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技术基础范文

时间:2023-08-14 17:3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科学技术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科学技术基础

篇1

【关键词】创新;实践能力;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传统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直分为电路分析(以下简称电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以下简称模电)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以下简称数电)3门课,是我院工科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为了追求自身系统的完整性,这3门课有部分内容重复,且相互衔接松散,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程,通常是以课程内实验出现,完全依赖于理论课的进程,且实验教学环节内容多、学时少、应用性弱的矛盾。实验内容更是以理论知识的验证,缺少对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教学形式呆板、方法单一的问题。所以,学生对做实验普遍不重视、兴趣不大。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结合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实验中心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情况,经过综合分析: 应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看待,将电分、模电、数电三者实验课程合并为1门名为《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明确该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例;把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的附属地位中摆脱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并对其进行优化。《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融会了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知识,优选了其中的典型实验;目的在于有针对性的突出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管理,更新教学手段等措施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了教学时数,增强了实验的系统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电类专业人才,为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因此建议从以下已方面进行改革。

一、实验课堂教学组织的改革

在科学发展史上,实验和理论互为依存,理论是实验事实的总结,实验是科学理论的基础,同时还是判断、修正错误的依据,也是发展理论的起点。从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看,实验教学理应受到教学管理者、施教者、受教者的重视。但是,当前的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不能同步。表现在:理论教学中的元器件知识和基本电路理论没有得到实验的及时验证,而实验的方法、步骤和实验中出现的各种实验现象没有得到理论的指导和合理解释,理论教学不能很好地指导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也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理论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设计环节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为宗旨,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探索了一种“理论实践理论”教学模式,改变现在传统的单一理论验证实验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是以教师针对本次实验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巩固,然后在让同学实际操作,讲解与操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得到巩固加深。之后,教师再针对实验进行补充知识的讲解。从“牵着学生的手往前走”转变到“鼓励学生自己往前走”,

二、这门课程对应的教学用板的改革创新

目前实验室使用的教学用板几乎都是以厂家的形式定制教学用板,其实验内容固定、单一,未必适合现代教学实验实践内容。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元器件的损耗老化,这是不可避免的,但需要及时更新维护。检查教学实验板的好坏和线路是一项繁杂的工作,而设备老化、故障较多时,会浪费掉大量的不必要的实验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原有实验设备组数少,不能保证一人一组,且更新换代很慢,陈旧的设备早已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要求。

针对这些情况,应对解决的方法为:学院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定制开发新的教学实验板,不再使用厂家自定制的,使教学实验板更具有通用性,功能更齐全。学院再设立一定的实验室专项基金,专款专用,从源头彻底解决制约开放实验室的根本问题。这样就可以对教学实验板、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

三、学生的综合应用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设备采用的是集成化、模块化的综合实验板。学生在现在的实验过程中只需按照实验的要求选择实验电路板,选择测试仪器,不需要具体选择电路元器件,搭建电路,这样学生只是从形式上完成了实验,但掌握不了实验中元器件的参数识别、性能测试和选用,掌握不了基本单元电路的安装方法、调试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实验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探索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上对学生进行完全开放。具体做法是:给学生一些课程设计的题目和要求,让学生自行设计电路。并自带器件和实验工具,学校提供实验仪器、场地。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完成课程设计。另外学生除完成规定的必选项目外,还可以自选内容,设计调试一些综合性、设计性项目,甚至可以实践一些感兴趣的课外电路。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实验内容,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实验室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式”实验变为“主动探索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了工程应用背景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工程应用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还解决了实践学时少与综合性、设计性课题难以付诸实现的矛盾,使少学时内完成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成为可能,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实验教材和讲义PPT的改革

除了以上的改革计划外,为了构建符合电子技术发展要求的、层次化的教学体系,打造系列化、立体化的特色教材,全面实现多媒体、网络化的现代教学方式,建设虚实结合、激励学生创新的一流的实验教学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现代化电子设计能力和综合工程素质。可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构建了符合电子技术发展要求的、层次化的课程体系。

(2)多媒体课件与教材相互配套,实现了教材立体化。

(3)教材与课程体系同步建设,同步发展。

(4)实际实验与计算机仿真实验相结合,提高了实验综合效益。

(5)建设教学网站,实现了课程教学网络化。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加强本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需要不断的创新,为培养实践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艳新.《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2007(1):33-35

篇2

关键词:探究 情景 质疑 评价

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作为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所谓探究式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引导学生从学科(教材等)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主题,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并形成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一种学习方式。电子专业课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实施的策略可以分以下几个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教育应该是和谐的,你要做好学生的老师,先要做好他们的朋友,只有朋友关系,才能让师生更好交流,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行探究知识活动的需要,创设良好的氛围,一是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二是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是这种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和示范者。教师必须用自己的语言去影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相互间可以讨论,没有距离感、畏惧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提高对学习的兴趣,进而来提高学习的效果。下面以“功率放大电路”的具体教学过程,看看探究式课堂教学一般规律。在“功率放大电路”的教学中,一般是这样向学生演示的:准备三极管、电阻、电容与一个直流电源构成一个给集电结加反向偏置电压的电路,结果通过示波器观察,发现输出的放大波形与输入的波形形状不一致。什么原因呢?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探究氛围中,情绪比较高,思维一下调动起来了。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来。

