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总结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也不分类了,说说能想到的直觉。往往脑子里第一反应出来的,就是记忆最深刻的。
1当然就是SAP画皮门。这个门想想也是必然要发生的。就像暴雪魔兽在中国网游迷心中的位置一样,如神般捧着,不容一点质疑,日本游戏业的创新和进展一点不看,还在拿着韩国的老套引擎换点策划和美工就大肆营销想搞白花花的银子。走下神坛,是必然的。过去中国人老说美国制度怎么好怎么好,这不,美国的麦道夫,美国的连环即溶陷阱把美国政府都拖进去了。走出去的中国人,已经平和的看待世界和我们自己。
2振兴计划。看了看,都是和液晶面板、LED照明、太阳能、风能、通信有关。好似要互联网、通信网、电视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今年也兴起,和振兴计划也挂钩,也是电子产业,传感器、通信、自动化控制。3G和这个也是关联的。而IBM宣讲的智慧地球,其实也是和这个有密切关系的,所以我都把这些热门词都放在一个话题里。这些虽然都在2009年没有在企业信息化行当发挥出来,但这个基础已经在铺垫。未来的企业信息化要在这个基础上来看来思考来创新来做,大家一定要好好开沙龙探讨探讨这个问题。如果这个环境有了,我们能比现在多做些什么,能多解决些什么现在无法很好很优化很降成本的事情?
3YESPPG。虽然PPG去年崩了,但是它留下的模式非常令人深刻。携程已经用电子化+资本化+职业经理化,成功的整合了传统资源。但毕竟携程只是一个电子机票分销商而已。而PPG更是深刻影响传统企业,因为从设计、品牌、营销、生产、物流、配送、销售、支付、客服,是深度的整合的,而且是职业化管理、资本运作、高度依赖信息化联网协作。我特别也想了解温州协作生产模式,也想了解深圳山寨生产模式,也想了解目前深圳、东莞的代工大厂如今状况如何,也想了解温州宁波内销创品牌做渠道的一年来的酸甜苦辣,谁能和我一起交流交流。
4行业今年一直没有大动静。但其实各行各业都挺猛,但信息化就是不温不火,说明有问题。否则信息化更要发挥大价值,现在却没有这样结果。问题在哪里呢?看着这些行业,大家能想到些什么?电信、银行、保险、金融、证券、医疗、教育、交通、公路、铁路、民航、港口、政府、航天、电力、汽车、钢铁、制造、仓储、物流、零售、石化、烟草、旅游、酒店、家电、煤炭、服装纺织、房地产、船舶、建材。这些涵盖了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大头份额,信息化为何不温不火?大家再做个主题交流交流,点出问题和解决方法。
5今年年初喊金融危机,中国企业死亡多少多少,外贸堵死、原材料价格飞涨、资金链紧张,怎么办,怎么办?于是用友喊出来的是企业加速升级、加速转型,中国百位CEO调查报告。而到了年中,中国又说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机影响开始触底反弹了,就连美国都在反思中国的政府管理模式,美国也有国企了。在这个节骨眼,金蝶了中国管理模式。全球还在挣扎,中国却一枝独秀,为什么,一定是中国企业做对了一些什么。这就是中国管理模式。用友的U9今年宣传态势挺猛,多组织、第一款SOA。金蝶当然不甘示弱,EAS7.0,号称最符合SOA。因为金蝶就参加了开放组织的应用架构推广,缩写TOGAF。大家都在说SOA,但都说不清SOA。我就简单说一句,从技术人员角度看,就是we bservice、接口interface、以业务思路设计接口。管它微软SOA对还是IBM的SOA对。
6SAAS今年挺惋惜,特别怀疑SAAS又会像当年ASP一样陨落。因为当年ASP未能解决的问题SAAS也没有解决,新的方式也没有带来,当年ASP就这么运营的。我呼吁SAAS学习现在的SNS网站的架构,你看开心网里面现在多少插件。这种开放平台+插件模式就类似苹果的应用商店。今年全在做应用商店,就连中国移动也oPhone应用商店。但是做起来的没几个,现在苹果应用商店都是缓慢前行了,不像过去受人追捧了。但是SAAS行当呢,更是疲惫。800APP终于觉得直接和客户干应用,面对太多各行各业各客户的各种需求,都应付不过来了,必须走平台模式,让合作伙伴来开发各个行业的应用,而不能自己一家开发。但我想说,架构就错了,客户群也小。即使客户群大的阿里软件也今年难逃宿命各自离散。SAAS成功了的,还得观望如今的open API大淘宝开放平台。有淘宝的流量,有淘宝的数据,做应用插件,做淘宝客,整合社区(收购phpwind的用意就是如此)。而用友伟库不断转型,如今也没找到合适定位。金蝶有商。张后启来到金算盘,但我个人并不看好。张本人确实想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但他本身的思维定势决定难以摆脱固有认知。传统行业将的是条框和方案,互联网是草根和开放,不一样。
篇2
[关键词]信息系统 信息化 信息化评价 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178-01
1 企业信息化评价的目的
企业信息化是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挑战的必然选择,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建立一套科学、翔实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企业自身及其宏观管理部门提供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状态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的客观依据;发现差别,寻找优势,获取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促进企业肌体的良性循环,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采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由此可见,对企业信息化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
(1)帮助企业了解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对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诊断,对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围绕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2)有助于对企业绩效的横向比较,向行业先进水平看齐,从而找到自己与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分析和研究产生差距的原因。
(3)帮助企业合理配置信息化建设的资源,使有限的投资发挥最佳的效果,促进企业在更大的空间内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4)帮助企业将信息化与企业战略有机融合起来,促进企业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推动建立企业自我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企业信息化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5)帮助政府主管部门掌握当地企业信息化的状况,为政府信息化投资、政策制定提供客观的依据。
2 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的基本组成
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分为企业信息化评价对象、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企业信息化评价模型、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评价数据以及企业信息化评价报告等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评价对象。企业信息化评价主要通过企业信息化水平以及企业信息化效益来衡量,直接衡量比较困难,必须对他们进行细分,分解成若干个子指标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2)企业信息化的评价模型。企业信息化评价模型是指如何根据企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划分而形成能进行度量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在企业信息化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模型有:诺兰模型,SW―CMM 模型,技术―信息卓越度模型等
(3)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指通过一些关键性指标来反映企业信息化的绩效,它是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基础。没有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评价只是一句空话,评价将无从下手。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反映企业信息化的状况、水平以及企业信息化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标,它应是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相结合,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4)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是进行信息化评价的标尺。选用什么标准作为评价的基准取决于评价的目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一方面可以用以往的、现有的信息化评价数据来进行纵向比较,反映企业信息化的成效;另一方面可以和同行业企业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判断自身的信息化状况、水平,找出与标杆企业的差距,确定日后的优化和改进方向。
(5)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总的来说,要按系统目标与系统分析结果恰当选择成熟、公认的评价方法,并注意评价方法与评价目的的匹配,注意评价方法的内在约束,掌握不同方法的评价角度与评价途径。
(6)企业信息化评价数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出来了,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需要有指标的具体数值,这样运用评价模型、评价方法才能真正对企业信息化进行评价。定量指标可以直接测算,定性指标可以设计问卷或者请专家进行测算。
(7)企业信息化的评价组织。企业信息化评价组织,是负责选择企业信息化模型、评价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设定评价标准的组织。评价组织通常由评价所需要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和评价专家组成。参加评价工作的专家资格、组成以及工作方式等都应满足评价目标的要求,以保证评价结论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8)企业信息化的评价报告。企业信息化评价报告是由评价组织完成全部评价工作之后,将企业信息化的水平、状况和信息化效益的评价结果,客观判断形成的综合结论的文本文件。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企业决策部门,作为经营管理改善和绩效监管的参考依据。
