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8-14 17:3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影像技术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枳菊解郁汤对抑郁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多种因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式建立抑郁模型小鼠,分别给予小鼠低、中、高剂量枳菊解郁汤处理。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1),SDF-1在海马CA1,CA3,DG及前脑皮层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枳菊解郁汤中剂量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增高(P<0.05),SDF-1在海马CA1,CA3,DG及前脑皮层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枳菊解郁汤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SDF-1的表达上调有关。
关键词 中药复方;慢性应激;抑郁症;SDF-1;学习记忆;海马;前脑皮层
Effects of Chinese Medical Prescription on Spatial Learning-Memory and Expression of SDF-1 in Brain of Depression Model Mice
DU Na CHEN Qian LI Yang XIAO Jing-shan YAO Meng-jiao LI Y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Shandong 27316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hinese Medical prescription of Zhijujieyu-tang on the ability of spatial learning-memory in depression model mice brain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Using depression model mice induced by multivariate 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ors, and give the animal different doses of Zhijujieyu-tang. The ability of spatial learning-memory of mice were determined by Morris Water Maze, and the expression of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 in the brain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mice, the spatial learning- memory in model group mice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 01). The SDF-1 expression in the CA1, CA3, DG regions of hippocampus (HP) and prefrontal cortex (PFC)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model group mice (P<0. 05).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mice, Zhijujieyu-tang medium dosage can improve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func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SDF-1 in HP and PFC (P<0. 05). Conclusion:Zhijujieyu-tang antidepressant-like property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up-regulation of SDF-1expression in HP and PFC.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Chronic stress; Depression; Learning-memory; SDF-1; HP; PFC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精神卫生疾病[1],可以造成身体器官的功能紊乱,其程度可以从轻度的忧伤到重度的绝望、自杀企图等。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易复发。对于抑郁症的治疗,西药的疗效较有限,易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明显等缺点,而中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辨证施治;同时,国内外在抗抑郁药物的研制与开发方面逐渐重视传统药物和天然药物[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可影响海马神经元突起延伸和凋亡效应[3],对神经干细胞的迁移、轴突分支及神经细胞损伤修复有重要作用[4]。本研究通过多因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式建立抑郁小鼠模型,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及前脑内SDF-1的表达。探讨中药复方枳菊解郁汤对抑郁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昆明品系小白鼠,体重18-21g,2月龄,雌雄各半,由济宁鲁抗药业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小鼠分笼饲养,每日按灌胃手法抓取抚摸,使小鼠适应1周。
1.2 实验药物
中药复方枳菊解郁汤配方:石菖蒲15g、枳实10g、夜交藤20g、15g、炒枣仁30g、勾藤30g、郁金15g、柏仁30g、胆星10g,由曲阜市中医医院提供。用量:按人鼠等效剂量(生药量175g)换算为低剂量,其二倍量为中剂量,四倍量为髙剂量。每日一次灌胃给药,每鼠每天0.2 ml。阳性药物对照组采用盐酸氟西汀胶囊,20mg/粒,由常州华生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19980138。用量:按人鼠等效剂量换算,3.6mg/kg.d,溶于0.2ml蒸馏水中,每日一次灌胃给药,每鼠每天0.2 ml。
1.3 动物分组
小鼠适应一周后随机分组: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每天蒸馏水灌胃;氟西汀组小鼠每天氟西汀灌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根据各自的剂量,每只小鼠每天中药灌胃给药。各组小鼠应激前1h灌胃给药。
1.4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的建立
除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均接受7种不同应激方式,包括电击足底(每隔1分钟每次持续10秒刺激,电压38V,共计15次)、冷水刺激(8℃冷水,共计3min)、斜笼(24h)、禁食(24h)、禁水(24h)、通宵照明、高台(1h,高台直径10cm、高160cm)。每天选取一种应激方式,随机选择,持续应激21天。对照组小鼠正常饲养,不给予任何应激。
1.5 Morris水迷宫实验
Morris水迷宫视频跟踪分析系统由圆形水池、平台、视频跟踪设施、分析软件4部分组成。水池内分为4个象限。平台放置在第一象限(目标象限),在对面象限(第三象限)做好明显标记物。平台在水面以下约1 cm。水温控制在25oC。定位航行实验共进行4天,每天每只小鼠共接受4次找平台训练。每只小鼠依次从四个象限的入水点入水池,记录小鼠从入水至爬上平台的逃避潜伏期(escape latency),检测小鼠的空间学习能力。空间搜索实验在实验第5天进行,平台撤除,小鼠从第三象限入水点入水,记录小鼠120s内在各个象限的游泳(停留)时间,检测小鼠的记忆保持能力。
1.6 小鼠海马和前脑皮层SDF-1的表达
水迷宫实验后立即进行灌流取脑,用戊巴比妥钠对小鼠进行腹腔麻醉,迅速打开胸腔,暴露心脏,经左心室快速灌注37℃生理盐水和预冷4%多聚甲醛磷酸盐(PFA)缓冲液,开颅取脑,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行冠状切片(5μm)。按照SDF-1免疫组化试剂盒说明(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取每只小鼠海马CA1、CA3、齿状回(DG)和前脑皮层(PFC)切片3 张,每个玻片各随机取两个视野,用Motic Images Advanced 3.2 图像处理系统检测SDF-1阳性细胞平均目标灰度值。
1.7 统计学分析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误(M±SE)表示。定位航行实验的逃避潜伏期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Repeated-measures ANOVA);其它数据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比较用N-K法,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各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
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表1),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迅速降低(P<0.01);氟西汀组、枳菊解郁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减少(P<0.001, P<0.01)。表明各组小鼠随着训练周期的增加,空间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4天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增多(P<0.01, P<0.05);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氟西汀组和枳菊解郁汤中剂量组小鼠4天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减少(P<0.01),高、低剂量组小鼠在第4天出现显著减少(P<0.05)。表明模型组小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减弱,而枳菊解郁汤能改善抑郁小鼠的空间学习能力,且中剂量效果更好。
表1 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 (秒,M±SE)
*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n=12.
