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财会方向范文

时间:2023-08-14 17:4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商管理财会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商管理财会方向

篇1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 教学特色;托利多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9.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1-0050-04

0 引言

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文科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管理人才的重要使命。然而,目前许多高等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高等教育中存在学与用脱节、理论多实践少[1]、课程设置模式单一等现象[2],成为工商管理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本文力图以美国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特点为例,分析说明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的重要经验,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托利多大学是美国俄亥俄州13所州立大学之一,成立于1872年。2006 年 7 月与俄亥俄医学院合并后,成为俄亥俄州近百所高等院校中财政预算排名第三的公立大学,目前有10个学院,230个本、硕、博专业,其专业广泛性位居美国第十七位。全校学生对教员的比率为 19∶1,80%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托利多大学商学院是全球高校中5%获得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认证的大学之一,其工商管理和信息技术科学学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获得了该认证。AACSB提供世界最权威的商学院本科及研究生工商管理及会计学科的认证。在我国大陆地区通过AACSB的学院只有三所,分别是中欧、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因此,托利多大学商学院的课程专业设置和教学特色对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托利多大学商学院授予工商管理、信息技术科学、应用组织技术等学士学位。其中工商管理包括会计、电子商务、家族企业创业、金融、金融理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国际商务、市场学、运作与供应链管理、组织领导与管理、销售等专业。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共修课程包括工商管理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管理、财务会计信息、统计数据在商务决策中的应用、职业发展、专业沟通等课程。各专业还有各自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市场学专业为例,市场学专业要求学生学习顾客行为和关系营销、市场研究与数据库管理、营销分析与决策等共计12学分的课程,然后从模块一中选择6学分的课程,再从模块一和模块二中选择6学分的课程。其中模块一包括国际营销、网络营销、营销沟通原理、企业营销、实习、销售。模块二包括供应链管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广告战略、直接营销、销售渠道管理、国际采购物流与运输、高级营销分析、产品价格管理、专题、购买与企业关系管理、销售领导力[3]。在表1中,多数专业方向都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但家族企业创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的课程以必修课为主。

2 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

美国托利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出通识教育基础雄厚,专业教育目标明确,课程关联相互支撑三个显著特征。

2.1 共修课程教育基础雄厚

如前所述,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通过共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坚实而雄厚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基础,形成了通识与专业基础教育的框架。在四年制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第一年和第二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全相同。在这些课程中,大学写作、报告写作为学生提供了写作能力学习的平台;微机应用、信息技术管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商务应用数学、商务数据分析、统计数据在商务决策中的应用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统计数据工具基础;财务会计信息、决策会计、财务管理原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财务分析基础工具;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商务概论、市场营销、生产与服务、宏观经济学、经营环境、高级商务政策论坛等课程将工商管理的各类要素和相互关系整体呈现给学生,从工商企业外部环境的关键要素到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的管理过程,从企业产品的生产到企业产品销售各个环节给学生呈现了清晰的学科内容。同时,托利多大学在通识与专业基础教育中贯穿了职业发展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具备学习知识同时思考自身职业发展的能力。

2.2 专业方向教育目标明确

托利多大学为进入商学院选择不同专业的学生确定了明确而清晰的职业定向,并用与工商管理实践紧密相联系的课程设置来实现其教育目标。例如,销售专业是托利多大学获得AACSB认证的第一个重要专业,获得了美国国家级的荣誉和大学销售专业的领导地位。所有销售专业的班级被设计成真实的企业,学生未来可以成为企业销售领域的领导者。销售专业要求学生必修商务营销、购买与商务关系管理、销售、会计与区域管理、销售领导力、高级销售、销售实习共计21学分课程,同时需要的人文科学课程分必修和校级核心课程,包括心理学初步(校级核心课程)或者社会学初步(校级核心课程)任选一门,个体沟通(校级核心必修课)、批判思考(人文社科领域)和逻辑学初步(自然科学领域)任选一门。在沟通原理与实践、公共演讲、群体沟通、劝说理论、非语言沟通等课程中选择两门课程。这些课程为培养学生出色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聪慧的关系管理和科学推理能力、审慎的决策和领导能力提供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平台,有利于实现托利多销售专业的教育目标。再如电子商务专业是AACSB的特色项目。托利多大学商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两种职业轨迹,一种是让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同时辅修市场营销、信息系统、金融、国际商务或者创业等其他专业方向,成为在这些专业领域中有电子商务专长的人;另一种是学生成为专业电子商务技术人员。这两种职业轨迹可以使他们将来成为管理者、企业家、经理人才和网络开发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商学院要求该专业学生必修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网站设计和商务传播、商务智能管理、电子商务模型和计划管理课程,同时选修电子商务的信息技术、网络营销、财务营销和制度、全球电子商务框架等课程,并积极鼓励学生辅修其他专业方向课程。

2.3 课程关联相互支撑

托利多大学商学院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支撑促进了学生对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较快融合。所设课程之间由浅入深、由工具到实践,形成相互支撑的多层次课程体系。以工商公共必修课程(第一层次)为例,图1显示出各课程之间的关系。

如图1所示,微机在商务领域的应用课程是信息技术管理课程的先修课程,财务会计信息是财务管理和决策会计的先修课程,商务数据分析是统计在决策中的应用课程的先修课程,工商管理学生的发展方向课程是职业发展Ⅰ和职业发展Ⅱ课程的先修课程,职业发展Ⅰ是职业发展Ⅱ的先修课程,商务初步是各管理类课程的先修课程,统计在决策中的应用是生产与服务系统原理的先修课程,商务数据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先修课程[4],在以上课程先修的基础上,才能进入高级商务政策论坛的课程。这些课程之间形成的先后关联,使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均学有所用,并随着课程的进展反复应用所学理论并不断深化。同时,如图1中虚线框所示,在公共类必修课中,分为信息技术类、财会工具类、数据分析类、职业方向类和管理核心类五大类课程。其中信息技术类课程为数据分析类、财会工具类和管理核心类课程提供最先进的手段,数据分析类课程为管理核心类课程提供缜密的分析工具,财会工具类课程为管理核心课程提供理解工商企业信息的专业技术。而职业发展类课程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管理核心课程中不断调整职业心理预期,在职业选择调整中不断增强学习信念和能力。在专业选修课和必修课(第二层次)中,需要在以上课程作为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切入特定专业方向深入学习和实践。

3 教学手段及其资源特色

在科学合理配置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选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3.1 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商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新教学楼中的每个阶梯教室里,所有课桌都安装电源和网络插口,这为学生提供了同时上网、与教师同步进行对网络信息资源操作的机会。教室中多媒体设备齐备,面积较大的阶梯教室中甚至设有三个屏幕装置,教师利用教学软件或幻灯片切换都非常方便。另外,商学院学生有利用学院机房资源免费打印课程资料的权利,学生自由打印课程学习资料。

3.2 教师发挥各自特点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托利多大学的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角色和引导角色交替进行。学生随时在课堂提问,教师立即解释和引导学生讨论。每名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不尽相同,选择的商务模拟系统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教师通过固定答疑时间、电邮、网站等交流方式与学生在课外积极沟通。同时,商学院教师大多数具有企业背景和经历,结合案例内容指导学生到企业调研或在公共企业数据库查阅资料完成各种调查或研究报告。

