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08-14 17:4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风险
一、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会计信息化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关控制、决策、业务规划等实时、充足的信息,这有赖于会计信息系统拥有的相关职能和会计信息化的先进性,使得会计信息更加及时、可靠,相关性更加强,为企业管理提供了高效的途径。
(一)会计信息化的职能
会计信息化有各种各样的职能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大致可以分为预算管理职能、成本管理职能、绩效评估职能以及决策支持和长期规划职能。
1.预算管理的职能
预算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惯例之一,预算涉及企业全部的经营活动,包括专门决策预算、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等。在企业运营中,用会计信息系统来实现预算管理可以让资金的流向更科学。会计信息化可以进行系统初始设置,预算方案管理、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控制、账表输出等处理。会计信息化支持企业编制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企业可以根据历年资金的使用状况来确定本年度资金使用的限额,然后通过会计信息化系统输出会计信息,制定出企业预算表,来引导资金流选择在增长性能好的部门中使用。最终通过预算方案的管理,企业选出最佳预算方案,指导企业运营从而保障企业的各个部门能有效使用资金流。
2.成本管理职能
借助会计信息化,企业可以更好地解决成本管理方法的问题,能及时进行生产控制,考核产品成本,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可以看到每个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业链的流转情况,及时发现无价值、低效率的作业,及时对产品成本进行控制。从产品研发、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工时计算等方面建立一个全面完整的信息系统,帮助企业逐步细化成本责任单元的考核,提升成本管理的质量,优化企业产品结构。
3.绩效评估职能
会计信息化的绩效评估职能主要体现在能对企业部门绩效和职工绩效进行考核管理,以此来实现企业对组织和员工的绩效目标管理。企业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绩效考核的方式,使得绩效考核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极大地减少了考核中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减少了纷繁复杂的统计工作,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使得考核更加趋向于公平合理。会计信息系统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估方式主要有:平衡记分卡、KPI指标控制和360度评估等,这为企业拥有良好的奖惩机制打下了基础,有利于企业目标的落实和执行。
4.决策支持和长期规划职能
会计信息系统将企业管理的所有信息集成到一个共享的数据库中,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市场需要,作出及时有效的规划安排和企业决策。会计信息系统配置实用分析模块对各财务子系统进行查询,可以实现初始化设置,自定义报表与外接,部门、项目选择,分析数据,图形分析及添加文字,保存分析表与打印输出等功能。并且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能获取更多的财务报表,更清晰地呈现企业的财务状况。会计信息系统拥有庞大的数据源,丰富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这些可以使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状况与现在存在的问题,弄清企业的优势与弱点,从而调整决策及发展计划。
(二)会计信息化的先进性
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给企业带来了诸多便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先进性具体又体现为:核算优化性,工作规范性,依据可溯性。
1.核算优化性
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都可以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进行。如图1,关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增加或者减少,企业的的采购销售,成本核算,工资核算等业务都可以采用会计信息系统完成。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录入凭证,可以自动生成账簿和报表,由此优化了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使在人工核算中需要多次用到原始凭证的业务流程得到优化,避免了用人工核算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也为企业节约了人力成本。
图1 会计信息系统核算的内容
2.工作规范性
会计信息系统可以使得企业的会计工作流程更加规范,财务资料更加规范,让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具有一套标准的流程,会计人员只需要按照每个流程操作即可。会计人员根据手工会计的思路,在会计信息系统上建立账套、录入凭证、生成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形成报表。这一系列操作都比较规范,有固定的模式,并且呈现出来的财务资料也更加规范,美观。
3.数据可溯性
使用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数据的追溯,让企业的财务资料更加可靠。其中报表联查就是指根据报表上计算出的数据联查到对应的总账、明细账等,可以清晰地对数据的来源进行追溯。在企业财务数据出现差错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快地将数据的来龙去脉理清楚,找到问题所在。并且这样能更直观地体现企业业务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管理者了解公司运营的状况,以及经营成果。
二、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企业会计信息化在企业运营中也是存在两面性的,一方面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一方面也给企业带来了多种风险。
(一)内部控制风险
企业会计信息化增加了内部控制的难度。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后,原本由多部门逐步完成的业务,能实现集中在一个部门完成甚至可以一个人集成会计信息系统操作。并且,由于会计信息化的存储无纸化作业是一种无痕迹操作,当企业的会计信息资料被浏览、拷贝、截取、删除、篡改或者泄露时,是很难发现或者追查的,事后的内部稽核与内部审计控制难以发现必要的线索,内部控制和监督的范围也更加广泛了,增加了内部控制的风险。
企业会计信息化可能会导致职责分离执行不到位。在传统的会计操作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通过设置相互制约的会计岗位、实现相互稽核牵制;在授权批准程序中,授权环节都有相应人员的签名或印章。但企业会计信息化后,职责非常集中,使得执行人员的串通舞弊现象,使越权操作成为可能。并且企业权限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口令授权,而口令是存放于计算机系统内的,容易被窃取,加大了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
(二)信息存储风险
在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会计信息的存储是非常重要的,后期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依赖于已经存储的数据。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是通过账簿、报表等纸质文件来保存企业的会计信息,严格按照保存要求来做的话,丢失的可能性较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之后,企业所有的会计信息都存储在硬盘、计算机等移动设备中,这样使会计信息的保存更加便捷,容纳信息的能力也更大,但是一旦保存企业会计信息的设备出F了问题,比如出现硬盘故障,无法读取数据等问题,就会造成会计信息的丢失,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网络安全风险
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与网络的交互非常紧密,企业会计信息化也是依托于网络的。而网络的大环境又是复杂的,在这个大环境里面,有许多不可控因素,不确定内容。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信息安全易受到威胁。比如一些黑客可能会入侵电脑,盗取企业的信息和数据;各种各样的网络病毒,会毁坏或者篡改企业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风险是隐形的,一旦发生,对企业来说就是巨大的损失。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议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影响,企业在实行会计信息化的同时,应当避免其风险,发挥其长处,现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企业应当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使会计信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更良好的作用。企业可以对会计信息进行生成与披露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将会计信息的交换与利用科学化、集成化。企业在开发财务软件的时候,可以增强财务软件的通用性和实用性。企业可以组织员工进行软件运用,信息保密等方面的培训。
(二)预防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
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后,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应当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一方面,企业应运用并注重数据库的加密技术与日常维护工作,利用防火墙、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和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等软件技术以及远程访问安全策略等手段,建立系统数据的定期备份制度,明确数据备份的范围、频率、方法、责任人、存放地点和有效性检查等内容。另一方面,企业应明确限制未经授权人员对财务系统直接接触,建立起相应的操作规程,明确职责以及注意事项,防止会计人员职权混乱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邵国春.企业管理与会计信息化关系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1(28):104-105.
