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14 17:3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管理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管理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 管理问题 措施

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能,服务学生身心健康,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真正使农村寄宿制学校成为学生发展的沃土,是目前国内寄宿制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以下就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可行性建议做出相应的探讨。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的具体体现

1.寄宿安全存在的问题

首先,据调查,在当前的寄宿制学校存在的安全问题中,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校园巡逻存在漏洞、门卫管理麻痹大意是主要表现,一半以上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巡视人员,安保工作落后,导致学生安全管理方面无人问津。

再者是,学校的校舍及基础设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校舍各种配套设施陈旧,年久失修,对于老化的设备没有及时更换,危房没有及时改造或拆除,加之学校安全管理漏洞,大量没有经过安全检验的设备进入学校使用,为学生安全埋下重大隐患,对于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构成巨大威胁。

最后是,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忽略安全教育内容,导致学生自身安全意识薄弱,容易让学生遭受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2.学校饮食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学生饮用水管理问题上存在重大缺失,调查发现,一般寄宿制学校并没有配备完备的自来水过滤系统,热水供应设施简易落后,有的寄宿制学校虽然制定饮用水管理条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落实,一些群体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同样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

再者是,食品管理方面,实地调查发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食堂面积窄小,多为与其他工作公用一个建筑物,在用餐高峰期不能保证学生顺利用餐,而且,食堂工作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食堂硬件落后,一些学生为了赶时间,只能在校外向小商贩买食物,由于小商贩的食物缺乏卫生管理,很容易导致学生因用餐问题造成的伤害。

3.住宿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住宿管理方面,同样也存在很多漏洞,首先是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有的虽然条例明确,但是管理不成系统,没有一定的强制约束性,执行能力低下,这样一来,学生的安全管理便得不到保障,寝室内部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给学生寝室文明造成不良影响;根据规定,寄宿制学校必须依照学生容量配备一定的生活老师及辅导员,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发现,一般农村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生活老师,多由一些退休教师或班主任兼职,由于老师每天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没有更多精力投入在宿舍管理上,加之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的补贴相对较低,老师在管理上又缺乏积极性,宿舍管理上存在重大疏漏。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问题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经过以上分析,传统的建设性意见,在已有的文章中已经提到过,本人希望采取全新的视角、科学的理念,破解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问题,特进行以下分析。

首先,是要完善老师的教育方法,将安全理念以个性化、趣味化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出来,善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安全问题、迅速寻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本着保护学生身心安全的角度思考管理问题,做到安全教育的人性化转变。

再者,是要重视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拥有健全的心理,是学生面对未来人生挑战的强大后盾,是学生发展的核心动力,由于寄宿学生往往远离家乡,在面对家庭及外界的干扰时,会不堪重负,这就需要宿舍管理人员,深入到学生寝室,体察学生的生活状况,一旦发现有反常心理的学生,要及时与其沟通,迅速解决其心理问题。

最后,是要健全相关制度,升级学校硬件,在制定管理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得管理条例不至于脱离学生,在处理学生的反馈时,不能简单的嗤之以鼻,要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达成共识,以此来解决问题。在校园硬件方面,学校应该向当地政府申请资金,对于老旧房屋要及时修缮,陈旧的设备要及时更换,保证学生使用安全。

在义务教育走向新世纪之际,由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生源分布不集中,建设大量地方性寄宿学校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国情问题,如何让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更加完善,这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本人针对出现的一些弊端,提出的相应意见和建议,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若想使我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顺利发展,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学校学生管理运作全书.开明出版社,1995

篇2

【关键词】 生长抑素;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18—01

丽枝雪是人工合成的环状十四肽生长抑素,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效应与天然生长抑素完全相同,生理性生长抑素主要存在于下丘脑下部和胃肠道。其药理作用能够抑制胃泌素和胃酸以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它可以明显减少内脏器官的出血量,而又不引起体循环动脉血压的显著变化。通过静脉注射生长抑素可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还可抑制胃酸、胃泌素以及胃蛋白酶的分泌。生长抑素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内脏血管平滑肌,导致腹腔动脉收缩,使门静脉血流量减少,从而降低门脉压力。虽然其价格较昂贵,在急需的状态下,短时间应用,可争得抢救机会,同时使用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而由于其高度选择性,故在常规剂量下不会引起冠状动脉强烈收缩而产生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因而可用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我科于2013年01月至2013年9月应用丽枝雪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2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般资料 20例患者均有肝硬化史1~5年,并经胃镜检查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以呕血为主,多伴有黑便,24h估计出血量1000~2500 ml,伴有失血性休克,表现头晕或昏厥、乏力、出冷汗、面色苍白、收缩压≤90 mm Hg,心率≥100/min,Hb≤80 g/L。

