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的基本准则范文
时间:2023-08-14 17:4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生产的基本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家好!我是来自分局机关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安全生产,责任重于奇迹”。
奇迹之所以成为奇迹,正是因为它的不可复制性。我们能够指望每次事故之后都能有这样的救援奇迹吗?我想在座的各位都和我一样,愿意看到的是我们有一个平平安安的生产环境,而不是将安全生产的希望寄托在救援奇迹上。我们应该深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证万无一失。因为安全关乎生命,安全才能带来效益,安全就是一切的一切!
安全生产关乎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保护生命安全是我们对她的最基本的尊重,也是所有文明社会的基本准则。对于安全生产来说,一时的疏忽就可能让无数生命在瞬间逝去。2012年11月15日,造成58个生命被熊熊大火吞没的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火灾事故,不正是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无证上岗而造成的吗?
安全生产关乎企业效益。企业的效益源于安全的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安全。试想,没有安全,我们的生命何从保障?没有安全,我们的生产何谈顺利进行?没有安全,我们的企业效益岂不是天方夜谭?大家是否还记得,曾经风光无限的湖南路桥集团公司为何至今还一蹶不振?这是它不重视安全而导致凤凰大桥轰然倒塌的结果啊!
无论是对生命的尊重还是对企业效益来说,安全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安全生产也被屡屡强调,但是我们看到的事实却是:事故不断,责任却从未被真正落实。
据统计,中国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就有三十几部,各地方政府针对安全生产也都制定了各自的规定。然而,就是在这样严密的法律体系之下,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却屡屡发生,以煤矿安全为例,每当发生特大矿难,全国照例要开展煤矿安全大检查,可是年年检查,年年矿难,一切都没有改变。造成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在于法律未被贯彻,责任没被落实和追究。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对于安全生产,我们要不断加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安全工作不能允许有半点的麻痹大意,我们必须强化安全意识,事事重视,人人负责,真真正正把安全工作作为我们工作的基础去狠抓落实。唯有如此,方能保证生命的安全,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保证社会的稳定。我们不能把安全工作寄希望于事故之后的救援奇迹,让我们大声地呐喊,安全工作不需要奇迹的眷顾!我们要用时刻的警惕和重视,用不懈的努力来取代奇迹!
篇2
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从伤亡事故产生的机理来看,安全事故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正常关系失控而产生的后果,即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归根到底也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因素除外)。安全文化是规范人的安全思想和行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就抓住了安全生产中的主要矛盾,“安全”与“事故”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我们控制了事故,就可以得到一个“安全”的环境。预防事故和意外灾害的发生是技术问题,是管理问题,是认识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人的安全文化素质问题。因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金钥匙。
一、安全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安全文化是伴随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但是,人类有意识地发展安全文化,还是近10余年的事,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对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于1991年编写的“75-INSAG-4”评审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套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和策略。
安全文化是人类生产活动与生存过程中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方式、安全行为准则以及安全规范、安全环境的总和。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只有启发、引导、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员工的防范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技能,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才能达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安全状态。
安全文化大体上可分为四大发展阶段(见下表)。安全文化发展阶段
观念特征
行 为 特 征
古代安全文化
(17世纪前)
宿命论
被动承受型
近代安全文化
(17世纪-20世纪初)
经验论
事后型、亡羊补牢
现代安全文化
(20世纪初-50年代)
系统论、控制论
综合型,
人、机、环境对策
发展的安全文化
(20世纪50年代以来)
信息论、本质论
超前、预防型
二、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在安全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在安全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跨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时代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理念和行为,中西方文化相互激荡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着重大影响,不断更新着安全思想、安全理念,企业安全文化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全新的价值观念、更务实的关注安全、珍惜生命、以人为本已成为一种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主流。
三、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的作用和影响
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主要是依靠安全科学技术和安全管理来实现。但是,科学技术是有其局限性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科技水平发展不够或是经济上不合算,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和安全管理也是由人完成的。因此,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尤为重要。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时时、事事、处处监督每一位职工被动地遵章守纪,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安全文化概念的应运而生,安全文化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引导、奖惩、激励、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纪”转变成“我应遵章守纪”。
安全文化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来说,看起来似乎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根本、最持久的决定因素。安全文化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必然推动安全生产的发展。
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生产的软环境
安全文化是安全学和文化学的边缘学科。安全学包括安全哲学、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系统学、安全人机学、安全管理学、安全经济学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与结构,可从企业安全生产观念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四个方面考虑,下图归纳了安全文化建设模式的内涵和联系。
五、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企业安全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资源和过程,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从原有思想认识的转变和提高,进而提高安全文化素质,绝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它需要漫长而艰巨的努力。但是,回报一定与投入成正比。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一般采取以下途径和方法:
