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

篇1

    一、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如今人工系统以及无法满足企业的信息化需求,网络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目标也逐渐由生产为中心转化为以服务为中心,新形势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势在必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能够与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相融合,不断提升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的水平与效率,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具体来讲,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扩展了货币计量的单位,促进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并且会计信息系统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升了会计人员工作的效率,减轻了工作的强度,省去了多个环节,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减少成本,实现了经济的原则,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规范化与程序化,企业高层对于企业的控制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增强。

    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

    1.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规划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与环节,因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首先要制定出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详细的战略规划,保证可行性,并在规划的基础之上循序渐进。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立足与企业的整体,纵向上会计信息系统不局限于传统的核算财务信息,而是向决策支持系统与企业管理系统发展,横向上会计信息系统也不企业内外部其他信息系统有效结合,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融合并不是简单的系统的叠加,而是需要立足企业经营生产整体进行统一规划与实施。

    2.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与硬件的选择

    如今一些企业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硬件与软件的选择主要有以下问题,一部分企业认为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就是最好的,投入大量的财力与物力进行先进的信息系统的建设;而另一种情况则为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完全为模仿手工处理的模式,并没有进行对传统会计的改革,无法全面实施会计的信息化。企业在进行具体的软硬件选择时,应当避免这两个观念上的误区,应当在认识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注重软硬件的适用性,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先进,应当要满足企业单位的业务处理需求。同时也要注重软件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根据单位的业务量以及规模来选取合适的网络体系结构。

    3.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平台建设

    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平台主要包括计算机的硬件环境以及软件运行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平台的建设需要从全局进行考虑,例如网络系统布局、工作站的选择、数据接口的规范与统一等。其中硬件环境应当注重计算机网络的规划以及建设,而不是局限在配置以及单机选型等问题上。而软件环境的建设应当具体包括浏览器软件、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等等。

    4.会计信息系统人才队伍建设

    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更为明显,就应当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使会计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技能,有效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方法,对于实际工作当中的一些突发问题也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维护。并且,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企业生产与管理的专业业务知识以及领导的魅力,掌握信息系统下的业务处理规律。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

    1.提升会计信息系统重要性认识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实现会计工作良好发展的必要措施,首先企业高层应当加强认识,转变传统的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认知观念,认识到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并且,单位的业务部门主管应当将会计信息化工作加入企业信息化工作当中,针对目前的现状以及问题,针对性地制定出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计划,将资金管理系统、成本系统以及财务系统等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促进更完善的管理与实施。

    2.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的作用在会计信息化工作当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高素质人才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因而企业应当不断加强对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首先应当完善体制建设,结合国外成熟的知识技术,完善会计机制,取长补短。其次应当加强对专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专业的会计技术知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提升对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能力,加强管理,从而促进会计信息系统更完善的运行与实施。

    3.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数据的可靠有效,因此应当切实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保证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以及单位制度的贯彻与落实,结合系统的内部分工相互关联,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数据正确性,保证会计信息安全完整。

篇2

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通过信息系统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呢?那就需要为企业制定合理的IT规划和IT上线策略。

IT变革的成功关键,必须始终立足于管理理念、管理工具与信息技术,凝聚并运用专业人士的实践经验,方能实现企业管理与IT的有效结合及成功应用。

管理体系与IT系统

企业的IT规划需要在行业管理经验和IT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它需要与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能力相匹配。对于企业来说,管理的提升都需要围绕着管理体系和IT系统这两个要点进行。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其次,要通过IT规划和实施,协助管理体系落地执行,将管理提升到下一个待完善边界后,再进行管理体系提升。

企业IT应用架构

IT系统要围绕企业战略实现管理提升,需要合理规划和理解其IT应用架构。配图是赛普爱德软件基于房地产企业的组织管理金字塔的企业IT应用架构。

整个架构从管理支持、业务支持、预算计的划和战略决策支持四个层面,分别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各层管理需求,逐级完善企业IT支持系统。通过这个架构,能够给企业带来以下价值。

第一,能有效、彻底地贯彻公司的管理思想,规范公司的工作流程,保证公司高效、有序地运作。

第二,能协助公司方便快速地部署新公司,复制项目,建立企业架构,设立岗位。

第三,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公司的合同及付款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快速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成本。

第四,能及时反映公司的所有工作状况,特别是房地产项目从土地取得、规划设计、报建、施工、销售等全过程管理的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保证公司正常运作。

第五,能充分利用公司沉淀的知识及已开发房地产项目积累的各种关键数据和指标,提高新公司、新项目的投资决策效率和准确性、科学性。

第六,能提供公司的各类统计和分析报表,不断沉淀和积累各种知识,同时结合强大的分类和搜索功能,为决策层提供各类及时、有效、准确、科学的决策支持。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

 

一、绪论

综合管理信息化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业务过程集成在统一的数字化系统中,通过系统加工、整合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了解各类业务中的信息,以便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中小企业综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到2007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4200万家。这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存在着一定的普遍特征:员工信息化的知识基础薄弱、企业管理和生产环节中缺少管理信息化支撑,导致存在着信息不充分、流程不顺畅、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信息化管理思想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以企业行政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市场客户管理、物料设备管理等为核心的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已经迫在眉梢。

三、中小企业综合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本文设计的中小企业综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企业日常运转中的行政事务管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设备、技术管理,以及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管理等,并且各个业务管理在系统中实现高度集成。,中小企业信息化。通过系统数据中心的建立,使企业工作人员的日常业务处理实现自动化,充分确保业务数据的及时准确流转和共享,很好的保证了业务数据的唯一性和安全性等,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完善业务管理手段。在设计时既考虑了系统本身的功能实现,也考虑了系统与第三方系统的关系和整合,在系统设计时充分体现以下思路:

1、 减小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成本,做到能解决企业最急迫的信息化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的资金是有限的,集中解决信息化的关键业务点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重点,旨在以信息化手段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中小企业信息化。

2、 以系统集成为手段实现组织协同和信息整合

系统以业务表单执行控制和管理实现日常业务的协同,以项目管理的方式组织实现各业务之间的协同。,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采用面向服务架构通过标准数据交换接口与第三方系统交换信息,实现系统之间的集成。系统设计为一个综合的信息工作平台系统,让使用者可以在同一个界面完成不同的工作,得到与他相关的任何业务的信息,成为组织协同管理的工作平台和工具。

