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

篇1

关键词:博客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建议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交流方式也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EMAIL到BBS再到ICQ,人们的生活也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近些年来,博客的兴起再一次带来了人类网络交流方式的新变革,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为捍卫思想文化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与博客相结合,利用其优势不断探索新的教育途径。

一、博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如果说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这三大传统大众传媒之后新兴的“第四媒体”,那么博客即是继EMAIL、BBS、ICQ这三大传统网络交流工具之后新兴的第四大网络交流工具。因为,博客所具有的很多特点是传统网络交流工具所无法比拟的,它将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更深远的变革。据百度2005年首次披露,在中文互联网领域,博客站点达到了3682万,博客人数已达到1600万。而从博客群体的分布来看,在校大学生占第一位,是互联网上最活跃的群体,他们不但思想超前,接受能力强,且好奇心强,易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思想波动较大,因此,聚百家之长于一身的博客的出现必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契机。

(一)从传播手段上看,一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增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

以往的网上交流工具并不能像博客一样将声像画与文字交流如此完美地统一起来,我们可以轻松地通过博客将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与人分享,它已渐渐成为虚拟世界个体的代言人。而且,它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写”,我们还可以运用多媒体,为所表达的内容提供声音图像补充,使得观点更明确,表达更清晰,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可以说,博客带给我们的是更方便、精准的交流方式,而这一切,都是传统网络交流工具所不能及的。不仅如此,现在的博客还具有MP3、相册、留言板等许多人性化功能,将如此丰富的功能统一于一体,这正是博客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随着技术的 进步,博客的功能也会越来越人性化、多样化,这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博客队伍。正因如此,我们应尽快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博客这一领域,让其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新的价值。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比,使用博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优势就在教育内容的传播方式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形式比较单一,一般通过视频或一对一交流,这样的教育方式很枯燥,基本属于灌输式,缺乏说服力、感染力,效果不明显。再加上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受到影响。但如果将博客教育方式引入思想政治工作,在手段上,我们可以摆脱传统的说教方式,运用生动的视频、图片配套适当的文字说明,提高受教育者的兴趣,将纯理论的东西与生活的实践案例相结合,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视觉、听觉及思维,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所未有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二)从传播形式上看,个人性与公共性相结合,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互动性

博客又叫空间或SPACE,因为网络中的这个空间是纯粹属于你的,你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添置感兴趣的内容。当然,博客在拥有足够的个性化同时,也不失其公共性,留言板就为大家的公共讨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其他访问者可以就你提出的一个问题或对你发表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点兼容了BBS的特点。当然,你也可以只和博主说“悄悄话”,因为”小纸条”的功能可以满足你的需求,不必参与公共讨论,而这些特点是BBS和EMAIL,ICQ所不具备的。

正是基于博客的个人性,满足了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内在需求,通过个性化的文字表达,个性化的内容使人们在网络中更容易获得认同感,更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博客还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你可以和所有人分享你的观点、感想,这样就进一步扩大了交流的的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通过博客,大学生可以与辅导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在传统的思想教育中,学生往往会对辅导员产生抵触心理,因而不愿讲真话,缺乏沟通,但进入虚拟的网络世界之后,摆脱了面对面的尴尬,更容易使人敞开心扉,真正了解到大学生的真实心理。

(三)从传播内容上看,即时性与相对真实性相结合,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博客的日志是按照时间倒序排列的,最新更新的文章一般还会设有提示,访问者可以即时了解到博主的思想动态或是事件发生的最新消息,加上博客的个人性,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一般都是记录作者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不及专业的网站、报刊权威,却具有相对的真实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即时性与真实性尤其重要,缺乏时效与可信度的教育就会缺乏说服力,而这一点与博客的特点正好相得益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要面对不同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将博客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既节省了教育资源又提高了教育效率。

二、博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当然,除了上述优点之外,博客也有自身的缺点,这给基于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更加注重个人独立而忽视社会交往,这样容易使大学生沉溺网络,人际关系淡漠,而忽视社会交往,和周围同学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少部分大学生常常与博客”同学”聊天,却很少与身边的同学交流。言论自由,也使得大学生主流意识淡薄,受一些诸如我行我素、愤世嫉俗、颠覆传统等”新”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少数大学生会崇尚甚至模仿他们的行为,不利于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低俗博客的思想侵蚀一些博客内容低俗,会侵蚀大学生的思想,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麻烦。

三、利用博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博客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博客的优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利用博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抢先占领博客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建立博客,精选正面的资料放在博客上与大学生们共享,起到正面宣传教育的作用。

(二)利用博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博客讨论

基于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又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受教育者可以有目的地向网上的网点进行咨询,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或者对某个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及时获得反馈意见,这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交流,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入。除此之外,受教育者之间还可以就某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即活跃了教育气氛,又巩固了教育成果。

(三)利用博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健全博客管理体制

博客在为我们提供了限时、丰富的信息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为了抵制各种灰色信息,保证博客不偏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轨道,网络立法、行政干预、技术控制都是有必要的信息管理手段。高校应健全各类管理办法,将其制度化,加强博客的监控和管理,以及时过滤不真实的信息,防止垃圾信息、非法信息的传播,避免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消极影响,使教育成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宋雪飞.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

[3]杨经录.“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初探[J].沧桑,2006,5.

