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8-14 17:4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业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业信息化建设

篇1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

1 前言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随着企业创新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无疑将成为企业发展及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而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施工行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外部运营环境也变得复杂多变,这一切迫使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需要强化管理挖掘潜力,外部需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而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最值得推崇的新技术,自然并迫切地产生出来。

2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建筑施工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较低,实施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处于基础应用的初级阶段。目前主要的信息化应用管理仍停留在各业务模块的软件应用层面上:如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工程概预算系统等。与其它行业,如金融、通讯及生产制造行业相比,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与发展速度还是相形见拙。软件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整合,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集团各业务板块之间、总部及各下属单位之间各自为战:财务管理出现断层,预决算体系难以建立;项目监管难以深入开展,项目风险无从管控。如何实现施工企业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集团项目一体化、人财物管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成为广大施工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2.2 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还缺少与之对应的整体信息化管控模式。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从原来的项目经理全额承包制向法人集约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改变,施工项目从承接、施工到内部财务清算和审计全过程的管控权回归到公司总部,公司总部对所有经营项目有绝对掌控权、决策权。而目前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最多也只重视在项目经理部层面上的局部应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控制项目部的质量、安全、进度管理等。随着项目管理模式的改变更加需要加强集团管控能力,需要通过集团管控发挥集团资源协调优势来控制项目的合同、物资、成本、设备、风险管理等。

2.3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孤岛”依然普遍存在。

我国多数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初缺少整体规划与统一管理,集团内部信息化重复投资现象严重,造成集团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浪费,同时,由于集团内部各个系统分期、分批建立,系统之间前后衔接以及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互、数据记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造成了集团企业内部存在信息孤岛,信息无法共享,最终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

2.4 资质信息化评审考核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同时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2007年住建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标准》,其中对企业的信息化要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近270家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为特级资质顺利就位必须重新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新标准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同时,部分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的施工企业,为了达到资质评审的要求,匆忙应付做表面功夫必然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障碍,也造成了企业人财物的浪费和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3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其抽象性在于,当遇到涉及大量计算、需要快速传递信息的工作、需要高效地存取信息工作、需要自动控制的工作时,自然地可以考虑利用信息技术。其具体性在于,必须拥有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才能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对于施工企业来讲,由于对硬件没有过高的要求,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关键取决于软件系统。为了更好地选择为企业信息化所需的软件系统,对于有志于企业信息化的施工企业相关人员来讲,应该在以下几点上引起注意。

3.1关注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强与同行业的交流与学习。

作为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平时应格外关心相应的软件系统的发展,利用好各种机会。例如,时常参加一些相关的学术会议,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甚至通过会上的相互讨论,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积极主动的与同行业信息化主管交流学习,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及信息技术的方向。

3.2 实施时应以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为主导,进行详细的调研和比较。

在信息化实施初期阶段,应该带着问题去进行调查研究,可以请软件厂商来本单位介绍情况,并进行讨论,也可以走访软件厂商达到同样的目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软件厂商提供的服务究竟对企业有什么用,从而选择真正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软件系统。

信息化建设与软件供应商之间不要简单的理解为常规基建项目的甲乙关系,双方更是利益相关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以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选择侧重于:产品成熟度、咨询和实施能力、行业成功案例、专业度、持续服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3 注重信息化发展的持续性和信息化的合理投入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次性投入到位。所有信息系统都有使用寿命的,软件厂商也在不断升级产品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因此推行信息化一定要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企业需要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应的需要软件厂商提供什么,应该全面规划。

信息化的投入也是一项持久战,相关的费用不菲,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现状制定合理的投入计划很重要。做到合理规划、谨慎投入、分阶段投入、持续投入并实时规避风险。

信息系统还应适应企业管理需求的不断变化,相应的管理流程和体系也应及时发生变化,只有不断更新完善的信息系统才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

3.4强调施工企业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施工企业首先遇到的能见效果的信息化应用应当就是协同管理工作平台的应用。施工企业选择协同工作平台时要按照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分步实施的决心和力度进行,不能保障执行力的企业即使建立了协同工作平台也无法真正发挥作用。选择的协同工作平台应具备跨平台的功能并具有相对可靠的安全认证等内在功能,以便能集成其他业务处理系统。

3.5 加强培训,做好企业信息化基础工作。

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是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没有一支良好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难以顺利实现的,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建设、应用、维护信息系统的人,决定于人的素质。因此必须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体系,使企业每个员工都能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只有拥有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和信息系统,才是真正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

4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4.1 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和总体规划

基于建筑生命周期的建筑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家住建部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了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加强建筑业信息化软科学研究,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所以,为尽快实现建筑生命周期建筑业集成管理的发展目标,建筑生命周期涉及的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协调起来共同解决信息化过程中的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组织业务功能合理、管理目标统一和信息系统的建设,这就需要国家统一协调,建立起以建筑生命周期为主线的建筑业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稳步推进。

4.2 进一完善建筑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业务流程

住建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了将进一步完善建筑业相关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完善建筑行业信息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电子工程图档标准、电子文档交付标准等,推动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

建筑业管理的基础信息编码和业务流程统一是管理信息共享、交换的基础,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用以指导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统一行业业务流程是建筑业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的基本工作之一。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统一规范建筑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流程。

4.3加快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化进程,从源头上规范建筑业整体市场的运营

我国目前有六万多家建筑施工企业,央企、国企、民企同时并存,国内同行业间在实力和管理上良莠不齐。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应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信息,如资产、资金、经营业绩、资信能力、人员信息等数据进行科学收集、分类、维护和管理。加快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化的进程将从源头上推进建筑业整体市场的制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进程。

5结束语

虽然信息化的实施与建设存在种种困难,但企业业务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以及企业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接受程度也将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应善于自我把脉,勇于创新管理。用先进的管理手段进行科学管控,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实力。相信在这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建筑业信息化管理将走在行业的前列。

参考文献:

1刘杰才;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06期

2王小莹;建筑业信息化任重道远[J];建筑;2010年04期

3王要武;建设领域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4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

Abstract: combining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zation,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premium qualit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s the background, combined with the progra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how to carry o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ideas and measures.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伴随着企业创新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无疑将成为企业发展及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而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施工行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仅以广东中人集团建设公司为例,近年来通过购并、重组等资产整合方式,下属企业数量扩大至X 个,建筑施工也从通信向公路、桥梁、爆破等新领域拓展。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外部运营环境也变得复杂多变,这一切迫使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需要强化管理挖掘潜力,外部需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而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最值得推崇的新技术,企业信息化建设课题也自然并迫切地产生出来。

2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建筑施工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较低,实施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处于基础应用的初级阶段。就广东中人集团建设公司而言,目前主要的信息化应用管理仍停留在各业务模块的软件应用层面上:如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工程概预算系统等。与其它行业,如金融、通讯及生产制造行业相比,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与发展速度还是相形见绌。软件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整合,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集团各业务板块之间、总部及各下属单位之间各自为战:财务管理链条出现断节,预决算体系难以建立;项目监管难以实时深入开展,项目风险无从实时管控。如何实现施工企业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集团项目一体化、人财物管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成为广大施工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2.2 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还缺少与之对应的整体信息化管控模式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从原来的项目经理全额承包制向法人集约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改变,施工项目从承接、施工到内部财务清算和审计全过程的管控权回归到公司总部,公司总部对所有经营项目有绝对掌控权、决策权。而目前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最多也只重视在项目经理部层面上的局部应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控制项目部的质量、安全、进度管理等。随着项目管理模式的改变更加需要加强集团管控能力,需要通过集团管控发挥集团资源协调优势来控制项目的合同、物资、成本、设备、风险管理等。

