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全生产的理解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3-08-14 17:4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安全生产的理解和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安全生产的理解和建议

篇1

我自2010年4月16日至4月25日在大岭山接受安全主任培训学习,除去20号周日一天休息未上课,其余总计培训九天时间,培训学习业已结束并考核完毕,现对本次培训学习情况作以下报告:

一 培训课程的大致内容

本次共培训三大课程,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知识》;《安全技术基础知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在《法律法规知识》课程中主要针对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消防法》,《广东安全生产条例》等进行培训学习,并在本课程中学习了注册安全主任制度的相关知识。在本课程中,学习到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从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危险识别,从生产条件,从对劳动者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操作,从生产的安全保障等阐发了安全第一的内涵,从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从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素质,从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等阐发了预防为主的内涵,并学习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等。

在《安全技术基础知识》课程中主要学习了防火防爆,职业卫生,机械安全,电气安全相关知识,主要是从技术层面上分析事故造成的各种直接间接原因,接合我公司实际情况与去年的所发生的几起工伤和火灾事故,本章知识内容与我公司有着密切联系。

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课程中主要学习了安全生产的基本观点,安全生产制度管理,安全生产检查,特作业人员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伤亡事故管理等相关知识,本章主要从管理和制度层面上对安全生产进行了学习。

二 对培训课程几项重点概括

1 从国家和企业各类伤亡事故案例中可以得出安全生产十分重要这一结论,因为事关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事关企业的生产与效益。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简单的分割,要统一看待。应树立和运用系统,预防,科学的观点开展安全工作和管理。所以加强各级干部的思想态度的转变和全员技术与知识的学习,是一项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工作。

2 注册安全主任制度是由广东省借鉴英国新加坡等国和地区的经验于1994年率先在深圳试行的一项制度。制度的意义在于配备专职安生产管理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解决“没人管”和“不会管”的问题,通过专职人员使企业全员增强安全法制观念,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掌握安全生产技术,学习和运用安全生产知识,推动和开展各项安全生产相关工作,诸如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工作档案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3 我国对安全生产的新格局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企业安全生产由主要负责人负全责,国家以法律形式对企业负责人和注册安全主任的职责和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的实质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因此公司的安全生产相关工作应在主要负责人带领与指导和安全主任的推动与牵头及全员参与全面进行。

4 安全生产的主要内容有:(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完善安全生产条件;(4):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5):开展安全生产检查;(6):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生产管理;(7):做好事故预防和事故处理工作。接合公司实际情况,上述内容将是我公司今后开展安全工作的重要方面和主要方面。

5 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因素是管理的欠缺。人的不安全行为有违章违纪操作,思想上麻痹大意,技术上薄弱,知识上缺乏,上岗未经培训考核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安全设施装置的缺陷,物体放置工作场所的缺陷,防护用品的缺陷,设备工具方面的缺陷等,管理的欠缺主要是对人对物的监管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及时处理等。

三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现状和不足

根据安全培训学习的三大课程内容,我个人认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现状还不够理想,从制度建设从人员管理从现场管理从技术环境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公司领导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高度重视,但未能就安全管理工作作以深化强化,使之系统,规范,细致。结合公司现状,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有:〈1〉:各级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较为淡薄,安全法制意识较为淡薄,安全生产管理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技术比较欠缺,不能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全面性的对员工安全生产工作正确的加以教育培训,指导疏引,监督检查,管理控制等。〈2〉:公司对员工的三级四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不大,日常性持续性安全教育培训,以及对事故责任人对事故案例对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项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不大,工作员工不具备或很少具备或具备很少本工种本岗们所必需的安全生产相关知识相关技能而直接从事相关工种相关岗位的工作,未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特殊岗位人员未能持证上岗,这是导致事故最直接的因素和隐患所在。〈3〉:干部自身素质和员工自身素质诸如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实操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理论修养,遵章守纪,创新变革等方面存在着不足。〈4〉:公司安全生产管制度和安全文化方面的不足,主要存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模糊,相关安全生产责任,操作规程,教育培训,检查监督,危险作业,安全会议,应急预案,现场管理,档案管理,奖励处罚,值班报告,事故追究等制度的欠缺,员工在公司安全目标,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准则,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认识认同与遵守执行方面的欠缺。《1》

四 个人建议

建议公司从上至下应对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管理高度重视,针对安全生产的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事故预防和事故处理工作。

建议公司自行开展或由辅导公司开展对我公司中基层干部进行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进行培训学习并进行考核。

建议公司在制度的建立健全上应下功夫将其完善起来,并将管理干部对制度的执行作为奖惩,绩效,晋升,调薪等一项重要依据。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使我对安全生产的相关理论知识,思想观念,法律法规等都有了直接的全新的了解,自我感到受益很深,但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内容以前接触较少,加之知识总量较大,个人在学习,认识,理解,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限度,所以对培训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加深自身学习,以期比较全面比较牢固的掌握相知知识,以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安全观念

0前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的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不断出现,引起了各级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各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而安全生产工作的灵魂在于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的树立。因而,企业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安全生产的保障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建设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树立安全生产理念、政工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做好服务工作、建设新型的安全观念等三个方面来介绍了政工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树立安全生产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

安全生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中心来展开的。其目的是要内化员工的思想,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形成完备的安全生产理念;外化员工的行为,使安全生产的意识和理念落到实际的工作中。同时,安全生产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强化员工主体意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使员工从自身的立场和角度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必要性。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教育启发性的工作,它的工作主体是人,即企业员工。其工作具体体现在一切从员工的需求出发,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鼓励、帮助、启发和凝聚等作用。此外,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把爱护员工、理解员工及尊重员工等作为其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落脚点。

2.强化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政工队伍要不断引导企业员工形成安全生产的观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不断的宣传“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观念。安全两个字要放在其他一切工作的前面,“先安全生产,后经济效益”“先安全生产,后扩大生产规模”“先安全生产,后拓展市场 ”。同时,还要把安全生产和注重生产质量、预防风险管理等观念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大安全”观念。政工队伍在进行安全文化宣传时,要广泛的动员全体员工,为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企业的政工队伍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努力转变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提升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改变员工的工作方式和态度,使安全生产有效进行,从而达到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的双重目的。此外,企业的政工队伍还开展各种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演讲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广泛深入地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强化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参与性和工作的积极性。

二.政工队伍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服务工作

安全生产作为一个企业生产发展的核心环节,其难度是十分大的,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一个巨大的链条。而要让安全生产这串链条运行顺畅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让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特别是要为安全生产管理搞好服务工作,这是重中之重。围绕安全生产展开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各个方面来引导员工形成“预防事故,安全生产”的理念。同时,要针对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展开工作。大到项目的构架、设计、运营,小到配件的数量、天气的好坏、职工的情绪等,政工部门都要一一做好关于安全防范的思想教育工作。

1.心系前线工作人员

企业的政工队伍还必须落实对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思想教育宣传工作,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落实安全责任制。把生产工作与思想工作结合起来,心系前线的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生产前线的工作人员进行慰问,与员工进行深入的交谈,了解员工的思想变化,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员工的困难,帮助员工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或对其提出恳切的建议和意见。在前线职工辛苦工作的同时,政工干部去职工家里进行慰问,送去企业和组织的温暖,有效提高前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工作更为安心和愉快。

2.建立员工诉求渠道

企业的政工队伍通过建立通畅的建议诉求渠道,及时准确地收集员工的建议和意见,与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准确了解企业员工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对企业发展和安全生产建设等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深入细致地帮助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困难困境及外部环境等,坚定员工为企业服务的信念。同时,持续开展企业内部的作风整顿活动,培养员工爱岗敬业、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的良好风尚,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发展。

3.纠正不良的思想倾向

在为安全生产服务的工作中,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另一个目标是密切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某些员工在思想上出现的变化,如一些员工出现急功近利、麻痹大意、工作粗心等情况时,企业的政工队伍要及时跟踪相关人员的情况,对其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其安全意识,帮其重新树立安全生产的观念。但是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企业的政工队伍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对安全宣传工作要持之以恒,不能产生懈怠的情绪,努力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消除不必要的隐患和错误。

4.培养优秀的干部职工

企业的关键在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的核心是人。政工队伍建设的另一项工作就是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培养合格的干部职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及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职工的理论素养、职业技能、思想水平、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意识,并且充分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职工的心目中形成一种感召力,激发出干部职工自愿追随的动力和热情,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干部人才。

