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3-08-14 17:4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篇1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意义

信息化评价的产生历史短暂,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的,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因为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和不同的企业里,对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企业信息化的价值也大不相同。在许多的工业企业中,信息化常被看作一项辅的技术系统,是一种支持性的活动。

二、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目标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评价,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科学的信息化评价方法,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开发信息资源,保障建成的企业信息化能发挥出较好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化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信息化的开发运行状况,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科学立项决策并衡量与引导信息化持续、协调、高效运行的先决条件、运用完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信息化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是保障信息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以适当的规模和速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通常企业建设信息化的目标有以下几个:

1、帮助企业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围绕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推进信息化。

2、有助于对企业绩效的横向比较,向行业先进水平看齐,从而找到自己与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分析和研究产生差距的原因。

3、帮助企业将信息化与企业战略有机融合起来,促使企业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建立企业自我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企业信息化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设计

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为了正确地对信息化进行综合评价,为企业或有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使信息化更加完善,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于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管理者必须为期望的结果设计绩效评价指标。绩效指标就是一种可以用尺度量化的价值以达到比较的目的。将目标转换成可计量的绩效指标,通常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选择的指标要求可控和完整,但要达到这一点是十分不容易的。指标可控性是指它仅仅受该部门所能控制的要素的影响。强调可控性是为了保障员工的行为动机最大化和不公平的想法最小化。一个理想的指标,应当只告诉该部门的真实情况,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理想状况不可能实现。因为总是存在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如市场波动和市场交易者的决策等外部因素)。在实际中,这些不可控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可能与部门或个人努力的影响很难区分,这就会影响到特定指标所包含的信息。指标的完整性常常也不容易实现。不完整的指标体系仅仅抓住了本经营单元行动的部分影响而没有反映全部。因为一个既定经营单元今天所采取的行动和决定有可能在今天和以后在本单元和在其他单元产生结果,致使行动与结果的分离。

完整性和可控性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常常需要均衡。当企业面临两个或者更多的下属经营单元相互依赖时,这时的绩效就尤其难以衡量。因为部门间的相互依赖使追踪计量每项决策的成本和相应的效益十分困难,结果可能使决策的成本和相应的效益最终被分离,分别记录在不同的管理单元。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在上层的组织进行绩效测评。以保证评价信息的完整性。但是,管理单元的扩大有时也存在稀释个别决策影响的可能,尽管能反映特定团队的活动,但对于单元的每个成员来说降低了指标的可控性;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多个绩效指标以抓住绩效的更多方面。但是,增加绩效指标的数目可能会减少指标的边际贡献。因为一般来说衡量指标是需要成本的(数据的收集和加工需要成本),而且人们仅仅能够对有限的信息进行消化和反映,如果对过多的指标进行测评,则需要太多的均衡,造成信息超负荷和忽略大多数获得的信息。

四、企业信息化分析步骤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某企业信息化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其步骤如下:

1、根据结构模型设计调查表。向专家组中领域专家发放调查表,请各位专家对该信息化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次指标间的相互重要程度给出判定。

2、构造判断矩阵。AHP用两两比较法构造判断矩阵,采用1-n比例标度来反映人的判断能力。设A表示目标,vi表示评价指标集,V表示评价指标,vi∈V(i=1,2,…n)的相对重要性数值。

3、计算单一权重向量。单一权重向量即各下属元素相对于上属元素的重要性程度的量化评判结果。其公式为:

Wi=VijVij(1)

则W=(W1,W2,…Wn)就是权数分配。

4、一致性检验。定义:设V为n阶矩阵,vij为V中元素,若对任意1≤i≤n,1≤j≤n矩阵V的元素具有传递性,即满足等式:

vij×vjk=vik (2)

则称v为一致性矩阵。一致性检验的公式为CR=CI/RI,式中,CR称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称为判断矩阵的一般一致性指标;RI称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中:

5、计算综合权重排序。由(3)算出的是准则层和方案层各指标的权重分配,而方案层、准则层相对于总目标层的权重分配计算为:

W=WBjWCij,p∈(i=1,2,…n) (4)

WBj为Bj相对于A的重要性权值,WCij为Cij相对于Bj的重要性权值。当Bj与Cij没有联系时,WCij=0。

6、根据该企业的具体情况,征求专家的意见。结合该企业信息化基本状况调查表对各级指标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量化。

7、计算该企业各项指标的量化分数

I=(W*P) (5)

综上,本文应用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将受评企业实施信息化后的效益分解成不同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对企业的直接绩效和间接绩效进行了分析,能较准确地反映企业信息化状况。

(作者单位:江西蓝天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论文关键词: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煤炭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信息化的发展。国内已有一些学者研究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但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很少。建立科学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能客观合理地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从而发现问题并找出差距,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指导意见,更好地实施煤炭企业信息化。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交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1.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

