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8-14 17:4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科学技术;小城镇发展;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243-01
1 加强小城镇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研究
历史事实说明,如何建设发展小城镇,重要的是我们对于重大战略方向的把握是否准确,是否能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因此,我国小城镇发展战略与相关政策研究必须先行,摸清制约小城镇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建设的科学理论、方法及小城镇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保障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以科学管理和市场化手段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激励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研究必须结合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实际状况,借鉴国际上小城镇建设的成熟经验,集中力量开展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体系的攻关研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城镇建设道路,为我国小城镇健康科学发展提供战略指导,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城镇支撑,全面提升我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避免低水平重复、盲目建设和浪费现象;缓解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促进我国小城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小城镇建设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生态小城镇建设共性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对其关键技术加以研究,可为实现小城镇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数字城镇是利用以3S技术(GPS、GIS、RS)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城镇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现代化,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应贯穿于建设技术的各个方面;我国地域广大的小城镇不同程度的存在水土流失、森林破坏、水源地与水体受污染、土壤结构破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不断增加等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小城镇生态保护、环境质量保障、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关键技术,集成和开发适宜不同气候特点的小城镇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亦是中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需求。
小城镇公共设施是衡量小城镇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应从小城镇的规模及其功能角度来研究小城镇公共设施的配置标准和规划布局,为提高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道路交通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纽带,是促进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针对我国小城镇交通发展的主要问题,从区域交通系统、交通体系规划和设计、交通设施的建设等三个层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并充分考虑小城镇的规模效益、财政基础、技术力量、服务对象等现实条件,以形成适应小城镇交通发展的科研成果和适宜推广的技术与标准;小城镇综合管网系统是小城镇的生命线,小城镇综合管网系统规划与建设技术研究是解决小城镇基础设施综合布局、规范小城镇综合管理的需要,是满足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必要基础条件,也是实现小城镇节水、节能、防灾和进行环境保护的必要措施。
3 加快小城镇产业的升级与技术创新
针对小城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快小城镇产业的升级与技术创新研究。首先应开展小城镇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划研究,为小城镇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搭建平台。推进小城镇住宅建筑产业化与绿色建材业发展,将会促使相当数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剥离出来,形成专业分工,既有利于吸纳剩余劳动、节约资源,又有利于改进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大量农房建设产业化,将会为多种消费品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也使相关乡镇企业建材制品及劳动力有序地、逐步地进入市场。
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城镇的信息化水平是实现小城镇与外部世界广泛、快速和有效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小城镇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小城镇信息服务业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小城镇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最终实现用信息化带动小城镇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可见,加快小城镇产业的升级与技术创新,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 小城镇科技示范的推广研究
篇2
【关键词】科研活动 思维方式 优化与转型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一方面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日益密切,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发展的这一新特点和新趋势,不仅使现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增添了许多新内容,而且对科研工作者也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其中思维方式的更新和转变就是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如果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长期落后于物质生产,使得实践经验曾掩盖了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的重要性,那么,随着科学发展从积累经验向理论概括过渡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指导作用的加强,使人们愈来愈加深了对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需要,要求人们必须确立新型的思维方式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历史事实证明,先进的、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则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思维方式的更新和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科研人员必须重视思维方式的更新和优化,力争实现以下六个方面的转型。
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各种条件的限制,过去人们的开放意识不强,就科学研究而言往往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进行封闭式的思考和研究活动。人们只顾自己的身边事,很少考虑外界事物的发展变化。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人们在科研活动中只看到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而看不到其他学科的发展和各个学科以及科学和技术之间的联系;只看到本国和本民族的科学成就,而看不到别的国家和其他民族的科学成就;只注意科学本身的发展和理论成果的出现,而忽视科学的实际应用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结合等问题。这是阻碍科学技术正常发展和突破创新的主要因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要求人们在科研活动中必须摆脱封闭型思维的束缚,逐步转向扩展思维空间范围和时间跨度的开放型思维方式,从广阔的外界环境中汲取先进的、美好的东西,从而加速自身的发展。因此,转变过去那种封闭型的思维方式,进而确立开放型的思维方式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选择。
由静态型转向动态型
静态型思维习惯于用静止的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因此,它容易使人思想僵化、不思进取,在科学研究中除了“唯上”就“唯书”,往往会导致懒惰和守旧的陈规陋习。客观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科学研究作为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活动,要求具备节奏快、反应灵敏、高效动态的思想品质。过去那种“静观待变”和单纯“守业”的思维习惯,已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人们在现实的科学实践活动中逐渐意识到只有敢于创新,勇于突破旧习惯,以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保守性的低效静态思维转向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动态思维,才能在科学研究领域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新现象,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带动下,必须实现思维方式由静态型向动态型的转变。
由单维型转向多维型
