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的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8-14 17:3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的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 高中 历史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54-01
一、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现状
笔者所在的地区为小学五年制初中四年制的学制,虽然初中是四年制,但是历史的学习是从七年级开始到九年级结束,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历史教材,因此初中历史教学是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一致的。通过笔者在本地区相关学校的走访调查,笔者发现本地区的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经过笔者的分析,大概有以下三种形式的脱节:
1.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脱节
初中历史的知识体系主要是以时间为中轴线,根据时间线罗列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也就是所谓的通识。因此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最基本的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点为主,渗透历史观的相关方面知识。而高中历史的知识体系则是在通史体系的前提下,以专题的方式呈现相关的历史知识点,因此高中历史的知识点呈现了范围广跨度大思维度高的特点。高中教材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专题来讲,考试时则要从综合角度来答题,这里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对比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差异,笔者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要求过于简单,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要求太过抽象,因此造成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脱节。
2.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
由于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严重脱节,也就造成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的过于简单,知识点少相关练习过易,使教师和学生都忽略了历史教学方式的重要性。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地复述,从来不主动地使用相关的教学技巧,不去考虑学生对讲课是否有兴趣,从而造成了历史课的无聊和乏味,这自然而然就使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而高中历史由于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总结思考能力要求过高,使习惯了在初中懒散学习的学生根本无法适应这么高规格的要求。而且高中历史教师也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加不能适应高中的历史教学。因此产生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
二、中学历史教学脱节的原因
通过上文的分析,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大概分为教学内容的脱节和教学方式的脱节。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包括: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各成体系、初高中阶段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初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差异大。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在这些方面的脱节,并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这些脱节问题存在是中学历史教学阶段中的很大的毒瘤,一天得不到解决,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学的脱节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从而严重影响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效果。
三、解决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策略
1.初高中历史课本要紧密连接
要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初中历史教科书和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严重脱节,也就是要使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之间存在紧密的链接。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科书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着的。例如:中国近现代史是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中很重要的内容,初中历史第一单元是侵略与反抗,而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是第一次。虽然讲述的战争大致一致,如果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也改称侵略与反抗将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2.初高中要统筹历史学科地位
要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问题的第二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统筹历史学科在初高中的学科地位。例如:初中历史并没有分所谓的选修和必修,中国古代史分为七年级上下两册在初中历史中分量很重,反观高中历史中古代史是全一册,并且是选修的部分,初高中历史对中国古代史的重视程度不同势必会对一些喜欢古代史的学生产生一些影响。
3.初高中历史教师要互通有无
另外一个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应对策略就是初高中的历史教师要经常性的交流和探讨,要学会互通有无。这同样需要相关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学校的配合以及初高中历史教师的积极参与。只有初高中历史教师经常性的交流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状态,才可以使双方的教师在教学中解决教学脱节的问题。
篇2
【关键词】中考历史 解题效果 试题特点
在新课改大背景中,中考依然以卷面考试的形式出现,因此中考历史复习的重中之重便在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们最头疼的一个问题便是:明明已经在课堂上将知识讲得一清二楚了,为何学生一考起来还是一塌糊涂?实际上,知识的讲授和书面的考试,既相互关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书面考试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它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巧。因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中考历史复习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系统方法。
一、提高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从初中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七八年级的历史教学主要是打好学生的基础,而九年级的历史教学将会面临一个重要的新任务,那就是引导学生将初中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这种整合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能够使学生对初中历史形成一种整体观感,对历史有着一种宏观的感知;第二,它能够帮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题目,毕竟中考的历史题目往往是建立在综合多方面知识的基础上的。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九年级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归纳能力。教师在整体把握初中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应用心寻找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点进行精华式的概括,从而为初中历史知识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系统。
