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

篇1

关键词:植物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75

园林植物与园林中的地形、建筑等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它用自己独特的自然属性形成的植物景观,有力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心灵。作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一部分,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已经成为衡量风景园林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1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当前现代园林分为2类:以人的需求为主,以植物材料为辅。以现代建筑为主的设计大多属于这类,都是以建筑造型的特征、需要来进行植物景观塑造;以顺应自然为主,人工模拟自然,从而营造出近自然的人居环境。这类通常用于城市大型绿地、郊野公园等。在这里所论述的是第2类园林即风景园林。对原生景观的保护要从生态环境、风景环境等大环境出发进行综合保护,把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良性循环作为宗旨,并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2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2.1 现状分析

收集一些相关资料,例如地方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当地的气象、土壤、地质情况等。对场地信息如现有植物资源、地形、土壤等进行调研。现有植物对园林景观有着重要影响,所以要对现有植物的种类、体量、生长情况、病虫害敏感度、与新建筑的关系等进行调研,并尽可能在新的规划设计中运用到。植物的种类、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形,所以需要了解与植物景观有关的地形状况,如坡度、有无明显陡坡等。制定种植计划也会受到土壤的影响,所以必须根据项目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土壤的EC值、pH值、磷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选择植物种类会受到水文的直接影响,所以需要具体了解场地内水源的位置、容量,年度洪水循环周期等。除了了解场地内的情况,还应该对场地周边的绿化用地状况进行一定的考察。

2.2 概念规划

在进行植物景观的规划过程中要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指导,把规划用地的绿地类型弄清楚。再依据规划设计的定位、主题,结合风景园林现状,提炼出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规划设计的立意。在进行概念规划时,必须把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基调弄清楚,并把宏观整体把握植物景观的结构、内容作为建设植物景观的核心。具体来说需要进行植物景观的空间、特色、时序、色彩、树种、群落结构的规划。

2.3 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主要是对概念规划的内容进行调整、深化,这就需要从宏观规划深入到细小的设计中。方案设计要在充分理解规划内容之后,把植物特色分区作榛础对相对完整的植物群落进行深化设计,其中有群落的空间、平面、立体设计以及植物材料的选择。

2.4 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它对方案设计的内容进行了细化、调整。植物的种类、位置等需要在初步设计中明确下来,此外,植物的数量、行距需要规划好,现有植物也需要标明。通常初步设计要与方案设计结合起来。

2.5 施工图设计

进行植物种植、工程预算、验收等工作都需要按照植物施工图设计来进行,所以植物施工图设计应该能够确切地展现出种植设计的内容、意图[1]。在实际工作中,植物施工图设计可以根据初步设计进行一定的调整,然后把植物种类、栽植位置、植物规格等标清楚。在绘制的过程中要与放线网格、尺寸相结合。对关键植物要把它与建筑物、道路等的距离尺寸标注清楚。那些种植设计复杂的地段,可以将其分为乔木、灌木种植物2种。此外,也要以项目为依据编写专门的植物工程说明书、植物材料表。其中植物材料的选用情况、苗木栽植方法等要在植物工程说明书中体现。项目所用苗木的序号、拉丁学名、数量、中文名称等要在植物材料表中体现。

2.6 设计的现场调整

在实际种植施工时总会遇到设计时没有预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预设的设计理念、景观效果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设计师必须对设计的现场进行有效调整,这样问题既能得到有效解决,预期效果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设计的现场调整在植物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很重要,直接影响着其是否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3 结语

在可持续性设计等思潮的影响下,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把握好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程序、方法等,保证设计的质量。

篇2

关键字:乡村景观 风景园林 规划 设计 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乡村属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为满足乡村地区生活与生产的现实需要,人类在逐渐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乡村景观,展示着独特的乡村田园风光。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让城市生活空间不断减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重点逐渐从城市转移到乡村,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结合自然因素,对乡村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维持乡村乡土风貌及文化底蕴,延续并进一步营造乡村景观,在提高乡村地区景观品质及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意义。

一、乡村景观概述

当前,人们对景观的定义与理解不同,其在地理学、生态学及生物学等科学中所指内容不尽相同。本文研究乡村景观,主要是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将景观定义为区域地理所表现出的总体特征,景观为复杂人类活动及自然过程在大地中所留下的烙印。以人类聚居状态为标准,可以将景观类型分为纯自然景观、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三大类,其景观差异如下表所示:

表1:纯自然景观、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差异对比表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乡村景观与纯自然景观及城市景观之间既有相似处,也存在着其独特特征。乡村景观相对纯自然景观而言,其存在着一定人工气息,相对城市景观而言,乡村景观自然属性较为突出,人类干扰强度较低。与纯自然景观及城市景观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乡村景观具有着乡村特有的田园生活、田园文化及农业生产景观,包括乡村自然景观及乡村人文景观。其中乡村自然景观主要指的是乡村区域范围内的自然景观,为区域范围内自然条件及状态的表现;乡村人文景观主要反映的是乡村区域范围内社会及文化发展状态,突出表现农业乡村生产性景观及乡村聚落景观。

二、乡村景观其特点及价值研究

(一)乡村景观特点分析

乡村景观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域性。乡村景观其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均具备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第二,生产性。乡村景观的形成与区域范围内人们的生活及生产实际需要存在着紧密关系,为满足现实需要,对原有的乡村土地进行改造与完善;第三,生态型。乡村环境多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其生态美是由生物多样性、景观丰富性等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第四,审美性。乡村景观其田园风光亲切宜人,自然生态气息浓厚,审美性突出;第五,体现文化及历史气息。乡村景观蕴含着区域乡村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包含着较强的区域文化特征及历史气息等。

(二)乡村景观价值研究

随着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重要性越发突出,乡村景观价值研究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前,乡村景观最突出的价值主要为审美性价值、生产性价值与环境价值,此外,乡村景观的地域认知价值与文化历史价值也属于乡村景观的重要价值。乡村景观反映着一个区域范围内人们的生活生产状况及社会文化状况,蕴含着十分强烈的地域人文精神,体现着区域特色,其历史文化价值极为宝贵,对人类及社会的未来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景观既包含自然因素也包含着人为因素。乡村景观中风俗习惯、生产特点、社会组织及文化传统等属于其人为因素,地形、水文、植被及地形等因素属于乡村景观自然因素。不同区域中的乡村景观,其风俗习惯、生产特点、社会组织及文化传统不同,相应特点不同。乡村景观如同活的博物馆,包含着区域文化特征与地域特征,在研究与分析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应坚持的原则

在现阶段,我国主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其中的关键在于有效利用乡村珍贵的土地资源,打造富有农村特色、农家情趣、文化气息的舒适坏境,改善农村的生态与景观,进而带动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让乡村充满生机和活力,让乡村变美,从而打破钢筋混凝土森林和城市景观崇拜。这便为风景园林设计师进行乡村景观设计提供了良好舞台。在进行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区域特征,考虑如何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重视对乡村景观风貌的保护,努力提高乡村景观品质,实现乡村景观价值。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应坚持如下原则:

(一)规划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乡村景观在风景原理规划与设计中,应注意保护乡村景观资源,如自然景观资源、历史景观资源及生产性资源等。乡村耕地资源属于乡村景观特色资源,也是国家战略资源,在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应尽量减少或避免对耕地资源的破坏。乡村景观中河流、山地等自然景观资源,古建筑、古文物等历史遗留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后,则难以恢复,为此,应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坚持规划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二)开放性原则

乡村景观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景观资源,进行规划与设计应坚持开放性原则,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全民共享的资源,不应设计为少部分人享有的封闭式资源。要确保景观看得见、走的进、摸得着,尽量避免私家田园、私家庭院式的景观。