单维型思维方式只有一个思维指向,一个思维角度,一个逻辑规则和一个评价标准,从而只形成一种思维结果。这种思维方式在科学研究中的集中表现就是单一化:“一刀切”、“一本经”、“一条道”。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和一个层次,只从一个角度、一种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因而不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无法达到对事物进行规律性的认识。我们所面对的客观世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系统,会有许多新事物、新问题,瞬息万变,纷繁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探索客观世界的科学研究活动,必须摆脱那种单维型思维方式的局限,不断扩大思维的联想跨度和转换跨度,善于在多样性的统一中进行全方位、多变量的思考和系统比较思考,进而建立起一种多维型的立体化思维方式。否则,面对复杂的客观世界就会显得一筹莫展,无所适从了。与单维型思维方式相比,多维型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科学研究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它有利于开拓新的认识领域;有助于人们接受真理;有利于增强科学精神等。总之,单维型思维方式使人喜一不喜多,而多维型的思维方式反对处理问题上的一刀切,它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用多种方法去认识事物,用多种标准去衡量事物,用多种模式去处理问题。因而能激发人们的创造精神,导致思维的活跃和思想的开放。可见,确立多维型的思维方式不仅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分散孤立型转向群体合作型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化和综合化趋势,不仅影响着科研人员的思维方式,而且也改变着科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即由过去科学家个人以自由方式进行研究,逐渐转变为多人合作,共同攻关的新局面。当前,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都在采用合作的方式去攻克科学研究中的难题,这表明了时展的特征。许多重大的科研项目,不仅需要国家组织的合作攻关,甚至采取国际间的合作。如美国著名的“曼哈顿工程”就曾动员了15万名各类学科的科研人员,而全球大气测量则有144个国家的科研人员参加。很显然,合作研究已经成为强大的动力,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向前发展正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它有助于知识和能力的互补,充分发挥科研主体的潜能;有利于焕发创造热情,在竞争中获胜;有利于缩短研究周期,提高科研效率;有利于科技人才的出现和成长等等。因此,肩负历史重任的科技工作者,必须学会与人进行有效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从单纯的定性描述转向定性定量的有机结合型
传统的科学思维方式在研究事物的发展变化时,往往以定性描述为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只局限在事物的质的规定上。这对掌握事物的内在本质以及区别不同事物都是必要的。但是,任何事物及其发展都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只有掌握了事物的量,才能具体地认识事物的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人们不仅要把握事物的质,而且要求把握事物的量,并且通过量的规定精确地把握质的规定。在实际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并不是彼此对立和相互排斥的。而是互为前提,互相补充,互相规定和转化的。因此,只有把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带来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科学化程度的提高,对精确的定量研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论经济发展、科学研究、战略决策、工程项目还是其他许多复杂问题的研究解决,都要求有准确的数量上的分析和计算。同时,在现代社会中,决策、预测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而正确的决策和预测往往需要有数量化的模型作为前提和依据。所以,定量化的思维方式在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在对事物进行数量研究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数学工具以及先进的设备和精密的仪器。如数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以及高精度分析测试仪、电子计算机等等的出现,对复杂系统进行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有效途径。因此,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了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
由经验型转向科学型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无疑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在过去的科学研究活动中,经验型思维方式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地位。“老马识途”,“老而为师”等等都是人们重视经验思维的明证。长期以来,人们在思维定向上往往偏重于过去,偏重于经验,习惯于面向过去,更多地用过去的经验、框框来看待和认识问题。而时至今日,科学研究的对象扩大了,难度也提高了。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单靠经验去思考问题和处理事物已经远远不够了。因此,人们强烈地意识到:要进行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必须树立科学型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握现实,更好地预测未来,有力地推动科学研究事业顺利地向前发展。
篇3
论文摘要:理工科大学生是参与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目前理工科大学生普遍缺乏科技技术观的素养,重视并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科学技术观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高效、系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更是迫在眉睫。
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本质、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理论,对技术实践活动起着科学指导的作用。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给人类社会带来高度文明的同时,自然灾难、战争危害、环境污染、经济危机等问题也给人类造成巨大了的损失,促使人们对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反思,并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将这些问题都归罪于科学技术。事实上科学技术只是中介性的客体,而人类才是主体,科学技术能否为人类造福取决于我们如何利用它。理工科大学生是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对科技健康、科学、有序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科学技术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也迫在眉睫。
1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现状
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观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不断反思,已逐步认识到理工科大学生科学技术观教育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首先,社会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趋使初等教育重心偏向于社会关注的升学率,只强调学生智力发展,造成高校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德育工作中,进而无暇顾及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其次,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还属一片空白。无论是从理工科大学生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层面,还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来说,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都未被列上日程,而只是到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阶段才有所涉及。
2科学技术观的重要性
21正视科学技术观对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层次意义
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过度开发和破坏,正常生态系统被打破,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恶化,人类自身繁衍受到威胁等种种问题。科学技术的工具性特征是靠人的意志介入生态过程,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的目标和人对自然的态度,所以我们要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只有通过完善人类自身,确立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科学技术观,并依靠科学、合理的社会体制,促进人与自然互利共生、协调发展。
22正视科学技术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作用
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行动则会成功;反之则会失败。科学技术观不仅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是对实践活动、经验和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理性引导,能预见科技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正确的实践活动方案,因而对科学技术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社会体制尚不健全,文化差异难以消除的情况下,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应用的二重性,用正确的科学技术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3正视科学技术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我国GDP迅猛增长的背后是靠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还不是很大,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和增长方式问题,科学技术观就成了指导科技发展的根本。
3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
31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加强科学技术观的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承担着传播科学理论知识的重任,不仅能为理工科大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能不断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认识力,从而引导其深刻理解科学技术观的内涵,帮助理工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使其在多元化的复杂社会环境中,正确处理科技、自然、人、社会之间的关系。
311不断充实和完善课程内容。增加理工科大学生科学技术观教育的内容,并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精心安排,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课堂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
31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不能光靠简单刻板的说教,还要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采用理工科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主题讨论,以及实践调研等方式,使教学方式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
32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积极开展科学技术观教育活动 第二课堂是科学技术观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可以帮助理工科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不断精炼、升华,上升到更为理性的层面,进而形成科学、系统、完整的理念。
