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地理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14 17:4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地理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习地理的方法

篇1

一、培养兴趣,提高认识,轻松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每一个公民必须的素质。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南极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经济发展、“五一”旅游、拉闸限电……无一不与地理有关。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就能培养起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二、文理交融,方法得当,注重技巧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三、学习的灵魂,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四、学习的支柱,理解教材,联系知识,融会贯通

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册“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节中,“海陆热力差异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的内容,就涉及到初中的海陆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亚、夏威夷等具体地方,及时复习熟悉这些地方,才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范围及其移动和影响等内容。在“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节,需要密切联系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初中地理知识,才能学好这一节内容。

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分析

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和文理知识的交叉性,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课改后的新教材从体系和内容看,反映了地理学科教育和教学的本质,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和新思路,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将地理与生活紧密联系

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的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 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 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培养兴趣,主动获取地理知识,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如我们亲身经历的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和冷暖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就与所学地球的运动知识有关;深秋至早春的雾霾天气成因可用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来解释; 大气运动可形成风、云雨等现象,进而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为什么我们居住的城市上空总是雾蒙蒙的而郊区天空透彻空气清新? 学了城市环境问题和城市“热岛”“雨岛”效应原理后就有了清晰的认识; 雨后青山分外清的原因在了解了降水的形成条件和过程之后也就不难理解了等。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利于终身发展的地理。

2 有效的结合学习方法

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性。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时,应该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学习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

3 学会有效的运用地图工具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做到“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等等。通过有效的记忆,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地理的学习过程实际就是综合复杂的看图说话过程。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

4 学会将各种知识联系在一起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同时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知识,更要使其理解原因,揭示规律,把握规律,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并能将知识引伸和迁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晶.谈谈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J].中国民族教育,2005(4):33-34.

篇3

地理教学积极性兴趣在一次有关初中学科难易程度网站的调查中,地理很荣幸地和英语、数学一起跻身三甲!经常有家长问我同一个问题,初中地理很难吗?不难、不难,做到两点就不难,一是培养兴趣,二是掌握学习方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第一节地理课就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想学地理。第一要让学生知道地理是有用的。第二要树立我能学好的信心。老师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案例1】我在教学《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一课,在教学赤道、南北极点时,先让学生自己说出赤道、南北极点的定义,然后提问:如果把老师看作地球仪,赤道、南北极点分别在什么部位?小组讨论,学生畅所欲言,小明说赤道就是老师的腰带,北极点是老师的头顶,南极点在老师的两脚之间。一方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案例2】在教学经纬网时,课上巩固练习我安排了以下活动:横排的同学是纬线,竖列的同学是经线,我规定了赤道和本初子午线,每一排或列相差10度。两组同学比赛,一组站起一位同学,另一组同学说出他的经纬度。学生在活动、比赛中学习了地理知识,本节课的难点也迎刃而解。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在我的初中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要读懂地图,从地图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地图去识记地理知识,特别是引入了简图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篇4

关键词:地图;区域;方法;特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030-01

研究近年来地理高考题都会发现区域地理是地理高考的重点,同时也是区域地理的难点,知识点繁杂,只要地球上的区域都有覆盖。再加上区域地理内容本为义务教育内容,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所有使用的“区域”都只是作为“案例”,由于某些原因,放到高中阶段学习,所以课堂时间紧张,补充的课外知识有限,学生大多兴致不高,导致整体学习效率偏低。显然,对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区域地理学习到位,并且具备区域分析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复习的主要方法有:

1、学会运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和学会通过分析资料获取地理知识,把握区域特征。

例如日本的教学: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从地震视频引入,到数据统计,到地理位置六大板块读图揭示成因,到防震设计、旅游开发和地震自救教育。都是借助于地图和资料,进行教学。这样让学生亲眼看到,发现分析,反思学习,收获知识,形成能力。也深刻地把握了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特征。

2、学会综合分析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的形成影响因素,把握地理特征。

例如在讲授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这个内容时,我给出学生一些地图和资料,并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分析这个经济特征的形成原因

3、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4、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区域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多用:“读图启发式”教学,就更能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读图启发式”教学就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读图提出问题,利用读图把问题引向深入,运用地图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最大的特点是:利用课本插图、释疑、解疑。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脑、眼、口、耳、手相结合的作用,有利于强化知识记忆,培养读图能力,开拓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从而掌握地理事物的规律,利用区域地理的各种图表的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 在学习中充分运用地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最终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应用这种模式和案例,今后可以举一反三,分析其它的问题。