3.3 网络模拟和视听教学资源的选用

在商学院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教室里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实践对接。例如,商务初步是一年级新生在第一个春季学期就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笔者在旁听该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充分利用Capsim 公司开发的企业模拟系统让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公司管理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公司,当课程进行到管理各项职能的介绍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公司进行新产品市场预测、进行生产决策等。教师也可以利用该系统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及时了解学生课下对自己公司的运作情况。为了让学生理解公司发展中创业者的性格所起的作用,教师在课程计划中安排了Film计划,加入苹果电脑公司成立的影片,并组织讨论。

3.4 以应用为第一要素选择教材

在托利多大学商学院中,教师选择教材考虑的重要环节是是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能否有丰富的案例资源和应用价值。以统计学为例,我国国内的统计学教材内容涵盖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内容,虽然很多教材中也注重各章节后面加入案例内容和Excel、Spss等软件应用内容,但大学本科教材基本涵盖描述统计、概率、抽样分布、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指数体系等内容,并以理论阐述、例题的数学推导类课程模式阐述统计学的内容。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将统计技能课程分为商务数据分析和统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两门课。前者教材主要以贯穿案例的形式阐述描述统计学的内容,后者教材以企业决策案例的形式阐述推断统计学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用的教材为蓝本要求学生使用统计软件根据模拟或实际的企业数据完成作业或报告。

3.5 人性化的课程辅助网络资源

在托利多大学,商学院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过程受到学校网络资源的人性化支持。例如,在教师方面,学校网站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电子图书、电子视频等资料,而且专门设计了软教学资源模块,包括做教学计划的技巧、做多媒体可见的技巧和素材资源推荐、各种情境下的教学技巧推荐等信息,这些软资源帮助教师职业发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非常具有人性化特征。同时,在学生方面,商学院为了辅助各专业的教学实践,在学校网站上特别设计了Real Connection 模块,主要作用是收集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信息,帮助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历设计,与企业联系帮助学生搜寻就业信息。这不仅成为商学院职业发展课程的主要工具,也直接帮助了各专业学生的社会实习和就业。因此,人性化的课程辅助网络资源对教师更好教学、学生及时学到求职技能起到了“授人以渔”的功效。

4 结束语

托利多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特色对我国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很有启示。第一,通识教育是工商管理的重中之重,并且要和课程之间的紧密关联性结合起来。没有良好的通识教育基础,各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发展环境;同时没有课程之间的紧密结合,一些基础课在以后的课程中很少用到,会让学生觉得“学无所用”和“学不会用”。第二,及时了解企业人才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人才市场需求决定企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专业课程才能使毕业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毕业后才发现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现象。第三,积极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平台。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学校、学校与企业的共赢,从而促进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玖河,李晓霞.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学研究,2007,30(1):68-70.

[2]周萍.从课程体系建设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2-53.

篇2

工商管理:王者之剑

中山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李文心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好比《天龙八部》里的段誉,不仅精通六脉神剑,段家剑法也自成一家,气度庄严,气势恢宏,有王者之风。

初拜门下

最开始选择工商管理专业,是因为我犯了一个严重错误,以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就是到工商管理局工作,不要笑话我哦,估计还有不少同学跟我的想法是一样的。真正喜欢上工商管理专业,是因为案例研讨、课堂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深深吸引了我。此外,由于工商管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较强,涉及经济管理类的知识面较为广泛,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战略思维和国际化视野。

闭关修炼

如果你有志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或者立志于从事管理学方面的学术研究,那么工商管理专业将是你最优的选择。对该学科课程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建构企业管理的知识框架和系统思维,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分支学科梳理和融合,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日后从事管理工作奠定全面的知识储备。

作为一名本科生,我认为在本科阶段应该追求知识的广度,因而我对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从中也发现了自己今后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和兴趣。

通过自身的经历,我学会了如何将书本上的管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例如如何利用矩阵结构设计项目团队,如何进行高效沟通等。此外,我的同学们相比其他专业的同学,具有更全面的领导能力和素质,我想这是与本专业综合的课程设置、以职业经理人为培养目标,以及强调战略思维的培养理念分不开。

由于实践和应用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我的业务技能和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比如英语水平、办公软件的运用、演讲水平、沟通技能等。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我不仅收获了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了一定的业务技能,同时提升了自学能力以及管理沟通能力。我相信这些都将为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也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财务管理:精湛之剑

中山大学财务管理专业 李理想

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犹如《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他所创造的“独孤九剑”,不依赖内力,而是以无招胜有招,攻敌破绽,有进无退,相当精湛。

初拜门下

对于有扎实数学功底的同学们来说,财务管理专业更适合考研深造。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扎实认真,善于发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学会管理时间和提升学习效率。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我们还有机会参与到案例教学、ERP沙盘仿真实验以及专业实习当中,切身融入企业环境或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体验企业管理运营的过程。当然还有各式各样的企业财务管理案例比赛,不仅考验和提升了我们的财务分析能力,还能培养与其他各专业的学生共同协作的能力。拓展彼此的知识面。

闭关修炼

财务管理是个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无论是保研、就业还是出国留学,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首先从就业来说,现在基本上每个公司都会招聘财务工作者。我们主要从事的行业有以下几大类:银行、房地产、会计师事务所、各类大型企业。中山大学的财务与投资是整个华南地区最好的财务专业,她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很多企业会直接从我们这里内部招聘,我们有更多机会进入大型国企、外企。

其次从保研和出国来说,中大的学位能得到很多名校的认可。我们专业在培养学生的方式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我们被要求建立财务的架构,融入管理的思维,不仅能够将财会知识与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分支学科更好地融合,还能够让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洞悉财务现象,大到整个资本市场的价格走向,小到一个企业做的每笔细账,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去年我有幸进入中国银行广州海珠支行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习,我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主要经济业务与工作流程有了大致的了解与把握,总的来看。我一个月来的实习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业务跟进、客户贷款卡的年审和文书写作与整理。

银行作为典型的金融机构,是将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付之运用的理想单位,无论是银行的“三性”,安全性、流动性以及盈利性,还是其贷款的五级分类等等,都是我们在书本上有所接触的知识。将此类专业知识与理念加以具体运用是非常不容易的,仅仅掌握其表面的概念远远不能胜任专业的工作,对各类交易流程的熟悉把握等才是实际运用的关键。

我们班今年申请出国的同学有好几位都拿到了很不错的Offer。在财务管理专业当中,我们学到的知识大多都是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而不仅仅是空泛的理论,因此研究的领域也更加专注和深入。注重实用性使得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职场上能更充分地发挥专业特长。撇开学习的过程,财务的思维也有助于大家日后培养理财观念,改变大家对于财富的简单看法,这些都是一生受用的。学院的其他专业相比。最大的特点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合理配置、科学管理。

闭关修炼

相信大家不论在BBS上也好,在各招聘网站上也好。一定看到不少企业都在招人力资源的毕业生。每每我说出自己的专业,很多人就会用艳羡的目光看着我,说,人力资源这个专业很火啊,找工作很好找。确实,国内的企业也好,事业单位、政府组织也好,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把自己的人弄好了,企业也跟着好了。所以,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人力资源都是一个很热门的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职位在企业里面有一个非常洋气的名字:HR。这个职位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对人的管理。当我们成为老板、管理者、家长时,就必须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了,了解和接触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它至少可以让你知道,当今后遇到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时,可以通过何种途径来解决。因此,大学的学习就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一定要非常重视。

