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应急保障范文

时间:2023-08-14 17:4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生产应急保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生产应急保障

篇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推动作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作用,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推进安全生产技术改造与科技进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应急救援队伍、“一案三制”、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企业四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形成政府与企业联动,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一)加快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各地要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特别是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列入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协调,理顺管理体制,认真抓好落实,实现机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五落实”。

2.指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和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或明确应急管理的机构,落实应急管理责任,有效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二)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加快省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通过整合现有应急资源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依托大中型骨干企业,增加政府投入和补助,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建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增强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根据全省地下矿山和危化企业分布情况及依托企业的条件,建立2~3家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和3~5家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具有较高标准的现代化专业救援车辆、装备和满足应急救援工作需要的各类救援物资,组建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人员队伍,建设环境良好的应急救援演练、训练场地,配备功能齐备的应急救援设施和器械,建立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和救援技术专家库。

2.推动市、县级安全生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地要根据本地区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分布情况,做好规划,依托骨干企业,建立本地区的骨干救援队伍,形成区域救援能力,以满足本地区事故救援的需要。

3.加强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大中型高危行业特别是具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要按照标准建立专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其他小型企业尤其是高危行业企业没有专职队伍的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服务协议。

2009年,认真抓好长广集团和巨化集团两支省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指导、督促两家单位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进度,按计划完成队伍的装备采购及场地建设任务。同时,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签订协议,共同投资”的原则,结合全省地下矿山和危化企业分布情况,再确定2~3支省级应急救援队伍。

2010~2011年,在确定、完成省级应急救援队伍布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省级应急救援队伍硬件装备配套建设。同时,探索提高矿山、化学事故救援队伍综合救援能力的途径,以省级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开展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培育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力量,完善和规范救援队伍参与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认真总结政府、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共建应急救援队伍的经验,推动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2010年,启动市、县级应急救援队伍和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争取2011年前大中型高危行业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组建率达到50%以上,其他小型企业救援服务协议签订率达到30%以上。

(三)强化“一案三制”建设和政策研究工作

1.加强和规范预案管理,提高预案质量,进一步完善预案体系。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做好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同时,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预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在实施安全生产许可中依法对预案工作进行审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提高应急预案质量。

2.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按照国家“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理顺应急管理体制,完善应急决策和指挥机制,实现上下贯通、反应迅速,协调顺畅、指挥有效,调度灵敏、保障有力。建立健全省、市、县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各级骨干救援队伍之间的联动机制、事故风险监测监控机制、信息报告和共享机制、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等工作机制。强化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在救援队伍建设、应急平台建设、应急预案编制管理、救援协调指挥等方面制定相关的地方规章、标准、制度,规范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应急管理普法工作,将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的内容纳入各级各类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同时,结合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增强公众的应急法律意识,提高应急能力。

3.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方面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工作。研究制订专职救援队伍面向社会服务和参加社会救援的有偿补偿政策、资金投入政策、工伤保险政策等,确保各类救援队伍面向社会服务、参加社会救援发生的支出和装备、物资损耗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确保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正常运行。

(四)加快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

建立具有统一指挥功能的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结合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包括通信系统、网络及主机系统、应用支撑系统、应用系统、指挥大厅和相关系统及数据交换系统在内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立包括危化、矿山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资源、特殊物资、专家资源在内的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实现与国家、相关部门及其他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培训演练、技术支持、物资与装备储备等保障系统,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的技术、装备和物资支持保障。

2009~2010年,结合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启动并完成包括通信系统、网络及主机系统、应用支撑系统、应用系统、指挥大厅和相关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建设在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建设。

三、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

全面实施“科技兴安”三年行动,充分发挥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和高等院校、企业等各方面社会力量在安全科研中的作用,加快推进安全科技创新。积极研究安全生产新技术,组织重点安全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可靠的现代化控制技术和安全防护设备。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力争高风险工艺(装置)的化工企业实现事故状态下紧急自动联锁安全保护;露天采石场全面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客运汽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实现安全监控全覆盖。

四、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安全监管效能提高为目的,加快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高效快速、运行可靠的省、市、县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系统,掌握全省安全生产动态。加强系统内局域网和公共平台建设,建立政务信息和办公自动化工作网络。建立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信息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

(二)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整合科技资源,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发展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搭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重点抓好*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建设,努力将*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建设成为安全工程技术实验与研发基地、安全设备检测检验基地和重大事故预防和鉴定基地。

(三)培育发展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服务。为适应全省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评价、培训、认证、咨询工作的需求,保证各类安全生产服务机构的合理布局、有序发展,鼓励各类服务机构依法参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培训、论证、咨询工作,推行安全事务所制度,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和机构管理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各类服务机构的工作质量。大力培育和发展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安全评价、培训、咨询等服务机构、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逐步规范模式,为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服务。

五、加大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有效投入

一是积极协调各市和省级有关部门,制订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加大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投入。

二是各级政府要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安全装备保障、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推动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安全生产奖励、安全生产宣传与教育培训等。同时,加强政策引导,研究制定促进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项目的政策措施,解决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相关问题。

三是要以政策为导向,鼓励和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加强安全设施检验检测,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真正使企业成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建设主体和投入主体。

四是严格实施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制度,完善建设项目安全预算和执行制度,保障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安全经费的基本需要。要扩大投融资渠道,采取市场化和捐助等方式筹措资金,加大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的投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要制定辖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建设内容、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各级由发展改革、财政、安全监管等部门组成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重点项目实施协调小组,定期协调沟通,解决项目建设实施中的突出问题。