空间搜索实验结果显示(表2):对照组小鼠在第一象限(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明显高于其他象限(P<0.01);而模型组小鼠在第一象限停留时间明显低于第二、三象限停留时间(P<0.001)。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的第一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氟西汀组小鼠、枳菊解郁汤低、中、高剂量组均显著增加(P<0.01, P<0.05)。表明抑郁模型小鼠空间记忆能力减弱;枳菊解郁汤能改善抑郁模型小鼠空间记忆,且中剂量效果最明显。
表2 各组小鼠在四个象限的停留时间 (秒,M±SE)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n=12.
2.2 各组小鼠海马和前脑皮层SDF-1的表达
各组小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表3):SDF-1在海马各区及前脑皮层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CA1、CA3、DG和前脑皮层SDF-1的平均目标灰度值明显增高(P<0.01),模型组SDF-1的表达减弱;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中药各剂量组SDF-1的平均目标灰度值均不同程度降低(P<0.01, P<0.05),SDF-1的表达增强。
3 讨论
有研究报道,慢性、低强度、长期的日常压力是引发抑郁症的主要原因[5],慢性应激抑郁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研究。英国心理学家Morris创建了水迷宫实验以评估动物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Morris水迷宫实验模型已经成为研究学习记忆的常用方法之一。定位航行实验是动物通过空间视觉线索找到隐匿平台,从水中逃生的程序,用于动物空间学习能力的检测;空间探索实验则用于评价动物空间记忆能力。本研究显示,模型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增多,空间搜索实验中在第一象限停留时间也明显减少,表明抑郁模型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均减弱;氟西汀组、枳菊解郁汤中剂量组的逃避潜伏期均减少,空间搜索实验的第一象限停留时间均明显增多,表明枳菊解郁汤能有效改善抑郁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的现象,从而起到一定的抗抑郁效果。
慢性应激导致神经化学方面的改变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生,尤其是神经内分泌、神经递质、神经可塑性的改变在抑郁症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慢性应激动物脑区海马及前脑皮层的整体形态发生改变[6],从而导致神经细胞受到损害。我们先前的研究表明,多因素慢性应激可引起小鼠脑内神经元的损伤[7]。SDF-1是一种表达于多种细胞和组织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4],在胚胎发育、肿瘤转移、免疫系统、循环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可影响海马神经元突起延伸、凋亡效应及神经干细胞的迁移。本研究结果显示,SDF-1在海马各区及前脑皮层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模型组小鼠CA1、CA3、DG和前脑皮层SDF-1的平均目标灰度值明显增高;氟西汀组、中药各剂量组SDF-1的平均目标灰度值均不同程度降低,且中剂量有显著差异,表明枳菊解郁汤通过上调抑郁模型小鼠SDF-1在脑区的表达,对损伤的神经元进行修复,进而起到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参考文献
[1]Belmaker RH, Agam G.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N Engl J Med, 2008, 358: 55-68.
[2]Kim SH, Han J, Seog DH, et al.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Chaihu-Shugan-San extract and its constituents in rat models of depression[J]. Life Sci, 2005, 76: 1297 -306.
[3]Liu SF,Xing M,Han XF,et al. Effects of SDF-1α on neurite outgrowth and apoptosis of hippocampal cells[J]. Chinese J Neuroanatomy, 2011, 27: 611-616.
[4]牟临杰,丁鹏,王崇谦,等.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神经干细胞迁移的体外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 5058-5062.
[5]Alberts SC, Sapolsky RM, Altmann J. Behavioral, endocrine, and immunological correlates of immigration by an aggressive male into a natural primate group[J]. Horm. & Behav., 1992, 26: 167-178.
[6]张艳美.慢性应激、大脑损伤与抑郁症[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28:105-109.
篇2
关键词:医院;影像设备;维修问题;管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TH77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1-0270.2016.02.24
1医院医学影像设备维修工作强化的必要性
医疗事业一度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良性支持着社会经济的循环发展。在社会公众就医诊断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涉及到对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如MR、CT、DR、CR、数字胃肠等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等,可以说医学影像设备的科技层次高低,相应决定着现代临床服务的质量水平。但同时医学影像设备隶属于机械设备门类,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相应故障问题,从而影响临床诊断数据的精准性、诱发误诊等严重问题,亟待通过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强化,保证患者就医的安全[1]。因此可知,当前形势下切实强化医院影像设备日常管理维修工作,对强化患者就医体验及临床医疗服务水平,存在着现实的价值意义。
2医院医学影像设备维修问题分析
从医院医学影像设备维修问题层面来讲,主要集中于设备日常维护检修不足、管理维修重视度不足、维修技术创新不足等领域,针对此类问题出现的诱因及现实表现,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系统了解。
2.1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现实中,众多医院运营过程中,对于医学影像设备的维修工作重要性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医学影像设备的维修管理尚处于传统的维修服务视角,未能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以购置先进精确的检测仪器,依然遵循常规维修技术手段,由此导致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质量低下。另外设备维修服务意识层面,院方尚未具备前瞻管理意识,众多影像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多是本着“不坏不修”原则,造成设备管理维护疏漏,不能通过定期排查、事先排查,发现潜在隐患问题,以科学的维护、维修手段予以消除隐患,最终出现较严重的故障问题,加大经济成本的同时,也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2]。
2.2维修服务水平同维修技术需求相脱节问题
因众多医院尚未清晰的意识到医学影像设备管理维修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专门的影像设备维修技术人才引进方面,欠缺匹配、成熟的制度保证,维修技术人员招聘把关不严,造成维修人员能力、技术水平差异较大,专业设备维修知识匮乏、日常培训机制缺失。加之当前医学影像设备处于持续更迭态势,所涉及学科领域众多,若日常维修技术培训不足,必然造成维修人员能力同设备维修要求相驳斥的问题,在处理影像设备故障的过程中,产生能力匹配不佳、维修时间较久等现实问题,影响临床医疗服务工作开展。
2.3医学影像设备日常维修保养工作不到位
医学影像设备使用过程中,需做好必要的日常保养维护,这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必要环节,通过日常定时保养维护,可有效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降低设备故障率。但从当前各大医院医学影像设备保养维护工作关注情况来讲,不容乐观,常以人工记录观测设备运营情况,制定简易的保养计划为主,从维护人员而言,众多影像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量无疑较大,想要面面俱到的实施保养计划存在一定难度,不乏出现遗漏设备及维修环境,造成设备正常运行及使用寿命的影响。
3强化医院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管理的对策建议
3.1强化医学影像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保养工作
