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应急机制范文

时间:2023-08-14 17:3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生产应急机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生产应急机制

篇1

会议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工作,福建省安监局副局长郭国华在会上指出:尚未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的设区市,要加大力度,搞好协调,力争在2010年上半年批复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实现全省所有地级市都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的工作目标。

会议要求按照《福建省“十一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要求,统筹谋划,加快推进,在2010年以内,实现全省县(市、区)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以推动形成满足应急救援工作需要的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的工作格局。

已经批复成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的设区市和县(市、区),要抓紧指导帮助解决办公场所、人员到位、劳资关系以及经费、设施、装备等筹建问题。同时要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的要求,明确赋予应急救援中心既负责应急管理,又负责应急救援协调保障和技术服务的各项工作职责,以弥补各地编制部门批复设立机构的职责局限。

各级应急救援中心要按照边筹建边担负工作的要求,努力抓紧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管理、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建设、应急救援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以及应急值守和事故应急处置等业务工作,切实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事故应急救援服务保障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次会议对开展预案管理工作提出三步走的安排:一是从2010年1月起,在全省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预案管理工作,省安监局制定了《关于福建省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方案》,提交这次会议讨论研究并尽快下发,各设区市要抓紧抓细贯彻实施。二是2010年下半年,制定出台《福建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指导推动全省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认真开展预案管理工作。三是各设区市安监局要制定出更为具体有效的办法,采取各种可操作性措施组织开展预案管理工作,做到用2至3年时间,全面提高预案质量,确保预案有用管用,切实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郭副局长还强调说,在岁末年终全省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召开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会,是为了充分动员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强化责任,扎实推进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提高防范和处置事故灾难的整体能力,为2010年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和为海西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鉴于目前的状况,福建省安监局2010年将组织进一步搞好调研论证,抓紧提出设区市和重点县(市、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技术规范,以指导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进程。各设区市和重点县(市、区)安监局要因地制宜,全面筹划,整合资源,突出适用,加强协调,争取立项,努力加快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工作步伐,为加强应急资源掌控,重大危险源监控和事故应急救援决策指挥提供有力支撑。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将于2010年上半年启动建设工程,下一步我省将大力推动省、市共建应急救援区域骨干队伍。将制定以龙岩、三明、南平三地市为内陆区域,省、市财政分别投入和以重点企业为依托的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骨干队伍建设方案;以泉州、福州、莆田、厦门、漳州五地市为沿海区域,省、市财政分别投入和重点危化企业为依托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骨干队伍建设方案,2010年6月将两个方案上报省政府审批,力争早日启动建设工程,为有效开展全省矿山和危险化学品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发挥重要作用。

篇2

[关键词]安奎生产 应急预案 编制

一、前言

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各类突发事故能力,保障职工安全健康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的重要举措。

二、当前应急预案存在问题

应急预案又称事故应急计划,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是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预案是在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应急人员职责、应急程序、保障措施等预先做出的安排。

2006年9月20日,国家安监总局颁布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2009年4月1日,国家安监总局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对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和备案工作形成有效的指导作用。为此,许多企业积极开展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但是由于技术力量的局限性,不少企业在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容不完整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只是一份文件或一个规定,简单地罗列出应急的报告程序、报告对象,以及根据损失大小,对事故的分级,应急预案中应该包括的核心内容却未能反映。另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将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不少企业只编制了综合应急预案或者专项应急预案,而应急预案体系中的现场处置方案几乎没有编制。

2、 可操作性差

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而企业在实际编制过程中,这些关键内容往往存在很多漏洞和缺陷,导致预案的可操作性差。比如职责描述不具体,似是而非,容易产生误解,在紧急状况下无法各司其职,出现岗位缺员状态。再如,由于危险源和风险分析不到位,编写人员在编写应急处理措施时,难于把握适度的原则,有的应对措施描述过于简单,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缺乏针对性,有的应对措施描述过于具体,不利于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操作。

