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计数法技巧范文

时间:2023-08-14 17:4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计数法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计数法技巧

篇1

一、要简明扼要提纲挈领

课堂上,是听讲与思考的过程,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记下所有的东西,应当详略得当,提纲挈领。记好提纲,使得一部分内容学下来后,脉络清楚,前后连贯,也便于课后根据提纲进行回忆、补充。

所谓详略得当,就是课堂上以听讲和思考为主,简明扼要把教师讲的思路记下来,课本上叙述详细或通过预习已掌握的知识点,可以简明扼要记下来或一笔带过。如果是自己理解比较困难的新的知识点,就要记录详细一些,对于特别经典的解释,就要在提纲下作详细的注解。有了好的提纲,我们在整理笔记时,就可以进行补充完善,有助于新知识的进一步消化、吸收。

二、要善于挖掘重点

所谓重点,就是每节课所必须掌握的新的知识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一部分内容都要反复强调,板书或演示时又圈又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就是学生笔记的重点。

每节课的开头和结尾虽然内容不多,但万万不可忽视。数学知识每一节、每一章知识点都是环环相扣、紧紧相连,都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讲课的开头,有的寥寥数语,却言简意骇,全盘托出重点,有的循循善诱,引经据典,引出重点。所以开头时就能明确提纲,把握重点,记录时就能有的放矢。结尾时话语不多,却是这节内容精彩提炼和归纳。明确了重点,就可以有选择性记录或批注,避免了胡子眉毛一把抓。

三、要善于捕捉疑点

教材是纲,教材是本,教材内容高度浓缩,简明扼要,教师授课过程中都要引经据典展开来讲,学生在听讲与思考过程中必然遇到疑点,这是很正常的。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实现知识积累的途径。

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对一些一时不能理解的方法、步骤等疑点,要善于捕捉,及时记下来,避免一闪而过,最终被遗忘。待补充完善记录时或课后复习时,集中精力进行探索或请教。避免疑难问题积累过多,系统知识掉链,影响整体成绩。

篇2

一、勇于质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质疑”是学生动脑筋的一种表现,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好问和好奇的天性,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乐于质疑,从中能享受着质疑的乐趣。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倒推策略”一课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小军收集了一些邮票,他拿出一半多2张给了好朋友小华,这时自己还剩25张,求小军原来有多少张邮票?”在让学生自主探讨倒推方法时,有学生根据一半多2张,所以第一步用25-2=23,然后乘以2得到原来一共46张邮票。对于这样一种解答,教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用疑问的口吻反问学生:“其他同学都是这样想的吗?”这样,就激起了学生质疑的兴趣,有学生举手反驳,此时教师没有直接让他们发言,而是提醒学生们质疑需要有根据。接下来的课堂中,学生们通过检验等方法对刚才的解答进行反驳,同时教师要求反驳的同学帮人要帮到底,请他们指出错误解答的错因并说明正确的思路。

以上案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巧妙引导的作用,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同时在学生互相帮助的和谐氛围中,将问题的探究过程引向了深入。

二、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红星小学有44名师生,现在要租车去游览。有两种车供选择:4座的小汽车,每辆租费36元;7座的面包车,每辆租费56元。怎样租车才能使每个旅客都有座,又最省钱?”

我先请学生自己设计好方案,然后再进行交流。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以下方案:小汽车每座需36÷4=9(元),面包车需56÷7=8(元),可见面包车每座租费比小汽车便宜,因此应尽量多租面包车,少租小汽车。因为44÷7=6(辆)……2(人),所以要租用面包车6辆和1辆小汽车。这种租车方案租费为:56×6+36=372(元)。

以上方案只考虑了第一方面,即多租每个座位花钱少的车,而忽略了第二方面,即要使空座位尽量少,提高座位利用率。这时我就启发学生在上面方案的基础上作调整适当的调整,从而得出最佳租车方案:少租2辆面包车,增加3辆小汽车,即租用面包车4辆,小汽车4辆,租费为:56×4+36×4=368(元)。这种方案,既能使每个旅客都有座位,又最省钱。

三、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既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我或是借助挂图,或是讲个故事,或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只为他们提供数据信息,让他们通过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等形式,经历搜集信息、感受信息的过程,引导学生想一想:“根据信息,你会解决哪些问题呢?”或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在教师有鼓动性的问题引导下,学生都会提出有各自特点的问题的。例如去游乐场划船是学生所熟悉的情境,那么37人去划船,大船每只限坐5人,租金为8元,小船每只限坐3人,租金为5元,你打算怎样租船?这时学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租船方案,教师指着这些租船方案引导学生,如果让你选,你会选哪一种呢?为什么要这样选?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选出最合理的一种方案。

篇3

会计专业课程在目标的确立、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过程的组织、课程体系的评价以及教学资源的拓展等方面都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但是,由于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多,初学者对此常常会感到十分枯燥,尤其是对其中的一些重要会计原理、会计方法掌握不到位,对今后进一步学习会计知识造成了障碍。

本人在《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借贷记账法下各种性质账户的结构”一节的教学,利用一部分初等数学知识(对于这些知识,每位学生都是耳熟能详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再加以有意识的引导,导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恰当地发挥出来。一旦学生亲身经历了复习简单的数学知识,就引出了对复杂的会计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主体性必然得到了强化,自然就产生了对该专业课程的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会计学就不再是一项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是一件结合多门学科知识加以灵活运用的乐事。

【具体过程】

又到了星期一上午的第三节会计课,我拿起课本、配套练习册和教案本直奔教室。看到班上学生脸上那副厌倦的神情,我也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是啊,这些中专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阶段一直学习语、数、外等等文化基础课,从未学习过像会计学这样的专业课。自本学期开学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会计理论,学生一时找不到学习的切入点,普遍反映学习起来存在相当难度。可是今天所要讲的“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性质”这部分内容在会计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关系到今后会计账务核算和处理的学习,该怎么教呢?

