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事件整理范文
时间:2023-08-14 17:3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事件整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市政道路 路基 排水系统 辅设施
近几年来,各地都在大力开展市政工程建设,市政道路工程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道路工程的特点,这是由于城市道路范围内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需同时施工,城市交通的需要又不允许工期过长,各种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建设,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因此,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的质量通病,主要表现在路基与路面、排水系统和辅设施。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施工经验,现就一些较常出现的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作如下分析。
一、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处理措施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
1.回填土压实的质量通病。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这些均会造成回填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从而导致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其中,倾斜碾压会使得碾轮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就越大;填土中如夹带块状物,妨碍土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沉陷;如果回填的土层其含水量是处于饱和状态的,不可能夯实,当地下水位下降,饱和水下渗后,将造成填土下陷,从而危及路基的安全。
2.治理方法。(1)施工单位向操作者作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按照压路机要求而不超过有关规定。(2)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3)路基地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做成台阶。(4)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高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1m,对填土中的大石块要取出,对大于10cm的硬土块应打碎或取出。
二、路面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处理措施
1.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1)水泥的安定性不稳定,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水灰比过大,降低了表面强度,施工完毕一经使用,则受到磨损易起砂。(2)在施工过程中,收抹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人为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养护不及时或路面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就施加各种荷载等引起表皮开裂或脱皮。(3)砂、石、水泥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混凝土搅拌时间短,灰料拌和不均匀,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4)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高度不当,漏振或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及时排除。(5)模板拼装不严密,表面清理不干净,不牢固,脱膜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6)混凝土面层产生的裂缝主要有干缩裂缝和施工缝留置不当引起的裂缝。
2.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水灰比,掌握好面层的抹压光时间,严禁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2)保证施工现场有一定的水泥存量,以确保水泥安定性的稳定。(3)模板面清理干净,脱膜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浇筑,严防漏振,并应振至气泡排除为止。(4)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控制砂石含泥量,混凝土振捣密实,及时对板面进行抹压。(5)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性小的水泥,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间浇筑混凝土,避免炎热天气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按规范规定正确留置施工缝。(6)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暴晒,定期洒水,保持湿润。
三、排水系统常见问题分析
1.管道渗水,闭水试验不合格。(1)原因分析。一是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二是管材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三是管道接口及施工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松散,抗渗能力差,容易产生漏水。四是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五是闭水封口不密实,又因其在井内而常被忽视。
(2)防治措施。第一,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良处理,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松软土层后用砂或碎石等稳定性的材料回填实密实,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坑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封闭。第二,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无蜂窝麻面现象。第三,选用质量较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接口缝内要洁净,对水泥类填料接口还要预先湿润,而对油性的则预先干燥后刷冷底子油,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第四,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遇有地下水时,抹面和勾缝应随砌筑及时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后现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与检查井连接的管道表面应先湿润且均匀刷一层水泥原浆,等管道就位后再做好内外抹面,以防渗漏。第五,砌堵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砌堵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7.5,且具良好的稠度,勾缝和抹面用的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M15。管径较大时应内外双面勾缝,较小时只做单面勾缝或抹面,抹面应按防水的5层施工法施工。第六,条件允许时,可在检查井砌筑之前进行封砌,以利保证质量,预设排水孔在管内底处以便排干和试验时检查。
2.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出现塌陷。(1)原因分析。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其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其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导致井变形和下沉,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铁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2)防治措施。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防止井体下沉;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坐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四、辅设施
1.盲道口道板安装不牢,易脱落。由于盲道口在通往人行横道处是下坡,造成了此处的道板需切割,且突出人行道路面。一旦安装质量稍微出现一些问题,极易产生道板脱落现象,这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经常产生的质量缺陷。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的技术交底中,应向施工队伍提出特别要求,在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此处的施工质量,注意砂浆标号、干湿度及砂浆的饱满度,必要时可要求用于此处的砂浆标号提高一个等级。
