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14 17:4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

篇1

【关键词】档案;管理;知识管理;融合

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新的技术和新的理念在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中都应该得到一定的应用,知识管理是档案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它能够避免以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对档案信息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融合的必要性

我国的经济和科技都得到了非常大的进步和发展,在经济活动变化当中,知识因素的参与比重正在呈逐年增大的趋势,所以只是管理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变革的必然要求,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提升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对工作质量也有非常大的改进和提升,档案信息能够更加全面,档案信息的作用也可以得到尽情的发挥。在以往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要经过很多的工作流程,管理方式也相对较为落后对信息价值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在对实际的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要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一定要将知识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进行充分的融合,只有这样,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与时代的发展相协调。

2.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融合的可行性

2.1从档案信息属性的角度分析

档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就是知识属性,这些知识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档案只是记载这些知识的一个载体,是人们对事物的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对象是一直的,档案信息管理当中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对于文档中的显性知识的一种管理。

2.2从知识管理的现有研究成果分析

知识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和方法,虽然在某些环节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和进步。要建设一套比较系统的、科学的管理体系,首先要保证实践具有可行性,其次是要选定恰当的研究对象,最后是在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以后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在知识管理当中基本上已经具备了上文中所提到的基本条件,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相互融合有相应的理论保障和技术保障。

3.知识管理对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

3.1知识管理可以完善档案信息管理职能

知识管理在档案信息管理当中算是一种变革和创新,知识管理对档案管理的所有流程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是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不同。知识管理在档案信息管理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加入了知识管理以后,档案信息管理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改变了以往只是对实体档案的管理,转变后的档案信息管理不再注重管理的载体,而是更加注重管理的内容,强调了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采用高科技手段对档案信息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这也促进了档案信息管理在观念上的转变,将档案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在知识管理的前提下不断改进档案信息管理的相关内容。

3.2知识管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是对组织中及组织间的工作流程与程序进行的分析和再设计,其既是知识管理的要求,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结构将从传统的直线型向扁平式转变,管理的中间层次将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将形成一个由中心的管理者统一领导和指挥的组织。同时,对信息技术高度依赖和应用将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文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推动了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对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应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即把文件档案看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文件连续体。打破过去文件工作与档案工作的界限,实现企业文件档案一体化,在业务流程上进行统一的设计。该流程包括文件从产生、运转、归档、永久保存或销毁的全过程。这种新的业务流程有助于加强文件、档案的知识管理,同时强化了对各项业务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提高了整个文档工作的工作效率。

4.知识管理可以强化档案知识智能化服务意识

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是知识使用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同时也是连接档案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重要桥梁,信息化的发展与进步为档案信息管理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网络的发展更是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在工作方式上有了以此非常重要的转变,知识管理不但能够促进知识的传递与共享也能使档案信息更加全面,相关的服务质量较以往也能够有非常明显的提升。因此,在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在内的各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智能化,提高服务质量。

5.知识管理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现代管理飞速发展,在许多管理职位,从业人员的素质都在不断提升,而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一直是影响档案信息管理水平的重要制约因素。知识管理要求作为参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的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管理学和现代管理知识,熟悉业务流程,提高自身素质。从这个角度来讲,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融合将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这是档案信息知识管理的前提,也是结果。从时间角度讲,知识管理有助于完善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档案人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助于档案管理人员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潜能;还有助于档案管理人员了解客户需求,提供知识服务。因此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创新离不开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使档案信息资源优势不仅止于历史研究之用,档案人员的目光将投入到广泛的社会需求中去,档案人员将尽可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多层次、多角度地为社会生活各领域服务,不断对档案信息去粗取精,创造社会服务价值。我们希望档案工作者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成功的信息主管和知识主管。

6.结语

知识经济在当代社会得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档案信息管理也应该更好地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传统的理念和模式进行大胆的变革,只有变革才能有创新,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档案管理也是一样,只有对其进行不断创新,在管理的过程中与知识管理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长久发展。 [科]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企业经营全球化以及企业间的人才频繁流动的环境影响下,许多企业开始重视关键知识的保存及知识管理的重要性。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PeterM.Senge的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在美国出版,成为知识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知识管理过程的研究,Devenport明确指出: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以及经过文字化的信息。Stewart认为知识是一种经过系统化描述的直觉经验与事实,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与信息,他将个人为公司带来的知识与能力的总和定义为企业的智慧资本(IntellectualCapital)。Quinn等人将企业专业人员的知识分为四个层次: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际知识(Know-who)。而另一部分学者则从知识能否具体化与表达的角度,将知识分成隐形知识(Tacitknowledge)及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核心竞争力通常指的是企业所特有的、不为外部成员所模仿的资源和能力。产学研环境的形成必然将促进专业化产业区域的形成,将区域内既有的资源投入区域特色及优势产业,形成一种独特竞争力。一些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特指企业所保持的持续且稳定的长期竞争优势,该竞争力可促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威兹提出了著名的政、产、学三重螺旋理论,即政府、企业与高校是知识经济时期社会内部创新制度的三大重要因素,其三方联动有效推进了知识的再生产和传播,从而实现创新的螺旋上升。

二、知识管理在产学研环境下的特性

产学研环境使得企业的知识拓展不是通过原有的水平或是垂直购并的方式进行的,而是以网络化的组织结构进行的。因此,产学研环境下的知识管理一般具有分散性、协同性以及创新性等特征。1.分散性。企业内部是一种动态的空间,知识的分散性的原因在知识载体的个体的差异及知识的独特生产方式,即知识的异质。在产学研环境中知识载体的分散必然带来知识的分散,而专业化分工是导致知识分散的一个重要因素。专业化分工可能产生更多层次以及更广泛范围的知识,使得知识在个体中更加趋于分散。这些知识必须通过有目的的整合利用,才能成为产学研环境中的重要资源。2.协同性。产学研环境中的企业知识管理包含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或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知识共享两个层面。由于产学研环境中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都是知识生产的核心主体,尤其是高校其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社会服务的功能,具备“知识库”的功能。此时双方的知识传递是双向且具有协同作用的。在实际运用中,高校的知识生产应注重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企业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研究能力才能强化与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及合作。3.创新性。高校承载了大量最新科技和知识产权的增值和运用,将创新知识与企业产品制造部门对接,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以全面创新思想促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为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现代技术环境的多元化、复杂化以及不确定性使得行业内对于技术知识的创新性需求不断增加。此外,当今世界网络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虚拟企业(VirtualEnterprise)可利用网络经济所创造的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系统,使产学研合作突破时空概念,在更大范围内共享资源与信息,从而有效地解决产学研合作中跨区域的难题。