2.3 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孤岛”依然普遍存在

我国多数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初缺少整体规划与统一管理,集团内部信息化重复投资现象严重,造成集团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浪费,同时,由于集团内部各个系统分期、分批建立,系统之间前后衔接以及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互、数据记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造成了集团企业内部存在信息孤岛,信息无法共享,最终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

2.4 资质信息化评审考核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同时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2007 年住建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标准》,其中对企业的信息化要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近270 家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为特级资质顺利就位必须重新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新标准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同时,部分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的施工企业,为了达到资质评审的要求,匆忙应付做表面功夫必然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障碍,也造成了企业人财物的浪费和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3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其抽象性在于,当遇到涉及大量计算、需要快速传递信息的工作、需要高效地存取信息工作、需要自动控制的工作时,自然地可以考虑利用信息技术。其具体性在于,必须拥有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才能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对于施工企业来讲,由于对硬件没有过高的要求,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关键取决于软件系统。为了更好地选择为企业信息化所需的软件系统,对于有志于企业信息化的施工企业相关人员来讲,应该在以下几点上引起注意。

3.1 关注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强与同行业的交流与学习

作为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平时应格外关心相应的软件系统的发展,利用好各种机会。例如,时常参加一些相关的学术会议,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甚至通过会上的相互讨论,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积极主动的与同行业信息化主管交流学习,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及信息技术的方向。

3.2 实施时应以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为主导,进行详细的调研和比较

在信息化实施初期阶段,应该带着问题去进行调查研究,可以请软件厂商来本单位介绍情况,并进行讨论,也可以走访软件厂商达到同样的目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软件厂商提供的服务究竟对企业有什么用,从而选择真正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软件系统。

信息化建设与软件供应商之间不要简单的理解为常规基建项目的甲乙关系,双方更是利益相关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以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选择侧重于:产品成熟度、咨询和实施能力、行业成功案例、专业度、持续服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3 注重信息化发展的持续性和信息化的合理投入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次性投入到位。所有信息系统都有使用寿命的,软件厂商也在不断升级产品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因此推行信息化一定要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企业需要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应的需要软件厂商提供什么,应该全面规划。

篇3

【关键词】建筑行业;劳务用工;信息技术;企业竞争力;资源配置;信息安全;企业效益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其发展对于解决就业压力,推动城市化建设,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创造和谐社会有很大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另一方面,在建筑行业门槛低,建筑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建筑企业间出现恶性竞争。

1 我国建筑劳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行业信息化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同样在建筑劳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存在。主要表现在:

1)我国是在进行工业化的同时实施信息化改造的,信息化理论建设方面还不够成熟,信息化建设政策法规还没有配套。国家“金字系列”工程的实施,促进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但技术标准的制定、产业发展的政策等方面有许多没有完善,信息技术利用层次低。

2)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信息技术应用不平衡,城乡、区域和行业的差距拉大。国家从全局规划角度考虑,对各行业信息化上实行有重点的扶持。由于建筑也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建筑业的信息化水平比其他行业较为落后,特别是劳务分包企业资本和管理运营水平不高,管理流程还没有规范化,实现信息化仍任重道远。

3)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缺乏一支复合型的技术人才队伍。信息技术万能化,或者认为信息化就是简单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缺乏战略眼光,管理制度不符合信息技术的要求等是我国目前一些企业实行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的地方。中小型施工单位缺乏资金和复合型人才队伍,还停留在以人工管理为主上,对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建筑劳务管理认识不足。

4)忽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共享程度差。许多地方政府部门业务协同差,加之部门利益的考虑,信息管理系统无法集成,而仅限于提高本部门的行政服务水平。如果需要跨部门审批时,部门之间业务难以协调,导致互相推诿而行政效率低下。相对于企业而言,由于管理没有规范化,商品化的软件难以直接套用,同一种软件在不同企业甚至一个企业的不同部门重复开发。

5)信息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管理机制。计算机网络病毒、系统漏洞、网络入侵、垃圾信息和使用网络盗窃机密信息等问题始终是信息化时代各国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何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以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成为信息化建设必然要考虑的课题。

2 指导思想和目标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筑劳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组织推进、政策导向的作用,促进信息化技术水平提高,促进我国建筑业跨越式发展。实行信息化的目标是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建筑劳务管理水平,提高行政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实现建设系统信息资源的共享。

3 战略重点

3.1 推进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强网络结构优化,从业务、网络和终端等层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综合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推动人才密集、信息化基础好的地区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公共网络建设,采用多种接入手段,提高农村网络普及率,大力推动互联网的应用普及。

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进行有重点的扶持一些有科研水平的企业进行重要理论技术研究,并加快理论转化为应用。加快建筑企业信用认证、评价体系,通过委托行业协会或者专家团队,推进建筑诚信系统研究水平。

3.2 提高电子政务服务水平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行政服务水平,促进电子商务业务规范化发展。我国政府正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行政许可法》以及即将公布的《政务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给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政府管理的变革和流程的重组创造了条件,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将借助网络手段得以实现。政府部门通过加快“一站式”、“一网式”行政审批系统建设,不仅规范了政府办事流程,减轻人工操作的繁杂性,同时也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约了政府财政支出,提升了行政能力,并能够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真正践诺执政为民的理念。

对于重复政务信息,要加强整合,规范政务基础信息的采集标准,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和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推动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发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市场进行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的审计和监督。

3.3 加强信息技能培训,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国民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水平代表着一国核心竞争力高低,因此,将国民信息技能培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政府培训教育财政支出,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探索将技能培训进行市场化建设的方法。开展行业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是建设领域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基本条件,提高公务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是重点。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可以采取分层次、分阶段方式,以重点、普及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依托高等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科技服务站等机构,借助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等,开展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和培训。

提高教师待遇,提高师资建设水平,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效果。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加强网络教育信息开发建设,形成网上终身教育体系。

4 保障体系

如何使信息化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从而做到统一标准?如何建设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信息化需要有完善的保障体系,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4.1 组织保障

(1)建立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的信息化推进体制;

(2)制定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3)鼓励和引导建筑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

4.2 法规保障

(1)推进信息化法制建设;

(2)加快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4.3 人才保障

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需求重点是信息技术人才,关乎信息化建设能否持续发展,正式信息技术人才的创新提高了信息技术理论研究进展。要提高信息技术人员队伍业务及研发能力,优化队伍结构,为他们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为我国抢占信息技术高点,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

4.4 安全保障

坚持法律、经济、技术与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构建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公民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治理机制,营造积极健康的互联网发展环境。

5 束语

总之,实行建筑劳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改变建筑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维护农民工的权益,改善劳务用工问题的,促进建筑市场规范化,引导劳务分包市场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于在洋.建筑企业在劳务工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J].新疆农垦经济,2002(5):63-64.

[2]杨青,那述宇.农民工管理网络化探究[J].经济师,2005(3):19-20.