2.人行道上的路灯检查井盖板与道面高差超标,易产生绊脚现象。在人行道施工中,由于检查井盖板大,安装较难,极易出现检查井盖板与路面高差超标现象,交付使用后,可能发生绊脚现象。施工单位需要逐个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坚决要求整修,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质量通病是可以预防并消除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使我们的市政道路工程做得更好、更完美。我们应该进一步理顺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内部素质,加强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抓住关键问题和重要工序,严格遵守设计及施工规范技术标准,控制质量问题的出现,引入责任到人的竞争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克服各种质量通病,力争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
参考文献
[1]苏宏阳.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2
一、课堂教学要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政治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实”,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因此,我通过认真分析和考察后,根据我校初三学生实际状况,分别为三种类型学生提出有所区别的要求:1、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2、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3、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求学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同时,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报告会,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收到了实效。
“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备课时,我们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上课时,我们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
“准”,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讲课时,我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点、难点,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把这个“准”字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练习中去。
“精”,即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同时,我们也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大纲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与难点,并对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反对照抄照搬,搞题海战术。在讲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巩固了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三对口:教材与大纲对口;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对口;练习与中考试题题型对口。力求做到: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考得好。
二、面向全体、抓两头、促中间、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
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要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转化差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差生要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首先端正教育思想,认识到差生优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都是四化建设的后备军,差生学习基础差,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培育,需要得到教师和全体同学的尊重。对差生,决不歧视他们,而是偏爱差生,重视差生,关心爱护他们,切忌一味指责。课外多花一点时间与差生谈心、谈学习,帮助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所在,指导他们查漏补缺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差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要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每位差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常为自己的优点不被人所知而感到委屈。
篇3
初中政治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要想让学生能够切实落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让学生在校园之外的地方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来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要论述了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
初中;政治教学;社会实践能力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初中政治教学主张利用社会实践,促使学生形成研究与创新观念,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办法,加强其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这表明,新课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接下来笔者就对怎样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论述。
一、立足兴趣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在组织活动时,要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的形式及内容,这样才可以有效增强其实践能力。在组织活动时,可以将当下热点事件或者和课题有关的内容融合进去。例如,在“3.15”前,可以设计一个有关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活动,带领学生去超市、饭店等地方进行调研和采访,收集相关资料,还可以与有关部门合作,创建一个活动课基地,保证活动课的顺利进行。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举办活动,保证活动是真实的、有效的,让学生能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体会。
二、结合认知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组织实践活动要结合实际,依据学生的认识程度来开展活动。比如,在进行《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教学时,组织合理使用“批评建议权”教学活动。教师组织一次“给校长的一封信”活动,让学生将对学校管理方面的意见等写下来,递交给学生。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踊跃参加,将对食堂、作息时间、课程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都写下来,虽然有些意见并不能完全采纳,但是在本次活动中学生都有了参加政治文明建设的感受,知道怎样才能合理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三、利用课余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举行实践活动应该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而不应该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教师及学校可以将活动放在周末、假期,或是在刚开学课程没有那么紧张的时候。例如,在完成《珍爱生命》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安全教育活动,一同观看有关的视频,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在假期中的经历来制作相关题材的手抄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评比。本次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有效学习安全知识,还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增强。
篇4
【关键词】市政工程 软土地基 强夯法 施工流程 地基沉降量