[2]徐丽群.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9 (20):57-59.
篇2
关键词: 信息系统;信息化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220151-01
0 前言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飞速普及,正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改变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及社会生产活动,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断变革,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进行,信息化革命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方式,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建立具有及时、准确、全面和适用的信息化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科学、有效地实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对提高其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宝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宝通公司信息化起步比较早,为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多端和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响应国家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号召,期望通过ERP的实施作为提升和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起点和契机,慎重选择了SAP中国本土最资深的咨询合作伙伴――高维信诚资讯有限公司与宝信软件公司结为咨询伙伴为其实施SAP R/3。
ERP的实施从2002年开始,整个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有MM,PP,SD,FI/CO等模块,于2002年8月上线;第二阶段主要有PM,QM,HR模块,于2003年05月上线。在2003年,由于废钢业务的特殊性,SAP不能支撑废钢现场管理的业务,宝通单独建设了废钢入库管理系统,对废钢和其他原料的入库流程进行支撑,同时实现了和SAP系统的基本整合。在2004年,随着原料、烧结、高炉产线的建设,宝通公司开始进行SAP实施的三期工程,对正在运行的SAP各业务模块进行扩展,适应新增烧结和高炉工艺。经过以上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宝通公司在运行的信息化系统包括ERP系统(SAP R/3)、废钢入库管理系统,其中ERP系统包括物料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财务和成本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模块。
随着宝通公司加入宝钢股份以及产品结构调整的实施,现有信息化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宝通公司新一轮战略发展的需要,故宝通公司迎来了新一轮的信息化改革。在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中,有经验有不足。下面就宝通钢铁产品结构调整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简要分析。
2 宝通信息化管理的实施
宝通公司信息化建设是以符合宝钢股份的管理要求,借鉴宝钢股份下属其他分、子公司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实施经验,结合宝通钢铁自身特点,与宝通钢铁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同步建成一个覆盖大电炉产线、用“以新带老”的方式功能覆盖老炼钢厂、轧钢厂的高效敏捷、快速响应的属地制造管理系统,同时与股份一体化经营管理系统紧密衔接,以满足宝通钢铁销售、财务、生产管理的需要。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对现行业务流程的合理性和效率性进行诊断,优化属地制造业务流程,调整内部组织机构,完善宝通钢铁的属地制造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及时、准确采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数据,进一步提高生产组织和财务管理水平。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原辅料管理以支持炼铁、炼钢生产稳定为目标,对炼铁、炼钢原料的物流和信息流进行综合管理,着重于对原料进厂、供应、回收的流程进行管理,收集原料作业、质量等信息,为原料管理人员做好原料实物的收、发、存管制,原料物流平衡,原料核算管理提供支持。
3 宝通属地制造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系统设计缺乏针对性,与管理实际相脱节
宝钢股份产品的科技含量非常高,且面向全球,更有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端产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其管理精度非常细,甚至还有全球定位系统,用户可以实时了解产品情况,信息化系统科技含量非常高,使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提升了软实力。
宝通公司的螺纹钢产品,主要是建筑用普碳钢材,生产工艺相对简单,钢坯经过加热炉加温,再经过轧机的轧制、精整处理,产出螺纹钢。华东市场螺纹钢均按理论计重,根据规格、长度的不同,每件螺纹钢均有标准的重量、标准的支数,公司加热炉容量约50吨,同一炉次的钢坯原料成份相同,每个批次螺纹钢重量在50吨、25件左右。经过轧制后,每批取两组试样做力学性能分析,以一组代表值为最终的质检数据,同一批次的质量指标均相同。在产品销售环节,螺纹钢采取的是现货销售模式,用户对产品没有特定的质量要求,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均可以使用,管理要求不需要太高。
宝通二次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的是宝钢一体化系统覆盖加新建属地制造系统模式。在系统设计时,并没有根据宝通的产品特点量身定做,同样引用了宝钢的管理理念,对螺纹钢产品的管理精度定义为件,每件螺纹钢均存在一个材料号,以日产1500吨的产量计算,系统则需要处理750个材料号,且材料状态有在制品和产成品之分,系统处理量增加一倍,系统处理时间较长,在处理时也影响了系统的运行速度。而实物管理是按批管理,对同样的日产量而言,实物仅需管理30个批号。由此可以看出,系统设计缺少总体规划,且与实际的管理需求脱节,影响管理效率。
3.2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意识不清晰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从基础调研开始到流程设计到过程调试,到后期的系统维护,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都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
1)没有配备专职的项目经理人。项目经理人的挑选非常重要,要具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同时也要有一定的信息化管理专业水平,要能够平衡业务模块之间的接口关系,最重要的是要配备专职的项目经理,这样,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系统设计工作中。
篇3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和集成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与信息化环境契合较早的企业不但在企业内部建立网络,以期信息共享、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而且还与外部网络链接、架构互联网络。信息网络的发展,使企业管理面临着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化、快捷化、一体化和全球化挑战,企业管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日益与企业信息化程度密不可分。信息化社会中,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不仅支撑企业的发展,也必然对企业管理提供新的机遇和模式。信息化成为企业管理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传统企业以追求成本、差异性和目标集聚三个重要指标所形成竞争优势的模式,已逐步向企业信息化所形成的独特竞争优势,即知识优势进行转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成为必然,进而要求企业管理的宏观战略思维亦须做出相应调整。