篇2

关键词:郭沫若教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和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借鉴郭沫若的教育思想,以便更好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方面

当前的大学教育,普遍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的现象。首先,重视度不够,没有意识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件相当迫切的事情。其次,认识有偏差,过于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工作方面

认识不足导致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也出现了偏差。比如,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全民化教育氛围没有得到有效营造;组织能力和作用的弱化导致我党的先进性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辅导员整体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导致教育成果不显著。

(三)理论方面

缺少系统的总结和研究,没有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也没有真正展开相关的理论研究。在理论方面没能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性研究,进而制定出有效的具有指导性的研究理论。

二、郭沫若教育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契合性分析

(一)提倡学术民主,活跃学术氛围

学术民主与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学生将不同的学术观点融会贯通,从比较中获得知识。同时浓厚的学术氛围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民主氛围,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对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提倡启发诱导式教学,反对灌输式教学

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主动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更易得到学生的喜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启发诱导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三)提倡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郭沫若对此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保证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前提下,重视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质的开发,为后期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不同的学生,不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三、郭沫若教育思想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让大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其次,要加强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之间的联系,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发挥多方力量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还要引导教育工作者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最终的教育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积极性,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价值。

(三)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首先,要建立一个稳步提升的机制,充分认可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其次,要建立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全面落实党的相关教育政策,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最后,对教师队伍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我们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提倡平等、民主、互相的教育方式,创立大学生自主交流平台。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网络技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总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中,有必要从郭沫若的教育思想中汲取有价值的精神营养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整合,创新内容和方法,有效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佘万斌.郭沫若生态理念教育思想探析及其现实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9):31-32.

篇3

摘要:信息时代之下的思想政

>> 互联网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探析 “互联网+”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互联网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启示 互联网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析 基于互联网思维视角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 依托移动互联网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国外研究综述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探讨 互联网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之建立 基于移动互联网面向“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 互联网+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探究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模式的实践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互联网视阈下青年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江芳俊.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三明学院学报,2014(5):9192.

[3]腾讯研究院.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EB/OL].(20151210)[20160831]..

[4]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4):16.

[5]刘云生.论“互联网+”下的教育大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15(20):11.

[6]洪志雄.互联网的“再中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青年与社会,2014(17):161.

[7]邹瑞睿.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思想研究,2016(5):149150.

[8]黄冬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培育模式新探――基于网络实践活动进程视角[J].重庆邮电大W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6366.

[9]吴朝文,任思奇.新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7782.

[10]张国启,孙禄.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互联网思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6):108.

[11]缪宏兵.互联网思维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建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0):52.

[12]程玉莲.“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计探究[J].新疆社科论坛,2015(6):44.

[13]陈德玺.“新常态”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辨证思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3):7782.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Model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I Longbiao

(School of Airport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Guanghan 618307, China)

Abstract:

The “Internet+” model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information era. In terms of opportunities and the challenges, the “Internet+” model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the benefi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ternet+” model and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brings completely new ideas and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but does not change of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st face the development and explore the highly integrated model with the Internetthe “Internet+” model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by applying the “Internet+” model, a multidimensional innovation of the philosophy, methodology and field and a multidimensional harmonization of nature, tool, reality and virtual are expected in the are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and realize the great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is education.

篇4

【关键词】 微信;大学生;载体;思想政治教育

一、 微信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概述

微信作为一种创新的沟通模式,不仅具备了传统手机中必备的文字发送功能,又创新性的开辟了语音聊天、实时对讲、即时视频、图片文字及其群聊等功能,打破了传统的交流方式,开辟了网络通讯的新视野。微信拥有着全新的沟通模式,强大的互动平台,把生活中的熟人圈和生人圈相结合的人脉系统不断扩大,为人们的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要选择一定的形式比如政治理论教育、文化活动等来展开活动并通过这些形式来与教育对象进行互动,这些形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些载体一般都是客观性与主观性并存,实践性和发展性相统一。

二、 以微信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

(一) 方便快捷。在微信没有盛行的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必须将学生聚在一起统一进行。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学生越来越多,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按照从前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教室不够用,我们能够很好的利用微信来给大家进行网络课堂的传授。

(二) 微信的实时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许多学校不止有一个校区,教师要进行教学就必须到各个校区来进行。但是,教师到各校区进行教学必然会浪费许多时间。因为在同一地点教学,教师可以连上两节课,不在同一校区教师还要在路上花费时间。这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存在很大障碍,就会导致各个高校尽可能地缩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如果以微信为载体,这些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影响力转发一些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料。大学生在使用微信时就会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三、 以微信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现状

随着微信的广泛应用,目前高校的教育工作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对微信的运用取得了初步的发展。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正在逐步建立,这一平台的建立使得教育的内容更加生动化、形象化,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传授着以往单一讲述的教育内容,使教育更加立体化、情境化。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使得教育内容的表达更加易于当代大学生接受,增加了受教过程的娱乐化。同时,当代大学生把主要的关注点集中在校园热点和获取资讯上,这就使得微信公众平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成为可能。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在利用微信传播教育内容时实现了大学生与教育者的双向交流,使得受教育者的话语权得到恢复。

四、 以微信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在微信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逐渐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形势下,当前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合理的运用微信,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从多方面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探索开展高效率工作的快捷途径,开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篇章。

(一) 利用微信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平台。当前微信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敏锐地看到这一现象,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积极开辟微信教育阵地,打造校园学生微信群吧、微信论坛等新媒体平台,建构多层次、全方位的校园微信网络,充分发挥微信教育的功能,加强科学疏导和平等交流,随时随地了解学生动态,深入开展工作,抢占思想政治教育和主流思想文化宣传的制高点,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 不断完善微信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微信这个超越国界的虚拟社区中,拥有高度自由开放的网络文化环境,网络欺骗、网络犯罪日益猖撅,这样的行为必然会对当代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因此,要建立大学生的微信管理信息交流与意见反馈制度,不断改进对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高校与微信运营商的管理、监督职能,做好正面信息的引导和有害信息的过滤工作,阻止各种不良网络信息进入校园,真正建立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同时要尽快完善网络管理立法工作,完善大学生微信应用的外部法律环境。根据现实需要,对原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补充,并制定新的法规,以保证微信世界的和谐安定。

