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政治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政治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只简单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与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6.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7.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与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与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篇2
【关键词】初中 高中 历史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54-01
一、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现状
笔者所在的地区为小学五年制初中四年制的学制,虽然初中是四年制,但是历史的学习是从七年级开始到九年级结束,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历史教材,因此初中历史教学是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一致的。通过笔者在本地区相关学校的走访调查,笔者发现本地区的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经过笔者的分析,大概有以下三种形式的脱节:
1.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脱节
初中历史的知识体系主要是以时间为中轴线,根据时间线罗列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也就是所谓的通识。因此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最基本的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点为主,渗透历史观的相关方面知识。而高中历史的知识体系则是在通史体系的前提下,以专题的方式呈现相关的历史知识点,因此高中历史的知识点呈现了范围广跨度大思维度高的特点。高中教材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专题来讲,考试时则要从综合角度来答题,这里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对比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差异,笔者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要求过于简单,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要求太过抽象,因此造成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脱节。
2.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
由于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严重脱节,也就造成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的过于简单,知识点少相关练习过易,使教师和学生都忽略了历史教学方式的重要性。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地复述,从来不主动地使用相关的教学技巧,不去考虑学生对讲课是否有兴趣,从而造成了历史课的无聊和乏味,这自然而然就使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而高中历史由于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总结思考能力要求过高,使习惯了在初中懒散学习的学生根本无法适应这么高规格的要求。而且高中历史教师也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加不能适应高中的历史教学。因此产生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
二、中学历史教学脱节的原因
通过上文的分析,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大概分为教学内容的脱节和教学方式的脱节。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包括: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各成体系、初高中阶段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初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差异大。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在这些方面的脱节,并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这些脱节问题存在是中学历史教学阶段中的很大的毒瘤,一天得不到解决,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学的脱节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从而严重影响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效果。
三、解决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策略
1.初高中历史课本要紧密连接
要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初中历史教科书和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严重脱节,也就是要使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之间存在紧密的链接。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科书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着的。例如:中国近现代史是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中很重要的内容,初中历史第一单元是侵略与反抗,而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是第一次。虽然讲述的战争大致一致,如果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也改称侵略与反抗将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2.初高中要统筹历史学科地位
要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问题的第二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统筹历史学科在初高中的学科地位。例如:初中历史并没有分所谓的选修和必修,中国古代史分为七年级上下两册在初中历史中分量很重,反观高中历史中古代史是全一册,并且是选修的部分,初高中历史对中国古代史的重视程度不同势必会对一些喜欢古代史的学生产生一些影响。
3.初高中历史教师要互通有无
另外一个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应对策略就是初高中的历史教师要经常性的交流和探讨,要学会互通有无。这同样需要相关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学校的配合以及初高中历史教师的积极参与。只有初高中历史教师经常性的交流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状态,才可以使双方的教师在教学中解决教学脱节的问题。
篇3
生动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116-01
历史是生动的,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历史课堂却显得枯燥乏味,致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抛弃照本宣科的说教式教学方法,致力于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活跃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现象极为普遍,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沉闷,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教材进行初步浅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尽可能地提出疑问。教师可专门留出一段时间给学生进行提问,然后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剖析。