根据市场调差,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大约为7711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大约为6034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百分之五十六。距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未来数十年中城市建设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建筑设施需建设在软土地基之上,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水平对构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及使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 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概况
软土是一种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天然孔隙比大于等于1、抗剪强度的细粒土、包括淤泥、淤泥质黏土、泥炭、泥炭质土等。大多数软土成因为沉积相。由于软土具有孔隙比大、含水量高、强度低、变形量大、压缩性高、压缩稳定所需时间长、侧向变形大的特点,给工程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作为市政工程施工的主要病害,软土地基在工程中常会遇到下列问题:
(1)软土地基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在静载荷或动载荷的作用下,发生局部或整体破坏影响构筑物功能实现甚至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2)软土地基的沉降量超出设计范围,这将会将致市政工程使用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在发生不均匀沉降情况下会使路面裂缝及地下管线断裂等情况产生。(3)由于软土地基含水量高,当地下水浮力超出地下建筑自身重量时会引起建筑物的结构破坏,这种情况在埋深较大的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上尤为明显。(4)由于软土地侧向变形大的特点,降水施工中如控制不合理,将导致土体出现侧移现象,进而影响到施工区域建筑物与地下管线的质量。
2 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的运用
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主要是想达到控制沉降、变形和增加强度、抗滑力的目的。根据加固原理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可分为:强夯法、灌入固化物法、排水固结法等方法。
2.1 强夯法
本方法为选用重锤从相应高度下落对土层进行夯击,达到土质快速固结的方法,也叫动力固结法。其工作原理为:通过起吊机械,将重锤(10~40t)提升至(10~40m)高,然后让重锤自由下落,在夯击力与冲击波的影响下,对土层进行夯实作业,通常用来处理砂性土、非饱和黏性土及杂填土的软岩地基。在非饱和黏性土地基常用不间断夯击或分遍间歇夯击的方式施工。夯实次数、深度可以利用现场试验的方式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如夯实能量为100kN・m~200kN・m,夯实有效深度可控制在3~6m之间。
强夯法施工流程:施工场地清理与平整场地高程测量及施工夯点位置标注起重机就位放置夯锤于夯点夯前锤顶高程测量起吊夯锤脱钩装置开启吊钩放下锤顶高程测量完成夯点夯击作业。如在测量时发现坑底偏移现象,必须对坑底进行平整作业,避免夯锤施工误差的产生。
2.2 粉喷桩法
粉喷桩法属于灌入固化物法的一种,往往应用于饱和软黏土加固施工中。其工作原理为:将加固料通过压缩空气送到软土中并与软土搅拌充分混合,通过固化剂与软土之间的相应反应,硬结软土,确保地基的整体性和强度。常用的固化剂主要材料为水泥、石灰等。
其施工流程:(1)桩机就位:测量粉喷桩位置,架设粉喷桩机械,确保其安装稳定性。通过技术手段矫正水平度和垂直度,确保桩机定位准确。(2)钻进:启动空压机,将双螺旋搅拌头钻进至桩底设计标高,钻头原地旋转,不能停钻。(3)加入固化剂并搅拌:钻机反向转动,启动送灰机后开始输送固化剂,当固化剂到达喷灰口时钻头开始提升。提升过程中,遵循相关规定,对调速电机进行调节。在提升作业时添加固化剂、搅拌工作同时进行以确保充分搅拌软土与固化材料充分混合。(4)复搅及复喷:钻机正转下钻复搅,反转提钻复喷,达到设计重复数次。(5)停机:钻头提升至桩顶标高下0.5m时,停止发送器孔内喷射粉料作业,原位搅拌2min,充分利用管内余灰喷搅,钻头提离地面0.2m。完成成桩作业。
为保证作业安全,本桩孔作业完毕后,应等待全部管道压力消除,钻机主电机停机后进行移位,在新桩孔位置重复以上流程,直至设计范围内地基处理完毕。
2.3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的原理是:在载荷的影响下,通过竖向和横向的排水通道,缓慢地将土体内孔隙水除去,降低土体孔隙比例, 达到固结地基和提升地基强度的目的。本方法常用于饱和软弱土层地基处理中。排水固结法可以较好的解决沉降和稳定问题,所以应用比较广泛。但由于一般的泥炭土质软弱土层渗透性较低,排水效果不理想,不适用该技术。在选用排水固结法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应先对其作业原理、应用环境进行分析。在施工中为提升土体固结的速度, 可将排水设施增设到天然土层内,将排水长度大大降低,以达到快速固结、缩短工期的目的。以袋装砂井施工为例,其施工流程如下: 场地清理及放样―砂井就位与压管―填砂袋―成井检查与补砂。
3 市政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1)在采用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时,填筑料应当混合均匀并对其含水量进行有效控制。当填料水分不符合规定时,应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分层虚铺厚度应根据选用的夯压机械进进行确定,各层的碾压次数要达到设计规定。通过严格施工的质量控制可以效控制软土地基的含水率,提升地基承载能力。(2)在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时,应当控制施工速度和加载速率。加载速度和加载间隔可以通过现场加载试验进行确定,通过对加载速度和加载间隔的控制可以掌握地基沉降规律并避免塑流挤出现象。(3)质量控制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施工人员素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市政工程软基处理施工中,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东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软土地基实例分析
深圳新周公路位于珠三角地区,软土基层厚度为7米,根据设计采用深层搅拌桩,所以沉降得到了合理的控制,在新区路段,软土基层厚度为3米,对此部分的沉降量进行了观测统计,K2+331部位的沉降量为0.723米,K2+631部位的沉降量为0.637,K2+990部位的沉降量为0.563,K3+200部位的沉降量为0.652,数据可见,沉降量均匀且稳定。
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地处松花江平原中游地带,位于北纬45度38分至45度52分,东经126度28分至126度36分。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塑料排水板对软土进行处理,以便合理的控制软土沉降的速度。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对沉降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如下:在K48+100左时的沉降量为151,在K48+100中时沉降量为172,在K48+右时的沉降量为82.3,在K48+920左时软土地基沉降量为72,在K48+920中时沉降量为89,K48+920右时沉降量为64。观测结果可见,软土地基的沉降量大约为1.8米,且与温度的变化有相互联系。在的沉降观测对东北地区的软土地基沉降具有以下几点特点:沉降不均匀、变形大、沉降稳定所需的时间较长。由于受到地质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因素,道路的稳定性、安全性及使用性会大大的降低。
5 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取得的效益及意义
随着对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在实际工程中已取得了不少的经验,通过不断完善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在施工工艺方面、施工机械器具方面、施工效率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各施工单位因地制宜发展了一系列的对软土地基处理的技术,给市政工程带来了良好的效益的同时,也给社会产生了诸多的经济效益,为市政工程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奠定下了丰富的经验。
在市政工程的道路施工阶段,常常会遇到条件差的地基,如软土地基,软土地基在实际施工时容易出现破坏和失稳现象,无非极大地增加了施工难度,它具有含水率高、透水性差、抗剪前强度低等特征。在路基的施工中,由于沉降不均匀会引起失稳现象,严重时会导致路基整体的坍塌,极大的危害到了道路的安全,因此,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施工中不可避免的环节,通过处理必须使其稳定性和使用性满足要求,从而保证道路使用时减少甚至排除沉降的可能性,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6 结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对市政工程建设提出新要求,软基处理技术作为市政工程地基处理的重要方式,软土地基处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市政工程功能的实现,所以施工单位需高度重视软土地基的处理。在软土地基施工中,要充分进行地质调查,明确软土的类型和特性,选用恰当的处理方式和施工工艺,严格质量管控,确保软土地基处理后合乎设计规范以提高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龙翔,童华炜,王梦恕,佟春丽.广州软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1).
[2]于志敏,李本林,管吉磊.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的计算及其分析[J].东北市政工程学报,2005(07).
[3]王中立,李有才,潘伟聪.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及分析方式[J].高速公路工程,2008(07).
