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思想政治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0: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思想政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思想政治

篇1

1.1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业归因的一般特点下表列出了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业成败归因的8个原因维度的平均数,可以看出,高中生倾向于将学业成功归因于教学质量和运气等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而较少归因于他人帮助和持久努力等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在学业失败情境中,高中生倾向于将学业失败归因于心境和能力等不可控的因素,而较少归因于持久努力。

1.2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业成败归因的性别差异以性别为自变量,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业成败归因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学业成功情境的归因中,男女生在临时努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临时努力归因得分显著大于男生;而在学业失败情景的归因中,男女生在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1.3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业成败归因的年级差异以年级为自变量,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业成败归因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成功情境中,三个年级的学生都认为教学质量是影响他们学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而在失败情境中,都把教学质量排在最后一位。另外还发现,在成功情境的归因中,高一和高三年级的学生在心境和任务难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一年级在这两个维度上都显著大于高三。

1.4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业成败归因在政治课学习程度上的差异以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程度为自变量,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业成败归因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学业成功情境的归因中,政治课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在心境、能力、任务难度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在心境、能力、任务难度这些内部的、稳定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大于学习程度差的;在学业失败情境的归因中,政治课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在运气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程度差的学生更倾向于作运气这种不稳定、不可控归因。

2分析与讨论

2.1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业成败的归因特点分析通过表1,我们可以发现:高中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业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境下的原因归因是不同的。在成功情境下,高中生更倾向于将原因归因于教学质量和运气等外部的因素,而较少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持久努力;在失败情境中,高中生更倾向于将原因归因于心境和能力等内部的、不可控的因素。这与以往有关其他学科归因研究的结果有所不同,教学质量这种外部原因在思想政治课学业成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持久努力不是影响高中生学业成败的主要原因。通过查阅资料和访谈,发现在思想政治课学业成败中出现这种归因特点的原因如下:第一,应试教育带来的偏见。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副科,学习政治课主要是为了考试。也有学生认为政治课很简单,只需要在考试前认真背诵重点知识就行,不用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时间。第二,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许多同学并不明确思想政治课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往往理解了课本的概念,但还是难以熟练地运用到具体问题上,即使认真地背诵课本的知识还是不能取得好成绩,这使他们的学习动机随之削弱,不愿意为之付出持久努力。第三,他人负性评价的影响。首先,高中生在思想政治课上即使通过努力获得了一些成绩,在对其生活有重要影响的人,如家长、同伴看来,政治课的成绩也不能与在语文、数学、英语上所取得的成绩相提并论,这些评价使学生宁愿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其他学科上面。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过分地依赖教师,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将影响其学习效果。思想政治课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稳定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课堂上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解决,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从过去传统说教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品质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健康成长。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搞好思想政治课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概括、归纳、思考,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最高教学境界。引导学生把学业成功归因为内部因素,使学生自主、自立、自我管理意识得到强化。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以及高中学生心理特点、认知需要所决定的。针对学生的归因特点,培养学生努力进取的精神,引导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作持久努力归因是归因训练的着眼点。但是,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向他们提供适合他们水平的作业,针对不同的任务像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感到付出努力是有效的。并防止学生形成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的片面认识,因为如果学生付出加倍的努力还是失败了,他们无法用努力不够作为维持自尊和保持成功期望的理由,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后继的学习活动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学业失败归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这样学生不仅会继续努力,还会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2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业成败归因的性别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学业成功情境的归因中,男女生在临时努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临时努力归因得分显著大于男生。临时努力是影响学业成败内部的、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女生相信思想政治课学业成功是因为考前认真复习,而这种正确的学习方式可能导致下次的失败,这便会使学生产生努力了却还失败的错觉,使她们产生挫败感。按归因控制理论和正确的归因模式,应引导女生作持久努力的归因。

2.3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业成败归因的年级差异分析在成功情境中,高一和高三年级在心境和任务难度两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高一年级在这两个维度上都显著大于高三。这可能是高三学生经过多次考试,已经可以从容应对,而高一学生在政治考试中从初中的开卷到高中的闭卷,还无法适应,考试时的心情对其学业成败影响较大,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高一新生完成任务前缓解紧张气氛,减少学生心理压力。