当教师完成了对知识的整合之后,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对知识进行总结,例如将、第二次、、等历史事例放在一起进行归纳和比较,这样既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也可以增进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在日后的答题过程中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其次,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归纳知识点的方法,如时间线索法、比较法、相似归纳法等,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具体地感知如何进行归纳。最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上习惯性地要求学生对某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让学生在频繁性的实践中真正增强自身的总结能力,并且将这种知识归纳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只有这样,九年级的学生才能具备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整体掌控力,也才能在各种习题中应对自如。
二、让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技巧
中考的历史题目并不完全是知识的考核,其中还包括着各式各样的能力考察。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之后,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能力以及掌握答题技巧。
一般而言,初中的历史题目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以选择或填空形式出现的客观题,二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的主观题。在历史客观题方面,教师主要应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排除能力。在历史材料题方面,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寻找能力以及书写能力。
在确定这些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初中历史的答题技巧。在处理历史选择题时,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掌握排除法,即先用排除法将两个不符合的答案进行排除,然后在剩余的两个答案中权衡哪个更加接近题意。也可以教会学生掌握联系法,即根据题干在选项中选择最具有联系的答案。在处理历史材料题时,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课堂上训练学生掌握“四步走”的技巧:第一,仔细阅读并且认真理解完题目后再阅读原材料;第二,划出材料关键句,圈出问题关键词;第三,根据问题找出答案所在的区域;第四,根据材料的内容分条列点进行作答。这种“四步走”的答题技巧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掌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在“真枪实弹”中让学生感受如何去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步骤和方法。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战演练的结果,为学生指出不足之处,并且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答题的技巧。
三、增强答题的心理素质
当学生提高了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掌握了答题的技巧之后,初中历史教师在中考复习中还应重视另一点,那就是增强学生答题的心理素质。实践证明,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的掌握度并不是影响学生答题效果的唯一因素,心理素质的好坏有时也能左右着学生的答题成果。因此,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平时的练习或测试增强学生答题的心理素质。
1.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中考历史题目往往是以综合型的形式出现,题目也具有新颖性和迷惑性。因此,部分学生往往在拿到题目时受到一定的迷惑,感觉自己无法驾驭题目,从而在丧失自信心的情况下发挥失常。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训练和练习中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这样学生才能熟悉中考出题的思维逻辑,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
2.帮助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
历史题目往往存在着许多关键性的细节,倘若不细心审题,随时可能做出错误的答案,这些因细心而失分的情况经常在历史考试中出现。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在平时的练习中帮助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在处理易错题时提醒学生应注意哪些关键性的细节,或者将那些易错的细节进行整理分发给学生,减少学生做题的错误率。
四、结语
总之,在中考历史的复习中,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从质上提高学生的解题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还要在细节上想办法让学生掌握解答各种题目的技巧,最后还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解题心理素质。只有这三者并重,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历史解题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56-01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变课堂主角为配角,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互动,合作互助,共同解决问题。然而,目前的历史教学却未能实现上述要求,教学现状依然不太乐观: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师生关系紧张,以致于造成了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究其根源,关键在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习惯于运用传统的以自己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如何做才能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呢?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1.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就能产生求知欲,课堂教学质量就高。既然兴趣如此重要,那么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1巧妙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具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和启发、诱导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导入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导入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或运用歌曲导入,或运用故事导入,或运用悬念导入,刺激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势进入新课的轨道,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心理。
1.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历史学科所描述的都是学生所不曾经历过的"过去时",学生要认识、理解那些远距离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兴趣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教师有必要创设历史情境。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挖掘知识中蕴含的情趣因素,根据教学内容,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辅之教学工具,将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生动的历史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积极学习。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竞争激趣、游戏激趣等,只要我们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调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1]。