三、产学研环境中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性分析

产学研环境中的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与信息为纽带而形成的一个知识整合体,集群内各单位之所以能对各子系统知识加以整合,是在共同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下,集群内具有了知识传播、互动以及共享的基本平台。知识管理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如下:一是知识管理有助于缩短产品研发及生产周期,企业可更快地将产品投放市场,在减少成本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市场竞争现状;二是知识管理的开展可带动企业的变革与创新,有助于提升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知识管理可实现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体现了人、财、物等各方面资源的高效结合和有效配置。知识管理是促进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驱动力所在。企业通过知识管理的实施对企业外部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并结合市场动态进行创新从而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实施知识管理,首先需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资源,将相关信息及数据导入其内部数据库,通过知识管理技术平台将数据进行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等分类,形成企业独有的知识优势。随后,企业通过经营管理实践将知识优势转化为企业自己独特的技术和市场优势,为在市场上建立长期竞争力优势做好准备。因此,企业必须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来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短期竞争优势转化为持续竞争优势,进而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四、产学研环境中主导企业应如何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

在集群发展过程中,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或关键性企业通常被称为主导企业。一般来说主导企业整体规模较大,具有良好的行业口碑、高度的资源整合能力及较强的盈利能力。笔者认为,主导企业在产学研环境中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甄选外部资源,促进知识融合共通。企业分工带来的知识的专业性要求集群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不同类型知识的共同协作,实现对知识的交流和共享。而由主导企业推行的知识共享可以拓展知识源的获取渠道,节省集群内各个科研单位进行知识和技术积累的成本,营造一个知识大环境,一方面使得集群内的企业可以通过相关合作平台对知识技术进行交互式使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克服知识技术的重复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以创新的知识带动技术上的跨越。

二是实现资源互补,赢得集群整体共赢。主导企业在资金、人才以及研发等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因此主导企业能较好的获得和提炼专业知识。产学研环境中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常存在协同合作关系,法律合同的建立仍无法完全杜绝知识产生外溢,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改进。而通过主导企业的分享可以有效的使企业间共享知识,促进知识、科技和人才的互通,实现资源互补,获得企业间的共赢。各方通过知识转移和学习来加快知识在创新载体中的扩散,从而实现知识增值。

三是实现知识创新,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在产学研环境中,主导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前瞻性,通过与研究机构及竞争市场的紧密接触,能迅速发现新兴市场及细分市场机会,从而促使企业管理层在战略决策及战术思维等方面均有所创新,进一步明确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方向,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知识创新。同时,利用内部有效的知识创新机制,对接实际市场需求,研发出适应且能引导市场的创新技术,从而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四是应用创新知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增加对创新知识的采集与存储、共享与交流,来实现创新知识的应用与管理,这要比企业单独从事知识创新更有效率,最终的结果可使知识创新的总体绩效大于单个知识技术创新活动经济绩效之和。通过建立创新机制,实现知识的增值,缩短产品的问世周期,降低企业边际管理成本,进而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上这四个阶段同时组成一个循环,代表知识管理的内容是需要被不断更新,及整个管理活动是必须保持持续发展的。通过激发企业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创新过程,共同创造完善的产学研知识创新体系。

五、结论

篇3

论文摘 要:21世纪的今天知识经济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领域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全民健身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体育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一些场馆的营销模式也需要适应知识经济的社会,知识管理作为人类管理历史上伟大的革命为场馆营销模式带来了全新的营销理念。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全新的管理理念,是人类管理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知识管理是在20世纪末期由美国麻省莱克星顿著名的恩图维星(entovation)国际咨询公司提出来的。知识管理核心就是充分利用公司的知识智慧、创造能力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推进,体育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面健身热潮的袭来,尤其是在21世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浪潮的冲击下,知识管理在体育产业营销当中的地位凸显的越来越重要。在本文中游泳馆作为体育产业中的一部分,对游泳馆在知识经济下的针对客户进行知识管理的营销模式进行探讨。

1.游泳馆原有营销模式不适应当今的知识社会

市场营销的核心观念,是以顾客为导向,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准绳,因此,营销理论与方法必然会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发展变化。企业营销人员只有敏锐把握营销发展的最新趋势,不断学习和实践新的营销理论,才能避免落伍于时代,并可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动优势。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游泳健身场馆的营销模式主要是体验式营销,其宣传途径和客户接触途径主要是依靠传统媒介。游泳馆是直接与客户接触的终端产品,它所提供的是一种有偿服务,决定客户是否选择来这里消费的是游泳馆提供服务的满意度。而游泳馆能够决定顾客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游泳池的水温及清洁度、游泳馆配套设施、游泳馆是否有完备的救生员、游泳及健身教练,是否有游泳分区分级服务,洗浴及相关配套设施。这些内容仅仅依靠肉眼观察是无法得出结论的。现在大部分游泳馆是谢绝参观的,消费者仅仅是通过图片介绍来了解相关信息,这就造成了销售终端与消费终端的信息不对称,没有站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联想,而是站在游泳馆经营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一来,游泳馆的会员卡及门票销售就很成问题了,所以像这样的游泳馆就开展体验营销是有必要的,但是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最不难获取的就是知识信息而最宝贵的却是时间,这些知识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但是这些知识信息过于碎片化,在获取过程中需要时间需要精力。如果消费者没有这些知识信息而直接体验,一旦体验失败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隐性成本。但是通过网络又要耗费时间精力,同样也会给消费者带来隐性成本。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有效的针对客户进行知识管理可以节约客户的时间成本及有限精力,所以像游泳馆这样的健身场所再用以往的单一的体验式营销就会稍感力不从心,仅仅依靠体验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2.建立以针对客户知识管理为核心的游泳馆营销模式

游泳馆获得新客户的主要途径并不是依靠传统媒介来获得,而是通过已有客户的推介来获得,因此推介率对于游泳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推介率的产生是建立在对现有客户群体的维护基础上,而对现有客户群体之所以能够对游泳馆进行推介是建立在客户满意度的基础上,满意程度越高推介率就会越高,也就意味着游泳馆获得新客户的概率越高。客户的满意度指标在游泳馆这样的服务性机构又显得相对特殊,游泳池的水温及清洁度、游泳馆配套设施、游泳馆是否有完备的救生员、游泳及健身教练,是否有游泳分区分级服务,洗浴及相关配套设施等,这些指标属于游泳馆的普遍要素,不能明显的把游泳馆进行有效区别,竞争差异性不高,作者认为能够有效的区分游泳馆差异性的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针对客户的知识管理程度的高低。作者实地访谈得知低度的对客户进行知识管理,满意度不高推介率不高甚至是出现客户丧失的情况,被访谈者中大部分愿意接受游泳馆的知识管理,作者模拟了知识管理的内容后访谈者大多都愿意继续并在取得好效果后进行推介。可见,建立游泳馆的针对客户的知识管理体系就变得十分重要。