篇2

关键词:高中生;思想政治;学习兴趣

有一部分青少年并不缺乏健康的体魄和灵活聪明的头脑,可是他们走进了铁栅栏,人生从此有了污点,导致这种现象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素质太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歪曲和偏离。因此,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作为高中教师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做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前提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才会好。“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说的就是学生和教师关系亲近,喜欢教师,才会产生学习兴趣,才会相信教师传授的道理。当学生不喜欢甚至畏惧思想政治教师时,也便对学习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来实现。而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利用职业优势,和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尊重,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关系。师生之间建立融洽关系还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教师要善待学生,像好朋友一样关心理解学生,学生在感受到这种情感时也会心存感激,并且努力学好思想政治课。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是让教师一味地讨好学生,要恩威并重,做到严之有道,严之有度,并且尊重学生的差异。高中生已经有了判断能力,他能够认识到教师的“爱”和“严”是为自己好,并且将这种由爱产生的积极情感转化为学习动力,而这种学习动力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自身的素质和人格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

1.提高自身素质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政治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作为高中政治课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发现教学问题并找到解决途径;还要认真研磨教材,研究学生特点,并根据学生特点制订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打造吸引学生的课堂。

2.提升人格魅力

教师的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学生也会在学习生活中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带着审视的目光去评价教师,模仿教师。高中生有了初步的价值观和一定的判断能力,他们具有叛逆心理,会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假如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语塞,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那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就会大大下降,学生带着一种“这个教师水平不怎样”的印象学习思想政治,自然没有兴趣。因此,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首先要有坚实的政治专业知识、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其次教师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满腔热情、完美的人格,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心中的理想值,学生敬佩教师的人格就会相信政治课的科学性,相信思想政治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自负心理,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正确的,并且讨厌别人管理,希望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并得到认可和支持。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思想政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挥自主性,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产生疑问,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有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在学习中努力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和同学之间展开争辩,和教师之间多进行沟通交流,如此一来学生会越来越自信,觉得学习是一件充满挑战,不断创新的过程,进而产生学习动力和兴趣。在以学生为“主演”,教师为“导演”的课堂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舞台就大了,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辩论的形式,结合所学的思想政治内容,对当前的某种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爱学、乐学。

四、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单纯利用讲授式教学,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因为政治内容太多理论,十分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和丰富,像情境创设、联系生活或社会热点话题、竞赛等都是适合高中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更直观生动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知识,理解知识,受到情感熏陶;通过联系生活,学生能够更真切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通过竞赛形式学生的好胜心被调动起来,进而在学习道路上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兴趣。如,教师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消费观念是怎样的,并从多个角度对自己的消费观念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3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完全不了解的知识和早已了解的知识都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创造再创造。针对一定的内容,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培养他们的成就动机,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多次累积下来,慢慢就能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适当地创造情境,从教师提问这方面来说创设问题情景主要分:填空式提问,启发式提问。填空式提问指的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不需要思考,在书本上就能找到现成答案。启发式提问指的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在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答案,需要认真思考,才能解答。填空式问题是浪费时间,启发式问题才能真正引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发现新问题,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计启发式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比如,讲到商品的时候,强调商品概念时,可以问学生:“你们的衣服是买来的,它们现在是商品吗?”有的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有的学生则说不是。然后,学生分成两派进行辩论,使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商品概念的理解。

进行合作学习,促使协同竞争

笔者在教学中一直倡导互助学习,因为有些问题学生可能一时搞不明白,但是通过讨论,就可以以更快更全面的理解掌握,而且学生能在给他人讲解的时候,进一步锻炼自己。同时,在学习中,倡导学生积极竞争,通过竞争使自己有目标、有动力,在竞争中形成合力。

进行合作学习,促使协同竞争正符合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普通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因为班级人数很多,所以教师每节课不可能照顾得到班上的每一位学生,一部分学生就会被忽视。如果长此以往就会使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不愿思考问题,养成惰性。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促使学生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中一定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分组合理,优、中、后相结合。这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很有帮助,他们可以各自发挥各自的优点,做到相补相成。特别是优等生可以帮助后进生提高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长期相处,对他们自己的学习也很有帮助。2)实行小组长制,每组的组长由小组成员轮流做。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才能,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分工明确,不能让组员抱有偷懒的幻想,明确分工,人人动脑,积极思考。