1.2 用药方法 除使用耐信、邦亭、凝血酶、Vit K1等止血药物以外,均使用丽枝雪,且均用微泵泵入。

2 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2.1 心理护理 肝硬化患者由于病程大多较长,预后差,情绪悲观、忧郁。当有出血情况时心情更是紧张、恐惧,担心生命的安危和能否尽快止血。此时应尽快清除血污,消除恶性刺激,果断地采取急救措施,准确熟练地进行操作,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忙而不乱,态度诚恳,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使患者消除焦虑、紧张、恐惧心理,建立信心配合治疗。治疗 向患者家属说明丽枝雪的作用、效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2.2 正确的给药方法 快速建立多静脉通道,丽枝雪单独通道微泵泵入,另输液、输血用其他通道,以保证在短时间内补充足量的液体和药物。应用丽枝雪时,将丽枝雪3 mg(3 000 μg/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4 ml(48ml)或生理盐水24 ml(48ml)中,每小时2ml或4ml匀速微泵泵入,当出血停止后(一般在12~24 h内),继续用药48~72 h,以防止出现的反跳现象,减少再出血的发生。另静脉穿刺必须顺利(必要时可置管),以确保给药的连续性和通畅性。用药过程中,须加强巡视,观察静脉输液是否通畅、有否外漏等,以保证输液的正常进行,确保疗效。另静脉通道应快速补充血容量以保证短时间内补充足够的液体和药物,同时急查血常规、及时配血、输血。由于新鲜血中的凝血因子破坏少有利于止血,故输血应尽量给予新鲜血,避免库存血中氨含量过高诱发肝性脑病。应严密监测血压、脉搏。20例中除1例因大出血循环衰竭死亡外,余19例均于60~72 h止血,无再出血发生。

2.3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出血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向患者和家属做好饮食指导。出血期间严格禁食,使出血的创面免受食物的直接刺激,减轻出血。一般禁食1~3天,视出血情况可适当延长,出血停止24~48 h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少量多餐,然后根据病情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正常饮食。禁食生拌菜和粗纤维蔬菜,不食酸、辣、食物、饮料及硬食等。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防止曲张的静脉而再次出血。防止过热或过由于病情缓解后,往往易产生饥饿感,而导致进餐心切,因此要阻止患者私自进餐或一次进食过多,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计划饮食对机体康复的重要性,同时要限制钠盐及蛋白质饮食,以预防肝性脑病。对不能自我节制的患者,除耐心教育外,严格检查患者家属送来的食物,并对患者的进食情况进行监督。

2.4 不良反应观察 由于丽枝雪可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治疗初,期可导致血糖水平短暂下降,同时,还可影响内脏血流,因此,少数患者当注射丽枝雪速度大于25 μg/min时,可能会导致短暂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胸闷、心悸、眩晕、恶心、呕吐。20例中有2例男性患者于静 脉滴注丽枝雪时感恶心、眩晕出冷汗,原因是刚开始使用时还没有适应,胃肠道反应敏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症状消失。

2.5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回家后应预防上消化道再出血,注意避免一些诱发因素,如饮食不当、上呼吸道感染、刺激性食物、劳累、情绪激动等,按时服药,禁服用片剂药物,应研成粉后再服用,合理饮食,注意休息,适当运 动,尽量减少在公共场所停留时间,避免劳累,善于学会自我控制,保持情 绪稳定,如出现头晕、黑便、疲乏、性格行为改变时应及时就医,预防疾病复发。

3 小结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死率高。本资料显示,应用丽枝雪治疗在止血、降低病死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不良反应低,说明丽枝雪是一种较安全的止血药。20例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护理人员还要熟悉药物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方法,加强护理,辅以有效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黄东兰.华夏医学ACTA MEDICINAE SINICA.2004年第17卷第6期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学实施中,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具备酒店管理行业的责任意识、职业素养、合作精神、创新思维、专业技能等素质。实践教学是通过实验、实习、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教学和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升华理论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动手能力、熟悉职业状况、缩短工作适应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通过多年的建设目前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运用学校、企业、社会三种资源,动静结合、仿真与实训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

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以情境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为引导,推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目前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都在尝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采用仿真环境、仿真教学材料,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学生的课堂实训时间和资源有限,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训质量,我专业采用工单实训的方式,每门课程设计阶梯式的一系列实训项目,每一项实训由教师设计实训工单,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必须完成老师要求的实训内容,并将完成的工单交给老师计算最后的累计实训成绩。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

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如烘焙坊、咖啡书吧和服务大师工作站等生产性实训室,将学生实训和产品生产有机结合,为学生打造生产与学习一体生产性实训机会。

三、技能大赛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专业努力打造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竞赛平台;在校级竞赛平台,每个学期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专业技能大赛,并把校级竞赛平台常态化,涉及专业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知晓和关注专业技能大赛;在省级竞赛平台,酒店管理专业都会积极参与,认真备赛;在国家级竞赛平台,酒店专业会抓住一切机会冲击国赛,与全国的专业高手比拼,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和以赛促建的目的。

虽然最后能参与国家级大赛的学生为少数,但是参与这些赛事让我们受益颇多,首先在打造竞赛平台的过程中,我专业总结各类大赛的训练经验,提炼高技能训练的机制,建立高水平的科学的竞赛训练体系。

四、社会实践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了打破由于学生的在校时间课程比较多,而用人企业对学校提供的短期集中实训机会较难的局面,由学院协助学生成立专业的社团组织,由该社团出面联络可以周末或者假期兼职的酒店,在两年内累计完成在酒店兼职有10天,由酒店出具证明,就可以换取第四学期两个学分的综合实训分,此协会利用各种假期组织学生到酒店、游轮等地进行兼职体验等活动,目前该协会每年组织学生利用闲散时间兼职活动50多次,参加人数400多人,这些活动让学生以短期员工的身份接触酒店,了解酒店职业,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而且提高了专业能力。自2014年以来,该该专业还开始组织学生“体验高端,赢在酒店”的奖励性社会实践活动,挑选少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赴北京和上海体验高端酒店,此次活动非走马观花的参观,而是让学生以客人的身份入住酒店,体验酒店的服务,并与酒店的高管近距离接触。学生通过此次活动,更深层次的了解了酒店行业,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五、顶岗实习