2.新内容设计,深度演绎史实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凝结,历史课堂无疑中包涵大量的史实。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如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且牢记它们成为初中历史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教学内容的设计才能改变历史教材繁、难、偏、旧现象的要求,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对基本史实的讲述,剖析历史发展的脉络,帮助学生明晓历史逐步演进的过程,从而获得科学系统的历史知识。这就要求初中历史任课教师能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全面掌握,理清史实间的相互联系,并挑选典型的史实进行直观性讲解,将史实以生动有趣的展现。例如在讲述《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时,面对抽象的课题,教师可以结合之前学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和发展过程,让学生联系以往知识分析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格局。然后,让学生在思考起因和结果中,体会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世界的重新爪分和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多极结构,这时可以由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世界地图让学生圈出相应的帝国主义国家,切实的感受当时的世界格局。让其在史实的真实呈现中,感受历史的继住开来和承前启后。
3.心设计课堂提问
问题是历史教学的心脏。成功的课堂提问,能够"一石头激起千层浪",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提问,将其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始终。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切合学生实际。既不能太简单,从教材中很容易就能够找出答案,也不能太难,让学生无从下手,而应难易适度,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思考。教师要把复杂问题条理化、系统化,把深奥的问题明白化、通俗化,且问题要一环扣一环,逐渐深入,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思路轻松解决问题。第三,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教师所提问题不能浮于表面,而应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启发性,能够发散学生思维[2]。
4.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能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我个人根据这几年的教学,总结了几点学习历史的方法。
4.1背好知识点。虽然现今强调素质教育,但这并不代表学生不需要背诵、记忆一些知识点,而是要求在理解的情况下记忆知识点,这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具体来说,教学中教师应引导明确重难点,背诵、记忆重要的知识点。
4.2建立知识线索。要把所学内容更准确掌握下来,有一定的线索是很有帮助的。线索清楚,往往就知道课本内容的核心意思,想要查阅也就比较迅速。因此,历史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渗透知识线索的指导。这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必须把课本内容讲清楚,让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把握相关内容,制作出每一课的相关知识线索,清楚每一课由哪些方面来组成,每一方面又分为几点来讲解。这样,学生的头脑里有了相关线索,需要查阅的时候,只要回想一下,很快就能确定所考内容在哪一课,也就能把答案确定下来,达到了学以致用。
4.3理解具体事件。历史是过去的事,可概括为:原因、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结果、作用、影响、启发等方面。在教学中,我们可指导学生每学习一课之后,就按这个角度去归纳所学内容,概括出相关事件,然后再把这个事件的每个方面写下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5.结束语
以上仅是笔者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粗浅看法。除此之外,方法还有很多。我坚信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只要时刻保持对历史老人的敬畏之情,无愧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对历史课堂教学多一点思考,就一定能够开创历史教学的美好明。
参考文献:
篇4
一、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特色
1.义务教育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改革后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高了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推动了九年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坚持两方面的原则,一是提高教学的普及率,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二是课程标准符合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自身的优点。改革后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加入了人文主义、民主平等、可持续发展等体现时代精神的特色因素。学生在赞扬先人取得的科技成果的同时,可以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帮助;通过了解我国社会体制的演变历程,认识到民主与平等对人民的影响力;通过学习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材料,掌握世界格局的变更,认识到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初中课程标准更加重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用书本中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增加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
2.降低了初中历史教学的难度
初中历史课堂标准注意到了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时间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线索,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自主学习的模块。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历史常识的层面上,对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整合,并针对教材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探讨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并做出自己的判断,进行相应的解释说明。历史课程标准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3.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新增加了交流讨论的模块,例如,教材设置了关于王安石变法和商鞅变法成败的讨论课题,并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找出王安石变法没有商鞅变法效果明显的原因。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个环节,及时地总结每单元的重要知识点,然后和学生一起研究分析王安石变法和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制度,归纳出两者取得不同效果的原因。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能加深对变法内容的理解,掌握变法的内容对当时社会体制的影响,分清这两次变法的功过是非,并且清楚两次变法效果不同的原因。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熟练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初中历史标准中已经剔除了以往初中历史教学大纲中重视课本知识学习,忽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学生为核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重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切实可行
历史教学的评价一直是广受教师和学生家长关注的话题,对于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有着指导作用,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对传统教学评价方法中的不良影响因素做出了评判,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确定了教学评价的指导地位,以此来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质量,促使教师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鼓励教师不断进取、认真工作。初中历史教学的评价方法不仅考查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和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评价方法不再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重点,而是作为评价的一部分,采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