3、 业务状态及时跟踪

企业用户可实时跟踪一个业务流程的进展状况,查询录入单据在流程中的位置,以便及时了解自己或他人的工作进展情况,另外系统还提供流程的可定制功能,能更好地适应企业业务流程变化。

4、 良好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对企业管理的适应性

系统全面支持XML、SOAP、WEB SERVICE等当前受到普遍支持的开放标准,这就保证了系统能够与其他平台的应用系统、数据库等相互交换数据并进行应用级的互操作和互连性。

系统企业的实际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充分体现企业管理特色。系统规范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是企业适应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和综合管理系统适应企业管理特色的双向过程,系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模块之间的低耦合度,使得每个业务模块的功能即可单独实现并扩展,也可与其他模块良好集成。

四、中小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综合管理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整体可以分为四层: 底层平台层、技术支持层、核心服务层、企业应用层。整个系统主要流程以项目为主线,将客户、市场营销、生产、物资供应等业务联系在一起,根据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设计相应的流程以及系统功能。系统依托企业运营总体流程对功能模块进行了合理划分。具体功能如下:

1、日常办公

为日常办公提供方便的个人日程安排与提醒、工作记录、通讯录等功能。

2、人事管理

提供企业各类人员的职工档案、家庭成员、工作履历、学历、职称评定、奖惩、聘用、调动、解聘辞职、离退等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报表打印和图形显示,还提供考勤和考核管理功能。

3、设备管理

实现设备信息库的建立,设备前期的选型、采购、安装测试、转固;设备转固后的移装、封存、启封、闲置、租赁、转让、报废,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维护、保养情况记录。实现设备全寿命周期台账查询、报表功能。

4、物料管理

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采购、库存和物料供应商的有效信息化管理,规范业务用料流程,衔接好生产的各个环节,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降低原材料成本和运营成本。

5、库存管理

采用信息化手段掌握库存量动态,实时记录入库、出库的物料详细信息,提供库存情况查询、盘点、报表等功能。

6、标书管理

对企业招投标书基本信息的管理、招标书相关文件的管理、招投标资料的归档、招投标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以及招投标过程中的费用管理。

7、合同管理

对企业多种合同分类管理、合同相关资料的归档、以及对合同执行流程的控制以及合同资金计划的管理。

8、生产管理

将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任务的管理纳入系统,及时跟踪并及时安排生产任务、组织物料采购,以提高生产效率。

9、客户管理

提供分类管理企业客户,记录客户需求,提供售后服务管理,总结售后服务中的各种问题等功能。,中小企业信息化。

10、档案管理和报表管理

对需要纳入档案管理的各类实物(含纸质)及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加强档案及相关数据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化,对企业各业务过程产生的报表作统一管理,提供报表生成、查询、打印等功能。

五、结语

本文以一般的中小企业的综合管理信息化需求为出发点,以适应企业信息化需求,减少信息化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为目的,设计了适应一般中小企业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的核心业务纳入到系统中,能有效解决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及时、效率低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狄小龙.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与实现途径管见[J]2009,中国管理信息化12(2):67

[2]李劲松.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设计方案探索[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8:97-98

[3]胡迟.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策略选择[J].中国科技投资,2009,23

篇4

【关键词】供电企业;输变电运行;生产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一、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问题

郑煤集团供电处已建立了电力系统的集团管理信息系统,这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含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其中还包含了有关生产管理的子系统,但部分生产管理子系统的规模相对较小,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变电运行和输电运行之间的关系,不能将变电站的日常工作全面纳入信息系统中,使得信息管理系统与现场实际工作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充分发挥电子技术自动化管理的真正作用。

二、输变电运行和生产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

输变电运行和生产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是既是一个满足输变电生产运行管理的独立的网络系统,又可以看做是集团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能够将输变电工作信息整体规划和统计反馈,并且能够实现整个电力企业变电信息的共享。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输变电运行和生产综合信息系统,要将输变电生产管理自动化与变电运行及电网运行自动化两种技术进行了有机地结合,从而优化了工作环节,提高了整体的系统工作效率。

三、输变电运行和生产综合信息系统的功能

(1)实现了数据源的唯一性。输变电运行和生产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集成了变电站操作票专家系统软件和变电站实时数据获取软件以及运行日志模块几种数据管理系统,使得变电运行过程中的数据能够更加轻松的获得,于此同时,有关变电工作系统检修的数据也能够从变电站中直获取,从而实现了所有相关书卷数据源的唯一。(2)加强了面向基础数据的相关工作。对于普通变电站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人员往往只忠实于应用功能及应用方向的相关分析,忽略了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基础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的能力。而输变电运行和生产管理综合系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基础数据的统计和管理工作,能够对系统所获取的所有信息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由于基础数据统一使用国家信息化统一编码,所以,系统能够将基础数据和派生数据做到合理的分离,为企业和变电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3)变电站操作票专家系统的应用。变电站操作票专家系统,是基于人工智能理论的一种利用计算进行操作票开列工作的系统,在变电站管理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工作效果也非常显著。输变电运行和生产管理系统中对操作票专家系统进行了集成,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提出并应用了群组状态转移推理的理论和方法。变电站操作票专家系统在创建应用系统时,首先将某一类操作任务的设备目标态输入系统。在生成该任务的操作票时,通过相关技术在线采集各设备当前状态,这样内部系统就会可将任意情况下的数据初态推理到目标态。在数据推理过程中,系统能够自动形成该操作任务的操作序列以及操作票。由于输变电运行和生产管理综合系统采用的是全图形界,因此,系统应用起来十分方便,既可以在线输出任何一张完整的操作票,又能够根据需求只启动校核功能在图形上进行手工开票。同时输变电运行和生产管理的综合信息系统含有完整的防误操作逻辑技术,使得输变电运行和生产管理系统成为一个防误操作闭锁软件,再配以电脑钥匙及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编码锁,能够使其成为一套功能齐全的变电站防误操作闭锁系统,使得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更加可靠实用。(4)实时数据获取软件的应用。电力企业全网信息共享,为变电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且有利于全网信息知识的获取,但全网信息共享的实施也给变电站信息管理待来了一定安全风险和可行性以问题,因此,在无人值班的变电站中,输变电运行和生产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内有必要设置实时数据获取软件。

总之,输变电运行和生产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实时数据获取软件,能够实现从变电站自动化后台机获取实时信息的功能,也可以从变电站的RTU 中截取实时信息,这样可以防止数据的丢失,确保无人值班的变电站内综合数据的安全。这些实时数据能够用于变电站内相关组织的工作功能检验,如实时画面显示,运行曲线等,还可以直接将实时数据输送到综合管理库,实现全网信息的共享,实现运行统计和分析。