目前该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采用6+6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将实习和就业进行良好衔接。

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职业起点,该院精心挑选了一批管理专业、知名度高、待遇好的实习酒店,在实习生的管理上,每个实习点都配备了专业指导老师,全程跟踪指导学生的实习,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学生实习完成后就业进行指导。

学院选择的实习平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职业起点,很多学生实习结束后继续留着原单位就业,而且目前已经陆续有学生的职位得到提升,为将来的学生择业创造了资源和树立了榜样。

参考文献:

[1]韦彩萍.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9(4).

[2]周义龙.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

[3]张静.高职旅游酒店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构想[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4).

篇4

【关键词】教学影像 基础护理 实训教学 效果观察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号召下,中职学校连年扩招,大幅度增加招生规模,学校对报名者“来者不拒”,这样难以保证生源的质量 ,而护理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践教学应该成为培养护生各种实践技能和思维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 。因此,为了确保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我们运用自制的《基础护理实训教程》教学影像(一套)与配套教材于基础护理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质量和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选取我校2012级中职护理专业4个班的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个班计108名学生,对照组2个班计110名学生,全部为女生,年龄平均17岁。

1.2 方法

1.2.1 实验组在上基础护理实践技能课时,运用我校自制的教学影像进行辅助教学,影像示范与教师示教相结合,练习和课外技能实训时循环播放教学影像,学生也可以自己操作,反复观摩。

1.2.2 对照组在上基础护理实践技能课时,运用购买的教学影像进行辅助教学,对影像中与学校集体备课时不一致的地方,由教师在播放和示范时讲解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按学校统一规范的操作进行学习,练习和课外技能实训时循环播放教学影像。

1.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期结束时均选取了临床常用的五项操作(铺备用床法、口腔护理、无菌技术基本操作、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导尿法)进行了技能考核。

2 结果

人数 五项操作平均分 f值 P值

实验组 108 88.4±3.1 6.83 0.05

对照组 110 76.4±4.5

3 讨论

3.1 自制教学影像有利于提高护理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护理专业是对操作技能有很高要求的专业,因此加强护理操作技能培养是提高护生职业能力的关键,也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岗位核心能力 ,为了使教学更适应临床发展的需要,在自制《基础护理实训教程》教学影像时参考临床教师的意见,结合临床常用物品的类型,同时开发了相配套的校本教材《基础护理实训教程》(已于2013 年6 月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教学影像和教材的结合,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由于影像的操作示范者都是本校的学姐们,对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自信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护理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

3.2 自制教学影像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促进作用

随着中职生的扩招,教师数量也在不加大,即便如此,教师的工作量也是非常之大,平均每周学时都在16学时以上,有的达到26学时,因此有时会影响集体备课的时间和质量,有了自制教学影像,极大地方便了对技能操作的规范统一,特别是对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来讲,自制影像对她们尽快熟悉教学内容、熟练规范操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是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护理操作能力,进而提高护理实训教学质量 。

3.3 自制教学影像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规范地、准确地演示各种操作项目,讲清操作要领;同时可用多媒体教学将护理操作反复播放,帮助护生随时学习、观察,自我矫正护理操作的准确度,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实训中心也一直实行全天候开放实训室,学生可以自己到实训室选择练习的项目,电脑也可随时打开播放教学录像进行示范,为学生操作技能的规范和掌握创造了有利条件。

3.4 自制教学影像有利于技能的规范统一,便于集体备课

篇5

关键词:学风建设;教育质量;课堂出勤

中图分类号:G717?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011-02

如何做好课堂出勤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全国各大院校对课堂出勤管理都做了系统的研究,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本文以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课堂出勤现状分析

采用对各班级出勤数据统计、学生座谈、抽样调查问卷分析等方式,对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逃课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了以下特点。

1.男生比女生更容易逃课。男生缺勤率明显高于女生,经常逃课的男生占10%,偶尔逃课的男生占25%,没有逃过课的男生只占男生总数的66.4%;女生中没有逃过课的占89%,有逃课经历的占10%,其中经常性逃课的占女生总数的1%。

2.逃课率和年级升高呈现正比。新生课堂出勤率较高,高年级学生课堂出勤率相对较低在被调查的同学中,大一学生逃课率为3.5%,大二学生逃课率为12.3%,大三学生逃课率为20.8%。

3.专业课出勤率高于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出勤率高于选修课,小课堂上课出勤率高于大课堂。

4.相同班级学生上不同课程的出勤率有很大差异。由于任课教师抽查学生出勤的频率和严格程度不同,导致学生有选择性的逃课。

二、影响课堂出勤的因素

高职大学生出勤率不高的原因多种多样,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自身的原因。(1)随着大学的扩招,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出现了下降。相比较而言,高职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生自身特点成为影响课堂出勤率的重要因素。(2)很多学生喜欢参加社交活动,做兼职、约会、谈恋爱,各方面难以统一兼顾,加上不能准确合理地安排时间,于是出现了缺勤现象。

2.教师的原因。(1)部分教师对教学管理规定执行力度不够,学生的学科成绩与上课出勤情况并不挂钩。(2)我院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学水平亟待提高,教学手法、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出勤率较低。

