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市场调研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8-14 17:4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市场调研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学习动机多样化
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自尊心、进取心和不甘落后的心理;其二,考虑到将来能有一份好工作,多挣钱以使自己和家人能生活得好一些。许多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限于对知识的渴望,因此,他们的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动力相对欠缺。面对高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科学地设计课程模块,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二)学习较情绪化
高职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喜欢学习感兴趣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生对未知的东西、知识等探究欲望比较强,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趣味性要求较高;二是他们缺少企业工作经历,不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不熟悉市场情况。而高职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最终要进入企业,所以要通过实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实训项目,使他们在实训过程中了解企业、了解市场。同时,在实训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
(三)知识迁移能力
较弱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素质和能力。高职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普遍较弱,仅凭老师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案例的分析,高职学生大多无法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这也是学生进企业后常常觉得力不从心、与企业的要求有差距的原因。所以,实训教学的设计应通过贴近调查员岗位工作过程的项目的设计,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学到企业一线市场调查知识,这对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大为有利。此外,部分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自主学习意识不够,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如果单独完成一系列市场调查实训项目,会有一些难度。因此需要成立项目小组,以团队的方式完成实训任务,这样可以使学生扬长辟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高职“市场调研”实训项目设计
(一)高职“市场调研”实训的教学目的
高职“市场调研”的实训项目设计要满足高职教育改革中“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理念在课程上和教学上的要求。目前大多数企业迫切需要既具备基本市场调研理论、实际动手能力又强的市场调查人才,因此,高职“市场调研”进行实训教学的目的是组织学生亲自参与调研,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市场调研的基本理论,掌握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流程,能够分析市场、收集市场信息,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具备组织和实施市场调研活动的职业能力,培养销售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
(二)高职“市场调研”实训的设计思路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
高职“市场调研”实训教学设计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角色,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可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实训教学,让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得到培养和提升。在实训时,要让学生根据实训项目自主选择调研主题、设计实训方案、编写调查问卷等一系列任务,教师主要扮演组织者和指导设计者的角色。
2.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人才培养必须满足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进行实训项目设计时要紧紧围绕“市场调研”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成项目团队完成每项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市场调查的相关知识和主要技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非现场教学和实地调查实训方式的有效配合
一般来讲,非现场教学是“市场调研”实训的主要方式,包括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计算机软件模拟练习等,但仅用非现场教学无法满足学生提高职业技能的需要,所以实训项目必须要设计实地调查项目。大部分高职院校受实训场地、经费等因素影响,实地调查项目的开展受到限制。综合考虑需求与限制,目前在高职院校学生实训中比较可行的实地调查方式有访问法、观察法,只要课题设计合理,就可以既满足课程实训教学要求,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保证“市场调研”实训的开展。
(三)高职“市场调研”的实训项目市场调研实训的教学内容较多
在设计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实训项目。根据“市场调查员”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结合市场调研企业实际工作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可以设计七个实训项目,包括设计市场调研方案、设计市场调查问卷、实施市场调查、整理和分析调查资料、撰写市场调查报告、评价市场调查报告和市场调查软件练习。这些实训项目的实训时间应该紧密结合理论课程的教学进度进行合理安排;在各项目的课时安排上,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采用非现场教学、调查软件练习和实地调查按3∶1∶1的课时比例来安排教学。其中,调研方案设计包含抽样方案设计、整理和分析市场信息资料包含市场预测部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实训时主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每项工作任务。每个项目从开始选题、撰写方案、实施、总结汇报都是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完成的各个阶段都要以小组形式在班级内进行汇报、交流,教师给予指导。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例,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在教师给出的实训项目及其主要实训任务,主动选择贴近自己生活并感兴趣的一些项目,如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调查、学院食堂满意度调查、大学生专升本情况调查等。学生根据项目内容确定了调查方法,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市场调查和预测的知识得出调查结论,最后将成果写成书面调查报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自主选择调查项目不仅能更好地贴近学生现实环境,还使得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动脑来策划最佳方案,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对市场调研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从课程结束时回收的课程调查问卷来看,该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市场调研”课程实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高职“市场调研”实训的考核方式
实训课程的考核相比理论课程具有一定难度,要在结合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全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1.实行分层次管理
实施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首先将实训任务设计成基本任务和扩展任务,对于学生不同的项目团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任务,最后结合完成任务的层次进行考核。这样可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满足优秀学生的知识需求,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开展调研。比如,同样是拦问,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校内拦截项目(基本任务),还可以选择完成扩展任务,如街头拦问、其他高校校内拦问等。
2.综合评价
采用多角度的考核方式实训教学的考核应采用多角度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这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课程考核的参与者。市场调研课程考核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评价占最终成绩的70%—80%,学生评价占最终成绩的20%—30%,成绩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教师评价时以过程为主,不仅关注学生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学生评价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加深对市场调查实施的要点、调查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总结,同时学习其他同学的经验,学会反思,这还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为保证学生互评效果,实施时要采取匿名的方式。其二,课程考核内容方面。应根据各个阶段实训项目完成的情况考核,从书面报告、调查软件操作、口头汇报(综合表达能力)、平时表现等几个方面综合测评学生的实训成绩。其中书面报告所占比重最大,包括市场调研方案、市场调查问卷、市场调查报告三份作业,是市场调研员应掌握的核心技能。
三、高职“市场调研”实训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配合理论课安排实训
时间实训时间安排一般要与“市场调查与预测”等理论课联系起来,在理论课开课一段时间后开始实训的第一个项目,才能保证理论与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例,“市场调查与开发”理论课程课时为17周,在理论课程学习到第10周时,就开始安排学生上实训课,布置实训任务,利用学生的课后业余时间完成一些实训项目,如调查方案设计、撰写调查报告等。此外,“市场调研”进行分散实训的效果比较好一些。
(二)考核时学生互评要匿名
在实训的考核方式上,学生互评如果实施不好,效果会受到影响,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可能会对评价内容把握不到位、理解有偏差,另一方面是学生可能会互相打高分,降低了互评的效果。因此,在学生评价时统一评价标准、采用现场匿名互评非常重要。
(三)争取与企业合作开发实地调查
篇2