基于医学影像设备日常保养维护属于一项经常性工作,是防范设备故障的关键所在。因此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工作,应由影像科室使用人员负责,主要包括了影像设备表面清洁;使用前电源、电压、稳压装置的检查,使用后观察设备性能、功能正常与否,并予以使用记录填写。在仪器设备关闭之后,需要及时覆盖防尘罩。同时做好影像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此工作可由专门维修人员协同设备使用人员一并负责[3]。定期对设备主体结构、主要组件作检查维护,校准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降低以期设备损耗的同时,切实消除故障隐患问题。同时对损坏部件作好及时更换,保障设备正常工作。
3.2强化医学影像设备维修制度
首先,合理构建设备维修机制,因为当前医学影像设备的类别相对多元,原理构造各异,单纯凭借某一维修技术人员难以有效处理应对,所以为切实保障设备的及时维修,应积极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分组工作,做到常规设备科室人员均能熟悉维修要点,大型新型影像设备,维修人员各有分工重点,以促使维修人员将精力更好的放置在自身所熟悉领域,精准掌握设备的性能和维修要点,以此分工协作机制,达到精准维修,避免疏漏问题。其次,切实执行维修资料记录制度,维修记录随机留存,出现设备故障时,便于维修人员调阅往常维修档案,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减少同类型故障的排查时间。且通过维修资料记录制度,也能够便于分析统计设备使用情况,为医院定期更新设备提供参考。
3.3强化维修技术投入,提高维修质量
现实中,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较高且维修相对复杂的工作,虽然影像设备维修管理层面的投入,并不能为医院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但是却与医院实质经济存在着客观的联系,所以当前院方应切实扭转传统管理观念,着力加强影像设备管理维护资本投入,加大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定期外派学习培训,促使设备维修人员能够实时更新自身知识能力,满足新型设备维修技术需求,或在购买影像设备的过程中,要求厂商对维修技术人员实施短期培训,促使其掌握设备维修技术,借助多元学习机遇,充实设备维修实践经验,保证设备运行的效率。
3.4创新现代化设备维修管理框架
当前,医院影像设备的维修管理过程中,应进一步贯穿现代化维修管理理念,强调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即是将影像设备采购作为开始,展开影像设备购置、使用、维修乃至报废的全过程分析。既涵括对设备购置费、维修材料费、维修技术人员费用等费用成本分析,也包括器械设备使用实际效益的分析,最终达到设备生命周期内维修费用成本投入的最小化,实际效益最大化的目的[4]。另外,设备维修管理过程中,还需持续强化英语信息化技术手段,如针对不同影像设备的耗材特征及维修属性展开信息化分类管理,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全面监控,降低设备管理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结束语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在后续发展中,随着医院规模的持续扩大,服务范围的进一步拓展,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也会处于不断更迭交替的趋势。所以现实中,院方须切实意识到医学影像设备设备维修的重要价值作用,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引导,充分调动维修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确保影像设备的有效运转,依次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就医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兴宏.飞利浦Allura类DSA设备维修1例[J].中国医学影[1]像学杂志,2010,18(5):406-407.
[2]曹爱民.MIM200医学影像管理器常见故障及维修保养[J].[1]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138-139.
[3]张素文.医学影像工作站的预防性维护[J].医疗装备,[1]2012,25(7):56-57.
篇3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解剖学;教学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医学基础、临床实践与影像图像三者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具有知识结构复杂,信息量丰富,教学难度大的特点。它以人体解剖知识为基础,通过不同方式的人体成像发现病变,并对疾病的临床过程、转归预后和治疗效果进行互相印证、互相补充及综合评价[1]。影像学技术高速发展使大体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显示更加清楚、直观,大大提高了疾病的显示率。因此,为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中密切联系解剖学知识,将二者有效结合,同时突出影像学诊断的自身特点。
1 解剖学知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医学影像学以人体解剖学知识为基础,各种检查方法都是以人体不同部位各种器官的系统解剖和断面解剖的结构形态为依据,在医学影像学的临床诊断中,始终贯穿着解剖基础知识的运用[12]。只有熟练掌握这些组织结构的正常生理与病理形态,才能真正理解、正确认识其对应的影像学表现。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涉及的解剖学知识点不尽相同,因此不仅要熟悉人体的系统解剖知识,对不同区域的局部解剖,以及不同层面的断面解剖知识都应有所掌握。
2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技术方法
随着医学影像学科的飞速发展,影像诊断方法不断改进,为了适应影像设备迅猛发展和影像学科建设的需要,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于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科学和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计算机技术,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将大量的医学病例及其X线片、CT片、MRI片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融入课件中,使授课更加生动、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接受[3]。各系统内容的讲解应突出重点,介绍不同影像设备在该系统疾病诊断的优势及局限性。例如,神经内科疾病应以CT、MRI为重点,从断面解剖方面着重阐述;讲述循环系统时,应首先对该系统的系统解剖知识进行回顾,应用多媒体课件将声音、色彩与动作流程合为一体,使学生在观察心脏的收缩扩张、血液的循环流程中对照影像学的表现加以理解,从而掌握复杂的循环系统影像学特征。灵活多变的多媒体教学既贯彻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充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增加了学科的新技术、新进展,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普遍反映多媒体教学便于知识消化吸收,理解印象深刻,增强了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PACS),即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以全数字化、无胶片化方式采集、判读、存储、管理及传输医学影像资料。PACS系统可以实现医学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对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利用PACS系统可以便捷地查询、调阅影像学图像,方便了教学课件的制作,将图像信息储存在计算机中,便于保管,不易造成丢失和损坏。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将教学课件、典型病例的图像资料等信息共享,便于学生灵活利用时间,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高学生的阅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阅片的方法必须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特别是CT片和MRI片,一个部位常有几十幅图像组成,通过对多幅图像的观察,才能在脑海里建立起某个病变及其周围脏器结构全方位的立体概念,从而正确地诊断疾病[4]。但在教学中每个病变只能选择最典型的一幅或几幅图像进行示教,病变影像往往过于单一、明显,学生容易一目了然,形成固定、机械的认识,当遇到不太典型的病例时常常无从下手。同时,固定化的课件不能鼓励学生的思维多元化,也难以发挥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讲解内容很容易限制在课件内容上。因此,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必须密切联系解剖学知识,在对解剖学理论知识心中有数的条件下,配合丰富、形象的图像资料,辅以教师的细致讲解,同时,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扬长避短,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和制作课件,精心组织,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黎海涛,王 健,陈思浩. 如何提高医学影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3):200.