三.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文化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逐渐认识到,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是要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而安全生产是企业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安全文化建设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总结劳动生产和思想文化宣传教育的实际工作经验,在不断积累中逐步建立起来。这就决定了企业政治思想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政工队伍从价值观上对企业员工进行引导,从整体上来建立一种企业安全生产的氛围和文化,让广大员工在这种氛围里自觉不自觉的接受这种文化和思想的熏陶,从而建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框架。而细致地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关键就在于将安全生产的观念落到细节上。倡导全体员工树立安全责任制的观念,把安全责任落到具体工作和细节中。对于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要及时发现,及时商讨,及时予以解决,切忌瞒报、不报,或者包庇安全事故的责任人等。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及时去发现这些思想动态的变化,积极去引导,劝解或者批评指正。

四. 结语

总之,在现有的发展条件下,企业要谋发展、创效益,就必须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重中之重。而安全生产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必须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安全生产的第一把钥匙,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和宣传,安全生产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空喊口号”。

参考文献

[1]崔晓霞.浅议新形势下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0.(6):102-103

[2]谢武奇.转型期企业政工的新思路.[J]中国职工教育,2011(7):56

[3]赵婕华.论新时期如何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科学咨询,[J]2010年第5期:34-35

[4]罗云成.努力提升政工领导干部的和谐领导力[J].政工学刊,2010,(3):10

篇3

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作者简介:由勇(1975-),男,吉林辽源人,东北电业管理局送变电工程公司市场开发部,工程师;陈涛(1975-),男,辽宁沈阳人,东北电业管理局送变电工程公司市场开发部,工程师。(辽宁沈阳110021)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120-02

一、电力生产现状及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

随着电力产业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各大电力集团已逐渐转型,且已基本具备现代化企业的诸项标准与特征。然而,电力产业的转型也带来诸多现实问题与尚不明显的隐患,其中电力安全生产的实现便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效益,更涉及到广大电力职工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以下将简要介绍我国电力安全生产的现状。

1.安全生产管理远未实现标准化、正规化、常态化

在各大电力企业中,对安全生产管理并不陌生,但是切实建立一套全过程、全方面、多层次、动静态相结合、监督奖惩相配套、培训教育相衔接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还远远没有实现。

具体而言,就是没有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与设计,也缺少自下而上的反馈与沟通,而各级管理人员又多各自为政,缺乏整合、监督与配套机制。

应该看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不仅只是宏观层面的,其对企业内部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企业想要在竞争中保持生命力,就不得不作出应有的改变,而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正规化、常态化便是在竞争的浪潮中提炼出的一剂良方,它不仅适用于生产管理,更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应用到安全管理之中。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重心不明,观念陈旧

安全生产的实现,看似简单,实则内容丰富、繁杂,它不仅只停留在动员大会、岗前培训、分级管理与奖惩制度上,更涉及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局观系统观、与生产计划的协同等等。在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中,更对管理者的业务素质与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期更早发现及预防事故,而不是等到事故发生后再剖析原因。

同时,也更应该注意到,不同时期、不同任务、不同生产计划、不同生产部门,所采取的管理方法与侧重点也应适时调整。在一些企业中,安全管理经常处于被动、滞后状态,墨守成规,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层的关注度,这显然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安全生产的可靠性都危害巨大。

二、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基于以上讨论及以往现场经验,发现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环节经常出现以下几种较为常见且并未引起过多重视的问题。

1.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压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的改革也在探索中不断地前行。然而伴随着市场化的转变,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也日渐加强。由此,电力企业大多走向节省成本、减员高效的现代化进程,这也必然导致对安全投入有不同程度的削减;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对电力的需求也同比高速增长,这使得电网的输配电设备以及各发电企业的机组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各职能系统难以保证定期定时的保养与检修,自然导致电网长期高效稳定的运行难以得到绝对保障。

2.安全职责不明确

首先,各电力企业固然都有自己的一套安全生产制度,但对安全生产职责的落实却不尽如人意,大多安全任务分配工作只做简要说明,或只象征性做一些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而分管生产的领导则常常忙于实现繁杂的生产任务、设备维护与技术升级等工作,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安全生产工作中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自然也就更难制定与之相应的整改与完善措施。

其次,安全管理人员对生产各环节所存在的显性与隐性问题尚不能独立进行彻底分析,难以找出各次事故的直接、间接与深层次原因,因而不能做到及时追究事故责任、吸取经验教训。

再次,一线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完整的认识,对规程制度大多没有深层次理解,只停留在被动记忆的阶段。

3.管理方式老旧,缺乏现代化观念

企业中,从上到下常常只重视大规模、高要求生产的安全管理,而往往忽视了细小琐碎的管理。究其原因,在于部分企业领导仍然遵循计划经济下的旧式动员大会与运动化管理,这种自上而下的大框架、大标题的管理,既难以从生产实际出发,也不易于对经验教训的总结,更难以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而更多的则是流于形式,很难发挥有效作用。

4.安全管理人员良莠不齐,缺乏对隐患的识别力

大部分安全管理人员由于受到业务素质、知识水平以及责任心等多方面的限制,对各生产环节中可能或已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不能进行有效的预测与判断,不仅缺乏对危险源的识别与推断能力,更难以意识到各生产环境中的潜在风险,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认识到其中蕴藏的安全隐患及巨大危害。

5.现场标准化不健全,经常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造成人身触电死亡事故;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其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人身触电死亡事故等。

三、促进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1.在企业中自上而下地树立“安全至上”的思想意识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完全融入到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已与国家、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密切相连,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而要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对企业的领导层,更对基层工作人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全体职工都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为了凸显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企业领导层必须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基层职工要以自身安全为重、以企业利益为重、以社会稳定为重,牢固树立安全至上的思想意识,切实做到安全生产。

2.安全生产管理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并不是一句空话,无论在现代化的企业中,还是在政府职能部门、公共服务与社会事业单位,“以人为本”早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最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且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被管理学界广泛接受的基础定理。

由此出发,各电力企业更应以此理念,不断推进企业现代化进程,并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充分运用。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领导层务必要以身作则,切实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坚持定期走基层、走现场,及时了解企业职工的精神与思想状态、诉求与不满,且不仅要及时处理职工反馈的关于生产环节与企业建设的意见,更要注意并帮助解决职工生活中的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基层的工作人员常常处在生产一线,不仅工作重复、单调,而且所担负的责任巨大,任何操作都不能疏忽,且要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事故与危险,造成职工心理压力沉重,长期倒班工作,极易引发事故。其次,应对全体职工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适时减轻职工心理负担,并尽力改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更加人性化、健康化、和谐化、安全化的工作氛围,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3.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职责

首先,必须对安全生产进行整体化管理,彻底革除生产过程相分离,管理互相推诿的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可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将生产各阶段、各过程连结起来。

其次,坚持行政、安全统一人制,将安全职责与行政职责相统一,以便在制定生产计划与安全计划时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且避免了事故后的相互推诿。

再次,将生产环节划分开来,并把安全责任逐级逐层细化,落实到个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现安全生产逐级管理,层层约束。

最后,要做好生产事故学习教育工作,务必组织全体员工就各次事故认真学习,切实总结,以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

4.加强监督力度

监督与奖惩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生产中,即便再完美的规章体制,再充分的教育与学习,也难以完全避免员工在实际操作与运行中出错或违规,也难以避免各项章程全部如实执行。这时,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与奖惩机制,以一种强制又能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方式实现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监督具体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静态监督,另一方面则是动态监督。

静态监督指的是对各项硬指标的监督,即各职工对规程的遵守情况、设备维护是否符合标准、安全工器具的维护与摆放是否符合规定、安全管理机制是否得以实行等。

动态监督主要是指对各项可变环节的监督,即职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的各项准备与实行工作的监督、安全设备与措施的展开与实行、生产计划与安全计划的实现程度等。

5.开展多层次、全面化安全培训工作

各大电力企业在职工上岗前都会对其进行各项安全培训,但培训的方式与内容往往老旧、枯燥且难于理解,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探索和改善安全培训机制,切实寻找到一条可行性强且教育力度大的培训方式。建议企业在开展安全培训时,除传统的强制性安全教育外,还要不断加入贴合实际、易于理解、教育性强的内容,如历次事故分析与规程制定过程等,并分批次、分阶段定期进行常规性安全培训,更要注意在培训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工种进行培训。

