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技术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08-14 17:4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与技术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篇1

所谓“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

初中数学中,数、式及其运算,方程与不等式,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形、四边形等等,都是一个系统。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水平层次需要,教材也是将各部分错落安排在了三年的不同阶段中。也只有当教师进行中考总复习时,才会将各个板块整合在一个系统下来看待,以强调其中的关联性。那我们能否可以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就让学生不断地体会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系呢,比如概念课。结合区里开展的“预学先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我作了以下尝试。

二、教材内容分析

浙教版数学八下2.1《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节概念课,又是这一章的起始课,教材的处理方式是用两个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作为情境,由学生列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感受一元二次方程的产生过程,并从而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如果只从教材教的角度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容易忽视各种类型方程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一元二次方程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知识,只是一元一次方程向多元高次方程的一个延续。所以,应该顺着方程学习的经验,在系统的思维下审视这堂概念课,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顺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整体性。这种基于系统思维下的数学概念课教学,我把它理解为:旧经验,类比迁,其义见,新知建,整体联,横纵延。

三、课前自学预案设计说明

1.你能任意写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吗?你还记得一元一次方程是如何定义的吗?

设计说明:这样设计,由简入手,并让学生回忆所学,为类比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做铺垫。

2.请你在下列五个代数式中选取两个,用等号连接,构建尽可能多的方程。

2x+1,4,x2,y,x3

(1)请指出你所写的方程中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哪些是我们没学过的?

(2)你所写的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3)你能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个定义吗?

(4)你所写的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5)为了方便学习一元二次方程,预习书本后你能写出它的一般形式吗?

(6)你能给其他方程命名吗?

设计说明:第2题的一连串问题是基于以下的考虑,在学生构建方程(这里针对的是整式方程)的过程中,势必跌宕起伏,有些方程熟悉,有些方程陌生,便会心生疑惑,而我们正是要解学生这一惑,在学生已有的方程知识基础上(一元一次方程)类比迁移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而同时对“元”――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这两个概念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以达到可以对高次多元方程进行命名而不陌生的目的,在系统内对方程这个大家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3.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从哪几方面入手?你觉得我们可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方面?

设计说明:这一问题的设置,也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方程学习经验上,方程的概念,方程解的概念,方程的解法,方程的应用等等,也是可以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身上来的。让学生明白方程的学习可以建立在系统的思维下,也更能深刻地理解知识都是有联系和传承的,学习是有经验的。结合之前所提到的高次多元方程,虽然我们暂时不接触类似方程,但如果学到也可以类比基础方程的学习经验。

四、课中研学学案设计说明

1.概念认知。同桌合作,写出两个方程,使方程①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并写出不是的原因;使方程②是一元二次方程,并指出其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设计说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得辨识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同桌对学,学生自主编题,教师挑选优秀自编方程板演到黑板,由其他小组同学回答相关问题。这一过程可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力,让学生站在命题者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恰恰也就是这些出自于学生之手的方程,是很多老师上课举例讲解的例题或是习题,而且形式各样,并且具有代表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模仿能力超过预期。

2.解法探究。独学完成:①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ax+a=0的一个根是3,求a的值。

②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bx+c=0的两个根为x1=3和x2=-1,求这个方程。

设计说明:学生之前提及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再次熟悉方程学习的思维架构。设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根)的应用,习题难度设置具有梯度性。学生投影展示讲解,增强语言组织能力,表达分析能力。

3.颗粒归仓。设计说明:学生自主小结,回味系统思维下的方程观,以及所学的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明白一元二次方程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怎样去的,并感悟数学知识是有机并相互联系的。

五、系统思维教学感悟

篇2

积极教育的理念是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扬长补短,将其身上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发挥到最大极限,并且对学生身上的一切优缺点进行接纳,糅合,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地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积极教育理念下数学课堂的新课改模式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整体性以及不确定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疑问的生成者以及问题的解决者,从而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习惯,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积极教育;新课改模式;主动学习 

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高中数学教学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数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人提出疑问: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导,请问对于数学中的一些理论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总会觉得不放心,即使是在传统模式下由教师完全讲解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很好,何况是学生自己学习呢?因此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对新课堂的效率产生疑问.下面我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学生主导并不是学生主宰 

新课改模式提倡学生的主导作用,但是并不是说整节课堂就由学生主宰. 

教师要整个课堂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这就要求教师要授课前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良好的引导,将学生带到具体的问题中去,学生结合之前的基础会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这里的前提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要具体,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不知道倒序相加,但是教师可以以1+2+3+4+…+100这个例子引入,让学生通过这个例子去探案等差数学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展讲,这样即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本道题目的讲解,对这个题目中的知识点理解更加透彻,记忆也更加深刻,在以后若遇到相似的题目能灵活应对.对于教师而言,在学生展讲的同时可以关注其他的学生的听课状态,甚至提醒个别学生注意听讲,观察个别学生的表情变化从而判断他是否真正的理解在学生展讲完毕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展讲作出点评,这里包括对学生展讲姿势,语言表达,书写规范以及逻辑思维的评价,对学生在展讲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一针见血地指出并在全班作出强调并给出规范的正确的解决办法. 

二、教师“轻闲”但不轻松 

在新课改模式下,教师表面上看来好像比传统模式下“轻闲”了许多,不用再一字一句的讲学生讲解数学逻辑、推理,对于部分习题也不用再一一板书,相反的这些工作是由学生完成,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点评学生的展讲,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生产生疑问,相对于传统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好像减轻了许多.因此有的教师便真正的闲了很多,感觉教数学这么轻松,把所有问题都抛给了学生,上课课堂气氛很活跃,每名同学都在行动,给其他听课教师的一种假象:学生们都在参与讨论,都在积极的思考问题.这种现象在新课改的课堂上时有出现. 

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引领者,应当掌控好整个课堂的流程,让课堂变的活而不乱,充分调动每名同学的积极性.这就对教师在课前、课后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如下: 

首先课前备好课是提高课党效率的基础,备课要求教师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比如课堂引入需要采用什么例子,引入需要几分钟;给学生设置什么样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让学生讨论问题时把握好时间,否则正常的课堂教学不能按时完成;在学生展讲时对学生的点评一定要准确到位,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一定要及时纠正;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可能随时提出的问题,对此教师都应当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自身素质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写一首漂亮的粉笔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知识渊博,平易近人,这样的教师才会受到学生们的爱戴,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新课改模式下,教师更要不断地充电,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平时还应多听其他教师的课,虚心接纳同事的建议,改进自己的教学. 