321构建具有浓厚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为理工科大学生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我们要根据理工科大学生的专业特点,成立相应的学生社团,让理工科大学生有组织可依靠、有活动可参与、有平台可展现,有更多深化理论机会的平台。
322增加与科学技术观教育内容相关的活动,为理工科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我们既要对不同阶段、层次的理工科大学生开展以科学技术观教育为主题的活动,以保证基本的教育效果,也要开展集科学性、专业性、思想性、多样性于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以满足不同专业的理工科大学生的活动需求,进一步提高活动成效。
33利用德育优势,深化科学技术观教育
德育是科学技术观教育的基础,与科学技术观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对科学技术观教育起到引领和提升作用。德育有助于提高科学技术观教育的成效,科学技术观教育则有助于推动道德观念变革和新道德规范的形成。德育不仅能全面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为科学技术观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平台,还能改变人们盲目应用科学技术,只求私利而忽视社会基本道德原则和人类社会总体长远利益的错误思想,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科技应用的负面效应。
331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我们要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不断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全面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为科学技术观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332充分利用德育载体积极开展科学技术观教育。我们要在德育所提供的良好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之上,发挥德育优势,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科技道德、环境道德、伦理道德、职业道德等主题教育,并使科学技术观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4发挥辅导员教育功能,科学技术观教育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直接影响着理工科大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决定着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的成效。
341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我们要狠抓辅导员选聘、培训、管理、考核,以建设一支素质过硬队伍,从而帮助辅导员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理工科大学生,保证科学技术观教育的成效。
342开展针对性的主题教育。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和科学技术观教育的要求,发挥辅导员独特的工作优势,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科学技术观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林慧岳.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技术观教育[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03)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基础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的同时,通信网络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和大力发展油田工程,我国的油田光缆通信网络技术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同时,油田光缆通信网络在油田工程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本文就针对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对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技术发展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应用方面有所裨益。
关键词:
油田光缆;通信网络;重要性;技术;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与高新科学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油田工程无论是在勘探、开发、生产、运输等诸多领域无一不离不开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特别是对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明显。在我国,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使用,使得我国油田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油田网络应用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油田网络在网络监控与遥控领域的专业水平。因此,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应用在油田工程和油田网络发展中极其重要性。
1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重要性
1.1油田光缆通信网络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油田光缆通信网络是在我国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而不断发展的,由于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为相关的工程技术研究带来的是巨大的资金的支持,同时,资金的支持则带来了高新科学技术的飞速的发展,当然,高新科学技术不断的提升,并应用于我国油田工程中,是的我国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整体应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促使着我国油田光缆通信网络逐步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更进一步的朝着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发展。
1.2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发展使得油田网络在管理上更具优越性由于我国目前已经在推广和应用油田光缆通信网络,就目前可以知道,我国的油田光缆通信网络已经在不断的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其对油田网络和油田工程工作效率的提升上也有很强的优越性。油田光缆通信网络促进了油田工程的开发、监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开展与实施,并大大提高了相关工作的效率。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优越性还体现在以下的方面:油田光缆通信网络具有较强的传输功能、速度快、稳定性强、信息数据传输错误率低、信息数据保密性较强。这些优越性与之前通用的油田网络的缺点相比较的,不断克服了原来油田网络的运行效率低下、复杂、误码率偏高、抗强电磁干扰能力差等等情况,因此,油田光缆通信网络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同时,也决定了其在油田网路工程中的应用价值,也体现了其应用的重要性。
1.3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发展节奏在进一步加快由于我国油田光缆通信网络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同时,我国也在逐步的加强其推广力度,并逐步完善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建设。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我国目前大多数的油田公司已经实现了全覆盖的油田光缆通信网络,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相关油田公司对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证实了其重要性与应用价值。
1.4油田光缆通信网络可以提升油田企业经济效益我国大多数油田企业逐步推广和使用了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由于油田光缆通信网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这就帮助油田企业建立良好的安全、绿色、高效的发展理念与方针,从而不断提高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
1.5油田光缆通信网络降低了油田网络的维修成本相比以往使用的油田网路运行复杂、线路复杂、传输速度低等众多缺陷,我国油田企业自不断推广和应用油田光缆通信网络,使得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展现,同时,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使用,在很大程度降低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运营和维修成本,并改善了其维护方式,从而在运营方面提高了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
2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技术分析
我国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应用得到了我国相关科学技术的支持,针对油田光缆通信网络技术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油田光缆通信网络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控制、数据库、测试、告警等系统和技术。油田光缆通信网络技术还包括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的应用使得油田光缆通信网络技术能够更有效的将光纤的测试和系统维护以及信息系统警告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在信息网络上面更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并提升油田企业网络的健康使用与发展。一方面,油田光缆通信网络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主要包括操作终端,监测站和监测中心。监测中心是油田网络的控制中心,监测站主要是提供检测报告,操作终端则是进行具体操作并对应解决故障的部分。一方面,在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未来发展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巡查工作,以提升网络的整体应用水平,使油田光缆通信网络更安全、绿色、可靠、方便、高效。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油田光缆通信网络技术推广还应当得到国家更大的支持,才能进一步提升和大力发展油田工程。本文针对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对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技术发展进行分析,希望其能够更有效的提升我国油田光缆通信网络水平,并促进油田企业的健康运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振明.油田光缆网络发展与应用的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2(08).