(三)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应当与时俱进,在思想认识上,要提高对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平台的重视。要学习微信知识,了解微信的特性、功能及其传播优势,不断提高运用微信这类现代新媒体的运用技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微信技术结合起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解决好微信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四) 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力度。微信的多样化功能,固然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业余闲暇时间,也使他们感受到了更多、更精彩的掌上娱乐。但面对微信这一有着双重影响的新事物,要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索养教育,提高大学生信息分辨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要引导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不依赖、沉溺于网络而荒废学业,合理调节与控制自己的行为,拒绝做“低头族”,使其能够正确运用微信增长学识、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和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艺术类大学生身具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思维活跃、感知力强、个性明显,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这对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有利也有弊,利的是他们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吸收、理解更彻底,弊的是他们更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我国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影响我国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

构成我国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三大要素是学生、教师以及环境,这三大要素都不同程度地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产生了影响,其具体表述如下:

(一)学生因素。在我国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是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动力是艺术类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驱动元素,而他们的动力源于需求、偏好以及动机等。其中,需求是艺术类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起因和归宿,具有一定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具体而言,艺术类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体现在精神和实践层次上,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职业素质教育、道德品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领域,所以艺术类大学生愿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而兴趣与动机则是艺术类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动力,它需要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逐渐形成。一旦这种兴趣和动机养成,艺术类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显现,从而带动他们一系列的主动行为,这将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和质量产生积极作用。

(二)教师因素。教师是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引导者、实施者以及监督者,其身份定位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在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教师的综合素质、工作态度、教学方式等都会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进行的一项提升性实践活动,传播了海量的信息。教师需要系统性地整合这些信息,并通过有效的方式与途径传递给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兴奋神经,降低教学难度。通过调查发展,艺术类大学生都比较喜欢平和而不失威严、幽默而不失严谨的老师,并能与之快速建立和谐、稳定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的配合度相当高。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理应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职业素质,进而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传递正能量。

(三)环境因素。环境对我国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甚至轻视的。相比其他专业类大学生,艺术类大学生的心思更加细腻和敏感,他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力强,因而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颇重。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期,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尚未形成,对身处环境的辨识度亟待提高。在多元文化泛滥的今天,大学生的意识观念受到了巨大冲击,环境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愈演愈烈,其中有积极部分,也有消极部分。拜金主义、物质至上等不良思想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同学之间攀比成风,更是导致大学生主体意识与自我化倾向、进取意识与功利化倾向,使得部分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无所适从,甚至对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质疑,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我国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结合对影响我国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认识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加强我国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以供参考。

(一)加强学生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其系列相关活动必须要围绕人这个中心开展,真正以学生能力本位为出发点,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我国工科院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意识,确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工科院校还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加强心理教育,培养他们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坚定其对正面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心。与此同时,工科院校还需要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性,采用相对柔缓的说服式教育,体现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激励他们奋发上进。

(二)加强师资建设。工科院校需要加快专业化师资团队建设的步伐,紧密贴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师资团队,包括用理论指导学生的专业课教师和通过实践引导学生的专职辅导员两类。在此过程中,工科院校一是要把师资建设纳入到校建体系当中,适度加大此方面的资金、资源投入,提高相关教师和辅导员的待遇和福利,给予他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二是工科院校要客观、科学地考核相关教师,细化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评定标准,仔细分析从教专业教师、辅导员素质及技能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教研活动,及时更新相关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另外,辅导员应该积极配合学院组织的培训活动,充分借助网络,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更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修身立志,向学生展现人格魅力。

(三)加强环境优化。文化作为一种软管理手段,对艺术类大学生具有无法拒绝的潜在影响力。艺术类大学生本身从事的就是一种文化工作,对文化的敏感度更高。因此,工科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文化的影响功能,加强环境优化,弱化不良思潮的冲击,为艺术类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文化环境。具体而言,工科院校可在合适的位置设立文化贴板,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制作人物雕像,宣传好人好事,传递社会正能量;工科院校还可定期组织文化活动,以话剧、比赛的形式,演绎中国红色精神,潜移默化中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坚定艺术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心,鼓励他们抵制不良思想的诱惑,教会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明哲保身,在多元文化中取其精华,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质。

三、结语

未来,我国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其影响因素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各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希望各工科院校认真审视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和优化,尽可能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亚员.显著影响大学生的主要社会思潮及原因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3,1

[2]梁维科.试论高等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与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2011,28

篇6

一、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革命也已到来,意识形态多元化、文化多元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大学生整体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但是因为缺少社会经验面对问题容易以偏概全以及受到言论的左右而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冷静的分析,甚至有极端的想法和做法。比如在对待抵制日货的问题上认识不够全面,盲目跟从。

2.互联网作为现在及未来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传达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正面的也有负面,大学生的价值观仍不完整坚定,部分人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以自我为中心”,“享乐主义”日益严重,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等传统的良好品德越来越被轻视。因为历史原因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新的适合社会潮流的思想未完全确立,在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下,大学生对两种价值观念没有找到新的平衡点,没有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3.注重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忽略道德品质的提升。大学生在学校的教育中重视专业课而忽视自身思想政治及道德品质的提升。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积极、不主动,甚至排斥并认为没有必要。

4.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现在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受挫折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方面较差,并且面临学业、就业、经济上的负担。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及工作效率随着焦虑及压力的增大,心理健康问题也影响着其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以实际为依托,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在现实中形成自己的正确判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承受挫折的能力。展开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以及事物的两面性,开拓自己的眼界,增长自身的才干,了解社会以及国情,立足的现实,将自身的想法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现创新。