游泳馆是提供服务的场所,它所能够提供的知识内容其实并不十分复杂,而这些信息对于客户及潜在客户来说其搜寻过程是比较复杂且耗费时间精力,造成的客户自身的成本浪费比较严重。游泳馆要做的就是把客户认为看似比较碎片化的信息进行系统拼接,形成一个可视化的知识链条提供给客户和潜在客户,并由客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的过程。这些信息应该包括客户比较在意的敏感信息和客户经常过滤掉的重要信息,比如敏感信息可以有当日游泳池的水温及清洁度、游泳馆配套设施开放情况、当日游泳馆配备的救生员等级、游泳及健身教练等级及主攻专业方向、当日是否有游泳分区分级服务、洗浴温度及相关配套设施开放情况、游泳馆当日预计人均流量、停车位使用情况、公交路况信息等,而被过滤掉的敏感信息主要是客户认为不重要的,但是从健身专业角度又比较重要的信息,比如池水温度及游泳距离与能量消耗程度的关系数据、从专业角度当日适合游泳距离推荐、从专业角度提醒游泳前的必要准备活动内容、对客户进行游泳时间节点的短信提醒、针对客户制定游泳健身计划的时间节点及每个节点后能够发挥何种功效的短信提醒、针对因故不能来游泳的客户进行事后健身指导的短信提醒、游泳后的饮食建议等。游泳馆要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信息系统化,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建立一个客户数据库,并把这些数据形成可视化的内容发送到客户手中。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现有客户群体的客户满意度,满意度高推介率自然高,推介率高就意味着潜在的客户会变为现实客户。

通过针对客户的知识管理提高现有客户群的满意度,通过提高满意度以促使推介率提高,推介率提高从而使客户群体逐渐扩大,这样就基本确立针对客户的知识管理在游泳馆营销中的核心地位,同时还提高升级了游泳馆的品味,再配合以体验式营销及传统媒介的宣传,这样以针对客户知识管理为核心的游泳馆营销模式就基本形成。

3.构建针对客户知识管理的知识管理团队

营销模式的确立就必须有一个来执行的团队。建立庞大的客户知识信息系统是个系统工程,而这个系统关系到游泳馆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是不是能够成功就要依靠这个信息系统的良好运行。碎片化的知识信息获得在专业人士眼中并不困难,因此在这个团队中应该是从游泳馆的各职能部门抽出人手组成一个专业特点鲜明的团队,这个团队应该涉及到游泳馆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也就是在涉及到游泳馆的各方面都可以提出专业意见。因此知识管理团队绝不是随意抽调人手就可以组成的。一个高效率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可以有效的整合客户需要的知识信息,并准确的传递到客户手中,这样游泳馆在营销过程中就事倍功半,既满足于客户又使游泳馆利益得到提升。

在21世纪的今天,传统的营销模式都在经受着知识经济的考验,游泳馆能否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不仅仅要看科技的发展水平还要看自身的应变能力,营销模式要不断的根据客户需要发生变化,对于游泳馆这样提供健身服务的场馆而言只有适时而动跟住时代步伐进行营销,其市场潜力还是不可限量的。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支出合同;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近年来事业单位的改革,纪检、监察、审计加大了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检查。事业单位对自身经济活动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合同支出即是事业单位较大资金支出的有效依据,利用信息系统把控住合同关键环节,控制好合同支出,就是较大层度上管理好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本文将分析事业单位支出合同存在的风险,并引入信息系统,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一、事业单位支出合同存在的风险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内控制度,合理设立合同管理岗位,形成财务部门和合同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和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目前,事业单位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风险:

(一)事业单位对合同对方的资格审查不严,对方是否具有能力和资格未审查,可能造成对方违约,引起经济损失。

(二)经济合同管理没有专门的审批程序,专门的人员管理、未归口专门的部门统筹。目前,事业单位涉及到的支出合同往往是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直接沟通,就签订了合同,未履行相应的审查程序和后续管理,无财务、专业技术人员、法律人员等参与。

(三)合同签订后,没有对应合同台帐登记,付款的金额没有仔细核对,存在多付款的风险。付款完毕的合同,没有妥善保管合同档案,存在合同原件遗失的风险。

二、引入信息系统,加强事业单位支出合同管理

(一)领导重视,设立相应合同制度

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视层度直接和单位业务流程的操作流程紧密相关,单位负责人应意识到合同管理、财务审计检查,就是支出合同过程检查、档案检查,应该大力加强合同制度化的建设。设立合同经办人制度、合同审核审批制度、合同建党存档制度、合同履行考核制度、合同内容保密制度等相应的规章制度,让合同签订前和签订后的流程有章可循、责任到人。

(二)合同签订前,形成五级审核的信息系统

合同签订前,需要经办人员进行合同的调查,充分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有关情况,专业性强的合同,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审核,同时需要法律、财务部门的一同会审,再由领导审批。

引入信息系统,形成五级审核流程(见下图),把这个流程衔接进入日常办公系统,上一流程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流程,不能跳级完成,有效避免了无资格审查,无财务、专业技术、法律人员等参与的情况。

五级审核信息系统流程图:

【办人员调查和明确合同的关键内容 ⒓际踝ㄒ等嗽鄙蠛思际醴矫婀丶内容 7律专业人员审核法律方面关键条款 げ莆袢嗽鄙蠛瞬莆窀犊罘矫嫣跫 チ斓几据权限审批签订合同。

合同签订前的五级控制是整个支出合同关键环节控制的重中之重,把握住合同签订的“前口”,就把握住合同风险控制的“咽喉”。

(三)合同履行阶段,引入信息系统二级复核台帐把关

合同签订后,财务部门根据合同内容的付款条件,照章办事。按照已付款、未付款等情况,对每个合同进行编号,设立台帐管理,登记审核每个合同每次付款情况和金额。引入信息系统(见下图),形成财务内部二级复核、财务和业务双方对账复核的台帐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的二级复核,财务和业务部门未完成2个步骤将不能作为财务支付的依据,有效避免付款条件的未核实和未监督的情况、对合同付款金额数据进行严格把关。

二级复核信息系统流程图:

〔莆衲诓慷级复核:

合同履行阶段,出现需要变更和解除合同的情况,需要按照合同签订的五级审核、二级复核信息系统进行重新签订,完成付款流程。

(四)合同执行完毕后,规范档案管理和后续管理

设立专门的部门对合同进行管理存档,引入信息系统,将合同进行编号、统计、分类、归档,同时登记合同执行、变更等情况并形成电子档案。对签订前的询价、招投标等资料连同合同原价,按照档案管理办法进行档案管理。财务部门还应对经济活动涉及的合同,视同账务处理的依据,按照财务凭证保管年限进行存档管理。

合同后续管理还应包括二方面工作。一是对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不能随意泄漏国家、商业和工作秘密;二是对合同关键环节控制人员、信息系统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涉及签订合同的经办人员和付款人员,造成单位经济利益受损的情况应扣除相应绩效工资。

三、结语

引入信息系统对“签订合同、合同付款”等流程进行了程序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根据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进行设计。设计信息系统合同管理的流程就是理顺单位费用支出的流程。把控住事业单位费用支出信息化建设,就能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把控住执行合同的规章制度,实现合同环节的全过程管理,有效防范经济合同存在的风险,促进事业单位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14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2014.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解读[J].财务与会计,2011(5).