[2]李默颖.油田光缆通信网络的重要性与技术分析[J].技术应用.2014(01).
[3]庄开江.浅谈光缆通信线路的维护及管理[J].民营科技.2015(10).
篇5
【关键词】科技时代 伦理 道德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当人不断塑造出新技术的同时,技术、工程反过来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人越来越离不开技术,而技术越来越趋近于人自身,带来一系列道德和伦理问题,亟待人们充分认识产生必然性和思想冲击,以减少其对社会生活秩序协调和稳定带来的影响,注重科技发展的同时加强科技伦理道德的构建和完善,使两者协同发展,更好地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一、科技时代凸显的道德难题
新技术在我们身边逐渐成长发展起来,它不但被应用于我们的衣食住行,还逐渐浸入我们的肌体。这说明:技术不止是从外部,还从内部影响到人。近15年以来,我们越发感受到技术对人的迫近。生物医学与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结合和相互渗透是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
新技术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风险。比如,转基因食品是出于某种目的被制造出来的,它在为生产者带来利润的同时,也潜藏着不为人知的、目前无法预测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体现在种子的转化或基因漂移等方面。在过去的20年,随着新技术的产生,人类社会也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新疾病。
1992年,有学者提出如下的技术伦理原则:当发明一种新技术(或研制出一种新产品)时,发明者有责任事先预测新技术(或新产品)的潜在风险,并必须把这种有可能引发危机的潜在风险告知公众。这种技术伦理原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欧盟认可并执行了这个原则,而美国对此采取了沉默的态度。前些年在新技术竞争中,欧美已经出现过因为担心公示新技术风险会影响产品的销路而采取隐瞒手段的案例。
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科技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其中最大的莫过于对人类社会伦理的挑战。近百年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科技伦理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对于如今的社会,科技对伦理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1945年,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此后,随着集成电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应运而生,使计算机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工作和生活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后诞生了国际互联网(因特网),它的出现和发展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交往方式,带来了划时代的巨大进步,但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给伦理道德构成了很大冲击。如:电脑黑客问题、人格缺陷问题、信息污染问题、信息安全问题、侵犯个人隐私权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文化霸权等一系列有悖于传统道德的现象,变成了当今全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2)生物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生物技术作为世界上一项尖端技术和产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重大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农业、医学、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它所展现的美好发展前景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道德问题。如,人工生殖技术中人工授精技术、试管婴儿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克隆技术引发的影响人类进化、人类多元性和复杂性、人类的尊严、社会伦理关系等伦理问题;基因技术与人类基因组研究引发的基因专利化问题、基因歧视问题、人工干预生命的危险性问题、基因决定论与所谓“优生”问题、基因治疗中的负面伦理问题等,它会不会把人类带入一个未知世界,引起全社会的伦理恐惧。
(3)核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1945年7月16日世界第一个原子弹试爆成功,同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相继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它对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原子弹的巨大杀伤力和破坏力也展现于公众面前,从此引起了人们对核战争、核污染、消除核威胁、以及超级大国的核讹诈等维护世界和平、保障人类安全诸问题深深的忧虑。
(4)航天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自从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人类进入了航天技术(或空间技术)发展的时代,从此拉开了航天领域竞争的序幕。40多年来,航天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一个又一个的航天技术成果相继出现,与此同时,构建太空道德问题也日渐迫切。航天领域突出的道德问题如:空间资源的归属问题,和平利用太空问题,保护太空环境问题等引发成全球问题。
(5)纳米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纳米技术的发展将使人类能够通过调动单个分子、原子制造出某种微型和超微型的器件或某种体积很小的智能机器,它们可能被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被植入人体或人脑中发挥作用是其诱人的应用领域之一,但同时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无法预见的潜在危险。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道德真空”,给人们制造着“道德危机”的惊慌,给社会生活秩序的协调和稳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科技伦理道德教育是科技伦理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科技活动须遵守科技伦理道德规范,因为“无论是从研究手段(实验)还是从研究目的(应用)来看,科技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都不再是一种价值中立的行动,而是同其他的人类行为一样受制于普遍的道德准则与规范,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在设计与实施这一自觉的行为之时不仅不能忘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内在责任),而且更不能忘记自己的外在责任,即不能忘记自己面对社会的巨大责任,不能漠视科技伦理的存在。”科技工作者在教育与自我教育中严格要求自己,坚守自己的责任,以科技伦理道德规范为准绳,重视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同时也是科技伦理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由于科技工作者单单靠知识和技巧并不能使生活幸福和高尚,还需要进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经由教育,使科技伦理道德规范指导科技工作者的行为活动,为他们的志向导航,是他们追求正当的、有价值的真理基石,也是制约科技工作者行为的规章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约束科技工作者的行为活动,这是科技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教育之使其言行举止合规顺矩。
(2)科技伦理道德教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科技伦理道德环境。科学研究与伦理道德问题、科技工作者的道德修养及社会责任问题、人类中心主义论争的实质问题,以及科技伦理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试管婴儿、器官移植、代孕母亲、安乐死等等现时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先行,21世纪是生物和信息技术世界,营造良好的科技伦理道德环境,加强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尤其必要,就象爱因斯坦所说:“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科技工作者在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应该具有科技伦理道德责任意识,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以奉献于人类社会进步发展事业而自豪,以能够为人类的幸福生活作出贡献而快乐。通过教育,科技工作者能够自我约束,在创新活动中奉献自己的智慧,为营造良好的科技伦理道德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的具体手段