[2] 刘 富,赵金东,郭林娜. 局部解剖、断层解剖和影像解剖学三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5):586.
篇4
1.1人才培养目标
在内科学课程设计时要明确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培养紧缺人才。经过3年时间,使学生成为适应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基本理论及技能,能从事放射诊断、超声诊断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2应具备的能力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等;熟练掌握常见病的放射诊断、超声诊断基本知识、理论,具备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临床工作的能力;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做出正确影像诊断的能力。
1.3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该专业主干学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主要课程包括内科学等。
2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内科学理论教学课程设计
2.1突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特色及就业岗位需要的知识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对学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综合素质类课程兴趣不高。因此,内科学课程设计不能模仿和照搬本科课程,也不能把中专的课程简单地组合起来。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相应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通过适当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打破原有课程设计界限,优化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技能训练,以突出操作能力、注重临床教学、加强技能实践、适应基层需要为原则,设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内科学课程体系。近年来我们按照这个思路,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为原则,在制订内科学教学计划时重点选择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以增强动手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体现岗位需要的知识。
2.2明确内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1明确内科学的地位
开始授课前向学生介绍内科学与专业课程、临床工作的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其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等系统的常见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与外科学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
2.2.2明确内科学学习的意义
内科学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为日后学习其他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实践或基础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内科学是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之称。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核心学科,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想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密切相关,其诊疗原则与方法亦适用于其他临床各科。
2.2.3明确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内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通过病史询问或面谈后,进行体格检查,根据病史与检查所见做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以期在众多鉴别诊断中排除可能性较低者,获得最有可能的诊断,给出合理治疗方案。
2.3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3.1重视“三基”教学,强化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关系
“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内科学学习以疾病为中心进行讲解,包括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等。如学习“慢性支气管炎”时,先让学生复习支气管的解剖和生理特点,炎症的病理特点,咳嗽、咳痰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再进行讨论并提出诊断依据,给予合理治疗,从而达到基本理念与临床知识的有机结合,为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奠定基础。
2.3.2重视疾病间影像诊断的鉴别
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图像,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作出诊断。内科学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肺炎链球菌肺炎、肺结核病早期,病变部位病理改变为渗出性炎症,影像学检查表现为相似的X线征象,但这两种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不一样,如发热症状,肺炎链球菌肺炎多呈稽留热,肺结核病人多表现为长期低热,于午后或傍晚开始,次日晨降至正常。通过对这两种疾病的介绍,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内科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影像学检查只是辅助检查,必须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合理的影像诊断,从而为临床医生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2.3.3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增强直观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为了增加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弥补临床见习中的不足,通过多媒体展示临床病例后再进行教学。如讲授“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时,先以病案形式展示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学中还可通过对解剖、病理生理知识的复习来阐述疾病的演变和表现、两种病之间的联系、影像诊断的变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诊治方案,不仅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而且提高了其分析、探索问题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4强调教学总结和复习
教学中对一堂课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和复习,使学生明确重点,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目的。课堂导入和结束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如教师对“肺结核”一病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明确“肺结核”临床分5型,每型的影像特征不同。
2.3.5改革考核方法,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重视课间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意识,从而提升学生操作技能。改革考核方法,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通过病例分析引导学生注重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明确岗位需求、就业要求,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3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
教师的能力评价对教师的业务发展具有导向作用。高职院校只有一部分教师有深入生产第一线实践的经历,大部分教师缺乏动手能力,不能将医院最新技术引入教学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双师型”教师已成为主要的师资力量。教师应定期深入临床,熟练掌握临床技能,了解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了解社区医疗、农村卫生室岗位需求;认真备好、写好教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4选好教材
篇5
一、实现医学影像档案的信息共享的作用
(一)提高查阅效率
传统的影像存储需要很大空间,对场地、温度、湿度、设备及档案管理人员均有较高要求,在进行影像资料查阅时,也耗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此外,传统保管模式下的影像资料具有独占性,一张胶片被借走后,其他人就无法再借阅此胶片。影像信息共享后,可从根本上解决独占问题,在系统中的影像资源能被多人同时访问。电子检索功能使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查找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查阅效率。