1.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2.推广科学技术,促进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3.加强法制建设,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4.引人先进的管理机制,推动安全文化建设不断进步;
5.管理的方法:采用行政、法制、经济、文化、约束和激励等方法。
篇3
[关键词]以人为本;安全文化;软实力;内涵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196
安全生产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硬件上的投入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许是相对容易做到的,而“软实力”的安全文化建设始终是很多部门的老大难问题。毋庸置疑的是,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好了,无论是对部门的健康发展,还是对员工的生命健康,都会发挥事半功倍的奇效。推进“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的安全文化建设,是加快建立和实现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积极引导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和自觉遵章守法的价值观,把尊重生命价值、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实现员工价值和“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作为安全文化的基本准则,从而达到实现防止事故、抵御灾害、维护健康的目标。
1当前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安全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的迫切希望,与不断发展的安全生产形势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尽管在各种会议中、红头文件上讲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推行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但现实的情形是仍有不少部门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形式化明显。此外,有些部门的表层安全文化和中层安全文化建设比较到位,但没有内化为全体员工的习惯和行为准则,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还一定程度地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没有完全变成职工头脑里的观念,也就是说深层的安全文化相对薄弱。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在一些地区和单位还没有牢固树立;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安全文化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完善,安全文化建设不够扎实;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职工的安全理念普遍较为淡薄,基本上处于从属和被动“要我安全”的状态,遵守规章制度大多是因害怕被处罚,安全第一和安全自律的意识还比较模糊;安全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安全文化产品开发和安全文化产业发展等需要大力加强。
2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景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也是安全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重大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安全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对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都对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安全文化建设经过多年工作实践,已经探索出诸多有效途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条件。进一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是凝聚共识、汇集力量,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的重要举措和保障。要抓住机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明确目标任务,开动脑筋,强化措施,深化安全发展理念,努力开创安全文化建设新局面。
3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31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服务大局
将安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促进落实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本质安全,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奠定坚实的基础。
32要围绕中心,加强指导,务求实效
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惠及员工生命与健康安全的工程。各级组织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工作日程,要制定具体的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建设内容和标准,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工作。开展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加强和创新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形成以安全发展为核心、各具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理论体系,建立安全文化建设成果表彰、宣传推广机制,坚持自主研究和吸收借鉴相结合,积极开展地区、行业领域和企业间的安全文化建设学术交流,切实做好理论成果转化应用。
33要统筹兼顾,强化基础,注重特色
要积极培育和塑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安全文化活动品牌,突出重点,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要加强舆论宣传,积极与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搞好配合,通过开辟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弘扬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引导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安全发展理念的宣传贯彻,使其深入人心、扎根基层,指导和推动工作实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内涵和实质的宣传,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深入落实,促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切实增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4要强化监督,不断深化,扎实推进
要进一步强化正确的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舆论氛围,加快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舆论监督网络,鼓励群众和新闻媒体对安全生产领域的非法违法现象、重大安全隐患和危险源及事故进行监督、举报,提高举报、受理、处置效率,落实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
篇4
【关键词】安全管理体制;全员管理;安全文化;执行力
一、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1.电力生产的工艺特点使电厂必须将电网突发性事故作为工作中的重点加以预防。如果电力生产或用电设备系统发生事故造成中断供电,不仅影响用户的生产和人民的正常生活,还可能造成发、供、用电设备的严重损害和人身伤害。若发生系统瓦解,大面积停电、则会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2.搞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也是发电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保障。搞不好生产安全工作,必然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发生事故必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加大成本开支。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格局的形成,发电厂要在电力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实现安全生产。通过生产的连续稳定运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最终目标。
二、火电厂安全生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安全是电力生产永恒的主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准则。员工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安全意识的淡漠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大敌,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教育工作是电厂必须坚持的重点工作之一。