[4]贾晨晨,王利来,金成辉.珠三角地区高速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C].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篇5
【关键词】市政建设;地质问题;处理对策
引言
当前时期下,我国建筑业飞速发展,建筑业的规模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大。市政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它要求对综合性的因素。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施工对岩层、土体的影响以及破坏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市政工程地质方面的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也陆续投入建设,大型工程、特殊工程数量显著增加,工程结构造型、结构体系日益复杂,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也将大量投入使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任务更是十分艰巨。因此,在实际的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之中,应该对地质问题给予高度地重视。本文主要对其进行着重地阐述与研究,首先提出了市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常见的地质问题,然后阐述了具体的处理对策与方法,旨在为市政建设过程中科学、正确处理地质问题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与借鉴。
1 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常见地质问题
笔者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以及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现总结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地质问题。
1.1 地面出现裂缝
在市政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裂缝现象,对于裂缝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裂缝主要是地表岩土体在人力以及自然等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及作用下而产生的开裂且在地面上形成一定长度与宽度的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具体而言,引起市政工程地面出现裂缝的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即地壳活动、认为因素以及水力作用等。市政建设工程产生裂缝的成因也有很多,主要包括:(1)爆破所引起的裂缝;(2)地面沉陷而引起的裂缝;(3)松散土地而引起的裂缝;(4)抽汲地下水而引起的裂缝;(5)胀缩而引起的裂缝;(6)抛震而引起的裂缝。在市政建设过程中,裂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地质问题,应该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之中对其加以高度地重视与关注。
1.2 地面会发生沉陷的现象
市政建设工程除了会发生地面裂缝的地质问题以外,还会出现地面沉陷的地质问题,具体而言地面发生沉陷的主要的自然原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现代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德洲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2)三角洲平原,如珠江三角洲平原,杭州萧山、嘉兴、江苏无锡、苏州的地面沉陷均发生在这种地质环境中;(3)断陷盆地,它分为近海(又称滨海)平原(如宁波)和湖冲平原(如西安市、大同市等)。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自然因素导致市政建设工程地面发生沉陷现象之外,还存在着人为方面的因素导致地面发生沉陷的现象,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抽汲地下水而引起的;(2)开采天然气、石油等引起的;(3)开采矿产资源而引起的沉陷等。
2 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地质问题处理方法及对策
基于如上关于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地质方面的问题的阐述可以得知,应该注重对这些地质问题加以科学、合理地处理,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使得市政建设的质量得以提高。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处理方法及对策。
2.1 在市政建设工程施工开始阶段,应对区域的地质调查做到精细、全面,对于地质构造的分布、地面沉陷、各种断裂或裂缝等的连通性则要做到精细、全面的调查。
2.2 对不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松散土层,如砂和砂砾石地层等,可以挖除,也可采用固结灌浆、预制桩或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或沉井等加固;对不满足抗渗要求的,可灌水泥浆或水泥粘土浆,或地下连续墙防渗;对于影响边坡稳定的,可喷混凝土护面和打士钉支护对不满足承载力的软弱土层,如淤泥及淤泥质土,浅层的挖除,深层的可以采用振冲等方法用砂、砂砾、碎石或块石等置换。
2.3 风化一般在地基表层,可以挖除。破碎岩层有的较浅,可以挖除;有的埋藏较深,可以用水泥浆灌浆加固或防渗;风化、破碎处于边坡影响稳定的,可根据情况采用喷混凝土或挂网喷混凝土护面,必要时配合灌浆和锚杆加固。
2.4 对于影响地基承载力以及抗渗漏要求的,一般可以采用水泥浆加固以及防渗等方面的处理。对于影响边坡稳定的,一般采用的是锚杆加固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固处理。进行加固处理之后的地基,是非常牢固的,渗漏现象以及裂缝、沉陷等方面的通病也会消除。
2.5 可挖除洞内软弱充填物后回填石料或混凝士。不方便挖填的,可采用长梁式、桁架式基础或大平板等方案跨越洞顶,也可对岩溶进行裂隙钻孔灌浆,对土洞进行顶板打孔灌砂、砂砾,或作桩基处理。
2.6 采取添加剂的方法。对于因气候干、湿变化,而产生胀缩变形的膨胀土或淤泥质软土时,应掺入添加剂,改善地基的压缩性能和强度特性,达到提高填土稳定及固结的效果。添加材料通常使用的是生石灰、熟石灰和水泥等。石灰类添加材料通过现场拌和或厂拌,除使土壤保持一定的含水量、产生团粒效果外,对被固结的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化学性固结,使淤泥软土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进土体稳定。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市政建设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关系到城市化建设的高低。然而,市政工程建设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应该对影响其工程质量的因素加以综合地考虑,对于市政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裂缝以及地面沉陷等方面的地质问题,应该注重对其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关的对策或是措施来加以解决,这样才能够提高市政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为城市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练武.耀州区地质灾害分区特征及防治对策[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26(3).
[2] 王哲,易发成.我国地质灾害区划及其研究现状[J].中国矿业,2006,15(10).
[3] 黄润秋,等.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R].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20(I).
[4] 李智毅.工程地质学概论[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整体性教学 分析研究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学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还要知晓重大的历史事件及各种历史现象,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这些方面属于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整体性教学原则,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及教学拓展延伸等环节从整体入手加以突破,确保整个教学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整体性教学的价值
历史学习需要知古论今,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学习要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如果不能形成整体性和系统性认知,将历史知识与技能割裂开来,是无法有效完成历史学习任务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理念的创新,将整体性设计和整体性组织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前后对照、对比联系,指导学生站在更高层次与角度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将历史作为一个前后连贯的整体进行系统分析研究。
二、教师要紧扣教学设计与组织体现教学整体性