二、实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意义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打破了以往封闭式的教学体系,加强了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问题的分辨能力增加了许多时政信息,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环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正确地理解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历史教材内容的设置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增进学生与历史教学内容的联系,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重点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学会如何收集历史资料,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5
1自主互动教学方式的概述
1.1自主互动教学方式的概念:自主互动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在班级中构建一个共同学习的组织和团体,由教师负责,学生参与共同实现学习的目标的方法。共同学习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配合和促进,大家可以进行共同探讨和学习。教师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以后,组织学生有效的进行自主互动学习,极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自主互动教学方式的特征:自主互动教学方式主要有三个特征,层次性、自主性和互动性。层次性是指在进行互动教学的时候是分成不同的小组的,这些小组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来划分的。并不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一个组,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一个组。而是平衡的划分,把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平均的分配到每个组里。自主性是指在进行互动教学的时候需要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性是指在进行互动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让互动教学真正的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
1.3自主互动教学方式的作用:首先,互动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平等交流的机会,在互动中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其次,在互动教学中能够有效的鼓励学生对不同的题型有多元化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因为互动学生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之间想法的融合,让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最后,在互动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都是比较轻松的,没有压力,不用担心自己说的对不对,只要把自己想说的都表达出来,很容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2互动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原因
初中历史课程知识点多,记忆比较难,是很多学生学习的瓶颈。历史知识冗杂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而互动教学可以通过在班级建设一个学习历史的组织和团队,由教师负责,学生参与,全面推进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初中历史的教学指导。教师要主动多给学习行为滞后的学生提供机会,鼓励他们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处理好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机会,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历史探究题和讨论题,这些题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导致学生做起来把握不住重点,正确率低,而教师则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不知从何下手,一味的照本宣科,导致对这些题的教学效率不高。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主动推广互动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历史探究题和讨论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说出自己的想法,各抒已见,集思广益。这类历史题目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这更能发挥互动教学法的优势,通过互动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通过讨论和辩论来获取历史知识。可见互动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3自主互动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历史,对历史中的一些知识和内容仍存在疑点和不清楚的地方。教师按照课时的讲解并不能完全的让学生消除疑虑和困惑,需要进一步的教学。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注意方法,一味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导致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和效率都不高,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历史有着严重的厌学心理。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情况,历史作为一门知识性的学科,需要用特别的方法去学习,不断创新。而自主互动教学方式为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自主互动式教学在具体历史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三方面的应用,这三个方面是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
3.1创设情境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来说,历史是发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事件,之所以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不高,是因为历史时间离现实生活太远,学生无法联系起来。所以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具体的可以对某一历史时刻进行虚拟,让学生自己想象自己是某一时期的历史人物,选择自己要扮演的人物,通过历史教材了解该人物的具体事迹和情况。比如说在学习鉴真东渡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想象自己就是鉴真。鉴真的六次东渡每一次都遇到什么情况,如果这些内容书本没有相应介绍的话,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前进行查阅和整理,然后像讲故事那样然让学生叙述出来,每一东渡遇到的挫折,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其他同学配合表演。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表演以后组织学生观看关于鉴真东渡的影视纪录片,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鉴真东渡这部分内容记忆深刻。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只是旁敲侧击的给予辅导,课堂以学生为主,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虚拟了历史情境,帮助学生营造了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氛围,这是非常好的历史课堂自主探究教学形式。
3.2合作探究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探究对学生来说是自主学习的过程,而对于教师而言,要提前进行计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展开。给学生引导自主探究的方向,提供相关的资料和素材。自主探究并不是对任何历史知识都进行探讨,而是对平时学习过程学生遇到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和容易出错以及比较重要需要深入挖掘的知识点,还有有争议的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注意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出正确的观点,形成正确的认识。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多关于战争的历史事件,讲这些内容的时候,需要学生掌握战争发生的时间、原因、内容和意义以及后续的影响。如果这些知识都分散开来记忆的话,就增加了记忆的难度。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讨。
比如在学习卢沟桥事件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教师给出问题和思路:
1. 卢沟桥事情发生的时代背景?
2.卢沟桥事件发生的原因?
3.卢沟桥事件发生的经过?
4.卢沟桥事件发生以后造成的影响?