篇4

【关键词】安全 培训 工作

一、安全培训侧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领导重视,加强安全培训工作

煤炭企业各级责任人要充分认识到提高员工队伍安全素质的重要性和长效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生产管理的目光移到依靠科学管理和提高员工队伍的安全技术素质上来,顾大局,识大体,克服短期行为,象抓安全那样抓职教,象抓生产那样抓培训,研究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员工培训计划并遵照执行,从人才、资金、物质上给予足够的支持,通过加强员工安全培训,为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提供保障。

(二)健全制度,确保安全培训工作到位

制度健全,避免人治,有据可依,顺利到位。要想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如通过“教考分离”制度,来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通过“安全培训责任制及考核制度”,把培训任务完成的情况与领导的责、权、利挂钩,使培训通过责任制的形式,渗透在煤炭企业的目标管理中,使培训不再只是培训部门的事,而是每一部门、每一级领导、每一位管理人员、每一名员工的事。利用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安全培训工作做实、做好。

(三)提高师资水平,保证安全培训质量

提高培训质量,教师是决定因素。因此,培训机构领导要精心挑选优秀的、有实践经验并有授课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安全培训的教师队伍中去,并从各方面关心、爱护他们,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调动他们从事安全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不断地深入现场,了解现场实际情况及开采技术的发展变化,把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写进教案中去,并不断探索培训教学的新路了,以满足培训需求,使安全培训真正做到立足实际,服务安全生产。

(四)加强调查研究,确保培训贴近实际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培训才能符合安全生产实际,才能切实有效。安全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证培训做到“实际、实用、实效”,更好地为安全生产服务。这就需要加强安全培训调查研究,一是调查培训需求,明确需要培训的内容、人员等情况;二是调查培训质量情况,广泛听取基层单位或某一特定岗位员工对安全培训的意见和建议,采纳基层单位或员工的合理化建议,不断改进培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从而确保安全培训工作的与时俱进。

二、安全培训的实施与创新

抓好员工岗前培训员工的岗前培训,是员工了解煤矿安全知识。掌握安全知识,达到应知应会,实现安全生产的手段,也是提高安全意识的必修课。由此可见,员工岗前培训的重要性。然而,却有个别单位对员工的岗前培训特别是转岗培训敷衍了事,临时应付,不认真备课、讲课,把岗前培训班办成了单纯为取证的“考试班”。笔者认为,这样对待员工培训,是对安全工作的懈怠,是对员工的不负责任,为今后的安全工作埋下祸根,是相当危险的,应当引起基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实行达标培训。由于对煤炭企业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分工种规定了不同的培训目标,建议有条件的单位搞达标培训,即根据岗位标准,选定规范的岗位培训教材,每一年搞一次统考,对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者,按照考核细则,兑现工资。有了这种规范的教材标准和达标考试,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通过哪些渠道达到这个标准,就有了更加广泛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对于实施培训一方,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在实施材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办班形式进行培训;对于接受培训一方,可申请有资质的安全培训中心脱产学习,也可半脱产学习,还可以业余学习,然后直接参加达标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方为合格。这种广开学路的开放式培训,便为实现员工安全培训提供了可行性。

实行补缺培训。管理人员和员工安全培训力戒形式主义,应坚持从安全生产实际出发的原则。“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平时多学一点,关键时候就能多用一点”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煤炭企业参与培训的员工在加强白身业务学习和训练的同时,对比较欠缺的相关业务也要进行必要的补课。鼓励员工一专多能,因为,采掘一线的生产是各个工种交义的劳动生产形式,如果只会一个工种的操作,不仅窝工,而且是人才资源的浪费,甚至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当然最好限定在一个主工种兼一两个辅工种的范围内,以利安全。

实行分级分岗培训。改变以往培训由于员工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参差不齐而“一锅烩”的局面,建议有条件的单位还可实行按员工实际的应知应会能力进行分级、分岗培训。实施分级分岗培训,关键是要做好前期工作,一是要对员工应知应会能力有一个科学的划分。二是建立可操作的划分标准等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解决安全培训的针对性问题,使学员学得更好,培训效果更加明显。

创新培训手段,适应现代化教学。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安全培训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聪明才智和改革创新潜能,创建新的培训手段,研制新的培训软件,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如通过电化教学使学员看到生产工艺流程和事故酝酿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及规律;通过模拟教学和实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使学员便于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让学员进行实际操作,使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并牢牢掌握。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与培训手段,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欲望,为提高培训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石出。总之,不安全,疏于培训;常安全,得益培训。事故频发企业的教训以及先进企业的成功。

实践证明,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极为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严格而系统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队伍安全素质,,使员工树立良好的安全理念,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才能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才能筑牢.企业安全生产保障线,才能促进企业安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l]孙国安.浅析煤矿安全培训的新思路[J].中州煤炭,2007.

篇5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达标、安全验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桐乡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始于2009年,国务院对省、省对嘉兴市的考核是规上企业总数的100%,由于嘉兴全市起步迟、推进慢,因此今年嘉兴下达的创建任务为规模以上企业数的50%。截至2013年5月,我市共通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验收的企业是85家,只完成8%左右,其中二级企业40家,三级达标企业45家。今年为达到50%创建率,安监局下达的标准化创建任务是427家,所以,今年是我市全面推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的关键一年,任务重、压力大。

客观的说,以上85家由于没有创建达标任务的压力,加上企业本身比较规范,安全管理意识、安全管理水平相对比较高,创建的质量是比较好的,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目前我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正在有计划、分重点展开。从当前工作推进情况来看,经过几年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锤炼,我市部分企业各个层次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其管理方式和手段更趋规范化。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企业安全监管人员,结合近年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我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意识认识差,普遍不重视安全生产

部分镇、街道、开发区安全监管人手少、力量不足,只能将大部分精力放到应付集中整治、大检查等阶段性的工作上,忽视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的重要性,缺少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和相关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的系统学习。从企业层面上看,部分企业对安全标准化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足,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安全管理人员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就是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造成单位在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时出现安全管理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一些规模小、实力弱的小型企业短期行为严重,认为安全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达到标准是极其复杂的工作,投入太大,操作太难,不愿意进行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这也是我们在具体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二)创建工作缺乏持续性,推进质量堪忧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特性决定了需要一个不断宣传、发动,逐步推广、提高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全面铺开。一些镇、街道和企业感觉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像一阵风,搞与不搞一个样,不能完全体现其效果,缺乏恒心,随着国家、浙江省、嘉兴市阶段性工作重点的变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部署时断时续、时紧时松、时冷时热,每年的要求不一样,于是一些镇、街道和企业处于观望等待状态,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从企业层面上看,部分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标准不高,在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时,只针对评定标准的内容,注重于软件台账资料的制订,不重视作业现场的安全规范化管理,还有部分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的企业,在达标后就放松了安全生产管理,未能真正形成PDCA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三)激励政策缺乏,企业创建积极性不高

目前,安全生产标准化在法律法规层面缺乏有效支撑,难以依法强制推动,同时缺乏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手段。在有行政许可的行业,总局提出了达标企业在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换证时可直接延期或免予现场审查,我市对高危行业比较重视,如建筑、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无行政许可的行业,未出台有效的激励政策,导致多数企业主动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积极性不高。

(四)小企业是难点、安全标准化创建难以推进 

桐乡市有7000多家企业,规上企业仅700多家,约占10%,这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多,安全现状较好,财力相对充足,可以不必太担心。我市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特别是50人以下的小企业,企业管理人员少,多数是老板、老板娘,财务是外聘的,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是外聘的,企业根本没有安全管理人员,普遍安全意识差,对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小老板们普遍持观望态度,更有甚者认为政府开展这项工作是没事找事,有些小企业还是三合一厂房,生产、住宿、仓库,安全现状十分令人担心,有些小企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就是弄一堆假台帐,台帐与现场缺乏吻合度,一些基本的要求,比如“有线必有管、有坑必有盖、有轮必有轴,有台必有栏,有头必有帽”随处可见不符合安全标准化,企业所谓的创建人员连13个一级要素(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投入、法律法规、教育培训、生产设备实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报告与处理)也不知道。还有一些小企业管理人员不会写字,不会使用电脑,创建安全标准化更是难上加难,对这些企业要统筹考虑,创新方式方法,这对于企业、中介机构、安监机构、政府都是一个挑战。