《市场调查与预测》作为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程。但是,目前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并辅以必要的作业练习,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经济和管理现象日益复杂。市场情况的瞬息万变及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却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
二、研究设计
1.项目导向式的课程教学模式运作
(1)组建市场调研项目团队。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首先给学生介绍课程的整体实施方案,然后每3~5名学生自由结合为项目小组,并推举组长。
(2)接受市场调研任务。调研项目来源于实际问题,一是接受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调查项目,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选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项目。近几年,学生调查项目涉及到了居民消费现状及需求、企业经营现状与竞争力、大学生行为及就业能力、社会热点问题等方面近百个调查项目。
(3)确定行动领域,构建学习情境。教师对于完成市场调研项目需要开展的工作,确定行动领域,并通过案例、资料、典型成果等建构学习情境,确保课程学习处于工作场景与氛围中。
(4)分解并提出完成调研项目的阶段性学习与工作任务。教师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带领学生剖析阶段性工作过程,提炼学习与工作任务。
(5)学习与训练结合,完成项目。上课时学生按项目组集中就座,在了解课程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之后,分阶段完成小组调研项目的企划方案和调查问卷、完成200份问卷访谈、完成调查资料整理和编码录入、数据分析、调研报告撰写,实现了学习与训练的有机融合。
(6)伴随着教学进程,学生协作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调研任务,实现了培养市场调研素质与能力的预期目标。
2.工作过程分解与技能模块设计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在这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中可细分为若干个子环节,也就是技能模块。其设计思路为:基于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过程知识、能力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以完成职业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项目为依据。就企业营销调研活动过程来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项技能模块:
(1)方案制定技能模块。《调研方案》是对某一具体调研项目所做的安排,如《顾客满意度调研方案》。一般包括调研目的、调研对象及单位、调研项目、调研时间安排、组织实施计划等,其核心内容是调研项目的设计,它是问卷设计的基础。任何一项调研活动,无论其规模大小,都要设计一份调研方案。
(2)抽取样本技能模块。这一模块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的“抽样调查”知识,学会编制抽样框,按调研方案要求确定调查单位,抽取样本。
(3)问卷设计技能模块。一项调研活动的关键在问卷设计,问卷设计技能包括根据调研项目设计问句及回答方式、问卷版面设计等,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比较笼统、抽象的调研指标和项目转化为在问卷上反映、被调研者直接回答的问句,并以调研对象易于接受、便于回答的作答方式一并构成问卷格式。
(4)调研方法技能模块。调研方法是运用调研问卷获取数据资料的桥梁,不同的调研主题、调研对象需要选择不同的调研方法。调研方法包括文案调研法、访问法、观察法、网络调研法、电话调研法和实验法等,这一模块的技能训练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各种方法的涵义、特点、运用条件,能根据调研对象、环境、条件等,确定适宜的调研方法。
(5)数据处理技能模块。这一模块的技能训练包括对调研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能力。数据资料的整理,是提高数据资料价值和调研分析报告的基础和关键,包括统计分组、设计整理表、计算汇总等,应训练学生如何根据研究目的和调研对象特点正确分组、设计整理表,并根据整理表进行归类整理;数据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在训练过程中,不仅要训练学生掌握统计方法,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如何有针对性的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挖掘出数据的深刻内涵。这一模块的训练,还应包括学生运用Excel或SPSS分析软件上机进行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训练。
(6)调研报告技能模块。调研报告是整个调研活动的最终结果,一切功效都是通过调研报告体现出来的。这一模块不仅要进行调研报告撰写格式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如何用数字说话。包括如何选择最能反映所说明问题的数据;采取哪一类型的数据表达方式:如何在报告中恰当地使用图表等。
(7)市场预测模块。市场预测就是以市场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事物未来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推断。本模块重点是要掌握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市场预测的基本原则及程序、预测的内容及方法等。
3.进程设计。教学既可以采取单项训练,也可以采取集中综合训练。单项实训,是将七个模块作为七个子项目,随各章节教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方法是过去常用的方法。综合实训是一种“单独设置”的实训方式,一般集中安排1~2周,其设计原则是: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背景,按照“讲做结合、以做为主,分块推进、逐步合成”的做法,采取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模块化与综合化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操作相结合。
4.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活动的实施,可以引入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即按照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的指导思想实施。采取“讲做结合、分步推进”思路逐步展开,指导教师应做好专业指导和进程控制,实施全过程管理。
三、结束语
本课程改革将以学院的“三大园区”为教学平台,以工作过程为教学流程,以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这将极大的促进工学结合和产、学、研结合,有力的促进学院“三大园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凤秀: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66-68
篇3
大学四年,转眼即逝.学习了4年的市场营销相关知识,总体感觉我营销知识掌握的一半,因为什么很多理论的知识在当初学的时候没有学到位,并且学了之后没有运用到实践中,也就是说学了四年只是学了,但是不会用.这对于我们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吃亏的.营销是一个需要能说会道能运用的专业,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要及时的加以运用,掌握技能才是最重要的.在以后的工作中,企业也正是需要有能力的人才而不是有知识的人才.我们四年中进行了很多的课程实习,也从中学到了一些操作技能,但是还远远不够,只有亲自到企业中去体会企业的运营流程,到消费者中间去体会和他们的沟通,到中间商和厂家之间去学习谈判,完了自己能熟练掌握市场和营销的关系,这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我们马上面临毕业,面临着走向岗位走向企业的种种挑战,如何学会将自己进行包装然后推销给企业,这都是很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专业开展了为期2周的营销策划实训.
这次实习主要是想通过此次的营销策划实训,让学生亲自参与企业的实际(或自主创业主题)的营销活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部分营销活动进行策划,形成方案或策划书,全面提升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营销策划的具体方法与程序;熟练掌握和运用策划创意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市场营销调研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市尝寻找市场机会、优选企业目标市场的能力;培养学生产品策划的能力;培养学生定价策略运用的能力,分销渠道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培养学生制定促销组合方案的能力以及编制营销方案预算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具备一定的策划书撰写能力.为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选题思路
这次的实训需要学生自己选定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然后为其撰写一份营销策划案。我选择的是“动感地带”的校园推广,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理由如下:
1“动感地带”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我觉得写完全嵌入我们生活中的比写离得太远的那些商品企业要更有现实意义;
2“动感地带”每年9月份都会在各大高等院校举行优惠办卡活动,主要面向新生,这是个很好的策划机会;
3“动感地带”方便调查,进行市场调研,因为用户基本遍布校园,网点也离我们非常近,这样节省了很多的路上时间;
综合以上三点,我选择了“动感地带”。在确定题目之后翻阅了很多资料,并且在走访了很多寝室,使用者达到了90%以上,所以材料非常广,并且很多。再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之后我初步设定了我的题目“动感风暴,起航梦想”长春首届大学生“职业化”成长训练营,也是一次校园行推广活动。通过这个活动的举办,一方面为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进行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一方面进行“动感地带”校园卡的推广活动。
三、实训过程
在进行了实训动员大会之后,大家都在思考自己到底要选什么题材,陆续的大家进入了实训准备阶段。选定题目后我就开始到处去调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收集我所需要的种种资料,编辑打印调查问卷。我的题目是“动感风暴,起航梦想”长春市首届大学生“职业化”成长训练营。要为这个活动制定一个完整的可行的策划案。
市场背景环境分析
企业与外部环境共同形成一个大系统。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是这一大系统中的两个系统,两者必须相互配合,才能产生系统效应。但从企业角度来看,外部环境这一子系统是企业不能控制的客观条件,时刻处于变动之中。因此,企业必须经常对自身系统进行调整,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这正像生态学中生物体与外界环境关系一样,也遵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原则。
外部环境变化对任何一个企业产生的影响,都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对企业市场营销有利的因素,即它对企业市场营销来说是环境机会;二是对企业市场营销不利的因素,它是对企业市场营销的环境威胁;三是对该企业市场营销无影响的因素,企业可以把它视为是中性因素。对机会和威胁,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应措施,才能在环境变化中生存下来。
动感地带的特点分析
动感地带品牌定位在“时尚、好玩和探索”,专为崇尚个性、追求时尚、紧贴潮流的年轻消费群体而设计。动感地带为年轻人营造了一个个性化、充满创新和趣味性的家园。相信动感地带将能更好地发掘后现代化消费观念,从而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拥护。美国品牌大师大卫?爱格曾说过,“品牌就是产品”。的确,久负盛名的品牌就是优质质量的保证。动感地带也深知这个道理,瞄准大学生和公司白领为主的年轻人市场,着力塑造属于动感地带的品牌特性,力求获得大众的认可。经过了几年的宣传推广,目前动感地带的品牌特性是什么呢?