三、提高在校大学生出勤率的措施

1.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1)提高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组织纪律性。(2)明确目标,加强动机教育。(3)通过开展专业讲座、与高年级学生进行交流、师生座谈等形式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加强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了解、热爱自己的专业。

2.加强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完善规章制度。(1)完善学分制建设。我院应落实学分制建设和实施工作,学生在校期间从事第一课堂以外的学术论文类、科研项目类、发明创造类、学科竞赛类、社会实践类、专业技能等科技和实践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经学院认定后授予一定的学分。从学生兴趣出发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加强实践能力,锻炼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自主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主动走进课堂。(2)严格考勤制度。建立班级干部、任课教师、辅导员三位一体的考勤制度。教学管理部门应将课堂出勤检查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督促教师对学生出勤进行检查。班级干部应做好每一堂课学生的迟到、旷课记录,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和班主任也应该进行不定期抽查。学生管理部门应随时掌握各班级学生的出勤状况,按照学院规章制度,对旷课到达一定课时数的学生严肃处理,并做好跟踪教育工作。

3.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教师应利用自学、培训、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水平,紧跟学科的最新进展。只有提高了大多数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大幅度的增强授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根本上解决学生旷课的问题。(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教师敬业奉献,积极调动教师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走进课堂。(3)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推广行动导向教学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丰富知识面、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采用案例或项目教学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4.建立符合学院自身特点的课堂出勤管理制度。(1)建立学生干部、教师、辅导员三位一体的考勤制度。制定《出勤反馈表》,把班干部考勤和任课老师考勤有效的结合起来。第一,由辅导员推荐,各院系学生科选拔,组建由学生科直接领导的学生干部考勤队伍,每节课上课之前考核学生出勤情况,在《出勤反馈表》中记录缺勤学生,任课教师签字,并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各班级每周将《出勤反馈表》交学生科汇总。第二,要求任课教师每堂课必须核实学生出勤情况,并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内容。第三,辅导员应不定期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习惯性的到班级去抽查,确保出勤状况良好。第四,学生科要做好统计工作,对于旷课学生要及时发现及进行批评教育,并严格按照《学生违纪处理办法》进行处理。(2)加强日常检查督导,建立“学生学业预警机制”。及时对旷课学生进行教育和警示。要提高高职大学生出勤率,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班级、任课教师必须相互联动,加强日常检查督导工作。对缺勤严重的学生,要进行通报、处分,做好跟踪教育,并给学生下达《学业预警通知书》,做好家校联系工作,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协助学院对学生进行督促教育。(3)将出勤考核作为学生评价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要与课堂出勤率紧密挂钩在一起,在评优、评先、学生党员发展以及奖学金评定中,对于因缺勤受到处分的学生实行“一票否决制”。

近几年,高考考生人数逐年下降,全国各高等院校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应结合实际情况,从根本做起,完善学院软硬件设施,培养教师业务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学院各项工作管理水平,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学院自身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明.学年制高校的学生考勤工作初探[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6,10(1):67-68.

[2]胡淑英.如何建立现代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J].文学教育,2010.

[3]杨崇园.关于在校大学生上课出勤率问题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

[4]张赛斌.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探析[J].高教论坛,2008.

[5]张玮.全面选课制下成绩管理的探索[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篇6

一、人本管理模式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第一,以学校管理者作为人本管理的主体,从管理者的水平能力的提高和经验的丰富角度出发,制定和实施人本管理的方案,实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目标的模式。首先,建立"兼容有序"的管理机制。所谓兼容,"从对人的管理上,就是团结具有各种特长的人一同共事,不排斥意见不同的人。要求领导班子管理成员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用最新的观念武装自己的思想,对学校各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以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鼓励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并创造条件让起参与学习和研究,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拥有成功愉悦的人生体验。在对学校事务的管理上,管理者要善于整合。学校的时空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空,把各种教育、各种事务的内在联系,进行重新组合,产生整合效应,从而使校内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都能产生最好的教育效应所谓有序,就是在管理中充分注意各项工作的过程、阶段的有序化,把每一个阶段的工作目标想细,做细。从时间顺序上,把学校各项管理在时间运行上的先与后,快与慢定出时间表;从空间顺序上,注意工作运行的层次,位置上的排列,在管理中让教育、教学、各就各位;从工作秩序上,建章立制。从而使学校工作能够按章程顺利进行。其次,培养领导管理者的管理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领导者要具体有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把人的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支点。在考虑到社会需要的同时,考虑到学生、教师这些"关键人群"的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主动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以管理只是为核心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学校教育者要以经济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要努力掌握现代科学与人文基础知识、教育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现代信息知识,使关了在走近科学的同时处处闪耀人文光辉。