二、开放思维,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式教学的组织首先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知识。其次,让他们动手合作探究时,还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师要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活动的频度,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去动手操作以创新求异。再次,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讨论中修正自己的看法,学会知识内容和探究方法。最后,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探究学习策略和方法,如质疑问难的方法、争辩讨论的技巧、合作学习的策略,使学生知道怎样进行探究性学习,善于开展探究式学习,从而学得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不会有深刻的印象,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探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

三、善于质疑、敢于想象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要教育学生细心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样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讲到三极管的特性时,学生就要去想,二极管的特性是单向导电性,它是有一个PN结组成的,那么,有两个PN结组成的三极管,它会有什么样的特性呢?教师不急于回答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既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做好评价,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究竟效果如何,如何对其进行评价,显得极为重要。评价是为被评价者提供反馈建议,促进其探究水平提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自主课堂探究结束后,要对自己学习的行为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反思。每次课结束后,都要想一想: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就教师的教学而言,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本节课的探究方法是否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帮助。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实现高效率的学习。在反思的过程中,应首先指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得意之处、成功之处、感动自我之处,然后才是我怎样做得更好。然后把探究教学反思成果及时应用于学校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使这高深的工作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电子类专业课程中,电子技术这门课比较抽象,如果任课老师照本宣科,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觉得探究式课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文蔚.高职《电力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4)

2.吕聪敏,赵悦品.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11)

篇3

【关键词】电子技术 教学 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是工科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由于概念、原理抽象复杂,加之近几年学生的基础下降,使这门课的教学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状况。为改变这种现状,中等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现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门课的教学感悟。

一、分层教学贯彻于课堂

《电子技术基础》课是一门专业原理课,学习这门课需要一定的物理、数学、电路分析基础。“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其多样性、层次性,如果教师不注意分层教学,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就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校面对较多中下基础学生,采用“低进高出”的教育目标模式。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参差不齐,面对客观实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顾及不同层面的学生。为贯彻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力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使差生不差、优生更优,按照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按照“关注差异,开发潜能,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从课堂教学着手,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实行分层教学的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工作细节,优化教学过程,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分层教学的分层实施主要体现在学生分层、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

二、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课是学习专业理论课的基础,如果教师讲授就理论讲理论,照本宣科,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实践证明,教师能把握课程特点,将其较强的基础理论性与较强的工程应用性相结合,努力突破教材的束缚性与局限性,适当拓展知识面,针对有关基础理论多举实例,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及学生的现实状况,在理论性与专业性互相渗透且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功率放大器内容时,可联系收录机中的功放电路、电视机中的行、场输出电路;讲数字电路时,可简介数字测速系统、电子钟,以及工业生产中的计数、计时装置等;讲各种家电电器的共同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时,可适当介绍其故障现象与维修等。

三、加强直观性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科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该专业学生学好后续课程的基础。这门课程理论性强,涉及内容十分抽象,学生难以掌握。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将直观性教学法引入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实物显示法、实验调试法、幻灯演示法、录像展示法、实践体验法进行直观性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推进项目式教学

篇4

关键词:模拟电路 教学改革 实验改革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高校信息类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在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建设评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许多高校都是按院系统一招生,学完专业基础课再分专业方向和选择专业模块,强调“宽口径、重基础”,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培养电子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它讲述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的知识,内容经历了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到集成电路的发展过程。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家需要大量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但是在很多高校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近些年,《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反而出现了“没落”的趋势,青年教师不愿教、学生不爱学。近几年对信息类学生成绩的统计表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不及格人数最多的科目之一。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随着电子和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专业发展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强调培养研究型的人才,强调理论,强调对复杂的电路原理及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研究,而对课程的工程应用性反映不足,不够重视实践,实验课设置不尽合理,这些使得《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在“教与学”“学与应用”的环节上与现实的要求存在较大的矛盾。例如,学习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器件和各种放大电路时,教师花了很多课时对器件、电路原理进行讲述,推导计算公式,学生感到枯燥、难懂,应用能力欠缺。教师反映“难教”,学生反映“难学”,有些同学甚至戏称这门课为“魔鬼电路(魔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近几年来,《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处于尴尬的地位。讲过这门课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不好上。它既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又需要较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才能上好。但是由于它不属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课程,科研创新的机会少,学校投入、重视不足,使任课教师心理出现落差,因此很容易造成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重视教学工作,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改革,最终导致整体教学水平出现下滑。

2 教学模式的改革

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加强宣传,使各级管理和教学人员认识到专业基础课既是传授从事本学科和专业方向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又在人才培养和三类课程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必须注重专业基础课的投入和师资的培养。另一方面必须不断调整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1教学改革