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去探究,不仅把历史教学的多个方面串联起来,同时也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进行历史的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纷纷各抒己见。通过讨论、争辩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也应该充当好指导者的身份,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即时的进行疏导和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
3.3反思总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反思总结是对之前创设情境和合作探究阶段的升华,就是在完成教学目标以后,要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同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记忆。比如说学完科举制度以后,让学生从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理解进行总结,写一份对科举制度的感想。或者教师可以拓展范围,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关于科举制的资料来进行分析写作。最后把学生写的东西统一上交,教师评阅以后,选出几篇写的比较好的文章,在学生之间进行传阅。这也是让学生自主互动探究的一个方面。
4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师生互动教学;运用
我们都知道,打造高效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素质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同时也能够体现教师的价值,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一、认识备课的重要性
首先,在师生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协调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通过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现在很多教师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就是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之前,并没有很好地思考自己到底要教给学生一些什么知识,也就是说没有搞清楚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而教师又应当为学生补充些什么。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及时找出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并将问题作为备课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保证在上课的过程中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及时准确地教授给学生。如果初中历史教师没有做好备课工作,那么很可能导致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有条不紊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形成知识难点的累积。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这课学习前,初中历史教师首先应该备课,找出这课中的重点和难点。比如:1.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2.甲骨文主要记载的内容是什么?3.详细了解司母戊鼎的具体情况,并欣赏书中的青铜器。4.说说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有哪些古老的文献可以参考?通过这样的过程,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在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能够有顺序地讲解出来。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上课前,要充分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应当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为学生合理地设计好教学内容,从而高效地实施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然后再基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传授给他们相应的知识。
二、了解学生特点,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特点,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根据初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实际学习情况,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习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已有的材料,为学生安排“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的几个阶段”的历史情境,激励学生自愿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不同的祖先(如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找出不同祖先之间的异同之处,这样能使学生快速掌握“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等知识。与此同时,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进行教学方法与思想的革新,勇于实践,争取让历史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提高自身历史教学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完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初中历史教师应有效地抓住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从而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使教学的主要内容得到优化和提升,然后将学生的学习任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初中历史教师还应当革新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以保证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如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师不但可以减少课堂上的板书,节约时间,还能够把教学内容动态地呈现到学生的面前,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增加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学习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关于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相关视频,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初中历史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呢?而西周采用分封制的主要意义又在哪里呢?学生通过互动可以得出夏桀、商纣王因为自身残暴而失去民心,而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又得到了民心,同时商汤和武王任用贤人(伊尹、姜尚等),联合周边小国得到天下。而西周建立分封制的主要意义是因为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国家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繁荣强盛的国家。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好重点内容。
四、结语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忽略的重点环节,我们首先应当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认识备课的重要性,以此扎实初中生学习基础;其次要了解学生特点,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质疑,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并且要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最后完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不断地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总结教学经验,争取让初中历史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董方兴 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历史学习基本能力,根据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初中历史复习策略,让复习真正建立在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和其他学生形成积极互动,提高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便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紧扣复习重点
1.紧扣学生已经具备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复习策略
初中历史的复习过程,是让学生有效参与师生互动,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复习。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掌握不同层次的历史知识的运用方法,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答各种历史问题。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首先就需要在不同的复习进程中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让每一次复习都能够环环相扣,跟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有效融合在一起。教师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精选习题,拔高学生创新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如在复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的时候,教师首先就要确定学生已经掌握的本章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将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展示出来。在知识树的构建中,教师要让学生整合每一部分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在研讨学生已经掌握的历史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