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去,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场所、建议及指导。让大学生在劳动中增强自己的劳动技能及人际沟通的能力,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并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高校应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靠家庭及社会的熏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的教育、家庭的熏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相结合。如今的社会以及网络宣传中有夸大消极的新闻,如:老人摔倒赔偿事件使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再助人为乐,唯恐惹祸上身,对大学生及整个社会环境造成了消极影响。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项民心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高等学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其他各门课程也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各种新旧媒体的宣传,一部好的作品或者节目可以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引起大家的共鸣。比如当年《士兵突击》的播出就对整个社会以及大学生产生了对军队的向往,对军人的敬仰等积极向上的影响。

3.多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与现在的社会伦理要求是一致的。大学生在学习以及参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也是参加了一场思想政治的熏陶。如今各地方都在积极探索自身优良的文化传统,如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登高、清明节祭祖等一系列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亲身感受我国爱国主义的传统及中华民族的孝道。这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能力。目前一些高校教学手段较单一,教学内容枯燥,难以抓住学生的眼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学识渊博,涉猎广泛,注意知识的更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融入新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人性化”,充满“趣味性”,首先,教学形式做到新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的教学形式可以提升兴趣,大学生需要“接地气”的教育。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可以借助教育对象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运用一些故事性强的历史事件、现实生活中与理论联系紧密的重大事件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学生自觉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并内化。其次,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对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要改变传统的简单灌输的教育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让学生占主导,教师和学生互教互学,并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有合作的教学活动,才是真正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活动。

篇7

【关键词】半军事化管理制度;航海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半军事化管理制度

(一) 何为半军事化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航海类院校多采用半军事化管理制度。半军事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模式,又是一个活动过程。半军事化管理,是指非军事单位参照军队相关管理规定,借鉴我军长期以来的优良作风和优秀传统,旨在培养学生服从命令、严谨求实作风素质的管理模式;是依据高校建设的客观规律,通过某些军事管理的职能和手段,有效配置和运用各种资源,以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 航海类院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的必然性

半军事化管理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一日生活制度的精细化要求来规范、约束和激励学生的日常行为。首先,航海类院校专业设置特色、职业发展定位和航海业的涉外性、复杂性,决定了半军事化管理制度成为航海类院校学生管理的不二之选。其次,以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和严谨求实作风为培养目的的半军事化管理制度,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团队意识,有助于锤炼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二、半军事化管理制度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认为,历史的发展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以人的发展来考察社会的发展。能否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考虑和对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值得深思。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理想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环境不仅同时作用于教育者、受教育者,而且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选择方向。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理想,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阻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内容单调,方法单一

一方面,半军事化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强调令行禁止和服从意识,往往偏重于刚性要求,而忽视感情投入和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单纯的说教已不能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和新需要。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能与时俱进,明显落后于时展。能否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疑释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挑战。

(四)教学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

一方面,受教学中心论的影响,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容易被弱化。另一方面,航海类院校普遍重视英语通过率和考证通过率,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情感、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上的正面引导。第三,部分教师仍习惯地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政工干部、思想课教师等联系起来,忽视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不能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高尚的思想品德去感染和引导学生。

三、如何搞好半军事化管理制度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坚持理论的导向作用不动摇

理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第一,坚持理论的导向作用,就是要坚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动摇。第二,坚持理论导向作用,就是要用理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优化课程设置,创新“两课”教育方法,加大师资培养创新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理论教育骨干队伍。

(二)培育“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第一,实现各部门全员育人,通过不同的手段、途径达到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改变各自为战思想政治教育的旧模式。在坚持党委领导核心、注重发挥行政职能部门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注意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形成育人合力。第二,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和服务管理的全过程,在领导责任机制、教书育人机制、服务管理机制改革上狠下功夫。

(三)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富、内涵深刻。首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健康完善人格方面的积极作用。其次,要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神、求实精神、理性精神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航海类职业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半军事化管理制度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多数航海类院校开设了《船员心理健康》、《船员心理素质》等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重视心理健康,学会自我调节。做好半军事化管理制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投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第二,整体预防与个别介入向结合。做好心理健康预警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第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指导有机结合。

(五)畅通信息渠道,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看到其积极方面的同时,对网络的消极影响要尤为注意。第一,按照“四进”(即:进网络、进宿舍、进操场、进课堂)要求,对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解疑释惑,正面引导。第二,主动组织,诚心交流,建立与学生进行网上对话的良性互动。第三,加强对学院网站、微博及贴吧的管理,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和帮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低俗之风,共建网上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自媒体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自媒体自身具备了传播便利、平民化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借助自媒体了解社会中发生的事情,关注各种动态,进而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当前自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一)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

自媒体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且也提供了很多丰富的信息资源,它也逐渐变成了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自媒体自身就具有低门槛和平民化的特征,它不需要专业的媒体来进行正式的运作,也不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所以说约束比较小。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媒体来自己的看法,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和制造者,但也正是因为自由度过大,导致很多的信息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信息甚至失去了真实性。而大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没有理性的判断力,自然也就无法辨别出现在自媒体上的那些信息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很多虚假的信息也严重的危害到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价值观等。自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很快,必然会增加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二)动摇了思想工作教育者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地位

在之前的传统教育模式中,大学生思想工作教育者一直是比较权威的,而且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随着自媒体的出现,它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大学生也有更多的途径来获取知识。教师的权威地位因为自媒体的出现逐渐的受到了挑战,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的扩大,学习的主动性也在逐渐提升。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大学生可以更加独立的进行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们的平等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在种种的原因影响之下,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教师的地位则受到了冲击,两者之间的关系正在朝着更加平等的方向转化。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

