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经济信息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14 17:4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经济信息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经济信息化管理

篇1

关键词:信息化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会计

一、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实践特征

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大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均实现了工作效率与服务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建筑集团企业也不例外。信息化环境下各类企业事务实现了跨时空的远程处理、建筑企业的集团总公司可以站在战略化的高度对整体集团进行高效、实时的动态集中式管理,且其管理能效足以伸展到企业业务所及的全球范围内任何一个结点中。从时效性层面来讲,建筑企业的财务信息在高效信息化管理工具的辅助下实现了实时、动态与连续的传递,一切企业财务、会计活动均可统一实现在线管理,同时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部门及相关主管单位则能做出最及时的反应,并迅速进行经营活动部署与财务工作安排。建筑企业集团在信息化工作环境下,各类财务管理电子单据与货币实现了最广泛的应用,不仅节约了办公资源,还切实提升了财务管理流程速度与效率,有效降低了建筑企业的资金成本投入。

二、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建筑企业集团管理体制的建设中体现出组织机构落后,职能部门级别过多,管理链路过长等资源浪费现象,令财务信息传递时效性下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在企业资金的使用管理层面依旧体现了效率低下,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财务管理的优势手段进行集中资金管理体系的建立,令各类财务数据、结算资金与融资管理未能形成集约式、统筹式管理。当前,建筑集团企业对资金集中管理的充分需求严重与其内部多级法人制度下的资金占用分散管理不相符,随着矛盾的日益激化其将成为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为突出的弊端性问题。在缺乏有效监控力度的情况下,建筑企业集团无法合理整合财会管理目标,无法令总公司与子公司资源进行优势结合。另外由于建筑企业集团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管理重视力度不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理财观念与方法存在偏差,无法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软件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财务信息化管理环境包含众多风险因素,令数据传递与管理维护安全性较差,容易造成重要信息数据的丢失。

三、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科学策略

1、综合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会计管理的最核心理念在于对集团固有资源进行优势整合,并切实保障集团各体系实现高效的协同运转。也就是说在实践管理中我们必须以集团组织的结构建设为背景,完善遵循总部集团的主导管理思想,摒弃原有财务软件的机械化单体设计思路,采用集成管理思路面向建筑集团企业展开合理设计,从而对其内部众多子公司优势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完善汇集、实时监控、综合整理与全面分析,进一步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在实践管理中我们不应吝惜对集团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建设费用投入,基于网络化建设资源令总体财务系统、各类会计子系统与多种类基本管理业务实现完善的结合,从而高效实现在各业务节点中直接进行基本财务数据的输入与读取,并令其按照既定网络路径传输给有需要的各类部门中,从而有效构建基于电子联机的具有实时信息处理功能的重要网络化信息控制系统。对于会计结构体系来说,该系统的高效连接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建筑企业需要处理较多对外往来事务,并对有价值信息进行综合全面的搜集及经济业务处理,这些可以通过网络系统综合开展,因此我们应科学采用多级链路的连接布设方式,即在企业集团组织内部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财务与会计信息控制处理中心,采用信息集成方式开展科学的综合信息处理业务,并配合完善的会计频道设定方式令信息进行有效的集成与综合的完善、核准处理。

2、基于网络的建筑集团企业会计信息化模块构建

在建筑集团企业中,基于网络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应主要包含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实务账目管理、帐务报表管理、资金集约管理、固定资产及预算管理、企业综合分析与绩效评价管理等子模块。依据以上丰富的模块管理功能我们应科学树立管理目标,依据企业会计核算及成本控制相关要求,科学开展对账目的明细对账与登记管理,准确、高效、自动计算各类工程建设成本投入,合理编制工程单位成本报表。在账务处理环节我们应建立全过程的监督控制与管理体系,力争实时满足建筑企业集团及其子公司的综合会计信息需求。依据各类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科学采用集中核算、远程查询管理及分布式核算模式令帐务处理更细化、更高效。在资产及预算管理环节我们应对重要的企业集团物资进行高效归口管理,权责分明的展开层次化控制,依据总体预算管理目标分解下达各项任务,分预算编制汇总,并合理开展执行分析,进行综合反馈调整及动态考核评价。在企业分析及绩效考核阶段,我们应通过实际目标与预算及他类既定目标值的差异化分析,精确得出管理结论,并将其作为企业集团管理层的重要决策依据。

四、结语

总之,依据信息化时代特征,我们只有切实促进建筑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职能,进一步面向企业决策层与业务层进行双向分解,利用信息化策略及模块管理方案令各层次间的中间环节大大简化,才能切实规范建筑企业集团各类财务业务与决策管理、综合评价的一体化发展,并最终促进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监控服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与时俱进,许多企业也将推出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技术,促使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相比较其他企业而言,建筑企业相对落后,信息技术还没有渗透到这类企业中,导致此类企业的管理相对落后。信息管理的构造,方式和技术还停留在陈旧的形式上,严重阻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蓬勃发展。所以,在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唯有掌握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优化的业务程序后,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将新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企业经营空间,实行管理创新,增强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竞争环境,提升该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一种运用现代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进行管理,通过以会计的信息系统化作为基础,实现一种全新的电算化,并运用网络信息管理,进行财务方面的核算、分析,进而对其进行监督和有效管理,形成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更多的信息化功能,使财务管理更加便捷和具有时效性。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体现在财务管理中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更加适应了现代化的企业发展需求,更具综合性,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的管理水平。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征

(一)财务信息的实时性

传统的财务报表,都是将数据以纸质的方式体现出来。例如在施工企业如果进行例行检查,想要查看一个单位的年度报表,这份报表并不能立即能看到,而是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因为会计需要进行整理和汇总。然而如果一个企业实施了财务信息技术,那么财务方面所有的报表都会收集在这个体系里,想要查看可随时上网下载,同时还能与外部系统协同工作,例如网银、采购管理、OA等系统。只要连接网络,需要什么信息实时就可以用到,非常便捷。该体系能够直接和企业内部交易系统相连接,如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还可以通过银行等外部系统实行数据的互换,拓宽了交易的渠道,为工作人员节省了时间不用天天跑银行。使用财务信息化技术可以立即反映每个业务的施工情况,通过编制最新的盈利报告,完成信息的实时更新。在该体系中,财务报表和数据可以同步上传,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保障了投资者的权益。

