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时间:2023-08-14 17:40: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篇1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221-01

在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充分注重人性、与时俱进,关键要努力探索在当前大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下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确立应时、应势、应人的科学施教方法和内容,使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摆脱空洞和教条式的说教,更为契合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落后

当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能认清青少年运动员的接受心理,在遵循训练、育人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尊重青少年运动员的主体意识,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构建和完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而往往是将德育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仅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行为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规范,忽视了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致使运动员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严重影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待于完善

受到社会进步、经济腾飞、文化繁荣的影响,社会的包容度日益增加,人们的民主意识显著增强,这些变化折射到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与青少年运动员的生活之间的差距在逐渐拉大,过于注重教练员的主动作用,青少年运动员的想法往往难以得到有效地表达,这不仅仅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行为修养的提高,同时还影响青少年运动员主体性的发挥。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改善

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说教和开会的形式进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对运动员进行直接灌输,往往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仅仅是通过理论进行教育,难以解决当前运动员生活中和训练中的实际问题,忽视了运动员之间的差异,导致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

青少年运动员作为生力军,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和运动员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好地适应当前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应当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创新开展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首先不能一味的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差异,而应当切实考虑到青少年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就青少年运动员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每位青少年运动员的不同潜质得以充分发挥。其次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注重营造良好的外在和谐氛围,给予运动员充分的人文关怀,从而增进教育双方的情感交融,从心理上拉近双方距离,逐步引导青少年运动员提高认识。第三要充分尊重青少年运动员的独立人格,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力,引导其进行独立自主的观察和思考,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中,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体育事业相同步的原则。由于体育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很多经少年在技术和经验方面都较为缺乏,这对于他们参加各种赛事来说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学生缺乏自信、乐观的体育精神,很容易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与当前体育事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相结合,对青少年运动员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他们思想和心理的不断成熟。另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科学训练理念的不断深入,所以要保证体育训练的科学性,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加强训练内容科学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结合当前运动员的思想政治现状进行教育,及时发现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运动员的素质问题。由于当前青少年运动员人数逐渐增加,不同的运动员和不同行业的运动员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需要发挥运动员的主体作用,改善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运动员不能仅仅是一味的被动接受,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通过一些实际行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篇2

关键词: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及方法

一、引言

青少年是我国现在和将来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发展力量,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的重担需要他们来承担。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并结合年龄特征做出相应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

二、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显性

1.现代青少年的显著特征

口口相传的“80 后”的我们逐渐都已长大成人踏向社会,已从半成熟逐渐走向成熟,更多的是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而时下最具个性、最难管的便是所谓的“90 后”和“00后”的学生,他们生在新世纪也是高科技的年代,生在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家庭、社会环境都很优异的条件之下,在如此现实的社会中,学校也成为了一个小社会,各种家庭背景的孩子都有,这难免会造成很孩子的攀比之心。除此之外,现在的青少年还普遍叛逆心强,喜欢彰显自我,同时,他们的自控力差,抗挫能力差。

2.当前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青少年就像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和肥沃的土壤来灌养的小树苗,但不能娇生惯养,因为有风雨等的外力浇灌,方可更加地茁壮成长。

笔者认为,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重大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基础举措。除此之外,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1.从往看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对薄弱

以邻国日本为例,日本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在日本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引领下,形成了一套全社会都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系。正是家庭、学校和社区对青少年道德教育活动中的协作,使得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能落到实处。回顾我国教育史,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实还比较薄弱。

(1)教师未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和身心发展规律,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普遍有限。我国大多数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有因材施教、具体分析等方法,并设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年级,但我国对每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上虽有区别,但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教学方法也不够丰富,常是为了达到统一思想而强行“灌输”,难以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热情与兴趣。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并充分结合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发展规律,尊重青年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重视个体差异,实现课程安排要有阶段性、教材内容要有选择性、教学方法要有层次性,在尊重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没有将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化。主要是教育者通过训练、说服、奖励和惩罚等方式,把社会公认的道德以正面、直接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形成与之相符合道德的过程。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取得最大的效果。

(3)理论联系实践薄弱。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与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就必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学会亲身体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理论的说教与灌输,与学生面临的社会道德问题联系不够紧密,从而错过了青少年实践中学习思想政治的良好时机。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

(1)家庭环境。往往普通家庭忽略了这个环境因素,新时代、新发展之外包括了家长的自身素质及客观认识水平。青少年正处于接受知识、对环境及问题产生好奇和拥有自己的连续性思维的阶段,这样一来,即使你想要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龙中龙或凤中凤也是难以实现的。因为,你有什么样的思想政治觉悟就有什么样的思维、行为,那你的孩子就会有相同的作为。由此可见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给予的,这其中也涵盖了类似于家庭环境这样的因素存在影响。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无疑是最容易影响青少年成长和意识形态形成的大集体环境,社会作为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具有整合功能、传讯功能、继往开来的功能和导向功能。笔者认为,为确保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政教育能真正落到实处,我国要加强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育人氛围:即家长要言行统一、做出榜样;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社会要为孩子营造和谐的育人大环境。

(3)学校环境。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们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功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荣八耻、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内容,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优美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法治校园等建设活动;积极开展班级间、年级间、院系间校园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学校及教师不仅要切身做到关注国内、国际的思想、政治动态,更要树起榜样,做好学生直接出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四、结论及建议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大胆借鉴国外一些拥有优秀教育系统的、较为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比较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成分。同时,我们要结合中国实情,不能盲目吸收,要在批判借鉴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切实把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3

关键词:微博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途径

微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作为时代宠儿的微博具有网络融合时代的典型特征,它打通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并借助自身强大的传播优势蓬勃开展起来。微博受青年人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微博以电脑为服务器、以手机为平台,把每个手机用户用无线的手机连在一起,它具备4A(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hing)的元素,成为一种流动的互联网装置。

微博走进了青年人的生活,并成为影响其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微博极强的渗透力和吸引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应对微博的挑战并有效地发挥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成了我们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我们应该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微博的含义、特点与功能

(一)微博的含义

微博(Micro-blogging,Microlog)是一种基于web2.0的迷你型博客,用户可以通过登录网站、手机短信(SMS)、IM软件(如MSN、QQ、飞信等)和外部API接口等多种途径及时更新并公开博客,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集成化和开放化,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微博的消息一般文字比较短小、内容比较简洁。

(二)微博的特点

微博与博客相比较,在功能上与博客类似,用于记录生活、交流互动;在形式上较博客短小,有字符数的限制;在技术上较博客先进,用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消息。

1.短小性

字数的限制决定了微博内容的短小性。例如新浪微博容量为140个汉字,人民网微博为140个字,网易163字,腾讯200字,搜狐500字。字数多少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但反映了微博短小的特点。清华大学的金兼斌教授认为,微博短小精悍、信息量密集的特点,契合今日人们快节奏、快餐化的生活特点。

