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法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险法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章摘要:全市政法系统“学典型、赶先进”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首场演讲在达川区举行,达川区各部门、乡镇领导和社区网格员代表共35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为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弘扬正气,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url:dzrbs.com/dzrbspage/dzrb/html/2015-10/26/content_308996.htm,id:0本报讯10月22日下午,全市政法系统“学典型、赶先进”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首场演讲在达川区举行,达川区各部门、乡镇领导和社区网格员代表共35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
为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弘扬正气,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营造比学赶超、见贤思齐的氛围,市委政法委联合市委宣传部举办达州市政法系统“学典型、赶先进”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
报告会上,达川区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王涛、渠县静边司法所所长王国韬、达州市公安局交警直属一大队向守牧中队副中队周中华、达川区人民法院法官柏燕、达川区三里坪街道店子梁社区网格员冯霜(由达川区公安分局民警家属李姣代讲)等报告团5名成员的演讲情真意切,朴实无华,感人肺腑,赢得阵阵掌声.
一个个真实、鲜活、感人的事例,生动诠释了新时期基层政法干警和综治人员“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崇高品质和职业操守,深刻展示了全市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维护公平正义、创新工作发展的新成果和新形象.
(王锡敬)
篇2
摘 要:校企深入合作培养专业人才模式是高校重要的改革方向,校企合作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校企双主体培养汽车保险专业人才,是以学校、保险公司、学生三方共赢的利益诉求为目标,构建育人机制,从实施方式入手,创新培养模式,发挥保险公司在深入合作中的作用,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共同培养汽车保险专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 无缝对接 培养模式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b)-0229-02
黑龙江东方学院已与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保”)签订长期校企合作协议,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现已有三届毕业生在保险公司从事汽车保险的承保、核保、查勘、定损、核赔、理算等工作,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为校企深入合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该课题针对汽车保险专业人才紧缺及传统培养模式不足,提出校企深入合作新型培养模式,与保险深度结合、实时沟通的基础上完成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与教学结合、师资队伍能力的提升、教学资源的完善等方面的分析。
1 培养方案分析
1.1 课程体系改革
在校企深入合作的基础上课程体系与汽车保险实际业务流程结合,汽车保险专业课程中《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车损与定损》《汽车构造》《汽车钣金与喷漆》课程根据岗位需求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学时做系统的安排及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的教学改革。
核心课程改革,《汽车保险与理赔》是汽车保险核心课程,依据课程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运用仿真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实际工作为导向安排教学内容及流程,将企业的“准员工”岗位培训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包括实际运作过程,业务流程、管理规范和企业文化。教学中模拟工作过程环节导向教学,将环节设定为保险公司真实车险流程。
2 师资队伍合作培养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学校与保险公司深入合作制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与专业建设相匹配的“高技能”型教师,所需求的教师既要精通保险基本原理、保险法、道路交通法、又要精通汽车专业技术能力,还要通晓营销学、企业管理、客户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创新能力,根据车险的步伐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可以安排教师进修、培训、深造,大力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安排汽车保险业界专家、从事汽车保险工作的学生进校园举办讲座、报告会,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促进教师队伍发展进步,
2.2 专业教师深入保险公司
(1)专业教师深入保险公司对汽车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保险公司岗位需求、专业技能进行分析和调研,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与汽车保险专家分析探讨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为培养专业的汽车保险人才奠定基础,进而提出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案。有目的的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降低了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真正实现“无缝对接”与“双赢”。