提高教师素养,追求教学艺术

一个好的教师就像一本好书,他讲课能够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学习。同样的课程,不同的教师,上课效果会截然不同。有的教师会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有的生搬硬套,课堂气氛沉闷。由此可见教师自身素养的重要性。简单地说,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决定着能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说,它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起决定性作用。当然,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还应注意几点:1)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为他们搭建脚手架,指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稳定学习兴趣;2)要摈弃程式花的教学方式,避免每堂课都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要利用各种手段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激发他们的兴趣;3)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对知识进行再创造,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让每堂课都变得生机勃勃。

篇4

【关键词】政治;创新;主体性;教学方式;误区

1.还原学生课堂的主体性

1.1 还原学生课堂的主体性,首先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传统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师一直是主体,主宰课堂的一切,学生几乎就是听,没有发言权。近年来,我们的教育研究者也看到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还有研究学者认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和老师,两个主体。因此,在我们今后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实现我们政治老师角色的转变。

1.1.1 政治教师要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在以讲授具体的知识为主,而是以引导学生,组织学生思考为主。政治作为人文学科,它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之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各种现象进行思考,而不能把传授具体知识和应对考试做为教学目标。当然对学生进行了一些政治常识教育也是必不可缺少。

1.1.2 政治教师要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聆听者。在我们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听,在下面记。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就是老师不能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在上面的讲的满头大汗,而学生却在下面听的一头雾水。因此,教师一定要及时的与学生沟通,这种沟通不是简单一问一答,而是要做到平等的与学生进行交流。

1.1.3 政治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政治的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平等的对话与探究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1.2 还原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要让学生的参与、体验

我们现在提倡体验式教学。何谓体验式教学,就是指通过学生自身的经历还获得知识,得出结论。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获得知识,另外一种就是间接获得。我们传统的政治教学一般属于后者,就是间接获得。一般都是老师讲解,学生看书。往往这样学习的知识呆板,同时缺少实际应用。从而使知识不能有效的转换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而体验式的学习,就是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已学到的知识应用的实践当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效结合。

1.2.1 成立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我们现在普遍实行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一个突出的缺点就是,学生过多,每一个学生不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因此要成立学习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学习之中。例如。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中,不是以学生为单位进行提问,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由小组进行总结发言。

1.2.2 打破班级、年级的限制,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学习兴趣可以说是学生最好的学习老师,而我们现在的班级授课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生兴趣。现在很多学校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发达的地区。例如,上海的建平中学,他们学校在政治教学中打破了这种班级、年级的限制。上海的建平中学开设了三百多门选修课供学生自由的选择,学生完全不分年级、班级,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上。这种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们喜欢,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素质有很好的作用。

1.2.3 给学生以主动探究、独立的学习的空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丝毫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成的,而更多地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在探究和自主学习中,他能够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如收集材料的技能,包括倾听、观察、发问、探索、澄清;组织材料的技能,如对比异同、概括、评论、分类、体系化;传递信息的技能,如提问、讨论、制作图表、撰写报告等。

2.实现政治教学方式多样化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僵化,大多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在这一教学课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听老师讲,而独立的思考较少。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学生学习成长,特别是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现在很多学校引入了多媒体这一教学的方式,这一教学方式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1 要以探究、实践为核心教学方式

任何学科脱离探究、实践的教学都不会培养出创新意识的人才。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才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切实提高,也只有让学生充分探究、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探究和实践为核心教学方式,并不是完全摒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而是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开发学生政治的潜能,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 建立情境式教学方式

高中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尚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还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应运能力。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生活化的情境在形式上可以发挥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内容来自生活,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多变的价格”一课时,教师可以进行市场买卖的情境创设,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一些同学扮演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波动及时做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其他同学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可想而知,“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必定会引起学生激烈的争论,争议双方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书上的知识。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形式上富有趣味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浓厚兴趣的支配下,每个同学都成了课堂的主体,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要把课堂搬到室外,实行实践式的教育方式