在进行了环境分析和特点定位之后,整合了我所需要的资料,然后进行策划案的正式起稿,具体内容已经在策划书里阐述,这里不做详细说明。实训过程几乎全部靠自己独自去找去写去思考,写完策划案和报告之后我们要进行一个简单的答辩,也就是回答一些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
四、策划方案
(1)、营销目标战略
首选:16-30岁,青少年学生、年轻白领
第二目标:22-40岁,年青人、上班族
目标受众的特点要做详细的了解和阐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据2015年国家人事部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12万,2015年突破600万大关,比去年增加了88万,增长率为24%,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25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六成考试吧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3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策划主题和目标
“动感风暴梦想起航”——长春首届大学生“职业化”成长训练营
动感地带主要的业务是手机通信业务,此次主要选取长春市的10所高校,具有代表性,基本达到了范围覆盖要求。在来年的9月份进行,主要是为了向大一新生推广。
将“动感地带”的品牌打入新生群体
让新生通过我们此次的活动,对于动感地带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所以经营的各项业务,都对新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让新生知道这个对他们有用,体现了动感地带与我们的大学生校园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中国移动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增强中国移动的品牌影响力。建立全新的校园营销渠道体系,使目标客户和企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亲身体验我们的活动
目前各个大学已经开始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作为“教育”的下一环节,职业成长”已经成为校园标志性的主流文化,此次活动从大学生“就业难”、缺少工作经验的角度出发,为大学生提供在校实习培训的机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个更科学的职业化成长平台。进行职业能力强化训练,弥补大学生从学生向公司职员的身份转变过程中缺失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把握自我,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明确的目标指向和素质基矗
(3)、媒介策划
“动感风暴,起航梦想”活动宣传立足校园,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宣传,配合传统媒体吸引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主要分为社会宣传,校园宣传和网络互动。
社会宣传----长春日报各大高校校报电台
校园宣传
通过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站,社团活动消息
在校区各大宣传板上张贴宣传海报
在图书馆宿舍楼等学生活动密集的地方发放活动传单
网络互动
1、通过网络方面(如QQ群,校内网,天健网,豆瓣,五年四班)相关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在公司网站上滚动播出活动的最新信息;
3、在公司网站开通就业,学生注册为会员后,可以在这里文字和照片,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4、建立校内“动感地带”QQ群,学生在这里畅所欲言,讨论就业的有关话题。
(4)、推进计划
建立校园销售体系,面向中国移动所有在校学生,提供规范、便利的销售和客户服务的实体网点;增强动感地带客户品牌归属感的综合服务与体验场所;
(5)、组合策略
抢占市场
超前的创意活动,高密度的参与人群,良好的校园宣传形式,将会使“动感地带”新业务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并占领大学市场,也将进一步夺回因对手而失去的市场份额
企业形象
在此次活动中,中国移动(长春)有限公司将提供学生们渴望的就业岗位,这样既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反而会提升企业在大学生心中的形象和企业的责任感,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品牌建立
虽然移动把“动感地带”作为一个品牌去经营,但在目前的大学市场,大学生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认识,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将对“动感地带”品牌的建立进行不弃余力的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动感地带”价值及功能,从而在学生中起到真正的品牌效应。
宣传范围
随着长春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春各大高校的学生手机的普及率也在逐年提升,几乎已经全面覆盖了。此次活动由于涉及到大学及周边的中专院校,因此对中专院校的青年学生也会有很好的宣传效果。
品牌忠诚
由于大学生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比较高,因此品牌的忠诚度相对较校通过此次活动,可以展示移动公司的公众形象和企业文化,而且在活动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在大学生心中树立移动的口碑,也可以为大学生在工作后的需求做个很好的铺垫,以此为契机建立品牌忠诚度。
五、实训感受
篇4
关键词:胜任力;市场营销;人才培养;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普遍存在转行、跳槽频繁两个显著特点,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市场营销人才胜任能力不足。本文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收集资料,分析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和问题,为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一、胜任力的内涵
1973年,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提出了“胜任力”(Competency)的概念。他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包括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专业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可见,胜任力是知识、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整合。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胜任力特征评价法,学术界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胜任力特征也有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综合国内外研究,市场营销人员的胜任力是指市场营销人员在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所具备的优于他人的某种或某些显著的或潜在的特质,包括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见表1)。
表1 市场营销人才的胜任力特征
[特征\&具体表现\&专业知识\&管理、经济、法律、营销等学科知识\&职业能力\&市场调研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产品推销能力、客户管理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物流组织能力、销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工作态度、服务意识、主动性、执行力和外在形象\&]
二、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四川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于2003年招收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学生。为了解人才培养现状,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收集资料,对市场营销专业在校学生和往届毕业生进行调查。截止2015年6月,市场营销专业在校生共计231人,课题组发出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43份,回收率89.37%。对2010年-2014年的毕业生利用网络调查法收集资料,共计发出问卷 55份,回收问卷48 份,回收率87.27%。所有回收的问卷用SPSS19.0统计分析。人才培养主要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实践实训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本文从这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专业定位比较准确
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要求是:学生在校期间经历双学科教育过程,系统学习和掌握管理学、营销学与医药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管理与营销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从事医药营销和医院营销的沟通、策划、组织、运作、管理的能力。学校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是医药营销和医药管理方向,学生就业主要在各级医疗机构、大中型医药企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类医药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医药营销、医院营销、卫生管理、医药企业管理等工作。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历年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可见,学校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定位和培养目标比较准确,突出了学校优势特色。
(二)课程设置内容丰富
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依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要求,借鉴其他院校经验,结合医学院校特色背景设置专业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管理类课程、营销类课程、医药类课程和全校选修课程五大类(见表2)。
表 2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板块\&主要课程\&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计算机、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等\&管理类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医院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财务管理、药事管理学、国际贸易等\&营销类课程\&医药市场营销学、医院服务营销学、财务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英语、营销策划、商务沟通与谈判、消费心理学等\&医药类课程\&系统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概论、基础中医学、中药学、药物化学等\&全校选修课\&实用美容化学、实用美术、大学美育、普通话、音乐欣赏、合唱指挥、大学生就业指导等\&]
资料来源:根据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培养方案分类整理
(三)课程教学不断改进
近年来,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转变。一是改革教学方法。《市场营销学》、《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医院服务营销》、《管理学》、《商务沟通与谈判》等核心课程积极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调查实训、小组讨论、营销策划、专题汇报等教学方法,增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二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课程实训等教学手段,锻炼学生营销、沟通、管理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三是改革课程考核方法。专业主干课均实施形成性评价,通过小组学习、专题讨论、论文、报告撰写等多样化的方法对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践实训有特色