二、信息化视阈下企业管理面临的新趋势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并将成果运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系列决策行为。它涵盖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实施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其结果将是生产经营过程的集合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甚至对传统的企业核心组织架构、既有运营流程、营销模式等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可以说,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以信息为核心的资源概念的泛化,逐步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载体来优化企业管理的模式,将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宏观战略思维需要考量的必然趋势。
(一)信息化影响企业管理战略的制定
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在实施层面有所表现,但其更为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企业管理的战略思维层面。信息化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实施管控,并在此基础上修正既有的企业管理决策,同时,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的传递和企业管理资源的共享,使企业逐步实现对行业发展动态的掌控。以加强信息化的应用为旨归,有利于企业有效地整合内部各生产经营环节的力量,实现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与优化,进而以信息化为依托,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企业管理的水平。应充分意识到,信息化浪潮对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堪称企业管理思维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信息化促进企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首先,信息化将对生产环节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化手段可把局域网内相对独立的计算机终端捏合为功能更为完备、规模更为庞大的数字化网络系统,进而完成资源与信息的共享,减少生产与经营的中间环节,降低此环节的内耗。同时,网络系统将企业生产流程合理拆分为若干项相对独立的工作,并根据分解后的工作特征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达到最优组合。
其次,信息化有利于企业完善团队建设。在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比重不断增长的趋势下,企业产品的每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团队的通力协作。以综合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加之城域网和局域网的普及,企业的生产环节以信息化为资源并实现传播和共享,加快了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效率,进而极大增强了团队工作的效率与凝聚力。
最后,信息化有利于提升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水平。产品是企业的核心,对企业管理方式也起到决定性指引作用,企业管理模式须与企业产品的特征相吻合。传统企业的产品生产环节涵盖产品设计、制作工艺设计、样品试制、批量生产等若干方面,在此纵向分工的过程中,各项工作均由不同的部门单独完成,若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则极易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必然降低工作效率,延长产品生产周期,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加强内部各部门间的联系,亦可与其他科研院所和顾客进行联系。实现异时、异地办公,直至实现产品生产从独立部门的串行流程转向多部门的并行流程转化,从而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信息化有助于经营理念和企业效益的提升
一方面,信息化推动企业经营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现代企业逐步追求跨地区、跨国家甚至是全球化经营,进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此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打破了局域性障碍,缩短了信息交流的时间,扩大了经营活动的空间,以速度和效益为衡量标准,经营活动得以开发出新的手段、条件和机制。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掀起了经营方式的革命。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经营方式――电子商务。可见,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服务,此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交易方式逐步获得企业的认可,在此过程中,信息化促使贸易操作规范化,贸易手续简单化,贸易成本逐步降低,工作效率逐步提高。同时,信息化时代,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劳动工具智能化、人力资源知识化、货币的电子化等促进经营活动对能源和物资的依赖性逐步降低,有利于全球范围内资源的流通和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四)信息化使企业管理决策更为规范合理
在开放交互的信息化背景下,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发生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变革,企业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产生了根本变化。同时,电子商务等一些新型经营模式和企业管理目标得以出现。信息技术在支配、引导、组织、协调企业的物资流通、技术流通、资金流通和人员流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能力皆有所提升,企业管理的诸多手段促使企业管理决策的规范化、合理化。
不容忽视的是,在信息化技术得以普及之前,传统企业管理方式在管理和决策制定上极为滞后,不仅影响管理手段的实施,也为企业管理埋下了尚不可预知的风险。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为建立快速、准确的风险评估机制和及时的预警机制创造了条件,得以进行风险监控,从而实现风险控制。
三、基于信息化趋势的企业管理宏观战略思维调整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调整
传统的建立在原始劳动分工基础上的工作制度早已无法适应现在市场竞争的需要。因而,原有的企业业务流程设计、管理制度、系统化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决策流程要在信息化的视阈内进行调整。信息化视阈下企业管理制度的更新是现代企业信息化的必然途径,企业应加快优化、制定既有的信息管理制度。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调整
信息化视阈下,企业管理宏观战略思维的更新是以信息和技术为依托而构成的企业内外部的协调系统,其旨归是紧密围绕企业核心的竞争力的提升而进行。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建立信息共享体是企业进行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有效方法,它有助于多个经营企业实现业务能力和业务范围的优势互补,从长远来看,有助于从战略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未来新核心竞争点的提炼也具有积极意义。
(三)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