三、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学习数学 

数学教师应当广泛应用现代先进软件,多媒体教学.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非常和抽象,学生难以正确的理解和记忆,比如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总分.对此,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软件做一些辅助教学课件,给学生展示出生动的画面,这样学生会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可以把图、文、声、动画视听等带到课堂上.例如用“几何画板”做函数的图像、点的轨迹等.这样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的授课,学生一定喜闻乐见. 

新课改是对传统教师一言堂的颠覆,是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它对学生、对教师提出更加高的要求,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我校新课改的大旗下积极推行新课改授课模式,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养成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本领.在不断的引导下,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完善的思维逻辑能力.努力让新课改的阳光照射到每一名学生的心中,并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雷.新课改中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J].沙棘(教育纵横),2010(12). 

[2]柴静.浅论对高中数学新课改的认识[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1). 

[3]于永志.实践创新以完善数学教学——对高中数学新课改的认识与教学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 

篇3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教育

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是学生在枯燥的文化学习中的自我放松。传统的美术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对其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日后的小学生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当从各个方面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力求美术教学可以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能。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在新课改理念之下,一定要重视美术教学在小学教育阶段的价值。小学是孩子学习生涯的开始,同时也是孩子接受最初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而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孩子思想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新课改之前的教育模式多半是应试教育,而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应试教育模式中的“灌输式”教育方法逐渐显出其僵硬性的弊端,同时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力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美术教学活动当中,除了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美术技能,同时能够使学生的洞察能力、记忆力等各种能力得到提升。

第二,在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语言的引导,使学生自己去感悟美术给他们带来的美感,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形成良好的情操,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三,目前的社会是物质和文明共同发展的社会,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同时展的趋势相一致,满足了时展对其提出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共同建设的新要求。小学美术教育应当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推动我国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

二、传统美术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正如上文所说,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应试教育,在该种理念的影响之下,美术教学的地位很低,很多人对美术教学不重视,认为其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通常人们会认为美术教学就是教会小学生一些基本的绘画技能,提高其动手能力,但这些认识还只是很片面的认识。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之下,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就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由于学校不重视小学生的美术教育,因此师资力量不齐全,老师专业素质偏低;教学设备落后,无法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活动一味追求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素质的培养;美术只是一门辅助的课程,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等等。

三、新课改理念下从新认识美术教学

学生学习应当使保持一个愉悦、快乐的心情,小学美术教学在这一方面应当起到很大的作用。在美术课上,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画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勾勒出一条条魅力的曲线,绘画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孩子的想象力是天生的,我们不应该去抹杀,而是应当让他们自由的发挥。

了解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很重要,其重在每样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其能在枯燥无味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培养一个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孩子都是善良天真的,他们的作品就是他们内心做真实的反映,不会有丝毫的修饰。虽然在他们的作品当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不符合实际的现象,但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地方。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他们的才华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在新课改的理念下,美术教学抛弃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转而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四、新课改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方法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深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美术教学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改变传统美术教学的不足,笔者有以下几点创新意见:

1.理解学生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想法。首先,要了解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日常心理,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其内心真实的想法,同时也体现了自己对学生的尊重。其次,在了解学生想法的基础上,放下老师的身份,以平等的心态同他们交朋友,使他们将你当做知心姐姐或者知心哥哥,能够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向你表达,形成一个轻松、平等、欢快的教学氛围。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作为美术老师应当尊重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应当鼓励孩子发挥其创造力,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干预孩子的思想。通过大量的研究,让孩子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意志,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要注意自己在美术教学当中的地位,其不是教育孩子如何运用创造力,而是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会根据孩子个性的不同,开展不同的教学模式,使其孩子的自身优势能够充分地展现。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应当将学生放在核心地位,学会尊重他们和理解他们。

2.营造良好学习气氛

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不需要老师的督促,自己也能够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都依赖于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创设。比如,在教授学生画太空场景的时候,有部分老师会请一些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宇航员头盔,假象自己在太空当中漫步,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在这样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整节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学到了内容。

3.重视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的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展现在画纸上。每个学生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只要和美术教学的目的相一致,都应当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同时也有助于其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想象力是基于其对物体的仔细观察基础上形成的,这是学生对原来物体的自我加工,画作是他们内心的最真实想法,老师应当最终学生的这一付出,对其审美能力要给予肯定。创造力要求学生在美术绘画中具有创造性,其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方面思维,对原有物体进行创造,有利于其逻辑思维、模仿能力、灵感的培养。

4.学会鼓励和肯定学生

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来自于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无论学生创作的作品质量好坏,只要其是用心、认真的在创作作品,都应当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快乐,对今后的创作也更加有积极性。及时学生绘画出的作品可能与教师的期望有出入,也不要一味的批评学生,而要在了解学生的真实意图对其进行讲解,使学生不会丧失对自己的自信。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美术教师应当针对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灵活地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平等、愉快的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时,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蒋乾杰.小学美术课改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教师版),2007,(9).