我假装发问:“大家都学过数学中的移项吧?”学生起初呆住了,这节到底是不是会计课?随之而来的是一阵惊讶声,学生的脸上布满了质疑的神色。为了搞清楚老师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课堂上一下子变得十分安静,都想看看会计学和数学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教师(结合历史):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本学期第一堂会计课我们了解了会计发展的漫长历史,其中哪个人物和事件标志着近代会计的最终产生?

学生(不假思索):1494年意大利的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一书问世,对复式记账法做了系统的说明,为复式簿记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近代会计的最终形成。

教师(设置疑问):从以上大家所提到的这本书的书名来看,这最可能是一本什么学科的书籍?

学生(心想:这还不简单?):当然是一本数学书啊,又是“算术”,又是“几何”,还有“比例”。

教师(道出原委):是的,大家的推测都十分准确。该书作者卢卡·帕乔利本身并不是一位会计学家,而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话锋随即一转)这能说明什么呢?

学生(推理迅速):说明会计学科与数学学科两者关系密切呗。

教师(正中下怀):好,很好啊。我们再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最常用的那个静态要素会计等式是什么,请同学上黑板来写。

学生(奋笔疾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教师(及时肯定):先在这个等式上画一个“√”,表示肯定。然后请学生讨论,其中你们最喜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三个会计要素其中的哪一个?

学生代表(脑筋一转):当然是资产啦,老师您呢?

教师(面带微笑):对,我也很喜欢资产。跟你们一样,都希望自己的资产越多越好。

学生(表情狡黠):嘿嘿……

教师:我们通常是说“增减”呢,还是说“减增”?是说“借贷”呢,还是说“贷借”?

学生(不解其意):当然是按词语的习惯先后顺序,说“增减”和“借贷”了。

教师(直入主题):好,既然我们大家刚刚讨论过,都偏爱资产这个会计要素,那么,对于资产,我们不妨把习惯先后顺序的“增减”和“借贷”分别对应起来,那就是增加借方,减少贷方。

学生(触类旁通):这个不难理解,可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呢?是不是也有这种关系?

教师(抓住本质):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与资产是在等号的同一边,还是等号的两边?

学生(心想:这么简单啊?):当然是在等号两边,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嘛。

教师(借助数学):好,按照数学知识,处于等式等号两边的数学项目性质相同还是相反?(见学生一时没反应过来,要求学生结合“移项”的知识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

学生(终解师意):喔,明白了,当然是相反,因为等号两边的项目,无论哪一个移项到另一边,都必须变号,原来的加号变为减号,原来的减号变成加号!

教师(顺藤摸瓜):好,既然等号两边的会计性质是相反的;那么,为了体现这种相反性,等号右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性质就必须与资产相反,那就是增加贷方,减少借方。

学生(恍然大悟):噢,原来如此,这样确实好记。

教师(趁热打铁):继续布置一些相关习题加以巩固。

……

【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我看到了学生其实具有相当的认知潜力,只是这种潜力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才能被激发出来。在前面的每节课教学中,我把课堂教学的沉闷简单地归结为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差、学习习惯存在种种问题等等。其实,这是极不科学的。经过认真反思,我以前只知道一味讲授会计原理,从书本还是到书本。记得我在大学就读时,作为学生刚接触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自己还不是一样感到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吗?

所谓“教学”,其实首要任务在于让学生“学”,而不在于一味地“教”。就算教师本人的教学准备再充分、教学态度再端正、教学吃苦意识再强,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去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切便都是空谈。以我所教的会计专业课程为例,试想:如果学生长期找不到学习专业课的方法和技巧所在,久而久之,学生必然对这门学科、甚至对讲授这门学科的教师产生一种无形的厌烦和抵触情绪,这样的教学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会计学的借贷记账法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了解借方或贷方何时表示增加、何时又表示减少是十分关键的。然而,初学起来更是十分头疼。在这几年的专业教学中,我亲身感受到让学生死记硬背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不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迟早都会淡化。因此,利用会计等式进行教学,而“等式”这两个字本身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样就可以利用数学中等式的基本性质(比如等号一边项目移到另一边必须要变号),引申为会计基本等式中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这三个会计类账户性质的相同或者不同。

篇4

关键词:导入方法 设疑 实验 趣味 类比 温故知新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启动学生思维的机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并为学习新知识作鼓动和铺垫,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从而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一、设疑导入法

问题设疑是根据中学生喜好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引起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引入时,可故意设置疑障或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而不能的情境,甚至诱导学生上当。例如:讲授“分式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解-2x=4,再解-2x<4,学生类比得出x<-2,然后让学生取个值检验试试,结果又不对,学生陷入茫然和矛盾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实验导入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动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立即可从实践中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并且对这一结论印象深刻。

三、趣味导入法

趣味导入法就是通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趣味知识、数学典故、游戏、谜语等来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授“配方法”时,讲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老头,在临终前打算把17头牛分给3个儿子,要求大儿子分二分之一,二儿子分三分之一,小儿子分九分之一,不能宰杀(可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思考)。三个儿子听了很纳闷,最后一位聪明的人告诉他们,先在邻居家借一头牛,然后大儿子分9头,二儿子分6头,小儿子分2头,剩下一头再还给邻居。”这个故事即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又渗透了配方法中“借一还一”的思想,为新课讲授做好了铺垫。