(2)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专业教师深入保险公司进行实践锻炼,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收集保险公司真实车险案例建立多媒体教学信息库,完善专业网络软件建设;完善硬件建设方案。
3 实践教学创新
3.1 “4+1”模式
如果⒖文谑笛低耆放到企业,无法完全与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相契合,而且存在短期内难以顶岗的弊端,汽车保险的课内实训应设定实习专周,采用“4+1”模式,即4天校内实训,1天企业实践学习。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有车险核保、现场查勘与定损、核损核赔,将内容分项,针对每一项进行校内专项实训,实训过程按照行业的规定和岗位的要求来完成,“4+1”模式让学生在获得真实岗位技能培训与操作的同时得到正规的锻炼。
3.2 顶岗实习深入企业
该校已与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有意向的学生在就业前到保险公司进行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保险公司提供学生培训的计划和方案,学校提供部分资金支持,顶岗实习结束,企业有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的机会,现已有三届毕业生在保险公司进行顶岗实习,部分毕业生已经在保险公司从事汽车保险的工作,这为校企进一步合作及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4.1 实训设施完善
为切实发挥实践教学的支撑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该校已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对实验设施进行完善,汽车保险的实践环节提供保障,目前保险业务上机实践需要实训软件,并不断更新来完成汽车保险业务熟练操作,购买汽车保险教学软件,并不断更新,保证软件使用的时效性、与实际业务的一致性。完善汽车保险教学环节必备的教学设备与设施,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针对目前校企合作中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的局面,校企共建实践基地模式通过校企双方的交流合作,使得双方受益。
学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多元投资、提供土地、厂房等途径和方法,探索既能满足学校生产实训建设,又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的新型合作机制,解决学校面临的资源不足,寻求学校与企业双赢新模式的合作。
4.2 深入合作分析
校企深入合作。为使学生能够与工作岗位快速匹配,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过渡”,毕业前掌握汽车保险岗位实践技能培训的所有环节,校企深入合作也利于满足保险公司对汽车保险人才的需要,保险公司参与高校的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培养出来的保险人才更加符合企业自身需要,校企合作也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声誉。
完善深入合作机制:(1)互惠互利,建立长期有效地合作机制,加大学校经费投入,改善产学合作条件,在合作的过程中应从对方角度出发,改善产学合作条件,增进企业的合作热情。(2)加强双方沟通,为保证合作的长期性与持久性,学校应加强管理,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应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或协调性组织来负责,处理突发的矛盾,避免产生隔阂。
合作细节分析:(1)需要保险公司提供学生学习需要的真实的投保单、保险单、现场责任认定书、查勘照片、定损单、核赔资料、假案资料、网络软件、影像资料等,因为涉及到客户隐私,可以对相应的信息进行涂改处理,保证客户信息的安全。这些资料是在与保险公司深度合作、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才可以取得,是保证汽车保险人才培养的重要信息,学生与实际工作结合的纽带。(2)结合校企深入合作中查勘、定损环节所需汽车结构、性能、检测、维修、钣金、喷漆、评估知识体系对学校的实验设备进行完善,保证学生实习实训的顺利进行。(3)学生分时段到保险公司顶岗实习需要有统筹全面的安排,学生需要在不同的岗位轮换,依据岗位需要进行正规培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需要学校和保险公司深入合作共同商定方案。(4)保险公司保险专家进校商定新型培养模式并分析。
参考文献
[1] 胡亚兰.应用型保险人才培养的产学合作机制探析[J].时代金融,2015(27):88-89.
[2] 许飞琼.中国保险业人才战略:现状、目标与关键措施[J].保险研究,2011(12):65-66.
篇3
(一)内容体系化、模块化查阅我国普通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目录,开设的法律课程一般为经济法或商法,进一步查阅其教学大纲,包含的内容则大同小异。这源于法学界对经济法与商法在不同阶段的认识过程,而这种认识过程对非法学界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表现在会计专业法律类课程设置上名称不一。为此,结合会计学生的专业知识,可以从理论上澄清这一界限,避免出现认识上的混乱:经济法与商法的区分是基于国家对于社会经济的干预程度、介入程度的不同,其理论依据在于商法追求效率、自由,在市场经济中以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而经济法的理论基础在于市场经济失灵,需要国家干预,是以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相应地,会计专业开设的经济法课程内容体系可分为两大模块:一为商法模块,一为经济法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具体划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商法模块中,商法概述企业法、合同法是基础模块,保险法、票据法、证券法、海商法是专业模块;经济法模块中,经济法概述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是基础模块,财政税收法、金融法是专业模块。在模块体系中,基础模块是教学考核的内容,专业模块作为后续职业考试的内容,可由学生根据自身专业和兴趣自主选择。