人力资源的职责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为企业招聘人才。不管哪个企业,各个岗位都要招兵买马,组建团队,哪个岗位需要什么人才,你都必须心中有数。最尴尬的事情一定是面试比自己年龄还大的应聘者,生怕哪里介绍得不专业、问题问得不恰当。让对方抓住把柄。因此怎么hold住场面,学问可大了。我们在上专业课的时候就安排了模拟招聘的实践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学们的配合中,扬长避短,不仅学到了面试技巧,更掌握了作为招聘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对员工的培训。要协助领导撰写培训教程,或者根据企业文化和未来发展方向,制定员工培训计划,联系专业的培训公司来对员工进行培训。上学期,我们有一门课的期末考试就是把自己设定为一家新办的旅游公司的HR,于是我买了很多关于人力资源的、关于旅游的、关于管理的书,每天研习做笔记,制订了一套方案,取得了不错的考试成绩。我认为这样的考试形式是非常好的,让我们有种提前接触社会的紧张感,通过自主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享受案例成功所带来的喜悦。这也算是中山大学人资管理专业的一大亮点吧。

调节员工关系。你在处理员工争议时有没有正确地看待职场摩擦?有没有调整平衡自己作为HR双重身份带来的角色转换压力?自己能否客观公正地看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提前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才会开设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在课余阅读一些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为员工办理保险,了解办理流程以及人事局的相关政策:还要参与企业的绩效管理,为企业做长期、短期目标……没想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如此繁杂吧,但是,有高风险才有高回报。听老师说,HR从来只有炒公司,而没有被炒的,甚至在金融海啸的时候,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朋友基本上也没有感受到什么寒意。很多有识之士逐渐意识到真正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确实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将会有较好的就业空间。在国内,专业的HR人才依然是很紧俏的。我还听说过在外企工作的HR牛人。在加拿大某家知名公司,年薪达到了70~90万人民币。高薪虽然是少数,但是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奋斗目标。

中山大学招办主任吴晓枫访谈

记者:吴主任,您好,欢迎您坐客《高考金刊》。很多同学想知道除了上文提到的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外,中山大学还有哪些管理类的专业呢?

吴晓枫:管理学是12大学科门类之一,下设多个专业类和专业。上文提到的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工商管理类,此外,还有公共管理类、旅游管理类等共计9个专业类,46种专业。

我校开设的管理类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公共关系学、公共政策学、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

记者:李理想同学提到了财务管理专业对数学的要求比较严格,是不是管理类的专业更加适合理科生,文科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

吴晓枫:我校的管理类专业基本都是文理兼招,但财务管理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有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等课程,或许部分文科生会感觉相对来说吃力一点,但具体情况也因人而异。而公共管理类、旅游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等管理类专业,在数学方面的要求相对没有那么高。

记者: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近几年来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吴晓枫:我校的管理类毕业生除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之外,就业主要分布在大中型国企、国际知名外企、大型民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教育机构等行业和领域,地区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既有“北上广”等竞争激烈的发达城市,也有亟待建设发展的中西部地区。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

根据第三方调查报告显示,中山大学2011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就业现状满意度均高于全国“985”院校的平均值。管理类各专业的就业竞争力排序位居学校所有专业的前列,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超过5000元。

篇3

【关键词】可持续增长率 利润增长率 盈余持续性

一、盈余持续性、可持续增长率的相关概念

盈余持续性是指企业现在的盈余在多大程度上会持续下去。该指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征和基础,也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要求。

可持续增长率是公司现实和金融市场状况相符合的销售增长率,也指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的情况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

二、会计信息使用者操纵利润的动机

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管理者和股东都十分关心利润的实现情况。企业的利润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态,关注的人和集体也很多。对于管理者来说,企业的利润常常作为管理者业绩的一个考核目标。管理者为了自身的提升、奖励等操纵利润,由于利润的可操纵性,因此企业不能只将利润作为一个企业盈余持续性的考核目标。

三、可持续增长率对盈余持续性预测的可能性分析

(一)利润增长率

本期利润相对于上年利润的增长百分比。利润具有可操纵性。因此,用利润增长率来反映企业的盈余持续性是不太科学的。

(二)可持续增长率

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是通过四个比率和因子,分别为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即企业的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资产的运作情况,反映企业资产在一年内的周转次数,它是衡量企业全部投资利用效率的指标。留存收益指企业从历年的利润中提取或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反映企业对利润的处理情况。权益乘数是指资产总额相当于股东权益的倍数,表示企业的负债程度,权益乘数越大,企业负债程度越高。由此可见,可持续增长率不止反映了企业一个方面的问题,它是企业利润、资产、负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如果要对其进行操纵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持续增长率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用它来衡量企业的盈余持续性比较科学。

由于利润的可操纵性与单一,可持续增长率体现的方面更多、操纵难度更高,能更准确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盈余持续性。由以上的理论结论可知,可持续增长率对企业盈余持续性未来的研究和预测更有说服力和解释能力,时间越长,利润增长率的解释能力就越差。因此,一个企业如果想要更加健康、稳健的发展应该将可持续增长率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C·希金斯,沈艺峰等译.财务管理分析.6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美)詹姆斯·C·范霍恩著,斯坦福大学,刘志远主译.财务管理与政策.11版[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美)杰恩·巴尼(Jay B.Barney)著,王俊杰,杨彬,李启华等译.获得与保持竞争优势.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郭泽光,郭冰.企业增长财务问题探讨[J].会计研究,2002(07).

[5]吴先国.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竞争战略[J].经营管理者,1997(12).

[6]肖峰,李伟.论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财务管理财会研究[J],1999(12).

[7]杨杜.企业成长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8]殷建平.大企业持续发展[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9]刘洪波.可持续增长率基本特性分析[M].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03).

[10]唐琦.可持续增长率与公司财务管理[J].各界,2006(12).

[11]陆玉峰.基于可持续增长率的企业财务战略浅析[J].现代商业,2009(27).

[12]杨帆,吴刘兵.可持续增长率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J].商业研究,2005(16).

[1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与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4]白小雪.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研究[C].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8.

[15]王志红.财务视角下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问题研究[C].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16]张静,刘胜军.会计盈余可持续性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1).