信息化程度是企业管理思维的标志之一,同时,信息化手段有助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迅速做出经营管理手段的调整。因而,企业应不断融合各类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与高效利用,确保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向侧重分析和处理信息方向转移,企业在产业信息共享,以及与行业内部和消费者建立联系的能力将大幅提升,这对企业实施管理战略思维调整至关重要。
篇4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变革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建,在很大程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控制和集成,它实质上是一项数字化的过程,例如它就是将生产过程、物料移动、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将各种信息通过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使管理者了解相关信息,为生产要素的科学组合提供依据,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使企业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谋求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1.信息化意识淡薄,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是人,是一种人机合一的科学系统,但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还保持原有传统的管理即人情管理模式上,并没有紧跟时代提出新的完整的科学管理办法。这就很容易造成管理的不科学、流程的随意性、"人治"与 "法制"的混淆,给企业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2.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由于各行各业的发展水平不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也就存在着差距。顾名思义,经济文化水平高、科技含量高的地区行业以及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就相对较高;相反对于那些经济文化水平、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及企业管理落后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就相对较低。
3.市场环境有待培育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环境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特别是现货市场还有待完善,企业信誉度不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电子商务的运用对企业不可能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我国对有些外来引进信息的中文解释还不够精准,影响到企业的应用与管理。此外,有的企业在信息建设上不顾自身经营特点盲目的追求"面子工程",过分的求大、求快,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等,这些问题也是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4.缺乏信息化人才
在实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化人才的缺失的问题也很严重,可以说每一百人中,信息技术人员还不到一人,其中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更加稀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此外,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采用信息化的企业并没有真的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相当多的情况是,用户在厂家的鼓动下,不顾自己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也不清楚自己的具体需求,只是为了一些新概念就定购了一些高价、高性能而不能应用的"先进"系统,使信息化无用武之地。
二、企业信息化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变革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给企业的产品结构、生产管理模式等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快企业战略全球化进程
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国与国的边界也变得模糊起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打破了单一区域的模式,而是在全球大舞台进行竞争。也就是说,企业信息化加快了企业战略全球化的进程,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变革。
2.使人力资源管理趋于人性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具有稳定性、重复性的工作日益被及其所取代,企业管理者也同样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配置也应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要,优化人力配置,使管理趋于人性化。例如:总公司可以运用远程监控对下设子公司进行管理,而不必派遣管理人员对其实地监控,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3.提高管理职能,增强管理效率
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有助于企业管理职能的提高,例如,计算机网络的全面推广使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总公司对子公司的掌控更容易,大大加强了管理的职能,提高了管理效率。
4.组织机构得到了调整
企业信息化的信息传递方式由阶层型转为水平型,将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了细化,管理层面更加精简,使企业管理组织机构柔性化。
三、联想集团企业信息化模式的借鉴
以联想集团为例,面对企业信息化,其管理变革模式值得借鉴。
首先,对于快速发展的电子行业来说,研究开发很重要,联想集团加大了研发投入,提升联想自身技术实力是他们既定的战略方针,联想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一些产品,如:企业级防火墙、电信级防火墙、VPN网关、CA与电子商务安全系统、安全服务器、无线局域网卡、蓝牙通讯模式等均出自研究院之手除自主研发外,联想还将坚持技术引进与合作开发并重与之的原则,开展研发联盟。此外联想已与很多国际流的公司、科研机构建立了联合研究项目,例如联想已与英特尔合作建成国内唯一服务器关键部件测试实验室、IA-64高性能服务器实验室;联想、英特尔和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联合成立了中国LINUX开放实验室。
其次,联想集团根据企业客户信息的反馈,对客户进行推广,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即对中小企业量身订做适合他们的服务,同时与实力相近的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这样联想集团不仅扩大了客户源,还可以从中吸取其他行业的信息化经验。
再次,在服务上联想集团也实现了信息化服务,例如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阶段,联想将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可定制的精品的组件,并为其提供系统建设的集成式的一站式服务等。
四、总结
终上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它给企业管理带来的经济价值是很大的,而企业管理为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将两者相结合,使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样才能带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钱瑛.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信息化技术应用[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2]王.信息化是最具价值资产[J].信息方略.2010年11期.
