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景观绿化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14 17:3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园景观绿化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园景观绿化设计

篇1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Abstract: urban park construction can improve the urban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urban landscape, urban park greening's first priority i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urban park design problem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进步推动了公园绿地景观建设快速发展,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营造具有亲和力和特色的环境景观,已成为一项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1 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思考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人们越来越追求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而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其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公园景观设计的逐渐得到重视,鉴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更应该在设计上从产生意图出发考虑。

1.1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的本区,保持这一生态廊道的连通。同时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本公园项目地处乐从家具、钢铁商贸区西侧,且与沙滘村和葛岸村富有文化历史的两村紧密联系,其公园设计特点应当融合现代与历史两个方面,体现现代商贸的风采,又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商贸风采与传统记忆

1.2城市的互补作用。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1.3超前意识。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为大量人群提供庇护。

2城市公园设计

2.1 城市公园立意设计

在人的意象中,空间环境是场所,而时间就是场合,场所感是由场所和场合构成,人必须融合到时间和空间意义中去,因此这种环境场所感必须在城市环境改造设计过程中得到重新认识与利用。公园的立意也应该以人民大众的愿望为重,满足人们对公园某种功能的需求。

2.2 城市公园分区设计

为了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游人多种文化娱乐和休息的需要,要根据处的地理环境来确定公园的主要的功能分区和相应的形式。面积比较大的公园会相应的比较多,分区时要注意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动静的合理分布等等。

2.3 城市公园的交通设计

公园内的绝大部分面积被处理为草地、树丛、水面或其他“自然”形式,人所活动的区域被局限在有限的园路、广场等铺砌地面上。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影响到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人们喜欢走捷径的想法常常会不顾已有的道路设计,而直线穿越草坪。同时由于开放后,很多周边的居民因工作、学习也经常穿越公园,减少路上所花的时间。所以,公园在向城市完全开放的同时,应更多考虑人们进入公园的交通组织。

2.4 城市公园植被设计

一般在公园中园林植物种类比较集中,所以在场地分析时,要调查当地在植物配置中,乔木与灌木、落叶与常绿、快长与慢长树种的比例,以及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的应用。设计的主要原则是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一般来说,本地原产的乡土植物最能体现地方风格,游人喜闻乐见,最能抗灾难性气候,种苗易得且易成活。

以植物造景为主,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2.5 遵循人的行为轨迹,体现以人为本的特色思想

这是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因为公园容纳了人类各式各样的行为活动,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公园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即以人的行为需求和行为特征为依据和根本。具体来说是指在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原理的指导下,一切以人的活动需求、景观需求和空间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人的内心深处藏有本能的对户外事物的渴望,我们希望亲近它们、观察它们、接触它们,这就需要和自然保持紧密的联系。

使用者对公园环境的需求是多层面、多方位的,但总的来讲,他们希望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亲切、舒适、轻松、愉悦、安全、自由、有活力、有意味的心理感受。设计应以人为环境的主体,创造符合使用者活动需求和感受的空间,景观要素的取舍安排以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要为前提,合理组织人们对聚散、行走、停留等不同空问的不同需求

2.6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2.7需求引导功能,功能决定形式

城市公园的根本作用就是为游人提供各种户外闲暇活动场地,使城市居民有一个调节、放松身心的去处。公园使用对象的扩大化和人的行为活动的多样化将导致公园功能的复合化,使用者的需求引导公园功能,使之衍生并逐步完善。在空间中,人们有时希望有能与别人交谈的场所,有时又希望与人群保持一定距离,有相对僻静的小空间,因此设计应提供相对丰富、有一定自由选择范围的环境。

设施完善即设施齐全且具有美感,舒适且富有诗意。经调查,大众对公园基础设施的需求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休憩设施、遮蔽设施、饮水处和厕所,其中休憩设施的功能完善应放在首位。完善的公园设施不但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而且让他们在特定空间中体验审美趣味,这关系到物质环境给人的空间感受。

3结束语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公园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公园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城市公园设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很多研究者共同努力,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施工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今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的进步使得汽车等交通工具迅速推广普及,如今汽车已经成为城市人们生活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尽管汽车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汽车的尾气排放加重了城市的污染,给城市人们的生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为了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旨在通过道路两旁以及分隔带内通过栽植树木和花草等措施吸收有害尾气和降低颗粒型粉尘、汽车噪音污染和光污染。已达到改善城市道路景观,降低污染等目的。道路的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在城市市政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可以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绿色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这也是当代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

1.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的设计

1.1设计的原则分析

在现代城市市政建设中道路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道路绿化建设也是道路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美化公路还能够提升道路的品质安全和城市形象。当前国家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可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环境问题一直都是城市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问题,此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如何改善城市生活环境需要对道路的绿化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良好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可以既起到交通线路隔离的目的也能够对汽车排放的尾气和产生的粉尘进行精华,同时也增加了道路的景观效果,这种景观效果可以改善城市的面貌。随着生态化社会的建立的提出,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也向着生态的方向发展,针对交通道路的实况,道路绿化需要减少因道路施工所给沿线的地域地貌造成破坏,对于交通地段所在的区域要进行适当保护和改善,绿化景观也要根据道路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选种,以保证所栽植的绿化景观真正起到作用,使之能够给司乘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以能够降低驾驶者的疲劳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1.2绿化景观园林的层次分布

在对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采用立体的绿化构建结构,即从地面到地上依次采用栽植地被植物、灌木植物和乔木类植物,这种三层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和环境状况。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采用单体与群体的结合,竖面与横面的拓宽,高层乔木与底层灌木地被植物的结合,充分利用道路的绿化空间,使之结构丰富建设成为立体化的绿化效果。在功能上需要满足符合行车视线与行车的净空等要求,市内绿化树木与城市市政建设设施统筹安排,保障树木的立体的生长环境。对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的设计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人文特点选择合适的树木,并结合道路的具体状况,对选则的树种植被能够在具体的路况中得以生存成长。对于土壤的要求也要注意,对于道路不适合植被生长的地方需要在施工时适当改善土壤的质量,在道路的整修中也要对具有一定价值的树木予以保护。道路的绿化景观园林设计也需要一定的后期养护,包括浇灌和修建等等。

2.市政道路绿化园林的施工设计

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的施工分为地形的改造、场地的铺设、工程设施的构建、栽植绿化植被等几个步骤内容。绿化景观的设计施工需要结合实际的道路情况,满足道路交通行驶的安全是最基本的保证。所以不管是在道路绿化景观园林的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需要保证交通行车的安全。比如,在道路的交叉口段,其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以及弯道内侧的一定范围是禁止栽种绿化植被以避免影响驾驶者的行车视线;同时在弯道的外侧树木也必须沿边缘不间断栽种,用以提醒驾驶员行车视线;与此同时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需要满足行车的净空要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准则要求绿化植被不能影响到车辆的运行空间,交通部门提供了准确的范围数据,在具体的设计施工中应当予以参考。

此外,应当根据道路的实际特点进行绿化景观的设计施工等工作。道路一般车流量较大,污染较为严重,路线一般比较长,管理较为粗放,随意对绿化景观的植物选择应当选取耐旱、抗污水、抗逆性强、病虫害较少、便于管理的一些植被,并保证这些选取的植被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不易给附近的农作物传播病虫害。还需要植被的根系较为庞大,萌蘖性强、容易成活、耐修剪。较常选用的有以乡土树种为主,也可引进符合规定的树种,但必须保证不能影响本地的生态圈,不危机其他物种的存在,树种的选择应该短时间能达到美化的效果。