二、推进我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对策

为全面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强化安全生产舆论宣传,提高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视、微博、杂志、安全文艺晚会、讲座、沙龙、会议、培训、漫画等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推广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不断提高企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消除企业等待观望和畏难思想,让企业负责人能正确理解《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基本概念和内涵,加强培训教育,要实现从“要我达标”到“我要达标”的转变。 企业负责人的创建意识是关键的、决定性的因素,做安全工程的人员要深刻了解这一点,抓住牛鼻子。

(二)加大安全标准化考核力度,持续不断推动创建工作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稳步推进。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纳入全县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逐步加大考核所占分值,使相关镇、街道、开发区和企业在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推动、精力上倾斜、措施上到位。做到无论每年安全生产的中心工作如何变化,安全生产标准化都应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与日常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日常检查、专项整治、隐患排查的载体不变化,坚定不移地持续开展下去,切实抓出成效来,安全生产工作应和谐的融入企业原有的管理中,抓生产的同时也要抓安全,切忌“生产”与“安全”弄成两张皮。 

(三)加强分类指导,形成推动合力

到现在为止,国家已公布了30个行业的评定标准,各镇、街道、开发区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因地制宜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的特点,按照各行业考评标准,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企业规模,分类、分层次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要通过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开展创建工作,以典型引路,通过试点示范的方式,总结不同行业、企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培育先进典型,树立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样板企业”、“样板车间”、“样板班组”,桐乡市现有“双箭股份”、“生迪光电”等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很规范,可以广泛宣传、典型引路。通过到这些企业现场参观、开会等多种有效形式,总结推广经验,带动其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推进。

(四)加强政策奖励优惠措施,探索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对于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合格的企业,桐乡市政府分别给予一级10万、二级5万元、三级2万元的奖励。今年有个街道也出台了奖励政策,给予达标企业5000元的奖励。客观的说,今年开始安全辅导收费、验收开始收费,再加上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创建过程治理隐患的投入,这笔钱对企业只能是一个精神上的鼓励,反观现在企业出现重大安全及死亡事故后严厉的处罚,逼的企业不得不考虑违法的成本问题,同时政府处理善后工作也要付出大的代价,倒不如安全工作前移,加大奖励的力度,做好预防工作,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从总体上讲是反而划算。建议讲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结果作为企业安全诚信的重要内容,并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分别对企业的贷款审核、参保征收率及赔偿支付比例、电容增容扩容、竞标资格、用地、招拍挂、政府采购资格、项目核准、证照年检、评优评先等相关申请给予相应的支持或限制。对于达标企业,要给予公共责任、社会信誉等方面的认可和一定的资金奖励,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企业社会形象挂钩,与企业经济挂钩,形成安全标准化创建倒逼机制,鼓励优秀企业创建国家安全生产一级企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可以加快标准化创建的步伐。

(五)想方设法,破解小企业创建难题

多数小企业是由家庭小工厂、小作坊等发展起来的,企业基础管理薄弱,在安全生产上既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也存在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在碰到一些安全生产的问题时,不知如何解决,安全工作处于一种想管而不知如何管的状态。

对一些安全生产确实无人管和不会管、无能力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小型企业实行安全生产托管,即该类企业委托取得国家相应资质的安全中介机构(如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为其提供安全管理服务。由中介机构帮助其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安全问题,针对企业出现的事故隐患,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等等,托管后,安全中介机构按照安全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负责对托管的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

有些企业人员少,无法建立专业的管理机构和救援组织,安全投入缺少监督,部分小企业处于安全监管的盲区,处于无政府状态,管理混乱。建议该类企业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或属地管理进行标准化建设。同行中小企业联合组成管理协会,较大的企业协助小企业做好安全标准化改造,形成区域行业标准化管理模式,多个相关小企业联合起来一起搞安全生产标准化不啻为一个好的办法。

政府要加大对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安全咨询费用、安全托管费用、安全创建达标奖励、具体的安全辅导、指导、培训次数上要向小企业倾向,安全托管、安全咨询机构要定期走访、充分掌握企业需求和意见,及时改进服务质量,提升企业满意度。安全托管、安全咨询机构要求定期安监部门汇报托管、咨询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取得安监部门的支持,形成服务、监管合力,切实帮助小企业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

(六)加强创建服务,完善服务体系

桐乡市安监局要加强对镇、街道、开发区安监人员的业务培训,安监人员、安监站人员要加强廉政、勤政教育,不忘记自己肩负的职责,不要为蝇头小利所迷惑,不接受辅导机构贿赂、不向辅导机构索贿,在指导、介绍、分配安全中介机构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公开,今年市安监局公布了13家中介机构,对这13家辅导机构辅导质量要提出要求,要采用末位信用等级淘汰制度,定期评级,评级要广泛邀请企业、基础安监站、安全专家、安全生产技术协会人员,中介机构等参与,不断优化中介机构,提高指导服务质量,督促企业整改,全面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桐乡市安全生产技术协会组建了一支专业技术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安全专家队伍,2012年市安委会公布了23位桐乡市安全生产专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桐乡市安全生产技术协会要敢为人先,积极探索教考分离,辅导验收分离,组建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专家队伍,确保桐乡市三级安全标准化验收的质量,为我市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服务,并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制订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台帐,提供典型、通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供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参考,使企业能够顺利加入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中来。  

结论:综上所述,桐乡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浙江省乃至中国县级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缩影,必须探索创新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才能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总之,要敢于突破一些条条款款,创新工作思路,用法律的、组织的,行政的、经济的、文化的、机制的、教育的手段,政府监管、行业指导、企业主导、全社会参与的体制与氛围,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美丽社会作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全国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安监总管四【2013】8号)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

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安委办【2011】39号)

嘉兴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全面推进工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嘉安委办【2011】27号)

篇6

摘要: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头等大事。它既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职工身体健康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同时又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何有效地加强地质勘探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直是地质勘探从业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地质勘探,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Abstract: th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is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the top priority. It is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enterprise, enterprise worker health and safety of the nation's wealth, and for the whole so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provides a strong security. How to effectively in the process of enhanc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has been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employees long-term research topic.

Keyword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prod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0引言

“安全生产”这个概念,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方法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就是说,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设备设施免受损坏、环境的免受破坏的一切行为。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其宗旨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可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减少职工伤亡,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损失;减少财产损失,可以增加企业效益,无疑会促进生产的发展;而生产必须安全,则是因为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安全就无法生产。

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本质

“地质勘探”即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本质是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深刻的内涵,是安全生产本质的核心。它充分揭示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它是我们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本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在安全生产领域的鲜明体现。突出强调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所谓最大限度的保护,是指在现实经济社会所能提供的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尽最大的努力,采取加强安全生产的一切措施,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突出在生产过程中的保护。生产过程是劳动者进行劳动生产的主要时空,因而也是保护其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的主要时空,安全生产的以人为本,最集中地体现在生产过程中的以人为本。同时,它还从深层次揭示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在劳动者的生命和职业健康面前,生产过程应该是安全地进行生产的过程,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安全又贯穿于生产过程的始终。二者发生矛盾,当然是生产服从于安全,当然是安全第一。这种服从,是一种铁律,是对劳动者生命和健康的尊重,是对生产力最主要最活跃因素的尊重。如果从、不尊重,生产也将被迫中断,这就是人们不愿见到的事故发生的强迫性力量。突出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保护。这个一定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最大限度保护应该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最大限度,受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体制、法制、政策、科技、经济实力、劳动者素质等条件的制约,搞好安全生产离不开这些条件。因此,立足现实条件,充分利用和发挥现实条件,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同时,最大限度保是引力、是需求、是目的,它能够催生、推动现实条件向更高层次、更为先进的历史条件形态转化,从而为不断满足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这一根本需求提供新的条件、新的手段、新的动力。