2.安全生产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必须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夯实安全基础,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安全科学管理,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实现长期安全稳定生产的重要保证。
3.安全稳定运行是完成发电厂任务的保证。当发电生产同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生产服从安全的原则,具体包括:(1)水、汽系统的质量监督是火电厂连续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当汽水质量出现异常或劣化倾向时,要及时分析,创造条件抓紧解决,避免长时期积累或故障扩大而造成严重后果。(2)在发电设备发生异常运行,达到紧急停机条件时,应按规程规定果断将机组停运,防止事故扩大。(3)机组启动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应按规程规定处理,决不可强行启动不符合启动条件的机组。(4)运行设备发生故障,要认真检查、测试、系统分析原因。不可仅仅根据怀疑表计失灵、保护误动、不经检查、测试就恢复送电。(5)未经总工程师批准,不得将电气、热机主保护退出运行。电厂所有设备主保护的灵敏度,准确度都必须符合规程规定。
4.良好的设备是安全稳定运行的物质基础,在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强调如下几点:(1)运行中设备要按照电厂“三规三制两票”等制度规定,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对运行中发现的缺陷要及时处理。(2)对检修设备要从根本上消除缺陷隐患,保证质量。当检修工期和安全、质量发生矛盾时,要坚持工期服从安全,工期服从质量的原则。(3)对全厂设备必须有明确的设备管理范围分工,不得有三不管的部件或设备。(4)设备系统改动或处理主要设备缺陷时,要严格制定技术、组织措施,严禁不按程序擅自进行上述工作。
三、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部分干部、员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要,在平日里不谈或很少重视安全管理,只有在事故真正发生后,才会去强调,重视安全管理。形成上述思想认识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缺乏系统的培训,使其认识不到安全的重要性。(2)机组的连续稳定运行,使部分干部、员工放松了对安全的警惕性,滋生了乐观主义思想,自认为现有的人员,设备配置能够预防事故发生,从而放松了对安全的管理。(3)部分干部、员工在工作中也害怕发生安全事故,但思想消极、保守,怕担责任,对身边的安全隐患想当然地推给设备或其它人,工作中老找客观原因而不主动采取措施,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2.作职责分工不明确,安全责任不清,出了事故后相互推卸责任,又能让当事干部、员工轻易找到借口,究其原因是企业未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或体系不完善。表现在:企业缺乏相关制度,或制度条款不细,或制度重复制定,没有作废标识或节点上存在漏洞等。
3.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日常维护性检修作业中人身伤害事故屡有发生。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分析,包括:(1)员工自身的安全防护能力低下,缺乏安全常识或存在盲目自大,侥幸等心理因素。(2)制度执行不严肃,员工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3)检修作业程序不规范,项目负责人现场不明确或责任考核不到位。(4)生产作业环节中监管不严,考核力度差。
四、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体系,以指导全厂的安全管理工作。(1)设立安全组织机构,按安全生产法的要求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明确全体人员的安全职责,以增强其对安全生产的责任心。(2)建立有效的安全保证体系,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全体员工。要求企业应以安全系统工程原理,按照《安全生产法》的基本要求,从人员、设备、环境、安全等方面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所有规章制度的制定应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系统性原则” “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原则,同时注意相关制度的衔接处理等问题,以确保各项制度的充分、有效性。(3)建立有效的安全监督和检查体系,企业应按照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设立相应的安全监督机构和人员,以确保国家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得到及时传达落实,并能组织相应的检查工作,及时整改各种事故隐患,确保生产安全。安全生产检查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在生产实践中,安泰电厂形成了六级检查模式,包括班组员工的自查、车间级检查,车间之间的交叉检查、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专检、厂部组织的大检查以及集团职能部门的检查整改等。对各类检查存在的问题以整改通知单的形式限期整改,并对检查情况按权重进行累计得分排名,对相关车间进行奖惩处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有关规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从事故等级分类,事故的报告,事故的调查处理及事故性质,责任的认定等方面形成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并严格执行。
2.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管理理念,构建企业安全文化,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作为一个企业,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也是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认真作好新入厂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并逐级进行考试,做到不合格者不上岗。(2)对在岗员工,通过“安全月活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反思,安全有奖征文、漫画、考试、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3)努力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包括:完善现场的安全标识,改善工作条件,按规定发放劳保用品等。(4)积极采用科学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淘汰落后的生产装备,不断提高设备的本质安全水平,从根本上消除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5)不断培育电厂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设,如:编制发电厂安全教育手册,作为员工安全作业规程和入厂新工的安全培训教材使用;对建厂发生的典型事故案列汇编后形成安全意识培训教材;由综合管理科牵头编辑《发电通讯》,对安全生产中存在问题和好的经验作法及时刊登等。
3.将提高全员安全技术素质,规范管理和操作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点。
(1)要将干部安全素质的培养考核作为培训工作的重点,只有领导的安全素质得到提高,才会真正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企业选拨干部和考核干部时,应将安规等知识作为必须的考核项目执行。(2)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提高全员的安全技术素质,企业应根据各专业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工作,如:运行专业以各专业运行规程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试的方式提高员工理论水平,通过实践考试以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维修专业以《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作为主要培训内容,以现场实践练习和岗位技能比武为主要手段,不断提高其操作技能。(3)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导游式巡检活动,以提高员工对设备巡检的技能和巡检质量。(4)大力推行安全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作业,在对全厂工作票、操作票制度本身规范修订的基础上,由各专业车间编制相应的标准操作措施卡,下发班组层执行。通过对两票编号及考核工作的开展,有效规范了员工的操作行为。
五、提高制度执行力,保护管理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1.深入开展火电厂安全性评价工作,通过综合性评价来判定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安全管理水平,并据此改进整体上的管理思路。
2.将各级单位负责人作为制度执行考核的重点加以管理,实践证明,只有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得到提高,自觉成为各项制度的倡导者和执行者,才能有力推动全员管理工作的开展。
3.将班组管理作为执行力体现的重点来抓。班组是企业活动的基本单元,是对员工进行日常管理和工作的关键场所,也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搞好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就相当于把安全工作的根基给打稳了。