2.随意性

微博内容的短小性决定了其随意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编辑信息,抒发自己的感情,可以随意发一个表情或是上传一幅图片。微博不仅支持用户传播文字、图片等内容,还支持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人们利用时间碎片提交的信息保证了微博内容的丰富性。

3.即时性

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微博的传播速度更快,关注的人更多,时效性更强。因为微博融合了网络、手机以及IM软件等多样化的信息途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网络或手机,在最短的时间内信息。

4.互动性

微博的互动性源自微博信息的开放性,微博主的信息能即时更新至关注者的首页,无需对方主动访问。一键转发功能,可以将信息瞬间分享给更多的用户,从而增强了博客的互动性。现代人面临各种压力,表面忙碌充实,内心却感到空虚,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手机短信点对点的传播,人们思想上会顾虑很多,不会轻易与朋友或家人倾诉,而微博点对面的传播,则打消了人们的思想包袱,即便无人回复,也能使内心的情感得到宣泄。

(三)微博的功能

作为一种分享与交流的平台,微博更注重随意性和时效性。它的魅力主要集中在群聊功能和跨平台数据交互功能,随着3G时代的到来,微博即将刮起一场新的跨平台交互风暴。

1.核心功能:即时信息的与获取

对于微博用户来说,它们既是微博信息的者,同时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对于信息的渠道来说,微博并不是唯一的渠道,论坛、贴吧、博客等都可以信息,但微博与其它渠道相比,优点在于其便捷性和交互性。微博用户可以使用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和所感上传到微博。传统的信息渠道不能提供即时信息共享,往往无法有效满足用户的需求,微博的传播速度则使它的价值凸显出来,此外微博的交互性能够使用户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出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这也是微博得以发展的最重要原因。

2.延伸功能:人际网络的构建与维护

在微博上,人际网络的构建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既有的人际网络在微博网站上的延续,即网络用户之间的好友关系是在使用微博之前就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双方可能就是同事、同学或者家人、朋友,微博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继续交流和沟通的空间;二是基于共享信息在网络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关注――被关注”关系,即用户之间以信息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关系,一方有展示信息的欲望,另一方有索取信息的需求,双方出现不同程度的互动。微博对人际网络的构建与维护功能即是其延伸功能。

3.附加功能:多样化的网络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为满足用户对网络应用的多层次需求,提升用户的尝试体验效果,更多应用软件的接入,使微博的附加功能陆续被开发出来,为微博的功能拓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微博凭借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开创了更符合现代人生存特性的“碎片化沟通时代”,将互联网带来的话语快乐推向了极至。

二、微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当微博走进青少年的生活,其强大的渗透力和吸引力,将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而青少年的思想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各种思潮和观念的影响,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遭遇到微博的挑战。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预见性的挑战

多元文化的传播、碰撞和交融,不可避免地会使一些无聊、低俗的观念充斥到校园文化当中,而微博的即时性、开放性特点又使得这些思想的传播飞速蔓延,各种合法或非法、健康或非健康的信息迅速地进入人们的视野,社会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给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青少年不再单纯地接受教育者事先设计好的主流思想和先进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而是以他们自己的是非观判断和选择自己认同的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有预见性,只有这样才能明确特定的教育对象、内容和方法等。因此,如何应对信息开放并将其带来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是摆在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大挑战。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载体的挑战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日益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日益多样化。依托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早已在过去较为单薄的课堂教育和有限的课外活动的基础上拓展了新的内容,如网络交流(BBS、网上论坛、网络聊天、网络电话等)、数字通信(短信、E-mail、电子杂志等)、网络课程及其资源开发及主题网站、网页规划建设与相关链接等。但是由于起步较晚,许多校园网站的建设速度迟缓,发挥不了应有的价值,不能满足青少年对网络的需要,更满足不了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需求。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没有来得及反应时,微博的发展已经促使其成为新的载体。因此,如何利用微博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格调健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挑战。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方法的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有:说理引导法、实践锻炼法、熏陶感染法、比较鉴别法、自我教育法以及心理咨询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对教育对象集中、持续、高强度地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信息,以促进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发生转变。然而,随着微博的出现,信息的传播逐步脱离政府、学校、教师及家长的控制。不良社会现象及无聊低俗信息的传播引起青少年思想上的烦恼与困惑,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因此,如何利用微博探索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也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

(四)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处于信息优势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学生的认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优势逐步地丧失,尤其是微博的出现,青少年通过微博方便快捷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却开始面临信息劣势的境地,经常遭遇尴尬的局面,因为他们越来越不知道青少年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越来越不知道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了。青少年说的新名词和新鲜事自己闻所未闻,而自己所讲授的东西他们早已知道,或者不感兴趣。因此,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也成为微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三、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能的发挥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贵在与时俱进。只有充分利用微博这个新型信息交流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思想导向功能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价值、目标和行为导向方面。思想导向功能则是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微博凭借自身独特的特点和功能凸显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即时性的特点,将学生感兴趣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到微博空间,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即时性;还可以利用微博的开放性、随意性特点,将自己在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观点,通过简单凝练而富有哲理的文字形式到微博空间,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交流互动功能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灌输式”教育,渠道单一、方法单调,青少年学生很难接受,因此收效甚微。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展,师生交流有了更多更广的渠道,如手机短信、E-mail、QQ、博客等,但是这种交流互动基本上还是“点对点”的传播,青少年会因有所顾虑而不愿意表露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是利用微博,青年人却愿意大胆、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微博的即时通讯功能,能够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并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微博及时把握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心理需求,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信息共享功能

微博网站提供的一键转发功能,可以将信息瞬间分享给更多的用户,使得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信息共享的功能。网络中信息资源极为丰富,更新速度快,微博的出现提高了网络即时信息的传播速度,思想政治教育刚好可以利用微博这一网络工具,精挑细选出青少年感兴趣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多媒体学习资料,既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贫乏、资源有限的限制,又打破了“井底之蛙”的困境,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引导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进步。

四、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

(一)正确认识微博,发挥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将微博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抑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引领青少年的思想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关部门应进行广泛的网络调查研究,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及需求,建立自己的微博阵地,扩大其影响力,增强其吸引力。正确认识微博,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只有正确地认识微博,才能更好地利用它。在利用微博的过程中,注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理论上都是有效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总是以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为先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观念的更新,唯有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博有传统网络媒体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与实际工作结合,发挥其所应有的功能。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的培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各级教育部门不但要成立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构,还要培训一大批专门人才,使他们成为具备心理学知识、能利用微博与青少年进行平等交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与青少年开展良性互动,及时发现问题,对表现出来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从而使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科学管理微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依据微博的不同特点,对微博实行科学的管理。如微博信息的字数有数量限制,我们就利用超媒体链接的形式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微博热点新闻、政策的网络地址链接,提供学习资料网站等,实现信息、知识的共享。针对热门话题发起讨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政治理论的自觉性。微博这一新的网络多媒体形式其独有的功能和特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转变为动态,从空洞乏味转变为生动活泼。同时,即时通讯功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随时随地开展,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运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晓茹.传播学视域中的微博研究[J].当代传播,2010,(2).

