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教学能力范文

时间:2023-08-14 17:3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教师教学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理教师教学能力

篇1

一、地理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这是地理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

地理新课程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从教学创新做起,争做创新科研型教师。教学创新源于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回顾教学过程,探讨教学的得失成败,调整教学策略,对教学进行创新,寻求最佳方案。这就要求我们要围绕这些困惑,积极进行实验,从教学的创新设计,教学创新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到教学效果的检验,让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老师在教学中探索、反思和再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同时坚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进一步改变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这样,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了,从而实现由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的转变。

二、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模式应是淡化教学形式,注重实效。

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创设课堂情境。教师可直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进行情境导入,或是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创设一个情境,或是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情境导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有利因素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是使地理课堂妙趣横生的前提。地理是一门与社会现象紧密联系的学科,如讲《大气环境保护》中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其防治时,可分别出示一幅漫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自己总结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再根据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措施。学生在生动的漫画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掌握了知识。

教学方法创新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看法,在地理教学创新过程中,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知识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师应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和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探知,去获取更大的收益。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将学生分组, 围绕一个或一系列学习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为了能使自己的见解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同,就力求切合题意,并有所创新,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全面地思考,这就促进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归纳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室内授课方式,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拓宽学习空间,积极开展各种实践式教学――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调查等。让学生在客观真实的环境中,去学习、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让他们手脑并用,学以致用,去拓宽认知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地理教师要教会学生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多渠道获取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篇2

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中,教学技能指的是能够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智力或者活动方式。其中,智力方式又称为认知技能,比如阅读、理解等心理活动。活动方式又被称为操作技能,比如写字、绘画等实际动作。因此,人在生活中,顺利完成一件事情,就需要一定的技能,这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活动技能。智力技能和活动技能是相互调节的,也是相互合作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智力技能占据主导地位,控制着活动技能。我国学者认为,教学技能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理论,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教授给学生基本学科知识和学习技能,并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这样的一系列教学方式。教学技能是一个教室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是教室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教学技能能够使教室达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成长,实现教学目的。教学技能是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和经验累积,在后天不断学习和训练中逐渐巩固和稳定。

2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技能

高中地理的教学的顺利实施要求教师要掌握地理教学技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技能能够体现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从中能够看出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本领,也能看出一个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智力技能。通常情况下,教学过程技能分为导入技能、讲解技能、解答技能、承转技能和总结技能。因此,教师要理性给学生讲解地理自然规律。讲解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举出例子事实性讲解,另一种是总结原理概括性讲解,对于教师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须掌握的。解答技能就是在课堂的提问环节能够回答出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具有很强的应对能力和快速思维能力,这也是高超的专业知识保证的。承转技能是其中比较灵活的一个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问题和过程中间要自主的转换,才能让学生更好沉入到课堂中来,便于教师更好的教学。有的教师只能机械的交给学生知识或者解答学生的疑惑,而总结技能要求教师能够在讲解知识,答疑解惑之后,运用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教学大纲的理解,甚至对高考考点的分析,对知识进行细致严谨的总结,能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水平。

3高中地理教学多媒体技能

高中地理教学技能包括语言技能、图表技能和现代多媒体技能。子啊任何教学中,语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好的语言教学对于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由于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容易失去兴趣,因此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好。教师如果能用生动灵活的语言将枯燥的地理知识讲解得生动有趣这都要靠教师的语言技能。图表技能就是地理教师对图表的掌握能力。高中地理用到表格的地方很多,很多地理知识都需要使用图表进行表述,教师能顾合理分配和绘制表格才能方便课堂的讲解和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现代多媒体技能是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技能,高中地理教师已经能灵活地运用电子技术媒体,通过影像、音频、动画等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教学效率。