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关于安全生产条件提出要求之前,平均每年发生事故70多万起,死亡12万多人,伤残70多万人。2001年至2005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73起;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587起[1]。不过,在国家和企业意识到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实之后,全国的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2010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363万起,比2005年的718万起下降494%。事故死亡人数显著下降。2005年全国事故死亡人数127万,而2010年降到8万人以下,为79552人[2]。虽然全国安全生产事故逐年下降,安全生产状况趋于好转,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事故总量仍很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流于表面,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考核也只是依赖于有关安监部门的检查。对于关键的安全生产条件片面理解为“物的安全状态”,而忽略了重要的“人的安全行为”,从而无法真正扼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安全工作管理既强调管到底,又强调理到位。强调管到底,就是要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人心。 要在进一步深化、完善 “五标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领导决策、执行操作、评估监督的运行体系。要健全领导决策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会议制度和决策事项的程序,进一步理清科室之间、科室与车间之间的管理权责。对广大职工进行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家庭生活安全知识、社会公共生活安全知识等各种内容的普及教育,使员工充分了解、掌握各种环境下的安全知识,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生活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注意事项

地质勘探的伤亡事故管理, 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事故处理。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以及对事故责任者提出的处理意见,由发生事故的勘探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伤亡事故的处理应分清责任,按章处罚。伤亡事故档案管理。伤亡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将各种相关资料归档,建立伤亡事故档案。伤亡事故档案应做到完整、有序、查找方便,有条件的还应存入计算机中。

结语

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地质勘探安全生产,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的利益,人民的安全和国家的利益。地质生产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篇7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生产;规章;责任

电力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重视程度已经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电网发展的要求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特别是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还是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的。

1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1)职工自身安全意识差。目前的电力系统管理部门并没有很好的处理安全与稳定、发展和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安全责任意识淡薄,职工们并没有真正意识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部门员工总是习惯性的违反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管理人员在检修设备过程中由于安全意识差总是存在违反安全组织措施和相关的技术措施,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电网设备的无故损坏。(2)电厂企业领导安全管理意识差。在某些电力企业中领导并没有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关系,总是重生产而轻安全,在处理安全生产问题时总是不能做到居安思危,安全管理的常规工作做得不是特别认真和到位,只有出了安全问题后才开始进行处理。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人情”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3)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新入职的职工在对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完全理解就投入了工作当中,出现相关问题时为了省事就直接按照自己个人的理解对事情进行处理并没有完全按照企业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工作多年的管理人员在出现问题是则会习惯性的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进行处理,也是没有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处理。这些安全责任心不强的表现都会对安全生产带来非常大的危害,这些行为无形中已经留下了非常多的安全隐患。

2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应该遵守的原则

(1)奖罚结合的原则。奖励和处罚两者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正面的激励和负激励都能够帮助电力系统的职工树立安全意识,能够建立企业安全文化。这就要求电力系统领导对发现不安全隐患、纠正违章和安全管理工作做得优秀的员工应该及时的进行鼓励和奖励;对那些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发生安全问题的人员和企业进行通报批评并进行一定数额的经济惩罚。这样的机制能够使重视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和个人再接再厉,使没有做好本职工作的人员和部分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行改正。(2)出现问题进行责任追究原则。当出现安全管理问题后,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避免下次出现类似的事故。企业所有职工都应该能够从处理事故过程中发现问题、吸取教训。(3)分层分级负责的原则。电力企业系统的安全管理必须进行分层分级管理的原则。企业的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职责负责,只有各负其责、分级负责从能够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目的。所有人员都应该意识到安全问题重如山,安全问题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形象和未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对其高度重视。

3电力安全管理策略和建议

(1)强化职工的安全管理意识。态度决定一切,为了能够有效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我们首先要加强电力系统所有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各级各类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随时随刻保持忧患意识,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安全管理网络,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明确规定出来,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尤其针对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点”进行重点分析和讨论。(2)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电力系统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安全管理监管机构要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对各种安全措施进行很好的贯彻与执行,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进行科学分析,使每个参与安全管理的人员都能够各司其职,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能够有效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监管机构应该将职工的工作情况与其工资进行挂钩,更为有效的促进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的落实和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其实不仅仅是电力系统中相关管理人员的事情,其执行的好与不好其实与每个工作人员都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系统中的每个人都能够有意识的树立安全第一的信念,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管理规定,电力系统中的一些安全因素就会从源头上得到抑制,真正实现零事故的终极目标。(3)加强电力系统工作现场的安全管理。例如,在线路检修灯环节上要对工作现场安全措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作业前要与负责调度的机构反复进行确认,保证线路百分之百的处于停电状态,然后在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最后应该注意的是对安全器具的有效管理和使用。首先,制定完善的安全工具管理制度,在平时就做好器具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并且应该定期进行大型检查,及时对不合格或有问题器具进行保修和更换。对某些部门即使报废的器具也不能发生外流的情况,应该根据具体的规定进行特殊处理,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本部门的安全管理还能够有效防止对其他单位或部门造成不利影响。对于正在正常使用的器具应该做好使用情况的记录工作,包括器具的使用有效期和最近维护信息等内容,从各个角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总之,安全重如山,我们电力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强安全管理意识,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钟利军.新形势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思考与探索[D].西南财经大学.2008

篇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了配合这部法律的贯彻落实,国务院于2003年11月12日针对建设行业颁布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安全条例》),并于2004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安全条例》出台后,针对其中的第14、57条(监理的安全职责),在工程管理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表述笔者的见解。

2、“工程安全”的含义及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

2.1 “工程安全”的含义

工程安全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广义的工程安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工程建筑物本身的安全,即质量是否达到了合同要求、能否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安全使用,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本身的安全,二者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特别是合同有关各方在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安全条例》中的“安全生产”以及本文中提到的“安全管理”均指后者。

2.2 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

我国的工程建设规模巨大,但建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安全生产的管理和职工安全教育滞后,因而当前建设系统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2003年共发生工程安全事故1292起,死亡1524人。2004年共发生工程安全事故1144起,死亡1324人。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设工程的特点导致施工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劳动强度高,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配套,采用的工艺技术是否合理以及照明、通风情况等都会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2)参建各方缺少以人为木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机制。业主作为项目的投资方往往只重视视进度而忽生产视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大部分承包商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足够的安全按理人员,现场职工和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安全培训。

(3)工程承包企业的成本因素导致减少安全防护措施。

1)低价投标。各个工程承包企业为了拿到项目,竞相压低报价,有的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投标。

2)分包转包。实行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工程,由于总承包商和中间承包商层层分包,层层收取管理费,大大压缩了一线施工队伍的利润空间。

3)业主拖欠工程款项。无论政府或私人业主拖欠承包商款项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以上三种情况的出现,导致承包商不得不拼命压缩成本,也必然会减少安全生产措施的投入。

(4)合理的建设工期得不到保障。不少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业绩往往会要求项目提前竣工,很多私人业主为了投资项目尽早竣工,也经常无理要求承包商压缩工期,迫使承包商日夜赶工。合理的工期得不到保障,建筑工人超负荷工作、疲劳作业,必然导致安全隐患增加。

(5)建筑工人素质不高。建筑工人大多来自农村,他们一方面缺乏安全常识,不懂得在劳动中合理地保护自己:另一方面维权意识很差,一旦出现了安全事故,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也导致了承包企业对安全生产的刁

3、监理工程师的地位和职责

根据我国《合同法》,建设单位(以下称“业主”)与施工单位(以下称“承包商”)签订的合同属于承揽合同,即承揽人按照定做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做人给付报酬的合同。由于建设工程合同的标的——工程项目属于不动产,如房屋、铁路、公路、桥梁等,这对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的影响很大,且工程项目完成的周期较长,因此我国《合同法》分则部分将建设工程合同单独列为一章。这类合同除了具备承揽合同的一般特性以外,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定做人(即业主)可以委托第三方(即监理工程师)监督承揽人的工作过程,以确保承揽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业主监理工程师签订的合同—委托建设监理合同是委托合同的一种,监理工程师受业主委托对项目实施监督和管理。监理合同的标的是服务,即监理工程师应根据委托为业主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化的智力服务。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的监督不排除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建设工程进行的监督,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实施监督的依据是业主的授权,其与业主、承包商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

监理工程师职责的核心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代表业主对承包商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合同款项支付等方面实施监督。客观、公平地执行监理任务。

4、参照国际惯例监理工程师没有安全责任

4.1FIDIC合同条件的有关规定

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在1999年出版了几本新版合同条件,在“施工合同条件”(新红皮书)、“工程设备与设计/建造合同条件”(新黄皮书)以及“EPC交钥匙项目合同条件”(银皮书)中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责均有明确的规定。这三本合同条件均在承包商的一般义务中明确规定“承包商应对所有现场作业、所有施工方法和全部工程的完备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承担责任”(第4.1款)。在“安全程序”中规定,承包商应遵守所有适用的安全规则:照料现场所有人员的安全:除去现场的危险障碍物:提供安全设施等(第4.8款)。