[2]孙卫华,张庆永.微博客传播形态解析[J].传媒观察,2008,(10).

[3]百度百科名片――微博.

[4]刘扬.微博客:自媒体时代的话语快乐[J].今传媒,2010,(1).

[5]余娉.什么是微博[J].世界博览,2010,(4).

[6]曾福泉.微博客:唠叨精神照耀下的生活碎片[N].中国青年报,2009-7-21.

[7]周旋.论微博客的新媒体特征[J].新闻传播,2010,(3).

[8]何志勇.微博的传播优势与发展前景[J].河南科技,2010,(2).

[9]喻国明.微博价值:核心功能、延伸功能与附加功能[J].新闻与写作,2010(3).

[10]刘扬.微博客:自媒体时代的话语快乐[J].今传媒,2010,(1).

[11]张婷婷,史亲风.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初探[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7,12.

篇4

1.情商与主体性情商

情商又叫情绪商数(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EQ),是衡量人的情绪智力水平高低的一项指标,其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的管理等5个方面。从其内容可以看出,情商侧重于衡量对自我及他人的情绪控制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其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具有可塑性和开发性。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学生情商的开发可以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在复杂的社会中能以积极的心态处理人际关系,更加冷静和全面地看待事物,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一生能否成功、快乐,不仅取决于智商的高低,更取决于情商的高低。

每个人的智商都依赖于一定的情商,如果缺乏基本的情商,智商就会受到影响,而且情商的发展可以为智商的发展指明方向。情商高的人能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智商,并使自己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

相对于情商而言,主体性情商只包括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绪和自我激励三个方面。通过对学生主体性情商的培养,不仅能促进学生智商的发挥,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逐步树立主体性意识,积极发挥自身在学习、实践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塑造自尊、自信、自强等良好品质。

2.主体性情商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主体性情商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对象都是人,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将主体性情商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和价值,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体性情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心理学普遍认为,人的情感和人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认识才有情感,而情感又影响人的认识活动,激发并推动人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学生的情感发展是以外部、被动、自发的情绪表现逐步转化为内部、主动、自觉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学生主体性情商中的自身情绪可以调节其认知力,影响自身对信息的选择、加工、决策和问题的解决。通过对自身情绪的认识和管理,积极的情绪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协调组织作用,能够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习效果。

(2)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加和谐。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或在思想政治教师的帮助下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可以使其保持积极的心态,用理智驾驭自身情绪,从而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从而在此基础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力量。学生的情绪高涨将会使教育活动更加和谐,能够使思想政治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道德诉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的放矢,更好地将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自律并外化道德体验。

(3)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情绪的愉悦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心理基础,通过有效的情绪管理可以使师生和同学之间建立友谊,增进互助、谅解和相互信任。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师切实关心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以一个教育者特有的亲和力、感染力赢得学生的尊重、理解和爱戴,可以促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二、主体性情商在学校教育中缺失的主要表现

主体性情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当代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主体性情商缺失的现象:有的只看到社会的不完善和不完美,对社会和他人抱怨太多;有的对生活缺乏热爱,对自己缺乏信心,对困难缺乏勇气;有的则对生活缺少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等等,主要表现如下。

1.青少年学生自我情绪较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弱

青少年学生最基本的主体性情商表现为对自身情绪的认识和管理,这往往是决定学生主体性情商高低的关键因素。有的青少年学生自我情绪较强,过于注重自我需求和感受,非常关注自己的优点,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很在意别人的赞扬,但对于他人的批评难以接受,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包容心和同情心,不懂得尊重别人和帮助别人。有的情感体验比较丰富和强烈,但常常难以把握自己的情绪,表现为遇事爱冲动,做事不顾后果。这些表现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由此造成人际关系较为紧张,并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

2.青少年学生自我表现欲望较强,自律性和自理能力较弱

当前青少年学生常常表现出较强的自尊感和表现欲,过于关注自己的感受。在他们的闲暇时间,家庭压力和学习压力得到充分释放,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加上周围的诱惑不断增多,一旦自理和自律能力较弱,缺乏抵制外界诱惑的能力,那么他们在网络生活中就会变得“无拘无束”、“放任自流”,最终误入思想道德发展的误区,从而消磨了自身的意志,也影响了学习。

3.青少年学生好胜心较强,面对挫折的自我激励能力较弱

好胜心强是当代青少年学生情商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们往往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好胜心理,且一旦经历挫败后会表现得萎靡不振。他们中有的因此学习积极性减弱,畏难情绪加重,缺乏积极的进取精神,学习动力不足,出现逃课、网络成瘾、考试作弊等现象;有的承受着学业的压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前途的不确定性、环境的变化性等方面的压力,加上自身缺乏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抗挫折能力与自我激励能力普遍较差,面对种种逆境时往往会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因此,在好胜心、挫败感双向维度的挤压力下青少年学生的成功动机不断弱化。

三、主体性情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路径

道德品质的形成仅仅靠外在的灌输和说教是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必须通过“情感、人格和道德三合一”来完成。

主体性情商教育就是以学生的情商素养为发展目标,以情感为纽带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情绪,使学生成长为情绪健康稳定、积极乐观、与人为善、人格健全的个体。当然,主体性情商教育的关键是如何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形成系统的主体性情商培养体系

由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表现出成熟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发挥学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主体性情商中的主渠道作用,顺应青少年学生的身心、思想发展特点,逐渐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形式,着力探索主体性情商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努力打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主体性情商培育内容体系。

青少年学生主体性情商培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包括实施计划、评估机制、内容体系等多个方面,要想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设计系统、合理的主体性情商培育体系。根据主体性情商所包括的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绪和自我激励等方面的内容,青少年学生情商的培育应围绕培养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调控情绪能力、抵御挫折能力等方面逐渐展开。

