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近代史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考历史近代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考历史近代史

篇1

关键词:违约;加强;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2

一、民族地区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状况

截止到2013年2月28日,贵州省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自付本息到期2103.95万元,未按时归还金额458.39元;其中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到期应付利息969.41万元,未按时归还金额294.18万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到期应付利息1134.54万元,未按时归还金额164,21万元。贷款还款违约率高,逾期不偿还贷款本息的现象比较常见。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生不愿意去企业就业,在家坐等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希望在所谓的“体制内”就业,但此部分岗位有限,最终导致部分毕业学生始终无法就业。第二,学生还款意识淡化,部分学生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义务资助贫困学生,学生毕业后可以偿还,也可以不偿还。因此,部分学生毕业后没有偿还贷款的想法。第三,贷款还款法制体系不健全,部分学生恶意拖欠贷款,除了在人民银行产生不良信用记录以及不能贷款买房、买车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部门对其行为进行约束,也使得此部分学生抱着侥幸心理,对贷款进行长时间的拖欠。第四,代偿途径单一,除了政府对于下基层服务满期限的学生进行贷款补偿,其他并没有任何渠道使得贷款学生通过工作获得贷款代偿的待遇。

二、凯里学院近三年生源地贷款情况

根据之前统计的数据显示,随着凯里学院在校生的增多,凯里学院生源地贷款金额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学生贫困面大,资助力度尚需加大。据不完全统计,凯里学院学生80%以上来自农村,大部分学生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

贷款人数和金额的增多,无疑会造成未来几年内,贷款学生需要偿还的贷款增多,而凯里学院现有的贷款工作人员严重缺乏,各县市教育局资助中心工作人员同样面临类似情况。

生源地贷款不同于高校助学贷款的地方为,生源地贷款为地方政府设立的由地方政府担保的助学贷款,而高校助学贷款则是由高校担保的助学贷款。两者发放的主体不一样,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也不同。

三、凯里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表1 凯里学院2009—2012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统计表[1]

(一)2010年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凯里学院2010届毕业生有1682人。其中,与贵师大联合办学的本科毕业生有177人,本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239人;专科毕业生数为1266人。截止2009年9月1日,与贵师大联合办学的177名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为74.58%(其中:其他教学单位144人、其他事业单位1人、城镇社区1人、国家项目就业3人、国有企业8人、机关1人、录取研究生2人、民营企业14人、三资企业2人、选调生1人、回地区二分45人);本校培养的239名本科毕业生中,已就业的人数为206人,就业率为86.20%(其中:部队2人、高校2人、国有企业12人、机关5人、金融单位2人、录取研究生12人、民营企业10人,其他教学单位122人、其他事业单位13人、其他企业8人、西部志愿者1人、选调生1人、自主创业16人、回地区二分33人)。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57.10%(其中:部队1人、国家项目就业10人、机关29人、艰苦行业就业4人、金融单位29人、科研设计单位1人、民营企业191人、其他教学单位364人、其他灵活就业17人、其他企业76人、其他事业单位18人、三资企业4人、西部志愿者1人、医疗卫生单位1人、自由职业2人、自主创业49人、回地无二分536人、未打报到证1人)。在已就业的所有毕业生中,特岗教师为200人(其中:与师大联办本科为63人,本院本科为59人,专科78人)。

(二)2011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凯里学院2011届毕业生有1830人。其中,本科毕业生807人,专科毕业生数为1023人。截止2011年9月1日,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4.14%,本科生毕业生中已经落实就业单位的有679人,未落实就业单位128人,其中企业449人。

(三)2012年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凯里学院2012届毕业生有2247人。其中,本科毕业生974人,专科毕业生数为1273人。截止到2012年8月31日,我校初次平均就业率为78.82%,其中本科为89.2%,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70.85%。综上所述,在未实行企业代偿助学贷款的模式下,凯里学院学生就业意愿主要集中在基层公务员、事业单位、特岗教师岗位,其主要原因在于下基层服务学生期限满之后能够获得政府代偿其助学贷款或者学费。

四、凯里学院学生就业和贷款现状及补偿模式

凯里学院学生就业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毕业生就业观念未完全转变。加之绝大部分县(市)出台行政事业单位招考政策时间比定,很多毕业生宁肯坐等招考,也不愿到民营企事业单位就业,“有业不就”突出,严重影响了凯里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有的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理想与现实脱节,怕吃苦、怕困难,不愿到基层单位和条件艰苦的地方就业。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仍是主要任务。

第二,凯里学院地处经济发展滞后、交通欠发达、信息较闭塞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本地能接纳毕业生的大型企业几乎没有,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通,在本地区除了政府和学校等少数单位通过考试招录部分人员之外,其它部门就业机会缺乏。

第三,毕业生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离“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就业工作全过程化和全员化的力度亟待加强。但在省外还未设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站。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有待加强。