对业主方在安全方面的要求仅限于业主方应负责保证在现场的业主方人员和业主的其他承包商根据“安全程序”和“环境保护”有关条款的要求,采取与要求承包商采取的类似行动(第2.3款)。

FIDIC“新红皮书”中“工程师的职责与权力”中规定:“业主应任命工程师,工程师应履行合同中赋予他的职责”,“工程师的任何批准、校核、证明、同意、检查、检验、指示、通知、建议、要求、试验或类似行动(包括未表示不批准),不应解除合同规定的承包商的任何责任,包括对错误、遗漏、误差和未遵照的责任”(第3.1款)。

80年代,我国参照世行贷款项日工程采购招标文件和FIDIC合同条件中咨询工程师的有关规定建立了建设监理制度。90年代中,各部委颁布了一系列工程建设合同范本。这些合同范本中对业主方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和监理工程师的地位和职责范围的规定与FIDIC合同条件中的咨询工程师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FIDIC的合同条件中并没有规定业主或咨询工程师有权强制干涉承包商的施工方法、施工组织和安全防范措施,同时也不必为承包商在施工中,包括安全生产中的疏忽和过失承担任何责任。

4.2AIA合同文件的有关规定

AIA(美国建筑师协会)编制的系列合同文件中,A201合同通用条件“建筑师的合同管理”一款中对建筑师的职责有十分明确的界定。“……总之,对于工程的施工手段、方案、技术、操作顺序或程序、安全防范以及施工计划,建筑师既无权控制支配,也不必承担义务。因为按照第3.3款规定,上述责任完全是承包商的职责”(第4.2.2款)。“建筑师对承包商、分包商或二者的或雇员等,既不需控制支配他们的行为,也不必为他们的疏忽和后果承担责任。”(第4.2.3款)。“建筑师对承包商报批文件和材料的复审不代表对承包商的施工手段、方案、技术、操作顺序或程序等方面在安全防范上了合法的批准。”(第4.2.7款)。

AIA中提到的建筑师既是工程项目的设计者,又是A201合同条件中规定的受业主委托的项目管理负责人,基本相当于我国工程项目中的总监理工程师。

4.3ICE出版的合同条件的有关规定

(1)ICE的有关规定。ICE(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1999年出版的合同条件(第7版)中规定,“承包商应为现场操作和施工方法的足够稳定性和安全负完全责任”(第8条(3))“在发出书面警告后,工程师有权要求承包商……,从工程中撤出不符合合同安全条款要求或,坚持任何有损安全或健康行为的分包商”。(第4条(5))“工程师接受承包商的计划或对承包商建议的施工方法予以同意,不应解除合同规定的承包商的任何义务和责任。”(第14条(9))“工程师有权反对并要求承包商从工程上解雇不遵守合同安全条款规定,或坚持对安全或健康有害行为的任何操作人员。”(第16条)。

(2)NEC合同条件。ICE于l995年出版的NEC(新工程合同条件)第2版规定:“项目经理或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商提交的函件的认可并不改变承包商对实施合同工程的责任或对其设计所应承担的合同责任。”(第14.1款)“承包商的行为应符合工程信息中规定的对健康和安全的要求”(第18条)

4.4 AS4000—1997的有关规定

AS(澳大利亚标准)4000—1997是澳大利亚标准化委员会批准颁布的工程项目通用合同条件范本。其中第12条规定:“承包商应根据合同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其他条款中没有提及监理工程师(Superintendent)有权干预承包商的安全措施或有义务承担安全责任。

4.5学习研究国际惯例对我们的启迪

在建设工程合同中,发包人的主要义务是按照合同支付工程款、协助承包商完成各项合同中承诺的工作、检查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以及完工后接收工程。承包商最基本的义务是应该在合同规定的竣工时间内,将一个质量合格的工程交付给业主。监理工程师最重要的职责是业主方要求他代表业主检查验收工程质量、督促承包商的施工进度并且帮助业主控制投资。施工中大量的施工技术、施工措施、临时工程等,都是承包商为了完成也无权去干预。

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都是项目管理水平很高的国家,他们以人为本,非常重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安全事故率很低。但是这些国家的合同范本中都提到,对于工程的施丁于段、方案、技术、操作顺序或程序、安全防范以及施工计划,都应由承包商全面负责,建筑师/工程师既无权控制支配,也不承担义务。

FIDIC“新红皮书”中涉及HSE的l7个条款中没有一条要求工程师对人身安全有关问题插手干预,当然也不承担责任。

5、对《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及《安全条例》有关安全生产管理条款的理解与应用

5.1承包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1)《建筑法》的相关规定。《建筑法》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指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第38条),“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建筑施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责”(第44条),“施工现场安全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第45条)根据《建筑法》对安全生产责任的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要对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2)《安全生产法》中的相关规定。《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第5条)。这里首先要明确的是在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到底哪一方应该作为《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的生产经营单位而全面负责。有人认为,作为项目业主的房地产开发商因为销售建成的房屋而盈利,属于生产经营单位,因此应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负责。也有人认为,监理单位向业主提供服务而盈利,属于生产经营单位,因此也应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负责。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第6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设置安全生产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第19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布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第21条),“生产经背单位不得使用国家命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第31条)

在施工项目现场,安全生产指的是承包商在完成工程项目的过程中要保证其工作人员的安全。这些施工人员都是受雇于承包商的,是承包商的从业人员,因此应由承包商对他们的安全负责。《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在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承包商是工程的生产经验单位,应该全面地对现场安全承担责任。

(3)《安全条例》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明确《建筑法》和《安全生产法》在建设工程领域如何实施,国务院于2003年11月12日针对建设行业颁布了《安全条例》。《安全条例》规定:“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单位的项日负责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第21条),“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售;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第23条),“施工单位应当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第38条)。

根据《安全条例》的规定,施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施工单位应当派员负责安全生产的现场监督和检查工作。这样规定是合理的,因为只有施工单位才能直接控制现场和施工过程,并具备安全生产特定的经验和技能,能够执行有效的安全施工方案。

因此,根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安全条例》以及国际上权威的合同范本的规定,承包商应当对安全生产全面负责,是安全事故的第一责任人。

5.2 正确理解《安全条例》关于监理安全责任的规定

《安全条例》第14条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业主。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相应地,第57条规定了当监理单位不履行第l4条规定的职责时所承担的行政责任。同时《安全条例》第26条还规定了总监理工程师要对达到一定规模且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签字。

《安全生产法》和《建筑法》中都没有规定监理工程师承担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职责,国际惯例更是如此。但既然《安全条例》对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中承担的责任作出了一些规定,我们如何正确理解这些规定并具体应用呢?笔者的观点如下:

(1)“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关于《安全条例》14条中的这个规定,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第一,监理工程师对安全技术措施应该审查到什么程度;第二,如果监理工程师审查了安全技术措施,但仍然出现了安全事故,监理工程师是否应当承担责任。首先,安全管理及安全方案的编制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承包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他具有多年的施工经验,完全有能力编制一个安全可行的施工方案。监理工程师只能从宏观的角度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审查,审查的依据是国家的强制性标准。对于一些具体的安全方案和措施,只要在原则上不违背强制性标准,监理工程师不宜干预过多。如果监理工程师认为某些具体方案和措施应该进一步改进,可以向承包商提出建议,但不能强制其接受。承包商有权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和技术优势,并采用价值工程的理念采取自己认为合理的、适用的、经济的施工方法及安全方案。

其次,我国的监理工程师来自不同的单位,他们的特长既不是施工组织、管理,更不是施工安全管理,而是业主方的鲜明管理。如果由于监理工程师水平和能力有限而非玩忽职守,虽然对施上方案进行了审查,但该方案在实施中仍然引发了安全事故,监理工程师不应对此承担责任。根据上文中提到的国际惯例的有关内容,工程师的任何批准、校核、证明等,不应解除合同规定的承包商的任何责任。《安全条例》第57条也规定,监理工程师只有在没有对方案进行审查的情况下才应受到行政处罚。