3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想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评价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了一些评价方案,但是由于对企业信息化含义的认识存在分歧,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因素比较繁杂,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在很多方面相互交叉体现等原因,使得这些方案多将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方面,或者过于强调软、硬件的技术条件,不太重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经营的结合;或者是指标体系过于定性化,主观性太强,可操作性和量化程度不够。
企业信息化评价,可以从企业信息化水平和企业信息化效益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用来对企业信息化的状况进行测评,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该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从信息化环境、信息化支撑系统建设、信息化应用状况、信息化人才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于讲究效益信息化,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可以从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方面反映出来,有一点可以确定不能产生效益的信息化建设肯定是失败的。企业信息化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正是用来检验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与否。该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经济效益又细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4 总结
企业信息化正在不断地向着深度和广度推进,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致谢
该论文受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教改立项项目《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研究》的资助。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教学评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034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02
0 引 言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是在乡镇企业中开展的,是针对企业内部管理及工作人员的以信息化内容为主的在职教育。它是对企业信息化知识进行更新、补充、拓展的一种追加式教育,是乡镇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企业管理、生产等信息化的不断实施与开展,企业信息化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此外,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受到更多乡镇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也成为乡镇企业员工提升自我信息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是指依据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评估一方面是对信息化继续教育效果的最终考核;另一方面也是规范信息化继续教育人员行为的主要途径,其实施将反作用于信息化继续教育的整个过程,进而实现对其某些部分进行修订,或是进行整体修改,以使其更加符合乡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本文基于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内容与过程,分析了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及评估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的指导策略。
1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及评估现状
随着国家对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度的扶植举措和乡镇企业信息化发展自身的需要,企业管理信息、生产信息化的系统得以广泛地应用与实施,与此同时信息化继续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乡镇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内容和形式上看,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受限于乡镇企业的资金能力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继学教育局限于基础知识和技能;针对性不足,难以解决企业当前阶段要解决的问题;系统性差,缺乏持续性和长效机制;定制性差,师资能力不足等。要解决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中的问题,就需要在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大力开展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信息化继续教育效果评估是企业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充分发挥其诊断和反馈作用。
教育与评估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当前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包括:①只重视信息化相关业务的完成,轻教育和评估,导致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投入不足;②信息化继续教育考核只关注继续教育中讲授知识和相关技能,没有深入到受训者的工作行为及态度的改变、能力的提高、工作绩效的改善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等层次上来,即评估工作只停留在初级层次,不够全面;③信息化继续教育考核方式单一,信息化继续教育考试往往成为大多数乡镇企业唯一的评估方式;④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缺乏系统的记录,比如:方法、评估内容、考核结果等;⑤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教育与评估是相辅相成的,评估的目的是建立更好的教育体系,大多数乡镇企业的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仅局限于项目刚结束时进行卷面式考试评估,并没有在后续的实际工作中进行评估,或者仅仅局限于对受训者进行评估,使评估与企业实际工作脱节。
2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策略
2.1 建立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体系
一个科学的、可行的、完整的评估体系是开展实施评估工作的基础保障,因此要加强评估首先要建立起评估体系。图1给出了包含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全过程的评估体系。由图1可以看出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系统建立在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教学的需求分析、目标确立、教学计划制订、教学实施和考核的全程教学系统之上,集评估目标建立、评估方案制订、评估实施、效果反馈为一体的完整过程,能够实现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全程控制,进而及时改进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
图1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全过程的评估体系
2.2 建立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五方协作体系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涉及具有决策权的企业高层即领导方,其主要职责是分析信息化继续教育的成本和收益,提供资源支持和资金支持;制订教学及评估方案的参与方即培训经理,其主要职则是向各个部门反馈结果,总结经验,修订方案;教学设计的实施方与执行方的主要职责是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升级版本课程,提升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接受相关培训的企业员工即受训方,其主要职责是根据评估反馈结果查找不足;受训方的直接领导关联方,其主要职责是了解继续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为受训者创造学以致用的环境。五方具有不同的职能分工,在整个教学及评估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估效果需要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体系中的五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缺一不可。
2.3 设计有效的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流程
有效的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设计需要遵循良好的评估流程。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流程依次包括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需求分析、制定评估目标、确定评估对象、完善采集记录数据、确定层次、选择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衡量方式、分析评估原始资料、纂写评估报告和信息化继续教育项目成果。评估流程是一个逐步实施开展的有效过程,每一环节都对评估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片面地夸大评估流程的某一环节,或某一环节的缺失都将阻碍教学和评估的有效开展。