2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1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不仅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而且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重点是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和系统的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水半。根据煤炭企业的特点及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自身的特点,煤炭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任何指标体系都应该建立在…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科学性是制定指标体系的最基本的原则。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以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煤炭企业自身的特点,借鉴已公_布的闰家信息化指标和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信息化水平评价方法,提出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煤炭企业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把煤炭企业信息化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通过系统层次划分,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整体结构、特点有比较透彻的认识,用系统的观点来构建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目的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原则。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让煤炭企业认识到自身信息化水平,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的方法,更好地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

南于煤炭企业有自身的特点,不能盲目套用现成的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这样不仅会偏离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的重点,而且不能客观的反映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因此,要本着客观性的原则,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建立一套能客观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系。

3)全面性和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如实反映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煤炭企业信息化不仅涉及到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安全、信息化组织建设和信息化人才;而且还涉及到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煤炭企业生产、管理、安全、营销等业务流程的应。因此,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全面反映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分主次地将所有町能的方面都包括进来,而是应该经过实地的调查、仔细的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的主导指标,避免选择那些具有包含关系的次要指标,从而减少指标问的重叠,使评价更加可信。

4)可操作性与可延续性想结合的原则。对于所选取的指标不仅要有相对明确的含义,比较准确地描述表达的内容,客观地反映问题,还要能够便于数据采集,能获得较为准确可靠的数据,计算方法简明易懂。只有选取的指标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从实际中获得可靠的数据,进行更准确的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使研究更有意义。南于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变化的过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相互结合,而且要考虑其在时间上延续和内容上扩展,从而为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价值,使评价指标体系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虽然定量指标虽然能更准确的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但是由于统计资料缺乏,对某些指标如信息化重视程度、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等的定量评价非常难。定性指标只能对指标有一个粗略的估计,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但能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不可能全是定量指标或定性指标,这样都不能不利于客观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因此,采用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是实现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客观评价的重要途径。

2.2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AHP(AnalyticHierarchyProcess)层次分析法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南美围著名运筹学家兹堡大学萨蒂(T,L.Saaty)教授首次提出来的。该方法是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能够有效地综合测度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

1)建立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结合煤炭企业的特点.构建了一套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参考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关于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和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唐志荣等提出一套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及煤炭企业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2)构造判断矩阵。构造判断矩阵是给出每一层次各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A.LSaaty引用了如表1所示的1~9标度方法使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

构造的判断矩阵中元素满足如以下关系:

3)计算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通过上述方法得到判断矩阵以后,就要利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目前,通常采取和积法和方根法计算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但由于这两种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要用到许多公式,计算相对复杂,本文利用Matlab工具,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假设所求矩阵为A,在Matlab中输入如下程序。

%输出格式

fornatshort:

%输入待求的矩阵A

其中,为特征向量矩阵,d为特征值矩阵,执行程序,根据v和d,最后还涉及到对特征向量的标准化,通过编写程序能实现对特征向量的标准化。通过使用Matlab计算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不仅大大减轻了计算量,避免了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差错,而且简化了计算过程,更具有可操作性。

4)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所谓判断思维的一致性是指专家在判断指标重要性时,当出现3个以上的指标互相比较时,各判断之间协调一致,不会出现内部相互矛盾的结果。

设为判断矩阵B的最大特征值,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建立了判断矩阵B的一致性指标: 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CI=0。CI越大,矩阵的一致性越差。为了检验不同阶数的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T.LSaaty提出用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Index)对于1—9阶的判断矩阵,RI的值如表2所示。

当阶数大于2时,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比值称为随机一致性比率并记为CR(ConsistencyRatio),即CR=CI/RI。当CR=0时,则认为判断矩阵完全一致;当0

根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到煤炭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获取数据,按照如上步骤,可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为进一步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奠定基础。

篇3

具有作为CDIO改革的一部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拟在大学新生入学第一年开设一门新课“信息系统导引课程”。课程包括CDIO培养计划介绍、企业手工管理体验、企业信息化管理体验和职业调研与规划四个阶段.

1.CDIO培养计划介绍

导论课程一开始,就由教师向即将开始专业学习的新生介绍CDIO的内涵与思想。首先,结合CDIO能力大纲,使学生了解CDIO理念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学科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以及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要求学生参照这四个层面的能力要求为自己设定专业学习目标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由于CDIO能力大纲是直接参照工业界对工程人才的要求(如SAP公司对人才素质的要求、ABET的标准)而制定的,因此,不仅提出了系统的能力培养理念,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全面的实施指引(包括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学生考核以及学习构架)以及实施检验的12条标准,具有系统性及可操作性,作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指南是完全可行的。

其次,向学生讲解基于CDIO理念的培养计划的内容,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专业课程及将要参与的各种CDIO实践活具备初步的认识,了解培养CDIO各项能力(如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等个人能力,协同能力,项目的组织、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的重要性;设计一些有关CDIO的研讨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发言,从而为后续的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2.企业手工管理体验