例如,教学“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的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在仔细审读课题的基础上提出疑问。有的学生问:“这个‘扼杀者’是谁?”有的学生问:“扼杀者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人性的扼杀?”还有的学生问:“为什么要宣战?”笔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即“主人公是谁,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并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让学生对教材进行提问,使学生对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思考,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印象。这样教学,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氛围,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知识具有抽象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若仅仅凭借教材上的图文说明,很难完整地还原历史面貌,导致学生较难把握所学知识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进行多元化整合,精心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原貌,为学生呈现形象生动、色彩斑斓的历史课堂。
例如,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笔者发现学生容易混淆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为此,笔者自制多媒体课件,用地图演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地理位置,接着分别用四种不同颜色的动画箭头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在屏幕上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然后将各知识点归纳成对比表,向学生进行展示讲解。这样教学,让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知识点。
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的运用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需要与其他教学资源有效结合起来,方可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动性。
三、采用歌谣记忆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记背兴趣
记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记忆和背诵是单调、枯燥的过程,学生希望能找到简易、巧妙的方法,快速、准确地记住所学的知识点。歌谣记忆法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标出,然后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最后让学生根据个人的记忆习惯,将总结出来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成方便自己背诵和记忆的歌谣。所编歌谣可以是对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填词,也可以是自编自创的绕口令式歌谣。在此过程中,学生记忆和背诵相关知识点的兴趣大增,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例如,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中主要介绍了隋唐在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方面的繁荣,用大量史实印证了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峰。该课内容繁多,记忆难度大,笔者采用了编制歌谣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歌谣如下:一桥一城一发明,诗仙诗圣白乐天,颜筋柳骨展子虔,立本擅画《步辇图》,吴带当风莫高窟,《霓裳》《破阵》《胡旋舞》。将枯燥的记忆内容转换成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喜爱的歌谣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背诵和记忆时减少抵触厌烦心理,也将教材的内容总结成更为简短的形式,方便学生记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学生在创编歌谣的过程中有所欠缺,教师要作出有针对性的指正,并适当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歌谣。
篇4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113
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历史基础知识,以史为鉴,认清现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人文修养,可见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农村初中的历史教育现状令人堪忧,改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发挥历史教学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一、农村初中历史教育现状分析
1.受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初中历史学科地位一直不高。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初中历史是副科,特别是在农村初中,初一初二的上课时间被主科占用,初三中考也只有50分。特别是前几年的中考历史是开卷考试,不算总分,地位不比语数外大科,所以学校、家长、学生把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语数外上,而且他们认为历史简单,只要能“背”知识点就行。正是由于受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初中生的历史知识面相当狭窄,以致升入高中后由于初中历史知识匮乏又得从头开始学起。
2.历史教师资源匮乏
历史教师资源匮乏是当前历史教育现状的特征之一。据调查,农村初中历史教师50%左右不是专业历史教师,而是由语文或者政治老师兼职教学。他们上课就是流于形式,根据参考书给学生读读画画,考前让学生背背,正因为这样,历史学科无法像其他学科一样形成学科小组、集体备课、遇到问题集体讨论。历史教师只能孤军奋战,遇到问题只能通过上网找资料解决,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同时由于历史的学科地位较低,教师评优晋级经常处于劣势,这影响着历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进取心,一些专业的历史教师都通过重新考试来获得其他科目的教学资格,改教其他科目。
3.单一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采用填鸭式的教法向学生灌输知识,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和厌倦。同时非专业的历史教师缺乏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素养,上课时无法把历史知识贯穿起来进行讲解,学生对历史知识一知半解,就更加不喜欢历史课了。
二、改善农村初中历史教育现状的对策
1.深刻认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转变错误思想观念
历史学科不仅仅是史实记录的载体,更是人文精神传承的载体。历史对现代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唐太宗认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学习历史,可以从古人身上汲取经验和教训。要想家长和学生重视历史学科,首先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历史学科的教学,提高历史学科的地位,在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宣传,改变他们的错误思想观念。
2.给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
建设专业的历史教师团队是改变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现状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育部门应该鼓励城市初中的优秀历史教师和历史专业大学毕业生前往农村初中任教,并且采取科学合理的制度,调动历史教师的工作激情和工作积极性。同时有关部门要经常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和教研活动,旨在提高历史教师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上出精彩的历史课。
3.改变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美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摆正师生位置,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模式,比如问题探究模式、情境体验模式等,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应对学生的各种发现和见解给予鼓励,并进行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可结合生活现实、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以多种有效途径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无法体现历史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以视频、图片、音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唐文集.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界,2012(14).