(二)数据资源的共享性

数据资源共享是财务信息管理的主要特征。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中,重要的软件和数据存储备份的信息是由有关部门统一维护,其他部门不能随意查看或是下载这些信息,进而保障了信息的安全。但是同一个系统的客户端可以共享数据和资料,从而解决网络不兼容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各种信息的使用效率提高,同时也使办公成本降低,还可以让财务人员跨平台进行操作,节约了时间成本。

(三)工作流程的可视性

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具有很多新的特点,如集中化、规范化、统一化等,各部门要互相协调工作,同时带动和协调施工企业整体业务,这样才能达到财务管理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电子签名的审批和认证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所以应把各种报表和表格扫描进入该体系,形成统一的格式。这样,企业领导需要登录企业信息平台,对财务方面的各项业务进行监督和审核。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向,而企业规模越大、发展越快,财务管理中暴露的问题也就越多,这些问题制约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变革和完善。

(一)财务信息化需求不明确

我国的许多施工企业,对信息的需求不明确,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导致很多工作没法正常进行,停滞不前。相关财务管理者长期使用手工操作,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性逐渐养成,突然改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后,工作方式和之前的明显不同,导致了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接纳新的工作方式。特别是对以前没有任何电脑操作经验的财务人员来说,这项工作就变得非常艰难。他们完全不明白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大致框架是什么,这样就会出现信息化需求不明确,不能按时按点完成工作,导致浪费时间。

(二)制度不健全

从总体上说,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技术指导,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在企业内部制度和管理上,由于大家各司其职,工作任务不同,所以制定的制度也要符合实际。同时企业财务信息管理还没有系统地指导,也没有被相关部门进行规范,导致信息系统不完善,没有合理的管理依据。

(三)财务信息化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为了将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到工作中,企业需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以及企业人才培养的技巧。因为在此之前,很多的财务人员对于电脑的操作水平远远不足,之前一直是手工入账,突然转变入账模式,很多人会存在不适应。并且尽可能多启用年轻人,因为他们学东西快,而且容易上手操作。把信息技术引入到工作中,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相关人员。懂财务的不懂电脑,懂电脑的不懂财务,所以企业要综合培养既懂财务又懂电脑的人才,唯有这种方式才能促进企业的蓬勃发展。

(四)上级主管部门缺少财务信息化技术监控手段

施工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在决定和管理基层财务时,应当在充分有效的前提下,取得有效的信息。但是,由于缺乏信息平台和制度的可控源,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不能对下属单位提交财务信息进行正确判断,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误区。

四、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发展对策

(一)对财务的信息化需求进行全面分析

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6个系统,分别是:财务管理系统,它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实时的数据分析;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能够最大化的完成会计决策的智能化,更好的分析数据资源;全面预算系统,能够运用多维的数据库,将企业的整体情况进行剖析;标准成本系统,对不同产品的成本增长点进行分析;存货控制系统,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为其提供可靠地存货管理方案;业绩评价系统,把企业绩效与信息化结合,预先制定绩效总的目标,运用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来实现对每个人业绩的实时考评。作为施工企业,首先要明确财务信息化的需求,要熟悉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操作流程以及六大财务信息框架的构成系统,从而确保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制度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那么就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制约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由于财务管理的环境并不是固定的,它会随时产生变化,因此要时刻对其进行调整。财务信息管理分为软硬件两部分,管理系统是软件部分,唯有完善管理制度,才能保障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三)加强财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不管问题是什么,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而施工企业实施财务信息管理也是如此,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运用。因此,对于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人才来说,需要进行不断的打造和培养,多采取激励政策,重视人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发展。

(四)改善财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规范体系

建筑施工单位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不同于一般企业,它与很多相关联的企业都有财务方面的联系,比较系统化。因此,对于这类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要具有比较完善和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才能顺利开展工作。

(五)财务信息系统设计为监控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建筑施工类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不仅是统计报表类的工作,还需要对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所以,在建设这类型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时就需要考虑一些实际业务信息的搜集,以便建立合适的监督系统。

五、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化管理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进行改革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从而形成全面提升的综合平台。其中,财务管理信息化构建是一个重要而关键的部分,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从根本上阻止消息的泄露。并且对于相关人员的缺失,则需要不断的引进和培养,这才有利于施工企业动态管理的形成,促进中国建筑企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海鹰.信息化形势下施工企业财务管控刍议[J].中国证券期货,2011(02).

[2]陈仕莲.关于施工企业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

[3]张建伟.浅谈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5).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招投标管理;信息化研究

[DOI]10.13939/ki.zgsc.2017.15.148

1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1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降低诸多环节的成本。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通过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促进企业管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是企业降低成本、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

(2)增强市场应变的能力。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就是增强企业应变能力的“加速器”。

(3)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企业提高决策水平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数据的真实性,而会计信息及其他基础数据的失真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的“老大难”问题。通过管理信息化,可以避免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落后和混乱等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失真。

(4)堵塞采购、销售等环节的管理漏洞。当前企业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依然是采购、销售等环节的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业务透明化、管理程序化、监控高效化,有效地堵塞了这些环节的管理漏洞。

(5)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要实现组织管理扁平化,就必须以管理信息化为支撑,打破传统管理的局限,建立精简的组织机构、再造业务流程,为企业建立快速反映市场变化的机制。

1.2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1)在信息工程技术方面。我国863/CIMS示范工程经过十多年来的推广应用,已为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宽带网等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比较普及。

(3)在企业应用方面。近年来,通过会计电算化及办公自动化的实施应用,计算机的应用已在企业得到相应的普及,并能够运用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信息,开展计算机辅助管理。

(4)在软件开发方面。软件行业的快速成长和管理软件的日趋成熟,也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创造了条件。

