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进步范文

时间:2023-08-14 17:4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技术的进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技术的进步

篇1

技术作为艺术呈现手段或在舞台艺术形态的内在因素,决定了舞台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形态。[1]技术的进步对艺术创作形式美的影响可以从技术进步促使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随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的进化而改变,科技进步所导致的舞台艺术呈现的形态是多样化的,科技的进步也使观众对舞台艺术欣赏得到了全面的刺激,让观者的代入感以及沉浸式体验更加完美,早从舞台艺术的程式上分析,一个时代的科技生态往往决定着这个时代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程式或者作为这一时代舞台美术的整体面貌,但这些时代的面貌特征将映射出时代的审美痕迹,舞台美术紧跟时代,几乎不间断的更新着人们的审美姿态。每次的科技的进步,都会促使舞台美术的视觉艺术在表达方法上加以丰富的衍化,直至促成新的审美趣味及进一步的视觉思考,在我们现今的这个时代,科技对舞台艺术作品的影响有逐步大众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的支持下沿着高科技的路途逐步脱离旧式,在科技的介入视觉艺术得以延展,就舞台艺术而言,现阶段技术手法的约束被逐渐打破。高科技的表现方式或许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的主流,舞台美术创作的科技的元素和艺术创作者共同生成。在当代舞台美术作品中,以科技进步为基础方式的新媒体艺术的介入,产生了能够促使观看者产生视觉审美输出的日常生活化的符号和影像。并具备时空关系与场域突破。生硬的视觉审美被淡化,舞台的仪式感将被得到提炼。

二、科学技术对舞台美术的数字化启发

(一)全息投影与影像技术

全息投影数字技术也被称为3D虚拟成像技术,是在工业革命下的产物,主要利用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的干涉原理和法国物理学家A.-J.菲涅耳发现的衍射现象,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2]这项技术是由英国科学家斯盖伯发明,现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电影、舞台等各个领域。全息投影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影像的呈现方式,突破了沿用已久的舞台美术呈现方法,广泛扩展了舞台的艺术空间,加强了舞台的空间感和透视感,从而在舞台的空间布局,全息投影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全息投影技术可以使得舞台效果影响文本内容的立体呈现给观众,不再是以前仅通过双眼获得很直观的感知,全息投影通过利用适当的音效使得观众仿佛置身其中,以一种独特的上帝视角观赏。随着技术的成熟,全息投影技术扩展了观众和表演的关系,更使观众能够自身与舞台或者影像之间进行互动,观众的参与感和带动感更加强烈,创造出震撼的视觉体验。捷克舞台设计家约瑟夫?斯沃博达曾说过“戏剧意味着活动和运动,它是活的东西”,因此,他就常常利用光墙和镜面的反射、投影等一系列的舞台灯光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光的戏剧”。全息投影的已经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已经不再是一种很高深的科学技术难以被理解和普及。例如日本将动漫改编程3D影像视听的演唱会,中国的利用春晚节目利用全息技术实现“空间穿越”。全息投影技术的发展更加注重全景式的体验交互,而数字影像也更加注重全方位、多面体、多维度的观看成像,这种交互是艺术作品本身与受众的主动交互,这将会彻底突破现在被动观影的艺术观赏体验,享受身临巧境的视觉效果。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视觉构成元素

上个世纪90年代,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催生了“数码艺术”的产生,图形图像设计作为“数码艺术”中极其重要的发展果实,以数字为媒介的数字化图形图像设计以制造、制作、储存和传播,集电脑技术、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意于一体,大大的扩展了舞台视觉艺术领域[3]。数字化的图形图像结合传统图形图像艺术,在计算机技术的平民化过程中,使得一般人都能够利用数字软件对图形图像进行编辑和制作,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独特的属于自己风格和特色的图形图像作品。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视觉化特性

(一)多媒体、多感官的视觉形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复杂多样的视觉体验形式,数字媒体是信息时代下对舞台艺术形式的变革,使得舞台艺术的创作形式得以多元化,不再是独有的一项技能。人们通过计算机系统可以轻易的利用软件对传统媒体图形图像进行处理和改造,并加之更多自己的思想和审美理念。通过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将自己的思想和审美趣味观念过数字化的形式轻松转化出来变成为一种与文本内容更相融的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将舞台艺术创作改造为一种人们日常的一种习惯,通过不同的人和不同思想的组合,创造了新的多重感官的视觉形式。

而数字媒体艺术也在传承了传统艺术的视觉理念和经验的同时,更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去再现和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更广泛的视觉表现题材

数字媒体艺术在继承传统艺术的优秀部分之外,利用了新兴技术包罗万象的优势,融合了多种形态的艺术成分和特点。对于舞台艺术这种具有多方创造性的思想综合体,数字媒体技术的介入无疑是为舞台艺术的发展增添了无数的可能。依据数字媒体的艺术,也将衍生出更加广泛的视觉表现题材,拓展演员对时空的及人物的塑造。

篇2

有些高血压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会“无缘无故”地猝死,这除了病情发展的原因外,也有不少是由于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动作造成的。高血压患者应重视以下“高血压危险动作”:

不宜趴着看书

趴在床上看书看电视对高血压病人来说是很危险的事情。由于长时间趴伏状态压迫腹部肌肉,影响人的深呼吸,再加上腹部受压和腹肌收缩,容易导致血压骤升而发生意外。因此,高血压病人、尤其是年龄较大者,应禁止趴着看书看电视,不宜看惊险恐惧的电视电影。

不宜下蹲即起

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适宜的运动有益于降低和稳定血压,促进身体的康复,但有些运动是不宜的。除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外,高血压病人还不宜做下蹲起立运动,以及快速摇头或跳跃运动等动作,这类动作有引起脑血管意外的危险。高血压病人以散步、体操、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为宜,运动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在运动中和运动后无明显疲劳不适感为宜。

不宜紧扣衣领

高血压病人要尽量避免穿高领衣衫和把领扣紧扣。高领紧扣会长时间压迫颈静脉,造成脑血管供血不足,使脑细胞缺血缺氧发生意外。因此,高血压病人要尽量少穿高领衣衫和紧扣衣领,保持颈部宽松,以利于大脑的血液循环。

不宜听快节奏音乐

轻松优美的音乐,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功能,使人心情舒畅。如果音乐节奏过快、声音过大,就会形成一种噪音,强烈地刺激人体的感官,引起精神紧张,血管收缩,微血管循环障碍,从而引起血压骤升,有导致心脑血管病突发的危险。

“四低”症状不可忽视

文/李金泉

中老年人随时要注意低血糖、低脂肪、低体重、低胆固醇的出现,一旦发生了一定要及时检查治疗,不然会使疾病发展变化,给身体带来病变和危害。

1.低血糖:食物中五谷杂粮是葡萄糖和维生素B的主要来源,是供给大脑细胞热量的主要成分。不少中年女性为了身材窈窕,少吃或不吃主食,多以蔬菜、水果代替,日久会造成营养失衡,易患神经性厌食症、低血糖。正常的饮食应该是每人每天要吃主食300-400克,食物必须多样化,一定要以谷类为主,绝不能轻易减食,不然会伤害身体的健康。

2.低脂肪:脂肪给人体提供必需的脂肪酸,更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提供源及溶剂,肥胖者和高血脂等人群必须少吃高脂食品,但更多的健康人一贯多吃各种蔬菜、水果,并常以此代替肉食和奶品,会促使碳水化合物过多地摄入,导致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引发高血压、高血糖,造成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明显上升。

3.低体重:研究发现,在体形上稍微胖了一点的人在反应上会更加敏捷,抗病能力也会更强。如在一个月内出现体重减轻4公斤左右时,必须进行身体检查,看是否患有糖尿病、癌症、甲亢等疾病。

4.低胆固醇:胆固醇是心脏病、脑血管病、肾病细胞的组成成分,也是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唯一原料。低胆固醇固然能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如果过低,反会引发中风、肺炎和癌症。

上厕所不宜看书报

文/常婷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每月定点连续随机抽样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选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住院3d以上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月分别抽样30例调查住院满意度,该时段内共调查720例患者。2011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前(实施前)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58例,女202例;年龄18一84岁,平均(45.38±15.25)岁。2012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后(实施后)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49例,女211例;年龄19一82岁,平均(44.71±15.67)岁。两组数据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HIS”护理服务。

1.2.1 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胃肠疾病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热情接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给予胃肠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疼痛的护理,鼓励多活动、早活动,以及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各种管道的护理,饮食、疾病康复健康知识等指导。

1.2.2 "HIS”护理服务“HIS”护理服务较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以下7个方面有所改进。

①信念(conviction: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全程覆盖贴心护理,包括患者人院伊始热情接待、加强术前沟通以及责任护士的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并深人至出院后随访工作,开展诸如针对肠造口患者的华西大讲堂、针对慢性感染伤口患者的出院后伤口换药延续服务。

②合作(cooperation:提倡医护一体化合作。“HIS”护理服务模式中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通过改变晨会交班形式、进行医护共同查房、共同制定患者的分级护理。

③关怀(care):注重关怀患者身心需求。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对此,我们开展了责任制整体护理,使得患者与负责护士相对固定。

④沟通(communication:永不断线的沟通。科室护士在工作之余积极动手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胃肠疾病健康教育卡和健康教育视频等,以加强患者与主管医护人员的沟通;开设具有胃肠外科特色的医护恳谈区,每周举办2一3次由科室年轻医生、护士共同进行的胃肠道疾病专科互动讲座,将健康知识讲解与患者答疑相结合,解决患者住院期间的问题;此外,每间病房还配有沟通本,方便因工作等原因不能参加恳谈会的家属提问,责任护士和病房护士长在1一2个工作日给予回复。

⑤信任(confidence):用真诚的行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胃肠外科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取得患者信任的业务学习,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和护患沟通技巧,以便在患者住院期间取得信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⑥便利(convenience):科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达到医护患三者的便利。开展基于患者舒适的胃肠疾病加速康复外科:不常规安置胃管、术后尽早拔除尿管、术后限制静脉补液量、尽早进食。