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零距离;人才培养模式

财务管理是20世纪初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是建立在会计学基础上的。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为独立的本科教育专业。十多年来,各高校对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以及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常州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学校的定位就是为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财务管理专业作为学校新设置的专业,其立足点就是为常州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财务人才。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就是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零距离”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优势,在江苏省同类院校中形成特色化品牌。2009年财务管理专业被学校确定为特色专业建设点,进行了为期3年的建设工作。在特色建设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零距离”人才培养特色。

一、“零距离”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

所谓“零距离”,是指我校教学工作与社会和专业工作岗位实际尽可能接近。财务管理专业按照特色专业建设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产学研用”结合的培养方式体现“零距离”的特征,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实地调研,专业培养目标体现“零距离”

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基于21世纪对财务人才需求实际,以《常州工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为依据,为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按照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规律,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为前提,坚持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以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走产学研用结合的道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实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有鉴于此,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确定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会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接受财务、金融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具有分析与解决财务、金融管理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工商企业、金融、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的定位就是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二)“产学研用”结合的培养模式

“产学研用”结合,既指一种办学思想,也指培养人才的一种教学途径。所谓“产学研用”结合,不仅是指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以及人才培养、生产和科学研究在形式上紧密结合,更是指学校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中的产学研用在实质上的紧密结合,以及建立的“产学研用结合体”内教学、科研、生产实质上的紧密结合,这样就更有利于实现广大教师与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思想碰撞、信息交流、取长补短,通过产学研用的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挥产学研用结合的综合优势,提高产学研用资源利用的质量和效率;产学研用结合也是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的更完善的一种模式,可促进高层次人才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新与创业的结合,技术与资金的结合,人才与市场的结合。根据我校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并实践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建设专业功能完备的实验室

专业建设需要一定的硬件投入。在教学上,为了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我们结合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情况,学校、学院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学院建立了中心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模拟室)。2005年、2010年分别投资100万元、300万元新建学院四个专业实验室和会计手工实验室,面积达300平方米。目前中心实验室共有计算机200台,专业教学软件8套,包括统计软件、财务软件、审计软件、仿真模拟。同时根据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实验室还配备扫描仪、打印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供教师使用。为进一步满足本科实验教学的要求,学校已建立了十多个集投影、录像、影视和多媒体计算机为一体的电化教室,可供本专业各课程安排多媒体教学环节使用,以生动、直观、高效、易教、易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2.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产学研用”结合构建平台

在校外,利用校友和长期校企协作关系,选择建立了校外较稳定的实习基地。目前已建成20家长期签约实习基地,来满足学生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每年再完成1-2个实习基地的签约,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产学研用”结合构建平台。

3.充分利用稳固的实习基地,做好实践性教学环节

财务管理专业充分利用“产学研用”平台和各种渠道,聘请实习单位的财务总监、高级会计师、财务经理、会计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同时把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前移到生产实践的第一线,让学生在生产的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时,要求以与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或与教师研究课题的子课题作为研究内容,紧密结合实际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最近三年,财务管理专业有多位同学的参与教师的横向课题研究并以此为选题写作毕业论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三年来,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获得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评比三等奖两项,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评比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公开三篇(分别发表于《财会通讯》、《常州工学院学报》、《财会月刊》),另外还有很多同学的毕业论文是关注生产实践的课题:比如关于企业投、融资决策方法、纳税筹划、资本市场、所得税、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篇5

杨兴芬,女。先后毕业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经营管理专业、澳门科技大学MBA专业和上海复旦大学EMBA专业。1968年12月至今,历任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财务科长、副厂长、总会计师、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

获奖理由

巾帼不让须眉。杨兴芬,作为中国最大优特钢生产和出口企业的财务负责人,领导财务部门锐意创新,勤奋敬业,为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从一个不起眼的县办小钢厂――江阴钢厂发展为我国特钢行业的领头羊立下了汗马功劳。

初识杨兴芬,你会感受到,她有一种从骨子里透发出来的优雅,严肃与和蔼,精明与大方,竟在她身上完美地结合起来。

俗话说,治国治厂与治家如出一辙。一个家庭要善开源,更需节流才能不断走向富足殷实。一个企业的飞速发展又何曾不是如此呢?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从一个不起眼的县办小钢厂――江阴钢厂发展至现在我国特钢行业的领头羊,2004年企业名列中国500强第257位,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分列第28位和32位,成为中国最大的优特钢生产和出口企业。而这些可喜的发展变化正与面前这位优雅的女士紧密相关,她拥有超群的智慧、娴熟的会计业务知识和永远追求卓越的执着精神,她,是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善于理财的“内当家”。

一、精打细算,为企业的飞速发展保驾护航

20世纪70年代末,江阴钢厂财务科出现了革新创新的可喜一幕,科班出身的杨兴芬以科学、严密、全面的理论知识,带领二十多名财务科人员积极革新陈年老帐的记录核算法,规范成本核算体系、完善工程预决算制度、健全资金运行分析制度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世纪80年代,为降低财务费用,杨兴芬运用财会税收理论知识,利用公司信誉良好、资金可靠的优势,积极联系银行,寻求最低银行贴现。为管理好物资条线工作,她根据库存储备情况,在全省冶金行业首先创建了物资备件的MIS系统,根据市场价格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物资的库存,做到了高价格时低储备、低价格时高储备、紧缺物资日分析、分厂成本日控制,为兴澄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走出了宝贵的具有探索性的第一步。

为全面当家理财,做好决策参谋。杨兴芬不仅对专业知识运用的游刃有余,而且在关键时节充分发挥知识女性特有的亲和力。

1990年的时候,钢材市场一片萧条,兴澄钢厂由于新上一条花山生产线,投入巨资而未及时达标达产,造成资金周转相当困难。“当时我们到银行贷款都很困难,为了给过年的员工及时发工资,我带头和厂部的领导回家取了自家的存款给员工发了工资,稳定了民心。”为企业之船在即将颠覆之时力挽了狂澜。谈到这,一贯坚强的杨兴芬的眼眶里盈满了激动的泪水,与企业患难与共,也与企业培养了生死相依的特殊感情。“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处理,企业每花的一分钱就像是花自家的……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任凭别人说我是‘铁算盘’或‘冷女人’,只要企业欣欣向荣,我都不在乎。”

还有一件事,也是杨兴芬在总会计师的岗位上刻骨铭心的。1993年,香港中信泰富公司董事局主席荣智健先生拟在无锡家乡投资办实业,当时选择的无锡地区支柱产业――钢铁冶金企业有三家,如何让拥有巨额资产的中信公司把青睐的眼光投向兴澄,使县办小钢厂赢得可贵的发展机遇,当时除了年富力强、团结一致、勇于开拓的经营班子外,规范清晰的资金运行分析、评估报告、资产增值能力分析等资料更给考察人员留下了诚信、务实的深刻印象。资金的流量分析、增值速度分析报告,给香港方坚定了投资的信心,从而使合资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顺利实现。江阴钢厂全厂性合资拉开了企业腾飞的崭新序幕,这一合资成功也成为无锡地区20世纪90年代最大的外资引进项目。可是谁也不曾知道,资产评估的纷繁复杂和规范严谨,外行人简直是难以想象,可她用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一流的业务水准等良好素质出色地完成了这一光荣任务。

二、创新工作,不断挑战事业的高峰

在杨兴芬工作的这三十多年间,正是我国经济不断调整的快速发展时期,可不论经济局势如何变化,杨兴芬始终能紧跟形势,在工作中表现得得心应手,这与她努力不断地更新知识密切相关。为了促成合资,她研究了很多合资政策、财税业务类书籍,正是由于对政策和业务的熟稔,才为企业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难怪财税部门和金融系统的领导都一致称赞:“她是江苏企业中位数不多的优秀总会计师之一”。

“时间是挤出来的”,杨兴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工作多晚,每天一至二小时的看书是其十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2002年已54岁的她与时俱进,勇于紧跟时代的潮流,以高分获得了某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令她倍感欣慰的是,她虽是那个硕士班里年龄最大的学员,可她的学业成绩却是最优秀者之一。

“我不崇尚60分万岁,我做任何事情都力求完美”,确实,“认真”两字可以高度概括杨兴芬的工作和为人。她上学时从未学过外语,1993年,因工作需要,她自学了日语。评高级会计师又需考英语,40多岁的她又花两年时间背单词,学语法,最后还考得高分,在同龄人中传为美谈,处处出类拔萃的她为绚丽人生时时增添浓彩重墨。如今她已是江苏省总会计师协会的副会长和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理事。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企业信息化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受到了各中小企业的青睐。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商务营运信息化,是以开发和利用企业内部、外部信息资源为出发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的,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过程。