篇5
关键词:
信息时代,我们的企业与国际间的竞争非常的激烈,市场经济的节奏也再随之越来越快,保持原有生产力水平就导致产品的供不应求,谁能够在快和质量上提升,就能够多一份获得市场主动权的机会,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份胜利。要赢得主动权就需要企业能够快速、准备地做出一系列科学的决策,及时、准确的掌握信息是重中之重,是决策的基础,是企业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手段和方法,信息举足轻重。
一、企业信息发展方向
在信息极其发达的时代,信息技术集成和信息网络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的提高。企业内部要形成信息要共享,使得企业能够整体的高效率运作;企业在与外部网络实现信息获取,形成互联网。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企业的竞争与网络化程度密不可分,有助于决定企业战略,信息战略等。竞争优势也不再仅限于成本、差异性和目标集聚这几种形势,信息反馈形成的独立竞争优势,知识优势逐步成为企业竞争的必然趋势。至此,发达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把信息技术引入企业的管理、生产、经营之中,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全新竞争战略已经得到了成功应用,我国的很多企业已经应用到了ERP资源管理规划系统和VPN单点登录内网系统,并且成为了这些企业的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二、 企业信息映射企业竞争
企业信息化实际上就是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实现信息化应用,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效率,获得信息效益的一个过程。改进和强化企业的业务资源流、资金流、人员流和信息流的集体管理,对于企业原有的经营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发展相融合,使企业竞争方式不断的更新、创新,有力的提高企业竞争力。
1、企业业务流程的改进,能够促进组织结构的变化。企业的业务和规模增长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出现管理和发展不能同步的瓶颈,如部门和人员分工的日益细化造成的沟通障碍;怎样才能解决企业的管理和业务流程,适应快速增长业务量和企业规模;怎样在不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对职工进行充分的授权,提高工作效率等,面临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内部信息流的速度与质量,使企业无须在传统的模式下设立中间环节。层级化的组织结构被扁平化的结构取代,也是发展的必然。在这种结构中,能够使得一些中层管理者作用降低,使之从控制型转化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来传递信息降低了监督成本,使市场信息同决策中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反应能力,而且极大的调动了成员的积极性,促进了成员之间的交流,形成了学习的气氛,适应了新的市场环境。
2、降低成本,扩大竞争范围。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直接影响企业链值的任何一环成本,改变成本结构。首先,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新产品开发设计成本,还减低了产品在改良过程中的修改成本。其次,由于柔性制造技术对库存管理具有替代效应,使得信息化养活了库存量,降低了管理成本。另外,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形成了成本优势。信息化企业成本的下降,其实质是通过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扩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范围,使企业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成本,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从而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 ,使企业在竞争力方面实现了创新。
3、加快技术创新。一方面是Internet的发展,使全球的信息获得前所未有的跨越,有句话叫做网络使地球变成一个村庄。信息的流动创造了无限商机,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应用,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极大的提高了企业获取新技术、工艺、产品、思路的效率,给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增加了更多的选择和开拓市场的机会,建立了高效、快速的联系,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了解消费者的能力,需求层直接反映到决策层,不断向市场提供判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了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优势。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结合形成的各种企业信息技术,如数据库、设计软件、管理软件、门户网站等,实现了企业链高度集成化。集成制造将稳定产品质量,大规模代替复杂工艺,使企业工业化大生产升级为精细生产。信息技术的这一功能,形成了迎合了顾客独特需求趋势,满足了一种独有的需求市场。使企业产品实现了创新。
4、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信息技术实现了跨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尤其是随着Intenet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如我企业的OA办公系统、业务公开系统、ERP资源管理系统、远程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等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广域和开放,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了决策者的智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理性、科学性及快速反应,提高了决策的效益和效率。此外,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我企业之前的川科1井实时监控信息平台,能够及时的反应现场的数据信息和信息数据变化对比,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能直观的监视到井场的每个环节,人员、车辆出入监控,平台坐岗监控等功能,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水平;还有虚拟的三维立体井下结构图,根据井下数据变化和岩层数据等,能够直观的看到井身的变化,提高了生产过程中错误排查和纠正能力。即在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模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竞争优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所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挑战,我们面临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网络社会,你在这场信息革命中领先一步,你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反馈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在非常初级的阶段,有关统计表明,真正实现了计算机应用的企业在全国千万个中小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百分之十,与国际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是加入WTO以后,
篇6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管理;创新
一、信息化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许多企业正处在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过渡时期,在管理体制的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普及度不高
企业的广泛参与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前提条件。然而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企业对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却并不重视。对我国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化投入不足、信息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在管理中使用计算机网络的企业少之又少。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国家大型重点企业,虽然在网站建设等方面有较大的投入,但产出并不高,信息设备的使用效率较低,在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资源的管理更是欠缺,网络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
2.企业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信息化的需求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并不是将传统的管理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中,这与信息化管理手段也不相适应,而是要通过吸收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与技术进行管理创新,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以来管理模式计划经济的氛围浓厚,注重对生产过程、人员组织与后勤的管理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是不相符的。因此在不变更原有管理模式的前提下盲目套用信息化管理方式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会导致企业在内部信息控制方面的混乱,致使生产部门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生产进度与库存资料,财务部门无法整合经济效益信息,市场监管部门无法把握原材料成本变化及其供应,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迟缓、交流不足必然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
3.决策管理层的能力与水平难以跟上信息化的步伐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应用,关键在理念与方法的转变。作为企业的决策管理层,只有与时俱进,积极跟上信息化的步伐,才可能驾驭信息化的管理,把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内化成管理方式,外化成规章制度。然而,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决策管理层中懂信息技术的人员很少,懂得如何践行信息化理念的人更少,由于不交接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操作,广大管理人员面对信息化只能望洋兴叹。因此,加快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已经是当前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当务之急。