我国幅员辽阔,大陆贯穿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不同的气候分布,所以在道路植被的选择上应当根据实际的地域分布为主,使所选择的植被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道路绿化景观园林按地势可分为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以及混合式,不同环境情况下不同的选择有助于丰富造园要素,能够使得道路绿化景观园林更加具有层次感和艺术性。在实际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自然地形,以体现自然地貌景观,再结合道路实际的地形气候前提下做到顺应自然、就地取材等要求。在具体的施工也应当考虑到绿环景观园林后期的养护工作,尽可能多地为今后的养护工作打下些基础,比如预设浇灌用的水管线等。一些情况下道路绿化景观园林的地方面积不打大,这时需要对景观园林的设计采用以小见大的形式进行设计和施工。人为增加地形的高低变化和比例大小外观设计能够丰富绿地的景观特征,从水平和垂直两位空间进行绿化景观园林的设计,植被的选择栽种等,可以大大创造出良好的景观层次和空间感。

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现阶段城市成为人类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各项生产生活活动都在城市进行使得城市的环境质量一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市内交通特别是机动车辆的增多给市内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今城市交通尾气、粉尘污染已经成为市内的主要污染来源,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可以较好的绿化城市景观、净化城市空气,因此我们需要对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施工进行必要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忙忙;王云才;城市建成区生态通道体系构建探讨[J];中国城市林业;2010年04期.[2]张明娟;刘茂松;徐驰;王磊;南京市区景观破碎化过程中的斑块规模结构动态[J];生态学杂志;2006年11期.[3]王再岚;智颖飙;李政海;张荷亮;EMMY Komada;刘玉虹;马文红;张建平;鄂尔多斯东胜地区土地覆盖的景观格局[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篇3

1.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与施工应关注的原则

1.1 安全性原则

确保行车安全是首要的原则,从安全驾驶、美化、环境保护三大要求出发,确定绿地栽植的形式与规模,为驾乘人员提供良好的行车环境。

1.2 生态优先原则

注重场地自然环境条件特征,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基地的景观底色,以乡土乔木为主体,多层次布置相结合,以最大绿视率和绿量,把道路绿地打造成不断向中心城输送新鲜空气的绿肺。同时充分考虑绿地的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形成季相景观序列空间。

1.3 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原则

景观道路再生设计必须为驾乘人员提供优美而良好植物景观效果空间。在科学合理布置的基础上,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亲近感。

1.4 地方性原则

把握地段特征,体现基地精神,构筑具地方特色和基地感的空间景观。同时注重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以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长兴深厚的历史文脉与建设成就。

1.5 可持续发展原则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重视植物的多样性,构建丰富的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使绿地群落环境不断发展。同时多选择抗污染、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多种优点的植物树种,以减轻后期道路绿化的养护成本。

2.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的应关注的功能

2.1 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以交通安全防护、环境保护、景观优美为目标,整体要求简洁、明快,并通过现状香樟的利用、乔灌草结合以及色彩搭配,达到“浓荫覆盖、四季交换”的绿意盎然的景象,为行人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视觉和绿色游憩空间。

2.2 设计理念

以自然生态型绿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景观设计,以营造一个道路、建筑、城市以及人类生活和谐共处的环境,因此设计时应该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

以高大、浓郁、常青、多彩、群落化为设计思路,注重常绿与落叶树种、速生与中慢生树种、绿叶与观花树种相结合,形成以速生落叶乔木为主、树冠形态各异、林冠线起伏错落有致的生态背景林带,以中生的常绿乔木、亚乔木和花冠木搭配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中景林带,以花色和叶色鲜艳的中、小灌木为前景,结合柔线飘带状色块及草坪,形成多层次的道路景观开敞空间。

2.3 设计构思

2.3.1尊重场地的原真性,严格保障沿线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场地内保留的珍稀繁密的成年香樟及池塘、水系,强化道路原场地记忆感,使原场地的文化脉络在新建的道路空间中得以延续。颀秀的香樟树将成为该路段绿化隔离带中最主要的植物。

2.3.2 以自由曲线为构图中心结合直线型构图形式布局,以乔木为基调、亚乔木和花灌木为骨干,地被植物为陪衬形成层次错落有致、具有最佳生态和环保功能的植物景观效果。

根据本地实际,植物选择多选用芳香类植物广玉兰、白玉兰、桂花、腊梅、丁香、含笑、茶花、栀子花、月季等,与现状香樟一起共同构建芳香型植物群落,为行人提供一个健康、美丽、生态的自然道路空间。

2.3.3道路沿线为噪音、废气、污染源积聚之地,绿化种植设计和树种选择以抗环境污染、适地适生和形成优美的植物景观为设计目标,建成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和生物多样性的多种人工植物群落,提高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要考虑绿化对视线的引导、道路线形的预告、眩光的遮挡等功能性要求。

4.设计施工总体思路和要求

4.1 总体定位: 以“绿树浓荫”为主题,承担着生态防护绿廊、视觉走廊等各项功能,激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条芳香型生态景观大道。

4.2 具体设计和施工原则:设计通过利用、遮挡、借景、造景四种不同的景观处理手法,丰富道路沿线的景观效果。

①利用:充分利用现状原有香樟,对缺株区段尽量补齐、改道区段移栽,增加落叶色叶植物及耐阴地被。

②遮挡:对沿线效果较差、影响道路景观的建筑、围墙、农田等区域以植物进行遮挡。

③借景:将沿线河流、池塘及部分观赏性较佳的农田、农舍等自然风光引入,使其融入道路的整体景观中。

④造景:对沿线两侧可利用的绿地空间,以人工植物造景的手法营造自然景观。

5.工程实例

5.1 概况: 湖州市长兴县龙山新区明珠北路延伸线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南起合溪新港,北至夹浦新街,全长约6.94公里。全线以与经三路岔口为界,分为南北两段。绿地总面积约17.002公顷。其中中央隔离带长约4340米,宽4米(局部路段拓宽至11米),面积约2.257公顷;两侧人行道绿带总长约12030米(两侧),分2.5米、4米两种宽度形式,面积约3.3公顷;路段两侧绿地总长约11980米(两侧),宽约8-10米,总面积约11.445公顷。

5.2 道路沿线现状及周边情况:道路沿线以湿地、池塘、农田为主,有部分农居、厂区等分布道路两侧,沿线两侧用地在湿地、池塘、农田等路段与道路形成1-2.5米落差。区域内河流、池塘水质较好,有多条河流和道路相交,可作为绿地养护用水与亲水性绿化景观节点。

5.3 对具置保障功能实施的措施:

5.3.1 隔离带绿化:对分中央隔离带绿化、人行道绿带及侧分隔带绿化二种栽植类型,主要是为了改善原场地植物景观的单调感,强化地被植物的多层次布置,考虑不同花色、花期的观叶观花地被植物相间分层配置,现场合理调整不同植物的布局,营造香樟林立、鲜花四季常开的极具森林感的生态景观空间。中央隔离带绿化选用狭叶十大功劳、大花栀子、小海桐拼块间距50米交替栽植组成1.5米宽的水纹流线型色块,两侧配合南天竹、金丝梅、金山绣线菊、八仙花点缀与满铺的兰花三七、大花萱草、虎儿草,共同组成林下生态地被空间。保留的现状大香樟成为区域主景。

5.3.2 人行道绿带及侧分隔带绿化:应考虑绿带具体宽度,为行人提供安静、优美、蔽荫的环境,高层利用现状保留(或现状移栽)的香樟为主景,低层采用直线型构图,内侧面向人行区域以杜鹃、红花继木间距30米交替栽植,外侧面向车行道区以红叶石楠、大花栀子间距60米交替栽植,中间区域以间距20米夹种棣棠、南天竹、八仙花,形成丰富的林下空间。

5.3.3 通岛绿化:位于环丁线叉口,以营造花海迎宾氛围为目标,以现状保留(或移栽)的大香樟为植物景观特色,配合底层飘带状构图的植物色块及四季草花,结合景石、红枫、樱花的适当点缀,形成道路景观亮点。