现在很多地方制定的“监理实施细则”和“监理操作规程”都从不同程度上曲解了《安全条例》的规定,将监理的责任任意扩大化。只要是监理审核过的方案出了问题,一律对监理企业实行很重的行政处罚。笔者认为,这样的处罚十分不合理、不公平,既不符合《建筑法》、《安全生产法》以及《安全条例》的相关规定,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如果监理审核过的方案出了问题,就要求监理企业受到很严厉的处罚,必然导致监理工程师在审核安全方案时,无限制地要求承包商提高安全系数而无视安全成本,因为成本的增加只与承包商和业主有关,与监理工程师无关,这样的规定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正常顺利实施。

至于《安全条例》第26条要求监理工程师要对达到一定规模且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签字。笔者认为真正应签字负责的是承包商的总工程师,如果要求总监签字,只能表示他进行了程序性的审查而不能保证该方案不出事故,更不应解除合同规定的承包商的任何责任。

(2)“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业主,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1)如何理解“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根据《安全条例》第57条的规定,应该理解为监理工程师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时,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而没有采取措施,则应根据?《安全条例》第57条的规定受到行政处罚。《安全条例》的规定并没有要求监理工:程师主动排查安全隐患,因为排查隐患是承包商的工作,应该由承包商的专业安全人员宋负责。

现在某些地方只要出了事故,就一律要求监理工程师也承担责任。有的城市甚至提出了“安全旁站”。实际情况是承包商的安全管理员也不一定“旁站”,要求监理“安全旁站”则是将业主方委托进行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监理工程师变成了替承包商安全施工的“旁站”管理员,是十分不妥的。这样无限扩大监理的安全责任是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的。

2)监理工程师不负责排查安全隐患的对比分析。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一般都包括两部分工作:一是土建工程;二是机电设备采购和安装。这两部分工作成果共同构成了永久工程。即工程项目产品。

以—个发电站建设为例,土建施工包括电站厂房等,设备采购安装包括发电机组、高压输变电设备等,对这一类机电设备,业主会派监理工程师到制造厂去监督设备的质量、材料、制造工艺等是否合格,特别是隐蔽部位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供货商厂内的工人在设备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伤亡事故,监理工程师对此是不承担责任的,业主也不会要求监理工程师在检查机电设备制造质量时,还要去审查厂方的安全管理措施。相似的例子可以有大型船舶的采购,业主往往请一个质检单位(如我国的“中国船级社”、国际上有名的“劳氏船级社”)的船舶制造过程中检查质量,而船舶制造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则全部是由船舶制造厂家负责,“船级社”则完全不管安全生产。

土建工程只是施工承包商负责在施工现场内完成土建产品,承包商完成一部分工程、监理工程师验收一部分、业主相应地支付工程款。付款后这部分永久工程即属于业主,这种土建工程采购和机电设备采购是同一性质。既然检查设备质量的监理单位不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也应该是完全一样的。

3)“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这一条从法律制订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兜底性的条款,即赋予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这条规定决不能成为扩大监理安全责任的借口。承包商是工程项目的实施者,是雇用工人来完成工程的雇主,是最有能力控制现场的一方,是对安全生产直接负责的责任人。监理工程师对方案的审核以及发现隐患后采取的措施,只能理解为监理工程师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而非因其工作本身而产生。无论是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还是工程项目实施的国际惯例,都不应要求监理工程师对安全生产不合理地承担过多的责任。

监理工程师主要应对如下两种情况导致的安全事故承担责任:第一,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未对工程进行认真验收,从而发生工程质量事故,造成安全事故;第二,监理工程师存在腐败、受贿行为,与其他项日参与方串通、勾结,导致工程质量事故,并造成安全事故。

5.3 《安全条例》实施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安全条例》要求监理工程师发现安全事故隐患时应要求施工单位整改。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承包商由于业主拖欠工程款、安全意识差等种种原因,常常无视监理工程师的整改命令,这时监理工程师应如何处理?

《安全条例》规定了情况严重时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工,并及时报告业主。什么情况属于“情况严重”?安全无小事,任何安全隐患都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到底什么级别的隐患可以要求停工并向业主报告呢?如果向业主报告了,但业主不同意停工该如何处理呢?

《安全条例》最后规定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根据上面的分析和具体的现场实施情况,由于业主和承包商不配合安全管理工作,监理工程师常常发现了隐患却无力采取任何措施。一座城市每天有许多个项目处在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每个项目的监理工程师遇到了这种情况都向主管部门报告,主管部门要有雇用多少职员才能及时处理完这些报告呢?此外,是要求主管部门一旦接到报告就要亲临现场还是采取其他什么措施?接受监理工程师报告的部门以及这些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处理安全生产管理的权力和权限也有待进一步明确。

6、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6.1 认真研究国际上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

各国对于建设工程实施中的安全管理都是十分重视的,特别是英美发达国家。我们对于这些国家在建筑工程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条款范本、安全管理方法和经验都应进行深入的研究,认真借鉴他们的经验,改进我们在这方面的立法和管理工作。

6.2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

各地方应该有专门的建设工程安全职能部门,负责处理监理工程师提交的承包商拒不整改,以至命令停工的报告。对重大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检查,并督促整改。政府官员应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尊重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施工合同、尊重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避免以不合理的行政命令干扰施工的正常进行。

6.3 完善对地方政府部门及业主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我国的承包商生存在很恶劣的市场环境下,由于缺乏对业主的约束和监管,承包商的工程款得不到及时支付。这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此外,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和业主忽视质量和安全而片面追求快省的做法也迫使承包商无法保证足够的安全生产条件。因此在严格规定了承包商的安全生产责任的同时,也应该对行些地方政府部门和业主的种种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这样才能给堆包向创造—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6.4 安全生产管理费专款专用

应将“安全生产管理费”单独列在工程量表中,并要求承包商在报价时列出用于安全生产管理费用的细目。在施工过程中,应由监理工程师检查这笔费用的使用情况,再批准支付,以保证承包商安全生产管理的专款专用。

6.5 “四控制”的提法是错误的

监理工程师是受业主委托按照施工合同进行施工的进度、投资与质量的检查与管理的,监理直接不组织生产,如何能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在本文一开始列举的我国建筑业安全事故高发的众多原因中,有哪条是监理有权干预和控制的?因此要求监理“控制”安全的提法是错误的。

6.6 推行监理职业责任保险

由于《安全条例》中规定了监理在安全生产中所承担的责任,根据条例的规定,监理工‘程师在安全生产中承担的工作也会进一步纳入监理委托合同。因此,应该将监理的安全职责也纳入监理职业责任保险范围。

篇9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在农业经济生产中引入农业机械,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生产力,使农业产业朝高效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但是,在农机生产中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也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1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重大,在进行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应重视人为影响因素、机械自身及作业的环境影响因素。对于老旧的农业机械,应该及时进行更新换代,这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还能够提高农业机械安生产的安全性。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还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效率。

2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管理状况

2.1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操作人员缺乏较强的安全意识

农业机械的主要使用地区在农业地区,农业地区中农业机械的操作人员主要以农民为主。由于农民大多数没有接触过完善的教育,所以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对于全新的农业机械这种新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比较有限。部分农民虽然会操作机械,但是对专业的理论等并不是十分的熟悉,所以在操作中缺乏安全管理意识,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有些地区虽然有专业的农业机械操作人员,但是这些农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并不重视安全问题,缺乏安全意识,这很容易引发危险的安全事故,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2.2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模式相对落后

受到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我国农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依旧比较落后。当前,依旧依赖单一的、人力管理模式进行。并没有引入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等技术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因此导致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效率较低、质量较差。所以,有必要尽早完善我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实现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现代化。

3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构建安全监管机构,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构建,有助于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在安全生产方针的推行、实施期间,应积极构建安全的监管机构,做好相关部门职责、权限的划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监管机构内部,要实行安全监督个人责任制,要做好每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3.2实现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现代化

传统的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强度的农业生产需求,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逐渐显示出监管力度不到位、不全面、反应不及时等问题。所以,应该加快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模式建设步伐,加快引入计算机设备、网络监控、信息技术等,完善现代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3.3增加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

政府与各地区有关部门要提高安全生产力度,为农机操作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应积极为农业地区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普及机械基础知识、操作方法、流程、注意要点等,还要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提高操作人员安全操作意识及操作水平;应要求农机操作人员必须通过机械熟练度、规范操作性考核获得相关证书后,才可持证上岗操作农机机械设备,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生产的安全性。