(二)知识学习为手段,方法意识为目标我国近年的立法进程加快,即使对于法科学生来说,不可能每颁布一部法律,就设置一门法律课程。对于新的法律的理解和运用,需要学生从相关理论出发,进行法律推理,使学生能够在无须课堂讲授的情况下,也能依靠法律教育培养起来的素质和基本知识理解和运用新颁布的法律。对于商科学生来说,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都难以满足,在有限时间内再设置比较多的法学课程是不可能的。如何使部分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自觉地学习法律知识,教师有责任在经济法这门课程的讲授基础上,通过网络课程做些适当有效的拓展: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知识,重点拓展与商务技能培养相关的法律知识。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实务技能、热点讨论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法律文献的检索和应用方法,从法律角度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方法处理商务问题,以此培养学生认知法律和运用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二、经济法网络学堂应用实效的保障措施
(一)公布热点案例,汇集疑难问题网络学堂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过去囿于教学条件所限,案例讨论往往是在课堂上随堂公布,这样做,一是不利于教师最新的热点案例供教学讨论,二是不利于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充分思考准备,课上的讨论往往流于形式。而网络学堂可以充分利用其动态性、开放性特点,提前公布热点案例,或者从学生中收集感兴趣的案例,师生可在网络学堂共同探讨,汇集疑难问题,再利用上课时间进行面对面的观点交锋,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学习情境,强化实践技能现代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情景创设,提倡合作学习,教师的教学应是助学和帮学,具体到经济法网络课堂的建设,是在学生已经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律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学生的特点,创设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境,如模拟组建一个企业,要求完成从企业筹备到注册的全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限定一些条件:如投资人的出资形式必须至少有一种为现物出资,该企业的成立须履行前置审批程序等;分析报告需对法律依据、难点问题、法律意见等进行归纳总结,针对这一模拟实训创设讨论板块,供大家讨论。最后进行优秀作业赏析,帮助学生掌握填写企业注册的全部文件的方法和熟悉整个注册程序。需要强调的是,经济法网络学堂一般建于大三年级,进入大四年级的模拟实训课程和实习阶段,是对专业核心课程技能的综合模拟训练,可要求学生对实习企业的注册进行实际考察,特别是对企业的章程(合伙协议等)对照分析,使学生对企业注册的理论和实践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强化法律意识。
篇4
政治法律
(1)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司晓博
(3)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汪玉娣
(5)怎样做好社会福利事业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贺吉清
(6)?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酃膊?吃庇ψ鲅?靶蜕缁岬谋砺?邹济南
(8)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谢君华
(10)转型期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途径探析 曾学清
(12)危机领导的路径依赖模型 陈燕青
(15)“携带凶器抢夺”的立法思考 吴珍文
(17)试论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制 邱玉梅
(20)我国事实婚姻的研究 孙敏
(22)论新保险法框架下的保险公司规范经营 刘慧
(24)股东知情权实现的出路 赵雪娇
(26)论反垄断法中的豁免制度 徐雅莉
(28)再论洛克的财产权理论——兼论知识产权私有的正当性 段平华 易谨
(33)中国企业信誉缺失的理性思考 蒋贤明
(36)茶道中的哲学意味 蔡荷
(40)感恩教育 让“爱”先行 赵荣梅
(42)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郭建美
(44)新建本科院校党校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探讨 林蓉
(46)论传统诚信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曾美勤 成海鹰
(48)《数学手稿》微积分思想在《资本论》中的体现及启示 李青燕 林静
经济与管理
(50)中药商品的战略品牌管理研究 李亦兵 杨震东 张伶俐 颜建周 颜媛媛
(52)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探讨 周建高
(54)略论房地产项目的预算管理 杨东梅
(56)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彭晓玲
(58)炎陵与凤县旅游的比较与对策研究 贺青
(60)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探析 谭琨琨
(62)论我国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制度的缺陷及完善措施 邓非
(64)推行国际标准化管理的可行性 王磊
(67)沪市交通运输类股票羊群行为研究 刘飞
(70)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略探——以华天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吴冰颖
(72)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影响 孙兵
(75)浅议会计集中核算与单位财务管理 雷亚红
(77)浅谈审计人员的素质建设 彭培修 欧阳宁衡 谭衡亚 肖荣华
(79)加强医院内部牵制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路 王卫红
 
; (8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初探 王海洋
(83)完善社区计划生育与人口工作对策 肖燕
(85)生态补偿基本要素的研究 李团民
(87)论和谐社会建设中“三农”问题的改革 田长路
(89)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创新发展研究 方立渊
(91)新媒体广告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汪海波