企业模拟运营对抗的基础背景设定为一家已经经营若干年的生产型企业,此课程将把参加训练的学员分成4-6组,每组4-5人,每组各代表不同的一个虚拟公司,在这个训练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将分别担任公司中的重要职位(CEO、CFO、市场总监、生产总监等)。六个公司是同行业中的竞争对手。他们和来自其它企业(其它学员小组)的激烈竞争中,将企业向前推进、发展。在这个课程中,学员们必须做出众多的决策。例如新产品的开发、生产设施的改造、新市场中销售潜能的开发等等。

学生在经营模拟企业的过程中,会定期的向教师提交经营分析报告,分析目前自己所在公司面临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公司未来发展的目标和策略,然后以口头和文字语言交流的形式向教师和其他公司进行汇报。而教师要对每个模拟公司的报告进行专业的点评和指导,将真实企业案例与模拟公司的虚拟业务结合起来讲解。

通过该项目,学生可以体验一个简单生产型企业典型业务流程,对企业运营和业务流程建立直观而感性的认识,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意识到可以如何利用即将学习各科专业知识去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决策能力,由此激发学生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的兴趣并加强其学习主动性,也使其能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后续所学课程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联和作用,见图二。同时,通过各种案例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学风。

3.企业信息化管理体验

在导论课程的第三阶段,教师借助于SAP公司的ERP系统SAP Business One,将企业沙盘模拟对抗中的业务,在软件中实现,让学生体验到手工业务与信息化经营的不同,即从销售订单的生成到进行MRP物料需求计划展开,生成采购计划,进行采购作业,继而生产和交货这些手工业务功能在ERP系统中如何实现,从而体验到企业信息化的意义所在,同时,也为未来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出铺垫。同时,老师设置一些企业信息化的题目,要求学生将自己对企业信息化的感受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研讨。

4.职业调研和规划

在学生对企业运营和企业信息化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还组织学生去生产企业参观实习,了解现代企业的运转过程和产品的生产过程,进一步加深这认识(替代方案:录像演示);聘请企业领导或咨询公司业务主管进行演讲(替代方案:录像演示),使学生能从企业家或者咨询顾问的角度了解现代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从而有目的,有系统的规划未来的学业。组织学生讨论自身的能力、兴趣、强项和弱项,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制定专业学习计划和目标。

篇4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继工业化之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当前,国际国内正处在信息化的新之中。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合理开发和科学、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对于烟草商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信息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空前增长,信息技术运用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强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近几年,烟草行业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其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始终在不断的探索、调整,可以说,烟草行业正处在变革时期,而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的提升要靠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

烟草商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国家烟草局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笔者认为烟草商业企业,特别是基层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烟草商业企业中许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干部职工不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利用,致使已经建成的信息化项目利用率不高,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一是建议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进一步搞好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与普及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平台,推动全系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二是要切实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明确管理部门和人员,并使之相对稳定,以利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三是各级领导要带头摒弃传统的信息资源使用观念,注重使用先进的信息化网络技术,号召和要求本单位干部职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并强化管理,迅速推进。

二、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

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和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证。目前,国家烟草局及烟草省级单位信息化管理的组织机构与人员,是相对健全和充足的,但对于地市级烟草单位,特别是作为基层的区县级单位来说还不够健全、不够充足,远远落后于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基层专职的信息化管理、维护人员相当少,技术素质不高,还兼任着其他繁重工作,极少有时间来考虑信息化工作,且没有统一的归属部门(有的在办公室、有的在销售科等),很难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此,烟草商业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一是统一信息化管理部门,尽快完善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二是合理配置兼、专职信息化管理人员,加强信息化管理、维护人员的培训、引进工作,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三是基层信息化管理部门和人员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在行业的统一部署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化信息管理,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标准与规范建设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必须要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处理好管理模式的变化和信息化标准的关系,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延续性的影响,许多烟草商业企业的信息系统虽然实现了数据共享,但是各应用系统间相对独立(指卷烟销售系统、烟叶系统、专卖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人事劳资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集成性不强,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不利于信息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对此,一要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平台的要求和省局(公司)关于信息化管理规定的要求整体部署,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信息化建设,避免各自为政,自成一体,重复投资;二要加强与省局(公司)信息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一方面积极建议逐步统一销售、烟叶、财务、人劳等信息平台,另一方面及时把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对信息化的新需求呈报上去,争取统一解决;三要严格执行报批程序,使地市先于全省搞的信息化项目能够得到省局(公司)的认可和推广;四要根据当前企业的发展状况来制定切合实际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不断提升信息化平台的先进性,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企业在发展,生产、管理在提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提升信息化平台的先进性,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对此,一定要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平台的要求,和省局(公司)信息化项目建设保持高度一致,提高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先进性,把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二要在今后的信息化工作中充分了解各方面的需求,结合实际,提高相关业务软件适用性、易用性和技术水平;三要抓好现有信息化项目的运行工作,确保发挥应有的作用;四要及时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动态,充分利用成熟的技术来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根据企业发展的状况适时付诸实施。