2.4 实施多样化、多元化的评估形式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具有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点,其内容包含乡镇企业信息化基础知识及管理和生产等的信息化基础技能(如管理信息系统、无纸化办公等)、业务相关的专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内容(如财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等)、辅助工作业务完成的相关信息化内容(如生产数字自动化)以及员工自身发展需要的定制信息化内容。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形式包括以讲授为主的长短期教育、以指导和实践为主的帮带教育、以网络资源为主的自学式教育等。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也需要评估,才能适应教育的特性,摆脱单一的简单笔试或操作考核的模式,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估设计,比如:开展网络在线认证考核评估、现场业务实际操作考核评估,等等。
3 结 语
乡镇企业管理者已经看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产生的巨大影响,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正着力发展企业信息化相关的继续教育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素质。但在实际的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突破现状,就要建立和完善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评估体系,构建五方共同协作的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团队,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设计,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估,进而最大化发挥评估的反馈作用,使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在评估效果的反馈作用下,健康、高效和广泛地开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朱进杰.加强我国乡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高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乡镇企业,2008(9).
[2]杜娟,毕新华,孙路.关于推进乡镇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思考[J].软件,2010(2).
篇4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一、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一)、建立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原则
1、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任何指标体系都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科学性是制定指标体系的最基本的原则,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依据的是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有关理论。同时,企业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就要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通过系统层次划分,对企业信息化的整体结构、特点有比较透彻的认识,而且可以在具体的比较中,针对每个项目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2、代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指标体系应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指标所组成的统一整体。构成指标体系的指标,应该能够简化那些反映复杂现象的信息,既可以是直接从原始数据中得来的,用以反映子系统的特征,也可以在对基本指标的抽象和总结的基础上,用“比”、“度”等表示指标,用以说明指标子系统的内在联系。描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因素很多,而作为系统化的指标体系并非越庞大越好,因此要在众多可用指标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的主导指标。
3、可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
通过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是设计指标体系和实际运作中的重要环节,选用指标时要将不可比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并保证指标口径的一致性,使指标体系不仅能进行企业间横向比较,而且可以针对某企业进行某一时间序列上的纵向比较,以利于对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而充分发挥指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的引导和导向作用,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尽快缩小与国际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差距。
(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
1、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在任何评价中都需要首先确定的,即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评价”的问题。通用企业标准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目标是反映和解析通用企业标准总体的信息化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为政府进行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并指导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
2、评价思路
评价思路是要回答“如何评价”这个问题。评价思路是在评价目标的指引下,对评价工作的主体、内容、方法和具体步骤进行整体选择和设计。在整个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评价思路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后续工作的方向和开展重点。
3、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就是回答“谁评价”的问题。在对企业信息化工程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的主体应该是相关评价部门,目前信息化工作的评价主体为政府部门或其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评价主体提出评价目标,在评价目标的指导下制定评价思路与评价方法,依据评价标准撰写评价报告。
4、评价客体
评价的客体即评价的对象,它回答的是“评价什么”的问题。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化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所以评价客体为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
5、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在评价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如何评价”这个问题。评价方法是进行评价的工具,包括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调查数据。其中,利用调查数据可以反馈优化评价指标与体系权重,同时还可以利用数据从客观上来确定权重。
6、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要回答的是“评价结果是什么”的问题。评价报告是根据具体的报告要求与目的,有侧重地对分析的内容与过程进行撰写并依据评价标准作出评价结论。评价报告不仅是对评价结果的描述,也是对整个评价工作的总结。
二、建立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从指标体系内容上看,大多数指标体系都包括以下几项一级指标:战略地位、基础设施、应用状况、人力资源、信息安全、效益指数等。但不同组织信息化水平评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企业信息化评级指标体系中,强调经济效益的指标项目较多。
(一)、战略地位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建设过程,因此,企业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开发管理由战略规划的前瞻性与连续性、信息系统的经济性、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和信息管理的标准化4个子指标来反映。
(二)、应用情况
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情况是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核心内容。其考核指标有办公自动化、设计和生产的信息化程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网络营销及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集成。
(三)、人力资源
人才是企业的根本,更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人及其素质。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以及业务人员都要在信息化过程中不断学习信息技术以及新的管理理念,及时转变观念以适应信息化进程。其考核指标有掌握IT应用技术人员比率、信息化人才培训制度、受信息化培训人员比率。
(四)、安全措施
信息化给企业信息的传输、获取与挖掘带来极大的方便,但也给企业的数据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企业的营销资源、技术信息等商业机密随时面临泄露的危险,所以做好信息化安全措施是企业信息化得以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保证。其考核指标有信息化安全资金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总额比、物理隔离与软件监测、自动恢复系统、安全规章制度。