教师在组织实施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站在整体性角度进行落实。首先,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整体性时空概念。特别强调历史学习内容中的时间因素,细化到每一个朝代建立及灭亡的时间、重要历史事件出现的时间等,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将这些朝代、历史事件乃至历史人物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性的感知印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制作历史年表及历史事件要点目录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把握历史教材的内在线索,只要将时间节点牢记在心,学生的心中对整个历史发展就有全面认识。其次,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性的空间概念。无论哪一方面的历史学习内容,都离不开时间、地点与人物等要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整体性的空间概念,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和研究历史。如在带领学生研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投影地图,指导学生找出主要参战国的地理位置等信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同盟国、协约国之间的主要战线、重大战役的方位等,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更直观形象的历史知识信息,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学习要点。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历史问题时一定要充分兼顾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民众生活等因素,全面分析和理解问题,进一步提高思维方式的全面性。如和学生一起研究秦国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时,有些学生认为仅是军事实力强大的原因,看法比较片面。笔者引导学生从秦国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从政治角度看,商鞅变法带来的一系列新举措,极大地增强秦国的实力,从此走上励精图治的良性发展轨道;从经济角度看,秦国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建成,为农业的大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效益提高,为国家实力的增强奠定基础;从军事角度看,秦国军队士兵比较彪悍,加上论功行赏的激励制度,立下军功可以获得土地等,军队的战斗力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对上述几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对秦国统一六国的要素就能深刻理解,看待这一问题的角度与深度都有显著提升。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类似对比等方式,指导学生整体性分析研究历史。这样的对比可以是类似历史问题的对比,如秦朝和隋朝的短暂繁荣;可以是发展有共同之处的朝代,如宦官专权非常突出的东汉、明朝等,也可以指导学生搜集大量信息进行对比,寻找其中的异同点,发掘出深层次的历史发展规律等。
三、教师要紧扣教学形式与资源体现教学整体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在教学形式的选择及教学资源的整合等方面全面体现教学整体性,让整个历史教学形成课内外相融合的整体性教学体系,将可以发掘拓展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整体性资源,从而为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和掌握历史提供有力支撑。在历史教学形式选择方面,教师要注重构建“课前+课堂+课后”的整体性教学体系。课前要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历史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基本信息,对历史发展规律尝试做一些初步和简单的分析研究活动,从而为历史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在课后环节,教师要发挥拓展活动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支撑功能。课堂上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要点,完全可以在课后进行巩固延伸,从而为学生顺利实现历史学习目标奠定基础。通过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整体性教学体系,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形成更立体的学习氛围,将时间与空间充分利用起来,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综合能力发展。在历史教学资源整合方面,教师要重点搜集各种资源为教学工作服务。如可以结合历史教材介绍,从网络上下载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也可以动员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历史教材相关的信息,增强学生历史学习感知效果,深化历史学习理解。无论是教学形式的整体推进,还是更大范围内聚合历史学习资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强调整体性原则的贯彻落实,确保整个历史教学工作全面扎实地推进。
四、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几方面的问题,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历史学系信息时严格区分严肃的历史和戏说的历史,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分析研究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整体推进教学流程、整体汇聚教学资源,同时引导学生从整体性角度看待历史、梳理历史、掌握历史,更好地完成历史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赵波.对初中历史课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和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篇7
关键词:检查井;控制;处理措施;施工方法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municipal road projects to check well introduced the raw material se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anhole control, and explored and discussed the row of the manhole damage and repair methods in detail, and hope to be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Key words: check wells; control; treatment measures; construction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的交通运输车辆的急剧增加,目前城市交通干线堵塞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就对城市道路的负重能力和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于道路的维修及时性和途经道路下方的各种管道和线路的维修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检查井作为进行路下管道维修的主要连接处,其与路面的衔接给道路工程质量埋下了许多隐患,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检查井下陷现象给行人及机动车出行带来了不便,不仅影响了道路的使用,也给行人和过往车辆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检查井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路面不均匀下沉、路面裂缝、龟裂现象严重,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道路多年荷载和养护不周,这些质量通病严重的影响了检查井的正常使用,也不利于道路的安全,减短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一、井壁防水
在市政公用工程中,各专业检查井主要为砖砌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位于路面以下,一般处于路基部分,对检查井井壁的防水效果提出了要求。实践证明,在管道拥堵,管接口部位处理不好,井壁渗水,随着毛细水的渗透,直接导致检查井周围回填含水量增大,经过冻融循环及车辆荷载的作用,检查井周围出现不均匀下沉、龟裂等质量问题。为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对检查井井壁的防水提出了要求。
1.原材料的控制
无论是砖砌还是钢筋砼结构,原材料的控制是基础。从材料分析中,原材料包括:砖、砂、石子、水泥、钢筋等,原材料的检验根据国家规范的要求,按频率逐次逐批地检验,填写见证取样记录表,送有资质的试验室进行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在试验项目中,要抓住重点项,砖要对砖的强度进行控制;砂的检验很重要,既要用于砂浆的搅拌,也要用于混凝土的拌合,对砂重点控制砂的含泥量、泥块含量及砂的细度模数;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或硅酸盐水泥32.5级,重点控制水泥的“三大指标”;石子要按级配要求进行配比,对石子的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要加强检验;钢筋首要考察生产厂家的资质,杜绝使用无资质、无检验报告、无出场合格证的产品,尽量选用信用良好,大的生产厂家的产品,对钢筋的“三大指标”进行检验,合格后进场。在施工中,要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使用数量情况,不定时地进行抽检,按国家规范的要求进行评定,不合格的原材料要坚决地进行退场处理,不留隐患,不做原材料人情。
2.施工过程的控制
(1)砖砌结构:在管口预留部位,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放样、定位,对基础进行处理,宽出井边缘的10cm进行混凝土垫层的浇筑,养护15天左右,放检查井轮廓线,准备砌筑。检查井的砌筑使用的水泥砂浆,按1∶3拌合均匀,由试验室出具配合比报告,场拌或现场拌合必须拌合均匀,砂浆必须饱满,砖必须浇透、湿润,挂双线进行砌筑,控制好高程。抹面要在砌体砌筑完成后的3天后进行,对表面进行湿润分层抹面,厚度不小于1cm。内外按双层抹面,控制好平整度。
(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周围出现不均匀下沉、龟裂等质量问题的关键在于防水。首先是防水混凝土的控制,防水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以下要求: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00kg/m3,水泥标号不宜低于425号,应选用普通水泥;砂率宜为35%―45%,灰砂比应为1∶2.0―1∶2.5,水灰比应为0.55以下,不得大于0.6;防水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为12cm,钢筋稠密结构可为15-17cm;掺用加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用机械振捣密实;防水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对拉螺杆采用UPVC套管,提高对拉螺杆的使用效率,由此造成井壁内外相同,对防水混凝土的防水效果彻底破坏,工程中要严禁采用。根据防水的效果,优先选用对拉螺杆带1-2个止水片,施工完毕后,两端进行切割、封堵。施工缝的处理,要对原有表面进行清理,施工缝留取按“L”型或“U”型,也可采用止水条,起到施工缝止水效果。