第四,贵州省外、外专州的毕业生数急剧增加,毕业生离校后联系方式基本变换以至无法联系,为就业率的统计带来极大不便,从而也导致年终就业率下跌。凯里学院校园建设工程正在建设中,为毕业生服务的硬件配套设施(如毕业生就业招聘场地、就业指导与职业咨询室、就业信息与资料查询室等)还有待于建设和完善。

凯里学院贷款现状和补偿模式:凯里学院高校助学贷款于2007年和2008年工发放贷款1286笔,金额为555.86万元。截止到2013年4月15日,逾期合同数为486笔,贷款余额仍有307.92万元。本息违约率为68%。

现行补偿模式:一是将要出台的黔东南州对于下基层服务学生提供学费或贷款补偿政策,自2006年以来,经过粗略统计,凯里共有3020名下基层服务期满学生,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要求,此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学费或助学贷款应有地方政府进行补偿,但由于地方政府经费有限,统计下基层服务学生实际数量较为困难,因此。该部分学生迟迟未得到相关补偿。二是贵州师范大学和凯里学院联合办学学生下基层服务。凯里学院2010年以前(含2010年)本科毕业生属于贵州师范大学和凯里学院联合办学毕业生,因此,此部分学生下基层服务期满之后可以进行学费或助学贷款的补偿。三是应征入伍学费或贷款补偿。

五、引进企业代偿贷款管理模式的思考

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因此,应把企业代偿贷款模式引入到民族高校中来,改善当前代偿模式单一的现象。针对贷款和还款环节,原各项流程应保持不变。增加企业担保流程,以及还款时增加企业代偿流程。生源地贷款原则上应有担保人,为保护企业利益,在学生入学前和企业达成用人协议后,由企业作为担保人进行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录取到普通高校学生根据未来就业意愿自愿选择是否采取定向就业以及就业单位代偿其国家助学贷款。其中任何一方发生违约行为,当由另外一方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相应主体一定的金额[2]。

入学前,由新生和企业根据双方意愿签订相关协议,协议内容应规定该生助学贷款由企业采取何种方式进行代偿,一是利息补贴式,二是分期付款式,三是工资抵扣式,四是全额代偿式。学生和企业根据双方自身情况签订相关协议。新生入校后即享受国家助学贷款以完成学业。毕业后,由学生提出还款申请,经企业审核无误后代学生递交还款申请。其过程应由高校和政府进行监督,经地方教育局资助中心或者高校资助中心核对还款金额后,由企业根据其和学生之间协议进行贷款的偿还。为保护双方利益,当企业违约后,应由其承担贷款所有责任,并赔偿学生除贷款之外的违约金。如果学生未能按时履行合约,应由学生承担相关责任,除本身偿还贷款之外,还应赔偿企业一定的违约金。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凯里学院学生工作处资料收集.

[2]李林海.校企订单人才培养与助学贷款制度创新[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71-74.

篇2

语文是一门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学好的科目,有人认为学习语文很容易,不用过于认真的对待。其实不然,语文虽然不是一门难学的科目,但也绝对不是一门好提高成绩的科目。

首先,自己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就必须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我会多掌握一些词汇的读音和字型。

然后,课本上必背的诗句一定背过,多读一些文言文和散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最好,好好写BLOG,嘿嘿!锻炼自己的写作的能力。

高考目标:100分以上

数学

其实初中时的数学成绩还算OK了,中考时还考了100多分,不过初中时的函数就学的不太好,以至于高中的数学成绩会直线下滑,高中数学函数知识应用的比例很大,所以自己在很多章节里学习都很吃力。

今后我上课时一定好好听讲,课下多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将函数这一部分的内容弄懂、弄透,并且在最后的系统复习里,抓住重点,让自己的数学成绩有一次飞跃般的提高。

高考目标:80分以上

英语

英语一直就是一门很让我头痛的科目,不过自觉得还是一门很好学的科目,只不过成绩一直不理想罢了。初中时的英语糟糕透了,中考竟然还不到50分,其实初中时在英语上花的财力和精力很多,只不过自己不喜欢背东西。从初2起,我就经常请Hometeacher上课,毕业的那个暑假里,更是天天看英语,用2、3个月的时间搞定了那6本English,不过高中的英语学起来还是那么吃力,但我明白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不背单词。

高考目标:80分以上

地理

可以说是我认为最好学的一门课,上课不曾认真听过,考试也都会,成绩也不差。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学习态度可不好。

今后在地理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复习,多做题,将题与图结合起来,用思维在大脑里编制一个地球,便于自己更好的学习地理。

高考目标:90分以上

历史

我对古代史和外国近代史的学习还算OK,只不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还不够透彻,大脑里没有一个系统的结构,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很理解很混乱。而且自己在材料题和简答题上丢分很多,主要是课本上需要背的东西总是记得不牢固。