四、类比分析导入法

类比分析导入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引导学生对某些特殊知识经类比分析,得出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外一些特殊知识的导入方法。康德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通过类比,可以发现新旧知识的异同点,使知识向更深层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发展,从而达到知识引申的目的。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以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五、温故知新导入法

知识绝不是孤立的、割裂的,旧知识往往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续。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这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先把圆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园相交成圆周角∠BAC,当∠BAC的一边不动,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总之,“教无定法”,不论以哪种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都必须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都要简明扼要,紧扣课题,不拖泥带水,不影响正课进行。通过导入,使学生在课堂上最终达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明确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期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顾继玲 章飞 主编《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年版。

篇5

关键词:桥、门式起重机;检验方法;数据挖掘技术

起重机制造业是密切关系到城市建设、交通运输、能源开发等国计民生大业的产业。近年来,起重机械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和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型起重机械更是完成了人工无法完成的工作,达到现代化生产的需求。本文针对桥、门式起重机的定期检测,对如何掌握和理解检验方法,根据环境条件选择最科学的检测方法展开论述。

1 起重机械的检验目标的成因

起重机械的检验目标是找出其原因,其中有系统间的纵向成因、间接成因、外部成因,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四个方面:

(1)相关机理研究,是检验和对故障的诊断的客观依据。其中机械的异常故障在检验中就能够反应出来,故障诊断就是能够快速的精确的找出设备系统二次效应所反应的特征。

(2)对故障特征的提取,从检验数据库中提取与系统故障诊断有关的特征规则。

(3)依据所提取的规则判定现行系统的异常,且依据规则和其他一些信息寻找隐患源。

(4)故障决策,根据检查的数据所显示状态,对故障的发展趋势做预测,作出一定的决策,人为的干预其运行。

起重机械的检验要求更好的技术来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断,起重机械的故障诊断技术是了解其运行状态,找出其异常表现,早发现潜在的故障的技术。这对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预防事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 选择科学的检验方法

2.1主梁跨中上拱度的测量

主梁跨中上拱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但不是任何方法都能测量所有型号的起重机主梁跨中上拱度,只有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得到最准确的测量结果。目前的检测方法包括:拉钢丝法、水准仪法、激光直线仪测量法。针对不同类型的起重机械,应选用受环境条件影响最小、测量值最接近真实值的测量方法,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

2.1.1电动单梁起重机和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由于没有走台,无法登上主梁进行测量,只能利用水准仪,将直尺悬挂在吊钩上,测出直尺在每一个位置的数值,进行曲线分析。

2.1.2带走台双梁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在理论上可以用以上3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测量,但是由于水准仪法、激光直线仪测量法均是将测量仪器通过支座置于起重机走台,受走台振动影响较大,测量时,数值上下波动,不易准确读数,造成数值误差较大。所以,带走台双梁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最好用拉钢丝法进行主梁上拱度的测量。

2.2接地电阻的测量

当完成接零保护和重复接地的检测后,为了进一步确认零线的载流性能,应对零线接地的电阻进行测试,目前检测的主要方法包括:手摇接地电阻测试法和电子接地电阻测试法。但是,当起重机所处位置无法进行布线时(室内起重机,周围为水泥地面),手摇接地电阻测试法就无法进行,所以检验中,应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3 对科学检验方法的深入理解

起重机械的种类多种多样,检验人员应根据情况,深入理解每项检验的细节要求和要达到的目的,做到不漏判、不误判。

3.1电气绝缘电阻的测量

电气绝缘电阻的测量是为了检验电气线路、元件的绝缘性能,避免因绝缘性能差而发生触电事故,测试仪器为500V兆欧表,要求阻值一般不低于0.5M%R,潮湿环境下可降至0.25 M%R。整个电路的绝缘电阻,应连接在一起测量,不应分段测量。表面看来,绝缘电阻的测量很简单,把兆欧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在电气回路和金属结构上就可以了,但检验中往往因为对原理理解不深入,而仅仅测量了一部分电气的绝缘电阻。

正确方法是:第一,打开为起重机供电的地面上的总电源开关,并设专人看护。防止其他人员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闭合总电源开关,造成正在测试的工作人员触电危害。这一条要特别谨记,关系到检测人员的生命安全。第二,起重机上总电源开关和控制屏上的电源开关,均应处于闭合状态。保证所测绝缘性能包含地面总电源开关到起重机上总电源开关一段的电气线路的性能。第三,机构电动机直接采用凸轮控制器控制时,控制器应处于闭合状态,即凸轮控制器手柄打离零位档;采用主令控制器和接触器控制时,接触器应处于闭合状态。第四,用手或工具使总电源接触器处于闭合状态。这条容易忽视,当总电源开关断开时,总电源接触器处于断开状态,应用绝缘物件使之人为闭合,保证回路贯通。第五,用兆欧表测量主电路或控制电路的带电体对金属结构的绝缘电阻,测量时,金属结构上的测量点应选择鱼嘴夹容易夹住的部位,用锉刀除掉铁锈、油漆,露出金属光泽。防止因铁锈、油漆造成电阻增大,造成误判断。