篇5
论文摘 要: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作者针对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介绍了市场营销专业“全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方案,并对该平台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意义进行了论述。
一、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广泛运用了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使实践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从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来看,实践教学的效果仍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欠理想,适应岗位时间较长,培养出来的高素质的营销人才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一)实践教学大多停留在对一些单个项目进行简化模拟,实训的真实性较差。如营销实训室建立了仿真性较高的硬件商务环境,但由于没有实物(商品)和真实的商务活动,学生在实训中难以开展推销、促销及营销策划等实践活动,商品仓储、配送的实务操作也难以进行。
(二)校外实训基地难以接纳大量学生,实践教学的可拓展的外部空间有限。由于专业特点,单个企业对营销专业学生的需求是小批量的,一般仅限几个人,而且由于业务的连续性和商务的保密需要,企业一般不欢迎学生在本企业进行短暂实训,因此,仅仅依靠校外实训基地是远远不能满足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的。
(三)实践教学缺乏适合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训辅导书,实训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较差。由于缺乏教材,教师在实践课程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上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统一协调,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连贯起来加以吸收运用,甚至有些实训课程只能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二、市场营销专业“全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实施
(一)指导思想。事实上,就营销职业特点而言,营销现象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并非仅仅体现在正规的大型工商企业,而更多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在营销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通过关注身边的经济现象、参与力所能及的商业活动,达到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目的。为了切实提高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在创建营销实践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应贯彻以下基本指导思想:
1.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
2.营造真实的商业氛围和经营机制,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参加综合、具体真实的商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从而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上岗培养目标。
4.根据专业群建设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体现教学平台的共享性和开放性。
(二)营销“全真”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全真”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主要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业务为纽带的“真实企业”,并将该企业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全真”实践教学平台。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成立并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以真实企业的经营模式在学校内部运作,并根据业务要求设置“营销部”、“物流部”、“财务部”等部门。该企业的经营场所主要在校园内部,以大学生为主要消费群体,在相关制度下开展有组织、有指导、有奖惩、有责任、有权利的实际经营活动,让学生在风险不大但充满挑战的商业运作中去磨炼、思考和总结,从而培养综合营销能力。下面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教学平台“大学城营享服务中心”为例,介绍营销“全真”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方案。
1.组织形式。“大学城营享服务中心”的常规工作主要由学生骨干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参与和管理,包括常务人员和临时人员。常务人员由4-5位能力较强的学生骨干组成,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负责整个企业的运作和管理;临时人员是指参与某一具体的教学项目的教师和学生,比如《推销技巧实训》中的任课教师和参加实训的学生。资金来源主要由学校以模拟银行的形式投资。另外,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效益,鼓励主要参与的骨干教师和学生以股份的形式投资,在每年除扣除正常经营成本和教学需要的资金外,按照出资比例分配剩余利润,充分体现商业的真实性。
2.业务经营模式。“大学城营享服务中心”主要经营业务包括两类:一是品牌。业务通过与一些知名厂商开展校企合作,如康师傅、中国移动、李宁公司等,这些企业的产品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比较容易拓展市场。另外,“大学城营享服务中心”主要在校内经营,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合作企业在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实战的锻炼机会的同时,也赢得了市场,从而与合作企业实现“双赢”。二是小商品零售。考虑大学生消费群体大、消费金额小等特点,主要选择“单价较低、技术含量不高或成熟”的小商品进行经营,比如需求量大的日常用品、季节性用品和小饰品等商品,这些产品比较适合学生操作。学生通过小商品批发市场采购这些商品,然后销售给在校学生。
(三)“营销实训”教学活动的实施。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充分利用营销“全真”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我们根据本专业能力结构,将原本分散于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岗位实际能力形成进行整合提炼,单个实训项目与某课程同步教学,同时又与其他实训项目相联系,互为补充,从而使所有的实训项目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具体的课程单项实训主要包括市场调查实训、推销技巧实训、营销策划实训、促销技巧实训、商品采购实训、仓储与配送实训、模拟谈判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等等。以推销技巧实训和市场调查实训为例。推销技巧实训采用校内真实销售的形式进行,首先将学生分组,学生个人按比例提供资金,在一定时间内(一周或两周)学生自行确定经营项目,进行市场调查,制定营销计划和销售策略,组织销售人员,面向校内学生进行实物销售,同时开展一定的广告宣传、促销等活动。市场调查实训是结合企业实际问题(可以由根据“大学城营享服务中心”的经营业务选题或由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市场调研方案的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资料的整理分析及调研报告的书写。
(四)考核方式。鉴于市场营销实训教学的多样性、多变性及随机性,对其考核方式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包括:
1.过程控制考核。在实训全程予以跟踪的基础上,建立实训过程考核控制标准,设定若干量化考评指标,如纪律考勤、定点巡查、每日询问、数据分析、分享会议、客户反馈等。
2.实训业绩考核。市场营销实训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在实训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一定量的实战业绩。可将实训期间的销售业绩作为考核的一项,以此激励实战热情、鼓舞营销斗志。
3.实训报告考核。书写实训报告,便于汇总解析实训期间所获各种数据资料,形成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文字性参考文献,具体操作包括SWOT分析报告、时间序列市场预测报告、营销策划书,等等。
4.实训答辩考核。在实训结束、总结该环节中,结合实训内容和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对实训学生给出一定难易度适中的口头答辩题目,以即问即答的方式,让学生即兴给出主客观回答。
三、实施营销“全真”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建立以实践教学平台为核心的营销专业“全真”实践教学体系,是带动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实现实质性飞跃的关键之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为学生参与商务实践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实训平台,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全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使学生有机会与真正公司的生产部门和业务部门接触,在实践锻炼中,可以更快地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勇敢接受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挑战,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自觉性,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二)通过实际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可以缩短理论教学与实际业务之间的距离,带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全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需要为导向的,教师的实践教学必须与商务实践有机结合,要切实面对营销职业岗位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和实践指导,这必然会有效改变目前实践教学目的不明确,过程难展开,效果难检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滞后状况,为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水平的飞跃发展寻求一条行之有效的突破口。
(三)通过商务实践,可以依托业务拓展,创建外部营销网络,带动产学合作和科研创新。“全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以商务实践为依托的,在业务发展中所形成的营销合作伙伴自然会成为学生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并且为学生就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树立起学院和专业品牌,为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建设、营销策划和岗位培训等创造条件。教师在实践中得到了提升和锻炼,可以准确及时地跟踪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为专业建设和科研创新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勇,陶鹏德.高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高校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杜安立(1966- ),男,河南焦作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系,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教学工作。(河南 焦作 45400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103-02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中学生上大学难的压力逐步得到缓解,越来越多的人能接受高等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则愈来愈凸显,就业形势亦越来越严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不少人将就业难归咎于扩招本身,认为扩招是中国高校的“”,直接导致就业市场供过于求,从而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2010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631万人,和2009年毕业生人数611万相比多了20万人,而社会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由此而论,人才总量并非过剩而是远远不够。问题究竟出现在哪个环节呢?据调查,除了大学生就业认识存在误区,就业目标定位不切合实际外,一个主要原因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所培养的人才质量规格远远满足不了人才市场的需要,造成人才资源有效供给严重不足。因而,以大学生就业为中心,调整高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大学毕业生,是破解就业难的根本途径。