篇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企业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管理是影响企业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企业信息系统(如ERP系统)已被很多企业采纳和实施,用来管理企业的有形资产,并帮助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与此同时,很多企业也逐渐认识到知识管理是影响企业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1.1 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是嵌入在组织文件、程序、过程和经验及规则中的。知识管理是获取、组织、整合显性和隐形知识的组织过程,以便于用户可以更有效的使用这些知识。对于知识管理,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例如,Davenport

和Prusak指出,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捕获、分发和利用等过程;Teece指出,知识管理是企业从知识资产中获得最大收益的过程和技术;Ruggles指出,知识管理是从组织的内部和外部知识、经验和技巧等方面取得价值的一种有效方法;Birkinshaw和Sheehan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知识管理,并通过模型指出,新知识在起初是非常朦胧模糊的,随着应用和测试等过程的逐渐完善才具有一定的形态,然后通过传播成为被普遍理解的实践活动。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目的是收集、编码、整合、传播并促进知识的组织。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帮助企业不断的创新。在企业决策中,决策者也需要数据管理系统提供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因此,知识管理系统已被尝试应用于决策支持系统。

1.2 ERP系统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从MRPII(制造资源计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ERP是针对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ERP的主要理念是规划和整合企业资源。一个完整的ERP系统涉及到企业的生产、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客户和供应商的管理,并形成一个高度集成的数据共享系统,从而降低库存成本、降低运营成本并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

1.3 同时实施ERP和知识管理 ERP和知识管理的关键特征是他们的方向完全不同:ERP系统主要侧重于管理物理资产、知识管理系统主要侧重于创新和利用知识资产。ERP通过整合企业资源达到提高生产力和操作效率的目的;知识管理强调通过更有效的利用企业知识资产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虽然ERP和知识管理强调不同的管理范畴,但是两个系统的主要目标都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系统的观点来看,ERP和知识管理需要在集成的企业信息系统框架中同时实施。同时实施ERP和知识管理需要把两个系统融合到企业经营过程中,并把知识管理合并到ERP系统的发展中。实施ERP系统可以看做是一个软件开发的过程,在ERP系统的生命周期中应用知识管理有很大的优势和可行性。知识管理可以贯穿整个ERP的生命周期,来支持ERP的实施,如可行性分析、用户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维护和测试。

2 ERP和知识管理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企业信息系统可以为知识提供获取、存储、共享、创新的平台,所以知识管理必须依赖于ERP的数据和信息。另一方面,把知识管理集成到ERP系统,可以提高企业业务流程的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所以,ERP和知识管理的协同运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ERP和知识管理系统的共同目标 尽管ERP和知识管理系统的侧重点不同,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两个系统有着共同的目标。两个系统的目标都是通过数据、信息和知识改进企业流程,从而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ERP系统强调企业业务流程的效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ERP系统致力于维护企业业务流程的高度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知识管理系统致力于知识积累和使用的过程,如知识的创建、存储、传输和共享。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这两个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总而言之,ERP和知识管理系统分别从物力和知识资产的角度管理企业的资产。如果ERP和知识管理能够在一个系统内协同运行,那么企业就可以充分利用ERP和知识管理的优势取得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2.2 ERP和知识管理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ERP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事前规划,企业可以通过ERP系统对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做出规划,而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帮助ERP系统做出更为合理的规划。因此,一些ERP产品为知识管理提供了软件组件。

在一个企业中同时实施ERP和知识管理系统,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探讨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ERP对知识管理的影响,知识管理对ERP实施的影响。

2.2.1 ERP对知识管理的影响。通过ERP系统,知识管理可以获取日常业务活动的信息,因此,ERP系统成为捕获、开发和分享知识的关键平台。

ERP可以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改变了企业员工的学习方式。例如,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ERP提供的数学模型、专家系统进行分析和创新。除了企业员工学习方式的变化,实施ERP可以让企业员工更了解他们的业务和业务流程,这也有利于相关知识的捕捉、利用和共享。因此,随着ERP的发展,关于企业业务流程的知识变得更加的普遍,最终使知识管理系统的组建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2.2.2 知识管理对ERP的影响。知识管理对ERP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管理可以使ERP对各环节的知识资源和其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ERP在实现对已有的物资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有效管理的基础上,有效整合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知识资源,使知识资源最大程度地从个人头脑中分解出来,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并实现知识的增值,减少人才流动带来的风险;知识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获得客户、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的知识资源,了解市场的动态,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促进新产品开发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知识管理可以增强ERP开发和实施的成功性以及ERP应用的灵活性。

3 整合ERP和知识管理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

3.1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在整合ERP和知识管理系统的影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整合ERP和知识管理的成功取决于整个组织公司员工的积极参与。整合ERP和知识管理需要对员工和知识专家的技能和知识进行搜集,以保证在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都能找到合适的人员。

3.2 制度因素 制度是整合ERP和知识管理的保障,合理的知识激励制度和评估反馈制度可以使两者的融合有轨可循、有据可依。

3.3 其他因素 一是组织结构的配合,建立面向流程的网络化、动态化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利于在组织中融入知识元素,对流程进行知识管理。二是组织文化。组织必须形成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三是信息技术。知识管理涉及信息和知识的获取、识别、分类、存储、整合、共享、创新、评估、监督等环节,这些环节仅仅凭借人工难以有效处理和组织,所以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4 整合ERP和知识管理的途径

4.1 整合现有的ERP和知识管理 ERP和知识管理通常是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的,都是独立的系统。整合这两个独立的系统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营业绩。通过整合,该系统可以同时管理有形和无形资产,比单独的系统更有竞争优势。

篇6

新西兰作为坐落于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国家,其世界一流教育体制在全球享有盛誉,特别是该国在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对我国进一步优化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新西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演进

英国学者Halstead认为,“价值观是对行为提供普遍指导和作为制定决策,或者对信念、行动进行评价……的参照点,是人们据此而采取行动的一些原则、基本的信念、理想、标准或生活态度”。[1](P65)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新西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既有其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根基,又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基础。

以宗教教育和公民教育为主线的核心价值观多元化教育形成时期。1840年2月,英国王室与毛利人之间签订了怀唐伊条约(Treaty of Waitangi),促使新西兰建立了英国法律体系,确认了毛利人其土地和文化的拥有权,使这种独有民族的文化精粹得以保存。这一条约文本虽然至今仍存在较多争议,却使新西兰教育的发展过程充满了张力,受到殖民宗主国英国教育制度和本土毛利民族传习教育的双重影响。1877年,英属殖民地新西兰第一部教育法,规定实行免费、义务和世俗的教育,在宗教学校、毛利学校之外设立了公立学校,并且公立学校将宗教课列为必修课程。自1907年新西兰独立到二次大战期间,所有学校普遍实施宗教教育和公民教育,培养具有英国传统绅士风范和新西兰国家观念的公民,其中,毛利学校还注重传习毛利民族文化传统及其特有的价值观。