3.2接零问题的理解

正规厂房建造时,按照设计要求,在厂区的区域范围内应布置接地网,接地装置与厂房内的用电设备的金属结构有效连接,所以供电线路的零线不必直接连接在设备的金属结构上,而是与接地网连接,就能达到接零保护的要求。检验过程中,由于对专业知识理解的不深入,在未发现零线连接金属结构时,就判定出此台起重机无接零保护,由此造成误判。正确的方法是:先查阅设计中有关接地网的设置,然后进行现场检查。

4 对制造技术提高敏锐反应

现代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检验工作的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过去没有的遥控装置、安全滑线、调频电机、制动电机等如今已比较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之中,甚至,国外的产品也进入了中国市场。如果还是以旧的思维方式、检验手段进行工作,迟早会被淘汰。必须对新产品、新技术有敏锐的洞察力、理解力,才能使产品和技术立于不败之地。

下面以YSE、YDSE系列实心转子制动电机为例做一下解释:YSE、YDSE系列实心转子制动电机可作为各种单、双梁起重机,门式起重机的大车、小车运行机构的动力。特点是:具有软启动特性,不接启动电阻,也不必采取其他技术措施,直接送电就可获得"软启动"的效果,电机本身带平面摩擦制动器,制动速度可调。配用该种电机对起重机的启动和停止时出现的冲击现象有明显改善。

检验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对新产品工作原理不熟悉,仍抱着发现制动器才认为存在大车运行制动装置,造成误判。

5 数据挖掘技术对起重机械检验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起重机械的应用的范围和数量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国家对起重机械的信息化程度已经有很大的投入,建立了国家基础数据库,储存了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数据,能够很方便的实现插入,查询等操作,下级各个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使用起重机械的单位、制造起重机械的单位,也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局域网,实现了与互联网的互联。

大量的历史检验数据储存在各个机构单位的数据库中,其中的数据包含了起重机械的实效、缺陷、故障的数据。这些为数据挖掘的实施做到了数据准备条件。通常情况下是对相关的数据做一下统计分析报表,这些都是要求在预先假设的前提下进行的,只利用数据部分价值。如果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对这些数据中的缺陷、实效、故障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预测、分类,肯定能够找出深层的知识,如哪些是主要的故障,故障大概有几类等等,这将会提高检验机构、企业、使用单位的工作效率,以获得比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 结束语

在检验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条件选用不同检验方法,并能深入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起重机械检验技术和检验手段都在不断提高,同时制造工艺和水平也飞速发展,在深刻认识现有检验技术的同时,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新产品、新工艺,才能为现代化生产服务好。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导入技巧

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也称开场白,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是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如果说一节优秀的数学课是一座宏伟的知识大殿,那么恰如其分的导入方法就是进入这座知识大殿的富丽堂皇之门。成功的课堂教学就要求有引人入胜的导入。下面笔者谈一谈数学课堂导入的常用方法及技巧。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问题情境起着激发动机、诱导提问和引发思考的作用。问题情境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使教学内容、数学结论在相关的问题情境中自然生成,再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强加于人,从而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建立平等合作与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从而可发展学生外在的和潜在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数学知识是系统化、循序渐进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知识的迁移规律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学生的“旧知”与将学的“新知”相互沟通,铺平“道路”,架起“桥梁”,从“温故”出发,复习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以旧引新,以旧探新,在“新旧”的衔接点与共同点上充分展开思维,探究规律。

例如,在讲菱形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说出它的性质,然后在其一个较长的边上截取一段与其较短的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的定义,既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又让菱形与平行四边形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使所学知识逐渐地系统化、结构化。

三、做数学游戏,导入新课

“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赫尔巴特语),好奇是探究的起点,新课导入若能创设一个好的数学游戏,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欲望和探究的兴趣。譬如教学“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猜数字的游戏来进行导入。具体导入如下:(上课前教师预先在网上下载了一个猜数的小游戏)多媒体演示游戏,游戏规则:给定1~100这100个自然数,计算机随机给出其中一个数字,通过操作键盘,让学生去猜这个数。对于学生每次猜测的结果,计算机的提示是“对了”“大了”或“小了”。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一声声“大了”或“小了”,再加上多媒体画面,学生很兴奋,立即进入状态,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教师根据情况再适时抛出问题:“请问:你们在10次内一定能猜出这个数吗?”立即引起学生的积极讨论,引发了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经过试验、探究和分析得出只要利用“对半猜”的二分法思想就能猜出,进而引出了新课。

四、开展竞赛,导入新课

竞赛符合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竞赛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前几分钟,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集中起来,此时开展竞赛活动,能够振奋学生的精神,增强其参与意识。开展竞赛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小组赛、男女赛、个人抢答赛、笔头赛、累积积分等。这样,在紧张激烈的竞赛气氛中进行新课,学习效果会明显提高。譬如在讲完了“椭圆及其简单的几何性质”后再来学习“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时,本人就采用了小组竞赛形式引入新课,以相邻的两小组为一大组,比一比哪个组归纳的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既多又准,哪个组能分析证明相应的性质。结果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投入,不仅轻松地完成了整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思维量、知识量、题量均取得突破,但学生不觉得累,不知不觉地轻轻松松度过了45分钟!