二、信息化背景下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根据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管理的创新,需要我国企业提高对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重视,并积极转变观念,通过创新突破瓶颈问题。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进一步改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企业的信息化也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国家相关部门要予以重视和支持。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国家应该从全局考量,统一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规划,积极与国际信息化建设接轨并加大对信息安全体系、安全对策、安全标准、安全技术和设备的研究,打造企业信息管理平台,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第二,构建科学、完整的企业信息化法律体系,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惊醒有效规范,严厉打击各种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为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第三,积极构建先进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为企业尤其是没有条件开展大规模信息化建设的中小企业提供虚拟主机服务,实现网资源与信息资源的共享。
2.重视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关键在于管理人才。因此,企业有必要通过选拔与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企业管理队伍,既要精通企业技术应用、熟悉业务,又要理解信心化的理念与优势,这样才能有效支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除了人才的培养,企业要积极推动管理体制的变革,探索适合信息化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建立“扁平式”的企业管理模式,提高组织的信息处理与应用能力,明确企业内部各项工作职责、内容、目标、流程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等,建立新型的企业文化,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
3.设计新的管理模式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的管理需要设计新的管理模式。目前已经产生了一种被称为“柔性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它强调新颖、敏捷的组织形式,注重企业中各个工作环节的协调、配合与并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这有利于企业在复杂的环境中及时反映与调整,以满足客户需要,赢得客户信任。在人力资源方面,柔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刚性的束缚,实现企业管理层的和谐与稳定,同时对于提高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作用也非常大。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2007)》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状况如下:①信息化建设方面:80.4%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其中,44.2%的企业已经将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但是,只有16.7%的企业有自己的网站,14%的企业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有的网站只是做一些宣传,有的网站在上面开展业务、贸易、流通。32.8%的企业具有电子邮件系统应用,管理层有39.3%使用电子邮箱。其中老板为32.4%,基层员工为15.6%,还有26.2%的群体不使用电子邮箱,在使用电子邮箱的人员中,57.5%使用免费邮箱。电子邮件和其他的通信方式已经是现代企业,甚至每个人都常用的东西,但是在中小企业还不是很普及。②信息化应用方面: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业务应用还不到10%。。已经应用ERP的中小企业仅为4.8%,86.2%的企业还没有用ERP,两个数字相加不够100%,就说明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回答,可能也搞不清什么是ERP,而ERP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工作。中小企业网站以信息为主,其次才是开展电子商务。只有9%的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③认识和信息化需求方面:中小企业首先关注是的市场与营销,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上,对于发展、创新和竞争力,应该说不是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平均生存周期大概只有两三年,每年的变化都很大,所以他们更关心今年,最多考虑一下明年,第三年有可能就倒闭了,所以生存是他们最主要的问题,所以他们显然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无形效益、战略和管控等问题的大型企业;其次,17%的企业强调管理方面的需求;第三,13.3%的企业更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第四,11.2%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
二、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不温不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问题和人才问题。还是在于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管理认识模糊。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和介入程度尚不令人满意。尽管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管理建设,但他们并非全都对什么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如何实施信息化管理有透彻的了解,许多企业以为只要建了一个财务管理系统或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实现信息化管理了。面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抵制与阻碍,他们往往是用现代化的手段去重复、模仿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而没有或者不敢去触动所有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更不用说变革组织结构了。一些中小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只是从加强数据处理能力、减少差错或节省成本等表面的作用去理解和认识。
2.建设资金和投资规划问题。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不能合理利用有限资金,在现阶段,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在有限资金的合理使用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尚处于摸索阶段。很多中小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投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相对滞后。这种“重硬轻软”的做法不仅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也使硬件设备收益-投入比偏小。有些由于前期论证不足,建了信息系统之后缺乏科学合理的应用,造成投资浪费。由于自身特点,中小企业在做信息化管理建设时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缺乏在分析企业现状和经营策略的前提下,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借助咨询公司的力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周期漫长、实施复杂、耗资巨大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
3.外部环境问题。中小企业管理程序变动很大,限制了企业管理软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由于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自身的局限,使得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解决方案过于昂贵。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管理软件产品还不多或者不能很好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也没有跟上。国外企业管理软件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很难为中小企业所接受。以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为特长的咨询机构极少,专业从事企业信息化工程监理机构太少,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项目质量无法保证。
三、解决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为解决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实施,我们认为应着重从政府、中小企业本身以及信息化专业服务商三个方面共同努力,解决上述问题。
1.政府方面。整合政府要整合社会资源,支持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具体来说主要有:①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在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基础设施如通讯设施等不可能由中小企业自己来承担建设,为了提高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程度,政府应投入资金加强信息基础建设,改善信息化应用环境;②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方法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针对信息化建设中,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可采取多种形式来解决。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增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政府应鼓励和支持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合作金融机构等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鼓励各大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加强信贷支持。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各类依法设立的风险投资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投资。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扩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另外应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③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推动信息化,人才是关键,政府应构建一个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各类专业人才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企业培训和各种资格认证,组织典型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专业咨询公司和系统集成商等专家资源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其次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强大专院校对信息人才的培养,尤其重视复合型信息人才的培养,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输送专业人才。④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专业型的服务,由IT专家、学者组建专家组,联合各种咨询中介,硬件供应商等多方资源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的咨询和论证,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给予技术支持等服务。