篇5
[关键词]图示教学法;初中历史;教学探索
历史知识涉及历史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多个方面,包含东方、西方多个地域,跨越古代到当代多个时期,涵盖广泛,内容丰富。中学历史课本主要以单元和课为单位进行编排,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专注单元个体的知识内容而忽视历史内容之间的联系,无法形成一个完整而多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混乱、记忆模糊等。因此,教师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运用图示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那么图示教学是怎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呢?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图示教学法呢?对此笔者进行简单的探讨与分析。
一、图示教学法的内涵
图示教学是指运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浓缩的文字和线条等构成板书来进行教学。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它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展现知识的整体性;使用符号代替文字,使课堂表达简洁生动。图示教学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条理性,能将比较零散的知识串联在一起,使得知识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在历史教学中使用结构图示,能够清晰展示知识的结构框架,明确历史知识之间的关系;数轴型的图示,能够以时间为发展线索,在时间轴上尽现历史巨变,展现历史发展的脉络;方位图示,能通过简单的表述明确地域的相对分布;比较式图表,通过对事物的异同、性质、特点的归纳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避免学习过程中相似知识点的混淆。
二、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理清知识脉络,加强知识联系记忆就像是一颗有许多分支的树,我们要理顺知识的脉络。如使用如下时间轴图示,能清晰展现历史发生的时间顺序,让学生能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明确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之间的时间界线,了解与记忆中国近现代史的各个时期,抓住关键的历史事件。将历史知识通过简洁明了的图示表现出来,让复杂繁琐的知识简单化,学生可以根据图示脉络反复记忆,不断深化与了解知识。同时,在学习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时,可以以西方的历史制作一条时间轴,比较同一时期东西方历史的异同,在知识点上建立相互的联系。这样的图示对比联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这些历史知识的印象,对历史知识进行一个多维的理解与认识,拓宽思维。
2.突出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一般情况下历史课本有许多的知识都是使用文字进行表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道哪个才是学习的重点。这时,教师可以运用简单的结构图示给学生展示重点的知识框架。例如,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课中,关于《凡尔赛和约》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有:签订的时间、目的,会议的中心议题,和约的性质等,笔者通过板书的形式,用结构图将其简洁明了地列出来,让学生自己根据提示在课文中画出重点内容,列出知识提纲并加以记忆。这样将大块的知识分成时间、目的、议题、性质四个分支,每个分支再对应相应的知识内容,有助于学生记忆,提高学习的效率。
3.加强知识联想,加深知识记忆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某种程度上它们能够产生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被迫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时,教师可以整合《》《》《》《》等内容,对关于赔款、割地、开通港口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图示可以清楚展现知识内容,加深学生对于各个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运用图片内容,展现历史内涵,通过各种历史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加强知识联想。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历史课程的特点,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运用图示教学法,通过各种图形、表格、图像等形式展现历史知识内容,实现历史教学的图文并茂。图示教学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简单明了地理清知识脉络,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准确高效的记忆,进而在无形中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小兵.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篇6
【关键词】多媒体;历史课堂;应用原则
一、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特点
1.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吸引学生,课堂教学就必须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吸引力,教学方法的新颖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关键。学生拥有浓厚的初中历史课学习兴趣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前提条件和基础,而把多媒体课件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则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点。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课本脱离了出来,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接受知识,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并且多媒体能够清楚直观地揭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增强课容量、教学条理性和形象性,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有效节约课堂时间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课前准备,上课时直接根据课堂需要播放,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历史课内容较多,知识点相对比较繁琐,教学中还需要大量的历史素材作补充。如何把众多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记忆并能灵活运用到历史知识点的记忆礼节中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些难题。另外,多媒体课件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可以随意播放、返回,并可长时间保存,是传统的教学工具所不具备的,极大地方便了课堂教学。
3.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育教学的重难点
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讲授新的初中历史知识时,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重、难点,尤其是比较抽象、复杂的题目和内容,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而多媒体技术却可以克服这一大障碍,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发挥其声音、文字、动画、图片等生动、形象、直观的优势,同时在同一屏幕上显示相关的图像、动画或文本,而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做到的。正确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还能将历史课本中的抽象问题或是复杂的事物进行综合,通过对比分析使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变得清晰易懂,同时,使学生化难为易地掌握和理解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初中历史学习的有效性。如在讲解《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节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影片,了解巴黎和会和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及华盛顿体系的相关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多媒体教学应以服务初中政治教学为目的
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最根本的目的是服务于初中历史教学,并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讲授更好地服务的。因此,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学习等方面着手。同时也要服务于教师备课,讲授和监督教学质量等方面,师生互动并教学相长。
2.以学生为主体,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相结合,优势互补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调动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真正地去思考和分析,从而增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中,有其自身的明显优势,能够优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一种改善和补充,并不意味着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替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仍然是不容忽视的,传统的板书教学也有其存在和应用的价值,要互相结合,优势互补。