第一,青少年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引导其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针对前文提到的部分青少年学生缺乏情绪认知和管理能力导致主体性情商缺失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发现自我,合理表达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来,让学生学会认知自我,不断发挥自身潜能,发现自身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此外,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师生之间通过激辩来达到彼此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由此开启学生的心智,发展学生的个性,塑造健康的人格。第二,青少年学生调控情绪能力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实现自我道德教育、自我心理疏导和自我情绪调节,充分释放心理压力,化解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当代青少年学生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除了物质需求、精神需求,还包括个人才能发挥的需求,以及对信任、尊重、荣誉、信念的追求和理想的实现等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遵循他们内在的价值需求和身心发展规律,以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第三,提高学生的抵御挫折能力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他们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来实现。作为人生里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青少年时期往往最容易产生受挫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磨炼来提高他们面对逆境和挫折时的承受力和调节力,逐渐形成对挫折的适应机制和对挫折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抗拒能力,使他们在遭遇挫折打击时能及时摆脱困境而重振旗鼓。当然,适度、适量的挫折能培养青少年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对周围复杂环境的适应力,从而提高其主体性情商。但过多、过强的挫折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产生挫折感甚至恐惧感,可能降低其主体性情商。

2.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激励原则,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由于青少年学生好胜心强,在面对挫折时表现出的自我激励能力较弱,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运用精神奖赏可以激励学生对更高层次目标的追求,从而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当前随着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个性与潜能认识的提高,激励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在各种激励中情感激励对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情商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自己情感的投入,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教育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激励原则,要善于激励学生,不管是在课堂还是课外,激励都是情商训练中最需要把握的。激励本身就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帮助青少年学生,激发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不断注入情感,才能唤起学生情感与思想的共鸣,相互产生尊重与信任,通过赞美和信任,使学生在满足这些需要之后产生更大的动力,朝着良好的预期发展,而且通过情感激励还可以激发青少年的道德自律情感,最终促进道德自律精神的培育。

3.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机融入生命教育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侧重政治和道德教化功能,忽视了思想政治本身的价值和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使教育内容流于空洞说教,由此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目中无人”。其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关心人、发展人,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针对当代青少年学生出现的精神焦虑、心理冲突、人际关系不和谐、自我激励不足等主体性情商缺失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要加强生命教育,使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首先定位于生命视阈才能返璞归真,只有实现对生命的关注、尊重与完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因为生命教育关注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致力于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这些都为主体性情商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通过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主体性情商

自我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方法,是指受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发挥主体的自主性,有意识地把自我作为教育对象,以提高和完善自我素质而进行的活动。自我教育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管理、自我改造和自我修养,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方面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其实质就是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

我国当前青少年学生多主体性情商缺失,他们自我情绪较强但自律意识、自控能力等较弱,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和实践效果。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投入了许多,但效果并不明显。合理运用自我教育将成为提高青少年学生主体性情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在于能让学生实行自我教育。”此外,自我教育符合道德形成的内在运行机制,因为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含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四种基本心理成分,每一种基本心理成分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来自外部的教育只有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相结合,通过受教育者主体的自我接受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才能够取得实效。

通过自我教育,青少年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主动把握生活、学习目标,提高自我控制力、意志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等,通过自我教育严格自律,实现自我鼓励、自我监督,提高自我激励能力,主动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主体性情商,实现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统一,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5.积极发挥“伙伴教育”功能,拓展主体性情商培养途径。

“伙伴教育”在青少年学生主体性情商培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伙伴教育”和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相结合可以提高主体性情商培养的效果。通过“伙伴教育”建立学生之间和谐友爱、共同进步的伙伴关系,可以使青少年学生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建立纯洁的友谊,以此展开合作,形成人人平等、共同发展的目标。通过这一有效教育途径,既可以实现德育所追求的“学会共同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目标,又可以使青少年学生在伙伴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感悟挫折,调控情绪。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实际建立成长互助型的“伙伴教育”团队,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注重成员的异质性,以期形成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主体性情商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磊.生命关怀:高校德育的起点和归宿.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1).

篇5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合力 提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涵盖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教育、人文关怀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内容。社会合力理论对我们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学生所在的社会生活系统当中,存在着诸多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社会力量。在我国,由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多支教育力量共同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些力量相互交织,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发生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就是由这些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所决定的。只有社会各方面力量密切协作与配合,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才能从整体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品德。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及作用

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其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不是某个单独的客观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生作为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一员,一方面接受父母的言传身教,一方面接受所属团体(包括就读的学校、交往的朋友圈等)的教育与约束,同时还接受社会大环境的教育和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家庭教育力量。家庭教育力量主要是父母及亲友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教育力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他们在思想道德和行为表现方面对孩子的教育与要求,奠定了青少年思想品德的重要基础;父母及亲友的处世态度、言行表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家长在家教过程中是关心孩子的全面成长还是重智轻德,是注重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还是包揽子女的一切事务,是重视与孩子的交流还是与孩子之间甚少沟通,都会对孩子的成长成才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家庭关系是否和谐、稳定,直接影响孩子对待社会和他人的态度。相比较而言,单亲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在思想、道德、行为、心理、婚恋等方面要比正常家庭环境里的孩子出现问题的比例高。在家庭环境中,兄弟姐妹在青少年成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之间年龄差距小,心理距离近,这种影响更直接、更明显。

2.学校教育力量。学校教育力量主要是教师、干部和职工等运用学校各种教育资源和自身综合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教育力量。学校是学生的求学场所,也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平台。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它们时刻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积极向上、催人上进的优良风气能激发人的斗志,提升人的思想水平。相反,低迷消极的不良风气会让人沉沦,不思进取。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首先,应该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要求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关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时事政治、道德品行养成、规章制度、主题教育、文化素质培养、社会活动实践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不足,开展关于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个人情感、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尽力做到因材施教。最后,高校应该根据大部分学生今后的生活就业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总的来说,学校里教师的教育行为、干部的管理行为和职工的服务行为都会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

3.社会教育力量。社会教育力量主要是相关社会主体运用社会教育、社会管理等有形因素以及社会风气、公平环境、价值取向等无形因素形成的教育力量。如党的宣传部门、政府文化部门、司法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共青团、工会、街道社区管理部门等,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社会教育。青年学生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获悉时事、经济行情、重要赛事、社会舆论、法制知识、社会事件报导、慈善捐助活动、青年励志文化节目等,社会主体教育依托的这些传媒正深深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群体思想品德的发展。此外,社会的司法公正、治安稳定、劳动保障、人文环境、廉政风气、公正公平等因素也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青少年学生从社会大环境事件的正面内容中摄取前进努力的信息,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信念,同时也可能从一些负面内容的影响中丧失对社会的信心和人生的信念。