2.1.1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专业发展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改变传统教学强调理论的“满堂灌”的做法,授课方式由“单向传授”转变为“多种方式”。例如,开展互动学习法,选择一些章节,组织学生自学――演讲――讨论,最后教师给予总结,完成教学过程。也可以选择适当章节,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式,由学生先做实验,认识电路,然后学理论加深理解,再做实验进一步提高。除了常规作业外,教师可以适时安排2~3次大作业,比如,在学完二极管、三极管及场效应管这三章内容之后,设置若干实用电路,如,二极管构成的限幅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共射极放大电路等,并提出使用条件和参数要求,由学生分组选题讨论设计。最后,教师可以安排专门时间,由每组派出代表,讲解设计过程,通过MULTISIM或PSPICE软件验证设计结果。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是近几年来各高校高度提倡的教学手段之一,它具有传播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时间,对电路的讲解也更清晰。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抛弃,它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消化所学内容。据测算,完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在两个课时内完成传统教学三个课时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课时比例,灵活使用这两种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2 教学内容的改革

近几年来,电子技术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集成化代表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电子技术的教学必须体现这一方向,以集成为主,拓宽更新教学内容。对不符合集成发展方向的传统电路及其分析方法,如,对于变压器耦合电路工作点的静态及动态图解法、差分式放大电路参数的计算等应进行精简,而对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概念及稳定性内容应加强。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阐明基本电路的原理、功能及主要参数,尤其要给出电路的应用实例。

在课程的定位上应当明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重点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应用问题,强调实践应用和电子设计能力。《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采用“近似模型”,强调“工程性”和“近似估算”。因此《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与学,应当采取“避虚(纯理论)就实(实际应用)”的策略,要强调物理概念,不要陷入盲目的公式推导而成为讲数学,有关理论只要“够用即可”,这是课程性质所决定的。

2.1.3 实验课改革

实践教学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一直作为辅助环节从属于理论教学,受到课时和硬件条件的限制,使实验课的设置不尽合理,实验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许多实验课变成了走过场,有些学生做了一学期的实验后仍不认识器件,不了解器件参数。因此,实验课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通过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实验的改革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2.1.3.1 改革实验内容

第一,设置入门实验课时,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在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第一周,开设2课时的教学实习,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和手段,准备好各种电子元器件、历届制作的电子作品,例如,音乐贺卡、抢答器、数字电子表等,让学生零距离接触、观看和测试,让学生充分感受电子产品并非高不可攀,它就在我们即将学习的知识中,消除学生对电子电路设计的陌生感和神秘感,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

第二,设立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等多层次的实验模式。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教学模式可设置为如下的三个层次:第一,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是对所学理论的验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的理解,比如,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就会加深对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影响、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概念的理解。但此类实验由于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所占比例不宜过大。但是,目前90%的实验都属于此类。第二,设计性实验。需要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先设计电路,然后选用器件完成应用电路,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装调与测试电路的能力。实验内容可由易到难,比如,可以结合理论课的大作业,从设计二极管的相关电路开始,循序渐进。在学完运算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后,就可以让学生设计卡拉OK音响电路,学生通过麦克风输入声音,加法电路混合声音、再由功率放大电路输出声音,将三部分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完成设计。这类实验的设置能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大大增强,因此,这是实验课内容改革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第三,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是以模拟电子电路为主,利用跨学科知识、器件进行综合性系统的设计的实验,这类实验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难度较大,因此,选择实验内容时可适当考虑,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设置成课程设计内容。这三类实验的比例以4:3:1为宜。

2.1.3.2 建立开放的实验室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课程一般设置8个实验,每个实验2个学时。但从实验效果来看,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创意的学生感觉时间不够用或自己的设计想法没有机会实践,而实验教师则感到学生多,压力大。每次实验结束,学生意犹未尽而教师筋疲力尽。因此,建立一个开放的实验室是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实验室除了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承担计划内的实验外,其他时间向所有学生开放。实验室提供必要的软件,如PSPICE、PROTEL、MUILTISIM、MAXPLUS2等以及一些基本的电子元器件,安排相关的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进行预约,实验内容既可以是实验课内容的深化,也可以进行创新设计。

3 结语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器件、内容体系、实验方法、设计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更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与改进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学能懂”“学能用”,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培养高素质、创新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电子线路》课程体系及其再认识[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4).

篇5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主讲教材;教学方式

0 引言

对于各大高校来说,随着电类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电子技术基础也成为各大高校中全体在校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不论是否是电类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此类课程,它严然成为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当然不同类型专业学习侧重点是不同的。由于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和原理非常多,所以大多数学生对此很头痛,认为该课程既重要又难学。本文针对此种情况,从主讲教材的选用、主要课程内容选取、讲解的侧重点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剖析,以便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1 主讲教材的选用

首先提到的是教材的选取问题,通过对各大高校该课程教学的调研发现,主要有两种教材用的比较多,其中一个是清华出版社出版的由华成英,童诗白所编写的,另一个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康华光主编的教材。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发现清华出版社的教材偏重于基础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而且非常详细,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主要侧重于知识轮廓的构建和分析,内容较为浅显。由此选康华光版的教材作为主讲教材,而童诗白版的则作为备选教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知识面。

