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8-14 17:4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建设

0 引言

作为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企业,其信息化在国民经济信息化中的基础作用更为突出。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与实施,给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对全球信息化的挑战已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联合成立了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成立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国民经济信息化按层次划分,分为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按经济行为主体划分,分为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由此看出,无论是怎样划分,企业信息化在其中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作为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企业,其信息化在国民经济信息化中的基础作用更为突出。

1 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

当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外乎两个方向,第一是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开向互联网的一扇窗户;其次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企业内部信息的组织管理者。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是惊人的,似乎一夜之间,各行各业的许多企业都在互联网上建立起自己的网站。这些网站有的以介绍产品为主,有的以提供技术支持为主,还有一些企业网站则开展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组织企业的进货和销售。这些“窗户”让拥有它的企业能够及时的掌握行业动态、市场变化,而作出迅速的反应,以此占有市场先机。谁拥有互联网,谁就拥有了信息;谁拥有了信息,谁就能占据有利竞争地位,已经成为一条新的市场竞争规则。当然,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也不可小视。它协助企业管理从简单的公文、技术资料到复杂的生产流程、成本核算,甚至辅助企业进行更高级的经营决策。上述信息化的成果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各个发展阶段,各种模式的信息化工具交替占据主导地位,但最终必然是被更新的、更完善的模式或技术所取代。今天的企业电子商务和管理信息系统也不例外,流行的同时也有它自身的不断裂变和发展。

1.1 定义 企业信息化是中国特有的说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但是通过分析各种有代表性的定义,可使我们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 特征

1.2.1 企业信息化离不开IT的支撑 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基础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从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到产品进入顾客或消费者手中,以及相应的企业战略、计划、财务、物资、库存、营销等管理活动,始终伴随着大量信息的产生、收集、分析、存储和使用,借助于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计算机辅助生产(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CAM)、ERP Internet Intranet,企业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水平。

1.2.2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企业连续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很多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在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总部与分部之间、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或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流、处理、反馈以及利用其来进行决策,如何将这些分散的信息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企业信息化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有系统的观点,使建立起的各个系统之间要能够互相兼容,便于信息的迅速传递、汇总、查询、加工和使用,便于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此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企业信息化必须考虑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市场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所引起的业务活动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及其管理模式提出的新的要求,企业的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必须随之重组或再造,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由这样的企业信息化所集成出的竞争优势才是巨大的。所以,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协调,都会影响企业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从而可能造成决策的失误、机会的丧失。

2 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2.1 政府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其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更好适应市场需要变化,加快技术进步,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重要突破口。要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各地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加强宣传,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坚持按照“政府推进、市场引导、企业主体、行业突破、区域展开”的方针,加大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力度,为加快推进全国企业特别国家重点企业的信息化,提供更加切实有力的宏观指导、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

2.2 改变传统思想观念 业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而是更强调对人、对管理、对技术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而企业领导层、决策层,又是其中主导性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一般说来,相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来说,非国有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实施企业信息化似乎更有热情,有更大的天然认同感。这是因为,信息化首先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促进了企业管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建立与供应商与客户的供应链;其次,信息化能有效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同时,解决了困扰企业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会计数据和其他基础数据失真,使其变得真实准确,堵塞了采购、生产、销售和各环节的管理漏洞;最后,精简了组织机构,再造业务流程,使组织管理扁平化,适应了高效率快节奏的市场需求。但即使如此,非国有的中小企业也应当重视人的观念改变、人的素质提高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工作。

2.3 技术引进循序渐进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但是,在我国现阶段,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瓶颈。因此,在有限资金的合理使用上,必须实事求是。首先,并不是一提企业信息化,就是马上把全部配套的硬件设备配齐,建立一套高级完备的系统。一段时间以来,企业的确存在着这一误区,有统计表明,许多中小企业在对硬件、软件、网络产品的投资比例不当,企业在信息化投资中,80%以上是硬件的投资。一方面使得资金投入相对较大,另一方面,软件产品、网络产品的不配套,也制约了硬件设备作用的发挥。应适时摆脱这种以完备的硬件设施为主的投资观念和投资方式,小投入、分批量、滚动式投资,建立实惠而实用的信息设施,在软件选择上也尽量量体裁衣,以适用为要求,并充分利用社会信息科技力量,也许是中小企业信息建设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高水娟.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硕士论文.2008年.

篇2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

一、概述

近几年来,由于钢材行业新增产能扩大,导致国内钢材需求强度减弱,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求矛盾加剧。本溪钢铁(集团)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钢)的全资子公司,积极面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全面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市场信息收集,准确把握市场走势,及时调整企业营销策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指标,呈环比递增态势,实现了产值利润的同步增长。究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断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进企业加强管理,调整产品结构通过企业管理信息的应用,实现了“眼睛盯着市场转,产品根据市场变”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越来越被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信息是财富、信息是金钱。对比众多的企业已形成了共识。按照本钢的要求,本溪钢铁(集团)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着力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管理信息化不仅从全方位给企业管理创新发展带来深刻影响,而且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源泉,可以降低企业创新发展的风险,克服企业创新发展中的障碍。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的网络已经成为连接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的主要桥梁,是不可替代的经济增长之源。企业管理离不开信息,其创造潜力的释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自身的利用信息化程度。同时,我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所积累下来的巨大资产存量,能否通过信息化改造在不断增值中谋求创新发展,也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致力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才能找到不断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现代企业必须把对信息的开发和管理提升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时、快速通过对企业管理信息开发和广泛利用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国际管理接轨的重要途径。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和作用