(三)协调性原则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应坚持协调性原则,要求乡村景观人文因素及自然因素和谐统一,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生态、生产、经济发展、旅游等因素,将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置于更大的区域空间范围内进行分析,分析乡村景观周边区域布局及特色,做到兼顾周边,与整体区域环境统一。

此外,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应尊重其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充分保护区域特色,减少对农田的破坏及影响等。

四、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乡村景观属于一种具备明显地域性特征的景观,属于一种乡土景观,它展示着乡村地域气候、土地自然、人文过程中的物质形态,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感触景观特点、当地风俗及文化底蕴;二是乡村景观是在人与自然相互影响中形成,具有和谐美感,其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提供了特色资源,也为园林设计人员提供了新的思路;三是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涉及社会、生态、环境、经济等多项因素,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其对城乡系统布局合理调整、乡村生态与景观环境的塑造、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及品牌产业发展等各内容均具有指导意义。

五、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空间及资源难以满足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要求,乡村景观逐渐成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乡村景观及其特点、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对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原则及意义进行分析。乡村景观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提高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水平发挥着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左秀利.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2]胡朝晖.基于滨海乡村特征的绿道景观规划设计以大亚湾绿道小桂湾段为例[J].风景园林,2013

[3]王有林.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J].中华民居,2012

[4]陈达活,韦媛春,李定攀等.浅谈乡村景观的规划和设计[J].中华民居,2013

[5]陆琦,李自若.时代与地域:风景园林学科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反思[J].风景园林,2013

篇3

关键词:景观生态格局;风景园林规划;运用;分析

景观的生态格局指的是生态景观的空间格局,景观生态格局是为了保证人的视觉美感而生,它包括各种景物的搭配风格,各种景物的空间分布,各种景物的色彩搭配等要遵循人的视觉美。

1 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的几个方面

景观生态格局是按照传统和现代统一结合的方式进行构建,给人的视觉美的享受,对景观生态格局的分析包括很多方面,景观的空间格局、景观的结构组成、景观的设计风格、构成景观的物种等等。景观在时间的慢慢推移中也会发生改变,不同的角度看景观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1.1景观生态格局的静态分析

景观生态格局的静态分析的方向是从景观的风水,植物和动物的组成上进行分析,对景观的土壤、水质、假山的移动、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进行同一时间段的分析,景观生态格局受静态分析的影响不大。

1.2景观生态格局的动态分析

景观生态格局的动态分析的方向主要是对园林内的动物和植物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景观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看园林的风土就可以看出园林艺术在时间的洗礼下改变了面貌。景观生态格局受动态分析的影响比较大。

1.3 模拟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模拟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运用计算机等高科技的工具对园林景观的格局进行同一时间段和不同时间段的模拟,针对模拟的园林的景观生态格局的走势分析景观园林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的变化。

2 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运用

2.1 景观生态格局的分析对于风景园林规划的安全运用

2.1.1景观生态格局对风景园林规划的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景观生态格局是为了控制和保护某种生态的自然形式规划的,风景园林的生态规划对景观随时间的推移而演变和生物动态保护有很重要的作用。景观的演变过程包括园林生态物种的变动、城市的空间规划、城市的水土灾害自然现象的影响和水土流失及风向、风速的变动等等。这些都会给景观的生态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2.1.2对景观的生态格局进行定期的管理和控制是保证风景园林安全的重要措施。生态园林的安全格局要从地方性气候的特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样貌等安全性方面着手,对景观的生态格局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管理和控制。

2.1.3 景观生态格局的保护还要从生物的多样性的保护方面对风景园林进行保护。为多样性的生态物种提供必要的生存环境和栖息环境,保证多样性物种的成长条件和多样性物种的扩散。

2.1.4 景观生态格局的保护还包括克服管理和控制生态的阻力,静态分析下的阻力是很难克服的,但也是很难造成威胁的。动态的分析下的阻力是比较容易克服的,因其自身的特点。我们要掌握对景观生态格局造成困扰的因素的规律,再对这些阻力进行一一攻克。

2.2景观生态格局的分析对风景园林规划的美观上的运用

2.2.1景观生态格局的美观上的应用也是实现风景园林合理规划的必要条件。首先要对生态园林的自然环境进行有目的的引导,生态园林的自然环境包括好山、好水、好风光,而这些自然环境的本身就存在美感,只要实时的对好山、好水、好风光进行定期的管理就能够保证自然风景的美观了,自然风景的美观是一种超脱的自由美观,所以在不威胁整体美观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对其进行改变,山水和风是一种纯天然的景观,我们要保护这种天然美不被世俗的眼光所侵蚀。

2.2.2 生态园林的多样性也是一种美。这是一种和谐的美,山上有花草树木,奇峰怪石,天上有鸟鸣嬉戏,水里有鱼水交欢,地上有泥土的芬芳,这就是多样性物种的生态美,还有数之不尽的绿地原野,各种各样的花、鸟、鱼、虫,都是园林的生态美,都能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受,园林的生态美要让人流连忘返,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清澈潺潺的细水哗啦啦的流淌,树上各种各样的鸟儿齐欢欢的歌唱,地上的花草混合着泥土的芬芳,美的淋漓尽致。

2.2.3 生态园林的不同的风格美,也是展现景观生态格局的重要的方式。古今中外的园林艺术混杂着各个年代、各个民族的风俗,风格上的迥异造成美的迥异,但是不同风格的美都独具匠心,现今的园林有中国传统的对称美,也有西方参差不齐的层次美,不管哪一种风格的美都能给人以心情愉悦的感觉。

3结语

建设生态风景园林是现代人的共同心声,人们不想去破坏生态的平衡,只能对生态的格局进行管理和控制,风景生态格局和风景园林的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秋菊,傅伯杰,陈利顶.关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的几个问题[J]. 地理

科学,2009(3)

篇4

关键词:广场设计园林设计人性化自然生态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场及休闲绿地是大众群体集聚、交流、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广场设计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如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土木工程、给排水、植物学、生态学、社会心理学等。基于以上特点,本项目结合国内外广场的发展过程,熟悉广场的类型划分和小城镇综合性广场性质的定位,从宏观上把握住小城镇综合性广场设计思路和方法,处理好广场景观与总体环境、主体建筑物(村政办公楼)、道路和人们活动等的关系,营造一个具有活力、公共性、艺术性体现当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内涵的人性化开放空间。

2概况

2.1区位环境分析

本项目位于凤岗镇位于东莞市的东南部,与深圳市接壤,距东莞市区50多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越,气候适宜,常年气温在25-28°C;经济状况良好,有着较深厚的人文历史,是广东著名侨乡和抵御外侵的抗战基地。

2.2基地状况

本项目位于东莞市凤岗镇,南至东深河东至玉泉路 北至黄洞路。项目占地面积13351平方米,绿地面积约6650平方米。用地性质是凤岗村政府,周边地形无明显高差变化,地下无成片大块岩石层。整个规划区域成三角形地块,北边的为居民区,东边为兴贤学校,南边位东深河,西边位工厂区。因此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村政居民,办公人员和观光游客。

3 设计原则

从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出发,从人的角度为切入点,强调人的使用感受,注重人与自然、景观的情感交流。在宏观上做好规划把控,参照建设部等四部委2004年2月份对城市给类广场的用地面积做出明确规定:“小城镇和镇不得超过1公顷,中等城市不得超过2公顷,大城市不得超过3公顷,人口规模在2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不得超过5公顷”[1]。充分考虑自然尺度和建筑尺度相结合,设计一个自然、舒适、富有时代感和文化气息的景观环境。