4.安全管理工作只有满分,对待实际工作中的安全现象,没有大、小事或轻、重之说;注重管理中的细节问题,小事当成大事抓,才能真正强化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5.制定完善的奖惩考核体系并严格执行,是调动员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而注重制度的长效性,不朝令夕改,使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程序或习惯则是保证企业长治久安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彭东芝.现代企业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篇5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生产的产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危险性高、易发生事故的行业,是国家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建筑安全事故频发,这为新时期的建筑安全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针对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建筑 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国际上安全管理的水平和技术发展较快,但是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建筑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职能部门监督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方法落后、安全文化意识不强、安全生产技术落后等。
由于建筑生产具有一次性、复杂性、露天高空作业多、劳动力密集等特点.因此,建筑领域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目前我国的建筑安全形势是相当严峻的。2006和2007年,全国共发生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事故分别为888起和859起,死亡人数分别为1048人和1012人[1]。这种严峻的形势与我国建筑安全管理主体存在的问题不无关系。建筑安全管理主体是指参与到建筑安全实现与维护的所有参与者,它包括监管机构、社会中介以及企业三个层面的各种机构或组织,如图一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多层面的通力合作,哪一个层面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必须找出各层面主体存在的问题,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做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
图一
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十分重视建筑安全生产,颁布实施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全国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并不断加大对建筑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每年建筑安全事故率和死亡人数仍然偏高,因此,十分必要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2.1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现状
我国近二十年来,建筑安全生产形势逐渐好转,建筑安全生产事故及死亡人数、百亿元产值死亡率逐年下降,表明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最近两年,事故起数又有所上升,表明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还处于不稳定时期。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8】,2003年全国发生各类伤亡事故954617起,死亡137073人,其中建筑业发生伤亡事故2634起,死亡2788人;2004年全国发生伤亡事故减少至803573起,死亡136755人,建筑业伤亡事故2582起,比上年稍有持平;2005年全国发生伤亡事故717938起,死亡127089人,建筑业伤亡事故减少至2288起,死亡2607人;2006年全国发生伤亡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建筑业伤亡事故2224起,死亡22538人,2006年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事故)共发生888起,死亡1048人。类别主要是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这些事故的死亡人数共937人,分别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1.03%、20.61%、12.79%、8.78%、6.20%,总计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89.41%。
2.2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建筑施工单位和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有的建设单位和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安全行为不规范,不按法定建设程序办事,规避政府监管;有的建设单位不依法进行施工图审查、不依法招标和报建、不依法办理质量安全监督和施工许可手续;有的建设单位还违法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甚至个人。
2.2.2安全教育培训滞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数量相对较少,综合素质较低,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薄弱。另外,建筑工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缺乏基本安全知识,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比较滞后,导致大多数人未经培训就上岗。有的工地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资料虽然齐全,也记录了教育培训等内容,但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流于形式。
3.关于我国建筑安全管理事业的建议
3.1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监督机制
在认真执行现有建筑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从法规上合理划分建设各方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重大伤亡事故,强调建筑施工单位按事故鉴定结果承担相应责任的同时,业主应对安全事故承担相应的间接责任,监理单位承担安全事故的监督失察责任,使得建筑施工安全人人关心,建立起一套良性的安全运行制约机制。此外,大力发展安全中介技术咨询机构,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政府监督部门提供专业性的安全咨询服务。
3.2完善建筑安全事故的记录、检查、申报制度
我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了安全事故的记录申报制度,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建筑安全事故瞒报、漏报,甚至不报现象普遍存在。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从管理制度上堵塞漏洞,建立施工企业安全事故纪录的公告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其次加大对安全责任事故中的受害人赔偿额度,根除“私了”现象;第一:严厉惩处在安全事故中违法乱纪的人员。从而真正建立起套权威和透明的、受群众监督的施工企业建筑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记录资料的档案制度。
3.3完善安全卫生中介服务体系
这里我们将行业组织以外的安全中介统称安全中介服务组织,包括咨询服务机构和监督鉴证机构,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建筑安全管理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发达的、规范的安全中介服务市场对于建筑安全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安全评价行业发展比较快,而且正在逐步走向正规,而其他的中介机构发展相对缓慢。在目前安全意识尚没有完全深入企业的情况下,政府需要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发展包括安全评价、安全咨询、管理支持、安全卫生检验检测、职业安全与卫生体系咨询和认证、职业安全卫生研究、安全卫生培训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多样化的建筑安全中介服务体系。
3.4大力弘扬和培育建筑企业安全文化
我国建筑安全事故中,有相当部分的伤亡事故是由于项目管理者不重视安全生产、当事人存在侥幸心理造成的。有些企业领导把正常的安全投入认为是额外支出,漠视牛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该配备的劳动保护用品不配备.肆意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问,工人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J_作状态(根据笔者调查很多工地工人工作时间均达卜小时以上);另外,工人(绝大多数为农民工)由于就业压力和自身素质较低等因素不能通过台法的途径主张自的权益.往往成为安全事故中的受害者。要彻底扭转这种状况,不仅需要依靠法律的威严震慑和市场经济的有效调节,还需要常抓不懈的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企业建筑安全文化,使得“安全为天”.“生命为大”,“珍惜生命”,“人命关天”,“生命重于一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杜绝违章作业”等思想成为企业:普遍认同的基本准则,切实提高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的意识,在我国现阶段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城市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建筑安全事故每年给国家、家庭和个人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然而,安全事故并非不能预防和降低的。我们必须坚定信心,通过学习科学的方法,制定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安全管理方法,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和推广,这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5.参考文献