2 教学内容的取舍

由于该课程共分为模拟部分和数学部分即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个部分。何谓模电和数电?首先这两门课程都是电路,只是处理信号不同,若处理的是模拟信号,则为模拟电路,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为数字电路。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也就分为两个方面。

2.1 模拟部分内容的选用

既然是电路,处理的一定是电信号,而电信号又分之为电压、电流和频率,随时间变化是连续的电压、电流信号称之为模拟电压和电流,模拟电路即是处理此种信号的电路。

在模拟电路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压和电流放大电路,这也是模拟电路的核心部分。而放大电路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电路组成,其中一种是由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分立元件组成的放大电路,而另一种是由集成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除此之外,所有的电路都需要电源且大部分为直流电源,但现实生活中的电源,由于发电厂的原因大多为交流电源,所以还需要交流转换为直流的直流稳压电源,这也是模拟电路的另一重要内容。

从历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可以看出,放大器的设计和直流电源的设计也是历年大赛的必选内容,这也从另一角度突出了模拟电路中放大电路和直流电源的重要性。

因此,模拟电路中重点选取放大电路和电源作为主讲和学生必学的内容。不过这也是大部分学生所头痛的地方,普遍对模拟电路部分束手无策。

2.2 数字部分内容的取舍

数字电路是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这也是数字计算机的基础,该部分较为简单,学生易于接受。

主要内容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和分析,其中较为麻烦的是与计算机密切相结合的部分:时序逻辑电路。

因此该部分内容的选用问题重点是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部分。

3 教学方式的探讨与改进

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首先从模拟部分入手,由于主要内容是放大电路,所以将其作为突破口,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以及电子设计大赛的影响力,使学生认识到模拟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再讲解放大部分的难点即分立之件组成的放大电路的分析,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三极管、场效应管组成的放大电路类型的分析判别方法,二是重点内容即此种放大电路如何分析,其分析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静态电路的分析,关键在于直流通路的理解和画此电路的技巧掌握问题;第二步,是最重要的即微变等效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绘制交流通路,其二是三极管、场效应管本身的小信号模型,三就是放大参数的计算问题。

而放大电路另一重点是集成芯片组成的放大电路的分析,这是在实际工程上必定会用到的,但却是较易掌握的一点,只要学生深刻理解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即可。

由此可知,只要学生能掌握以上两种类型电路的分析步骤和方法,而至于三极管、场效应管内部的结构这个难点不需过多的关注,自然模拟部分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必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次是数字部分,该部分主要内容是两种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最重要的是分析过程,由于其本身较为简单及篇幅原因,不在此多述。

4 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改掉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想提高学习效率,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一定要内心愿意学才行,只有这样才会有学习效率,不能被动学习;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学习的主动性和交流,这个交流包括师生、学生之间、学生与网络等的交流,不懂就问,则学习效率必定显而易见。

5 结束语

鉴于学生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畏惧心理,本文从该课程的教材选用,内容的取舍以及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等角度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讨论,从中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方法,经过多次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看出,此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当然,由于笔者的水平问题,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现和改进。

【参考文献】

[1]肖丽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09(04).

[2]肖丽萍.高职《模拟电路》教学探讨[J].福建电脑,2011(09).

[3]韦忠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职教论坛,2008(07).

篇6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革新改革a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差,学生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课程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完全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导,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所以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实验演示、项目教学、直观教学等形式多样的现代教学方式和方法,由被动接受式教育向主动求知式教育转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今后从事职业技术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有的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一、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深化教学改革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参与实践教学,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感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较抽象,电路原理难懂。尤其是对教材中各种单元电路,在实际中有何用途,如何应用所学的电子电路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更是感到茫然,往往处于想学又怕学的矛盾心理状态。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在《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这一课题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放大电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对电路中各个元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很难理解,为此,我们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解决。“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从项目任务确定项目计划的制定项目计划的实施项目的检查评估,整个过程学生全部参与,学生在设计和连接放大电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提高学习兴趣性,而且加深了对本课题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另外,还需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为课程教学改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媒体,不仅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而且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接受所学的知识,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强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内容特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课件(CAI)为教学服务,让枯燥的内容变得色彩缤纷,更加赋予动感和情趣,以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作用,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将视觉、听觉等多个通道全都集中到课堂上,可以加强学生记忆,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遵循“学以致用”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急需一大批合格的初、中级技术人才。迫使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调整结构内容,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只要我们科学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机组合,就能够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当前由集成电路组成的电路越来越多,场效应管具有功耗低、成本低、工艺简单的特点,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电子技术基础》课本中的电路基本上是以三极管为主的结构,在学习电路结构时,应适当加强由场效应管构成的电路的学习,并且从电路构成、电路分析等方面与三极管电路进行比较,做到二者并重,从而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今后集成电路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定量计算和抽象分析等内容可采取略讲或不讲的办法,加强教学内容的应用环节,适当选取一些有实际应用的例题,加强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如在讲授整流电路工作原理时,将手机、电动车等的充电器结合在一起讲解,这样能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好地掌握电子技术的知识,有效地引入新知识很有必要。根据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查阅资料,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电子小制作实验,经过分析、试验到调试成功。在门电路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声光控触摸开关灯、简易音乐试响器等制作。使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和动手实操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只要我们不断坚持改革和创新,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一定能够探索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张龙兴 主编《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篇7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课程改革 学习情境