篇4

1.1信息化管理是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

随着建筑企业的迅速发展,地域已经跨出国门,海外项目越来越多,即使是在国内,我们更多的时间也不在办公室,不依赖于信息化,我们已经无法管理和沟通,更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1.2物资信息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物资是重要的生产支持过程和重要的价值创造过程,是企业重要的资源之一,企业管理的提升有赖于物资管理的提升。物资信息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提升的重要途径,所以物资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建筑企业物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由于建筑企业点多线长的特点,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对占整个工程成本60%~70%的物资成本进行控制,更是企业管理的一大难题。所以很多建筑企业都开始研究和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由于企业各自存在实际情况的差异,即使同样是建筑企业,现有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仍不能完全通用。目前,我国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与国外计算机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无论在开发技术还是在应用水平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随着国内计算机的推广应用,广大计算机技术人员和物资管理人员的勇于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会开发出高水平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3中交二航局物资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结合中交二航局的管理现状及发展要求,笔者对物资信息化建设制定了统一的规划。以建立一套先进、适用的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目标,提高信息化的利用率与共享性,使物资工作与信息化管理有机结合。物资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的原则是实用、高效、即时、系统。目标是输入简便、结果适用、系统可靠、数据贯通。组成部分有项目物资工作模块、物资对外商务模块、公司物资管控模块:①项目物资工作模块:立足项目实务,覆盖物资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②物资对外商务模块: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电子商务模块与内部物资工作系统信息交换,最终实现物资对外采购的电子商务化;③公司物资管控模块:在项目物资工作模块、物资对外商务模块的基础上,建立管控模块,能实时管控物资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系统会明确身份设置,简化操作步骤,强化系统流程,满足实际需要,减轻事务性劳动强度。通过信息化,固化流程,提高管理的可靠性。

4中交二航局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对于中交二航局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已拟定详细的设计需求,其设计的主要特点有:

4.1“一竿子到底”

系统架构设计为项目部、分子公司、公司三层,既涵盖了基层的基础工作,也涵盖了管理部门对业务的管理。基础数据全部来源于项目部,如计划、采购、消耗、结算、支付等原始数据,而上层的管理则依托于这些数据指标,体现了“一竿子到底”的集约化思路。

4.2实用性

一个再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如果做不到实用,也不能称之为好系统。本系统的设计,基本上把对实际工作的要求完整地搬到了网上,也就是立足实用。物资工作是一项繁杂的活动,既需要到现场,又要有严格的账务管理要求,实现信息化后,数据的贯通,可以避免重复劳动,报表的自动生成,可以避免人工处理,从而账务、数据的处理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物资人员可以从繁重的文字事务中解脱出来。

4.3智能化

整个系统的所有模块之间环环相扣,数据之间也相互关联。系统设计的数据自动关联与控制、自动提示与预警、待办事项及工作流转情况的提示,体现了智能化管理。如计划管理的设计:工程部(使用部门)编制工程(施工)需用计划———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领导审批———物资计划员做计划平衡———制定采购计划。在计划管理模块中,需用计划与采购计划关联。而在计划管理与仓储管理模块之间,计划数量与领用数量又自动控制,并根据领料数量与计划数量的比例自动预警,如领用数量超出计划数量,则系统中不能完成出库,以此体现限额领料。

4.4人性化

系统强调输入的简化和人性化,力求实现每人平均每天1小时在网上完成工作。而且在系统应用过程中,业务部门会协同技术部门,及时提供指导和服务,并结合实际情况,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保证系统的稳定与完备,使之即时、实用、易操作。

4.5三位一体

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工作体系,缺一不可。没有项目物资工作模块,信息会缺失源头;没有商务模块,采购的过程无法体现;没有管控模块,系统中录入的所有数据就失去了意义。

4.6必填项多

数据录入时,必填项会比较多,这是基础。有了这些基础数据,再加上系统的数据处理和输出功能,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所以,必填项的增加,可能会增加一定数据录入的工作量,却能大大简化后期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如仓储管理的数据流向:(1)入库管理。现场验收单———验收序时台账———收料单———采购日记、库存明细账、保管账。入库管理中的所有数据,均以现场验收为基础,即验收序时台账、收料单、采购日记、库存明细账、保管账等信息的源头都来自于现场验收单。(2)出库管理。①工程用料领用:按工程部位领用———导出部位领用汇总表———与计划对比;②施工用料领用:按使用部门领用———导出部门领用汇总表———与计划对比。通过工程用料的领用与计划对比情况,能达到限额领料的目的,同时由系统自动生成核算核销表。通过施工用料的领用与计划对比情况,进行单机核算、按台班计入部位成本。

4.7规范化

通过系统,可以对物资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进行规范化,如编码体系,单、账、表的格式,物资合同范本等等。系统中会植入所有的物资管理工作流程,给物资人员提供学习与指导,操作人员也可以随时查询操作流程、待办事项及流程的流转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化固化流程,以规范基础工作的管理。

5结语

篇5

《经济》:在中国,多数企业对于信息化与自身业务的关系还没有清晰的概念,也还没有投入足够时间来研究信息化时代的商业模式对企业经营活动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龚少晖: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一个群体。三五互联是从零起步,逐渐发展成为今天拥有15家分公司、超千名员工的知名互联网企业。这一切都与对中小企业客户的长期贴近式服务是分不开的。我们深知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更了解在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生存困难。小企业雇员少、资金薄弱,以低成本、高效率方式管理公司显得尤其重要。而信息化就为中小企业解决了成本与效率的矛盾。

目前我们已通过SaaS的先进模式,依靠自主研发的应用软件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企业邮箱、电子商务网站、OA等互联网应用服务,直接协助他们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平台构建。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三五互联陆续推出了绑定强大即时通讯功能的“35企业邮箱”、低成本且灵活高效的智能网站建设系统“刺猬建站”、随时随地自动办公的老板签批系统“35OA”等。我们希望助力更多的中小企业,像三五互联一样茁壮成长起来。

《经济》:作为企业家,您认为三五互联是如何平衡经济逆市与企业前行这两者间的矛盾?

龚少晖:三五互联始终推崇创新,尤其是在技术创新和“直销为主”营销模式的创新上,因此才使公司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三五互联的产品架构呈现了稳固的金字塔型。金字塔的底层是域名注册、虚拟主机等基础服务,中层是以企业邮局为代表的应用服务,顶端是OA、CRM等管理服务。目前的公司主要产品企业邮箱、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络域名属于面向企业的SaaS工具类软件业务,是软件运营服务中经营模式比较成熟的类型。

正是出于对信息化趋势技术与市场需求的把握,即使经受着经济危机的影响、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三五互联也能够积极应对形势变化的考验,消化市场拓展难度大、人力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010年2月11日,三五互联成功实现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网络应用服务类的上市公司,借助上市迅速有效地拓宽了融资渠道,也为公司长期、快速、稳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以您的理解,现在国内信息化发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现在的信息化道路,多数人认为是风险与机遇并存,以企业角度来审视,风险和机遇分别是什么?

龚少晖:正如《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到的,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已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但仍存在着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软件运营服务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既是一种全球发展趋势,也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CCID 2009年发表的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到2011年三年间,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将持续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到201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76.21亿元。目前三五互联已正式进军Saas行业,构筑起以厦门为中心,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15家分公司在内的技术支持与营销网络,再加上3000多家的分销商,遍布全国各主要区域全面布局。

迎接机遇的同时,也就意味着风险的存在。目前中国针对于企业级客户的软件运营服务行业正处于市场导入期,市场规模增长很快。随着中国软件运营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众多软件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这个市场,三五互联将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和风险,同时还有来自政策、互联网、系统、数据安全等诸多方面的潜在风险。

《经济》: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让三五互联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请您阐释一下什么是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优势是什么?