(1) 运用经济手段加强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在“科技―经济―社会”一体化时代,伦理不是抽象的、永恒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以一定的经济形态为基础,并反映和折射经济生活。恩格斯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活动也是有目的的,经由一定的目的而进行自己的行为选择就会涉及到利益问题,马克思认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而利益和伦理道德是分不开的,科技伦理道德的利益范畴关乎科技工作者的切身生活,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却影响着道德的变革,道德教育呈现出与科学技术日趋紧密结合的趋势,它是协调社会经济与道德问题的重要措施,运用经济调控政策,进行适宜的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实行物质奖励措施,使个体安居乐业,满足其基本的生活生存需要,正如东汉王充所说:“礼仪之行在谷足”。因此,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使科技工作者以富足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创造出更多的科技成果。
(2)加强法律监督,建立道德约束体系。法律建设对科技进步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表现为通过法律手段来组织和管理科学技术活动,调整科技社会关系,鼓励发明创造,保护知识产权,创造科技进步的良好社会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手段防范和禁止对科技成果的非道德和反人类的滥用。
(3)倡导建立新科技伦理道德观。一方面,科技发展影响和决定着科技伦理道德观的性质、方向和变革。科学技术以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着社会结构的变革,又以空前的精神力量渗透到科技价值观念中。另一方面,科技伦理道德观又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能动反作用。正确的科技伦理道德观会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错误的科技伦理道德观会延缓甚至阻碍科技的发展。
(4)对科技人员加强科技伦理道德观教育。科技人员是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主体,加强其素质水平的提高,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将科技伦理道德观化为自己行动的纲领,从而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将这一思想不断外化为行动。
篇6
关键词:科技发展;海洋开发技术;海洋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P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32—01
探索开发海洋的梦想一直存在人类的脑海中,而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能源的梦想的以实现。
一、海洋开发技术的发展
(一)概念。海洋开发技术是指着眼于海洋资源能源和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殊的开发技术,归属于海洋技术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对海洋进行开发和利用,进而实现海洋价值所采取的各种手段的总称。海洋开发技术融合并促进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并且进一步使之适应海洋这个特殊的开发环境而产生的新技术。海洋开发技术包括海洋调查、海洋采矿、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海洋运输、海洋化工、海洋水下工程、海洋发电、海洋空间利用等一系列新型技术[1]。
(二)发展过程。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海洋高科技这个概念由美国未来学家托史勒首次提出,并描述为“当人类迎接第三次浪潮技术革命时,海洋工程将和航天工程一道,成为新兴的产业骨干”[2]。一些发达国家早在八十年代制定本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时,便把海洋开发技术列人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之中。在海洋开发技术领域里,将深海勘探、海能源转换、深海采矿、水下作业、海水增养殖、海洋渔产资源保护和信息收集系统、渔业捕捞技术,以及船舶技术现代化等被列为海洋高技术的发展目标[1]。
二、海洋开发技术与海洋开发利用现状简介
海洋开发是指人类为了认识、利用海洋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活动的总称。随着海洋开发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现阶段的海洋开发已有所收效。
(一)海洋能源开发。海洋能源主要是指海洋中的波浪、海流、潮汐、海水温差和海水盐度差等所蕴藏的能量,人类的发展必须照顾到环境的制约,海洋能源以其清洁能源的优势也成为受到关注的原因之一。海洋资源以其污染少、能量高、蕴含量大和可再生等优点著称,一度被称为清洁能源。对于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指把海洋中的自然能量直接或间接的加以利用,而现阶段人们常说的海洋能开发利用是指把海洋能转化成电能的转化利用[3]。其中潮汐能是人们开发利用海洋能源中技术与成效均相对成熟的能源。应用已经建成的潮汐能水电站已投入使用,并获得电力。
(二)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主要是从可食用角度出发。海洋中鱼类含量丰富,种类繁多。海藻等其他海洋动植物也可成为人类的粮食来源,逐步成为海洋生物开发热点之一。除此之外,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也在逐步开发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海洋中所特有的一类化合物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于是海洋生物药的研发得以重视并发展[4]。
海洋矿产资源是海洋中产出的矿物原料的总称。海洋矿产的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深海的探索与开采成为现实。除了熟知的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之外,随着深海开采技术的不断成熟与进步,开采海底矿产资源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海洋多金属矿,多金属结核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结核状多金属沉积矿,富含锰、铁、镍、钴、铜等金属元素,即锰结核。海底藏量惊人,并且锰结核还存在极强的再生能力,是在慢慢增长着的,因此,锰结核是人类金属获得的无尽宝库。而海底热液矿床,富含金、银等贵重金属的海底沉积物,分布更为广泛,蕴藏量可观,而且,较之于比锰结核,集中于浅水区,更享有“海底金银库”的美称。[5]
除此之外,海洋的开发利用还包括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海洋空间利用中包含海洋交通运输,有我们所熟知的海上桥梁、海上机场等的修建。还有海洋储藏空间的利用,利用海洋的特点修建存储空间,用途广泛,既可用作贮藏空间也可用作军事用途。海底电缆,修建电缆光缆从海底穿过,节约空间,是海洋空间利用的典型代表。
三、海洋开发技术的发展前景
海洋开发利用是一项集合了多种科学技术的项目。它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有现代科学知识来支持,需要有先进的开发技术做基础。在海洋开发过程中,新技术自身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加速海洋的发展也是海洋技术以及其他新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神州九号的成功发射,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海洋的开发与利用也将有新的成效。海洋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并投入使用大大促进了海洋开发的能力,而海洋开发技术更被列为高端科学技术,空间遥感技术在海洋上的应用,电子计算机在海洋开发中的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在海洋开发中的应用成为新科技的发展方向。
海洋是构成我们生存的家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科技发展使得人们开发利用海洋越来越成为可能,并在逐步的实现中,人们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也逐步成为各国的科技发展重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人类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的一个重要基本前提。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要注意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对待自然与海洋,可持续发展才是一条有利于人类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有利于人类后世的理念,亦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之路。在开发利用海洋时也应时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证海洋开发在不超越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使之持久的为人类服务,进一步真正的实现海洋开发持久化。
