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进步法范文
时间:2023-08-14 17:3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技术进步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效果及技术哲学分析
1.1 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效果分析
当前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其对人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更能够凸显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也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使得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承受着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危害,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环境的不断恶化层面。在目前由于环境的污染恶化造成的伤亡情况已经愈来愈严重,人们也为科技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就需要人们进行对科技进步加以严肃的思考,一方面不能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同时也要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保障环境的污染最小化,或者在某些领域杜绝由于科技进步造成的污染[1]。
1.2 技术哲学的人文理解分析
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使得人们对此进行了反思,人文学派的技术哲学家对科学技术的人文理解主要从收到时代影响以及社会影响的负效应角度进行的阐述解读。马克思则认为,在科学技术的作用下才引发了工业的繁荣对人性进行了抑制,从而提出异化劳动学说,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只是客观存在物,并已经逐渐上升到了人类世界构成方式的高度,所以在进行实际的研究时要能够通过辩证的角度思维进行理解。
2 哲学文化发展影响因素与科学技术的联系
2.1 影响哲学文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哲学文化发展的科学技术决定论是科学技术兴起和发展的一个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自身的弊端也在逐渐的凸显,最为常见的就是人们将思维观念和注意力都放置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这就促使人们的发展较为片面,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在没有现代意义的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就已经存在着哲学文化,主要是通过对周围的自然界想象以及社会的欲望等观念,在这一阶段还没有通过科学技术进行引导也不是将其作为基础的,主要是因为人的欲望而行动的结果,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结果,所以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人为了生存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2]。
另外就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的兴起对哲学文化的发展就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并由此出现了与之相应的哲学文化思想流派,常见的是和科学技术不同的非理性活动形成了哲学文化思想。再者的影响因素不仅是包含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并也包含了人和人的关系,哲学文化的产生同时也表现为人们的深化幻想的形而上思维结果,对哲学文化产生影响的因素是相互交叉和相融的,所以科学技术对哲学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2 哲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联系
从上文的简单分析中能够看出,哲学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有着关系,将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时候就要从外延上把科学技术作为是哲学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或者是两者是并列存在的。在对科学技术进行介绍的时候也要对哲学文化进行相关的介绍,从关系上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几个重要的层面。
科学技术作为是哲学文化的重要发展影响因素,它对哲学文化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这一发展不只是从内涵上说起的,而是有着和物理作用所致的发展有着关系。哲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观念形态产物,其最为重要的还是科学技术,这也是人类物质生产生活的实践,而后对哲学文化进行了提升[3]。另外就是从纯粹的形式逻辑的外延及内涵关系上的分析,哲学文化所包含的重要内容就是科学技术的整体,而其实际的进步就使得人们对哲学文化发展有了更高估价,所以不管在量或者质上都是这样。但是也正如科学史所证明的一般,科学技术的进步不能孤立至此,而是要发生更为深刻和广泛的影响。
另外一个层面的关系就是科学技术是哲学文化间接性的决定因素对哲学文化进行的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是对哲学文化思考有了引出,同时也对其它的一些方面有着影响,对人们的生活的活动改变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又对新的哲学文化造成了影响,这也正如马克思所言,社会生产力决定了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并对一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确立也有着一定的决定性,从而形成了和其相关的社会意识形态。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受到庸俗社会学的影响,有的论着对科学技术对哲学文化的简化等同于特定社会政治相关的意识形态给忽略了,只对学科技术间接影响哲学文化比较强调[4]。哲学文化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哲学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不仅是作为和特定科学技术相联系的哲学文化为某一特定科学进步提供思维方法,同时也是对旧有的理论范式的破除提供了论证,特别是在科学理论范式转变的时期以及社会制度转变时期更是如此。
篇2
关键词:科技法;自主创新;奖励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9-0182-01
法对于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是科技创新最可靠的保障机制。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对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国家科技基本立法提出新的要求。
一、科技法规和自主创新及其构成
科技法是科学技术法的简称,是指国家对科技活动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法律规范,它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相适应,我国除在宪法中对科技是生产力、国家要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水平、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创造等做了原则规定。以《科技进步法》为基本法的我国科技法在促进、引导、规范和保障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二、科学技术奖励法律制度对自主创新的作用
目前,我国科技立法虽有进步,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学者都意识到完善科技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性,认为应在多个方面进行建设和完善。其中,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本文仅以科学技术奖励法律制度对自主创新的作用做出分析。从而探讨对我国法律制度完善对自主创新的影响。
科学技术奖励是国家或者社会对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进行评议和奖励的一种激励机制。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科学技术奖励法规制度。
首先,引导作用。在《科技进步法》第2、3、6、7、8、9条都分别对自主创新的促进和方向上做出了规定。第10条规定“国务院领导全国科学技术进步工作,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定国家科学技术重大项目、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保障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科学技术进步。”
其次,激励作用。在由法律制度确立了国家发展目标之后,就引导相关的人和机构的思想和行动。正向的激励机制为他们提供思想的出发点和行为的指南,反向的激励机制为他们规定了规避风险的惩罚标识和行为界限。如正向的激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第二条和第四条中,规定了奖励对象是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推广、采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科学技术管理以及标准、计量、科学技术情报工作等,强调所有奖励对象都具有“创造性贡献”。还有反向的激励如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在第四章里就规定了罚则。第21条规定“剽窃、侵夺他人的发现、发明或者其他科学技术成果的,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后撤销奖励,追回奖金。”和第24条中规定“参与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活动和有关工作的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我国科技法关于自主创新问题的不足与建议