4高中地理教学管理技能

高中地理教学管理技能包括组织技能和调控技能。组织技能表现了一个教师的整体组织能力,能够在规定的时间组织好各部分学习内容有序进展,还要保证学生能够跟上又不觉得学的吃力,可以说,这项技能是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只有组织好各部分的关系,才能不给学生混乱的感觉,在条理清晰、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要想提高组织技能,首先要求教师要提前备好课,只有对课堂知识有了足够的熟悉才能更好的组织知识内容的学习。其次,要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在课堂上学得容易,教师教课也就不那么吃力。第三,就是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的教学,也是教学的中心阶段,由于时间比较长,学生很可能出现松懈和疲倦,这个时候教师要调整教课节奏,活跃课堂氛围。第四,要做到灵活结课,不拖堂,拖堂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老师的反感,久而久之对该门学科的厌学。教师要做到以上四点就是掌握了组织技能。

5结语

篇3

【关键词】地理教师 职业能力 教学目标

一、引言

地理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特有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为教育甚至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自身精神需求并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能力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基础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共同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维度。地理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包括地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

二、教学设计能力

地理教学设计是地理教师在明确地理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地理教学模式,创设地理教学情境,为师生提供给可操作的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地理教学目标对地理教学设计具有指引和导向作用;地理教学模式设计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具体实施;地理教学情境设计是实现地理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地位地理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撑。

1.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能力

教学目标表述的误区:

(1)以教育目的代教学目标。如“把学生培养成良好的公民”;“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等。

(2)含糊其辞,难以评价。如“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学生能正确解决应用题”等。

(3)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

在对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准确拿捏下制定初步地理教学目标,针对地理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修改,再结合学生地理学习情况修改并制定最终的准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地理教学目标。在对地理教学目标的表述时应注意运用恰当的行为动词。在知识方面根据学生要达到的行为水平。正确运用“说出”“列举”“辨认”“区别”“归纳”“运用”“设计”等;在技能方面准确把握“模仿”“测量”“试验”“转换”“举一反三”等;在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巧用“尝试”“说明”“运用”“掌握”等动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正确把握“反对”“关注”“养成”“追求”等行为动词。

2.地理教学模式设计能力

将“模式”一词最早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并加以研究的人,当数美国教育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其著作《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规范或计划。”地理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对照地理教学目标,参考地理教材,针对学生地理学习情况而选择建立。地理教学模式的选择应有正确的地理教学指导思想i要树立完整的地理教学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制动性为本。

(1)课堂讲授型地理教学模式。课堂讲授型地理教学模式是一种运用比较广泛、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地理教学模式。此模式强调对旧课知识的复习、引入新课、激发动机、讲授新课的过程。课堂讲授型地理教学模式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内在结构,通过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进行教学设计并讲授。

(2)自主探究型地理教学模式。地理新课程理念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探究型地理教学模式的建立由教师创设地理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主题并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建立模型理解模型,知识内化拓展运用。地理教师在创设情境、引导点拨、探索评价、形成结论中起着指导、引导的作用;学生则表现出了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中心作用。自主探究型地理教学模式将自、话语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地理教学情境设计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外部刺激的结果,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部分学者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把真情实景创设看作是达成“意义建构”这一最终目标的必要前提。地理教学情境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地理学习更加有效。教学情境的设计应当基于地理学习内容、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提出地理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讲述地理故事,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地理活动,创设教学情境等。

三、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

地理教师作为地理教学目标的拟定者、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地理教学模式的选择者,是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实施成员。不管在课堂讲授上、自主探究活动以及相关的地理活动中,地理教师不仅要起到指引、向导的作用外,还要起到协调组织管理课堂和活动的作用。地理新课程理念对地理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教育技术能力

地理教育技术能力包括多媒体使用技术、办公软件操作技术、地理学科软件使用技术(Arc GIS、Map Info、Auto CAD)等。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各行各业。由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系统)组成的3s技术已经渐渐进入地理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应用都是为了给学生学习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充分认知了解所学内容并加强对未知的世界探讨的决心和希望。

五、教学评价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地理教师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和自身教学的角度对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作出准确、合理的评价。地理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接受知识引导以及自主学习的动机是否获得满足?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地理能力和素养?对地理教学评价的改进和探索必须由传统的“目标取向”逐步过渡到“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建构以培养学生自主、全面化发展、多元、多渠道的科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2.

[2]田讯,李林,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J]课程与教学改革,2011.