第二,以学校教师作为人本管理的主体,从培养提高教师积极性出发,使教师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准则,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向心力和能动力,实现教育人本管理的共同目标。首先,营造共同的价值观念,构建优秀学校文化。共同的价值观是能够激励人的、将教师个人追求与学校组织目标很好结合起来的价值观念或最高目标,也是学校灌输给全体教职员工的指导性观念。可以说,价值观是学校的上层建筑,是学校教学管理的灵魂。学校通过这种无形的管理方式,即以观念的形式来调控学校成员的行为,能使教师感受到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在学校内部形成一股强劲的凝聚力,对每个教师骑着感召作用和融合使用。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管理手段,其目的就在于把学校的价值观念变成学校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通过共有的价值观念和准则自我监督,调整自己的行为,借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能动力为实现学校的共同目标而奋斗。其次,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教学活动中的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支撑都来源于亲密的感情。一个学校只有培养并建立起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才具有凝聚力。而这种亲密感一旦遭到削弱和破坏,将使教师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也会使学校内部摩擦系数增大,内耗加重。只有当学校管理人员对下属的思想、感受和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时,当领导与教师间有亲密感时,才会有信任、牺牲和忠贞。最后,创造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物质、精神环境。学校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由于过去的行为、业绩获得回报,这种回报不包括有形的,诸如工资、提升等外部报酬,还包括来自内心的满意、自我成就感等内部报酬,教师将根据获得的外、内部报酬来判断其合理性,并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工作态度。这个过程中强调了报酬的重要性。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兼顾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通过给予教师工作机会、赋予工作权限、扩大工作范围、强调工作职责,以鼓励代替惩罚,以尊重代替蔑视,以满足代替压制,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融合,便可激发教师工作意愿,发挥出他们的工作潜能。

第三,以学校学生作为人本管理的主体,从确立和尊重学校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出发,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实现教育人本管理的目标。首先,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发展教育观。学生是学校教育工作面向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最终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舒适的学习环境,为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平台。其次,制定合理符合学生特点的发展计划。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老师要坚信学生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其发展无可限量,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认识并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完全,健康,自由的发展。也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势利导,以达到把"人"作为管理模式的核心。最后,为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柔性管理。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应设立"合理"的目标。这目标包括个人目标与教育教学整体目标。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设立可行性的合理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使他们产生自信心,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同时,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流动的整体,文化状态,道德水准以及素质都处在永恒的变化中,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相应地调整管理策略,从而更好的驾御学生,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人本管理这一理念运用到学校教育中的根本,就是把人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运用正确的用人方略,使每个人都能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只有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主体发展的需求,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师生群体发展的同时,学校也必将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并呈现出强盛的生命力。

篇7

一、校长要致力于学校的制度建设

学校的法人代表,要想管理好一所学校,必须要依法治校。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校长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据和保证。因此,校长治校的首要任务是要致力于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使制度合法化,这样才能被广大的教职工所认同并自觉地遵守。这也是一个校长的领导艺术和体现。有了一套好的管理制度,落实就是最终目的。一切制度,如果没有检查和督促,没有过硬的措施作保证 ,都将变成一纸空文。

二、校长要致力于学校制度的落实

学校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因此,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的“特殊形象”。好的制度出现,在落实过程中,校长要摆正这个“特殊形象”。严于律己,要求教职工做到的校长必须做到,这样才有说服力。其次,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取其精华,做到民主管理,这一点在依法治校别重要。再次,要借鉴先进学校依法治校,依法落实的管理方法,同时结合本校的特点,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理论,进行 依法治校,并真正落到实处。

三、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主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校长职责第一条也规定:“校长要全面贯彻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能否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主见,是一个校长成熟的重要标志。缺乏理论指导的学校管理实践是比较盲目的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讲,校长职务是一种学术职务,校长应有学者风范。校长要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动。因此,校长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努力做学者型、专家型的校长,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质和格调,提高自己的人格影响力,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施以情感管理观念管理。

四、校长要形成自己的管理风范

办成一所学校,特别是办成一所名校,归根到底是要进行学校的文化建设和积累。学校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加强文化建设,特色立校。一所成功的学校必须具有内在的精神积累和成功的管理理念,这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的资产和宝贵财富,是规范凝聚全体教职工的精神纽带。因此,校长要注重办公经验的积累和校园文化精神的积淀,并且加以总结、提炼,把其上升为理论,不断探索适合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管理风范。

五、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目学生标和抱负

学校管理不能停留在制度管理的层面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层面上,更不能满足于学生的考分上。作为校长,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应该考虑学校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办学的层次。用不同的眼光和抱负认真规范学校的未来发展,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办学的根本目标,使学生在在情感、道德、能力、体魄、精神方面全面发展。校长应善于提出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并且把制定目标的过程变成动员、激励全体师生不断奋斗进取的过程,以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去事先自己的办学追求。

篇8

波罗镇是文化之乡,依托波罗古堡,具有浓厚文化气息和历史价值。为了更好为经济建设服务,实现强乡富民。波罗朱家沟小学如何准确定位、加快发展、提升水平,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赞誉,使学校与波罗镇经济发展相适应,成了当前学校的重中之重。

二、发展目标:

(一)、三年总目标:着力构建设施标准化、理念时代化、管理规范化、校园数字化、环境人文化、教师专业化、教学优质化、学生素质化、特色个性化的办学框架;初步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赞誉的现代化、高质量初级中学。

(二)具体目标:

2、理念时代化。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育人先育德”的教育管理理念,立足“人品与学业同步、基础与潜能并举、全面与特长并重”的办学策略。力争三年内初步形成学校“规范+特色”,教师“敬业+协作”,学生“合格+潜能”办学格局。