自主创新与科技奖励制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科技奖励制度作为科技体制的重要环节,从体制内规范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自主创新作为一种源泉和动力,对科技奖励制度变迁、科技奖励工作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在以《发明奖励条例》、《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自然科学奖励条例》等这些以奖励性规范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法律规范,对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及不足。
(一)奖励最直接的方法是提供奖金
奖励对国家来说,风险极小,因为如果没有成功者,国家将不用发放奖金。但是这一措施如果使用不当,就可能会产生政策误导的问题。如果确定的奖金数额不高,就达不到激励的目标;如果确定的奖金数额过高,就会激励过多的研究,就社会而言增大了投资风险。奖金激励虽然直接,但是作用有限。因此激励科技投入还需要其它更常规的、制度化的方式,以使激励成为一种常态的、普遍的、所有人都可以受益的机制。
(二)正向激励要有实质性
如在《科技进步法》中第五章中第50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保障科学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并为科学技术人员的合理流动创造环境和条件,发挥其专长。”这条看来很好,但几乎是“望梅止渴”。因为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就是培训进修,多长时间,经费怎么出,这里都没有提,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业事业组织就可以不作为。
(三)反向激励的惩罚功能要有威慑力
惩罚功能是一种反向的激励机制,在法律制度中加以明确,可以有警戒作用,也可以使对违法行为的惩罚有法可依靠。但是如果法律规定过于模糊或罚款较轻,那就既起不到作用。科技领域最严重的问题莫过于贪污、挪用科技经费了。在《科技进步法》 中第七章第67 条规定:虚报、冒领、贪污、挪用、截留用于科学技术进步的财政性资金,依照有关财政违法行为成分的规定责令改正,追回有关财政性资金和违法所得,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显然这样的反向的激励机制的作用实在微小,仅仅“追回”,“行政处分”,确实有纵容之嫌。
(四)民间科技团体、个人已经逐渐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应制定相应的促进民间科技事业发展的法律、政策
建议在产权归属、治理结构、市场融资三个方面应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以明确民间科技事业主体的法律地位;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明确产权结构;加强融监管,并建立财政与税收优惠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体系; 建立民间科技创新体系,以整合优势资源。
四、结语
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繁荣进步的不竭源泉,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要求国家科技奖励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构建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最大限度激励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科技奖励体制。从而逐步完善我国的科技法建设。
参考文献:
[1]翁君奕、林迎星,创新激励――驱动知识经济的发展「M].积极管理出版社,2003.
[2]罗玉中.科技法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青岛 科技创新 促进条例
1.实施国家科技进步法以来青岛科技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1青岛科技发展现状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技进步法》)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实施《科技进步法》有力地推动了青岛科技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成效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
1.1.1科技进步政策环境逐步优化。为落实国家《科技进步法》,青岛市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包括《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青岛市专利侵权纠纷行政处理办法》、《青岛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等,营造了依法推进和保障科技进步良好的政策环境。
1.1.2科技投入增长机制逐步形成。2009年青岛市R&D经费支出,由2001年的21.58亿元,增长到105亿元;2009年地方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由2001年的2.0497亿元,增长到10.9亿元。
1.1.3高技术产业规模逐步壮大。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4427.53亿元,同比增长17.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6.51%,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5573亿元,同比增长22.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7.01%。
1.1.4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目前,青岛已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家、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家,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高校、科研研究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和以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创新服务体系。
1.2存在的问题
1.2.1科技投入总量不足。近年来,尽管青岛市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逐年增长,但与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比较,2009年,青岛市全社会研发投入105 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2.1%,排在第6位;财政科技经费投入10.9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为0.22%,排在第9位。
1.2.2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偏低。2009年,青岛市专利申请8754件位于全国副省级城市第10名,成交总额14.21亿元,排名第13。科技活动产出水平长期偏低是制约青岛科技进步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因素之一。
1.2.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虽然走在山东省前列,但增长后劲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青岛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以家电领域为主,处于低速增长期;第二,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核心技术相对较少,利润较低;第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缺乏长期规划,缺乏科技招商意识和配套政策;第四,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较小;第五,尚未形成多个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1.2.4科技资源缺乏有效整合。青岛拥有十分丰富的科技资源,2009年,全市共有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490家,重点实验室104家,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达1547台(套)。长期以来,各种科研资源难以打破单位、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导致了科技资源重复配置而不能合作共享,造成了大量的闲置浪费,严重影响了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益。
1.2.5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有待完善。青岛科技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型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较少,对大规模技术创新形成了制约。如何为科技型企业等新兴产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其成长, 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2.国内外科技立法的经验借鉴
2.1国外科技立法
上世纪60年代以前,各国独立的科技创新立法较少,大都散见于其他法案之中。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为科技创新促进和保障进行专门立法的现象。英国1965年制定了《科学技术法》,规定了国家的科技发展目标、组织形式等。此后,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先后制定了本国的科技法,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子法,如创新保护立法、创新促进立法,使科技立法逐步走向独立化和体系化。