龚少晖:三五互联能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的优势上:

第一,技术创新与整合优势。我们拥有近20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发体系,形成了较强的产品研发及整合能力,并积累了丰富的新产品研究开发及运营维护经验。

第二,营销模式的优势。目前行业里很多企业以销售为主,三五互联已建立了一支超过800人的直销团队,初步构筑起了一个以厦门本部为基地,辐射全国主要一线城市的营销服务网络。

第三,先发优势。三五互联是国内成立最早的企业级软件运营服务提供商之一,目前我们已积累有域名客户近30万个,企业邮箱客户约7万个,产品与服务一直得到中小企业的认可和信赖。

第四,完善的产品线及创新的业务推广模式。前面提到我们产品的金字塔结构,已能基本满足中国中小企业客户信息化不同阶段的需要。

第五,对企业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长期以来,公司高度重视对客户需求的跟踪与研究,并将之贯穿于公司产品的研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

第六,公司的品牌和声誉优势。

《经济》:目前,三五是否在着力打造三五特有的商业模式,请问三五的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是什么?

篇6

【关键词】信息系统;安全建设;防护体系

1.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价值

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企业对于IT系统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一方面,“业务系统流程化”正在成为IT安全建设的驱动力。企业的新业务应用正在逐渐标准化和流程化,各种应用系统如ERP、MES为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有效的管控IT环境,确保IT业务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作为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已成为IT系统安全防护的主要目标和关键驱动力。另一方面,企业IT安全的建设也是“法规遵从”的需要。IT系统作为企业财务应用系统的重要支撑,必须提供可靠的运行保障和数据正确性保证。

2.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业务系统的建设一直是关注的重点,但是IT业务系统的安全保障方面,往往成为整个信息化最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在信息化水平还较低的情况下,IT系统的安全建设缺乏统一的策略作为指导。归结起来,企业在IT系统安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2.1 安全危机意识不足,制度和规范不健全

尽管知道IT安全事故后果比较严重,但是企业的高层领导心中仍然存在着侥幸心理,更多的时候把IT安全建设的预算挪用到其他的领域。企业在信息安全制度及信息安全紧急事件响应流程等方面缺乏完整的制度和规范保证,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诸如对网络的任意使用,导致公司的机密文档被扩散。同时在发生网络安全问题的时候,也因为缺乏预先设置的各种应急防护措施,导致安全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

2.2 应用系统和安全建设相分离,忽视数据安全存储建设

在企业IT应用系统的建设时期,由于所属的建设职能部门的不同,或者是因为投资预算的限制,导致在应用系统建设阶段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安全防护的需要,为后续的应用系统受到攻击瘫痪埋下了隐患。数据安全的威胁表现在核心数据的丢失;各种自然灾难、IT系统故障,也对数据安全带来了巨大冲击。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在数据的安全存储方面,并没有意识到同城异地灾难备份或远程灾难备份的重要性。

2.3 缺乏整体的安全防护体系,“简单叠加、七国八制”

对于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企业仍然停留在出现一个安全事故后再去解决一个安全隐患的阶段,缺乏对信息安全的全盘考虑和统一规划,这样的后果就是网络上的设备五花八门,设备方案之间各自为战,缺乏相互关联,从而导致了多种问题。

3.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建设规划的原则

企业的信息化安全建设的目标是要保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为企业带来价值,在设计高水平的安全防护体系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统一规划设计。信息安全建设,需要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原则;应用系统的建设要和信息安全的防护要求统一考虑。

(2)架构先进,突出防护重点。要采用先进的架构,选择成熟的主流产品和符合技术发展趋势的产品;明确信息安全建设的重点,重点保护基础网络安全及关键应用系统的安全,对不同的安全威胁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案建设。

(3)技术和管理并重,注重系统间的协同防护。“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合理划分技术和管理的界面,从组织与流程、制度与人员、场地与环境、网络与系统、数据与应用等多方面着手,在系统设计、建设和运维的多环节进行综合协同防范。

(4)统一安全管理,考虑合规性要求。建设集中的安全管理平台,统一处理各种安全事件,实现安全预警和及时响应;基于安全管理平台,输出各种合规性要求的报告,为企业的信息安全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5)高可靠、可扩展的建设原则。这是任何网络安全建设的必备要求,是业务连续性的需要,是满足企业发展扩容的需要。

4.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部署建议

以ISO27001等企业信息安全法规[1]遵从的原则为基础,通过分析企业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和前期的部署实践,建立企业信息安全建设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模型

基于上述企业信息安全建设模型,在建设终端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统一安全管理和满足法规遵从的全面安全防护体系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部署建议:

4.1 实施终端安全,关注完整的用户行为关联分析

在企业关注的安全事件中,信息泄漏是属于危害比较严重的行为。现阶段由于企业对网络的管控不严,员工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实现信息外泄,常见的方式有通过桌面终端的存储介质进行拷贝或是通过QQ/MSN等聊天工具将文件进行上传等。针对这些高危的行为,企业在建设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时候,单纯的进行桌面安全控制或者internet上网行为控制都不能完全杜绝这种行为。而在统一规划实施的安全防护体系中,系统从用户接入的那一时刻开始,就对用户的桌面行为进行监控,同时配合internet上网行为审计设备,对该员工的上网行为进行监控和审计,真正做到从员工接入网络开始的各种操作行为及上网行为都在严密的监控之中,提升企业的防护水平。

4.2 建设综合的VPN接入平台

无论是IPSec、L2TP,还是SSL VPN,都是企业在VPN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需求。当前阶段,总部与分支节点的接入方式有广域网专线接入和通过internet接入两种。使用VPN进行加密数据传输是通用的选择。对于部分移动用户接入,也可以考虑部署SSL VPN的接入方式[2],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将多种VPN类型客户的认证方式统一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统一接入认证的方式,如采用USBKEY等,甚至在设备采购时就可以预先要求设备商使用一台设备同时支持这些需求。这将给管理员的日常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VPN接入水平。

4.3 优化安全域的隔离和控制,实现L2~L7层的安全防护

在建设安全边界防护控制过程中,面对企业的多个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合理的安全域划分将是关键。按照安全域的划分原则,企业网络包括内部园区网络、Internet边界、DMZ、数据中心、广域网分支、网管中心等组成部分,各安全域之间的相互隔离和访问策略是防止安全风险的重要环节。在多样化安全域划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各安全域内的业务单元,根据企业持续性运行的高低优先级以及面临风险的严重程度,设定合适的域内安全防护策略及安全域之间的访问控制策略,实现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例如,选择FW+IPS等设备进行深层次的安全防护,或者提供防垃圾邮件、Web访问控制等解决方案进行应对,真正实现L2~L7层的安全防护。

4.4 强调网络和安全方案之间的耦合联动,实现网络安全由被动防御到主动防御的转变

统一规划的技术方案,可以做到方案之间的有效关联,实现设备之间的安全联动。在实际部署过程中,在接入用户侧部署端点准入解决方案,实现客户端点安全接入网络。同时启动安全联动的特性,一旦安全设备检测到内部网用户正在对网络的服务器进行攻击,可以实现对攻击者接入位置的有效定位,并采取类似关闭接入交换机端口的动作响应,真正实现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的转变。

4.5 实现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现对整个网安全事件的“可视、可控和可管”