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已由粗放经营管理转向集约化经营管理,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发展趋向。本钢近几年来钢材出口创惠位居全国钢铁企业之首,开拓国际钢材市场,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捕捉国际钢材价格信息走势和钢材品种需求信息,挖掘和跟踪国际和国内两大市场需求及变化走势信息,利用信息,在企业整个管理中就显得突出重要了。笔者认为: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就必须从探讨和研究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含入手,掌握其内涵实质,以利于企业管理信息开发和应用,以利于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把企业管理的全部流程、标准、制度等深入细化,使用计算机语言进行更深层次的规范,使用电子信息技术,使管理、生产实现自动化,把标准化强化到企业经营的细节中去。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把流程、职责、权限、指标等各方面都深刻的规范到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来。原本很多不合理的企业经营过程,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需要重新的设计,直到符合流程的要求;原本很多不清楚的核算、审批,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必须细化到个人;原本很多含糊不清的事情,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都必须明确职责,明确数据指标。企业管理信息化,有助于企业的科学化决策;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够提高企业业务办事程序的合理性;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够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的效果,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经营效率;企业管理信息化,提供给企业一个很大的交流平台,使企业更加快速、更加准确的得到先进的经验和成果。企业管理信息化,大大的阻塞了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弊端与漏洞,加快了企业运行的节奏,降低了成本,促进开发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少投入多产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三、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笔者所知:目前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高管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不重视。由于有些企业高管自身企业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管理能力较差,又加之观念陈旧。因而企业没有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和配备专抓专管管理信息化的管理人员。既使有的企业配备了专职管理信息化的专职人员,但由于这些管理人员信息专业知识掌握较少,又不热爱本职工作,因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效甚微。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薄弱。众所周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是数字信息管理规范化,信息业务流程规范化和信息处理规范化。就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而言,有些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不高,管理过程随意性比较大,企业的生产、销售、供应、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互不连通,互不兼容,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管理信息不准确,不能快捷传输和共享。一个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很难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即使采用了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其效果也是比较差的,只能是形式化的。对企业外部信息的搜集、获取、筛选、处理、应用等存在问题,笔者在此就不赘述了。

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

在当前,蓬勃发展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它有助于挖掘企业管理创新的潜力。企业管理信息化不仅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而且也是市场激烈竞争下的客观要求,。开展管理创新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于新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生产、财务、销售、人力资源、行政等各个方面,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企业管理信息化运用辅助销售管理,就能按照货款回收、销售收入、利润和资金占用等指标开展微机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资金计算的准确性,而且还能有力地控制了销售费用与成本。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合同管理,对每位客户的合同、合同评审、供货、发货、货款回收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并与财务部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相连接,就对每位客户的信用开展综介评估,从而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有效避免经营风险。

一是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信息化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速器。经济发展到今年天,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使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企业作为信息化的主体地位,应努力唤起信息化的意识,在企业发展战略、内部运营机制上,采用当代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技术、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等,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信息化成效,从而加快培育和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的不断成长,规模的不断壮大,客观上都要求进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作为管理的职能之一,贯穿于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都处于不停的变化中,只有加强信息化管理,才能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才能效地组织和利用企业内部资源,避开环境风险,寻示企业的最大发展。企业的管理创新应朝着知识管理、战略管理、人本管理、绿色管理,组织结构柔性化、经营管理信息化的方面发展。企业要保持持续的核心技术能力,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也必须是独特的,是不断创新和变化的,才能给企业带来永恒的给力。实践证明: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能有力的促进企业管理创新。

篇3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5-00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获得普遍运用,企业对其档案信息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对档案信息获取的便捷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加强企业档案的管理与建设刻不容缓。

一、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企业在档案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实现企业档案信息的收集、保存、管理与利用,在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1]。

近年来,随着企业发展速度加快,规模增大,企业中的档案数量和门类也越来越多,企业要想在纷繁复杂的档案中寻找所需要的信息,最便捷的方式便是通过档案信息化管理。同时,由于档案是伴随人一生的,需要用于长期保存,但文档纸张容易因受潮、虫蚀以及火灾等灾害而损坏,因此每年还得投入大量的经费来保证文档的安全性。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不仅能提高档案信息的储存量,还能实现文字、图表、声音、动画等各种形式的信息的同时储存,在提高了企业档案资源的存储利用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因此,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部分企业管理者的信息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较保守,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没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和重要意义,导致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常被忽视。我国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对档案信息化的意识不强,建设条件不足

有些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资源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明确,其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也不是很清晰,没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少数人员还产生了应付心理,导致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非常被动。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了开源节流,对企业进行裁员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牵涉到档案部门,严重威胁到档案部门的建设与发展[2]。

(二)信息化的建设资金投入少,网络化程度低

由于一些企业领导者的档案资源信息化意识不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分配较少,导致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档案资源的企业仍是凤毛菱角。这是目前我国企业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又一个问题。然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这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三)企业的信息技术人才短缺,信息化缺乏创新

总的说来,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迫切需要信息领域的人才,他们要对信息技术和档案业务都进行深入了解,能够科学规划并贯彻落实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加强档案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意识和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不仅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四)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条件薄弱,与其他信息管理没有实现有效衔接

由于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发展较晚,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导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缓慢。有些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陈旧,不能建立基本的信息化操作平台,也影响了企业档案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文档一体化管理,即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其他信息管理的有效衔接,是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发展方向,但由于目前我国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程度低,管理机制上存在障碍,使得文档一体化管理很难实现[3]。

三、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组织管理和管理人员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三大要素,并且在这三大要素中技术的进步、组织管理的变革及人员素质的提高必须协调发展,才能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包括:

(一)理顺档案信息化体制

一套完整的企业信息工作流程应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储存、信息加工、信息形成,但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档案工作仍处于“信息存储”状态,没能被加工利用,也就无法充分发挥信息的价值。企业档案部门在档案工作中形成你查我调的被动服务格局,不仅工作效率低,也影响了信息价值的利用。要想打破这种格局,档案部门要理顺档案信息化体制,健全制度,加强监管,完善工作流程,不断完善信息的形成与采集,同时加强信息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为信息服务工作创造更加优良的条件[4]。

(二)制定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是企业档案管理和利用不可缺少的条件,能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只有深入了解档案部门各工作环节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才能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加规范,从而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推动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工作的开展。信息化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为企业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服务。