今后着重对中国近代史进行系统的复习,课本上需要背诵的知识点一定记住。

高考目标:80分以上

政治

在政治的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在历史上的问题很相识,都是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下不背。在考试时尤其在客观题上,丢分很多。

篇3

关键词:新课标;历史高考特点;备考策略

高中课程课改和教学改革以来,文综高考卷历史部分为了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在命题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基本完成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以及“目标立意”的转变。在现阶段一标多材的背景之下,怎样更好地处理教材,怎样更准确地处理好课标、教材及考纲之间的关系并最终能够使高考复习更为有效十分重要。

一、解读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从高考的现实需要出发,强调通史体系,根据多种史观、通史的思路对课程标准的内容加以调整。新高考试卷中的很多题目突出对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的考查,注意多角度、综合地分析问题,考查考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把握。历史试题从古到今的排列顺序,也反映了学科体系的要求。

二、对几年来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及考情的综合分析

1.高考历史试卷的总体难度较大

难度与区分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难度为0.5时,其区分度最佳。因此高考命题的设计难度通常为0.50~0.55。据有关资料和相关专家研究显示,近年来全国历史试卷的平均难度为0.46。

2.主要题型是材料型问答题,凸显历史学科特征,彰显课程理念

新课程高考历史试卷渗透着“坚持以问题为中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学科意识”的理念。材料选材新颖,文字史料包括史籍、诗歌、法律条文、人物言论、时事新闻、历史著作等;图片史料包括历史文物图、历史照片、漫画等;数据史料包括柱状数据图、表格等。

3.体现有度开放,给考生一定的思考与表达的空间

最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为考生思维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符合新课程提倡的满足考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主要是41题。

4.引领大学历史研究的方向,渗透全新史观,中外关联,古今贯通,注重对历史发展线索和历史整体性的考查,也加大对学习过程、历史史证、学习历史的方法的考查

唯物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以及生态史观等都是新课程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也是新课程高考汲取学术界前沿研究成果的体现。

“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其突出的表现为注重区分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等基本的史学要素,注重信息提炼、史论一致、孤证不立、史料辨伪等原则和方法,注重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历史解释等基本环节,注重史料的真实性、针对性和充分性等。

三、备考策略:明确复习目标,处理好课标、教材和考试大纲之间的关系,做好常规的三轮复习工作

1.一轮复习

(1)优化专题复习,阐释历史纵向发展的规律。在每一个专题复习中对重要概念要重点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要感悟、理解历史概念要素、完善概念结构、历史的理解概念、比较与鉴别概念及多角度地认识史事价值等。

(2)打破必修、选修模块的界限,在构建起通史体系的同时,梳理出主干知识,并提炼出主题,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和阶段性特征。

示例:中国古代史主题:全球视野下中国古达的农耕文明。

中国近代史主题:全球视野下中国近代化进程及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国现代史主题:全球视野下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推动着现代化进程。

2.二轮复习

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从新视角抓结合点,用多史观、多角度在优化模块内部复习内容的同时跨模块复习,古今贯通,中外联系,阐释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3.三轮复习

训练应试技巧,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要高度重视模拟阅卷、试卷分析和查漏补缺,强化补偿矫正和改进的环节。最简洁的方法是用高考真题来引领复习,揣摩高考的特点。

平时需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速度的提升和培养。具体在选择题方面看立场、看观点、看设问的角度。综合题要在获取有效信息后系统抽象综合,落实在卷面上的答案要做到“五化”,即书写工整化、层次段落化、表述要点化、要点序号化和重点重复化等。

经过几年的高中课程课改和教学改革,文综卷历史部分在考查内容、考查方式上基本确定。高考命题专家出题的落脚点基本跳出了高中历史教材的局限,密切关注与高校历史教学必备的基本素质以及强化史学的现实功能,特别注重新史观、新的研究方法的应用。所以,作为一线教师,需要迅速做出转变,把握高考规律,科学、大胆地进行教学创新,使高中历史教学适应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

篇4

【关键词】 高三历史复习 高效 “举一反三”的问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2-023-01

目前高三复习课的基本模式首先是依据考纲将本节课考点分解,以填空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本课相关考点的掌握情况同时对知识点再次梳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其次是通过选择题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对学生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可以再次进行讲解。最后通过材料解析题检查和训练学生思维、答题规范等多方面的能力和技巧。如果是专题类知识点的复习仍是照搬这种模式,只不过检测和训练的知识点的面多更广更深罢了。这种复习模式简单、直接、针对性强,但在学生横向思维训练和知识串联运用上有明显的缺陷,加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导致课堂普遍存在通病――“课堂教学内容固定于幻灯片预设,高三课堂复习量取决于幻灯片制作的量。”这样的复习方法对于学生历史思维,知识迁移运用等高级能力和技巧的培养与高考能力要求稍显不足,学生课堂关注点完全被课件所左右,没有思考的空间。