(二)减轻患者看病成本
所有临床医护人员在熟练掌握影像系统的具体操作之后,各种影像及报告均可通过院内信息网络及时、迅速传输。工作流程监控和管理从患者登记、检查、报告编辑、报告审核到报告打印等均有时间记载,可反映影像链的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参与人员等。报告及质量审核管理诊断报告除上级医生对报告审核把关外,科主任可调阅已发出的报告,指出报告和审核中出现的问题,使诊断质量得到持续性提高。如此,能使患者得到迅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有效加快急诊患者的流通和住院患者的床位周转率,减少平均住院日。患者看病成本降低、候诊时间缩短、满意程度提高,能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三)提供完善的统计功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医学影像档案信息共享系统还提供完善的统计功能,翔实的报表能使医院管理者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工作效率,管理者可据此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检查患者的分布情况,据此进行调配管理,科学决策。
二、信息技术拓展医学影像档案功能的途径
(一)使诊断与治疗更加密切
由于信息共享,影像科与介入病房、门诊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更加便捷,有利于全方位管理。例如:治疗前图像的直接调阅和多种影像学图像的综合显示、比较、分析,能避免术前误诊、漏诊,也便于介入治疗操作,有利于病灶的准确定位;影像学图像直接传入手术室,手术医生在工作站上进行虚拟手术预演,设计手术入路和方案,更好地为外科医生服务;影像学图像连接激光导航系统,直接指导外科医生术中操作等。医学影像档案的信息共享,从根本上对学科进行了全方位的资源整合,使整个学科在统一的轨道上运作,有利于学科管理。
(二)提高对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为充分开发、利用好这一庞大的影像档案资源,医疗单位应利用已建成的局域网,开发医院影像资料信息化系统,不但实现医院内部影像资料各科室的共享,同时还应开发对外影像信息的交流和远程会诊。影像信息跨国传阅,实现了国内医院与国际级医院相互之间临床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提高对患者的诊治水平,提高对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同时医护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得到跨越式提高。
(三)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个人健康档案是患者管理和保存自己健康信息的手段,它提供了健康信息交换共享的理想方法,能为患者带来许多益处,并直接受患者自己控制。目前国内许多电子健康档案工程比较关注患者的文本信息,内容包括门诊处方、医疗检验等,一般以上传方式存储在数据中心。尽管医学影像是患者健康档案的重要部分,但目前几乎没有成功实现医学影像档案信息共享的相关案例。通过医学影像档案信息共享,可以建立患者个人健康档案和设置保护密码。通过个人健康档案的积累,可以动态观察健康数据,动态比较所有的资料和数据,有利于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疾病发展趋向、治疗效果等。
篇6
自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X线都被应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由X线所形成的放射诊断也在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X线摄影(CR)、核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加上超声、核素扫描,组成了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对疾病进行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的新兴科学,它具有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诊断疾病方面,影像学是通过影像技术手段获得人体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改变的信息,结合临床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而影像(介入性)治疗是在影像的监视下,利用导管或穿刺技术,对病变进行治疗或获得组织学、细胞学、生化或生理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关系极为密切,如大叶肺炎,病理分为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在充血期,可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升高,但此期影像学(X表现)为阴性;在红色、灰肝变期,X线表现为大-片状形态与解剖肺叶一致的典型致密影;在消散期,表现为散在斑片状致密阴形,若病人病程处在此期就诊,X线表现无法与肺结核区别,只有通过结合病史病程经过、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可能获得正确的诊断。以上例子说明,医学影像学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可以说,一个影像学医师首先应是一个临床科的医师,在此基础上再深入扎实地学习影像专业的知识。这便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此外,结合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外语、医学电子学、计算机的医学应用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的内容应包括各种影像仪器的操作,各种疾病影像学表现、诊断和介入影像学。一个高质量的影像学人才必须是熟练地操作各种仪器的能手,才能从中捕捉到更多对诊断有用的影像信息。在介人性治疗中,操作尤为显得重要,否则,就不可能把导管或穿刺针送到靶器官或组织内去完成相应的治疗或诊断,甚至还可能加重病人的痛苦或导致生命危险。影像诊断学是本专业教学的重点内容,不仅要传授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诊断,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疾病鉴别诊断的辨证思维。在临床,疾病的种类繁多,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谓“同病异症”、“同症异病”;同样,影像学上亦有“同病异影”、“同影异病”,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进行恰如其分的鉴别、否定、肯定,形成影像学的诊断逻辑思维,从而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准确判断病变所处的阶段、病变的程度、治疗手段的选择以及预后。
二、我们影像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医学影像学范畴内各项技术(包括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学、核医学、影像学等)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3.具有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4.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熟悉相关的医学伦理学;
5.了解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辐射防护及自我防护我觉得也很重要:
1.划定区域:病人检查区域、医护人员工作区域、病人及家属等候区域,并设立标志。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各种设备。
3.在为病人检查时,要对病人的非检查部位做好防护。
4.工作人员要佩带有效的、合格的辐射剂量仪器,按时送检。对接受辐射剂量超标人员要及时脱离接触射线,并及时查明原因,堵塞漏洞。
5.放射线机工作时,要关闭所有防护门,打开所有防护装置,避免散射线危害。
6.因需要工作人员暴露于射线下工作时,要穿戴好防护物具。
7.定期请相关技术检测部门对设备周边环境进行检测。
四、主要收获:
差不多一年的实习生涯在不知不觉中又结束了,虽然说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但是,又在这将近一年的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不管是在人际交往,处世态度还是其他多方面都学到了很多.自己要做到上班着装整洁,热情礼貌对待病人及其家属,保守病人秘密,尊重病人隐私。做好交接-班工作,做到按时、认真、仔细并做好相关记录。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不空岗、不做私活。加强与临床科室联系,做好病案随访,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符合率。作为一名将要毕业的影像学学生来说,这次实习让我知道了这个职务的重要性及所承担的艰巨任务,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自觉遵守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所实习各科室的各种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从不早退迟到,工作积极主动。我希望能借此机会多学点,不断提高自己,在老师对我提出的不足与缺陷中弥补,改正,使自己更加完美.在实习中,我以细心,责任心,耐心,爱心来对待每一位病人,在保证做好三查七对的同时,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去与这些病人及其家属交流沟通,去操作.
在实习的几个月中,我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以前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或者是在学校时感觉在听天书,听不懂,不理解的知识,在临床上,这些似乎更易懂了,也更容易将它们牢记.当然,操作技术也得到了强化巩固。
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这个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很复杂的,与人的交流沟通的能力更强了,待人的耐心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些的为人处世方面都能看出我的医德医风,态度.这一年,我工作心细,认真,没有出过差错,注意公共财物的保护,小心,正确使用各种仪器.