三、企业信息化体系评价方法
(一)、 专家评价法
专家评价法主要用于那些难以数量化的客体的评价,该方法主要依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评价的准确程度取决于专家的阅历和知识水平,以及专家评价的具体组织方式方法。常用的专家评价法有专家会议法、听众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Delphi)法等。
(二)、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经济评价是对已选出的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所作的分析评价,其基本的要求是在一定环境下,使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达到最大或达到合理,并以经济评价的结果检验和确定某一技术方案。常用经济评价方法有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收益率法、净现值(NPV)法、净年值(NAV)法、内部收益率(IRR)法、财务评价法、费用―效益(效能)评价法、国民经济评价法等。
(三)、系统评价方法
从理论上讲,任何评价都可作为系统评价。系统评价具有综合性、整体性、优化性等特点,与之相应的评价方法技术也就必然具有类似的特点,由此使系统评价方法技术既繁多又无统一固定的范式。面对形形的各种系统,其评价方法技术的运用必须遵循具体系统具体分析选择的思想方法,最常用的系统评价方法技术有关联矩阵法(RMM)、关联树法(PATTERN法)、层次分析法(AHP法)、模糊评价法、功率系数法、可能满足度法、费用效益分析法、计算机模拟评价等。
四、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以企业信息化指标、指标权重设计、评价方法为主要组成部分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研究工作完成后,需要采集数据。评价信息的采集,就是评价者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全面地和准确地采集评价信息,是信息化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直接指标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人、财、物,而间接指标较易获取,可操作性强,因此后者常常被作为指标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研究中,指标数据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深入目标单位调研、专家打分、调用日常统计资料等渠道获取。
五、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没有人能准确预测今后信息化方面的变化。用来反映信息化特征的指标体系必须不断地动态更新,为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提供一种科学、实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汪勇,严红等.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J]. 现代情报,2006,26(2).
篇5
忽视信息化人才培养所造成的实际后果是花巨资建设好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不能得到很好的维护和开发,不能得到充分的应用,甚至造成企业运行的混乱,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企业已关注到这样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钱投向了信息化改造,但信息化却难以创造商业价值。人们原以为企业信息化的投资是有百利可图的,但大多数却走向了反面。即由于项目实施的失败将企业拖入无底的信息化“黑洞”。
企业信息化建设呼唤信息化人才
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率不高,总结信息化项目失败原因的时候总会把愿因归结于企业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实际上这种观点还需要深入分析。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企业信息化项目为什么失败。目前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吸引企业目光的往往是需要什么样的硬件,网络环境如何搭建,系统应用是否能达到本企业的要求,系统的集成工作能否成功、满足设计目标等等,而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关注不够。技术和设备甚至应用系统都是可以用钱买来的,也就是说是可以“拷贝”的,但是企业信息化过程却是单纯靠钱买不来。
我们往往看到一些企业花了钱,厂商出了力,而结果信息技术和系统与企业实际运营不适应,技术系统和业务应用“两张皮”,贴不到一起,企业收不到信息化应用的实际效果。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把失败归因于技术和信息化应用系统软件厂商的系统有问题,但是客观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大多数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同一个厂商的或者系统为什么在有些企业就能获得成功,有些则会失败?这也说明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失败并不是技术问题,至少不完全是。就像早期的系统一样,有的企业应用的很好,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有的则没有什么效果。技术是一样的,甚至软件都是同一个版本,关键是如何用,如何与自身的业务流程和模式很好地结合。也就是说成败的关键是需要有人能够正确实施和应用问题。因此,企业信息化应用项目真正需要的是那些善于“化”且愿意“化”的信息化人才。版权所有
转变观念才能“化好人”
目前,我国企业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持有传统观念和传统的经营思想,他们对计算机不感兴趣,对网络也不信任。在他们看来,以前没有计算机也没有网络的时代企业照样能开展业务,我们不难看出我国一些企业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的热情和程度。这种陈旧的观念必然会阻碍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另外,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期,信息技术人才和专家主导企业信息化过程。人们往往看到的是穿墙打洞、架线布网,是交换机、服务器,看到的是信息技术人员忙碌的身影。这样产生出一个错误的观点,把信息化人才和信息技术专家人才划上等号。实际上从应用需求调研、应用分析到系统选型、实施规划都离不开业务人员的协同工作。只有既熟悉企业管理运营和业务流程,又熟悉信息技术和应用的人才是名副其实的信息化人才。
在传统行业里,领导是信息化的关键。然而很多领导还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的主导作用要靠他来直接参与、直接领导。要运用实例,使企业领导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推动企业现代化的关键手段,让他感觉到肩上的历史重任。在运筹、策划、组织、实施的全过程中,要强调最高领导自始至终的参与。违反了这个原则,就注定会失败。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表明领导者的重视、支持和参与不够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由于领导者拥有实现企业目标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控制权,能够决定投资、组织结构调整、人员配备、确定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水平等,因此,只有领导者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才有可能实施和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有信息化观念的企业领导是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成功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
篇6
与社会资源通力合作
中小企业是两化融合的基本载体,对信息化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推动两化融合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
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信办和原信息产业部共同启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目前这项工作已划转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王黎明指出,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至今经历了宣传发动、指导规范和务实推动三个阶段。推进工程遵循“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协同服务的作用,调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两个市场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源参与并与地方有关部门通力合作,通过联合工作机制和规则,制定年度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王黎明在会议上总结,在地方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信息化推进部门、行业协会、大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2009年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