篇2

1.1编制目的

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下列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对工作: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2)超出省(区、市)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或者跨省级行政区、跨多个领域(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3)需要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安委会)处置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1.4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国务院统一领导和国务院安委会组织协调下,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企业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现场应急处置的领导和指挥以地方人民政府为主,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有关部门应当与地方人民政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2组织体系及相关机构职责

2.1组织体系

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由国务院安委会、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领导机构、综合协调指挥机构、专业协调指挥机构、应急支持保障部门、应急救援队伍和生产经营单位组成。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领导机构为国务院安委会,综合协调指挥机构为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具体承担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工作,专业协调指挥机构为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的专业领域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机构由地方政府确定。

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消防部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力量、志愿者队伍及有关国际救援力量等。

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履行本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和保障方面的职责,负责制订、管理并实施有关应急预案。

2.2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以属地为主,事发地省(区、市)人民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指挥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事故灾难事态发展及救援情况,同时抄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涉及多个领域、跨省级行政区或影响特别重大的事故灾难,根据需要由国务院安委会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

3预警预防机制

3.1事故灾难监控与信息报告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对可能引发特别重大事故的险情,或者其他灾害、灾难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重要信息应及时上报。

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中央企业在上报当地政府的同时应当上报企业总部。当地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上级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中央企业和事故灾难发生地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抄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方面的突发事件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有关各级、各类应急指挥机构均应及时通报同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当及时分析处理,并按照分级管理的程序逐级上报,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主动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务院有关部门提供与事故应急救援有关的资料。事故灾难发生地安全监管部门提供事故前监督检查的有关资料,为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救援方案提供参考。

3.2预警行动

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机构接到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后,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Ⅰ级应急响应行动(具体标准见1.3)由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当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或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Ⅰ级应急响应行动时,事发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相应的预案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并及时向国务院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务院有关部门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

Ⅱ级及以下应急响应行动的组织实施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4.1.1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响应

Ⅰ级响应时,国务院有关部门启动并实施本部门相关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并及时向国务院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需要其他部门应急力量支援时,及时提出请求。

根据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类别,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其职责和预案进行响应。

4.1.2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的响应

(1)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

(2)开通与事故灾难发生地的省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态发展情况。

(3)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建议,通知相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随时待命,为地方或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4)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协调专业应急力量增援。

(5)对可能或者已经引发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要及时上报国务院,同时负责通报相关领域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6)组织协调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

(7)协调落实其他有关事项。

4.2指挥和协调

进入Ⅰ级响应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其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立即按照预案组织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配合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根据事故灾难的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协调工作。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发地毗邻省(区、市)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相关机构按照各自应急预案提供增援或保障。有关应急队伍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事发单位和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事故灾难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全力控制事故灾难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中央企业发生事故灾难时,其总部应全力调动相关资源,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3紧急处置

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事故灾难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4.4医疗卫生救助

事发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

卫生部或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根据地方人民政府的请求,及时协调有关专业医疗救护机构和专科医院派出有关专家、提供特种药品和特种救治装备进行支援。

事故灾难发生地疾病控制中心根据事故类型,按照专业规程进行现场防疫工作。

4.5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4.6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企业应当与当地政府、社区建立应急互动机制,确定保护群众安全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

(2)决定应急状态下群众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

(3)指定有关部门负责实施疏散、转移。

(4)启用应急避难场所。

(5)开展医疗防疫和疾病控制工作。

(6)负责治安管理。

4.7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调动本行政区域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时,省级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申请本行政区域外的社会力量支援,国务院办公厅协调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社会力量进行支援。

4.8现场检测与评估

根据需要,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事故现场检测、鉴定与评估小组,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抢救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检测与评估报告要及时上报。

4.9信息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具体负责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信息的工作。

4.10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宣布应急结束。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省级人民政府会同相关部门(单位)负责组织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5.2保险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5.3事故灾难调查报告、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必要时,国务院直接组成调查组或者授权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并及时上报。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信息报告系统;建立完善救援力量和资源信息数据库;规范信息获取、分析、、报送格式和程序,保证应急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为应急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支持。

有关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省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负责本部门、本地区相关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定期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报送有关信息,重要信息和变更信息要及时报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负责收集、分析和处理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有关信息。

6.2应急支援与保障

6.2.1救援装备保障

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当掌握本专业的特种救援装备情况,各专业队伍按规程配备救援装备。

6.2.2应急队伍保障

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等行业或领域的企业应当依法组建和完善救援队伍。各级、各行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负责检查并掌握相关应急救援力量的建设和准备情况。

6.2.3交通运输保障

发生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后,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或有关部门根据救援需要及时协调民航、交通和铁路等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交通运输保障。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道路交通管制,根据需要开设应急救援特别通道,道路受损时应迅速组织抢修,确保救灾物资、器材和人员运送及时到位,满足应急处置工作需要。

6.2.4医疗卫生保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救治能力。

6.2.5物资保障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企业,应当建立应急救援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储备制度,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

各专业应急救援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负责监督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掌握应急物资的生产加工能力储备情况。

6.2.6资金保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必要的资金准备。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资金首先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事故责任单位暂时无力承担的,由当地政府协调解决。国家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所需工作经费按照《财政应急保障预案》的规定解决。

6.2.7社会动员保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协调调用事发地以外的有关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增援时,地方人民政府要为其提供各种必要保障。

6.2.8应急避难场所保障

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大城市人民政府负责提供特别重大事故灾难发生时人员避难需要的场所。

6.3技术储备与保障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成立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专家组,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要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的专家和机构,研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重大问题,开发应急技术和装备。

6.4宣传、培训和演习

6.4.1公众信息交流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和有关部门组织应急法律法规和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常识的宣传工作,各种媒体提供相关支持。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负责本地相关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危机意识。