3、管理规范化。规范学校管理的基本策略为,一年建章立制,二年规范完善,三年内化创新。一年内制订并建立学校各类常规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岗位职责,让每个部门、每位教师、每一学生都明确各自的责任与要求,使学校管理步入“制度化”运行轨道。第二年学校管理的重点是修改、完善各项制度,逐项抓细抓实,使学校管理步入规范化运作状态。第三年将使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内化为教师、学生日常的行为准则,并积极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形成事事有据可依,时时有规可循,人人遵章守规的学校管理机制。

4、环境人文化。一方面,创设优美、舒适的物质文化,绿化、净化、美化校园,墙面布置名人画像、格言警句及师生艺术作品等,充分体现环境育人氛围。另一方面,注重精神文化建设,重点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愉悦、协作的人际(师与生、师与师、生与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征集校徽、校旗、校歌,弘扬奋发向上的学校精神,展示师生良好精神面貌。

校训:诚信友爱、砺志博学;

校风:团结严谨、务实创新;

学风:乐学、勤学、会学、博学;

教风:崇德敬业、谦学善教。

5、教师专业化。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配齐配足配好各科教师。教师学历合格,三年后高学历教师比例达到70%。教师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男女比例合理,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乐于奉献,尽职尽责。专业成长迅速,骨干教师形成梯队, 90%以上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自制多媒体课件,适应备课电子化的要求。

6、教学优质化。因学校位置较偏,考虑学生就近入学,我们将利用这一优势,在一年级组进行小班化实验。立足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年后各科抽测成绩(合格率、平均分、优秀率、低分率)名列全镇上游水平。

7、学生素质化。学生文明守纪,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无违法犯罪学生。学生乐学、勤学、善学、博学,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知识面宽厚,有发展潜能。能运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艺术素养,身心健康与年龄增长同步,学业成绩与年级递增同步。学生在德、智、体协调发展的同时,有兴趣爱好或个性特长。

8、特色个性化。根据我校地处农村,生源主要来自农村的实际,并结合当前小学教育的现状,确定以“人文教育对初小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与实践”课题为抓手,构建“以德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模式,加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主要措施

(一)、争取各级政府支持。积极争取县政府和县教育局、乡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校园建设按设计规划一次性到位,并做到教育设备同步配套。以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和优美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和教师,高标准、高起点办学。同时,要积极争取政府的后续支持,确保生均教育经费、日常办公经费和教师福利待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办好学校的关键是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采取立足培养、适度引进办法,组建事业心强、工作干劲足、业务能力精、能凝聚人心、高效务实的领导班子。采取外引内调、优化结构的办法,组建教师队伍。立足校本培养和公开招聘办法,充实骨干力量,力争各学科都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秀。

(三)、强化质量立校意识。一所学校,仅依托硬件设施的优质来赢得群众的认可是不可能的。只有凭借规范的管理,良好的师资,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才能使新办学校变成群众认可的优质学校。为此,我们将牢记“质量是立校之本”的宗旨,坚持以德育人、环境育人、以德启智、和谐发展;重视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均衡发展的统一;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争取三年后向家长和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使学校进入县级优质学校行列。

篇9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

理论,是指导应用于实践的基础,是形成学校管理方法、策略的依据,是学校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引发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我们基层一线中小学校长,行政管理人员,由于整天事务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导致穿新鞋走老路,观念老化、方法陈旧、评价简单。教师按照新课程观念、新教材来教,但一到统考、评估时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质量检测却体现不出新理念。那么,形成这一问题的症结在哪?领导者的思想观念。观念的更新是一切工作的先导,没有好的思想,就没有好的工作。只有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才能为学校的发展寻求到新的生长点,树立科学有效、远大卓越的办学理念,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二、深化制度改革,实施“人本”管理

学校管理,究其根本主要是对人的管理,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以人为本”,使学校工作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

1 营造宽松、愉悦、富有人情味的工作环境

学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学校管理者首先应学会尊重教师,与教师平等相处,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如创渠道、多途径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问卷调查,给教师提供倾吐心声的机会等,零距离接触教师的最新动态,适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优化制度环境。

2 构建弹性管理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应以信息为基础,激励为手段,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评价方式,大胆地尝试弹性管理制度,使管理有所创新。首先,对教师的常规管理要有弹性。其次,开放评估机制,实现人性化管理。目前,各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普遍实行量化管理。但是,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不可能像工厂的计件工作制那样进行衡量的。因为教师的隐性工作可以评议,却很难设定具体、科学的量化指标,所以学校除了对教师量化管理外,也要体现人文关怀,实现人性化管理。在管理中要关注教师优势,尽可能让教师感到工作的愉快。同时帮助教师将工作建立在其优势上,使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创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要参照新课程理念,制定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学论教,以学促教。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全体学生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学生主动探索与教师积极引导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相结合,传授知识与教会学生运用、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教会学生学习与教会学生做人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培养目标个性化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水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顺而言之,教师强,则学校强;教师兴,则学校兴矣!现代学校的管理,旨在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基础知识宽厚、思维活跃、人格健全、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在新时期背景下,师德建设工作也显现出不适应的地方和薄弱环节。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迫切要求。

明确认识学校的每一位工作者都是教育者,同时又是服务者。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服务良好意识,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现代技术带进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

2 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往往侧重于管理、监督和考核,忽视了教师个体的成长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在新时期应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以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为基础,在学校中营造一种研究氛围,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的机制,引导教师置身于其中。