3、 预案衔接不畅

按照行政级别,应急预案分为国家、省、地市、区县、企业等级别。而作为整个应急体系中的基石的企业级应急预案,如何与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尤为重要。在不少企业的应急预案中,这些内容基本没有。此外,由于危险源和风险分析能力的局限,不少企业应急预案的行动重点、应急联系也缺乏相应的衔接,甚至前后矛盾。

4、 缺乏演练

应急演练是应急预案培训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应急演练可以验证应急预案的可行性以及检验应急队伍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反应能力和协调程度。尤其是通过演练及时能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完善。因此,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要对应急预案进行一次演练。而不少企业的应急预案被束之高阁,锁进抽屉,或成为应付各级安全生产检查的“挡箭牌”,缺乏组织演练,有的甚至自应急预案编制以来就没有进行过任何演练。

5、 缺乏动态管理

应急预案作为生产经营单位在紧急情况下的行动纲领,不是编制完成以后就万事大吉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工艺流程、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就要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预案同样也要遵守PDCA螺旋循环模式,通过策划(P)、实施(D)、检查(C)、处置(A]对应急预案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使应急预案能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完善。但实际情况是,不少企业应急预案未能做到动态管理。

三、把握应急预案编制的要素

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分为六个步骤:①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②资料收集,⑨危险源与风险分析,④应急能力评估,⑤编制应急预案,⑥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具体如下图所示:

按照编制应急预案的步骤,编制应急预案应该把握好以下要素:

1、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危险源与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关键过程。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的方法有两大类。第一大类是直接经验分析法,主要有询问法、交谈法、现场观察法、查阅文件记录法、对外交流法、工作任务分析法、对比法等。第二大类是系统安全分析法,主要有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预先危险分析法(PH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实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这两大类方法必须综合运用,危险源与风险分析才能全面,应急能力评估才具有科学性。而负责危险源和风险分析的人员,应该横向到底、纵向到边涵盖生产、工程、维修、设备、安全、环保,甚至行政后勤、财务各部门,从总经理、部门经理、班组长、基层员工代表,全方位参与。参与的方式可以有会议、讨论、调查、内部评审等。应急预案的编制人员应掌握相关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引导应急预寨编制小组成员,结合直接经验分析法,系统地进行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在众多的应急预案中都长篇累牍地说明各部门和各类人员的职责,但未明确相关人员指挥链条关系,特别是在相关指挥人员无法及时到位的情况下,谁接替指挥,没有明确的描述。最好能通过网络管理图,明确指挥链条和信息传递链条,并明确紧急情况下第一指挥不在现场,谁来接替指挥权。

3、监测与预瞽。在应急预案中必须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程序。监测与预警包括软件和硬件方面,软件主要是风险管理、风险预报机制,硬件如应急监测仪器、设备、防护装备、应急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

4、信息报告与处置。紧急情况下,信息的及时准确报告对后期进行应急处置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急预案必须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首先,要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其次,要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最后要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5、分级响应。对应急预案进行分级响应管理是应急预案的重要体现。如果没有进行分级,一次小范围的事故就要动用全部的人力、物力,必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以下是某企业的分级响应。

6、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是应急预案在紧急情况下能否保证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之一,包括通讯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装备保障、经费保障等保障,要注意克服应急人员通讯方式少、没有明确专兼职应急队伍、装备的底数不清等问题。

7、应急恢复。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如:①现场保护。应急终止后,现场应急组应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等待事故调查小组的调查取证。②污染物的处理。包括事故发生及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事故性废水、消防水的污水应急处理。③现场洗消。应急终止后,在不影响事故调查取证的前提下,及时采取稀释、处理、中和、吸附、隔离等措施对事故现场进行洗消。④善后处理。事故应急处理结束后,应立即开展的有关善后工作,包括:受伤人员的救治,伤亡及受影响人员的赔付,污染物的处置、环境治理恢复,生产恢复,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