篇4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MOOC;翻转课堂

DOIDOI:10.11907/rjdk.16191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0018302

0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教育热点 [1]。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开放式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通过互联网散布的开放式大规模课程,具有大规模的教学资源和分布式学习伙伴,体现了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资源到开放式共享教学资源的转变,得到越来越多媒体、企业、学校的关注。近年来推出并开设了许多具有特色的MOOC课程,取得了较好效果[2]。

1MOOC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1.1MOOC特点

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大规模、开放式和在线。其中,大规模表现在分布式学习伙伴人数上。传统教学中,学习伙伴一般局限于一个班级或多个班级,人数几十到几百人,而一门MOOC课程的学习伙伴少则成百上千人,多则上百万人,规模相当庞大。开放式主要表现在资源对所有人开放,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只要能够接入互联网,都可以观看、学习和使用MOOC平台提供的课程资源。在线表现在学习者必须在网络上完成学习过程,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通过网络访问MOOC的课程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所以,MOOC挑战并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巨大的在线开放式教学资源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3]。

1.2MOOC对传统教育的冲击

MOOC的出现对传统教育冲击很大。传统教育集中在教室或者机房进行,授课过程以教师为主,教学方法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MOOC的每门课程都有教师和学习伙伴互动,学习者互相交流讨论,改变了教师为主角的模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只要能接入互联网,就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MOOC课程资源,无需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与固定的学习伙伴一起学习,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自助学习,极大方便了不同学习需求。

2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重要性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近年来,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已成为当今计算机领域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技术[4]。数据库技术学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外,实践能力培养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库相关知识和技能。

MOOC的兴起,用新思想和新方法对传统的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十分重要。传统的实践教学是安排学生在专门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任务,无论是否掌握相关实践内容,时间一到必须离开实验室,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不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MOOC理念下,对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有助于正确理解计算和计算机,更好地揭示表象背后的核心问题,揭示不同现象之间的共同本质,提高教学质量。

3基于MOOC的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3.1改革思路

MOOC让学生可以对不同高校相同课程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优的课程资源进行学习,没有掌握的地方可以反复多次观看视频,习题可以反复练习,通过时间表直接跳到感兴趣的内容。在开放共享环境下,优质课程不断涌现,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手段落后、理念陈旧的课程将被淘汰,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数据库课程在线实践主要包括建立在线题库、在线评测等。在线评测模块包含用户注册和管理、题库管理、实时评测和在线提交功能。在线评测模块能根据学习者提交的操作数据实时进行实践内容的检查和评测,实现差异化教育。

MOOC平台还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全面跟踪并掌握每个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行为习惯,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利用MOOC教学资源后,教师的工作量会大大减少,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学生能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访问、观看、学习和使用全世界优质的教学资源,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2改革方法

以翻转课堂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翻转课堂教学是MOOC课程的特征[6]。学生主要通过观看网上优质的MOOC教学资源,先行掌握相关知识点,然后通过和学习伙伴讨论,参加教师主导组织的重难点问题研讨,再在MOOC平台上参加相应的课程实践。通过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室讲授、课后复习模式,学生能充分利用MOOC教学资源,完成自主学习。

篇5

关键词:高年级 数学 两极分化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年级数学两级分化的原因

(一)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在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之后,学生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增加了很多,加上教学方式跟课堂的设置等都有了一定的不同,就会导致一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在短时间内适应不了,形成学习过程的“断篇”现象。事实上,学困生的基础本来就不是特别好,这样就会导致一个恶性循环,越是学不会的知识就越不想继续学习,自身学习能力的差异就导致了两级分化。

(二)传统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展,新的教学理念已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但是由于受到多年的教学方式的影响,还是有一些数学老师采用大量的数学习题练习来进行教学,他们认为题海战术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法宝。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根本无法激起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一部分教师为了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复习时间,就会盲目的赶进度,在前期就把教材讲解完毕,学生理解时间不充分。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小学高年级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比较明显的阶段,这个时期数学开始要求学生具备比较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高年级正是学生由直观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重要时期,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比较快,有的就显得比较慢。教师很少根据具体的学生实际去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学习适应性。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算方式和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假如学生能够认真的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见,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样才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式。但是,在应试教学下,学校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重视学生数学方式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二、新课改背景下减少高年级数学两级分化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个体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学困生都是只有在提高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会激发求知欲,才会主动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分组学习的方式,来讲解枯燥的知识点,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不断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小数点乘法的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大家播放一个小图片,就是一个小朋友要给妈妈买一个红丝绳制作中国结,每米的售价是1.8元,这个时候,小朋友要买2.5米,需要给妈妈要多少钱。教师可以让小朋友们分组计算,学困生跟优秀生分在一起,互相帮助,看哪个小组计算的快,再由优秀生给学困生讲解,最后每组派个代表来回答。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个体学习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式,采用分层教学法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学习的场地不仅仅是课堂,在生活中也是可以学到数学知识。因此,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和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个教学课时的时候,通过课前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了解,知道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两种教学方式,对于那些知道了公式的学生,积极引导他们了解公式是怎么的出来的,对于不知道公式的学生,也就是不爱课前预习的学困生,可以逐步引导他们去套索,发现公式的计算方式。由于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同样,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公式的推导和验证的时候就出现了多种方式,有的学生把圆转化正平行四边形,有的转化成三角形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变得活泼起来,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提高学习效果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致力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作为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逐步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师可以以足球为例,让成绩不好的学生想象以下经常玩的足球,白色皮一共有20块,比黑色的皮的2倍少了4块,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5边形的,白色的皮是6边形的,请问,共有多少块黑色皮?在设问中将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给学困生来回答,而将通过比较、分析等抽象思维方法解决的问题让学优生来回答,之后逐步增加学困生的问题难度。为了能回答出问题,学生就会积极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高学习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要积极寻找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教学方式的运用,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敬.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点滴谈[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2(5)

篇6

关键词:足球;有球技术;技术概念

中图分类号:G8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8-1138-03

在现代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竞技项目,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在其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足球运动员能否在激烈的比赛中获胜主要取决于其有球技术水平的高低。现代足球运动的高速度、高强度和强对抗对运动员的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技术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在我国足球技术理论的发展已滞后实践的发展。相关理论的落后,意味着观念的落后和训练内容、方法脱离实践,也势必影响足球竞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加强足球运动技术理论方面的研究,对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试图从哲学对技术概念阐述的角度出发,探索竞技足球核心技术:有球技术的科学内涵。希望对竞技技术内容的完整充实有理论价值,并对我国足球运动员竞技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现实意义。

1足球技术概念现状分析

1.1关于运动技术的概念和定义一直以来为各方面专家学者和训练学科理论界所关注。国内外常把这种身体动作的外在表现能力称为“技术动作”或“动作技术”。而在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实践中运动技术较多指的是运动技能和适应能力。从对文献的调查研究看,生理学表明,运动技能是一种行为。因此,只用运动生理学的知识来解释运动技能的一系列问题是不够的,它涉及到许多心理学的问题;心理学表明,对于运动技能虽表明有一定的含义但缺乏明确的定义,不仅如此,运动技能是一种行为方式还是种活动方式,对此也存在着重要的理论分歧。