传统的政治教学都是在课堂内进行的,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缺乏社会的实践能力,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政治教学中,可以尝试着把政治的课堂搬到室外,搬到社会这个大舞台。我们可以定期的组织学生的去参观,去参加社会的志愿者工作。例如,在高二当我们讲到国家机构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政府、人大机构参观学习,通过这种亲身的体验,我们很容易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形式。同时使学生不但了解这种政治常识,还为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更新教育观念,走出教育误区

3.1 走出政治教育只求“同”,不存“异”的错误观点

首先我们要正确理解政治学科的“同”。每一个学科都有其自己的学科规律,特别是政治学科,它不但由于其自身的规律,同时它还是我们国家意识形态的体现。因此我们一定要倡导社会的主流文化,与国家保持一致。否则这个学科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我们这里所说的“异”更多的是在教学过程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一同理解。如,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只局限于一本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就权威,就是真理,容不得同事以及学生的怀疑。这样一来,就是学生的学习就变得特别的呆板,僵化。以至于许多同学都没有了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得许多同学在应试时只习惯做熟悉的题目,当题目稍微变化一下形式,就没有了解题思路。更为奇怪的是学生的答案大多呈标准统一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们被限制在教参的藩篱之中,教参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学生也把教师的说教当成是金口玉言,不假思索地做笔记、搞背诵,久而久之思维便固定僵化。

3.2 走出政治学习只要死记硬错误的观点

由于我政治学科的特殊性,以及应试教育的导向,我们现在的政治教育可谓是僵化至极,一些老师认为,学好政治很简单,就是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他们认为只有背过书的条条框框,才能学习过政治,才能取得好成绩。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定的背诵对学生的学习是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把学好政治理解为死记硬背,这就失去了这门学科的教育意义与功能。我们都知道政治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之处在于,不仅仅是智育学科,同时还是德育学科,还富有意识形态的教育功能。不论是智育还是德育,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还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奴隶,如果把学习政治认为就是死记硬背,它不仅不会培养出合格的人,反而增加学生的负担,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政治学科在传递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因此,我们必须是走出学习政治只靠死记硬背的错误观念,让政治发挥对学生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范汝香.高中政治教学策略浅谈[J].新课程(教师),2009(1).

[2]蔡仙炜.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7).

[3]王颖.关于高中政治教学长效性的策略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1).

[4]郑丽君.高中政治教学中互动交流模式的建构[J].魅力中国,2008(28).

篇5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学习兴趣;幽默化;情境教学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困境

现阶段我国高中教育的目标群体为“90后”,其代表特点是个性化、信息化以及创新化等。然而,反观其成长过程与背景,缺乏实践与磨砺,对于部分思想政治知识与问题出现错误的认识,导致其不主动学习,甚至影响其思想政治综合素质。

1.思想政治水平低

思想政治的学习贯穿着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日常生活中,其教育过程呈现循序渐进性,从而最终完善公民的思想品德以及综合素养。然而,现阶段我国“90后”高中生其思想政治水平远远低于理想化水平,形成了一个低水平的教育目标群体,导致学生无法认识新的思想政治知识与问题,严重地影响教学课堂的效率,从而制约了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2.学习兴趣不浓厚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高中生而言,其主观思维能力有着一定的完善度,在学习、认识以及分析等方面都有着明确的特征,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而言,往往由于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不浓厚、参与不积极等现象,其课堂教学效率低。然而,基于高中生思想政治学习兴趣不浓厚,其形成原因,往往有以下三点:

(1)个人思想政治水平低;(2)教学内容过于枯燥;(3)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因此,不难发现,学生自身、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手段等皆对其学习兴趣有影响,从而降低现阶段高中生对于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学习兴趣的几点措施

1.教学语言“幽默化”