一、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建立和调整高校专业设置
高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合格人才。作为人才市场的供给方,高校必须以满足社会对人才质量规格的需要为办学原则,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而目前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缺乏与社会市场需求的沟通协调,从而导致人才供需不均衡,要么供过于求,出现人才过剩、就业扎堆的不良局面;要么供不应求或没有供给社会急需的热门、冷门行业的专业人才。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毕业生就业,也同时制约了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造成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合理规划专业设置、深化学科专业结构改革,已成为目前高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要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顺应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要求,建立与社会就业市场相对接的专业设置新机制,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及时转变办学思想,变革高校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模,合理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模式,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方向和专业结构定好位,按照就业市场的需求和毕业生的就业反馈系统,科学地确定专业招生规模,规划专业的课程结构,使得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市场的要求相适应,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特色和产业结构,增减相关专业的规模,增设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专业,打造学校优势和品牌专业,凸显学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通过专业调整和建设,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竞争力较强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强化职业教育
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是目前高校存在的一个通病。作为教学型高校,其人才培养的类型应是技能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但在教育实践中,课程设置中理论课偏多,实践课偏少,学生缺乏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任课教师在教学中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技能的训练和指导,重学术的熏陶轻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型高校的学术化教育倾向不仅导致了与市场需求的错位,也直接导致了毕业生就业观念上的偏差,毕业生普遍将高学历等同于高就业能力,认为只要完成学业,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自然会具备未来的就业能力,满足自己寻找理想工作的意愿。其结果,高校成为脱离社会市场的“象牙塔”,大学生成为呆在书斋里的 “书橱子”。从这个“象牙塔”里走出来的毕业生即使博学多识、满腹经纶,也会因缺乏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就业领域没有用武之地,最终导致就业无门。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有了明显的转向:不再单纯地强调学历和学术水平,转而关注社会阅历和职业技能水平,特别是人才的可塑性、创新性和工作适应性。无论学历有多高,理论知识多深厚,都要和“专业能力”寻求对称。由于轻视职业教育,脱离社会市场,大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方面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有差距,这些问题都直接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为了避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市场人才需求的错位或脱节,转变高校人才培养的观念势在必行。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技能型人才转变、由以学术教育为本向以职业教育为本转变,体现了现代社会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它不仅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高校以人为本、对学生未来发展负责的重要体现。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高校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对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和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第二,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注重实习和实训,利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既要善于动脑更要善于动手,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第三,扩展教育视野及培训领地,积极实施校企联姻,在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类型和质量规格具体要求基础上实施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将职业素质与技能的培训与学校日常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使得高等教育的“产品”数量与质量与社会市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三、以拓宽就业渠道为根本,进行创业教育
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创业能力是学生的“第三本护照”,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目前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在高校中进行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创业教育的宗旨就是助人自助。提高大学生就业信心和能力,主动就业。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非常普遍,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比重高达20%~23%。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近几年,国务院办公厅及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毕业生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就业,支持、扶助毕业生自主创业。不少高校积极地进行了创业教育尝试。
高校进行创业教育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提升创业意识。高校可利用广播、校报、板报等宣传工具,树立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以及自尊、自信、自强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并结合专业特点开设有关创业教育课,将创业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开展与创业有关的班会和课外活动,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第二,建立创业教育的支持网络。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和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学校领导部门的重视是前提,这样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积极的舆论导向;教务、学生、后勤、图书馆等部门的支持、协作是关键,可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创业信息、进行创业宣传和指导。这样,学校各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 密切配合,形成立体化的创业教育网络。第三,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机会。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是学习创业知识、获得创业经验的最佳途径。在校内,支持学生到校办企业、后勤集团、图书馆、实验室勤工俭学,也可有偿协助教务处(科)、学生处(科)工作人员和任课教师做一些日常工作。在校外,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假期兼职打工、参与策划、市场调研、试办公司,参加职业知识和证书培训等。
四、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有力举措。高校应科学地构建就业指导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手段,形成完整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增强就业指导的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及有效性。
为了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将其严格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全方位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内容应包括:职业基本知识、就业程序与途径、职业生涯设计、求职面试的方法和技巧、就业心理辅导以及如何做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个人选择和社会需要相结合、个人发展与职业前途并重等。
2.开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或报告。聘请校内外专家、职业规划师、社会企业家等开设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就业指导讲座或报告,这是对学校就业指导课的进一步延伸和完善。
3.通过新生开学典礼、各种会议、学生座谈会等途径对学生渗透职业指导的内容。引导学生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专业教师应结合专业发展在教学和实训过程中渗透就业指导的内容,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就业意识,坚定专业信念,明确努力方向,不断调整自我、完善自我。
4.树立“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与就业市场紧密挂钩,为毕业生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和渠道,帮助毕业生到对口单位或相关部门就业。学校领导层面不仅要亲力亲为,同时还要善于发挥各基层院系的作用,以各院系及专业教研室为主体,突破区域的限制,有针对性地走访专业对口单位及部门,建立联谊关系,这不仅可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帮助,还可以为系部各专业扩展实习、实训基地,并且可以聘请联谊单位的领导或业务骨干作为系部的荣誉教授或客座教授,邀请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大学生上课或开讲座。