自媒体的主要特征是它的交互性,传播者和受众的群体之间是一种不完全平等的地位。在自媒体的作用下,信息的生产、传播等可以通过个体之间的关注和被关注来实现。信息的门槛比较低,大量没有核实的信息充斥其中,给人们的道德底线带来极大的冲击,自媒体环境下滋生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

二、自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尽快转变传统的观念

自媒体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而一些人们的观念却还是比较落后,还没有意识到自媒体给大学生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它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了。当前一些高校也看到了自媒体的作用,开始逐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所以对于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也需要认识到自媒体的重要性,牢牢的把握自媒体所带来的基于,提高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在具体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媒体的特殊性,及时的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只有不断的认识到自媒体的价值,才能够创新发展的途径,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思想。

(二)师生之间需要构建沟通的渠道

想要构建起通畅的沟通渠道,必须要构建起信息收集的网络。自媒体搜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速度都比较快,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借助于微信和微博等平台,充分的搜集信息和信息,进而提高信息反馈的作用。只有信息沟通的渠道畅通了,才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对工作方式进行创新

自媒体已经成为的大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平台,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看到这个机遇,实时的建立起自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而且要利用好这个平台,以此来实现师生之间更加高效和快捷的沟通。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自媒体的平台,设置一些专门的微课和课堂教学,开辟出教学的一片新阵地,用的思想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打破了师生之间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尝试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需要及时的进行解决,另外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相关的建议。这些过程都是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来实现的,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反馈和沟通的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际效用。

三、总结

我们通常把微信、微博、博客等社交网络平台称之为自媒体,自媒体自身具备了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等特点。它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想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就必须要利用好自媒体的优点,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发挥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杨贤芳.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岳宗德.论自媒体环境下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66-68.

篇9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摘要:微博作为当前最具人气的互联网新媒体方便了高校师生之间的沟通,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微博的优势动态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理性、客观地认识和了解微博,并在此基础上熟练运用微博,以发挥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助力作用。

关 键 词:微博;载体;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5)08-0066-06

收稿日期:2015-01-09

作者简介:黄艳(1979—),女,河南遂平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广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的阶段性成果;2014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LSZ012。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5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1]随着互联网覆盖范围的日趋广泛,作为互联网新媒体的微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当前超过九成的在读大学生都拥有微博账号。微博具有开放性、匿名性、交互性和自由度等诸多优点,能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及时性和便利性。因此,必须正视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从中挖掘新方法。[2]

一、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中的积极影响

微博能够信息、传播信息,实现信息交流,因其出色的传播性与交互性而成为当代中国最受欢迎的互联网新兴媒体之一。在微博商业模式愈发成熟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及时通过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微博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适应时展已将互联网以及博客等新媒体作为教育载体开展工作。但是,由于互联网以及博客的主要优势在于信息,其信息传播能力与互动性较弱,导致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站点及博客页面成为了一般思想政治教材的信息化资料库,与信息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要求相距甚远。而微博不但拥有强大的信息能力,更拥有广泛的传播范围、迅捷的传播能力以及高度互动性,能够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信息时代的载体需求。

通过微博这一新媒体载体,可以使各个高校、院系及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形成一个群体,彼此通过对话沟通,实现思想的交融与碰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可以通过微博ID在微博当中寻找并关注本校大学生,获得信任后使其成为“粉丝”,最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信任沟通关系。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微博管理观察学生动态信息,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此外,由于在微博中各个用户的身份实现了“去现实化”,能够以绝对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互动,实现思想分享,这种“去现实化”效应也让平日高高在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变得更为亲民,有利于大学生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沟通关系。

通过微博这一新媒体载体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实现匿名、及时交流,并且不用投入太多的经费,可谓效率高,花费少,解决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滞后带来的实效低下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社科、马哲等课程的教师应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将微博作为“第二课堂”开展工作,把微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分享平台,使大学生拥有自由表达个人意愿的渠道,真正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

(二)微博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开放性和过程的交互性

微博平台的开放性源于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微博可关注、转发、评论的功能使其成为互联网社会交际平台,信息一经出现,将迅速传播到微博的各个角落。在微博平台中,所有的微博用户都是信息主体。微博运营商会按照用户的信息内容,整合出当日的热门话题并显示在“微博热搜”榜单上,这也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迅速找到最新鲜、最热门、最符合时代特点的信息,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无味的状况,从而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丰富高校的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常采用由教师在固定时间、地点和场所进行教育教学的方式,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然而,当代大学生思想日益活跃,必然会对如此死板枯燥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反感,其结果是教师在台上激情四溢、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思想政治教育站点资源丰富但点击寥寥。而通过极富时代气息与趣味性的微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生的被动客体地位向主动主体地位转变,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碎片化并覆盖在学生浏览微博的各个环节中,有技巧地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可以避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其教导的内容产生反感。可见,利用微博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将教育者的身份从绝对权威的“掌控者”转变成了只具有相对权威的“引导者”,鼓励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所谓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3]发挥各个教育主体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应创新方式方法,使各教育主体间实现交互。交互式教育不仅有利于创建积极、平等、向上的沟通环境,也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加深其相互之间的了解。微博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实现交互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引导其正确使用微博。[4]通过建立共同语言与共同的讨论点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认可,从而加深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工作的了解,从心理上接受并认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三)微博能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受时间和空间所限,只能通过教师的说教来实现,导致大学生因对事物接触不够广泛而不能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微博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对大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微博不但可以通过“私信”功能实现传统即时通信软件的沟通目的,也能够通过微博转发、@功能实现信息核裂变式的传播,还能够确保信息传播的广泛性,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各个领域的信息。因此,通过微博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微博的社交功能使大学生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空间和身份桎梏,让其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引导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沟通互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与广泛性。