总之,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分析和拓展发展思路,完善管理流程,消除管理盲区,提高工作效率,为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丹;国内外企业信息管理发展述评;图书馆学刊;2006年05期

[2] 黄亚桥;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志;1996年Z1期

[3] 王仕斌;《企业信息化建设》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J];企业管理;1997年08期

篇5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可以分为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首先,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信息基础建设是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在此时期,企业先必须将所有的资源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企业信息化比较重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有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没有建立标准化的制度和体制,对于同一个资源,每个部门都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数字化,从而导致同一中资源出现不同命名和编码,进而导致企业管理的混乱。其次,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要对是否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对内部的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和基本管理的流程进行确认。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将电算化和信息化区别开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业务进行优化主要是采用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方式,实现对传统业务结构的改革,从而使得运营效率得以提高,成本得以降低,最终获得最大的利润。再次,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等实现有效管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企业在进行内部资源有效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对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对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开发新市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能够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首先,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功能有所增强。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运用,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沟通更加容易。通过信息化的运用,客户需求信息更容易获得,更容易筛选,有利于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订。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效率得以提高。信息化的实现,实现了跨国跨地域跨行业的管理,这是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无法实现的。再次,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发组织结构的调整。信息化使得信息传递的方式得以改变,从阶梯层变为水平型,管理组织也从“金字塔”转变为扁平化的“矩阵”型。第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加了管理手段。ERP等系统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有效地减少了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和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防止生搬硬套,要有所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跟着潮流进行,它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管理状况进行需求分析。企业信息化并非是片面的追求自动化,而是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整体发展密不可分,不应盲目的使用社会上推销的管理软件,如果选择软件不慎重或软件根本不适合本企业的管理,那么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建立对数据库、计算机应用的管理标准和指南。同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投资原则。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国内企业信息化大环境发展尚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较少,应用水平不高。由于缺乏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建设积极性不够高。另外,目前国内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正确的引导。

(2)部分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够。表现在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产生惧怕情绪。一些企业的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缺乏主动精神。对企业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业务流程影响到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进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企业缺乏信息化人才,管理和执行力度不够。由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不够熟悉,自身缺乏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突出表现为技术与管理兼备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此外,企业在这方面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管理上存在空白和漏洞;基础数据采集、录入等操作不规范,准确性难以保证。如果不能治理和改进这些情况,构建的信息系统最多只能提高某些工作的效率,但在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方面收效甚微,反而可能会使管理成本大幅增加。

(4)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工作应当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中心,如果偏离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任何的信息化建设都会失去意义,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整体规划是后续工作开展的依据和指导,缺乏规划,随意性与盲目性难以避免,陆续建成的各个系统之间的集成、维护和升级等都比较困难,成本也会比较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和效益会大打折扣。此外,有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选择不当,需要对建设方法进行改进。

(5)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刚刚接触到信息化,企业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很多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认识,对自己所应发挥的作用并不明确,员工积极性不高。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专业培训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增强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的能力。

(6)缺乏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由于首次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对于实施过程和在每一步实施工作中应该取得的结果并不十分明确,对每一步工作的控制乃至整个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都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应当引入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在诸如总体规划、业务流程优化或重组、系统选型、阶段性工作目标评价以及竣工验收等重要环节为企业提供服务。

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管理创新。随着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树立现代管理意识。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作为发展模式;以树立全球化战略思想为管理战略;以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进行改造作为主要管理技术;以树立绿色营销理念作为企业营销思想。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仅仅是实现企业各种管理信息的共享,以及为企业决策提高各种有效信息,而且是要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以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进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由于具有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企业在这个变化多端的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信息技术要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衡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指标。

2.加大投入。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方式正朝着信息化方向迈进。企业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加强培训,做好基础性工作,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能力的增强可以通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接受有效的专业培训来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各阶段培训内容是不同的,而在信息化项目启动前的培训更为重要。这样的培训能够让企业员工明确自己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能够很好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是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另外,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从而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更好的适合本企业运用。在企业间及协作企业间建立数据交换中心,对数据的标准进行统一提取,数据的格式进行统一,数据的集成进行统一。通过数据交换中心进行处理和整合,使外部信息能够为自己服务,使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的兼容性更强。

3.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为了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应用价值,信息化应用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企业建立信息化的关键。全面评估、分析、测试、检查和评审信息系统的性能,而且还包括对实际指标和计划指标的对比工作,从而对系统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确定,并全面评价系统建成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对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能够客观地进行量化,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并且使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建设 变更需求

