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8-14 17:4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专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专实训报告

篇1

一、实训目的

我们可以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导游员带团的全过程和讲解技巧。同时让我们对台州的著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详细的认识。希望通过此次实习来强化对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使我们能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进一步的有机结合,同时检验我们的所学,了解我们学习过程中不够的地方和学习中的问题,增强我们的实际造作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导游工作以及旅游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了我们的班级凝聚力和我们的友谊。

二、实训时间

实训时间:xxxx

三、实训内容

1、全班同学分为7个旅行社进行。

2、在景区导游培训中,每个旅行社的导游介绍对象均为我们导游面试的考点,可以更好的发挥同学们的组织、协调、分工协作和导游讲解能力。从导游的欢迎词、欢送词到导游景区的讲解,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合格的导游人

四、实训地点

实训地点;4月12日----临海东湖—江南长城—紫阳老街—龙兴寺

这一次的实训,对于我们而言,是异常激动的,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也阻挡不住我们的热血澎湃,在“全配导游”xxx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乘着校车出发了。首先,朱朱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临海千年府城的整体概括,并且致欢迎词和沿途讲解。时间很快,我们就到了临海,,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临海市区的一个标志,那是一支雄鹰,标志的是临海的蓬勃发展。之后就到了东湖。接着就是一个一个景点的讲解了,可是我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就净顾着我们自个玩了,完全忘了我们可是来学习的了。在整个导游过程中,由于同学们的严重紧张,致使导游词讲解连贯性较差,给大家听讲造成了一些不便。但是此次是我们第一次讲解,虽然背诵的韵味远远大过于讲解,但是作为第一次,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

4月17日——椒江市民广场——解放一江三岛纪念馆——海门老街

在这一天的一大早,我们就已经早早的穿上了统一的制服前往椒江。因为此次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我们台州的市政府所在地,所以喽,我们必须加之以正式和严谨。那么,今天我们的路线呢就是第一站市政府的市民广场,接着呢就是解放一江三岛纪念馆,最后呢就是海门老街了。在此次的实训中,我可是带着任务出发呢,所以啦,也就没有第一次实训玩的那么忘乎所以了。一路上心惊胆战的颤颤巍巍地到了市民广场。今天的天气很好,在青山绿水中,广场的中央停着很多白鸽,我也首次“亮相”啦。感觉还好,就是有些紧张,在讲解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的手呀,都不受控制似的,僵硬的很,看来以后还是要好好锻炼锻炼了。

篇2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范围较广,调查对象省内省外皆有,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的125个样本中,以福建地区为主,占72.8%。从被调查对象的构成来看,调查对象覆盖全国各地的各界人士,涉及各行各业的各阶层人员,采样范围广泛,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数据分析

2.1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现状

从调查结果来看,各家企业对金融专业人才都有一定的需求量,反映所在单位对金融专业人员需求量在30人以上的调查对象占28.8%,15-30人的占6.4%,5-15人的占18.4%,5人以上的占46.4%。调查结果显示,83.2%的调查对象认为将来市场对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仍将存有需求。根据分析来看,持有这种积极态度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金融人才的使用,尤其是基础性工作,重在从业经验而不是学历;第二,部分岗位采用该层次的人才,可以节约人力成本;第三,对大专层次金融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中小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大部分,因此需求量前景较好。岗位设置方面,被认为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岗位主要有理财规划师、金融营销、证券客户经理、银行综合柜员、市场研究专员和电话营销等,均受到20%以上调查者的支持。其中理财规划师和金融营销这两个岗位成为招聘企业比较青睐的岗位,需求量较大。

2.2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所需素质与能力

各个被调查的企业招聘金融专业毕业生时优先考虑的基本素质主要是工作态度和专业实践能力,各占71.2%和69.6%。众所周知,企业招聘员工的时候非常看重应聘者的态度和实践能力,良好积极的态度就是成功的开始。肯学肯干,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以后必然成为岗位上的主要能手和尖兵,也必然为企业带来较高的效益。另外,沟通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和自学能力也较为普遍地受到企业的重视。经过学校的锻炼和培养,高职金融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对金融行业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能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但是从被调查人员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大专层次金融专业人才依然缺乏这些重要素质。其中,认为缺乏良好的工作态度的调查对象占59.2%,认为缺乏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调查对象则多达61.6%,认为缺乏自学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以外知识的比例也较大。在大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要始终坚持培养基础金融业务中的高素质、高技能、高效率的应用型金融人才。业务素质高、操作能力强、适应时间短应该是大专院校应用型毕业生的基本特征,每一位金融专业的毕业生都能够熟练地进行各项金融业务操作,熟知各种金融理财产品,熟悉并了解地区、全国乃至世界金融市场的总体情况。通过自身所学知识,能够根据金融市场的情况变化给出有利于客户的相关判断和引导。金融业务的熟练操作、金融产品的熟知及应用、金融市场及宏观经济形势的一般分析与判断、微观经济活动的洞察能力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2.3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岗位技能需求及突出问题

调查对象认为金融岗位所需的专业实践技能主要是金融产品营销、金融客户服务、投资理财规划、报表分析报告拟写、金融投资理财产品介绍、金融咨询和Excel在金融统计分析方面的应用等,均占调查对象的50%以上。从这里可以看出,企业中更加喜欢毕业生具备一些实际的操作技能,他们希望毕业生能够零距离顶岗操作,从而减少培训时间和成本。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专层次金融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扎实的问题依然存在,77.6%的受调查者人认为在实际岗位中该方面的问题突出。调查对象反映的其他突出问题主要还有实践能力薄弱、知识面窄、对所从事专业的了解不足、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等,均占调查人数的50%以上。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育理念有偏差,有些高职金融学校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淡化实训操作知识的讲解和实践;第二,由于学校资源的局限性,尤其是资金的局限性,基于实践操作的模拟实验室、技能仿真实训室等由于资金不足无法建设;第三,高职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自学能力较差、自我管理意识不足,导致学而不精、学不成才、流于形式。