⑦满意(contentment:良性循环多方满意。护士们在患者住院体验上根因分析,开展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1.3 评价方法

比较并分析“HIS”护理服务实施前后两组患者间住院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院内自测满意度调查表,设有统一指导语,包括14个条口,每个条口的回答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未涉及)”。各条口单项分数计算公式为:满意度=[(满意条口数+较满意条口数x0.8+较不满意条口数x0.6+不满意条口数x0.4+很不满意条口数x0.2)/总条口数一未涉及条口数)x100%,总满意度为第14条口患者住院期间对于病房护理工作的总体评价。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越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先检查数据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情况,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前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83.27±5.71)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后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97.92±6.23。实施后满意度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1,P<0.05。调查表中14个条口的满意度均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提高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是提升患者住院体验需要改进的迫切问题,护理人员创新性地提出“HIS”护理服务模式,探索胃肠外科临床护理的重点专科建设之路。

3.1 “HIS”护理服务模式的优势

“HIS”护理服务模式强调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促进护士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解决患者的问题。全程、贴心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住院期间更为舒适放松,增加的延续护理内容更是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同时“HIS”护理服务模式还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医疗和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在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过程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HIS”护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出团队的优势,以先进、精湛的治疗、护理技术服务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痛苦,同时提升住院体验。针对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责任护士不仅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护理,还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配合患者康复需要,给予最佳护理。护患沟通路径化管理能责任到人,敦促护士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护士依据共同遵循的沟通模式,可以不断对教育内容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再教育,保证健康教育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效果。

在“HIS”护理服务模式实施过程中,患者信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提高患者信任度能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达成。此外,新的护理服务模式更加顺应多学科协作发展趋势的发展,加强患者、家属、临床医师、护士、麻醉师等相互合作,利用现有临床手段对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改良、优化和组合,可以达到减少或减轻外科手术打击的效果。

3.2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医疗市场化,患者的角色发生了向医疗服务消费者的转化,在护理服务中应尊重患者的需求,体现医疗服务系统人性化。患者需要护士关心、尊重和理解,需要获取有关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需要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在身心焦虑时得到安慰等,需要护士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身心照顾。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影响患者满意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满意度可以表达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反映护理质量水平,因而成为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金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未开展前满意度,说明在胃肠外科重点专科建设中应用“HIS”护理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感受,提高满意度。

3.3 护理人员参与护理重点专科建设的积极性转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浪潮赋予了新时代的护理人员更深层次的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医德的职业素养,将服务意识渗透到工作中是科室各级护士用实际行动对重点专科建设的最佳支持。这与多项研究中强调的护士参与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调动全体护士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观点一致。活动开展以来,护士对待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将科室快速康复流程,伤口治疗、静脉治疗等专科护理范畴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夯实基础护理,从为患者洗脸、梳头等细微之处着手,耐心细致地维持患者住院期间整洁有尊严的生活;再结合专科知识进行住院流程再造,从减少患者的痛苦,点滴之间着手,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其外科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紧密结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住院满意度。

3.4 “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前景展望

篇4

【关键词】 科学技术;伦理道德;克隆

一、科技与道德的关系

一直以来,关于科技与道德的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是科学技术自善论,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人们的道德水平自然而然地提高;二是科学技术罪恶论,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会使人们的道德越来越堕落;三是科学技术或善或恶论,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既能提高一部分人的道德水平,又会使一部分人的道德品质败坏;四是科学技术善恶并进论,认为随着社会的进化,善恶是并进兼行。伦理学者认为,科技与道德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辩证的关系:一是科技发展有利于道德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使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推动着人类道德的进步;二是科技的作用有一定的历史范围。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的道德水平随着他们所从事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日益进步;另一方面少数剥削者的道德水平随着其特殊利益的发展和整个阶级的没落,他们的道德又必将随之堕落;三是科技不能作为判断道德水平的直接标准。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的道德状况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但判断一个社会的实际道德水平,应该主要以居于这个社会的主导地位的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为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为人类所用,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福利;另一方面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环境问题的出现等使科学所产生的负效应不断呈现并扩大。科技工作者是科学技术活动的主体,他们如何从事科技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技活动的走向,科技工作者积极而又慎重地从事科学研究,发展科学技术,使之造福于人类才是具有道德的。换言之,科学技术只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就是合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