篇4

我在担任遵义市汇川区地理教研员期间,对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发现:多数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都能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都能较好地运用地图(比如:挂图、黑板简图或者多媒体地图等)来辅助教学。同时地理教师也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地图和分析地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是,很少有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绘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究其原因,我认为可能有几个方面:一是觉得没有必要,且费时费力;二是认为地理高考中通常不考查绘图能力;三是学生觉得绘图很难。基于上述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怎样绘图要么一带而过,要么干脆不讲。我认为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完全正确的,是片面的,甚至是有害的。

一、培养学生绘图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绘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通过对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的观察、思考、绘制,十分有利于学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地球运动部分的光照图的绘制,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部分知识很抽象、难懂,有时不仅要求图文转换,而且要求能做到图图转换,如果不亲自画一画、绘一绘,则学生是难以理解其中的变化和地理意义的。比如: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绘制训练,老师不仅应要求学生动手绘一绘,而且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地轴的倾斜方向,并指出如果倾斜方向朝向相反的方向,则所表达的四至点的位置关系正好相反。再比如,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上册第一章第6节中的三幅太阳光照图,也必须要求学生动手绘一绘。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很明显,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描绘,才能逐步对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有所认识和理解,才能逐步建立起对地球运动的空间抽象能力。

2.绘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分布特点。比如,我要求学生描绘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图、中国主要地形分布图、中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等。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洋流的分布特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以及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都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和掌握。

3.绘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解决有关太阳直射点的运动问题时,我要求学生学会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弦曲线图来进行思考和解答;在进行时间的推算时,我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时区简图来运行思考和解决。实践证明,这样训练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二、培养学生动手绘图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1.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地理图表的绘制能力。教师是整个课堂活动设计者、组织者,要求学生动手绘制地理图表,教师应该首先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更好的指导。所以,教师在平时应该注重自己徒手绘图能力和图表分析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比如能徒手绘制中国政区轮廓图、区域或大洲地形轮廓图、能徒手绘制太阳光照示意图等。

2.教师要照顾到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能力。自然地理图表有很多是立体的或是动态的图(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生在这个阶段还没有接触立体几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图表的处理,使学生先学会一些最基本的立体图表在制作时的处理方法(一般是将立体图抽象为平面图),掌握这种图表的制作原理,从而更好地读图、作图,掌握所学的知识。

3.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和教材以外适合学生绘制的图表。教材中的图表不是每一幅都适合让学生手工绘制,教师必须作出适当的选择,选择其中一些可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绘制价值的图表让学生做,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例如,讲授随海拔高度上升大气各层次气温的变化时,不直接读教材图,可让学生画一个类似的坐标,然后标上各层的分界线,结合生活经验和材料介绍,了解各层大气温度变化的规律后,让学生画出对流层大气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降低的曲线,作出区分后,学生对这类坐标图的读、析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在作出对流层大气气温曲线后,其他各层的曲线也很容易作出。实践证明,作过这幅图的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比其他学生要牢固得多。

篇5

【关键词】初中地理 迁移能力 教学研究

面对现代社会发展、知识技能更新速度加快,以及学校传授知识的有限性和实际应用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地理学习中的迁移能力指的是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将已经学过的地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从而更加顺利地掌握新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所体现的素质和能力。只有培养出良好的迁移能力,教育的价值才能最终得以体现。因此,在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中,迁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就日渐凸显出来。

一、初中地理学习迁移的现状

现在大多数初中地理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仅凭过去的经验和感觉去进行知识教学,注重地理成绩和分数,忽视地理知识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很少运用系统性的迁移理念来指导教学,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因此,常常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畏惧学地理,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很低,类比推理能力低,地理成绩差,缺乏迁移意识等现象,更不用说灵活运用课堂地理知识,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了。

二、地理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M.L.比格曾经说过,“学习迁移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1]。说明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一)有利于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初中地理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方向性。其与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交叉的,一起构成青少年必须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内容。纵观初中地理教材,知识内容相对简单明了、浅显易懂,编排结构大体相似,均由简入繁、由易入难。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地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能力的掌握和提高[2]。促使学生构建更加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对日后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具有化难为易举重若轻的作用。