一、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构建小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存在着误解,是因为信息化成本和效益之间的不匹配。通过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管理层消除这一误解。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企业信息化效益的一项综合指标系统,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是:①可实施性,相关指标能方便、准确的收集;②关联性,相关的指标间相互关联,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③可拓展性,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指标的内容可以拓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考虑其科学的理论基础又要兼顾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从而设计出具有中小企业特色的指标体系。

(二)形成全面成本控制观

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应实行作业成本管理和标准成本控制想结合的原则。作业成本管理是以作业为基础的科学信息系统,它将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尽可能地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使企业处于持续改善状态。标准成本控制是事先制定标准成本,通过标准成本来监督实际发生成本是否有异常变动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将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控制相结是指在进行作业成本管理时,根据作业分析结果为各项作业制定消耗标准,可以对企业的全过程进行计量,为成本差异分析创造有利条件。

二、企业信息化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难以负担信息化产生的成本

信息化建设期间发生的建设成本、建成后的运行成本和硬件、软件的维护成本构成了信息化产生的主要成本。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持续投资的过程,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较大,而信息化系统产生的收益大多数是无形的。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会认为信息化只有高额成本没有收益,从而挫伤了信息化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二)信息化成本控制受客观条件制约

信息化成本控制主要采用的是标准成本法控制,标准成本法是指事先制定标准成本,通过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相比较以表明成本差异,并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据以加强成本控制。大多数中小企业虽然表面上也实行了标准成本制度,但由于生产部门提供的成本数据不准确,使得标准成本难以制定,即使制定出来也不精确,大大限制了信息化下成本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管理欠佳的原因

(一)信息化的投入与收益不对称

信息化建设周期长、投资大,虽然恰当运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提高综合竞争力,但是这些改善都是不够直观的,不能够用经济数据来准确、直观地衡量。所以我们就需要在信息化系统下,制定具有中小企业特色的指标体系来准确评价信息化系统所产生的收益,变无形收益为有形,管理者才有动力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管理。

(二)难以掌握准确的成本数据

首先,由于生产部门缺少严密的数据采集及传输体系,造成基础数据提供不及时、不准确,导致进行成本计算的财务部门成本数据计算不准确。其次,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存在着生产过程随意、生产流程不规范等缺点,成本控制随意性,变动较大,所收集的成本数据有限。因此,标准成本难以制定,即使制定出来,所制定出的标准成本也往往与实际成本差异过大,而且这种差异往往是不稳定的。无法准确、合理的制定标准成本,大大削弱了信息化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

(三)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存在局限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已亟需改进。具体地说,成本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的扩大,传统成本管理方法注重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将产品成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将成本管理的空间范围局限于企业的生产部门,将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但往往忽视对产品整个命周期的管理。现代企业的成本内容应是广义的、综合的,它不仅包括产品制造成本,而且还包含了质量成本、责任成本、技术成本、运行效率等,它还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结语

我们相信,信息化成本管理是信息时代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整合资源,完善成本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保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在企业管理中的成本管理是涉及企业各个部门的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信息化成本管理不是完美的,在建设和投入使用后也会遇到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蒋银花.关于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74-80.

[2]叶林德.浅议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J].中小企业科技,2007(7):184-185.

[3]姚红.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思考[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50-65.

篇7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fair value of the content of the paper analyzes the new use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problems and solve this problem, propos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关键词: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问题

Keywords: Accounting Standards Fair Value Measures

作者简介:高小兰(1967―),女,江西南昌人,工商管理硕士,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成教处副处长,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工商管理。

一. 公允价值的界定及内涵

国内外学者一直比较关注公允价值的研究,可以说,美国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是最前沿的。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公允价值是交易双方在当前的交易中,自愿购买或出售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界定,公允价值是说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根据国际会计准则标准,考虑到我国国情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对公允价值进行了界定,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是一种会计信息,具有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来自于公平交易的市场,是参与交易的双方通过市场调查充分考虑后达成的共识。公允价值得到确认的基本条件是公平交易市场,公平交易的发生前提是在公开、透明、活跃的市场中,在活跃的市场上,交易双方可以根据市场评价来获取公允价值,假定在活跃的市场上没有这种交易,那就要根据市场上类似的交易来界定公允价值,假定市场上连类似的情况也没有,就要双方在没有任何关联的条件下来协商确定公允价值。

虽然在公允价值的表述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其基本含义是一致的,体现出共有的特征:交易双方是完全自愿的,不会受到任何的干扰等;交易的金额是交易双方都愿意接受的公平价格,在交易发生前,双方都熟知了市场情况,所掌握的信息基本是对称的,不存在任何的欺诈现象,交易是在平等的,自愿的条件下进行的;公允价值不是成本计量,是价值计量。

二.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在新的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金融工具方面,有投资性房地产,租赁,套期保值等方面的应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使会计信息反映出资产与负债的真实情况,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公允价值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计量模式截然不同,与传统计量模式相比,表现出可靠性不足,可能会引起计量金额的波动,使各期间的数据不利于比较。在我国,公允价值应用于新会计准则已经普及,在运用公允价值时又考虑到我国实际,谨慎实施。但是,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1.公允价值计量难度加大。在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公允价值适用于初始计量,还用于后续计量。其中,后续计量比较难,是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要解决公允价值的确认问题。目前,我国的交易市场还不成熟,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给公允价值的确认带来一系列问题,况且市场失灵的现象是存在的,会影响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程度,市场中存在的计量项目价格不一定就可以用作交易的公允价值。如果公允价值的计量是用类似的交易价格为基础,就要确认类似项目的公允价值,还要根据市场情况作出一些调整,再用作公允价值的确定。另外,市场环境不稳定,交易行为不规范等都会增加公允价值确认的难度。

2.公允价值计量难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需求。作为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其优点在于可以保全企业资本,增强财务报告决策的实用性,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反映出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但是公允价值体现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质疑。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信息复杂多样,估价方法存在人为的主观性等。目前,我国的市场还不成熟,不能给公允价值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市场体制的不完善,市场环境的复杂化,市场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公允价值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受到质疑。

3.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成本高。公允价值计量要获取市场信息就要增加信息采集人员,专业评估人员等,这些都会带来一定的花费,收集市场信息需要一些费用,公允价值信息的审计需要一些费用,这些使得公允价值的成本增加。我国市场还处在发展阶段,不能从市场直接获得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资产评估的方式进行的,这有通过资产评估,才能得到公认的公允价值,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公允价值计量是动态的,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就要对各期间的资产、负债进行计量,除了需要专业的评估人员外,还要会计人员对资产、负债进行调整,增加了财务管理费用。在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中运用公允价值,就会增加相应的成本。

4..公允价值确定随意性大,可能成为利润调节的工具。公允价值是估价出来的金额,需要会计人员的判断,因为我国市场环境复杂,市场价格不规范,公允价值可能会成为利润调节的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是动态的,它的变动会计入当期损益,相关企业可能会利用此选择权,用新的盈余手段来创造账面利润。企业的股东会考虑公司的业绩或者想找到配股者,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提升公司利润,比如,非货币换下通过与其他企业用优质资产换取劣质资产,改变企业的当期损益。