参考文献

[1]吴凤书等.电力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高鸣燕,陆文.电力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的技术发展[J].中国电力.2009(11)

篇5

关键词:XML;Web服务;SOAP;.NET;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A

Opening constructive solution on enterprise MIS based on XML and Web service

HU Zhengcai,ZHANG Lichao,WANG Liuji

(State Key Lab. of Material Processing and Die & Mould Tech.,Huazhong Univ. of Sci. & Tech.,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With the problems such as information isolated island which brings on difficult data shareamong different systems in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 of enterprises,the current integrating ways of enterprise MIS are discussed and an opening construction solution on enterprise MIS is presented based on XML and Web service. XML documents are used to store and transmit data and Web service interfaces are taken as system interfaces at service end. Some key techniques such as authentication,encrypted data transmission,and hot swap module are also included in the solution. The example shows that the solution can solve the problems such as information isolated island and data presentation and enhance the scal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of the system.

Key words:XML;Web service;SOAP;.NET;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0 引 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工程建立适应全球化生产经营的管理机制[1],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成为企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经济发展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时代必将要求MIS的应用不只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而要扩展到公司集团内部各个分公司以及作为企业合作伙伴的各个厂商,实现MIS系统或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2]如何实现MIS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是多个MIS系统集成遭遇的首要难题.当前的XML技术以及基于SOAP通信协议的Web服务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极为有效的方案.本文在简单分析MIS集成难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XML和Web服务的MIS构建方案,并给出其中所需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法.

1 MIS集成难题简析

要实现多个MIS系统之间的交互存在以下难题.

1.1 信息孤岛[2-5]

传统的MIS系统一般是孤立、封闭的,所获取的信息只应用于系统内部,这样容易导致信息孤岛.要实现不同信息系统的互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使用系统集成技术,如接口软件、中间件等,把应用系统两两互联,但是价格较贵.首先,采用接口软件或者中间件,系统的成本增加,而且软件的维护难度提高;其次,要在同一公司的不同MIS系统之间采用该方案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要在企业链的各个MIS系统中采用这种方案将非常困难.

1.2 数据表示[2]

数据共享是不同MIS系统之间互联的另一个难题,即一个系统的数据表示对另一个系统应该如何解释.在XML技术尚未出现的时代,需要在不同的系统之间定义1个协议解决该问题,但是这样将降低系统的扩展性.文献[2]曾提出使用基于XML的电子邮件进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就目前的技术条件采用这种方式实现数据共享并不可取,但其采用XML技术作为系统间数据共享载体的思想却非常值得借鉴.

XML技术具有“自描述”和“可扩展”等优良特性[2],Web服务则是基于XML技术和SOAP协议的一大新技术体系.通过使用XML和Web服务技术,开发人员能在任何平台上用任何编程语言创建可使全球任何客户、供应商和业务伙伴互联的商务应用程序[6],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使用XML和Web服务技术进行系统间的集成.

本文结合XML和Web服务技术,提出1种开放的、易扩展的MIS系统方案.

2 系统架构

本文所涉及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两个层次:

(1)MIS系统或者子系统之间互联的系统架构见图1.

图 1 基于XML和Web服务的MIS网络

不同应用平台甚至不同地理位置的MIS系统之间通过SOAP协议实现互联形成MIS网络,网络中的每个系统提供Web服务接口,同时采用标准化的WSDL语言撰写所提供的接口描述文件,而其他不同平台的MIS系统则可以根据这个描述文件解析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接口并实施调用,从而实现系统间的互操作.

(2)单个系统内部的架构见图2.

图 2 基于XML和Web服务的MIS系统架构

把基于XML和Web服务的单个MIS系统在逻辑上划分为数据层、业务逻辑层、数据传输层和应用层4层.

2.1 数据层

数据层与传统的MIS系统数据层在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主要包括1个数据库引擎,实现对数据库进行查找、插入、删除和更新等基本操作.

2.2 业务逻辑层[7]

业务层是MIS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系统支撑结构和业务集成.

系统支撑结构主要完成系统运行所需要的基本功能,如数据访问、系统运行配置、Web服务接口、安全验证等,其中,通过使用系统运行配置模块,可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维护性,这一技术在后文中详细介绍.

业务集成模块也是业务层的核心,主要包含MIS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些功能模块可以通过系统运行配置进行热插拔形式的安装和卸载.

2.3 数据传输层[8]

数据传输层主要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功能,即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使数据以密文的形式传输,从而提高系统安全性.

2.4 应用层

应用层为系统提供用户界面,如客户端应用程序或者基于Internet的Web界面.在这个层面上,可以称应用层为表示层.在MIS网络中,应用层的用户可以是其他的MIS系统.

3 关键技术

以下简单介绍本系统方案所用到的几项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大部分都基于Microsoft .NET Framework平台.[9]

3.1 数据存储

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数据库产品都提供对XML技术的支持.如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通过提供FORXML和OPENXML子句,使XML文档与关系数据行集实现无缝隙结合;而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中,则提供XML数据类型,可以将XML文档作为1个字段存储在数据库中,并且可以使用XPath和XQuery等技术对其进行检索和修改等操作.另一方面,IBM最新的DB2 9对XML技术也提供同样的支持.

本系统方案的数据存储采用关系数据库与XML技术相结合的方案.比如,在订单管理中,将订单以XML文档表示,并存储在数据库中,这样既可以使用XQuery等技术进行检索和更新,同时还可以使用XSLT等技术将其表示出来;在系统之间进行传输时,还能将XML格式的订单数据轻松转换为SOAP消息,以大大降低开发的复杂性.

3.2 系统运行配置管理[7]

系统运行配置主要将系统运行所需的配置信息存储到配置文件中.本方案系统运行配置的另一重要功能是实现系统功能模块的热插拔:将功能模块注册到配置文件中,运行时根据配置文件启动相应的功能,这样功能模块在安装或者卸载时只需要修改配置文件而不需要重新部署整个系统.

以Microsoft .NET Framework平台上的应用程序为例,通过使用反射技术,读取并导入注册在配置文件中的程序集,从而实现功能模块的初始化(此段代码使用C#实现):

public void Initial()

{

……

//导入程序集

component = Asembly.LoadFrom (componentCon-

fig.AssemblyFilePath);

//利用反射技术创建服务对象

BaseService service = (BaseService) component.