2.4高职金融人才的培养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大专层次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职业上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主要是提高专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和提升学历,分别得到39.2%、22.4%、21.6%和15.2%调查对象的支持。由此可见,多数人认为对大专层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培养应以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主,对学历的重视度普遍较低。另外,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得到了多数调查对象的支持。59.2%的人认为可以通过观察和总结利用创新思维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28.8%的人认为创新能力有助于养成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12%的人认为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改变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有助于发挥想象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很多调查对象认为大专院校开设的课程应该紧贴市场,不断充实完善职业所需的最新知识和技能;应该以实际操作性知识占主要部分,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技能;应该既能为将来就业提供帮助,又能为将来择业奠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还应加强职业实践教育。大专层次金融专业学生进行职业实践教育的最佳方式,77.6%的调查者认为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企事业单位参与大专院校的金融专业建设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66.4%的调查对象认为企事业单位可以为大专院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

3结论与启示

3.1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金融人才得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虽然目前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以本科以上学历为主,但是对学历的重视度远低于专业技能。虽然有64%的被调查者反映所在单位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本科及以上为主。但是仅有15.2%的人认为大专层次金融专业毕业生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通过提高学历来实现。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才是金融人才得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针对专业知识技能不扎实、实践能力薄弱和知识面窄等问题,大专层次金融人才应该加强金融产品营销、金融客户服务、投资理财规划等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实会计学基础、金融技能和风险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养成主动积极、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充实专业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奋勇拼搏的精神。

3.2高职学生就业前景乐观,可适应的岗位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

目前金融专业人才的使用,尤其是基础性工作重在从业经验而不是学历,因此高职人才通过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可以满足部分企业岗位的需求,降低人力成本。由于中小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大部分,因此需求量较大,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就业前景依然乐观。但是随着未来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该层次人才的金融岗位将逐渐缩减,如果所掌握的技能单一,将无法满足单位发展的需要。可见,高职学生的就业前景乐观,但是依然需要进一步提高综合技能。

3.3实践教育、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十分激烈,综合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适应工作需求具有重要作用。金融人才的培养靠得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应该将暑期实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暑假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岗位工作的锻炼,培养职业素养,同时争取更广泛的合作单位,积极开辟校企合作的通道,为更多的毕业生能参与实践工作创造机会。学校应根据专业的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订单培养、联合育人,安排学生去不同的金融企业参观实习实践,零距离接触社会。通过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实习实训基地,开发、讲授实践课程,提供专业服务,宣导职业规划和企业文化等,参与大专院校的金融专业建设,为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重要途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组织大量的专业比赛活动,比如模拟炒股大赛、投资理财规划大赛等,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来加强同学们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4针对人才需求的岗位,适时调整课程配置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培训 资源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迅速应用于生产活动中,这就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和企业员工急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岗位的需要,也使得一些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好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中指出:“加强职业培训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要解决就业这一社会问题,必须依靠职业培训。随着国家对职业培训重视程度的加大和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带动,越来越多的有培训愿望和就业要求的人员参与到职业培训的浪潮中来。面对这样广阔的培训市场,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但由于其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办学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很难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以至于很难满足大规模的职业培训需求。相比较于培训机构,高职院校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本身存在着政策优势、专业能力优势、教学资源优势和培训模式优势等等,应当在职业培训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对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资源优势进行具体分析,以促进高职院校提高职业培训能力,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为社会解决就业压力,进而实现其服务社会的功能。

1 政策优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职业培训政策和法规,这就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提供了极强的政策保障,引领和规范了职业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指出:“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职业院校要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努力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要实施‘四大工程’,即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为了顺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当挖掘自身资源优势,拓展职业教育功能,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这两个“面向”给出了职业教育的定位。高职教育具有“高等”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因此,应当在实施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开展各种职业培训。

此外,教育部颁发的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推荐预审标准中,也明确将高职院校承接非学历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确定为遴选的主要标准之一。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2 专业能力优势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的职业人才,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专业建设。高职院校根据国家的学科专业目录以及地区、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基于职业岗位(群)和社会分工来设置和调整专业,不仅能够覆盖多个学科,而且其专业能力与行业企业对岗位业务能力提升的培训需求更为贴近和匹配。高职院校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特别是2006年国家启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来,其专业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一批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这些专业建设的成果为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其专业种类齐全和不断提升的专业能力优势,面向各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实际,发展职业培训,有计划、有重点、高效优质地培养岗位从业者并提升其业务能力。

3 教学资源优势

3.1 完善的教学设施

高职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注重专业建设,而且关注教学设施的完善。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普遍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既具有满足理论学习的多媒体教室、大型报告厅、图书馆等理论教学资源,又具备进行实训的实验室、专业实训基地、实习工厂等实践教学资源。尤其是近几年,高职院校为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更是加大对实践教学资源的投资力度。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近五年每年新增实践教学仪器设备值以10%以上的速度增加,使本专业学生所使用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262.564万元,生均4413元。具备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模拟实训室、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和会计多功能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及网中网的《财务管理》、《出纳实务》、《审计》等课程的实训软件。同时还从财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借势,集聚全体教师的智力和人脉资源,先后建立了晋城定坤会计师事务所、凤展购物广场、阳城柏山煤矿等8家校外实习基地。另外高职院校还具有健全合理的学生宿舍、后勤食堂、学生活动场馆等保障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硬件设施。有的高职院校还设有专门的培训部门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所有这些教学设施无疑会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3.2 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的要求,各高职院校纷纷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通过采取在职培养、短期培训、校企合作、鼓励教师自学和参加各类竞赛以及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等措施培养和打造了大批优秀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提供了优质的软件服务。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本专业现有校内专任教师23 人,双师型教师20人,占专业课教师的86.96%,他(她)们不仅具备硕士学位和讲师以上职称,还具有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均有两年以上的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

3.3 规范的教学管理

各高职院校在重视硬软件教学资源建设的同时,也充分注重规范日常教学管理,普遍建立日常教学督导管理体系,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建立了学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管理体系。学院成立学术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学进行督导;教务处制定日常教学质量检查和听评课制度;考评办出台并执行了每学期对各处室和教学系的考核制度和方案;院办制定并执行值周巡查制度等等,为保证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各教学系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教师不定期的学情调查,及时客观地反映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以及领导评教等方式检查督促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各教研室每学期定期组织听评课,进行同行评教,及时反馈建议和意见,并推举优秀教师参加学院组织的课堂教学比赛,促进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定期召开教研会议,研讨教学计划、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等内容,集中学习和领会各专业的最新理论知识。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管理体系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结果起到了有效的跟踪检查和信息反馈的效果。