三.解决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运用面临问题的对策

1.建立开放、活跃有竞争力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计量法有市价法,类似项目法、估价技术法。这三种方法中,市价法是最具公允性的。公允价值得到充分运用的前提就是要有开放、活跃的市场为基础。而活跃市场需要有成熟的市场经济,因此要加强对市场经济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客观的市场价格,得到可靠的公允价值。打破垄断局面,制造条件让各种垄断行业参与竞争。完善外汇、票据、黄金市场,建立二手交易市场,建立市场信息网络,使市场信息公开,提高市场有效性,让交易双方都能获得准确的信息。另外,引入竞争机制,使企业真正自主能够按照市场的公允价格交易,从而为实现市场价格公允性提供保障。

2.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公允价值计量中,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至关重要的,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所以,公允价值计量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会计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加大法制教育。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业务时要遵守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使会计人员树立诚实守信意识,根除财务造假现象发生。再者,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在公允价值计量中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提高会计人员对交易的确认、计量、报告等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让会计人员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强化对新会计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职业能力,从而减少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失真。

3.建立健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理论是公允价值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已经引入了公允价值,但是准则中还没有单独的章节对公允价值没有进行具体、详细的规定,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应用与发展。因此,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具体详细的说明现值技术的操作,确认问题,制定出公允价值的定性标准,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使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得到规范,这样会计人员可以获得比较可靠的公允价值。因此要建立切合实际的公允价值准则,推动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

4.加大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力度。企业有会计政策选择权,公允价值可能会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所以,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企业会计选择权的监管力度,确保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真实,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此外,还要完善会计师审计制度,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在审计准则中具体规定公允价值的标准,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性。

总之,在会计准则中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是一大进步,为解决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披露存在的问题,就要完善市场环境,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加大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力度,提高公允价值计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闫丽,论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对策,财会学习,200803

篇8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培养目标

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中发挥着直接重要的作用,它直接来源于企业的实践活动,而企业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远比学术理论的发展变化迅速和复杂得多。这就要求管理会计教育必须面向企业实际需要,探索出一条培养企业管理所需相应专业人才的正确途径。如何培养适应现代化需求的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成为当前管理会计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管理会计人才需求的新特点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和内部管理活动的多元化,促使我国管理会计实务工作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等方面的需求呈现两极化趋势。一方面是,对于高中毕业生进行初级技能培训,以满足基层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需要具有广博精深专业技能、知识,且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会计高手”,以便于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帮助企业管理决策层解读和高效利用会计系统已生成的信息。

(二)管理会计人员工作表现形式出现泛会计化和非会计化两种趋势。即传统上不参与会计工作的人员(如CEO、中层管理人员、一般员工等)开始做一些会计基础工作(例如,仓房保管员负责登记的入、出库单),传统上的会计人员却开始为企业的计划、预测、决策、日常成本管理献计献策。

(三)管理会计知识对管理咨询越来越重要。知识经济条件下,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大大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使得会计工作重点由核算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财务管理,实现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管理咨询作为未来会计专业发展方向,咨询公司作为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场所之一正在悄然兴起。

(四)知识结构要求体现多元化。由于社会专业分工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教育领域中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决定了所培养出的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专长。同时,经济环境的变迁要求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应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计算机技能、职业品行、人际关系、获取信息以及分析和决策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敏感的职业判断力和持续发展的潜能,即实现“通才+专才”的完美结合。

(五)专业素质能力要求高。现代经济条件下要求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应是具备一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思想素质好、认知能力强、富有创造性、知识面宽、理论基础扎实。

二、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评价

正如上文所述,人才的培养应该与社会的客观需求相匹配,社会经济生活需要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主要通过高等院校的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来完成。从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管理会计教育发展缓慢,作为培养未来管理会计专业人才主要方式的高校职业教育已经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而社会后续教育尚未形成规范化和完整体系,即我国的目前教育现状和教育规模均无法满足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我国高校职业教育,主要涉及管理会计教育本身问题及其教育环境两方面

1.管理会计教育本身,主要问题是目前的应试教育、技能教育和制度准则本身教育,具体表现为:⑴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会计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整合方面的能力,而是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造成师生缺乏互动、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即使有问题教师也未必知晓并做出回应,且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计算能力、而分析思维能力得不到重视;⑵选用教材陈旧,未能反映国外管理会计的创新;⑶课时偏少、课程设计不合理,平均而言,要完成大学本科教育并获得学士学位,必需修完140多学分,其中40多学分属于会计课程,管理会计课程安排不足4学分,不及会计课程学分的10%;⑷教学和研究脱离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创造以及发展前沿的成果;⑸教学中过分追求对会计技能、制度准则和数据的掌握,忽略了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的传授,忽略了对财务报告和数据背后所掩饰的政治、经济内容的揭示,忽略了对财务报告和数据生产、传递以及利用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行为的解释。

2.管理会计教育环境问题,主要涉及高校教育机构内部的组织模式、师资来源、人才培养形式,主要的问题是:商业化、地区化和分散化。具体表现在:⑴校级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层干部有校级组织部门考核任命;⑵教师来源多为“近亲繁殖”(即留校),师资质量、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发展受到一定制约;⑶学生录取方式主要是统考统录,考生不能自由选择学校和专业;⑷高校作为传播、应用和创造知识的地方,作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机构,正在受着商业利益的驱动而盲目的扩招,毫无节制的增班扩容;⑸在高校之外,一些公司、政府机构掌握的大量教育资源(如场所、设备和经费)因没得到有效的利用,而大量闲置、浪费。

(二)社会后续职业教育的“后劲”不足

后续教育是继职业教育之后人生最长的教育阶段,成为一个人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学科的发展虽比不上一些尖端学科,但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会计学科已使许多传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受到挑战,会计人员面临知识更新的任务,知识更新就要求会计人员接受后续教育,以提高会计理论素质和水平。英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推行管理会计职业化道路,较早成立管理会计的专业机构,建立管理会计师的资格确认制度,创建《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研究》等专刊来引导本国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后续教育,成就是显而易见的;相比之下,我国的管理会计后续教育中存在的不规范,尚未建立完整严谨的学习考核和资质认证体系,缺乏先进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已经影响和制约着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三、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思路

(一)确定行之有效的管理会计培养目标

确定行之有效的培养目标是实施培养行为的前提。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总体上应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与经济发展的接轨,应该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培养目标的确定有助于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运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更新。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予以分析。

1.人才层次定位。在我国通过中考、高考的形式,把接收过基础教育的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专业教育。从目前我国的“五大”专业教育层次(即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分工来看,大学本科教育正在向大众化教育转移,培养目标定位在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与此相应,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是管理会计专业人才,而非传统的管理会计高级人才;而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社会后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以开展企业管理活动、具有会计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管理和会计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调研、职业判断和发展潜能的管理会计高级人才。2.职业岗位定位。针对加入WTO之后,对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的新要求,目前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岗位定位应是本专业的学生能在工商、金融证券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而后续教育的岗位定位应是接受再教育的人员能在企业等相关单位从事较为复杂的管理会计实务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3.知识结构定位,从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看,一是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是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三是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四是熟悉我国有关财务、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的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五是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六是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特别要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七是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追求新知识的热情和习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有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八是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对未来复杂多变的企业管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工商、金融企业、单位从事内部经营和管理决策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进建议和思路