3.2.1地域性

尊重场地,保留原有的肌理,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经济状况,注重村政广场的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到设计中去。生活中有很多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缺乏希腊所谓的“地方特色”,即场地的一种特有精神。设计师需要发现并且揭示这种精神的特征,而明确场地如何使用,并巧妙地使它融入有目的的使用和特定的设计形式中,以便体现这种精神,增强地方特色[2]。

3.2.2以人为本

“技术至上”的设计理念曾在景观设计上风靡一时,这种物质化的城市形态、结构和景观空间容易忽视人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忘记城市广场始终是城市人民广场。这终究都会遭到人们的摒弃时代淘汰的。因此,关注人在环境景观中的行为心理,了解人们的群聚性,不同文化、年龄、爱好、性格的人有不同的休闲游览方式[3]。在设计、布局、规模、设施及审美均应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为衡量标准,做到舒适性和趣味性,让村政工作人员在办公之余身心得到放松,让人们感受到当贫瘠的土地变绿时,美是随处可见的。

3.2.3 可持续发展

合理规划广场规模的大小,控制好硬质景观和软质比例关系,提高绿地率,改善乡镇的环境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效应。同时结合本项目的区位环境:西南边有大量的工厂。这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更多的考虑到多种绿化空间。在树种选择方面,除了运用乡土树种外,并且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对吸收和抗拒工厂排出的废弃物或有毒气体的一些树种。

4设计理念

本设计着眼现代设计构想,尊重人性、重视自然、再现自然和创造自然。用生态理念贯穿设计,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引导设计。通过混合式的园林布局形式,以流畅优美的几何线形,强化空间的层次和扩展感;体现村政办公气氛,塑造良好的村政形象;注重人在环境中的本能反应和心理感应,使人们在城市空间中获得自由、轻松、亲切感和活动的安全感。在植物配置上也运用各种手法,创造出幽郎、藏露、动静、虚实、开合收放以及色彩对比等效果,由此产生不同的意境[5]。

5总体规划

本项目为村政委前的广场绿化设计,它有别于城市大广场。由于广场周围建筑的缺失,场地过于宽大,使场地不再具有围合感,广场的尺度和建筑的高度、体量没有形成和谐的比例关系,因此场地具有广场的特性,同时也具有小公园的特性[6]。在设计手法上,不能单一将场地作为单纯的广场去设计,既要体现村镇形象、又要展现环境肌理。该项目主要服务于附近村民的集会,休息,游玩,以及村委办公人员的休息,观赏。根据以上设计依据里提到的,小城镇和镇的广场面积不超过1公顷。因此必须合理规划广场规模的大小,不能一味的追求规模宏大气派,不但不能提高广场的经济效应,还会给人们造成空旷、冷清、荒芜,甚至恐惧感。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尊重场地精神,突出场地的水平特点,注重地域特色、历史人文环境与现代造园手法相结合,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活动和休闲的需要。我相信肌理――场地的自然和文化背景才是设计真正的源泉。

5.1空间分析

从整体规划思路出发,“一轴”――“两线”――“三面”:本设计对场地采取“一轴”――“两线”――“三面”的方式进行处理。一轴:入口与中心广场、村政办公楼之间有明显的中轴线。 “两线”:分别是休闲区的游览路线和亲水部分的水线。“三面”:整个规划用地有三大块组成广场部分、休闲部分、和水景部分。根据人们的心理需要,通过园林建筑、地形、水体、植物等营造出开敞、半开敞、私密空间。在景点布置上做到动静结合,步移景异。同时以景观轴线连接各景观节点把不同空间环境以点、线、面的形式有机统一起来。结合功能要求和视觉效果,把“三面”细分为以下四个分区:

5.1.1中心广场区

在中心广场区布置的景观元素主要有:水景、雕塑、景观柱、林荫树阵。喷水雕塑在造型上采用不锈钢塑成的如展翅欲飞的雄鹰。从钢管细空里喷出的水花,犹如雄鹰腾云驾雾感觉,象征着凤岗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雕塑和村政办公楼前竖着10根粗壮的景观柱,上面雕刻着凤岗当地人们的文化和习俗。林荫树阵除了具有景观效果外,功能上设置了休息树池,给在中心广场活动的人提供一个休息、交流的场所。各个造景元素协调统一、相辅相成保证主体建筑和园林小品的结合,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垂直效果。

5.1.2亲水区

“水者,地气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也”。水是纯洁、智慧、神圣富有灵气的象征,具有可塑性。静态的水给人以宁静、轻松的享受;动态的水给人以欢快、激昂的感觉。潺潺流溢,引起人们的共鸣。根据水的这种特性设计喷泉,跌水、喷水景墙等,把人工水景过渡到自然水景。层层跌落的流水不但具有视觉的导向性,而且具有更强的韵律感。当人们身临其中时,无论在水中汀步里、木栈道上还是在亲水平台里,都能感受到来自柔软水体传来的韧性和灵气[7]。

5.1.3休闲区

休闲活动区包括开阔的疏林草地和幼儿园两个地方。疏林草地主要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开放式的自然绿地,让人们可以涉足于内嬉戏玩闹,同时又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5.1.4健身、活动区

该区域是附近居民参与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它具有参与性,是生活多样化的体现。因此设有篮球场、阳光活动草坪,在草坪中适当设置一些供人们玩乐的简单设施。

5.2交通设计

本项目道路系统分为三级营建,一级为消防路,二级为主要景观路,三级为园路,通过三级不同道路的有机联结,组成完整、系统的路网,并能把各个景观节点结合起来。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突破呆板的车行道和广场分割方式,采用车行道与广场结合,在平面上用不同铺装材质进行空间的界定,在立面上用腾空的景观柱进行界定,似断非断的虚隔方式,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而又不会干扰到人们在广场中的观赏、游玩等活动,达到人车分流最好的效果。

5.3植物设计

5.3.1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

熟悉当地树种的观赏特性和生长习性,以保护、改善当地环境为前提,运用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相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层种植。

5.3.2生态学原理

充分了解植物的生态学特性,选择以环境和生态相适应的树种,模拟自然,接近自然、再现自然,营造一种“城市丛林”的生态景观效果。针对周边大量工厂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树种,如具有吸附灰尘,吸收有毒气体、或能分泌出一些消灭病菌功能的一些树种。有利于净化空气,增加负离子,改善村镇小气候。如针对我国华南地区,棕榈、构树、广玉兰等书中具有较强的抗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毒气体的特性。同时抗以二氧化硫为主的有毒气体的植物还有扁桃、盆架子、红背桂、小叶驳骨丹、芒果、细叶榕等;抗以氯气为主的树种有:樟叶槭、盆架子、人心果、木麻黄,鹰爪、小叶驳骨丹、细叶榕等;抗以氟化氢为主的树种有:桑、银华、蓝桉[8]。

5.3.3美学的原理

完美的植物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以植物的形貌、色彩、质感及组合等营造出高低错落,疏密结合、层次多样、色彩丰富、季相分明的植物景观效果。并通过植物的线条和构图,形成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体现个体及群体美,从而创造出更好的视觉效果。

5.3.4植物多样性原理

植物多样性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影响着生态美和自然完整性。在我们设计的过程中以地带性植被作为植物景观的主角,让野生植物、野草、野灌木形成自然绿化,这种地带性植物多样性和异质性的设计将带来动物景观的多样性,从达到景观生态的平衡[9]。

5.4照明设计

“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五彩的灯光、绚丽的夜景丰富了居民的夜间活动,因此照明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明暗搭配、高中低结合营造出宜人的氛围,为村镇居民创造出新的交往场所空间。

6结语

一个成功的城市广场可以带动广场周边的旅游、生态、商业、交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创造可观的经济效应,并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利于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1]。同样,对于小城镇的综合性广场的设计来,可以改变村政形象,体现当地的文化水平,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当然由于小城镇人们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景观的营造手法不能过于抽象化,这样有助于人们对景观设计的理解。同时人们在景观保护方面的意识会相对薄弱,这时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将在设计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设计者是预见者,是在了解大众的行为心理的基础上,通过物质形式和空间形式的有机结合,有意识的去引导、暗示使用者的合理行为。这也是本次设计的难点。但我坚信:城市的发展永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注重“此时此地”,充分考虑人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手段,就可以设计出高质量的广场。

参考文献

[1] 文增. 城市广场设计 [M]. 沈阳: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5. 7-28.

