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习笔记范文
时间:2023-08-14 17:4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历史学习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何谓以教材(教辅)为依托的开放式历史学习笔记?以教材(教辅)为依托的开放式历史学习笔记与记在专门准备的笔记本上的历史学习笔记有显著差别。一是它不是记在专门准备的笔记本上,而是记在历史教材(教辅)上,它是一种充分利用现成资源的补充式笔记。二是它是一种开放式的、不断接纳式的历史学习笔记,即笔记可以根据学习需要不断充实、完善。
那么,这种以教材(教辅)为依托的开放式历史学习笔记同传统的历史学习笔记相比到底有哪些优势呢?
一、以教材(教辅)为依托,可以使记笔记省时省力而有效
传统的历史学习笔记由于脱离了教材(教辅),为保证笔记的完整性和美观性,需要记笔记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甚至会出现为笔记而笔记的倾向,笔记精美有余而“心”记或“脑”记不足,影响到学生对具体学习内容的探究和理解。以教材(教辅)为依托,学生记笔记时可在归纳和整理教材(教辅)的基础上完善、补充知识等,从而节省记笔记的时间和精力,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历史学习的关键处,不错失捕捉课堂有用信息的时机,及时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以教材(教辅)为依托记笔记,学生可以在学习的重点、难点、易混和易错处圈圈、划划、点点、标标,历史学习的质量会有明显提高。它能把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这样的历史学习相对有效。这种开放式笔记还将教材(教辅)要点、心得笔记等融汇在一起,学生在翻阅教材(教辅)的同时,省掉了复习时既要参阅教材(教辅)、又要兼顾专门笔记的麻烦。它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教辅)资源并节省纸张,是实现历史学习绿色化、培养学生绿色环保意识和习惯的一项实实在在的举措。
二、开放式历史学习笔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篇2
Abstract: The goal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of all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ealth. The academic examination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graduates play a leading role for guiding physics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 to cultivate and develop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guide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of "from life to physics, from physics to society", and it has certain ideological and direction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refore, academic examination pap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graduates are gotten much concern.
关键词: 学业考试;特点评价;结构评价;教学问题;教学建议
Key words: academic examination;features evaluation;structure evaluation;teaching problems;teaching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176-02
0引言
今年中考物理试题在命题的思路和题目的设置上都体现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核心,以能力立意,以基础知识为载体,以现实材料为情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内容丰富平实;试题没设置任何解题障碍,与往年相比,试题的难度略有降低,充满亲切和交流的语气,体现了一种新型的考试文化。下面是抽调了吉林省白城市各市、县总共750份试卷,对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作以简要分析:
1试卷特点评价
1.1 着眼基础挖掘教材、体现方法关注能力2010年中考物理试卷对初中阶段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其中试题注重对学生所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如:1、2、3、4、7、9、14、21、22等题。同时也注重对教材的进一步挖掘,如第12、13、15、26等题要求学生能根据基础进行实验分析,进行知识拓展与运用。试题在继续注重评价学生对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多种能力的考查,坚持有利于考查考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1.2 强调科学分析方法、考查科学基本素养试题在考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用能力,大多数试题体现了这一要求,如:压强知识15、19题、热现象21题、摩擦现象14题、简单机械17题、节约能源20题等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些基础知识都是常态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在考查过程中,不考查简单的机械记忆,而是更倾向于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和综合能力。试卷考查了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和对科学知识的初步综合运用及创新能力。如:12、13、15、21等题的知识。这些试题重在考查科学素养,需要学生在新的情境中来运用基础知识。试卷给学生的启示是,在新的情景中,用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剖析与解决问题,才是科学学习追求的目标。
1.3 重视实验操作过程、培养实验探究精神突出实验探究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不仅关注实验基本操作(如量筒等基本仪器的读数),更重视对实验思想、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论获得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考核。科学探究在试卷中分值比重较大,整个试卷的大、小实验、探究题占40%左右。考查的有关实验方面内容较为细致、全面,涉及具体实验操作和考生的实验能力。如:第23、24、26题,考生需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1.4 图文并茂贴近生活、立意新颖方向性强试卷共设五道题,每个题型中都用了直观图片。全卷除了电路、图像、读数示意图、简图以外还有9幅摄像图,共20多幅图片。试题不仅有摄像图、模拟图、卡通等类型图,而且还蕴含着丰富、准确的解题信息;同时,不同类型的图片有不同的解题和答题方法,如有的是识图再现知识,如2、12、14、15等题图,有的是看图解答问题,如17、22、23、25等题图,有的是据图分析应用,如21等题图。
整张试卷试题立意好,取材新颖,内容实用,关注现实,贴近生活,体现基础性、趣味性、综合性、导向性,试卷难度保持稳定,重视考生能力的考查,从不同形式中积极捕捉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兴趣。试卷的结构科学、简约、合理,题量适当,给考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相对来说,2010年物理试卷是一张比较成功的试卷,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指导性和方向性。
1.5 体现生活物理新理念、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套试题中有大部分试题与学生周围的生活、生产实际和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从生活中的测量、3G手机的可视对话到生活中的安全用电问题,从深秋的桔子树到浓浓的咖啡香,从绿色环保能源到宾馆房间的调光等,从日常生活中的老花镜到电视上的模仿秀,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物理学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试题加强与社会实际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试题从教材、课堂教学、生产生活、新闻报刊等中挖掘考生熟悉的情境素材。能源问题(8题)、生活实际(1、3、9、19题等)、安全用电(4题)、可视手机(7题),这些都成了学生的考题,在创设试题的情境时,关注科技和生活中的物理问题。通过对学生的考查,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而试题能从不同方向体现物理的新理念。
2试卷结构评价
从试卷结构上看2010年的物理试题内容大体保持和2009年差不多的分值比例,其中八年级占40分、九年级占30分,所占比例分别是57%和43%。其中热学和光学两大专题分别占有11.4%、8.6%的比重,共占20%左右,声学和能源和共占4.3%,从试卷分布情况来看力学和电学两大专题无论是在分值的分布上还是在难点的设置上,无疑都占据着最大的权重。