二、科学技术合道德的思辨

如果说,科学技术合道德,它的合理性表现在:一是科技进步影响伦理道德的发展。首先科学技术作为人类一种实践活动,本身需要道德规范,因而科学技术发展本身会孕育出一定的道德观念,即科技道德;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正确地揭示了客观世界的规律,使人们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直接导致人们原先由于愚昧迷信而形成的伦理道德观念被更新;最后科学技术的一些新成就及其运用直接引起人们之间新的伦理关系,从而引发人们作新的道德思考,促进伦理道德的进步;二是科技进步需要伦理道德的正确引导。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伦理道德影响的加强,科学技术越来越具有道德的性质和伦理意蕴,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在正确伦理道德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效应,使之朝着造福于人类的方向健康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给社会、伦理道德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只有通过道德调节才能加以消除和缓解。以克隆技术为例,通过克隆技术可能使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也可以替换人的器官,来挽救人类生命和治愈人类疾病,这是符合于人类的道德目的的。然而,它违背了伦理学的不伤害原则、自主原则、平等原则,给伦理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应尽早采取对策,建立生殖医学法规和生命伦理研究机构,让更多的人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优惠,使其造福于民,也让我们人类远离克隆所带来的灾难,使克隆技术这一科学成就与伦理道德的冲撞而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三、科学技术不合道德思辨

科学技术发展对伦理道德不仅带来积极的影响,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其负面效应主要有这样几种表现:一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这使得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可能膨胀人们的物质享乐心理,使人不择手段、不顾后果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导致道德滑坡;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提供新的犯罪手段、犯罪方式,诱使人走向犯罪。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就使人不用采取传统的偷窃、抢劫方式,通过修改计算机程序可获取不义之财。这种新的犯罪手段、方式比传统的偷窃、抢劫更隐蔽,更难以破获,也就会更加激活不法之徒的犯罪动机;三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一些新的伦理问题,可能会引起道德混乱,如处理不当,就会破坏社会伦理秩序,导致社会失范。

对人类来说,今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不仅是如何发展科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科学,把科学用于什么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价值问题。应该把科学技术作用于道德之上,通过强化科学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意识,普及生命伦理知识并开展讨论,加强伦理委员会和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以规范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建立、完善高尚的科学伦理。

参考文献

篇5

1.1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负效应

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军事技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核武器、化学武器、激光武器、生物武器和电子对抗武器等军用武器的发展使得整个世界都陷入威胁之中。放射性武器往往会引起许多疾病,而这些疾病往往会影响几代人,这些武器所带来的噩梦往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第二,核能技术发展对社会安全与稳定造成严重威胁。核能的不断发展,使得放射性污染问题成为了一个令人们恐惧的问题。而对核废料的处理也成为困扰着我们的一大问题,人类试图找到不会存在危险的处理方式,但一直未果。

1.2对人类自身的负效应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医药学的进步,而医药学的发展对人口问题也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医药学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过去不能解决的疾病得到了控制和解决,这使得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其次,科技发展对伦理问题的负效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伦理关系不断地复杂化,试管婴儿技术,克隆技术,使得人们的关系复杂化,相对就会带来新的伦理问题。

2科学技术负效应产生的原因

2.1对科学技术的使用不加节制和错误使用

科学技术成果使用不加节制和错误使用是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负影响产生的决定因素。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类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科学技术的许多新成果,在战争中变成伤害人类的工具。而这些工具的使用并非个人,而是国家间及国际间的。因此科学技术产生的负效应应该从社会领域寻找而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

2.2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是要经历一段缓慢

发展的过程,不看那个一蹴而就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并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是不断发展的。而某些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负效应是在使用后不断显现的。人类认为自己是万物之主,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从而忽视了科学技术使用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2.3对科学技术的管理和监督缺失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没有恰当有效的方案对其加以监督和管理,必然会产生相应的问题。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应用都不会脱离社会,会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人类与自然需要和谐的共同发展,否则后果是及其恶劣的。

3科学技术负效应的解决

对于科学技术的应用对社会产生的负效应,应从多角度多方面加以改善,经过不懈的长期的努力,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改变人们的传统

观念人类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发明者,更是科学技术的使用者,因此人类如何使用科学技术将改变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影响是好是坏在于使用者是抱以怎样的态度。只有科技使用者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面,才能使科技真正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使科学技术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行。

3.2依靠政府力量

科学研究和应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政府对科技的使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具体来讲,政府应在提出科技政策、确立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审查、科技管理控制上起到相应的主导作用。政府应首先意识到科技的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不论是消极或是积极都应加以思考,,制定相应的合理的产业政策,,用清洁技术、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取代淘汰耗能高、污染大的技术,防止科技成果的使用不当所产生的问题,虽不能完全解决这些负效应但可以将其降到最低。