[2](美)里德,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著: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2-30.

[3] 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15.

[4] 李金路, 林鹰. 建设部办公楼前环境改造设计 [J]. 中国园林,2005,21 (3): 7374.

[5] 过元炯. 园林艺术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5.95-96.

[6] 马会岭, 朱建宁. 山东省日照市任命广场改建设计 [J]. 中国园林,2006,22 (127): 4145.

[7] 朱钧珍. 园林水景设计的传承理念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10-38.

篇5

关键词:非园林专业;规划;教学;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71-02

园林专业相关课程中,《园林景观规划》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园林专业课程,主要讲述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理论和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方法,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并掌握园林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并能够从事常见绿地方案的规划设计[2,3]。与园林专业学生相比,非园林专业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和课程学时分配上相对薄弱,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是非园林专业《园林景观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为此,笔者结合园林景观规划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非园林专业的《园林景观规划》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以供参考。

一、非园林专业《园林景观规划》课程教学现状

1.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作为风景园林专业从业人员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之一,《园林景观规划》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园林绿地的基本概念,奠定各专题性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基础,帮助学生建立园林专业从业人员应有的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视角[3,4]。对于非园林专业,大部分院校的《园林景观规划》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亦有部分学校为迎合潮流开设为专业必修课,不同学校课程定位参差不齐,最终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对专业与非专业学生一视同仁,致使本课程的开设对专业学生营养不足,难以达到专业培养要求,而对非专业学生营养过剩、消化不良,亦难以实现开设本课程的理想效果。

2.教学大纲。在非园林专业《园林景观规划》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园林专业《园林景观规划》的教学大纲,没有考虑非园林专业学生的能力与层次,教学计划均衡而没有考虑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比如,绪论、各论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及顺序安排不合理,让学生产生理解困难、抽象、与实际脱节等一些不易于接受和认同的现象,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与对课程的兴趣。另外,教学大纲陈旧而没有根据学科发展以及专业差异加以更新和调整,亦不能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

教学内容上将土方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栽植工程作为重点,弱化园林花坛砌体和挡土墙工程、园林的排水工程、供电工程。对此内容减少学时。园林的给排水工程和供电设计内容专业性强,有些学校专门开设此专业,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学精,园林专业的学生只须在实践工作中能与想关的技术人员协调沟通即可。

园林工程施工图,是园林设计师和工程技术人员交流的手段,为按图施工提供依据。主要包括地形竖向设计图、园林给排水官网图、喷泉设计施工图、园林施工图、假山施工图、种植设计图等。教学中适当增加施工图的识图和绘制,减少毕业生就业中的看不懂图纸的困惑。

3.教学内容。《园林景观规划》教材不少,但是适合非园林本科专业的教材较少。目前,非园林专业开设本课程的院校基本都是采用专业教材施教,教学内容与专业类的教学内容相同,对于非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讲,相当一部分内容都过于抽象,不容易理解。同时,在规划的原理、方法与设计等内容的比例上,亦存在不合理分配的问题。《园林景观规划》的原理和方法等部分章节对各种园林绿地功能、特点、定位、结构布局形式等内容阐述较为笼统,而对如何针对各园林绿地类型的规划设计却详细讲授,结果既不能让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和掌握园林景观规划理论,又不能从微观角度从事实际设计工作。另外,对《园林景观规划》课程的讲授,很多学校的老师没有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去启发式教学,其后果造成学生难以把园林景观规划的知识与本专业的知识结合在一起,不能为其所用,达不到教学目的。

4.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单一,空谈园林景观规划理论,缺少典型规划案例的剖析。目前在非园林专业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或“注入式”的传统方式,教师通过口述或多媒体放映的形式把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灌输给学生,而学生通过作业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但是,《园林景观规划》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创新能力要求高等特点[5,6],所以这种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与课程要求相匹配,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另外,园林景观规划相关工作是一种要求团队合作、思维创新、注重实践的工作,而目前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非园林专业《园林景观规划》课程教学优化

1.准确定位课程。对于非园林专业学生,本课程的开设是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鉴赏能力和知识面的拓展,与园林专业学生存在差异,应属于选修课范畴。作为教学的初衷,非园林专业《园林景观规划》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着力培养学生应用园林景观规划的理论和思想更好地学以致用,便于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和未来就业方向,挖掘自身潜能,运用所学的园林景观规划知识开拓思路并创新性地去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

2.合理制定教学大纲。在非园林专业《园林景观规划》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非园林专业学生的能力与层次,结合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删减部分难以理解、较为抽象的章节,增加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安排,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在案例与实践中掌握课程的知识,同时,结合学科前沿更新与调整陈旧教学大纲,使学生在在了解本专业的前言知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专业的发展方向,找到不同学科发展的异同点,让学生从学科发展的宏观层面找到学习《园林景观规划》的兴趣点。

3.优化教学内容。针对非园林专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专业类教材教学内容相对抽象、注重规划设计等问题,在《园林景观规划》教学内容上,首先,需弱化学生对各园林绿地类型的规划设计,而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园林审美的视角和思想辨析各园林绿地类型规划的原理、方法与设计思想;其次,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删减陈旧过时的内容,在有限的学时内介绍园林绿地规划的发展动态和新方法、新理论,以便学生掌握景观绿地规划的经典内容与学科的发展;然后,正确处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相互关系,加强实践教学安排,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景观绿地规划的理论,同时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分析现有规划方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辅相成;最后,把《园林景观规划》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启发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理解、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专业综合素质。

4.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针对“填充式”的教学模式无法匹配园林绿地规划实践性强的特点,应采用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包括PPT幻灯片,声音、动画)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动画演示方法呈现某类型景观绿地完整方案的构思过程,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与本专业的知识,结合教师讲授,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总结。第二,园林绿地规划是一个从概念到形式的逐步分析的理论活动[5-7],在非园林专业的教学中宜采用对比分析和逆向思维的教学方式,采用同一项目不同规划方案对比分析和先整体后局部的讲解方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实现宏观上把握和细节上入手。第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理论学习与实际调研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各类园林绿地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和位置后,了解园林绿地的分类和规划的内容,以及规划中定位、设计原则和特点,然后带领学生到实际项目中进行实地踏察,以项目为依托指导学生回顾课堂理论知识,同时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等过程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亦能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园林绿地规划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三、结语

总之,园林绿地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不单单是对学生园林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是对学生园林艺术修养的熏陶和审美的培养。对于非园林专业学生,为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与规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和知识更加全面,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有必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总结,以期抛砖引玉,相信通过该课程的逐步改革与创新,非园林专业的学生对园林绿地规划会有进一步认识,为培养出综合素质更强、就业方向更广、更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飞.“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2009,(8):35-36.