二、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中的消极影响

(一)微博中的负面信息容易导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出现偏差

微博,即Twitter,译为“鸟语、叽叽喳喳”之意,是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分享、获取的平台,它弥补了博客篇幅大、信息繁琐、交流受限等不足,是目前最受欢迎、使用范围最广的交流平台之一。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点击和查看微博中的热点话题并进行转发、发表评论等,还可以在感兴趣的微博用户的关注按钮上点击关注,以及时了解到对方的动态信息。微博实现了信息的汇聚、融合、交流,“舆论群组”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出现并发展起来的。“舆论群组”由社会各领域的网民构成,因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聚在一起,群组成员可以自由、畅快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建议。“舆论群组”中存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即当大部分群组成员都偏向于某一错误观点时,其他群组成员也都对此表示认同,并任由此错误继续发展传播。若大学生被这些错误的信息引导,就可能会影响其以后对同类问题的看法,尤其是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长期被错误或不健康的信息影响,会导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其健康成长。

(二)微博环境下纷繁复杂的信息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微博信息传播的广泛性、积极性、交互性以及自由度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使所有人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海量信息资源,这是微博的优势所在。然而,微博在给人们带来无尽资源的同时也因为各类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共存而出现了激烈的碰撞。微博中各种非主流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值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给予充分关注。

如果微博用户将自己遇事后的激烈情绪发表在微博中,这种激烈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到关注自己的微博粉丝,并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在这种情绪化的信息传播模式下,“围观”、“骂战”、“病毒式营销”等现象日趋白热化,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围观”现象是指网民将身边发生的事情、自身的所想感悟以及一些生活趣事在微博上,吸引博友的注意力,在博友评论、转发之后,引来其他网民的共鸣与讨论,并在此过程中吸引更多的网民参与到讨论之中。在“围观”过程中就存在部分网民积极参与微博评论而对信息者的求助或要求熟视无睹、消极以对的情况,这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在主动、热情地参与微博讨论时,其思想观念极易受到微博信息庞杂、多样的影响而渐渐失去主见;另一方面,由于受网民消极漠视态度的影响而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素养降低。“骂战”一般始于两名在微博平台拥有较高人气的用户之间,最初仅仅是双方表达个人的观点,但随着两个对立观点被其他微博用户反驳或赞同而最终形成两大微博群体之间的对立。在“骂战”最为白热化的阶段,微博用户的主页上到处都是各种激烈言论,这对大学生培养理性逻辑思维非常不利。“病毒营销”实际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营销手法,和电影《盗梦空间》中纯粹依靠口碑进行的“病毒营销”不同,当前微博中充斥着各种“有奖转发”活动,通过@功能转发信息后就有机会获得价值不菲的奖品。这种微博吸引了大量用户转发,容易使大学生形成“投机获利”的不良心态。

(三)微博环境下“信息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异化”是指客体基于主体而存在,主体对客体起引导作用,但在客体发展的过程中,主体对其引导力逐渐弱化,甚至在最后出现了客体占据主导地位的“反客为主”的局面。互联网语境下的“异化”指的是人类虽然是信息技术的创造者与使用主体,但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覆盖的过程中,人类逐渐失去了对信息技术的控制力,导致部分人成为信息主导的客体,而非自我主宰的主体。

鉴于微博发表字符数被限制在140字以内,所以传统媒体的采编优势在微博环境中被拉到最低点,而在博客时代无从表达的网民们更是找到了宣泄情绪、张扬个性的平台,海量信息从微博平台中喷涌而出。互联网的自媒性在微博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所有人都能够成为微博的信息者。正是由于微博信息过于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从而导致许多大学生出现了信息异化现象,一天24小时浮在“云端”不下线。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曾经断言,在信息时代,人类将身处信息的海洋中而不自知,始终保持着信息、获取信息的欲望。微博虽然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信息需求,却也造就了部分信念不坚定的微博“奴隶”。其表现为:觉得自己的信息不够及时、不够前沿、不够全面,总是隐隐觉得自己的信息不到位;而在自己发表微博之后,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关注。因为时刻担忧自己的信息不够及时导致自己处于信息弱势地位,所以他们一直会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设备来刷新微博、关注微博信息,并将自己身边的事情第一时间拍照或通过文字信息到微博空间当中,甚至于在上课和吃饭时都要刷微博。虽然这种方式的确满足了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但事实上这种满足对大学生本身是否有益却值得商榷,毕竟通过这种方式接受到的信息都是成品,降低了其通过独立思考锻炼思辨的能力。尽管微博的使用会造成某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被其奴役,甚至出现信息犯罪行为,但在大学生对微博认识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其使用微博的过程也会变得更理性、更富有技巧。