价值相对主义影响下核心价值观教育主导权向个体自我选择转移的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西兰受价值相对主义理论的影响,认为学校价值观教育应该保持中立的立场,没有责任和必要对个体施加价值观影响,每个个体应根据自己的生存境遇与价值志趣,选择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与生存方式。1986年新西兰国家课程委员会的大纲指出:道德价值是新西兰文化整体的一部分,基督精神建构了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传统的基础,巫术则是毛利民族传统的基础,两者都相互作用于新西兰社会生活和人民的全部态度和关系。1988年新西兰教育部了新课程方案,对价值观教育做了系统规定。其中,价值观教育必须遵循五条基本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二是促进文化认同感,三是促进平等;四是致力于教育的均衡和综合化;五是发展承担责任的能力。同时,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倡导七种核心价值观:一是尊重他人的尊严和幸福;二是关心和分享;三是诚实;四是宽恕;五是同情心;六是坚忍不拔;七是自尊。

以基础价值观教育为引领,主动重构新西兰学校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价值相对主义影响下的新西兰学校内核心价值观教育因强调个体的自我选择与自我评判导致一定程度的失范和无序,新西兰教育部门和研究者开始全面反思并评判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重构指向及其途径。1993年,鉴于新西兰主流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新西兰基金会提议在全国学校范围内对学生进行基础价值观的教育。1996年,新西兰基金会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和家长对未来学生品质的期望,制定了一项基础价值观教育计划,并明确提出应教育学生具有以下八种价值观:追求卓越,创新与好奇,多样化,尊重他人,公正,团结合作,关心环境,诚实正直。2007年,新西兰教育部了新课程实施方案,推进基础价值观教育,并详细解释了基础价值观的每个要点。例如,“创新”为“保持好奇心,批判性、创造性和反思性的思维”,“生态可持续性”被定义为“保持对环境和谐的关心,诚实而有责任心”。[2](P32)同时,新课程实施方案强调必须将尊重他人的尊严和幸福、关心和分享、诚实、宽恕、同情心、坚忍不拔、自尊等基础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各门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在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分析判断能力,鼓励他们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价值观和行为选择,亦即培养学生具有一种价值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2011年,新西兰《国家安全体系报告》将“捍卫价值观”列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使其提升到与民主体制、公共安全同等重要的位置。

新西兰基础价值观教育是对价值相对主义的深刻反思,它建立在四个理论前提之上:一是生活中存在一些绝对的价值规范,它不会因人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诸如偷盗、欺骗、撒谎等行为是错误的;二是存在一些基础的价值观念,指导并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三是对于个体出于某种理由而表现出的相应行为,可以做出基本的对错评判;四是人并不是生来就有理智与道德上的是非对错之分,如果任其好恶去行动的话,那人或多或少都会犯一些错误,而有些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基础价值观教育目的就在于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美德,同时,努力保证个体的行为不至于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危害。

二、新西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机理

新西兰自建国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来,虽然在价值观教育的行为主体认识上曾经有过变化和转移,但是其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多种族群、多种社会形态、多种宗教生活并存的移民国家,其社会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国家社会秩序的长期稳定和谐、国民素质教育的较高美誉度,无一不在证明着新西兰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实用性。具体而言,新西兰的价值观教育确立了一种连续、普遍和广泛适用的价值观念,既适用于个体生活,又适用于社会生活;既适用于家庭教育,又适用于学校教育,其实现途径和方式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设计与本国国情充分有机结合,在平等与包容中构建分层有序的多元化教育体系。新西兰人在建国之初,就在《威坦哲条约》(即1840年英国与毛利人族长签订的共处和约)中明确指出:致力于通过新西兰的双重文化传统来履行《威坦哲条约》中对道德教育的规定。1986年国家课程委员会的大纲进一步明确规定:“道德价值是新西兰文化整体的一部分,基督精神建构了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传统的基础,巫术则是毛利民族传统的基础,两者都相互作用于新西兰社会生活和人民的全部态度和关系。”[3](P14)根据以上精神,新西兰所有小学都可进行这两种文化教育,可采用两种不同教学语言,传授相应价值观,不因某类特殊人群的价值观凌驾于其他价值观之上,尽可能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学会包容他者、包容他人不同的文化传统。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多重价值观的认同往往也容易带来国家公民意识的认同混乱和削弱,因此,新西兰人在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层级上做出明确而有序的规定:小学阶段的多元化传统价值观传授不适用于中学,根据新西兰教育法,中学是统一的,是没有教派性的,中学阶段的核心价值观传授必须回到基础价值观教育中来。

二是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和方式的多样化和生活化,充分考虑受众的可接受度和教育实践的有效性。新西兰学校德育在几百年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战后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区传统受众的差异化教育需求,形成自身教育途径和方式多样化和生活化的主要特征。如在教育方式上古今融合、兼容并蓄,倡导多元化德育,既保留英国古典德育和毛利人德育的传统方式,同时又有现代色彩,吸收和融汇了环太平洋国家学校德育的许多新理论和新方法。

在授课类型上宗教与德育合璧,保守与开放并存,从单纯宗教教育向世俗德育演变过程中,使宗教和世俗德育课共处,既开宗教课,又设现代德育课;有宗教教育的盲从保守性,又有大胆贴近生活创新开放的特点;既受宗主国影响,又顺应本国经济发展要求,大胆开放,吸收各种适合新西兰德育的新东西。在德育形式上活泼多样、内容丰富,适合儿童发展需要,许多读物和教科书图文并茂且又有很强的德育作用,深受儿童喜爱。新西兰重视学校德育,且不拘古老传统,不搞文化专制,倡导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多元化德育,兼容并蓄各种有益的理论和方法,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三是始终把教师教育水平的提升作为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推进的重要保障。新西兰政府指出,校长和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应该在学校教学中起关键作用,他们应该成为落实基础价值观计划的带头人,对该计划的实施应投以极大的热情和支持。[4](P75)同时,要坚持文学作品在基础价值观教育计划中的核心地位,因为文学作品不像单纯的道德说教,只是将一些道德观念强行灌输到学生大脑中去,而是能以一种心灵交流的方式打动学生,使学生在情绪感染中净化自己的心灵。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基础价值观教育计划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要遵从三个主要教学原则:主动教育原则,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告诉学生这八项基础价值观的重要性,通过设计具体场景来让学生理解这些价值观;后果教育原则,在教学前首先要向学生讲述相应的行为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后果,从内心接受法则对他们行为的约束性;三步决策原则,教育工作者要让学生学会在做每一项选择时,都要充分考虑选择行为所造成的影响。

四是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个人生存能力提升有机结合。新西兰人认为,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虽然不是一项单纯使个体获得生存能力的生存教育计划,但却是一切生存能力计划存在的基础。[5]因此,在新西兰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该类教育并不是简单作为意识形态教育来体现,而是非常重视学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一定要把受众个体的生存能力和今后工作生活际遇和适应能力的提升作为一项基础性内容来传授。如在2007年的教学新大纲中专门在核心价值教育体系中划定了社会生存能力、数学、健康与幸福、创造性与审美能力等多个相互关联作用着的教育领域,作为新课程的结合点,并且鼓励教师和学校在价值观教育与个人生存能力提高相结合的范围内,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德育教学实践。[6]三、新西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和启示

新西兰核心价值观教育虽然经历了一些曲折,走过了一些弯路,但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我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颇有参考价值。