[2]张晓佳.培养创新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教学改革探索[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182-185.

[3]李永华,张淑梅,刘保国,等.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机制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4,(9):88-90.

[4]楼一蕾.风景园林专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园艺,2013,(11):223-224.

[5]王艳安,安运华,曾俊峰,等.非重点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专业意识培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5004-5005,5015.

篇6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和城市环境的建设,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新要求。创作出合理的现代城市人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还可以满足人们对现代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本文回顾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发展的历史,从城市景观设计的理念、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出发,指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趋势,认为单纯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应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未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在理论研究方法探讨和技术支撑上进行全面的革新,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进行了探讨,旨在能为同类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 of urbanization, improve people's lifestyl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Create a reason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odern city, not onl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to watch, but also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urban ecological.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urban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hree aspects, points out that the trend of the modern urban landscap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that the simple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with other disciplines the area of ​​contact, and on this basis, further proposed comprehensive reform Discussion and technical support of the theoretical approaches in the futur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urban landscape design discussed designed for the same city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to provide a reference.

Keywords: urban gardens; landscape design; development trends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品味和生态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不断提高,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建设、市容环境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和城市环境的建设,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新要求。创作出合理的现代城市人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还可以满足人们对现代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本文回顾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发展的历史,从城市景观设计的理念、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出发,指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趋势,认为单纯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应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未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在理论研究方法探讨和技术支撑上进行全面的革新,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进行了探讨,旨在能为同类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

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现代城市社会、政治、 经济与文化的反映,同时也代表了快速发展的城市文明与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对于现代城市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设计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时,设计者应该遵循以下几个设计理念:第一,区域设计,即在很大的区域尺度上设计、 梳理园林景观的水系、 山脉、绿地系统、 交通、城市;第二,城市设计,即设计界定城市形态的公共空间、 开放空间、 绿地、 水系等;第三,风景旅游地和历史文化遗产地的规划和设计;第四,自然地,如湿地、森林的设计;第五,综合地产的开发项目的规划和设计;第六,校园、 科技园和办公园区的设计;第七,花园、 公园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总之,设计者要在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合理有效的利用成本,满足城市人的需求,将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把自然、功能、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

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现代化的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现代城市社会、政治、 经济与文化的反映,也是现代城市文明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城市建设走园林化之路,园林化建设以生态与文化为主题,是各地城市实践与探索形成的共识。随着社会城市化、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剧增,人流、 能流、 物流高度集中,环境污染、热岛效应等对人类生存影响日趋严重,成为人们密切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建设生态化城市成为城市园林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搞好园林建设才能够使人们生存的环境得到改善。目前,城市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将园林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使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到均衡发展;不断完善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理念;不断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引入先进园林景观建设的施工工艺,增加了园林规划和城市建设的现代气息;节约园林的探索与推广使城市生态化建设得到保障。

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新趋势

篇7

关键词:城市;风景园林;科学规划

1 概述

风景园林一般指的是综合利用人文艺术方式以及自然科学共同营造的人类美好户外生活环境。随着我国城市不断扩张,城市风景园林的规划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城市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应该与当地环境相适应,与当地历史、人文相契合。在城市有限的资源情况下,应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提高城市风景园林的相容性,进而缓解人口与环境的矛盾,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2 城市风景园林概述

2.1 城市风景园林功能及作用

城市风景园林不仅可以作为游览场地供城市居民休闲,也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具有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经济功能。

城市风景园林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园林中的植物可以净化城市空气,吸收城市CO2,释放O2,维持城市的C-O平衡。城市园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城市空气中的粉尘以及有害气体,减轻城市环境污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风景园林为城市提供了一定的自然画面,体现城市以人为本的精神,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比如可以给居民提供散步、摄影、赏景等活动的场所,使居民放松身心,减少居民生活压力。经济效益功能主要分为间接经济效益以及直接经济效益功能,风景园林提高城市的基础服务质量,提供较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

2.2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城市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之于城市能够改善城市风貌,增添城市居住氛围,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能够凸显城市风格,彰显城市文化底蕴,表现城市的人文精神。城市风景园林具有其独特的美感,能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良好的风景园林规划不仅与城市的物质层面有关,也能为城市提供精神内涵,使居民的居住更加舒适,凸显城市的人文底蕴。科学规划的城市风景园林能够体现城市管理理念,体现城市经济情况,从而为城市提供投资吸引力,进而带动城市居民消费的增长,使城市更加宜居。

2.3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原则

城市进行风景园林规划时应该遵守最少干扰原则、4R原则、功能原则以及整体连续性原则。首先应遵守最少干扰原则。城市的风景园林往往是在城市某一定的场地上进行建设,城市进行园林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扰动。因此在规划设计园林时,必须遵守最少干扰原则,将生态扰动降到最低,并不断优化以促进城市系统的物质循环,保护城市环境多样性。其次,应该遵守4R(Reduce、Reuse、Recycle、Renewable)原则。在规划设计风景园林时要尽可能减少使用建筑材料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满足城市设计的基础上对原有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并利用所回收的资源进行利用,并采用再生资源进行建设。再次,应该遵守功能原则,城市园林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护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维护自然生态。最后,应遵守整体连续性的原则,城市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必须与城市大环境相适应,具有连续性。

3 科学规划城市风景园林措施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是城市规划十分重要的环节,各个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均应该根据城市特定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文化进行侧重规划。规划城市风景园林的一般流程为先确定风景园林的活跃因素,之后确定城市园林风景的特色风景区,再确立整个城市风景园林轴线景观,控制城市园林景观内容,最终确定出符合整个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

3.1 提高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水平

想要科学规划城市风景园林,必须要提高相关园林规划设计人员的整体水平,从而提高城市风景园林的科学性。要加强园林规划人员的专业能力,并给予其充分的锻炼,以提高相关人员的实践能力。促使其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理念与实际城市规划工作相结合,设计规划高水平的城市风景园林。在设计规划时,要将新旧理念相互联系,合理规划,保证风景园林的规划合乎规范,并有所创新。在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时,一方面应该循规蹈矩,尊重城市传统理念;另一方面应该推陈出新,借鉴国外先进国家风景园林规划经验,将风景园林设计与国外先进理念结合,规划出别具一格的城市风景园林。

3.2 重视城市园林系统的构建

规划城市风景园林要重视整个系统的构建,注意城市与郊区、城市与自然的功能性联系,注意二者之间的生态联系。规划园林时,要树立内外兼修,顾全全局的思想观。城市园林规划的立面图、总平面图、鸟瞰图以及透视图均十分重要,必须重视园林整个图面的效果。每一张园林风景系统都必须全面,并且要体现生态观念。在园林设计规划时,必须以系统的视角对城市进行规划,规划出实用、美观的园林系统。尤其在城市的城区间区域,更应将绿地在为载体,实现城市生态的需求。此外,还要尊重城市自身的自然景观以及生态现状,传承城市的特色。比如某城市进行一园林风景规划,首先应从城市绿地系统进行考虑,确定整个规划目标。之后依据城市自身特点以及其他既有园林进行设计,保证城市园林风景的系统性。

3.3 重视城市天然条件

规划城市园林景观时应该充分利用城市的天然条件,加强绿地整体规划设计。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时,应结合城市的优势,取长补短,突出城市自身优势。在进行园林规划过程中,应为园林规划出合理的绿地,并将所规划的绿地设置相应的功能,实现各绿地功能协调、结合,将城市资源整合、统筹、规划,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规划风景园林时,要将城市的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进行结合,依托城市自身的河流、丘陵等特点构建出与所属城市相适应的园林景观,并实现各个园林间的联系,进而形成合理布局的系统。比如江苏苏州某城市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时,依据城市水环境优势合理规划,构建出与城市相结合的“山-水环抱”风景园林。