语言与翻译
(93)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石爱民 潘立 周晓琴
(96)英语广播新闻语言特征分析 陈先贵
(98)英语二语写作过程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陈善敏
(100)从商务口语负迁移看口语思维能力的构建 黄丹
(102)高职高专实用英语课程导入法之初探 侯桂宁
(104)论高职外贸英语函电教学对专业文体风格及特点的分析借鉴 张丽
(106)论报告式备忘录和备忘录式报告的区别(英文) 黄文娟
(108)高职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障碍分析 黄晓兰 方晓庆
(110)大学英语测试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陈婷
(113)英语动词的时、体、时态 张娟
(115)韩国语名词性语尾“_ロ”和“_フ|”的对比 周禧玲
(118)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马红
(120)广东地区高职日语专业的发展现状 龙开胜
(123)从日语翻译的角度看汉语“把”、“被”套用句的特点 苏华
(126)试论社会文化环境对译者的影响——以严复译本《天演论》为例 张丽红 侯倩婷
(128)书名翻译的目的性原则和策略 胡冬宁
(130)论英文小说翻译的客观性与主体性 卢龙飞
文学与艺术
(132)从权力话语理论对比分析《红楼梦》两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邓红顺
(134)“酷儿”视镜下解读《西游记》 张丛丛
(137)论稼轩词对杜诗的受容 张德恒 张宇
(140)合唱指挥学科特点与教学观念的整合思考——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建议 苏敏
(142)建国前蒋兆和“民生”艺术思想的内涵及其影响 黄文 李刚
(144)浅谈中国传统音乐教学 林春曙
(146)伍尔夫短篇小说《邱园记事》的对绘画技巧的借鉴 王磊
教育与教学
(148)对我国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徐飞
(150)大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 王春红 刘胜
(152)基于遗传算法的独立学院实验教师隐性知识转移行为分析 吴玉宇
(15
4)高校公寓园区学生自治探析 黄晋
(157)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刍议 贺练军
(159)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李田
(161)高校学科建设专项经费的有效管理和合理使用探讨 邓益纯
(163)日本的外国留学生教育及对中国的启示 吕玉元
(165)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成因及调适 蒋臻
(167)由赴美培训引发的教学反思 欧阳前春
(169)高职旅游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分析与发展路径探索 徐迅
(171)?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垡窖ы逃??bl的理念及在我国的实施难题 谢雯霓
(173)学分制下高职大学英语模块教学探索 李颖 郭定芹
(175)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举措 聂振华
(177)高职多媒体英语教学失误及其对策 何阳萍
(179)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林建雄
(182)英语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胡歆
(184)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几种典型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周敏
(186)利用外文专业期刊服务教学科研可行性策略探析 宋国辉
(188)有必要对大学生加强就业准备教育 邓向青
(190)师范类大学新生社会期望情况调查 罗兰苑
(192)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高职英语专业体验式听说实训体系构建初探 毛建
(194)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影响因素调查 祁玉娟
(197)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 许海燕
(201)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出方法的讨论 李桂明
(204)输入输出理论与英语教学研究 朱国星
(206)结合esp理论浅谈高职商务英语函电教学 佟玉鑫
(209)人文关怀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 卢文涛 李树德
体育研究
(211)国外体育旅游的内涵与类型 付业勤 郑向敏
(213)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的状况研究 周文
(215)我国聋人足球运动员运动成就动机研究 高峰
(217)长沙市户外运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袁建琼
(219)湖南农村休闲体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以长沙为例 杨惠
(221)徽州地区民间体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沈曦
(224)湖南省高职院校羽毛球选修课状况调查与研究 李中武
(226)新农村视阈下湖南全民健身体系的再发展 何艳群
(228)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大学生社会适应力为例 钱江 刘行
(230)nba季后赛骑士队失利原因研究 高群盛
(232)对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试跳成功率的分析 陶权 王永象
&n
bsp; (234)汉代射艺及其体育思想研究 崔志锋 项立敏
其他学科
(236)浅析基于微软活动目录技术的it基础架构优化 周淼
(239)论网络环境下特色数据库建设 吴巍
篇5
2013年以来,相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人才优先、民生为本”工作主线,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倾注民生”的工作目标,以“保障360”品牌创建和政风行风建设为抓手,严格依法履职,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绩。
一、拓展深化,人才开发取得新突破