2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从建筑企业应用方面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观念落后是制约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首要因素。相当多的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只是把它看成纯技术性问题,投入不足,使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难以迅速推进。另外,当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到一定程度后,需要进行深层次变革时,有些企业领导缺乏对现有利益格局调整等重大问题进行变革的决心。第二,企业对实施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一些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期论证不充分,盲目开始建设,导致后期体系混乱、难以兼容,反而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严重阻碍。第三,企业人才匮乏,特别是既熟悉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第四,部分企业缺乏评价软件公司的能力,θ绾窝袢砑感到迷茫。还有一些企业在是自主开发软件还是购买软件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拖延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 从软件公司方面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企业软件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公司规模偏小,经验积累不够,目前国内一些软件厂商提供的软件功能尚不完备,系统间的集成能力较差,产品开发工程化较弱,对企业的普适性尚待提高。在实施管理软件过程中,有的软件公司为抢占市场过于迁就企业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固化了企业原有的落后流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能做成“交钥匙工程”,必须与企业一道进行一定量的二次开发,但有的软件公司却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顾企业的实际,推销软件,只求一卖了之,疏于系统的服务。国外管理软件则存在本土化不够等问题,其软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实施难度大,刚性强,变通性差,费用高昂,同时服务人手少且流动性大,使得售后服务不够及时,一般企业很难承受。

2.3 从社会环境看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企业管理落后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管理的巨大作用了解不够,观念普遍落后于企业管理创新的探索和实践,缺乏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引导。二是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不多,专业从事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或监理的机构太少,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价认证标准和实施监理制度,项目质量无法衡量,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实施过程中的纠纷较多,工作效率低下。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三是政府的政策支持不够。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大,收益大,同时风险也大,需要各方面的全力支持,政府应当制定鼓励性的政策措施,加大在技术、资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2.4 从信息安全方面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信息化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增强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它也使得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信息安全问题。在应用信息技术以前,企业的经营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通常以纸介质的形式保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发生了信息安全事故,通常易于恢复,成本也较低。而在信息系统下运行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通常集中存放在数据库文件中,这种数据管理方式在提高企业数据处理能力的同时,如果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也更容易使企业信息被破坏或窃取。针对信息安全软肋,别有用心者可能利用病毒感染、黑客攻击或者企业内部管理的漏洞等方式对信息进行窃取或者破坏。企业信息一旦被非法窃取或遭到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可能是无法估量的。

3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3.1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

人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建设、应用、维护信息系统的人,决定于人的素质,决定于企业是否有一支高水平的队伍,而不是一两个人。因此,企业在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下大力气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应用知识的、有战斗力的信息化队伍,企业只有具备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和高品质的信息系统,这才是真正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

篇4

关键词:财务 信息化管理 财务控制 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演越烈。要想让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显著,我们必须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让企业财务得到保障,实现更标准的财务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随着财务信息化管理被大多数企业应用,抛弃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这不仅提高了财务管理能力,也减少了人力在工作中出现的误差。

一、财务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财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技术,对财务信息进行汇总、整理的过程。然而,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中,通过人力劳动对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这不仅加大了人力资源的力度,在工作中也会出现误差,不能确保数据的精准性。由于财务信息化的实施,这些问题都会得以解决,不仅减少了人力,同时也确保了数据的准确,避免财务给企业带来的危险。

二、财务控制的基本内涵

财务控制就是指财务部门保证财务信息的精准性以及完整性,降低企业的风险,保证企业财产安全的过程。为了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策略,实现更标准的财务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发展流程适当的进行财务处理,因此财务管理不容忽视。严格的财务管理可以保证财务资产的安全,同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财务信息化的特点

(一)摆脱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实行财务信息化管理,摆脱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由单纯的财务管理转变成对企业整体价值的管理过程。财务信息化的实施,使财务管理变得更准确,财务的管理范围越来越广。

(二)财务信息化使财务控制管理与时俱进

企业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制约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为了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财务信息化在企业中逐渐普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网络技能,对企业的前景做出了更系统的规划。在财务信息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务控制管理与时俱进,对企业的财务提供了更标准的管理,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

(三)对财务进行合理的预算

财务管理包含着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和业绩评价。预算管理是财务的重要管理环节,然而,传统的预算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企业的需求,预算管理应随着财务管理的需求不断创新与发展。传统的预算财务风险的方法是定量预测,预算的准确性不高,在经过财务管理的变革后,预算的准确性显著提高,针对当前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有效的合理的预算,为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危害。

四、财务信息化的影响

(一)节省了人力工作

财务信息化模式的财务管理,需要结合企业的整体价值方向进行管理工作,使财务控制力度逐渐加深。在企业中实施先进的网络技术,减少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投入的人力,让企业员工更加有效率的工作。

(二)确保了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中,人们都是通过自身来整理、分析财务数据信息,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遗漏与误差。因此,财务信息化的应用,通过网络先进技术,不仅有效的实现财务核算,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也避免了财务危机的发生,让企业员工不吃力的工作,轻松地完成,减少压力。

五、财务信息化对提高财务控制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使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更加规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凭借网络技术,将财务核算进行有效的完成,不仅提高了财务核算能力,同时财务管理效率也大大提高,避免人力工作在管理中出现的误差。财务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不仅加强了财务内部控制的纠正功能,便于检查,同时也优化了财务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化的使用,财务部门可以更方便的监控资金流转,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也提高了财务的工作效率,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让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更加规范。

(二)提高了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

通过财务信息化,财务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网络技术,简单快捷的进行会计核算,通过网络信息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获取,进而更准确的核算。财务信息化不仅让财务人员从传统的核算中解放出来,更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财务信息化的应用,财务人员可以随时在电脑中获取财务数据,一些复杂的财务报表也可以通过电脑进行处理,这样不仅为财务人员节省了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财务内部控制的时效性。财务信息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实施财务信息化,让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更加规范,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对资金的管理也有大大的影响,让财务的控制成本大大降低。