2.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涉及面广,时间紧迫,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并不容易。教师在确定复习策略的时候要将学生历史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初中历史的中考是开卷考试,越是开卷考试的科目学生学习能力的运用就需要的更多,教师要把握学生能力的提升策略,精选习题,抓好学生反馈,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突出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让学生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进行复习,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让学生首先确定自己已经具备的历史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历史学习能力相比较,确定自己的上升空间。教师要整合不同层次的历史能力的不同,开展中考复习策略研讨,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研讨过程中,思考自身复习策略。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在每一堂课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明考点、夯基础、突主干、成系统的复习专题教学模式中进行复习。
二、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1.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的优势
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繁杂,如果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很难让学生系统了解教学内容。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参与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历史教研组要抓好集体备课,搞好集体教研,凸显团队合作,由集体共同研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夯实历史复习重点。如在“世界近代史”的复习过程中,教研组要做好组内教研,加强复习专题研讨,将历史专题复习运用集体教研的形式对学习专题进行高水平、深研究,然后再将研究的结果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教师要研究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能够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世界近代史中的知识点,并学会运用已经具备的能力解决历史问题。
2.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让学生展示复习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具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展示历史复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知识体系的研讨中来,让学生讨论在答题时的注意事项,在教学中出现的易混点、易错点、遗漏点,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在学生需要拷贝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积极鼓励学生将多媒体课件拷贝到家中进行自主复习,更好地完成对历史知识体系中重点难点的掌握。
三、重视教材,重视基础,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依托
1.重视教材,重视基础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复习经验交流,研讨命题经验。教师要重视教材知识体系,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从知识点、考点思考复习重点,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手中的复习资料做好复习,如何通过自己的综合能力解答历史问题。教师要摒弃学生认为开卷考试不用复习的观点,要让学生懂得历史命题考查范围广、综合性强,要将能力放在首位,通过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复习,针对学生的识图、读表、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等能力的提升向学生出示复习重点。
2.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依托
教师在进行中考复习的时候,要关注中考历史命题的角度,解读各届中考历史命题特点,在重视教材的基础上,不断以时政为依托,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角度去分析时政热点。从命题看复习,可以让学生远离题海,回归教材。教师要帮助学生以教材为本,选好复习指导用书,做好知识移栽。在课堂复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识记课本的提纲和要领,对教师在课堂上补充的新知识点,要记录在教材的醒目位置,便于考场上能够随时翻看到。在不同的复习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整理历史线索,在这个基础上背诵基本知识点,然后运用简单的历史材料进行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重点引起学生对重大事件、历史概念的注意。当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运用历史学习能力做各类历史问题的练习。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教师要做好纵横比较,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基础上,以单元复习为主,采用构建知识树的形式,以点带面,侧重历史细节以及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的思考。
四、合作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思考历史复习方法
1.合作学习中提升能力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复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中考复习中,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存在自身复习的薄弱环节,而团队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可能地减少失分现象。同时教师要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与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分的现象。在合作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小组的指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应考的薄弱环节,学“活”历史,“活”学历史,加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如在复习“世界近代史”的时候,可以同时复习“中国近代史”,通过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加强对世界历史事件的认识,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2.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在材料题的复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要让学生先分析问题,再阅读材料,同时紧密结合教材所学内容,运用所学到的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总结答案的时候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热点、焦点问题。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师要以生为本,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复习。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进行知识迁移的训练,提升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完成历史的中考。
参考文献:
[1]葛春华.论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作业[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0).
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微课;运用;策略
微课作为新时代教学改革的一大产物,为信息化时代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手段。微课一般主题鲜明、内容具体、课时简短,同时传播形式多样、充满趣味。利用微课的移动性、趣味性、新颖性,将之运用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显著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课前,微课可以帮助同学们对新知识内容的思路脉络有更清晰的理解;在课上,结合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能让同学们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课后,利用微课可反复观看的优点,能更有针对性地复习重难点。本文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巧用微课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探讨。
一、精心制作微课视频,有效融入课堂教学
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难度日益增大,知识点涉及面很广阔,错综复杂的知识点不但造成同学们记忆困难,而且同学们很难从系统的角度去全面理清思路。而“微课”作为一个得力助手,可以很容易将知识点通过视频的形式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微课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精心制作微课视频,将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用一些卡通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微课的素材可以借鉴互联网上一些优秀的微课视频,结合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将历史知识融入其中。在利用微课进行历史课堂的教学时,不能仅仅依靠微课视频完成课堂教学,时间久了反而会导致同学们兴趣下降、注意力不够集中。要在微课教学中加入与学生的互动,比如在微课视频播放完成后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对微课内容进行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答疑解惑。微课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将微课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才能真正使微课教学富有成效。
二、借助微课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扩展学生知识面