(三)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

由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和现代信息化档案管理存在着较大区别,在信息化时代,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与科技化意识,加快档案由手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变至关重要。在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采用信息技术引发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法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档案管理要不断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把从重管理、轻利用的“封闭型”模式转变为“开放型”模式,把档案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并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组织机构,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档案信息化质量

档案部门应注重档案信息化的质量,即档案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档案的信息化不是表面功夫,而在于是否能被社会有效利用,信息化的程度也不能只看档案信息量,而在于是否实现了档案服务功能的全面拓展。因此,档案部门必须不断突出自身特色,使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能落到实处。

(五)提高档案信息化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现有的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程。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的缺乏,使得企业引进的先进的计算机设备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企业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学历,增加岗前专业培训,使他们更快更好的深入到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去,为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六)选择合适的档案管理设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企业应不断变革其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更为高效的管理模式。企业应为档案管理部门配置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专用电脑、软件、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并选择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目前,档案管理软件的种类繁多,有些适合用于管理文书档案,有些适合用于管理科技档案,在档案数字化管理中选择适合的档案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仅要有档案自动压缩和解压缩功能、完整的系统运行监控技术等,还要能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这样才能全面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实现企业档案的有效管理和信息化建设[5]。

(七)企业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目前企业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企业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数据库建设要依据国家标准,建成标准化、通用性好数据库,包括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其中,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是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基础。它需要依靠人工对档案资源进行著录、标引和录入。关键是严格规范档案信息的著录标引及其机读目录数据的录入工作,科学选定档案目录数据库,从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考虑选择档案管理系统。

四、小结

总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档案管理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社会信息化发展对档案事业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仅是企业管理者的工作,也是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职责所在。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管理素质,与时俱进,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顺应社会与时展的要求,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化健康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晋南.浅议企业档案资源数字化[J].大江周刊论坛,2009,8

[2]唐超嫦.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建材与装饰,2009,10

[3]李潆.如何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J].城建档案,2011,7

篇4

关键词:施工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核心竞争力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93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1-0045-03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01.023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电脑、网络,通过QQ等聊天软件获取知识、传递信息;通过OA办公软件系统实现工作的自动化、流程化、简捷化;通过诸如PowerOn(项目管理系统)等软件实现工作内容的程序化、规范化、系统化,等等。

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已阔步迈入“信息化时代”,时代环境的变迁给我们带来无法回避的影响:(1)要求施工企业的业务、管理等采用新的模式及新的战略;(2)要求施工企业发现新的商业模式,而这些模式所面临的问题是更加注重时间观念、强化效率管理;(3)更加强调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变化,要求施工企业的管理必须采用新的模式,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比过去更加注重管理模式的转变;(4)要求施工企业的员工加快学习速度。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从数字处理时代到微机时代,再到现在的网络化时代,学习速度突飞猛进,这就要求施工企业的管理也要适应新的特点和模式。信息化时代迫切需要像我们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与时俱进,与其保持高度的统一性。

1对施工企业“管理”含义的重点理解

作为施工行业的一份子,对“管理提升”的含义应当着重考虑以下两个层面:

第一,如何对单一项目进行有效管理,确保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等都能按照既定目标在可控范围内有序进行。

第二,如何统筹、合理地调动并利用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保障各作业项目的有序进行,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施工企业目前存在的信息化管理短板和瓶颈

第一,企业总部与项目施工现场分隔两地,导致企业级管理人员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等信息无法及时掌握。通常情况下,企业级管理人员看到的都是项目现场数日前的工程进展情况报表,据此做出的项目调控措施难免与现实情况有所偏差。

第二,施工项目在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各类繁杂的数据信息,依靠传统的统计手段,很难满足现代项目管理“及时发现、实时调控”的目标,而依靠传统的统计手段,也给基层管理人员带去了极大的数据处理作业难度和庞大的工作量。

第三,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基本上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能部门条块管理模式,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受到传统信息交流手段的限制,极易造成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运行效率。例如:企业采购人员为项目部进行了材料采购并且供应商已经开始送货,在项目部定时报送报表之前,企业负责采购人员无法了解到采购合同的执行情况;成本分析人员无法统计材料的实际消耗成本;财务人员无法及时掌握对外的实际应付款项,

等等。

第四,企业内部出于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有一套与自身管理方式相适应的完善的管理体系,但是,工程施工行业项目信息数据处理的庞大工作量,使得各类管理预控目标的设立难以实现,各级管理人员在无法预知预控目标的情况下,不得不根据经验进行判断,形成了大量的特事特办现象,最终导致企业的管理体系无法得到有效贯彻,企业的健康发展不得不建立在一种“不稳定、大概、差不多、也许”的基础上。

3企业当前的信息化管理建设面临的问题

第一,企业内部资源信息无法共享,企业总部与项目部之间、企业总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经常造成企业办事效率较低,很难对业务进行规范化管理。

第二,项目管理模式随意性较大,无法满足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第三,不能及时对工作经验、知识进行总结、积累,项目组织经常犯同样的错误。

第四,缺少一套全方位的工程项目记录资料。

第五,项目管理效率偏低,经常无法做出及时反应。

第六,进度控制与成本控制业务存在脱节现象。

第七,材料及设备的统计经常滞后于项目实际情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及时确定自身的“单项最小成本”。

第八,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流于形式,各种费用经常超标、失控,成本控制变成纸上谈兵。

第九,缺少必要的历史记录和评估体系,不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分包商和供应商。

第十,项目的工作人员经常面对月底的大量单据和文件处理而变得头昏脑胀、丢三落四。

……

与此同时,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迫切希望了解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第一,项目相关文件在哪里?包括哪些内容?

第二,现在工程进展如何?安全、质量是否存在隐患?

第三,当前项目收支情况如何?资金流是否存在问题?

第四,项目当前盈利状况如何?

第五,如果项目有盈利,是在哪些作业项目上获利?如果项目有亏损,具体发生在哪里?

第六,项目支出的每一笔费用都用在了哪里?项目的成本构成明细是什么?部分作业项目亏损的原因是什么?

第七,在项目的后续施工过程中,最大资源的需求点将会发生在什么时段?分别是什么?