(三)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随着财务信息化的不断优化,网络技术扩大了财务内部控制的范围,让信息化的系统为财务信息减少误差,防止作弊行为,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大大降低。例如:现在许多单位已经建立了网上银行系统,现在的财务人员不需要像原来去银行排队,一些项目的拨款以及支付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来实现,这样就可以避免钱款的盗窃,重要票据的丢失等一些事故,方便又安全。部分人认为,网上银行交易不安全,比较危险,然而,在网上进行的交易都有详细的交易信息,支出与收入的去向都有记录,并且会长期保留,这样就不会出现钱款的丢失,确保了资金的安全性。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开展,可以对财务进行及时有效的预算,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对企业资产进行合理的预算,了解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进行有效的改善措施,让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更有效的实施,让财务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得以实现。

(四)为企业财务管理以及财务考核提供了技术平台

财务信息化管理不仅是一个拥有庞大信息量的平台。财务人员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可以了解当前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比较,从而更准确的调整企业的经营思路。然而,现代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让资源共享,同时更具有开放性,这样不仅让企业的管理更加透明,同时企业财务管理的准确性也大大提高了。通过财务信息化的使用,可以全面的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让财务考核的管理更科学化。因此,财务信息化对企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为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技术平台。

(五)财务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

财务信息化的开展,不仅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财务数据,让传统的数据及时更新,同时也减少了人力物力,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也让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通过财务信息化的使用,对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的预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降低财务风险。

六、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让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更多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财务信息化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不仅让企业总体价值有待提升,同时对财务控制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控制的提升,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能力大大提高,为企业在以后的竞争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要想财务信息化在财务控制中充分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管理理念,应用全新的模式,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企业外部环境的交流沟通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因此,财务信息化的实施,不仅促进了科学、先进、合理的管理机制,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其雯.剖析财务信息化对提高财务控制能力的重要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

[2]马川颖.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4(5)

[3]陈海燕.浅议以企业财务管理方式提高高中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11)

[4]付妍艳.基于信息化视角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9)

[5]庞增录.电信行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6]张淑玲,肖樱.浅谈工业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J].商情,2012(43)

篇5

关键词:信息化 建筑施工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领者世界范围内各行各业的运行发展,随着时代迅速发展,信息化绝对是新世纪潜力最大的生产力,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为了发展的前进关键,只有科学合理的利用信息系统,享受信息资源才能使得建筑企业在决策过程中更加的准确,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降低运营的成本,对于建筑施工的过程来说绝对是有利的。

一 、信息化的现状

计算机和工具软件结合在一起进行使用,也就是将内部管理以及办公管理都信息化,电脑化,提倡无纸化的办公模式等。这样不仅仅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的使用,还能保证及时的解决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监视系统来监控施工人员是否做好安全保障措施,时刻提醒施工人员注意人身安全。

施工技术中的自动化机械运作,新世纪的建筑施工中,自动化的机器使用的越来越多,例如一些大型的凝土机器,高层建筑垂直控制,以及对于建筑物沉降观察,工程测量等等都运用到了,毕竟计算机的使用可以对这些检测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处理,节约人力物力。

信息化技术管理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化在施工管理系统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对于管理系统的开发,一个优秀的管理系统软件涉及的方面非常的广泛,不同的施工所需要建立的程序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为了能够达到最佳状态我们必须要完整的开发出来。其次就是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严格的管理制度,完整的运行模式都是必要存在的。

二 、信息化发展原因

近年来,人工计算的工程造价计算模式以及手工描绘工程图纸的设计方案等传统的方式以及远远无法满足我国现代化建筑施工的需要。因此,在建筑施工方面,我们只能依靠引进高科技信息技术来进行改造,当然这绝对是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环境的客观要求的。同时,一旦我们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去了,就必然能够最快速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虽然国家在建筑领域内的这些改革可以帮助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竞争意识,但是所面对的投标难,资金难回笼,验收困难,结算困难等问题也是无法控制的。所以为了寻求自身的更好发展,我们只能从改善自身的管理体制入手,希望以此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换句话来解释,就是说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创新和完善管理的体制,经济方面的结构,投资运行的方式等方面入手,就必须要建立信息化的办公,企业资源系统等建筑企业信息管理体系。让这几个环节相互协调,共同进步,为建筑企业内部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在大多数的施工企业经验中我们看到,那些利用高新信息技术对建设施工实施信息化管理,在工作效率上更为出色,资源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瞬间就可以使的企业从产值效益型转变为管理效益型。

三 、信息化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面数字化的趋势也变得越来越大,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全面数字化和网络化基本已经渗透到了减少施工的资源配置,建筑施工的财政管理以及在建筑施工上的人员合理配置等各个方面中去。在我国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想要抢占先机,就必然要打赢这场信息战,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所带来的各种优势,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为建筑施工企业培养信息化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以此来稳定企业发展。

在新世纪数字化发展的时代,包括了建筑企业在内的众多的生产经营部门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发展,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已然是发展的必然前提。换句话说只要你能够掌握现代化的纤细管理技术,你就能够让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 、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建筑企业中的广泛运用,企业的内部系统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种改变绝对是建筑企业发展前提下的必然,但是,目前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任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如下:

4.1 信息化系统很多都是属于独立的,虽然现在很多企业的内部都以及形成了自身的局域网,但是这类系统的形成不能只是作为应用软件的简单叠加,我们不能只关注这种集成的导向,以此忽略了企业内部业务的过程,这样做事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的,如果无法形成资源共享,那又如何谈得上互补互助呢?