篇3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的应急预案,系指安全生产事故预案。应急预案管理应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监督、指导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协调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对应急预案所涉及的资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条 应急预案必须经制定单位组织论证和审查,并经实施应急预案有关单位认可,由制定单位,印送与应急预案实施有关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事故报告的程序、方式和内容;(5)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6)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伤员救治)资源信息,包括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有关信息的情况;(7)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有关的具体通信联系方式;(8)相关的保障措施;(9)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10)应急预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上一级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各级单位都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和有关作业岗位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单位和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经上一级管理单位审查。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营、储运单位的应急预案,以及生产经营单位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报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涉及辐射、城市公用事业、道路交通、火灾、铁路、民航、水上交通、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种设备、电网安全等事故的应急预案,依据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抄报安全监管部门。

第六条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对与实施应急预案有关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使其熟悉相关的职责、程序,对本单位其他人员和相关群众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使其掌握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动;生产经营单位还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应急措施的培训;应急预案所涉及的有关单位对应急预案中明确的与其相关的职责应当组织落实。

第七条 应急预案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适用范围、条件,有关应急资源情况,以及与相关预案的衔接关系等发生变化时,或发现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修订。

篇4

电液控制系统主要由支架控制装置PM4(SCU),电磁阀驱动板SDM、电磁阀、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红外接收装置、电源匹配器、隔离匹配器、电源箱和连接电缆组成。在实际控制中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电液阀将过去人工操作方式转变为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电子信号操作,液压支架不同位置的传感器将工作环境和不同状态的信号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机将根据不同的工作状态和工艺的要求,对电液阀发出控制信号,达到对工作面设备进行控制的目的。

2电液控制技术应用安全性效果

(1)操作安全性。

支架控制器SCU都采用本安型电气元部件,工作人员只需要在控制器上的人机交互界面进行相应动作即可,提高了支架的动作速度,减少了工人操作的随意性、不准确性和劳动量,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2)人员安全性。

通过采用电液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本架、邻架、成组控制三种操作方式,使操作人员可以远离工作面,避免发生顶板事故。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受到粉尘、冲击低压等灾害影响,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3)顶板管理安全性。

电液控制的应用,一方面,可有效改善工作面支护状况,同时可以解决液压支架初撑力难以实现额定阻力和带压移架等问题,更好地维护工作面三维空间,改善设备运行环境,避免发生顶板事故。另一方面,电液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反馈信号或者通过延长控制电磁先导阀的供电时间实现支架初撑力自保。保证额定初撑力,减少了立柱的增阻所需时间,提高了支护效率,而且全工作面支架初撑力一致,易于实现带压移架,减少了工作面顶板对液压支架产生冲击载荷,保护顶板围岩的稳定,改善了顶板的管理。

(4)作业环境安全性。

改善了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降低了工作强度。以前的操作方式只能让煤矿工人靠近煤壁才能完成掘煤、装煤和运煤等一系列工序,现在通过电液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远离煤层,就能轻松控制采煤和运煤设备完成,减少了采煤过程对人员的危害,有效的减少了对人的伤亡,大大的改善了煤矿工人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了采煤的工作效率。

3结束语

篇5

关键词:船员;心理素质;船舶安全

中图分类号:U6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6-0032-02

水上施工企业工程船舶的一大特点就是流动性强,它决定了船员必须长期在外工作的职业特点。一艘船舶就像一片“浮动的国土”,又是一个流动的复杂的工厂,独立作战、条件艰苦、信息闭塞,有着无固定区域、全天候作业的特点,对从业者的心理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实践表明,船舶大多数事故的原因,都与船员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与人的感觉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有紧密的联系。随着公司工程压力的日益巨增和海外工程的崛起,持续的高强度和特殊的工作环境,更是对船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船员心理素质对船舶安全及生产影响的探讨,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1 船员心理素质的不良表现及危害性

船员较陆地人员更容易产生各种消极情绪,如果这种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和正确的引导,将造成身心健康受损、工作效率下降、人际关系冲突等种种问题,船员心理素质的不良表现有:个性消沉、意志薄弱、优柔寡断、心理恐惧、缺乏理智,盲目冲动、悲观失常、侥幸心理,得过且过等。