一、项目教学法的特征

所谓的项目教学是给学生设定问题情境,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让他们能有机会独自制定项目计划并执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处理、克服在项目中出现的难题和困惑;遇到有难度或者棘手的项目工作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项目完成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针对所做的项目给出评价。

项目教学法跟传统教学方式有所不同,具有以下显著特点: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全程参与,并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所给项目制订计划,并付诸实施;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设定的问题情境进行细化和分解并做出相应的示范,然后把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项目讨论、协作学习[1-4]

二、课程改革内容

2.1项目开发思路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及数控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知识面广、理论知识掌握难度大。课程内容涵盖了安全用电基础知识、磁路与变压器、继电器控制系统以及异步电动机等多方面知识的一门课程,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课程的开发设计重点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其再学习的能力。

为显示其特点,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不同的专业,设计的模块不同,但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由易到难、逐步递进。在教学过程中分派实际操作能力强的老师授课,加大实验课时数。通过电工电子实训室设计、制作出实用电子电路就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

2.2教学内容改革

本课程应用性很强,所以把上课地点由原来的普通教室搬到实训室上课,讲做结合,工学交替,实践教学与理论讲授同时进行,培养学生学做结合的能力。合理处理课程内容,把教学重、难点放在电路的开发及其应用上,简化不实用又难学的半导体内部原理以及公式推导。截取典型器件产品整机电路的部分来讨论,方便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根据已建成的电工电子实训室己有的实训条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时安排,在项目开发时,符合高等职业技术类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所设项目的操作性、实际性、可实施性以及可拓展性等因素,充分考虑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考证模块中相关要求,设定课程各项目的具体内容,将主要教学内容划分电气基础部分、模拟电子部分、数字电子部分及综合应用四大情境。在4个部分开设了若干个子项目。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情境设计见下表。

在电工电子实训室完成的实验称之为项目实验,它包括仿真实验和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通过常用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完成简单功能的逻辑电路的设计。

项目实训以学生自学为主,指导学生通过课内外学习相结合,使其视野开阔,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2.1教学方法改革

改变以往的老师占主要地位的教学方法,采用一体化教学和学习情境相结合的方法,以此充分鼓励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有目的去查找资料去学习新知识,真正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以问题串的形式设置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创造力。通过情境设计,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探索能力,渴求新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

2、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必须在老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获得,教学中要充分展现思维的重要性,通过问题思考、实验观察、习题解答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经验。

2.2.2教学手段改革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实训室配备完备的多媒体设备,使用率达到90%以上。讲解电路结构,以实验实训配合教学,加强学生对电路特性的掌握,化繁琐为简洁,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应用,进而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课程对学生的技能性要求较高,每一个模块或者情境全都配有实训设备,在教学过程中还同时使用实物教学、现场演示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掌握技能的平台。

学生在校期间会定期安排到合作企业实践锻炼。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本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和素养;在顶岗实习锻炼中,学生能真正融入到岗位中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事相应的岗位,并在顶岗实习中不断地丰富知识和提升技能。

2.2.3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由于本本课程技能训练所依赖的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大、类别多,不同学生规模的教学组织应有所区别,每台设备操作实训的人数应控制在合适的人数,若班级人数过多或班级数多,可以通过细化分组、增加次数、上课时间灵活变动等方法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实训时间和实训效果。

对于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需要学做一体,对教师的要求是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教学水平,还需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指导能力。根据具体情况,可由一位老师承担,也可以由讲授能力强的教师与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指导教师共同组建课程,完成教学任务。聘任能工巧匠或企业专家进校指导,可以临时调整上课时间,允许调整到周末或晚上上课。对于校外实践教学,则以聘请的能工巧匠和技术专家为主与专职教师共同完成指导工作。在校外实习实训时间安排上,考虑实际企业的安排情况,可以将实习实训时间调整到寒署假中完成。

在实验实训方面,不仅要开设一些实际性、多样性、综合性较强的实验实训,并在讲授过程中,将实验操作融入到理论讲授中,突出实验操作对理论讲授的补充作用,真正做到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加大了实践课程教学时数,为学生设计了多种的实验项目,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实际要求学习。例如,在数字电路部分,发光二极管是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此内容感觉比较抽象,但是通过实验室各种门电路实验操作,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现象,使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加直接化、清晰化。

2.3教学评价、考核改革

考核方法应该多样化,不能只以期终考试的卷面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理论考核( 60%): 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 % +期末考试成绩60%;实训考核+校外实习考核( 40%): 实训报告平均成绩+实际操作+企业评价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内容1:1。

理论教学部分主要通过期终理论考试实行,学期结束考试以统考闭卷的形式进行,平时成绩考核包括课堂表现、提交作业、出勤率等多项考核方式结合。

三、取得的成效

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提升了学生的项目设计能力,提高了将理论转化为应用的水平,实现四大突破。