(二)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近些年,义务教育地理新课标越来越强调注重对学生合理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换言之,教师应该指导、训练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具有开放性的头脑和包容大千世界的创新思维。而不像传统应试教育,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遇到问题时,仅会从一个角度或一个层面进行思考,没有形成发散性思维。因此,地理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使学生们思维更加活跃,具有发散性、灵活性和缜密性,能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解决问题。

(三)提升学生知识学习效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知识获取的方法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因此,在初中地理知识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加强地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概括地理知识要点、梳理地理学习内容、巩固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形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充实和扩展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效果。

三、地理知识迁移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主观层面

1.心理状态。学生对地理知识迁移能力是否感兴趣,是否主动积极参与到能力培养中来,以及学生在面对地理考试时心态是否放松等,都会对地理知识迁移能力效果产生影响。

2.智力水平。包括学生和教师双方的智力水平。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实质亦是一种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其能否有效发挥与个人智力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显而易见,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领悟理解能力更强,教师教学策略更加科学,这些因素都对学生地理知识迁移效果有影响。

3.知识结构。初中学生既有的知识结构是否全面、系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是零碎状的还是系统性的,都将影响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客观层面

1.地理知识要素本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提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即凡是在先前的学习与后来的学习之间有相同或相似地方的,才能产生互相迁移的作用。说明地理知识之间是否存在相同的要素、要素之间的相似性程度及其存在何种形式的联结关系等,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效果。

2.地理课本编排结构。知识的获取是由易到难的过程,将相同的知识组成一个单元,不同的知识划分成各自独立的单元,并且按照由易到难、由相同到相异、由总体到局部的逻辑进行编排。这样的知识教学结构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迁移的实现提供了客观条件。

3.学校教师考核体系。任课教师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这个指标是否纳入对教师的考评体系中,将直接影响教师是否主动加强迁移理论的学习,影响到在授课中注重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而不仅是拘泥于课本、一味地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四、培养学生地理知识迁移能力的路径方法

(一)注重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知识迁移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具有迁移愿望。迁移的意愿是由先前活动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 [3]。作为地理任课教师来说,除了应该系统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外,还应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具备迁移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迁移。同时,地理教师还应该加强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寻找其他学科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内容,及时做好梳理工作。

(二)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激发学习兴趣[4]

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学习能力、成长背景、知识结构等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作为地理任课教师,应该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要了然于胸,认真分析其中哪些知识会对地理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刚接触地理这门学科的初一学年阶段,就开始注重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如:在进行地球昼夜变化及公转自转课程的授课时,可以联系到小学科学课程当中的宇宙和地球相关的知识,在使学生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的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找到很好的迁移切入点。

(三)培养地理思维模式,构建良好地理认知结构

地理思维模式是个体下意识、自动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5]。初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应深入钻研教材,注重所教知识与生活的实例相结合,将新知识与已有概念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创设与问题相关的生活情境,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如:有效利用教具,令学生们对非洲和欧洲有直观的印象,之后运用相同的方法,迁移到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学习中。这样不仅加深了对新知识的印象,同时在生活中也能更加留心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构建地理知识网络,促进地理知识迁移的发生,最终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瑛.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113.

[2]沈炳V.如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J].教育,2012(10):33-34.

[3]代娜.初中地理学科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5(7):198.

篇6

关键词:高校;地理教学;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传统高校地理教学中,受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不仅教师对地理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且教学没有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没有适当开设实践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差。随着国家新课改与教育机制改革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因而采取有效的培养策略来改革高校地理教学势在必行。

一、影响高校地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主要因子

(一)缺乏实践教学,学生实践经验不足

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高校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教材的讲解、对课本知识的传授,将地理教学局限于课堂之上,既没有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意识,更没有适当的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1]。这种缺乏实践的教学模式,不仅降低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更无法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是造成高校地理教学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差的一个主要因子。

(二)地理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脱节

知识源于生活,地理教材中的许多知识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将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才能对其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学会如何应用,但是就当前高校地理教学现状来看,多数高校地理教学均没有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导致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一直难以提高。