【1】上海市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委员会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林小丹,陈松.建筑业创新体系的构建[J】.建筑经济,2003
篇6
关键词:产品;成本核算;企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092-02
2012年2月9日,财政部会计司发出了关于征求《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及《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稿)》。正如(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以下简称:起草说明)指出的那样,出台这一征求意见稿:一是谋求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二是谋求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制度基础,对于贯彻实施中央“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处于中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中的各个企业,应该努力学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以便在正式定稿颁布后,以此为依据,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推向新的高度,以适应企业做大做强和“走出去”的发展趋势。
一、做好产品成本核算是牵动企业全局的大事
在对待做好产品成本核算工作上,存在一种传统的认识误区,即认为产品成本核算只是财会部门记记账算算账的具体业务,和企业领导层或其他职能部门没有多大关系。这样的认识是十分欠妥的。这是因为,从产品成本的构成来看,产品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其中:采购成本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周转材料等从采购到入库前发生的全部支出;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在制造费用中,又包括弃置费用和排污费等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支出等在内的十二项费用项目;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产品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此外,产品成本还包括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等。
从上可见,产品成本中的采购成本,至少涉及企业的物资供应部门、材料质量检验部门、材料保管部门;生产成本,至少涉及企业的生产技术部门、安全技术部门和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相关生产车间、产成品半成品质量检验部门和保管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弃置费用和排污费等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支出以及高危行业按规定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等,这又与企业的环保、安全生产部门有关;产品的销售,与企业的销售部门、销售网点、运输部门等相关。而这一切,又都与作为企业综合管理部门的生产计划部门、预算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安全保卫部门相关,当然也必然和财务会计部门相关。可见,这几乎已经囊括了企业所有的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当然更与企业整个管理层密切有关,是管理层必须予以倾心关注的大事。由此可见,产品成本核算,决不仅仅是财务部门一家之事,而是牵动企业全身的大事。每一个职能部门,每一个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的领导层,都应该以此为契机,努力做好本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这篇文章。
二、做好产品成本核算是事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大事
这次征求意见稿,是在立足于满足新制造环境下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结合市场经济新发展、企业管理新需要、会计准则新变化,而在1986年出台的《国有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基础上修订完善的,有利于适应企业做大做强和“走出去”的发展趋势。
目前,仍有包括欧盟在内的部分国家、地区和组织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对中国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很不利。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会计标准的不健全却是一个重大的因素。如前些年欧盟就以中国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只有少量的会计准则为由而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为此中国加快了会计准则的制定步伐,于2006年一举出台了一个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在推行中逐步取代会计制度,今年又出台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将在明年起施行。至此,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完备,现在又正在为成本核算办法而积极工作。所有这些,一方面是为了完善中国会计标准,另一方面也是有利于争取某些国家、地区和组织早日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而这对于有外销业务的企业来说,其意义尤显重要。
篇7
[关键词]:以人为本 安全管理 责任 创新
煤矿安全工作说到底是人的工作。只要把人的工作做好了,煤炭安全就有了可靠的保障。所以加强煤炭企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并在管理中形成一套人本化的安全教育模式,对煤炭企业安全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安全教育模式包括安全规章制度、管理机制、管理措施,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规范等,人本化的安全教育模式则需要以人的生命为核心,从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出发点思考问题。要将以人为本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切实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服务和保障。 其实质就是建立企业内部的动力机制,利用安全教育的功能,转变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和态度,提高员工的安全科技知识与技能水平,增强安全意识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心理,来规范其行为,以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员工安全健康,促进煤炭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设安全教育模式就是要在企业各个方面、所有活动、营造出一个强大的安全氛围,使全体员工在这个氛围中,其行为被潜移默化地规范在安全行为准则之中,形成员工的安全生产精神动力,并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煤矿安全事故的诸多原因概括起来就是安全教育不力所致。在煤矿安全生产实践中,领导干部和全体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并非自身就有的,要靠长期的安全宣传教育来不断引导,员工的安全素质也要靠安全培训来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更离不开安全教育的熏陶,人本化安全教育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实践中意义重大作用深远。
煤炭企业应通过安全教育引导员工、感动员工。应采用各种宣传形式全面普及先进的安全理念和具有煤炭企业特色的的安全思想,把安全教育印在员工的脑海里,融化在员工的血液中,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每年确立安全教育的主题、明确教育的重点和措施途径,有节奏、有步骤、有规律、有创新的一步步抓好落实,使安全教育整体有规划、年年有主题,步步深入、强势推进,增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安全文化感化人,注重人文关怀,筑牢联保防线。实施过程监督,筑牢行为防线。以管好过程、控制好工序为出发点,抓管理闭合、推行流程化管理,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安全生产新机制和“人人都是安全员,时时都有人抓安全,处处都有人抓问题整改”的良好局面。 从人的不安全行为预控、物的不安全行为预防做起,主动管理,超前防范,坚持执行人体生物节律查询、监控系统,以发生在身边的案例筑牢“警戒线” 还有通过制作安全事故教育展览,组织职工学习参观,用血的教训唤醒职工对违章的认识。潜移默化地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起到了警钟长鸣的教育效果。 通过人本化安全教育,建立全员共有的价值观、共同筑牢安全多道防线。