3.4增加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

只有及时增加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优化生产管理水平、积极更新安全生产监管设备、完善人员培训投入等,才能够确保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要利用各部门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方式,抓住机遇,筹措资金,更新现有的落后管理设备,增加监管人员,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3.5优化安全监督工作者职业综合素养

积极优化、提升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工作者的职业综合素养,有助于改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效果。因此,各地区要为安全监督工作者提供培训与考核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更新安全生产理论、考核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利用、理解效果,优化安全监督工作者的职业综合素养,提高安全监督工作的质量。还应增加安全监督工作者预算支出,做好各地农机事故问题分析,并积极制定预防对策,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4结语

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状况的分析,有助于掌握国内农业生产中机械的使用效果及潜在的问题,通过积极的制定对策、处理问题的方式,必然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质量,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电力生产;薄弱环节;安全管理;建议

安全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要。电力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肩负着保证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人身安全、保证电网安全可靠供电、保证国家和投资者的资产保值增值并取得效益等3项任务。同时电力企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会遇到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风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整个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不断的上升,给电力生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使得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电力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尤其是面临突发事件,严重时会造成极坏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如2008年1月份的冻雨、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中的供电全面中断都严重影响了抗灾救灾工作的开展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因此,研究和分析当前电力安全生产所面临的问题,统一思想,始终把安全生产置于一切工作之首,做好电能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是十分必要的。

1.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

随着我国各个行业电气化的程度不断提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电力生产工作都面临着极大的压力。这极大的增加了生产过程当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当前我国电力生产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速发展的电力需求对安全生产构成巨大的压力

近年来我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发展,我国电力生产能力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这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随着电能供应局面的缓解,很多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需求进一步上升,这加大了我国电网改造的力度与步伐。我国电网改造工程在在建设过程当中一旦存在问题,就有可能为日后的电能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1.2安全管理存在缺陷

很多电力企业将主要的管理重点放在一些较大的作业上,而对于日常的一些规模较小的作业缺乏足够的重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职工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1.3责任意识淡薄

当前我国的电力生产企业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的情况,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即使制定的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没有认真的执行,这就导致电力安全生产责任管理流于形式,并未认真地开展和动员员工,自身责任意识淡薄。从电力专业人员方面看,有的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更没有掌握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制度。例如,有的工作人员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对问题的原因没有根本性的掌握,导致出现错误的情报等情况出现,所以这样的专业人员不能充分指导基层工作。这就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也没有人承担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电力生产的不安全形势。

1.4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存在问题

一些电力生产企业的安全器具配备不到位、存在数量不足的情况,有的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对于器具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尤其是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显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没有做到及时淘汰过期的工具。以致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这些器具不能够及时投入使用,导致微小的事故引发大的灾难。

1.5违反电力安全生产章程

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在操作上都出现了违章现象 工作人员对电力设备进行盲目维修,导致修理人员触电身亡更有甚者在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去接线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很多的电力事故,常常是由于工作人员由于缺乏责任心 疏忽大意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有的人则是贪图省事,存有侥幸和自大的心态,往往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血的教训,不仅给自己带来惨痛的教训,也给家人带来不幸因此,一定要从管理上进行提高,认真总结经验,对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容易出现的事故进行整理规划,制定出标准管理制度。

1.6电网运行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近几年,我国的电力生产环境逐渐成形出恶化的趋势,一方面表现为天灾不断增多,各种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夏季暴雨、雷击,南方沿海的一些地区台风频繁;而冬季的大风、覆冰情况比较多。这些都导致原本的电力基础设施往往无法承受这些自然灾害的破坏而经常发生损坏。"人祸"突出表现为外损和偷盗现象呈恶化趋势。电力公司每年在防外损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但仍不足以阻止外损事故的蔓延和加剧,这其中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以及行政执法主体的缺位或不作为是一个主要原因。

2.加强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2.1创新机制,与时俱进地进行制度革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制度都推陈出新进行了革新,当然在电力安全生产上也不例外,也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首先在理论上要进行革新,要适应市场经营体制和现代的管理理念;其次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创新,企业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第三,机制上创新,企业内部要进行深化改革,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管理知识要相应的提高,须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现代体系,从而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

2.2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不仅指明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源--消除隐患,还表明了抓安全生产的科学方法--预防为主,更指出了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强化责任。消除隐患是根本,加强防范是重点,落实责任是关键。只有在管理制度上要严格落实,不放过每个小细节,使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项目部、每一个岗位操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并严格落实责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三大规程"的要求,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

2.3加强电力安全工具的监管与维护

由于安全工具质量的好坏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安全工具的质量存在缺陷也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在以后的的生产生活中需提高安全工具的质量,规范安全生产条件。选用质量优良的设备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并且从设备的设计选型、采购监造、基建调试、运行巡视直至退役报废的等各个环节都要监管好,对报废的工具已损坏的和不合格的产品要强制报废,不允许这些次品进入市场,在制造环节上应进行安全监督,一经查出须追究法律责任 生产出来的产品要定时查收记录验收,把责任落到实处。从生产角度看,设备管理的重点是运行维护。将设备缺陷率降到最低。缺陷管理是设备运行管理的基础,无论设备有多好,检测手段有多先进,缺陷管理都不能放松。

2.4 加强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和监管事故的发生

尽管有许多不同的客观原因,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现场的安全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走马观花看现场,拿着记录抓落实。因此,要反复强调:抓落实要在基层、在现场、在作业面、在职工群众中。这是抓安全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针对危险源,我们制定了具体措施,就要把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相关人,进行监督执行,真正把问题展开进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施工的顺利开展。

2.5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容。电力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到班组、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处置方案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要将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电力应急组织体系、指挥平台、监测预警、预案体系、培训演练、物资保障、科技支撑等方面建设,提升电力企业综合应急能力。

2.6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给员工提供安全培训。

在培训或生产过程中,都要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在工作中,最终强调安全意识的培养,教育他们把管理当作自己的责任,以身作则,严格按照制定的章程去办事,积极完善整个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布局。培训要以现场讲解和现场操作为主,以课堂理论传授为铺。比如对新工人的培训,可以先在教室对其讲解必要的生产现场安全要求,然后带他们到生产现场进行形象直观的实地讲解,接着授之实际操作,使他们熟练掌握工种的安全操作技能,最后又回到课堂上进行理论培训,这样通过现场、实物或模拟演示进行形象直观教育,定能收到事半功倍。通过事故现场或事故模拟演示的形式,对职工进行安全形象直观教育,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零距离感觉,从而受到震撼人心的深刻教育。同时安全宣传要多人情味,给职工以温情提醒,如组织职工、家属召开"亲情规劝"座谈会;在工区、车间开辟全家福专栏并配有亲人安全赠言;从地面到井下,从主运巷到采场,以"一条龙"的有人情味的横幅标语提示职工时刻注意安全;开辟事故案例展厅并组织职工经常参观等等,都是不错的做法。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图片展览、文艺表演、安全大家谈、设置曝光台等等,使安全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2.7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的考核和奖惩制度。

为更好的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必须依据相关考核奖惩规定制定企业内部的考核和奖惩制度。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给中国电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致使电力企业不得不对自身内部管理的高效性、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效益等在内的综合业绩予以极大的关注,良好的业绩管理体系可直接支持电力企业通过改善运营效率迅速提高经济效益,帮助电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3.结语

以上是对电力生产安全工作的一点理解与认识。当前电力供需仍然存在不确定的因素、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威胁始终存在、设备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尚不完善等,这都将对电力安全构成威胁,就需要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和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知识,加强对事故的分析预测,提高事前预防,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切实做到安全工作真抓实干,用"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筑起企业的安全长城,促进企业的生产发展。同时,要在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安全监督力度,对严重违章的一定要追究法律责任,不断深化完善机制体制创新,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力生产中的科学管理水平,避免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让安全推动企业的深化改革和保证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 李利生.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浅谈[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3).

[2]曾昌祥.以人为本建设先进的电力企业安全文化体系[J].电力安全技术,2005,7(11).

[3]泰健.谈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J].现代管理科学,2006,(3).转

[4]蓝峻,张黎.论电力企业现代管理创新[J].商业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