1.创造管理会计教育新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

(1)建立起专门的具有权威性的管理会计专业机构,专门负责管理会计师的考试和后续教育工作,创办管理会计学术刊物,管理会计的公告或指南、制定管理会计准则,开展案例研究,加强同企业的紧密联系,组织、协调和指导我国研究和应用管理会计的具体工作;

(2)改进高校组织机构,从更广泛的领域中聘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从事学院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管理会计前沿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专业人士的领导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而且高校可以充分使用他们的社会号召力,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筹集教育经费;

(3)限制本校毕业生留校任教,做好会计教师的聘任、续聘工作,建立教师教学评估体系和教师自由流动、进行学术交流的机制,在教学和科研上给与肯定、鼓励和扶持;

(4)参照国际惯例,广泛推进管理会计师的资格确认制度,同时高校的会计教育应进行适当的改革、增设相应的科目,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在入校试读一段时间后,自主选择所学的专业,以利于早出人才;

(5)创建《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等专业刊物,组织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开展管理会计实务的探讨,加强管理会计师的职业化宣传;

(6)建立一个健全的综合人才评价体系。内容包括职业胜任知识和能力的测试和职业经验的评判两个部分。由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省级以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开办管理会计专业的高等院校三方分工考核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公共知识等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状况;

(7)教育部门应尽快对高校的本科、研究生教育单班规模做出规定,班容量过大,将会直接影响授课效果;

(8)政府教育部门牵头,以高校为中心,整合教育资源,避免资源的闲置、浪费。

2.结合会计教育整体改革的步伐,积极改进管理会计教育本身。

(1)鉴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本质上的差异以及社会对管理人才要求的特定性,逐步消减4年本科的招生人数,加大本硕连读、学制5-6年、且能明确专业方向的高级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发挥高职和技校的一部分教育资源,培养进行数据处理的低层次人才;

(2)着力构建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激发潜能”为原则,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坚持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本硕连读毕业生一部分可进入实务界工作,另一部分毕业生可攻读博士学位,并确定自身的发展目标:是应用型或是理论研究型,以便于理论与实务的完美结合;

(4)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利用现代科技(录音、录像、投影、电视、语音实验室、卫星传输等)进行教学。同时,要开发各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21世纪的管理会计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启发式、研讨式、案例教学等方式将更多的被使用。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系统阐述为辅,从而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要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针对性,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选题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

(5)本硕连读教材的编著、设计应以问题而不是以制度规则为基础,适度增加案例特别是中国企业案例,体现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博士教材中应加入关于方法论的课程;

(6)开设哲学社会科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行为学等)课程,为财务报告和数据的分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葛家澎,等。中国会计学会重点科研课题文集[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2]张凤林。从IFAC对会计职业资格承认的建议简论我国的会计教育改革[EB/OL].中国会计视野。,2002—12。

篇9

关键词:房地产;绩效;文献研究

一直以来房屋都是人类的生活必需品, 伴随着全国城市化率的速度加快,对房屋的供给和需求也在保持一定的上升趋势,这保证了包含房屋和土地的发展从整体上来说是向前的。中国房地产业也慢慢向规范型、品牌型、大规模型产业靠拢。以提高经营绩效为基础目标,达到提升竞争能力的更高目标是房地产业广泛探讨的话题。收集国内有关房地产企业经营绩效的有关文章,研究房地产企业经营绩效的发展和现状,对房地产业指标的选取、构建的模型、使用的研究方法等对作者的相关研究都有积极的影响,也是本文理论研究的基础知识。

一、绩效的概念

在现在的管理学领域的理论中,绩效可以定义成个人、团队或组织从事一种活动所获取的成绩和效果。绩效是投入了要素之后的产出,付出了成本之后的收益。只要是有活动,就会有结果或收益,也就是绩效。安德烈.德瓦尔(2003)认为绩效是指在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劳动成果之比。但绩效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通过一个具体的比值或通过一个相对的名次体现。

二、 企业绩效有关指标的选取

鞠颂(2007)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中心指标的选择,参照《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从数据中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本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旷开萃(2005)提出在分析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关键价值活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影响房地产开发经营绩效的四大因素以及相关指标体系,以大量数据调查为依据,对影响房地产开发经营绩效的四大因素与关系模型进行研究分析。

魏刚(2000)提出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中,提出了上市公司高层管理工作人员激励的现实效果,可以在分析我国公司内部激励机制中比较有好的思路。为此在对上市公司1998年年报中公布的高管成员的红利情况和持股的情况进行了考察。王福民(2014)有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经营绩效进行研究,这个是特殊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有关利益相关者对经营绩效评价的指标偏好,其中包括政府、雇员、顾客和供应商等,并提出了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评价指标设置。

孙斌艺(2002)提出旅游房地产项目经营绩效的特征因素分为两部分: 外部特征因素包括距中心市场的距离、交通通达程度等;内部特征因素包括管理者能力、管理水平等。此外,旅游房地产项目经营绩效与投资的数额、所有权的性质、企业人员的规模大小等都有相关关系。石明华(2002)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进行研究,把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总结为四个方面:即反映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效果的评价指标、反映企业财务业绩的评价指标、反映企业未来成长的评价指标和客户评价指标。

三、 房地产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综述

鞠颂(2007)采用横截面数据进行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2003到2005的数据和绩效得分得出平均值。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所要提取的公因子系数,再把因子表示成变量的线性组合,得出分数排名顺序,最后再进行有效的理论分析。王歆(2012)的数据采用SPSS 17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而选取的是样本中6年财务数据的平均值来计算,消除总体发展阶段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差异性。评价方法是运用的DRF和DEA的结合分析方法。

旷开萃(2005)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绩效的考核指标,以经验为基础,把四大影响因素下个层次的指标设定成同样权重。对于数据的分析建立三元线性回归方程及其检验。对指标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魏刚(2000)先是对管理层的报酬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对高管人员的激励现状作整体性分析。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来研究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高管人员报酬与所持股份的敏感程度及高管人员年度报酬与公司规模、所处行业和所持股份的关系。

蒋娜(2012)从盈利、收现、营运和成长能力中四个方面中的8个财务指标来分析样本公司2009年的绩效情况。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处理,从整体上对2009年样本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可知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是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其次再因子分析,主要提取三个公因子, 根据三个因子所代表的各个指标进行总结性分析。王刚(2008)构建的房地产上市公司DEA绩效评价数据包络模型主要衡量的是公司内部投入的产出效率,运用 EMS 效率评价软件、对经处理后的输入输出指标值进行处理,比较运行效率和规模效益的大小,进行总结分析。

四、建议与展望

从指标的选取到评价方法的简单描述及论文方向的选取,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1.我国的文献研究中已经有作者提出开始把财务性指标与非财务性指标相互结合起来表示企业的经营绩效,并通过平衡计分卡这一理论方法来进行简单的分析;2.在绩效的评价方法中主要包括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主成份分析方法、因子分子方法、描述性统计、模糊综合评价、线性回归模型和对数回归模型的相互结合的方法、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组合等等一些简单地两者组合的分析方法;3.论文方向的选择大都是开发经营、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建议。

从文章研究发现对于评价方法的选取有一定的不足,缺少对新型分析方法的研究。在指标的选取中也有一定的阻碍,比如选取指标时,虽然提出了财务性指标与非财务性指标的相结合的方法,可是在实证分析中还是很少出现这样的文献研究。虽然国内的房地产建筑理论研究落后于发达的国家,但是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持续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内经济学者的研究探索中,我们会在经营绩效的研究上取得重大A突破,对国内房地产产和相关产业提出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刚.中国房地产行业绩效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8.