4.2信息化系统无法做到与外部信息完整的结合,由于很多的系统集成都仅限内部使用,如果我们无法将其延伸至外部,对于一个往往需要与多方面进行合作的企业,例如市场监理,银行伙伴,材料供应商,设计院等等来说基本是无意义的,如果无法有效快捷的与外界沟通联系,仅仅在内部进行活动,一定会延误企业对于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

因此,如何使建筑企业和外部进行有效的协调,就演变成为了当今建筑企业共同面对的难题,毫无意外只要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势必就将引领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

结语:

目前,我国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属于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我们想要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脱颖而出中就必然需要引入高新的信息,对于那些需要进行内部资源整合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工程管理建设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以此来达到提供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曾润丽 《陕西水利》2009年第8期 前论如何有效的推进建筑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 刘杰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第14期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应用。

[3]王艳 张力 刘健 《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第10期 建筑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益分析。

[4] 韩绍文 《财经界》2010年第23期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优势。

作者简介:

1张新忱 男 汉族沧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客座教授

2苏小军 男 汉族大港油田港狮矿区管理处基建办副主任 助理工程师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控制

随着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工程的日趋增多,参与施工的企业也在不断增加,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所得利润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为了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建筑施工单位都千方百计的追求成本最小化和施工过程最佳化。加大对企业项目招投标的关注度,严格控制和管理工程造价,全面且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模式、增强企业竞争力,是高层建筑施工企业拓展市场、抢占市场份额、提高盈利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我国高层建筑工程招投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审批的干预和约束。

在我国的招投标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普遍且非常严重的多头管理的现象,上至中央机构、建设部以及各专业部委,下至地方各省、市建设主管部门、各专业部委设立的工程招投标机构等等不尽其数。这些机构根据各自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权,各自的招投标规定,对工程的招投标实施干预和约束,将原应统一的建筑市场强行划分为建筑工程和专业工程两个部分,造成多头管理的现象。

(二)行政部门监管不力。

招投标工作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步成长起来的。我国的《招标投标法》的出台与实施近10年,它对工程的招投标范围、方式、程序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规范,使得全社会开始对招投标工作有所认识。也正是因为这一立法才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建筑领域中来。虽然我国的招投标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目前的招投标的监督管理部门,不论是在招投标过程中的监察方面,还是对纠纷的仲裁方面,其规章制度普遍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另外,由于多头管理的现象,使得这种监督管理的力度更显不足,且具有滞后性,甚至出现形式主义的监督管理。

二、我国高层建筑工程之工程造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约管理不到位。

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合约相关联的因素非常多。例如,高层建筑施工耗用的时间久,用到的物资数量不论类型还是数量都非常多,施工工序复杂繁琐,高层建筑对施工品质的规定及地理环境等等。另外,施工过程中要与设计方和地方政府等进行不断的协调,这也是影响施工合约的因素之一。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高层建筑的合约管理总是不到位。这主要是因为:(1) 一些施工单位的合约管理负责人本身就对合约内容不甚了解,使得在处理业务问题时,不能做到综合分析相关因素。这不仅会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会损伤企业的信誉度,破坏企业的形象。(2)法治观念淡薄,合约在制定之时就缺乏规范性,签约时也没有按照法律程序严格进行。(3)没有完整的管理机构,缺乏专人负责,更没有相应的处理措施,遇事推诿,这些都导致项目拖延,费用增加。

(二)信息管理制度落后。

随着信息时代的真正到来,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且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完善。过去的工程造价控制措施早已不适合当今的时代和市场,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系统也缺乏系统性,加上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原因,使得工程造价控制的信息化程度难以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目前,工程造价也在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已经初步建成,工程造价相关的系列软件日趋完善,为工程造价控制及相关活动提供服务和信息的网站不断增多,信息化管理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信息管理制度还面临着许多的不足之处。(1)经营理念缺乏先进性,组织模式缺乏合理性,导致信息化缺乏系统性。(2)信息采集方法落后,分类不清,品质难以得到保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3)由于经费和人员配备的不足,信息基础的管理和控制活动无法有效开展,信息化不能做到迎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

(三) 项目部的岗位责任划分不明确,员工缺乏经济观念。

所谓的项目部是指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也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主体。然而,部分施工单位缺乏对项目经理部的监督管理和约束机制,甚至把财务人员当作成本控制的主体。当发生项目成本控制错误时,简单地将责任归于成本控制的主管或财务人员,其他人员都不需要承担责任。虽然对于资金的流失,项目经理自身难逃其咎,但是项目参与人员缺乏经济观念、忽略成本管理等行为都是导致了工程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降低的重要因素。

三、高层建筑工程招投标的改进策略

(一)建立完善统一有形的高层建筑市场。

建立完善统一有形的高层建筑市场,需要抓好以下四点:(1)明令建筑企业不得与任何招投标机构有隶属或经济利益关系,不得从事工程项目招投标的活动。(2)高层建筑市场和企业必须与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划清界限”。(3)严格规范收费标准。(4)加强建筑市场的制度建设,严格管理内部工作人员。

(二)强化监督执法队伍的建设。

改进高层建筑的工程招投标工作,必须要严肃法纪,严格执法,在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的同时,要毫不犹豫的清除执法队伍中的腐败分子或枉法的人员。

(三)强化信息技术,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管。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建设是以目前建筑市场的企业状况、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三大数据库为基础的,并且正在逐步实现全国联网以及监管信息资源的公享。

四、高层建筑的工程造价控制的改进策略

(一)认真管理合约。

从建筑企业的高层开始,强化合同管理,认真学习并履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开展业务知识竞赛。制定合约的审核管理机制,在签约之前,对合约进行严密周全的思考,保证施工合约的合法、合理、有效。并派专人对合同的制定和履行进行监督。

(二)加强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信用数据库是高层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主要手段。建筑企业信用数据库的建立,大大方便了对建筑企业信息的记录、评价和查询,增强信用信息的透明性,防止不正当竞争和有悖行业道德的行为的出现,建立良好的行业竞争秩序。同时建立全方位的信息体系,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提高信息的质量,实现高层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三)选择优化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企业的施工单位可以选择优化的、经济适用的施工方案,降低工程成本的措施。.施工技术人员应该不断的探索施工方案和先进技术,并在实践中积极检验,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以降低成本。

(四)提高员工素质,明确岗位责任。

想要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就必须大力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明确岗位责任,树立他们的经济意识和成本观念。在保障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进度,减少返工或返修,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成本。

五、总结

综上所述,加大对项目的招投标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和成本控制,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才能促进建筑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毛新兰.浅谈高层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J].民营科技,2011(03)

[2]杨娟丽.关于高层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工程造价控制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 (11)

[3]杨小春.高层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现状分析及改革措施[J].中国科技新产品,2010 (04)