统一建设的安全防护系统,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优势,就是能实现对全网安全设备及安全事件的统一管理。面对各种安全设备发出来的大量的安全日志,单纯靠管理员的人工操作是无能为力的,而不同厂商之间的安全日志可能还存在较大的差异,难以实现对全网安全事件的统一分析和报警管理。因此在规划之初,就需要考虑到各种安全设备之间的日志格式的统一化,需要考虑设定相关安全策略以实现对日志的归并分析并最终输出各种合规性的报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全网安全事件的统一可视、安全设备的统一批量配置下发,以及整网安全设备的防控策略的统一管理,最终实现安全运行中心管控平台的建设。[3]

4.6 关注数据存储安全,强调本地数据保护和远程灾难备份相结合

在整体数据安全防护策略中,可以采用本地数据保护和远程灾备相结合的方式。基于CDP的数据连续保护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数据本地安全防护的问题,与磁带库相比,它具有很多的技术优势。在数据库的配合下,通过连续数据快照功能实现了对重要数据的连续数据保护,用户可以选择在出现灾难后恢复到前面保存过的任何时间点的状态,同时支持对“渐变式灾难”的保护和恢复。在建设异地的灾备中心时,可以考虑从数据级灾备和应用级灾备两个层面进行。生产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的网络连接方式可以灵活选择,即可采用光纤直连,也可采用足够带宽的IP网络连接。在数据同步方式选择上,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采用基于磁盘阵列的异步复制技术,实现数据的异地灾备。异地灾备中心还可以有选择地部署部分关键应用服务器,以提供对关键业务的应用级接管能力,从而实现对数据安全的有效防护。

5.结束语

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现阶段的信息安全威胁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针对这些信息安全威胁的防护手段也需要逐步的更新并应用到企业的信息安全建设之中,这种动态的过程将使得企业的信息安全防护更有生命力和主动性,真正为企业的业务永续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纳.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3.

[2]李群,周相广,陈刚.中国石油上游信息系统灾难备份技术与实践[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0,06.

篇7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222-02

一、调查背景

目前,住房公积金业务发展迅速,2014年全国缴存公积金职工1.18亿人,缴存余额3.7万亿元,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从业人员3.66万人(以上数据来源于住建部官方网站),人均管理资金1亿元,其中不包括贷款、提取等业务。2015年河南省公积金贷款发放407亿元,全省房地产住宅销售额3300亿元,住房公积金占比24.55%(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局的《2015年全省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年度分析报告)。在全国去库存、重使用的大背景下,公积金中心业务量暴增,各中心工作任务繁重,人员少和业务量大的矛盾十分突出,住房公积金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积金中心的核心管理能力和整体水平,在“信息化就是生产力,信息化就是办事效率,信息化就是管理水平,信息化就是科学发展”的思想指导下,信息化已经成为住房公积金管理业务的核心手段之一,调查、研究与探索信息化建设在分流公积金业务重要性这一问题则势在必行。

二、调查目的

通过对河南省驻马店、济源、焦作和滑县地区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实际调查、座谈访问以及对公积金信息化建设理论的学习和政策的研究,了解公积金行业信息化建设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通过信息化来解决公积金业务量大而人员少的问题,如何采取多种举措来加快公积金信息化建设,保障广大的缴存职工享受更优质的服务,提高公积金中心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调查方法

1.实地考察分析法。对驻马店、济源、焦作和滑县四个地区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实地考察走访,采集数据与信息,并进行分析对比。

2.业务数据分析法。对驻马店、济源、焦作和滑县四个地区公积金管理中心业务操作系统进行对比,并提取数据进行分析。

3.理论学习分析法。通过公积金信息化相关论文、公积金学术研究书目以及相关公积金专题报纸、新闻等途径进行理论学习。

四、调查分析

2016年4月―5月,先后走访考察驻马店公积金中心、济源公积金中心、焦作公积金中心和滑县公积金中心等,采取座谈、实地查看的方式了解有关情况。驻马店公积金中心位于解放路中段,中心人员64人,城区设置窗口6个,科室6个,每天人流量120人次,每天办理业务约100笔;济源公积金中心位于黄河大道与文博路交叉口北,中心人员38人,城区设置窗口10个,科室5个,每天人流量80人次,每天办理业务约70笔;焦作公积金中心位于焦东路与人民路交叉口,中心人员95人,城区设置窗口11个,科室12个,每天人流量170人次,每天办理业务约150笔;滑县公积金中心位于人民路南段,中心人员16人,设置窗口5个,科室5个,每天人流量50人次,每天办理业务约30笔。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到各中心都是直属于地政府的事业单位,共同面临着人手少而管理资金多的情况,人均管理资金约5000万元,而增加编制,招聘人员需要层层报批,环节多,时间长,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根据调查分析各中心出现人员短缺的现象,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前台业务的压力,2015年3月20日以来,在办理业务高峰期时,办事职工挤满公积金服务大厅,有的职工在中心外边支起帐篷,准备打持久战,大厅内人员嘈杂,秩序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中心开始采取限单办理,而引发矛盾,向上级部门投诉等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是缺乏管理人员,公积金中心管理大量资金,资金管理的有效制约手段是管办分离,即你是运动员就不能当裁判员,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不能办理业务,这是实现资金科学管理的必要架构,但现实往往相反,一人身兼数职,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等,要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在现有框架下不断强化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网分流住房公积金柜面业务,同时进一步完善管理系统,采用系统留痕技术、内控制度、AB岗互相牵制等措施。由此可见,强化公积金行业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同时也对各个中心的业务操作时间进行了调查。在办理一般提取(包括退休提取、终止劳动关系提取等)业务中,驻马店中心业务时长约10分钟,济源中心时长约8分钟,焦作中心时长约6分钟,滑县中心时长约10分钟;在办理冲还贷业务中驻马店中心需10分钟,济源中心需5分钟,焦作中心需10分钟,滑县中心需10分钟;在办理一般贷款业务时,驻马店中心约20分钟,济源中心约20分钟,焦作中心约20分钟,滑县中心约15分钟。通过本次受理业务时长的调查,我们注意到各个中心受理的流程都是一样的,一般提取和冲还贷业务需要经过初审和复审两道程序,贷款业务需要经过初审、复审和最终审批三道程序,但是各个中心受理的业务时间是不同的,焦作中心、济源中心受理业务时间相对较短,滑县、驻马店次之。具体分析各个中心在办理相同的业务,采用相同的业务流程,但是受理业务的时间却不尽相同的原因时,我们发现业务受理时间和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有着紧密联系,中心信息化建设程度越高,管理系统操作界面优化,系统运行顺畅,业务受理时间越短,工作效率越高,比如滑县中心开通了网上办事大厅,贷款信息可以提前录入,受理时直接导入管理系统,贷款业务办理时间大大加快,减少了职工等待时间。反之则长,工作效率越低。

同时根据各中心前台工作人员的反映,在实际办理业务过程中,职工咨询业务时间占整个业务受理时间的五分之一,以冲还贷业务为例,受理时间一般需要10分钟,初审需5分钟,复审需要3分钟,其余的2分钟也就是职工咨询时间。这说明广大职工对公积金的相关政策还不太了解,我们对公积金的宣传还不到位,对政策的解读还不够深刻。在当前业务量大、办理业务人流量不断增多、前台工作人员少的现状中,减少业务受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科学高效管理是当务之急,需要我们多渠道、多元化地对公积金政策进行宣传。