第八,各级人员的绩效动态考核结果是什么?接下来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

上述普遍存在的现实情况与管理人员需求之间的反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缺少如何管理好项目的工具?我们不知道某一项任务应该如何完成?究其原因,在于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国内建筑施工市场的不规范操作,导致项目实施过程频受干扰。

第二,项目本身存在若干不确定因素,这类不确定因素需要管理人员不得不做一些随机判断。

第三,管理工具的制约,让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

第四,现有的部分岗位人员的专业能力偏低,难以适应更高的管理规范要求。

第五,习惯了“特事特办”“变通灵活执行”的便利,忽略了由此造成对管理执行力的破坏。

4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主要涉及的方面及应对策略

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第一,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做出的管理决策判断是否科学、合理。各级管理人员所做的判断与决策是否科学、是否符合企业或项目的实际情况,在于决策者是否能够了解到企业或项目的真实情况,决策时所依据的数据信息是否准确、科学,是否来自于施工第一线。能够反映真实情况的数据经过科学的统计分析之后得出的数据结论,方能作为各级管理人员决策的依据。

第二,当各级管理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后,这些调控措施是否能够被严格地、如实地执行。既定决策是否能够被严格、如实地执行,有赖于企业健全的管理体系。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保证每一项决策得以正确执行的必要条件,但是,即使具备完备的管理体系,也无法保证管理者的决策能够被认真执行,这是因为还缺少完善的监控体系,也就是企业的执行力不足够好,科学的决策如果在执行过程中被进行了变通处理,我们也很难期待能够出现预期的结果。

因此,具备一整套良好的管理系统,能够帮助管理者很好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第一,通过各级管理、作业人员对本职工作过程、结果的如实记录,系统可以采集到来自于基层的第一手真实数据资料,并按照相同的既定统计分析规则进行数据处理,可以让管理者看到真实的数据分析资料。

第二,可以把企业的管理体系通过流程设置的形式在管理系统中确定下来,并且在各作业流程的主要关键点设置监控点,各级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分配的权限在设定的监控点行使监督管理权限。这样就可以确保每一项决策的执行过程按照既定的程序有序进行而不会被“变通”处理,也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在执行环节中由于管理工具限制造成的监管缺失而形成的“管理盲点”。

5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第一,使管理“直接化”。改变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阶梯型决策层层下达、经营层层上报的管理模式,建立扁平组织管理体系,强化公司内部的管理力度。

第二,使系统“集成化”。将已有的可保留系统或日后引入的不同厂商的系统进行数据转出、转入设计,消除系统的“信息孤岛”现象,融入公司数据流的集成体系。

第三,使业务流程“合理化”。结合信息技术分析、设计、改造公司的业务流程,建立起更加合理、适应性强、灵活性高且高度自动化的规范高效业务流程。

第四,使绩效监控“动态化”。建立企业内部的绩效管理循环(目标管理、业务规划、计划预算、监控、分析评估及报告),实现动态的运营绩效监控。

第五,使成本控制“最优化”。通过技术应用、数据分析、管理控制达到杜绝浪费、控制成本的目的,同时通过提升效率和优化管理,极大地降低作业成本和管理成本。

第六,使辅助决策“科学化”。建立起适合企业特点的多维数据仓库结构,建立起科学的报表分析与数据挖掘功能,辅助决策分析。

第七,使管理改善“持久化”。能够为企业的管理改善提供可持续性的服务,为企业建立一批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信息人才队伍。

6当前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第一,人员素质老化问题。这个问题在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如果能够坚持从大局出发、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要求大家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这个问题将比较容易解决。

第二,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改变的问题。如同本行业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引入时我们都需要加以学习以达到灵活运用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接受信息化管理给我们日常工作带来的变化,在企业内部信息资源被极大程度共享后,原先可以用各种理由推诿、可以互相推卸的责任、习惯了用“变通”方式解决的问题以及在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灰色地带将很难继续存在,对于部分管理人员的工作习惯、责任承担甚至既得利益都会产生极大的触动,这种习惯的改变、既得利益的失去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主要阻力。

第三,信息化管理对各级人员将会提出更高要求的问题。企业引入信息化管理的目的本来就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但是,新的管理工具对于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可能会让某些可以适应旧的工作模式的管理人员,不适应或者很难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对于出现的这类现实问题,如何取舍或者采取何种方式调整,必须由我们企业的各级管理者进行必要的价值判断后决定。

7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化建设提升建议

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出发,考虑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因素,有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适时引进成熟、先进、可靠、高效的工作系统软件,可选择条件较好的项目部进行全面试点,可借此全面了解、发现信息软件的适应性和不足,以便后期及时改进。同时,也可在该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企业在引入新的管理工具后的管理模式的调整方向。

第二,可在企业所有项目部中推广使用统一的物资管理软件,原因在于:物资管理软件模块功能相对标准、成熟,与预算关联程度较低,而材料成本是占据工程成本比例的最大板块,也是公司关注的重点之一。

第三,应不断加强预算部门的力量,当预算部门可以实现“预算为先”的目标后,可开始全面应用软件管理系统进行项目的整体管控。

篇5

一、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分析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设主要是采用CAD/CAM/CAPP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得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采用MEP/ERP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则是为了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科学化,管理流程信息化;采用CMS等、等进行制造企业信息的搜集,逐渐形成集设计、制造以及管理为一体的计算机综合集成制造系统,并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制造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料整合起来,并将其扩展到制造企业外部。从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本质来看,就是实现制造企业各个层面的信息化,使得企业整体运营逐渐高效化、科学化、合理化。由此可见,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个企业信息化的建立,它是一个信息化系统的革新,对制造企业而来,更像是一场信息化革命[1]。然而,对于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而言,虽然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当下企业管理格局的改善,但是在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关注信息化建设之外,还需要对周围的风险源进行及时的侦查,分析风险源的源头,做出最佳的风险处理措施。