企业与所在地政府、社区建立互动机制,向周边群众宣传相关应急知识。

6.4.2培训

有关部门组织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以及专业救援队伍的相关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

有关部门、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积极组织社会志愿者的培训,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内容列入行政干部培训的课程。

6.4.3演习

各专业应急机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演习。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每两年至少组织一次联合演习。各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救援演习。演习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

6.5监督检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对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7附则

7.1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或出现新的情况,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超级秘书网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7.2奖励与责任追究

7.2.1奖励

在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防止或抢救事故灾难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3)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7.2.2责任追究

在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其中,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分别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按照规定制订事故应急预案,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

(2)不按照规定报告、通报事故灾难真实情况的。

(3)拒不执行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4)盗窃、挪用、贪污应急工作资金或者物资的。

(5)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7)有其他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

7.3国际沟通与协作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和有关部门积极建立与国际应急机构的联系,组织参加国际救援活动,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篇3

关键词:渔业安全生产;重点示范;消除隐患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231-1

1 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建设

每月召开至少一次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当月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并有记录,每次研究的问题都有落实。同时,督促完善安全生产管理,配备专职渔业安全管理人员,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组织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以板报、挂图、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宣传渔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渔业安全生产知识,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咨询活动,大造声势,营造渔业安全生产氛围。加大水上安全生产基本技能培训力度,确保渔民切实掌握基本技能,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在渔民,隐患集中在渔船。为了提高渔业安全生产水平,把宣传教育工作当作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方面,我们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上级有关渔业安全生产的指示和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印发宣传材料、召开座谈会等各种宣传形式,在广大渔民、渔区中,广泛深入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法规,宣传渔业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实践常识,提高渔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操作水平。发放渔业安全生产宣传资料,保证渔业安全生产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 深入开展渔业安全生产重点示范活动

为了保证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继续加大渔业安全生产力度,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避免事故发生,按照渔业生产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渔业安全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等各项制度,按照规定配备职务船员和经过专业技术训练的其他船员,保证渔业船舶符合适航要求;配备渔业船舶安全设施和渔业作业防护用品;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提高渔业安全生产,并且把《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渔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渔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绘制成展牌上墙,进一步完善渔业安全生产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使得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规范透明,有章可循,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予以贯彻执行。组织实施渔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行动,重点对渔船救生、消防、信号灯安全设备及使用情况、船员配备及其安全技能实际操作情况、渔港安全基础设施配备及运行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突发事件应急值班和处置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深入排查。

3 采取措施,加强督查,消除隐患

隐患是滋生事故的土壤,排查隐患、整治隐患是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是防范渔业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措施。为此,领导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渔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督促检查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我们并成立了镇赉县渔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我们具体抓好渔业安全生产的督促检查,确保渔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全面贯彻落实。

加大渔业安全生产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力度,强化渔业企业作业标准化管理。每次检查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仔细查找隐患,提出整改意见,深入到渔业养殖户进行排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同时,通过检查和排查督促渔业养殖户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达到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隐患及时排除的效果。

通过严格管理,扎实工作,有效保证了渔业安全生产,促进了渔业企业健康发展,使我县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确保了全年无一起重大渔业安全事故发生。今后,我们还要在管理上加大力度,在隐患整改上下大功夫,把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做得更深更细,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发展而继续努力。

4 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

篇4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生产工作体制

1.落实一岗双责。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制订《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意见》,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位班子、每个科室。台班子成员在履行分管业务职责的同时,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抓好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指导、综合协调、督查检查,努力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动安全生产管理的网格化、全程化。

2.完善管理制度。完善平安创建、安全生产、安全播出等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动态管理考核,层层分解落实安全工作责任,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范和技术措施,做到任务明确,措施有力,责任到人。健全安全检查与事故隐患查处制度、安全审批制度、外线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等,明确各项工作管理要求、办事流程和工作标准,强化责任追究内容,使各项管理工作有规可依,促进管理规范化。

3.增进部门协作。落实政法委、综治办、维稳办、平安办等相关部门的工作部署,加强与公安、交通、工商、消防、文化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做好社会联防、社区共建工作,落实管控措施,加强部门协调,做好情报信息交流与工作协作,组织开展防插播为重点的地卫设施清理整治工作。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建立有效的预警和应急处置流程,开展现场救护培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及时做好因自然灾害、动物啃咬、人为损坏等造成的有线电视故障的抢修工作。

二、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1.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推进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向乡镇延伸,完成海螺山发射台的发射系统、信源系统、供配电系统、接地防雷系统、铁塔加固工程,实现中央电视节目和省、市县16套电视节目在县城范围的覆盖。推进无线覆盖乡镇补点工程,完成大盘山发射塔铁塔主体及发射天线、卫星接收天线安装,美女峰发射塔实施基础工程建设。

2.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制订了《应急广播使用管理安全播出制度》、《村级应急广播管理制度》,组建操作人员队伍并组织培训,做好日常检测维护、故障维修,发挥智能应急广播在日常宣传和应急处置中的积极作用。

3.推进广电数据业务服务。配合县交通干线、新农村建设,做好杆线迁移和地埋管线建设,改造村老化网络线路。抓好广电传输网络日常维护,减少网络传输故障。承接社会治安监控项目,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抓好“江南药镇”公共WIFI规划建设,以满足政府、游客、农家乐商户等三方的需求为目的,制定了WIFI无线覆盖解决方案,公共区域采用瘦AP+AC模式进行全覆盖,商家区域采用智能型AP覆盖,目前已完成浙八味市场、车站、派出所、卫生院等公共场所15个区的无线wifi建设,共完成室外29个、室内91个AP点位。