4 培训模式优势

4.1 校企合作培训模式

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是高职院校在开展常规教学之外,实施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开展的一种以提高人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各类高职院校普遍意识到这种模式是开展社会职业培训行之有效的模式之一,于是在培训中不断加以实践,出现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如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德国DMG机床有限公司、中广核、天津航空等单位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而且面向企业和社会广泛开展职业培训,为天津众多企业提供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又如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与双汇集团公司合作组建了“双汇连锁店长班”,为该企业培养全国各地的连锁店店长;又与上市企业银鸽公司合作组建“高级技师班”和“职业经理班”;为中国移动漯河分公司、漯河三鑫稀土有限公司、北京元洲装饰漯河分公司、河南省天运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家用人单位实施“订单培养”,实现了校、企、生三赢。

4.2 大专课程班培训模式

大专课程班是由高职院校等办学机构举办的一种非学历教育层次,是一种与专业技能训练结合紧密的职业培训形式。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推出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即在对学员进行一组较为系统的大专层次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对学员的专业技能训练,使学员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动手能力。近十年的实践证明:大专课程班不仅适应了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外来工子女的职业培训需求,也适应了社会人员终身学习的需求,而且所培养的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和欢迎。因此,大专课程班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又一种行之有效的职业培训模式。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培训方面有国家各项政策作引领,有专业能力和各种硬软件教学资源作支持,有成功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作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在实现其服务社会功能的同时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促进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晓杰.我国高等职业学院职业培训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贺修炎.大专课程班: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一种有效的职业培训模式[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张西江.发挥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开展企业培训的优势[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年10月.

[4]凌海波.基于培训服务优势的高职院校职业培训工作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3(1).

[5]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2010年10月20日.

[6]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5月5日.

[7]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2005年10月28日.

[8]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2002年8月24日.

基金项目:

本文是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掘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开展社会职业培训研究――以会计职业技能培训为例》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ZJ-12060。

篇4

关键词:民办高校;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8-0133-01

1国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办学概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物流教育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我国的大专院校开始设置物流管理或在有关专业里开设物流方面的课程,注重培养物流人才。一些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以及行业协会组合不同专业人才,成立物流研究院所、物流研究中心、物流教学研究室。从2002年至今,现在物流教育进入迅速发展阶段。2002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高校招收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物流管理方向的硕士博士培养也逐渐在一些高校展开,如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高校。大连“第二届全国高校现代物流教学研讨会”统计,全国正式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工程专业或者专业方向的大学约60所。2003年在井冈山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现代物流教学研讨会”统计,全国已有120所高校开展了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另据2003年全国高校招生目录显示,本科院校为47所,占全国本科院校的7.4%,占全国高校的3.2%;专科层次的院校为124所,占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的15.3%,占全国高校的8.5%。2004年8月,成都“第四届全国高校现代物流教学研讨会”的统计,全国已有200多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类专业。2006年8月,昆明“第六届全国高校现代物流教学研讨会”公布了2005年年底教育部统计数据,全国开设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达218家,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179所,有480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而随着时间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专业已经成了一种高校常见专业。

2物流行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

2012年6月到9月,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通过实地采访、网络邮件及电话采访等方式对部分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了120份,有效问卷115份。此次调查涉及到物流企业所属行业、物流人才需求(包括学历要求、综合素质要求、岗位需求),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包括对物流管理人员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相关证书)、校企合作等四个方面。根据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物流人才短缺情况严重。各类学历的人才有43%的供求短缺,15%的人才短缺,8%的严重短缺,短缺人数合计的百分比占到了66%。各类人才高学历的人才最为短缺,本科占到了34%高居榜首,其次是硕士及以上的学历也很为短缺占到了30%,再次就是高职、大专的人才也相对有较大的缺口,占各个学历的人才缺口约为21%。严重短缺最多的学历人才为硕士及以上的。而人才短缺的则是本科学历。而供求短缺的本科和高职大专的人数最多。严重过剩的为初中及以下的,人才过剩最多的学历层次为高中、中专。

(2)物流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企业最看重的是个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这两项所占比例均为11%,再就是与团队合作、以及压力、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这两项均占到了10%。

(3)物流行业对证书也是有要求的。国际货运师的证书和报关员是企业看重的“重点”,分别占到了20%和19%,再而就是国家物流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占到了16%,这为学生将来考证提供了一个导向。

(4)校企合作的方案基本上每一种企业都能接受,到本校挑选优秀学生实习这一项最为能企业所接受占到了26%。其次22%的企业原以为学生提供短期兼职的机会。这在一方面为高校物流专业学生的实习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同时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将来的择业就业之路铺上了奠基石。

3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3.1课堂学习

在注重课本的同时也强调实验课实践的重要性,如分组布置项目论文,小组成员进行集中讨论来确定方案。也可以通过论文的写作与演讲来锻炼学生的策划和演讲能力。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进行自己论文的讲述,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打分,最后由任课老师进行总结点评。将案例引入教学,将书本理论应用到每一个现实中的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可以提高同学的案例分析能力。

3.2校内实践

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利用已学知识来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力度与深度。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同学到与本专业相关或有关联的企业参观,近距离感受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的实践操作氛围。在学习的进行之中可以安排学生对所学内容或所学专业内容进行调研,撰写实验报告。同时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多多参加物流比赛,多利用学校校内实训场地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学习。多多鼓励同学利用专业实验室,进行相对应的实训。

3.3考取证书

通过对物流行业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证书方面的调查,证书的要求性还是挺高的。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要好好利用时间来考取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但证书不是每个都对自己有用,所以在选择考哪种证书的时候,要好好参照企业对证书的要求度高低来选择。

3.4企业实训实习

通过调查发现有不少企业还是很愿意同学校合作,特别是以招实习生的方式。当然目前有很多高校学生抱怨找符合自己专业的实习岗位难,这就需要学校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要学好专业知识,这是一个基本,也是学校能与企业协商合作的一个重要资本。专业知识与素质俱佳的学生自然被企业所需求,当然反之,专业知识与素质都不好的学生不是企业需要的。其次就是学校与企业的沟通问题了,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多与一些物流企业联系,不一定是大型物流企业,其实中小型的物流企业有时候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也更愿意与三本本科学校合作,借助学校的力量帮助他们获得发展。