二、提高高校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对于高校地理教学而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学生实践经验,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引导,树立实践意识。实践意识是实践活动进行的基础,是培养实践动机的必要条件,教师应该在加强自身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实践意识,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进行地理实践,多亲近自然,学会善于观察大自然[2]。例如,教师可以将时下全球谈论的绿色低碳、环境保护、生态城市构建、人口问题等热点话题引入到地理课堂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将自身生活与这些问题联系起来,并思考其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探索地理的动机,进而逐渐树立起实践意识。第二,开展实践教学,将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在学生树立起实践意识、存在实践动机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将课堂知识与课外探索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3]。面对今天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与丰富优越的教学条件,教师不应该将高校地理教学局限于课堂范围之内,而应本着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的思想理念,通过实践活动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例如,对于地理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文地质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可以让学生对自身地理知识理解程度与掌握程度进行检验,从中发现不足,进而有针对性的加以锻炼,最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二)加强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与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一样,地理课程也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将高校地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既是现代教育机制改革的需求,也是人才培养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分段。因此,在高校实施地理教学时,加强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转变教学策略:首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丰富地理教学资源,优化地理教学环境,升级地理教学平台,拓宽地理教学渠道。地理知识包含自然与人文两大方面,涉及内容十分广泛[4]。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学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提升高校地理教学水平,将地理知识以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的认识与学习。其次,利用生活现象引入地理知识。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通过地理知识来解释,同时地理教材内容一般较为宽泛,需要教师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因而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增强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达到培养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的目的[5]。例如,在讲解太阳直射点在南极、北极移动相关知识时,可以与房屋采光位置确定与采光面积结合起来,并且要尽可能与学生熟悉的学校周围的事物相联系,以更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单纯的依靠课本、依靠课堂教学就能够达到的目标。而是需要教师从自身、从学生角度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加强实践教学来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够实现。因此,高校地理教师队伍应明确自身职责,扎实做好教育工作,努力为培养与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家伟.基于GIS的中学生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王歪歪.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下中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马蓉.中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特点与中学地理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4]王英杰.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4.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识图能力;综合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识图、看图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好地理这一门学科,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的快速更迭使得信息的呈现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图片越来越频繁地被作为信息的载体来进行信息传递,其具有直观、简便、生动形象等特性,能够使人更加快速地对信息进行整理和理解。但是学会看图也是一门学问,如何识别各种类型图片的看法和作用、如何快速抓住图片所要展

示的信息、如何对图片中的信息进行再次加工等等问题也是目前

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要面临的问题。下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看图、识图能力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意识,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是能够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的利器,在以图片为主要信息载体的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看图、用图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要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看图。地理教学设计的图形式多样,所承载的信息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我们常见的地图之外,还涉及各种分布图、景观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每一种图的读图技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看图、读图。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在图中查找课本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学会对图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能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图片中所体现的信息一一对应,相互补充,形成图文相结合的学习习惯,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二、加强绘图训练,在体验中增强能力

要增强读图能力,提升学生分析图片的能力,只是采取讲授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学生不仅不易掌握,种类繁多的图片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加强学生的绘图训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动手的欲望和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让学生自主去收集和学习各种图的作用和绘制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学生通过实时的绘图可以亲自体会到图的形成过程和绘制原理,在绘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去想“为什么”,比如说,“为什么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海拔高差是相等的?”等这些图片当中的细节问题在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中会更加凸显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总之,加强学生的绘图训练,才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不断增强识图、看图的能力。

三、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图片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的效果,可以使学生更加快速地接受和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对于图片的有效展示,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有效开展图片教学。相较于传统的图片展示方法来说,多媒体展示更加直观和形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维度地刺激学生,能够使课本知识及时落实到图片上,图片上的信息也能够有效地反映出课本上的知识。因此,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态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之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动态思维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地理学科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三维空间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比如说学习山脉、河流等各种地理环境之间的位置与关系,而这些关系都已经转化为二维关系展示在图片上,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那么学生的读图能力还是会受到很大影响的。其次,地理学科的知识还涉及很多运动的知识,比如说气流的运动、地壳的运动等等,这些运动都有一定的规律,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态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态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图、看图能力是学生学好这一门学科的关键因素。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让学生理解识图的重要性,提高在学习过程中读图、识图的意识;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地理识图,更加容易地掌握地理这一门学科。

参考文献:

[1]孟宪雷.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8).