4.其他教育力量。其他教育力量是除以上三类教育力量之外,能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和产生影响的教育力量。如身边的同学、朋友、学生本人等。对于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和社交中结识的朋友是他们生活中新奇而特殊的群体,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交流沟通和相互熟识。家庭之外会有傲慢暴躁或亲近和睦的群体,有自私自利或乐于助人的群体,有慵懒无律或自立勤奋的群体,有一无是处或全面发展的群体……同学和朋友的言行举止时常能够改变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学习生活群体的习惯和风气会对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青年学生长期处于和谐、互助、向上的朋辈群体中,自身会变得积极主动、勤奋上进;相反,如果长期处于冲突、伤害、低迷的朋辈群体中,自身会变得消极低沉,具有攻击性。此外,学生本人对自己也能够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一般情况,具有是非分辨能力,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且坚定不移,积极乐观,主观能动性较强的学生群体有良好的自我思想教育能力。相对前面的三类教育力量,其他教育力量更多是在无意识状态中发挥作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提升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条件下,全社会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作用所产生的综合结果。这种综合结果,并不是单方面力量、单个要素、单项教育活动的教育效果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有别于这些孤立教育因素的新的教育力量。一般情况下,它应该优于这些孤立力量之和,形成大于孤立力量之和的有效教育力。由于这些不同力量、不同因素、不同教育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目标指向、力量大小等存在差异,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有可能出现零效果、零合力,甚至负效果、负合力的情况。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认识,有效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协调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教育力量之间的交流互通等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年来我们党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组织和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形成。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时期,社会环境中存在不良思潮,如享乐主义、诚信危机、奢靡腐化之风等正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群体。西方敌对势力极力鼓吹西方民主制度与政党制度、标榜资产主义的民主与自由,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美国通过他们的文化产品输出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人生哲学。因此,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道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要有内容、分层次地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力地把握青少年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主义性。

2.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整合。合理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将相关要素进行整合,科学配置资源并有序开展活动,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最大化。这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在教育目标、管理制度、教育人才等方面的整合。教育目标是一定时期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灵魂与方向,对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有指导和制约作用。管理制度整合,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制定相关政策、行政管理制度、工作纪律与工作规程等。教育人才整合,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各支力量中科学配置教育人才,培养和建设专门的队伍,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完成。第二,每支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内部的整合。比如社会教育力量内部,组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街道社区等教育主体,划分和整合各分支力量的教育责任内容;学校教育力量内部,要合理整合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分支力量,以提成教育合力。

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协调。家庭教育建立于血缘关系和亲子之情上,每个家庭的教育内容及方法差异较大,它是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直起着关键作用的教育力量。学校教育相对家庭教育而言,更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教育内容更加全面和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社会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设德育基地、提供实践场所、开展对青少年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他教育力量更多的具有随意性和偶发性,是在没有指导的状态下发挥作用。虽然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在教育重点与实施具体方式上各有不同,但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增强各种力量的有效协调。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要推进各支力量相互配合,努力形成环环衔接、环环相补的“教育闭环”。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应该始终保持指导目标的一致,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有序协调,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

4.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之间的互通合作。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在科学整合与有效协调的同时,要增进教育力量之间的互通与合作,防止各自闭门造车,产生“教育孤岛”的现象。由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给予行政支持,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聚合教育模式。首先,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学校要加强家庭教育的研究,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指导,组织一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共同开展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教育活动。其次,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要通力合作,共同为青年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如治理校园周边环境、资助贫困学生求学、问题学生审判转站校园现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等。最后,大学生虽是学生但亦是成年人群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主动地、合理巧妙地利用大学生自身的学习进取力量和朋辈的示范力量,促进他们自我教育,进行能量内化,让教育能量环环叠加,达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总之,在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进一步科学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内容和规律,探索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优势发挥的途径和教育实效的评估方法,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环境,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孙渝莉,张晓洪.论文化经济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校党校与思想教育,2012(2).

篇6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政治教育

青少年代表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赢得青少年就赢得了未来,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建设更美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必然要求。初中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形成初步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主流是健康的,很多孩子与生俱来有着淳朴、善良、耐劳的优良品质,整体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随着社会改革浪潮的变迁,外来的思想与生活方式、父母的离家等都对当前的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状态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当今的农村初中生,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出生,绝大部分学生缺乏正常的信仰指导教育,“日流”、“韩流”的盛行,使孩子们迷恋明星、盲目攀比;由于父母的外出,孩子们缺少约束,沉迷网络,不仅影响学习,更严重影响了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当今社会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流行,再加上农村生活本身就较城市生活艰苦,部分学生厌学心理严重,一些孩子为了获得更好的物质享受,甚至不惜动歪脑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和城市中的初中生相比,农村地区的初中生由于父母出外打工,家庭教育相对薄弱,学校在其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主导作用。当前部分农村学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学校和教师存在着片面的成才观,没能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用学习成绩以偏盖全,忽视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走过程,或者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单以是否有事故发生来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只看结论不看过程,对个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毫不重视。

②教育观念陈旧。很多学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空洞的说教和强行的灌输,其结果就是保证学生在读期间不出问题,不犯大错,而没有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健康、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审美品位的重要方法。

③教育形式简单化、内容单一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只停留在上级机关要求的内容中,方式也以说教为主。忽略了要从日常生活中,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进行教育。

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认为,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①构建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学生,作为社会人,与外界的接触是多元化的,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是全方位的。学校应该和社会各界广泛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重点对象假期跟踪制度,多与家长联系,对于外出打工的学生父母,也要与其取得联系,比起学生的祖父、祖母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要更为先进一些,和他们的沟通也要更容易一些。对学校周围的网吧,组织专人,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纠正问题。要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建立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网页,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主动的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内部应该建立教师自觉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机制,学科教师通常存在着重知识轻德育的观念,学校应该培训教师依据学科特点,紧密结合课程内容,潜移默化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把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世界观。

②形成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应该多以活泼有趣的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变灌输式为渗透式,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开展纪念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读书活动、社会调查、参观活动、讲座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优良传统教育、文化传承教育等,让学生了解祖国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和曾经遭受过的苦难,了解祖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当今中国所面对的国际国外形式等,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了祖国更美好而奋斗的理想和信念等;在政治课、历史课上使学生了解当前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辩论、谈看法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对学生潜意识中渴望认可的要求进行正确的引导,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积极为班级做贡献,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③重视个体,抓住关键时期,寻找思想教育的突破口。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要重视每个个体,对每一个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应该抓住起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生生活发生变化时,如父母离异,父母外出打工等情况下,要多给其关爱和帮助;在学生奋斗成功或失败时要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和鼓励,成功时要教育他们不可骄傲自满并启迪他们要树立更高的目标,失败时要鼓励他们迎难而上,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挫折、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总之,学校要重视学生个体的思想情况,把握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和学生多沟通,交流,化解他们思想上的疑虑,从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事半功倍。

农村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面对社会改革带来的一些思想上的负面冲击、面对因家长外出打工,而家庭教育薄弱的外部环境,农村学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每一位教师都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应对新的挑战,以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生和世界、正确区分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等社会现象,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将来成为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公民。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改进

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生命线。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就得重新审视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西方,公民教育实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西方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许多地方可以为我们所学习参考。