5、分析整合方法:从经纬网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位置入手,认识地理环境的水平结构。

分析区域的气候(包括热量、光照、降水)、植被、土壤、农业等具有地带性特征的地理要素。从板块位置入手,把握矿产资源分布、地质灾害分布及成因等。在此基础上掌握地理特征,并科学规范地表述区域地理特征。

6、巧用比较法,关注区域对比

篇5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兴趣;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给予学生的是鱼,而很少授予渔,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在大量习题的训练下,认知是“清晰”的,但是离开了学校后无所适从,更谈不上终身学习了和知识创新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轻视了学习方法的渗透,实践经验表明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外因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是地理知识学习的主阵地,“听课”是获知的核心手段,听课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是促进学习高效的关键。大量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好。教授法授课,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错失了老师的提示;探究式课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错失精彩的生成和发现。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注意力呢?

首先,我们的知识教学应该准确,准确的知识让学生容易找到自然界的逻辑性关系。要注重情境的新颖性和多元化,新颖的情境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其带入课堂预设的情境之中,提高知识讨论的参与度。

其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注重学生学习意志力的渗透和引导,提高学生课堂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一旦学生的自制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聚集,具体的训练方式,我们可以给学生设定限时任务。尤其是和学生一起学习高中地理中一些相近的概念、知识时,如果学生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其记忆效果容易出现混乱导致学习低效,笔者在教学中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务必准确地背出概念,这样的做法看似有灌输和强迫,笔者认为这种“强迫”用在刀刃上,不属于灌输,而是给学生适当地制造了一定的压力,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保证了教学效果的有效获得。

2、引导学生“听”与“思”相结合

从“听”这个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处于接受状态,如果缺失了自主思考,那么就是灌输了,笔者认为课堂上学生不是记录知识的工具,必须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在记忆知识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而理解源于何处?源于思考,也就是我们高中地理教学除了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和手段,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外,还应该指导学生在专心听课的同时积极的、独立的思考,批判式的学习,思考的过程是课堂内化的过程,多自我质疑和提问,有利于对知识成因的理解,并且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升,这样的课堂学习,往往体验度高,学生能够轻松做到举一反三。

3、引导学生有“重点”地记笔记

记录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知识、促进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很多学生都抱怨课上能听懂,可是到了做题和应用时就忘记了,这是什么原因?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学生脱离了课堂探究和学习的环境,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遗忘现象。那么针对这一特点,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并引导学生记录下“重点”知识,便于课后对照课堂笔记,从重点知识出发实现课堂学习活动的反思与重建,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当然,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我们在记笔记的方法引导上要注意科学性,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引导其逐步掌握一种最有利于知识记忆和自身成绩提升的记笔记方式,同时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指导,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地质时代中“纪”的分类相当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全抄记录显然是不科学的,我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记“代”的划分,而“纪”则作为一般性了解内容。再例如,“农业制约因素”虽然较多,但是无一不是影响农业区位不可或缺的因素,为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全部记录。

4、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地图

地理教学不可缺失了地图,因为高中地理的研究对象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结构,这些知识都需要借助于地图才能很好地显示,其教学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取代的。从地图的用途来看,可将地图分为:示意图、等值线图和分布图等等。

笔者认为正确使用地图首先要了解各种地图的特点:

示意图是地理中用来指示地理事物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的一种图形。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强等特点,展示的是地理事物的转化流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直观地代替了文字描述。

等值线图属于初中地理所学的知识,不过初中对地理学科重视程度的缺失,导致学生的认知基础薄弱,等值线图在高中地理中有较为广阔的运用,其类型有分为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几种。

分布图在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也是地图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地图中“图例”即可看作地理事物的分布种类。

篇6

1 教会学生读书

根据地理学科知识特点去读无论地理教材还是地理资料,都是通过文字、地图、图表来表达,图文结合是地理知识最显著的特点。运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是获得地理知识的必备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要充分运用地图,使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多接触地图,养成学生紧密结合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习惯,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功:认识地图、熟悉地图、绘制地理略图。

1)认识地图。指导学生看图时要先看图例、比例尺、方向,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掌握地图上所表示空间范围的大小,地图上表示的那些地理现象。例如,翻开世界地形图能正确指出地图上的地名,说出任何一个海的深度,指出任何一个地方的高度等等。