船员不良心理素质有极大的危害性,一是不利于船员的身心健康,影响船员的精神状态;二是不利于船员队伍的稳定,影响船员的思想情绪和队伍的团结;三是不利于船舶安全生产,影响船舶正常的操作和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四是对驾驶员和轮机员来说,会造成麻痹大意的心态,威胁着船舶安全和生命安全。如公司发生过的船员跳海离船事件,公司国外某工地发生的杀人案件,都是发人深省的。

2 船员不良心理素质产生的主要原因

船员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长期在海上工作和生活,始终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工作和生活,自我调节能力太弱。施工船舶虽然是在港口作业,但是由于施工任务紧张、三班作业等因素,特别是驾驶员和轮机员,要连续工作一个月的时间,船靠码头修理时才能上岸打“地气”,可供心理调节的人、事物、情景、环境不多,不良心理反应比较容易产生。

二是因为家庭或社会的压力,自己又无能为力。自从公司实行了人性化管理,每工作三个月可休假一个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船员的心理压力。但毕竟还是从事船上工作,有时因人员紧张,往往工作四、五个月才能休假,出国工作时间就更长了,对家庭的照顾很少,一旦有家庭矛盾,产生的心理压力而导致工作中思维判断能力不能正常发挥。

三是生活或工作遭遇困难、挫折,自己又缺乏勇气和能力去解决。这种人牢骚怪话特别多,对什么事情都不满足,都有一大堆意见,似乎社会、公司、领导、同事都对他不公平。

四是自己的个性太强或太弱,不善于与人沟通。船舶是一个特殊的生产单位,工作和生活全天24 h都在一起,大家来自五湖四海,由于性格上的差异,长时间不能与大多数船员沟通而影响情绪,孤独、暴躁、消极等病态心理随之而至。

3 对克服船员不良心理素质的思考

船员的职业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很大影响,特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每个船员来说都是艰苦的锻炼和考验,如何在远离亲人的高强度工作环境中提升自我适应性,更好地投入工作、环境和周围人际关系,是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现代化的疏浚企业,船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活质量,而且关系到公司的发展和船舶的安全。为此,应该从以下方面提升船员的心理素质:

①作为船员,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己。船员的不良心理素绝大多数是后天形成的,一般是可以预防和克服的,船员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和心境,好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的情绪状态,船员要培养乐观、愉快、满意、自信的心境,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对各种问题要“拿得起,放得下”,及时消除和转移各类消极情绪。船员对家人的思念,对团圆的企盼,是正常情感,但是,如果把大部分或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上面,就会引发孤独和病态怀旧等不良心理,应及时利用情感转移来进行调适。

②为避免船员在船上工作的心理障碍发生,对船员的招聘,不但要求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求身体健康和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公司在招聘航海类学生时可进行一些相关的心理测试,逐步完善船员选拔的心理测试程序,防止心理不健全者进入船员队伍。

③各级领导应设身处地替船员着想,采取相应措施,为他们排忧解难,化解各种压力和矛盾,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舒缓其思想情绪,减轻其精神压力。

④积极改善船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尽可能地消除或弱化易引起船员心理障碍的应激源。船员长期在船工作,暴露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很多,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加强教育和正面引导,努力增大船员的情感容量,合理安排船上的文化娱乐生活,利用情感转移来缓解船员的生理心理冲突。

⑤加强船员的学习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船员自身应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生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来对待各项工作,在工作中主动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反应,遇到顺心事会乐而自持,不会忘乎所以,遇到不顺心的事,能及时解脱,不为逆境所困。

⑥加强锻炼,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念。船员是特殊职业,不仅生活条件、工作条件艰苦,有时还可能遇到突发事故,甚至是自然灾害的威胁。船员要有勇气在困难面前做一名强者,要有稳健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热情、振奋的精神。笔者的亲身体会是:精神和压力大时,通过体育锻炼出一身汗,人就会轻松许多,从而消除紧张和焦虑的心情。

⑦营造和谐船舶。公司提出构建和谐广航,船上更要营造和谐的船舶气氛,船舶领导要关心船员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了解其思想动态,进行教育疏导,稳定船员情绪,帮助船员解决思想上的疑难问题,尽最大可能为船员多办好事、解决难题,促进船员的身心健康,并尽可能得到岸基帮助与支持。