五、迁移知识,导入新课

类比,是选择两个对象或事物(同类或异类),对它们某些相同或相似性进行考察、比较进行类比推理,即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推论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方法。譬如本人在讲完了“等差数列”后再来学习“等比数列”一课时,就采用知识的迁移,用类比导入新课,依次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其性质。找到了学生学习的“固着点”和“最近发展区”,这样的导入显得自然、亲切,而不是强加于人,学生也显得易学、乐学,其数学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六、贴近生活,导入新课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课堂导入中教师要注重对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充分开发与挖掘,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表现出对数学非同寻常的兴趣。学生在这种大众化、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表现出了对数学非同寻常的兴趣,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威力,激发了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情感,初步建立起学好数学是将来更好地从事社会生产劳动的个人需要。

当然,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我们在导入教学的设计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自然合理。导入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续知识的开端,以一定的积累为基础。2。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进来,在情感上与教师、教材贴得更近。3。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无论在操作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4。教师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才能带动学生,引起学生对整个课堂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鲁彬。注重主体性教学的一个案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1-2)。

篇7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任务设计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老师通过布置任务,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培养其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有着“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所以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设计,就成了教学成败的关键。笔者就如何设计一个好的任务,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目标,设计合理任务

确定任务后要达到什么样的总目标,然后再把总目标进一步细化为一个个小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实现目标。对于相应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就可做到有的放矢。例如:网页制作涉及因特网信息检索、图表、网页的链接、网页修饰、计算机文件存储等教学内容。这时,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的网页――《未来可可西里的呼唤,拯救藏羚羊――让我们行动起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在设计这个综合性的“任务”时,要考虑到该网页制作时所涉及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将总目标细化为一个一个小的任务:从网络或多媒体获得需要的资料;根据所搜集的资料设计网页框架并用表格来组织网页的布局;将所搜集到的资料插入到网页中;对边框、页面、背景等进行设置,美化网页;在网页里插入音乐和视频等。这样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引导学生掌握网页的制作,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创设氛围,让任务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对整个课堂学习活动产生积极作用。此任务需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用WORD制作有个性的名片,给学校设计专用信封等等。这样的任务,不但符合学生的心理,还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所学的知识,制作自己的作品。

三、任务设计要具体,可操作性强

信息技术的实践性很强,所以任务的设计需要具有上机操作的必要,同时又不能设计成只是让学生“插入一个表格、输入一段文字”式的那样简单,而这样的任务就很含糊,目的不够明确。应该具体到提出“这个表格是用来做什么的,里面需要有哪些内容,这段文字是用来阐述什么的”等这样几个问题。这样,这个任务才能让学生发动思维,真正动手去操作。例如:学习表格的制作时,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给出我国各省及省会的名称、简称、称号,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这些信息输入进去,要求可以迅速清晰地在表格里查询到想要查询的内容。

四、任务要有层次性,难度适当

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在学习上,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水平、心理素质各方面都参差不齐,所以在任务设计上就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分出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利用 WORD制作表格,就可以分为:制作班级座位表、制作本学期的班级课程表(表头有斜线)、边框与背景的设置等。

五、任务要真实,符合学生实际

设计时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任务的设置要有操作性,学生要知道自己上机做什么,将要完成什么任务。另外,任务的设置必须具有可考核性、可观察性和可评估性,便于学生任务完成后的评估。例如,笔者在讲“信息评价”这一节的内容时,根据学生追求潮流的特点,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在网上选购一个自己喜欢的MP3,然后判断信息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在这个任务里面,不但复习了前面学习过的知识――信息检索,也包含了这节课的新的知识点――信息评价;学生在判断价格是否合理的时候,也能够判断信息的真伪性。整节课基本上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补充。整节课下来,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很好地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

六、鼓励学生合作,努力完成任务

信息技术课除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之外,还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信息无处不在,信息的搜集和处理的范围非常广泛,不是二三个人就可以轻易完成。所以,在设计任务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例如:在学习搜索引擎时,提出《自助旅游》这一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搜索,内容包括旅游地点、山水、风土人情、旅游线路、旅费报价等等,最后整合到一起,讨论分析出整个计划需要注意的地方和需要携带的资金等等。

七、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到成果的可评价性

当学生完成任务或者解决了某个问题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反馈,这是对学生探索学习的一种评价,也是对其成果的一种肯定。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就应该考虑能否制定出一个量化的评价标准,可以对学生的劳动成果作出评价。比如:教师可以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从而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

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应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典型的任务。这样的任务,才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领悟方法。

参考文献:

[1]郭芳.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设计[J].课程・教材・

教法,2002(6).

[2]董京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研究[J].中国教育

篇8

关键词 统计学工程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C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统计学是用以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可以说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推断和预测,直到为采取决策提供依据。统计学是一门对总体现象数量特征进行计量描述和分析推断的科学。它所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或自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具有客观性、数量性、数据随机性和范围广泛性的特点,也就是说统计学几乎不同程度的渗到所有人类活动的领域。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统计特征:1、数量性。工程项目管理中搜集、汇总、计算等一系列工作是由统计学工作来完成的,是由统计数据全面反映的。数量性统计信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是最鲜明的体现和最普及的应用,即通过数字揭示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过程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施工管理方案。

2、综合性。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结合其它信息对自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对与工程项目管理有联系的劳动力资源、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的供应来源、价格、条件以及市场预测等情况;并且以统计数字、统计指标来核算银行贷款利率、担保收费、保险费率及投标报价等有关的因素;同时各项法规,如企业法、合同法、劳动法、税收、工程管理条例以及技术规范、竞争对手情况等也与统计学相融合既统计学综合性分析特征,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3、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每项工程项目的完成,从招投标前期准备工作到工程项目中标、施工中及完成计划竣工预决算阶段统计始终贯彻于全过程,同时统计信息无时无刻的及时、准确、快速反馈着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的重要指标,确保施工管理方案的有效实施。