2)熟悉地图。要求学生熟记常用地图词汇,即各种符号名称及类别。对常用的地图,则要求熟记一定数量的地理事物的名称,通晓他们的位置。

3)绘制地理略图。地理略图可以提示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显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对理解地理成因也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做地理笔记时如果辅以地理略图,学习效果更佳。指导学生绘制地理略图要注意:做好示范,“取其神似,大胆裁剪”;掌握图形特征、相关位置。

2 教会学生思考

思维方法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在地理学习中各种思维方式的效能特性各不相同。教会学生学会思考。使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全面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

1)提供观察实体,为思维发展创造条件。观察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认识过程。通过对地理环境各种事物、现象的面貌的实地观察,可形成丰富的地理观念。进而为形成地理概念奠定感性基础。地图和模型、各种图表的观察是思维方法训练的入门与前提。观察地图、模型、图表要明确按一定顺序观察。观察柱状曲线图,应先看横纵坐标代表的内容、数值的大小,然后看柱状高低的变化,或是曲线的起伏变化状况。观察地形,要整体与局部结合,抓重点或特点观察、除了要细看局部地区地形外,还须看一定范围内的全貌,并加以比较综合分析。

2)点拨思维方法,为思维提供动力。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过程中,需要识别对象的特征,这就要比较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异同,认识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独有特征、成因、联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比较的方法是多样的,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类型的比较法。例如在中国地理关于中国季风气候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同类联系比较法,让学生从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成因、风向、性质、影响的范围、活动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

3 培养思维习惯,完善思维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多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地理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设疑―提问―思考―解决的思维线索。根据地理教材的不同内容,进行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例如:地理课本中很多知识是用图表反映出来的,地理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讲等高线,教师先画出一个凸起的地形,如山峰,然后画出等高线,并标上海拔高度,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等高线的高度值由外向里越大,地势越高。学生理解了等高线后,教师不要直接画出等深线或凹地形的等高线,应让学生自己画出来,并要求学生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同座位互相讨论。结果很多学生都将盆地等高线画出来了,还总结出等高线高度值由里向外数字越大,则是盆地地形。

篇7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兴趣是学生持之以恒钻研知识的动力。新课程改革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而是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引进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等教育理念。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即变“传知识”为“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从过分关注知识的掌握走向关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过程。这些转变实质上就是要求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其根本途径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学习兴趣。赫尔巴特就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心理活动中顺利进行,即兴趣成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因此要实现地理课程目标,就需要发挥兴趣的作用。

二、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原则

1.互动性原则

兴趣的培养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这里的互动性不仅表现在校园内师生、生生互动上,还要着手于校内和校外的互动。地理学习环境是开放的。学生可以从更广阔的学习环境,如实验室、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植物园、动物园、科研所、社区、工厂,等进一步开发思维,获取知识和学会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变“小课堂”为“大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2.差异性原则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人,虽然有大体相同的心理特征,但是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物质生活、文化教育等各不相同,使得个体的心理特征具有差异性。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实施兴趣培养时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必要时还要兼顾个体,因人施教。因为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的个性,教育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即使是兴趣的培养也要因人而异。

3.发展性原则

兴趣不是与生俱有的,现在不感兴趣的事物未必将来也不感兴趣。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一无所知时,兴趣也无从谈起。如果了解并认识到其优点,兴趣就易于激发。因此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也一样可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兴趣的培养过程或许艰难、漫长,但要相信只要运用得法,兴趣是会被激发的。

4.激励性原则

喜欢赞美是人之天性,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缺乏自信心的同学,适时、适当的赞许是教师对学生莫大的支持和鼓励。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表现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也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只要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倾注满腔热情,充分信任,并善于挖掘教育对象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教育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听课,思考,质疑,答问,切不可措辞过于严厉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三、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

兴趣可分为有趣、乐趣、情趣、志趣这几等层次。有趣是暂时的,情趣和志趣才是稳定持久的。不能只把有趣当作兴趣的全部,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把有趣上升到志趣的层面,使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有持久的兴趣。

1.利用地理现象、事物的丰富多样性,使学生感受地理的有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好奇心是学会学懂知识的先导,也是唤起学生情绪和激情的重要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自然中蕴藏着千奇百怪的地理现象。例如沙漠中的水不是天上降的,而是地下凝结的;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青藏高原也能欣赏热带风光;在沙漠中能见到奇妙的海市蜃楼;在热带草原上有面包树,树干里装的都是水;四季如夏的热带雨林里有根如块状的高大乔木;等等。奇特的地理现象和事物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是有趣的,而不仅仅是书本中枯燥的理论原理。