(一)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风险。高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属于高科技的信息化应用,这类信息化技术对于制造企业的管理和信息搜集大有帮助,但是该类型的技术牵扯信息内容过多,是多种综合技术的结合,因此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对于初步建立信息化的制造企业而言,这种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到合理化的有效控制,无法预测信息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偶然现象,对于风险的发生不能做到及时的防范,进而给制造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二)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风险。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然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各种软硬件设备的购买、软件系统和信息支付企业的服务费用等等。除此之外,还涉及一些隐藏费用,例如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后的信息系统应用培训、信息化系统安全维护费用等,致使制造企业耗费大量的资金费用,给企业的资金流转造成阻碍。此外,由于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预算和实际花费资金差距过大,会造成制造企业运营的资金短缺[2]。此外,在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后,需要花费几十万或是几百万资金用于整个制造企业信息系统维护和调整,使其满足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需求。

(三)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风险。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之前,由于对信息化的陌生,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匮乏,忽略了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风险,导致客户信息资料的泄漏,外来病毒入侵,引发整个信息系统的瘫痪。

二、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风险防范措施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防范措施的应用是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对于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营大有裨益。此外,加强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防范,还能减少因风险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3]。以下则是笔者结合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风险因素,在查阅多方资料后总结出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风险防范措施。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必然离不开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对于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而言,其应用的信息化技术都是按照信息系统建设的总规划,按部就班的采用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因而,在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防范中,需要根据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目标和阶段性计划,找准技术的切入点,按照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层次,进行风险防范。

(二)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防范措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因素的发生,必然造成制造企业的经济损失,治愈资金损失额度大小,则完全取决于制造企业信息化的风险管理。比如,在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之处就制定好严密的风险管理计划,并安排管理人员对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进行预算统计和管理。在此基础上,加强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日常监控,一旦发现隐藏风险源及时进行处理解决,降低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额外的风险资金投入[4]。

(三)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风险防范。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风险防范,需要从制造企业信息化内部进行管理和风险监测。由于每年制造企业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安全风险维护,基于此,可用这笔资金进行信息化风险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日常信息系统的维护当中,一旦发现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漏洞,采取防火墙措施,避免客户资料的外泄和外来病毒的入侵。其次,加强客户安全意识的提升,采用邮件形式,告知客户安全操作流程,便于客户的风险防范。

篇6

当今世界,经济趋于全球化,市场瞬息万变,企业面临众多机遇与挑战,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很多企业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引进信息技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生产经营中,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外部沟通信息化共同组成企业信息化,其目的是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的效率有效提高,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度。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技术也蓬勃发展,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调动各部门之间的生产合作,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取得更高的效益。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企业信息化包括市场营销信息化,办公管理自动化、信息化,事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等内容,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管理经营方式的不同,选择自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市场营销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通讯设备为企业营销服务,市场营销信息化作为现在较为高效的营销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企业应用。企业如果想提高核心竞争力,使自己的企业在当代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网络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企业信息网络系统是以企业局域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应用现代计算机科技将局域网改造成内联网和外联网,建好基础信息网络系统有利于企业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2、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有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我们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对各种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现在大多数企业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信息化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自身服务质量,达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初目的。

4、对员工加强信息化水平教育,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应对员工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员工信息素质,普及员工信息知识储备等能力的培养。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我国,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着各种衔接断层问题,比如组织结构的断层、信息对接的断层和复合人才的断层等,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各方面的投入不均匀而造成内部信息分享流通不畅。

2、在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完全掌握甚至不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够或不完善,欠缺长远考虑,有些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上,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看不到长远利益,这使得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无法持续高速发展。

3、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不抓重点或脱离实际不知做什么,还有的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一些东西,对洋货迷信、系统功能求大求全,不适合本企业的实际,使所建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大相径庭,造成极大的浪费,实施后毫无成效。

三、企业信息化中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信息化应用衍生的产物,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这个系统能够利用以前的数据对未来做出预测,有利于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加工,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四部分:EDPS部分、分析部分、决策部分、数据库部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实质是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层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确定信息处理过程的标准化,优化配置各种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为主体是人,主要完成信息处理任务,数据信息成为系统运作的驱动力。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从我国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影响企业发展的速度主要原因是管理企业管理人员的理念、人才、购买能力、基础条件等几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多方位的工程,而且不同企业要根据自身灵活调整,根据企业本身特点,对职工开展信息化教育,开发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集成化信息系统。主要加强以下几点:

1.增强企业决策者信息化意识,培养信息化人才。企业要了解信息化实质,并按照信息化要求对传统的模式进行调整,要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加强企业员工的认识,首先提高企业领导的信息化意识,管理者带动员工。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将思想统一到信息化建设上来。

2.改革机构,保证资金投入。企业要想进行信息化改革,就要对机构进行改革,通过组织改革,保证信息数据等传输顺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基础环节。另外要保证资金投入,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很多领导只看到短期资金大量投入没有看到长远利益,所以中断资金投入,造成信息化建设断层,这种企业必将会被经济社会淘汰。

3.建立企业信息主管制度。信息化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应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来从事或分担这项工作。因此,企业应当设有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职位,把他当作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保证CIO有充分的行政权力,能负责信息技术机构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直接领导企业的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与信息化有关的部门。

五、结语

篇7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安全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6)01-0247-02

新时期下,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中运用日渐深入,给企业现代化建设与快速发展带来了无限动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与企业升级进步的重要保证和标志[1]。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信息安全问题,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

1企业信息化概述

所谓的企业信息化,指的是实现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作业流、信息流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实行企业运行的自动化和企业制度的现代化[2]。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部门,其主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完善企业内外网络信息系统,实现对企业内外知识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可见,建设企业信息化体系,不但可以及时有效的提供各种数据信息给企业决策层,也为企业未来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而且还有利于企业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带来动力。