⑧对新来或上船初期船员,进行适应磨合期锻炼。这一时期的船员基本特点是比较谨慎,往往观察多、言谈少,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船员消除陌生感,增强亲近感,使其尽快融入船舶大家庭之中。一是通过编制《船员指南》,让船员尽快熟悉船舶环境;二是让船员尽快熟悉船舶体系的运行,包括应变部署的各项要求、船舶消防应急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三是开展与新船员的谈心活动;四是通过举行新员工欢迎会,让船员之间面对面地相互接触、沟通交流。

⑨注意临近公休期船员的心理变化。我们每个人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有像QQ聊天一样分“在线状态”或“不在线状态”,临近公休期船员的心理容易产生心不在焉,精力分散,做什么事情都不认真、不到位,一心想回家等“不在线状态”,这是自然而正常的情况,人有生理的周期和心理的曲线,不可能完全保持始终如一,但在安全问题上却是一定要进入在线状态。因此,这一时期是船员安全工作的薄弱点,这时要进行“认真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宣传教育,提高船员做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

⑩保证足够的休假时间。根据《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制定的中国《海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让船员享受应有的足月休假、带薪休假制度。从心理角度分析,强留在船舶上工作的船员在接下来的工作绝对不会安心,他在工作中带有了“非常情绪”——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心理活动处于极端的波动,从而极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目前公司船员的国内休假制度,是工作三个月休假一个月,在人性化管理方面已有很大的进步,建议国内实行工作两个月休假一个月,虽然增加管理成本,但增加船员与家属团聚的时间,消除和减少负面心理、生理反应,对稳定船员和吸引船员所产生的效应却是有很大意义的。

{11}通过船舶网络技术管理,实现船舶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创建学习型船舶,丰富船员文化生活。“万顷沙”轮的局域网建设,不仅使船舶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实现资源共享,而且丰富了船员业余时间的生活,现在船员下班后可以上网看新闻、查资料,与家人在网上交流,有的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家人进行视频聊天,改变了船员信息滞后于陆地枯燥单调生活。

4 结 语

船员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船舶安全和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康的心态、饱满的精神、坚强的意志都是船员所具备的。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船员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培养船员有大海那样宽阔的胸怀,稳定而又深厚的情感,加强船员的自我调节,防止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培养幽默感,从积极的方面看事物,让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释放、转移,避免心理移位等,才能有效地矫正船员不良心理素质的发生和发展。

关心船员心理健康,这既是船舶安全的需要,更是关爱生命的需要,让我们共同努力,以人为本,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优越的生活条件、健康的文化氛围,让每位船员“高高兴兴上船,平平安安回家”。

参考文献:

篇6

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mine ga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in Dengfeng region,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ownship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level were proposed, namely enhance safety awareness, seeking cooperation with the attitud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nd following the laws of science, to solve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roblem of gas.

关键词: 煤矿;瓦斯;安全

Key words: coal mine;gas;safety

中图分类号:TD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090—03

0 引言

二1煤为登封地区各矿井的主采煤层,煤层松软低透,以粉状为主,少量粒状、鳞片状,煤的原生结构已遭破坏,强度很低,指压易碎,为Ⅳ~Ⅴ类破坏煤体,瓦斯放散初速度P>10、坚固性系数f

MPa,煤层的突出危险性较大,同时,多数矿井采用下山准备方式,采深逐渐加大,煤层瓦斯压力和含量不断升高,矿井瓦斯涌出量随之增大,突出危险性越来越大,整个矿区具备瓦斯等级升高的条件,瓦斯防治工作制约着矿井安全。

1 登封矿区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现状分析

1.1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与升级管理 调研12个矿井中,承认本矿为低瓦斯矿井并按高瓦斯矿井升级管理的有3对,占总数的20%,承认本矿为高瓦斯矿井并按突出矿井升级管理的有3对,占20%,承认本矿为高瓦斯矿井并高瓦斯矿管理的有6对,占40%,承认本矿为突出矿井并按突出矿井管理的有3对,占20%。