4关于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解决方案

4.1学习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模式

总结高校国物流发展这几年以来的经验,学习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模式,将发达国家的理念和模式和中国现状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符合民办高校实际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特色之路,以此来培养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

4.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引进一批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也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老师,所以高校在对老师进行招聘时应制定严格的发展激励体制。同时可聘请国内外有丰富经验的老师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发挥兼职老师的互补作用。

4.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在校内校外可以同时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实行校企合作方案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校内实验室要配合好课内实训与综合实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切实满足好学生多位一体的要求,让学生真正意义上能适应企业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技能。

4.4建立健全民办高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制度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制度,保证实践教学的有序发展,借鉴成功案例,结合民办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多环节多角度进行组织管理,建立全方位的综合覆盖性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制度的建设。

4.5重视就业,重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提高学校硬件方面的质量,同时民办高校在发展的同时不能忘了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流管理人才属于企业哪方面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也要把学生的就业摆在重要位置上,提高就业率,实现人才被社会需要的目标。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

4.6注重项目,多申请专业教学经费

经费作为一个专业能否有效运转的保障,物流管理专业需要申请更多的教学经费来进行专业项目建设和实践操作,在使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能好好注重实践和项目的建设。

4.7高度关注国家政策与行业要求

物流业作为国家重点振兴产业,其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同事物流行业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所以民办高校在搞好物流管理专业体系建设的同时要高度关注国家政策与行业要求,实时的将变化引入教学之中,使理论联系实际更为紧密,让专业建设充满活力和更具有竞争性。

参考文献

[1]郑淑蓉.行业物流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2]帅斌.物流产业经济[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美容行业;人员需求;校内实训基地

面对行业人才需求,高职美容课程要以紧跟美容行业发展步伐、贴近美容行业职业岗位要求为主线,不断探索具有实践意义的人才培养途径。校内实训基地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其运作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其运作所需具备的条件值得思考。

1美容行业从业人员现状

1.1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程度低。根据相关行业调查报告显示:国内美容行业从业人员整体上接受教育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占38.07%,高中、中专占50.2%,大专以上仅占11.7%。

1.2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仍存在巨大的人员缺口,经学校系统培训和企业岗前培训合格的人数,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必然造成了人员鱼龙混杂的局面。一些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混迹于中低端美容机构,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1.3从业人员职业稳定性差,人均就业时间仅为4.8年。

1.4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后劲不足,企业高职级员工匮乏。

2美容行业人员需求具体要求

2.1具备清晰的职业目标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企业需要员工在充分了解行业特点和企业岗位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优势,明确职业目标,最终做到围绕企业与员工的共同目标自觉、自主和自治地完成岗位工作。

2.2具备综合的知识储备

美容服务是一种专业的服务,它不仅需要从业人员了解一般服务行业所需的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她们掌握医学、化妆品学、美学等方面的专业内容,从而更好地发掘和满足客户需求。

2.3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

职业习惯决定了职业能力,职业习惯培养了职业兴趣。在美容行业发展日趋规范化的今天,美容人员要通过热情而谦卑的服务习惯给客人带来亲切的服务体验、通过严格而高效的消毒卫生习惯给客人带来安心的服务享受、通过严谨而人性化的专业习惯给客人带来显著的服务效果。

2.4具备丰富的服务经验

美容服务中服务人员与客户之间多为一对一的服务形式,这种服务形式对服务人员的独立工作能力要求较高,仅具备知识储备,缺乏综合应用能力和临场的应变能力会大大影响其工作的胜任程度。特别是以具体绩效指标作为衡量工作能力的标准时,员工只有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在企业中体现出竞争优势。

2.5具备较高的职业稳定性

员工成长过程中企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成熟员工对于企业具有巨大的价值。特别是对于美容行业而言,员工的稳定性也同时决定了客户的稳定性,故而美容企业高度重视员工的职业稳定性。尽管职业稳定性受到诸如公司前景、同事关系、工作机会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员工本身对于工作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是决定其忠诚度的重要因素。

2.6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

美容行业作为高速发展的时尚产业,其技术、产品更新换代日新月异,这就需要从业人员具有持续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以适应行业知识和技能更新的要求,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的长期共同成长。

3校内实训基地的运作

3.1依据企业服务流程需要设置实训基地功能区

美容服务强调通过五感使人达到全方位的放松。因而,绝大多数校内实训基地的运作都非常重视环境氛围的营造。但美容服务是专业的服务,更需要专业的功能区划分以支撑其服务推进,使各服务顺利进行。

3.2依据企业岗位运作需要设置实训基地运营标准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需要明确的客观标准,以企业岗位职责、服务流程、技术规范等运营标准为蓝本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企业运营标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可学习性;其次,企业的运营标准是不断修改完善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最后,企业的运营标准有益于帮助学生学习与工作顺利衔接。

3.3依据真实客户需求设置实训基地客户服务训练

学生美容实训技能的训练通常包括模拟对练和服务客户两种训练形式。对于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初级阶段,模拟对练可以帮助学生熟记服务流程的规定环节,掌握护理操作的一般规律。如果希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锻炼服务客户的综合素质,必须以真实客人作为服务对象,从而使学生具备服务的实际能力。

3.4依据不同学生情况设置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差异性指导

服务对象本身需求的个性化决定了服务的标准化复制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累计经验、提升能力,需要教师对学生服务实践进行具体指导。通过差异化问题的辅导,帮助缺乏经验的学生从中获得职业支持和社会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人才需求;教学改革;调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65-03

一、前言

为加强专业建设,办出专业特色,按照学院统一部署,社会体育专业于2013年5~6月期间,健美操、网球、跆拳道、高尔夫、器械健身五大专业方向教师共10人,通过访谈法与问卷法相结合的方式,与长沙、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健身企业的店长、部门主管、技术人员及实习生进行交流,对健身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就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协商,为促进专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的目的。通过对健身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深层次了解,从而明晰专业定位、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最终为修订社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2.调研的主要内容。①各专业方向健身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②企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③各专业方向对应的职业岗位及职业岗位能力;④企业人才招聘渠道及招聘要求;⑤各专业方向的职业资格认证。