2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信息安全问题,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3]:(1)当前,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完善的安全防御系统,导致企业内部使用的信息系统易遭受外部网络系统的攻击,引发企业信息资料被他人截获、篡改与伪造等问题,甚至企业信息系统中出现通信线路、硬盘设施以及其他文件系统遭恶意破坏现象,上述问题的发生不但致使企业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而且其内部机密信息易发生泄漏,造成企业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2)针对邮件系统攻击防不甚防。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电子邮件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子邮件接收与传送,极大的方便了企业内部间与外部间信息交流与沟通。然而,电子邮件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典型的如电子邮件病毒、垃圾邮件、机密信息泄露以及电子邮件炸弹等,给企业信息传输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因此,电子邮件安全问题不可忽视。(3)漏洞攻击日益严重。按照漏洞问题发生原因可分为软件漏洞和协议漏洞两种,其中软件漏洞主要是受外部不法分子攻击软件自身存在的漏洞,造成企业信息泄露等问题;而协议漏洞则主要是由于TCP/IP协议自身在安全机制方面存在的诸多漏洞问题导致,外部不法人员通过攻击TCP/IP协议漏洞,致使企业信息系统遭受破坏。目前情况,很多企业对自身信息系统缺乏成熟的漏洞检测手段和能力,往往事发后才采取补救措施。(4)是Web服务安全问题突出,根据Web服务流程,其发生安全问题的主要组成包括Web服务端安全问题、浏览器客户端安全问题两种。其中,Web服务端安全问题主要是企业Web主机遭受外部不法分子侵入,导致企业保密信息遭窃或者企业部分信息遭受非法篡改等;浏览器客户端安全问题则是企业浏览器客户端遭外部非法分子侵入,致使部分机密信息与数据遭窃等。

3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因素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发生受诸多因素影响,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4]:(1)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于信息安全问题重视度严重不足。一方面,受传统经营观念影响,企业管理层偏重于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有形资产给予关注与重视,而忽略了企业知识与信息资料等无形资源,导致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各项投入严重不足,进而造成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多数企业在面对信息安全问题时,存在着盲目乐观现象,认为信息安全问题不至于导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使得信息安全管理无法上升至企业发展规划战略之中,进而造成信息安全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2)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配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特别是缺乏健全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受此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一方面无法得到有效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是一旦发生信息安全问题,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与解决对策。同时,由于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使得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意识与业务素质能力,致使企业信息安全防护软硬件工作质量与效率明显不足。上述两个因素,导致企业无论是从人员配置,还是资金与技术投入方面都严重不足,受企业信息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能力不足、信息安全技术方法落后以及配套的资金缺乏等影响,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的措施、手段偏低,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严重安全隐患。

4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对策

针对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为加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提升企业信息安全保障,可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具体有[5]:(1)转变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观念,在企业内部管理层从上至下加强对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视,并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一方面,通过组织各种信息安全管理培训等,增强全体企业员工信息安全意识,确保企业保密信息不外漏;另一方面,逐步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管理各项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并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保障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稳定。(2)不断的推进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网络化的实现,同时引进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确保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任何网络信息系统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安全漏洞问题,而保证其不受外部不法分子侵入的一个关键方法就是安全防护技术的运用。通过选用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信息系统抵抗外来攻击,避免企业信息遭受窃取、篡改甚至破坏等,对于保障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显著作用。(3)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管理体制。一方面,针对信息安全问题,应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信息安全管理体制,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针对不同系统找出影响其安全的因素和漏洞,并制定出最佳的对策,降低企业信息安全风险;此外,加强相应的网络管理,防止外来不法分子通过网络侵入企业信息系统。(4)根据新时期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企业信息技术人才、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训,提高企业内部相关人才业务素质能力;另一方面,在企业外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招聘人才,引进具有先进信息技术型人才;此外,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用人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5小结

总而言之,企业信息安全事关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对于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意识,增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促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毛志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安全形势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产业,2008,8,(1):43~45.

[2]纂振法,徐福缘.浅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24~28.

[3]谢志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4(06):132~133.

[4]秦海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的分析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2(05):61~62.

篇8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企业;电子商务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及WTO的加入,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电子商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必须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来强化自身信息化建设,落实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产业化道路,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的发展。

1.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述

1.1 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按照标准化的商业流程来开展的一种商务活动。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业务的过程中,其与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易、相互协作和价值交换等活动都是通过在互联网在线网络平台来实现的。可以说,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全新方向。

1.2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现有的人事、生产、经营、财务等进行合理整合与信息化管理,用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水平与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在企业内部的常规运行中进行信息整合,例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预算、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是关于企业外部营销的信息化建设,例如客户信息、订单信息等。因此,企业信息化就是通过信息网络将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和整合,以便企业管理者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1.3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首先,企业信息化是实施电子商务的基础,而电子商务对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助推器。企业信息化后生产过程根据订单进行,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实现了销售过程的信息化,帮助企业极大地节约了销售成本,同时为企业在生产、设计、管理等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其次,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企业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快速地明确市场需求,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而企业信息化发展必然也会促使电子商务的产生。因此,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球互联网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带动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在这二十多年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较为落后,还存在诸多问题:

2.1 企业管理不到位,缺乏规划

目前,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但是大部分企业在决定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之前,会制定某种比较模糊的目标,例如“建设20年不落后的信息化系统”等等,可是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根据计算机产业中经典的摩尔定律: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每18个月就会有一倍的提升。因此,仅仅依靠前期的模糊目标来进行信息化建设是不科学的。在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规划与后期跟踪管理,盲目追求“一步到位”而造成系统投资损失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2.2 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缺乏引导

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商务,其商务活动需要以网络为载体进行运作,当前我国的网络市场环境、电子信用体系还不够成熟,市场监督制度不健全,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商业活动风险比现实环境中要大很多。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标准、法律、法规等,为电子商务活动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而目前各级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缺乏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规划和引导,对电子商务活动的评价认证缺乏统一标准和相关监督治理制度。

2.3 企业内部信息操作系统不完善,缺乏实操性

电子商务是基于计算机系统与互联网的一种商业活动,良好的信息操作系统是电子商务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础条件。许多企业由于理念落后,重“硬件”而轻“软件”,不愿花费大量的财力购买软件,硬件成了摆设,无法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另外,网络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应用系统复制程度远高于单机应用系统,需要专业的运营和维护人员才能实现有效地利用,但是很多企业不重视员工的专业培训,其构建信息化系统仅仅流于表面,没有产生真正的价值。