(3)检查井的检验:检查井施工完成后,按规范要求进行闭水试验,合格后准备沟槽的回填。
二、检查井升井
旧路改造中,部分检查井为原有,对旧检查井进行保护并升井是改造道路的一项重点工程,升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施工成败的关键。城市道路在施工中,需要先将旧的检查井井筒拆除,然后根据施工路基、水稳碎石结构层、沥青混凝土结构层的施工顺序,分5-6次来升高井筒,施工过程中,害怕破坏新升高的井筒,往往对井筒周围碾压不够,导致检查井周围,结构层松散,各结构层之间搭接不严密,导致检查井周围承载力不够,使得路面经常在该部位损坏。检查井周围与路基部分、结构层部分搭接不密实的问题,在多次升降井筒的过程、井筒矗立的情况下,无法很好地调整设计坡度、平整度等的问题,造成道路检查井周围不均匀下沉的质量通病。
以下措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检查井周围处理,(各类检查井盖板以下部分);二是检查井井筒部分:根据施工先后顺序,先从检查井周围处理开始阐述。各类检查井在施工时,均需要开挖施工,但受场地影响,基本开挖的范围不会太大,在检查井浇筑(或砌筑)完成后,检查井周围的空隙较小,回填过程中一般只能采取小型机具进行夯打,因此,就选用密实度较高的级配碎石,分层夯实,并在周边与路基接合部,采用挖台阶的形式,保证接合部的回填质量。根据计算,一般回填级配碎石的区域为检查井周围80cm。
对于检查井井筒升降次数过多,对结构层扰动影响较大。为防治升井过程中的扰动,只能减少升降次数,并保证检查井周围的回填质量。根据这种特点,制定了新的升井措施:首先,先将所有高于路基的原有检查井井筒拆除至路基下20cm,新建检查井浇筑(或砌筑至路基下20cm),然后将检查井用钢板覆盖,并用全站仪对所有的检查井进行定位。最后对路基进行全面碾压,达到规范压实度后,测道路弯沉。道路弯沉值符合设计要求后,直接进行水稳碎石结构层施工,这样施工的好处在于能对结构层全幅碾压,使其形成一个整体板面,而且有效地解决了施工中对平整度、坡度的控制,体现出设计曲线。
在做完水稳碎石结构层,养护期完成后,采用风镐或炮锤对检查井进行开挖,取出钢板,清掏检查井。此项工作一般扰动结构层均在井筒周围50cm以内。因此,就对开挖扰动的水稳结构层采取现浇C15标号混凝土的措施进行施工,既有利于与结构层的结合又增强了井筒的强度。
在完成第一次井筒浇筑后,再将井筒用钢板覆盖、全站仪定位。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后,进行沥青混凝土施工,施工完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后,基本完成了对路面平整度、坡度的调整,也使沥青混凝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板面。这时,再用人工开挖检查井井筒,这时的扰动完全控制在井筒周围30厘米范围内。在对检查井进行简单清掏后,再支内膜,对该范围浇筑C15标号混凝土,标高控制在井具安装范围内,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安装检查井井具,根据道路坡度、高程等将井具安装到位,浇筑固定,最后完成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通过上述的施工,路面检查井发生的不均匀下沉、面层龟裂的情况大大减少,而且该道路的平整度、坡度等都比以往道路施工提高了很多。
参考文献:
[1]梁贵林.市政道路检查井施工技术分析[J].华章,2012,(2).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整合
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其中,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体现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视频音频的播放、通不可见的传输、微课教学资源等等各种方面。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同样已经悄然进入教室与课堂,成为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教学载体。但是,信息技术是一个整体复杂的概念,它的内涵囊括范围十分广,并不是课上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师生上机教学和学习等就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全部,也不见得是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正确结合的形式。那么,如何正确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界的应用时效,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教学工作者加以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实践方法进行分析。
一、利用多媒体创建情境,巧引课题
一节课的开头部分是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时机,物理知识表面上看上去都是复杂的符号和繁琐的公式,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复杂繁琐的文字、符号、公式转化成明了易懂又有趣的演示动画,就能够一击成功,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思维的高速运转和物理课堂的顺利展开。例如,我们在学习速度与加速度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制作两辆跑车相互追赶的动画,抑或是直接将电影中的飙车镜头播放出来,用数字来标识出各车的速度,让学生来猜猜后面的车什么时候可以追上前者,用类似引人入胜的画面来引出本课的学习主题。
二、设计模拟实验,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震撼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理科课程,具备充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因此,实验这一环节就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一部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直观、亲眼看到各种物象的产生和物理定律的实现过程,是帮助学生记忆物理知识、得到物理动手能力的有效环节。而在实验的过程中,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需要注意实验的性质。一些简单、有条件进行的实验最好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到实验台上亲自操作,体验掌握物理知识的乐趣。而对于那些操作难度较大、危险系数高且效果难以体现的物理实验来说,可以交给信息技术来“搞定”。教师可以找到典型的成功实验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在播放的过程中让学生记录现象、得出结论,如同亲身体验一般,同时也获得了实验成功伴随而来的视觉上的震撼。
三、用多媒体控制实验,做到张弛有度
进行实验时,有些实验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简单轻易地观察到物理现象,记录物理变量,最终得出实验结论。例如,实验《观察水的沸腾》,水的沸腾有一个时间上的变化,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变化发生的时间节点,得出观察结论。但是,有些实验物理变化的发生是很快的,甚至是在一瞬间产生的物理现象。这类实验,学生就不能够实际记录出即时物理变量,无法得出实验结论,例如观察小球的曲线运动,这时就需要采用高像素视频摄影来记录下小球的运动路径,借助视频播放的速度放慢功能来仔细观察小球的曲线运动过程。
四、给学生展示全面的物理现象
物理知识从大的概念上来说,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范围,而一般在这两种范围中,较为极端的物理现象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体现在能够展示出宏观和微观的全面物理现象。微观小到粒子,宏观大到宇宙,初中生的记忆很大一部分以图像记忆为基础,任何东西,必须有实际的图形概念,才能够留存在脑海中。用多媒体投射出天体运转的过程、粒子分离的模型,都是能够增强学生对微观和宏观事物认知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日食月食等天体运转造成的现象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月亮和太阳各自运转的轨道、重合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并记忆日食和月食两种现象均是由光的直射造成的。
五、物理规律形成过程展现
一些已经成文的物理定律在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使得初中生对物理知识止步不前,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这种困难成为可以以图片、动图展示出来的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大家应该都很疑惑为什么不受力的物体会保持静止或是匀速前进的状态,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制作物体受力从大到小到完全没有的动态图,将受不同力度的物体的状态变化展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理解牛顿的思维过程创造条件。
六、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估
学生当堂学习之后需要通过及时巩固和检测来找到自己掌握较差的那部分知识点,即本节课程的知识漏洞。当堂检测是再好不过的方法,因为学生的头脑处于活跃时期,知识的新鲜感和热度都很高,有利于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当堂检测不但根除了以往课堂检测的古板,还赋予了当堂测验新的特点――交互性、即时性、创新性。以往的课堂测验可以说是由一张张的卷纸和一道道习题罗列组成,而运用日益普遍的网络工具,教师能够将与本节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和规律以图片、动图、声音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加速反应,触碰视觉、听觉的灵敏开关,在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深入理解,达到巩固当堂知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造福人类的一大创新,有了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可以变得生动有趣,也可以变得简单高效。初中物理作为重点学习科目之一,其中很多成文的规律和物理现象都是无法从实际的操作中观察得到的。有了多媒体的辅助,学生能够借助于模型演示理解物理现象的发生过程,从直观的展示中得出结论,强化记忆,促进物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田风t.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8).