这些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调查显示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的有关数,信息化发达国家和一些较发达的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向纵深发展。中小企业虽然创造着60%的GDP,但是却面临着信息化不足,信息化的不足导致决策的失误,市场的信息反馈速度慢等,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掣肘。中小型企业要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国家信息化这一重要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所以本课题在帮助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发展这一道路上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1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相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往往决定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较为艰巨。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着信息化人才的培养p信息化咨询服务p方案设计p设备的采购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等等多个方面,我国的企业在企业规划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难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资金p技术p人才p和管理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较存在的差距较大,其面对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也是多样的。

2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近些年来,任何一个企业的项目都需要对客户进行需求分析,之后才是这个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项目的变更需要根据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需求变更即在需求的分析过程中已经确定的需求,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增添别的功能,或者是对其进行大的改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变更是企业发展的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再加上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的缺失,信息化知识的匮乏p所以大多采用外包的方式来建造发展信息化。且中小型企业无法负担高昂的信息化建设费用,并且在许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呈现出管理人的人为性与随意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往往出现需求变更的泛滥,让信息化建设相关人员无比烦恼。中型企业信息化建设难,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是无章可循,无法借鉴。

3 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一个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存在最重要的意义,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立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是展示一个企业的能力与独特之处,而建立企业的网站就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步,学习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做好信息化技术与企业实际情况的结合,完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改革,有助于提高中小型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企业工作效率的高效化和快捷化,为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1 信息化建设变更的需求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设存在着范围广,技术含量高,信息化建设周期长,项目繁多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变更也有着诸多的制约因素。所以有必要在认清相关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掌握信息化建设项目变更的掌控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3.1.1 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变更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对于项目变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信息化建设当中,加大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变更的重视性。系统化的进行项目变更,可以减少对项目投入估算的差值,合理的进行成本的投入与分配,做到成本的投入侧重化,从根源上认识项目变更的重要性,便于统筹解决企业所面临难题,同时拓展信息化建设项目方面的拓展,与企业的管理,发展相结合。提高企业发展的客观空性和工作效率。

3.1.2 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信息化人才的缺失是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员工的专业素质低下,受教育程度偏低,因此如何在短期内提高企业人才的专业素质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有必要对于企业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化的学习,通过考核来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例如:文化水平与岗业职责为考核标准,组织岗前培训,针对企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为目的。

3.1.3 信息化网络平台

相较于发达国家 ,我国的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利用水平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的获取的便利,工作效率的提高,这都离不开网络信息化平台。通过网络平台我们能够浏览大量自己需要的信息,企业能根据最新的信息改变经营项目或经营策略。有效的利用了信息化带给我们的便利。同时通过对网络信息化的合理利用。在项目变更的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的在变更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风险,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有效的降低了在信息化建设变更中存在的风险,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生产发展。

4 结语

通过了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可以看出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信息化建设项目变更的水平逐步走向成熟,综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提出了信息化建O项目变更,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以及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立,对中小型企业具有显著的价值。

篇7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

一、我国计算机技术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分析

计算机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在今天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国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自

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21世纪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国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21世纪,信息与人才是最重要的企业发展因素,信息的流动与总结有利于企业应对市场现况及时做出正确的企业管理决策,有利于企业在信息时代的同步性,因此必须要进行企业的信息化改革。另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劳动时间,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劳动有效性,为我国企业模式改革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二、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财政、金融工商、税务、海关、外贸等政府管理部门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服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国有大型企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热情日益高涨,电子商务在各行业的生产经营、供应采购、产品销售和对外贸易等环节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各级政府和企业整合多种信息资源,积极开展面向“三农”的市场和科技信息服务。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定义企业以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十五”期间企业信息化将有很大发展,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有显著成效,大部分中小企业推广单项信息技术,部分中小型骨干企业分期实现初级信息化,建立若干个中级信息化示范企业,为今后推广积累经验。

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1)更加精确;2)更加简洁;3)更加人性化;4)提高企业工作的效率;5) 可以进行设计,并且预计出结果;6)系统更加庞大,庞大的系统就说明分工越细。

三、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IT安全治理和风险管理缺位。目前大多数组织的最高管理层对信息资产所面临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仅局限于IT方面的安全。

2)技术经济论证不足。信息化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高风险和告失败率就要求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决策之前,要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

3)资源利用不合理。信息资源的合理应用一直是企业信息化的薄弱环节。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企业信息化取得实效的关键。

4)息的不透明和利益的冲突。由于任何企业的任务环境要考虑和关系的利益非常广泛,在任何一个IT战略决策中,都不可避免发生利益相关者包括部门利益之间的利益冲突。

5)多数企业缺乏自身的信息来源。一版企业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单一,无非是一些公开性的文献、一般性的技术交流资料或出差考察资料。专利信息及联机检索等现代化手段及设备较少,检出的资料不全。大量的兴起的企业自办的信息刊物的许多内容都是东拼西凑的结果,很少有通过技术分析获得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污染,也使得企业缺乏自身的、固定的信息来源。