三、强化源头治理,维护单位安全生产秩序

1.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台、公司分线组织安全知识教育和形势分析,重申安全操作要求、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增强政治意识、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和惯性思维,做到思想重视、责任明确、,开展数字电视技术培训、技能比武、集中服务等,提高新形势下的安全保障能力。

2.开展专项整改督查。对照安全播出实施细则,对干线网络系统和业务系统、播出技术系统等开展自查自评,对大楼治安监控、消防设施、机房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参与全县安全生产月活 动,做好数字电视安装使用知识和设施保护法律法规宣传;联合供电、电信、移动等部门,开展了“三电”设施保护宣传和网络杆线联合巡查。在“两会”、五一、国庆、“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要保障期,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对站房库房、器材设施、在建工程、有源设备等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有效消除安全隐患。3.举行应急处置演练。先后组织了网络物理断开演练、无信号故障演练、光缆溶解演练、110处警演练等演练,并对演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逐一整改落实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服务承诺,提升全省华数统一的客服热线96371用户体验,实施业务受理、安装维护、网络检测、用户回访的一站式服务,提高技术保障和服务水平。

4.强化安全过程管理。完善网络建设、安装维护、应急抢修等现场安全监管责任制,推行重大工程外聘人员意外保险制,确保不出安全事故。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对在建工程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落实高空和上杆作业、野外操作等安全防范措施。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建护线队伍、安全员队伍和专群结合的巡护队伍,落实门房管理、大楼巡查、网络检查、双人双岗值机和网络线路日常巡查制度,做好每周线路检测、每月线路检修,加强工程施工、网络建设、安装维护、应急抢修等现场安全监管。

5.落实技术维护保障。技术部门实行一岗双职,每周二至三次对各机房设备的检修、巡查工作,重要保障期技术人员蹲点机房待命,1~11月累计对机房设备的检修巡查81次,有效确保制、编、播及媒资设备正常运行。华数公司共组织安全生产检查7次,技术部经理每周检查一次机房,工程部经理每周检查一次干线网络。在重要和敏感播出时间,所有设备停止更新、软件停止升级,网络改造和施工建设在安全范围内进行。重要播出保障期内坚持台班子带班制度,播出、发射、传输等部位实行24小时双人双岗值机,认真核对节目播出单,密切关注广播电视信号,注意省市局的预警信息和电视信号,做好每日“零报告”。

四、注重新闻报道,做好安全生产宣传引导。

1.主题宣传营氛围。广播、电视开办“平安____”宣传专栏,重点关注全县“安全生产月”开展情况,报道安全生产的新举措、新经验、好做法、工作成效,播出相关内容等22篇。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新农村乡风革命”、护航G20等重点工作,进行政策解读和动态报道。紧扣安全生产咨询日、国际禁毒日,开展政策普及和法治教育,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篇5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最严肃的态度、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措施,狠抓各项责任和措施落实,深化防雷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强化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保障服务,深刻把握极端恶劣天气给安全生产带来的挑战,不断提升气象服务水平;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行动上常抓不懈,保障气象部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确保全年各类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三、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提高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夏季防汛防灾安全意识、雷电灾害防护意识以及施放气球相关单位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气象服务人员做好汛期气象保障服务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防雷、施放气球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执法力度,确保今年夏季不发生重特大防雷、施放气球等安全责任事故,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重点内容

(一)危险化学品企业防雷安全隐患的检查、整改;

(二)中小学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雷安全隐患的检查、整改;

(三)企事业单位防雷装置定期安全检查情况的检查整改;

(四)对防雷工程专业设计与施工、施放气球单位的资质及个人资格进行检查;

(五)对节假日和重大施放气球庆典活动的安全检查;

(六)对气象服务部门汛期气象预警服务业务流程、纪律制度完善和执行情况的检查;

(七)对气象应急值守、应急设备保障服务工作检查;

(八)通过检查,深入开展应对和防御气象灾害安全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宣传,增强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及相关技能。

五、行动计划

(一)部署发动阶段

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3.23世界气象日”“5.12国家防灾减灾日”等,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网络、气象微博、短信多种方式和媒介,广泛宣传应对和防御气象灾害安全知识,重点开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防雷减灾、抗灾自救互救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宣传,不断提高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安排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集中整治阶段

对存在防雷安全隐患的危化品企业、建设工程、中小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存在防雷设施不进行安全年检的单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对取得防雷、施放气球资质和资格的单位及个人进行现场检查。存在违规问题的责令限期整改。

在节假日和重大施放气球庆典活动期间,对施放气球现场作业单位和个人进行安全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

对县气象台及相关业务单位汛期气象服务业务流程、纪律制度进行自查、抽查,对气象部门各应急单位进行汛期气象应急值守、应急演练、应急设备保障服务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责成整改。

篇6

《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中,强化安全科技引领保障是主要任务之一。安全科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技术基础和保障,信息化是实现安全监管监察、事故预测预判、风险分级管控、隐患分级分类监管等方面的大数据共享分析研判的重要手段。

加强安全科技研发

随着安全科技投入的加大,在重点行业领域的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和重大突破,使全国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如图1所示,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从“十五”到“十一五”分别下降49.4%、37.4%,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分别下降22.3%、16.9%。但从图2的发展趋势曲线可以看出,下降的幅度明显减小。说明当安全科技在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后,安全科技对安全生产的促进和支撑作用反而在减弱,表现在科技成果的集成新、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科技成绩显著,但是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仍不适应安全生产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对安全生产的贡献率仍然不高。

目前的安全科学基础性理论研究深度不够,跟踪世界前沿技术和交叉学科发展的敏锐度不足,在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能力不强,与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结合程度不够,凝练优势行业领域先进技术对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支撑力度不够,科研项目碎片化、小而散、重复研究多,资金利用效能不高,安全技术装备同质化,系统性集成技术水平低。