1.2关于足球技术的概念和定义文献调查表明,足球教科书上,我国专家把足球技术概括成一句话: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合理完成各种动作方法的总称。近几年,我国足球技术定义的内涵已经从行动和动作方法向技术运用能力和技巧拓展。但没有突破传统技术是动作方法的认识,还是把心理和技术动作割裂开。

国外对足球技术的认识与我国不同。他们认为技术是指完成一个动作――传球、控球、起跳或是转身。其包含有决策,且意味着动作的完成含有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他们技术训练的目的,始终围绕着发展球员的控球能力和技术动作的流畅性,提高球员的技巧。技巧,用足球术语来讲,是一种视时间、区域的要求来选择恰当技术的能力;因此技巧中蕴含着做出判断和做出选择。从比赛的技巧性而言,足球比赛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判断的较量。

1.3关于有球技术的概念和定义从对足球比赛整体上看,人和球的关系是足球比赛的根本,足球比赛有球技术是足球技术的核心内容。足球比赛有球技术综合能力在足球实践中的表现不同于以往我们对足球技术的认识,现实中的理论认识和实践产生了偏差,我们训练形成的足球技术脱离比赛实际。

综上所述,在体育运动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认识,对运动技术存在不同的见解。对运动技术概念没有统一的定义。关于足球技术概念的认识,国内外存在明显差异。

2关于技术概念的哲学启迪

从文献分析中,获得一种启示,就运动技术本身研究运动技术的概念是难以认识的。需要用哲学的观点去分析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社会需求是发展的,人类总要不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解放。科学技术也是发展的,人类总会不断地发现新的自然规律和找到新的技术可能性。竞技体育的发展,同样如此,原有的竞技体育技术手段,已不能完全或局部适用当今竞技体育激烈竞争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产生新技术目的与原有技术手段的矛盾。尤其是在人体的生理结构和社会特征,始终不能与发展变化的竞技体育同步,突显了竞技体育的理论研究滞后,与指导实践活动的矛盾。这一矛盾在理论上直接展现在哲学、系统方法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竞技体育教育学、体育训练学等学科的视野之下,要解决这一矛盾,就竞技运动技术本身研究竞技技术是难以认识的。还要用哲学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因为“对自然科学关系密切,影响较大的是哲学,哲学与科学技术之间有互相影响的关系……而哲学的意义恰好在于它能在观点、方法和理论思维上有一定的启示。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正是在自然科学研究和自然科学家需要理论思维这点上,哲学对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影响或一定的指导作用。”(《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325页)

关于竞技足球比赛有球技术的理论研究也需要用哲学的观点、方法进行理论思维,从而创新理论、发展理论、提高竞技体育理论水平。

2.1技术的本质

2.1.1技术的定义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在他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把技术定义成“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相结合的体系”。在我国也存在关于技术本质的争论,有一种观点认为:技术一般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方法的总合。

2.1.2技术的基本特征

2.1.2.1技术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有自然属性: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过程,作为手段和方法的技术必须依靠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符合自然规律;现代技术,更是人们自觉利用自然科学知识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作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从产生时就有其固有或自生的自然属性。

技术有社会属性:任何科学技术的目的性都不是天然、自然所具有的,而只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具有的。

2.1.2.2技术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过程。其主体要素是:知识、技能和经验,包括方法、程序、规则等。技术主体的能力和知识还不能实现技术的功能,技术还是精神的物质转化,知识转化为物质手段和实体的过程。技术是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工具、机器设备等)的统一。

2.1.2.3技术本身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技术系统不仅是主客体要素的结合,还是一个由潜在形态(技术思想、发明、方案设计)到现实形态(体现于实际应用中的技术)转化过程。

2.1.2.4技术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标志(《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8-10页)

2.2竞技运动技术本质技术的基本特征已经明确指出: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过程。技术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是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转化过程。因此,竞技运动技术毫不例外的具有上述特征。

“在竞技运动系统内,竞技运动技术存在着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关系之分,前两者属于自然性技术,后者属于社会性技术,这是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的两个系统。 从实践上观察,竞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人与人的配合而强化对抗力,并促使人与物关系的强化,人与人配合与对抗,是社会技术的主要内容,是运动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掌握自然技术,这是基础性技术,从自然技术发展到兼有自然性、社会性技术,存在着一种转化过程,需要通过实践这个中介。社会性技术的掌握,需要训练,更需要比赛。只有通过“比赛”,运动员才能意会。光训练不比赛,社会性技术难以认识,更难以掌握。竞争性协同,协同性竞争的社会技术往往不是教出来的,是“赛”出来的。” (《系统科学与体育》247页)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竞技运动如果缺乏完善的社会性技术,竞技运动就难以发展和形成现实性的竞争力。“竞技运动比赛,运动员之间的对抗和竞争,是人的社会性反映,是人与人在竞赛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群体属性。不断的竞赛,就是强化这种群体关系。这是竞技的人性化。竞技不仅具有生物性(自然性)竞争的一面,还有人性――社会性竞争(公平竞争)和社会性协作的一面。”(《竞技教育学》46页)竞技运动中社会性一面,在竞技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它具有教育属性。它和自然性技术结合成为竞技技术的整体,这是竞技体育运动的实质,也是竞技技术的本质和内涵。竞技运动技术结构内容(图1)。

竞技体育运动技术本质也反映着人的个性特征――自然性特征和社会性特征。

人的自然特征:从生理学方面讲、属于这些特征的是身体到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术动作。

人的社会特征:从心理学方面讲:有心理意义的个性特征:兴趣与需要、智力与能力、气质与性格、经验与自我意识。有社会意义的个性特征:人是社会的一个成员,参与社会活动(包括竞赛活动),受社会发展要求和社会关系的制约,他的品质、素养、理想、道德、信念、行为、技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都必须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作为社会成员每一个人应有的特征。