6)信息处理手段落后。企业的信息机构都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许多企业的信息机构无力购买一些现代先进技术设备。

7)信息化建设成本不断增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种硬件设备、网络建设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软件越做越大,对硬件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导致硬件设备更新,原有设备的闲置浪费。企业在异地不断成立新的工厂或分支机构,而现有的信息系统在低带宽条件下无法应用,假如申请专线来支持企业原应用系统,就会大大增加网络成本。

四、企业选择信息化的措施及建议:

1)信息资源的价值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方面,提高信息识别度,充分收集相关信息。为提高信息的识别度,在信息资源分类、关键词确定、搜索途径选择方面需要下较大工夫。只要类型定位合理、关键词准确、选择路线科学,就可缩短检索时间,提高收集效率。在信息收集时必须根据收集类型和时间界限,选择合理的搜索途径、收集方案和整理汇总方法,才能最终获得企业最需要的信息资源。

2)充分挖掘信息价值,提高信息的开发度。信息管理就是对收集的信息资源进行必要的分析、分类、整理汇总,提炼其实用价值,并通过应用平台将信息传输到有关部门,达到使用的目的。为使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应用,企业应逐步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确保信息资源能及时分类入库,既方便查询,也可避免重复收集,还可以与相关单位实施网络联合,构建局域网络,扩大信息资源拥有量,采取联机检索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充分挖掘信息价值。

3)强化企业的信息化意识目前企业信息化不温不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企业对信息化认识模糊。广大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业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而企业领导层、决策层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

4)企业要合理使用有限资金作为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要考虑怎样“少花钱、多办事”。企业信息化建设绝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设施、软件系统以及网络产品同时并重的原则。

5)企业信息化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国企业具有数量大、规模小、行业和地域分布广、经营状况参差不齐等特点,企业信息化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目前财务软件大多实现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且财务体系比较固定。建立企业网站可以向社会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销路,而且有助于加强与客户的相互沟通。

6)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首先确立合理的信息系统结构,一般来说,一个合理的企业信息系统应包括一下几个子系统,即技术信息子系统、管理信息子系统、市场信息子系统、财务信息子系统和生产信息子系统。

参考文献:

篇8

 

信息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需要提高对信息处理应用技术的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可以有效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了工作水平提升。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需要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功能。

 

1 企业信息化分析

 

受市场体制改革影响,企业间竞争力不断增大,想要获得有利的地位,就需要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应用各项新型技术,并实现管理优化,争取提高各类资源应用效率。企业信息化管理,即通过现代化技术与管理方式的应用,实现资源的高效管理,且在企业内部形成网络化管理体系,提高对各项信息的分析应用,为各项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保证决策方案的合理性。而想要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关键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并调整管理方式,来提高管理效率。

 

2 企业信息化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

 

2.1 风险意识比较低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需要将网络作为载体,而网络具有安全性低特点,受外界各项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在应用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类风险,不但不会提高企业管理效果,反而会因风险而产生新的问题。现在很多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比较低,大部分未设立专门的信息风险管理机构,导致工作所用各类信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待发生安全问题后,往往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2 计算机技术更新慢

 

计算机技术对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现在很多企业还没意识到技术更新的重要性,此方面资金投入力度低,设备与技术更新速度慢。但是从市场环境来看,计算机技术更新迅速,想要适应市场发展要求,就需要从根本上来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增加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资金投入。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此部分资金投入使得发展压力增大,很少会增大投入比例,现行应用的设备老化严重,所用信息安全隐患增大,对存在的风险防范能力比较低,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攻击,非法分子可以通过技术入侵,造成企业内部机密被窃取,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2.3 技术人员水平低

 

想要实现企业高效信息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可以掌握多种计算机技术,能够规范化操作各项技术软件,按照要求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但是从现状来看,因企业对信息化管理重视度不足,虽然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但是在技术快速更新的背景下,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实际发展需求。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并未对管理人员安排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培训课程,导致很多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状态,不仅不能有效利用各项资源,还会造成资源浪费,阻碍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3 企业信息化计算机技术应用方向

 

3.1 提高信息风险控制意识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想要提高对各类信息资源的应用效率,首先需要提高风险控制意识,转变传统管理意识,切实意识信息泄露对企业发展与管理的影响,从根本上转变管理意识。应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重点做好信息安全管理研究,并成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总结以往经验,对各项专业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各项可能会造成信息泄露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从根本上来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效率,提高信息资源的应用效果。

 

3.2 积极更新计算机技术

 