3.调研的主要方式。①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分别为用人单位和毕业学生设置了调查问卷,以了解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评价以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②访谈法:通过与用人单位主管和毕业生采取小型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重点了解健身企业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各专业方向对应的职业岗位及职业岗位能力。③照片或视频资料:本次调研中,对本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工作场景和工作片段进行了拍照或视频,作为调研论据以及专业宣传片资料。④数理统计法、归纳分析法:统计归纳调研数据和信息,形成调研报告。

三、长沙及周边地区五大专业方向相关健身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

(一)健身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器械健身俱乐部私教部门。首先,从主营项目来看。目前,长沙现有30余个品牌,近100家器械健身俱乐部,绝大多数以传统的器械健身课程和团操课程为主营项目,极少数俱乐部辅以美容spa、游泳、球类(乒乓球、羽毛球)、格斗类(跆拳道、拳击)、保龄球等附属营运项目,但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健身俱乐部的附属营运项目比例较长沙高,接近50%。因此,今后器械健身俱乐部的综合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这些附属营运项目会越来越多见。另外,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现已出现“健身工作室”这种新型健身场所[1]。它占地仅百来平方,是利用一些简单轻便器械强化核心躯干力量和小肌肉群力量。预计此类健身工作室会在不久的将来悄然来到长沙。其次,从会员的健身目的来看,目前仍以传统的减肥、增肌、塑形为主要健身目的。今后可能会倾向于关注青少年的姿态、体型和体质状况、儿童体适能、孕产妇健身、慢性疾病康复等。最后,今后健身俱乐部内的私教课程将会越来越细化,不再仅仅局限于器械健身私教,而会延伸到瑜伽、肚皮舞、跆拳道、拳击等受欢迎的热门运动项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甚至会出现上门私教服务。

2.器械健身俱乐部团操部门。目前,健身俱乐部中,团操课教练的存在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兼职跑场教练为主导,专职操课教练作辅助”的形式;第二种是“私教、操教二位一体”的形式,即俱乐部团操课程全部由具有操课教学经验的器械私人教练兼任。俱乐部每天的团操课基本都在4节以上。团操课程种类繁多,其中以动感单车、瑜伽、肚皮舞、爵士这几种最受会员欢迎。随着市场的发展,团操课种类将越来越丰富,必然在现有操种类别下继续发展新的操种,比如目前有几家大型健身俱乐部便增设了莱美课程体系。

3.跆拳道俱乐部或道馆。现长沙有30余家较有规模的跆拳道俱乐部或道馆,在教学设施上基本达到跆拳道的授课要求。大多开设有跆拳道礼仪、技术、品势、身体素质教学等课程,但是课程内容的设置较为单一,也相对枯燥,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提高会员积极性和兴趣,今后将会开设跆拳道双节棍、跆拳道搏击操、跆拳道防身术(主要针对女性)等课程[2]。另外,目前跆拳道研究人员、跆拳道教师、俱乐部教练三者的市场需求量比较大。

4.网球俱乐部。网球运动在长沙及周边地区主要以俱乐部和个人单独带班的形式存在,俱乐部一般属于私人承包制,对场地、员工的管理都比较松散。网球运动在长沙地区的发展受到诸多现实情况的限制,一是集中的场地比较少,难以开办网球俱乐部,高昂的价格又不利于单片场地的开发;二是重大比赛开展得较少,使得教练流失较大;三是刚步入岗位的从业人员,综合能力较差[3]。

5.高尔夫球会。从2002年的青竹湖国际高尔夫球会的兴建到现在,经过十年的发展,湖南省共拥有6家高尔夫球场,十多家练习场,预计到2014年将达到8家,发展速度较为迅速。但目前在中国,公众性球场的比率相当低,大部分球场基本属于会员制球场,并在球场周边及球场内部建有不同规模的中高档房地产。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均收入的增加,将带动高尔夫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高尔夫运动将逐步实现平民化。

(二)企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在各健身企业中,工作人员平均年龄20~30岁,学历层次大多为大专;男性比例远远高于女性(尤其是女性教练的缺口是很大的);销售部门(即会籍顾问)平均工资约为3000元,教练部门平均工资约为5000元。

另外,从从业人员的来源来看,在被调研的8家器械健身俱乐部中,本专业毕业生和实习生数量占总员工数量一半以上,尤其是长沙的中体倍力,比例高达90%;在跆拳道和网球俱乐部内,教练的来源大致有前国家队退役的运动员、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以及半路自学成才者几种类型,他们各有其优劣势。综合来看,学生群体将是往后发展的主力军。

(三)各专业方向对应的职业岗位及职业岗位能力

社会体育专业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见表1,但比较集中的仍然是教练岗位。职业岗位能力亦主要集中在专业运动技术和技能、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三大方面。以高尔夫球童岗位为例,这些岗位的工作任务或工作流程以及每项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具体见表2。

(四)健身企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目前,各专业方向相关健身企业是通过网络招聘、参加人才交流会、到学校开招聘会、朋友介绍等方式作为它的主要招聘渠道。其中,健美操、跆拳道和器械健身专业方向的健身企业比较青睐与高校联系,招聘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而目前长沙及周边地区的网球行业则主要通过朋友转介作为它招聘教练的渠道。

随着各家健身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企业越来越重视适合自身发展的优秀人才;而职业院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保证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一背景的驱动下,校企双方就有了联合办班的意向。比如此次调研我们便与华南区中体倍力总经理初步达成了以“中体倍力订单班”的形式向企业输送优秀人才的意向。

(五)健身企业对社体专业学生的招聘要求

1.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运动技术技能,是一名优秀教练的基本功。这在健美操、网球、跆拳道专业方向显得尤为突出。在此需要提到的是,企业比较认可的有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亚洲体适能证等职业资格证书;高尔夫行业中,比较通用的有中、高级高尔夫教练证,但这些并不是企业招聘人员的必需条件。但是,跆拳道专业则要求教练必须具备黑带的段位证及裁判证,方可上岗。

2.职业形象:要求从业人员在形象、气质上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赢得会员的认可。这在器械健身、健美操、高尔夫教练这几个岗位表现得尤为突出。

3.销售能力: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靠业绩,靠经济效益。因此各健身企业都重视员工的营销和销售能力。

4.服务意识:即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在会员健身过程中,要善于与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会员进行有效沟通。

四、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一)校企紧密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训平台