首先,我国应进一步强调并突出认识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鉴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除学校外,目前我国出现了党政宣传部门、社区街道、各类培训机构等多重主体一起开展宣传教育的局面。这种多重主体共同推进,对于深入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同时,也因此导致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层级关系不清楚,淡化了主次关系,屏蔽部分主体的特殊作用和功能。而从新西兰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相关教育实践得失情况看,无论社会可以给予个体多少有用的知识,学校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功能是绝对无法取代的。因此,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这一认识,必须进一步强调和强化。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基础性、主导性和权威性必须坚持维护不动摇。新西兰政府把“捍卫价值观”列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并在20世纪90年代后旗帜鲜明地提出并要求把基础价值观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搞价值相对主义,也不能搞价值中立,必须旗帜鲜明地构建核心价值观,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基础性、主导性和权威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优秀传统价值观与现代进步价值观的融合,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核心价值观导向,并将这种导向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负有责任,但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个人道德教育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个人道德教育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而社会核心价值观最终也要通过个体道德实践来体现。因此,我们要摒弃价值中立的做法,明确将公认的主流价值观“灌输”给学生;要反对价值观教育的形式主义,强调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按价值观行动。价值观教育是价值引导和价值创造的过程,因此学校必须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篇7

为了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保障市民有效使用社会保障卡,推动市民个人社会事务的信息化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市民服务信息系统),是指全市统一的、保障市民使用社会保障卡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优待抚恤、公积金贷款申领等个人相关社会事务(以下统称个人相关社会事务)的政府信息系统。

本办法所称的社会保障卡,是指由政府发放、通过市民服务信息系统方便市民办理个人相关社会事务的集成电路卡。

第三条(系统组成)

市民服务信息系统包括:

(一)市级信息交换平台和基础信息共享数据库;

(二)市劳动保障、公安、民政、医疗保障、公积金管理等部门的有关信息系统和业务数据库;

(三)社会保障卡服务网点;

(四)市民持有的社会保障卡。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市民服务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安全保障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管理部门)

**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信息服务办)主管全市市民服务信息系统。

**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中心(以下简称市信息服务中心)负责市级信息交换平台和基础信息共享数据库的建设、运行、维护和安全,并对相关业务部门信息服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市劳动保障、公安、民政、医疗保障、公积金管理等部门(以下统称相关业务部门)及其信息服务机构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做好本部门有关信息系统、业务数据库和社会保障卡服务网点的建设、运行、维护和安全工作。本市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协同做好本办法的实施工作。

各区、县和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区域内市民服务信息系统相关的建设、管理和协调工作。

第六条(原则)

按照保障公民权益、维护公共利益、服务和方便市民的原则,市民服务信息系统实行规范采集、资源共享、安全运行和统一监管。

市民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和逐步完善。

第七条(面向市民的信息采集)

面向市民的信息采集内容,应当与市民服务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相对称。

面向市民信息采集的内容、项目,由市信息服务办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确定,并报市统计主管部门批准。

市信息服务中心应当统一组织具体信息采集工作,并向社会公众说明所采集信息的用途。

第八条(共享数据库的信息采集)

基础信息共享数据库的信息采集,除通过面向市民的信息采集外,应当由相关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库根据信息共享协议的约定提供数据,并通过市级信息交换平成数据传送。

第九条(业务数据库的信息采集)

业务数据库的信息采集,主要通过相关业务部门日常的业务积累取得,也可以从基础信息共享数据库取得或者通过市级信息交换平台从其他业务数据库取得。

业务数据库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在相关业务部门现有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

第十条(信息共享)

市信息服务办根据基础信息共享数据库或者相关业务数据库的信息共享需要,牵头商定信息共享协议,并督促执行。

相关业务部门依照本部门的职责权限,要求基础信息共享数据库或者其他相关业务数据库提供信息的,应当根据信息共享协议和工作程序,并通过市级信息交换平台取得。

其他国家机关要求获取基础信息共享数据库或者相关业务数据库信息的,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信息维护)

共享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分别由市信息服务中心和相关业务部门及其信息服务机构按照各自的信息维护规范进行维护。

各业务数据库的共享信息发生变更的,该数据库的维护方应当在信息变更后的24小内,将变更的信息通过市级信息交换平台传送至共享数据库和有关业务数据库。

第十二条(信息应用的限制)

共享数据库和各业务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只能用于市民办理个人相关社会事务和政府办理行政管理事务,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也不得提供给任何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

第十三条(安全监管)

市信息服务办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对市民服务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监督。

市信息服务办根据系统安全的需要和国家有关规定,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制定市民服务信息系统安全守则,并拟定具体安全操作规程。

市信息服务中心和相关业务部门的信息服务机构应当定期向市信息服务办报告安全运行情况,并接受其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设备安全)

市民服务信息系统应当使用经过国家安全保密主管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认定、检测的安全产品,并具备监视、记录和追踪等功能。安全产品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技术发展及时更新。

第十五条(运行安全)

通过市级信息交换平台传送数据的,应当经过加密处理。

相关业务部门的信息服务机构在提供、获取共享信息时,应当采用物理隔离措施。

共享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应当设置访问权限,并采用身份认证和鉴别授权技术。

市民服务信息系统中的所有信息都应当及时制作备份。

第十六条(个人数据安全)

市信息服务中心应当在社会保障卡内设置密钥管理系统,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可以修改或者重新设置个人密码。

第十七条(法律责任)

因管理失职或者不当而泄露信息,导致财产损失或者其他后果的,有关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市民服务信息系统的有关工作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篇8

[摘 要]以城市文化软实力传播与传播效果建构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核心价值观对文化软实力传播与效果建构的作用,利用大众

>> 践行核心价值观 增强文化软实力 价值观建构视域下城市文化的影像建构与传播效果分析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军队文化软实力关系刍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对接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与影响 认同塑造与承认获取: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浅论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协同发展 影视文化的价值观导向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协同发展 文化软实力与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软实力最核心要素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核心价值观建构思路分析 实用主义价值观对中职生就业软实力培育的影响 助力企业价值观建设和软实力提升 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观 孝道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新思路 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思考 乡贤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牵引下城市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责任编辑:张 港〕

[收稿日期]2015 ― 01 ― 11

[基金项目]本文为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大众传媒视域下核心价值观对我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引领作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SX2014-24QN,齐齐哈尔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支持计划项目“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体传播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W-M21。

[作者简介]孙宇科(1983―),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篇9

关键词:知识管理 核心竞争力 知识磁性 磁效应

分类号:G356.8

1、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通过知识管理实现对知识、信息的体系化处理和整合,将知识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促成其他业务单元的高效运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目前不少学者对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展开了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创新、知识管理系统构建、隐性知识的开发利用、知识价值链、知识联盟、个人知识和企业知识管理等领域。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知识的磁性视角全面阐释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分析面向知识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以及面向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创造性地在知识管理中引入磁场的概念,并论证知识磁性和知识磁场的存在,分析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作用机理,为全面系统地分析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间的关联作用提供全新的研究视角。