5.3.4 道路两侧绿化:分农田风貌区、水系池塘区、集镇厂区、集镇民居区四种栽植类型,总面积约11.445公顷。

5.3.5 视线遮挡路段:沿线大部分路段考虑纵向的立体轮廓线与空间变换,植物配置疏密相间、曲折有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体现多单元、多层次、多景观的生态型植物群落,营造“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景色。

以青桐、女贞、马褂木为背景,以广玉兰、银杏、黄山栾树、杜英、夹竹桃、花石榴、桂花、茶花为中景,以樱花、丁香、红梅、垂丝海棠、紫薇、紫荆、重瓣木槿为中前景,以金山绣线菊、红花继木、狭叶十大功劳、小叶栀子、金森女贞、八仙花、南天竹、锦带花、棣棠、美女樱、大花萱草为前景,草坪选用马尼拉。

5.3.6 视线通透路段:对沿线部分自然风光较佳的农田、农舍等路段,植物配置分高低二个层次布置,高层背景林布置沿用视线遮挡路段的布置形式,低层选用耐阴观花、常绿地被植物,构成丰富的林下植物景观,中层植物空缺,以确保视线的通透性。

5.3.7 水系池塘区路段:以现状水系作为设计的背景,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艳的乔灌木装饰绿地空间,同时注意林冠线的起伏与透景空隙的开辟,形成曲致开合的亲水岸线和水泽空间,将远处农田、村庄与近处的水景共同纳入道路景观。为增加绿地情趣,部分路段落差较大区域建议设置二级驳岸,栽植水生植物,将绿地自然过渡到水面。

高层乔木选用垂柳、水杉及孤赏大树朴树、柿树、香泡、榆树等;中层选用樱花、桃花、木芙蓉、茶花、桂花、红枫、含笑等,地被植物结合孤赏大树成片布置;水生植物以慈姑、千屈菜、湿生美人蕉、黄菖蒲为主,点缀布置再力花、旱伞草等。

5.3.8 集镇厂区路段:由于该区域位于人流相对集中的集镇及其周边区域,选用春季繁花植物白玉兰、樱花为植物景观特色,采用乔木、灌木、球类、地被进行多层次配置,增加栽植密度,营造绿色屏障。

选用广玉兰、白玉兰、珊瑚绿篱为背景,桂花、樱花为中景,大花栀子、红叶石楠、金森女贞、无刺枸骨球为前景,各景观层具有较大的色调与色度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增加绿地进深感。

5.3.9 集镇民居区路段:结合现状民房店面要求,对沿线场地空间作硬化处理,同时考虑到道路空间景观要求,设置树池,栽植孤赏树银杏,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6.种植施工与质量管理

应严格根据现行的规范与规程组织施工,主要依据《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34)和《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球根花卉种球》(CJ/T135),以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布的有关文件,作为指导施工的行为准则。

实施方案,根据总工期和季节性施工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具体的施工方案,组织苗木的采购供应,在隔离带内主调树种为原场地成年大香樟,两侧绿带区域树种配置体现道路绿地生态意境,以乡土乔木为主体和最佳景观效果出发,做到树冠线、林缘线错落有致,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季相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科学地制定树种规划,突显地带性植被特征,促使植物景观稳定与和谐可持续发展。遵循统一与变化相结合的原则,选择常绿树种为基调,与多种辅调树种组合,形成一个既统一又各具特色的道路景观效果。注重植物的四季景观效果,同时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以乡土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科学、合理确定园林植物配植的技术经济指标。

7.结语

篇4

1.1乡土景观元素的运用现状

由于快速的发展加上表面的创新致使在公园绿化景观运用中过度地重视外来物种而轻视本土物种,在设计过程中,尤其是植物配置过程中,对植物的选择一味地追求新鲜高贵事物,而轻视本土元素,在追求异域风格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盲目地引用外来景观元素。

1.2乡土景观元素的运用现状的原因

1.2.1设计者的认知问题。由于设计者对乡土景观元素认知程度不成熟,相关的设计理论欠缺以及乡土景观元素的综合功能认知不足,只单纯地为了迎合大众口味,以及有关政府部门的要求,进而忽视了园林绿化中乡土景观元素的选用对本地人们以及地区的生态带来的影响。

1.2.2开发、研究力度不够。由于有关研究部门并未将乡土苗木繁殖培育列入设计规划范围内,因此得不到有效的重视与开发,乡土景观元素的种类和数量、质量的急速下降,很大一方面原因是由于人们对乡土景观元素的熟知程度不够,对其保护意识薄弱,使其本应该被得到保护甚至是传承的景观一度被破坏。

2、乡土景观元素概念及意义

2.1乡土景观元素概念

乡土景观来源于自然,是当地人们对生活的适应的呈现,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反映。乡土景观元素是特定地域存在的,适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本土景观素材,是地域特征和本土特色的表现。

2.2乡土景观元素具有深远意义

提高景观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也满足因地制宜的绿化原则,由于乡土景观元素来源于自然,它们大多不需机器特别加工,不需复杂的技术处理,就可以直接被运用在绿化设计中。其次,在高科技的今天,利用乡土元素塑造新的景观更加具有倾向性,它营造出的景观效果能给给人清新之感。

3、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绿化中的运用原则

3.1地域性原则

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风貌、生物环境、生活方式、等等因素就构成了各个地域文化的独特内涵。在公园的绿化设计中应弘扬地域文化、展现地方特色。首先应是对地域精神的尊重。在乡土景观元素运用的过程中,能否挖掘到和提炼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风俗、风情,并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是乡土景观元素运用在园林绿化中成败的一个关键点。

3.2整体性原则

乡土景观的形成,吸收着大自然给予的养分,运用了寻常百姓在生活中的劳作素材,也充分的贯穿并体现了设计结合自然,自然融入设计中的思想。在公园绿化设计的过程中,应从公园景观的整体连贯性效果作为出发点,统筹协调好乡土景观元素与设计方式方法、表达技巧之间的策略关系。

3.3经济性原则

在公园绿化中的运用过程中,第一,尽可能保持元素本身原汁原味的状态,避免过多的刻意的修缮、装饰;第二,保持提取运用元素时最初的理念,呈现出朴素、可行的设计作品。另外,运用过程中更要遵循经济可行的原则。

3.4可持续性原则

在公园绿化中营造乡土景观时,应提前充分考虑到易变或未知因素对公园景观的影响并预留出未来的发展用地,预设出足够的发展空间。作为乡土景观设计的素材均需从节约资源的角度进行评估,处理好乡土景观元素与本地环境、人文等因素的关系,实现乡土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4、乡土景观在园林绿化中的具体运用

在园林绿化中对乡土景观元素的运用就是通过将有价值的特色元素功能结构、材料的精炼加工与重新搭配组合,呈现出在一定环境下的乡土景观意向。大致可以将乡土景观元素分为三类:乡土自然景观元素、乡土人文景观元素、乡土精神景观元素。

4.1乡土自然景观元素的运用

4.1.1水:水在园林绿化景观营造中有“流、滞、落、喷”四种方式,水体有静态的、流动的。在公园绿化的乡土景观营造中可采用任何一种形式,也可是多种形式的自由组合搭配,进而丰富景观效果;

4.1.2土:土的运用则首先是要遵照原有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其次是为了满足一定的景观需求进而一定程度的加工,比如可在小范围幅度内进行挖填方来营造多变的景观;

4.1.3植被:将本地乔灌木、相应的草皮合理的搭配,除了能够丰富植物的色相、高度多样化,也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植被不仅要适应当地的地域环境要求,更要满足季节的变化,这样不同的季节变化在植物上的明显分辨,体现了城市的季节美。