3.3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篇6

目前来看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现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包括,管理层面没有多结构多角度,并且管理人员都是由普通员工组成,很多技术人员和管理层面的距离比较遥远等等,这些现状就表现出,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方面对企业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进步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也越来越快这也导致现代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竞争力,作为现代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一定要把科学技术的创新作为企业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并且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开发和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把科学技术当成第一生产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才能够保证现代企业在竞争中保证取得优势的位置,才能为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作保证,所以说科学技术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现代企业很多在发展中把企业发展利用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概念巧妙的融合到一起,这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过程,并且在众多企业竞争中,基本上可以把企业优势划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利用低成本来提高竞争力,还有一类就是利用与其他企业不同的差异化提高竞争力,但是这两者又都存在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只要企业竞争就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技水平的创新,一旦离开这两点,就无法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以此可见,企业各个部门只有在工作的每个环节中互相结合,理想化发展,紧密围绕科技发展和创新的角度展开,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现代企业的管理对于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其一:现代企业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在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对于现代企业发展和生存来讲,是所需众多因素中的一个,所以就现代企业发展而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提升企业发展自主能力,更新企业发展现状的主要因素,并且能够为现代企业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是改变企业的投入和支出,因此一个企业想要在创新的条件下达到利润最大化,就需要减少投入,这样才能增加经济收入。在投入方面来讲,需要在产品投入中合理的降低资源的使用率,在产品生产中,需要增加产品的种类的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这样二者结合才能够使企业达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所谓的科学发展也就是指可持续发展,所以现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发展过程中关注民生,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并且在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情况下,保证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还有就是企业不能够只是想要经济收益,还需要对社会负责,在社会上发生重大灾难的时候,企业要在公益事业中做出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对外形象,给群众留下比较深刻的良好印象,这也是促进企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另一种手段。

2.现代企业想要发展,就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并且还需要在创新中总结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到的经验和体会,一个现代企业想要实现科学的发展和创新,最主要的就是企业中人员、经济、产品,如果这些能够合理分配,合理利用,最终就能降低成本,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综合国力还有竞争能力。当然现代企业在引进新的科学技术时需要注意企业内在本身的规律,只有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认识,才能够把相关的管理问题融入到科技中,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使现代企业达到最佳的管理状态。

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影响

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因此现代企业的发展,只有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够保证自身的有利地位,并且要在实践中创新,不断发展新的生产力,用科学的技术和手段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回报。

2.现代的企业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才能保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并且一定要保证一个长远的发展模式,使得经济不断增长。企业想要在发展过程中保证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就要在发展的同时肩负起对社会的责任,保证能够在社会需要的时候积极响应。这也是科学技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3.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不论是国有经济还是死人经济,生产力都是决定竞争实力的第一要素,也是所有要素中最主要的一项。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也是基础,所以个体经济想要提高社会生产力,就必须在发展过程中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样劳动时间就会相对缩短,生产资料就会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在国际上占有非常高的竞争地位和优势,比如我国研制的有研硅股,它就是我国最大的半导体材料基地,甚至在国际上都拥有一定的地位。也是国内唯一拥有自主产权的生产企业,因此只有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才能够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跨越式飞速发展,保证它在国际中的领先地位。

5.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现代企业要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情况下的过程中,适当调整企业自身的结构,并且需要在管理方面具有创新意识,保证企业的管理模式上拥有创新的概念,把企业中各个部门形成一个连带式的关系,这样就更加能够有效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要保证企业自身管理的经营模式。通过企业的不断学习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并且每个企业之间互相交流其管理上的制度,做到取长补短,积累自身科技创新和的发展的宝贵经验。

6.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要保证企业个人的发展情况,企业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量也是企业管理发展过程中所占比例比较大的一项,科学技术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在企业实现人才储备的时候,才能够达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并且保证企业文化之间的互相融会贯通,保证企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国际上各个企业中文化的交流,学习不同体质下的经济的发展情况。保证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五、结论

篇7

摘要:科学技术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造成了一些较为深远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说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伦理道德背道而驰,关键是如何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借助于伦理道德的正确引导,才能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健康发展。要全面深刻地把握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复杂关系,使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共同促进、协调发展。

关键词:科学;伦理;关系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朝阳正冉冉升起,人们对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注可谓前所未有。互联网、克隆羊、人类基因图谱等,都提出了科技与伦理相互关系的一些尖锐的新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认真深入的思考。

1 目前科学技术发展与伦理冲突表现

(1)当代科技发展引发的伦理冲突具有深层次的影响。

例如克隆技术,克隆技术的诞生将使人类能够操纵基因,打破种属的界限,人类可以改变物种的基因构成和机能,但是从伦理道德角度来看,克隆人将干预人类自然发展,改变人类亲缘关系,打破人类生育概念和传统生育模式。这些冲突比曾经生命技术带来的冲突更加严重和深刻。

(2)当代科技发展引发的伦理道德冲突涉及领域更加广泛。

例如,安乐死、人工受精等研究带来的生命伦理问题;网络技术带来的网络伦理问题,利用网络的虚拟、无序、开放等特征导致的网络犯罪,网络侵犯等;核能、核武器的和平利用引发的伦理问题等等。

(3)当代科技发展引发的冲突更加直接,更加尖锐。

例如,高科技应用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克隆技术引发的人类身份确定问题,核能的开发引发的安全以及世界和平问题,这都是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2 科技与伦理的关系