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基础比较薄弱,安全生产科技研发等支撑平台建设、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满足需要,国际交流开放融合度差,系统性、完整性、协调性较差,全链条设计、合理化布局、科学性定位不够,基础性、引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十三五”建设重点

夯实安全生产科技基础。整合现有安全生产优质科技资源,积聚全社会一流高校、研究院所、大型企业,引导扶持建立安全生产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检验检测、风险评价与危险辨识、安全技术成果评估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形成门类更加齐全、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的一批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促进安全生产科技可持续发展。

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在高危行业领域建设“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示范企业。建设完善国家矿山、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城市安全、应急救援等行业领域科技支撑综合基地,筹建安全生产国家实验室。建设国家安全监管监察执法装备创新研发基地和矿山物联网安全认证与检测平台。完善矿用产品安全准入验证分析中心实验室。建设具备宣传教育、实操实训、预测预警、检测检验和应急救援功能的省级综合技术支撑基地。

预期目标

“十三五”时期,推动安全科技创新,构建公共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网络,必须面向安全生产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围绕防范工矿商贸企业典型重大事故,开展矿井重大煤岩动力灾害、深部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热害,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储存,应急救援技术体系等研究,探索事故致灾机理和演化过程理论模型与动力学演化规律,提升监测监控、预防控制、综合保障能力。

以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城市管网、烟花爆竹、职业健康、应急救援等重点行业领域为重点,着力解决相关行业领域研究碎片化、重复投入、效率低下等问题。

聚焦安全生产科技突出矛盾和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挖掘国内与国际两大创新资源,加快安全生产关键共性应用技术研究,强化监测预警控制、安全生产综合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重大基础设施、城市管网安全、综合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等方面系统化集成技术攻关,加大新技术、成套技术装备的应用示范,提高安全生产预防准备、监测预警、态势研判、救援处置、综合保障等关键技术水平。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当前,安全生产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提出,到2018年,构建形成完善的安全技术研发推广体系,安全科技保障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的目标。

存在的问题

安全技术标准制(修)订滞后,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推广应用的引导作用不强。

安全生产重大技术装备研发推广与国家财政、税收、金融政策衔接不够紧密,经济扶持力度较弱。

安全生产成果转化推广体制机制仍不健全,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业停留在安全评价、检测检验、体系认证、质量标准化评估等常规性工作方面,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的宽度和深度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的水平亟待加强。

安全产业结构不完善、集群效应不突出,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体系不健全。

“十三五”时期对策

结合《国家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利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力争取得一批引领发展的科技成果和颠覆性重大技术装备,制定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指导意见以及国家安全生产装备发展指导目录,建设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和孵化创新基地,创建一批安全产业示范园。

积极探索和培育安全生产科技服务体系,建立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云平台技术服务中心,鼓励研发机构与企业共建安全生产工艺技术协同创新联盟,扶持一批高端、系统、一体化科技企业。

完善安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建立市场主导的安全技术转移体系,健全安全生产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的市场激励和政府补助机制。

加快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城市管网、烟花爆竹、职业健康、应急救援等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在重大科技项目研究中突出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编制的考核权重,理清欠缺的、甄别不适应的、跟踪国际前沿的安全技术标准,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注重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接轨,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研究与编制工作。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到“十三五”末,基本实现安全生产领域内全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安全生产信息化辅助决策支持能力显著提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公众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渠道更加多元,安全生产信息化产业实力明显增强。

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还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现实需要:一是缺乏顶层设计,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完善,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无序状态;二是重系统建设轻数据应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数据共享进展缓慢,数据信息缺乏足蚶丛础⑸疃韧诰蚝妥ㄒ祷应用;三是信息化人才队伍、产业基础薄弱,现场信息快速获取和传输的专业手段与能力不足。

“十三五”建设重点

“十三五”期间,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对安全监管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重塑信息化模式。做好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顶层设计,健全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通过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建设,尤其是信息资源整合与交换体系,建立和完善基础数据采集机制、信息统一管理机制和跨部门资源交换机制,从而建立全国统一的安全生产信息资源中心和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同时推动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数据库、监管监察业务数据库、安全生产辅助决策数据库、交换共享数据库和公共服务数据库等五个数据库的建设。

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方面政务管理的综合效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提升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服务能力、现场执法能力、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和应急救援指挥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管水平和领导决策水平;加强信息公开、公众参与、舆情服务等面向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建设;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到2020年,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域)各形成100家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标准化示范企业。

提升基础设施效能与信息安全保障。优化完善各级网络系统,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促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应用市场和安全生产信息产业的相互拉动。

大数据平台推进计划

做好安全生产远程监管监察大数据预警预控平台工程建设,把握好大数据建设方向,加快整合现有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行政执法、安全评价、检测检验、体系认证、质量标准化评估、隐患排查等各类数据。

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动指挥平台建设,加强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应急救援信息动态采集、决策分析机制。

开展大数据分析和深度挖掘,在分析安全生产相关的所有数据基础上,从其相关关系中量化数理之间的关系,捕捉事故症兆和预测未来,着力向可视化数字图像和预测预警方向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的针对性,同时为提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切实做到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漏洞可堵、事故可防。

大数据平台预计实现的功能

国家安全生产大数据和综合预警预控平台,将通过“云采集”接口汇集和存储各类安全生产信息,通过“云处理”能力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找出安全生产的规律特征,并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服务。信息化及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预期可实现如下功能:

为监管监察工作提供支撑服务,能够创新监管模式并提升监管效能。利用海量信息,开展企业风险评估分级,有利于实施基于风险分级的差异化监管;实现在线即时监管监察,加强非现场监管;分析预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抽检对象,有利于深化“四不两直”监管(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和避免盲目监管。