精心组织精英周活动。强化公共平台项目对接、提升嘉宾质量、优化活动设置、落实责任考核,共有148位嘉宾参与项目对接,有30个项目签约,27个项目达成意向。目前,共有20个项目正式落户。深入推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相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升格为国家级区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点7个,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14名。全区博士后工作站点总数达26个,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达到33名,企业博士后工作位列苏州大市前列。成功举办江苏省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揭牌暨产学研项目洽谈会,全省首家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落户我区,达成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意向12项。不断拓宽高校研究生智力服务领域。继续推进清华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共接收22名清华博士研究生赴10家企事业开展科技服务,共完成16个科技项目,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4个,为企业注入了科技活力,搭建了高端的资源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拓展了华中科大、同济、北航、南航、苏大等5所高校与相城区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对接、科技服务。积极推进海外智力引进步伐。苏州阳澄湖文化创意留学人员创业园获批市级留创园。久工自动化哈里森博士获评第二届“苏州优秀外国专家”,实现“零”的突破。2名外国专家获得苏州市“海鸥计划”资助,1人成功申领江苏省海外人才居住证。全年引进长期外国专家10人,海外留学人员40人。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青年高技能紧缺人才提升计划,重点资助并培养27个紧缺职业(工种)1000名以上高级工。积极开展“企业职工技能竞赛年”活动,共开展竞赛9场;举办区首届技能状元大赛,共有10个板块145名选手参加了数控加工等5个工种竞赛。在首届苏州市状元技能大赛中,我区获得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2人,综合成绩位列苏州大市第三。通过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共有34人获得“相城区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新增国家职业技能资格中级工以上20__人,其中高级工1073人。成功举办2013相城区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恳谈会,共有省内11家技职院校和19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全年新增技能大师工作室区级5个,市级2个,市级大师工作室实现“零”的突破;江源精机祁予青获评“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实现“零”的突破;获评姑苏高技能人才20名。
二、注重实效,人才服务富有新成效
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人才政策,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多层次多渠道深入挖掘人才资源,推动人才资助申报,加强业务指导,组织专题业务培训班。通过局领导挂钩联系制度、“三进三促”、重点企业走访等活动,进行点对点宣传指导和服务。全年共有30人入选2013年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资助、上报姑苏高技能人才35人。评选相城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资助28人。发挥区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引才主渠道作用。全年区人力资源市场举办固定招聘集市91期,共有4009家次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7.06万个,初步达成意向约2.12万人次。各板块分市场举办固定招聘集市315期,共有1840家次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3.16万个。实施相城企业校园引才计划。全年共组团赴省内外9条线路18个城市30余所重点高校举办招聘会,119家次企业提供岗位2574个,达成意向1000余人。同时加强与本地区高校合作,分赴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职业大学举办校园招聘会。通过校园引才不断满足我区用人单位对紧缺专业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为全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开展职称评审服务工作。全年累计推荐申报高、中级职称354人,组织评审中级职称193人,初定中、初级职称798人。推荐首批21名“技转专”人员申报中初级职称,获评19人,获批人数列大市第二。强化区级人才优租房服务保障功能。新认定渭塘镇一处区级人才优租房,目前共有区级人才优租房6处,面积3.8万平方米,可供1185人租住。同时,进一步加强指导、强化考核,提升我区人才优租房在聚才、留才方面的服务功能。
三、规范有序,人事管理得到新提升
精心组织各类招聘工作。坚持和完善公开招聘制度,全年共组织各类公开招聘10场,招录各类工作人员773名,其中招聘公务员48名,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86名,各类应聘报 名人数达7664人。率先在大市范围内实行考官全员外聘制度,有效保证了招聘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在大市范围内率先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率先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全面完成全区213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同时加强对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签订、续签、解聘的签证工作,确保不出差错。规范编外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开展区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清理和规范工作,健全和完善了区级机关编外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招聘、录用、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积极做好安置工作。严格实行积分选岗制度,确保干部安置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同时积极做好企业干部维稳工作,及时了解企业干部的思想动态,宣传上级有关企业干部的政策,确保大局稳定。