五、以培养大学生良好就业心理为目标,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难度不断增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并逐步呈现前移趋势。许多刚刚入学的大一学生就开始担忧自己将来的就业问题,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可能会更加凸显,他们因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日益焦虑、担忧,或因就业遭受挫折而自卑自叹,怨天尤人,甚至一蹶不振。这些就业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予以解决,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幸福指数,而且会为社会带来用人的困扰,滋生不稳定因素。如何调适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引导他们以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良好的心态顺利地融入社会,已成为高校教育所不能回避的问题。
高校应充分调动各类教育资源,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教育网络。学校管理者、心理教育专职人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等要共同参与担负起对大学生的心理保护和培育,通过新生心理普测、个体或团体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讲座、就业指导课、素质拓展活动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心理承受力,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形成适应社会竞争、发展需求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以便顺利地走向社会、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河南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郑州师专教育科学研究所.大学生心理辅导[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篇7
一、提倡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陕西省教育厅的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可看出:一是工学、理学、农学类毕业生普遍受用人单位青睐。交通运输、公共管理与服务、农林牧渔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1%以上;二是综合类本科院校和市属高职院校就业率较低,财经商贸、公安与司法就业较难,收入相对较低。一般层次的财会类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导致出现财会岗位一职难求的现象。针对这种现状,欧亚学院按照确立了以“创意培养、创新实践、创业孵化”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引导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工作。基于此现状,西安欧亚学院提倡搭建通过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将教育技术与创业教学内容完美融合,依托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彻底转变传统理论教学,通过IT技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由“经验教学”转为基于数据驱动的教学。并与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建立财务管理专业财务决策分析技能培养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打造贴近实际企业真实财务工作场景的实验环境,实现专业实验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创业思维相结合。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心为载体,探索学校与产业、行业、企业协同培养创业人才的新机制。
二、基于财务决策导向,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体系
(一)构建“素质+机会”的双维度创新创业体系本体系是依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两个纬度进行设置的,即素质纬度与机会纬度。课程体系中横坐标采用精益创业方法,将创业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感知创业、创业者与创业团队认知、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机会开发、创业机会利用。课程体系中纵坐标是围绕阶段课程培养目标展开的分层次培养,包括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思维三个层次。对于创业知识层,涵盖感知创业意义、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财务指标分析等多个内容;对于创业技能,创业团队组建、创业项目分析、市场调研、策划书撰写等内容;创新思维包括创业方法、决策设计、融资路演等。培养创业思维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创业思维,正确看待风险、积极主动、从问题中看到机会、对环境的变化保持敏感等。
(二)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中心建设——引进财务决策平台财务决策平台依托国家提倡创新创业的这种变革方向,培养学生通过企业财务主管的视角去运营一家企业,并进行财务、税务、资金等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强调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与管理学、市场营销、金融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融合,互相依托。财务决策平台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寓教于乐,以模拟企业运营的模式、游戏式启发式、开放式、协作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师生平等参与交流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体现了教改的精髓。该平台涵盖了学生创业仿真实训内容,通过信息化技术与手段模拟创业项目筹备过程,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的效果。
(三)师资培养——培养创新创业中的“引导师”通过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建立双创引导师研修认证服务体系,建设双创教学方法和双创教学资源库。双创引导师培养将从创新创业引导师的核心能力模型入手,培养教师具备基于信息化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能力,面向成果的项目管理能力。
(四)仿真实训——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后,需要通过校内财务决策平台仿真实训的过程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这就是“训”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财务决策实训课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实训内容激发学习创业意识,了解创业过程,掌握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的效果。仿真实训将提供标准化教学资源,采用模块化的教学设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训,满足差异化需求。比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因已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决策能力,我们将使用“学校自主理论课(平台内含理论知识)+网中网企业经验+实验+测评”授课模块;对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我们将采用“理论知识+实验+测评”授课模块。通过仿真实训课程,最终形成的实训成果完全符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申报。所需要的项目路演PPT、项目策划书、路演视频文档等,并可以完成资源的生成、上传、导出等。
(五)教学方法——引入PBL教学法在实施PBL教学法中,教师是倡导者、设计者和具体执行者,学生的主动性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和发展。因此,在基于财务决策分析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中,教师运用新教学方法中对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对教学资源的准备、调控课程教学的能力决定着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PBL教学法是以能力提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牵涉到理性探索、企业认知策略等。一般会采用如下工具。
(六)财务决策大赛+双创大赛——形成“以赛促教,赛教结合”教学模式财务决策大赛是财会专业学科综合性极强的一项重要竞赛,意在考察参赛选手从CFO的角度综合运用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税法、市场营销等理论知识的能力。其特色在于每个环节都体现资金成本、时间成本、企业信誉、机会成本,充分体现财务决策的重要地位;该大赛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是目前国内院校参赛人数最多的创新创业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在参加大赛时,一是“保量”,增加比赛项目数量;二是“保质”,提高参赛项目质量。并将两类大赛比赛内容与日常授课紧密结合,最终实现“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之路“
篇8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本科;社会需求;调研
基金项目:四川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及实践” 成果(批准号:2010ZR0018)
“应用型人才培养”概念提出已久,目前已有部分研究成果,但缺乏建立在市场导向基础上的调研及系统研究。本文将“应用型人才”界定为厚知识、重能力、高层次、高素质、两强于(即在动手能力上强于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在理论基础知识上强于高职学院的毕业生)的经世致用的人才。在强大的网络时代,借助互联网搜索及调查,可方便快速收集海量信息,因此,本文主要借助网络平台并辅之传统调查方法,对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进行实证研究,可以为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一定的实践支撑。
一、调研方案说明
1.调研目的
通过市场调研要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现状;2)收集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及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社会评价,及时调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3)了解用人单位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意向,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开拓新的培养模式。
2.调研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用人单位,具体来源包括:1)通过前程无忧平台参与网络调研的企业单位;2)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的校企合作单位;3)学生实习及就业单位,合计500家。
3.调研方法
主要借助前程无忧的网络调查平台,并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问卷,辅之传统的访谈法,请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及企业老总提供准确信息。
4.调研规划
1)调研流程
2)调研地区
由于我国地域性特点比较明显,全国性数据的指导意义和研究意义难免大打折扣,由于课题组服务学校所在地为四川,因此选择四川省作为调研地区更有价值。
3)调研时间及有效样本