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立法覆盖了科技研发、技术市场和技术贸易、科技成果转化和保护、科学创新环境、科技奖励、高技术发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等领域,涉及税收制度、科研设备快速折旧制度、科技投入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一系列具体规定。部分国家还将科技立法与科技发展战略相互配套,如日本在每成立一个国家研究机构或制定一项重要的科技计划、科技战略时,日本议会都制定一部相应的特别法,对政府的资金投入数量做出明确的规定,对重要的科技计划及科技战略的实施提出了明确保障措施,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
综合国外的科技立法,可以看出其目的都是为了建立有利于科技、经济发展的体制,并采取强有力的法律措施,来保障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达到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目标。
2.2国内立法现状
目前,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已经有12个城市进行了“科技进步条例”或者“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的专项立法。自2007年国家修订颁布新的《科学技术进步法》以来,许多城市的人大和政府部门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立法工作,认为在当前背景下加强科技创新立法不仅必要,而且非常紧迫。深圳、重庆等城市在这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其中深圳早在“十五”期间就启动了《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并于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颁布施行;重庆市于2006年启动《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立法工作,于2009年9月1日正式施行。
篇4
我国科普事业经过多年的制度建设,已经形成了保障发展的政策体系。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0条规定:“国家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创造”。2008年7月1日实施的《科技进步法》第5条规定:“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普及事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国家鼓励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参与和支持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作为我国科普领域的基本法律《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总结了我国几十年的科普工作经验和政策实践,把我国科普工作带入法制化轨道。
二、社会科普平台是水稻科普的宣传媒介
水稻科技在提升水稻生产效率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水稻科学技术普及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广大群众的迫切需求下,网络媒体、报刊杂志、农业高校研究院所以及农业推广站通过“大学试验基地建设”,“农技特派员”及“农业电视节目”,“农技110”,“农业专家网上可视系统”、“手机农技短信”等各种现代传播手段,传播水稻科学技术知识。
三、现代种业公司是水稻科技服务新力军
我国加入WTO后,更多的外国跨国种子公司进军中国市场,强化了竞争机制,激发了中国企业的竞争意识,迫使国内企业注重研究开发和对品牌的培育,加大技术投入,竭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水稻种业公司服务意思意识增强,不再仅局限于水稻种子销售,为了不断提升其公司的影响力,拓宽水稻种子的销售渠道,水稻种业公司同时向农民宣讲先进的水稻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科技知识,同时利用建立专业的农业网站,建立水稻科技板块、专家论坛等方式,为水稻科技普及搭建电子平台。
四、农民是水稻科技的需求主体
越来越多现代水稻科技信息传播渠道,使得种粮农民得益于水稻科技为水稻生产带来的效益。进而更多农民将视野投向水稻科技,农民通过亲戚邻居等人际传播渠道获得相关信息,科技图书、报纸、期刊、电视等传播大众媒体也是主要通道;其次,向农技推广站、政府部门等组织求助也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而“自己手动摸索”任然占据一定的比例。
五、创新水稻科技传播机制
由于水稻农业生产具有时令性,水稻农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时效性,尤其是水稻病虫害发生地区,尽早研发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快速传授农民,对于解决农民水稻生产实践十分重要。因此创新水稻科技传播机制,加快水稻技术转化效率。
六、建立水稻科技入户机制创新
开展水稻科技入户工作的重点是运用“水稻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这一新体系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实现水稻增产增效。组织和引导科技示范户做好示范与带动工作是推进科技入户的核心所在。为此,探索和创新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传播“二传手”的作用,促使科技入户工作取得实效。
七、健全水稻基础科普知识传播模式
篇5
第二条、技术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非专利技术和技术信息。
保密措施是指:
(一)技术秘密权利人与知悉或者可能知悉该技术秘密的有关人员签订了技术秘密保护协议;
(二)技术秘密权利人把该技术秘密保护要求明确告知有关人员;
(三)技术秘密权利人对该技术秘密的存放、使用、转移等环节采取了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
(四)其他有关保密措施。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单位和个人拥有的技术秘密的保护,适用本条例。
属国家技术秘密,国家有法律、法规规定的,从其规定。
有损社会公共利益、违背社会道德的技术秘密,不受本条例保护。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条例的实施。其他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做好技术秘密保护工作。
第五条、以合作或者委托研究开发所形成的技术秘密,其权益归属依当事人书面约定的办法确定;没有约定的,当事人均有使用和转让该技术秘密的权利。但是,属委托开发的研究开发方在向委托方交付技术秘密之前,不得将该技术秘密转让给第三方。
第六条、不同单位或者个人独立研究开发出同一技术秘密的,其技术秘密权益分别归该单位或者个人所有。
第七条、单位应当建立和健全技术秘密保护制度,确定技术秘密保护管理机构和专职、兼职管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本单位的技术秘密。
第八条、单位应当对其技术秘密加以明示,其方式为:
(一)在技术资料档案上,加盖技术秘密标识;
(二)对不能加盖技术秘密标识的模型、样品、数据、配方、工艺流程等,以书面形式明示;
(三)其他的明示方式。
第九条、技术秘密权利人应当严格遵守技术秘密保护规定。在业务交往中需要涉及技术秘密的,应当与对方签订技术秘密保护协议。
第十条、对涉及技术秘密的研究、开发、生产等场所,单位应当采取防范措施,防止泄露技术秘密。
第十一条、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技术秘密保护条款,也可以与有关当事人依法签订技术秘密保护协议。
在技术秘密保护期限内,劳动合同终止的,当事人仍负有保护技术秘密的义务。
第十二条、技术秘密保护协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技术秘密保护协议主要内容包括:
(一)保护内容和范围;
(二)保护期限;
(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四)违约责任;
(五)其他。
第十三条、单位可以与知悉技术秘密的有关人员签订竞业限制协议。
前款所称竞业限制是指单位与知悉技术秘密的人员约定在解除劳动关系后一定时间内,被竞业限制人员不得在生产同一种核心技术产品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单位任职,或者自己从事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一种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经营。
竞业限制的时间不得超过三年。在竞业限制期间,单位应当向被竞业限制人员支付一定的竞业限制补偿费。
第十四条、竞业限制协议应当双方协商一致,并且以书面形式签定。
竞业限制协议主要内容包括:
(一)生产同一种核心技术产品且有竞争关系的企业范围;
(二)竞业限制的期限;
(三)竞业限制补偿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
(四)违约责任。
第十五条、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对其完成的职务技术成果中的技术秘密负有保护义务;未经所在单位同意,不得擅自披露和使用。
国家公务员执行公务、有关专家参加科技成果鉴定或者技术论证、技术经纪人从事技术中介活动等,知悉他人技术秘密的,负有技术秘密保护义务,不得擅自披露和使用。
第十六条、当事人不得因技术合同无效而擅自披露技术秘密,依据无效技术合同接收的技术资料、样品、样机等,应当及时返还权利人,不得保留复制品。
第十七条、技术秘密一经公开,原签订的技术秘密保护协议或竞业限制协议即告失效。
第十八条、对已公开的资料或者售出的产品进行分析、解剖而获知技术的,不视为侵犯技术秘密行为。
第十九条、对技术秘密纠纷中的有关技术问题需要鉴定的,应当由省级以上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推荐的专家进行鉴定。
第二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技术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技术秘密的;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技术秘密保护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技术秘密的。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技术秘密的,视为侵犯技术秘密行为。
以上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侵害他人技术秘密权利的,侵权人应当赔偿技术秘密权利人的经济损失。经济损失赔偿额按当事人之间有关协议的约定计算。
当事人之间没有约定的,按以下方法计算:
(一)侵权行为尚未造成技术秘密完全公开的,损失赔偿额按下列方法之一计算:
1、技术秘密权利人因被侵权而受到的实际损失;