3试卷结果评价
试卷统计结果如下:
从以上数据分析:从抽样及结果看2010年白城市中考物理试卷的平均分是51.28分,优秀率是38%,及格率是72%,其中第三题的优秀率较高59%,第一题和第二题及第四题的及格率较高,分别为85%、84%、82%,区分度较大的是第三题。
下面对各题分别进行分析。
第一题选择题分析:选择题共计6小题,从抽样结果看,其中优秀率及格率最高的是第2题分别为91%、91%,较低的是1、3两题,分别为77%和71%,错题主要集中在1、3两小题上。
1、3题分析:这两题分别是生活实际测量问题和生活中的热现象问题,错误原因是学生对生活实际掌握不好,造成数据、现象混淆。说明可能系统练习不到位或学生学习脱离实际。这就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多加练习,加强记忆,学会举一反三,增强运用知识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
第二题填空题分析:从抽样结果看,第15、16题,优秀率及格率较低,分别是62%、57%,16题的难度值小,区分度较高,第 15、16小题错误相对集中一些。
15题分析:此题选材来源教材又超出教材进行思路拓展,是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开放性试题,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思维方式单一,分析能力差,基础知识不会应用与拓展。这就要求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与实验能力。
16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题,用来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应用及计算的综合能力,第(1)空,是考生对科学计数法不会运用于计算,而导致结果错误。第(2)空,错误的原因是,记忆不扎实,记不清电阻的大小与粗细的关系。这就要求平时教学当中对记忆有难度的知识应进行筛选,用特殊方法有针对性的指导记忆,而且要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
第三题计算题分析:从抽样结果看,计算题第三题、优秀率为59%较高,而区分度较高,达到了94%,此题空白占9%左右,错误不集中,原因是学生不理解题意,不会计算公式,平时学习当中计算题较枯燥,提不起兴趣,忽视计算能力的养成。计算题难度不大,丢份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当中,要激发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变不学为主动学,提高课堂实效。
第四题简答题分析:从抽样结果看,此题共三道小题,整题优秀率稍低,而及格率较高,难度、区分度相差不大,成绩很均匀。这类问题要求在平时学习当中注重知识的应用,注意语言的严密性及逻辑思维的连贯性。
第五题作图实验与探究分析:从抽样结果看,第五题共5小题,及格率、优秀率均较低,前4个小题错误分布不确定,26小题答对率最低,错误较集中,究其原因是平时教学中不注重实验探究的细节之处,针对性的练习可能相对少一些,缺乏运用已有的知识判断、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4教学体现的问题
4.1 基础知识有针对性的地方强调不到位从试卷来看学生真正不会的知识并不多,更多的是基础掌握不准,知识含糊不清。一方面可能是教师忽视了基础知识教学,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往往把精力用在解题上,特别是解决稍难一点的问题上,而忽视了对基本概念、规律的学习。另一方面可能是没有重视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联系,有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概念,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学习,对基础概念理解不到位、不透彻,不会联系实际。
4.2 学习方法指导不到位、能力培养不足试卷体现出解题方法单一,能力欠缺,具体包括审题、应用、分析、计算、语言表达、推理等方面能力和解决问题方法不够。
4.3 缺乏生活实践能力、知识面窄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这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脱离生活实际,不少学生不留意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更不能将生活和物理联系起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单一,缺乏社会实践能力,也说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还未真正有效落实在课堂上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4.4 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标完成不到位,兴趣培养不到位体现在空白题较多,空白达到10%左右,尤其是计算题、探究题体现突出一些,在这些方面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5教学建议
5.1 教师应面向全体、对学生及其学习负责教师的基本职责在于教学,优秀教师应能够使每个学生获得其应该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应坚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应平等、公正的对待所有学生,对所有的学生负责,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作为教学的基础,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个性、学习动机及学习责任感。这样才才不至于使高分、低分之间的个体差异太悬殊,区分度太大。
5.2 教师应培养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拓开思维的空间物理课堂是以实验探究为目的的自然科学课堂,那种“关上门,期望自己在缺乏实践的寒冬里春暖花开”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要想使学生掌握一门技能,就必须放手给他们,为他们创设一定的环境,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开拓他们的思维。在探究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式学习,它应该体现在教学的各个部分内容和各个环节之中,应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普遍地得以体现。要杜绝上课讲探究、探究不全面、不探究的现象。
篇3
高一历史老师学期总结1
这个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由于历史是中考必考科目,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笔记达xx左右。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
4、积极参加历史教研室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他教研组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听课节数达20节左右。
6、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7、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3)、历史专题报告会。(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8、努力开展课题研究,围绕《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群策群力钻理论,查资料,重实践。
9、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10、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本人的公开课,取得较好成绩,受到本组同事好评。
3、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4、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了学习资源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此外,学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四、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高一历史老师学期总结2
从十一月初开始,我担任高一1-4班的历史教育教学工作,也是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学期。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首先,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接手这四个班后,我认真的研究高一历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并向学科的前辈教师请教,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第二,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的结合新课标并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所以我深刻明白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听老教师的课,跟随老前辈学习经验也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结合着老前辈们的间接经验加之我在教学中的实践,我的收获很多。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我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第三,坚持从末位抓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我也找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鼓励他们学习靠努力更靠兴趣,掌握方法历史很好学。