即第一学期初,在不选定专业方向的前提下,所有学生均进入健身俱乐部、高尔夫球会、跆拳道馆、网球俱乐部等校外实训基地完成为期一周的职业认知见习,以了解具体职业岗位群和就业环境。同时,健美操、网球、跆拳道、高尔夫等专选课均作为普修课程开设;并利用各专业方向社团建设,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与兴趣爱好,逐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第二学期,学生选定专业方向后,再次进入相关实训基地完成为期一周的轮岗见习,熟悉健身指导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在第三、四学期中,每1~2个月为学生安排一次健身俱乐部的见习,观看各专业方向健身教练的实际上课情况,获取感性认识,以促进学生掌握健身指导职业岗位技能。最后五、六学期仍然是顶岗实习。

(二)加强订单式人才培养

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方面进行合作,按照企业的要求量身打造人才。比如我们马上要实施的是“中体倍力订单班”,在此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与其他专业方向对应健身企业实施订单培养。

(三)调整各专业方向课程,并使专选课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保持一致

1.器械健身方向:①为迎合市场需要,增设《动感单车》课程;②因健身俱乐部内常有外籍会员健身,为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增设《健身俱乐部英语》课程;③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健身俱乐部会籍顾问的模拟教学,让学生多进行营销实践,增设《健身俱乐期部营销案例分析》课程。

2.健美操方向:①为迎合市场需要,增设《瑜伽》和《动感单车》课程;②《现代舞》课程内容中增加肚皮舞、民族舞、广场舞等特色操课的内容。

3.跆拳道方向:专选课教学内容中增设跆拳道双节棍、跆拳道搏击操、跆拳道防身术等项目,以利于本专业毕业生在行业市场中占据有利先机。

4.高尔夫方向:增设《高尔夫礼仪》课程。

(四)其他建议

由于今后器械健身俱乐部的综合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这必然要求学生以后能够一专多能。因此,在选定各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开设第二专选是必要的。例如,以器械健身为第一专选,将网球作为第二专选。

参考文献:

[1]王刚军.健身产业业态的产业升级——中国式健身工作室运营前景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3).

篇7

[关键词] 行动导向法; 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0. 063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0- 0110- 02

0 引 言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做到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高专教育,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把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工作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等程序性知识作为教学的内容,以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为基础,促使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因此,立足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尤其应加快形成一套有效的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传统的会计专业培养方式表现在以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学习为中心,不注重具体工作任务的实施,因此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体现高职高专教育中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宗旨,会计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在分析财务工作岗位核心技能要求的基础上,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工作任务之中。学生通过自主实施完成任务的过程,达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1 以行动导向思想为指导,研究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构成

1.1 行动导向法内涵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工作的内涵和工作实践本身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为了提高就业质量,劳动者应具备与现代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如果要使职业教育满足如此全面的要求,就需要做出实质性的改革,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教育必须回归到实际工作中。行动导向法是一种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由英国的瑞恩斯教授(Reginald Revans)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随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所谓行动导向法,是指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所构成。通过具体工作行动的引导,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追求学生专业技能、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提高的一举数得。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被认为是过去40年里管理和组织发展中产生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1.2 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构成

以行动导向思想为指导,分析会计工作的工作过程,可得到以下8种通用的典型性代表岗位:出纳、往来核算会计、薪酬核算会计、存货管理会计、成本核算会计、税务会计、总账会计、报表会计等。要完成这8种工作岗位的任务,就必须具备合格的职业能力,这种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它们是会计职业能力构成的有机组合部分,细化后共同组成了会计的职业能力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2 会计专业教育现状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分析

2.1 在国际上,会计专业教育已建立通行的职业能力培养标准

纵观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比如德国、美国、日本等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已开始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的,重视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整合,建立起有效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尤其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为代表,在会计职业教育方面,不断系统化地规范了各个国家或组织下的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应用和完善。通过颁布国际教育准则1~7号(包括国际教育公告框架,国际教育准则导言,IES1《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准入条件》,IES2《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内容》,IES3《职业技能》,IES4《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IES5《实务经验要求》,IES6《专业能力和胜任能力的评估》和IES7《职业后续发展:终身学习和职业胜任能力后续发展计划》)等代表性的报告,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后续发展提供了全球性的标准。

2.2 在国内,会计专业教育正在探索建立与国际趋同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传统的会计专业的教育基本上是一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本专业学科知识轻其他跨专业学科知识的模式,已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不能建立起完整有效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但是,从公开发表的论文的研究发现,在我国对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也有很多,主要是从3个方面进行论述:① 概述性地介绍会计专业职业培养原则; ② 重点从专业技能培养入手取代专业能力培养;③ 单纯从专业能力介绍职业能力。但鲜有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3方面综合入手,以构建完整有效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为目的的研究。由此可见,深入探索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的项目研究,可以为高职高专类院校会计专业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对于解决在实施职业化教育的环境中,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人才、用什么方法培养合格会计人才等问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3 创新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构建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完整有效培养体系

3.1 引入基于行动导向法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结合在一起 ,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围绕工作(实训)任务的完成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在实际的工作中,会计专业的学生应熟悉国家的财经法规、税收政策,能针对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对企事业单位的决策等提供会计信息支持。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备会计、财经、税务、法律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接受会计实务方法与技能方面的系统训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熟悉我国及相关国家的会计制度,能在相应部门从事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进一步概括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大能力,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完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从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一体化;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一体化等6个方面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2 制订立体式实战演练方法,保障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主要分为3个层次展开:第一层为基础层,重点解决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问题。通过仿真企业的正常经济业务,按典型性会计岗位分工编写财务基本业务流程实训指导书,引导学生解决财务工作中的基本核算问题。第二层为应用层,重点解决基础层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结果的分析。通过到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找寻相关案例,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法,制作成案例教学课件(VCD光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学专业知识,利用基础层验证的数据,通过分析、审计、评估、发现和寻找出基础层存在问题和应用基础层的相关数据,解决财务管理中的相关问题。第三层为提高层,重点解决应用层中财务管理和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使用ERP软件平台,梳理各专业课程实训内容,剔除各个专业课程实习实训互相重叠的部分,按照项目教学法,编写会计综合项目实习实训指导书。引导学生在ERP环境中工作,从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决策支持等方面有效地进行管理,从管理范围和深度上解决企业决策层需解决的问题。