如果我们能在高三复习课中引入一些“举一反三”的问题设计就会很好的扭转这种局面。如:根据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近代史部分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节要求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途径与影响。通常复习此考点无非是以填空形式梳理知识点,根据时间顺序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把世界市场从雏形到进一步发展每一个阶段的内容理清楚,然后通过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进行整合训练,设计的问题多是“英国工业化的影响?英国迅速工业化的原因?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的重大影响”等等,似乎答案都在材料和书本中,只要仔细阅读和背诵就能迎刃而解了。但是如果能够在基本的知识梳理和考点检测之后针对性进行举一反三的设计,效果就会大大不同。如“通过前面的知识梳理我们都知道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有4个阶段,请同学们分别写出这世界市场发展4阶段的阶段特征?推动世界市场发展的主导因素?”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会很快抓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线索是“雏形――进一步扩大――基本形成――进一步发展”,并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依据班级学情、学生水平能力较强的还可以继续设问把“举一反三”的设问进行下去。如:“请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中思考有没有与世界市场相关的内容,也具备类似的连续发展阶段,且每一个阶段的具体内容都有发展,都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重要的影响?可以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经济等角度去搜索。”这个设问看似大而空,其实是指引学生根据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市场的关联出发,帮助学生深度思考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革新、的产生发展、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等相关知识点,并重新定位的能力训练。在笔者实际教学中很快就有学生找到一些答案。有学生说道:“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就是曲折发展的,而且每个阶段情况都有变化。”还有学生找到“中国近代政治制度上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掀起改革、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历程”、还有学生“找到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明显受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当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进行知识迁移,就说明这种举一反三的设问无疑是成功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时间轴,在关键时间段上标出发展的阶段特征,帮助形成一条“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较快发展――遭受打击――陷入绝境”的发展线索,并以此为依据观察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得出认识――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在政治上寻求改革;同样也容易归纳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明显是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和的发展,中国人经历了由器物――制度――思想的一个层层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如果每堂高三复习课都能在基础知识复习巩固训练后有这样的举一反三式的设问,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知识迁移,那么高三复习课的效率必定会大大提高。

但是受现有高考模式的影响,学生对历史学科更多是穷于应付更愿意去背诵,课堂上常常不自主的就会处于被动状态懒于思考,更有甚者上面老师讲,下面学生写数学作业,这既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学生历史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也会打击历史教师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再加上举一反三式的问题设计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备课量,这也是难以长期坚持的原因。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坚持,多用举一反三式的设问必能提升高三复习课效益。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2.

[2] 赵敏霞.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

2003(3).

[3] 魏清.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篇5

关键词:左史右图;殖民扩张;新航路;经济中心

【中图分类号】G633.5

古人云:“左史右图”,即历史学习中恰当使用地图的重要性。高三的历史学习是直接面向高考,对必修和选修知识的巩固和综合的过程,并努力追求知识的融会贯通,在这个特殊的学习阶段,我感受到了恰当使用地图对推进历史知识理解的巨大辅助作用。下面就笔者的一次课堂实践谈谈历史地图的使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是人教版世界近代经济史的主要专题,也是历年高考考察的热门知识,其发展脉络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出现,第二个阶段即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扩展使得世界市场得以拓展,第三个阶段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完成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四个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最终促成世界市场最终确立。这四个阶段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世界市场的成长,有一个共同的前进动力即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其跨度却有5个世纪,学生整体掌握比较困难。基于这样一个情况我让学生把目光聚焦在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二第24页的世界地图,以一连串的问题提出和回答的互动和学生们复习了这个专题,重温了这段历史。

第一个问题:1500年以前,世界的经济中心在哪里,这个经济中心是通过什么方式和欧洲联系的。学生说:在地中海,在欧洲……学生零乱的回答后教师引导:1500年以前的十几个世纪里,世界文明的中心在哪里,是什么类型的文明,这种文明的先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恍然大悟,若有所失的喊出:中国,封建文明、农耕文明……,这个时候教师示意学生目光锁定地图中国黄河流域中上游,回想大汉帝国开创的东西文明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从长安向西一条东西方沟通的思路跃然纸上,学生看的意味深长。教师抓住有利时机问:东西方交流的另外一条路线及东西方交往的方式。学生回答:西汉帝国同时期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与欧洲的交往是间接的,在欧洲部分主要中转站是地中海。教师抓住时机继续讲:同学们说的很对,在1500年以前东西方的交往推动了欧洲的发展,使得意大利最早发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在意大利的率先发生视乎在向世人昭示,世界近代史的帷幕将从这里拉开,这里将成为世界近代史的中心舞台,但是历史发展又充满着很多偶然曲折的因素,正当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时,1453年在东西方交往的欧洲东段部分出现了一个强盛一时的封建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此时学生目光又落在下亚细亚),东西方文明的交往被其阻隔,意大利在世界近代史上的意义因此暗淡,与此同时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强劲发展,并要求重启东西交往的商路,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大陆的航路,此后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交往日益频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新航路开辟后,商路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地图锁定大西洋沿岸),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获得了大量财富,但这些财富并未在西、葡转化为资本,推动其资本主义发展,而是流向西欧其它国家推动了大西洋沿岸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这些国家主要指17世界海上霸主――荷兰,18世纪海上强国法国和英国,在最后的霸主争夺中,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和多次英法战争,最终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长期的海外扩张,极大的推动了欧洲资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可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各国、各民族的经济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在早期殖民扩张中,西欧也获得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条件,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条件又叫三要素,指:资本、市场和自由劳动力。而18世界中期的英国是这些条件准备最充分的,即通过海外掠夺获得了大量的原始积累;海外贸易使得呢绒销售大增,刺激了对羊毛的需求,对羊毛的需要引发了“圈地运动”,大量农民离开土地,形成了大规模的自由劳动力;殖民争霸战争成长为拥有众多殖民地的最大霸主,也就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大机器的使用和推广,极大的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为了寻求更多廉价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英国进一步对外殖民扩张。(此时结合地图,查看英国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的表现,例如在亚洲对中国发动的,例如为了打通西方直达东方的海上通道,经历十年开通了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此时可以通过地图认识开通该运河的意义),到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篇6