(1)科学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在人类文明史上,科学技术的进步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人类伦理道德的进步。科学技术是推动包括道德进步在内的文明发展的伟大动力,必须以科学的“真”,促进道德的“善”,以实现真、善、美的统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伦理道德领域。在任何时代,科技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应用必然导致人类实践领域的拓展。科技进步对伦理道德领域的扩展,其具体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从中世纪欧洲的宗教统治科学到文艺复兴,正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才使得中世纪的宗教道德受到严重冲击,从而促进了人类道德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新的伦理观念的形成。另外,科学技术活动对个人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如科学家萨顿所说“:科学是人类精神的最佳清洁剂,它摒弃一切宗教,唯取最高的信仰。”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智慧和知识是构成道德行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提出知识就是道德。德国现代物理学家包生尔认为,科学知识是构成人类道德的重要方面。他认为一个时代对知识的评价可以用作衡量时代精神的标准。由此可见,科学与道德有着较深层次的内在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走向道德,从原始人到现代人,在伦理道德上不知进步了多少,难怪近代伦理学家们对那种知识使人类退化的观点提出了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科学技术知识有利于陶冶人的品性,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使人生活幸福。

科技发展和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动了伦理道德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道德主体的全面发展和道德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其对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促使道德主体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道德主体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从客观上对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技现代化的条件下,劳动者不再以体力和经验为基础,而是以智力和知识为基础,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对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具有促进作用。②科技的现代化有助于提高道德主体的民主意识。民主意识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道德素质高低的标志之一。有关研究表明,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与科学文化水平存在函数关系,人的科学文化水平越高,民主意识越强。用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劳动者通常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此外,随着系统科学等新兴科学的兴起,系统思维等现代思维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思维方式,人们的智力水平得到提高,自然也增强了其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③促进道德主体个性全面发展。一方面,科技的现代化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科技成果的应用也提高了道德主体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促进了其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并为其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 A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回顾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研制成功。当时它是由1.8万个电子管组成,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体重达30多吨,占地有两三间的教室般大,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并且当时它的计算成本很高,随着计算机成本的逐步降低,到了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和专业的研究机构以及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应用计算机管理各种事务,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因特尔思维CPU处理器的诞生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与推广。直到1982年世界上首台个人计算机的诞生,使计算机的成本快速下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从一开始只能用于军事部门和大型科研企业开始发展转入到普通的小公司甚至一般家庭。20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科学技术逐渐呈现两极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向微型发展,进入到各个企业、家庭;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技术仍然在军事、国防、科研等领域广泛应用。

目前,计算机科学无论是在政府机关、企业、家庭等领域,计算机科学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进步的体现,不难发现,计算机儿科学技术是一个计算机是一个飞速发展、进步、具有超强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领域,计算机科学无论在运算速度、开发成本、使用性能都得到了质与量的飞跃,它的每次更新发展都必然带来自身的进步与推广。而如今,随着它的六十多年发展历史,并且逐步渗透到人们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元向多元化的转变,极大的充实和发展了人类生活领域,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普及性与深入发展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发展进步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当今社会中潜在与重要生产力,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毫无疑问的生产力,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机已经作为一种支柱性的力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社会、文化、商业领域等。并且随着计算机不断地更新进步,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必然随之扩大。

(二)专门化与综合化

在计算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的同时,其专门化和综合应用的特点也日益凸显出来,例如,各种家用电器也开始具备了智能化,通过网络来操控家电的运行程序,家庭网络分布式系统将逐渐取代目前单机操作的模式,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某些经济政策发展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多方面专门化又必须强化为系统的综合性能,从而更好地解决方方面面的工作。

(三)突破性与深入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专业化的普及与发展,它的功能和定位将会更加明确,从而促使计算机应用的领域功能分化,挑战更多的突破性革命,并且深入到社会生活更加广泛的领域。这种突破性突出表现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更新上,从1904年电子管的发明到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共耗时42年,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半导体晶体管到半导体计算机的发明只用了10年的时间,此外。微电子精细加工发展到集成电路,历时不到两年,一直到到第四代计算机的问世,更是历史的重大进步与突破,现如今,根据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各种台式机和笔记本逐渐诞生并且不断的进行更新改造,计算机将按照从事的工作进行分类更多的体现了人性化的要求和社会生活的发展需要。

三、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向信息的智能化更加深层次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计算机系统的中心,在普及计算机功能上起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宽带高速上网等服务是目前计算机的主要特性,各种不同的发展技术将在未来等到更好的发展体现。同时,人们可以在网上看到来自于世界方方面面的信息,并从中获取我们自身想要得到的信息,极大的充实了人们的知识量、拓宽了人们视野。目前。人们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所提供的智能化服务,应用在家庭、企业等不同领域,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人文化、智能化在多方面得到了体现,促进了计算机想更高、更深入层次的发展进步。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日益普及、向多领域广泛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现代化生活方式的需要,计算机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进一步向社会渗透普及,计算机科学技术教育也在各种程度的教学领域纷纷得到实践,各个阶层要求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也大幅增长,“无处不在的计算”发展趋势不仅体现在国内,在国外同样日益普及,向多领域、多层次发展延伸。计算机科学技术存在于各种家庭电器中,现在的笔记本、电子书籍等更是计算机向多领域多层次发展普及的表现。不论是学生、上班族都可以根据手中的笔记本进行学习,查阅资料。即方便又快捷。它的发展普及适应了高效率、高节奏的城市生活发展。