CreateInstance (componentConfig.ServiceClassName);

//服务对象初始化,并加载到系统中

service. Initial (_server,componentConfig.Service

Name,_messager);

……

}

3.3 身份验证与授权验证[8,10]

本方案的身份验证与授权验证集成在HTTP模块中,这样可以使非法的数据访问被阻断在服务端逻辑边界之外,如图3 所示的安全验证模块.

图 3 基于HTTP模块和SOAP扩展的安全模式

此外,还使用SOAP消息的SOAP头传递用户信息,这样使每个SOAP请求都必须经过验证才能进入服务端的逻辑边界内.

为了防止对同一用户的多个请求进行不必要的重复身份验证而消耗系统资源,服务端将经过首次验证的用户的Principle对象保存在缓存中,并产生1个GUID标志该Principle对象,同时将GUID返回给客户端,在以后的请求中,只需以此GUID从缓存中读取Principle对象,并进行下一步的授权验证及操作等.

3.4 数据传输安全[8,10]

在Microsoft .NET Framework平台上,SOAP扩展中的操作将在SOAP消息被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前后时刻执行,因此,SOAP扩展是对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加解密的最佳时机.本方案集成1个SOAP扩展模块(见图3),在SOAP消息序列化后加密,反序列化前解密,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加密和解密操作.

综上所述,提出如何充分利用XML和Web服务技术的优良特性开发开放式的MIS系统的一整套方案.当然,在不同的平台上实现的方法可能不一样,但是其基本原理相同.

4 系统实例

基于以上思想,笔者在Microsoft .NET Framework 2.0平台上构建1个面向中小企业的MIS系统,系统的整体架构见图4.该系统具有企业新闻系统、文档管理、项目管理、计划与任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功能.

图 4 实例系统架构

在数据存储方面,该系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引擎,并充分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对XML技术的支持.

在系统应用方面,开发基于WinForm的客户端程序,系统界面见图5.

图 5 基于WinForm的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客户端界面

在客户端,采用Crystal Reports作为报表引擎,并采用Microsoft Office组件作为程序的输入输出接口之一,这样可大大提高用户体验.对于所输入的Excel文件,将其转化为Microsoft SQL Server的关系数据行集;对于Word文件,则以XML文档的格式存储于Microsoft SQL Server 的XML字段中,后续的开发者可以轻松利用XLST技术将其转换成其他格式的数据,作为进一步开发基于Web页面的应用层以及在其他MIS系统中访问本系统数据的前提.显然,该系统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和维护性.

5 结 论

XML和Web服务是当前最热门的技术之一,经过短短几年,已发展成为庞大的技术体系,在软件开发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本文提出的基于XML和Web服务技术的MIS系统构建方案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互操作性,能基本解决多个MIS系统交互的信息孤岛和数据表示的难题,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维护性.

参考文献:

[1] 陈伯成,叶伟雄. ERP软件中的组织结构与BPR的实现[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2,8(5):404-408.

[2] GOLDFARB H F. XML手册[K]. 张晓慧,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88-121.

[3] 潘星,李超,刘鲁. 基于Web 服务的开放式ERP系统设计与开发[J]. 计算机工程,2006,32(6):56-58.

[4] 孙健,陶晓峰. 基于XML 的远程服务架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2005,31(21):51-52.

[5] 李青,闻敬谦,赵萌. 基于AOP 的工作流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研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3):401-406.

[6] 郝文育,杨雨图,王宁生. 基于Web Services的ERP四层体系结构研究[J]. 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24(2):176-178.

[7] 吴士亮,薛恒新,韦东方. ERP系统的组件化模型研究[J]. 计算机工程,2004,30(15):69-71.

[8] 刘晓华. .NET Web服务开发指南[K].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23-146,175-222.

篇6

【关键词】企业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环境;外部经营活动;企业运营结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与我国的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宏观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发展背景下,企业自身的发展更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了发展与前景的危机和挑战。对此,必须做好企业系统管理,对企业内部实行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控制管理,才能对企业的整体组织架构以及生产运营的模式框架进行更加周密且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发展目标的制定,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做好对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不断优化,才能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某种意义上存在共性和可借鉴性,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企业管理系统内涵的解析

对于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工作,其根本要从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发展时代的大背景为基础来进行。企业要从更加客观、立体以及全面的视角和立场来对企业整个管理系统的结构进行考虑和分析,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系统能够在正常有效的运作下促进企业的各部门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另外作为进行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提升所涉及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内容较为广泛,企业不能仅仅将这种管理系统的工作集中凝聚在企业某一项管理中,例如避免将所有管理提升优化的作用和职能的发挥集中在人力资源或者单一的财务管理这一方面,但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信息直接源于业务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会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但反过来讲,如果企业仅仅把管理系统的作用发挥在采购管理上,那么只能实现企业采购管理信息化和提升企业采购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另外如果企业只是把管理系统应用在生产管理上,那么只能对企业分析市场行情和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企业只是把企业管理系统的作用发挥在销售管理上,那么就只能单纯对销售管控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以上说明,如果企业只是把企业的管理系统做在企业发展的某一项单一的管理项目中,则从总体而言不会给企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力,必须通过协调企业中各方面、各部门的管理内容,并将这些协调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对整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管理效果的增强,也只有这样,企业所能周转的资金流动量才足够充分,并减少库存的积压,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等目标。

二、对企业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提升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也随之得到了发展的动力和机遇,所以企业的业务也开始日益广泛和复杂,在当前为了应对这种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和提升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企业的生产和业务发展都带来了改革和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整个管理系统进行重新规划和升级优化,规划设计出更加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和发展的业务流程,以此达到对企业在生产、业务发展及业务流程重组、组织结构等方面满足企业对外发展的需要。而其中所涉及到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包括对企业在业务流程上的完善和改进,这将直接关系到企业业务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只有对企业这些内容进行管理的优化和改革,才能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和突破的优势和地位,并不断给企业在未来业务发展中降低可能发生的发展风险,因为在科学技术和社会趋势的不断变化和进步过程中,企业发展中的多项内容都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优化升级,如果企业原有的组织架构和内部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步伐,那么就会对企业整体运营发展造成风险。所以企业要重视管理系统的优化和改革的工作,并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对各部门、各人员以及业务发展结构进行重组和资源配置的重新升级优化,并重视人的权利,才能更好的使得企业得到一个更加稳定和可靠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企业管理系统