2.利用地理因果推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地理奇观诱发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但这只是停留在因猎奇而引起的暂时兴趣上,如果不能较好地解释其中的奥秘,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学生的热情将会很快冷却。因此就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联系地理知识与方法,不断地探索揭密,从而感受地理知识与方法的巨大威力,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增强求知欲。

地理就在身边,往往学生习以为常的地理现象中隐藏着深刻的地理知识。例如:为什么天总是蓝的;为什么是午后两点气温最高,而不是正午;为什么吐鲁番的瓜果是最甜的;为什么瑞雪可以兆丰年;为什么巴山总是夜雨多;为什么美洲和非洲的轮廓会相互吻合;为什么冰岛“不冰”;等等。这些现象常见不怪,但究其原因,能真正明了其间奥秘的人却极少,如果地理教师能运用地理知识与方法较完美地解释其原理,无疑可以让学生产生平凡中见奇特的心理效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平铺直叙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有意识地设置疑问,启发学生,激起其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逐步指导下,使其不断思考,不断探究,最终达到主动解决地理问题的目的。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不仅获得了地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3.利用地理的美育因素,陶冶学生的情趣

地理学科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美育因素,地理美广为人们所欣赏。

大自然是美育取之不竭的宝库。夜幕降临时,漆黑的苍穹划过一颗闪耀的流星;广阔的草原上,一群群的绵羊犹如雪白的棉花点缀其间;在人文地理方面,人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自然基底上烙下了人类的痕迹。蜿蜒起伏于山峦间的万里长城,岿然屹立于沙漠的金字塔;等等。教师生动地讲授这些大自然美的事物,人类的伟大结晶,会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陶冶其高尚情操,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手段

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可运用多中手段,例如地理实验,社会实践等,现代多媒体技术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运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即通过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精彩的动画和同步的声像,可以有效地将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例如,教授“地球的运动”时,可以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课件,使极为抽象的地球知识形象化,动画效果不仅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全过程,而且使一些生涩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减少了学习的困难,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比常规教学更为丰富、直观、互动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学生会因此受到感官上的新异刺激,减少学习的困难而保持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甚至被学生确立为水久的兴趣,形成终身的爱好和志愿。但要注意多媒体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必须服从教学内容的需要,而不是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周代许.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讨[J].地理教学,2012(12):18-20.

篇8

地理教学中,引导中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方法内容较多,现归纳以下几种:

一、指导学生掌握提高听课效率的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中学生一方面自我意识较强,要求尊重,要求自主,喜欢独立思考,不喜欢人云亦云;另一方面又不会自学,习惯于"先生讲,学生听"。为了改革中学地理课教学的这一弊端,变"学会"为"会学",我在新学年利用第一节课专门对学生进行"听课须知"教育。第一要做好预习,初步了解新课的内容及重点,并记录下疑难问题,做到"胸中有数"。第二要学会听课。听课要根据预习中的难易程度,科学用脑,合理分配精力。对重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难点则要启迪思维透彻理解。第三要学会记笔记。课堂上边听边记录,把老师讲的重点、难点有条理地记下,课后去整理复习,这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消化。第四要大胆质疑。课堂上难免有些地方听不懂或不全懂,因此必须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讨论,切不可爱面子或偷懒而使问题"积少成多"。第五,课堂上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强烈欲望,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磨刀不误砍柴工",花上一二节课时间教会学生心到、口到、手到、眼到地听课,我们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自学的方法。俗话说: “百闻不如一见”。可见阅读自学是一种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时要做到:导、看、思、述,"导"要视阅读内容先公布自学提纲,当好学生的"导游",以避免学生的盲目和厌倦。"看"即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认真看教材内容,要求学生拿着笔,眼、脑、手并用,按提纲边看边想用不同符号对概念原理重要句段勾划圈点。易懂粗读,新内容细读,重难点精读。“思”即学生要把看的信息经过大脑加工,自己获得知识。"述"即学生自己能把认为重要的或疑难的问题说出来。教师一方面适时"穿针引线",指明路径,另一方面又在精讲上下功夫,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总结、评点、引路、点拨、纠错,谋求同教学目标接轨,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

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方法

一、新课标下教学理念的兴趣重要性

地理知识随处可以应用,我国地理研究学会原理事长吴传钧先生曾经说过:“地理是一门伟大的学科”,可以说它构成了人类的生活。作为高中基础学科的地理,它涵盖了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内容,有着庞大的知识体系与多元化的内容,并且每个知识点之间又有着联系,可以说这种交叉性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征。然而正是由于地理学科的系统性、复杂性等特点,让一些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在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内容陈旧,导致学生更加提不起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高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因此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我们在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标中,也强调了我们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启发性,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而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正是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问题。