2.3比赛有球技术概念的内涵分析概念是思维的一种形态。从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的排序看,概念还是最初的一种思维的形态。因此,概念不清,必然造成思维混乱。而思维的惯性使人们往往不能深究某些概念的真实含义。因此,我们原有的足球技术概念在足球技术的教学和训练上,造成偏重于独立的动作规格标准的完成,我们的技术训练产生偏差,导致运动员掌握的技术脱离比赛实践。

竞技比赛技术新概念的开发具有深化改革的意义,即普通又有深刻哲理。足球运动技术是开放的动态系统,是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系统,竞技足球比赛有球技术是其系统中的子系统,竟技足球比赛是在开放动态中进行的,其比赛环境形态表现为是多人组合,人与球、场地和人与事、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复杂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展开的人与人协同配合和对抗、控制与反控制,争强制胜的竞争过程,是严格的“竞争博弈”、“动态博弈”。整个竞争过程,运动员的全部比赛行为都是以球为核心展开的, 人与人在比赛瞬息万变的时空竞争过程中,为控制球和处理球所采用的有进攻目的的触球动作,包括:接控、运过、传球和射门。比赛场上见到的“简单的触球动作”是运动员的外显行为。而为人所不知的内显行为则是,人与人对抗竞争过程中,表现出的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在竞技场上的复杂联系、心理内化过程所产生的策略、决策。它是信息输入能量转化并输出信息,处理信息的短暂过程。例如,判断、选择“达到目的的触球动作”,这一过程是在瞬息万变中决策的“动作行为表现”,而这一“动作行为表现”我们认为这就是“比赛有球技术”。

足球运动员熟练的控球和处理球动作依赖于人类控制系统的相关领域。运动员所作的决策和来自不同方面的刺激有关。或者说,运动员是在所有相关信息和不相关信息之间作选择。所有能为决策提供信号的知觉要素都是接受信息。对熟练的控制有球技术动作来说,外部和内部反馈环非常重要(图2)。

竞技足球运动有球技术系统结构有自然性技术和社会性技术。自然性技术是足球基本运动技术,它是踢球的基础。社会性技术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协同和竞争所表现出来的比赛技术,它是竞技足球比赛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实践和理论)社会技术促进了自然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功能的发挥,因此,可以认为:社会性有球技术就是竞技足球比赛有球技术,其实际表现就是“比赛实战的技能、技巧”。

从简单的触球动作到“比赛动作行为”这一实践过程有着深刻的技术理论内涵。

2.4竞技足球比赛有球技术概念的界定通过上述分析,竞技足球比赛有球技术的概念是:足球运动员以自然技术为基础,以动作目标为起点和归宿,通过比赛控球过程,人与人之间联系关系的协同和竞争,比赛技术结构、功能和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认知性技能(知道做什么)、运动性技能(正确的去作)和开式技能(执行动作技能)。“开式技能”是指在变化和不可预见的环境中执行的运动动作(《动作学习与控制》12页)。是自然性技术和社会性技术的结合,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极其复杂的动作行为变化表现的总合,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总之,以上对足球运动比赛有球技术概念所下的定义是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根据研究的需要对比赛有球技术所作的界定。科学的概念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高度概括。而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总是逐渐深化的。因此,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事物发展而发展的。足球运动技术这一概念也将会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得到拓展。

3结论

1) 用哲学的观点和理论思维探索竞技足球运动技术是由自然性技术和社会性技术构成的技术系统。社会性技术就是竞技足球比赛技术。

2) 社会性技术作为竞技足球运动的一个独立系统,用哲学观点分析,社会性技术在足球竞技运动中它不仅是运动员的实践活动方式,更重要的它还是运动员的认知能动过程。

3) 通过对哲学的技术观和相关理论的探索,得出竞技足球比赛有球技术的概念是:“足球运动员以自然技术为基础,以动作目标为起点和归宿,通过比赛控球过程,人与人之间联系关系的协同和竞争,比赛技术结构、功能和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认知性技能、运动性技能和“开式技能”(执行动作技能),是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极复杂联系的动作行为变化表现总合,是知、情、意、行的统一。”

4) 概念是思维的一种形态。竞技足球比赛有球技术概念的界定具有明晰概念、转变思维观念的意义。希望这一理论对全面改进竞技足球有球技术训练的内容、方法和足球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 列.巴・马特维也夫,著.体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6.

[2] 《体育词典》编辑委员会编.体育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1.

[3]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4] 张力为,等.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5] 杨锡让,著. 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5.

[6] [英]塞门・克里夫德著.巴西式足球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0.

[7] Bert Vab Lingen著.杨一民等译.足球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8] 杨一民,等译.足球战术与技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9.

[9] 蔡俊五,译.新足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2.

[10] 亚洲足球联合会.亚洲足球教练员级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5.

[11] 李保耕,主编.足球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6:42.

[12] 中国足球协会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编写组.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1.

[13] 张英波,著.动作学习与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7.

[14] 中国足球协会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编写组.《足球》.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1:55.

[15] 陈昌曙,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7.

篇7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技术;信息技术

在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经过近20年的坚持进取,我们已经在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有了良好发展。在信息技术中融入数学技术,这对科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应时代要求,国家和高校应将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提上日程。

一、数学技术

数学技术被欧洲工业数学联合会定义解释为数学模型的技术以及能给出定性和定量回答的技术。之后人们使用数学计算技术替代了这一术语。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对数学技术的应用是关于数学技术较早的记载。他通过应用数学方法和技术,提出了杠杆原理等,并在其他方面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现在的科学领域里,应用数学与纯粹数学理论研究之间的界限已经不那么明确,数学工程技术、工程数学、控制性理论、运筹学理论等的研究界限也越来越少。当今的数学科学正在致力于其技术的形成,并将自身与科学技术的融合放到了主要位置。

二、信息技术

1.信息的概念

从哲学层面来看,信息是事物的属性之一,是其运动的方式与所处的状态,它与物质的概念范畴是并列的。从信息论的层面来看,客观世界可以由信息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

从科学层面上来看,与消息的概念有所不同,信息是消息的内容,是其核心部分;信息也与信号概念不同,它是承载于信号上的内容;信息与数据也不属于同一个概念范畴,信息可以使用图像或文字来表达,而数据和图像、文字是并列概念,都是信息的一种记录形式。