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提供支撑服务,能够创新执法手段并提升执法效力。通过为监管执法部门提供统一的安全监管执法信息支撑系统和执法终端设备,及时企业违法行为信息,并实现与其它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能够确保安全执法的科学、规范和高效。

开展预报预警预控服务,可以提高生产安全事故防控水平,减少事故损失。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创新安全生产预报预警理论方法,建立预报预警模型,可以找出事故发生的区域性、季节性、周期性、关联性等规律特征,实现对生产安全事故、职业病危害发展趋势和特定区域与对象的预测预警,从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职业病危害的损失。

篇7

“十二五”期间,在__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__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能够认真地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会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以《安全生产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督,以“三项行动”、“三项建设”为准则,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以强化红线意识,推动安全发展为主导,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原则,认真开展各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排查整治各类隐患,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__镇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十二五”期间,辖区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伤亡事故。确保了__镇经济社会持续安定稳定的发展,确保了辖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__镇是山区农业大镇,农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的观念还是比较突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还较淡薄,安全管理制度还不落实,管理措施不力,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一些从业人员以未经安全培训的农民工、临时工居多,文化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不强,操作技能较差,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安全防范的意识还较淡薄。

镇安监力量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加强,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意识还要进一步增强。社区安全生产工作人员亟需增加。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工作能力亟需通过系统的培训及工作实践得以提高。

认真地贯彻执行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安。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全力坚守红线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监管工作体系,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的能力。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排查整治各类事故隐患,有效降低各类事故总量,提高公共突发事件防范处置能力,努力促进__镇安全生产状况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根本好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进一步强化,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第一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信息化网络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镇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稳定好转。

2.工作目标

各类事故控制目标

“十三五”期间,根据县政府下达的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指标,力争无重、特大事故,伤、亡事故的发生。

1.危险化学品:加强对辖区输气管道等易燃易爆设施基本情况的摸底排查、有关台账的建立和开展安全监管工作。

2.消防(火灾):持续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重点整治辖区企业单位、沿街商铺、高层建筑、易燃易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老街等火灾隐患。街道继续做好辖区消防水源、消防设施的监控,以及企业、沿

街商铺、人员密集场所、老街等应急灭火设施的配置及维护工作。做好应急灭火能力的培训和演练,提高综合性应急灭火救援的能力,到2020年,力争实现每个村均拥有一支义务消防队,确保辖区有能力在第一时间有效扑救初起的火警,将火灾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3.建筑施工:加强对辖区建筑项目工程施工安全的督促检查和宣传教育工作,确保辖区建筑项目工程施工的安全。

4.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炸物品:继续加强对烟花爆竹的安全监管排查工作,坚决取缔非法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烟花爆竹。加强对烟花爆竹安全燃放的监管工作,确保重大节日烟花爆竹安全燃放。加强对民用爆炸物品的监控,严禁非法生产、销售、购买、运输、储存、使用民用爆炸物品,确保辖区的安全。

5.职业健康:认真开展职业健康及自我保护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健康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努力维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继续发挥交管办在道路交通安全整治行动中的作用,通过采用专刊、横幅、标语、宣传单、小广播及led视频宣传及培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五进”活动,通过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提高员工、师生及居民群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的意识。加强对辖区私家车及驾驶员的管理,通过入户宣传等方式,向私家车驾驶员开展遵守交通法规,不酒驾、不醉驾、不超速、不超载、不闯红灯、不闯禁行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私家车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车、安全出行的意识。

要加强对辖区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监管排查和整治工作,到2020年,要建成村、社区、企业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三级监控网络,实现对街道辖区重大危险源的有效监控和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有效治理。

全面推进街道辖区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提升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水平,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高企业防范事故的能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基本落实到位。力争2017年底,辖区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实现整体达标。

继续督促辖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安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督促企业建立一线操作人员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制度,以推动农民工向企业工人转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知识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安康杯”、“消防119”、“保护生命、安全出行”等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企业员工、学校师生、居民群众法律意识、安全知识和自我防范自救的技能。

根据辖区的情况,不断完善街道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企业与街道应急预案衔接机制。开展应急救援资源普查、登记、建档工作,做好必要的应急装备和救援物资储备保障,开展应急救援模拟演练,健全街、居应急救援,协调能力和预测预警工作机制,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高村、居、企业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的能力。

要提高安全生产及监管工作的科技含量,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到2020年,基本建成社区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技术保障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培训演练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为确保“十三五”期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建立健全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网络体系,村和社区要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基础规范化建设,达到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五到位”,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执法水平。

全镇要继续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与__的经济社会发展同计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定期研究、部署、检查、落实街道的安全生产工作,支持各有关部门、各村社区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辖区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认真贯彻执行制定的《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强化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约束和激励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严格实施定期分析、预警通报、约谈诫勉、督查考评、履职报告点评等措施,将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的同时,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把安全生产纳入民生工程,把安全生产必需的专项资金纳入全镇财政支出的优先项目,给予保障。加大对辖区居民区消防设施、义务消防队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提高社区消防应急自救的能力。

加强对各部门、各村社区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严格各类事故的调查,强化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问责力度,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各村社区要采用专刊、横幅、标语、宣传材料、小广播、led视频宣传及座谈会、培训、演练等办法,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常识、先进典型、案例警示等,营造全社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辖区企业员工、师生、居民群众安全素质和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技能。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监督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职工安全健康的合法权益。镇要设立举报电话、信箱,鼓励企业、单位的经营者、员工及居民群众举报安全隐患和各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对群众和新闻媒体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时受理并予以处理、整改,积极营造辖区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篇8