一、注意联合结构

在检查句子是否有毛病时,要注意检查联合结构的短语。因为联合短语充当的句子成分,往往有成分不完全搭配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主谓搭配不当和动宾搭配不当。

(1)今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2001年全国高考卷)

动词“加快”不能与联合短语“速度和规模”中的“规模”搭配。

(2)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2003年全国高考北京卷)

在联合短语中“继承和发扬”可以说“继承文化”,但不能说“发扬文化”,属搭配不当。另外,“国际间”应去掉“间”。

同时也要注意联合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时,也会有从属关系不能并列的情况。

(3)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能统一配备。(2005年全国高考卷)

“床上用品”属于“生活用品”,两者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此外,还要注意联合短语的排序问题,分清先后、主次等。

二、注意介词结构

滥用介词或介词短语,或者介词结构较长,往往会造成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主语多余、语序不当等句法毛病。

(4)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04年全国高考甘肃卷)

滥用介词导致缺少主语,应去掉“对”。

(5)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2004年全国高考广东卷)

介词结构“在……下”做句子的状语,句子还没说完,后面又出现一个新的句子,导致谓语残缺。

(6)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革命战士流了多少鲜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啊!(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

由于“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较长,而忽视了前面已存的主语,导致主语多余,应去掉“这些革命战士”。

(7)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2004年春招卷)

语序不当,应改成“大多数学生对于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比较熟悉的”。

三、注意判断动词

当句中出现判断动词“是”时,特别要注意搭配是否恰当。可以从词性的对应性、内容的单双方面去考虑。

(8)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2004年全国高考天津卷)

“问题”是“过程”,搭配不当。

(9)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2005年全国高考浙江卷)

“科学技术进步与否”讲的是两方面而“标志”是一方面,一面与两面不能搭配,应去掉“与否”。

四、注意关联词语

句中出现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它们是否成套使用,有无滥用、误用等现象,尤其要注意位置是否恰当,是否符合逻辑。

(10)由于技术水平大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2004年全国高考北京卷)

在复句中,如果单句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中主语不一致,“不是”应放在“质量”前。

(11)“邪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2003年北京春招)

“从而”表示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从而”前后矛盾,不合逻辑,应将“从而”删去。

五、注意数量词语

由于数量词语一般用来修饰名词充当定语,但有时会出现一些数量词不能跟修饰对象搭配或出现歧义的现象。

(12)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2004年全国高考吉黑滇川卷)

“5名”不能修饰“美国队”,应改成“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队员的美国队”。

(13)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2004年全国高考琼桂陕藏家卷)

“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可以理解成“死难者达数百位”,也可理解成“死难者的家属达数百位”。

在数量词使用时,有时会出现跟句子成分重复或矛盾的情况,一定要注意与之相关的词语如“大约”“左右”“至少”“上下”等等。

(14)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2004年春招卷)

篇7

那么,什么叫“不合逻辑”呢?逻辑,是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科学。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所以,不合逻辑的句子常常表现为概念不清、判断不当、推理无据等形式,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概念混乱

(1)车站入口处有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携带危险、易燃、易爆品上车!