为提高企业生产所有信息资源应用的安全性,需要及时对计算机技术进行更新,避免外界因素对信息数据的攻击,减少信息的泄露,消除存在的安全威胁。

 

3.2.1 信息加密技术

 

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并对不同人员设置权限,避免非本企业用户对企业网络数据的窃取,且可以预防不法分子对网络信息的破坏。

 

3.2.2 防火墙技术

 

利用防火墙将企业内部网络与外部互联网分割开,降低黑客攻击可能性,避免企业内部信息泄露。

 

3.2.3 漏洞扫描技术

 

网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漏洞,会对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定期对整个系统进行扫描,确定是否存在漏洞,并采取措施对漏洞进行修复,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避免被泄露。

 

3.3 提高计算机网络维护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需要以网络作为载体,为提高技术应用效率,需要加强对网络的专业维护与日常管理。应建立完整的网络管理制度,针对网络特征确定管理要点,并总结以往管理经验,对管理措施进行调整,保证管理维护工作可以顺利就进行。建立专业技术小组,主要负责系统的维护管理,日常工作时需要对企业内部网络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阻止违规操作,避免人为失误造成信息损坏与泄露。且要根据不同信息种类确定维护方案,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优化,消除存在的各类隐患,提高信息应用安全性。同时,为提高系统管理效果,还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帮助其进行技术知识结构的更新,可以满足技术应用实际要求,提高信息化管理工作质量。

 

4 结束语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企业信息建设中,可以提高对网络信息的应用效率,但是基于网络环境风险大特点,为提高信息应用安全性与效率性,需要重点做好安全技术分析,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降低各项因素的影响。同时加强工作人员专业培训,改变传统管理意识,从根本上来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作者简介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武汉城市圈

一、引言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试验区,试验区的设立,意味着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严格限制,意味着武汉市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顺利实施必须大力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方针。企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部分,而数量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已成为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能否实现的关键标志。研究武汉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实证分析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为“8+1武汉城市圈”(黄石、黄冈、孝感、鄂州、咸宁、仙桃、潜江、天门和武汉)圈内城市的部分中小企业;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8份;在样本企业的行业选择方面,针对圈内城市的中小企业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主要包括制造业及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以及电气能源业等6个行业;分层标准以圈内城市的行业和地区划分为基础,目的在于使每个城市的样本企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一)信息化建设项目

样本企业在用信息化项目排名靠前的分别为自主企业网站、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CAPP)及办公自动化系统(OA),其余信息化项目的应用率均不足30%。在建信息化项目排名第一的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占样本总数的17%,其余信息化项目的在建率则处于9―16%这一区间内。根据诺兰模型提出的信息系统阶段划分标准,目前武汉城市圈中小企业信息化处于蔓延阶段向控制阶段的过渡时期。

(二)信息化制约因素

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困难,被调查企业认为资金缺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以及技术人才缺乏是目前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比例分别占到了62%、59%和55%。其他困难因素还包括内部业务流程不规范、政府政策支持不够和企业领导不够重视等。

(三)信息化建设模式

企业信息化的推广过程中,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上下同行三种模式,在被调查企业中,59%的企业认为领导层是企业最需要接受信息化服务的人员,其次分别为管理干部、信息主管、市场经理和一般员工,比例分别为51%、49%、41%和12%,反映出企业对信息化实施前景存在较大地不确定性,比较倾向于由领导层发起的自上而下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四)信息化需求状况

调查发现,企业最需要信息化管理的培训,所占比例达到了66%,以下依次为财务管理培训、客户关系管理培训以及电子商务培训,比例为47%、44%、40%。

政府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推动者,现阶段,68%企业最希望相关职能部门能提供信息技术培训,而信息化建设咨询诊断、项目评估咨询和建设项目监理的需求比例分别为50%、26%和23%。

(五)信息化建设行业特点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不同行业具体的在用信息化项目存在较大差异。制造业及建筑业企业建有自主网站、财务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的比例超过了50%,其余项目在用率均低于40%;交通运输邮电业企业建有自主网站、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比例都在42%以上,其余在用率不足30%;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自主网站的在用率较高,分别达到了75%、62%;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自主网站、财务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的应用比例都达到了90%,办公自动化系统(OA)和网络营销的应用率也在50%以上。电气能源业的自主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OA)、产品数据管理(PDM)、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在用水平较高,均超过了半数。

三、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一是层次越低的项目建设和使用状况越好,如企业自主网站的在用率为68%,在建率达到10%;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CAPP)、办公自动化系统(OA),其在用率、在建率以及计划采用率为60%;ERP、CRM、SCM、PLM和HRMS等高级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使用率未超过20%。二是不同行业间信息化建设进度的差异较大,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电气能源业、制造业及建筑业的信息化项目应用率高于其他行业。

(二)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认识。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要从建设“两型社会”的高度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宣传信息化示范企业的成功经验,用典型引导观念,以先进带动应用,以应用促进发展。