四、严格执法,劳动管理得到新加强
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广泛宣传《社会保险法》、《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等法律法规,通过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用人单位合法用工的法律意识,提高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为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加大劳动保障日常监察力度。以劳动合同书面审查为抓手,规范企业用工,全年共审查用人单位报送的书面材料5086份,涉及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以强化网格化管理为推动力,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日常监管,全区5466个企业纳入网格化管理范围,有力促进了企业规范用工行为。同时,加大日常巡查力度,主动检查各类用人单位624户,涉及劳动者4.32万人。加大劳动保障执法查处力度。全年参与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32起,涉及3136人,涉及金额1924万元;组织3次打击黑中介活动,取缔非法职介机构97户。出具用人单位规范用工建议书27份,限期整改指令书303份。对严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依法进行处罚,共处罚用人单位29家,罚款43万元。对5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立案3起,其中1名企业主已被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完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规范案件处理流程,提升案件审理质量,确保案件处理程序合法、法律适用准确。全年共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002起,涉及职工2143人,共为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工伤待遇、赔偿金、经济补偿金等3849万元。
五、务实创新,充分就业有了新推进
按照区政府充分就业新三年工程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人社部门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进社会充分就业。大力推进创业创新活动。联合团区委成功举办“创业相城 创新未来”相城区首届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大赛二个获奖项目推荐参加苏州市“金穗助业”青年创业大赛,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举办“2013相城创业大讲堂”和GYB、SYB创业培训班6期,共有454名参训人员成功结业;成功举办“2013年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推介会”;开展“创业宣传月”活动,在全区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创业热情。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调查登记工作,对毕业后未实现就业的468名应届毕业生全部录入系统进行动态跟踪服务;举办春、夏二次高校毕业生交流大会,定期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就业桥梁;成功举办两期“高校毕业生就业训练营”活动,共有56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圆满完成培训课程成功结业,其中41名通过专场洽谈会实现了上岗就业。截止目前,全区当年2773名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9.86%。积极兑现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全年共提供各类就业岗位99787个,帮助本地失业、失地(失水)劳动力实现就业2288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123个,发放失业保险金1190.45万元,发放各类社会保险补贴3844.41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培训模式,鼓励区公共实训基地积极参与企业内职工培训,严格培训机构管理,进一步优化办班和鉴定审批流程。全年共开设引导性培训班49个,参加培训7720人;开设技能培训班35个,参加培训1974人;开展“培训送企业”活动26场,参加培训1004人次。
六、提质增效,社会保险水平有新提高
稳步提高各类人群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按期保质完成各类人群养老保险待遇上调工作,其中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年均普调超10%以上,受益人数达到37566人;2013年7月起征地保养金从每月590元调整为680元,受益人数达到61412人。全年共有六项医保惠民政策正式实施,医疗保障待遇特别是居民医保待遇、结报比例得到较大提升。其中,20__年大病医疗和低收入家庭医疗年度救助人员达到7347人,救助金额2017万元。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目前全区13651名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网络,服务内容和待遇水平全面达到苏州市区水平。维护职工工伤保险权益。全年共完成工伤认定1819人,举办劳动能力鉴定专场7场,受理鉴定968人,其中工伤928人,因病40人,其中28人符合病退条件。完成工伤支付2265人次,支付金额7242万元。稳步推进社会保险征缴工作。参保人员、缴费基数、基金积累持续增长。截止12月底,全区共有参保单位7696家,各类社会保险保障人数达到141万(人次)。全区企事业单位缴费基数平稳走高,社保基金积累持续增长。全年基金收入31.01亿元,基金支出15.63亿元,累计结余78.77亿元,同比增加2 4.28%。重新编制社保并轨后业务经办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按照“预防为主,监管并重”的原则,健全财务统计稽核管理制度,加强基金安全管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险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