4.2乡土社会景观

乡土社会景观元素是具有舒适的空间、道路、房屋、田野等建筑都是人与自然千百年来相互磨合下的和谐产物。在园林绿化的营造中,就可以依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布置适当的休息场所,可供人们休息、交流。也可在园林绿化中塑造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景观元素,如:锄具、扁担、水井、石磨等。

4.3乡土精神景观元素的运用

乡土人文精神景观元素具有多元性。在乡土景观营造中,应该通过对乡土景观实体元素的形态表象,适当的再现和塑造乡土人文精神景观元素,赋予景观强烈的生命力、感染力。

4.3.1叙述法

把要表现景观内容用叙述方法直接运用到公园游客,尽管这个方法表现方式相对单一,对游人的感染力也是渐进性,但其容易施工并且能够传播的信息量也很大。

4.3.2元素提取法

大多数情况下,采用元素提取法来弥补叙述法的表达单一,通过对该地区文化的具体分析,将其具有特色的信息转化成为可运用在景观塑造中的元素,这种元素的运用可带来外在的视觉享受也可提升内在的审美。能够进行乡土元素提取的内容非常的多,元素的应用方式也十分广泛,在运用方式上,结合一些实用的功能便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5、结束语

篇5

关键词:景观绿化工程;建筑;功能分区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城市公园景观化反应了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也是一个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写照。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公园景观化,但是在景观化公园施工过程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无法营造出最体现人机效果的景观空间。

一、景观绿化工程独有的特点 1、景观绿化工程的绿化部分大部分实施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色彩丰富且季向变化的乔灌木、花卉、地被的栽植与搭配,利用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来达到清洁空气、吸尘降温隔音,营造与美化生活环境,它是源于林业与其他种植业而又有别于林业与其他种植业的特殊行业。 2、景观绿化工程中绿化部分在施工过程中是动态的,需要随时掌握现场信息,动态管理。绿化工程中原材料是植物自然生长的,施工讲究因地制宜,这就决定了所有的原材料不可能100%完全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三分种七分管”,而且,种是短暂的,管是长期的。只有进行不间断的精心养护管理,才能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长势,否则,就难以达到生态环境景观的特殊要求和效果。

3、追求工程的艺术美。如果说,任何建筑都讲究美观的话,那么,景观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古典建筑等方面则更讲究艺术性,其效果要给人以格外美的感受。而这一点在某些设计部位可能难以达到,需要通过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比如假山堆叠、黄石驳岸、微地形处理等,同一张设计图纸,在相邻的工地上,由于施工人员技能、熟练程度不同,出来的艺术效果、气势就完全不同,观感反差较大,这就给工程监理人员提出了专业上的深层次要求和对于园林艺术美的特殊处理要求。 4、景观绿化工程的植物材料,其市场价格浮动比较大,难以准确把握;其栽植劳动定额,国家目前沿无统一的标准规定,各地的计算法也不很一致。有人认为景观绿化工程利润丰厚、风险不大,于是出现了“挂靠”现象。其结果是,一旦中标,付给出面招投标单位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便由他们自行组织管理施工。工程开工后,现场管理“五大员”迟迟不到位,有的甚至连施工的基本规范、基本程序、基本资料都不清楚。试想,这样的施工,哪能确保实现景观绿化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再一种情况是,极少数施工企业,中标后为了图省事,以收取一定的比例费用,干脆将工程转包他人施工,这就是景观绿化工程的“剥皮”现象。这种现象同样会给景观绿化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造成较大的危害。

二、景观化公园现存问题 1、公园绿化的问题 植物规划不合理,景观多样性差植物配置的合理性不仅体现在选择植物种类的合理性,更体现在植物规划、视觉搭配上的合理性。当前景观公园建设中,往往注重绿化面积和栽植植物数量,而缺乏科学的植物人工生态群落设计和种植设计,强调林网林带和速生丰长林的建设,而忽视了植物多样性的规划及地被种类的应用。 2、公园建筑区的问题 1)建筑与自然的不和谐 很多景观公园在处理建筑与自然的协调性方面做得不好,没有通过对地形的分析或建筑物体量的考虑来最大限度的减轻建筑物体量对于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只是形态上的不和谐,也存在色彩上的不和谐,未能营造出饱满的感觉。 2)建筑风格雷同或不统一 现阶段很多景观化公园的建筑区设计缺乏新意,常见建筑小品廊架、亭子等。有些地区不存在亭廊的历史渊源,却总是出现各式各样的亭廊。而有些建筑群,虽然个体看着有新意,但是整体不协调,给人感觉生硬。且建筑雕饰的应用过少、主题不明确 3、景观公园功能分区的问题 1)公园主要功能不明确 景观公园功能分区混乱,常见风景区、建筑区等聚集人群,而休闲区却人烟稀少。且在各功能区的管理方面做得不够得当,出现建筑小品损坏、人们自设园路等现象。建筑内部功能也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建筑物没有作为个体的主题,比如动物馆、文化馆、餐厅等明确内容。 2)忽视残疾人需求 鲜少有景观公园考虑到残疾人的需要,大多数景观公园没有设置残疾人通道,在主题文化中也很少提到残疾人,很多公园没有无障碍设计。

三、景观化公园建设的对策分析 1、植物配置 1)合理选择树种,进行种植规划 对景观化公园建设做全面规划,按比例选择一批适应当地环境条件,能较好地发挥景观功能。包括重点树种、基调树、骨干树和一般树种的规划,重点应放在基调树、骨干树的选择和次序安排上。植物除形态美外,还蕴含着一种比较抽象的却极富思想情感的含蓄美、意境美。 2)注重植物形态、色彩搭配 有些景观化公园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在植物搭配上,注重视觉效果。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叶色黄色的银杏,淡绿色的柳树、草坪,深绿色的香樟。植物的姿态如尖塔形的雪松等,圆锥形的圆柏、侧柏等,圆柱形的塔柏等,卵圆形和圆球形的樟树、桂花等,伞形和垂枝形的合欢、垂柳、龙爪槐等。植物林主要起到改善空气质量、遮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适当搭配,可以为公园增添一笔亮色。 3)创造复层植物结构 在景观公园植物配置过程中,除考虑地方性、美观性外还应考虑到生态性。应以生态公园的理论为基础,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植物搭配,创造复层结构,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综合考虑植物的特性、绿地性质、土壤环境等条件,对自然群落中的乔、灌、草、藤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可以防治病虫害滋生,使植物群落在空间上、时间上保持稳定持久。 2、建筑功能、空间功能 1)建筑区域化、个性化 每个建筑都是文明的一种象征,建筑作品应该展现一个地域的文化特色,应该有她自己的内涵。其次,在建筑物外形的设计上应多考虑将其与水体、道路、植物相融。内部设计也应多样化,切忌空洞枯燥。建筑材料对整体美也起着很大作用,不同背景应该采用不同的材质。 2)注重细节、合理利用边缘空间 建筑由于体形庞大,在景观公园中十分抢眼,所以在建筑建设中更应做到精益求精。如建筑屋顶结构的设计,屋顶材料的使用,以及桥、廊、亭等建筑小品,在公园中要起到互相点缀又各具特色的作用。亭廊的存在更不仅仅是休憩、避风遮雨的场所,还可以起到引导景观的作用。而长廊的细节问题显得尤为棘手,如长廊拐角往往没有特色,其实这些边缘空间如果能与雕饰结合,再借植物造景,可以营造出非常美丽的景观。公园建设在注重加强景观观赏性外,还应促进人们的社会性活动。