(2)根据这一新规定,医院、学校、公园和非商业区不准设立广告牌。

(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

(4)在《管子》《墨子》等上面,还亲自用朱笔、墨笔或蝇头小楷批注得密密麻麻。

上面这几个例子都犯了概念混乱的毛病。例(1)中的“危险”品,应包括“易燃、易爆品”,概念的外延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应改为“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上车!”例(2)中的“非商业区”是个种概念,“医院”“学校”“公园”是包含在“非商业区”中的属概念,不能并列,应在“非商业区”之前加上“其他”二字。例(3)中的“报刊”包含“杂志”,“一切出版物”又包含“报刊、杂志”,该句犯了将种属关系的概念并列的错误。例(4)中“朱笔、墨笔”是从色彩的角度来讲的,“蝇头小楷”是从字体来讲的,分类标准不一样,不能并列在一起。

二、判断失真

(5)一些搞唯心主义、不按规律办事的人,是可能要失败的。

(6)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这两个句子的判断都不够严密,观点站不住脚。例(5)判断的量和程度都不当,应改“一些”为“一切”,改“可能”为“必然”或“注定”。例(6)中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不少”或“大多”,删去后面的“都”字。

三、推理无据

(7)由于我们大力抓了农田水利建设,因而优良品种没有及时全面推广,结果忽视了品种改良工作。

(8)这个厂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不高,因此发展潜力还很大。

例(7)中的“大力抓了农田水利建设”与“优良品种没有及时全面推广”“忽视了品种改良工作”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例(8)中的“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不高”也不是“发展潜力还很大”的原因。这两个句子都犯了强加因果、推理无据的毛病。

四、主宾颠倒

(9)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1991年全国高考试题)

(10)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2004年春季高考试题)

这两个例句都犯了主宾颠倒的毛病,应该主对宾,人对物。正确的说法应为“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对这个名字却是很熟悉的”,或“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来说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却是很熟悉的”;“大多数中学生对于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比较熟悉的”,或“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

五、轻重倒置

(11)近两年来,他的科研成果的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其中有两项不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

例(11)就科研成果的水平而言,“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重,“填补国内空白”为轻,根据关联词语“不但……而且……”,应先轻后重,而该句却是先重后轻,犯了轻重倒置的错误。

六、自相矛盾

(12)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13)发放补助金的标准,最低为100元,最高为500元,大多数将得到100元左右。

(14)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

(15)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

(16)现在许多小学允许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2004年江苏高考试题)

例(12)中既然说“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例(13)中的“100元左右”可多于100元,也可少于100元,与前面的“最低为100元”不是相抵牾吗?例(14)中“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词义矛盾,“截止日期”只能是指某一天,不可能还有最后一天。例(15)中“日前”表示的时间是前几天,而“正在”表示的时间是现在,显然时态上是自相矛盾的,应将“日前”改为“目前”。例(16)根据前后语境,“允许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应是新的学生观在教学中的体现,“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行为”,在今天应是“得到认可”,而不是“得到纠正”,前后语意矛盾。

七、前后失应

(17)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

(18)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2004年青海高考试题)

(19)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亲睐,就在这白眼和亲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例(17)中,前面“能不能”是从两个方面来谈的,而后面只从一个方面来说,一面与两面失去照应,显然不当。例(18)是同样的道理。例(19)中的“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温暖”只照应了“青眼”这一面,也不妥。可把例(17)中的“能不能”去掉,把例(18)开头部分改为“投资环境好,服务质量优,政府公务人员素质高”,把例(19)中的“温暖”改为“冷暖”。

八、否定不当

(20)科学没有终点,技术永在发展,因此,标志竞技体育水平的世界记录也不会停滞不前,我们不能否认这不是真理。

(2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

(22)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

(23)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1992年高考试题)

例(20)的原意是想说承认前面的话是真理,可是,因为用了“不能”“否认”“不是”这三重否定,全句的意思正好和原意相反。例(21)是想表达需要学习雷锋,但经过“否认”“不”“谁……呢”这几次否定,意思成了“不需要学习雷锋”。可把例(20)中的“不是”改为“是”,把例(21)中的“否认”改成“认为”。例(22)中“防止”有否定的含义,与“不”合用,语意表述不合情理,应去掉“不”。例(23)中的“无时无刻”意思是“没有任何时刻”,代表的是一次否定,和语境不符,应改为“每时每刻”。

九、不合事理

(24)在一泓清澈如镜的泉水旁边,环绕着一株枝叶婆娑的大树。

(25)一辆军用摩托车,像离弦的箭一样,在蜿蜒曲折的环山公路上飞驶着。

(26)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27)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

篇8

1 读――精读教材

认真细致地阅读,不留死角。通过阅读,得以全面、系统、准确、牢固地掌握历史基本理论。具体来说,精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目录。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把握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引言。引言部分往往包含了本章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影响等,是对本章内容的概括。

正文。正文是教材的重点内容,把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

小字。这是往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阅读小字部分可以帮助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掌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等。

地图与图片。近年来高考中屡屡出现,而且分值呈增长趋势,特别是新课改,地图成为历史和地理学科的交叉点,精读地图尤为必要,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地图中的隐性知识,巩固教材知识。