历史课堂不仅仅是把历史事件介绍给同学们,更重要的是引导同学对历史事件背后的前因后果、经验教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初中历史的重难点并非在对历史事件的记忆,而是如何通过理解历史事件来记忆。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中,内容繁杂,初中历史教材并非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历史事件,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经常出现凌乱混淆的现象。这是因为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只是枯燥的文字内容,学生很难通过只言片语就想象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从而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倘若在学生理解的这一过程中,创造性的运用微课来提供给学生们一个形象生动的历史背景,比如通过视频、图片等描绘当时的历史场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学生拉入当时的历史场景。在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的条件下,学生们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经验教训会有更深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主动去思考,理解内涵。例如笔者在讲解清政府闭关锁国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很多同学不理解为什么当时的清政府面对发展机会不选择开放改革,而是选择了闭关锁国,导致了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始。在播放了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统治阶级的矛盾的微课视频之后,同学们结合当时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历史背景,便能够从根本上理解为什么清政府选择了闭关锁国。
三、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以不变应万变
历史是具体的,但也是抽象的。对于一些历史重大事件的教学,事件发生的人物时间是具体的,但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历史意义等都是抽象的。对于这些抽象的知识点,学生往往觉得有一些方面总是会疏忽想不到,因此要引导学生去总结不同历史事件的相同思考方式。比如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者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也有直接的区别。但是在考虑到两者的历史意义的时候,可以从相同的方面去思考。可以利用微课将两次世界大战进行横向对比,最终总结出一套通用的思维模式。
篇9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历史课堂 教学效率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直接取决于其学习兴趣。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觉得历史课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初中历史教师就必须要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二)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地位是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客观影响因素
在传统的教育观中,初中历史科目一直被视为“副科”,得不到师生的重视,只是作为考试的考察科目,因此,历史课的教学时间安排得比较少。这就对历史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而影响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教学方法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在影响因素
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确保历史课的有效进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这样就能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要想让一个人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和学习,就要先让他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让他产生求知探索和学习的动力;相反,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毫无兴趣可言,那他不仅是被动地接受学习,甚至还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在这样的心态下学习,就没有效果而言了。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致力于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1.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知识灵活地展现出来,化静为动。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对历史知识和相关人物的记忆就更加印象深刻了。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让学生可以从中找到学习的规律,这样学习就变得得心应手。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在讲到《不怕远征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用箭头把的路路线标注出来,然后再根据箭头所示带领学生沿着路线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可穿插相关的图片或视频,通过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方式,更能加深学生对于情景的体会,那么学生对于其中的艰难万险就更加能够深刻体会了。
2.丰富历史课堂知识
每段历史都有其独特性,如何才能更好地把它展示出来呢?其实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历史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文学功底。只有这样才能综合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方法,包括诗歌、对联和成语典故等,将历史课变成丰富有趣的文学课堂。例如,在介绍这个伟大人物时,可以结合其文学作品来进行讲授。如著名的诗词有《清平乐・六盘山》《七律・》等等,这些诗词与近现代历史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法可以将沉闷的历史课堂变成充满活力的百花园。
(二)创设有效互动的课堂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动性呢?这里,教师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而且也要体现传统教学的特色,即“质疑、思疑、探讨、互动”。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信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这个模式中进行辩论,提升其学习效果。比如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能各抒己见。学习小组成员要采取就近原则,即同桌及前后同学组合,一般以4―6人为宜。在学生激烈地讨论和交流之后,教师最后做出总结。这样,学生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才能掌握得更加深刻。因此,学生的积极参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时间要合理分配
每个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度的,一节课45分钟,要想学生做到始终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需要配置并控制好课堂教与学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与学结合,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思考,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因势利导,使学生更长时间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我认为,教师要控制好讲述的时间,也就是说,讲述的时间要确保在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内,并且在讲完后师生要进行即时互动,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消化教师讲解的知识点。
三、总结语
综上可见,只有通过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有效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对常识的认知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即教师在新课改的进程中,一定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尝试和实践。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升历史课程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篇10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必要性;出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也刺激着教育走向改革,只有创新教学才能培养多元化人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规律。初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方式之一,对此项课程进行改革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一、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历史处于典型的分科课程,不仅没有质的变化,在教学内容方面也较为单一化,再加上历史课程课时的一再缩短,使此门课被安上“副科”的名称。而九年义务教学初中历史课程逐渐分配合理化,也相应纳入国家课程管理,甚至与综合课程并存,都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优势。课程改革的关键还在于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否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做到全员参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似乎要让学生成为专业的历史学专家,收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初中学生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历史,不管是生理、心理还是知识程度都处于薄弱状态,而初中历史由注重讲解过去的人物或朝代更替,该如何引导学生对历史现象正确认识并掌握其学习规律,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点因素。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机械训练的现象,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从而增强综合学习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改革面临的困难