2.信息技术

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信息技术从开始发展到如今,其与数学理论的结合应用已经成为了科研和应用方面的主流。在滤波、解码、编码、信源等方面,都使用数学方法对其概念进行了定量度量和数学描述,由此促使信息技术走入精确定量时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研究信息的处理、分析、存储、传输、获取、产生等为研究方向的信息技术学科。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技术的融合

1.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本质

计算技术与信息技术相互补充、相互联系,融合成了信息与计算科学这门学科。计算科学包括对数值计算方法的分析和设计,以及对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的研究。而信息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信息利用、信息处理、信息传输和信息获取。在信息利用方面,主要技术是控制技术;在信息处理方面,主要技术有计算技术和信息表示方法等;在信息传输方面,信息安全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在信息获取方面,主要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技术、遥感技术等。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信息与计算科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将侧重于信息表示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采集技术。目前较为完善的密码技术和遥感技术,都为信息处理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未来对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研究上,技术应用的对象或许不再只是流数据或报数据,而是灵感和思维,实现机器与人类思想的对接。所以,在对信息与计算科学的认识和探究上,人类需要不断拓宽思想、开阔思路、大胆想象、踏实研究。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自动化技术、信息系统工程学、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科学、电子学、信息论等相关科学的发展,信息与计算科学在不断进步,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包括人类、生物、机器的信息的控制、利用、处理、传输、变换和采集等,还包括对各种信息控制设备和信息机器的研制,在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努力将人脑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仅提升了人类的生存质量,而且也提升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2.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前景

上世纪90年代,信息与计算科学被归属到数学专业中,旨在研究应用现代计算工具解决工程与科学问题的数学方法和理论。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时代,对信息进行有意义的挖掘、提炼和分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对信息进行这一系列处理的过程中,需大量应用统计分析、计算数学等方法,亟需在信息处理、加工和传输方面具有专长的人才。

我国在全国大多数高校中都开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从这方面能够有力反映出我国对这个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在高校中设立该专业,有利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数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革命不仅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还为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开创了光明前景,信息技术和数学技术已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是刚刚起步的新兴专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应得到社会、政府及高校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宋广华,刘慧.普通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1):117-118.

篇8

想挑战超人类主义所提出的概念,此概念试图补全那件仍只是半成品的人类改造工程。作为回应,笔者简单概括了一下《赫西奥德和埃斯库罗斯》中关于普罗米修斯神话的两种解释,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运动医学的道德局限。以此总结为一条平淡无奇的提示:人类是凡胎俗骨的,面对疾病和死亡的脆弱无助是远非人类自身可以克服或消除的,这代表了在道德以及普通医学,特别是运动医学这两方面的自然局限。

二、生物医学技术与体育科学的发展

把现代社会实践归结为科学问题很容易,同样,设想一种特定的科学技术,例如电脑技术来举个范例也不难。将技术与工具制造联系在一起,使我们又开始怀念起那些被闲置的工具。“技术”一词有一个古老的过去,它来源于两个希腊字技艺和徽标。技艺是指那种技巧——“实用知识”参与决策的事情,而通过标识恐怕只是推理的一种形式,旨在了解其性质或从事物中得到我们所认可的东西,它实际上是由亚里士多德创造出来的,“技术”的意义最初指修辞学的技术技能——标志字面上的技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把科学和技术的概念混为一谈的做法并不少见。事实上,至少在英国,体育科学家就经常把他们的研究活动和本来该称作体育技术的事物混为一谈。目前,哲学领域的科学家早就明确区分了理论(科学)和应用(技术),但这一区分并没应用到在对体育的自然研究中。在日常交谈中,把科学和技术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是比较困难的。事实上,体育科学家经常把他们的体育项目和确切的应该称为“运动技术”的概念混为一谈。当今的科学哲学家已经可以把理论学(即科学)和应用学(即技术)明确区分开来了,尽管在体育运动的理论科学领域,这两个概念依旧难以区分。在此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医药领域和体育科技可以很简单的获得运用,通过理论知识到实践性知识再到设备与材料的步骤,分别得出医药和体育的目的。如果以上都可以获得实现的话,那么他们的显著特征就应该是一个“目的--结果”的结构。科技就可以被认为是利用目的去得到一个被选择好的结果。

三、小结

篇9

【关键词】科技园区 发展 创新

科学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准,所以我国在近几年来对科学技术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加强了对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视程度。科技园区的发展也是在我国对科学技术重视后开始快速进行的,科技园区的建立对我国进行研究一些专门的科技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科技园区中,一项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完成,这就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的带动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使我国综合国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显著的加强。

1 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概况

1.1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背景

我国发展初期主要是针对国家的工业水平进行提高,工业是我国当时的重点发展项目。随着国家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家中的地位也在进行着加强,与国家发展进行逐步的接轨,在这期间,我国认识到了对科学技术进行发展的重要性。国家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是对各项发展项目进行支持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国国家的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对科学技术研究加强重视,其中科技园区的建立是一项重要的发展内容,在科技园区中能够对某项专一的科学技术进行研究,这样能够保证研究的高效性与相关性。科技园区的数量正在逐渐的增多,我国科技园区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接近国家化,与世界发展的潮流相互融合,这对我国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1.2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对科技园区的建设正处于积极实行的状态,科技园区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中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初期只是对国际上某些热门的科学研究进行简单的分析,在许多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利用这些成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这种研究方式对我国独立发展十分不利,我国需要有自己的研究能录,对一些国际前沿的科学技术手段我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样我国的科学研究结果才能更有意义。现阶段我国科技园区已经有了显著地进步,在一些新的科学领域中我国正在进行独立的研究,并能有自己的见解与研究成果。但是在发展与进步的同时,我国科技园区的完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在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新概念的提出与新框架的构建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科技园区的仍然存在一些对创新概念以及发展框架不够重视的现象,这就使得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受到限制[1]。在发展与创新的同时,对平价质变体系的建立也尤为重要,我国现阶段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也有所欠缺,不能及时的对发展与创新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