在工程项目前期预测、评估中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实施有效的管理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管理机构,有利于工程项目施工前期工作的完善。管理机构的职能、组织、结构及制度一系列的选择、筹划和确定均需要统计信息上报的资源来完成,经数量性和综合性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有准备的组织实施对工程项目的管理。

在选择组织管理方案中,也没有脱离统计的应用。在全面掌握工程项目情况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普遍性原理为管理工作了解必要的足够的细节问题,从而把未知因素降到最低。在关键点设立检查点,使得管理人员能够随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能对出现的异常现象做出快速反应。即以统计信息为基础,建立项目工程管理基线,进一步分配给各级工作细目,最后建立项目工程的管理沟通网络。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控制、反馈的应用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更加要求统计信息及时、详实、完整,随时需要将系统的统计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决策、优化决策,优化决策实施过程又是统计信息反馈、调整、优化的过程,说明统计信息不是单纯地罗列数据,如同点连成线,要有机结合,否则只是满纸涂鸦,毫无意义。也不是单纯的技巧和手段,数学技巧往往容易使人们对精确性和可靠性产生错误印象。一切要以科学分析为基础,否则统计信息将失去光辉。

在工程项目结束中综合评价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中横向涉及到技术、物资、机械设备、财务、劳资、概预算等不同的部门和专业,纵向涉及到总部、项目部、施工队、班组等层次,统计学也伴随始终。完整连续,层次明了,量化精细,动态联结的工程档案记录体系为综合评价工程项目目标完成提供了依据。

4、工程项目管理中统计方法的应用。抽样调查统计。抽样调查统计包括抽取总体中的一个部分进行检验(例如,从一份包括75张设计图纸的清单中随机抽取10张)。适当的抽样调查往往能降低质量控制成本。关于抽样调查统计有大量书面资料和规定。在工程管理应用领域,熟悉各种抽样调查技巧对于项目统计管理小组是十分必要的。

控制表是根据时间推移对工程项目管理程序运行结果的一种图表展示,常用于判断管理程序是否“在控制中”进行。当一个程序在控制之中时,不应对它进行调整。管理控制表可以用来监控工程施工中的变量的输出,尽管控制表常被用于跟踪重复性的活动,诸如生产事务,它还可以用于监控成本和进度的变动、容量和范围变化的频率,项目文件中的错误,或者其他管理结果,以便判断“项目管理程序”是否在控制之中。排列图。排列图是一种直方图,由管理事件发生的频率组织而成,用以显示多少成果是产生于已确定的各种类型的原因的。等级序列是用来指导纠错行动的管理项目小组应首先采取措施去解决导致最多缺陷的问题。流程图。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统计流程图应用很广泛,有助于分析问题是如何发生的。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指运用数字技巧,依据过去的成果预测将来的管理办法。趋势分析常用来监测:技术上的绩效--有多少错误和缺陷已被指出,有多少仍未纠正,成本和进度绩效)))每个阶段有多少活动的完成有明显的变动。

5、工程项目管理中统计数据转化为数据库。为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自动化、快速化和决策科学化目标,要积极开发工程项目统计数据转化为计算机的数据库,发挥统计学在工程管理中更加系统、完善、优质的作用。以模拟法体现电子数据库处理系统的优越性为例,模拟法运用假定值或系统模型来分析系统行为或系统表现。较普通的模拟法模式是运用项目模型作为项目框架来制作项目日程表。大多模拟项目日程表是建立在某种形式的“蒙特洛“分析基础上的。这种技术往往由全局管理所采用,对项目“预演”多次以得出计算结果的数据统计分。

蒙特洛分析和其它形式、模拟法也可能用来估算项目成本可能的变化范围。由于实现了经验知识、理论知识、数据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决策、研究部门和资料信息部门的有机结合,弥补了单一学科知识和单一功能部门研究项目风险管理问题的不足,从而发挥了统计系统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这必然会为管理重大工程项目的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

6、工程项目管理中统计数据短缺的风险。虽然参与了大量工程项目的管理施工,但所积累的工程项目统计资料却极其有限,即使收集了一些资料,也往往是零散的且攥在个人手中,互不相通。由于缺乏基础资料,工程项目管理就无从谈起,工程项目施工将无组织无方案,严重将导致利润损失。因此,长期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科学大胆的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工程项目统计资料积累的重要性的认识,在企业内部创造良好的氛围;对企业内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建立持证上岗制度;从经费上为资料的积累提供保证;建立风险管理统计信息处理体系通过风险因素的收集、风险的识别、风险的预测、风险的防范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将到最低。

统计知识和应用古往今来,无处不在。以结绳记事开始,以容纳万象为最终目的。现代工程依靠估算、概算、预算等各种各样的工程定额,定额如何制定,离不开统计工作,还有工程试验等等,都离不开统计工作。

结语:综上所述,统计学就是一门研究如何根据事物的随机性规律来收集、分析数据并利用于进行推断的科学;其贯穿社会生活的全部,是自然,经济,工程等各个领域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所以通过以上探究,使人们更清楚的了解了统计学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洪波.新时期统计数据质量观三议[J].中国统计,1998, 2.