2、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获得的全部利润。
(二)侵权行为造成技术秘密完全公开的,损失赔偿额应当按技术秘密的全部价值量计算。技术秘密的全部价值量,由国家认可的资产评估机构评定。
第二十二条、当事人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的,应当负违约责任。
为获取他人技术秘密而录用被竞业限制人员的,录用单位或个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技术秘密受让方不知悉并且没有合理的依据应当知悉转让方侵害他人技术秘密的,赔偿责任由非法转让方承担。受让方经技术秘密权利人同意,可以继续使用该技术秘密,但应当支付相应的费用。
第二十四条、因技术秘密保护协议发生纠纷,当事人可以根据协议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当事人在技术秘密保护协议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篇6
县科技局领导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成立了县科技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组长,局办公室主任邵任副组长,信息员由杜、杨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局办公室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我局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目标分解到科室,责任到人,为政务公开工作深入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认真落实县政务公开的的具体要求
及时部署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收集了国务院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和陕西省、西安市、县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规范性文件;安排有关科室人员参加市政府举办的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培训。
(二)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制度建设
建立信息公开管理制度。根据市政府加强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我局及时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对信息公开的内容、方法和程序、监督和考评等事项进行了规范。
编制信息公开目录。局办公室牵头,各处室积极配合,及时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在编制过程中,将涉及到群众切实利益的和群众特别关心的内容加以重点落实,做到应公开尽公开,并对相关责任部门和公开时限做了具体规定。
完善信息公开工作机制。我局把日常工作管理融入政务信息公开,及时政务动态,及时反馈咨询信息,促进与服务对象的紧密联系。
(三)完善了政府信息功能
扩大了服务类信息的提供和查询,为群众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根据阶段工作重点,设置相应专题集中信息。
(四)及时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报送,落实信息公开跟踪检查管理工作
指定专人负责本局政务信息及时填到成都政务公开系统上,对公开的政务信息落实跟踪检查管理,确保的信息无误。
(五)加强监督检查,定期进行考核
我局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纳入局目标考核体系之中,对各部门信息公开任务的完成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每季度进行公示和考核。在加强内部监督考核的同时,我局还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听取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不断提高信息公开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的内容
1、概况信息。如《县科学技术局主要职能》、《下设各科室》、《主要领导简介》等。
2、法规公文类文件。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文件。
三、政府信息公开机构人员及经费情况
(一)机构人员情况
成立政府信息公开机构1个,落实人员4人。
(二)经费情况
全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经费5万元,其中设施设备3万元,资料印刷1万元,业务培训1万元。
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在问题
1、全局职工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程度还不够,主要是工作人员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操作能力较差,以后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高政府息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许多群众还不知道可以通过申请公开相关政府信息,以后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政府工作的关注、支持和监督。
篇7
关键词:欧盟;英国;科技政策;启示
1 欧洲加强统一研究区域建设政策
2012年7月17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欧洲加强统一研究区域建设。该政策是在对欧洲研究体系优劣势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重点内容和开展的行动具体如下。
1.1 有效的国家研究体系
(1)通过公开的项目征集公告分配研究资金,并由独立的国内外主要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项目研究评估,从而促使研究人员努力达到国际研究水准;(2)根据研究机构的研究质量和产出情况决定是否准予资金分配,同行评价也可作为评估内容,这从长远上将促进机构变革。
1.2 促进跨国合作与竞争
欧盟联合研究计划在促进与国际伙伴合作方面具有发展潜力,该计划下的战略研究日程也显示了成员国在共同对巨大挑战方面的努力,但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目前的关键是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项目的协同效用促成跨国界的研究与创新,在欧盟整体框架下战略性地调整不同的资源和资金。
1.3 面向研究人员的开放劳动力市场
研究人员的流动性对于科研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欧洲研究型劳动力市场还存在一些障碍,最突出的就是缺乏透明。针对此,欧盟成员国应该为推行公开透明的、基于实力的研究人员招募制度移除法律及其他障碍,移除阻碍跨国获取国家资助的法律和其他障碍。
1.4 性别平等化
尽管欧盟成员国以及欧盟制定了促进性别平等的战略,但欧洲研究仍然面临着高技能女性的轻视和大量流失,能进入领导位置或决策层的女性更是少。欧盟委员会承诺确保其专家团队和委员会中女性比例达到40%。
2 英政府2013年科研及创新工作安排
2012年12月科技大臣戴维・威尔立兹公布了2013年英联邦科研和创新工作安排。
2.1 运用政府购买力刺激创新
2013年,英政府将继续拨款数亿英镑用于购买创新产品和服务,从而凭借联邦政府强大的购买力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和改进技术产品及服务。
2.2 整合知识、技能和科研资金
英联邦政府志在使英国成为全球最适于开展创新业务和服务的市场,因此将在2013年着重监督和评估投资在创新激励方面的拨款是否物尽其用。今后一年中,联邦政府将通过技术战略委员会重点关注全球领先学科、财政部门服务、高精尖技能以及知识产权记录四个方面的创新工作。
2.3 加强产学研合作
2.3.1 促进企业与高校合作。2011年,英国高校通过与产业界合作获得了多达33亿英镑的经济收入,比2001翻了一番。联邦政府期望自2013年开始,使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收入在三年内再提高10%;为此,将采取下列措施:(1)通过立法手段要求技术开发者明确阐述将如何与潜在的技术使用方共享研究成果;(2)聘用来自高校的新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合作研发工作,肩负起向企业传达重要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职责。
2.3.2 加强企业与研发机构间的合作。2013年,英联邦政府还将继续鼓励学术科研人员直接与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并将成立研发委员会,专门支持相关的合作研发、联合培训、概念实操融资以及学术机构和企业之间的科研人员互换交流等。
2.4 使公共投资的项目研发成果更易于应用
创造开放并且免费的公共投资项目(taxpayer-funded research)研发成果的应用渠道有助于提升研究项目的社会影响,促进项目研发成果共享,从而使研发成果更容易得到商业化应用,带来经济效益。
2.4.1 打通开放的资助渠道。根据《英国创新和经济增长战略》的相关内容,政府期望通过更为开放的应用模式,实现英国全社会对公共研发项目的免费应用。
2.4.2 借助英国研究理事会的研究网。通过访问面向全社会开放的Gateway to Research研究网,使用者能够获得包括资助对象、研发成果在内的英国研究理事会各项研究相关数据,从而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创新信息。
2.5 英国创新投资基金
创新投资基金是一项主要资助小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其资助领域包括数字科技、生命科学、清洁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等。这项基金的特点是并非直接对企业给予资助,而是由具备专业科技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掌握投资基金,选择有发展前途的小企业研发项目进行资助。截至2012年,英国政府已经为创新投资基金拨款1.5亿英镑。2013年,联邦政府将再增加1.8亿英镑面向私人研发计划的财政投入。该基金总投资额将达3.3亿英镑。
3 对我国科技政策制定的启示
3.1 促进科技发展政策的实施性
从欧盟和英国上述的两个政策我们可以看出,注重政策的切实实行是这两个政策的重点。细化的科技计划为欧盟科技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欧盟共同体内的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所以,我国要实现“科技优先”的发展战略,就务必要建立务实和切实可以实施的科技政策基础上。