1.2 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反映出来的问题 煤层突出危险性成条带分布和区域分布,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测试的测点选取非常关键,判定煤层是否具有突出危险性的指标的测定点分布应能有效代表待鉴定采掘范围的煤层,测点应按照不同的地质单元分布布置,每个地质单元内在煤层走向和倾向方向分别布置3个以上测点。同时,煤层突出危险性受诸多因素影响,尤其是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受到水、封孔技术等的影响,不易测准。因此,部分矿井进行的煤与瓦斯突出鉴定中的煤层瓦斯压力濒临0.74MPa或高于0.74MPa,鉴定结论中以标高为限划分出煤层的非突区域,应在实际管理中引起矿方的足够重视。

1.3 区域防突措施的执行现状 突出矿井的防突工作应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保证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区域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2类。

保护层开采条件方面,登封矿区距二1煤较近煤层能开采的均为一组煤,因此只能开采下保护层,新丰煤矿和磴槽煤矿开采一3煤,金岭煤矿开采一7煤作为下保护层,向阳煤矿可开采范围内一1煤可采,但采矿许可证不包括一3煤,其他矿井均无保护层开采条件,给采用开采保护层防治瓦斯带来难度。

煤层瓦斯预抽方面,除金岭煤矿开采一7煤作为保护层,并采用穿层外孔抽采瓦斯效果理想,并利用抽采的瓦斯发电外,其它高、突矿井中有4个煤矿采用了顺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包括区段煤层瓦斯、回采区域煤层瓦斯、煤巷条带煤层瓦斯),由于抽采钻孔数量不足,深度不够,封孔效果差,缺少针对钻孔抽放有效影响半径的考察,再加上二1煤的透气性较差,抽放管理不善,瓦斯抽放浓度很低,预抽效果较差。

1.4 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和临界值的确定随意性大 突出预测和校检存在问题较多,预测突出的敏感指标的选取和临界值的确定随意性大,如某煤矿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采用R值指标法,同时用钻屑指标法进行比较,临界值为新规定中的推荐值,不采用钻屑指标法的原因是h2的测定值常常超标。另一矿井突出预测则采用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和和钻屑量S,q的临界值确定为2L/min;预测值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造成预测值超限时引不起煤矿的足够重视。

由于多数煤矿前身为低瓦斯矿井,在引进人才方面存在滞后性,预测技术不过关,培训不到位,如某煤矿对煤巷掘头采取了“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因技术人员操作程序相当不熟练,预测参数准确性得不到保证,给防突工作和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隐患。

篇7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范围外的心理、生理上的损害或死亡。近年来,临床上护理差错事件逐渐增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安全知识仍比较缺乏,对实习护生的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频频出现护理差错事件,引起护患纠纷[1]。本文探讨护生安全行为与护理带教老师的护理安全认知水平的联系,现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近一年期间在我院心脏外科实习护生以及带教老师,其中带教老师24名,实习生100名,带教老师的年龄20-48岁,平均(33.76± 5.24 )岁,其中0-5年护龄6名,6-15年护龄15名,16-20以上护龄3名,中专学历2名,专科学历6名,本科学历16名,护士7名,护师13名,主管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1名。实习护生中中专学历47名,大专学历38名,本科学历15名,护生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1.6±1.3)岁。

1.2方法

制作问卷调查观察带教老师与实习护生对护理安全的认知现状,现场填调查表,共发放问卷125分,收回125份,收回率100%。调查的项目包括:带教老师的年龄、职称、学历、护龄,实习生的学历。评估标准:优秀:不低于90分;良好:80-90分;一般:60-79分或低于60分[2]。根据带教老师护理安全认知评估结果,将评估为优的带教老师所带学生作为A组,评估为一般的带教老师所带学生作为C组,评估结果为良的带教老师所带学生作为B组,另外制作量表观察三组实习护生护理安全行为调查表,主要内容有:压疮预防、跌倒及坠床的应急处理、换药前对液体的核对、是否规范洗手。