篇10

【关键词】人的教育 学校管理 理想

朱永新先生在《我的教育理想》中写道:“优质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劣质的学校是智能的坟墓。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地成长;劣质的学校则是孩子们的‘地狱’,他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被动地接受,人格萎缩。”“摇篮、天堂”,抑或“坟墓、地狱”,是截然不同的学校管理理念与管理行为共同孕育的产物。一个校长率领他的管理团队想把一所学校办成什么模样,最后差不多就办成了那种模样。

理想的教育来自理想的学校,理想的学校来自理想的管理。学校管理的理想,不在于所管学校有怎样的规模、层次和荣誉,不在于管理出怎样严明的纪律和井然的秩序,不在于以怎样的效率灌输了多少知识,也不在于学子有着怎样的学业成绩和升学率,而在于学校管理者能够胸怀“人”的目的,从“人的教育”角度来实施对“人”的管理,实现“人”的最大增值。

在庞大的教育管理体系中,学校管理虽然处于基础环节,却极为重要。学校管理者必须领悟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命令和旨意,将其消化分解为具体的规章、措施、办法、行动。既不要夸大它的功能,也不要藐视它的作用。要善于能动地运行自己的管理智慧,按教育的规律给受教育者调适出一个适宜其生长的室温:在大环境欠佳的背景下营造出一个尽可能好的小环境;在大环境较好的状态下营造出一个更加宜人的小环境。

良好的教育建基于理想的学校管理。学校管理的优劣高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品位和人才的素质。理想的学校管理,需要有学校管理理想去支撑。有了理想,学校管理就有了灵魂。

一、建立一种信仰:人是最高目的

“人是目的”,这是康德哲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命题,也是众多教育家不约而同的坚定主张,它理应成为教育管理者坚定不移的信仰。雅斯贝尔斯在谈到教育目的时说:“任何忽略了基本存在——‘人’的目的都是扭曲的目的,其出发之时已经预示着必然失败。”人的回归还是遁隐,这是学校管理者首要的选择。一所学校为了什么、崇尚什么、选择什么、追求什么,构成了管理的核心价值观。价值取向最终决定着管理行为。管理目标迷茫混沌,管理行为变形走样,都是在源头以及常识问题上出了差错。

在管理学的概念里,学校管理常常被这样定义着: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如此,似乎“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办成一所好学校,就天经地义地成为学校管理的全部目的、最终指向。

然而,学校管理就是为了办成一所好学校吗?办成一所好学校又是为了什么呢?毫无疑问,办好学校最终无非是为了更好地育人,那么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也就在此。如此,办成一所好学校与更好地育人不就最终统一了吗?其实问题并不那么简单!“管理——办学——育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犹如“工作——挣钱——幸福”之间的关系一样。只有当学校管理者把更好地育人当做目的,办学和育人才有可能完全统一。如果把办好学校预设为最大、最终的目的,人就可能被当成工具和手段来成全好的学校,正如有人可能会牺牲幸福生活去辛苦挣钱一样。所以,办好学校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有如挣钱不是目的,幸福才是。就终极意义而言,人才是教育的最大目的,才是学校管理的最高目的。

人的主体价值一旦被忽略、漠视和遮蔽,常常会使学校管理陷入价值取向上的误区,进而导致管理行为的偏离。评价学校和评价学生的着眼点往往是不一样的。现实表明,一旦学校把自身的档次、声誉当作优先考虑的目标乃至终极目的,那么人的成长和发展就会有意无意地被淡漠轻视。一些学校为了晋级升格、“做大做强”,盲目扩大规模,看重硬件投入,忽视内涵升级;为了“平安校园”,就取消课外活动,取消郊游远足,减少公益活动,取消长跑项目;为了纪律和秩序,安装监控探头,封闭操场,禁止学生出校门;为了提高学科成绩,提高学校知名度,随意改变课程设置,增加主课节次,限制课外阅读……这些都是“以校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

学校全面增值,应该首先建基于每一个人获得全面增值。为了学校的声名而不顾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显然是短视和狭隘的。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要有一种眼光、胸怀、气度和定力,不趋世风时风,不计私利小利,淡定坚守“人的教育”的职业信仰。

二、推崇一种理念:为了完整的人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的教育主张。教育不仅应该培养人,而且应该培养“完整的人”。因为有“完整的人”,才有“完满的生活”。由此,学校管理应该推崇一种理念:为“完整的人”而进行规划设计。

何谓“完整的人”?首先,他们有健康的身心。不仅有较好的体质,而且掌握一定的运动健身技能,养成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拥有正当的娱乐方式、消遣领域和情趣世界,保持积极进取的生命姿态。其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有笃信不移的人生信念,懂得敬畏天地自然律令,能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有关注历史、未来的使命感,有对世界、国家和家庭的责任心;养成正直的品格、独立的精神、美好的性情、优雅的志趣、丰富的内心;有个性不偏激,有视野不狭隘,有情感不冷漠,有理智不妄为,尊重他人,珍爱自己,懂得沟通,乐于合作。再次,有相对均衡的学科基础知识,有独立学习、探究的基本能力,有属于个人的兴趣点和爱好特长,养成良好的阅读、求知的习惯,始终保持对未知世界浓厚的兴趣和不肯守成的创造激情……这样的人就是“完整的人”,他做好了融入社会、过“完满的生活”的充分准备。