一、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点分析

(一)隐蔽性与渗透性的统一。在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公开的正面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备受重视,他们旗帜鲜明地宣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文化,强化主流意识,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政权。但这种公开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隐藏和渗透在学校的校园环境、课堂气氛、规章制度、教师言行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学校的建筑、人文环境以及文学、哲学、历史、政治等人文历史课程都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善于运用大量的实践活动、环境熏陶和大众媒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金修建国会大厦、纪念堂、博物馆等,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把参加社会实践当作青少年人生历程的重要部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各国政府通过各种措施积极支持青少年参加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使青少年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受到思想道德的认识和政治责任感的熏陶。[1]许多学校还开设宗教课程,宗教被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宗教课除了对学生宣传以外,还渗透着助人为乐、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责任感的培养。[2]

(二)层次性与连续性的统一。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中,特别注重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和认知水平来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规定教育内容,优化教育途径。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来分层教学,特别注重它们的联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尽可能尊重个体要求,按不同条件向前发展。从小学到大学,从校园到社会,各个阶段相互衔接,螺旋上升,各个阶段课程安排和教材内容,以及制定教学方法。我国在教育中也有因材施教的方法,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层次,但在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经常出现许多教育内容重复或颠倒混乱的现象,有些适应时代要求,符合教学规律的内容未能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得教学传统陈旧。

(三)实践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目前,美国把大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列入本科教学的目标之一。高校将社区服务的情况作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标准,每个学生除了学习成绩单之外,还要有社区出具的社区服务成绩表。一些名牌大学如哈佛、耶鲁等则要求申请入学的学生必须提供社会服务的证明。西方学者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重要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3]他们认为真正教育途径就是实践,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道德观念,提高道德修养,增强道德判断力。西方学者注重运用启发式、参与式教学,让学生能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认为,离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家庭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社区中重视民主的价值信念的实践与技能的培养,是当代西方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实践性得到了体现,并且与社会性紧密结合,很好地促进了教育的全民化和协调化,在家庭与学校的互动中,实现了社会的整体教育,并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

二、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间的糅合性。在各学科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体措施上,可以学习西方国家既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门课程,又在其他课程中尽可能渗透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同时,更应该重视音乐,美术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陶冶情操的同时,教师通过对著名艺术家事迹的讲述,对艺术家工作热情、爱国热情、生活热情、创造热情以及坚忍不拔的品质的传达,激发学生的崇敬和向往,发挥出比灌输和说教更大的力量。总之,讲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效地糅合,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做法。

(二)利用各种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实践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有效性教育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员少教,单身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社会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增强光明、和平与宁静”。在活动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开门见山直叙道理,而是引导教育者在活动和环境中发掘教育的目的和意向,使得富有教育意义的哲理通过为教育对象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融入受教育者的心灵,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理想信念和性格气质。学校和教师应该和家长联系,为学生创造条件,把握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鼓励学生以公民身份角色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只有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实践活动,才能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逐步激发他们的公民意识,使他们逐渐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健康社会心态;培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012-02

社会心态是指“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状态结构,是以整体面貌存在和流行于社会成员之中、内化为社会主体的精神结构的心智状态。”通俗来讲,社会心态是公民对于社会现实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公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意识、心理状态以及行为的直接反映。

一、当前公民社会心态的主要倾向

社会心态映照着一个时代的发展,一个时展的点滴均在不断的影响着国民的心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思想文化的进入不断的对公民原有的心态造成冲击,当前公民的社会心态既有正面倾向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倾向:

(一)当前公民社会心态的主要正面倾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公民的社会心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正面的心态主要表现为开放化,即当前公民均可以已一种开放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外来的事物及新生事物,公民的心态也更为开放包容;其次是当前公民社会心态出现了竞争化的倾向,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公民不断的学习新的科学知识技术,更新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不断的推动着社会的向前发展;除此之外,公民的个人意识不断的增强,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越来越敢于维护自我的权益。

(二)当前公民社会心态的主要负面倾向

1 物欲化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公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物质财富在生产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多种错误的价值观盛行。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上一些投机取巧,通过非法劳动来获得金钱的行为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不断扩大,当民众频繁看到这些现象后,心态必然会发生变化。例如:一些人为了金钱和获得物质上的享受,做出出卖自己的尊严的行为;一些人看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后心理不平衡产生了消极的心理,更有甚者会产生仇富的心理,去一味的抨击当前社会现行的所有政策。

2 浮躁化

当前社会,许多人在心态上处于一种较为浮躁的状态,人们不愿意静下心来冷静的面对现实生活,对社会、对生活失去了信仰,而采取无所谓、无关紧要的态度。主要表现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道德的冷漠,人生理想的淡化以及抱着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态度等。当前社会上泛滥的“娱乐至死”的精神就是浮躁化心态最好的体现,人们只是为了追求“一笑而过”的,而不去思考事情深层次的内涵,许多电视节目为了迎合人们的这种心态而使电视节目过于粗俗化、娱乐化。

3 冷漠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地理关系因经济的发展而更为的接近,但是人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却愈来愈远,人性的冷漠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一大病症。许多人都秉持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生活态度,对于危害他人的行为无动于衷,甚至是成为一个看客。2011年广东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就是当前社会冷漠心态的典型表现。

以上是当前公民社会心态发生的较为普遍的倾向,公民存在的非健康的社会心态,对社会的发展则是十分不利的。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此我们要抵制这些负面的社会心态,树立健康的社会心态,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国民自身的素养,促使国民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育公民健康社会心态的必要性

(一)二者在定义上相契合

当前学术界对于社会心态的定义主要有三种,文章对于社会心态的定义是认为社会心态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的相互渗透表现出来的一种心智状态。从对社会心态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社会心态是公民对于社会存在的一种较为直接、较为感性的反映,属于社会意识的较低层次,它是正确社会意识形成的低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引导人们树立与阶级要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活动,就是在社会存在的基础上,引导人们树立与社会存在相一致的正确的社会意识。社会心态作为社会意识的较低层次,需要在正确的引导下上升到正确的社会意识,只有这样公民才能有效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这一引导过渡阶段不可缺少的。

(二)二者的性质相契合

社会心态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对社会存在的一种直接感性反映,因此主流的社会心态不仅正确的反映着社会存在,同时它必然体现着当时统治阶级的意志。例如,在封建社会民众的主流社会心态即是“君权神授”而甘心处于封建贵族的统治之下,相反,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民众的主流社会心态演变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有权参与国家各项事务的管理。因此社会心态是具有阶级性的。同样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它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它的任务就是引导人们树立与统治阶级意志相符合的思想,从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发展。只有引导民众树立正确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心态,才能使民众更好的在社会存在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社会意识,这样才会使民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过程中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二者的目的相契合