结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经验,学习与贯彻“以学定教”的人本教学理念,在逐渐转变教师教学职能的过程中,发现一点: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幽默化”,对于课堂教学氛围有着一定的影响。经过教学实践得出,“幽默化”的教学语言有助于营造趣味化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感,促进其主动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增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高一《思想政治》(上)中的“一哄而下”“产品一炮打红”“背后铲球”等为例,让学生能够进行思维与内容上的联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一般情况下,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图片、视频以及文字播放过程中,应当借用“幽默化”的教学语言进行描述与讲解,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与形象,让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更加迎合高中生的自身喜好以及实际生活。如此,才能促进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感,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知识与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水平。

2.课堂教学“情境化”

结合现阶段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深入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生命化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职能的转变,给予学生最大限度上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从而优化整个课堂教学质量。

结合高中生心理教育学,基于高中生思维创新、易偏差、独立等特点,应当合理优化高中生的求知欲以及个性化的特点,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入多媒体动画情境,例如,在教学“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的过程中,采取多媒体播放一些革命短篇电影、时下流行的欧美电影(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特色)、一些网络流行的打油诗等,上述的这些内容,通过教师以“幽默化”的教学语言进行描述与解答,进行“一问一答”“优秀推荐”“相互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处于一个多元化、交流化以及知识化的学习情境中,从而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习知识与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感,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从而更加优化其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兴趣的提升。

3.教学内容“生活化”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按部就班,即书本内容以及陈旧化的PPT播放,对于学生来说,其实是一种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的“污染”,让学生不由得对其教学内容主观意识上缺乏了学习兴趣,加上本身教学内容设计乏味,最终降低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近些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其教学任务也愈加的多元化,以早恋现象为例,把抽象与理想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转变为“幽默化”的教学语言,从而进行“生活化”的同类论证,比如,教师可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拔苗助长”,即“催化剂”“灌水”“瘦肉精”等现象,让学生懂得利用外来力量去阻止与加快成长,虽然达到了表观上的目标,其本质依旧处于“不成熟”阶段。让学生带着审视自身与他人的思想,去思考“早恋”现象,教师逐渐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并能深刻认识“早恋”的问题,使学生“早恋”的现象得以逐渐消失,而且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变得积极、主动,从而全面性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薛涛.浅议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

[2]房娟.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快乐阅读,2013(12).

[3]张淑涛,丁才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3(04).

篇6

1.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生的人格还没有完全的成熟,是塑造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他们坚定信念和意志,从而不至于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之中丧失自我,变得功利和自私。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审视人生的时候要保持冷静、积极的态度,并在生活中保持正确的、积极的、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交活动,通过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使学生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别人着想,相互理解、心胸开阔,在遇到冲突的时候能够淡然处之,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能够自行控制,从而帮助学生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强化团队协作,塑造健全的人格。

1.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要想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就要求人必须要拥有健全的人格,并且还要富有社会责任感。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以育人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对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责任感进行明确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使他们在今后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采用更加灵活的情景模拟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等,对社会责任感进行普及、宣传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3将人格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

承认学生个体的价值、提升个体的自信,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为了增强个体在群体中的认同感,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构建。在传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主要是采用理论考试的片面测评模式。在今后的教育中,高中要构建多角度的人才评测制度,将人格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从实践、情感态度、创新能力以及理论等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测评。与此同时,测评主体模式也要改变,摒弃之前的以教师为主的评估方式,增加学生自身、家长以及社会团体等评估体系,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2总结语

篇7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生态道德 生态道德教育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也是全体社会成员要努力达成的目标。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主要原因就在于人们生态道德意识淡漠。因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而广大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水平和环保意识密切关系着全体人民的整体素质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成效。

一、高中学校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中德育目标明确提出,学生要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而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生态道德的主要阵地,在实行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学校忽视了生态道德教育的重大意义。

联合国曾把2005―2014年定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十年,而今时间已经过半,教育并没有发挥出所期望的作用,地球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事实就摆在人们的面前。一些高中学校仍然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转变过来,正因为没有深刻认识到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只是传授一些高考所需要的知识,单纯注重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忽视学生与社会和大自然的交流,使得学生的人文知识和环保知识严重缺失,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事实上,生态道德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良好的生态道德水平是现代社会衡量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不具备良好的生态道德素养,必将被未来的社会所淘汰。