一所学校,不仅要对学生的当下成长负责,更要为学生一辈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学校是人生最早生根发芽的一块土壤,是人生的苗圃,学校管理就是对苗木的照看养护。一棵树苗在苗圃里蜷曲着,移栽后就难以生长得笔直舒展;它在苗圃里没有获得充分的阳光、水分和养料,移栽后就会营养不良,甚至难以成活。同样,一个人如果在生命的开始和成长的早期,没有在园圃里受到全面充足的生命滋养,他们的精神不可谓之健全,性格不可谓之完整,体质不可谓之强健。带着人性的隐患、受伤的心灵、羸弱的身体开始社会生活,很多的悲剧早已埋下,有的甚至还没有等到踏上社会就提前爆发:因缺少诚信而自欺欺人,因性格自私而损人自利,因内心脆弱而自残自杀,因性情暴戾而伤人弒亲,因体质衰弱而半道夭折……如果学校管理能以“完整的人”的理念进行设计、管理,少一点智力比拼,多一点德育、体育含量,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此类情形会减少、减轻。

任何一所学校没有责任把每个人变成白领乃至社会精英,却有义务培养“完整的人”。学校管理者如果一味迎合上级的功利要求和世俗的评判尺度,追求以成绩或升学为唯一指向的所谓“成功”,投其所好地进行学校管理设计:让操场上长满荒草,让校园里消失歌声,让试卷和习题填满课外,让正常的睡眠变得奢侈,让德育体验和劳动远离生活,让校园隔离社会……除了不间断地进行知识催熟、技能强化之外别无他事,那么,教育流水线上出来的将不是一个个活泼泼的“完整的人”,而是一台台高分低能、高智商低情商、有知识没文化的考试机器,这样的学校管理一定带着严重的残缺。

爱因斯坦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雅斯贝尔斯也说:“将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这种教育是没有灵魂的。”“完整的人”一定是受过科学管理、浸渍过人文教育而获得全面发展的人。未来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寄望于“完整的人”,而“完整的人”又寄望于理想的学校管理。

三、恪守一条法则:尊重人的天性

学校管理要顺其天性而育之。无论是引导、感化、濡染、体验,还是约束、告诫、批评、惩处,都是学校管理的合理行为,但离开了对人的天性尊重,就会导致粗俗化、简单化、机械化,就会走向短视、功利、世俗。尊重天性,一是承认个性,二是给以自由,三是唤醒内心。

人的天性是以个人的、固有的、独特的方式呈现的,学校管理应该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人比葡萄藤当然要复杂得多。人有先天的禀赋、自身的欲求、丰富的情感,因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复杂性、主观能动性。这些本无所谓优劣,每种类型都应该平等看待,每个人都应该在学校里找到舞台。就算是另类的习惯和方式,也应得到包容。学校本来就是一个让人犯错改错的地方。只要我们调整评判成功的尺度,任何人都可以收获成功。学校管理如果用统一的、简单的、标准的模式加以限制,把人变成标准件,把每一个不同的人打造成同样的人,就扭曲了人的个性,戕害了人性。

教育是心灵解放的事业,管理必然要给予学生以自由。学生不是为了成为“学奴”才接受学校管理的,学校也不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学奴”才进行管理的。严明的纪律和森严的监管可以保证秩序,却不能保证好奇心、创造力和个人兴趣爱好的自由张扬,也不能保证个人潜能禀赋的充分挖掘。很难想象,一个学校能在封闭环境中运用强制手段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美国心理学家J·D·斯托奇在《前瞻与现实的心理虚幻》一书中说:“不要幻想所有的孩子都是你眼中温顺的羔羊,很难想象一条大河中只有中规中矩的舒缓,没有湍急和咆哮会是什么样。”爱因斯坦也认为:“学校凭借恐吓、压力和权威来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它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感情和真诚、自信,它养成学生驯服的性格。”F·A·哈耶克也曾痛斥“强制是一种恶”:“因为它否定个人选择与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与权利,将其降低为别人的工具。”我们常常因为误读了管理的内涵,而限制了本该给予学生的一份自由。

玛丽·凯在《掌握人性的管理》一书中指出:“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管理的成功就在于使每一个都感到自己重要。”这种渴望是人性的需要、发展的欲求。学校管理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尊重这种需要,唤醒内心的欲求,让学生摆脱依赖和被迫,实现自愿与自主发展;就是营造积极而轻松、自由而有序的教育环境,“渲染”优美与高雅、明丽与清新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导、帮助和服务,努力去成全他们,而不是将他们绑架到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当管理者高扬手中的鞭子把学生驱赶着学这学那时,当学生从兴味盎然变得厌倦麻木时,这种管理是失败的;当管理者依据学生的特质,将学生引领到一个他们自己认为该去的地方时,当学生睁开迷茫的眼睛,对世界充满着好奇与兴趣,并带上一种欲罢不能的自觉时,这样的管理才是成功的。学校的魅力和吸引力,就在于它是舒展心灵、放飞想象、驰骋创造活力的处所,到处都能感觉到趣味和美的存在。

当下,将“人的教育”从学校管理中剥离、抽取、剔除,已成为一种流行的通病,“人的教育”管理理念并没有真正融入操作行为之中。一些貌似“严密”“规范”“高效”“精致”的学校管理也无非是经年不变的陈旧套路,与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我以为重提“人的教育”,也许能让我们进行一次集中反思:这些年来,学校管理到底做了些什么?有多少是有真正价值的?通过反思,也许能让学校管理更加逼近教育目的,迈向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