篇9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河南 新密 452370)

【摘 要】设计是以FPGA为处理模块,以VHDL做为描述语言。20MHz的晶振做为主时钟,外部两个按键分别是使能按键和复位按键,便于进行人工控制。该设计通过直接测量的方法对被测信号的频率进行检测并显示。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各个设计模块,并对调试过程进行说明。该设计可以做成便携式手持设备用于测量手机中的实时时钟信号频率,还可以对音频信号的频率进行检测。

关键词 FPGA;频率计;VHDL;模块设计;元件例化

0 引言

频率计是根据其应用来设计的。频率计数器最常见的应用是确定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特性。发射机的频率必须进行检验和校准,才能符合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频率计数器能对输出频率和一些关键的内部频率点(如本振)进行测量,查明无线电发射时候是否满足技术指标。

频率计数器的另一些应用包括计算机领域,在此领域中的数据通信、微处理器和显示器中都使用了高性能时钟。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应用领域包括对机电产品进行测量。本设计采用FPGA作为控制核心,利用直接测量法对被测信号的频率进行测量显示。

1 设计要求

1)设计4位十进制数字显示的频率计,其频率测量范围为10k—9999kHz;

2)要求量程能够自动转换;

3)当输入的信号小于10kHz时,输出显示全0;当输入的信号大于9999kHz时,输出显示全F。

2 设计原理

本设计利用直接测量法进行测量计算,用一个频率稳定度高的频率源作为基准时钟,对比测量其他信号的频率,也就是周期性的被测信号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次数。

计数器是严格按照f=N/T的定义进行测频,其对应的测频原理方框图如图1所示。工作时间波形如图2所示。

频率计的系统主要由被测信号、计数器电路、锁存器电路、时分复用、译码显示、时钟输入和分频电路组成

2.1 整体设计思路

本设计以频率为20MHz的晶振作为主时钟,在设计中,需要用到的信号有频率为5Hz的闸门信号,25Hz的按键消抖延时信号以及200Hz的数码管动态显示扫描信号;这三种信号由分频器产生。分频器产生的5Hz频率的信号传输到计数器,计数器对闸门信号进行分析,在高电平期间计数器对被测信号的周期进行计数,当闸门信号为低电平时停止计数,将记录的数据传输到锁存器。锁存器对数据锁存后,计数器即可清零,为下一次计数做好准备。锁存器再将本次记录的数据传输到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对待显示数据进行译码后输出到数码管进行显示。计数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断记录新数据,最终传输到显示模块,使频率计实时更新数据。现将每个模块的设计原理介绍如下。

2.2 计数器的设计

计数器的功能主要是在基准时间内对被测信号的周期进行计数如图3所示。

其中enable是使能信号,高电平有效。cp3是闸门信号;input是被测信号;reset是复位信号,低电平有效;play0~play3是4位BCD显示输出,用于显示0~9的数值;decimal是小数点输出位。

使能信号enable由外部按键控制,当为高电平时计数器开始对被测信号进行测量;复位信号reset同样由外部按键控制,当输入低电平时系统复位;闸门信号cp3由经硬件描述语言编写的分频器对外部20M晶振进行分频产生,cp3是周期为0.2s的方波信号;计数器正常工作时,当检测到外部有被测信号input输入时启动计数功能;在闸门信号cp3的高电平时段内即0.1s对被测信号计数。计数器内部含有数据存储单元play0~play3,将单位时间内检测到的被测信号频率进行记录保存,待传入显示模块。除了以上信号外,计数模块还包含两个溢出标志信号overflow和low,当被测信号的频率小于10kHz或大于9999kHz时,频率计显示全“0”或全“F”。

2.3 锁存器的设计

该部分电路用于对计数器的数据进行锁存,保证计数模块的数值能正确的输出进行显示。本模块内部包含一个进程语句,敏感信号为闸门信号cp3和复位信号reset。当语句检测到闸门信号cp3出现下降沿时,锁存器将由计数器传输过来的信号进行锁存,从而释放计数器,使计数器能够进行下一轮的计数,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锁存器的方块图如图4所示。

2.4 分频器的设计

该模块中输入端口cp_20m为20MHz外部晶振输入端,分频器利用硬件描述语言对晶振信号进行分频,最终输出3个不同频率的信号,即cp1、cp2和cp3。在进行硬件描述时,先对晶振的20MHz信号进行50000分频产生内部信号cp(频率为400Hz的信号)。信号cp1为cp的2分频输出频率为200Hz用于动态扫描显示的时基信号;信号cp2为cp1的8分频输出频率为25Hz,用于按键的消抖;信号cp3为cp1的40分频输出频率为5Hz,即形成一个0.1S的闸门时间,做为计数器的闸门信号等。分频器方块图如图5所示。

2.5 显示电路的设计

该模块是描述动态扫描数码管显示代码。其中cp1是一个200Hz的扫描频率。p0,p1,p2,p3是从锁存器传输过来的4个待显示十进制数,信号show为送入到数码管的输出字形码信号,sel为数码管的位选信号。low和overflow为两个溢出状态标志信号。在代码中利用cp1的上升沿触发进程语句,进程语句中先判断位选信号该显示哪一位;例如显示第一位时,对位选信号赋值sel<=“0001”,然后对第一位数据p0进行译码,输出到数码管的字形端进行显示,以此类推,每5ms(cp1为200Hz)显示一位数据,四位数据循环显示使数码管稳定显示数据。