2.中小企业本身。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管理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让中小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管理有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成功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优化。然而不少中小企业对这点认识不足。必须明白,企业管理信息化应致力于从深层次触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重塑企业。从实质上看,信息技术的挑战是如何认识信息技术对开发普及知识并使之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潜在能力。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面临的主要挑战不在于设计一种更高效的数据处理系统,而在于创造一种能使人们能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管理环境。②合理安排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应该考虑怎样“少花钱、多办事”。中小企业绝不能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和产品,而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小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软件同时并重。由于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③整体规划,选择合适的突破口。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规划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中小企业建设信息化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目一方面财务软件大多实现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且财务体系比较固定。另一方面建立企业网站可以向社会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销路,而且有助于加强与客户的相互沟通。此外,中小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急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CAD)设计新产品。
3.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方面。中小企业的现实条件决定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必须依靠IT厂商所提供的社会化与专业化IT外包服务。由于外包企业有通畅的软硬件渠道,中小企业可以得到更低价格的硬软件,这比企业自己设立IT部门成本低,而且企业可以专注自身业务;由于外包企业有专职的咨询和方案论证,可以保证管理信息化投资能够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外包企业能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培训,可以提高中小企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对于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应用需求相对单一、经营状况经常变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选择使用那些系统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而又非常昂贵的信息化产品,这要求服务商要提供个性化服务,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规划方案和解决方案同时要脚踏实地、客观地为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的性价比分析,以中小企业的目标为己任,携手合作,期待双赢。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的增加,电力企业为了增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在市场中的地位,在管理过程中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极大的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电力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在应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发挥信息化的强大作用,促进电力企业事业的蓬勃发展。现本文就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和作用进行探究,仅供交流借鉴。国家的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与电力行业有密切的联系,特殊性是电力行业具有的特点,电力企业的机构较为庞大,并且较为复杂,随着市场化在电力行业中开展,电力企业已经是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粗放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了。市场经济体制是以集约化管理为主要的管理模式,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传统形式的管理模式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之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和人们的用电量在逐渐的增多,因此就需要电力企业对企业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促进电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电力企业管理中信息化的作用
在我国很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力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在生产方面的发展,二者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协调性,一定要对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也是电力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化系统建设操之过急是严重影响电力企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是十分重视前期的规划工作,如果在工作的前期阶段能够有一份比较完善的规划,就能够有效的防止很多不良效应的出现,从而也能够确电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质量。
1、信息化的物资管理
电力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是物资,电力企业的的运营效率也与物资管理的效率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对物资管理的重视是电力企业需要做的工作,电力企业的运行质量子在传统的分散型管理模式已经没有保证。对电力物资信息化管理优势进行正确的分析,科学合理的制定电力物资信息化管理措施也,并将其细化保证顺利的实施,这样一来,电力企业物资信息化管理的预期效果就有很好的保障。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在信息化的技术和平台上实行集约化的管理,统一采购电力物资,还要统一的编辑、分类和管理电力物资,工资重复购置和资金占用的情况就会减少发生,电力企业的物资成本支出不断的降低,但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这已经是众多企业间达成的共识之一。大型企业中的机构部门较为繁多,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调配是极为重要的,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持形式是计算机系统,这种人力资源管理形式较为高效,并且还能够大大的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支出。在人资管理信息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电力企业可以将员工的个人资料、工作绩效和岗位职责等内容通过相关的软件系统建立成清晰完善的电子档案,简化了员工的绩效考核和调配人力资源,减少和人资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压力,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提高。
3、信息化的安全隐患管理
电力企业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避免不了会出现安全隐患管理,安全隐患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保障电力企业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就是提高企业的安全隐患管理的质量,近年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是我国电力企业一直遵循的,使安全隐患管理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得到实现。隐患的排查、评估、治理和验收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并逐级向上级部门报告,这样一来,隐患管理水平能够有效的提升,还能够提高电力的安全水平,对电力重大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防范作用,有利于实现电力行业的安全稳定性运行。
二、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立的策略
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是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不断使用信息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进行有效的优化,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以及同行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和决策的科学性。这样也就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我国当今的电力生产中还是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一定要推进信息化在我国电力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运用。
1、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
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电力企业中的物资、人资和规章制度等信息进行有机的整合的过程实现共享数据平台,覆盖全企业的共享数据要建立,企业内部数据的共享得到实现。各部门个字微涨的状况通过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而得到改变,不同部门间的沟通和合作在数据共享平台的基础上也较为方便。
2、建立精准的信息管理平台
信息管理平台是针对电力企业机构庞大而复杂的特点,为电力生产、运营的全过程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计算机系统,利用这一系统,可对电力企业的各环节信息进行动态采集、集中分析和处理。例如,对隐患处理的过程分步分类进行精准记录,从填报隐患到部门审核、判断隐患等级,到评价和验收等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利用信息管理平台,采用标准化流程进行记录和确认,确认完毕后系统对必填项进行检查,无误后发送下一个环节。