3.3 整合形成会计专业教学模块,保障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打破传统的以学科类型划分的课程设置方式,将现有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法、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按照企业常见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划分为几大模块,由一个基本财务工作模式和各个典型性岗位技能模块(出纳、往来核算会计、薪酬核算会计、存货管理会计、成本核算会计、税务会计、总账会计、报表会计等)构成,并针对每个模块明确提出培养要求。通过整合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工作模块,能够加强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的针对性。

3.4 组合各种真实和模拟的教学场景,尽量消除现阶段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瓶颈

构建仿真实训、ERP沙盘模拟实验、专业办产业的真实岗位实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组合体系,在实训环节可以先以中小型企业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真账实做的训练;再以大中型企业作为实验对象,进行ERP软件平台分岗实训,以期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3.5 强化新会计准则下的职业判断力,提升培养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水平

财政部2006年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使得会计从业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趋复杂。新会计准则强调了会计要素和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同时会计估计等技术手段在新会计准则中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以及会计估计的运用等,都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当会计人员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遇到前所未见的新经济事项时,应当运用自己的专业理解能力去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为此要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在新会计准则下的职业判断力的专题培训。把握财政部的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核心内容,重视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实现毕业与上岗的对接,造就会计实务过硬的复合型人才。

3.6 积极推行双证结合制度,推进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能力标准与高职高专课程相融合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依据会计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原有的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转变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合格的职业能力的会计人才。

4 结 语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训体系的建设,是在会计专业领域实施的重大改革。通过进行相关会计工作岗位的梳理,依据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能力标准,明确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合理的专业课程整合以及实践项目的设计,构建起仿真实训、ERP沙盘模拟实验、专业办产业的真实岗位实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组合体系,在实现抓专业能力培养提升的基础上,重视对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训练,形成完整有效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出能从事会计实务工作,且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唐振达.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程[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唐明春.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 当代经济,2009(10):110-111.

[3] 姜大源. 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7-13.

[4] 汤红仙. 会计教学与理实一体[J]. 时代金融:下旬刊, 2011(3).

[5] 瞿士江. 五年制高职大专会计实务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J]. 中等职业教育,2011(11).

[6] 苏燕. 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J]. 中国成人教育,2010 (12).

[7] 李丹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10(13).

[8] 张尚伟. 以行动导向构建一体化教学流程[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篇8

【关键词】 外科;无菌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23-01

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践效果和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教育。那么,怎样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获得尽可能多的收获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总结了“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1.1 教材内容

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梁力健主编的第6版《外科学》,面向的学生是三年大专临床班的学生。

1.2 学情分析

本阶段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都较高中阶段有所提高,但同时学习上易存在畏难情绪,对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上课注意力易分散。但同时,学生具有较好的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

2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2.1 知识目标

了解手术室的无菌管理;熟悉消毒和灭菌的常见方法及其应用范围;掌握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患者手术区的准备和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2.2 技能目标

学生能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无菌观念,在各种临床操作中注意无菌原则,尤其是病人和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和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并掌握其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3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对一个医师来说,无菌术不仅仅是一个基本技术问题,还是一个严肃的道德问题。让学生们从学习之初就养成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为亲人的良好医德。同时确定本次课的重点为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患者手术区的准备和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3 课程安排共5学时(理论2学时,技能操作练习3学时)

无菌术概论 5min

无菌术的方法及其应用 20min

手术人员和患者手术区域的准备和术中无菌原则: 70min

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 5min

技能操作和角色扮演 150min

4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讲述新课——实例分析巩固提高——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教师示教、观察模拟技能操作、角色扮演加深印象

用外科手术室和感染病人的图片引入新课,提出问题:“人为什么会感染?怎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感染?”

导入新课:什么是无菌术,无菌术的方法和应用,兼用图片说明;然后用一系列的图片和问题为导向,依次讲述医生和患者在手术前后需要做的各种无菌准备,强调手术过程中应遵守的无菌原则;依据需要适时播放短时的操作视频,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不断转换,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并强调病人手术区域的消毒铺单、外科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为临床助理医师考试的技能操作内容,从学习之初就让学生们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最后,用一个需做胃大部切除术的病人为例,讨论围绕病人手术,从时间顺序上,各个操作进行的先后过程,为学生设置一个真实的手术过程。

总结,本次理论课既是一节理论课,同时也是无菌术技能操作课的理论准备,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为在仿真模拟手术室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做准备。

第二次课程为技能操作课,学生分小组练习,20人/组,通过教师示教正确的操作方法,学生模拟练习,教师手把手教学、面对面指导,纠正不规范的地方,然后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印象,以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为例:学生分别扮演术者、第一助手、第二助手、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等,进一步了解每位参加手术人员的职责,强化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同时,更进一步拓展出这样一个概念,外科不仅仅需要优秀的个人,更需要优秀的团队,每一位参加人员必须各司其职、协调一致,以病人为中心,团结协作,才能顺利的完成手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原本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极大的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并以临床助理医师技能考核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

外科强调实践和总结,但单靠重复的练习是不够的,也应强调思考和总结,实训课后要求学生写实训报告。实训报告是学生对实训操作效果的总结与回报,通过写实训报告可以促进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撰写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5 归纳总结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通过“提问题,想办法,归纳总结,实例分析,教师示教,观察模仿,手把手教学,面对面指导,角色扮演”的方式,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繁琐的内容简易化,重点难点突出,让学生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并有充分发挥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形象思维强,动手兴趣浓,活动意识强的特点,解决了文化基础薄,理论学习兴趣淡,抽象思维弱的不足,达到了理论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篇9

为适应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专科临床医学人才,应创新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学生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基层预防保健技术》即是在全科理念指导下,结合具体岗位需求自主开发的教材,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可以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关键词:

全科理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课程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记载,2012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0%,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4%,可见专科层次医疗卫生人员是基层卫生机构的主力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于2010年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也随之进行创新改革,现报告如下。

1改革背景

为顺应人民健康需求增长和深化医药体制改革要求,我国于2009年启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机构。在该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逐步从过去单一的医疗服务转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即要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必须同时具备开展基本疾病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低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素质、结构均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乡镇卫生院,可胜任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严重缺乏,明显阻碍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何坪[1]等人对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机构进行调研,以评价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结果表明,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数量及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几乎没有专业的全科医师;三年制临床专业毕业生临床基本诊疗能力不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力,缺乏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难以独立开展和全面承担相关工作,素质普遍偏低,自我职业归宿感也较低。