2.6 顶层文件的设计

顶层文件的设计可以先用原理图输入法,对各个模块进行正确连线,待调试无误后,再根据原理图输入法,采用元件例化的方法对顶层文件进行描述。顶层原理图如图6所示。

3 调试技巧

在调试过程中以各个模块为单位,编好代码后先进性波形图仿真,对各个模块的波形图进行分析,如存在问题及时对代码进行分析修改;若波形图不存在问题再进行整体电路的描述设计。若直接进行整体设计再分析的话,很难判断错误出现的位置,导致设计效率的降低。另外在对计数模块进行波形仿真时,建议先将起初的50000分频适当修改为500分频,并在设置被测信号的频率时也相应的降低频率。若不进行修改,在进行波形仿真时,软件要仿真运算很长时间,同样会降低效率。当对计数模块的波形分析无误后再改回原代码的50000分频既可。

4 硬件配置

本设计的硬件测试是基于GW48系列SOPC/EDA实验开发系统现代DSP实验开发系统,该设备的显示模块采用动态扫描时,其数码管的硬件引脚配置如图7所示。

数码管的字形码分别对应管脚:a:173;b:169;c:168;d:167;e:166;f:165;g:164;h:163四位数码管的位选端分别对应管脚:个位:162;十位:161;百位:160;千位:159。

参考文献

[1]谭会生.EDA技术及应用实践[M].2版.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2]潘松,黄继业.EDA技术实用教程[M]..3版.科学出版社,2006.

篇10

关键词:儿科;沟通技巧;护理操作

临床护理的重要一项工作是沟通,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内心需求,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由于小儿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无法准确的表达个人情感,大大增加了护理难度[1]。因此,对于患儿护理要掌握沟通技巧,合理应用,以掌握患儿实际情况。现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收治的82例患儿,在护理操作中应用沟通技巧,取得显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2例患儿,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1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4.2±0.7)岁。实验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3.9±0.9)岁。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依据两组患儿实际病情,采取对症治疗方式,对照组实施给药指导,健康教育等传统护理操作。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沟通技巧护理。具体流程如下:其一,沟通前,护理人员要建立良好印象,掌握患儿实际情况,了解其情绪状态、教育程度、对病情认知程度及情绪反应。为了消除患儿存在的陌生感,称呼患儿时使用患儿熟悉的称呼。另外,护理人员要保证着装得体,仪表端庄,使患儿产生亲切之感。护理操作前,使用通俗易懂语言,耐心地向患儿讲解操作具体流程及目的等内容,让患儿明确护理操作。其二,操作过程中,要耐心倾听患儿倾诉,了解其内心感受,尽可能消除存在的心理压力,理解和同情患儿不适感。多给予患儿鼓励,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依据患儿喜好,讲一些童话故事等,分散患儿注意力,缓解在操作过程中其存在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对于易激动的患儿,要给予其发泄机会,禁止指责。积极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患儿实际病情与基本需求,缓解患儿存在的愤怒情绪,待情绪稳定后实施护理操作。其三,操作结束后,对于配合较好的患儿给予表扬,使其继续保持积极性。特别是在静脉输液穿刺后,嘱咐患儿不要乱动,将穿刺乱动的后果向患儿讲解,使其明白道理。将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向患儿介绍,以便于身体不适时,立即呼叫护理人员。

1.3评价标准

护理操作结束后,将问卷调查表向患儿及其家属发放,了解护理操作效果。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内容包含配合情况,是否信任护理人员,心理状态满意度等。填写前,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填写方法,未会写字患儿由家长询问患儿后进行。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0~59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6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分析

住院期间,对照组中有7例发生护患纠纷,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7.07%,实验组未发生护患纠纷,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分析,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综合医院来说,最易引发护患纠纷的科室是儿科[2]。因患儿治疗依从性差,年龄较小,易紧张、恐惧,理解能力较差,无法将自身感受与病情准确表达出来,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及时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不仅不能掌握患儿实际病情,还无法了解患儿内心变化情况,因此,增加护患纠纷发生可能。为了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人员要了解沟通技巧,采用合理的沟通方式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与其家长信任,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身体康复[3]。在护理工作中,沟通是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本研究在儿科护理操作中应用沟通技巧,取得较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缓解患儿不良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患儿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对陌生环境存在一定抵触心理。在面对护理操作时,极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护理操作前,护理人员与患儿积极沟通,缓解存在的不良心理。在沟通过程中,赢得了患儿的信任。另外,护理人员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讲解操作流程,并给予鼓励,显著提高了患儿治疗依从性。其二,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操作中,加强沟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护理操作过程中,注重自身仪态、仪表,语调、表情,充分展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在整个护理操作中,营造了和谐的分为,展现了人性化服务,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另一方面,提高了医院声誉,促进社会效益提升。其三,减轻患儿痛苦。护理过程中,通过积极沟通,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了患儿存在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减轻患儿承受的痛苦。护理操作过程中,为患儿讲童话故事,分散其注意力,显著减轻静脉输液穿刺疼痛。在应用沟通技巧时,护理人员要确保时机、位置和语言选择科学、合理,尽最大限度让患儿有舒适之感。沟通过程中,不要打断患儿倾诉,待患儿全部倾诉完后,为其进行解答。对于出现抱怨、愤怒情绪的家长,要予以忍让、宽容和谅解,防止发生正面冲突,将矛盾降到最低,可以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缓解紧张、焦虑的氛围。沟通期间,护理人员要做好时间控制,确保患儿有充足时间休息[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应用沟通技巧可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操作中合理应用沟通技巧,有助于护理满意度提高,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促进护理质量水平。

作者:刘爽 单位:包头市中心医院儿科

参考文献:

[1]李百芳,高红梅.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5):1152.

[2]常景华.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