(一)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外部经营活动的协调统一管理

企业的内部运营体系是一个动静结合的过程和状态。这是因为企业本身的发展是需要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完成并最终接受企业运营结果的评估和检验,然后通过实施者加以修正和完善,再进行新一轮的运转和循环才能实现,所以这就体现了企业的动态性;而这种动态性的企业运营是需要制造一个企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才能实现,这即是企业的静态性表现。这两者之间的互相存在并相互作用才使得企业的发展运营得以开展。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效果如何,则是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营活动控制的实施效果,所以这种动态性是静态所直接关联着的关键。如果企业忽略了对企业控制环境的管理优化,只是对具体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控,那么就会产生不相协调的管理问题,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达到有效防范风险和提升经营效率。所以作为企业,要从静态和动态的协调性出发进行管理,做好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企业文化氛围的培养,从而使两者得到协调优化和改善,在此基础上,并针对企业的核心生产经营活动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另外则是根据制度规范要求构建内部控制流程体系。

(二)结合实际情况对企现内部管理系统进行合理评估

任何企业的运营与发展都必须有规矩和管理制度才可得到稳定发展。因此,企业要建立管理系统的制度和规范,并针对原有的制度和体系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来促进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通过企业当前运行的情况来制定相对应的规章制度,选择恰当的管理人员来对当前公司的运营结构进行管理和补充完善,并基于已有的制度和体系,建立更加有利于当前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企业的运行模式。并对当前企业发展存在的管理系统方面的疏漏和不足进行修正和弥补。同时要充分做好员工的思想统一工作,让他们意识到企业业务和内部结构管理规划的重要性,并激发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让涉及企业管理系统的每个员工都能按照制度和规范制度形式,从而达到企业整体管理系统更加健全和完善,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生产运营结构的实施管理和应用管理

在企业的不断改革发展中,要主动针对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整,企业上级领导也要与各部门进行联合商讨,并在集合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做好整体企业管理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并形成最终的统一意见。此外,对于企业在发展中在业务和生产方面的任何变动,也要上下级进行有效沟通,并对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动和整体影响进行反思和分析,而且企业管理人员须对企业新的合作和项目进行密切跟踪,及早发现问题、及早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

(四)从实际出发,注重企业运营结构和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

在企业的业务发展中,如果在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内部管理制度的运行下,开始对企业整个生产、运营和业务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时,就要采取重视和慎重的态度,一方面要对企业运作的效率性以及实际经济效益的收益性进行考虑,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内部管理体系重新进行评估和完善。对于一个规模较大的改动,为了检验新系统的有效性,事先进行模拟运行和测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另外,对于企业的商业模式发展也要在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变和优化,达到内部管理系统的协调、统一。

(五)重视人在管理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力

通过对企业进行管理系统的优化,其方式必须是在当前已有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来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管理,其管理的根本核心目标是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实际出发,并落实贯彻我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外,企业的管理系统要做到统筹兼顾,从全局出发,然后做出科学的判断和结论。例如在企业进行管理系统的优化过程中,对企业中采购部分的管理内容,要从企业采购管理链的全局出发,不能片面的看待。而这种采购供应链的管理又要归根到采购的原材料开始,然后进入到中间过程中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以及最终通过原材料完成的产品,以此来连接生产完成后的产品通过销售平台来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个管理过程。这个过程的采购管理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客户贯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然后再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合理统筹调配实现客户对产品的满足。在这条采购供应链的过程中,其实也即是一个增值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给这条链上的相关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这也是企业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维系这条供应链赖以生存的基础,并以此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的实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系统是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统一科学调配的有效方式。企业要从多方面进行协调综合考虑,并结合当前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管理系统的优化完善,从而真正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裴斐.关于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建议[J].环境经济,2011,(1):97-98.

篇7

关键词:企业管理系统 柔性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0 引言

在现代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环境下,大量高新技术的引入、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竞争的激烈化和全球化,使得企业的环境变得复杂多变,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一次次的严峻考验。在这样一种生产环境下,企业对环境地变化能够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即柔性,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企业管理的柔性能够缩短企业生产周期,节省劳动力并增强制造能力,还可弥补规模经济的不足,有效的防止决策中的随意性,防止陈旧的管理。具有高水平管理柔性的企业的确在瞬息万变和激烈波动的市场中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柔性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企业管理的柔性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1,2]。这标志着企业竞争的重点已逐步从成本、质量转移到柔性上。当今世界企业经营管理将逐步进入以柔性为中心,成本、质量和服务等战略要素多位一体的时代。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企业管理柔性的因素,建立了企业管理柔性的递阶层次结构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分析评价,为企业提高其管理柔性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

1 企业管理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企业是个由多要素、多层次所构成的具有经营过程和管理过程的人造微观经济系统,而企业的管理系统则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经营方式、生产技术等多方面组成。企业管理系统的柔性就是要使企业管理各要素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按照企业管理内部运动的规律,进行有效组合,从有利于发挥这些要素的功能及提高系统整体管理的柔性。这里为了方便下面的讨论,将企业管理系统抽象为:企业再造、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四个部分[3]。

1.1 企业再造 企业再造的是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这为企业实现柔性管理提供了机会。企业再造的核心是以重整业务流程为突破口,以完整性为出发点,将原来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再合理地“组装”回去,通过业务流程重组,过去僵化的管理体制被打破,组织内部的冲突和扯皮现象减少,员工拥有了自主权,积极性极大提高。即企业再造是在更高层次上确定企业如何对市场做出反应,如何识别潜在市场与创新市场,并在这种识别与创造中重新定位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企业再造的目的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增强企业从员工个人到整个组织对瞬息万变的环境的适应能力[4,5]。企业再造包括企业战略的柔性、组织结构再造的柔性、制度创新的柔性和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

1.1.1 企业战略的柔性。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商海中,企业需要从战略目标制定、规则调整到战略实施都贯彻柔性化的理念,才能在运营中表现出很强的应变弹性。柔性的战略观念能使人们以一种更能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管理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这种新的战略观念主要是企业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要真正以满足消费者(客户)的需要作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增强组织利用新技术的弹性;加快新产品开发迅速进入新的生产活动领域,抓住有利时机,抢占新的市场等[6]。