(二)学校生态道德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实践。

“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学校德育对于从小唤起他们的生态危机意识,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态学价值观,并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与破坏环境的思想行为作斗争等具有重要作用”。[1]一些国外专家学者认为:“人类要解决的生态道德问题,必须要发生从量到内容和质的转变。也就是说,要对当今的生态道德教育进行根本的、系统的改革。”诹访哲郎认为:“虽然对于道德感的缺失,学校有必要进行提高规范意识、遵守规则的道德教育,但是只有重视与自然接触的环境教育培养出来的珍爱其他生物的情操才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所在。”生态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因此有些学校只是把生态道德知识当做纯粹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采用单一的灌输方式教学,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生态道德知识的重要性,更不懂得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其指导开展各种活动。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他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更少,这势必影响到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学校不能单纯地依靠理论知识的讲述和约束的方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把社会实践作为推动生态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

二、高中生生态道德教育缺失的不良后果

(一)从宏观层面来看,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不足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两点。

1.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事实证明,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就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能引起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走向和谐。生态道德正是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一种新的道德意识,因为它是与保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道德意识。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缺失,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这不得不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意识。青少年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个社会使命,努力学习生态环境知识,树立生态道德意识,并用来指导开展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为建设人与生态友好型社会积蓄力量。

2.不利于推进现代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是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形式,主要是指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生产体系、现代经济体系、现代文化体系、现代科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教育观念、形态和特征,表现为现代需要提倡和应用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体系、内容、方式、方法等。《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要把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支持环境发展的态度、价值观、树立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的。而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内容并没有涉及足够的环保知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也没有得到强化。所以学校忽视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是与现代教育目的相违背的,是不符合当代教育发展要求的,不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从微观层面来看,高中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缺失对青少年身心发展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高中生的生态道德知识和生态道德意识的缺失。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常常表现出自私的行为,只顾自己享受,不顾全局利益,对大自然和环境丝毫不在乎,对动植物缺乏基本的爱心,有的学生还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而铺张浪费,在生活和学习中造成浪费,比如使用“一次性用品”等;第二,生态道德行为失范。有些高中生并不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在公共场所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比如随意践踏草坪、乱扔垃圾杂物、随地吐痰,等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三、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

(一)引导学生扩展传统的道德观。

道德观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的系统认识和看法。传统的道德观只注重人的权利和利益,学校的道德教育也是围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开展的,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事实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整个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组成的。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独立存在的,必须从自然界索取一定的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改变大自然原有的状态,而大自然又力求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所以二者之间会不断出现冲撞的情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推出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是这样叙述世界范围内的资源短缺情况的:“5亿公顷(123500英亩)可耕因遭受侵蚀和盐碱化,已不能再耕种;世界上三分之二的森林为了生产而而被砍伐;有150种鸟类和兽类因为人的破坏而绝种了;近千种的野兽现在已经很稀少或处于被灭绝的危险之中。侵蚀、土质恶化、森林毁坏、暴雨成灾、动植物生命受害等情况现在仍在继续而且有的地方还在加剧。”[2]对于这些严重的生态问题,学生们可能并没有太多的意识,更没有把保护环境纳入到道德观念中来。教师就应该在上课之前搜集一些由于人类破坏环境而造成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的资料,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是一种道德行为。在思想政治课中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相统一的价值观,把道德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延伸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道德观。

(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意识。

生态道德意识是人们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形成的生态道德原则、规范等理论体系和道德情感、意志、心理等形式。[3]生态道德意识是人们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待大自然的关爱程度。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培养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的良好素材,因为其中许多理论知识都与生态道德有密切的结合点,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就要把相关的生态道德知识渗透给学生,并且结合备课时精心准备的教育素材充分给予佐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在《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抵制对生态环境有消极影响的物质产品和消费行为,如不食用野生动物,购买对环境没有污染的、对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等。在“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这一课中,要渗透给学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要把促进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教师在生活中也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道德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行,使生态知识从课本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只有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意识,学生才能用其指导正确的生态道德行为,增强热爱生态、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丰富课堂内容,组织生态道德实践活动。