3、注重人文关怀、不同人群需要 公园再美也只是外在,其中蕴含的意义才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在景观公园的建设上,就应该明确公园的主题,在建筑物的建设上,也要体现理念。尤其在体现古代文化的古建筑小品中,更要适时地表示出这个建筑物存在的历史渊源及意义,增强人们的归属感、民族感。在公园建设上,应充分考虑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人群的使用需要。除此之外,更应该顾及到残疾人的需要,这也是文明进步的一个体现,残疾人也有权利享受生活,公园建设者和政府机构应多为他们考虑。

结束语:

要尊重生态学特征,充分利用地形、气候、水域、植物特性,再构思如何规划、设计建筑、道路、园林小品、雕塑等内容。最后,运用相应的工程手段,达到人、大自然、构筑物的统一,能否做到天人合一是评价一个景观公园优劣的重要标准。

篇6

关键词:景观;生态;园林;绿化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生存环境危机。也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或者通过各种手段来模拟自然环境。园林绿化作为其重要手段,可以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生态园林更是以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导思想,因地制宜的按照各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让各种生物有机地组合成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

1、园林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它已成为当今北美生态学的前沿学科之一。园林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生态学为依托,突出表现在对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性方面。主要有两个层次:景观对园林设计的限定性。自然景观作为地表某一空间的综合特征,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选择域,有其自身和谐、稳定的结构和功能,它对人类的影响是积极的。人为设计必须适应自然景观原有的“设计”,使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所带来的副作用最小,以保证整体景观和功能的完整性;园林景观对自然景观的再创作。人类对景观的影响是把人对景观的认识和冲击理解为一种循环和控制的过程,通过反馈和调节,形成对园林景观的设计和改造[1]。

2、景观生态与园林绿化的关系

2.1城郊绿地

城郊景观具备物种多样性的特点而区别于城市景观,城郊景观内的斑块以引进斑块和残存斑块为主。残存斑块虽然往往很不健全,但原来的许多自然景观的物种总体上还存在,并且这些斑块的面积往往相对较大,致使残存斑块往往对整个景观的影响较大。因此如果城郊绿地面积足够大,能对城市景观内的生态因素产生影响,如改变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调节气体温度和湿度等,同时城郊绿地往往也是城市景观中物种的重要来源。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当充分重视城郊环境的绿化工作,首先要尽可能的扩大城郊绿地面积,并且尽可能的将城郊绿地之间以及与城市绿地之间最好能连接在一起,以促进绿地内物种的互相流动,同时也可为人类提供良好的近距离旅游点,调节人类生活节奏。

2.2公园绿地

公园由于具备为城市人类提供游览休憩场所和能够很大程度的调节城市生态系统,因此在城市景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园中绿地往往作为引进斑块或由人工种植而成,在一些古老城市内也有部分公园绿地是作为残存斑块保存下来的。公园绿地内由于具备多种多样的动植物而可形成一个小型的相对稳定的微森林生态系统。但城市公园经历长时间后,由于公园面积远远小于原有的森林面积,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残存斑块中保存下来的一些原来的物种可能会逐渐消失,导致原来生态系统消失,原有生态系统的消失致使生态系统的重建工作显得更为困难。因此,在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应当首选当地原有植物群落中的植物种群作为公园绿化的主要树种,这样不但能够保留乡土树种还能更好地满足生态要求。

2.3行道树

道路两旁的绿化由于具备宽度小、周围环境恶劣的特点而使物种难以在其中生存繁衍,甚至难以存活,因此其对景观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影响较小。但在一个城市景观规划良好的城市中,由于行道树具备能够净化环境和作为城市景观内物种迁移的重要通道的作用也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行道树不仅能够连接城市中各分散绿地,同时对于一些鸟类和小型啮齿动物的休息、活动非常重要同时对靠行道树传播种子的植物也十分重要,因此,城市景观规划时要加大行道树的宽度以便形成立体绿化,从而为小型动物和鸟类提供活动、交流、休息场所,也能完成各绿地间物种的互相流动,同时行道树由于具备良好的防沙、挡沙能力而能够为人类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

3、园林绿化对城市景观的作用[2]

3.1绿地系统的作用

城市绿地系统(Urban green space system)是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以各种类型的绿地为组分而构成的系统。从内涵上归纳,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园艺,生态和空间三种内涵。从这种意义上来解释城市绿地系统,可以将它定义为在城市空间环境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能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且其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还包括连接各公园,生产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风景区及市郊森林的绿色通道(green way)和能使市民接触自然的水域。它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动态稳定性,多功能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城市绿地系统的职能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美化环境和防灾避灾等。

3.2风景区的作用

城市附近郊区的自然风景区、森林公园、防护林带等属于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另一类景观。由于这些景观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因素的结合体,这些景观内往往既有引进拼抉又有残留拼块;同时具有镶嵌度高、异质性大、景观元素类型多的特点;这类景观能够自然的把自然景观引入到城市之中,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同时由于具备开敞度大、贴近自然的特色与魅力而吸引人类,并能为人类提供游憩的功能。

4、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3]

国内外出现的生态园林都呈均衡和各有重点的分布格局作为城市点缀,从而来改善人类居住、生存环境,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游憩和观赏需求,同时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城市市区内分散的小面积的绿化植被往往被看做是被大面积的城市基质包围着的残余斑块或人类加工形成的干扰斑块等。在这些绿色斑块建设时,斑块内的动植物物种合理配置是该群落能否长期存在的关键,也是景观能否成为长期景观和持续发挥生态效益的前提。通过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限制和协调好植物物种的比例,在不发生相互干扰的前提下尽量使同一绿色斑块内部异质性增加,形成缤纷多彩的群落景观,不仅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欣赏,也能够减少因城市的拥挤和建筑物的高大及单调而给人类带来的压抑感,并也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5、结语

国内有着悠久历史的园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标志与结晶。在工业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赋予了园林新的历史使命。要求园林不仅要保持地域内物种,并要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在创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广泛地借鉴、利用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并使之与新兴学科接轨,将景观生态学引进城市园林绿化,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与设计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汤惠君.浅论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的生态设计[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8-8.

篇7

【关键词】:苏州市;绿化建设;海绵城市

1、海绵城市在苏州市相城区绿化建设的展示区域

1.1相城大道南段绿化景观提升工程。

相城大道南段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建设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为原有绿化景观的提升建设,工程于2015年10月开始建设,2016年3月竣工完成,在工程建设的润元路至古元路西侧改造提升时,原有绿地中有一条废弃的取土沟,该取土沟是原有绿化造型取土后留下的,由于处于林带之中,且水系不通,形成了较深的淤泥沟,提升改造伊始,准备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让水系沟通,设计时设计师首先对原有的沟渠进行清淤,清淤后对水沟边缘进行修整,并在北侧改造部分驳岸,使得水系可以沟通,让沟不再成为“死沟”,同时在沟中放置卵石和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在苗木灌溉时可以就地取水,减少人工的同时也可以低碳环保。端头的水适当的时候可以人工截留,低水位时的下雨期间也能在沟内保持流水,从建成的效果来看,达到了设计的目的,配合周边的慢行步道穿梭而过的景观桥和夜间的灯光,不仅体现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也充分的展示了景观建设的效果。

1.2中环快速路景观绿化建设工程

中环快速路景观绿化建设工程总长约15公里,主要为快速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建设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分为田园景观段、公园景观段、城市景观段、工业景观段以及水乡景观段,工程于2015年10月开始建设,2016年5月全面竣工,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贯穿在整个景观绿化中。首先田园景观段,利用道路边侧地形改造时的斜坡自然出水,水流引入至绿化建设区域中,部分引入水池用于灌溉,部分引入地形较低的耐湿绿化中,循环利用;公园景观段毗邻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和苏州中国花卉植物园,工程建设中采用部分就地取土的方式将雨水引入至两个公园的水生植物池塘中;城市景观段和工业景观段利用原有道路取土留下的废池连接成为小河浜,成为绿化灌溉的水源,使得该区域不再需要洒水车;水乡景观段则利用地形改造后的水系汇集引入到周边的农田水系中,最大可能的利用产生的雨水。