3.4 重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传承

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时应该重视城市文化的传承,也要注重风景园林知识产权的保护。城市任何一个角落、一个环境的规划都是独特的风景文化,均体现出城市不同的风景园林规划人员的设计理念。应深入理解城市的文化价值,挖掘内部价值,每一个城市均代表了一个鲜活的历史,在规划风景园林时要做到传承城市历史,为园林景观规划进行充足的准备。比如在1972年所规划完成的富兰克林纪念馆,将城市中富兰克林的故居作为城市的人文符号进行应用,通过一系列规划布置,表现出旧建筑的灵魂,保证整个城市风景布置有致。

4 结束语

城市风景园林不仅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休闲的场所,也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因此必须重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城市进行风景园林规划时应该遵守最少干扰原则、4R原则、功能原则以及整体连续性原则。在规划时应该努力提高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水平,构建城市园林系统,重视利用城市天然条件,加强城市园林风景规划的传承,进而改善城市风貌,增添城市居住氛围,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景观

目前全球有半数人口居住在都市区,到2050年,预计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都市区。就中国的情形看,无论是大都市,还是中小城市,其人口都在“爆炸”性的增长,来自四面八方的流动人口正在急速地向都市迁移。这种增长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城市迅速地向其四周的郊区扩张,而且是一种盲目的无序的不计后果的扩张。这种由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城市化运动,还将继续发展下去。据估计,到2020年左右,中国的城市化程度有可能将达到60%。

这种人口不断向都市区集聚的潮流,使得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城市环境承受着巨大压力。人的整个生命过程需要空气、阳光、水、食物、能量、衣服、住房、道路等来维持,同时产生排泄物和各种垃圾,所有这一切的背后隐含着巨大的环境成本,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人类的生存空间将会怎样?人类的生命依然能够健康的延续吗?

透过欧美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不难看出,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必将落在风景园林工作者身上,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理论与方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1风景园林及生态设计的概念

1.1景观概念

美国景观生态学家斯坦纳提出,景观是人眼所见各部分的总和,是形成场所的时间和文化的叠加与融合,是自然与文化断彼此雕琢的作品。它是多种元素的组合,包括田野、建筑、山体、森林、荒漠、水体及居住区等。

北京大学的俞孔坚认为,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

1.2风景园林概念

风景园林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科学。

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的定义是:风景园林是一种包括自然环境与建成环境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的职业。

加拿大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的定义是:风景园林是一门关于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专业,它涉及与其相关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恢复等。

笔者认为风景园林至少可以从以下9个层面来考察:

(1)风景园林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对土地和地上空间及物体进行布置的艺术。

(2)风景园林是对自然和人为环境以及人本身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分析、规划和设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3)风景园林最注重的是艺术、美学、科学、自然、人类五者之间的直接的相互关系。其中,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这一科学文化的新领域中,风景园林与设计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风景园林又是一种文化,一个历史时代的缩影和代表。

(4)风景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相互矛盾的哲学学说的支配,如日本的园林贯穿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概念,而文艺复兴时的园林则体现了人是自然的主人的思想。

(5)在风景园林与园林设计中,艺术、科学和自然在观赏园艺学的某些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例如新的草本和木本植物品种的培育,对园林景观形成极为重要的园艺栽培、修剪整形技艺等。

(6)风景园林与园林景观设计需要解决美学方面的问题,如空间,包括物质要素、人和人的视觉感受所形成的氛围和环境;体量,空间的对立面,对于视觉实体来说,空间与体量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其转化在于,观赏者置身其中时产生空间感,置身其外产生体量感;线条轮廓、色彩、色调、声音等。

(7)园林是城市建筑景观与开阔的乡村景观的过渡,从而形成一种空间的连续性。

(8)由于树木花草等植物不断生长和四季周期性的繁茂凋谢,形成构建物和雕塑等静态物所无法表达的一种连续性。

(9)风景园林要解决技术和功能问题。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现代风景园林的核心是要研究和处理好艺术、美学、科学、自然与人类五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1.3景观生态设计概念

景观生态设计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层面是指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景观设计,它注重的是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的相互关系。景观空间格局由斑块、基质、廊道、边界等元素构成。广义层面是指运用生态学(包括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的原理、方法和知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这个层面上的景观生态设计,实质上是对景观的生态设计。

2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

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悠久历史之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另一极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Mozingo,1997)。这种由来已久的分野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溶合。

生态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因为它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人类的持续。如果把生态设计理解为远离城市的丛林中或自然保护地的设计,或是环保主义者在其后院的一种实验,或是认为只能在城市中的样板区的一种摆设,那是对生态设计的偏见,至少是对现代和未来生态设计概念的不理解。

生态设计是一个过程,一种“道”,而不是由专业人员提供一种产品(Cunha,1997)。通过这种过程使每个人熟悉特定场所中的自然过程,从而参与到生态化的环境和社区的建设中。生态设计是使城市和社区走向生态化和趋于更可持续的必由之路。

生态设计更是一种伦理。它反映了设计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是每个设计师的最崇高的职业道德的体现。已故景观设计专业泰斗Sassakii说过,景观设计师可以给地球带来深刻的变化,同样,他也可能陶醉在乐衷于鸡毛蒜皮般的艺术的自我表现之中。有了对社会和土地的责任感,景观设计师才有可能选择前者。

生态设计是经济的,生态和经济本质上是同一的,生态学就是自然的经济学(Nature's economy)。两者之所以会有当今的矛盾,原因在于我们对经济的理解的不完全性和衡量经济的以当代人和以人类中心的价值偏差(俞孔坚,1998).生态设计则强调多目标的、完全的经济性。

景观生态设计,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它是把景观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考虑。景观是―片土地和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的综合体。在―切景观生态系统中,至少存在如下几个层次的生态关系。

2.1景观与外部系统的相互关系

例如一条城市滨江景观带,可能会遭受台风、暴雨和洪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会遭受空气污染、交通、人流等人类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需要处理好目标景观与其外部的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尽可能实现景观生态系统与其外部系统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动态平衡。我认为,任一场地都必须被视为包含了该场地的较大一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并且必须根据该态系统整体面临的问题来处理该场地。

2.2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

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是一种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空间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水流、物种流(包括动物和植物)、营养流、人流与景观空间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景观生态学用斑块、廊道、基质和边界作为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这一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不同尺度的景观,如森林景观、农业景观、城市建成区景观、郊区景观、校园景观等。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的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继而改变和调整景气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2.3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大的尺度来看,一片森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一片水域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一片湿地作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从小的尺度上看,景观内的一个池塘、一小片树林、一条溪流同样可以被视为生态系统。它们的内部均具有自身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在对某一尺度上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在这个三面上所要考虑和实现的目标,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使各个生态手统内部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尽可能达到动态平衡,同时与相邻生态系统保持有机的联系。具体到设计的手法上,如在城市中,一个水体的四周用宽阔的硬质道路围合封闭,称为湖边休闲游步道。这种全封闭的硬质道路布局就会切断湖泊生态系统与其相邻的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两者的能流就会中断,这样的设计就不符合生态原则。

2.4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

这个层面的生态关系包含植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动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司的竞争与共生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人也是景观生命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也需要考虑人的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2.5人类与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