1、 摆脱了原有的理论教学,将课堂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教学有机结合,以划分模块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和实验的操作。

2、重点突出情景设置并辅以实物教学使知识点更直观改变教师很少参与实验环节的指导而只是单一的理论知识的讲授现象,任课教师与实训教师一起参与项目的划分、情景的设置以及对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指导。

3、注重学生参与探索与归纳过程。在项目的设计和选取中,符合学生探求知识的认识规律,注重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性到综合性项目的层次性、递进性,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只重视理论教学的思想。

4、采用项目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带着课题边学理论边做实验,很大程度提高学生对于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的信心和劲头,提高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参 考 文 献

[1]张兰芳.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及其评价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 (6) :245一248.

[2]林祝亮,马世平,杨金华.项目教学法在电子类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田.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 26(8):114一116.

[3]贺利.项目教学法在《电工电子学》教学中的探讨口〕.价值工程,2012,31(13):245.

[4]李伟荣.项目教学法在机械精度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口〕.价值工程,2014 (12) :287一288.[5]李增国.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Jl.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11):61-62.

[6]马丈平,张绣.项目教学法在工业微生物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田.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5057一15058.

篇8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是一门电子技术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获得从事电子技术有关工作的中等职业专业人才必须具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为今后教学打下一定基础,对于高考班的学生就更为重要。本课程的内容在于讲述电子技术中最初步,最根本、最具有共性的内容。概括地说基本理论主要是指在已经学过《电工基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是指要求熟悉基本电子器件的外特性,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性能和应用;基本技能是指学习电子测试技术、电子电路的近似估算和识图能力。然而,很多电子技术基础的专业课老师在教学中投入很大精力,但是效果不太理想。仔细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材内容安排不合理。有些地方该详的不详,该简的不简,学生学习难度大,造成厌学情绪。教学内容没有做好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也未能针对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课程单调,缺少实践性题目,课程内容大部分比较陈旧,多年的老习题不变,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2)教学方法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些教师习惯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下发挥其聪明才智,教学方法基本采用灌输式,他们不熟悉和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并且缺乏新意,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学生学起来一点兴趣也没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3)评价体系呆板。一直以来,考试内容主要是电子线路的分析计算以及有关名词、术语、概念的记忆;考试方式多采用闭卷笔试来判断学生学习的好坏。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怎样死记硬背课本和笔记上,养成“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默写笔记,考后扔笔记”的坏习惯。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难以反映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没有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因此改革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也是教改的重要课题。

因此,鉴于职业学校学生目前所面临的学习困难,为达到教学目的,我们必须进行学习方法改变。

一、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材内容一般比较抽象,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与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联系不大,学生理解领会教材感到十分困难。因此对于教材必须做出适当的处理。

一方面针对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素质低,理解能力弱,以及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操作性工作的客观实际,在组织教学时,理论要求应适当降低,要避繁就简;多讲宏观的东西,少涉及微观的分析;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尽量少做。例如在进行二极管的教学时,应以讲清二极管的特点、功能,应用及注意事项为主,对其内部PN结的形成过程,载流子的运动规律等微观内容要略讲,甚至不讲。

另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学中应“以分立电路为基础、以集成电路为重点。”分立电路是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学习时,电子技术必须从分立电路的学习开始,建立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理论和基础的分析方法。但也要看到,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已日趋广泛。为使学生所学不与时代相脱节,就要重视集成电路这一先进产物的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重点选择几个典型的集成电路;如555电路,着重介绍其外部管脚的排列规律,分析其宏观功能和典型作用。

二、立足教材,采用不拘于形式学习的方法

1.抓基础弄清基本概念,特别是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常用的概念。弄清基本概念是分析计算的前提,是学好《电子技术》的关键之一。首先要学会定性分析,务必防止用所谓的严密学习推导掩盖问题的本质。其次要学会进行定量计算,务必防止乱用公式。

2.抓规律,抓典型,抓相互联系是学好《电子技术》有效途径之一。《电子技术》内容繁杂,总结归纳十分重要,要注意:重要的不是具体的,个别的知识点,不是各种单一电路的简单罗列,而是要抓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彼此的内在必然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在不同的条件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学习中不断进行总结我们的成绩才会得到提高。

3.理论联系实际做好课堂实验也是我们强调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课堂实验可以帮助验证所学理论知识,丰富扩展知识面,而且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按照学习和老师的要求,结合实际做好课堂实验,在课堂实验时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并做好总结,把实验放在重要地位。

4.搞好课后练习是巩固和提高重要途径之一,认真完成作。《电子技术》每章节课后均有习题,并另配有习题册,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基础题,它对于巩固概念,深入思考,熟练运算,暴露学习中的问题起到一定作用。根据问题的性质对不足地方进行补习,把没有懂的地方弄懂。

5.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是提高《电子技术》学习的必然途径之一.在课前把内容自学一次,课堂上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注重推导过程,掌握双基,把学的知识同种家用电器的原理相结合,写好学结和感想