2、即将建设的海绵城市绿化工程

2.1书香公园建设工程。

书香公园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建设面积约23万平方米,预计2017年5月启动一期工程建设,工程建设主要配合苏州第二图书馆的建设,同时也是我区绿化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的样板工程,工程建设除了书香文化建设外,海绵城市也是公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理念和建设环节,书香公园建设中不但利用地形起伏来进行雨水收集,还利用园路边的雨水收集系统进行水循环,可以留住水和运用水,同时利用水渗透的原理将水与植物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生态调节可以将水分散,不造成积水也可以对水积极利用,同时在公园内的园路材质上采用彩色透水混泥土,更加强调生态,利于雨水收集。公园内的厕所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对废水收集和循环,可重复利用的尽量重复利用,二期建设中还将绿化海绵城市建设与第二图书馆的周边设施海绵城市建设相融合,打造苏州市相城区绿化工程海绵城市的样板工程。

2.2主要道路出入口绿化景观提升。

根据苏州市的统一要求,苏州市相城区将在2017-2018年度对主要的道路出入口进行绿化景观提升,其中海绵城市的建设也是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计划2017年度将对227省道白荡湖出入口和齐门北大街出入口进行提升改造。227省道白荡湖出入口中根据设计方案,海绵城市建设主要体现在中侧分带的雨水收集和两侧的绿化沟通,由于中侧分带雨季容易积水,且部分区域地势较高,设计中结合道路改造修复,将中分带与两侧绿化联通,利用下穿相衔接,接入两侧绿化的排水沟,两侧绿化在靠近河流区域设置大型的积水池,水位过高自动排入河流之中,平时积水作为绿化灌溉使用;齐门北大街出入口改造则为建设半下层式的城市街心公园,设计方案为利用半下层式的广场收集雨水,将雨水引入至放置的石笼景墙,再经过卵石水系后开始循环利用。其他的出入口提升改造中也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其中。

3、海绵城市在苏州市相城区绿化建设运用的不足

3.1海绵城市目前在苏州市相城区的运用还比较初级,主要为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当中主要是靠绿化地形的起伏和自然落水,雨水收集的效率还比较低。

3.2在雨水再利用上主要为绿化苗木的灌溉,雨水的B透和在收集上比较薄弱,不能覆盖到大部分的绿化区域。

3.3海绵城市的技术上还比较原始,主要还是在原有绿化建设形态上稍加改变,没有加入新的技术和手法。

4、今后需要改进的方向

4.1增强绿化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运用方式的多样性,不局限于雨水的收集和绿化苗木的灌溉,要多手法、多理念的将绿化建设与市政道路周边建筑的海绵城市相结合,打造立体化的海绵城市建设。

4.2需要多研究、多学习,不能局限于自身取得的成果,要走出去,多看成功的案例,将好的方法与自身相集合,形成最适合当地建设的海绵城市理念与建设手法,同时也要多请专家,开阔视野,做好海绵城市建设这项工作。

篇8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群落化;乡土化;生态与艺术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04103

1 引言

城市湿地公园虽然不是简单的湿地和公园的合集,但是却包含了两者的特征。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应强调植物的生态结构,群落化营造,既要满足城市公园功能游憩、观赏等需求,又要考虑到对现状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同时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对乡土植物进行充分运用,营造具有地域特征的景观空间。植物是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它具有其它景观要素无法比拟的生态景观性,对公园的景观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湿地公园规划中最具有生命力,且能体现乡土气息的组成部分,所以植物景观设计是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 临颍黄龙湿地公园概况

临颍县黄龙湿地公园位于县城区城关镇,处于县域地理几何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是从外部进入城区的门户地带,具有展示城市形象,完善绿地系统,丰富旅游资源等作用。公园是城区东部的生态休闲中心,同时也是临颍县的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湿地公园总用地面积约为120 hm2,场地内植被稀疏,沿田埂少量分布人工林,周边分布小片人工栽植的杨树林,零星分布乡土野生植被,植物品种单调,可利用价值不大。场地内大部分用地为砖厂留下的低洼积水地,已形成不均匀分布的水体和沼泽地,水质清澈,沼泽地生长蒲草、芦苇等湿地植物,并有水鸟栖息,具有营造良好湿地景观的先决条件。

3 临颍黄龙湿地公园规划概述

3.1 临颍黄龙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重点

黄龙湿地公园因其用地规模、区位关系及其资源的结构性存在,将作为临颍新城区重要结构组成部分,与红色亿元村――、临颍古城形成生态文化景观轴,并发展为漯河、许昌的后花园。随着城市的发展,它必将成为人们追忆过去、关注现在、展望未来的体验场所。

公园规划定位为以不同层次丰富的水景打造主题,与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延续地域文脉,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以自然形态为主的具有湿地特征的,具有休闲观光、养生保健、科普示范等诸多功能的综合性的城市湿地公园。

3.2 绿化种植规划指导思想

(1)贯穿生态设计思想。种植设计始终贯穿生态设计思想,包括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为主的植物品种选择,互惠互利的植物种间搭配,选择合适的种植间距,从发挥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多样性等多方面考虑。

(2)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构建园区环境,为植物生长提供丰富和适宜的生态空间,如改造地形,增加园区基准标高,可以达到防止园区内涝,丰富园林种植空间的目的。建设多样性生境,科学选择树种,体现水生、湿地、陆生等多层次植物景观变化,丰富种植景观,体现建园宗旨。

(3)构建森林群落。遵循植物种植森林化的种植设计原则,逐渐形成接近自然、种类层次丰富、季相明显的植物群落。

3.3 绿化种植规划原则

3.3.1 地域性原则

植物种植也充分体现中原地域特征,通过植物种植与地形、水系、建筑、园林艺术小品等有机结合,充分展现当地的地域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征。构造以本地植物为主体,外来引进且经多年驯化能够在本地良好生长的植物为辅,同时与精品展示植物相结合的植物选择模式,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3.3.2 群落性原则

合理的植物群落重要的是能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及防灾等生态效应。在设计中结合区域植物群落的特点组合搭配植物,使园区的植物种植形成乡土植物群落,适应园区的气候环境。

临颍湿地沿袭河岸原有植物群落布局及种植方式进行植物配置,并结合所处环境、地域特征、地势条件,营造形势多样的植物生态群落。

3.3.3 艺术性原则

选择和配置园林植物要符合景观艺术要求。完美的植物景^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4 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4.1 种植规划方法

绿化与公园总体功能分区保持一致,所创造的景观效果服从总体设计所需。选择乡土树种构建公园的人工植物群落,增强自维护能力,降低后续维护费用。以稳定的群落结构为种植单位,以生物多样性作为公园建构稳定生态系统的基础。突出植物的四季变化和生长变化,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有机搭配,乔、灌、草结合,速生与慢生相结合,观花和观叶植物搭配,阳性和阴性植物搭配,陆生和水生植物的结合,形成疏密相间、高低错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注重不同功能空间的分隔和天际线的塑造,满足构景的需求和游人的人性化需求,最终形成长期稳定的生态系统。避免使用大片纯林,提倡群落之间的互相渗透,强调水系生态景观的创造,形成多种类型湿地景观沿岸种植芦苇、荷花、睡莲、石菖蒲、水葱等水生植物,形成断续状自然水生景观,水道沿岸分别运用统一的滨水骨干树种,变化于其它穿插的花灌木和相邻的其它植物群落,道路绿化和水道绿化局部形成围合的廊道。不同空间植物配置方式区别处理,树阵广场以高大乔木为主,地形起伏地区顺地势种植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苗木,高处种植大乔木,顺序过渡到小乔木、灌木、地被、草坪,人流量小的纯生态林以杂木林的形式进行构建。为了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层次季相丰富的植物景观,落叶、常绿比例为6∶4,全园除建筑、广场等硬质景观和水体外,地被满铺。