实质上,任何尺度意义上的景观,大到整个地球、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小到一个公园、一座校园、一幢房子的花园,特别是城市景观系统,与其关系最紧密的是人类自身。人类的活动和影响自始至终全方位的贯穿于整个景观系统。无论是在时间和物质空间上,还是在精神空间上,均对不同尺度的景观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实质上,上面所述的4个层面上的生态关系中,均包含着这一生态关系。

3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程序

景观生态设计的核心原则可以这样来描述:对于任何生物、人工、自然与社会系统,能够提供维持其健康与幸福所必需的环境,就是这个系统最适宜的环境。这一原则并不受尺度的限制,它既适用于一家后花园的植物种植,也可以指导一个国家的发展。

风景园林的生态规划与设计过程可分为如下步骤。

第一步:探求设计场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机遇。人类面临众多的社会、经济、政治及环境等问题和机遇。景观规划与设计要解决的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第二步:确立规划设计目标。目标是对未来景观的清晰的描述,目标一经确立,意味着相关人员或机构己对第一步中确认的问题和机遇给予了确认。目标的确定是解决问题的组成部分。目标的确定依赖于文化和政治系统,但应尽可能使与目标有关的人参与到确定目标的过程中来。”’

第三步:景观分析,确定区域尺度。这一步包含各种尺度等级,如区域尺度、城市尺度、特定场地尺度等。每一尺度等级的组织均有其自身的特性,某一等级尺度的整体即为更高等级的组成部分。

第四步:景观分析,地方尺度。对更为具体的规划与设计的区域上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地方尺度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获得对自然过程、人类计划和活动的认识,包括对区域内的物理、生物及社会元素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第五步:目标场地的概念及多解方案。这一步需要针对目标场地建立景观概念,并围绕这些景观概念提出多种预景方案,对其做进一步的景观分析。在通常情况下,设计师运用自身拥有的各种知识、技巧和经验,对调查和分析阶段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性的逻辑思考和丰富的想象,从而形成规划区的景观概念。

第六步: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将最优秀的景观概念和待选方案综合在一起,这一步是规划过程中的关键。景观规划强调对自然与社会的综合考虑。一个景观规划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与本景观规划的人员和机构参与到规划的决策过程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政府或某一部(局)、某一单位、某一房地产公司突然宣布某一项目的规划方案或规划设计方案,该规划方案事先未同关系紧密的有关人员协商和探讨,结果常常会遭到激烈的反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使有关人员参与到规划过程中来,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将好的意见融入到规划方案之中。这样做可能会使前期规划耗时更长,但却能使规划方案成功率比较高,为景观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七步: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在已定的景观概念方案下,运用景观与外部系统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人类与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进行景观设计。

篇9

关健词: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想要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并形成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就必须结合地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规模、风格、标准以及文化内涵,使园林真正成为城市的形象工程,从而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其重要功能。

1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1 整体空间组织和谐的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必须要把握好园林的整体和谐原则,体现出整体的设计风格主题。要同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不同的设计风格可能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在城市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一般都要体现出景、轴线、节点、路径以及视觉等几大要素。另外,园林景观设计还要考虑到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来进行空间的组织规划。景观设计还要追求开阔、大方、闲适的效果,对于一些要求私密的空间设计,则要考虑到幽静、浪漫、惬意的特点。

1.2 体现出地方特征的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还需充分体现出地方特征和流畅自然的特色。我国的地域辽阔,城市所处的自然区域和文化特征也各具特色,所以每个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都要很好地把握住这一特点,从而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环境。另外,园林景观设计还要考虑到其园林所处位置的地形和地貌特点,将创意与个性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园林景观具有令人难忘的特点。

1.3 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

在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点应该是景观设计的精彩所在,这些点的元素应该相互交织和贯穿,这样才能使园林的景观变得有序。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传统的空间布局已经逐渐地被新创意空间所代替。新的景观规划设计能够将人与景观进行很好的融合,构筑出全新的空间格局。比如可以增加人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设计出各类适合人群活动的场所。

1.4 风格把握与协调的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还要将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进行有机地结合,从而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园林景观。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硬质景观往往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而软质景观则一般是园林绿化设计的事。如果不能得到全面的沟通,这种规划模式虽然能够体现出专业化的优势,但却会造成景观设计不协调的现象。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时,必须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达到统一协调。另外,在硬质景观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也尤其重要。应该尽量采用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自然特征的材料,当然也要考虑地方和业主的需要。

2 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现状

2.1 园林景观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城市园林的立足点也从园林植物所营造出的形式美,而慢慢转化为具有现代特色的绿色生态景观上。现代园林的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简单的观赏和休憩需要,还要满足城市人的心理需求、审美需要。现代城市的园林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园林的重要性可以体现在目前城市的大规模园林建设上。现代园林的规划和设计在不断继承优秀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将现代城市所应该具备的综合也全新地体现了出来。它既适应了现代城市发展的多种需求,也满足了不同城市人们的游玩休憩需要。做到了以现代城市为有机载体的园林景观生态化、人性化和现代化。

2.2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的园林历史悠久,但是对于现代城市的园林而言还存在一些不足。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在自主规划体系上还不算完善,与国外的一些先进城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理念,还存在以借鉴国外某些城市的设计理念为主的问题。总规对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只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部分必要补充,或者是对城市园林绿地分布进行一些简单的考虑和意见,而对于城市园林绿地的具体标准和建设主题等则会因为很多因素而无法进行明确。这就会导致很多城市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存在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也就必然存在由于尺度把握不当,而造成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同质化和无序化。这样的结果不但影响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美化效果,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城市园林建设的质量低下和不正当竞争现象。当然,这也与城市园林建设相关队伍的自身素质有一定的关系。

3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的思路

3.1 园林景观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规划设计

城市园林作为一个综合整体,其景观的规划设计应该以人为创建为中心,充分体现出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来。其中包括景观的通达性、建筑的生态性、生态的稳定性以及景观的优美性等。应该在人工环境中尽量地体现出自然的魅力,以增加景观的生物多样化和视觉多样化,并且尽量做到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区,进行全面的生态绿色空间体系建立,这也是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目的所在。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所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3.1.1 保护自然的原则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园林建设大多追求速成,进行大量的草坪和树木移植。虽然其速成的效果较好,但很容易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大量被移植的树木死亡,自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生态功效。所以说,想要建设充满自然色彩的园林景观,首先应该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的原则,认识到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要素所在。另外,自然界需要具有一定的更新和演变过程,在设计中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界组成之间的关系,尽量地保留和采用原有的动物和植物来进行规划设计。如果必须引入植物时也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景观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物来进行移植。这样才能够保证生态协调规划设计理念的实现。

3.1.2 可持续性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所应遵循的价值理论与道德观念,它的本质就是要充分地利用现代科技,尽量地开发出绿色资源,来改善和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促使人与自然能够持续和谐的发展。城市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也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将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良好改善作为设计目标,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2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合理应用

地域文化景观是存在于特定的地域范围内的文化景观类型,它代表着该地方所特有的文化背景,它是人类历史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载体,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地域文化景观所强调的是一种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它侧重于对地域景观空间和文化价值取向的表现。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结合文化策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已经逐渐成为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在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原则是:

3.2.1 设计的多样性原则

地域文化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特定地理条件下的文化差异性,将其表现在景观的特质上面。但是多样性设计在注重保护和继承地域的现有文化遗产时,更要将这种文化遗产进行研究、改善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之中,才能把握好地域特征,指导好景观的物质空间建设,从而丰富城市的生活活力,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质。

3.2.2 乡土性保护的原则

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还应该充分地重视和保护好地域的乡土性。乡土性的保护并不是说一味地进行历史的复制,而是要强调在继承传统时要摒弃糟粕,取其精华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将传承到的有价值的文化运用到景观规划设计中,以赋予现代景观新的文化内涵。

3.3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化

科学的进行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是园林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能够将现代园林的特色、功能、艺术性等全面体现出来。为了使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更具科学性,就必须全面地开展园林景观学的系统研究,大力培养各类园林规划设计人才,从而努力构建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园林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尽快地将园林规划设计技术标准进行完善,做好各类园林的项目规划设计内容和深度要求,使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更具有专业内涵。

4 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大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城市的园林规划,它对内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对外可以增加其投资环境的影响力。另外,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的合理规划设计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噪音、净化空气和减少环境污染。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对城市园林景观建筑、园林植物进行合理化配置,要求考虑到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因此,如何正确地对城市发展进行动态分析,是做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杜爽,王崑.浅议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景观[J].现代园林论坛,2011(5):10-13.