2、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2.1 面向知识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自1990年被普拉哈拉德(c.K.Pra-hald)和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之后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进步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众多企业确定其知识专长和境域的聚焦镜,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著名学者巴顿将核心竞争力赋予知识的内涵,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过程中,不断学习、积累、沉淀知识所形成的难以模仿的、具有企业特性且不易被交易的,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知识和信息,是企业所独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因此,面向知识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即是指以知识为中心,着力于企业知识资产、知识体系的培育和更新,将知识管理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构建企业独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带有企业鲜明特征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基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在此过程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成长的动力,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

2.2 面向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

近年来,知识领域的相关研究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知识管理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得到快速发展。达文・波特认为知识管理的关键涵义在于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信息技术,创造一种环境,让每位职员能获取、共享、使用组织内外部的知识信息以形成个人知识,并支持、鼓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组织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对市场反应速度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因此,面向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是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发展为目标,通过构建企业知识库,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企业内外部知识网络互动,拓展企业知识容量,疏通企业知识传输渠道,在知识共享、整合、创新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在知识创造、积累、运用和扩散中,提高企业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知识磁性的确立依据及相关概念

3.1 知识磁性的内涵

物理学中把能够吸引铁、钴、镍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之为磁体。这里的磁体是自然界存在的物质,随着科学的发展,逐步证实一切物质都具有磁性,特别是生物体的磁性得到了较多的研究。学者通过对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认为企业知识同生物体一样也存在生命周期。知识的生命周期是由知识积累(产生)到知识共享、整合(发展)再到知识价值的增值(繁荣)再到知识更新、再积累(重生)的生命过程。在一个生命周期中,企业不断从内外部获取、吸收和积累知识,进行知识共享、整合和创新,实现知识在应用过程中的增值,然后企业在现有知识积累基础上获取新知识,重复进行企业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增值。因此,可以将知识看成一种特殊的生命体,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中一切物质都具有磁性的观点,本文认为知识存在磁性,将其称之为知识磁性。但知识磁性与物理学中物质的磁性有所不同,在本文中指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由于知识具有波粒二象性,因此知识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显性知识,另一种是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主要体现的是知识粒子的性质,而隐性知识主要体现了知识波的性质。所谓显性知识,就是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是可以传播和共享并且有规律可循的;而隐性知识是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图1所示:

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中,又分别可以分为编码知识和未编码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隐性知识在整个知识管理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它是隐含的、未编码、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也是企业创新的关键,其外显化的过程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表达的过程。因此,知识磁性主要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其相互转化过程中,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吸收、知识创新、知识整合和知识应用的4个阶段都存在着显、隐性知识不同程度的相互转化,所以知识管理过程也是知识磁性发挥作用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过程。

3.2 知识磁场的形成

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而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在浩瀚的宇宙中,一些物质借助磁场向对方施加强大的影响。对磁体磁场的分析往往借助于磁极以及虚拟磁感线。知识作为一种磁体其周围也存在着知识磁场,那么知识磁体的磁极以及磁感线的界定就尤为重要。

在知识磁体中,旧知识和整合之后的新知识分别是磁体中的两个磁极,知识整合的过程形成磁体中从旧知识磁极指向新知识磁极的若干条磁感线,那么旧知识体系、新知识体系以及知识整合过程三者便构成了知识磁场的主要部分,而知识创新是切割磁感线的线圈,创新过程也是线圈切割磁感线形成电流的过程,促进磁场中“知识电流”的产生,这样就形成了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发电机。知识发电机将产生的能量不断对外输送,实现知识的应用和生成,促进企业知识体系的形成,将知识显性化于产品,并使知识电流通过企业“能力用电器”,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各个维度能力的提升。知识电流从企业知识发电机不断流出,将知识转化为企业能量对外输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产品质量得到提升、成本有所降低,企业管理水平、营销水平、生产能力、服务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构成的核心竞争力则充当了回路中的用电器,这个过程即形成企业内部知识回路。知识磁场的形成和企业内部知识

回路分别如图2、图3所示:

3.3 知识磁效应

物理学中将物质磁状态的变化引起的物质其他性能的变化以及其他性能变化所带来的物质磁性的变化统称为磁效应。磁效应是物理学中的概念,主要指磁铁、电流的磁效应以及热磁效应,但随着科技发展,发现生物体广泛具有磁效应,并且大量非生物体也具有磁效应。而磁效应这一概念也逐步延伸,从物理学逐步延伸至经济管理领域。但目前经济管理领域的学者对磁效应的研究还不多见,也没有明确对知识磁效应的内涵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只在相关文章中引入磁效应和场的概念。本文认为,知识磁效应是知识管理在知识体系形成过程、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企业知识不断更新以及企业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形成企业自有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改变和提升。

生物体在生命过程中产生的磁场随生物体的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发生变化,知识磁场也会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知识的这种磁效应是在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逐步发挥作用的,知识的磁效应也就是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知识是通过知识管理过程的知识吸收、知识创新、知识整合以及知识应用4个阶段形成知识发电机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磁效应的。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吸收外界的知识在知识体系中进行整合,融入知识创新元素,形成新知识,并将新知识运用到企业的各个能力维度的提升。在危机事件中,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会显得尤为突出,对企业及时应对突发事件有积极作用。危机事件对企业的知识磁场产生一定的干扰,企业吸收危机的信息并根据危机事件的类型以及危害程度,在企业知识体系中进行知识整合和创新,提出应对危机事件的新思路,发掘企业在危机事件中急需提高的能力,通过知识管理过程提升企业能力,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危机事件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从而使企业在处理危机事件的同时也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4、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

4.1 知识吸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

知识吸收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首要环节,是企业从内外部环境中获取和积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过程。企业通过已有的知识路径,识别对企业有利的知识和信息,对知识进行学习,加强对外部环境的认知、掌握、运用和开发,发掘竞争对手的外溢知识信息,在知识吸收过程中不断提高企业对知识和信息的识别能力以及对自身知识的驾驭能力,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知识吸收有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性。

知识吸收对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表现为知识吸收改变了企业知识磁体的磁极。企业通过对新知识的吸收,丰富了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使知识磁体的磁极不断增强。知识吸收的过程实现了企业的知识更新,有利于企业知识结构的改善和知识存量的增加,使知识磁场的磁极和知识磁体的磁力均有所增强,并增加知识电流的产生,为企业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同时,知识吸收过程也是企业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知识吸收使企业了解外部环境信息,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特别是有利于提高企业对突发危机事件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反应能力,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多次正向循环和强化,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2 知识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

知识创新是对知识磁场中磁感线的切割过程。在物理学中,对磁感线进行切割会形成电流,那么知识创新对知识磁场中磁感线的切割就会产生知识电流,进而在企业内部形成知识发电机。知识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的基础,企业通过知识创新带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难以模仿性。

知识创新通过切割知识磁场的磁感线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磁效应。当内外部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吸收新知识,并进行知识创新和利用,产生切割磁感线的动力,知识线圈连续转动,从而产生知识电流。但是随着企业遇到的内外部环境的不同,企业知识吸收的状况有异,知识磁场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产生的电流强度也不同。核心竞争力作为这个电路中的唯一用电器,在不同强度的知识电流作用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个能力,如生产能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营销能力、服务能力等的创新、改进和提升,并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创新不断切割知识磁场的磁感线,产生知识电流,带动知识线圈不断转动,并由此产生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动力。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正向变动使企业长期处于竞争优势地位。