3.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3.1 强化信息化建设理念,加强宏观规划

企业信息化并不是单纯地将计算机记录信息代替手工记录信息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将一些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活动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来实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必需进行宏观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并且注意规划要由明确的部门具体负责并监督,集思广益。其最终结果既要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充分共享,还需要将与本企业有商业购买销售关系的客户信息资源整合并分类管理,更好地了解客户,从而向客户提供更快捷和更周到的产品和服务。

3.2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市场体制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不同于传统商务活动的交易活动,其实施需要基于网络进行支付与结算,这就需要有高质量、高效率的电子金融服务体系来配合。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很多人不愿意选择网络在线购物的原因主要在于对于网络交易安全不信任,或者担心网络上的商业欺诈行为。而企业也会担心商业信息,尤其是商业机密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为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急需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网络交易的安全,企业则有必要改进现有的金融体系,尽可能地为网上支付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3.3 针对企业实际,构建适合企业运营的信息化网络

企业内部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是电子商务正常运行的基础环境,因此,企业应该针对自身实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实现名副其实的企业信息化。为了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信息机构和信息主管,配备适应现代企业运营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技术的硬件、软件等相关设施,建立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信息工作平台,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网络。

4.结语

随着全球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全球经济正在走向电子信息化的时代,在这种形势下,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国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与时俱进的过程。企业需要针对自身实际情况,更新信息化建设理念,并加强宏观上的总体规划,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网络。

参考文献

[1]霍兴剑.浅议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3).

[2]马良.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障碍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4,(2).

[3]赵尔丹,张照枫,牛建强.浅析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J].知识经济,2011,(19).

篇9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Ligh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XIA Zhi-ying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100027 ,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nterprises in market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necessity increasing. At present, our country enterprise i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till has a lot of problems, which requires the continuous exploration deal with problem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ways and measures, this article pays attention to establish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from the idea; Strengthen internal management,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talents training; Enhancing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To strengthen the security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in depth, this enterprise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ory support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日渐明显,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可以更加优化企业的管理,节省更多的人力与物力,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企业在当前的信息化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与缺陷,这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探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集约型管理。

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观念上的落后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许多传统的观念对于企业来讲已经落后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传统的观念认为信息技术是信息部门的任务,只要交给信息技术部门或机构就可以,,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整个企业的整体性影响,没有建立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成为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经营收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指标,谁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谁就获得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谁就引领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应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视为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门,与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影响。各级领导也应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视为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改变传统落后的观念,树立企业信息化的理念。

1.2 企业信息共享能力差

在企业中,信息的共享能力决定了信息所能发挥价值的大小,如果较为重要的信息得不到充分的共享,便很难发挥其原有的价值与作用。目前,在企业中,信息化建设的还不完善,信息系统的建立还较为零散,形不成系统的协调与支配,导致信息在传递与共享时受到严重束缚,使本已经获取的信息不能充分得到传递,极大降低了信息的价值,造成了信息的浪费。因此,信息的整合与分析共享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3 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支持,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思维时效性非常强,一个及时有效的信息往往能够帮助赢得一次竞争或获得一次机会,因而,信息的及时有效性对于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信息化建设的越完善,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就会越多、越及时,企业就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改革或采取适当的措施。由于信息的时效性较强,在企业间的竞争中,谁先获得了第一手信息就意味着在竞争中赢得了胜利的筹码。但在很多的企业中,这种及时有效的信息化建设还很不完善,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信息充斥的时代,信息的真伪对于企业决策有重大的影响。如果企业的信息加工分析能力较差,就有可能被市场的虚假信息所蒙骗,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出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 建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理念

在企业的发展中,观念的差别对于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要想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更好建设,必须首先树立科学先进的意识理念。传统的理念严重束缚着企业的发展,束缚着员工的思想,不利于企业走信息化道路,对于信息的传输有着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树立全新的信息化建设理念。要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化建设重要性与意义的教育与指导,让全体员工都能够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举办信息技术报告会,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这有利于信息化思想的传播与应用。

2.2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重视人才培养

对于信息化的建设,信息的管理对于信息系统化的建设有重要影响,只有完善的管理作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与规范性才能获得生存的保证。完善的管理就应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制度,使措施制度化,保证措施的长期有效性。要不定期对企业进行检查监督,用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保证措施的顺利实施,在监督检查中,对于信息化建设有阻碍的行为或因素要进行责惩并改进,是指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于信息化建设有力的行为要给予激励,以此来树立先进的模范榜样作用,让更多的员工来效仿,促进企业良好风气的形成。加强信息化建设还应注意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最大的技术优势,促进信息化的建设。在人才引进时,要充分按照择优录取机制,使优秀人才得到重用。同时,应加强企业信息部门人员的再陪训,使其接收到最新的信息进展,将最新的技术用于信息化的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2.3 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

信息化基础性建设是信息实现良好收集、传输、接受的基本条件,没有巩固的基础建设,一切都是没有保障的。在企业中,要尽量降低网络费用,加大基础硬件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的维护与保养。加快网络法规的建设,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加强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是重要保障,要积极探索资金的来源渠道,落实资金的使用细则,确保资金的用途与安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基础设施的保障,建立相应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完善基础设施的各项环节。

2.4 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工作

信息的安全性是信息发挥作用的前提。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信息的安全给予高度重视。保证重要信息的保密性,确保信息的零泄漏。这就要加强信息人员的教育与管理,避免在企业内部出现管理漏洞。还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媒介的安全检查与管理,提高企业计算机水平,巩固网络环境,建立安全的硬件条件。在安全方面的防范中,一定要提高警戒心,保证安全监察无盲点,这样才能营造安全的信息环境。

3 小结

我国企业当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与缺陷,探索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对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贺朝.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其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5).