2、选择重点分行业推进。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等“两型产业”,鼓励先进信息技术在两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应用和集成,形成示范效应,从而带动传统产业领域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升级步伐。

3、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加快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逐渐实现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和政府指导的层次过渡。通过政府扶持信息化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道路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服务机构的作用,搭建融资担保、人才培训、信息网络和技术支持等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综合性、个性化的信息化服务。

参考文献:

①武汉市企业信息化推进中心.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南[Z].2006

篇10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各行各业,当然也在会计领域广泛使用。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使用正在由电算化向信息化过渡。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会计工作逐步高效、准确,减少了会计人员的计算数量和劳动强度,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良性发展。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行业从业人员对于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会计行业内电算软、硬件不断完善,为会计信息化过渡做好了准备。在信息传播迅速,工作效率要求极高的今天,会计电算化进行的简单会计电子计算,降低会计人员劳动强度,已经呈现出了与信息时代的种种脱节现象,只有加速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才能充分共享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度是信息时代对会计行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机遇;挑战;过渡策略

一、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辨析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会计行业中使用时间长,为会计行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会计信息化正是基于会计电算化的软、硬件设施、技术条件、专业人才等前提下才能展开。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产生,在具体使用和对会计行业的促进作用上有着众多区别。会计电算化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对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手工完成较为困难或者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进行计算机层面的计算解决,主要是针对会计工作中的单个任务,操作环境也多为封闭操作,不与网络信息交互。会计信息化阶段时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为解决会计问题,而是与企业各部门实现会计信息共享,提升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合理决策,实现企业良性发展,这个过程需要大量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重点强调其在信息间的共享。会计电算化是会计部门内部解决工作问题的一种方法和途径。主要用途是优化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在企业中使用时涉及部门少,对公司其他部门工作产生影响小。而会计信息化是基于会计信息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职能除了优化会计工作,还包括向企业内其他部门及决策层提供会计信息,促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在会计电算化使用中数据处理结果、财务报告等数据材料主要为会计部门内部使用或者提供企业决策层,但是在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部网络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企业的财务共享程度,促进企业进行信息管理。

二、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要性

1.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更高阶段

会计电算化针对会计工作中人员手工难以完成或者无法完成的工作进行处理,是一种机械计算的模式,主要目的是解决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难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但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信息,并不能促进企业整体信息管理的良性进步。会计信息化是基于会计电算化软、硬件设施、技术条件、专业人才等,加入网络互联和网络共享技术实现的深层次计算机信息财务工作,会计信息化不仅满足了会计电算化对会计行业效率提高的作用,还能在会计信息共享过程中,提高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提高会计信息对于企业决策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更全面的实现,企业管理必须借助于有效的信息实现信息化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渡,更体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2.会计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质量

会计信息化促进了会计信息在企业间各部门的共享程度,也提高了决策层使用会计信息的效率,在有效的监督下,可以实现企业财务质量的提高,促进企业对其财务的控制能力,从而推动企业的资源有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会计电算化下会计部门单纯从事会计数据计算,账务记录、审核,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部门工作效率更高,企业财务管理可控程度增加,更有利于开展会计审计,实现对企业财务质量的监督和提高。

3.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财务质量对于企业能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会计工作决定企业的财务质量,随着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会计信息对于企业决策的重要性也在日益提高。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会计行业也必须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企业面对会计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如果仍坚持会计电算化,将会导致企业财务质量在激烈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影响企业效益,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质量优化、企业管理意义重大,成为企业会计工作优化的必然选择。

三、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途径

1.会计信息化观念的强化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会计信息化的实现需要大量计算机信息软、硬件的支持和相关技术人员的支持,而这些条件的实现都需要企业管理者的的决策和资金技术支持。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会计信息化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以及对企业效益增加的重要性,提高会计信息化的效率,不局限于模仿,真正实现对会计信息化的信息的利用。

2.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经过20年国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国家对会计专业人才计算机技术的培养有一定的重视。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国家、企业以及会计人员自身三方面努力寻求自身素质的提高机会。首先,在国家层面要重视会计人员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培养,会计人员考核增加会计信息化相关知识的考核,提高会计人员信息化程度。另外,企业要注重内部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培养多层次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会计人员要明确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的必然趋势,注意会计知识与信息化知识的良好结合。

3.完善企业整体信息化系统

完善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结构,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化有效发挥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指导作用。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化需要结合企业整体信息化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构建企业整体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把握信息时代下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加强会计信息化与企业整体信息化的管理的联系,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增加。

四、总结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下会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的信息化必然促进企业财务质量的提高,加速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收益。

参考文献:

[1]盛国杰.浅论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开发研究,2009(S1).

[2]王锴,汪家常.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贡献与趋势[J].财政研究,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