1.1.2 组织结构的柔性。由于传统组织管理模式决策周期长,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不能灵活多变地适应市场需求,建立柔性管理组织结构势在必行[6]。近年来,企业组织结构出现了扁平化、工作团队、网络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扁平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比层次结构更具有柔性,它能够通过改变内部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的不同要求,表现出极强的应变能力。同时,这种组织结构为组织内部成员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和支持条件,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组织的运行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1.1.3 制度创新的柔性[3]。制度创新在于以充分的产权和制度设计来降低交易费用。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看,制度创新所导致的产权重新安置和制度设计的效率要通过企业柔性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得以展现。企业要不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改革。这样才能使更新、更完备的企业制度和体制继续被创造出来,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现代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运作的要求。

1.1.4 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所谓业务流程是指一组逻辑上相关联的业务活动,企业依靠这些关联活动来实现预定的目标。重整业务流程,就是要从整体流程出发,先考虑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的总过程,找出目标,然后重新分析不同业务流程以及同一业务流程中的各环节的内在关系,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企业管理的最大柔性。

1.2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是指某项新产品从设想、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以及销售一系列技术活动的综合。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的柔性,越来越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提高技术的柔性,才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从总体来说,企业技术柔性主要包括自动加工系统柔性,物流系统柔性、信息系统柔性和软件系统柔性[7]。

1.2.1 自动加工系统柔性是指当作业发生变化时,加工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调整能完成多种操作的能力。还可分为设备柔性、工艺柔性、作业柔性、路径柔性等。

1.2.2 物流系统柔性是指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不同手段将多种物料在设备之间转移的能力。它能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在制品库存,并缩短生产周期。

1.2.3 信息系统柔性是指对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所需各种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并通过计算机及其它控制装置对设备实现分级控制的能力。

1.2.4 软件系统柔性是指企业用计算机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包括设计、规划、生产控制和系统监督等软件的柔性。

1.3 市场营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越来越注重市场营销,促使企业提高市场的柔性,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3]。市场营销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总体效益的高低,只有搞好市场营销,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柔性,从而加速商品的周转和销售,减少产品积压以及资金的占用,加速资金回笼,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中去。其中主要包括绿色营销的柔性、服务营销的柔性、知识营销的柔性、网络营销的柔性与文化营销的柔性[8]。

1.3.1 绿色营销的柔性。绿色营销的基本含义是企业通过营销活动,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环节都应该考虑到消费者、环境及社会的利益。绿色营销是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要适应绿色大趋势,以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形象和竞争力。

1.3.2 服务营销的柔性。服务营销是指通过取得顾客满意和忠诚来促进买卖双方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获得适当的利润和公司长远发展。实施服务营销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适应力的现实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技术与经营方式纷纷被仿效的今天,服务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更是有着独特的作用。

1.3.3 知识营销的柔性。知识营销代表了一种先进的营销理念,是指企业在产品推销的同时,向社会传播与产品有关的知识、技能,让公众不但从直接的物品使用中受益,还从企业那里得到文化、知识等熏陶。它提倡掌握科学方法,通过向顾客传播知识与技能,变潜在的消费群体为现实的顾客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利润。知识营销将会为企业带来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

1.3.4 网络营销的柔性。网络营销是因特网发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结构,是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它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商务模式,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变革,对现代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网络营销对企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机会,努力开创营销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3.5 文化营销的柔性[8]。文化营销是通过有意识地发现、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到企业经营目标(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的一种营销方式。文化营销是站在主动利用文化环境因素的角度,把文化与营销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使文化渗透到产品、品牌及企业形象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

1.4 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工作方法、工作部署、工作业绩和效率与企业文化紧密相关。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又是一种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论。同时,它又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致胜的手段。企业文化柔性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念及经营理念在动态环境下的不断创新,企业中各利益主体的观念和利益也相应经历调整过程,以期形成相应的企业使命和有利于柔性管理的氛围,即企业文化的柔性越强,就越有利于柔性管理的实现[5]。因此,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的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9]。

1.4.1 精神文化的柔性。企业的精神文化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等。

1.4.2 制度文化的柔性。企业的制度文化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实际上是对企业职工和企业本身产生规范性和约束性影响的部分,主要包括企业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特殊制度三方面。

1.4.3 物质文化的柔性。企业的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生产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主要包括企业的厂房、工艺装备和产品等,它们是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2 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评价——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将复杂的问题分为若干层次,逐步分析,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也可以防止对某类问题出现前后矛盾的主观判断[10]。几十年来,它成功地运用于社会、政治、技术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它也适用于对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分析评价。

使用层次分析法首先要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称为元素的各组成部分,再把这些元素按属性分成若干组,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又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处于最上层的通常只有一个元素,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称为目标层。中间的层次包括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称为准则层。最低一层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方案或体现各准则要素变化的指标,称为措施方案层或指标层。在我们这个问题中,目标层为评价企业管理系统柔性,准则层则B表示影响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因素,每个要素的变化又可以用若干项指标来反映,即准则层C,方案层D为不同企业的管理系统。根据我们对企业管理系统的分析,建立其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各层元素中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通过引入合适的标度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相对重要度计算的重要依据。

为了避免决策受个人业务水平的限制,常使用专家评比法或德尔菲法等建立判断矩阵中的相对权重。对两两比较构造出的判断矩阵,要检验其一致性,若不满足一致性条件,则要修改判断矩阵,直到满足为止。另外,在不同时期应根据当时情况重新判断,以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首先利用专家评比法建立准则层B各元素对目标层A的相对权重,得到的判断矩阵为4×4阶矩阵。根据算术平均法得到准则层B的层次单排序,即单一权重向量,同时这一权重向量也是准则层B的组合权重向量,记作W′=(W1,W2,W3,W4)T。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准则层C各元素对准则层B各元素的重要程度,得到的判断矩阵均为16×4阶矩阵,其单一权重向量分别记作:

W12=(W11,W12,…,W116)T

W22=(W21,W22,…,W216)T

W32=(W31,W32,…,W316)T

W42=(W41,W42,…,W416)T。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准则层C的组合权重,令组合权重向量为C:C=(W12,W22,W23,W24)TxW′

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方案层D对于目标层A的数值,即对各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评价,并得到一个评价值。令企业管理系统i的16种柔性类型值为一个向量:

Ai=(ai1,ai2,…,ai16)T

上式中qik为第i个企管系统k元素的评价值,Vj为第j元素的综合评价值。

从上可以看出,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进行评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主观性[11]。这是因为,对不同的柔性目标,不同的管理决策者以及不同的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类型的相对权重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构成的判断矩阵就各异,这完全取决于管理者或专家的经验、主观判断以及特定的环境。因此,即使对同一企业生产系统,其柔性评价可能也会不同。其次,生产系统柔性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是否科学和切合实际,对其评价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有极大影响。企业生产系统柔性递阶层结构的建立一是要考虑问题求解的需要,不同问题其递阶层次结构也将有别;二是取决于管理者和决策者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

3 结语

柔性作为管理系统所应具有的重要特征,它是作为应付动态多变的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管理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与以往对管理系统柔性的概念性、框架性的研究相比,本文研究的结果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使对企业管理系统柔性构成要素和整体柔性的评价更加切实可行,为评价管理系统基于柔性的竞争力、分析和改善管理系统的功能提供了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旭,武振业.面向敏捷制造的可视化柔性决策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MIS.2000.6(6):41-45.