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以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突出困难为重点,围绕增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力,将开展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促进两化融合试验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组织开展信息化推进活动、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项目的资金扶持、加强典型案例宣传作为工作重点,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开展了研究开发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质量控制和创新方法、电子商务应用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用友软件公司和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组织实施中小企业健康成长计划,在全国建立了125家中小企业健康成长辅导站,培训体检师3000多人,认证体检师2000多人;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大讲堂、专家咨询等培训活动1000余场,参加培训的企业达到5万多家,为企业培训信息化专业人才和信息化主管达10万余人;帮助8万多家中小企业实施了信息化,并筛选出100多个典型案例。
阿里巴巴集团公司实施电子商务服务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特别行动计划,在全国各地举办了2400余场电子商务免费培训,有4万多家企业参加,依托网络的线上、线下培训达36万人次;通过网络联保、担保贷款、纯信用贷款等服务,为中小企业取得贷款超过48亿元,近1700家中小企业受益。淘宝网联手中国建设银行,为信誉良好的卖家提供信贷服务,年内发放的贷款额达10亿元,有2万多家小型和微型企业受益。
四大报告指明工作方向
为更加准确地反映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和电子商务应用的发展现状,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的指导下,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健康调查报告(2009)》,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完成了《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发展报告(2009)》,鼎捷软件有限公司(原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完成了《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发展报告(2009)》,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完成了《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09)》。
《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健康调查报告(2009)》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利润率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多数依靠低成本优势参与市场竞争;68%的企业成本在上升;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小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主要原因是库存占用、应收账款占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与先进国家还有不小差距;越来越多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36.9%的中小企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下功夫。政府采取的拉动内需、产业振兴等多项措施已经见到成效,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去年基本持平。在未来的几年内,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将变得频繁,健康计划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的专业化、标准化的全程服务模式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寄希望于利用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效率,降低隐性成本,消除竞争力不足的隐患。
《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发展报告(2009)》显示,中小企业需要可靠、适用、性价比高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特别是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希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取得明显的效果,它们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参考同行案例。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SaaS正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重点,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发展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的ERP应用依然受到很多内、外部条件影响,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受到了企业规模、领导层管理理念、制造形态、地区分布、所处行业等多种因素制约。在两化融合背景下,2010年中小制造企业ERP建设中,建议加强政府部门协会、软件厂商对中小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引导工作,加大对中小制造企业的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资金投入,软件厂商应该注重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重点技术的突破,注重中小制造业信息化应用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强与软件厂商间的合作,开展政企间的技术合作交流。
《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09)》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创造的新增价值占我国GDP的1.5%,拉动我国GDP增长0.13%;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99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内贸和外贸交易规模分别达到1.13万亿元、0..86万亿元;中小企业通过开展电子商务创造的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30万个。
这些报告对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运营水平、实施ERP、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等政策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0年四个工作重点
杨学山指出,两化融合要从企业、行业和区域三个层面全面推进: 在企业层面,推动研发和设计等信息技术应用,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人力资源开发,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促进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展;在行业层面,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行业内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总结推广经验,开展工业信息化的运行监测工作等;在区域层面,在上海、重庆、内蒙的呼包鄂和乌海地区、广东的珠三角地区、广州、南京、青岛和唐山8个两化融合试验区把促进两化融合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点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做强主导和优势产业,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内容进行探索实践和经验总结。
王黎明表示,中小企业司将按照2010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的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36号文件”),围绕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和中小企业集聚的特点,加快两化融合,继续推动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2010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包括:
第一,根据《关于加强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的要求,启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的相关研究工作,组织编制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市场调查和发展报告,指导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
第二,继续在8个两化融合试验区等重点区域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工程。
篇7
论文(设计)名称
宁乡市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
论文(设计)
来源
论文(设计)类型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内电信设施的普及与完善为网络商务交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世界经济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传统的经济贸易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贸易手段和经济活动的开展已经难以满足现今信息时代世界经济的要求,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手段充分运用了现今的网络条件,利用网络这样便捷的工具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方面紧密联系起来,企业可以在同一时间了解员工、经销商以及顾客的情况并结合各方面信息及时反映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自身的产品信息和企业信息,在网络上了解市场状况寻找商机,及时把握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并将它迅速反映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使企业的决策更加迅速准确。产品设计和资金的投放更加合理。所以,我们可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这是企业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决胜的关键。