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颁布科技相关政策和法律,包括2007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在内,现在生效的法律有16部。从目前我国的科技立法情况来看有不少法律是在计划经济背景下指定的法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大。所以,我国应该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为指导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研究制定,从而出台能够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政策。
3.2 发挥产学研的综合作用
从欧盟和英国上述的两个政策我们可以看出,促进产学研合作是这两个政策的重点之一。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有利于调动科学技术人员继续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产学研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通过整合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科研资源与企业的经济资源的优势,共同促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科技成果的转化新兴路径。
3.3 注重基础研究
增加基础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基础研究奠定了欧盟科技发展的基础,也为欧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泉。如今,我国正在推行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提高金融服务科技产业的力度。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实现中小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在长期的科技发展中支持带有创新性的新兴领域相关的战略性的研究;增加政府对R&D经费的直接投入;进一步改善科技发展的环境,构筑新的研发体制。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主体。
3.4 加强高新技术的研发
欧盟的科技之所以能够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能够最先发现重要的技术研发领域并投之以巨大的资源进行开发,取得在此领域的领先地位。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并不处于同一起跑线。所以,我们应该制定详细的能源科技、新材料科技和生物制药科技等方面的专项发展规划,为高新技术的研发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具体应该聚集并整合科技资源,增加科学研究经费的投入,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之间的距离,跟上世界领先技术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篇8
一、主要工作
(一)、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学习贯彻,不断强化全社会科技意识。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全面总结了自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科技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和基本方针、政策,确定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中的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了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科技进步中的责任,确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等,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我国科技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广大公民、法人及有关人员了解这部法律,全面推进科技事业的发展,我局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一是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邀请全县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及人大、政协代表进行座谈。二是向有关部门和人员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小册子。三是利用网络和报纸进行宣传。通过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县科技进步意识和科技法制观念,必将为我县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强化科技服务,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1、积极推进科技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安排企业、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对接。举办科技合作活动前,详细了解企业的技术难题、需求和来访专家的研究领域及特长,安排企业和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对接,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如邀请省中药研究所、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的专家到我县企业进行对接活动。二是牵线企业与高校建立长期的科技合作关系。定期组织一批科技型企业和我县重点合作高校进行科技合作互访,使这些合作高校进一步掌握我县企业情况和存在的技术难题,同时让企业了解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为成果转化和科研开发创造条件,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如海辰家饰有限公司与科技学院(电气学院)开展全方位合作,乌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省中医药研究所开展乌药有关项目的合作。三是推动校企共建研究所。推动部分企业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共建科技创新载体,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如沪橡胶有限公司与青岛橡胶研究所共建“青岛橡胶研究所()合作研发中心”,利丰塑胶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工研究所共建利丰塑胶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四是积极参与中国校企科技和人才合作等省市组织的科技合作活动,增进企业与高校的了解。共技术难题需求25项,现场签约2项,十多家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在现场展示。
2、强化服务,主动帮助企业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国家级科技项目20项:(1)、国家火炬计划项目8项:“利丰塑胶有限公司的:“新型安全玻璃用胶膜产业化”项目;药业有限公司:“7-氨基去乙酰甲基头孢烷酸”项目、“11a-基-16a,17a-环氧黄体酮绿色合成技术研究和产业化”项目;圣达药业有限公司:“高纯生物素的制备产业化”项目;昌明药业公司的“ACT抑制剂赖诺普利关键中间体-NCLY”项目;成座椅有限公司的“智能记忆电动座椅”项目;银轮公司的“模块总成865”项目;永贵电器公司的“高速列车电力电子及光通讯集成传输装备”项目。(2)、按新标准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银轮股份有限公司、新药业有限公司、圣达药业有限公司、药业有限公司、金字机械有限公司、宇灯饰有限公司、永贵电器有限公司、昌明药业有限公司、成座椅有限公司。(3)、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项:金字机械电器有限公司的“节水型储污罐式高速列车污物处理系统”无偿资助65万元。(4)、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永贵电器公司的“高速列车电子电力及光通讯集成传输装备”项目。(5)、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昌明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夏建胜的“替代光气、氯化亚砜等有害有毒原料的绿色化学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项目。省级各类项目28项:(1)、省科技重大专项4项:昌明药业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合作的《新型高效分离技术在精细化工生产中的应用》项目列入度省第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优先主题计划项目中的重大项目;圣达药业有限公司的《生物素关键中间体(内酯)》项目列入度省第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优先主题计划项目中的重点项目;药业有限公司的“激素类原料药关键中间体绿色合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获70万元资金扶持;银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植物源新型抗氧化剂番茄红素开发利用技术与中试”获40万元资金扶持。(2)、列入省富民强县计划项目1项:县茶叶产业体系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获资金扶持50万元。(3)、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成座椅有限公司,获资金奖励5万元;(4)、省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项目1项:银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共建的中试基地,获资金扶持30万;(5)、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家;昌明药业有限公司的“省昌明药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宇灯饰有限公司的“宇节能灯饰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皇药业有限公司的“皇中成药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6)、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金字机械有限公司。(7)、省科技型企业5家:县安普特电器有限公司、县富华塑胶有限公司、大自然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沪胶带有限公司、鸿盛原汽车用品有限公司。(8)、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康能公司的“200亩油茶新品种规模化扩繁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基地”获资金扶持15万元。(9)、列入省级新产品8项:成座椅有限公司的“平地机座椅(9C-4449)”和“SG19型军用车辆座椅”;高斯特橡胶有限公司的“汽车座椅减振气囊”;永贵电器有限公司的“防爆连接器”;赛发迪电动工具有限公司的““5”in“1”高空组合园林工具”;三星特种纺织有限公司的“聚酯单丝带式过滤布”和“亚克力纤维机织滤布”;德斯泰塑胶有限公司的“有机纳米蒙脱性PVB夹层玻璃中间膜”。(10)省特派员科技扶贫项目3项:雷锋乡人民政府的“茶果复合高效经营示范基地建设”、三州乡人民政府的“杨桐基地套种乌药基地建设”、龙溪乡人民政府的“山区水库网箱养殖香鱼的示范和推广”,获资金扶持16万元。