四、结语
海洋的无限潜力尚只被人类开发出冰山一角,对于海洋蕴含的无尽能量仍有待开发利用。而海洋的开发又是一个较新的技术体系,因此对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每当新科技出现的时候,将会影响海洋的开发利用的进一步发展。总之,海洋潜在无限价值决定了海洋开发利用的美好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将有能力更好的开发利用海洋。
参考文献:
[1]褚同金.海洋能资源开发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封志明.资源科学导论[M].沈阳:科学出版社,2004.
[3]许肖梅.海洋技术概论[M].沈阳:科学出版社,2000.
篇7
绿色化学的发展对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绿色化学教学策略,首先要意识到绿色化学教学的意义。
1.1绿色化学教学是新世纪科学进步的要求
绿色化学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进步中一种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相比于传统化学来说具有一种最大的优势:极大地降低了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传统化学中,追求化学研究的效率,注重生产出的物质的功能、有效性,却往往忽略了它对环境带来的污染,而研究化学的科学家往往是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与专业知识。而绿色化学恰好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的,它弥补了传统化学中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之处。科学技术发展到21世纪,在这个时期,其发展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同样的,对环境的破坏也是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绿色化学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在今天的科学发展中就凸显出来了,而绿色化学教学则是新时期科学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1.2绿色化学教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化学工业这几十年来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便利,而一方面又在严重地破坏着地球的生态环境。近年来,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水中污染物越来越多,固体垃圾也已经泛滥成灾。很多化工厂对外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垃圾都没有达到对环境保护所要求的标准,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质量与安全得不到保障,不但在经济方面损失重大,身体素质也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还危及到了子孙后代。虽然查处关闭一些污染严重的化工厂可以对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无异于因噎废食,如果只是一味地抑制化工业的发展,只会使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缓慢,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也不会太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发展一种对环境保护有利的化学,那就是绿色化学,因此,绿色化学教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1.3绿色化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当今时期,我国实行的素质教育更是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提倡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而绿色化学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化学教学方式,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好化学方面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绿色化学的理念,从根本上提高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是适应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正是响应了素质教育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绿色化学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4绿色化学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方向
绿色化学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新概念、新科学,它是未来化学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教育的发展方向是要跟随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的,如今,我国正在实行大规模的课程改革,而绿色化学教学正是为化学学科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它可以改进传统化学课程中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之处,通过教材方面的改进,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观念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更多对环境有利的化学知识。
2绿色化学教学策略实施方案
2.1改进课堂教学内容,从理论上进行绿色化学教学
化学课程要顺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以树立环境保护观念为首要任务,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课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还要为学生普及绿色化学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化学科学及时发展的实际,并以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为例子,让同学们认识到绿色化学对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地球变暖的原因:由于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导致了温室效应,而要达到绿色化学的标准,完成保护环境的目的,就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利用这样的实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更能够让绿色化学的观念深入人心。
2.2结合实际生活,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在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化学知识的影子,从烧开一壶热水、洗净一件衣服,到冰箱的工作原理、室内装修等,都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中看似不经意的一种行为,可能就会对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生活中,一种良好的习惯,就对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这种好习惯,就包含着绿色化学的理念。而绿色化学教学不必非要寻找那些高深的科技发展案例为教育素材,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绿色化学教学的例子,而且,这些实例贴近于生活,与学生们的日常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化学知识教育,要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真实的案例,帮助学生加深对绿色化学的理解,形成绿色化学理念。
2.3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突出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现如今的教学形式,已经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跟着教师学习这种单一的形式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已经在教学活动中展开,在化学教学活动中,举办绿色化学知识讲座,是绿色化学教学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绿色化学知识讲座以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绿色化学为科技的发展及生活的改善带来的巨大影响,加深了对绿色化学理念的印象。另外,还可以举办绿色化学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更多的绿色化学知识,从而达到绿色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此外,还可以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意识到绿色化学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与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加深对学生绿色化学观念的教育,让学生自觉地接受绿色化学的教育,形成绿色化学的坚实理念。