1.3我国科技园区发展与创新的必要性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国家建设以及各项发展项目的发展过程中都是较为缓慢的,在我国的发展初期国家经济水平十分落后,这致使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在当时也是处于落后阶段的。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使我国在当时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这就对我国的发展十分不利。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虽然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但是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还是处于较低的阶段。我国现阶段正处于较快的发展时期,经济水平也有较好的提高,但是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经济方面支持,科学技术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辅助因素。科学技术是国家的生产力,只有将我国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水平进行提高,国家的各项发展项目才能快速有效的进行。科技园区的出现将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度,它能够使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在更高的水平进行,使我国科学研究更加独立化发展。对我国科技园的发展与创新过程十分必要,在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能够使我国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提出更符合我国发展现状的科学研究概念,使我国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更为清晰,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自己的发展优势。

2 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相关概念及框架

2.1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概念

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概念简单而言就是运用合理的方式,使我国科技园区进行发展原创新,在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要对以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排除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障碍。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必须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与改良,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有坚实的基础进行支持,在进行发展与创新概念的确定过程中要有合理的规划,首先要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现状以及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进行细致的研究,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发展与创新概念是现阶段我国需要的重要动力。

2.2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框架

在我国科学研究发展进行的过的过程中,对发展的基本思路确定是重要的步骤,只有将发展的方向以及基本目标进行确立,我国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才能更加快速有效。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框架就是科技园区在未来的发展大致规划,在框架中我国科技的重点发展项目以及各项近期研究的科学技术手段将有很清楚的体现,所以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框架能够将我国科学研究引入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对我国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十分有利。

2.3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在我国每一阶段中,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完成之后,都需要有评价指标体系对完成情况进行很好的评价[2]。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我国可续研究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评价指标体系是否有效合理直接影响到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正确与否。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对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针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来制定评级指标体系,这就会是评价指标体系与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相适应。

3 结语

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促进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下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对科学技术的研究更是不可缺少的内容。虽然在现阶段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相信经过科研相关部门的努力,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能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科技园区的建设也将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篇10

由于共性技术概念具有多样性和很强的政策性,因此本报告将从各国给定的定义和各国政策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共性技术的概念。此外,为了能给出一个较准确全面的定义,还要分析共性技术的特征。

(一)不同国家给出的定义

国际上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共性技术给出了多种定义。常见的是分别从共性技术研究所处的研发阶段、影响范围(外部性)和涵盖范围三个方面进行界定。

1.从研发阶段出发的定义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Tassey给出的共性技术研究的概念。Tassey认为,共性技术研究是技术研究开发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证明有潜在市场应用价值的一种产品或过程的概念,从而能在进入后续的应用性更强的研发前降低大量的技术风险。共性技术研究阶段的任务是概念证明,该阶段始于基础研究成果,止于实验室原型。

Tassey定义的共性技术研究是在实验室中对基础研究成果进行概念证明,并通常以实验室原型为最终成果表现形式。Tassey认为这一阶段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介入。而在技术概念已得到实验室证明后,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就被降低到足以吸引私人部门进行后续开发的程度,这一任务就可以交由市场完成了(GregoryTassey:TechnologyInfrastructureandCompetitivePosition.)。

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Tassey定义的共性技术。一个是运用固态物理学原理(属基础科学)证明集成电路执行记忆功能的技术概念。共性技术研究与后续研发的区别在于:共性技术研究是证明以硅为基础的化合物具有充当电子开关的功能,从而为后续的晶体管开发和商业应用提供共性基础。另一个例子是生物技术方面的共性技术研究,如重组DNA和蛋白质合成技术,导致了大量的新药物、化学、农业等方面的应用R&D。

第二种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NIST在先进技术计划(ATP)中将共性技术定义为:科学现象的一个概念、要素或进一步的观察,其具有被应用于广泛的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潜力。一项共性技术需要后续的研究开发来实现商业应用(同上页注。)。

美国的“混合贸易与竞争法案”明确了ATP计划的共性技术支持计划的性质。该法案规定:ATP计划的目标是帮助美国企业创造和应用共性技术及其研究成果,使重大的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能迅速商业化,并提升制造技术。ATP计划通过补贴和合作协议的方式,加速各种竞争前共性技术的开发,以帮助美国企业提高其竞争地位,促进美国经济增长。

2.从影响范围出发的定义

日本使用了一套标准来判断一项技术是否处于研究开发的共性阶段(genericphrase)。该技术必须具有:(1)产业化前景;(2)高技术风险;(3)大量潜在的市场应用;(4)大的预期经济影响(GregoryTassey:TechnologyInfrastructureandCompetitivePosition.)。

虽然我国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共性技术概念,但国内现有的定义也多是由影响范围出发的。如,一种较普遍的看法是:共性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广泛采用,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企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类技术(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研究。)。还有一种定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官方的观点,即:共性技术是对整个行业或产业技术水平、产业质量和生产效率都会发挥迅速的带动作用,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类技术(徐冠华于1999年12月16日在“全国CAD,CIMS应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对共性技术范围的界定

对共性技术的涵盖范围,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核心问题是对某些也表现出“共性”特征的技术,是否应包括在共性技术之列。特别是测试和测量等产业技术发展所必需的,但又存在严重市场失灵的技术。

Tassey将测量和测试等技术称为基础技术,与共性技术定义区别开来。他认为这些基础技术通常是产业标准的基础,如果广泛应用有很好的经济价值。但由于基础技术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所以也往往导致民间研发投资不足。

与此相反,日本产业技术研究院(AIST)则将共性技术定义为:在标准化、测量和标准化技术方面的基础性研究(日本产业技术研究院(AIST):)。在后文分析中可见,日本产业技术研究院实际上具有与美国NIST相类似的职能,其部分任务(NIST几乎是全部任务)是从事测试测量和标准化技术研究。

实际上,Tassey也承认,由于测量测试等技术具备着很多共性技术特征,所以与“共性技术”的区分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很多情况下两者交织在一起。鉴于政府在所谓“基础技术”研发中发挥了与共性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作用,本报告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分,将测量测试等技术纳入共性技术范围之中。

(二)各国在实践中界定的共性技术

从美、日,欧等国的政策实践看,政府资助的共性技术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共性技术的内涵受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