材料。认真阅读、理解,有些材料。尤其是标有s号的材料,在高考中有可能出现。

注释。教材下面的小字,也属于高考知识的考查范围。

2 记――理解记忆

记忆,须知遗忘规律,进行理解后记忆,找规律特点,秘籍是反复再反复。

运用类比记忆法,将历史教材中类似的知识综合到一起,通过比较概括后再进行理解识记,提高熟记的程度,提高运用史实的能力。如进行明朝的内阁制和英国近代的内阁制类比练习。

运用对比记忆法,如学习中国近代史对《》、《》、《》内容作比较i认识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运用图表记忆法,借助多样化图表,充分调动视觉功能,提高记忆能力。

运用简化记忆法,抓关键词,速记知识要点。此法适用于记忆量较大的历史知识,如某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意义等。比如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记住冲破了……,扩大了……,提高了……,加强了……,等等。

3 听――认真听讲

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才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可通过课堂教学听讲来摹仿老师分析教材和宏观驾驭教材。

4 写――作好笔记

尽量在课后整理笔记。抄下板书,而不是记下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应该在笔记本的每页留下一处专门记录老师课上口述的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历史知识,或将易混淆的历史知识点记在一起。

5 练――合理训练

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平时不训练,考前搞突击;一是忽视教材,过多地使用复习资料,搞题海战术。试题的训练应注意以下方面。

明确练习前提。练习必须在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前提下进行。也就是说先看书,后做练习。

清楚练习要求。着眼于方法、能力,通过练习掌握方法。平时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训练。

一是审题训练。要求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如时间、空间、中心问题,等等。切忌粗心大意,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如1999年高考历史问答题第41题要求结合唐朝前期百余年的用人史实说明“得人者昌,失贤者亡”的观点。部分考生因未认真审题,把“唐朝前期”误看作或误解为“唐朝以前”而后悔不迭。

二是信息筛选训练。要找准关键词,找到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

三是寻找关联练习。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作为解题的依托。

四是答题速度训练。在平时训练中限时,不仅要做到“会”,而且要“快”。

篇9

针对古代史部分提升能力提高得分率方面,个人在亲身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些经验。

第一,首先要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很多学生遇到古代第一反应就是害怕,不敢做甚至是不想做,每次月考结束,对于班里的体育生、艺考生和基础相对差的学生来说,如果出现的古文材料多些,那就相当于噩梦,很多学生自动放弃,选择题就是直接蒙,看见哪个选项顺眼或是熟悉些就选哪个。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做古文的自信心,和语文古文阅读相比,历史的材料就相当的简单了,篇幅短,而且不必每一个字词都翻译,更不用考虑什么倒装句式等,只要学生能读懂材料大意,抓住段落主旨即可。

例如: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 )

A.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B.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C.宗法制度难以维持 D.郡国制度逐渐形成

分析此题干中读懂省略号前面的转折,抓住关键字词“起自布衣”“多亡命”,即可判断此题考查的是君臣的出身打破了原来的血缘体制,对于“封建诸侯”这些词均是历史专业术语,亦是古代史中的重点讲解名词,其他的语句学生只要不畏惧,能够静下心认真地读两遍自然会明白题意。题干中考查的更多的是课堂上的重点知识,贵族政治主干关键是血缘与政治的关系,分封制强调分土地人口是地方的管理体制,宗法制侧重点在血缘同时还有大小宗之分,郡国制度重心是地方的政治制度,即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方法。由此不难得出此题的答案是A。

如果单拿出此题学生做,得分率不会低,可是放在整张试卷中,在考场的压力下,学生的自信心就会下降,会让学生紧张无法抓住关键的字词,如果对于选项的主干名词理解不透的话,错误率就会大大上升。作为老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信,同时也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重点主干知识,古文只是对历史知识点考查的一个障眼法。

第二,学生必须基础知识扎实,能够在繁多的古文中快速提炼出关键性词语,理解出题者的考查点。充分的自信是建立在有足够的底气、扎实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如果弄不清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联系和区别,弄不清贵族政治和宗法制的关系,那么此题就是找到关键字词,依然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

基础知识牢固,必须记住时间朝代,很多选择题里都有时间提示。

如2014年湖北的高三强化训练题:“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材料反映的是

( )

A.西周的分封制 B.西汉的郡国制

C.唐朝的藩镇 D.元代的行省制

题中有诸侯有郡,基础知识点熟悉,只有汉代和明代出现过郡国并行的制度,笔记扎实的学生上来就能选出B选项。

2015年浙江文综,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

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扬州

C.宋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

此题完全是课本死知识,A选项是地方一级行政机构,B、C为地方二级行政机构,D选项为地方三级行政机构。因此D选项正确。

学生基础知识要扎实,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同时也需要老师的督促,一般的艺考生自控力和时间都有限,这就需要老师的勤抓、勤督促。