[2]孙兆雷.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05).

篇8

1.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手段

选择和运用合理的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能很好地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一节一直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运用“讲授法”讲解这一内容,学生由于缺乏空间概念还是很难理解。如果教师在讲授时,配合黄赤交角简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或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如flas,直观展示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过程,学生就能很好理解记忆。因此,教学技能的训练与地理教师日常教学有直接联系,它作为教师素养的一部分,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2.影响学生地理兴趣培养的重要因素

地理教学技能是以地理教学行为为载体,而地理教学行为则是地理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如果教师树立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往往主要选择和运用“讲授技能”,师生关系成为一种“授受关系”,学生对地理学习很难产生兴趣。如果教师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往往注意把导入、讲授、提问、承转、评价、使用媒体等多种技能,结合教学进程,加以选择和运用。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对话关系”,课堂气氛活跃,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往往较好。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建立学生学好地理的信心都至关重要。

3.衡量地理教师专业成熟度的重要尺度

衡量地理教师专业成熟度的基本要素是地理专业知识。这里的“知识”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对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的知晓,包含知识和技能的涵义。教育专业知识的第一个重要方面是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对教师职业的正确理解。第二个方面就是关于教学技能,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知识和技能。第三个方面是对教育效果的认知,即运用教育评价手段获得教育效果以及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行为。而教育手段,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技能是衡量教师专业成熟度的有力指标。

4.实现地理教师人生价值的前提基础

著名学者吕型伟曾说过:“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一名教师,选择了教育工作,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毕其一生肩负着追求科学、创造艺术、成就事业的伟大责任,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站在地理教师的角度思考教师的人生价值,设想如果一名地理教师只会运用“讲授法”,彻底与信息技术脱节,试问其是否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答案很明显:拥有丰富的教学技能,是实现教师梦想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前提。地理科学专业的师范生提前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为了当前教学工作的需要,更是为了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

二、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1.缺乏“师范性”

近年来,多数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是“某某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不是培养“基础教育的专业化教师”。某些高师院校片面追求综合性、学术性、开放性,轻师范性,导致大批地理师范毕业生虽然掌握了扎实的地理科学知识,学术水平有很大提高,但却严重缺乏教师意识,不愿当教师。笔者在河南大学和信阳师院部分年级做了初步调查,参与者225人,各个年级均有,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列出了不同年级对所在学院或专业师范性气氛是否浓厚的评价。从中可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院或专业的师范性气氛不浓厚。

2.“填鸭式”现象严重

笔者对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大学三年级的72名同学就“你对专业课教师所采用授课模式的评价”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3%选A,65%选B,30%选C,2%选D。可见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而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近期各高校不断创新尝试的主要项目之一。

“空对空的理论讲授,一成不变的讲与听”都是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后遗症。这种教学模式长期作用的结果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缺乏主动性,逐渐丧失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同时“填鸭式”教学也忽略了对学生独立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由此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悖,以此方式培养的学生难以在地理基础教育中承担起开展优质教学的重担。

3.实践环节薄弱

高师院校在对地理师范生的培养实践中,存在着重地理知识传授、轻教学技能培训的现象。同时在体现师范性的地理教学方法和技能训练过程中,由于与实际结合不够,常常使得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率较低。据笔者了解,本校地理科学专业的教育实践十分薄弱。一是实践时间短,一般6~10周;二是实践形式单一,主要是教育实习,地理课堂见习和模拟训练极少,导致师范生不能很快适应教学工作、新地理教师成长进程缓慢等。