第四,认真做好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如认真听老教师讲课,认真写教案,教学反思。定期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有系统的带领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迎接阶段性考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等等。
第五,加强和各班主任的沟通交流,把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汇报给班主任最终取得他们的帮助共同为学生成绩的提高做努力。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一名新老师,经验不足是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我深知我在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务必“谦虚谨慎”。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是: 第一,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第二,针对高中历史的教学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上好阶段性复习课,力争通过阶段性复习巩固充实提高学生的成绩。第三认真的进行试题测试研究,把握高考的大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科学,更有方向性,做到为战而练。第四进一步的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到教育和教学有效的统一。在教学中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突出历史教学的目的和作用。
通过这半个学期的教学,我感悟到教和学之间的互动性的重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德高为师,学博为范”,“教学相长”,“我与学生共成长”,这个学期即将结束,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高一历史老师学期总结3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567三个班的历史课,依旧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组织、教研组的支持及自己的辛勤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能在新的学期中争取把各项工作做的更好,有必要按照学校统一规定,客观、实际地认真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思想道德方面,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我主动配合学校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的各种会议。根据学科特点,通过自己寻找热点,及时领会和用于教学辅导;顾全大局、服从学校、年级组的教学安排,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能力用于教学过程,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向同事学习、请教,共同研究业务使教学水平提高。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制定计划,研究高中教学理论,认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认真写好教案,主动与同事切磋,交流学案。课前先对该课的思路作出总结分析,明确重难点,课后及时写好后记,总结优点及不足,下一节有所改进!积极参加教研组备课活动,经常听级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每节课基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出现在教室,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多方面适当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俗话说的好: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须有一桶水。当代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也要不断的跟进,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本人深知这个道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以及史学研究的发展动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主动积极的阅读书刊网文,充分利用、借鉴、吸取名家的精华,提升、发展自己。积极参加教研备课组活动,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互相交流上课的思路,互看教案,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争取每节课都是自己上的好课。 为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形势,引导学生适应教改要求,我经常上网查阅、储存资料。同时积极与同行交流学习,参加相关教学培训。经过努力,我的知识水平有了提高,指导了教学工作。
历史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重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提高课堂容量和效率,利用试卷评讲帮助学生学会求知。
课程教材跨度大,我基本能处理好通史与专题史之间的关系,注意模块之间的联系。专题史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理解困难,对此,我在坚持新课标的前提下,对每课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进行重新整合、梳理,大胆取舍,深入浅出,编辑系统性的课件。选择灵活多样的教法,以一些知识点为切入口,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图片音画视像,创设教学情境或者是联系现实,利用知识容量大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多参与,以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材枯燥的知识。
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探索、学会合作,让学生先掌握学法、再掌握知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继续运用传统教学中的优良教学方法,扎实落实基础知识,同时注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问题生成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贴近时代的步伐和精神,体现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本质。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让学生尽快适应课改后的教学,每节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再听课,后练习,这样对于容量大的教学就容易一些,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感觉太吃力。
课程强调合作意识,我与同组的老师经常一起备课,有问题一起探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历史知识的整合,课程资源的利用进行探讨,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资源共享,怎样处理好教材、如何导入、讲授新课采用哪种方式合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史兴趣、怎样落实课标要求进行切磋,收到了效果。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学习本领。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能力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学习,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模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扎实、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历史能力。写了《历史综合题的语言表述要求及其培养》一文获得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