的错误分析实质上就是教师试题分析生命的延续。学生的错误分析至少包括两方面:自己的优缺点;考试的体会与启示。优缺点要从审题技巧、表达规范、学科语言等方面对自己试卷中出现的知识性错误、方法性错误、理解性错误进行反思,避免再犯类似性错误,以确保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新的提高。

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的智慧,将学生的优秀试题分析摘编后印发给学生,实现智慧共享。

第五步:教师在讲评后应注意对部分学生的试题分析进行二次批阅

通过试卷讲评,教师对所考的内容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复习整理,但是这项工作对部分学生来说还未真正完成,因此还需做好下面两件事情。一是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等原因,部分知识尚未真正弄懂,教师要做好个别答疑,帮助他们扫清知识障碍。二是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目的不很明确,自觉性差,听讲时不注意做好记录,不能及时订正错误,对错误的订正仅满足于正确答案,而未对一些错误原因作好分析记录。因此教师在讲评后应注意对部分学生的试卷进行二次批阅,检查其订正情况,以督促学生认真听好讲评课,做好讲评记录,有利于学生改变自己的薄弱环节。必要时对考试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二次检测,以便使难点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这一过程常常为很多任课教师所忽视,但它又往往能促进中差生转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平

不可否认,学生是聪明的,有时确实是老师的傻教把学生教傻了。学生的错误和反思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试题分析发现老师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反思教学设计,提高驾驭教材乃至教学的能力,达到真正的学习并快乐着的境界。

三、研究的结果与结论(试题分析的意义)

(一)对学生的影响

1.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层次

试题分析为学生试后反思提供了可操作的模式和方法,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提高了学生理性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日后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种思维指导,成为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层次。

2.有利于学生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试题分析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化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减少了抄答案等简单学习、无效学习的程度,扭转了僵化的学习观念,克服了只做题不反思的学习浪费现象;同时也从根本上落实了学生的错题记录本,有利于学生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3.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升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做试题分析的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培育着学生踏踏实实的学风。阅卷警示使学生学习技能提高的同时思想认识也得到了升华,在做题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让学生受用终生。

4. 融洽了师生关系

试题分析是师生间学习思想的碰撞、交流与扬弃,是师生间心与心的沟通。试题分析显现出来的思想魅力使老师得到学生的敬畏,师生在思维交流中实现了情感共鸣和教学相长,融洽了师生关系。

(二)对教学的影响

1.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对试题的科学分析,教师减少了课堂教学中因主观臆断而造成的盲目性和教学浪费,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效率,提升了教学层次。

2.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

试题分析变传统重做题轻分析为深分析找规律明方向;变传统软暴力驱使学生学习为理性引导;变榨干学生最后一滴汗水式的劳动密集型教学法为智力培育型教学法;(下转67页)(上接84页)变埋怨学生为反思教学,让教学反思更具有实际意义。同时,“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教学理念也得到实践和认同,有利于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

3.把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到了学科德育的新思路

实践证明,有很多做人的道理需要教师不断地寻找时机向学生灌输,同时学生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体验和感悟,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食粮。试题分析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所谓解惑正是传道时,教师在修正学生学习思维误区的同时,要善于“借题发挥”,把教学意识升华为教育思想,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育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因为做题的原理与做人的道理本质上是相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做题就是做人。

4.扶正了师生情感的方向

亲其师信其道是基于个人崇拜的爱屋及乌。在高中学生的价值观中,以理服人胜过以情动人,基于信其道亲其师的师生情感才能久远。试题分析是教师基于以有效教学服务学生理念下的集体辛勤劳动的结晶,学生通过试题分析提升了学习层次,“信其道”后怎么能不“亲其师”?别忘了学生心中有杆秤。

5.为教师个人成长创造了空间

试题分析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和挑战,为教师个人成长创造了空间,特别是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试题分析为教师阶段性反思提供了模式。试题分析使同组教师形成了一种共识:教师是靠真本事吃饭的行业,无本事同行不服你,学生不服你,在内心里甚至瞧不起你。要想让人敬,牢记学高为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修养。

6.为教师集体备课、合作教研、建设和谐教研组提供了范例和渠道,成为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学水平的工作保障机制

校本教研鼓励同伴合作。同组教师间的协作是作好试题分析的重要前提;同时,试题分析也是对教师集体备课、合作教研有效性的一种检验。同组教师在协作完成试题分析中形成了一种共识:不要怕别人超过你,不要对别人留一手。要想让人敬,记住德高为范,谦虚和开放是进步的源。

本文只是抛砖,意在引玉。古人云:上医医未得之病。试题分析不是上医之术,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当然,试题分析“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

参考文献:

[1]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基本决议》.

[2]《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赵亚夫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3]《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站在学生立场追问历史教育有效性》――教育部2007年秋季高中历史新课程远程培训《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第5期.

[4]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视点《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23日第6版.

[5]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2007年6月16日《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