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8-14 17:3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

篇1

Abstract: Archiv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unique and irreplaceable.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accelerate the digitization process of archival information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val informatization. Combining with years of arran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files, the autho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il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val informatization.

Key words: archive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the concept of archiv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是设计、施工、监理、基建等活动的重要依据。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规模大、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系统工程,要有序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转换档案管理模式及更新档案管理理念、加强档案基础工作。二、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特点1. 档案信息载体电子化目前,在水利工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的文本、表格、图形、图片、声像等都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下来的,档案介质正在从纸质向电磁介质转变。从存贮介质看,硬盘、软盘、光盘等系列存储设备具有容量大、占用空间小、便于修改等优点,为电子化档案的保存提供了有利存贮条件。现代的存贮设备不仅可以节省库房空间和档案装具,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将大大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工作效率。电子化档案将最终改变档案资料载体形式。2. 档案信息组织形式网络化

传统档案工作的信息组织大多是人工方式进行的,采取的是手工登记、编目、造册的方法,只能按类别、年份进行比较粗的分类。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组织模式、信息处理技术及信息利用方式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档案现代化管理可以实现归档、编目、查询检索和借阅管理的自动化,便于档案信息的接收、传递和存储,有利于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3. 档案信息查询检索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把档案中的知识、技术、成果信息及时有效、合理、合法地开发利用,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传统管理方式下只能根据归档的分类方式,按类进行简单查询,检索条件简单,查询结果比较单一;实现数据库系统管理后,可以根据主题词、关键字进行全文检索,也可以将多种条件组合在一起进行复合条件的查询,让信息技术所包含的科技含量在水利行业中得到充分体现。三、 档案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分析1. 档案资料整编混乱由于每个历史时期档案的整理质量要求不同,整理的规格原则不统一,没有按一定的规律科学分类,形成整编、组卷的目的。以至于造成档案资料以齐全为目的,以案卷不丢失为原则,内容庞杂、档案资料繁多、分类不清楚等一系列情况,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卷不规范,编号方案、形式不统一。不同时期档案资料整编不同:档案资料整编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组成的 ;之后改为档案资料整编按施工前期—施工中期—施工后期组成;再之后更改为施工准备卷—施工进度卷——······——验收卷。(2)在文书档案中存在案卷标题不规范、问题标注含混不清、卷内无文件级检索目录、文件标题不全、责任者不明等现象,以致于部分内容未被案卷标题涵盖,有些文件就很难检索到,从而产生漏检,影响档案利用率。(3)组卷规则不规范、不统一,如有按时间组卷的,也有按职能部门管辖权限组卷的。(4)档案整编工作中对“卷”和“件”概念模糊,对一些文件之间没有互相联系的文件,没有取舍,统一编档入卷。既不方便利用(按“件”检索、借阅、复印等),又不利于档案的信息化处理。四、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几点建议1. 加强档案基础管理工作档案的基础性管理工作,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准备。要对档案实体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首先,要做好档案实体的前期处理工作。首先,档号的编制要规范,要统一档号编制方案和档号形式,档号要能正确反映档案的分类和排列次序,以便于保管和查找。其次,档案著录要规范,尽量采用最精确的词语涵盖案卷的内容,使用同一个称谓、同一题名,以确保检索点的一致性和唯一性以保证检索点的准确性。2. 加快档案管理文档一体化的进程文档一体化管理是将文件和档案作为统一的系统工程,要加强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就必须要求单位的文件、档案类目划分和设置要准确、文件转换格式要标准和规范,使各类文件管理系统都能和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接口紧密衔接起来。档案部门应改变传统档案工作模式,在单位网站的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让本单位人员利用本单位的局域网站,足不出户就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五、结束语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电子文件有效安全运行和归档;必须统一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参考文献:[1] 赵沈贵.档案信息管理和传统管理。档案学通讯,2006,

[2] 叶哗.信息时代档案管理浅析.云南档案,2008,

篇2

关键词: 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效率,应努力完成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交换控制设备和其相关的电子设备的硬件设施协调完整,形成相应的管理系统,使自动化的处理功能更加简便,远程控制能力更加强大,做好其管理才能保障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建设。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的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各个地方政府水利部门对于水利建设和维修都没有专门的资金渠道。一般都采用“工程带信息化”等各种方法来保障,使得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渠道没有稳定的保障,造成了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从而导致了水利建设尤其是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不够,实施过程的效力低下,信息化后的系统维修难以保障。对此我们可以尝试建立水利信息化的长期投融机制,一是实行分项、分级的投资模式,二是实行招商的形式,吸引一些投资,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2、水利信息设施基础的建设迟钝