3、组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培训和申报工作。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认定条件作了较大的调整,突出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能力,规定了企业必须对主要产品或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等,同时也规定所有高新技术企业都享受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调动企业申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申报的通过率,一是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和帮助。二是组织培训会,邀请了永浩审计事物所所长为企业解读该办法。三是做好上下沟通。年内我县有9家企业通过认定。
4、网上技术市场运行平稳,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难题、科技人才引进、科技项目招投标等服务。大力推动“科技信箱”建设,共完成管理点120家,社会及企业科技人员1200人,有效地提升科技信息交流质量和覆盖面。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做好专利工作
一是做好宣传工作。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契机,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法律法规,深入企业了解专利申请和专利保护工作中的有关困难并积极帮助解决,4月29日,邀请专家(蓝专利事务所)为我县企业技术骨干进行专利知识培训。10月至12月,我局成功举办了县“南方杯”专利主题活动,通过专利知识竞赛、对专利工作先进单位进行宣传奖励及文艺表演、现场提问等形式,提高全社会对专利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二是积极培育专利示范户和专利示范企业。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成座椅),共2家、新增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成座椅、利丰塑胶),共4家。三是积极引进中介机构,方便专利申请。在去年引进蓝专利事务所的基础上,今年又引进南方专利事务所,加强了专利申请的力量,截止10月份,专利申请量236件,授权量已153件。四是设立公安联络室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全年参加市级综合执法一次,开展执法检查二次。
(四)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1、积极开展科普宣传。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及有关科普工作政策,制作并购置了一批节能、种养殖、地震、反等内容的科普宣传挂图、折页、展板、书籍等送到农村,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村科技进步。5月15日,在劳动路,与科协、计生局等单位共同启动县第五届科普节。年内共在南屏、白鹤、城关等地共举办各类科普活动5场次,发放科普资料8000多份,接受技术咨询500余人次。
2、科技特派员工作。一是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科技特派员活动。认真组织学习省、市关于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县科技特派员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励办法》、《县科技特派员例会制度》等规章制度,制定了县科技特派员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科技特派员例会,及时了解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动态,协调和解决科技特派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驻县各级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比较、有动力,提高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促进科技知识的普及。今年来各级科技特派员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科技特长,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先后组织各类培训讲座67期,参加培训人员6017人次,发放科普资料9380多份,解决技术难题200个,促进实用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同时,县特派员办公室也充分利用各种会议与报纸、电视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科技特派员工作典型与活动,营造良的工作氛围,在省特派员工作简报及《报》等发表相关稿件12篇次。三是做好项目示范工作,推动乡镇特色产业的形成。各级科技特派员,积极做好当地党委政府的科技参谋,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区域实际,提出产业发展规划,做好科技示范项目,并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优势,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今年来已推广新技术新品种53个,实施各级科技项目22项,争取各级科研经费45万元,建立示范区规模1095亩,实现产值11600万元,增加农民收入1002万元,帮助解决农民就业617人,使我县各乡镇都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产业,为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四是创新服务模式,引进“团队科技特派员”。积极探索“团队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方式。根据全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引进“团队科技特派员”服务经济,如:我县与大学茶叶系、中药研究开展的团队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科技厅等7部门的联合批准,省中药研究所与我县的翔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科技服务框架协议,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与我县满园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申报林业科技项目等。另外对全县的科技特派员按专业特长进行整合,组建科技服务小组,开展跨区域、综合性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活动,面对面帮助群众解决脱贫致富中的技术问题,年内在等地共组织开展“科技直通车”与“科技下乡”等各种科技服务活动7次,发放科技资料3500多份,接受科技咨询600多人次,得到了到老百姓的好评,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发展。
3、科技扶贫工作。发挥科技优势开展“联村联户连心”活动。今年我局结对帮扶村调整为龙溪乡后坪村后,局领导积极进村开展蹲点调研,主动与村两委沟通,交流思想,理清创业创新思路,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如群众反映的该村前几年种植了近万株杨梅,长势很好,但由于缺乏管理技术,只见开花不结果。3月28日,我局专门邀请市农科院专家卢秀友老师,到该村为广大村民传授杨梅矮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卢老师从合理施肥、整形修剪、化学调控、人工疏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商品化处理技术等六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梅矮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并到实地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难题。
同时局机关干部认真落实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制度,给每家联系户送上联系卡片和帮扶资金,建立联系档案,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逢年过节,还给每家联系户送上慰问物品。
(五)防震减灾工作
一是以地震站为载体,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二是结合“科技活动周”、“文化、卫生、科技”和文明社区建设活动,广泛利用报纸、电视、橱窗等开展防震减灾的有关法律、法规宣传。三是今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我们专题开展地震科普宣传,到有关单位授课,举办图片展二期,发放《家庭防震减灾常识》、《地震科普常识》等读物,共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册,广大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有所提高。四是根据《县地震应急预案》,制了《县地震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建立了地震灾害应急联络表,明确各责任单位联系领导和联系人。