4.3 知识整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

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单元,不论是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都需要通过知识的整合才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知识整合是知识积累的延伸和知识共享的深化。企业仅仅进行知识吸收和知识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知识进行整合/r能充分发挥知识体系蕴含的巨大价值。知识整合过程是形成知识磁场中知识磁感线回路的过程。知识整合将企业吸收的新知识、创新的知识以及原有的旧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内外部的组合,在知识体系内部形成由旧知识磁极指向新知识磁极的磁感线。进行外部整合以构建企业适应环境所需的竞争能力,进行内部整合以夯实企业的知识基础和完善企业的管理系统,不断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源和知识细胞,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性和延展性。

知识整合的范围、效率以及弹性大小直接决定了知识磁感线的强度和密度。其范围越广,知识磁感线的辐射范围越大;其效率越高,知识磁感线的排布密度就越大;其弹性越大,知识磁感线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范围就越广、作用力越大,知识的磁效应越强。知识的磁效应越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越强;作用范围越广,对企业的发展就越有利。因此,知识整合的效率、范围和弹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性和延展性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4.4 知识应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

知识应用是企业在经历了知识吸收、知识创新、知识整合三个环节之后,具体运用知识指导实践的过程。它是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磁效应的外化体现,是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直接接受市场竞争考验的关键环节。知识应用即将知识融入企业管理实践、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的过程,有利于企业形成模块化的生产方式、特色销售方式和服务模式,从而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有效地保持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质性。

知识应用环节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是隐性的,通过将一个个知识元融入到产品或管理环节实现。知识应用将企业知识体系融合为若干不同功能的小知识元,这些知识元在企业的管理以及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环节进行集聚和融合,形成若干个知识磁场,使企业在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都能及时掌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迅速将知识和信息传导至企业管理层。管理层快速响应新的市场环境,加快企业对新环境的适应速度,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抢先,占据竞争的绝对优势地位。知识应用对企业的营销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企业通过营销知识和服务知识的应用,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以及顾客满意度的提升,从而形成企业的特色营销文化和服务文化,同时也带动企业以企业文化为载体的隐性知识能力的丰富和提升,进而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篇10

我刚从大学毕业时,被分配到了县职业中学。当时人年轻,血气方刚,特别活跃,爱说爱笑,爱打爱闹,爱好音乐,爱好体育,非常有活力。那时学校招收无线电专业班,班主任并不是我。一天晚上,校领导突然找我谈话,让我去接这个班。当时很难说清我是怎样的心情,既想试一试、拼一拼,看我到底能否带好一个班。又觉得当班主任有什么好,整天和学生打交道,学校又隔三差五召集班主任开会,要知道,我这个人最怕的就是开会。所以,我当时说我年轻,没有什么经验,怕带不好这个班,谁知这个借口正好让我给找错了,领导说:“只要你怕带不好这个班,你就一定能行。”当时,我真的不知该如何说服领导,无奈我只好应承下来了。回到宿舍后我就想,明天早上我就要接管这个班,我该如何面对这些学生?整整一个晚上我辗转反侧,最后决定,还是见了学生再说吧。

第二天早自习,教导主任领着我进了教室,他给学生介绍说:“倪老师以后就是你们的班主任了。”当时,我看到多数学生表现出似乎很喜欢我这个年轻、有朝气、又活跃的老师的样子(当然,这也许仅仅是我的错觉而已,因为他们平时见我总是嘻嘻哈哈,想我也不会有什么脾气的),但我心里却在想,现在我当上班主任了,在学生面前得严肃点。而且在这之前,我就听说学校有名的两个“学困生”就在这个班,心想:“新官上任三把火”,自己虽不算官,但在他们面前我总可以说是“领导”吧?必须先来杀一杀这种学生的威风,也镇一镇其他学生。

在接下来的近三年时间里,我们班的学生非常严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比赛中,我的要求也较高,不干则已,要干就当第一,学生的确是按我的要求来了,而且各项比赛也拿了第一,我班连续几年都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我也连续两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模范教师。那时的我觉得,当个好老师并不难,只要你能“镇压”住学生,一个班真是太好管不过了。就在我自我陶醉的时候,学生马上要毕业了,我决定开个联欢晚会。晚会上师生共同联欢,气氛非常热烈,我又破例在晚会上为学生表演了节目,学生也非常开心。晚会结束后,几名学生来和我谈心,我们谈了一个晚上,说了好多好多,但从他们的言谈中我感到他们这三年来对我的态度,似乎很大程度上是怕我,有一种难于言表的恐惧心理,而不是真正尊敬我。我开始迷茫了,难道我这样做错了吗?我不也是为了他们吗?我当时真的无法接受,但仔细一想,反正学生已经准备离校了,就让他们痛痛快快地说上一次吧,因此我也就不和他们再计较什么了。

转眼间,1990年我被调入沁水中学,先代了三年化学课,到了1994年高一上学时,学校让我担任高160班的班主任工作。此时,我不禁又想起前些年学生的知心话,觉得应该转变观念,改进自己的班级管理方式了。这个班的学生整体素质较好,我也对他们和善了许多,但仍未完全避免体罚学生的现象。我班学生的确很争气,各项工作都是名列前茅,尤其在文艺方面很是出色,其中元旦晚会上畅璞和潘捷表演的小品《送礼》深受全校师生的好评,许多人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到了高三,我接任高156班班主任工作,我的观念又更新了,和学生主动谈心,从早到晚和他们打成一片,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学生有了思想我就给他们做工作,学生病了我就带他们去看医生,因而师生关系很融洽。我和学生成了知心朋友,我爱他们,我离不开他们,他们也很喜欢我、尊敬我。不料,就在他们进入紧张的高考冲刺阶段,我病倒了,而且病得非常严重,是学校两位老师半夜把我送进医院的。学生听说我病了,纷纷去医院看望我。当第一批学生进入观察室看我时,我止不住流下了眼泪,以致无法和学生进行交谈,当时学生也都哭了,我非常感激他们,我真的不知该如何安慰他们。之后接二连三的又来了几批,当然每次我都是泪水洗面,都非常感动,当时我就和学生说,你们回去好好学习,准备以优异的成绩参加高考,我还告诉当时接管该班班主任的老师不要再让学生来看我,我真的受不了当时的感觉。就在我住院的第三天,院方通知让我准备手术,亲戚朋友来了许多,老师们也来了许多,还有一些学生也来了,当时把我送上手术台的足有三十多人,我那时就想,我能得到这么多的学生和朋友的关心,即使自己这一次上去不再回来也无憾了。两天后我进入了病房,学生再次来看望我,这次也是最多的一次,几乎一个班的学生全来了,这次我也不再哭了,我开心极了,我觉得我跟他们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们却这么关心我,我才真正体会到当一名老师、当一名好班主任是多么的光荣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