做好人本安全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员工安全意识。人既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事故发生的受害者,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对安全工作的认识问题,也就是能否从思想上真正地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放在其它一切工作的首位的问题。事实上,每个人已认识到安全是最重要的,就是思想不牢固。在实践过程中,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首先想到安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就是要服从“安全第一”的原则。煤炭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树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巩固“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作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全员的安全环境。
2.强化员工技能培训。加强员工安全技能培训,是煤矿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 当前煤矿工人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必备的文化程度、安全知识和技术素质,这既拖了煤矿发展的后腿,也给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有必要定期对煤矿企业员工进行有效考核,不合格的,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予以培训,以提高煤矿作业工人的素质。同时要定时全体培训,进一步强化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全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如果只抓前者,而不抓后者,即使有了很高的安全意识,但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不懂、不会,必然是凭经验去做,违章冒险蛮干,其结果不出事是侥幸,出事是必然,这只是一个时间长短问题。在培训方式上,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形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把课堂教学与实地操作演练有机结合起来;要善于改变培训教学模式,采取外地培训与内部培训想结合、上级培训与基层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3.建立员工安全责任。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安全责任制,安全工作人命关天,责任重于泰山。只要思想认识到位、工作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实现安全生产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煤矿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并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将“谁主管谁负责”作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本原则,企业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谁负责什么工作,就要对其所负责的工作内容所涉及的人员、机械、材料、操作方法、作业环境、监测监督、操作过程等所有方面负全面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各方面的安全责任和保障安全的措施。全面落实好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通过责任制的落实,可以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尤其是领导层次,不能以发展经济为由,不顾安全生产或放松安全生产管理。
篇8
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在企业的发展中是不容小觑的,因此,我们要特别看重班组的建设过程。班组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组织建设。
虽然班组是企业中最小的组织,但是它的组织结构还是一应俱全的。第一,班组的成员设置。包括管理能力强且技术水平高的班组长,主要从事过程抽检和巡检工作的质量检验员,监管产品不良率、返工率及报废率的核算统计员,熟知设备的设备管理员,掌握收发材料的材料管理员,负责员工生活和纪律的生活卫生员。第二,生产的六大要素。包括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和信息。
2.制度建设
无论组织的大小都需要相应的制度来制约。班组需要建立的制度有:晨间会议制度、交接班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月初计划中控制末总结制度、经济责任制度等。
二、班组长的作用和使命
车间班组长处于“兵头将尾”的位置,是联系企业经营管理者与员工的桥梁和纽带。他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1.生产决策的执行人。企业生产决策关键的实施者是班组长,他是企业利益的最终实现者。班组长要做到毫无折扣地执行生产决策,认真落实企业决策人设定的生产目标以及采取的措施方案。
2.领导员工的联系人。班组长不只起到传达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作用,也是员工的代表,把员工的建议、想法、需求及时反馈到企业经营管理者那里。
3.科学生产的组织人。班组长不仅是车间生产的劳动者,也是生产一线的直接组织者。他时刻加强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生产操作技能的提高,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全能的人才,凭借自己全方位的素质和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技能组织班组生产。
车间班组长在生产中的使命就是要组织和领导全班组员工充分地发挥全班组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技术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全面地了解和利用全方位信息,使班组生产安全地、有效地、均衡地进行,更好地完成上级制定的生产计划指标。详细地说,有四方面:
1.做到安全生产。“安全第一”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对于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班组长需要主动联系有关技术人员一起认真改进,并且监督员工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工作,因为,员工的违规操作往往是造成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
2.保证产品质量。市场的大小、企业的存亡都是取决于产品质量的好坏。车间班组长要领导员工依据标准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用高质量的产品来抢占市场。
3.提高生产效率。只有生产效率提高了,在一定的条件和时间下创造的利益才会增加。班组长要积极地挖掘员工的生产潜力,不断地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来进一步改良设备操作技术和生产管理流程,为生产质量更好地产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4.降低生产成本。企业产品价格的多少,能够体现其竞争力的大小。物美价廉的产品才是最受欢迎的产品。因此,我们企业想要提高竞争力和生命力,保障员工的报酬和福利等,就得在控制成本上下功夫。在这方面,班组长要首先确立节约成本的意识,领导员工在节约能源消耗、降低材料使用、节约人力成本上集思广益,争取降低生产成本,用最少的支出取得到最大的收获。
三、班组长设置的标准
班组长作为班组的“掌门人”,担任这个职位需要符合其设置的标准,这样才能帮助企业跻身于竞争激烈的市场之中。主要的设置标准有以下几点。
1、思想进步,积极向上。班组长是与员工接触最密切的领导,是对员工影响最大的管理者,他的思想道德倍受关注。因此,想要胜任班组长这个职位就需要时刻加强自己的政治修养,为班组成员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使得班组内部的政治氛围不断地积极向上。
2、勤于学习,技能精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设备的不断更新,勤于学习、技能精湛是班组长必备的条件。想要成为班组长就需要紧跟着先进技术的脚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设备操作水平和技能掌握水平。这样才能成为班组成员的主心骨。
3、坚持原则,以理服人。想要保证班组工作的正常进行,按制度办事是前提。作为班组长要公私分明、有赏有罚。这样才能对员工树立威信,以理服人。
4、善于沟通,以情感人。班组长要及时的与班组员工沟通,化解不必要的麻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组员,与大家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5、推崇民主,平等待人。班组作为一个集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身为班组长不可以“一手遮天”。在班组内提倡民主,倾听来自组员的不同想法,平等的看待每一个人,使班组内人员和平共处。
四、如何做好班组长
班组长作为基层管理人员,地位特殊、作用重要、责任重大。因此要无时无刻地要求自己做得更好。