遥测地震被省地震局评为“”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优秀站。
(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1、以开展“作风建设年”和“五型机关”建设为契机,狠抓了思想政治、工作作风、业务能力、制度纪律等建设。进一步提高素质,转变作风,改善科技服务方式方法和服务水平。完善机关的各项工作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开展创安活动工作,措施有力,各项工作及时落到实处,一年来未发生各类治安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工作责任制,积极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2、做好行政许可职能归并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是根据《行政许可法》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审批机构职能归并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工作意见》文件精神,对我局行政审批项目进行重新清理,(行政许可事项一项: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前置审批的审查;行政许可工作类事项三项: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申请与组建。非行政许可类审批事项:科技成果评审;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同时以“挂牌”形式设立行政审批科,报县政府审批。
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了更好地提供政府信息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县科学技术局的相关信息,编制了《县科学技术局信息公开指南》、年至5月科技局信息公开目及信息公开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装订成册。
3、推行“四通工作法”。根据县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县机关部门中推行“四通工作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拓展“四通工作法”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和总体部署,我局于8月15日至9月28日在全局机关开展推行“四通工作法”试点。对照“四通工作法”的要求,认真查找、梳理不合时宜的做法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沟通、变通、直通、精通的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机制,自觉做到深入基层求沟通,解放思想善变通,提速增效抓直通,加强学习促精通,全面提升了局机关的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以及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建设。
二、科技局工作要点
1、进一步增强科技服务意识,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重点抓好“三库二员”建设。一是科技成果信息库建设。针对我县产业现状,搜集橡胶制品、产业用布、汽车用品、工艺品、机电、医化、保健品等重点行业的国内国际科技发展概况、最新成果,使我县相关企业找到差距,明确方向。二是科技人才信息库建设。收集与我县产业相关的国内科技人才,建立科技人才信息库,为企业提供人才信息。三是科研机构信息库。要进一步搜寻青岛橡胶研究所、东华大学纺织研究院、大机车研究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与我县产业能及时对接的院所的信息资料,增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系,促进产学研结合。四是科技特派员。努力向省市争取具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专家型”特派员,通过“科技直通车”等活动开展技术服务。五是科技信息查询员。组织一批兼职科技查询员,帮助经济实体开展各类信息查询,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得到需要的技术信息。
2、制订并用足用好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为自主创新建设提供政策保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在建立研发中心、科技合作、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引进人才、特色产业基地等六方面有所突破。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科技项目研究和开发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上级各类政策,积极帮助和支持企业申报各类各级科技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增加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
3、加强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申报。一是做大项目的总量。要进一步调动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申报国家、省、市项目的积极性,克服项目申报“手续繁、中标少”的厌烦心理,深入挖掘各类可申报的科技项目,形成项目“群攻”之势,力争多拿省、市乃至国家的科技扶持资金。二是突出项目支持的重点。县级科技计划项目要重点支持规模企业特别是销售近亿元的企业,找准项目的切入口,培育一批“亮点”项目,力争在前沿技术、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并使之产业化。
全年争取列入国家项目3项以上,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项以上。
4、突出研发平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建设,使之成为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实践基地。根据“政府扶持平,平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总体要求,加快公共科技基础条件、行业等公共创新平建设。
一是鼓励企业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既可以单独建立,也可以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条件尚不成熟的,可以通过合作、挂靠等方式。二是以行业为单位,尝试行业联合共建研发中心。要立足行业实际,整合行业资源,探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促进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共享。三是成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营造环境,提供平。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做好三地的技术洽谈和合作交流活动,组织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参与。做好网上技术市场的建设工作,组织好一年一度的省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活动。
5、继续深入推进科技合作。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加快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着力集聚优质创新资源。组织好以“大院大所”为重点的重大科技合作活动,分行业(如机电、橡胶、滤布等)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组织校企对接活动和科技人才招聘会。
6、积极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为我县的自主创新提供智力支撑。一是引导企业的分配政策向关键岗位、关键人才倾斜。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大胆探索和试行知识入股、技术入股等分配方式,使企业科技人员的薪酬水平与人才市场逐步接轨。逐步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使引进的科技人才成为部门或科研项目的带头人,允许高级人才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力争留住人才,让小利图大发展。二是探索建立科技人才的柔性引进机制。三是加强人才的管理。充分发挥外来人才协会的平作用,创造利于人才创业、适于人才生活的更优环境。
7、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突出抓好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工作。继续实施对授权专利的奖励政策,积极培育专利示范企业和专利示范户,不断提高我县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加大《专利法》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企业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公安联络室的作用,加大专利执法力度。
8、加强科普工作。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结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宣传日等科技活动,广泛开展科技培训、送科技下乡等活动,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根据不同时机组织四次以上科普活动。
篇9
在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组织的“五五”普法验收检查中,认真梳理和总结五年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积极呈现中石化企业普法工作成效,顺利通过了市政府的全面验收。
此次检查是**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在“五五”普法收官之年,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普法工作成效组织的一次验收检查。在迎接市政府副市长带队的第四检查组的检查中,**石油高度重视,认真总结,积极迎检,五年来的普法成效得到了检查组领导的充分认可。