[2] 蒋娜.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评价[J].财会通信综合.2012.(5).

[3] 鞠硕.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

[4] 石明华.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2.

[5] 旷开萃、刘菊红.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4).

[6] 孙晓娟.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绩效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

[7] 程宇.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其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8]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3)

篇10

一、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是为了明确当前我国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设定正确的培养目标,并实现培养模式的改革。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财务人员需求量最多是国有企业,然后为三资企业;而就企业的规模而言,财务人员需求量最多的为大中型企业,而其中最为紧缺的金融类企业,其次为制造类和流通业。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按各单位平均每年所需财会人员0.59人计算,我国所有企事业单位提供的财会岗位是满足财务管理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人数的,也就是说毕业生能够充分的就业。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从事的工作来看,其中接近一半的毕业生从事的是会计工作,而1/4则从事的是资金管理和证券分析,而也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从事了人力资源与营销管理,这部分学生从事的工作似乎与专业并不对口,这也从另一层面反映出,我国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往往是先实现就业,然后再进行择业的现状。

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片面重视“财务”忽视“管理”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目的应该是进行市场所需求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是综合型的应用人才。但是就现阶段的教学情况来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情况,仅仅是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为笼统的专业培养目标,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有效分析,在专业型人才与综合型应用人才的定位上把握不好。对于企业来说,财务管理是站在整体的高度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的组织,并对财务关系进行处理的,所以对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是在具备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宏观思考的能力。但是就目前的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来看,在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中仅片面的重视财务知识的教学,强调财会类实施与技能,忽视了对市场的整体把握,以及对项目运营管理技能、企业战略管理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的知识面较为狭窄,无法适应当今市场的需求,社会适应力较差。

(二)缺乏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效结合由于财务管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思维、判断和应变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就有赖于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有效结合。但是现阶段的财务管理就专业教学则过于强调的是经典理论模型,对当今经济发展下财务管理的变革与应用并未引起重视也缺乏了解,一方面缺乏对企事业单位调研的感性认识,如企业、银行与财税局等;另一方面也缺乏对资金管理、现金流预测预计项目投资决策的试验设置,进而使得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的培养上无法培养其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上的脱节,使得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

(三)课程体系交叉重复,存在不合理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会计学、金融学是两个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而这却造成了大部分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过程中,无法掌握好两课程的平衡,往往会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而无论是偏重会计学,还是偏重于金融学,也都没有形成财务管理的独立系统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加上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不够明确,使得课程体系陈旧,而课程的安排上也并未合理的围绕专业设置,缺乏统一性与协调性,以至于教学课程存在交叉重复的情况。

(四)课程内容陈旧就目前的财务管理教学的课程内容来看,尽管教材实现了不断地修订,但是其在实质内容上并没有实现更新与变化,仅仅是在内容顺序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而在内容本身并没有进行更新,近年来的经典案例引用非常少,而最新杂志期刊的内容也甚少涉及。这种课程内容上的陈旧造成的不良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常年使用同样的案例来讲解同样的内容,使得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变得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实际上客观的市场环境实在不断地变化的,这也为企事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而高校一味的采用陈旧的教学内容进行教育,也就很难与时俱进,让学生了解市场新的发展与变化,而培养起学生解决新的财务管理问题的知识与能力也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五)缺乏职业道德教育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报告造假、审计舞弊等现象层出不穷,因此人们对强化财务监管的呼声也就越发高涨,而实际上这种外部形势的监管只是一个方面,而更为重要的是财务管理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问题。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作为向社会输出专业财务管理人才的主要机构,有责任承担起人才职业道德的培养,但是从实际的课程设置情况来看,只有很少一部分高校设置了专门的职业道德与相关法律课程,而绝大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问题并未引起应由的重视。

(六)教学方法生硬,缺乏灵活性我国高校的本科财务管理课程在设置的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知识的获得,而普遍缺乏对个人能力发展的考虑。这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而容易产生消极对待的情绪。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仅仅是了解知识,学会知识,应对考试,而实际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没有得到提高,同时知识面也相对较窄。加上近年来我国高校普遍的扩招形势,在有限的校园环境下,教师往往采用的是生硬的填鸭教育,在这种教育方法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易丧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也很难实现。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一)明确培养目标终身教育理论指出,高等教育的重点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并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强调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具有十分强的专业性与应用性,加上该专业与工商管理专业的领域的广泛联系,因此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应首先处理好专业操作与综合管理两者间的关系,其次是要处理好专业型人才与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系。实际上,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是在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得到基础上突出其专业技能,因此专业的定位上是以大力发展实践性教学为基础,而突出教学市场化与职业化的。从教学角度来看,也就需要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对课程的优化设计,在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开展实践性教学,突出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达到培养市场需要财务管理人才的目的。

(二)在重视基础教育的同时突出执业特色教育高校财务管理专业需要重视基础教育,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增强对数学、外语的基础学科的教育,更需要使学生在社会、人文与自然学科,以及计量模型设计、协作等多方面的发展,进而为进入企业做好投资决策、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强化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应突出财务管理专业的执业特色,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综合性较强,同时涉及到了金融、财政与会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所以专业课程应不仅仅包括财务分析、公司理财,同时还应该针对市场所需、企业所需学习具有执业特色的课程,包括项目管理、企业战略、金融市场学以及投资学等,进而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满足执业需要。

(三)重视理论课程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高校本科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中,应通过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有效的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操作的结合,实践课程包括了现实案例的分析与实践,实践模拟课程,以及校企联合的社会实践等等。这就要求高校需要致力于学生多元化的实践平台的构建,而在具体的实践课程教学中,若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建设起ERP实验室,或者实现校企联合,增强与证券公司、银行以及会计事务所等企业的联合,建立起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学习与积累知识,提高实践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规范课程体系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目的在于更加突出该专业的执业特色,让学生接受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的基本训练,同时培养起解决财务与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也就是说,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以金融学为基础,而会计学位核心,将执业需要作为目的,通过管理学工具和手段培养学生,并拓宽知识的范围。基于市场需要为导向,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将企业财务管理核心内容作为框架,包括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利润分配管理等,结合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设计课程体系具体程序。因此,建议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大类,即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也即是说根据市场需求实现分流培养,然后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进行不同专业课程的设置。

(五)实现教学内容上的与时俱进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所以在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应在经典理论知识教授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可将部分商业材料、期刊、新闻等相关内容适当的加入到教学中,作为补充知识,从而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新的发展动态,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如通过热点案例问题的分析,包括企业在筹融资和海外并购等来让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学习中的重点问题所在,同时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使之积极主动的探索以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采用科学、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应实现传统教学方法的改变,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结合所学的知识,对以知识点为支撑的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探索,锻炼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应用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技术,包括多媒体、网络交流平台等,有效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从各个感官来对知识进行理解,加强领悟;而网络交流平台,如微信、QQ、网络教学系统等,建立起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进而让学生能够及时的与教师进行沟通,形成课堂内外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