(三)计算机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性能品质越来越高

目前,计算机的更新效率越来愈快,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针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使用中日益暴露的弊端进行更新改造,并且更新改造的效率逐渐加快,比如,计算机的“并行处理”技术,程度越来愈高。目前世界上性能最高的计算机已经采用上万计算机并行的方式处理,Inter公司现拥有10亿以上的晶体管微处理器,把计算机协调并行起来,高效的解决现实存在的技术问题。高性能、高品质的更新技术日益发展实践,促进了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篇9

关键词:公共管理;政府管理;科学技术;定位研究;自然科学

1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要逐渐走上创新型的发展道路,这就需要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重视对科学技术的管理。在对之前我国学者就政府对自然科学的管理中,我国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其研究主要以科研活动为主要出发点,从而扩展到科学管理的探讨上来。这样的研究方式是有一定偏差的,很容易导致我们产生对科学技术管理过于狭隘的看法,难以全面地进行认识。就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极大的推动力来看,我们需要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宏观角度去看待政府对科学技术的管理。第一,政府必须要认识到对科学技术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对其有高度的重视;第二,政府必须要认识到自己当下对科学技术关系的问题,例如管理的内容应该有所拓宽,管理的方式应该改变为服务型的管理,将政府对科学技术的管理进行重新定位管理,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2公共管理角度下的政府自然科学管理

2.1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就是对社会公共事物、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行为。公共管理是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成员范围内对社会的公共事物进行管理的过程,公共管理是一项公共性的活动,社会性的事务。简单概括来说就是,社会公共组织或是其他社会组织对社会成员进行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管理,从而推动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对公共事物和公共服务的管理具有社会型、动态性、层次性三个特点。

2.2公共管理方面就政府对科学技术管理活动的理解在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进入一个飞速发展阶段,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并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政府必须改革管理方式,从原先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而使得政府的管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建立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转型。而且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加强我国的军事、国防实力,加强我国的教育水平,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我国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社会文明建设、农业建设、工业建设、国防建设、教育事业建设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科学技术具有很强的不可控性,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大,政府对其管理就越具有难度。政府作为公共事物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管理者,需要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管理,使得科学技术的贡献向经济、文化、国防的方面发展,所以正确引导科学技术的功能是政府管理对科学技术管理的主要目标,也是政府管理对科学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

3正确理性定位政府对自然科学技术的管理

3.1政府和市场二者之间对科学技术管理的平衡在我国的国情下,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主要来源于政府和私人企业,因此政府在对科学技术的管理时,需要找准正确的切入点才能促进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对自然科学技术进行管理时,我们需要就科技本身的性质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为私人性;另一类为公共产品型。公共产品型的自然科技是基础性的科学研究,投入时间和研究成本较大,取得的收益较少,并且进行的研究规模也较私人的要大,所以公共产品型的科学技术是由公共资源投资而产生的,对于这一类科技产品政府就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在对其进行管理时,需要保证管理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而对于私人性的科学技术产品,其研究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收益,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这类科学技术产品中大多包含专利性产品,政府需要对其进行一定保护。因为不同科学技术研究的特点、目的不同,所以采取的管理方式也不能一刀切。在管理中,必须要政府、市场两只手结合,对各自管理范围、内容、方式做出明确的划分。政府在管理中要做到不错位、不超位,对于政府可管可不管的方面就交由市场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有利于保证科学技术发展的活力,使得科学技术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发展,从而促进其进步。

3.2充分理解科学技术管理工作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就我国之前对科学技术的管理来看,其地位主要被看作是类似于医疗卫生或者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管理地位,把科学技术管理归纳到社会事业管理范围内。如今,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主要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科研时间不断缩短,与其相关的利益链接也越来越多,从而导致科学技术不如原先的纯粹,难以和地区经济发展相融合。但是科学技术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仅为社会各方面提供了发展的推动力,加快了社会财富积累的过程,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改变了政府传统的管理方式,科学技术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内容,政府需要对其加强管理。科学技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扩大其研究范围,其在经济、工业、农业、文化、卫生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发展机制,这种发展机制对政府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一定挑战,所以我们在改革政府对科学技术的管理中,必须对科学技术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政府需要在宏观经济、财政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改变原先单一的管理方式。在政府中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从产业、社会方面对科学技术进行管理,从而提高政府对科学技术的管理,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

3.3确定科技管理在政府公共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我国在之前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主要是将其归纳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认为其和这些公共事物可以采取同样的管理方式,科学技术管理被纳入社会事业管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研究周期逐渐缩短,其利益相关者也逐渐扩大,科学技术和其他方面之间的影响度和融合度也越来越高。如今,科学技术已经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国防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和这些领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不仅仅为这些领域提供智力支持,还促进了管理方式的改变和革新,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分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虽然政府需要对科学技术进行管理监督,但是科学技术对于政府公共管理的影响也逐渐增大,尤其是对我国的国防方面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特殊性注定其不同于农业、工业、卫生等领域可以独立存在,其逐渐发展为具有复杂的、综合性、社会性的领域,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所以,要对科学技术在政府公共管理中进行正确定位,就必须要明确其在政府管理中的地位。第一,科学技术管理是政府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在政府的管理中需要把对科学技术的管理提升到和经济、财政管理等同的地位,而不是将其等同于教育、卫生、社会等方面的管理;第二,政府下辖的各个机关单位,比如卫生、交通、教育、经济管理等部门,都需要将科学技术管理作为单位的管理重点,需要把科学技术融入到产业发展,区域进步来实行技能型管理;第三,政府对科学技术的管理需要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和各个部门的科学技术管理部门相协调进行管理,从而形成全国性的、完善的科学技术管理体系。