3.要根据课程目标灵活应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进步意义已经被理论和实践证明,但多媒体教学手段本身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其软件、硬件条件也在不断地丰富,应用性和适应性也在不断地提高。所以,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灵活应用多媒体,做到因课制宜,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以最大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4.使用多媒体时,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和提高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教师运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水平。有些教师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了多媒体的“操作员”或“解说员”,将一节课的内容播放给学生或者照本宣科地读给学生,这就丧失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本意。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主导课堂,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完成问题的引出、思考和总结,必要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总结答案,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初中历史;延伸教学;激发兴趣
初中阶段是学生系统接触历史知识的初始阶段,作为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热情、对历史知识的探索欲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来促使学生产生兴趣是十分关键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研究学生的认知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学生在自觉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自身利益的发展。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体系,还要做一些必要的补充和延伸。初中历史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拓展、丰富历史知识,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初中历史延伸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历史延伸教学的必要性来源于学生自身的需求,在我们讲解初中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多数老师会发现,书本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我在讲解“秦王扫六合”和学生们一起讨论秦国一举消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时,部分同学会照本宣读,从当时的军事、政治、经济等因素一一概括分析:由于当时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经济发展迅速、军事战略得当等等。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另辟蹊径,从其他方面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一是秦人比中原六国的人要剽悍,骁勇善战;二是秦人善养马,军队中的骑兵都很厉害,六国的步兵不是他们的对手。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会发现,这些同学的历史知识已经远远超出了书本,他们可能是从课外书籍、电视、电脑上了解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并且将这些课外知识与课堂知识联系到了一起,使得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延伸到秦国军队的素质以及战术的层面上了,这说明学生已经自主地表现出对历史知识延伸学习渴望和探索。
二、初中历史延伸教学的实践
为了增强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知识的能力,我从教育者的角度进行了一些探索延伸教学的尝试,努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初中历史的魅力。通过近几年的延伸教学实践,我对延伸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1)拓展知识范围: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学生们的好奇心却是无限的。当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知晓后,往往会激发他们对其他知识的好奇心。如在我讲解四大发明时,班里有位调皮的男生问我:“在我国没有发明纸之前,人们用什么上厕所的呢?”虽然当时全班同学大笑,但我还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确是很多同学心中的疑虑,我便启发他们说:“古人是用油灯来照明的,文字是记录在竹简上的,刚才这个问题我们作为课外延伸作业,请大家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来进行讨论。”之后的讨论很让我震撼,因为每个学生都认真收集了资料,同学们都踊跃发言,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常常运用这种探索延伸的教学方法。
(2)拓展知识深度:初中学生知识面不够全面,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很有限,所以初中历史教学所涉及的内容以基础性为主,但由于历史的信息较为丰富庞杂,内容较为生动,使学生很难停留在基础性知识层面上,而是无意识地继续发掘深层的知识。如讲解到重农抑商原因知识点时,书本上主要介绍了三点:其一是在封建社会农产品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且工商业发展还会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其二是封建国家通过土地能收获稳定的税收;其三是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我们可以启发学生从更深层次地去考虑这个问题,比如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古代对农业的崇拜,这可使学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三、初中历史延伸教学的方法
1.引入情景,激发兴趣
历史知识丰富多彩,学生对距今很远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充满了好奇好和想象,历史书本也通过华丽的文字和多彩的图片来反映历史,为此我们初中历史教师有必要尽可能引入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2.合作交流,进行探究
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历史知识已经考证不实,具有许多非议,对于这些特殊的历史知识,教师不能盖棺定论,要尊重学生们的想法,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的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演历史剧、讲故事、办历史小报等)来展现自己的思想成果。
3.尊重学生,各抒己见
历史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对历史的认识和解释,每个人对相同的历史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向主流历史观靠近,但也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因为质疑出于思考,在这种思考的过程中,会加深学生们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这也推动了他们对历史知识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和延伸。
4.移化知识,拓展思维
历史课不是机械的重复历史故事发展的过程,而是让学生们通过学习历史的演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学习历史的兴衰,平静看待人生得失,从历史走向人生。
四、初中历史延伸教学的尺度
篇8
关键词: 初中历史 素质教育 教学现状 解决对策
初中历史是一门趣味性十足的课程,从现代社会可以追溯到人类起源,从中可以学到各王朝的兴衰变化、人类的工业革命,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讲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义务教育中,初中历史是培养学生积累历史文化的重要学科,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初中历史的改革力度,不断完善、扩充新的历史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更易掌握和学习。
一、初中历史教学主要现状
当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面临很多困难,教学目标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限制,严重阻碍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剖析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从而增强历史教学效果。
1.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通过多年来研究和调查发现,初中历史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认识不够。历史课堂上以老师教学为中心,学生围绕老师学习,大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只注重重点知识学习和积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十分不利。