二、兴趣源于学生对地理的认识过程

随时随地认知自身感觉有利于对教材中相对静止的知识体系进行生动化。如地理分布规律、地理概念、地理观点、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教师首先必需从自身了解这些知识内容时的感受及掌握程度出发,进行知识情景的设计,加以演示、还原、展开、重演、再现,使书本表述的结论式知识还原为符合学生认识过程的知识,从而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如在讲授高一《地理》上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准备一只手电筒(当作太阳光照)和一个地球仪进行演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地球运动时产生的现象了。

三、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自我激励

通过自我鞭策保持对学习和工作的高度热忱,这是一切成就的动力。在网络信息逐步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学生获得知识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所学知识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的鞭策,时常保持对新文化、新事物、新思想的了解或掌握,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及教学水平。这种要求不仅要学生时刻关注世界上随时发生的地理现象,而且需要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多的关注和分析,随时保持知识的更新、积累和运用,从而满足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另外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四、兴趣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这样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活动的需求大于他们的活动能力,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活动。如在学习三圈环流时,了解到部分学生的空间思维比较差,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三圈环流形成过程,了解原理,将整个教室设定为北半球,第一排的学生为赤道,然后前后每间隔一排依次为北纬30度、60度和90度。教师通过了解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进行引导、演示、巡回其间,学生就可以自己分析总结出三圈环流的形成。也可以解决部分学生空间思维比较差的问题,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枯燥,使学生难以提升学习兴趣。然而我们在课堂中引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新鲜认知心理,这是由于多媒体能够将形声教材转化为多种感官的影响资料,而科学家研究表明,具象的东西往往比抽象的东西更容易被记忆与理解。我们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影像资料结合课堂内容为学生播放,让他们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进而实现全方位的真实感受。比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一些路线、变化过程或者地理风貌的形成通过Flash、CAI或者影像视频来为学生播放。在学习新航路开辟这一课时,我用flash制作了小地图,将哥伦布的航海路线用小船当指针,然后通过动态的演示直观地表明了航海路线,学生们看了两边就能够深刻地记忆下来。我认为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插入一些动态的卡通图片,让学生不时地感到新奇与兴奋,这样整节课下来不但能够强化课本内容,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立祖 现代教学媒体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2]陆静 高中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研究[D]。

篇10

关键词:地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法的最优组合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系列活动的方式、步骤以及所采用的一切手段和技术的总和。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选择合理、恰当的地理教学方法,以利于学生建立形象的地理表象,从而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及举例

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法,一方面要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另一面也必须清楚地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情等方面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合理、恰当的地理教学方法,应依据以下两个主要方面:一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二是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实际情况。如从中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处于青年初期,他们思维的抽象性、概括性、组织性等都大大增强。因而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可更多地采用讲解法、探索发现法、研究性学习法等,更多地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操作、观察和思考。

二、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的基本问题

1.培养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地理知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如高中地理地球运动部分的教学就必须借助地球仪、地图册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妙插叙,激趣

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能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

(3)巧用易记的歌诀、谚语、顺口溜

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并且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2.加强课堂参与的教学方法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上课前,老师要认真备课,准备大量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老师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或者让学生发言讨论甚至辩论。

(1)学案导学法的巧妙应用

学案导学是新课程背景下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高中地理课堂知识容量大,因此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任务,任务可以是文字、生活常识、资料搜集、课外调查,通过任务了解所要进行教学的一部分知识,再通过课堂知识梳理、同学间讨论、教师介绍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特别是一些开放性的课题内容,如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等。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教学活动,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的活动:沙漠中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问题3:从以色列发展农业的奇迹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回答:“我国西北地区可以借鉴以色列的成功经验”。肯定了他们的回答后,可提出建议:假如在西北给你一块地,你准备去开发哪些项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踊跃发言,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

3.鼓励课外实践的教学方法

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鼓励和动员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公园、名山大川和社区街道等地,进行考察、访问,直接同大自然接触和对话,从而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锻炼学生的探索与研究能力。

三、地理教学方法的最优组合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都不能被认为是最佳的,各种地理教学方法均有其不同的特点,都要求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效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突出一两种主要的方法,并辅以多种方法的交替使用,注意各种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指导思想和体系结构,从教学目的、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点出发,统筹安排、优化组合。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知识的性质,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合理、恰当的地理教学方法,以利于学生建立形象的地理表象,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任素焕.地理教学方法浅论.青海教育,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