成功地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不仅要在理论知识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而且要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活动。只有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对学生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仍然以“多彩的消费”这节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调查活动,调查每天或每周有多少同学使用一次性餐具,有多少同学吃“垃圾食品”等,并且指导他们查阅各种资料,分析这些一次性餐具和“垃圾食品”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同时让他们自行组织各种宣传活动,把“绿色消费”的观念在同学们中传播开来,并号召全体同学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不仅内容要多种多样,而且形式要有创新和突破。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中国传统的“植树节”组织学生们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重要意义;在“中国爱鸟日”、“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日”等一些生态日里,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以文字和图片等比较直观的形式感染学生的情操;还可以组织学生以“环保兴趣小组”的形式在学校周边或家庭附近开展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活动,比如空气污染调查、水污染调查、土壤污染调查等,收集各种数据资料,带到课堂中进行讨论,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样更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更深刻的启迪。开展一系列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总之,对高中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生态道德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注重明确新时期的道德范围,把生态道德纳入到道德观念中来,而且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意识,更要结合所学知识开展各种生态道德实践活动。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整个社会生态道德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连军.生态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的新领域[J].教育科学研究,2004,(3).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习动机;兴趣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为学习的动力。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当前,对这两方面研究的人很多,但多数是从宏观上或理论上进行的思考,而缺乏就高中政治学科的深入研究。本文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动机的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查明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特点,以便为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一、实验材料

本调查选取高二和高三学生共200名,各占比例为57.5%和42.5%。调查问卷包括三项基本信息和20道五级量表题。运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先进行信度分析,问卷的信度为0.835;再进行有效性分析,删除无效数据后的“KMO”值为0.834,且累积贡献率为52.723%。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因素分析

根据极大值旋转结果,我们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归为了4个因子:第13题“你认为政治课的学习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第12题“你认为政治课对你判断事物是非标准有影响”、第14题“你认为学习政治课能帮助自己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三个题是对政治课重要性的认识,命名为“认识因素”;第20题“每次政治考试中都能发挥出最好水平”、第6题“别人越是做不出来的政治题你越想去做”、第8题“你自己能制订学习计划”,这三个题体现出个人能力的不同,故命名“能力因素”;第17题“课上同学们能提出不同的意见和想法”、第18题“课后你会受到感动和鼓舞”、

第11题“能将政治知识与当前时事相联系”,这三道题体现了“环境因素”的重要性,故称为“环境因素”;第5题“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可以不懂政治”、第7题“你会课前预习”,第1题“你喜欢学习政治”,这三道题命名为“态度因素”。因此,影响高中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因素分为“认识因素”“能力因素”“环境因素”和“态度因素”。

2.相关性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这四个影响因子与性别的关系中,相关参数Sig≥0.05,说明性别对认识、能力、环境和态度四个因子影响均不显著。而在与年级的关系中,认识因素的Sig为0.004,小于0.05,说明认识因素受年级影响显著。该测试中高二学生比高三学生更能认识到学习政治的重要性,原因可能是高一时对政治学习不重视,高二分科后认识到学习政治的重要性,进入高三后,各科学习都很紧张,对学习政治的认识反不如高二强烈。在四个影响因子与班主任是否为政治教师的关系中,态度因素的Sig=0.000,小于0.05,说明态度因素受班主任是否为政治教师影响显著。“亲其师,信其道”,政治教师作为班主任在班级中威信较高,学生乐于接受教师,对政治的学习也就更有兴趣。

本文利用SPSS20.0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在影响高中政治课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为认识、能力、环境和态度四个因素。班主任是否为政治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有直接的影响,且高二年级的学生更重视学习政治。因此,在今后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这四个方面,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高中政治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隋洁,朱滢.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与知识获得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5).

[2]王振宏,刘萍.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1).

[3]李灿荣,高东新.中学生成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2).