水利信息的采集设施达不到要求,全国各地很多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尚未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大量的堤围泵闸主要是手工操作运行管理,实时工情自动化采集几乎还是空白,急需建设以自动化监控和安全监控为重点的水利工程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同时,水利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不能满足要求、急通信保障措施不够。同时,由于水情遥测通信设备24小时不间断工作,设备内部电子元器件老化现象普遍存在,从而降低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在设备管理上思想比较陈旧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跟不上新技术和新设备发展的速度,设备和技术更新换代后逐步的应用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观念的陈旧难以真正的接受先进的管理经验。设备管理人员承担着生产与安全的责任,如果不深入现场及时掌握工程设备的运行信息并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就很难把工程设备的竞争能力提高起来,也就使得设备管理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

4、工程施工与设备管理严重脱节

设备管理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大量的调查论证之后发现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生产组织经营和设备信息管理上不能有效结合。首先是在施工组织上缺乏设备管理人员的参与,第二点作为生产管理者也很少去考虑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情况,在只考虑生产的情况下做出的施工计划与设备管理的要求存在偏差。在设备管理中不能只注意购置、出厂及检验等表面性的资料,也要根据实际生产中设备的运行状况作出具体的分析,达到全面的设备管理要求。

5、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人才匮乏

总的来看,“十一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与“十五”末相比,到2010年底水利系统职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由10%提高到了18%;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由51%提高到了6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比例由10%提高到了13%;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人员占工人队伍比例由3%提高到了6%。但和其他行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如2012年环保行业中,本科生占比25%,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比8%,中专生占比约为60%另外信息化运行管理保障人员缺乏,人才队伍亟待扩充和加强,水利部门的待遇较低,无法吸引到高水平的IT技术人员,除此以外IT技术管理人缺乏,复合型的信息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向纵深发展。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1、增加政府的资金投入

水利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政府投入是资金的主要来源。总体上看,水利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资金来源更加广泛,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但重要的是确保落到实处,应将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各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财政专项预算和水利发展基金,确保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资金投入。

2、加强水利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建设

各级水利信息化工作机构应主动研究水利信息化发展战略,紧跟国家信息化发展方向和信息技术发展潮流,研究制定水利信息化相关的政策、规划和标准。并遵循国家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结合水利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表,对必要性不大的要予以调整,对内容相近的要合理归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完成各单项标准制定、修订任务,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避免重复建设,保证不同网络系统间互联互通,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益。

3、深化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

水利系统是一个信息密集的行业,一方面要大量输出,旱情、水情信息,水文水质,水环境、水利工程项目信息等。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行业的信息支持的引入与应用对水利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共享的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水利行业在面临全球信息化技术的大发展的背景下,当前重点发展的水务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水环境综合治理监控系统,都需要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微电子技术、AUTOCAD等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支撑。

4、水利信息化的环境建设

水利信息化建设另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环境建设,主要是保护环境。因为环境是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水利信息化建设有利进行的基础。为此水利部门于2003年相继出版了《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一)》《水利部信息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全国水利信息规划》。水利信息化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水利周围环境保护建设,水利生态保护管理及水利安全等几个方面。

5、做好运行和维修管理

运行和维修管理模块的基础是日常维护与保养,主要就是对单体设备的审核与信息统计,详细记录下设备保养周期和运行时间,并可以根据保修时间设置报警系统定期警示使用者对设备去进行维修与保养,同时也可以详细的了解到常见故障的分析结果和解决措施,根据以往的经验及时的把故障排除,保障设备正常运转。此外,为了实现对工作人员对日常设备管理工作的知道和即时向上级反馈精确数据的需要,不仅要分析系统数据库中的档案数据更要分析其中的运行数据,大致上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比设备管理技术和费用指标以及设备机型、设备的使用周期和使用费用、设备的维修费用预测和事故情况,通过对上述几方面内容的分析,可以使管理人员清晰的明白不同类型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投资的效益,从而更好服务于为企业的发展战略。

6、引进和培养是和水利信息化的高水平人才

水利信息化工作是涉及面广,专业要求高,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行业要求,对人的从业素质要求很高,从业人员具有创新化的思维,具有先进的理念,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熟悉水利专业的特性等特征。根据水利系统现有人员的现状,建议一方面可以加强现有技术的培训,使其逐步成为一专多能,综合素质高,适应新时代水利信息化要求的员工。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的引进工作。水利部门要结合当地薪酬情况,利用高福利,高待遇,吸引专业人才尤其是高水平IT人员投身到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来。