[2] 游战清,李苏剑.企业信息化理论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性因素;非技术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067-02

1引言

为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可持续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尤其重要,是推动我国企业发展及提升国民经济的必经之路。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为更好地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早解决技术性与非技术性因素成为企业当前所研究的课题,以下是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发为解决现存因素而作出的分析及提出的意见,阐述如下。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现代社会最新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有关,要求企业管理者运用当前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技术对传统的模式进行改造,完善企业管理,使管理趋向于规范化、标准化及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效益。总而言之,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为决策层提供全面且准确的数据信息,便于决策层对企业目前所需做出及时评估与预测,利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及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效益。企业信息化建设如同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为企业完成一系列日常运作流程奠定最基本保障,依据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流程是我国及早缩短与西方国家差距、加快与国际化接轨的重要手段,成为企业管理诸多方面的迫切需要,例如企业财务管理。[1]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择短期及长期需要的信息化项目,经企业建设能力与信息化项目能力的充分结合,达到顺利实施并应用信息化项目的目的,从而将信息化项目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这是信息化项目实现价值的必备条件。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因素

信息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是快速提升在市场上的地位及缩短与别国距离的主要手段。因此,我国企业均希望借助信息化建设来提升自身在商场中的地位。然而,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有相关要求,即并非所有企业均符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尤其是大型的信息化项目,需要企业为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企业如若没有足够的建设能力,则难以驾驭信息化建设。[2]从信息化建设本质上分析,首要条件便是管理理念必须先进,其次,借助IT将理念固化下来,如此一来便是对企业自身的建设能力提出相应要求。据调查,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率已达70%,而不考虑自身建设能力便盲目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大,往往损失大量流动资金。

3.1技术性因素

从基层管理至决策,从数据信息至业务流程,企业信息化建设均覆盖每一环节,加之以数据信息作为基础,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均能显现出信息化的价值,例如企业的财务管理。综合而言,信息化建设能规范传统的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为决策层正确并实时作出预测奠定保障,便于决策层进行预测管理。以下是本文从管理者与决策者的角度出发将信息化建设划分为三层面。

3.1.1数据信息化

企业日常运营中发生的业务与数据有密切关联,数据信息作为管理者的判断依据,具有潜移默化作用,例如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组成部分之一,将费用凭证、采购凭证、销售凭证及库存信息等数据信息逐一录入计算机内,利于保存,便于查询。以上数据均来自企业基层岗位的日常运营,要求企业及时并准确记录数据信息,必须加强管理基层岗位在职人员的基础业务数据录入,为管理者了解运营状况及决策者分析企业发展前景、正确作出预测等提供数据参考。

3.1.2流程信息化

将企业已规范了的业务流程借助与之相对应的软件程序达到固化目的,确保业务流程各环节的在职人员规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因人为掌控与缺乏科学判断而随意决策的管理行为,进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及提升企业的效益。[3]

3.1.3决策信息化

决策的实质是对所收集的运营数据信息,即原始数据进行合理且科学的分析、处理,而这一过程需运用与之相对应的计算模型。经模型测算后所集合而成的数据构建为框架,数据集成化便于决策者分析企业运营结果,判断盈亏,为今后发展预测情景并提出方案,因此,既为决策者作出重大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又为管理者切实了解企业当前运营状况及控制预期风险做好充足准备提供依据。总而言之,决策的信息化便于管理者与决策者及时获取企业运作信息及控制风险、纠正管理现存偏差,从而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并获取高效效益。

3.2非技术性因素

3.2.1资金投入比例失调

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但据调查,企业对硬、软件的资金投入缺乏合理,往往是过于重视硬件的投入量,反而忽视了软件的投入,这一现象难以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不利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维护更新间的协调发展,则难以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向于健康发展,不利于提高企业效益。

3.2.2人力资源相对匮乏

虽然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上层领导的支持与推动,但如若缺乏诸如管理层、技术层及执行层间的密切配合,则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而言便是空想,形同虚设。目前,我国企业管理者与岗位在职员工均具备相应的通信技术与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且经定期培训均能掌握软件操作。然而,信息化相关知识及技术应用仍处于较低水平,导致企业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4]针对这一问题,尤其是极度缺乏既掌握业务与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3.2.3企业文化缺乏深入变革

信息化建设改造了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化了业务流程,促进在职人员间互相学习并形成团队合作精神,由此便出现了企业新文化。然而,新文化势必给企业带来某些影响,诸如企业信息共享程度、在职员工有无参与决策及企业管理等,这均归结为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企业花费一定时间。目前,我国诸多企业对应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贯穿于企业内、外部相衔接的业务中、对业务流程的重构及提升企业效益均未能彻底实现。

4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略

4.1合理编制组织,正确实施企业信息化规划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编制需根据当前企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过程以信息化作为发展规划的关键部分,采取“分层递增”方式具有针对性总结出管理中现存薄弱环节,并确定其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步骤,将其视为推动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便于确保合理且科学的管理机制具备信息化。其次,完善处于稳定状态的运营秩序及适用的规章制度,将会使信息化充分发挥正面作用。

4.2强化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处于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的阶段,我国诸多企业均缺乏信息化人才。要解决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主要从积极引进人才与为在职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为突破口。其中,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既掌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就是为企业引进新的技术和新的能源,将为企业建设注入新的生命力。关于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企业需根据自身发展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为在职人员定期开展相关技能的专项培训,加快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确保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益。

5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自身发展及我国缩短与别国间的差距至关重要,因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有相关要求,并非所有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均能获取高效益,实践证实唯有企业具备建设能力方能驾驭信息化建设。因此,企业如果要更好地掌控信息化建设、促进其顺利实施与发展,就必须从自身运营状况出发,对信息化建设作全面分析后方可决定是否开展,便于减少因盲目开展信息化建设而导致大量流动资金外流。

参考文献:

[1]喻声频.数据挖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经之路[J].生产力研究,2009,5(17):159-160.

[2]卢向华.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力构成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4):89-92.

[3]乔自艳.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流程再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1,3(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