1.3观察项目

观察带教老师与护生对护理安全的认知情况,以及三组护生的护理安全行为对比分析。

1.4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ASS15.0软件处理及分析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2.1带教老师与护生对护理安全的认知现状

带教老师的职称、学历水平与护理安全认知评估优秀比例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注:*:与B组、C组比较,P

3. 结论

篇8

根据《协议》,海西20城市将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持续合作、互利共赢,安全发展、服务全局”的宗旨,共同推进区域安全生产合作,建立健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有效推进区域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传教育“三项行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监管队伍“三项建设”,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共享,提升区域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区域性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整体提升,推动海西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协议》还就合作领域、合作内容、合作机制等达成共识。海西20城市重点在安全发展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健全协调机制、重点领域监管、事故应急救援、人员互访交流等方面开展生产安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落实区域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发展经济是政绩、抓好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观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推进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的研究合作,不断推进安全生产理论创新,共享安全生产理论研究成果,共同推进区域安全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

创新区域安全监管方式。树立区域安全生产监管“一盘棋”的思想,加强安全生产政策研究,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相互学习并借鉴区域安全监管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强区域监管执法、重大隐患排查治理的配合协调,特别要加强周边相邻地区监管执法行动的配合协调,防止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活动为躲避打击流向相邻地区。强化综合监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协调本地区相关监管执法部门加强与区域相邻部门的配合。

健全区域协调沟通机制。加强区域安全生产合作制度建设,健全区域安全生产合作机制,加快建立安全生产信息交流、重大情况通报、跨区联合执法、事故应急救援、跨区事故查处、安全资质互认等协调沟通机制,充分利用区域安全合作平台,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加强信息沟通交流,相互开放各种信息渠道,及时通报各类情况和信息,特别要及时通报陆上、水上重大危险源移动、运营情况,加强适时监控,使之在区域内始终处于有效监管之中,确保遇突况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协作。区域内各成员单位之间要本着相互支持、积极配合、提供方便、共防共治的原则,开展协作互助,重点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渔业生产、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协作,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技术合作交流,经常性通报监管执法工作情况,共同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篇9

据统计,“十二五”时期,我国共发生18起特别重大事故,其中煤矿、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传统高危行业领域9起,占50%。在传统高危行业领域特别重大事故未有效控制的同时,在食品加工、民爆生产、设备制造、养老院、渣土堆场等多年相对平稳的非高危行业领域,特别重大事故接连发生。事故风险有从煤矿、道路交通等传统高危行业领域,向电梯、旅游、餐饮、农村建房等离老百姓日常生活更近、影响百姓安全感更直接的行业领域转移的趋势。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焕宁指出,无论是重特大事故还是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都反映了当前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制仍不完善,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固、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法规标准不健全、安全监管执法不严格等深层次问题,反映了安全生产制度不成熟、把控能力不强。特别是我国当前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建立起来的,体制机制建立的时间不长,本身还不完善、不成熟。这就要求加快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

2014年7月,为了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工作,国务院安委会下发《关于印发在北京等8省份开展全面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选择北京、吉林、上海、福建、湖北、广东、四川、宁夏等8省(区、市)作为改革试点地区,启动试点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安全生产主要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安委会改革试点方案提出了9条改革路径:一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安全监管部门职能定位,理顺相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的监管责任。二是加强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建设,强化安全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安全政策研究,推进安全生产依法治理。三是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效能。四是加快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科研攻关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安全产业,强化安全科技支撑。五是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六是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七是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深入开展法规标准宣传贯彻,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技能素质,强化全民安全意识。八是创新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考核机制,加大考核权重,强化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九是建立完善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应急评估和警示教育机制,严格责任追究,用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2015年9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北京召开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总结推广一年多来各地试点经验。北京市从基层基础抓起,重点突破,实现了安全生产工作从政府监管到社会共治的转变;上海市通过六项举措,推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广东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省市县三级行政职能的优化组合,提高了安全监管效能;宁夏自治区完善防控体系、细化实化安全责任落实。各试点省市不断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创新安全监管机制,深化简政放权和转变职能。这些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经验做法,对加快安全生产领域的改革步伐、对做好今年乃至“十三五”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为此,本期“特别关注”给予了深入报道,以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篇10