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信息化过程中,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信息知识,缺乏信息技术资金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管理基础薄弱。再加上市场环境不稳定,安全体系不完善,使得中小企业缺乏信息需求。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新问题,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部分电子商务发展较早的国家,如美国,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经济管理方面已有相当成熟的发展和改革经验。Rarl、Smits(2009)
都提出信息战略应与商业需求相一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Levy
M
和
Powell
P
(2010)研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结合其电子商务发展程度提出一个合适的模型,使用这个模型来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和信息化战略。Gunes
(2016)研究了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与电子商务的匹配策略,总结了业务创新、组织创新与支持文化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同时,关注电子信息有效的使用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建立了公司战略、信息战略与电子商务发展实际战略匹配的概念模型。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尤其是大数据、Saa
S、云计算等的企业应用时间不长,主要是近几年的事,特别是电子商务和
IT
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才促使其真正的投入到实践中来。温丽丽(2016)认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充分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对信息化管理中的误解,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指出从基本条件、管理哲学、业务创新和人才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整个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刘荣娟(2016)认为,信息化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然路径。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不高,很多方面待完善。基于此,深入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胡红一、郑有(2014)、赵志鸿(2016)、李永宁(2017)等学者则针对缺乏资金,低水平管理下的中小企业如何利用信息化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途径做了探讨。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二、企业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关系探讨
(一)电子商务概述
1.电子商务的内涵
2.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2
(二)企业信息化概述
(三)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1.企业信息化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
2.企业电子商务是对企业信息化各方面的整体运用
三、宁乡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及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宁乡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概述
(二)宁乡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宁乡市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2.宁乡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情况
3.宁乡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情况
(三)本章小结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发展策略
(一)增强领导者的信息化意识
(二)加大企业信息化管理投入
(三)以企业发展实际为基础建立信息化网络
(四)寻求合适的企业信息化模式,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
五、结论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以宁乡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为例,探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其一,经过学习,已经掌握了本篇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其二,图书馆、互联网等可以搜集到较多的资料;
其三,有导师的指导;
其四,自身在中小企业实习过,可以获得一手资料。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选题、定题阶段,及任务书下达(201X.XX.XX-201X.XX.XX)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形成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201X.XX.XX-201X.XX.XX)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中期检查(201X.XX.XX-201X.XX.XX)
第四阶段:论文的评阅及答辩工作(201X.XX.XX-201X.XX.XX)
第五阶段:毕业论文资料的整理归档(201X.XX.XX-201X.XX.XX)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七、指导教师意见和建议: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说明:1、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设计等;
篇8
关键词:建筑企业 信息化管理 加强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近年来的基建项目大量增加,建筑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当中的支柱产业。而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信息化建设管理则是提升建筑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则具体针对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展开具体探讨。
一、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是指将企业施工生产的各个环节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实施企业资金流、人员流、物资流等集成管理,以提升建筑企业的协调沟通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能够借组信息化工具,准确提供各种生产数据,保证各个部门的信息一致性,可以将公司总部同生产项目部紧密结合,完善指挥与监控。其次,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辅助企业决策,建筑企业在运作过程当中积累大量的信息,利用信息化工具可以建立起信息管理与交流的平台,信息平台能够提供必要的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信息,对材料购销情况、业主信息等及时跟踪与收集,信息化的管理也避免了人工管理统计的误差与片面性,企业的决策者可以根据数据库信息及时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有效减少了决策过程当中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使得决策更为合理。此外,信息化管理也能够降低建筑企业成本,提升工作的效率,信息化管理减少了重复劳动,节约了沟通的成本,利用信息系统可以对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合理分析、供应、采购以及核算等,节省劳动力成本的同时又提升了工作效率。
二、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足
建筑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如果企业的领导者没有坚定的信心,并做到身体力行,则很难推动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发展。一些建筑企业对信息化存在偏见,认为企业的信息化就是进行网络等相关的建设,而不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去进行管理,实际工作当中,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作业层等相关的人员对于信息化工作普遍存在认识不足、意识不强的现象。
2.信息化管理不规范