4.2 植物种植总体特色

根据临颍湿地景观总体定位,将园区植物景观从以下几个区来体现:主干道以外为生态林区,主干道与滨水步行道之间为疏林草地区,步行道以内为从陆生到水生植物的过渡区域。以开敞的自然空间接纳大量的植物种类,进行科学、合理地空间配置,在视觉上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营造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湿地植物群落,形成新的群落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完全或半完全的自我循环,带来良好的生态效果。彰显湿地的自然复兴,恢复湿地的领土特征,同时为游人提供生机盎然的,多样性的游憩空间。

设计植物包括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沼生植物、湿生植物等湿地植物,以及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等陆生植物,同时配置一些动物源植物和鸟嗜植物,为湿地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另外,增加一些保健型生物群落,强调园艺理疗和养生植物种类的配置,如芳香植物的运用,既可以增加空气负离子含量,又能释放出对人体有益的精气,在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同时,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4.3 分区绿化种植规划

各区种植设计控制表根据各区的功能定位和所处位置,从景观类型、绿化效果、植被构成、树种多样性等方面对各绿化区块进行种植设计规划,从而确定拟用的骨干树种(表1)。

4.4 滨水种植规划

在水景景观的设计上,根据水体身的特点,不同的观赏方式和角度,通过种植设计,形成_敞、半开敞、遮蔽型等不同的景观效果,打造各具特色的滨水景观(表2)。

4.5 道路绿化种植规划

道路绿化的重点为入口轴线,以及主要环路,各采用较为统一的树种以增强识别性,其余次级道路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形成覆盖、开敞、半开敞等空间形式,并选择一定路段打造独特的道路景观,如竹林小径、樱花走廊、万壑松风路等,体现植物景观的花、色、味、姿(表3)。

5 结语

临颍黄龙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亮点,是结合各功能区的特点,不同的景观空间对其进行合适的植物搭配,从陆生、湿生到水生,从滨水空间至线性的道路空间,营造合适的生态植物群落,最大化程度满足生态的可持续性,通过植物形态,季相变化满足游人心理和生理需求,同时也可以为临颍城市生态环境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吴 玲.湿地植物与景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6~35.

[2]陶 冶,车代弟.哈尔滨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7):102~1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

[4]刘进华.城市绿地中人工湿地景观的营造[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4.

[5]李 姣.地方性沙地植物生态恢复和景观营造初探――以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绿色科技,2013(10).

[6]尹 春,卢伟娜.河南两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J].绿色科技,2013(8).

[7]刘晓杰,林开文.浅析大理西湖湿地公园景观特色及保护措施[J].绿色科技,2014(12).

[8]李东海,林 萍,刘 榴,等.剑湖湿地入水口的美化与植物景观设计[J].绿色科技,2012(10).

[9]杜 波,范妙华,徐云鹏.城市湿地公园中的植物景观营造[J].中国花卉园艺,2009(8).

[10]雷 昆.对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发展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05(2).

篇9

关键词:城市公园园林植物应用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植物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意义

园林植物是地域性自然景观的指示性元素,也是反映自然景观类型的最具代表性元素之一。因此,植物景观设计成了现代城市公园中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强调自然文化和植物景观的设计手法,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之所在,也为其他人员进入景观设计领域设置的一道高高的门槛。人们逐渐认识到,植物同人类一样,在发展过程中也要不断迁徙,自然本身会将一片不毛之地变成各种迁徙植物的竞争场所,而人工营造的植物群落也会在自然的影响之下产生结构上的变异,只有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植物群落才能够持久稳定的延续下去。可以说,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质就是为植物的自然生长演替提供最适宜的条件。

2.园林植物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质,在自然界中已形成了固有的生态习性。长期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早已厌倦满目高楼林立,大家向往绿色,渴求自然。完美的植物景观也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的结合,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2.1景观特色鲜明,多选用原生植物进行规划设计。特色鲜明的景观形象能增强城市公园的活力和艺术感染力。在进行城市公园的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尽量选用城市所在地特有的或原生植物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避免由于外来引入植物对本地植物的影响,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积极选用本地植物,能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保护当地生态平衡。

2.2植物造景的表现形式。园林植物种类繁多,主要由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构成。木本植物有观花、观叶、观果、观枝干的各种乔木和灌木;草本植物有大量的花卉和草坪地被植物。因此城市公园在使用园林植物造景时应考虑根据乔灌花草的高矮层次进行合理搭配。

2.2.1孤植树是单形体的树木型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一般配植在较开阔空间,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所在。

2.2.2树丛,是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既表现树木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在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变化,随着观赏视点的变换和植物季相的演变,树丛的群体组合形态,色彩等景象表现也随之变化。

2.2.3树群,是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的树木群落,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树群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

2.2.4花坛,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叉广场中心,作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

3.园林景观中植物配景应用

园林景观在与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是利用不同园林植物的多特有的姿态进行配置的,其不仅能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美、颜色美,还能表现出装饰美。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配置是为了满足人们视觉、与感官冲击力所设计的,将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山水的点缀,不仅能增加园林的层次变化,同时也能构建一幅人们向往的自然图卷,同时也能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园林植物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为人们提供一个清新的环境;同时也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园林植物造景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可观赏的景观,也能满足人们避暑纳凉的需求,使人们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4. 城市公园的园林景观设计 

4.1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 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常会见到由于过于注重景观规划与建设,没有认识到植物引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不仅要注重景观的美观与实用,还要注重景观所采用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此保护城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

4.2结合城市公园的园林文化主题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

城市公园的规划常以多种表现方式突出园林的一个主题,并以此命名。由于城市发展规划的原因,城市公园的建设主要由原有场地改建以及新建两种方式。在对改建公园的规划设计时,须在原有文化主题及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规划与没计。在此前,应先进行现场的实地考察,对原有建筑风格进行分析。同时了解原有建筑历史、故事等相应背景文化,为此后的规划与设计奠定基础。对于新建公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可以结合场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气候条件以及城市本土植物形态特点、生长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思想,以此开展规划与设计工作。 

4.3 以互动性城市公园的园林景观为设计方向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

城市公园的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多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开展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景观的互动式设计,是指在景观的设计中,通过形式与空间的巧妙处理,将人的被动式欣赏变成主观的能动参与,真正实现景观参与最大化,从而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根据现代心理研究与园林设计理念,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更多的注重景观与游人的互动,以互动的方式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更多的乐趣。

4.4 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公园景观 

由于城市土地的紧张,现在的城市公园多为中小型园林。这也使得其绿化面积较小,其尽管设计应以中小型景观为主。积极利用立体绿化园林景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也为景观规划与设计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在进行立体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多年生植物运用的原则,以及植物生长期的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同时注意利用园林景观中可以利用的墙体、灯柱、休息座椅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立体绿化景观。通过利用可以利用的立体结构增加城市园林的空间划分,给人以视觉上、感觉上的空间扩大,同时也利用立体绿化景观达到吸附浮尘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为提高城市环境奠定基础。 

5.开阔城市公园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

要求设计人员要开阔设计思路,以多种形式的景观设计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绿化面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园林景观中的小路上使用泥地零散铺石的方式进行路面的规划与设计,路的两边模拟野生环境打造郊外的自然景观。在泥地与路石间的缝隙种植花草,即打造了独特的园林景观又提高了园林内的绿化面积。