三、利用多媒体,变难为易

众所周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所研究的对象是电子元器件,以及用这些元器件所构成的各种基本电路和由这些基本电路组合成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装置或系统。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把电子元器件拿到课堂,对其结构、性能进行初步的介绍后,再绘制由电子元器件组成的电路图,并且进行详细的工作原理分析。对简单电路,传统教学方法基本可以满足要求,但是一旦遇到复杂的电路,则分析过程很难达到被学生接受的目的。通过详细分析,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资源有限。这些资源包括:黑板、时间、绘制的电路图等,这也导致分析很难复位。第二,不能对电流流动的方向进行精确的描述。第三,绘图所占时间太长,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的分散。第四,由于粉笔颜色有限,会对一些复杂电路的信号分析不够详尽,同时一旦板书上色彩过多,就会导致凌乱的效果,等等,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上述问题就一一迎刃而解了。首先,在多媒体课件中,电路图可以是事先绘制好的,这也可以节省很大比例的课堂时间。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里的动画功能,可以对电路图中电流走向、伏安特性等进行动态的形象的描述。第三,利用上述步骤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对一些特殊电路进行讨论,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四,电脑绘图,色彩丰富、层次鲜明,教师可根据需要,对不同的信号要素设置不同的颜色,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便于电路图的讲解。如若再配以动画演示,就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和形象化,降低了知识本身在理解上的难度。多媒体技术教学还能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从而使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最终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加强校企合作,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与企业深入合作目前,本专业已与多家大型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帮助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要继续与大型企业深入合作,创建以企业提供设备,学院提供师资的新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达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并能适时再现工作过程,再通过与企业签订相关合约,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创造良好条件。另外,利用学院的人才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承担科研任务,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时积极帮助企业培训从业人员,支持企业发展。

五、改变考核方法

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理论的学习在于应用,所以每门专业课的教学中都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实用的技术,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考试采用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用这种考评方式来检查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在课程中,每讲完一部分内容,都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实验和操作技能,整门课程讲完后,则必须掌握全部操作技能。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中职教育是针对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在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是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上,都应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依据,特别是电子技术这门应用性强的课程,应避免"一份试卷定成败"的做法,采取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并重的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多方位考核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成绩认定。在考题类型上以应用性、方案设计题型为主,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上下功夫,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则采取现场操作形式进行考核,而对综合能力则采用写调查报告,写实习等报告等形式加以考核,最后各方面成绩加以综合确定分数。课程教学要有针对性,并与考证相结合。课程的知识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人才的需求。

总之,我们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其能力,使培养出的学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作为电子专业老师,应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胆实践、勇于改革、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佐等编.创新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

[2]陈文楷.国外“电子技术基础”类新教材的启示[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4)

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地位与特点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它后续课程的基础,并且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同时,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又是计算机课程和集成电路应用以及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内容,它始终反映和跟踪者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与理论。尤其是EDA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引入,使得它成为一门前沿的、基础的、应用性极强的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在介绍一些常用的半导体器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一些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模拟电子技术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工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电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与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应用电子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内容多而且杂,既要求记忆又要求灵活应用、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同时由于该门课程理论抽象、电路多、难度系数大且难点呈集中分布,有“魔电”之称。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只是了解一些专业术语,掌握了一些基本电路的原理及计算公式,但理论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稍微复杂的电路图就看不懂了,也不会分析和调试电路,更谈不上设计和制作电路了。

该门课程实践性强,按道理说,学生对实践性强的课程会很感兴趣,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吃力,甚至于一些学生由于在学习该课程时产生的畏惧感,导致在以后的学习中凡是遇到和模电有关联的课程时都不自觉的带有畏难情绪,从而影响了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教师来说。也有许多老师反映该门课程难教,教学效果比较差。另外,课时的不足以及课程内容的陈旧、繁多使得教学理论不能深入,实验流于形式或是根本没有实验课程的安排。

实际上,看似枯燥的课程在理论的运用上又很强的灵活性,对于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有许多文献做了探讨,本人根据几年来的教学体会,在提高教学效率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几点看法。

三、《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改革课程内容与体系

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思路是:跟踪国内外电子技术理论的发展,加大课堂讲授内容信息量,将课程学习和计算机有机结合起来,拓宽视野,所选教材应符合高职学生的层次,应突出电子技术的应用;同时应做到内容精炼,联系实际。教学中,应将课程重点放在基本电路的分析与应用上,突出集成电路内容,以“分立为集成服务”的原则来处理必要的分立元件电路;应当构建从外部电路来分析电子器件的教学内容;从工程思维的概念出发,不过分追求理论分析的严谨,强调定性概念理解;增加应用电路举例;注重分析规律和思维方法的讲授,分析电路以典型电路为例,实现举一反三;例题与习题的理解、掌握,应达到巩固基础知识、启发学生思路、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主要讲述电子技术中最基本的内容,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称为”三基“。具体地说,基本理论是电子电路的原理与分析方法;基本知识是电子器件和电子电路的性能与应用;基本技能是电子电路的实验能力、运算能力和读图能力。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物理、电工学,这三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