篇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音像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深入学校教育,对物理教学过程、课堂信息量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产生重大影响,在物理实验教学和课堂辅助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使多种手段教学与多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教研,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媒体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丰富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深奥的自然科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这就让学生感觉物理是一门枯糙无味的学科。在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后,通过丰富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媒体的演示,既解放了教师的劳动力,又大大增加了课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讲运动和力一节,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演示氢气球上升,飞机投弹,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带着急于想探索原因的心情,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再如:讲电路问题时,用动画演示短路引起火灾,不但生动有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正确连接电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感染,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其教育功能达到了最佳状态。
物理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一般的步骤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分析和结论、评估与交流。多媒体课件多感官的综合刺激在创设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2、发挥演示作用,优化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内容都是需要实验演示来辅助教学的。由于学校硬件设施的局限及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导致一些实验无法进行,若凭借老师的口头讲解,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模拟,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例如,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方法进行演示,由于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成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产生的误差较大,会导致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理解,甚至产生迷惑。此时如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过程,观察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这样,整个模拟实验过程就直观明了,学生对该实验就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
还有在讲解电流这一章节的时候,电是很抽象的东西,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就可以把抽象转变为具体,达到理想的效果。
3、突出重点、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图片是“静态”信息,无法“动化”,特别是在表述特定的实验难以再现的内容时,如大到宏观世界的自然规律,小到微观世界的结构等,常常无法准确表达,造成学生在朦胧迷茫状态中学习的不良现象.。而通过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如讲“分子运动论”、“托里拆利实验”等。这些都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研究的方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反应现象,才更具有说服力,留给学生更深的印象。
另外,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氛围轻松,学生的思维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质量,促使学生在学的同时,也可以积极进行创新,善于发现。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课堂气氛愉快轻松,不仅帮助了学生,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教师教学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
4、有利于复习梳理,重组整合,增大教学容量
教学中,我们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特别是复习的时候。对于各种物理过程,各种概念、规律的对比,如研究动能受什么影响实验、欧姆定律实验、比热容实验、焦耳定律实验等,若重做实验,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无新鲜感。但多媒体能灵活的展示、逼真的摸仿、生动的再现其实验过程,借其强大的声、图、像再现功能,由老师或学生在课堂内外,利用课件集中讲解、自学或模拟操作实验,对学过的知识重新梳理、重组和整合的演示,可唤起学生的回忆,巩固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网络化。更重要的是利用多媒体传播速度快,预设性能好的特点,多通道传输信息,加大教学容量。这一点尤其在复习课中更显其优越性。
三、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有着显著的优点,但在就目前而言,它还仅仅是辅助教学,属于从属地位,在教学中的应用应遵循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注意适时、适地、适度的加以应用,对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也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教师是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作为专业人员,教师要时时刻刻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及知识水平。作为物理教师,在掌握好牢固的物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得积极丰富个人专业领域。学习信息技术,对于教师来说是势在必行的。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丰富个人知识,完善自我的知识框架,使物理专业理论与实际结合,而且可以和其他学科相贯通,形成一个教学的综合体系。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完善教学上的不足,利用现代化科技来创新,在学科上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学习他人的教学长处,弥补自身不足。因此,信息技术在这里充当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助推器作用。
2、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能取代教师
多媒体的选择要适时、适量、适当。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些可以由教师讲清楚,由其他教学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让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课件。在中学物理中并非一堂课全程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其它教学手段又无法实现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能体现其价值,防止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教师设计课件,不要只注重外在形式,应注重实效,应遵循学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注意力规律。
3、不能完全替代真正的物理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建立一个概念或规律的时候往往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并通过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很多学习心理活动,如:观察、分析、掌握实验方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掌握实验方法。目前,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存在许多误区,其中之一就是用计算机动态摸拟或录像基本甚至完全代替物理实验,教师成了点鼠标的“操纵者”,学生成了“观众”。 案例:在教学伏安法测电阻时,实验过程中电路的连接事项(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接法、电流表电压表量程选择及接线要求等)、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练习、滑动变阻器的调节、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等都要学生亲身体验体会。如一味的用计算机模拟,学生失去动手操作机会,他们会在实际实验操作中不知所措。而且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物理学中处于重要地位,它的直观性、尤其真实性是多媒体课件无法达到的,学生没有动手、动脑机会,显然这节课有点不足,好象是在纸上谈兵。所以,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代替物理实际实验。
总而言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物理课堂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对于物理概念现象的理解,对于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完善和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过程,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想真正发挥其巨大的作用,还需要积极探索、共同协作、共同开发。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王吉庆,段蕙芳《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评价与实验研究》.