三、结语
篇9
关键词:装饰企业 信息化管理 分析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的整合与利用。近年来,装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其已经制约了企业运营与发展,如何构建装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把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积累,已成为装饰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从装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出发,阐述了装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并详细的分析了装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装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装饰企业具有三大特性:首先是规模相对较小,一般都是以“家装”业务为核心,“公装”业务相对较少;其次,装饰项目较为分散,施工地点多变;再次,装饰风格多样,操作存在不稳定性;以上三点确定了装饰企业效益的复杂性,只有建立一套完备的信息管理模式才能促使企业走向成功。
(一)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装饰企业存在着施工成本控制难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只有信息化管理才能减少企业的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不同装饰工程所使用的材料相同,准确的把材料价格进行汇总,并进行合理的采购,不但可以保证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也缩减了成本支出,提高了企业的利润。此外,装饰企业通过手工方法来控制原材料的价格,其随机性较大,人为因素干扰较大,通过信息化管理就可以避免这类问题的产生,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二)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装饰企业的竞争力
装饰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越来越大,信息化管理可以在内部管理、成本控制、业务开展、长远规划等方面增加企业的优势,进而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体现,装饰企业利用好信息化管理不但可以提升企业对项目的监管,同时还可以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的进步,从装饰企业的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构建出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集成化信息系统。
二、装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我国装饰企业的从业年限较短,现阶段还处于发展初期,其资本、技术、人员的水平还相对落后,因此在信息化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思想落后制约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装饰企业的运作受社会关系和情感因素的影响较深,造成了信息化管理无从开展。对于时下的装饰企业来说,小型家装工程的业务流程都是以设计师与客户进行反复确认来完成施工的,而大型工程都是以项目经理为基础组织施工的,这极大的制约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对小型装饰工程来说,设计师都希望把客户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确保自己利益不受损害,而大型工程项目经理则希望控制材料价格信息,以提高项目部的效益。面对以上情况,信息化管理往往不容易被企业人员所接受,同时管理者也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好处,造成现在装饰行业信息化管理缓慢。
(二)人员与资金的不足限制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装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缺乏人员与资金的投入。装饰企业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同时企业自身没有相应的人员结构和培训机制,造成了信息管理无从开展,甚至是有了相应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也无人操作。信息技术人员短缺的现象也受企业待遇的限制,因装饰企业都是以效益提成为基础,对信息技术人员的薪酬偏低,吸引不到称职的技术人才。企业自身受发展模式的影响,投入到信息化管理的资金相对较少,本身装饰企业自身的流动资金不多,在资金利用上企业不会把有限的资金使用在信息化管理上,所以信息化建设总是存在于口头上。
三、装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信息化人才的使用
装饰企业在信息化人才的使用上要以实际工作能力为基础,并通过相应的人才考评制度进行认真选拔,并建立出规范的信息化人才评定标准,使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得到应用。同时提高信息化人才的待遇,充分的发挥出信息化人才的潜能。
(二)建立信息主管
装饰企业要想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必须建立信息主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外部和内部信息,帮助装饰企业发展。在国外信息主管就相当于企业的领导,其可以参与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同时信息主管还对公司的信息进行改善、监督、反馈,以此为企业领导提供参考性意见。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
装饰企业应加强信息系统人员的培训,使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操作、安全等方面了解,并能够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同时,定期对信息系统人员进行培训,有助于其了解信息系统最新发展,使其不断了解信息系统安全重要性,从而减少非制度性因素所产生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 信息化 开发 提高 探索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068-01
引言
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进入到信息化的年代。社会的各个阶层也逐步迈向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使用在生活中被广泛认可。信息技术在改变社会活动的方式中逐步改进。在当前这样的形势下,档案管理也要跟随社会的发展加以改变,让档案管理趋于信息化,不断进行新方法、新思路的探索,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更加迅速。只有不断顺应时展,才能将档案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一、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义
(一)更好地保护档案原件
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义在于可以运用信息化方式将档案原件扫描到电脑上,然后通过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分类、存档和保存。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档案原件的损坏,还降低了档案原件的丢失风险,更方便、可靠地保护了档案原件。
(二)对档案文件的归档更为便利
老式的档案管理方式,在步骤上过于麻烦,需要档案管理员以手工工作的形式完成档案和目录的制作。这样不但浪费了管理员的精力和时间,而且经常会造成错误的发生,一旦将信息进行改动,就会形成整串的反应,非常浪费时间。若是以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进行就可以将这个问题避免,管理员只要通过电脑进行指令的操控便可完成。不但节约了时间,也提升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
(三)对档案整理及共享资源更为有利
很多职业的部门通过查阅档案来完成工作,这是需要非常繁琐的工序。要领导确认后才可以在档案部门进行档案查阅。查阅的过程往往需要很多次。如果采用信息化档案管理,我们可以通过局域网实现档案共享,提供给相关部门一定的查阅权利,就可以避免掉这样的事情发生。
(四)让档案的搜索更为简便
以前搜索档案,我们是通过档案管理员编制的目录进行查找,想要找到一个档案是非常吃力的。经过信息化管理档案之后,通过电脑里面的目录进行档案搜索,方法简便、不浪费时间。并且管理人员制作的目录都较利于搜索,在搜索过程里也会提升档案管理员的工作效率。
二、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应当面对的问题
(一)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
想要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就要得到领导的同意。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改革,需要大量的硬件设施。电子档案属于机读档案,要配套的软件给予支持,所以在管理员的选择上,我们要选择对技术和专业知识都相当熟悉的人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过程是一项非常繁琐的过程,不可能是只靠档案管理部门就能完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需要企业的所有部门将规范的电子文件及时归档,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二)档案管理观念落后,无法顺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电子档案同旧式的纸质档案从形成、流传、归档上都有很大的区别。电子档案更多依靠设备,所以电子档案的管理不同于旧式的管理模式。在工作当中,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树立这样的观念,而是通过电脑的简单操作取代旧式的手工操作。可现实并非如此,信息化管理档案是需要现代化设备为前提的新型模式。因此我们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素质培养,让档案管理者可以处在一个比较高的专业水平上。
(三)安全问题的隐患
档案管理一定要确保其安全性,一旦企业的档案失去安全性,对企业的影响会很大。当前网络存在很多病毒和黑客,对电脑的攻击性很大,会造成文件的损坏或丢失,那么导致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三、强化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一)获得领导支持,同其他部门进行良好沟通合作
档案部门要先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其他部门做到带头作用。再通过我们工作上的努力获取领导的信任及支持。通过不断的交流来达成领导认识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益处。
(二)将档案制度制定完善
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在进行过程中一定要具备规范的、程序的制度做保证,并且要可以适应电子档案的特征。这样的制度要保证电子文件所有过程的最初性、有效性及完备性的多方面内容。
(三)创建完善的安全保护方法,保证档案的安全性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在进行过程里,需要对数据及系统的安全性给予高度的重视,首先要重视信息的储存安全,运用各种方式确保信息的安全。比如给数据加密,用认证的方式访问等。其次,要保证网络安全。经过网络监控、防火墙等技术强化系统防护功能,避免系统因外界因素遭到破坏。
四、结束语
企业的档案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无法取代。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是必经之路,也是将企业管理的方式加以改善的良好方式。同时,也需要我们通过科学的方式达成这个目标,只有这样才会让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