五、自我存在的问题:
八个月的实习结束了,在这八个月的实习过程当中我学到了很多,但自己也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现总结如下:
1.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还是不扎实、全面,很多知识点很模糊。
2.做事情一心急就会出现粗心大意,很快改正。
篇7
现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发[**]32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在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形成有效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制度后试行,同时要几时计算总结经验,将试行中发现的问题几时书面报我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了合理、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减少重复检查,切实减轻患者负担,现就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以下简称检查互认)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包括检查资料互认和检验结果互认。
二、在医疗机构间互认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对于合理、有效利用卫生资源,降低患者就诊费用,简化患者就医环节,改进医疗服务,在医疗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都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开展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并逐步推广开展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的有效措施。
三、开展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工作首先要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监督管理,促进医疗机构对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等实施质量控制,参加质量评价,推动医疗机构间的技术交流、技术沟通、技术支持,促使医疗机构为开展检查互认奠定工作基础。
四、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辖区医疗机构实际状况,合理确定开展检查互认的项目。目前,对于参加国家级质量控制和省级质量控制的、稳定性好、质量比较容易控制和费用较高的检查项目,应当组织辖区内有条件的医院间逐步开展检查互认工作。
篇8
[关键词] 放射影像学;实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6-79-02
随着影像专业技术和内容的日新月异以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实习生对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实习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在我科实习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有五年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有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还有南京医科大学国教院临床医学专业的留学生,他们实习时间长短不一,从2星期到5个月不等,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实习时间及要求的学生,如何作出行之有效的实习带教,我们也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曲折过程[1]。
1健全制度,提高师资队伍
1.1建立完善的教研室管理制度
临床实习教学是医教研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教研室与医院负责教学的科教处密切配合,在教研室主任领导下,结合医院和学校的相关制度制订了详细的《放射影像科实习要求和注意事项》,由教学秘书负责实习教学的统筹安排。在实习学生进科之前,由教研室根据科室实际情况结合各个学校的实习带教大纲特点,给学生制定在放射影像科详细的实习轮转计划表。学生到我科第一天,由教研室主任介绍本科的基本情况及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提出科室对实习学生在纪律上、学习上及生活上的要求。
为了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我科建立了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首先每位学生有各自具体的实习轮转表,要求严格按表执行,并将每一位实习学生的工作态度、实习成绩、出勤情况、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专用的实习学生考核手册,通过考核,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良性的督促;同时教研室及时与科教处沟通,了解实习同学对我科的反馈,及时纠正不足之处。
1.2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带教老师的素质和责任心与实习学生实习效果的好坏密切相关[2]。严格的言传身教,规范的操作规程和阅片程序是我们对带教老师的基本要求。带教老师高尚的医德、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丰富的医学影像学知识和经验、过硬的操作技术、严谨的治学态度是目标实现的保证。作为有资格带教的医师,要明白自负的责任,任劳任怨去完成带教任务。
2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制定不同的带教管理模式
2.1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学生[3]
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在放射影像科实习时间为4~5个月,由于实习时间较长,采取的带教模式主要为“导师制”,“导师制”是教研室的南京医科大学教改项目,其主要内容是采取类似于研究生的管理模式,即一位实习同学配一名高年资的医师(第一带教老师)和一名低年资医师(第二带教老师),由第一带教老师全面负责实习学生的学习、生活等事情,如遇第一带教老师休假等情况,则由第二带教老师全面负责管理,偶遇第一、第二带教老师都不上班,我们还有半月轮换一次的专门管理临床专业实习学生的老师来负责协调管理,以确保实习学生有老师带教。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实习目的明确、积极性高,实际带教我们做了下面几点:
2.1.1严格的考勤制度 对学生像带教老师们一样进行排班,每日早八点考勤并参加上午的读片讨论会,要求实习同学预先做好准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参加讨论,读片后再上各自的班。
2.1.2强化动手操作能力 科室写报告都是在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上完成,由于医学影像专业在放射影像科实习时间长,我们给每位学生都发放了写报告专用的姓名和密码,刚开始要求学生“只看不写”,即对照图像看老师怎么写报告,自己来体会,两周后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报告,再后来要求学生自己单独完成报告,通过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学会通过图像怎么来诊断疾病,同时只有通过自己独立写报告才会发现问题和不足,不断以此提高诊断水平,这也是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向放射影像科医师转变的过程。安排学生1周时间到技术组学习,要求熟练掌握不同部位的摄片要领,因为有些学生毕业后可能会到二级医院工作,医师、技师可能一身挑,这也是为将来工作打基础。胃肠班和透视班每周安排一次,带教老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带教,有条件时可放手让学生操作,但带教老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
2.1.3回顾性学习 科室有专门的医师进行手术核对任务,将有影像资料又有手术、病理等资料的患者全部录入 PACS,每一个病人都有一个固定的号,在PACS点击“教学资料”就可以查阅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手术、病理等全部资料,方便学生回顾性学习,不断提高诊断水平。
2.1.4鼓励学生参加市医学会举办的各种讲座和读片会 一般每个月1 次,由不同医院放射影像科主持,让同学们开拓眼界,互相交流,为今后的学术活动打下基础。
2.1.5全面考查 采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考核办法,理论考试除笔试外还有一题为制作PPT汇报,内容为让其谈谈放射影像学在某一方面的最新进展(自己选题、查资料、做幻灯片)。阅片是考试的重点,除了详细描述影像表现、影像诊断外,还要写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以及如何选择进一步检查等,我们还计划在不同学校间分组开展读片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五年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放射影像科实习时间一般为2 周,这2 周内主要实习普放及部分CT内容,虽然时间紧,但任务量大,以前带教老师和学生在思想和认识上也不太重视,认为是走过场,同时管理不严谨,考核松散,因此放射科在临床医学实习学生眼里便成为“放假科”,每个月科教处召开的学生座谈会,放射影像科都成为被批评的对象,如何做好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的带教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的问题[4]。
2.2.1思想重视,严格管理 对每一批次入科的学生由教学秘书进行思想教育,要求他们认识到在放射影像科实习的重要性,然后给每位学生发一张实习的注意事项及实习要求,同时要求带教老师明确教学大纲内容,提高责任心,重视临床学生教学。严格的考勤制度:每天早八点实习学生必须参加读片讨论会,每天进行不定时的查岗;严格的管理模式:临床医学实习采取“定岗制”的带教模式,“定岗制”即把两周的实习时间具体到每天在什么岗位实习什么内容,每个岗位的老师负责在其岗位实习学生的带教、考勤等内容
2.2.2计算机辅助教学两周实习的时间很紧,遇到的病种也不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教学片做成电子图库,并编制相应的适合实习教学的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阅片,同时安排一名老师负责答疑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通过阅片可进一步巩固见习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步建立实际阅片分析能力。
2.2.3每周1次讲座学生入科第1周的讲座内容是按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制作的教学片,带教老师用半天的时间讲解;第2周的讲座是由高年资医师主持的读片讨论会,采取互动的模式,主持读片讨论会的老师积极为学生创造参与讨论发言的机会,比方说可以讨论一些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结合病理学、解剖学知识对病变进行分析。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以提高他们在放射影像科实习的兴趣。
2.2.4创造实际操作的机会除了阅片诊断外,放射影像科存在许多需要动手操作的内容,如透视检查,消化道钡餐检查,气、钡灌肠检查,学生一般对放射影像科的大型设备较为好奇,能亲自动手操作而普遍兴趣较高,而在实际操作中也更容易理解书本上有关检查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增强实习的兴趣和热情。
2.2.5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主要针对七年制学生及留学生开展,由英语口语好业务能力强的老师带教,通过双语教学提高了老师及七年制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又增强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及老师之间的感情。
2.2.6严格考查,综合考评 实习结束时一方面进行理论考试,另一方面进行现场门诊病例报告的书写,即学生扮演放射影像科医师的角色,写几份报告,由签片医师把关、打分。教学秘书根据实习学生的理论考试、书写报告、医德医风以及出勤率进行综合考核。
总之,要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医院、学校和学生多方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加强附属医院的设备和师资建设,采取合理的实习学生管理模式和恰当的施教方法,激发实习学生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卢铃铨,许民生,张林,等. 影像诊断学教学改革思路及初步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73-74.