【3】、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
篇10
【关键词】民航签派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的发生在飞行器的运行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这些事件对飞行器的正常运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民航公司来说,签派中的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更为巨大,其对飞行员以及乘客的人身安全都存在着较大的威胁。因此,民航公司的签派员面临的工作责任更加重大,对其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的要求很高,其工作性质要求签派员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要具备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措施的能力,尽可能地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下面首先对签派中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民航签派中突发事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签派员对突发事件的认识不够
作为一名签派员,在飞行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要自觉地给予足够的重视,严肃地对待问题并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但就目前民航的签派员整体来看,很多签派员在遇到突发事件时,都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导致事件处理不及时,从而引发出一系列更严重的问题,这都是由于签派员对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所导致的,没能在飞行任务执行之前就制定出严密的突发事件处理方案。由此看来,只有签派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对突发事件持有足够的重视心理,才能在时间发生的最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地判断和正确的应急措施,否则,会对飞行器的乘员造成很大的安全威胁。
(二)签派员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
在一般情况下,签派员需要在飞行器从起飞到降落的整个过程中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在工作的过程中,签派员需要对会对飞行器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都加以注意,例如气象信息等等,除此之外,在专业的飞行知识、空中管理以及地面指挥等相关的知识都要非常了解,才能保证签派工作的有效性。如果签派员的专业知识不够牢固,知识不够全面的话,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就很难有条不紊地解决,从而使飞行器乘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损失,签派工作就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
(三)信息的传播速度慢
就民航的签派工作的现状来看,当紧急事件发生时,相关的信息传播的速度慢是导致签派工作有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签派员和安全部门联系的途径过于传统和单一,这些通信手段的信息传播速度过慢,需要的时间也较长,因此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的传递不够及时准确,事件自然不能得到正确圆满的解决;其次,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签派员决策的权利过小,必须将情况上报给上级领导,之后等待公司领导的指示才能采取一系列的应急措施,但是在指示下达之后,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就会导致采取的处理措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准确地对突发事件进行解决。
二、如何正确处理民航签派工作中的突发事件
(一)提高签派员的责任意识
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签派员扮演着不可代替的角色,是突发事件处理的关键所在,因此,签派员的工作态度对事件的处理效果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签派员只有在工作中时刻保持非常强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才能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做到有条不紊。因此,民航公司必须不断提高签派员的责任意识,使其端正工作态度,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法入手。首先,要保证签派员的专业素养,定期对签派员进行考核和培训,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签派员才能在此基础上将理论转为实践,更好得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签派员的工作是从飞行器的起飞开始一直持续到降落才结束,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对飞行器进行密切地关注,由此看来,航空公司对签派员的专业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只有专业基础好的人才能够胜任这一责任重大的工作,才能在飞行任务开始之前就做好万全的准备,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保持冷静的心态,根据专业知识及时地采取正确的措施,保障飞行器乘员的人身安全。其次,签派员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要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积极地参与到航空公司的优秀文化氛围中,时刻保持工作热情和积极的态度。
(二)保证签派员相关知识的全面性
前文中也提到了,签派员相关知识的全面性是保持突发事件能够得到正确处理的必然要求,因此,航空公司对签派员的全面发展也要进行一定的要求。首先,签派员要对航空公司的整体运营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在最短的事件内与相关的各部门进行联系,保证应急措施的及时性。其次,签派员对飞行、空中管理以及机场运行等一系列的相关知识都要进行掌握,还要对其他单位的工作流程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对应急处理工作进行严密的安排,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一般来说,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签派员要对机长进行指挥,因此就要求其对飞行的具体事项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指挥。
(三)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
应急信息的传播在整个应急工作中找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速度必须得到保证。关于这一点,民航公司要适当地改善通信途径,保证信息传递途径的多样性与有效性,建立系统化的信息传递和接收系统。除此之外,还要给签派员更多的决策权,这样才能保证签派员在事件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采取最佳的应急措施,避免因为等待上级指挥而产生错失最佳应急时间的情况发生。
总而言之,签派工作中突发事件的正确处理是民航企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保证签派员的工作效率和专业素质,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证突发事件得到正确的处理。
参考文献
- 上一篇:经济纠纷的诉讼
- 下一篇:冬季安全生产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