培养公民健康的社会心态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培养健康的社会心态的目的就是要公民能够正确的对待当前的社会现实,客观正确看待社会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现实生活,从而才能发挥公民在社会主要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通过引导公民树立符合社会和阶级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其最终目的也是要发挥公民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在二者目的相同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活动在培养公民正确的思想道德过程中引导公民树立健康的社会心态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

培养公民健康社会心态有着许多途径,但是综合上述三点看来,培育公民健康社会心态极为有效的途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桥梁对于培育公民健康社会心态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着十分必要的作用。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公民健康社会心态

(一)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在引导社会心态方面,领导干部起着带头作用,只有领导干部树立了健康的社会心态,正确的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正常,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才会在领导干部的影响下树立健康的社会心态。同时领导干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更应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树立健康的社会心态。

首先,要确立与时代相符合的评判标准。制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合的评判标准,承认合理利益需求的重要性,允许领导干部合理的利益价值取向;其次,对于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及时更新,既要包括阶级和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道德外,还要包括与时展相适应的内容,例如:不再一味的提倡大公无私的精神,而是尊重领导干部的劳动,保证其合理的物质利益;再次,在对领导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忌空与虚的做法,不再一味的开大会,由上至下进行宣扬,而是应与领导干部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同时要设置一些激励手段,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二)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发挥其生力军的作用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青少年的社会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与走向。同时青少年所处的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这个阶段青少年的心理虽在快速发展,但是其心智尚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使得心性发生变化甚至扭曲,因此培育青少年健康社会心态不仅关系到青少年个人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

对于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以及道德观等多方面的教育。首要的就是对其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十报告中指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其次,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还应注重方式,由于青少年的思想活跃,可塑性强,但是逆反心理也较重。再次要注重对青少年接触较多的载体进行开发利用。如:当前青少年接触网络较多,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杜绝不健康信息对青少年的毒害,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网络阵地,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来对青少年进行正确、健康思想的教育。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应采取高高在上的灌输方式,而是采取平向对等交流方式,先在情感上与青少年进行交流,在达成情感共通的基础上以说服引导为主。例如:当前社会心态的浮躁化造成了许多“娱乐至死”的心态,青少年生性活泼,好奇心以及玩心较重,易被社会上多样的娱乐生活所诱惑。面对此种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者若对其采取严厉的说教手段,这样极易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而加重自身的错误心理,相反,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以理解为主,通过细心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引导其改正自身的错误,从而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三)以社会大众为基础,发挥其历史推动者的作用

社会大众相对于青少年来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同时,社会大众作为当前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直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而他们的心态健康与否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加之当前社会心态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倾向,对社会大众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其树立健康的社会心态更加刻不容缓。

篇9

关键词: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208-02

生命教育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珍视生命的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和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强调其政治性目标,更要体现对个体生命、自然存在、个体价值等应有的关注,从而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因此,生命教育必须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之中,将教育生命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凸显生命,实现生命,超越生命。

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生存方式,人的发展从“依附性人格”走向“独立性人格”。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凸显生命价值,就必须对生命有正确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中国社会的发展为生命教育开辟了空间。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开始注重享受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这一发展要求,将生命教育提上日程,引导大学生对生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新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只专注于追求享受个人精神生活,还应该思考生命。如何让生命更有价值,生活更有意义?如何关爱他人、社会及自然?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生命教育的价值所在。

其次,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激发国民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理应是关心人,鼓舞人,激励人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将人培养成为“社会人”,就要在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引导他们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更充分的创造生命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现代化这个大语境中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就必须关注生命,以“人”为本,体现其人文关怀。

最后,生命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现代化的“和谐人”,“和谐人”包括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生命教育本身就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使大学生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在家庭、社会中的角色有更明确的理解,从而能更好地、更自觉地承担并履行责任。

二、生命教育的蕴意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向并提升大学生的教育,它不仅要关注基本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技素质、能力素质以及知识素质的培养,更要把大学生当“人”来理解,尊重他们的需要、自由与人格,关注大学生人生意义的实现和价值生命的实现。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交流活动,既有知识内容的传授,也包含对生命内涵的领悟。人作为个体的存在,是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工具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无论是自然生命的发育成长,还是精神生命的发展完善,都离不开教育,尤其是生命教育。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及掌握其阶段特征的基础上,将生命教育贯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珍惜、关怀生命为前提,教育青少年尊重生命,积极诠释生命的意义,引导他们探寻生命的真谛,提升精神境界,实现生命的价值并走向超越。同时,倡导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美好、和谐关系。

(一)尊重生命,珍视生命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脆弱而且短暂。每一次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都深深刺痛着教育者的神经,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在有限的生命中体会生命的珍贵,感受生命的惊奇更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与父母等所有关心其健康成长的人的生命相联系,也与整个社会、民族、国家的生命相互依存。

(二)感悟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

大学生在成长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前途命运,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社会的认同。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又难免会遇到挫折和磨难,比如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恋爱问题、就业问题等,这些挫折有时甚至会使他们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产生怀疑。生命教育就是要将他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在坚强与抗争中,更好的发现生活的真谛,领悟生命的意义。挫折是一本教科书,磨难更是一种力量,它提供给青少年宝贵的生活经验与教训。经历过这样人生的人,才对人生有更深理解和感悟,从而找准目标,实现生命价值。

(三)反思生命、创造生命、走向超越

这是生命教育的深层蕴义。随着大学生的逐渐成熟,他们对自己的生命价值已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在以后的人生中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念,反思自己的人生。他们期望创造更高价值,希望自己的人生更精彩。有些大学生可能受部分错误思想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把生命的意义异化为物欲、权欲的满足和虚荣的表现。教育者要通过生命教育,激励青少年反思自己的生命历程,摒除不良思潮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理性看待生命,点燃他们创造生命的激情,培养生命责任感,放眼社会、民族、国家,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在创造价值中一步一步走向超越。正如前人所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三、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

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关爱生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转向,创造生命的卓越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责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凸显生命,要彰显生命意义,落实“以人为本”,就必须加强引导,承担起强化生命意识的责任与使命,引导大学生思考“我是谁?我该做什么?我为什么要做?我该怎么做?”,自觉践行科学的生命价值观。

(一)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精神支柱,是他们人生的航向和灯塔,是民族繁荣、国家稳定的支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跟上时代步伐,必须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生命教育过程中。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让大学生更加珍视自己的生命,在充满竞争和诱惑的复杂社会中保持清醒的认识,从而对如何实现生命价值有更科学的把握。

其次,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生命教育课程,激发青少年的生命意识。生命意识不仅仅是有关生命“何以存在”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生命“为何存在?如何存在?”的领悟,有意义的生命是驱使人不断向上,不断追求的动力,社会的发展更离不开有责任感的大学生。近年来,大学校园中游戏生命、漠视生命、否定生命的行为需要我们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设一定的生命教育课程,让学生多接触诸如马克・吐温的《热爱生命》、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有积极教育意义的作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让学生感受生命教育无处不在,欣赏生命的无限魅力,领悟生命的真谛。