[2] 王书智. 临床医学院的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53-54.
[3] 陈国平,顾建平,王书智,等. 提高放射影像学实习质量的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5):1860-1861.
篇9
【关键词】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沟通能力 培养
【基金项目】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16-02
近些年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而且,已经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医务人员同时承担着管理者、沟通者、照顾者及教育者等多重角色,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也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1]
1.医患关系和医患沟通的内涵
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医患沟通,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通常人们所说的医患沟通是狭义的。从狭义上说,医患沟通是指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过程中,与患者及其家属通过诊疗服务的方式进行的沟通和交流,是构成单纯医技与医疗综合服务实践的基础环节。
2.加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必要性
2.1 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现代医学职业教育的要求
早在1989年3月,《福冈宣言》中就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同情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没有能力的表现。[2]2008年9月,我国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制定了医学教育标准,要求医学院校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掌握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和交流的技能。[3] 针对该问题,本人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地区各级医院进行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职业素质要求进行调查,收回98份有效问卷调查表,统计结果显示:对影像技术专业人员应具备的一般职业能力方面,100%的用人单位均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也一致要求能够尊重患者,并以优质服务来获取病人的理解和信任。由此可见,加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国内外医学教育的要求,也是用人单位的该专业从业者的要求。
2.2 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
近些年来,我国医疗纠纷层出不穷,由此导致的医务人员流血事件亦是不断出现,医患关系极度恶化。通过本人的调查及访谈,各医院影像科有超过半数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双方沟通不畅引起的,其比例远高于医疗差错或医疗技术水平低下造成的医疗纠纷。因此,加强医患沟通,使医务人员更了解患者需求,有助于加深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大大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但是纵观我国医学教育体系,更多的是关注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对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不够。因此,加强医患沟通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防范日后工作生涯中医疗纠纷的发生。
2.3 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要求也不断提高。患者不但希望接受高质量的诊疗技术,还希望享受高质量的服务,希望能够获得医务人员的尊重、理解和关心;同时,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中也需要获得患者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在诊疗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3.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的方法途径
3.1 在校学习期间的培养
第一,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目前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强调了医务人员面对的不仅仅是“病”,更重要的是“人”本身,除了关注疾病治疗外,还应关注患者作为人的社会心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赢取患者的信任和配合。[4]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要“以病人为中心”,重视医患沟通,倾听患者的心声,理解、尊重患者的想法。这个过程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求很高,其修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沟通效果。因此,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条件。
第二,增设医患沟通类课程,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目前本专业对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只开设了相关课程《人际沟通》,该课程针对性不是很强,并且学时数也较少,操作性不强,对人际交往的技能培养不足。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设《医患沟通》课程,收到不错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定期带学生到医院参加社会实践、举办专门的案例分析讨论会、观看临床中出现的各种典型正面事迹的录像视频等等,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对学生的沟通能力进行培养。
第三,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巧的学习。
在校期间的专业课程学习期间,《影像技术学》、《影像诊断学》、《影像设备学》等课程的教学中,可借助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医学素质,尤其是医患沟通能力进行培养。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氛围的营造,让学生能够积极认真的参与其中,以获取真实的教学反馈;其次,注意选择真实的符合情境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感受病例的真实性,使其融入其中;再次,在教学中要注意正面引导。总之,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使学生能够进入具体情境中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答案可以不是唯一,只要合理即可。
第四,加强学生法律法规的学习。
在我国,对医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法制教育则相对滞后。但在我国当今的医疗环境下,医务人员已属高风险职业,医务人员在给病患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称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4]通过开设《卫生法律法规》课程,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习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同时,也要规范自我的医疗行为,保障病人的合法权利(知情权、隐私权等)。例如,影像检查过程中,病患要求做正当的防护时,不应该置之不理,而要满足其合理要求,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只有学会更多的医学法律法规知识,规范医疗行为,依法从医,在与病患及家属沟通中恪守法律原则,依法处理医患矛盾,才能建立和谐医患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3.2 临床实习期间的培养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实习医院就成为他们学习和体验沟通能力的重要基地。这一阶段中,要同时注意操作技能的提高和医风医德的培养,要明确新的医疗模式下应该做到“懂病懂人”,要善于与患者沟通,尽快转变角色,获取患者信任。因此,临床带教老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通过工作中的点滴教育学生爱岗、敬业、奉献,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医患沟通能力。[5]
3.3 学生的自我培养
不管学校和实习医院采取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最终的目标都必须回到学生个体,每个学生才是沟通能力的载体,最终能否实现自身沟通能力的发展,提升职业素养,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培养。 因此,学生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自己;其次,要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强化沟通能力的训练,通过外界力量的帮助,主动地对自身潜能进行补充和提高,促使自我进步。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由此可见语言的重要性,医生高超的沟通能力是形成良好医患关系的剂。我们要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学习如何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关爱病人,获取病患的信任和理解,以此营造整个社会的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吴孟超.医学发展需重视人文素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6:1-2.
[2]宫丽娅,韦运杰.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初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94-96.
[3]彭丽,冉素娟.医学生医患沟通课程教学设计现状与反思[J].重庆医学,2011,40(25):2594-2595.