2.4开展绿色化化学实验
篇8
[关键词] 林业建设 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131-01
1 林业建设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分析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林业建设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有利于推动生态经济发展
在林业建设中,重视对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能够最大程度恢复已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可再生资源、能源,促使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生态经济模式转变。在生态系统不断恢复、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必然能够为生态经济和可持续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带来经济发展的环境变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2 有利于促进科技发展生态化
林业建设能够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物质和环境基础,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化,其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带动仿生学发展,将仿生学应用到工业系统中,成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二是提高资源生产率,抵消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率,有效防范生物圈退化;三是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变革,通过林业建设发展服务经济和流通经济,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四是提高自然资源产出率,降低污染排放,以森林固碳的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发展生态化科学技术奠定基础。
1.3 有利于带动人们生活方式生态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追求由过去以数量为主转变为当前以质量为主,更加期望于在无污染的环境中居住,食用健康绿色食品,这说明人们的生活方式向生态化的方向转变,并且也带动着消费方式的转变。林业建设能够为人们提供生态环境,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提供生态消费品等途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引导人们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加强林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策略
为充分发挥林业建设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的作用,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持续推进林业建设,提高林业建设的综合效益。
2.1 坚持林业生态建设
林业建设要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构建起完善的生态系统,促进林业产业与生态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既发挥林业建设的经济价值,又实现林业建设的生态价值。林业建设承担着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产品供给的重任,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大力发展林生生态建设,促使林业建设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要求。林业建设要重点发挥其在保持生态平衡、蓄水保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作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林业建设还要加大对森林植被的自然修复,对破坏严重的地方重建人工生态系统,积极采取人工植树、封山育林等措施,改进和完善自然生态系统。
2.2 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宣传力度
我国应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到林业生态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引导人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在宣传中,要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宣传林业和生态方面的知识,让人们清楚了解造林绿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增强广大干群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使每个公民都要认识到自身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责任,营造全社会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引导人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生产、消费方式。此外,我国还要持续推进生态文化基础建设,如建设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等,为人们了解生态、认识自然奠定物质基础。
2.3 建设林业科技推广体系
林业建设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转变传统的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促使林业发展追求质量与效益并重。为此,我国应从省、市、县、村各个层级入手,构建起完善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以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森林资源保护为中心任务,编制林业科技发展规划,重点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搞好林业科技普及工作,加大林业生产技术培训力度,深入推广病虫害防治、林木良种、节水灌溉等技术,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水平;二是建设林业科技示范基地,提高造林良种使用率,推行林业标准化生产,促使林业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三是针对难点问题组织技术公关,如石漠化治理、森林可持续经营等问题,积极引进科技成果,推广技术成熟的项目;四是加大与科研院所和各大高校的科技合作,充分整合和利用林业科技资源,共同研发林业发展新技术,不断提高我国林业科技研发水平。
2.4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执法力度
森林资源是生产建设的宝贵资源,应加大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要求林政管理机构和森林公安机关担负起森林资源保护的执法职能,加大对乱砍滥伐、肆意侵占林地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惩治力度,杜绝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同时,严格落实森林资源保护的管理制度,包括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林地用途管理制度、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等,持续推进依法治林。尤其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建立快速应急机制,建设森林防火、扑救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保护林业生态建设成果,提高林业建设质量。
结论
总而言之,林业建设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国要持续推进林业发展,以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积极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实现林业建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廷宇.林业生态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科技视界,2015(5):141-143.
[2]王兵.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9):52-53.