1、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制约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历史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图像资料,与教材中的文字部分的相辅相成,有利于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在内容上也更加全面,同时增设了“自我测评”、“综合探究”等环节,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整体上来看是较为成功的。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材是教学中主要的课程资源,新教材文字文字较少后,空白部分必须由教师加以补充,而受到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除教材外的课程资源较为缺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由于当前初中历史仍被划分为“副科”,课时较少,时间有限,新教材中设置的活动环节,若在课堂上完成,则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教学任务的完成。
2、师资方面的问题
新课改给历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社会、文学等跨学科知识外,要求教师还要具备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初中历史教师的素质不能较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教师的教育理念仍较为陈旧。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中依旧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关注点主要放在如何将知识讲透彻、如何方面学生更好地背诵记忆上,单一的背诵记忆较为枯燥,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不少教师开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实践中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因素的影响,往往只注重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其目的也是为应对考试,而忽略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能力培养存在片面性和功利性。一些教师虽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但往往过于注重形式的改变,如教学中设计大量的问题,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学生活动多,但回答问题机械简单,学生没有实际思考的过程,导致教学活动最终流于形式。还如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但未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将课本上的插图扫描到计算机中利用多媒体播放,既无意义,也易造成喧宾夺主。
3、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初中生思维较为活跃,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提出一个趣味性的话题,学生纷纷进行讨论,且想象力丰富,易偏离主题,影响课堂有序性。由于不同学生个性存在差异,在课堂自主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较为活跃,但大多数的学生往往并不参与讨论。在组织自主探究活动时,不少学生并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若不加强制,学生往往不会主动进行,若强制学生完成,又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此外,受到当前一些影视剧、网络小说的影响,学生对历史的理解缺乏严肃性和真实性,如在学习清朝历史时,对于熟悉的历史人物,学生的回答甚至包括《鹿鼎记》、《步步惊心》等一些作品中虚构的人物。
三、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出路
1、切实转变观念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中,不仅要转变教师观念,也要对学生的观念进行改变。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处于思维活跃阶段,该如何利用历史教学的优势让学生睿智明理,综合思考遇到的事物,是当前每位初中历史教师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对学生对待历史的传统态度进行转变,引导其用全新的观点和态度看待历史,从而进行高效学习。由于历史学习是一种非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它和自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改革,历史总结了以自然为基准的人类社会,学生应从学习历史中不断提升自我观念,从而达到积累经验的目的,最后作用于自然,发挥历史教学的真正作用。学习历史的意义在于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开阔视野,增长智慧。然而历史并不是简单的讲述着过去,它还要和现在连接,将所学知识运用至国家、社会及自身的现实环境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科的所需,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尽可能地在教学中贴近实际生活和学生。此外,还要与学生构建和谐平等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2、积极变革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总体围绕符学科技能养成和培养符合与社会主义国家相符的合格公民素养两个层面,它帮助人们用微观和宏观等角度看待过去,理解现在。然而传统课堂都是“一言堂”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被动地仰望教师接受学习,使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性受到了极大地压迫,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改变目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出路之一则是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首先通过历史想象,还原场景。历史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其中涉及了大量的人物故事和朝代变迁历程,需要通过正确合理地联想让零散的教材知识脉络清晰化,提高学生构建自主思维体系水平。例如在讲解“北京人”生活时,有学生则根据教学内容展开了联想:“十几个北京人随着号角声走出山洞,他们的手里有石头、木棒及弓箭,利用这些工具去森林射伤一只老虎,晚上,妇女,小孩都围在火堆旁分享白天的猎物,满足又幸福。”想象的教学方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大胆提问,扩展思维。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保持积极的热情,若单纯运用情感因素感化是不够的,要用其他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发生问题,进而求解,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应与教学内容主题相结合,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讨论,让学生从问题中进行深度探讨,达成学习效果。
3、课堂改革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初中历史新教材中的探究环节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些内容,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也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中亟待处理的问题之一。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标,指导其制定活动的计划,并对学生需要解答的问题、活动方法、观察手段等提出具体的要求,对学习探究的过程进行分解,以使学生能够有序地开展探究活动,从而保证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组织一定课外活动,如举办历史图片展览、撰写重要人物小传、召开历史主题班会等,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使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丰富学生历史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同时开展趣味性的课外活动,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了解历史知识的兴趣。
4、充分合理利用现代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其声画合一等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十分有利,但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多媒体运用的合理性、适度性,避免过度使用。除多媒体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逐渐兴起,其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学习者可以真正实现随时随地且快速的学习,不再受传统学习环境和固定地点的限制。通过移动设备的利用WLAN或WIFI进入互联网,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一样进行浏览、查询和实时交流,是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方式。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访问浏览网站的学习者还可将图片、视频、信息传到网上,与更多的在线网友进行沟通学习,交换不同的学习意见,融合不同的学习理念和方式,改善自身在学习上不足。尤其初中历史作为知识点较为密集的一门课程,移动学习可以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更多的教学资源,还起到巩固学习效果,发散思维的作用。
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在新时代背景和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对其实施改革是必然的,也借助课改的方式改变以往“死记硬背”、“副科”的传统观念,深知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让学生在获取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红霞.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改革之我见[J].新课程:教师,2012,(10):85-85.
[2]闫晓晖.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J].神州(中旬刊),2014,(1):225-225.
- 上一篇:医学影像技术行业环境分析
- 下一篇: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