篇10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分子影像学;医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86-02
分子生物学的诞生拓展了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生命的本质,它的出现对生命科学有着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医学有着重要的影响[1,2]。现代医学条件下,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并寻找对策已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影像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与之交叉产生的新兴学科――分子影像学,已然成为影像医学的前沿与热点[3,4],学习和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对于广大医生,特别是影像科医生来说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行业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提高科学研究和临床诊疗水平。然而广大医生,特别是影像科医师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面临知识缺乏或老化的问题,原来掌握的理论和技能在疾病诊断、发病机制的研究、疗效的跟踪和评估等方面越来越受到制约。因此,随着分子影像学的出现和医学分子生物学的交叉与发展,今后的影像临床和科研中要求影像医师能够掌握与其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地为临床工作及科学研究服务。
一、分子生物学在影像医学发展中的意义
近20年来,分子生物学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其理论与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诸多领域,而影像医学与其结合产生的新型学科――分子影像学更是走在影像医学发展的最前沿。分子影像学的出现和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未来的医学模式,引领整个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方向[5]。与传统的影像诊断学不同,分子影像学借助于分子探针应用医学影像成像设备非侵入性地对活体的生理病理过程进行观察,其优点是在器官或组织结构的形态变化之前,从分子水平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可视化观察[6]。例如通过标记肿瘤产生过程的关键分子然后进行影像学检查,既可以显示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解剖改变,也可以追踪观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助于疾病的早期明确诊断和发生机制等的研究。在药物开发和作用机制研究中,通过标记药物本身或者其作用靶点可以直接显示药物在体内的变化或靶点的改变,从而为药物的筛选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直观的实验依据。分子影像学技术不仅为生命科学相关的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方法,而且也在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等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7]。在未来的个体化医学模式中,分子成像技术可能会同时融合疾病的分子诊断和治疗跟踪系统,在早期诊断疾病的同时进行治疗并跟踪其治疗后的变化,从而实现疾病诊疗的一体化。
二、影像医师学习分子生物学知识的必要性
分子影像学是分子生物学和医学影像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分子影像学利用现有的一些医学影像技术,如核医学、核磁共振和光学成像方法等,通过特异性的分子探针的设计和应用,能够对人体内部的生理或病理过程中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的变化进行在体成像,安全无创,可重复行强,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价、发病机制等的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分子影像学是一门新的交叉学科,作为影像医师要想掌握并应用好,除了原有的影像学知识外,还要学习和掌握分子探针的制备原理和技术、信号通道及相关机制、肿瘤靶点的筛选和定位等相关知识和技术,而这些都属于分子生物学的范畴。分子影像学使影像检查从原来单纯观察解剖结构转向功能性分析,从主观诊断转向客观的定量分析,因此影像医生必然要整合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或合成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在研发分子探针、筛选基因靶点等方面不断努力,借助于先进的影像学成像手段早期、直观的显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效果及转归等,实现分子影像学的长远发展。而且随着相关技术的兴起,分子影像学越来越注重对个体化表型差异的分析,这也为实现个性化医疗,即精准医疗,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未来,分子影像学将推进个体化治疗的发展进程,例如许多肿瘤的诊断靶点,也可作为治疗靶点,通过筛选关键靶点,定制对应的特异性分子探针,应用分子影像的个体化分析为病人“量身定做”最佳治疗方案,并能予以跟踪、评价,从而实现诊断治疗的一体化。总之,掌握分子生物学知识对提高影像科医师综合诊疗水平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都已开设了分子生物学课程及其相关的实验教学,也有相应的规划教材和实验教材,因此毕业于医学院的影像医师大多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分子生物学知识基础,但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地更新,这就迫使影像医师仍需要不断地学习,以便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而对于没有学校学习基础的高年资医师而言,分子生物学是个崭新的领域,需在重新学习[8]。
三、影像医师加强分子生物学知识学习的途径
影像医师应认识到加强分子生物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加强分子生物学知识的学习。除了医院、学科或科室有组织的进行学习外,更重要的方法还是自主学习,通过有效地继续教育获取必要的理论及技能。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影像医师应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如实际工作中需要对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作用机制、疗效评估等研究较多,还必须全面地学习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理论和相关技术,才能更好服务于实际工作中。影像医师获取分子生物学知识的途径有很多:
1.全面系统的学习基础知识。影像医师应根据自身的基础选择相应的教科书或参考资料,可以优先选择国家规划教材,以便由浅入深的掌握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明晰各种常用名词、术语,了解分子生物学涉及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程建设日趋完善,还可以通过慕课等进行在线的视听学习[9],有助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再通过专业杂志和文献,了解最新的进展和研究动态。
2.明确方向,学习相关的专业技术。分子影像学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在学习中,影像医师应明确自身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的学习。应用互联网学习操作简单、便捷,易于被广大医生接受,而且其内容全面、检索便捷等优势也已在医学继续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通过维普、知网、同方等专业网站,有针对性的筛选文献和资源进行学习。另外和可以进入到分子生物学的网站、论坛等进行浏览、搜索等,既能紧跟前沿动态,还可以与他人互动交流、进行讨论。
3.注重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参加专题学术讲座或会议,尤其是国家级或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学术交流,可以较快的了解分子生物学在影像医学中的应用和最新动态,而且在交流过程中,可以与同行及专家进行直接的沟通,交流并获得必要的指导和帮助[10]。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单单依靠影像科医师无法发展分子影像学,唯有与分子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的专家精诚合作,才能更好的推动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哈佛大学分子影像中心Weissleder教授曾指出影像医师应该切实肩负起开展分子影像研究工作的任务,要与基础学科相互沟通,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合作。因此加强合作与交流能够更好地解决分子影像学发展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效的促进影像医师分子生物学的学习和研究。
总之,分子生物学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活力的医学带头学科。分子影像学的出现是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推动影像医学发展的直接表现。作为新时代的影像医师,必须重视分子影像学的研究,学习和应用好与之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知识和技术,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更好的服务于科研与临床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冯作化.医学分子生物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1.
[2]方福德.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和展望[M].医学与哲学,1999,20,(1):17-20.
[3]张龙江,宋光义,包颜明.分子影像学的研究和进展[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0):950-953.
[4]董鹏,王滨,孙业全,等.浅析分子影像学学科建设与影像医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117-118.
[5]申宝忠.无限潜能魅力彰显――分子影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5):353-357.
[6]Perrone A. Molecular imaging technologies and translationalmedicine. J Nucl Med,2008,49(12):25N.
[7]申宝忠,王维.分子影像学2011年度进展报告[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1,(8):132-166.
- 上一篇: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
- 下一篇:科学技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