总之,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突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分立元件为基础,适当加强集成电路相关知识。笔者以本院用的某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重点是:PN结的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的静、动态分析;集成运放的基础知识、集成运放构成的运算电路、信号发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反馈的概念类型、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正弦波振荡电路;直流稳压振荡电路。

根据理论教学以实际教育为目的,以够用为尺度的高职教学要求,降低了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的计算、放大电路频率响应、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晶闸管应用电路的教学要求。同时,删去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有源滤波器这两个教学内容。

2.调整思路,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

“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等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进入实验室,执行统一的实验步骤,获得进入实验室之前便已知晓的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的确可有可无,难怪有些学生对实验课无兴趣、无动力,把实验课当成“休息课”。

鉴于此,我们对专业教学内容确立以下调整思路:理论实践并重,强化两者融合。按照这一思路,我们精心改革。将《模拟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24学时)改为理实一体化的《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课程,总课时56学时(其中理论实践各占28学时),,并将原来的24学时验证性实验改为28学时的非验证性实验;将78学时的《EDA辅助设计》改为64学时学训交替的《EDA工程应用》(其中理论32学时,实训32学时)。同时,为重视应用能力和基本训练,在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开设了一周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亦是一种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该环节放在理论与实践课结束后,集中一周进行。通过改革,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开展实验,从而提高了其挑战性,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非常有利的。

这正好符合张尧学司长“两个系统”讲话精神,“一个系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系统,再一个系统是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的系统培养,这是两个人才培养体系,这两个体系要灵活的、交叉的进行应用。

3.改进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结合起来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逻辑性强,教学基础要求高,对电路应用的要求也高。一些电路结构比较复杂,集成化程度高。因此,它比较适合采用与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相结合。而多媒体教学的不断完善,又使得它的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有趣,形象生动,具有观赏性和知识性,便于学生更好横快的融入到教与学的环境中。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概念、新技术和新设计方法不断涌现,使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将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丰富的信息量和极强的表现力迅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的主要教学手段,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活力。但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弊端:(1)信息保留时间短,稍有疏忽就赶不上趟,不便于学生把握信息的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2)信息量大,节奏快,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便于学生深入思考;(3)记笔记受到影响,不便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为此,我们建立了以多媒体授课为主、以板书为辅的授课方式。我们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摸索规律,扬长避短。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亲自动手,融入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技艺及艺术修养,创建适于高职教学目的特点、教师个人特点和风格的课件,在课堂讲授中,教师适时走动,用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语言适时调控讲课节奏、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声情并茂,充分体现教师的气质、风度和魅力,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有效的发挥、丰富和提升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健康的发展。

4.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为提高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积极性,思维的活跃性,必须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除教师主讲外,应尽可能提高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等不同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比例,充分体现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我们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使整个教学过程在自然流畅、张弛有度、生动活波的气氛下进行。

在教学中开展讨论式教学,教师现提出问题,让学生预习,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围绕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形成师生互动关系。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对重点、难点内容详细讲解;应用现场教学,教师在现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启发下通过自己主动思考获取知识。在教学中调动每个而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

研究式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布置研究题目,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研究报告,然后由教师归纳总结。通过研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查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为做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四、结束语

对于高职院校的模拟电子技术这一门课程来说,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许多方面,其中教学内容是基础,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关键。要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提高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峰.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1):127—128.

[2]张文荣.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新探[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84—86.

[3]蒋宏.“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3):4—5.

[4]孟秀玲,薛海鹰,徐学航.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4):11—14.

[5]刘一兵.高职《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专业教学研究,2008,3:81—82.

篇10

一、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存在脱节现象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分开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处于分离状态,由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位置分开进行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导致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出现脱节状况。

(2)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师分离之后,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要将与实验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重复讲述一遍,使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内容出现重复现象,无法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导致实验难度增加,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2.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老套、方法单一

现阶段,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在教学中进行操作示范,然后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中规定的流程完成实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程的学习兴趣,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即使学生认认真真地完成了实验,也无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实验内容,从而降低实验教学效果。

3.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教学手段滞后

一些职业院校为了解决师资力量、实验设备以及实验教师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每一个班级中的人数通常规定在45~55人之间,由于学生的人数比较多,而且每一名学生在文化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整体上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直接将学生带到相关实验室中开展实质性的教学实验,虽然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对相关的实验内容进行了讲解、示范演示,但是还有很多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够有效地完成实验任务,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改善策略

1.计算机仿真技术融入课堂教学

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使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然后让学生使用电脑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验验证,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能够加深自身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由被动状态转换为主动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在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程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

目前,Multisim10计算机电子仿真实验软件在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Multisim10计算机电子仿真实验软件所提供的虚拟仪器设备与电子元器件同实际的仪器设备相比较,在操作方法、外形等方面十分相似,学生在仿真实验中进行反复的观察与操作,不仅能够加深对电工基础与电子线路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了解与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重视实验结构的优化,将实际实验与仿真实验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