[4]张六英,陆志江.浅谈高层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J].科技应用与创新,2013(01)

[5]南建军.浅谈高层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J].观察管理,2011(19)

篇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把握时代的发展脉络,加紧对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的步伐。通过会计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与经营水平。本文就建筑施工企业应用会计信息化的优势进行分析,同时对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实现会计信息化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优势;路径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会计工作的过程。企业在日常的核算工作中,把日常经营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录入电脑,然后通过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企业管理者根据计算机的分析结果对企业以后的经营做出科学的决策。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的应用范围不断地扩展,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应该紧跟时代脉络,不断强化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快对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步伐。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优势

(一)为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

建筑施工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整体把控,统一管理企业的财务数据。通过网络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把总部的信息快速地传输到各个施工现场的财务系统中,施工现场的财务部门根据总部的财务管理目标来制定财务计划,监督现场施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总体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另外,会计信息化还能够让各个分部的财务部门及时反馈现场实际数据信息,让总部的财务目标根据实际的运转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保证财务信息和企业管理者下一步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建筑施工企业在完全实现了会计信息化以后,企业中的会计信息就能融入到管理系统中,企业的其它部门都能在管理系统中得到与自身工作相关的核算数据,从而让其它部门更加了解自身工作的完成情况,有利于各个部门开展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尽快实现施工企业的总体财务管理目标。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会计信息化利用的是目前最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它能够对企业所有的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对施工企业的各项数据进行集中分析,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与其他的企业相比其计算量更大,再加上各个施工现场的财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很难保证每个施工现场所提供的财务数据都是准确的。会计信息化完成后,各个施工现场的财务人员不需要对数据进行核算,他们只需要保证原始数据的正确性,然后把这些数据准确的录入到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去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很多,如果企业规模大,还会有很多的子公司,其数据信息量非常大,如果利用人工核算,很难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企业实现信息化以后就能利用计算机对大量数据进行统一核算,能够有效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三)有效提升企业会计的工作效率

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了会计信息化以后,不但提高了会计工作的准确性,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工作非常的繁冗复杂,利用人工核算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还需要大量的核算时间,很难保证会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了信息化以后,会计工作人员只需要录入最原始的数据信息,计算机会自动生成分析整合以后的准确数据,因此,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有效提高了企业会计的工作效率,同时还保证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为企业管理者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四)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会计信息化能够让企业的财务系统与管理系统实现共享,通过现有的数据信息对下一时期的企业下一步的工作安排进行合理的预算,帮助企业管理者控制成本。在承接一个工程项目前,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会计信息化手段对其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以及企业需要付出的成本进行合理评估,帮助企业管理决定这项工程能否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从而决策是否要承接此项工程。

三、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路径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并不是很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因此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快对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步伐,尽快跟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步伐。

(一)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对会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思想认识的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高度。建筑施工企业想要真正的实现会计信息化,就必须首先提高企业工作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尤其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更要积极地接受新思想,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知程度,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企业管理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宣传会计信息化的优势,让企业的全体员工都积极地配合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顺利完成,保证企业能够尽快实现全面的信息化,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万事开头难。建筑施工企业要尽快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就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企业的员工要对会计信息化足够的认可,对会计信息化以后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状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是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好组织结构的准备,会计信息化完成后,企业的财务部门不需要大量的财务人员进行核算,因此,其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他的部门为了能够适应会计信息化也会有一定的岗位变动,对于这些可能出现的变化,企业的管理者和基层员工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再次,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硬件设施有一定的要求,计算机是其必备的工具,还有一系列的软件设施,都需要企业购买以及合理的维护,在这方面建筑施工企业也必须积极地做好准备。施工企业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化的顺利完成。

(三)制定科学的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信息化改变了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因此,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也必须要进行进一步的更新与完善。会计信息化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集中处理,但是其实现前提是要有统一的会计科目代码以及一致的会计核算流程。因此,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在会计信息化应用前设置统一的会计科目代码,对会计核算流程进行统一管理,保证所有会计流程的一致性。制定科学的会计核算制度,严格规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各项事务,保障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流程的统一性。

(四)不断完善企业的风险控制系统

建筑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的最大障碍就是其保密性得不到保障,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在内部建立一个适合会计信息化应用的保密系统,保障企业在应用了会计信息化后其财务信息不会被泄露。首先,企业应用会计信息化必须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转,购买有质量保证的计算机,同时要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维护,对计算机系统及时更新,保证计算机系统不受黑客的攻击。其次,建筑施工企业要针对会计信息化设立一个等级管理系统,管理职责明确分配,每个不同职责的工作人员进入计算机系统时都要设立独立的口令,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四、总结

总之,会计信息化能够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不断提升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更加科学有效,帮助施工企业更稳定地发展。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不断强化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科学的核算制度,不断完善企业的风险控制制度,有效保证会计信息化在施工企业能够得到快速的实施。

作者:赵海艳 单位:广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何一坚.浅析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5,(7):324.

篇8

关键词:“营改增” 建筑行业 措施 浅析

在建筑行业中实施“营改增”制度,相关部门应该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的探讨,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的税负。受城市化影响,越来越的人想城市发展定居,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而“营改增”的实施,有利于建筑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进而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所提升。“营改增”的改革和建筑企业的各个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只有对其有利深入的了解,才能减少对企业的不良影响,进而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营改增”在建筑行业中的意义和未来的发展

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发展,而“营改增”正是为了适应这一时代的潮流而提出的,对财税体制的改革起到了保证作用。“营改增”的实行有利于建筑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并消除了重复征税的弊端,使企业的赋税压力有所减轻,进而保证了企业能够更好地正常运营下去,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011年是“营改增”在建筑行业首次实行的,而在2013年,“营改增”的试点得到了大力的扩展。国家的有关政策早有说明,“营改增”的实施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的,所以完善“营改增”体制是当务之急的任务,必须要实行的。