三、让微博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的新载体

(一)基于微博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空间

微博是开展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成为了“互粉”,彼此的交流与沟通不断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将精力放在自己的个人微博上,以趣味性强、发人深省的思想政治内容吸引大学生关注,并通过平实的生活内容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人”、“贴心人”和“引路人”。[5]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人微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所有的微博ID背后都住着一个真实的灵魂,只有坦诚的交流才能够深入到学生灵魂深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过评论和转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正在困扰他们的思想问题,也可以将热门话题作为议题进行讨论。通过话题功能,还可以将议程掌握在自己手中,控制舆论发展走向。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工作,就是一个通过思索、创作、阅读、积累实现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但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思想帮助,更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利用微博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在大学生广泛使用微博的新形势下探讨如何将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融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部分难题尤为重要。”[6]利用微博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微博的舆论导向功能,同时也有利于帮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解决许多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实效性。一是通过微博掌握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思想动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备课时不但要做到了解思想政治教材,更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对其当前思想心理特点有一定了解,否则会使教学缺乏针对性。在微博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浏览大学生的微博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情绪变化以及使其困惑的思想问题。因为这种了解方式更为直观且不与受教育者发生直接接触,所以往往更为大学生所接受。二是使微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资源库以及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判断力与思维能力。微博是互联网络新媒体,其平台中的舆论是社会最前沿、最新鲜的各类问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学生整合各类微博信息的同时,也应把各种微博信息作为宝贵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素材,从中找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契合点。如引导学生整理“方舟子大战韩寒”事件与“四川雅安地震”这两个话题的微博信息并进行讨论,以实现“思修”课程的教育目的。大学生在整理微博内容并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自身媒体素养和思辨能力。三是使微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第二课堂”。由于课堂时间与排课教室都极其有限,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诚然,面对面教学的实效必然会比远程教育更显著,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公共课程,采用大班教学,在一两个小时之内与近百甚至数百人进行深入交流是不现实的。而在微博系统中,上述传统课堂中的教学困扰就不再成立。微博环境的“去现实化”特点能够淡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打消大学生在表达个人意愿时的顾虑,实现师生平等交流。通过微博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实现良好互动,这也为课堂下引导学生自学、整理材料、课堂上进行大范围互动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微博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应通过微博优化校园文化,让微博在校园“微”出正能量。校园文化是一种高校精神,集中体现了高校发展的整体风貌。它对全体师生具有激励、鼓励、引导的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和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思想与行为。校园文化具有凝聚、规范、鼓励的作用,在共同的校园文化背景下,能够迅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深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认识,增强彼此间的凝聚力。在校园文化与社会道德的影响下,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可以得到增强。校园文化能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感,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与工作使命感,进而形成实际性的工作动力。同时,校园文化也能引导师生树立正确、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微博是目前最受大学生欢迎、适用范围最广的新兴信息传播平台,是大学生对信息进行获取、浏览、评论、转发的主要路径。微博拓宽了校园文化的影响范围,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使校园文化呈现出大众化、多样化的特点,有利于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21.

[2]谷月娟,朱晓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式传播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7):15-17.

[3]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前沿[M].人民出版社,2006.359.

[4]吴勇.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广西社会科学,2011,(08):151-153.

[5]张陟遥.微博时代下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江苏高教,2014,(01):141-142.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互动”模式;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策略是指导教育者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指导受教育者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以达到最佳效益。 “人本-互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力求不拘泥于某种策略,谋求以互动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发展,并全面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及主体性道德人格为主旨,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受教育者认知、情感的实际,创造和采用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笔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沟通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互动”模式,应采取相应教育策略,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效益。

一、积极创设模拟情境,开展案例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主体围绕某一个案例,让受教育者扮演不同角色,共同创设相似情境,挖掘引发的不同疑问和想法,并提出假设或问题,组织大学生或以小组形式,或以个人形式,共同探索新的思想道德取向与思想道德规范。这个策略,是以建构主义“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构建的”理论为依据。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个过程,而且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如果受教育者想掌握摆在他面前的道德取向,并把这种思想道德取向变成他自己的道德取向,就必须亲自参与构成认知结构这一过程。这种案例探究式的策略,出发点是大学生未来面对的是复杂性、挑战性极强的社会,培养受教育者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究、认识思想道德问题,能使受教育者通过问题探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把教育内容转化为一组组面对大学生的序列性问题,设置“问题情境”,刺激受教育者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以问题激发大学生的动机和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促使问题解决并引导反思,培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策略努力实现让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为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打破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操作探索中寻找方法和规律,得出结论,做出判断。这种策略重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解决思想道德冲突的方法的获得,重视培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与大学生之间、大学生相互之间的交往频繁,互动方式多,交往质量高,大学生学习效果好,同时,大学生从中获得了发现的乐趣。其具体步骤为:①通过正常的课堂教育或者仔细安排的假设的思想道德两难情境,帮助大学生注意并遭遇真切的思想道德冲突;②帮助大学生去考虑和选择对这些思想道德冲突进行推理并解决冲突的思路,特别要帮助大学生把思想道德判断与反省的过程联系起来;③帮助大学生以批判的态度去反思他所选择的思维过程的优点与不足;④向大学生建议一种比他现在采用的方法更完善的思考、解决问题的程序,使他在思想道德判断和选择方而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既要提出建议又要给予干预,但不要强迫,耐心、倾听、对话、接受与批判、提问、干涉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引导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激烈思辩,开展讨论教育

根据教育学原理,美国学者阿德勒对讨论意义的认识是:“受过良好的阅读训练的心灵已经发展了他的分析和批判的力量,受过良好的讨论训练的心灵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分析和批判的力量,通过耐心的、通情达理的辩论,人们获得了在辩论中容忍对方的修养。”讨论既具有教养意义,培养人的敏锐的分析能力以及使人感受理性的权威力量,又能够激起人的情趣和活力。讨论把使用智慧、体现在我的机会十分平等的送给每一个人,让人充分感受到探求真理的快乐。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互动”模式中采用的讨论思辩式策略,是指教育者通过预先的设计和组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激发调动受教育者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探讨寻究,让高职院校大学生自己去发现正确的思想道德判断,这不仅能使受教育者能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讨论思辩式教育策略主要是利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式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辩证思维的撞击和真理火花的进发,以此激励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敢想敢说、坚持真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个性品质。组织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以课堂教育主阵地的集体讨论、小组讨沦,也可以是在教育后以班级和寝室为单位的讨论等。参加讨论的对象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讨论,也可以是各大学生小组之间的讨论。讨论中,教育者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会提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平等地位的“首席”。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提供讨论议题的背景情况,为讨论作铺垫,之后各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各抒己见、自由发言,最后,教育者作总结发言。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独立地思考研究问题,讨论中教育者应向受教育者交待一些与讨论议题相关的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激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讨论的兴趣,以期达到共同激励进步的目标。