篇9
关键词:煤矿开采技术;发展;问题;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054
1 我国煤矿资源开采概述
我国是能源大国,地下蕴含这丰富的煤矿资源,这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领土面积辽阔,煤矿资源总体呈现出相对集中的分布特征,集中地多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如内蒙古东部地区、陕北地区、云贵高原地区、新疆地区等,其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煤矿资源分布较为分散,总体分布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悖的态势。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我国煤矿开采技术不断提升,但从目前整体的开采情况来说,还存在开采效率不足、安全性缺失等问题。其中,在开采过程中,很多煤矿开采模式落后,没有办法对工程地质进行有效的评价,不仅影响煤矿开采的质量与效率,也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基于此,加强对煤矿开采技术发展及存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 我国煤矿开采技术存在的问题
(1)安全问题。安全第一是煤矿企业生产的第一准则,这也体现了安全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要性。保证开采安全不仅有利于生产,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益,同时,煤矿开采的安全,也和相关人员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但是,在现实中,一些煤矿为了追求利益,没有将开采安全工作落实,由于安全工作不到位导致的煤矿安全事故比比皆是。因此,为了提升煤矿企业开采率,提升其整体的生产效益,必须落实安全工作。但从现阶段煤矿安全生产情况来说,很多煤矿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开采技术滞后、安全性不足导致,同时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有密切的关系。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对岩石移动造成破坏,导致地下水中掺有瓦斯,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
(2)环境问题。现阶段,很多地方煤矿开采过程中规划不够科学,导致开采模式不够科学,将周边偏僻的土地肆意的进行破坏,导致当地土地环境损毁严重,引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一些煤矿企业甚至不能遵守煤矿开采原则,随意排放有害气体。近年来,由于煤矿开采力度加大,煤矿资源逐渐向浅表开采,容易导致土地塌陷,不仅使农村耕地面积大大减少,降低了农民收入,同时也会破坏其居住环境,诱发严重的地质灾害。另外,长时间排放有害气体,对周边居民生活质量会造成影响,甚至会引发疾病。
(3)破坏了地表的植被。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对地表植被进行大面积的破坏,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很多企业关注自身利益的同时,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我国的绿地面积,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会造成严重的损坏,容易引发沙尘暴、扬尘等问题。从我国目前整体的煤矿开采情况来说,较多的煤矿企业将开采效率放在第一位,对于地表植被的恢复工作做的不到位,担心消费成本而将恢复地表植被工作搁浅,在小型煤矿开采中表现最为突出。
3 我国煤矿开采技术发展前景
煤矿开采技术发展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密切的关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能够为煤矿开采技术提供有效的支持,而生物工程也能够为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材料科学能够为提升煤矿开采设备性能提供支持。因此,在煤矿开采技术发展过程中,应该以实际生产为依据,不断提升开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采用更为先进、科学的开采策略,引入先进的开采设备等。
当然,在煤矿开采技术发展过程中,应该做好资源工作以及环境保护工作。所谓的资源,就是指采用高新技术,提升开采效率,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提供帮助;环境保护主要是保护煤矿开采区以及附近的环境保护工作,制定有效的开采计划,尽可能实现煤矿开采与自然环境的共荣共耻。
4 煤矿开采技术存在问题的对策
(1)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煤矿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工作制度,将煤矿开采安全作为第一要务。一方面,落实煤矿开采中的安全问题,对煤矿开采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保证煤矿企业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另一方面,应该建立有效的奖罚制度,加大对违反相关制度行为的惩处力度。另外,还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构,以便能够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尽快加以解决。
(2)引入煤矿开采的高新技术,对开采工艺进行优化。回采工作面是煤矿开采技术的核心,我国对于厚煤层的开采主要采用大采高采煤法、放顶煤采煤法,这几种开采工艺能够提升开采效率,但也存在有待完善的缺点。第一,应该对开采技术难点进行分析,使用更加安全、高效的技术,对煤矿顶煤情况进行更加详细的调查,摸清顶煤与顶板之间作用规律等,通过放煤支架技术,提高回收率;第二,引进国外前进的开采设备,对高可靠性、大功率的智能化采煤机引入到我国煤矿开采中,提升开采的效率。
(3)提升煤矿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在现代化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煤矿开采人员也需要具有更加高超的专业技能,才能适应煤矿开采工作的需要。煤矿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开采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让每一个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与掌握最新的开采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在工作岗位中发挥最大的价值。另一层面来说,煤矿开采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开采安全性也至关重要。
(4)采用更加洁净的开采技术,提高环境保护作用。环境保护是我国基本的国策,在煤矿开采工作中也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煤矿开采技术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引入更多洁净的开采技术,包括瓦斯抽放技术等,在提升煤矿生产安全性、效益性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开采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注重周围植被的保护工作。
5 总结
由此可见,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应该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的引入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开采技术的洁净性,让生产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张明亮.谈煤矿开采技术发展及存在的问题[J].低碳世界,2014,15(02):65-66.
[2]田伟涛.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及存在问题分析[J].工程技术,2016,23(02):89-90.
篇10
一、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科协工作的重要性,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协工作既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在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市科协系统已形成覆盖理、工、农、医和综合学科领域的多层次的科技群团网络,在推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普及和推广,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快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开发,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和组织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推进我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科协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做好科协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充分发挥科协在组织、人才、网络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科协组织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学术交流的主渠道、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主要代表以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重要作用,为努力开创我市科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服务“南博会”,推进大开放,建设大南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要充分发挥科协的重要作用,为推进我市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一)要发挥科协作为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各级科协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面向广大青少年、农民、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和各级领导干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通过科普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和一切伪科学、反科学,捍卫科学尊严,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全社会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二)要发挥科协作为学术交流主渠道的作用,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各级科协要发挥学科齐全、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围绕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发动专家、学者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学术研讨,为党委和政府制定发展规划等提供决策参考和科学依据。要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大力推进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 上一篇: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 下一篇:经济纠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