本次调研时间范围设定为半年。调研共计发放问卷530份,回收500份,剔除残缺以及无效问卷20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480份,问卷有效率为96%。
5.调研组织与实施
1)组织机构:专门成立“应用型人才需求调研”工作小组,对本次调研全权负责,负责调研计划制定、调研具体实施与调查报告的完成。
2)问卷设计:问卷设计采用专家意见法和座谈法的方式。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即调查单位基本情况、应用型人才需求情况调查,共设计问题20个。
3)人员培训:组织调查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调查目标、问卷思路、提问技巧等。
4)预调研:问卷设计完成后,在小范围内进行预调研,以提高市场调查的问卷设计质量,保证调查效果。
二、样本分析
本次调研选择的样本涉及各种性质、各个行业、各种规模的用人单位,有足够的代表性。
1.企业行业样本分析
本次调研对象三大产业均有涉及。其中IT行业、制造业、服务业、建筑行业参与面更广。
2.企业规模样本分布
企业规模主要通过企业人数这一指标获得,各种规模类型的企业占比相差不大。
3.企业性质样本分布
此次参与调研的样本以民营企业居多,占整体样本的54%;其次为国有企业,占21%;外资企业占比10%。这正符合本次调研范围――四川的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这一客观现实。
三、调研数据解析
1.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类别以应用型人才为主
根据调研结果发现,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当前更需要的专业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占比69%,远远超过研究型人才(占比14%)、技能型人才(占比17%)的需求。
2.不同行业的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同
建筑业、制造业和交通、通讯、电力等传统工业类企业更需要应用型人才,是各行业之中对动手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重视程度最高的群体。这与传统工业企业工作内容更多地集中于技术型和动手型的实际有很大相关性。批发业、零售业、金融保险业、服务业等传统商业和服务行业则更重视具备应用型管理能力的人才。比较特殊的是公共行政行业,这类行业中约80%的单位属于国家政府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所以在能力需求上与国家机关相仿,对各项能力均衡发展的要求很高。
3.不同规模的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不同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划分标准,企业规模可以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其划分依据主要包括: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等三项指标。
不同规模企业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的关注度都在同步提升。企业规模越大,对职业技能的需求越高。特别是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对员工职业技能的需求明显高于其他各规模企业。此外,中小企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型企业已成为教育市场,特别是应用型人才教育市场的重要需求方。
4. 应聘成败的影响较大的因素分析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对应聘成败的影响较大的因素排名前两位的是个人综合素质与个人修养(36%)、工作实习经历(28%),而较为传统的两个因素“学校及学位”、“学习成绩”占比分别为13%和10%,这说明用人单位更多是从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角度出发去进行人才选拔,同时非常看重大学生的实习实践经验,而不是按照传统的名校标准或者将学习成绩作为人才选拔的唯一标准。
5. 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质量需求分析
1)在众多的应聘者中,相同条件下用人单位会优先选择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在调查中,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优先选择应聘者的因素中,有工作经验占比62%。
2) 用人单位最关注的学习成绩,排列前两位的是实践实习成绩和专业课成绩(实践实习成绩占比57%,专业课程占比47%)。这与“在众多的应聘者中,相同条件下用人单位会优先选择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这一结论不谋而合,说明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大学生在校期间校内校外参与的各种实习实践经历,并从中积累的经验。
3)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排名前三位分别是责任心、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4)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能力排名前三位分别是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专业技能排名第四。
6.用人单位对招聘的毕业生评价分析
1)应届毕业大学生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用人单位认为目前的应届大学生进入职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有好高骛远、不安心本职工作(58%);缺乏踏实、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52%);另外有40%的用人单位选择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有三成的用人单位选择了“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这说明大学生作为职场新人,在就业心态上还有待改进,实现由学生到员工的无缝对接。
2)用人单位招不到理想的大学毕业生的原因分析:虽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基本满意,但要想招到理想的大学毕业生还存在一定的障碍,63%的用人单位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用人需求与大学生就业意向存在巨大差异”,有22%的用人单位选择“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异”。如何弥补这种差异,需要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学科专业,同时大学生应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状况,转变个人求职理念。
7.用人单位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评价分析
1)用人单位多数认为毕业生实习时间半年左右较为恰当。从毕业实习时间长短的设置来看,安排为3-6个月较为适宜。
2)96%的用人单位认同高校对专业课程配备实训课程,关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为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超过80%的用人单位认为只要安排得当,愿意高校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32%的用人单位愿意与高校共建实验室。
4)用人单位认为要促进和帮助毕业生就业,最应该改进的是应聘者的心态和高校教育方式。从数据发现,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要帮助毕业生就业,最应改进是还是学生本身的心态问题(65%),同时高校教育方式也值得改进(38%)。
四、调研结论及建议
1.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大、高校应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即意味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机会多、市场广阔。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因此,高校应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2.强调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平衡发展
从调查数据来看,企业在对员工工作技能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会把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放在同一水平上进行平等对待。作为劳动力的使用方――广大用人单位在员工选取上唯“学历”、“分数”独尊的时代已经结束,更希望得到的是既具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又具有较好的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反映到学校教育中,就要求大学生劳动力产品的制造者――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以能力为导向”,既要重视基本技能教育,又要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培养二者兼备的大学生人才,满足企业全方位需求。
3.注重对大学生实践机会的提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调查发现,单纯的通过课堂教学、知识灌输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质量需求。大部分用人单位从企业效益的角度,在招聘大学生时,看重学生工作实践经验及实践课程成绩。
从学校专业教育角度来看,高校应该做到:1)增加实验和实践的教学环节、增加实验和实践环节的学分;2)开门办学,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入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实践。
4.改革课程设置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校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其设计应精密结合企业需要,职场模拟的实践教学充分强调职业能力训练;优化教学计划中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社会需求优化课程内容设计。
5.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实验室教学、微机训练、讨论训练、角色扮演、现场演示等手段,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对学生进行实训。
6.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立起一支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兼备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和企业导师;培养、鼓励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报考职称证书;教师进入企业相关部门顶岗工作。
7.加强地方院校与企业的沟通与互动
校企双向互动已经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一方面要积极探讨开拓合作渠道;另一方面主动寻求合作项目,以项目作为桥梁进行互动,建立学校、学生、企业多赢的良性合作机制。
8.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不容忽视
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都与职业心态、职业素养有关。因此,在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教育过程中,除学生能力培养外,还应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能清晰地自我定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吃苦精神的意志品质、责任心与敬业精神,并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念,实现“好就业、就业好”,保证持续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21世纪教育研究院.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需求调查,2011(09)
[2]崔晓迪.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04)
[3]罗树坤,赖洪燕,叶勇玲.毕业生素质能力及用人单位人才规格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07)
[4]季诚钧.应用型人才及其分类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6(06)
[5]前程无忧HR人力资源调研中心.http://.