一、提高认识,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县交通运输局、各项目建设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制定措施,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要加强对施工安全安全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的监督,坚决杜绝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施工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尤其要抓好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和特殊工种专业岗位的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增强安全生产意识。要督促各参建单位切实履行各自职责,落实物质储备和机械、人员安排,做好防汛工作,确保汛期施工安全、人员安全和质量安全。

二、完善预案,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进一步完善汛期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预防体系和应急预案,制定应对各类险情和极端天气的应急预案。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细,抓好隐患治理、险情预报和抢险救灾三个主要环节,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增强防御局部性、突发性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能力。

三、加强隐患排查,落实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在建桥等重点工程施工应急工作的专项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根据项目特点,加强各类危险源(高处作业、施工用电、起重作业、大型设备的安装和

除、动火作业、基坑工程、危险品的存放与使用、桩基工程、工程运输车辆、工程机械等)和潜在隐患点的识别、排查,制定相关的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方案,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消除事故隐患。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机具及模板支架要及时更换,加强对各类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严格按规定存放。

二是各项负责人要监督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管理,进一步落实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全面加强隐患排查。做好桥梁和高边坡等施工项目的超前预报,在汛期施工期时,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巡查。遇强对流天气和强降雨期间暂停野外施工作业。

加强对在建项目人员集中的施工场所和民工驻地的安全监管,及早将人员驻地设在地势开阔、地质稳定、可以避免洪水和泥石流发生德尔地方,选择好材料、机械的存放位置,避免因强降雨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严格值守,畅通汛期信息渠道

篇9

社会力量作为一支特殊的队伍,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力量作为一股中坚力量,以各种不同形式的组织,如技术支持、物质协调、信息、心理疏导等,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由于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起步较晚,还尚未健全完善,各界社会力量还未能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此,国家安监总局也在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草案)中专门提到要发挥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亟需加强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社会支持体系。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社会支持体系的主要包括企业(矿山类、化工类、建筑施工类、交通运输类)、新闻媒体、智囊机构、服务组织和行业协会、社区居委会以及居民六类。服务组织与行业协会作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社会支持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搭建政府、企业、民间三方合作互动平台,发挥纽带作用,整合资源,培育、扶持各级各类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为应急救援提供志愿者、专家、救援人员等资源,同时还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教育培训等服务。但许多组织与协会由于受到技术、设备以及社会认可度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往往未能直接参与到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中,这就严重阻碍了这些组织与行业协会对应急救援工作作用的发挥。因此,调查研究服务组织与行业协会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在参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不足,找出相应的解决与改善途径,对于完善与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社会支持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一、当前应急救援社会体系中行业协会组织的现状

服务组织与行业协会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社会支持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要构建与完善这一体系,就必须充分利用服务组织与行业协会的资源,充分发挥其专家库、志愿者资源、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作用。但现阶段我国服务组织与行业协会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情况并不十分理想,一些与此相关联的组织未能参与过应急救援工作,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这些集中在组织中的社会资源就不能应用到救援工作中,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如参与调查的九家组织中就有两家表示从未参与过应急救援工作。一些参与了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也往往在参与过程中受到技术、设备等各方面因素的阻碍而无法很好实施救援工作。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现阶段服务组织与行业协会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定位不明确,难以提供相应支持

明确的角色定位,是服务组织与行业协会顺利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基本前提。各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优势不同,有的组织拥有较大的专家库,有的组织则有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往往是多家组织同时参与到现场救援工作中去,这时就存在组织间资源重复的情况,不统一的救援指挥与重复的救援资源,就造成救援现场的混乱以及资源的浪费等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许多组织认为自身在应急救援工作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在参与救援工作时,往往不明确自身应当向救援现场提供何种支持,而无法迅速及时的提供相应服务。

(二)救援培训开展不足,培训内容流于形式,培训成效不足

事故演习、救援培训是提高组织成员参与事故应急救援专业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系统严格培训活动对于提高组织救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根据调查结果显示,44.4%的组织认为开展救援培训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开展培训次数过少,成效不足,所有参与调查的九家组织中,有两家组织一年会开展多次培训活动,仅占全部组织的22%,70%以上的组织培训活动开展不足。

组织所开展的培训活动的方式主要包括:资料学习、专题讲座、模拟演习、现场观摩、视频教程等,内容流于形式,同时忽略员工安全自我防范方面的教育。调查结果显示,20%以上的行业协会认为培训内容与形式陈旧、老套,以及活动过于注重制度宣传而忽视实战演习。

(三)人员资质要求过低,缺乏专业素质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往往爆发突然,造成损害严重,事故现场形式复杂,救援难度较大,这就对现场救援人员素质要求很高,如果救援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救援技能与相关经验,不仅不能参与救援活动,还会造成自身的不安全事故发生,因此,各个组织应提高对参与安全生产现场应急救援人员的资质要求。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组织只对参与现场救援人员的相关技能与经验有要求,却不太注重他们是否有相关的资格认证,对年龄等因素的制约也极少关注,甚至还有组织对参与人员资质没有任何的的要求。调查显示,57%的组织认为参与救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包括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程度低,这就极不利于救援工作顺利安全实施。

(四)应急物资设备缺乏,技术落后,救援能力差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针对目前服务组织与行业协会在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方面存在的问题,接近80%组织表示救援物资设备不足,是存在问题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救援物资设备缺乏,救援技术落后,直接造成组织救援能力不足,严重阻碍救援工作的实施。

(五)救援活动经费来源渠道过窄,组织运作资金不足

调查显示,服务组织与行业协会用于应急救援的外来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资助、企业资助和社会捐助三种途径,它们占组织救援经费的比例并不多,用于救援的大部分资金往往依靠组织自行筹集,这就使得组织运作经费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