[2]庞庆华,潘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环境下柔性调度的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5-70.

[3]陈晓慧.现代企业系统柔性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武汉:武汉工业大学.1999.5.

[4]时间,雷鸣.柔性管理及其对我国企业界的影响[J].经济师.2002.6:163-164.

[5]董华.柔性管理初探[J].甘肃社会科学.2001.5:41-43.

篇8

如何运用绩效管理来保证员工绩效的持续提升,进而保证企业目标实现,才是根本。在实际应用中,清晰区别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始终把握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明确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非常重要。首先,绩效管理在薪酬管理、招聘选拔、企业人员配置、培训开发等模块功能中发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更对企业战略目标落地、管理水平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表现:一是促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加强沟通,提升双方职业及管理素养,增强凝聚力和执行力;二是不断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扬长避短,实现组织及个人绩效的持续改进;三是将员工工作目标与企业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企业目标层层分解落实为各级员工目标,保证了双方目标的一致性。

二、企业在绩效管理应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目前,绩效管理在国有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国有企业管理环境,提升了管理水平;同时,也伴随着不少企业绩效管理效果难以持续,或遭遇抵制,进而失败等诸多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有融入企业管理系统。

在推动绩效管理应用过程中,一些企业把“绩效管理”看作一种单独的管理行为,并没有把其与企业的整体管理资源和管理行为相协调,而是把其与其他管理活动分割开来,如某化工企业把推动绩效管理和推动企业精益化管理并立进行,没有认识到二者的殊途同归,造成管理重复,管理资源浪费,大大增加了管理成本,使得管理者与员工不堪重负,对绩效管理须于应付,造成绩效管理有名无实,进而走向失败。事实上,绩效管理只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模块,只是属于企业管理系统一个构成部分。只有把绩效管理与其他管理活动相结合,使得绩效管理融入企业管理系统,才能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才能使得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生根发芽。

2.没有形成良好的变革氛围。

国有企业官僚化倾向严重,职能业务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管理重叠、交叉,互相推卸责任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容易于满足现状,因循守旧,变革阻力非常大。即使进行一些小范围的利益调整,可能都会障碍重重。这样的氛围,使得员工对组织信任度不高,感觉报酬不公平,对领导不信任等等,导致变革阻碍重重,甚至失败。可见,绩效管理应用需要良好的企业组织氛围。领导威信高、报酬公平、机制透明等较好的组织氛围,预示着绩效管理应用相对容易实行,并持续下去。否则,绩效管理变革步步维艰。

3.缺乏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在调查中发现,绩效管理变革获得高层管理者大力支持,这个企业的绩效管理效果一般就比较明显,而且很快融入企业管理,成为企业目标不断实现的重要推动力量;在高层管理者把绩效管理当作负担,或者没有给予充分支持的企业,无一不是半途夭折,或者中途而废。高层管理者是每一个企业的大脑和指挥部。企业高层应当积极推动、倡导变革,主动发起并主导企业绩效管理变革,以自己的行动充分表明他们对绩效管理变革的重视。与此相关的是在许多国有企业,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都在随高层意愿开展工作,因此,高层的态度和行为对绩效管理变革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与企业战略目标脱节。

许多企业存在以下现象:企业目标分解到部门层面,成为部门目标,但部门目标并没有有效分解到各个岗位,成为个人目标,以致造成员工对企业目标认知度不高,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不一致;或者企业战略分解缺乏系统化、结构化,难以抓住关键,难以实现关键指标之间的协同,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致不仅使得管理管理负担过重,还使得绩效管理引入成为鸡肋,进而造成绩效管理变革的夭折。绩效管理是企业战略实现落地的有力工具,这是许多企业已经形成的共识。但把企业目标真正融入绩效管理的运行过程,却不是一件易事,需要持续不断的实践和坚持。

三、应对措施与建议

1.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

首先,在企业推行绩效管理之前,应对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管理背景及现状等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构建绩效管理系统的目标、计划及措施,以做到引入绩效管理工具始终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否则,脱离企业实际,绩效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将以失败而告终。其次,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始终以企业战略目标核心,抓住关键指标,建立科学的会议管理体系和良好的沟通机制,不断加强宣传和引导,使得绩效管理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改进绩效成为员工的自觉习惯。

2.创造良好管理变革氛围。

推动绩效管理变革并使之持续,离不开企业良好的组织氛围。企业各级管理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激励机制、沟通机制等,以塑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得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相互协作,相得益彰,使得广大员工能够理解和支持企业管理变革。

3.成立专门的战略绩效管理部门,实现战略、绩效协同。

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地,必须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而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提升绩效管理地位,促进企业战略和绩效管理的整合就显得尤为必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企业成立专门的战略绩效管理部门,以实现企业战略规划、执行、监控、调整的协同,从而实现企业“纵向目标协同,横向业务协同”。

篇9

[关键词]煤炭企业 管理信息系统 开发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T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026-01

1.对现行煤炭企业管理系统的分析

煤炭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能源,煤炭产业是基础性能源产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煤炭企业临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传统的煤炭企业在生产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方面不够准确和全面,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比较落后,自动化的信息收集、处理、传递、解释和输出没有建立起来,信息管理的落后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生产成本的降低,计算机设备已经在企业的管理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和重复性的劳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但是,由于管理信息技术的不完整性,部分管理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不能完全被现代化煤炭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所取代,造成管理上的漏洞:(1)统一煤炭企业各部门之间无法完全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2)各部门无法及时准确的获取管理系统信息资料;(3)各个生产部门和班组之间无法获取对象的数据资源;(4)煤炭企业的管理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数据得不到共享,无法实现对企业综合性的管理和了解企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很难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很难实现。