2.教学手段较为落后。
绝大部分老师认为把课本上的考试内容传授给学生就可以,采取的教学方式以学生记忆为主,教学过程中缺少创新意识。随着我国现代化教学发展,部分老师的教学停留在使用插图的落后教学手段上。多媒体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应用和加强,由于教学手段的落后,致使我们很难达到初中历史教学目的。
3.不重视课堂外的学习和积累。
初中历史作业一般较少,学生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完成。由于历史学科不是主要学科,因此课下同学对历史学习不够重视、兴趣不足。对于知识的学习需要日常学习和积累,课堂上的学习掌握历史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课外思考和学习,势必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效果[1]。
二、解决初中历史现状的实施措施
1.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筑建和谐教学环境。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摒弃传统落后的教育思想。一方面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将时事政治、历史大事、社会新闻引入课堂上,逐渐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新闻、热爱历史的兴趣。
2.学会看书,从书中找出答案。
初中历史课本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理论依据。课本上的内容从古至今涉及广泛,学生应该学会看书,从宏观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把握,这样做事半功倍,有利于历史学习。首先,看标题,目的是了解每一章节讲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其次,看标题注释,了解每章内容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再次,看文章最后的问题,通读课本时带着问题寻找答案,边阅读边做标记,将文中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2]。
3.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创新。
随着教学模式的创新、网络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教育课堂上。历史老师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擅用现代化教学设施。通过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当前,绝大部分初中生对历史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基于这种情况,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播放影音资料的形式,刺激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及民族自豪感[3]。
4.扩展历史教学空间。
历史来源于生活,历史是在人类长期生活和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如针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与我国都将举行大型阅兵活动,通过阅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伟大成就,牢记光荣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辱观。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历史学科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整改措施有效解决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历史教学过程中,学校应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为他们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增强历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戴羽明.挖掘历史教育的内在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07).
篇9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通过调查笔者还了解到,当前初中生对于历史课程的满意度很低,大多数同学觉得历史课程枯燥乏味,再加上学习的内容不系统,而老师只会让自己死记硬背各种知识点,课程学习内容印象不深刻,教学不生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的这些困扰,然而历史故事不是随便讲的,必须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一、选择历史故事的基本原则
在改革过程中,由于缺乏基本的理论知识,或者教师本身整体教学素质水平存在缺陷,尽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却始终抓不住重心与原则,在历史故事教学过程中,对于历史故事的选择不能过于随意,必须要遵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真实性作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典型故事,最为基本的一个特征就是真实性,历史故事可以通过生动的叙述进行润色,但是严禁老师为了发挥效果而随意删改甚至篡改历史,由于历史故事的讲解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史料记载,所以一旦出现老师讲解有偏差,不但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更是会闹出乌龙,让学生失去了对老师专业知识水平的信任,从而降低了历史课程的学习热情,这是十分严重的教学问题。另外,真实性教学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有一定帮助,如果老师上课都随便篡改历史,那么学生还需要保持诚信么?所以说,一切历史故事的选择都必须具备真实性原则。2.趣味性历史故事尽管来自于历史,但是往往都是经过后人的修饰将其演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这也是历史故事讲解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则,趣味性。保持历史故事的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充分利用历史故事之间的人物关系以及一些小八卦,通过结合老师的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历史人物的特点,甚至可以开一些小玩笑来提高学生的课堂集中度。总的来说,历史故事的趣味性是保障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为重要的武器,同时也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氛围,稳定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保持一贯的趣味性还会让学生更加喜欢历史老师,喜欢历史课堂,也有助于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3.针对性教学要有针对性,这是对于任何一个教学科目都适用的原则,在历史故事的教学过程中也不例外。历史故事的选取不但要具有真实性以及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调整,并且根据当前教学的进度以及相应的教学目标进行,不能够随意选取。另外,故事的选择也要具有阶梯性、递进性,要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循序渐进,如果选择一些难度较大,难以理解的历史事件,不但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还会影响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兴趣,逐渐感觉历史枯燥乏味,丧失历史学习的热情。
二、设置故事悬念,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各项生理以及心理发育还不健全,特别是价值观与人生观还在逐步完善,这个时期的学生往往是好奇且叛逆的,老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通过历史故事讲述过程中设置各种悬念,让学生一直集中注意力听课。比如说我们在讲到秦朝的军事政治形势时,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的建立是必然有其原因的,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讲到这里老师可以故意停顿一下,看看学生的反应,如果前面讲得比较精彩,学生往往会竖起耳朵听老师马上要讲的内容,这也就起到了历史故事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但通过设置悬念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是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印象,课后对学生进行调查,很多学生并没有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而是在讨论秦始皇的功与过,直接跳过了知识积累的层面进入了理解与分析的阶段,这也足以体现出历史故事教学的重要作用。
三、通过历史故事来将抽象的教学难点变具体