三、利用网络匿名交流,开展互动教育

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尊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引导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性、能动性。网络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交互功能,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交互,两者异曲同工。

交互性网站是网站发展的主流趋势,人们越来越重视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匿名交流。要重视开辟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网上的学习天地、工作室和聊天室,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网上进行学习、沟通、信息传播和接受教育。这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互动”模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校园网上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天地、工作室和聊天室,开展如“网上党校”、“教育论坛”、“校长信箱”、“建议与答复”、“校园 BBS”、“大学生 Blog”、“学校微博”等专栏,采取隐身登录、匿名交流的方式,通过高职院校大学生交互、平等、自由的沟通和讨论,使所开辟的工作室和聊天室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寻找精神支柱和理想生活的可靠依托和“导航器”,让高职院校大学生能够毫无顾忌地敞开心扉、参与对话,做到推心置腹、知无不言,也让学校管理者直接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观点,准确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主动地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反映的信息进行反馈,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加以说服、教育、引导、影响,由传统单向灌输中的独角戏真正做到双向互动、口服心服。

采取与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匿名对话的方式,有许多传统教育手段无法的优势,一方面可以直接了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真实思想脉搏,掌握第一手资料,有助于及时把握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另一方面,教育者以匿名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放到高职院校大学生面前,比传统的面对面说教要更容易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所接受,现在的绝大多数“80 后”、“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是欢迎这种形式的。

四、整合资源合力联动,开展社会教育

校园系统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大学生来自于各个家庭,与家庭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校思想工作的效果无不受社会的影响。耗散结构论认为,开放是一切系统存在和发展的首先条件。一个系统只有在开放中不断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不断从外界吸纳新的信息流,才能使系统由无序向有序,旧序向新序发展。特别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使信息网络联接千家万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与社会和家庭的联系更为经常。当前,面对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摄取”能力,不断用蕴涵时代精神的先进社会文化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和感染力。要增强教育的开放度,敢于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种社会文化的接触面,使其在与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借鉴吸收一切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优秀文化成果,增强教育的开放性和活力。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改革,首要的问题就是不能再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和心理看作是等待填充的“道德之洞”或“美德之袋”,而应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生活实践的指导上来,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自觉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确立开放性的教育观念,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打一”的局面。要用好社会大课堂,采取走出去参观访问、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有突出贡献的人作报告等形式,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及时了解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亲身感受社会的发展进步;学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新生事物,提高思想境界;利用社会教育基地、各种纪念场馆和重要展览等,丰富高职院校教育资源。

保持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家庭的联系,搞好高职院校、社会和家庭的共教共育。如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可配合某一教育主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搞社会访谈、家长访谈,从而连接社会、家庭和高职院校教育的桥梁,努力发挥社会整体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五、广泛组织生活交往,开展情感教育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把抽象的教育内容具体化。教育者如果能从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深入浅出,那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能听进去、听明白。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策略。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置身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利用生活情境的教育功能,抓住生活的细节实施点滴渗透教育。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缺失比较严重,主要是教育内容过于抽象化、原则化,教育中的理论宣传与社会现实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生活结合不紧,重“应是”的理论灌输,而缺少“实事”的理论指引,缺乏说服力,高职院校大学生不爱听或听不懂。教育形式过于彰显,一味强调、表现教育的意图,忽略了教育的隐。成功的教育往往不露痕迹,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获取真知,学会做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只有源于生活,才能实现教育方式的生活化。具体讲:①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教育的口子小一点,切入点准一点,多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兴趣点、困惑点入手,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上升到理论层次,给高职院校大学生以启迪。②深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不搞大而化之,无的放矢。只有联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症下药,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努力把理论问题生活化、把生活问题理论化,将抽象的道理讲得贴近现实生活,才能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③多用身边的人和事说明、证明道理,使高职院校大学生觉得可感可触,可亲可信。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基本上都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同训练同劳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难都在施教军官的视线之内,极易发现每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细微变化,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全部条件。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有利于培养互动情感,使高职院校大学生产生满意、愉快、合作、互动的情感状态,从而促进授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感情交流和信息传递。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轻易否定他们的解释和观点。面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挑战,学校领导要敢于接受;对于不明白的问题,要敢于说“不知道”。教育双方只有真正处在平等的地位,才能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表现在生活中就是要与他们交朋友,以朋友的态度、伙伴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大学生,让大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培养个性。

六、营造环境进行熏陶,开展自我教育

搞好校园文化环境和政治环境建设,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一切事物、一切社会组织和人员者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可以影响人,甚至可以改造人。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应充分认识到政治氛围熏陶的重大功能作用,努力搞好校园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和具有教育功能作用的场馆建设,进一步搞好校园政治氛围的设置,张挂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民族英雄的画像,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以此激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奋发学习和报效社会的崇高情愫。

学校要结合实际,广泛开展文艺演出、歌咏比赛、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书法绘画、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娱活动,营造具有校园特色的政治、文化氛围,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加大典型的宣传力度,坚持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身边的典型事迹教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激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身边的事和人为榜样,为单位的建设努力工作。在组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向英雄、典型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大学生的团结和谐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培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2]祖嘉合.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特性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7,(3).

[3]黄正泉,王健.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之魂[J].现代大学教育,2007,(3).

[4]王东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J].教学与研究,2005,(2).

[5]张耀灿,刘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涵义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6]张耀灿,曹清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