在调查过程中,驻马店、焦作、济源和滑县中心的信息化建设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比如焦作中心已经实现自助打印身份证缴存证明、结清证明和还款明细等,开通网上办事大厅等;滑县实现自助终端查询,开通网上办事大厅、微信公众号;济源中心实现了自助终端查询;驻马店中心实现了自助终端查询。这些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台的压力,前台工作人员在办理缴存、提取、冲还贷和贷款等业务时,不再受到其他用户的打扰而缩短了业务的办理时间。同时应该看到,公积金信息化建设在各个地方发展还不平衡,有的中心仍然停留在简单的电子化阶段,不能利用科技手段持续提升管理水平,不能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信息化缺少战略规划,还没有执行行业标准,信息化层次低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住房公积金业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五、调查结果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涉及多学科、高技术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的发展过程。通过对以上四个地区的实际考察和相关政策理论的学习,从业务量与从业人员数量的对比、业务操作时间的对比、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程度的对比等方面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公积金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健全完善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建立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方式,多元化多渠道宣传公积金,增加公积金相关信息政策的透明化、公开化,方便广大缴存职工了解公积金相关信息,@是中心开向互联网的一扇窗户;二是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它是内部信息的组织管理者,信息化的推广意味着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各部门间的紧密配合与相互协调,更需要公积金管理机构打破已有的常规思维,以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标准,积极建立并持续完善和规范相应的业务操作流程和风险防控链条;三是发展自主终端,像焦作中心一样使用身份证自助查询个人信息,自助打印缴存证明、还款明细、结清证明等。门户网站是中心的政策宣传阵地,网上办事大厅是分解中心柜面压力的有效渠道,信息管理系统则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而从长远的规划来看我们应如何做好公积金的信息化建设,则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做好信息化人才储备工作。信息化首先要“化”人,信息化建设首先是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必须做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信息化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管理创新工程,需要既懂管理科学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来领导、组织并承担有关规划、设计、实施、运用等复杂工作。

二是做好规范公积金行业标准工作。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指导原则,造成全国各地住房公积金数据定义不相符,平台选择、软件基础不一致。因此,各个住房公积金中心应采用统一的行业标准,制定住房公积金行业信息化的指导标准并加以实施,实现全国联网,促进信息的传递与共享。

三是做好公积金行业总体规划工作。住房公积金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应把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管理体制和业务流程的变革、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出长远规划,在总规划的基础上,按步骤逐步开展信息化建设,重视系统框架与平台建设,保证信息系统建设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加强公积金信息化建设是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运作、促进住房公积金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为中心提高工作效率、为广大职工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也是中心适应信息化时展的需要。树立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观,努力完善住房公积金信息化建设,构建高效、稳定、便民的信息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贾小丽.浅议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化建设.西部财会,2013(8)

[2] 罗铮.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管理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9)

篇8

一、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含义及作用

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可以理解成一个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于企业实践的一个动态过程,即借助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手段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时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信息。通过将企业的经营及管理流程在线实现,使企业管理层可以在线获得完整准确的信息并迅速做出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筑企业信息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企业生产,即在生产过程中广泛运用CAD、BIM、intranet等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二是管理,指用信息技术对生产经营、安全、成本、人力资源、财务等数据进行处理,实现管理信息化,此过程是最基本的、大量的数据信息化过程。三是经营,即建立辅助的管理、决策系统,如办公自动化OA系统、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安全质量系统、营销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这是更高层次的信息化。

二、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远意义

通过对信息的全面掌握和及时分析处理,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把握能力,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素质,促进企业与时俱进和健康稳步发展。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设计

就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而言,部分系统在逐步建立信息化平台。如:财务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安全隐患排查系统。这些部门即便建立了部分信息管理,但基本上也只是孤立和片面的,只是系统管理的一部分,还不能称之为信息化系统管理,系统与系统之间也是独立运行的,从整个企业层面还未建立起整合的共享平台。部分系统还没有建立起信息化平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差距还十分巨大,企业信息化建设亟待提升,整合、共享、利用和信息升值。

(二)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由于国内建筑企业多数是有几十年历史的国有企业,长久的工作模式、管理模式对其管理者造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认为企业只要做好生产、经营等核心业务即可,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或对信息化知识缺少培训,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也是停留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文件处理、制图、沟通交流等简单的数据处理层面。缺乏运用信息化技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认识。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基本停留在各个信息系统独立、只能实现基本的信息录入和存储的层面,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对于管理者需要梳理传统的管理方式,融入新的管理方式及管理理念,加强新的管理方式的执行力度,但是信息化是一个不能直接体现经济效益的工作,使企业管理者很难大力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四)软硬件投入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信息化基础建设,包括硬件设备(计算机、服务器及辅助设备)、软件系统(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办公辅助软件)及人员的基本培训,动辄上百万的投入使得企业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在企业信息化上,从而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应按照“一个企业、一个内网、一个数据处理中心”的框架,构建一个安全的覆盖全企业各部门至各基层单位的数据共享、流程同步、综合性信息化办公处理基础网络平台。

企业信息化建设遵循的策略,就是目标定位上的策略。即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否则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四不像”,既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好处,也不能为企业的增长创造条件,可能最后就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一)企业高层应当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I信息化应当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性工程,需要高层人员的支持,包括各系统部门主管,他们是工作的设计者、变革的支持者和团队学习的教育者。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冲击现行管理体制中不符合科学管理规律的作风和习惯,容易导致冲突。因此,如果没有高层行政上的强有力支持,没有高层人员的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加大投入并做好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古话说:“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必要的软硬件投入是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要在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调研基础上,购置适用的软硬件设备设施,包括引进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员。否则,信息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要根据企业当前业务及可预见的发展趋势,根据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流通的要求,选购和构筑由信息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库和支持软件等组成的环境。这需要认识上的提高,即由单纯的选型、买设备,提高到建立性能价格比合算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这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最根本条件。建设企业信息网络,在原有企业局域网的基础上,用Internet技术改造成外联网和公司内部网络,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三)要有层次的逐步实施企业信息化

首先是建立并完善企业的局域网系统建设,并以此为依托逐步构建企业的广域网系统,实现企业用户间的互联互通。同时逐步开发应用各类信息系统,保证各类业务信息传递、审批、查询、汇总等的处理与交流畅通无阻,从而为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奠定基础。

其次是建立并转换企业各部门业务系统,清理与改造现有单机使用的业务系统,采取开发数据接口程序及修改应用软件系统等方法消除“信息孤岛”,以“系统资源大整合、数据大集中、信息高共享”为原则,整合各业务系统的信息资源以实现协同化办公。协同化办公的重点是解决人员间的协同,明确过程中的人员职责和活动准则,缩短沟通的时间,避免重复的工作及浪费,?槠笠倒菇ㄒ桓鼋?“信息”与“管理”紧密集成的,真正意义上的协同管理平台。

再次是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是本业务信息化的责任主体。要使企业各项管理业务尽快实现信息化,各部门必须认真整理需求、做好应用规划。同时要加强各系统管理上下级、业务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以保证信息系统功能完整、切合实际。

(四)制订信息化管理制度,做好信息组织工作

企业有关部门应制订出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做到制度管人,有理可依。说到信息,就不能不提到数据,数据涉及企业的内外资源及企业进行管理监督工作的各项标准,它不仅包括企业最基础的业务信息,还包括进行管理监督所必需的能源、工时、材料等耗用的费用开支及预算数据,应该对数据高度重视,实现对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全面分析企业各类信息资源并优化组合,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从而保证标准化、规范化的组织好信息,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最基本工作。