就现状而言,我国建筑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虽然目前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项目工程管理上运用了部分信息软件,但这些业务单元当中的信息处于孤立的状态,无法将系统数据共享,并且系统的扩展性差,无法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目前我国许多建筑企业没有明确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导致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不明确,造成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全面有效地开展。并且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过程中,很多建筑企业虽然重视对信息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的优化,但是却忽视了将具体的优化流程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互相结合,导致企业信息管理化管理工作脱离了企业具体运行状况,只是停留在了理论上,阻碍信息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性不足
一些建筑企业无法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自身的需求,因为基础跟不上,无法对企业信息化进行完善的管理,系统资源得不到共享,大量的数据与信息重复储存,导致信息化的综合难以实现。并且,软件开发能力不足也影响了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如今项目综合管理软件、数据只能分析软件以及信息系统集成软件等在建筑行业当中仍然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目前所适用的软件在兼容性、易用性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缺陷。
三、完善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1.统一认识,加强管理意识
首先,作为建筑企业,应当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坚决性,只有坚定信心,才能够有效实施管理,对组织构架进行重组、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对权利与利益进行重新分配。信息化为建筑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企业管理者也应当意识到,信息化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必须要将规程与流程固化管理,加强垂直管理,增加管理的幅度。
2.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信息化中的标准化能够促进系统的兼容性以及信息的共享,建筑企业应当对企业的信息化的每一个阶段实施完善的标准化管理,做出明确的管理规定,一切形式的企业信息都应当被看做为一种战略资源,进行妥善的管理。企业的总部、分部以及项目部等的财务管理、合同管理、文档管理等,都应当确保规范化,只有确保基础工作的规范与标准化,才能够促进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各个要素的标准化。同时需实施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的项目成本管理,利用先进的核算方式,准确计算出项目实际成本,做到消耗有定额,质量有依据,从而更好地进行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
3.提升信息化管理效率
建筑企业需要以科学的态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脚踏实地地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不能一味地对先进的管理思想进行生搬硬套。企业应当通过系统分析总结出适合自身的管理理念,划分出企业信息化流程的特征与类型,确保针对性与实用性;同时,在制定信息化管理建设方案时,需要立足企业的长远发展,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以经济效益为原则,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良性发展。此外,也要开展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软件认证工作,提升软件的兼容性、易用性与稳定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影响着建筑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工作。建筑企业必须要在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之上,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加强信息化监督与管理,推动建筑项目工程施工的合理化,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兰晓.如何进行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13.
篇9
一、本市行政区域内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意见。
二、*市企业信息化协调指导小组负责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由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市信产局等部门组成。
三、资金来源及使用范围:每年从*市技术改造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并按*市技术改造资金增长比例逐年增加,用于企业信息化项目的贴息、补助、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信息化人才培训、优秀项目表彰等,其中用于项目贴息补助的额度不低于专项资金的95%。
四、资金主要用途: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引导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是以ERP、CIMS、EC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以“甩图纸、甩账本、搭平台”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深化应用;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应用;数字化设计、生产、装备与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开发和应用。
五、资金使用方式:专项资金采取项目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两种方式安排。投资补助一般用于以自有资金为主、无银行贷款的项目;贷款贴息一般用于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项目。根据贷款额度及当期银行贷款利率确定贷款贴息和投资补助额度,每个项目的贴息年限以该项目建设期为限一般不超过2年。对无银行贷款的项目,其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的70%可视作银行贷款,作为补助依据,最高补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20%。
六、申请专项资金的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一)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注册,具有法人资格,属于生产性及流通性等企业;
(二)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良好,并按期向有关部门报送财务报表;
(三)有一定数量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
(四)其他应具备的条件。
七、申请专项资金的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项目;
(二)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基本目标,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为出发点,通过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能使企业取得切实的经济效益的项目;
(三)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管理、决策水平的项目;
(四)其他符合*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向的项目。
八、符合上述单位条件和项目条件的均可申请专项资金,申请时应如实填报和提供以下材料:
(一)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二)企业基本情况表和项目基本情况表;
(三)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上年度财务报表;
(四)信息化项目实施方案;
(五)需提供的其他材料。
九、申请单位在规定的时间里向*市企业信息化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申报材料。企业信息化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单位上报的备选项目进行审核后,会同有关专家进行考察、评议,提出审查批准意见。经批准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由市经贸委、市信产局、市财政局联合下达专项资金计划,并向社会公示。
十、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目标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责任制,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
十一、项目实施单位不得擅自改变项目建设内容、变更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投资额、建设工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确需更改的,需提出书面申请,由企业信息化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审批。
十二、项目实施单位应在项目建成后15个工作日内向企业信息化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竣工验收资料,经审查合格后,由企业信息化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报送资料如下:
(一)项目验收申请报告;
(二)项目总结报告;
(三)项目竣工验收表;
篇10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性因素;非技术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067-02
1引言