1、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班组长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其必须要搞清楚自己的角色,从而更充分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的下达决策者的立场及策略,对员工依照制度管理,并且代表员工向上级及时的反应基层的情况。这样,通过班组长的连接,企业才会生龙活虎的发展下去。
2、明确领导对自己的要求。班组长着实作为下级员工,要能机灵的领会领导的各项指示、了解领导的做事风格与习惯。采用正确的方法与领导及时的沟通,使领导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才能。这样,对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引导班组任务的圆满完成有很大的好处。
3、明确下属对自己的期望。做为一个小领导,还是要注意自己管辖范围内员工对自己的期望,尽自己所能做一名好领导。最基本的要做到办事公道、体恤民情、思路清晰、指挥有序、严格管理、不吝赐教、赏罚分明。达到下属的期望值,得到尊重,使班组内工作越来越好进行。
五、班组长的管理、考核、培训
班组长的地位和作用在企业中是极其重要的,对班组长的管理、考核、培训便成为了企业中不可或缺的工作。
1、对班组长的管理。
班组长是企业的后备力量,需要企业规范的管理。首先要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得管理的时候有所依据。制度要具体地说明担任班组长的设置条件、需要具备的素质、待遇的高低、奖罚的原则、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等有关方面;其次要加强各方面的监督。班组长要在上级干部和管辖员工的监督下积极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企业可以设置举报箱和表扬箱来勉励班组长。最后要增加班组长的紧迫性。有工作能力的、业绩好的班组长可以继续担任。同时,不阻止其他优秀员工公平的竞争这个岗位。
2、对班组长的考核。
针对班组长的考核,首先要建立考核档案,使考核有条理进行;其次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使考核有明确的依据;最后要定期进行考核,并做好总结工作,这样的考核结果才能真正作为提拔、奖励的依据。
篇9
0.引言
从广义上讲,安全就是预知人类活动各个领域里存在的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并且为了消除这些危险所采取的各种方法、手段和行动的总称。从狭义上说,安全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科学和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能的危险所产生的人身伤害和损失问题。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发生事故、灾害,不造成损失、伤害。
1.建筑施工项目及特征
1.1惟一性
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都有其明确的功能目标和效益目标。建设具有特定功能的工程,生产特定产品或提供特定的服务是其功能目标;在项目生产运营期获得相应的回报是其效益目标。在诸多建筑施工项目中,即使是同类建筑施工项目,因项目建设的时间、地点不同,项目建设的资源条件和约束条件不同,建筑施工项目的具体内容、项目建设的过程和项目所能达到的功能目标和效益目标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总是惟一的,不可重复的。
1.2长期性
建筑施工项目从投资到资本回收,从破土动工到形成产品,需要经过几个阶段的工作,如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销售阶段等。整个过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普通建筑施工项目需要2-3年的时间,规模稍大的综合性项目需要4-5年,而一些大型项目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
1.3时序性
尽管建筑施工项目是一项涉及面广、比较复杂的经济活动,但是实施过程具有严格的操作程序。这不仅由于政府的行政管理,使许多工作受到审批程序的制约,而且也与建筑施工项目这种生产活动的内在要求有关。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的实施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使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协调进行,以缩短周期,降低风险。
1.4整体性
一般建筑施工项目是由多个单体工程组成,彼此紧密相关。通常在总体设计之下,包括主体工程、配套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设施。只有各类工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才能发挥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体功能。
1.5固定性
建筑施工项目的固定性是项目建设成果的固定性。建筑施工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包含有一定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项目建设成果必须固定在某一固定地点,受当地资源、气象和地质条件的制约,受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受当地政府的行政管理。这就是建筑施工项目的固定性。
1.6复杂性
建筑施工项目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涉及面广。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协调本身就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二是工程技术的复杂性不断提高。三是社会、政治、经济和市场环境对实现建筑施工项目目标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复杂。
1.7动态性
建筑施工项目处于不断变化中,在项目不同阶段其对项目投资、进度控制、合同管理、对外协调等工作都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建筑施工项目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建筑施工项目的动态是绝对的。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变化。
1.8风险性
与一般项目相比,建筑施工项目根本特征是投资巨大,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集巨额资金是有风险的。由于建设周期长,很多因素有可能变化,也会给建筑施工项目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项目在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充满着竞争,激烈的竞争增加了风险。此外,建筑施工项目受宏观经济形势和有关经济政策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建筑施工项目建设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行为。
2.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特征
建筑施工项目生产建造和施工安全生产与一般工业生产不同,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法和施工中的每道工序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尽管有的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受施工工艺、施工时间、施工场地、施工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变化很大,建设产品的固定性、多样性和施工生产的多变性、复杂性,增加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给施工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多事故隐患。建筑施工项目生产建造和施工安全生产具有的特征。
现代安全管理强调在生产中做好预知、预防工作,尽可能地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就是要处理好安全与危险并存、安全与生产统一、安全与速度互促、安全与效益兼顾的关系,要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管生产同时管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目标管理,坚持动态安全管理,坚持过程控制,坚持持续改进。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通过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不同的生产要素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3.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3.1安全管理内涵
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对生产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从管理的范围和层次上看,安全管理包括宏观安全管理和微观安全管理两部分。宏观安全管理是指国家从思想指导、机构建设、手段(包括法律、经济、文化、科学等)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保护工人的安全与健康进行的活动。实施宏观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机构;微观安全管理是指安全生产主体(企业及其相关部门),根据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所采取的旨在保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的行为。
我们经常提到劳动保护这个概念,一般来说,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管理的含义大体相同,在我国两者是通用的。但在欧美各国,一般将安全管理或劳动保护称为职业安全与健康。这主要是我国和欧美各国安全管理内容的差异所致,目前我国是将生产安全和卫生健康分开管理,而欧美各国大多数是将生产安全和卫生健康综合在一起管理。为了更好地对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健康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与国际接轨,对职业安全与健康进行综合管理将是我国未来的努力目标,也是必然的趋势。