(六)法律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激励措施,组织成员权益得不到保障

服务组织与行业协会的成员主要包括专职人员、协会专家以及志愿者资源,不同于其他组织成员,他们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往往出于公益性与社会道德、责任感。但现阶段,我国对于这些组织成员的保障制度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很多组织缺少资金和没有编制,组织及其成员社会合法性得不到认可,使组织成员的社会保障无法实现,也直接导致了这些服务组织与行业协会人力资源的流失。

二、完善应急救援社会支持体系中行业协会作用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以下解决对策建议,以促进服务组织与行业协会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中发挥其作用。

(一)明确组织定位,合理利用组织资源,确保救援工作及时顺利展开

明确的角色定位,是服务组织与行业协会顺利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基本前提。由于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现场情况复杂,而各个组织拥有的优势资源不尽相同,如果不能明确各个组织任务与职责,合理分配组织的各种救援资源,就很容易造成组织对事故灾情反映不灵敏,参与救援工作时滞迟缓,同时还会造成救助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只有明确了组织在救援工作中是负责提供技术支持,还是作为提供辅助措施的角色或者其他角色参与其中,组织才能更迅速的根据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向救援现场提供相应支持,使得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更好地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服务。

(二)加强组织成员专业技能培训,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果

技能培训是组织提升成员专业技能,增强救援队伍专业素质的重要方式,一套严格系统的培训机制,对于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及其成员必不可少,各个组织应当建立健全专门的成员培训机制,对成员进行分类培训。

一是丰富培训的内容,开展更加多样化、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培训形式,防止培训流于形式化。此外,除了进行一般意义上的业务培训、技能培训及岗位培训之外,更应注重对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道德素质等"软实力"实力方面的培训与强化,以增强成员的服务意识提高组织整体的人力资源素质。

二是分类培训的方式,由于组织中各类不同成员所从事的工作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此对他们的素质要求也就不同。此外,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时期,对成员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开展培训的方式方面,应对成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培训,使成员获得其岗位所需的、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在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与工作效率的同时,促进组织成员间的共同发展与进步,从而提高整个组织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

(三)提高参与应急救援人员资质要求,提升队伍专业素质

针对服务组织与行业协会对参与救援人员资质的要求偏低,所招募的人员专业素质无法保证的问题,各个组织应当明确组织宗旨,提高组织公信度与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取得大众的认同,从而更多地吸纳高素质人才加入到组织中来,提升组织队伍的专业素质。

同时,各个组织还应根据战略和规划,了解组织需要什么要的人才,需要多少人才,从而以此逐步引进具备更高业务水平的人才。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适应市场和组织自身的发展,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完善组织的自身的机构设计,根据组织的使命设立业务部门,再根据部门的人员需求,有计划的引进适宜的高素质人才,以为组织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充实组织的人才基础,提升组织队伍专业素质。

(四)扩大组织经费来源,补充应急救援物资设备,提升救援能力

各服务组织与行业协会应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发现新的资金来源,在大力争取政府补贴与社会捐助的同时,加强与商界组织、学校组织等其他机构的的联系与合作,必要时还需自谋财源,开发营利性项目用以弥补专项培训等组织公益性开支,以保障组织拥有更充足的运作经费。

同时,在保证周转正常的前提下,及时补充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加强对应急物资设备的管理,做好物质的采购、配送、监管到存储等的整个过程的管理工作,提高物资设备的统一调配和保障能力,以充分合理的利用组织物质设备资源,从而提升组织应急救援能力。

(五)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激励机制,切实保障成员各方面权益

我国目前对于这些服务组织与行业协会的成员,特别是一些志愿者机构,还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成员还无法享受相应的福利,这是造成其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亟需建立健全完善的成员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成员后顾之忧,这也是增加成员间接福利的一种有效形式。

篇10

一、建立建全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达标。

2004年供电局在保持20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基础上,仍在把对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放在重要位置,成立由供电局局长任组长**人组成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人中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驾驭局面的综合能力全部适应需要。在此基础上,分别落实了“五包、四定、三挂勾”责任制,并制定了目标考核及奖罚办法,以此做为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组织保障、措施保障。

二、要明确安全生产职责用法规统领头脑。

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基本方针,2004年为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这一目标,要继续深入地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电力法》、《安全操作技术规程》、《低压电气技术规程》、《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要通过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用政策统领全体干部职工的头脑,用法规规范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要明确安全生产职责,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从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领导成员至安全员、班组长及锅炉、财务、门卫等者落实安全生产职责,任务目标量化。同时要制定出保证措施跟踪问效确保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实行合同管理。

2004年安全生产仍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上下责任连带利益风险互挂的原则,供电局安全生产防范工作实行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负总责主抓,分管领导向正职负责积极配合侧重抓,其余成员积极围绕中心协同作战,各班长是安全生产基础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的管理办法,年初要与全体员工签状,半年、年末按责任状条款进行考评兑现奖罚,此项措施分别进入“五包、四定、三挂勾”,奖罚实行合同管理,为保证2004年安全生产目标的如期完成提供了可靠保障。

四、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预防措施要得力科学。

为防止和杜绝恶性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国家财产免受损失企业安全运行,社会稳定,为促进经济发展当好“先行”,2004年按国家和上级要求要制定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预案制定的指导思想要以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中心,以贯彻落实《电力法》、《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国家电网运行安全生产规程规定》为主线,遵循国家电网公司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暂规定为原则。要制定出科学的应急体系,组织机构,职责,责任追究及要求到位到人,目标任务细化、量化达到国家和上级要求的标准。

五、坚持安全例会、安全教育制度,加大安全监察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