为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可持续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尤其重要,是推动我国企业发展及提升国民经济的必经之路。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为更好地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早解决技术性与非技术性因素成为企业当前所研究的课题,以下是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发为解决现存因素而作出的分析及提出的意见,阐述如下。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现代社会最新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有关,要求企业管理者运用当前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技术对传统的模式进行改造,完善企业管理,使管理趋向于规范化、标准化及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效益。总而言之,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为决策层提供全面且准确的数据信息,便于决策层对企业目前所需做出及时评估与预测,利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及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效益。企业信息化建设如同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为企业完成一系列日常运作流程奠定最基本保障,依据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流程是我国及早缩短与西方国家差距、加快与国际化接轨的重要手段,成为企业管理诸多方面的迫切需要,例如企业财务管理。[1]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择短期及长期需要的信息化项目,经企业建设能力与信息化项目能力的充分结合,达到顺利实施并应用信息化项目的目的,从而将信息化项目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这是信息化项目实现价值的必备条件。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因素
信息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是快速提升在市场上的地位及缩短与别国距离的主要手段。因此,我国企业均希望借助信息化建设来提升自身在商场中的地位。然而,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有相关要求,即并非所有企业均符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尤其是大型的信息化项目,需要企业为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企业如若没有足够的建设能力,则难以驾驭信息化建设。[2]从信息化建设本质上分析,首要条件便是管理理念必须先进,其次,借助IT将理念固化下来,如此一来便是对企业自身的建设能力提出相应要求。据调查,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率已达70%,而不考虑自身建设能力便盲目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大,往往损失大量流动资金。
3.1技术性因素
从基层管理至决策,从数据信息至业务流程,企业信息化建设均覆盖每一环节,加之以数据信息作为基础,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均能显现出信息化的价值,例如企业的财务管理。综合而言,信息化建设能规范传统的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为决策层正确并实时作出预测奠定保障,便于决策层进行预测管理。以下是本文从管理者与决策者的角度出发将信息化建设划分为三层面。
3.1.1数据信息化
企业日常运营中发生的业务与数据有密切关联,数据信息作为管理者的判断依据,具有潜移默化作用,例如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组成部分之一,将费用凭证、采购凭证、销售凭证及库存信息等数据信息逐一录入计算机内,利于保存,便于查询。以上数据均来自企业基层岗位的日常运营,要求企业及时并准确记录数据信息,必须加强管理基层岗位在职人员的基础业务数据录入,为管理者了解运营状况及决策者分析企业发展前景、正确作出预测等提供数据参考。
3.1.2流程信息化
将企业已规范了的业务流程借助与之相对应的软件程序达到固化目的,确保业务流程各环节的在职人员规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因人为掌控与缺乏科学判断而随意决策的管理行为,进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及提升企业的效益。[3]
3.1.3决策信息化
决策的实质是对所收集的运营数据信息,即原始数据进行合理且科学的分析、处理,而这一过程需运用与之相对应的计算模型。经模型测算后所集合而成的数据构建为框架,数据集成化便于决策者分析企业运营结果,判断盈亏,为今后发展预测情景并提出方案,因此,既为决策者作出重大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又为管理者切实了解企业当前运营状况及控制预期风险做好充足准备提供依据。总而言之,决策的信息化便于管理者与决策者及时获取企业运作信息及控制风险、纠正管理现存偏差,从而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并获取高效效益。
3.2非技术性因素
3.2.1资金投入比例失调
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但据调查,企业对硬、软件的资金投入缺乏合理,往往是过于重视硬件的投入量,反而忽视了软件的投入,这一现象难以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不利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维护更新间的协调发展,则难以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向于健康发展,不利于提高企业效益。
3.2.2人力资源相对匮乏
虽然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上层领导的支持与推动,但如若缺乏诸如管理层、技术层及执行层间的密切配合,则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而言便是空想,形同虚设。目前,我国企业管理者与岗位在职员工均具备相应的通信技术与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且经定期培训均能掌握软件操作。然而,信息化相关知识及技术应用仍处于较低水平,导致企业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4]针对这一问题,尤其是极度缺乏既掌握业务与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3.2.3企业文化缺乏深入变革
信息化建设改造了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化了业务流程,促进在职人员间互相学习并形成团队合作精神,由此便出现了企业新文化。然而,新文化势必给企业带来某些影响,诸如企业信息共享程度、在职员工有无参与决策及企业管理等,这均归结为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企业花费一定时间。目前,我国诸多企业对应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贯穿于企业内、外部相衔接的业务中、对业务流程的重构及提升企业效益均未能彻底实现。
4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略
4.1合理编制组织,正确实施企业信息化规划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编制需根据当前企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过程以信息化作为发展规划的关键部分,采取“分层递增”方式具有针对性总结出管理中现存薄弱环节,并确定其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步骤,将其视为推动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便于确保合理且科学的管理机制具备信息化。其次,完善处于稳定状态的运营秩序及适用的规章制度,将会使信息化充分发挥正面作用。
4.2强化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处于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的阶段,我国诸多企业均缺乏信息化人才。要解决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主要从积极引进人才与为在职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为突破口。其中,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既掌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就是为企业引进新的技术和新的能源,将为企业建设注入新的生命力。关于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企业需根据自身发展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为在职人员定期开展相关技能的专项培训,加快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确保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益。
5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自身发展及我国缩短与别国间的差距至关重要,因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有相关要求,并非所有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均能获取高效益,实践证实唯有企业具备建设能力方能驾驭信息化建设。因此,企业如果要更好地掌控信息化建设、促进其顺利实施与发展,就必须从自身运营状况出发,对信息化建设作全面分析后方可决定是否开展,便于减少因盲目开展信息化建设而导致大量流动资金外流。
参考文献:
[1]喻声频.数据挖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经之路[J].生产力研究,2009,5(17):159-160.
[2]卢向华.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力构成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4):89-92.
[3]乔自艳.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流程再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1,3(9):23-2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