3.2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内涵
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绝大部分的事故与各种管理因素有关,可以说,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建筑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在建筑领域的具体应用,它主要是指直接参与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包括建筑施工企业、业主或业主委托的监理机构、中介组织等对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它是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标准指南的体现,是直接的、具体的微观管理。
3.3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特点
(1)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流动性。
(2)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复杂性。
(3)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法规性。
(4)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渐进性。
4.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准则,是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社会安定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问题历来倍受社会关注。建筑安全既是建筑业的基础,也是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JGJ/T77-200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篇10
习惯性违章行为,就是指那些违反《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或有章不循,坚持、固守不良作业方式和工作习惯,在工作中已不自觉形成的行为。违章作业实质上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盲目行为,因而对安全生产危害极大。
习惯性违章在电力生产工作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不严格执行“两票” “三制”等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章操作,违章监护及违反劳动纪律,违反各种规章制度等方面。操作中使用不合格的安全用具,没有养成使用前首先检查安全用具的良好习惯;登高不用梯子,进入施工现场不带安全帽,低压带电作业不采取自身防护措施等;装设接地线或合接地刀闸前不验电或不按照验电“三步骤”执行;在没有认清设备实际状态的情况下,盲目操作;对操作质量不认真检查等。
一、习惯性违章的特点
1、顽固性
习惯性违章是受一定的心理支配的,具有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如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并系紧下颌带这条规定已经讲了多少年,但实际上总有一部分员工有章不循,进入检修施工现场不正确戴好安全帽,有的将帽带塞到帽子里,有的固定到安全帽顶部,很随意。1994年某电厂主变大修过程中,某检修人员不慎从变压器上摔下,由于安全帽没戴好,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这名检修人员死亡。工作中使用的工器具绝缘不合格或长期不进行各项指标检查。事实证明,要改变或消除受心理支配的不良习惯并非易事,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
2、继承性
有些员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并不是自己发明的,而是从一些老师傅身上“学、传”下来的。当他们看到一些老师傅违章作业既省力,又没出事故,也就盲目效。这样就把不良的违章作业习惯传给了下一代,从而导致某些违章作业的不良习惯代代相传。
3、排它性
有些习惯性违章的员工固守不良的传统做法,总认为自己的习惯性工作方式“管用”、“省力”,而不愿意接受新的工作方式和操作方法,即使是被动参加过培训,但还是“旧习不改”。 就历年历次的事故可以看出,有好多次事故均发生在很简单的操作和有经验的老师傅身上
二、习惯性违章的心理状态
人的行为总是受思想活动支配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也必然与错误的思想活动有关。从事故分析可以看出,习惯性违章的人大多存有以下心理状态。
1、缺乏安全知识,不知不觉违章
这类人对用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安全规章制度掌握的不够全面,缺乏经验,对正在进行的工作,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根本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安全意识差。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和习惯。对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种违章行为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因而出事的可能性就大。
2、贪图安逸
他们的从业时间较长,在工作中不求上进,缺乏积极性,技术水平一般,自我保护意识差。安全规程讲得头头是道只是在行动上却对不上号。明知自己行为违章,为了图省事,怕麻烦,依然我行我素。与其他人一起工作还可以,一旦自己独立工作,哪怕是从事简单的工作,都有可能发生事故。
3、侥幸心理
违章操作容易酿成事故,然而有些人认识不到这一点,明知某种做法属违章行为,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或事故,但自认为并非每次违章作业都会发生事故,以前也这样做过都没有出现问题,即使有事也不会落在自己身上,事事存有侥幸心理,该偷机时就偷机,该取巧时就取巧。于是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铤而走险,一旦环境、设备和人员发生变化,就很可能弄巧成拙,引发事故。
4、自以为是
总认为自己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就把遵章守制放在一边。相信不良的传统或习惯做法。对未造成事故的习惯性违章经历非但不引以为耻,反而引以为荣,在人前吹嘘,甚至争强好胜,凭经验工作,不顾后果地蛮干、胡干,对别人的劝告置若罔闻。这种违章一旦发生事故,必然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三、克服习惯性违章的方法
1、找出违章现象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总方针,是反习惯性违章的基本准则。各单位各班组应从人员行为方面入手,找出工作或操作中的性惯性违章行为,及时公布,组织员工学习,并纳入安全专项考核细则中,加大考核力度,发现习惯性违章行为及时劝阻教育并处罚。对一时不能整改的行为制定出防范措施,定期整改。通过了解、摸清习惯性违章的根源,提前做出防范措施,从而有效地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事故损失。
2、大力开展对员工的安全教育
针对这些“习惯性违章”的特点,认真地学习《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使员工能准确理解《安规》的每一条规定,这是正确执行安规的前提。同时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程》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两票补充规定》的学习培训,使员工懂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宝贵经验,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业和操作,就是珍惜生命。同时结合岗位实际,经常性地开展反事故预案演习、培训和考试,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自觉执行规章制度变成众人的自觉行为,养成遵章作业的习惯。
3、实施监护到位,严把现场质量关,切实做好工作现场的违章监督管理工作
工作中要互相监督,不放过丝毫的不安全迹象,出现了“习惯性违章”,不能姑息迁就,而要不顾情面地敢于指出、纠正和制止。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给不安全现象“开绿灯”,要铁面无私,“横草不过”。只有大家都参与到了整改“习惯性违章”的过程中,“习惯性违章”现象才会永久地消失在我们的工作中,生产才可以安全地进行。
4、采取实际行动认真落实三个百分之百
“违章就是事故之源,违章就是伤亡之源,见违章不管、不制止,长期解决不好违章问题,就是失职、失责。”我们汲取事故教训,就是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深刻反思的勇气、坚决整改的决心、实实在在的行动;就是要按照“三要六查”的要求,开展自查自纠,举一反三、制定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人员的百分之百,全员保安全;时间的百分之百,每一时、每一刻保安全;力量的百分百,集中精神、集中力量保安全”;就是要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努力营造“珍惜生命、促进和谐”的安全氛围,层层落实安全责任,逐级下达安全考核指标;就是要狠抓基层、狠抓细节、狠抓薄弱环节,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强化安全监督,把好安全关口,提高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就是要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切实加强人身安全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5、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