二、建筑行业面对“营改增”全面实施的应对政策

(一)人工费是增值额导致税负增多

现在所使用的与增值税有关的规定,施工服务应该作为建筑企业产品施工的兼营销行为,在税率上只有外来的务工人员的费用是按照百分之六进行征收的,而其他方面的税率都是按照百分之十一进行征收的。在进行设施安装的时候,在设施和材料的购买上,有一大部分的建筑企业都是自行解决的,而安装的时候就需要付给工人劳务费了,在安装的过程中,劳务费的比重是很大的,按照百分之十一交显得负担过于沉重,所以应该控制在百分之六比较合理。

(二)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业务水平增高

在改革之前,地方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建筑行业,而在改革之后,建筑行业将税务缴纳给了国税系统。因此,国税系统人员应该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相关部门给予定时的培训。身为一名合格的国税系统人员,应该对建筑行业的特征了如指掌,对办理流程熟记于心,用良好的服务态度对相关的纳税人员进行“营改增”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相关的税务人员在进行税务处理的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营改增”的内容进行认真仔细的阅读研究,进而保证自己的工作质量。

(三)打造产业链,打造“区域品牌”

盈利是企业生产发展的最终目的,因此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亘古不变的追求。在税改之前,重复征收的现象一直存在,对建筑企业的专业化和分工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企业产业链的扩展。而“营改增”的实施,将重复收税的现象彻底消除了,在进行材料购买的过程中,只有获得了增值税的专用发票,才能进行抵扣。不过,在现在的建筑企业中,大多数的企业规模比较小,所使用的材料种类多,来源广而且所需量也是比较少的,并不符合抵扣的条件。针对这一现象的存在,建筑企业在购买材料的时候,应该谨慎的选好供应商以及购买渠道。另外,建筑企业还可以发展新的链条,并成立子公司,扩大企业的规模,打造属于自己的“区域品牌”。

建筑公司的生产经营也有可能会受到“营改增”的影响,通过电信、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税后收入就可以看出,不过,这种不利的影响只是短暂的。此外,增值税的改革给建筑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利用国家税制改革的时候,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进而消除。盈利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所以企业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盈利能力,虚心学习并借鉴其他优秀企业在“营改增”的热潮中成功的经验,将管理水平不断地提升,对企业的设备进行定时的更新修理,大力培养现代型人人,选好供应链,并发展自己的产业链,使企业的影响力可以扩展到最大。

(四)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工具

在我国的建筑企业中,有一大部分都是跨地域经营的,在全国范围内都分布着工程项目,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不过在跨地域的经营过程中,在管理上肯定会存在着很多的难题。而“营改增”的实施,相关税额在进行抵扣的时候,是需要到企业的注册地才可以进行的。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摒弃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就会抵扣周期有所延长,也会使增值税发票的传递环节增多,造成发票丢失。针对这一情况,企业就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在网络上进行相应的管理,可以有效的对以上存在的情况进行缓解。

三、结束语

“营改增”政策是为了适应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制定的新型税收政策,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地影响。不过,“营改增”在建筑行业中实施的时候,南难免有一些问题存在,所以,“营改增”政策的实施,需要从建筑业的全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在进行“营改增”的时候,需要结合建筑业的特点,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总结。而建筑企业本身也需要对“营改增”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用以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月萍,魏飞,曾明德.“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的挑战以及应对策[J].中国律师网,2015,14(18):102-103

[2]杨默如.中国增值税扩大征收范围改革研究[M].中国税务出版社,2014,16(02):84-85

[3]黄大川.刍议建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因素及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4,11(08):157-158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

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原则与意义

(一)施工成本控制的原则

1、成本最低化原则。在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时,建筑企业需要更多地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控制技术,在确保施工质量不会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施工成本控制在最低的状态中,以此来为自身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由于绝大多数的建筑工程项目都要历经比较长的施工周期,因此需要确保施工成本的控制工作可以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结合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展开全方位的管理,从根本上杜绝管理漏洞的出现。

3、责任权利相结合原则。在工程项目施工正式开始之前,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要将成本控制工作的责任制度制定出来,同时将具体的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位施工参与者的身上,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基础之上来适当放宽权利范围,有效激发出施工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4、动态控制原则。伴随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深入开展,建筑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针对人力资源、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实际产生的成本同预算成本展开全方位的比较,如果两者之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差异,那么就要尽快找出原因,同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施工成本控制的意义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大幅度的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如今,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施工原材料的价格也在不断上调,建筑企业如果能够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需求来合理化的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与管理,那么将会为自己在行业当中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意识较差

很多建筑企业的管理者都过分追求控制成本,并且将绝大多数的工作重点都锁定在项目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中,根本没有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来对施工成本控制方案做出适当的调整与改进,尤其是在出现比较明显的成本偏差时也无法及时有效的拿出补救措施。长此以往,这种成本意识缺失的状态会严重影响到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二)尚未对施工成本实施动态控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当中,由于建筑企业比较容易受到参建单位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经常会在制定控制与管理方案时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变化。即使项目成本的控制工作从表面上看起来已经是比较的平衡高效了,但是却极容易在工程竣工后遗留下很多的问题,导致实际成本同计划成本之间出现明显的差异。

(三)没有落实全过程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需要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其中包括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以及保修阶段等等。然而,绝大多数的建筑企业会更加关注工程项目的中标与承揽,并没有针对可能出现的成本风险问题采用一定的预防手段,从而造成成本超支的不良结果。

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着重培养施工成本控制意识

事实上,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需要借助于人力资源的力量来落实,为此,在日后的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增强施工参与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管理者可以结合工程项目的施工现状来制定出成本考核、奖惩兑现以及超额改进等制度规定,促使施工人员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成本控制的工作当中,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将企业的综合利益同员工的个人利益巧妙地结合到一起。

(二)科学化管理工程项目施工的直接成本

简单一些来解释,直接成本所指的即为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实体费用,其中包括机械设备的租赁与养护费用、材料费用以及人工费用等等。其中,材料费用是施工直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合理化的通过节约材料费用的方式来扭转其他成本费用的超预算局面。其次,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还要从根本上提高施工参与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生产效率,在确保施工质量不会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来减少人力资源的数量。最后,在针对机械设备成本进行控制管理时,管理者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需求来科学化的选择外租形式,同时要责令施工参与人员严格按照机械设备的操作手册来进行作业,避免因人为操作不当而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