篇10

关键词:小区:风景园林设计;分析

良好的园林环境应该是空间错落有致,形成具有可识别性和独立性,有主次关系变化的空间,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环境绿化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现代社区真正成为居民生活的良好场所。

1 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当前物质文化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精神,人文关怀需求。因此,现代住宅区的园林设计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功能化植物栽种,而要延伸园林设计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可持续生态园林设计理念。所以现代住宅区的园林设计要遵循以下两点:①必须在物质层面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的的基本功能性、社会性需求。②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能反映精神,人文关怀。3 园林设计是科学、可持续、自然生态景观。随着现代人们对住宅景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特色设计要求,可以在现代的生活里融入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并且是以传统文化、本土文化为主导的,这样就能使营造出多元文化的生活氛围。设计者要充分的熟悉居民的室外活动交流的需求,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的要求。在尊重生态环境基础上,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把“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出来,把绿色的概念引入大设计中,让人们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也能充分的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使景观更加具有观赏性。这样,景观不仅能体现一种形式美,还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意境美。充分的挖掘景观中的艺术内涵,可以通过各类植物在不同季节的不同变化,灵活的运用色彩、形体以及质地来构造一副美妙的艺术图。同时,借鉴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美造型,利用现代表现手法,设计优美合适的园林建筑造型。

2 园林绿化设计要点

2.1 人性化设计

人是园林设计主体,风景园林设计是围绕着人与自然资源、景观建筑和谐共处。所以,风景园林设计要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理念。

设计时既要满足不同年龄结构特点,不同文化层次需求,又要体现安全,健康,自然性,还要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要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住宅区居民使用绿地的行为可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锻炼休闲与交往活动:群体与个体活动;安静与喧闹活动;儿童、青少年、中年与老人活动。这几类活动常常交叉进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同的活动类型,使居民各得其乐,才能使“家园”的概念落在实处。同时,应考虑到住区交往活动是丰富性,如不同年龄的人群、不同的事件模式并存 如老人遛鸟、小孩跳皮筋、青少年打羽毛球,大可不必给予人为分隔。同时通过小区中的交往空间,以此增进居民间的交流,使住区的物质环境融入更多的人文情趣。

2.2 科学合理规划设计

现代都市化城市,土地资源与自然资源都是稀缺资源。所以,合理、科学、立体的园林设计显得很重要。现代的建筑物越来越向高度发展,体量越来越大,植物景观越来越少,小区住宅建筑也不例外。这样给人心理产生很大压抑感。住宅区环境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点,也是人们平日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住宅区外部空间设计的意义就是让巨大的城市达到人的尺度,将大空间划分和还原成小空间,并把空间充实得更富人情味。在景观设计尺度的设置上要以人的习惯尺度为标准,景观设计就是要调节这种尺度上的差异,从超尺度的城市空间到小尺度的个人空间,实现人与环境的尺度交流和亲和。在设计中合理的规划配置主要是尽量减少开阔的草坪面积,开辟大量林下活动空间。在有条件的地方开辟人工草坪。另外要参考实际地形,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建筑与地形的关系,使景观设计在具有多种建筑风格的情况下,能够对所有建筑进行整体的一个融合,实现自然统一的格调。其次是古风加现代元素的完美构思。它将古代高贵、典雅、古朴的设计元素或其思维方式巧妙地运用于现代的作品设计中摒弃冷酷的东西,学习古典园林的精髓,用最亲切、最自然的手法构筑居住区环境,就像现在的极简主义等设计风格。现今社会里,商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日益激烈化的现状、使得越来越多的生产商积极寻找,甚至特地去塑造一些产品的附加值,以增加产品的价值,产品文化应运而生。对于居住环境而言,文化也是居民依靠的一个社区文化,是一个社区的灵魂所在。

3 小区景观现阶段的设计误区

3.1小区景观设计的一个观念

现阶段大多数居住区环境设计,都没有很合理、科学区分人群、年龄结构、功能区给出一个合理的规划设计。有些开发商为了能满足30%的绿地率要求,对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进行压制,把这些用地标准控制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要不是被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就是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达到其商业目的。但现在也有不少开发商并不以生活便利为最终目的,而是相反,在绿化景观上一味追求所谓的高档、豪华、与众不同。人性化、绿色生态化的景观设计不仅要给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使居住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档次高一点的小区,看起来绿地是大了,植物配置和环境设计好像是有模有样了,而不考虑本小区应有的特色和如何为居民创建一些适应、舒适、恬静的室外活动空间。

3.2 设计与施工没有完美的结合

优秀的设计要有科学、高质量的施工团队。如果一个难以充分理解设计者思想,甚至不结合实际随意更改设计而便于自己施工的施工队伍来说。有些复杂的施工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是相当困难的,正所谓“三分设计,七分施工。一个良好的景观工程需要设计者与施工者共同完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更需要精良的施工队伍来完成。

4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目前,多数的设计太过于注重标志性建筑,挤占了本来就不多的绿化面积。在对住宅区的景观进行绿地规划时,要尽量保持城市绿地规划的统一。另外还要按照住宅区的区域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布置。此外更需要去注意的是要方便居民出行,住宅区园林景观的规划最好能和商业中心以及公共场所接近。住宅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涉及到很多的方面,设计者应该着重考虑住宅区能否让居民感到舒适、愉悦和亲切,要始终将“以人为本”的原则贯穿于风景景观规划的全过程,给居民创造一个既满足需求又亲切的生活空间,并认真的贯彻高效、低耗和节能的原则,以体现现代住宅园林景观的健康和舒适。为提高居民区的环境质量应该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前提,结合植物的生态学原理比如说循环、植物作用以及植物种群生态学、生态位等进行空间艺术处理,根据不同植物的生物特性进行合理的配置,让住宅景观更具有层次感以及色彩感。

5 结束语

随着新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市民对人居环境质量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因此,住宅区绿化不再是简单地种草植树栽花。而是向往休闲娱乐,绿树成荫,自然健康的园林式小区。作为居住区中最大开放式空间的景观绿地园林便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场所,同时还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交往接触的一个平台。因此,住宅区绿化不再是简单功能化摆设,而要从和谐,可持续发展观战略出发,设计者应该着重考虑住宅区能否让居民感到自然、舒适、亲切“以人为本”的原则贯穿于风景景观规划的全过程,给居民创造一个既满足需求又亲切的生活空间,并认真的贯彻高效、低耗和节能的原则,以体现现代住宅园林景观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新一代环境工程设计师,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为目标,不断更新知识,设计出和谐、景观优美、方便活动、功能合理的住宅绿化空间。我们在设计安排时必须将建筑、景观小品和树木的尺度进行综合考虑,合理规划空间,同时来越追求舒适、美观、休闲、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生活环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和审美要求出发营造居住区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