(五)建立外部资源的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基础上,要重视使用外部资源的管理信息系统,密切与地方、业主、供应商等之间的联系,跟踪客户和供应商信息,实现企业与政府、客户、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管理、客户链管理的信息化,从而使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

(六)开展信息化教育,提高全体员工意识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的各级人员都是信息系统的最终用户,人员素质直接决定着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成败和使用效率的高低。必须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全员信息化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全员信息化认识水平和开发使用集成化信息系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对系统开发人员与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提高全员的义务和管理水平,增加对企业的认识程度和责任感,提高其对自身在工作中自我价值的承认。

(七)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业务模式均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企业的业务在新的电子化模式下如何得到有效安全保障,特别是如何保障系统运行安全与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信息安全已经从部署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单一的技术手段,发展到建立整体化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因此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就尤为重要。

篇9

[关键词] 珠三角 中小企业 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应用

随着网络建设的普及和应用,信息传播越来越广泛、及时,这为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充分条件;企业如何更好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升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广东省政府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把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广东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了摸清珠三角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现状,我们对地处珠三角腹地的广州、佛山禅城区、顺德、南海、三水、高明等地的中小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

一、样本构成

该项研究是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珠三角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调查。前后共进行了三次问卷。第一次,2003年底,发放560份问卷,实际完成了491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87%;第二次,2005年初,发出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14份,有效回收率88%;第三次,2006年6月,本次共发出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28份,有效回收率76%。通过问卷,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我们对珠三角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进程有了较深入地了解。

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国有企业数量占样本总数的14.29%,集体企业占7.14%,民营企业占60.71%,外商独资或外方控股的合资公司占17.86%。与2005年相比,民营和外商独资或控股的企业数量在增加,而国有企业数量在下降。按行业划分,金融保险企业占样本总数的5.14%,电信类企业8.88%,交通运输仓储类5.14%,旅游饭店娱乐类2.28%,房地产物业管理类4.21%,陶瓷类5.14%,纺织类1.87%,家具类1.40%,计算机信息类8.88%,电子产品类12.15%,其他类占44.39%。样本种类繁多。企业规模也各不相同,其中职工人数500名以上的占22.79%,职工人数50~500名的占45.85%,职工人数50名以下的占31.36 %。500名以下的企业合计约占80%。

可见,珠三角地区中小型企业的种类比较多,行业分布广泛,所占比例比较高,与我国目前企业的结构现状和特点基本一致。样本来源具普遍性和代表性。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概况

1.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应用的态度

在样本企业中,领导对信息化建设持肯定态度的达到81%,这个数据表明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大部分企业领导的思想意识领域当中。但是,由于行业性质不同,部分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应用的态度也不尽然,持无所谓和否定态度的占17.86%,主要分布在陶瓷、纺织等行业。通过了解发现,并不是这些企业不需要信息化应用,而是大部分属于私有企业,经营规模小,产品数量有限,再加上企业不十分了解如何实施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去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2.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及培训情况

(1)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情况。通过调查发现,有35.51%的样本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正在制定和计划制定的企业占28.5%,有29.91%的企业不了解和没有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已有规划和准备制定规划的企业占三分之二,说明大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

(2)企业人员信息化培训情况。从统计数据看,64.29%的企业进行了人员信息化培训,其中计算机信息、金融和交通运输仓储行业对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的程度比较高。而纺织业和家具业的培训相对较低,甚至没有培训。不同的行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一样。

企业信息化培训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办公软件的使用占28.57%,网络营销的基础知识占21.43%,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占17.86%,因特网基础知识占0.41%。从这个分布数据看,信息化培训已经开始注重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知识的应用。

3.计算机拥有量及内部网络、企业网站建设

计算机拥有量和内部网络建设是反映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两个重要标志。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有利于企业加强信息化管理;内部网络加快了企业内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有利于提高效率;企业网站的建设可以使企业迅速触网,为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打开一扇窗口。基于此,在问卷中对上述情况进行了调查。

2006年调查数据显示,93.89%的企业拥有计算机,41.34%的企业建立了内部局域网,有53.57%的企业已建立了企业网站。可以看出在珠三角企业界,计算机的普及率是相当高的,且比较重视局域网和企业网站的价值,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基础好。

4.信息化的主要应用领域

调查显示,珠三角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最多的领域是: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从2003年到2006年,随着信息化的建设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应用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如图表1所示。

图1 信息化的主要应用领域

从所占的比例不难发现,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办公自动化比较重视,位居前三名,信息化应用比较好。而在企业资源规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建设方面比较弱。这也表明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的全面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对信息化的管理需求还不是很迫切,或者说是条件还不具备。

5.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

(1)企业电子商务开展情况。从2005到2006年的数据看,没有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由42.06% 下降到10.71%,已经开展的企业由18.69%增加到50%,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增长了31%。开展电子商务效果好的企业由7.48%增至21.43%,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外资、合资或者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一些行业。其他一些行业开展的效果不明显。从调查的数据看,开展的企业数增加了,但是效果不明显,投入了但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将给企业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带来障碍。

(2)中小企业使用第三方服务平台进行商务活动。中小企业进行商务活动借助的平台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建设的商务网站,二是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根据我们的调查,第三方服务平台目前已经逐渐成为中小企业进行商务活动的主要平台。

根据佛山2006年的统计数据,佛山现有中小企业49115家,2007年2月,我们通过对阿里巴巴网的访问,发现有31145家企业在阿里巴巴网进行了注册,占企业总数的63.36%。其中4522家企业申请了诚信通,为进一步开展网上贸易打下基础。随着第三方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完善,企业利用第三方服务平台进行商务活动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3)企业网站应用的主要业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网站应用主要集中在信息、接受网上订单、收集客户信息方面。经过数据统计我们发现:超过半数的企业在网上介绍产品、信息;接受网上订单的企业从24.77%增至35.71%,增长10.84%,但总数只占样本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说明大部分企业对此持保留态度;收集客户信息从13.08%增至45.71%,增长32.63%,且总数占样本企业数量的一半,表明大部分企业在积极开展这项工作,重视利用网络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服务。

(4)企业的商务经营、运作模式。在问卷中,我们对企业的电子商务经营运作模式进行了调查。主要涉及到营销模式、业务洽谈方式、销售方式、网上采购、网上支付情况等。具体数据如下图表2:

图2 企业经营运作模式情况

从统计表中看出,E-mail洽谈、网络营销和网上支付位于前三名,表明企业在业务的洽谈、营销的方式和支付方式已经为部分企业接受并得到应用,网络化管理初见成效。

(5)有关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情况。在2006年问卷中,有53.57%的企业对于相关销售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其中15.3%的企业采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并用来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有38.26%的企业凭经验进行数据分析并用于生产计划的制定。可见,数据的有效分析挖掘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自身的规模相对较小、资金不充足等原因的限制,这方面的需求比较弱。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普及,技术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完善,这方面应该会有很大的发展。

(6)增幅比较大的几项:我们对2003年~2006年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财务管理21.11%、客户关系管理20.64%、人力资源管理19.82%增长的比例位居前三名;进销存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跃居第四、五名,从2005年的28.97%,上升至2006年的46.43%,增长了17.6%,进销存的信息化管理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企业在经营决策管理、企业资源规划等方面的应用比例在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的范围在拓宽,应用的领域在深入,企业对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在逐渐加强。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寻找突破口