一、重点任务

按照市、县关于“清单化”、“图表化”、“手册化”、“模板化”、“机制化”的工作要求,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重点,结合本单位实际,细化实化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明确责任、措施、时限,确保“五化”工作落地落实。

(一)坚持“清单化”管理。

1.制定责任清单。

(1)依据《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的通知》,(制定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8项职责;分管领导安全生产8项职责;其他领导干部安全生产8项职责。)(责任单位:安全科、运行科等。完成时限:3月底前)

(2)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印发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省安委会部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部门“三定方案”规定,研究制定本部门职责清单。(责任单位:安全科、运行科等。完成时限:4月底前)

(3)全面落实《省安委会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五个必须落实”的通知》40条刚性规定,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为抓手,督促本行业领域企业制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2.制定任务清单。

(1)工信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县安委会工作部署,制定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清单。(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2)按照《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21年重点任务推进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工作,全力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2个专题和城市建设1个(和本单位推进方案对应)专项方面任务清单。(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3.制定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清单。在2020年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清单的基础上,及时更新、动态管理“2张清单”,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整改进展、完成时限等内容,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实行“排查实名制+问题清单制+整改责任制+验收销号制”的模式,做到隐患排查治理“五落实”。(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每月动态更新)

(二)坚持“图表化”推进。

1.制定作战图集。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主线,围绕2个专题和1个专项方面内容制定《安全生产工作作战图集》,以图表的形式逐项注明具体工作、推进措施、进展情况、成果形式、责任部门等。(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2.制定工作流程图。制定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流程图,督促本行业领域企业制定安全操作流程图、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图和应对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图等。(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3.按图严格整改。针对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和隐患,逐个行业、逐个单位挂图作战、对照整改。针对重大风险隐患要落实《市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办法》有关要求,建立特别台账,实行挂牌督办,局主要领导亲自推动解决。(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持续整改)

(三)坚持“手册化”操作。

1.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手册。对照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工作清单内容制定本单位领导干部安全责任手册,按照手册部署和检查指导工作,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底安全生产工作考核重要内容。(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2.建立行业部门安全监管手册。

(1)工信部门(工贸等)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印发的《安全监管手册》开展安全监管工作,日常照册检查、照册监管。(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2)建立企业安全操作手册。督促、指导本行业领域企业制定《岗位安全操作手册》、《风险因素辨识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手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手册》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手册》。(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3.公共安全应急手册。工信、应急部门制定地震灾害安全应急手册。(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四)坚持“模板化”运行。

(五)坚持“机制化”落实。

1.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工信局按照分级负责、层级响应的原则,加强应急指挥机制建设,制定完善各级、各类“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2.健全事故闭环工作机制。落实《市一般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挂牌督办工作程序》、《市安全生产约谈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警示教育、督办调查、约谈提醒、事故通报、严惩重罚五项制度。(责任单位:安全科、办公室。完成时限:3月底前)

3.健全双重预防机制。依据《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意见》和《市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管理办法》完善风险管控机制,推动企业制定分级标准,建立评估管控责任制;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推动企业健全自查、自改、自报隐患制度。(责任单位:安全科、办公室。完成时限:3月底前)

4.健全季节性安全事故预防机制。

1、2、3月份,根据“两节”“两会”重点时段,各相关部门加强道路交通、大型活动、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火灾领域安全风险研判,开展有针对性的督导检查。(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1月底前)

二、实施步骤

按照县文件时间节点要求,积极推进本部门开展工作。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于3月6日前制定完成本部门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审核方案。3月6日前,向县安委办报送本本部门具体实施方案,经审核同意后印发实施。

第三阶段:推进落实。3月下旬至12月,本部门围绕“五化”要求对标对表,逐项组织落实实施方案。

第四阶段:调度汇总。按要求落实本部门“五化”抓安全生产工作,并总结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