篇9

【关键词】经济社会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55-01

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以社会、人类、环境的协调统一、持续发展为特征,其中尤为重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主要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其中情感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最为本质的东西,对人的一生发展意义深远。列宁也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主体活动的心理动力,情感状态影响着主体能力的发挥,影响着主体活动的效果。”情感发展是人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促进人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当今社会的发展表明纯粹的知识型和技术型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这对我国教育,特别是对人才的培养重要阶段一一高中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尴尬因素影响,高中生对政治的关注很少,甚至出现务实而不谈政治的极端现象。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年龄范围大致是15-19岁,这个时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迅速发展,这些能力的运用都是伴随着一定的价值导向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同时认知水平得到较大提高,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控,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准确性和效率性显著提高。高中生思维能力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了优势地位。

在高中教育阶段,人格塑造面临由波动向稳定过渡,运用纯粹的理论分析的方法渐成主流,无论是社会学基于尊严和价值而定义的人格,伦理学开启道德和品质视角的人格,还是心理学认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与反映个体整体精神面貌的人格,在实践领域均很难明晰高中生人格教育的目标[2]。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家庭等社会各方面更多的关注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情感的培养少之又少,而实际上情感对高中学生行为的影响力巨大,待问题出现时,往往已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不仅得到了教育专家的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学校、家庭的广泛关注。

1 理论意义

情感作为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它是个体的基本心理要素之一,是对于外部因素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体验。政治情感培养作为情感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分支,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要体现,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卓有成效地开展政治情感培养,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三维目标”的延伸,为更好的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提供了有益补充。

2 现实意义

首先,政治情感是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情感是公民形成正确政治观点、政治信仰的基础,对树立健康的政治观有重要意义。高中教育绝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仰和力量。政治情感培养是高中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在学生品德形成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学生兴趣 培养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风起云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不断变化,面对各种思潮观念进入人们的生活,对于学校教育也提出相应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高中思想政治是培养学生智育和德育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如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使学生知道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从而求善、知善、行善,生成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和行为规范。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让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事物时,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整体的观点来看待一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课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教育意义如此重大,可是在现实教学中却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最关键的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当然思想政治课虽然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重大,但教材内容却较抽象枯燥,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多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不明确,觉得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无关。如何培养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进而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的教育功能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一、明确学习目的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要想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就必须让学生“见其趣”。教师在开始一个班级的政治课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此门课程的学习重要性。针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的抽象,教师可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加以佐证。如思想政治课中上的经济、法律基础知识,如果一个做生意的商人不懂得经济的基本知识及法律中的合同规范,将十分不利于以后的事业发展,还可能因此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又如思想政治课中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每个人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此时我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都是螺旋上升式的,遇到的困难只是一时的,以此正确看待一切事物,形成良好的心态,提升竞争能力,适应社会的复杂多变。

二、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正不断地深入和开展,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重视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构建起全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1]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服从于教师的权威,而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新的课程改革则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者,鼓励学生去探寻知识的海洋,以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课堂还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关键在于学生的“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恰当地提出问题,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机会。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时间,就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悟”,在提问和设疑上体现思维的密度和深度,给学生留足思维的时间和空间。[2]实践调查证实,教师等待回答的时间稍多1-5秒,学生回答的主动性和正确度均有所提高,相应的不回答问题的可能性有所减少。因为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较强,有的学生一节课听下来,什么都没听懂,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3]教师要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挖掘学生的长处,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以此找到学习的自信心,逐步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思想政治课中的许多概念和原理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为了避免这种枯燥,确保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丰富拓展课程资源,二是主动开发课程资源。”[4]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开发运用课堂、教材等多种课内外教学资源,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充满生机。

高中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当遇到的问题悬念越大,大脑就会越兴奋地积极思考。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将思想政治课中的抽象知识具体形象化。如讲到价值规律这一知识点时,将价格与价值、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用图示的方式表达出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不仅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而且使学生兴趣盎然。此外,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较传统教学的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学科目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中高度抽象的内容,仅语言难以阐述,将之利用多媒体设计成动态的课件展现于学生面前,在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强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课堂作为实施教育的主要途径,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场所,而且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空间。课堂教学实效是每位教师永无止境的追求目标,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这门课程,应从教材、教师和学生多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的智力和品德方面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张蔚剑.谈新课程标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J].素质教育论坛,2007,(1):79-80.

[2]贡和法,许剑文.简析高中政治课教学有效性探究的实施策略[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8,(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