实际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较为难以解释的教学难点,由于初中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历史学习,对于历史教学过程中一些词汇的理解水平较差也是情有可原的。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历史小故事来进行侧面讲解。比如说我们课程进行到“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个概念的时候,许多学生都表示这个概念过于抽象,不好理解。于是笔者结合当时我国的社会政治形势,给学生们讲述了几个沿海地区侵略者压迫我国老百姓的故事,讲完之后同学们一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议论外国人太过分了,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提高国家实力,不能在被人欺负了。通过历史故事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一种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能够提升老师的个人教学魅力,对于实现师生信赖水平也具有良好的作用。除此之外,很多老师都会头疼文化史部分,由于文化史内容较多,较为复杂,内在联系又比较少,很多学生只能够死记硬背,效果非常差。实际上,文化史部分的讲解只要结合历史故事就可以不攻自破,由于文化史离不开文化名人,而文化名人又会留下很多历史故事,通过与学生分享不同文化名人的历史故事,不但能够使得学生印象深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四、课后设置历史故事问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优秀的初中历史老师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更是可以通过布置课后学习任务来调动学生课下的学习积极性,当前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没有过去那么大,可以针对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安排学生总结一些有关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历史故事,并且通过课堂展示的环节与其他学生分享,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故事的印象,增强历史知识储备,更是锻炼了学生的表达总结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学生将来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总的来说,历史故事教学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广泛,效果显著,无论是在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还是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都具有不错的效果,值得继续在校内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来凤.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
篇10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技巧 探究
初中历史受新课改的影响,教材内容变得十分简洁、美观,不少师生众口一词,都认为历史课相对以前好教好学了许多,但是,每次的质量检测成绩却还是让人大失所望,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笔者看来,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是主要原因之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尽最大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如通过课堂提问,学生进行互动讨论,通过分析学案,引用古代诗歌,有效地利用好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等等,来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营造出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高。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实现课堂有效教学。问题教学已经实施很长时间了,世界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也是通过与学生之间的问答来完成各项教学的。当下科技更加发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背景来营造问题教学情境,问题教学已经逐步被各大基础教育工作者所采用。因为问题教学主要强调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前提,通过教学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教学中的探究型教学是大致相同的,教学的目的并不单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适用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创设问题情境是问题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也很多,一般可以通过图片或者实物来进行直观创设。例如,在讲完殖民主义知识后,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 “大家是如何看待殖民主义者的所作所为呢?”通过提问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记忆、思维协调起来,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准确客观地对事物做出正解的评价。
二、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讨论教学也就是目前的小组合作探究型教学,也是目前十分流行的教学技巧,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更能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激发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认识和知识点去对新知识进行评价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具有新的思想和观点去看待一切事物,这也是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实现了课堂有效教学,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例如,在教学埃及金字塔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建造金字塔》的图片,当学生看到磨光的石块和监工们手中的鞭子打在奴隶和农民们的身上时,见此情此境,教师就可以提出许多与金字塔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最后各小组阐述自己的观点,由其他小组进行讲评。通过这种合作讨论和交流,既提升了学生对历史事物的正确认识,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慢慢了解教材内容的本质,从而就会认识到金字塔是奴隶和农民被残酷奴役的历史见证。
三、利用“学案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案教学”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和教案,在具体教学中实施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同时进行。具体做法就是教师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点,课前编制出一套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来,让学生根据学习方案来自觉进行学习,并能把相关的学习过程记录在“学案”上,也就是让学生进行借鉴对比,通过对比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巩固。例如,在讲到南京临时政府签下不平等条约时,学生该如何理解这一做法呢?教师可以事先把教材内容设计成以下情境:一种是支持这种做法的,美其名曰是一种作战策略;另一种就是强烈反对这种做法的,认为南京临时政府的这种行为是卖国。然后让学生从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各种政治力量实力的对比上来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了解到南京临时政府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采用“学案教学”,使师生之间做到了真正互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学会了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更能做到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四、引入诗歌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初中生对音乐有着浓厚兴趣,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诗歌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再说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其中的语言包含了极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思维起着巨大的发展作用,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封建制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诗歌来导入课题。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学生一想到这首诗就会想到封建制度下艰难活着的农民,从而也体会到封建制度的残酷。
五、巧用多媒体进行有效课堂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和许多人物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更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在无意中了解历史、感悟历史,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例如,在讲述奴隶贸易时,可以播放《根》的影片,让学生了解男主人公被掠为黑奴的悲惨生活,从而激起对奴隶社会的痛恨。
总之,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师要采用良好的教学模式和各种教学技巧,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来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兴趣,从而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7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