近年来,石油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省公司“五五”普法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经营管理中心工作,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普及守法用法常识,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素养,以推动普法工作深入开展为契机,有效保障各项任务目标的高标准完成。
一、机构健全,职责明晰
**石油及时成立了由公司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将普法办公室设在经理办公室,承担法制宣传教育日常工作,并设立普法岗位,明确专人负责。同时成立零售、物流专业普法小组,明确兼职法制工作人员,结合基层实际重点做好加油站、油库职工的普法工作。
二、科学规划,周密部署
公司根据集团公司、省公司“五五”普法规划,及时制发了《**石油分公司“五五”普法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和宣教方法等。并将五年规划具体细化到每一年份,制定年度普法工作实施方案或法制宣传计划。在工作计划落实上,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周密部署,稳步推进。
三、形式多样,注重效果
通过会议、宣传、竞赛、培训、发放书籍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普法实效。将法律内容纳入每季度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制度,公司领导及时听取普法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举办“五五”普法知识竞赛,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覆盖率100%,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分100分,应参赛人员覆盖率100%,全体干部职工覆盖率26.61%。组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购买法律书籍,发放普法教材,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6?5”世界环境日、“11?9”消防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各种纪念性节日为契机,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
篇10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把农业科技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增加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的管理机制和创新、服务体系。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第四条市和区、县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农业科技进步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
市和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本规定负责农业科技进步工作。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农业科技进步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本市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实现稳定的投入增长。
本市应当根据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安排用于农业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技术引进等科技兴农项目的资金。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部门的计划,安排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资金。
本市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参与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投入。
第六条以市或者区、县财政性资金设立农业科技项目的,项目主管部门应当公开立项指南。
农业科技项目符合招投标条件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实行招投标。
项目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专家评审、项目承担单位及相关人员的信用评估、资金使用监管、项目成果绩效评估等制度。
第七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科技、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开展种源、装备、生态和信息等领域的现代农业科技研究,参与农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申报国家的农业科技研究重大项目。凡获得国家农业科技研究重大项目的,按照本市有关规定,给予配套项目支持。
第八条本市应当定期编制农业科技成果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对下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税收、贷款的优惠或者研发经费的补助:
(一)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合作,向农户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
(二)农业科技成果权利人采取成果转让、以成果作为投资或者许可他人使用成果等方式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
(三)自主创新取得农业科技成果的权利人,在本市经成果转化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且未获得政府资助的。
鼓励和支持本市农业科技成果权利人以成果转化等形式为其他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服务。
第九条区、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农业发展需要,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设置综合性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承担下列公益性职能:
(一)引进、试验、示范农业关键技术;
(二)监测、预报农作物和林木病虫草害、动物疫病等农业灾害,提供防治和处置技术指导;
(三)提供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检验技术服务;
(四)提供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技术服务;
(五)提供农业技术公共信息和教育培训服务;
(六)其他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可以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农业技术人员,组建村级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的经费,纳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十条本市依法保护农业方面的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为申请人、权利人提供相关服务。
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申请农业方面的知识产权,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可以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向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请费、审查费等资助。
第十一条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信息平台,为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服务。
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为农业生产、经营和科技研发活动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第十二条本市应当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本市应当制定农业重点领域的科技人才开发目录,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等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建立、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教育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扩大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本市应当采取措施减免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中种植、养殖等专业学生的学费。
第十三条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制订农业科技人员的专业培训计划和农民的专业技术、实用技术等农业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免费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培训。
市和区、县科技、农业、教育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组织有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到乡、镇、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农民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
第十四条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有处理规定的,从其规定。
- 上一篇:冬季安全生产经验分享
- 下一篇:现代生物科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