作者简介:
篇9
一、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验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工商管理专业现场实习的困境
工商管理专业传统的现场实习一般由老师带队统一组织学生到工商企业中,让学生亲自体验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并由企业指派经验丰富的职工具体指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现场实习模式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由于企业员工任务十分饱满,工作压力大,接待学生实习比较困难。另外,随着企业现代信息化管理程度提高,多数企业已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事务处理和业务管理,基于对管理系统安全及企业资源技术安全性和保密性的考虑,实习单位往往拒绝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的业务管理,实习效果不佳。
(二)推进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大力推广模拟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在模拟实训教学中,一般由若干名参与者组成一个团队,代表一个企业进行经营决策,为了让企业在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团队成员之间需要进行合理分工,有效沟通,充分发挥各成员的积极性和和能动性,从而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2.提高学生的综合决策能力
在运用模拟程序进行模拟决策时,学生结合企业可控制的资源和企业经营目标,通过搜集信息、分析问题、制订方案等环节,需要对各环境变量及相互关系进行合理分析,并对它们未来的变化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在企业的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经营目标之间做出恰当的取舍,可大大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决策能力。
3.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模拟实训教学模式变革传统理论教学中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让学生尝试独立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犹如企业管理的‘当事人”,身临其境,处理问题,提出方案。这样既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差距,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
4.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工商管理模拟实训中,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是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经营环境,实训参与者必须掌握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观察竞争对手行为,分析对手的竞争策略。因此,模拟教学有利于培养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学生通过大量参与模拟实训,能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竞争策略和竞争手段,有效地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教学模式设计的原则
(一)实训环境情景化原则
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突出模拟实训的高仿真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经济管理活动过程。环境模拟越真实,实训的效果就越好。环境模拟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工作环境,而且还包括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如其他企业、税务部门、银行、海关和用户等。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让学生认识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认识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
(二)实训设计体系化原则
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要在整合工商管理专业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能够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全过程的系统,将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进行全面的集成。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的设计是由各个单项模拟实训组成的一个大系统,各个单项模拟实训是综合实训系统中的子系统。通过有效整合,将模拟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既具有单项实验功能,又具有系统整体功能。
(三)实训过程互动性原则
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是一个团队协同进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要求在实训过程中将学生安排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每个岗位的操作结果都会对其他岗位产生影响,即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其他环节的结果,并最终影响整个实训的效果。因此大家只有各负其责、通力协作,才能实现目标。所以,这种模式不仅具有高度的仿真性,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按照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构建模拟实训教学系统
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应建立六大模拟实训教学系统。首先,建立商务技巧开发训练系统。该系统包括决策过程与策略规划能力训练系统、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模拟演练系统、人际沟通与冲突训练系统、会议模拟系统。其次,建立企业运作模拟系统,该系统包括企业实际运作模拟演示系统和企业实际运作模拟决策系统两大部分。再次,建立市场运作模拟仿真系统,该系统包括市场实际运作模拟演示系统、商战模拟决策系统、证券市场交易模拟系统和金融市场投资分析系统。第四,建立管理岗位操作模拟系统,该系统包括管理岗位模拟演示系统和管理岗位运作模拟系统。第五,建立外贸业务模拟系统,该系统包括外贸业务交易磋商模拟系统、合同签订模拟系统、外贸制单模拟系统和外贸运输模拟系统。第六,建立会计实训模拟系统,该系统包括会计实务电算化系统、会计技能模拟试验系统。
(二)按照核心课程设计综合性实训项目
综合性实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学科交叉和渗透为理论依据,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如会计专业的综合实训是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分别设计筹资决策综合分析、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企业并购决策分析等实验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综合性实训项目可根据各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应用型实训项目内容,通过多种模拟实训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常用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训教学项目主要有:电子商务模拟实训、第三方物流管理模拟实训、统计学实训、网络营销实战模拟、远程仓储模拟实训、现代企业经营决策实训、外贸国际贸易模拟实习、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财务决策模拟实训、项目投资评价模拟实训、战略管理模拟、管理沟通模拟、商务谈判模拟、市场调研与预测实训和公共关系学实训等。
(三)根据时展设计创新型实训项目
创新型实训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以改进、创新专业某一局部技术为目标,鼓励学生提出最新科研课题,进行科研开发。学生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是学校教学活动和学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如组织学生申报各层次科研项目,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设计大赛、电子商务技能大赛等。2007年,我系学生分别获得两项全国电子商务大赛一等奖和一项山东省铫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特等奖。
(四)积极开展课程的案例教学
篇10
【关键词】市场营销;实习实训;创新;合作双赢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实习创新的背景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社会需求较大的专业,但在过去的教学实习中发现,市场营销专业实习难度大,原因主要是一些企业不愿接纳学生实习,一怕泄漏企业商业机密,二怕影响企业的日常工作,三是一批实习学生人数太多,企业很难一次性安排好;同时,传统的实习方法,挂靠某单位,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学的与实习做的关系不大,使学生对实习产生了抵触心理;加之学院实习经费有限,实习工作困难重重,实习质量难以保障。
针对这些困难,各高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形成了一些典型模式,主要有三类:一是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式实习:实习基地的数量有限,接待能力不足。二是松散型实习: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出现大量虚假实习,实习效果不佳。三是情景模拟专业实习:模拟实习对于程序性强的专业课程实习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市场营销相关专业来说作用不明显。因此,传统的三类实习模式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存在较多缺陷,必须按营销人才的需要,进行教学实习模式创新。
二、“合作双赢”模式的运作思路
1、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设想
(1)大一,认识实践阶段:市场营销专业的实习是贯穿大学三年的教学工作,大一要使学生从思想上转变认识,教学实习应安排学生到企业了解一些营销知识,培养团队意识,强调团队内部各个成员的紧密协作,使团队精神贯穿整个大学生活。
(2)大二,指导实践阶段: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觉思考,积极参与。主要方法是在校内利用营销实训室先开展模拟销售、模拟谈判、产品设计大赛、广告策划大赛等等专业性较强的模拟实训,树立学生的信心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校外实习,按学习小组完成特定主题的市场调研、环境分析、营销策划,制作实习报告,交流实习心得体会,增进成员之间的团结,加强团队意识,树立自信心。
(3)大三,自主实践环节:这一阶段分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通过多次不同内容、不同岗位的实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进行营销实践,为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打下基础,加强高校与企业的互动,双方共同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一个平台,构建“合作双赢”的实习模式。
2、“合作双赢”模式的主要特色
把高校学生的实习与企业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按市场的需求来组织高校学生的专业实习,建立高校与企业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就是要利用师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向有需求的各类企业提供有偿服务,这既有利于学生提高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又使企业降低了解决营销问题的成本,从而达到了高校与企业的双赢。
三、“合作双赢”模式的教学实践
1、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合作双赢”模式实践探索的阶段
一是探索阶段:2002-2005年,先由老师于联系好实习单位,商谈合作项目和合作条件,写好实习策划书,由指导老师全程陪同同学与企业合作,由实习单位出具实习鉴定,并作为实习成绩主要评判依据。二是相对成熟阶段:从2005年开始,基于营销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际,实习单位的联系主要转变为由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在实习前一个月对实习同学进行分组,由各小组在实习开始之前主动联系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审查企业和课题合格后进行实习。
2、“合作双赢”模式的实践成效
通过这几年的“合作双赢”模式的实践,学生、企业、教师都有收获:
(1)实习学生的收获:①学生由被动的“服从”型逐渐转变为主动的积极进取型,学生初步知道如何与企业打交道、与人沟通,为毕业后走上营销等岗位②通过“合作双赢”模式专业实习,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企业的具体营销问题和营销管理中,熟悉了营销问题解决的一般程序,他们设计出的营销方案如能被采纳,就会大大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营销实践的激情。③较成功的专业实习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求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代企业招聘越来越注重受聘人员的专业实践经历,重视实践技能、重视工作阅历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实习、实践中。④通过“合作双赢”模式的实习,学生实习有基础工资加业务提成,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价值,领悟到劳动态度、业务能力、工作业绩与自身价值之间的关系。
(2)实习企业的收获:①通过“合作双赢”模式的教学实习,企业可以获得部分营销问题的第一手资料,有少数学生的营销策划方案和好的建议,也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企业为学生的教学实习提供了平台,其支付的成本费用低,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人工成本,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③通过“合作双赢”模式的教学实习,企业加强了与高校的沟通交流,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3)教师的收获:①通过教学实习,教师获得了市场的第一手资料,为教学研究积累了素材。②通过教学实习,教师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
3、“合作双赢”实习模式有待完善
“合作双赢”实习模式是校企双方依市场规律形成的合作关系,有待完善的是校企双方合作交流平台的建立,不断完善合作企业数据库,扩大信息覆盖面,从而实现实习资源的动态化,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力争让实习实践贯穿整个学习期间。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校力求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因而不断创新教学实习的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从而使教学、实习、生产走向一体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