4.培养模式单一

目前,对于师范生掌握现代教学技能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即观摩—分析—试讲—实习模式、微格教学模式和多媒体交互培训模式。而现实情况是,课堂试讲和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培养和提高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两个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由于受实习时间有限和实习基地不稳等因素的制约,教育实习多数流于形式,因而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训主要在课堂内完成。这一模式过于强调单向教学行为的规范,缺乏真实的教学环境,致使师范生难以激起“角色扮演者”的真实体验和自我反思。另外,地方高师院校现行的教学评价标准多为具体、量化的评价表,侧重外显行为和短期效果,忽视了不可量化的教学能力培养以及师范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导致师范生的积极性不能长久保持,培训效果欠佳。

三、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对策

1.重视专业启蒙教育,充分发挥隐性课程作用

专业意识可以使人的专业活动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可以引发强烈的专业热情,使尚处于专业蒙昧状态的新生尽早树立专业意识。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意识启蒙可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向新生提供大量专业地理信息,尤其要注意突出师范教育的发展空间,使他们看到大有作为的未来;二是在低年级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努力寻找与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沟通的渠道,真正体现其对“专业”应有的基础作用。妥善处理这两个环节,就可以达到使学生对专业产生强烈兴趣和求知欲之目的,加快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转换,延长基本教学技能训练时间。同样的隐性课程在师范性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包括在校园环境及日常管理工作中营造师范教育的氛围,使学生逐渐完成“我是地理教师”的角色定位,主动自觉地按这一角色的需要规范言行、锻炼能力。

2.提倡多样化教学,有效培养地理教学技能

教学观摩是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教学技能的起点。教学观摩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实践活动,观摩他人的成功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之典范,让其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等。通过多种形式观摩,直接吸收他人经验,使学生将先进的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形成有效学习的起点。高师院校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观摩相对较少,应该加强此方面的实践,从低年级就开始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

说课是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教学技能的难点,它通过具体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通过说课训练,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说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而提高说课技能,另一方面还可积极利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改进教学理念。据调查得知,大家对说课并不陌生,很多学生都参与过,但同样是低年级学生的反映值得关注,需要加强重视。

微格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教学技能的重点,它是利用微型教学方法对师范生进行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的一门必修课,是整个师范教育从理论到实践过渡的重要桥梁,其主要内容就是把教师的教学行为分解为各种教学技能并分别加以训练,然后再综合起来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形成整体课堂教学能力。分小组试讲也是微格教学的一种方式。通过调查得知,高年级同学的参与率比低年级要高得多,说明教学实践年级分布很不平衡,应在低年级也适当安排一些实践内容。

评课是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教学技能的增长点,是教学反思的一种有效途径,是一种高效反思活动。通过回顾、论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强化,或给予指正,让学生思索与修正,可以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在评课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切磋、协调、合作、讨论、分析和反思,既能加深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又能使学生不断获得和整合更多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经验,学人所长、补己所短,从中不断地超越、更新和完善自我,提高教学技能,最终获得专业发展。

篇9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地理能力特点

一、引言

新课标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在课程目标方面,新课标提出“学生学会地理观测、地理调查”的知识目标;“学生能运用地理实验形成地理表象”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新课标的活动建议也多处提到开展地理实验教学。因此,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在学生地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1.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地理智能的必备能力。在地里学习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观察地理实验教学中的现象和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例如,在模拟水污染的实验教学中,学生通对比过观察三瓶矿泉水瓶里水的污染程度,认识到保护、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在此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易于引起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制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例如,在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尝试和对教师问题的思考,认识到山体不同部位的特征,并且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提高。

3.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不仅可以得到知识,还可以弥补学生想象不足,利用形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用乒乓球自制地球仪并演示地球自转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和演示,让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4.初中地理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方法

(1)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的观察,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显著特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例如,在用四层彩色橡皮泥模拟褶皱与断层时,学生通过观察褶皱与断层的结构特征与地表形态的区别,使学生在分析两者的差异性与相似性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与分析能力。

(2)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能力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通过一项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实验教学中归纳出规律将其用于解决同类地理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归纳与演绎能力。例如,在测量当地一天的气温并绘制气温曲线图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自己思考,归纳总结气温曲线图的画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与演绎能力。