从本次调查的数据不难看出,信息化应用最多的领域是OA、财务管理系统,还有63.36%的企业借助第三方服务平台作为应用的突破口。这些数据表明,部分企业已经根据自己的实际寻找到了突破口,目前财务管理软件大多实现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发展,财务体系比较固定。通过第三方平台展示自己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寻找商机,进行客户关系管理,进一步实施网上订购和销售,促使企业内部进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这三个环节可以作为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突破口。

2.加强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建设

首先构建电子商务安全运作的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保证交易信息安全、迅速地传递;保证数据库服务器绝对安全,防止黑客闯入网络盗取信息 ;电子签名和认证是网上比较成熟的安全手段,应逐渐推广使用。其次尽快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违法交易行为。最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支持服务。充分利用中小企业信息网为企业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技术培训、企业管理的新知识和理论,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建议,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网络经营,促进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

3.注重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问卷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学历需求,大专和本科生的学历结构就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方面,偏向应用操作性的实用型人才,2005年~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企业需要的人才排在前三名的为:网络营销员、客户关系管理员、电子商务操作员。根据人才的需求现状,调整人才培养的结构和培养的比例,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

4.今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从2005年~2006年的调查数据来看,2005年位居前四位的信息化建设领域是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而2006年的数据,位居前四位的是:客户关系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管理、财物管理,企业将这四项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说明信息化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应用在不断深入。这部分企业占样本总数的25%~35%,比例不大,但是表明了信息化建设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除个别企业尝试外,珠三角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总体上还局限于交易前的阶段,即主要应用于网络广告、网上寻找买家或卖家、网上洽谈等环节,少有在交易中和交易后的应用,如网上采购、网上订货和网上售后服务等。而客户关系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规划等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待开发的领域,并且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梁春晓:2004年~2005年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06~04~20

[2]贾兴华:浅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及策略.经济管理论坛.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期

[3]张琼: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企业天地,2005年第1期

[4]王玉珍: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北方经贸,2006年第1期

[5]陈东红:论信息化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统计教育,2005年第2期

篇10

从2007年重新制定升特标准至今,全国总共有264家特级资质的企业,其中80%的企业升特后信息化彻底放弃,重新布绪,多于10%的企业升特后信息化建设需要持续改进,只有小于10%的企业升特后信息化建设进入深化改进。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中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没有真正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力的工具来运用。本文从施工企业和软件企业两方面进行分析。

1)施工企业的原因:企业员工的信息化落后于业务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违背发展规律急功近利;企业信息化脱离企业实际,推广运用困难重重;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细节处理粗糙;计算机与人的职能不定位;企业忽视应用第三方的智慧和力量;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企业定位不清,管理标准化程度不高,盲目地信息化。

2)软件的原因:企图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大效益;企业信息化只是手工业务的信息化;不顾信息化项目质量,超能力接单;系统上线就算完成了合同;应用系统没有思想,缺少开放性、灵活性;随机流程和数据的处理力有待改进;企图以不变应万变。

2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建筑企业实现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当务之急。长期以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一直处于“高产值、低利润”的状态,国内建筑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虽在20%以上,但是平均利润率却一直维持在3.6%以内,处于较低的行业利润水平。与国外建筑施工企业相比,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现代管理理论和观念较少、管理思想与理念较为传统、产业组织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化需求和符合建筑产业的基本特征、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虽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劳动力和设备装备成本水平较低,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建筑业普遍缺乏新技术、新材料和科技含量较高的成套专业化设备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突破口。根据1999年英国Latham报告指出,英国建筑业在5年内,通过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方法、加强培训等可节约30%的建筑项目成本。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业务迅速扩张、工作地域大大延伸,企业管理跨度也不断加大。当企业进入高效运转状态时,传统管理方式难以实现企业精益化管理,领导决策缺少依据,管理效益和风险并存。这也使得分工细致、劳力密集型的建筑业对信息的依赖度愈来愈大,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资产,必须加以充分利用和妥善的保护。通常,每项建筑工程包括立项、设计、施工至维修保养等多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需要多个位于不同地点和具有不同性质的公司和机构参与设计及施工的全过程。实施的全过程往往需经几年才能完成,参与人数众多,工序繁复,期间涉及大量的文件及图纸往来,急需协调管理。特别是大型智能建筑工程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在内、外部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换处理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包括设计阶段的各种图纸、进度控制;施工阶段的人员、物料、进度、质量和经济等数据,以及各类政府批文和法律文件等等。建设单位繁多,高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管理,已成为优质完成现代化建筑工程的关键之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建筑业信息化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是: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建筑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势在必行。

2)建筑工程信息分类符合建筑工程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七个平台管理系统,符合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要求。

a.OA管理平台。OA平台是指在OA(Office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通过电脑、手机的强大功能来管理底层设计,使之具有全新的开放性、拓展性和兼容性,并实现跨系统、跨数据库的应用。目前,很多的施工企业已经广泛运用OA管理平台,为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总承包项目管理平台。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工程总承包企业可依法将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工程总承包的具体方式、工作内容和责任等,由业主与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合同中约定。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建筑工程招投标、合同、分包、进度、质量、成本、技术安全、决算管理。

c.物资—财务一体化平台。该管理平台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以供应链为核心,基于流程的管理思想,与传统的基于职能岗位的管理思想完全不同,流程的规范化是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必备条件,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物资、财务管理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物资的计划、招投标、合同等内容。

d.人力资源管理平台。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人员的招聘、合同、培训、人事异动的管理。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物资、财务管理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物资的计划、招投标、合同等内容。

e.财务管理系统。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财务管理,结合OA系统管理平台来实现领导对财务状况的指挥。

f.视频电话会议及远程监控平台。各级管理层、职能部门到分公司、项目部检查时使用的,主要明确责任人、事项、时间的具体点。

g.智能IC卡系统。对于大型的施工企业必须对单位的员工进行智能管理,实现所有人员的费用管理。

3信息化建设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做法

1)施工企业总部管理层(公司总部管理层和项目部管理层)。使用管理决策平台管理软件,包括电子地图总览全局和公司视图部分,其中施工现场管理层主要负责工程进度计划的具体实施和实际的进度控制、资源加载、安全、质量、工作联系等信息的提供。并且负责向公司总部定期上报具体工程施工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的报表。包括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生产与工期管理、资金管理、物资管理、机械设备管理、分包管理、成本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环境与职业技术管理、风险管理、竣工管理、考核审计管理、战略决策管理。

2)施工队管理层。该层提供施工现场实时数据。施工部门根据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并负责将本日、本周的施工情况进行上报。项目进度管理人员将工程分为4级进度计划,进行控制与管理:

a.里程碑进度计划,此计划由业主/建设单位根据项目总体安排确定;

b.由业主或建设单位编制的指导性计划及各承包商的总进度计划合并的总控制计划;

c.公司总部各部门编制的详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根据上一级控制计划编制。反映公司总部对项目内容的整体安排,此计划要报监理批准,为3级总体目标控制计划;

d.项目部编制的具体指导施工的进度计划,根据第3级进度计划编制。反映项目部对具体施工方案的安排。此计划要报公司总部批准。各级计划相互依存,各级进度计划工序与工作分解结构编码对应。

4建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程序

1)成立领导组及办公室,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督促、实施。

2)信息化建设规划:根据升特信息化建设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建议聘请咨询公司协助实施。

3)找长期合作伙伴:即选择一家业务水平高、服务到位的软件公司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合作伙伴。在软件开发时就融入公司的实际情况,使信息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