第三,平时讲课练习中多做相关的训练。所有的能力都不是几天突然培养出来的,需要一个长期不断努力的过程。在学习古代史中,各专题所用的时间都会相对久些,老师可以多找些古文资料习题练习,同时在练习过程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请学生自己翻译,不明的字词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字典,甚至可以请学生去求助语文老师,既能加强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也能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要长期坚持,从高一就开始培养,到了高三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定然会有一个质的突破。

第四,对于古代史材料题,学生做题时和近代史、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的规范化要求一样,注意审题,注意问题答案的出处,注意材料的引自著作,及基础知识与材料的结合,答案的书写规范化,答案主干知识点前置,专业术语化,清晰明了,简单点面全,避免摘抄材料原文等。

篇10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中历史教学 思考 重构知识体系

一转眼新课程改革试行在我省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作为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在这两年的教学中,针对新教材和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我有许多困惑。特别是高一刚接触新教材真是感到措手不及,很茫然。两年一路走来,对现行新教材的利弊有了自己的一点认识和思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新教材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新教材的“闪光点”

1、导言合理且新颖

新编历史教材相对以前教材,每个章节时空跨度大,各个专题之间的联系不大,既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还是中外史合编。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在单元与单元之间,还是每个单元内部之间,也就是各课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如:讲第二单元第1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导入与前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联系,写到“当我们把视线从华夏大地移向地中海世界,去寻找西方文明之源时,雅典卫城赫然映入我们的眼帘。……记叙着一种与古代中国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城邦民主制度。利用本课导言学生从华夏大地移向地中海世界,共同寻找西方文明之源。这样可使学生与前一单元相衔接,从而探寻世界的另一个文明的区域。

2、 资料回放。

资料回放主要是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原始文献史料。所谓史料,就是以往人类所留下而为我们今日所见,并能为我们进行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发展规律提供的痕迹。简单地说,史料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2]梁启超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由此可见,史料是研究历史和从事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教材中,合理的运用史料来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使其历史知识更具真实性和严谨性,以及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可信度提高,培养学生解读能力、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使其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如:在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中就用了以下资料: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这对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了更为准确和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准确地分析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的影响。

3、 历史纵横。

在一些课文中合理安排了【历史纵横】,【历史纵横】介绍了与课文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各类知识,是对课文的拓展、补充、延伸和说明。或者通过历史纵横,承接上一目的内容,下启下一目的内容,能把这课的知识很好的衔接起来。在讲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在讲完第一目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确立的条件后,紧接着教材设置了[历史纵横]栏目,希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工商业者阶层经济实力雄厚,但政治地位低下,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激化了与平民的矛盾,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出于自己的利益,联合下层平民同旧氏族贵族进行斗争。由此引出下一目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其实[历史纵横]就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的历史背景。

4、[学思之窗]

这次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开设的[学思之窗]栏目则属首创。[学思之窗]每课设置一个。这个栏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阅读内容,另一部分是思考题。要求学生学习阅读的部分,是与正文重点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包括历史故事、原始文献资料、诗词、对历史现象的描述以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等。思考题部分主要是针对阅读部分的关键内容进行提问,一般设一至两个问题,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以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如:在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中,讲到伯利克里的改革时,教材设置了[学思之窗]栏目,引用伯利克里的演说,通过读懂材料,理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5、历史插图的运用

新课程教科书与以往历史教科书相比,插图的数量大大增加,使得高中新课标教科书在可读性强的基础上,增强了视读性,完善了以文为主、图文并茂的教科书体系。教材各部分插图有封面插图、单元页插图、正文插图及小图标。当然教师在课堂上有限时间内不可能每幅图片都面面俱到,而且也没有必要。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选择些与主题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些图片进行讲解。如:在第5课古希腊民主政治这一课中有8幅插图,我选讲了两幅,引言插入了“帕特农神庙遗址”,教师通过对帕特农神庙的介绍,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背景有所了解,为本课的学习埋下伏笔。关于历史地图的使用,梁启超曾讲过:“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可见,掌握历史地图空间概念的重要性。

二、现行教材的编排存在某些缺陷

(1) 现行教材存在着内容多处重复的不足。课本内容的专题设计模块讲述,选修和必修也有知识点内容重复出现。例如,必修一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中梭伦改革与选修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中的知识点重复出现。

(2)高考的要求---以通史体例考查

必修、选修课程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高考能力的需求。专题模块不符合高考教学的需求,高考命题更多的是从历史学科本身出发,从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

考试说明是按通史顺序编排的,分成古代中国通史、近现代中国通史、古代世界通史、近现代世界通史几个部分。高考试卷的题目分配也是先古代史后近现代史。例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4---28题按时序相继考查了西汉、宋代、明代及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接着第29―33题相继考查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

因此,为了弥补新教材专题模块的弊端,按照通史体例,在高三二轮复习中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规范的学科知识结构。

总之,古诗曰:“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要能顺应新课程改革,很好的驾驭新教科书,任重而道远,在教学中以教科书为背景,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