(3)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类与比较能力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比较地理事物之间的显著特点,将地理事物进行分类,锻炼了学生的分类与比较能力。例如,学生通过观察玄武岩、砾岩、页岩、砂岩,大理岩、片麻岩的纹理,总结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特点,并对以上岩石进行分类。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比较显著特征进行分类,培养了学生的分类与比较的能力。

5.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地理实验教学给了学生实践的机会,并且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好奇和快乐,因此地理实验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气象站。学生通过实地的参观考察,增长了见识,激发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兴趣,学生会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下有兴趣的学习。

(2)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在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环境的变化,让学生从切身感受中体验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产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例如,通过调查家乡水资源利用状况、家庭用水情况,提出节水的建议和措施,制定家庭节水计划。本实验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出发,有利于增强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意识。

(3)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许多地理实验教学需要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地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友好相处的性格和与人合作、善于组织管理的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地理能力培养作用的特点

1.现实性

地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当中处处渗透着地理知识,这体现了现实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亲自参与,提高了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实践性

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实践性教学,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锻炼,动手操作,从实验教学中获取感性材料和直观经验,通过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也通过学生亲自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地理能力。因此可以说,地理能力是在实践中发展,实践中检验的。

3.创造性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通过生动多样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不断提高自身的地理能力,特别是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4.终身性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教育意义很强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可以正确的看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树立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这些观念的形成,不但使学生终身受用,而且对于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红,李春艳.深化地理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学生智能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5):114-1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 空间思维 直观教具 现代手段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欠缺。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困扰许多地理教师的一个难点。毫不夸张地说,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成败,关系到高中地理教学的成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呢?

一、牢固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为形成空间思维能力打好知识基础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因此,准确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形成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基础。

二、构建基本的地理空间概念,促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空间定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主要涉及到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海水的运动及影响,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线)等。由于许多地理事物本身大大超出了人们的视觉感知范围而具有抽象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把地理事物“化大为小”和“化抽象为直观”,以便在头脑中构建基本的空间地理概念。

1.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地理直观教具与现实地理事物相比较小,能把地理事物或现象置于学生的视觉感知范围内,形成表象,容易建立基本的地理空间概念,促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教具主要包括教学挂图、示意图、图片资料、地理模型、模具等。

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其独有的表达和表现能力,能把自然界许多抽象的事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人们的视野极大地拓宽。巨大无比的事物也同样能以其真实而又玲珑的面目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3.引导学生读图、绘图。中学地理的图像系统包括各类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地理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地理图像表示的信息比文字更直观、更丰富,更有利于形成表象、建立空间概念。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不可重文轻图,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图,从读图中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

4.教师画地理板图、简图。教师可利用边讲边画的示意性草图,把地理事物与虚拟的空间结合起来。

三、把握地理事物之间时空的联系,促进空间联系能力的形成

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是有规律的,各类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形成了降水稀少、温差较大的大陆性气候,在这种气候下又形成了相应的土壤和植被,这种自然环境影响着当地的人口分布和经济结构,影响着城市的发育,影响着建筑物的形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地域联系等时空联系,有利于学生空间联系能力的形成。

四、提出假设,促使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

空间思维能力是想象能力的一种形式,因此,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培养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就是提升空间思维能力。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挖掘的地方。

五、运用各种变式和综合能力题提升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形成之初还不太稳定,就需要教师多提供变式训练进行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下列两幅图(图略)进行分析,这是北半球冬至日照图的两个变式,不同之处是:图一是极视图,图二是侧视图。在这两幅图中,图一中的B点对应的是图二中的A点,图一中的D点对应的是图二中的C点,图一中的BD段晨线相当于图二中的AC段晨线……通过对不同变式的详细分析,能丰富学生头脑中同一地理事物的表象,从而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用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训练和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是非常有效的。例如试题:“当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快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罗马温和多雨;B.尼罗河进入汛期;C.北印度洋洋流成顺时针;D.华北平原正在播种小麦。”要解决这一类问题,需要学生动用空间定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非常有作用的。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必须培养其空间思维能力,这对以后的学习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读图、绘图,教师画地理板图、简图,把握地理事物之间时空的联系,促进空间联系能力的形成,提出假设,促使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运用各种变式和综合能力题提升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