现代化的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信息容量大,资源共享程度高、管理比较规范以及能够及时处理各种信息等,这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管理的效率。近年来,部分煤炭企业管理中陆续使用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如煤炭运输MIS、煤炭物质MIS、煤炭资源MIS、煤炭营销MIS等,为煤炭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全面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煤炭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煤炭行业的认同,由此,开发一个综合性的煤炭企业管理系统已势在必行。

2.煤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思想和原则

煤炭企业MIS设计思想。根据煤炭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由于企业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的不足,使煤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举步维艰,很难实现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开发,只能采取结构化系统设计的方法。而且,用户对煤炭企业MIS的定义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专业技术开发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在认识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再者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知识,也涉及管理方面的技能,因此,信息管理系统所需求的综合性知识是系统开发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在认识上存在着不一致,也会导致系统开发过程中出现系统开发的重复性。所以在某些局部环节或小系统开发中辅以使用原型法。

2.1 煤炭企业MIS设计原则

(1)煤炭企业MIS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信息系统,要重视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再设计中注意各模块之间的关联性,结构可以实现维护,系统具有整体性、目的性、扩展性、相关性和维护性,设计中的文档实现程序化和标准化原则。

(2)煤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诸多的人员参与,而且专业化水准比较高,开发周期比较长,管理系统模式易变性等特点,因此,在开发中采取原型法与结构化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3)计算机网络管理必然会对传统管理模式带来冲击,产生诸多矛盾,切实实行领导负责原则和开发人员与业务人员紧密合作原则,才能确保开发顺利进行。

3.煤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逻辑设计

系统功能设计。煤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目标是综合运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局域网技术,在煤炭企业建成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以中心数据库为核心,使各煤炭部门的工作站具有与中心数据库互连的能力,实现信息共享。系统在提高管理科学性和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具有对管理活动提供分析、预测与辅助决策的支持能力,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现代化管理环境。系统具有功能:

(1)数据管理功能:建立中心数据库,确保信息一致性、整体性、可靠性和可恢复性;(2)数据通信功能:建立局域网,实现公用信息资源共享;(3)数据统计功能:快速生成各管理层次数据的汇总、统计、分析和决策信息;(4)友好界面功能:为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操作界面和报表生成等事务处理环境;(5)辅助决策功能:引入数学、经验规则,实现企业综合状况的预测和预控等动态管理;(6)数据保密功能:根据不同层次划分数据使用权限。

系统结构设计。基于VF数据库技术,主要运用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将煤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划分为10个模块,包括运输管理子系统、安监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技术管理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资源管理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和企业管理子系统。辅以原型法,将每个模块快速成型,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开发效率,为合作双方的沟通提供良好的交互环境,使用户对操作界面和系统功能描述等有较早的、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以便用户对系统的预期目标进行实际验收。

4.结语

煤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促进煤炭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发展的极有经济价值和学术意义的应用工程。煤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在提高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为煤炭企业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它的实现将会极大地改变我国传统煤炭企业劳动效率低、安全状况差的现状,规范了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制度,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最终成为煤炭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要手段和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郭玲玲,卢国斌,张万里.煤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煤炭技术,2008(1):56-57.

[2] 钱文序,煤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2):34-35.

篇10

关键词:趸售县公司 财务 ERP系统 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企业的飞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所使用的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对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提出挑战,迫切需要进行财务管理系统的创新与改革。因此,随着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采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ERP系统是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的运行提供管理手段。本文以趸售县公司为例,通过介绍ERP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ERP系统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ERP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一)ERP系统概念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是在M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较为完整的集成化企业管理系统,既是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的体现,也为企业的信息化集成提供技术支持。它的主要目标是把企业的各方面的资源平衡分配、综合优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因此,ERP首先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理念、原理和方法;其次是综合应用了网络通讯等多种信息产业成果的软件产品;最后,是整合了管理理念、业务流程、人力物力、计算机软硬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二)ERP系统基本特征

1、ERP是一个业务集成的系统

一个真正的ERP系统,它是一个完整的集成化企业管理系统,它对企业的管理是针对企业的所有模块,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一模块。

2、ERP是一个标准化的系统

ERP系统是一个可以适应不同行业、不用业务类型、不同企业的系统,它可以满足不同的管理需求,一方面是由于它是一个可配置的系统,通过不同的配置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它融合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得它能够适应于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

二、ERP系统在公司财务中的应用

随着ERP系统在公司中的应用,尤其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更为广泛,下面针对ERP系统在会计、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并分析了采用ERP系统能有效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ERP在会计中的应用

会计核算是财务系统的重要环节,会计核算主要是分析各项资金的来源和去向,ERP在会计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财务会计信息,根据要求将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一边与进行进一步的预测、分析。ERP将公司的管理理念、业务流程、人力物力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等集为一体,可以为公司采集更多与财务相关的信息。ERP系统定义了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和方法,不仅能减少人员的劳动强度,也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从而更清晰的显示资金的流动方向,方便的把握资金的动态,及时地实现资金控制和做出决策。

(二)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将ERP应用于公司财务管理系统中,企业必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结合ERP的功能和新的管理需求,将公司原来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规划,重新划分权限,使得业务流和信息流同步。通过ERP的使用,减少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财务部不用负责数据的确认和核算工作,这些都是ERP系统自动完成的。在公司,销售部需要将销售合同的信息输入到ERP系统,系统就会自动创建一个销售订单,然后系统通过运行资源计划,就会自动触发生产订单。因此,在整个流程中,系统都会自动的生成销售成本和收入数据,不需要会计人员进行手工核算。通过ERP系统的应用,将财务管理工作由传统的核算型转变为了管理型,既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数据核算的效率和准确率。

(三)实施ERP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通过在财务管理中应用ERP系统,建立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分析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使得财务人员由传统的核算型逐步转变为管理型,减少了手工录入的工作量,减少了数据的核算和追踪,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管理上,更侧重于管理,另外,ERP系统也提高了财务决策的效率。ERP系统将财务工作系统化,将核算与管理集成为一个综合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得各项事务、资金的启动与流动更加明晰化,更便于分析和决策。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也必将发生巨大的转变来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而财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的核心系统,承载着企业的管理理念,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来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将ERP系统应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一方面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了财务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注入世界上先进的管理理念,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连萍.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合理应用浅谈[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

[2]环海莉.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1

[3]刘星辰.ERP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财经界.2010

[4]燕巧娟.运用ERP系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