(三)进一步加大对施工质量成本的控制力度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最核心之处即为对施工安全的管理,这不仅关乎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良好形象以及信誉度,同时还关系到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基于此,在开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过程当中,建筑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加大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力度,选择一些技术水平较高且道德素质优秀的施工人员,将质量监督工作落实到各个施工的具体步骤当中,将施工缺陷与施工问题的产生扼杀在源头处。

(四)重视对施工成本控制技巧的运用

建筑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在落实施工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之前仔细研究工程项目的招标文件,认真了解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费用与施工周期。首先,在针对项目的招投标进行管理时应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技巧,科学化的制定好项目价格,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其次,由于绝大多数的业主都并没有对项目的需求数量进行明确的规定,因此建筑企业在进行实际报价时应当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趋势变化来将总体报价制定出来,通过此种方式来灵活调整施工项目的单价,继而更好的达成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最优目标。

四、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做好工程项目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工程资金的预算、控制、监督、分析、评价和考核,依法、合理、及时筹集、使用建设资金,严格控制建设成本,降低工程投资。实施工程财务风险管理目的是规范工程财务管理行为,强化财务监督,防止造价虚高,保障资金的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一是要增强企业工程成本管理理念,全体工作人员要有成本管理意识,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氛围。二是应用最新的成本管理方法,把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应用到工程实践中。三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加强成本信息化管理,提高集团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于婕.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03).

[2]王庆丰,赵力慧.工程财务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5(10).

[3]朱兆勇.新形势下强化工程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品牌,2015(09).

[4]王智勇.工程财务管理标准化模式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09).

篇10

[关键词]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055-01

一、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的。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转变,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着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信息化将导致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革命,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力。信息化对于工业化社会而言,是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由传统工业为主的社会向以信息产业为主的社会演进的过程。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要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一切不适应该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将随之改变。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2)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3)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4)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国土资源信息化是提高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战略举措

在国民经济信息中国土资源信息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公益性、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国土资源工作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国家对土地、矿产、海洋等资源的监测、监管,提高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战略举措。

(二)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实现管理方式转变和政务公开的重要途经

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效率、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通过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可以优化管理流程,规范权利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服务系统的建设,把国土资源管理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行政办理事项、程序和要件在网上公开,有利于与人民群众面对面直接沟通,建立方便的信息查询系统,实现快速的网上报件,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并通过信息反馈,听取群众的意见,采纳合理建议,接受各界监督,对于推进政务公开,开展廉政建设,建立服务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一)有―个比较完善的局域网

当然局域网最好与外网物理隔离,有自己专门的服务器,以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每个科室都应配备电脑与局域网连接,能够数据共享。

(二)国土资源管理基础资料

国土资源管理基础资料必须是按照信息化标准要求搜集整理出来的,可以用电脑识别数字化的资料,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相应的资料,即使是所有的硬件设备准备齐全,也是等米下锅更谈不上应用了,即使是资金充足,短时间内也难以将资料准备齐全。将国土资源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资料搜集整理成计算机所能识别的数字化资料,不仅工作量大,也需要相应的技术手段及资金、时间,在实际操作中有相当的难度。

(三)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首先,硬件、软件的维护人员要求,虽然此项工作可以由供应商的售后服务来做。但是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供应商来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多数由于人为操作方面的问题,严格地说不属于售后服务的范围;另一方面,信息化是一个大系统,局域网内的电脑也是几十台以上,计算机硬件、软件出问题也是正常的,但是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是一些操作中的小问题,我们自己的工作人员经过必要的培训是可以处理的,这样可以及时处理,不至于耽误工作,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维护人员,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进行必要的维护,保障设备、软件正常运行。其次,要求我们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都要懂得电脑操作的基本技能。信息化管理,大多数操作都需要操作电脑来进行,不了解基本的电脑操作将寸步难行。不仅一线的国土资源管理人员要懂得操作电脑,而且领导也要能熟练操作电脑进行审批、检查工作。第三,所有国土管理工作人员都要了解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法规、规程与程序,至少要了解本职的工作程序。管理软件的设计都与我们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程序是一致的,如土地登记信息管理系统的流程设计、操作步骤与土地登记流程一致,虽然程序允许操作员自行设计流程,但是还是要符合必要的流程,管理系统才认可。了解国土资源管理流程,就明白一项工作已做到什么阶段,该由哪一个部门处理,就不会束手无策了,可以在数据库中轻易找到自己所要的资料,将自己处理的工作转交到应该得到资料的部门,最大限度地的发挥数据共享的优点。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建议措施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信息化是逐步深入与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领导班子要始终把信息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保证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配置。不断加大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力度,坚持对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建立科学的激励、奖励、竞争机制,造就国土资源行业的信息化优秀人才和领军人物,为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急用先行、重点突破、应用主导、力求成效

处理好“建”与“用”的关系。从急用的部分开始建设,重点突破地籍管理部分。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信息化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我们这样不发达地区,各项工作相比发达地区都比较落后,设备、技术、基础数据、资金等各项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更是没有可能一下子就把信息系统建设起来了。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加快建设进度,问题及时解决,不足之处及时完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牢牢把握住这条主线,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融为―体。在国土资源信息建设进程中,采取以数据库建设先行的做法,进而从管理系统建设着手,搭建政务办公平台,挂接各种业务应用模块,根据功能的需要不断扩展数据库,以应用促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以应需求引导系统建设是行之有效的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可以在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应用,不断总结经验,针对出现的问题完善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三)注重技术培训,夯实信息化建设发展基础

对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养自己的维护队伍,提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与业务水平,为信息化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做好信息化工程的关键。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人才队伍,就难以与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定期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市国土资源业务培训成为一项经常性的活动是保障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也要在国土资源部门内部建立相应制度,形成学业务、钻业务的风气,这是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动力。通过培训要达到工作人员基本上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网上办公、网上报件和发邮件等一些基本操作,对国土资源流程熟悉,不仅要掌握本职业务,其他科室的业务也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