同时,《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2~4]等的相继出台,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科医学教育应以“3+2”模式着力培养全科医生,即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三年制医学专科生,毕业后接受两年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能培训。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强化临床实践技能以及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并将其作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

2改革措施

根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任务,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应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基本要求,深化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强化全科理念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为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应在原有预防医学课程基础上,针对具体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必要的建设与改革。

在此基础上,我校公共卫生教研室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内容进行大量调研[5],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6],针对临床类学生编写了《基层预防保健技术》教材。教材共十一章,内容即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性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在编写过程中,将预防医学、健康保健等基础知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有机融合,并编写配套的实训教材,使实训内容按章节整合;改革教学方法,探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聘请基层医疗机构一线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和实训指导,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期开发了课程教学网站,包括课程相关资料及课外学习资源链接,学生可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及拓展学习;同时,在临床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实习内容[7,8],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本课程教学使专科临床类学生能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与技能,为以后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开展相应工作奠定基础。

3讨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应同时具备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在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公共卫生课程较少,仅有预防医学一门课程,与基层实际工作结合不太紧密,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能力培养。《基层预防保健技术》即是在全科理念指导下,综合采用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专家研讨等方法,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开发的基层实用性校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其他高职医学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该教材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写,并配套相应的实训教材和网络资源,针对性地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层工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强调实训操作。如在讲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时,让每一名学生自己创建一份健康档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在临床见习与顶岗实习中增加相应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以培养真正的全科医师。我校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于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国家相应政策规定不断更新,以更贴近实际岗位工作任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及能力均较以前的学生有所增强,岗位胜任力有所提高。综上所述,我校自主开发的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能有效提高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符合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因为是一门新课程,如何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贴近实际岗位需求,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坪,邓宇,罗利刚,等.重庆市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科医学教育研究,2011,14(124):3593-35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6号.2012-05-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高[2012]7号.2012-05-07.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1〕23号.2011-07-07.

[5]谭涛,肖智勇,郝坡,等.以需求为导向整合高职高专类临床医学教学内容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36):3905-3906.

[6]秦怀金,陈博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7]黄进,李玲,赵宇亮,等.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7):63-65.

篇10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钳工实训;尝试教学法;成功;工艺品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在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已很难适应这些转变和要求。从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十报告中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两字的加入,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我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教给人谋生的手段,还要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我从事钳工教学多年,钳工教学实训是中职院校金工实训中的一门重要工种。因为钳工技能应用广泛,很多行业都要涉及到该工种技能,无论是机电、汽车维修、还是机械加工等,它都是不可缺的工种。但是由于钳工实训主要是手工操作 ,同学们干一天下来,感到非常疲惫,这对于生活环境优越,缺乏体能锻炼的95后来讲,是难于接受。怎么样才能改进钳工教学实训,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改进措施:

1.“尝试教学法”的运用

1.1“尝试教学法”的概念

尝试教学法,用准备题搭桥,用尝试题引路,它以疑引思,学生一看到尝试题,会马上打开思路,运用已掌握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在教学中注意积疑、设疑、制造悬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独立尝试,去探索解决问题。如进行圆弧面锉削练习时,首先给学生提出疑问:掌握了平面锉削的技能,那么怎样才能锉削出圆弧面呢?然后再把尝试题展示给学生。

1.2尝试题的设定

尝试教学中的尝试题,其形式要多样、新颖、趣味性浓、思维性较强,要有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发的意图。如在进行如图1所示半燕尾槽零件加工中要遇到的一个新问题是:锯缝与起锯面不垂直。此时应如何起锯并顺利锯削?运用尝试教学法,我是这样来处理这一问题的,首先让学生尝试锯缝与起锯面之夹角介于75°-90°之间的锯缝锯削,显然学生用原有技能也能顺利完成。但随着锯缝与起锯面之夹角越来越小之后,同学们就会发现在利用原有起锯方法时,锯条很难顺利起锯,甚至是无法起锯,因为锯条很容易在起锯面上打滑。这时我们就可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在锯缝与起锯面不垂直时顺利起锯呢?(首先应使锯条沿着蓝色线条既与起锯面相垂直的方向起锯切入约1-2mm后,再将锯条转至与红色锯缝一致继续锯削即可)。完成半燕尾槽零件的加工之后,让学生讨论总结如何才能既快又好地加工制作出这一零件的方法,达到钳工实训教学目的。

1.3“尝试教学法”的目的

同其他学科一样,钳工实训课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恰恰是“尝试教学法”的最终目的。因为在从事机械维修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受损零件需要加工,学生仅仅掌握钳工实训课上所学的几个零件的加工是不够的,对如图2所示的半燕尾槽工件进行划线时,设计的尝试题如下:

1.3.1如何将毛坯加工成为一个符合技术要求的零件,在对毛坯进行加工之前要不要先将零件轮廓刻划在毛坯表面之上,其作用是什么?

1.3.2在将零件轮廓刻划在毛坯表面上之前,为什么要先在毛坯上锉削出基准面,而且还必须锉削出两个相互垂直的基准面?

1.3.3影响零件轮廓划线精度的因素有哪些?

这些平淡无奇中设疑出新奇的尝试题,深入浅出,使抽象的问题浅显化,即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打破学模式

在职业院校中,来进行钳工实训的班级会很多,有机电专业的、数控专业的、建筑专业的、环保专业的、汽修专业的等等。学制也各不相同,有两年的、三年的、大专的、技师班的等等。以往我们在组织教学时,都是采取相同的教学模式,加工一样的零件,要求会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等。现在我们会根据不同的专业、学制、男女生情况设定不一样的教学,达到不同的层次。

3.现代化设备的充分利用

我们把钳工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要加工完成的零件、以及一些前期学生制作的精美钳工作品都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配有大量的三维立体彩色图形,学生在钳工车间的多媒体室就可以自由浏览相关课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4.合理评分,充分肯定成绩

对学生钳工实训所加工的每一个零件要及时客观地进行评分,在不影响打分公平性的前提下,给他们适当多打分加以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以上一些尝试,我们的钳工教学实训情况大为改观,一部分学生还在近几年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总之,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一线实习指导教师,我还应该不断地学习、完善、改进教学方法,跟上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多为国家、企业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钳工知识与技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一版,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