3.4强调政府科学技术管理的区域特点我国地域辽阔,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发展速度、发展特色不同,其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我国在进行科学技术的管理不能一刀切,应该就每个地方的发展特色来进行管理。但是我国对科学技术的管理并没有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不同的管理方式,管理方式死板,难以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也不断提高,中央对于地方的发展、变化难以及时进行了解,国家就科学技术管理出台的管理措施难以同地区发展相适应,难以满足地区的发展需要。并且地方科学技术管理大多复制中央的管理方式,使得地方缺乏自身特色,没有就自身情况进行分析,难以最大化地利用地方资源来进行科学技术发展,从而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所以政府管理要对科学技术进行正确的定位,就必须要重视地方的特色,从自身实际来对科学技术进行管理,不能做一刀切。

4结语

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体现的重要性都是不容质疑的,为了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政府必须加快对科学技术管理的改革,需要从科学技术在公共管理的地位,其体现的作用来重新定位自然科学技术,对科学技术进行服务型的管理方式,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推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焕祥,段学民.公共科技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6).

[2]曹丽燕,马宪民,蔡齐祥.关于公共科技及其管理的几个问题[J].科技管理研究,2007,(5).

[3]孙斐,韩伟.自主创新导向型公共科技管理理论研究综述——基于演化经济学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3).

[4]刘太刚.对传统公共物品理论的破与立——兼论后公共物品时代的政府职能定位理论[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3).

[5]王焕祥,孙斐.改革开放30年我国公共科技管理制度的演变与启示——基于演化经济学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1).

篇10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科学技术跟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科学技术能为人类造福。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

情感:

从小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惊叹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行为:

多读科技书刊,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科学”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

本课以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为线索,以科技发明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史实为例,说明科学技术创造出无数的奇迹,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本课共设五个栏目:

栏目一“说一说”,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认识科学技术与自己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从而为学习本课做一个必要的铺垫。

栏目二“想一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去设想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得出科学技术力量无穷以及“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认识,从而在丰富的想象中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栏目三“议一议”,设置此题目的是针对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对从小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热爱科学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栏目四“说一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谈自己亲自参加的科技活动的体会来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

栏目五“活动”,目的是通过开展爱科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科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的理解,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教法建议:

1.做好课前调查。为了使学生对科学技术有更加真切的感受,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队为单位,进行各类调查。调查主题要围绕科学技术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学习带来哪些好处。

2.将教材中设计的爱科技活动与各学校的科技月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思想品德教育只有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才有实效。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课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认知:

1.知道科学技术跟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科学技术能为人类造福。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

情感:

从小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惊叹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行为:

多读科技书刊,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技术有着无穷的力量,懂得科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育过程:

一、导入

师:最近,我们同学以小队为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主题是科学技术给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学习带来哪些好处。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

小结:刚才同学们谈到的这些资料真让人激动,科学技术的成果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板书:十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二、悟理

1.师:有人说科学技术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它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点用我们调查的结果就可以证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也论述了这一问题。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一下。

2.学生分组边读课文全文边讨论。

讨论题:

18世纪末到现在有哪些重要的发明,这些发明对人类有哪些重要作用?

3.学生汇报。在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演示学生汇报的发明的照片、图片、实物等,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学生提到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时,教师可以演示蒸汽机的照片或图片;再如:学生提到几张光盘就可以储存一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几本厚厚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几张小小的光盘。

4.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有什么体会?

板书:科学技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

三、深化观点

1.想一想:

展望新世纪,你认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靠科学技术去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3.小结: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靠科学技术去解决。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学好文化知识,做一个学科学、爱科学的小学生。

板书:学科学爱科学

4.议一议

师:对于学科学的问题,有些同学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看看是否有道理?

5.电脑演示教材“议一议”的内容。

6.小结: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只有从小开始逐步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有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如果不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简直是寸步难行。

7.提问:

你参加过哪些科技活动?有哪些收获?

8.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例如:参加科技小制作组的同学,可以给大家展示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谈参加这些活动的体会与收获,激励全班同学都来参加科技活动。

四、全课总结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可以造福人类,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自如地应用各类科技产品,也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创造更多的科技产品,使之造福于人类,让人们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老师提议今天课后我们开展一次爱科学活动。

2.学生阅读教材P45“活动”的内容。

3.课后开展各类活动。(各校要结合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安排这些活动,活动中要提醒同学注意安全。)

板书设计:

十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