6.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地区概念的相对模糊化以及突发事件的发生,这使城市公园的园林景观建设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独具匠心的城市公园布局,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突出城镇的个性,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小型生存空间,对常住居民和旅游者都有持久不衰的魅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公园在缓解人们精神压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之,开拓与创新,传承与发展,共建和谐人居环境永远是时展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张文英,《园林景观设计实录》.第一版.百通集团: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孟兆祯,《园林设计之于城市景观》,中国园林,2002.04

篇10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绿地系统;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emphasis on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Keywords: city parks; landscape design; green space system;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作为城市中具有一定用地范围、供市民休憩的公共绿地场所一城市公园,以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城市景观、丰富居民生活为目标,不仅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维系城市生态,平衡、调节城市小环境.而且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是城市发展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城市物质形式、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建设是现代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周围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随着各类休闲服务设施的完善,随着人们休闲娱乐方式的增加,城市公园的功能和规划模式亦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性质由传统的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功能由原先的休憩、游览、教育逐步偏重于人与自然的交流,服务对象也由单一的游客扩展为游客、路人、过客。为更好地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趋势和方向应不断发展变化。

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概念

公园设计规范6的解释: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定义公园(PUBLIC PARK ):城市公共绍也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等的园林。

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fT91 ―2002J 217 ―2002)定义公园是“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

2、我国公园景观设计的现状问题分析

我国城市公园景观存在的问题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是分不开的我国的城市处在一个飞速发展期,有资料表明:2001年城市市辖区总人口30400.9万人,比1990个增长69.5,其中非农业人口17753.3力.人,比1990年增长51.9%0 2001年市镇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达37.7%,比1990年提高了10.3个百分点。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也使得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加速发展,城市绿化工作得到加强。“据世界银行拓男七的报告,1985年中国城市生态赤字为21.6%, 199(〕年为19.5%, 1995年为13.8%, 1999年为10.65,数字表明中国的城市环境正在逐步向好的方面转变,这也是中国之所以育韵刻是出发展绿色城市的基础。2001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已达53.1万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0.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3平方米。”

在公园绿地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城市公园也因为也由于城市美化运动、快速建设等因素,造成其景观设计、施工的质量下降,片面重视绿地率,“景观效果”,而忽视城市公园为大众服务的社会效益;等种种问题。

2.1片面强调景观美学,对人的行为的忽视

1998年8月21日的长江日报6版L有文章题为《谁来为城市的绿色巡守》的文章,文章说为了创建山水文明城市,要根治在公共草坪和花坛内纳凉等不文明行为。市园林局监察大队劝说和驱赶草地和花坛上的人群。但是最终你来他就走,你走他又来。只有派人全天轮流守护,才能保证行人不把草地当路走。这种情况在很多地方都出现甚;至有违者罚款的标记。这说明了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对人的行为的忽视。景观在城市管理者的视域里,更重要的任务是美化城市形象。

“在城市美化思想指导下的公园建设,强调的是纪念性、机械性和形式性、展示性,为公园而公园,把公园约赶也从城市有机体中分割出来。事实上,城市绿化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休闲、生活及工作的环境,而不是土题游乐。

以人仁取代天然,是兴建城市公园的一大误区。当城市规划将城郊某片山林划为公园时,美化的灾难随之降临。把仅有的自然地改造成花园式的公园;以造一个旅游点的目的来造公园,是许多城市的通病。似乎没有奇花异草、珍稀古玩就不能称其为公园。

在新建居住区中,真正为居住者的生活和栖居而美化的社区并不多见。而大量出现的是,样板示范区导向的美化,目的是展示政绩,供人参观;商利导向的美化,试图通过美化招徕住户。这两种导向都把居住者和居住环境作为展示品,忽略了环境美化对居住者的日常生活和居住意义,导致居住区美化走入了歧途。

2.2追求局部最高效益造成公园整体空间效益的降低

(1)房地产开发影响城市公园的开敞性

这一问题最为典型的表象是出于商业利益动机,城市公园周边大量兴建高层建筑导致城市公园的开敞性景观特征被破坏。该问题从更高层面来看是人居环境与综合公园景观设计关系问题。

这条来自《北京日报》的消息便是实例:“北京城市水景稀缺,所以临湖盖楼,借景卖房便成了开发商赚钱的一大妙招。由于市区内有点儿规模的水面早已被开辟为供大众休憩的公园,所以挨着公园扎堆建房也就成了京城楼市中随处可见的景象。像紫竹院、陶然亭、龙潭、玉渊潭、团结湖等公园周围者隋一两个已建成或正在建的物业项目。而因为看得见风憬,这些楼盘的售价整体居高不下。其中的一些项目更是作足了“风景”文章,就因为育目欢赏到公园湖景,阴面朝向的房间竟比南向正房每平方米贵出近两千元,一些朝湖的大户型更是卖到每平方米近两万元的高价。”

这一点,在全国各城市公园周边都有出现,是相当普遍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图1其结果是,满足了少数人拥有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利益,却妨碍了广大的游园群众远眺风景、畅怀心胸的景观需求。

图1莲湖公园周边的高层

2.3城市公园景观详细设计层面

a.景观设计缺乏一体化

这突出表现在城市公园的经营过程中,公园的游乐设施更新,选取标准化的产品如:果皮箱、冷热饮座椅等与公园整体风格不一致的现象。这往往成为整体景观中的瑕疵。

b.景观建设的简单粗略

由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包括城市公园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同时也有的出于商业性的短期行为,造成了公园景观的决速建设,同时也产生了施工质量不高,不顾气候条件地习拌宇征,以简单的西方式的大草坪作为景观现代化的力式。往往一边砍掉高大乔木破坏绿化环境,一边种植草坪促进景观现代化,西安友谊西路街心绿化的高大乔木被全部推倒取而代之的是草坪和低矮的灌木,炎夏道路的遮荫也随之消失。

C.对残障群体老龄群体考虑不足

城市公园缺乏必要便利残疾人、老年人的游览设施,如残疾人坡道、导盲设施等。城市公园系统中也缺乏专门为残疾人建设的城市公园如盲人公园等。

d.景观对象以静态的观赏为主,缺乏参与性

我国的城市公园,景观对象受山水法景观模式的影响多以观赏性为主。(见图2)就兴庆公园来看,主入口喷泉水池、主要的景观建筑沉香亭、彩云间都是观景性的,从人下门游乐方式的发展来看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的观景式的游憩方式,对景观的要求趋向可听、可触、可嗅、可戏方面发展。

图2兴庆公园彩云间

3.城市公园系统对策

城市公园是伴随着改善大城市的住区条件、环境而产生的,不论是西方出现的居住郊区化,还是在中国现阶段的城市住区园林化,都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然更好融合的居住环境的向往。不论是田园城市理论、还是山水城市理论都试图解决由于工湘发展产生的居住与自然环境分离的矛盾。

图3公园理想级配模式图

系统理论是20世纪重大的科技成果,对社会的发展在多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绿地系统的建立就是该理论指导下的产物。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中指出:应当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体系,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沪、游憩休闲和城市文化等功能的活动。现阶段应当进行绿地的系统规划应当点、线、面结合,即以小区游园、街头绿地等点状绿地与城市公园的面状约牡也相结合以你首绿化,带状公园为贯穿,形成具有系统化的级配模式,理想的级配模式如图3所示。

结束语

总之,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要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节约建设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从不同人群内心深处对景观的需求考虑,遵循生物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及公众的认同感,井体现当代城市的人文关怀。将其设计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尊重传统、赋予新意;多设项目、重视游乐;广造绿地、精创景观:慎造地形、巧理水体,集游览、休闲,游乐、文化、生态于一体的舒适、祥和的城市公共绿地。

参考文献

[1]傅伯杰,陈利项,马克明,王仰麟: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10

[2]王向荣,林管: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王晓俊二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4]孟刚,李岚,李瑞冬,魏枢:城市公园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5]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