第三,转变教育模式,开展人性化教育。人性化教育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在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本身,遵循生命性原则,肯定人的价值和意义,使“人成为人”。人性化教育改变了重智轻情的教育模式,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激发生命潜力,提高生命质量。一方面要注重人文关怀: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人格魅力,挖掘学生闪光点,让学生体会自身生命的独特;另一方面要加强心理疏导: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心理教育,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指导帮助青少年解决矛盾、缓解压力、消除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另外,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育婴室、病房,组织学生参加生命体验的实践活动等,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命,敬畏生命。

(二)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人塑造着现代化的社会,也塑造着现代化的自我。教育不是万能的,其功能要充分显现还需自我教育的配合。大学生要使生命充实,使生存境界不断提升,就需要强化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在每一角色中都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大学生应该在校园中就注意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样才能在步入社会之后,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更好地融入到新的团队中去;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学会坚强,学会抗争,学会感恩,学会承担;要认识到人由父母孕育而生,由父母养育而成,人之为人,要承担对家庭、社会的责任;要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校教育是点化和润泽生命,而自我教育是用自己的行动,用永不屈服的灵魂来诠释生命,成为优秀自己,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永远课堂,父母要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适时加以引导,对心理承受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大学生不要施加过大压力,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和空间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家长应积极与学校配合,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给孩子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关怀。此外,社会环境也对大学生关于生命的认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信息化时代,大众传媒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形成合力,构建育人的“大教育体系”,引导生命发展的方向,提供生命发展的动力,唤醒生命发展的意识,弘扬生命的个性,挖掘生命的潜能。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李凌峰.梁飞琴.和谐社会视角下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38.

篇10

(吉林建筑大学思想政治教研部,吉林长春130118)

摘要:现今,社会信息的高速发展使得大众媒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大众传媒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

关键词 :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新时期;影响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05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10—02

收稿日期:2014—07—19

作者简介:李继民(1963— ),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建筑大学思想政治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赵心瑜(1987—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建筑大学思想政治教研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产业的不断更新换代,“媒介”的最初解释“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它开始超出部分人的垄断范围,上升成为大众传播媒介,即大众传媒。人们所熟知的报纸、杂志、电视、E-mail等媒介都是大众传媒在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信息传递工具。现今,在我国,各种传播媒体遍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益处,同时,大众传媒在发展、传播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一、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积极作用

(一)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发展和普及,同时,人们获得的信息量也在急剧攀升,各种文化和思想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自由地传播着,使得人们的思想不再闭塞。

1.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各种重大事件。这些报道使得人民群众可以及时了解世界局势以及国内外形势、政策的变动,了解党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有利于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形势政策观。如在“2014全国两会”上,许多委员把通过网站和博客等形式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反映出来,各类媒体也以各种专题的形式将会议精神及时地传达给群众。国外的各种重大事件通过卫星以及网络也能在瞬息之间传到全球的各个角落,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事。

2.宣传社会发展动态。近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升,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大众传媒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果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如载人航天飞船上天、奥运会与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等,让人们看到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和科技发展所取得的进步,从而能够激励人们更加努力奋斗,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地域以及数量的改变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要集中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如党政干部、学生、军人、国企职工。除此之外的其他群体获得信息和受教育的程度则会受到限制。但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打破了这种信息传递的受阻现象,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全球的信息共享,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自由、平等地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得不说,大众传媒以其高效的传播方法与手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地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极大地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覆盖的深度和广度。

1.扩大了教育对象的地域范围。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广电网络覆盖率的影响,国家的思想主张与政策法规在农村得不到宣传,大部分农村成为了大众传媒覆盖的盲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众传媒在农村得到迅速发展。如今,大众传媒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全方位覆盖。人们无论居于何地,都可以随时通过大众传媒接收信息。我国大众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地域范围不断地扩大。

2.使得教育对象数量得到增长。据统计,我国的网民数量从2001年6月到2006年6月,仅仅5年时间,增长了3.67倍。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大众传媒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农村居民成为大众传媒新的受众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潜在的教育对象。大众传媒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使得其思想政治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通过大众传媒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数量在不断增长。

(三)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多样化

在大众传媒的作用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途径不再仅仅以人际传播为主,而是通过广播、报刊、网络等传播媒介多角度、多元化地传播给受众,这样受众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使得教育途径可以多样化发展。现今,人们的生活压力在不断地增加,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在不断增多,这时架起主客体之间心灵桥梁的大众传媒就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大众传媒可以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催化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解决其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消极影响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价值取向的偏差和行为失范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作为“守门人”的社会功能在逐渐弱化,对于信息没有起到筛选的作用,不管什么性质的信息都可以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都没有限制。美国著名传播学者维尔伯·施拉姆在对美国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大众传播主要被用于娱乐所占的百分比大得惊人。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让人消遣);大部分畅销杂志,除了登广告那几页;大部分广播,除了新闻、谈话节目和广告;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在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多的部分都是以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的。”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媒体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走向市场,在转变经营方式的同时,使得自身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提高发行量和收视率,大众传媒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为了争夺受众,很多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侧重于扩大娱乐性,加大对受众的感官刺激,再加上监控技术的不完善,进而导致受众个体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偏离了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特别是使得没有完整辨识能力的青少年出现了道德意识的扭曲和价值观念的偏差。例如,备受青少年追捧的很多美国好莱坞影片中就渗透着典型的资本主义式的文化形态和价值标准。受到这些影片的熏陶和影响,一些青少年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极度的不满情绪、扭曲的价值观念和严重的心理失衡,这些都非常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和社会交往受到冲击

大众传媒将传统的人际传播方式转变为人与媒体、机器的交流方式,这就使得受众在人际传播过程中无法感受到对方通过表情、语气以及肢体动作语言传递的丰富情感,从而造成了人际关系以及情感的冷漠,甚至造成情感或者心理的错位,特别是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导致许多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为了逃避现实生活而热衷于网上交际。据我国互联网调查数据显示,在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超过5小时的人群中,13%的人会减少与朋友、家人的相处,26%的人会减少与朋友的言语交流,8%的人逐渐与社会隔离。长此以往,这一群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会逐渐下降,他们甚至会对亲情、友情都变得冷漠,从而诱发人际障碍。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的阶段,社会化程度较低,网络世界又是吸引人的虚拟世界,因此,青少年若徜徉其中,很容易迷失在“网络的丛林”中。

总之,在现代信息社会,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努力发挥好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根据大众传媒的规律,消除其消极影响,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地向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上推进。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2]崔婷婷.论大众传播的道德教育功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3.

[3]杨续波.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文史博览(理论),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