首先,不同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国家对共性技术内涵的认定有所不同。科技和经济实力越强的国家,共性技术研究的市场失灵越发生在应用研究的早期阶段,政府对共性技术的认定就越倾向于技术研发的早期,离商业化开发也越远,技术的原始创新性越强。反之,政府对共性技术的认定就越向后,越靠近商业开发这一端,技术的创新性就越低。如,美国就倾向于把共性技术研究定位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阶段,而韩国则把共性技术研究放在应用研究甚至更靠后的层次上。

其次,一国在不同的经济和科技发展阶段,共性技术的实际内涵也不一样。日本就是一例。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以技术引进和模仿为主,企业经济和技术实力较弱,共性技术的市场失灵主要发生在试验发展阶段。因此,国家实施的是技术追赶战略,政府资助的共性技术研究多处于试验发展阶段,而且多是单一行业应用。80年代以后,日本的科学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企业也有了更强的研发能力,共性技术失灵开始集中体现在和美国一样的应用研究早期阶段,日本政府的共性技术资助行为与美国越来越相似,不仅资助的研究阶段前移至应用研究早期,而且资助重点也转向多行业应用,共性技术的创新性也相应提高。

2.高技术领域的共性技术研究受到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特殊重视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是政府支持的主要共性技术领域。如,美国先进技术计划(ATP)支持的共性技术多集中在化学与生命科学,信息技术与电子学两大领域。3.强调能够产业化,且有重大商业回报

强调共性技术的市场导向是美、日、欧等国政府的共同标准。美国ATP计划声称资助所有技术领域中的高风险高回报的技术。日本在资助项目选择标准中也强调了技术不仅要具有产业化前景,而且要有大的预期经济影响。

但政府并不一定要求资助项目在短期内就能够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回报,这取决于项目所处的研发阶段。以美国ATP计划为例,ATP资助的项目从完成研究到进入商业化阶段一般需要5至7年,有62%的项目至少在完成2年后才计划商业化,这符合ATP计划激励长远的、高风险项目研究开发的宗旨。

4.应用面广是政府资助共性技术的一项重要标准

美国ATP计划要求,申请资助的技术要具有能被应用于广泛的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潜力;日本政府要求申请技术有大量潜在的市场应用。但应用面“广”到什么程度,是在一个行业还是可以多行业应用,各国并没有规定。

但总的来看,发达国家更重视能在多产业中应用的共性技术,而发展中国家更多强调的是行业内共性技术。可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紧要和现实的任务是重点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

(三)共性技术的主要特征

共性技术有三个主要特征:

首先,共性技术有很强的外部性,因此导致较严重的市场失灵。共性技术具有相当广泛的用途,可以在一个行业甚至多个行业得到应用。正因如此,单个公司不愿意或很少投资于共性技术研究。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会导致共性技术研究的投入严重不足。

其次,共性技术研究处于竞争前(pre-competitive)阶段。从研发阶段看,共性技术研究跨越了应用研究和竞争前的试验发展两个阶段。企业都要在共性技术这个“平台”上进行后续的商业开发,最终形成企业专有的产品和工艺。

最后,共性技术研究往往要求研究者拥有多学科的研究能力,而这常常是单个企业或研究组织所不具备的。

正是由于共性技术具有用途广泛、可通过后续研发产生可观的增加值、且单个企业不具有多学科研究能力的特点,从而为企业进行合作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政府可以利用共性技术研究的“竞争前”特点,积极鼓励和促成企业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进行研究合作。同时,共性技术的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其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技术的资助方式和组织形式。

二、适于我国的共性技术定义

从各国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支持共性技术研究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最重要的是抓住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影响面广的特点,从本国国情出发,在不违反国际规则的前提下,支持本国产业进行共性技术研究,为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奠定技术基础。

因此,本报告认为:共性技术是一种能够在一个或多个行业中得以广泛应用的,处于竞争前阶段的技术。共性技术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共性技术研究成果上,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生产或产品的需要进行后续的商业化研究开发,形成企业间相互竞争的技术或产品。根据对国民经济的重要程度和外部性大小,可以将共性技术划分为关键共性技术、一般共性技术和基础性共性技术。

关键共性技术是对整个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技术,这类技术影响面最广,经济和社会效益最明显。基础性共性技术是指测量测试和标准等技术,这类技术为产业技术进步提供必需的基础性技术手段。此外的共性技术被称为一般共性技术。政府对这三种共性技术应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

三、共性技术与其他技术名词的区别与关系

在国内外讨论中,共性技术还经常与关键技术、竞争前技术、应用研究等概念相混淆。实际上,共性技术与这些概念有着本质不同。

共性技术研究不同于应用研究,也不等于试验发展。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是从研究开发阶段的角度,对技术创新过程的划分。而界定共性技术研究不仅要从研发阶段的角度,还要考虑到技术本身是否具有共性特征。不能在一个行业或多个行业得到普遍应用的应用研究或试验发展就不是共性技术研究。共性技术研究既可能处于应用研究阶段,也可能处于试验发展阶段,这取决于技术本身的特性和政府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而作出的界定。

共性技术是竞争前研究开发活动,但两者也不等同。所谓“竞争前”是在以阶段划分研发过程的基础上,再加上“竞争前”这一限定条件。如果不具备共性特征,竞争前研发活动同样不是共性技术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则一定是处于竞争前的,具体处于竞争前的哪个阶段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共性技术也不等同于关键技术。所谓关键技术是从一项技术对某企业、产业或国家提升技术水平的重要程度进行的定义。关键技术可能会具有共性特征,这要视具体的技术和产业特点确定,具有共性特征的关键技术是共性技术。而共性技术并不完全是从重要性角度进行界定的,这是与关键技术的本质不同。如果按重要程度划分,共性技术可分为关键共性技术,一般共性技术和基础性共性技术。因此,共性技术并不一定是关键技术。

内容摘要:共性技术概念有很强的政策性,其内涵受到一个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常见的定义是从共性技术研究所处的研发阶段、影响范围和涵盖范围三个方面进行。共性技术的特征决定了共性技术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技术的资助方式和组织形式。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竞争前技术和应用研究等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共性技术内涵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