结束语

水利工程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时期有新的要求,水利建设只有与时俱进,实行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水利信息化管理,才能促进水利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连涛.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5).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 信息化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至今,水利建设已经与当前的市场经济充分地融合,以各个体制为主的水利建设管理新构架已经基本完成,而水利工程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众所周知,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的周期较长且规模宏大,可以说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面对如此复杂的工程,各级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便显得尤为重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包含着诸多环节,这其中包括前期准备、主体施工以及验收等一系列阶段,从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全局角度来看,仍然存在诸多不可调和的问题,频繁修改设计、工程预算的不合理、重复设施的建设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管理效率,同时加大了协调工作的难度,甚至会致使建设工程在宏观上难以得到控制,由此可以看出,建设管理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关乎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对社会的团结都会构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各级部门应当充分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工程的建设工作。

建设管理的信息化现状

面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除了一些客观因素之外,一些主观因素也是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些主观因素包括工程的管理水准以及技术的滞后,究其根本,还是由于缺乏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措施,面对众多而又相对繁杂的工作,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同时信息处理的水平滞后导致决策带有一定的盲从性。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达,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中,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在某一程度上也促使了水利信息化的不断前行,一些信息化软件可以大大节省工程规划和工程预算工作的工作量,为管理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加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然而当今的一些工程管理软件的功能仍然受到技术上的诸多限制,同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首先,这些管理软件并没有与工程信息、设计数据和工程计量等建立起联系,根本无法实现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三者的统一协调,数据信息的集成与交互功能还有待于改进。其次,管理软件由于受到平台的制约,分析技术仍旧处于初级阶段,致使工程建设中大规模的数据和信息无法得到有力支持,让工作人员忽略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难度。再次,就是当前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数据信息仍然没有实现资源共享,致使庞大的数据量得不到高效的传输,要知道想要获得这些数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因此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共享,那么其价值会被大幅度削减。最后要提到的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软件开发准则,这使得各个类型的信息产品根本不能与水利工程的复杂程度相适应,所以信息技术的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以往的MIS系统所分析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数据流,所谓信息化管理仅仅针对于数据,所以MIS系统对于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极高,不但要求要掌握工程知识,更要求它们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这会严重影响企业人员的参与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由于人员的变更造成系统瘫痪的状况屡见不鲜。然而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要求严格执行高标准、低成本的准则进行规划工作,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对设计数据库的过程当中将空间、时间进行有效的统一,实施信息的交互管理和对数据的全面分析,以保障数据交互的流畅程度,而想要有效地对信息化建设成本进行控制,就必须将开发模式进行统一,实现结构、标准平台的有效融合。水利工程与其他工程的一个明显区别就在于要对水利工程的实体进行监控,这就决定了交互工作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程度,只有交互工作顺利进行,才能保障系统的实用性。因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在工程中实施可视化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为水利工程建设制定出完善的档案信息,要知道无论哪个领域的工程建设,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水利工程更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这个变化不具有可逆性,一旦建立便不可能再进行修改,所以完善的档案信息对于水利工程来说便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化的开发模式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低成本和实用性的根本原则,信息化的建设应当首先确立总体的设计规划,按部就班地进行系统开发工作,在设计过程当中应当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尤其要注重平台、操作模式以及结构的设计。软件开发模式的决定因素有很多,而数据库结构在众多决定因素当中是最为重要的,水利工程中的众多子系统都与工程数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按照既定的原则设计数据库结构,之后才能保证各类信息系统的顺利开发。

而在信息化建设当中软件的平台设计也至关重要,众所周知,水利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复杂异常,而传统的MIS系统根本无法满足当今工程管理的实际需要,因此应当利用一些软件技术,合理地开发软件平台。

GIS系统

所谓GIS系统,指的是一种全新的空间信息模式,它是GPS和遥感技术的平台,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实现了工程的可视化管理,将一些抽象的数据通过图像的形式被直观地表现出来,降低了分析数据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提供了结果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效率,同时,这一系统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这让更多的人都能够从事工程管理工作,降低了企业的负担和资金的投入,GIS系统具有直观、简单的特点,相比于传统的MIS系统,其具有的效率优势非常明显,同时GIS系统还具有交互式功能操作功能,此功能以数据管理为核心,通过数据分析,建立起与其他信息的交互和传输,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传输效率。

总 结:通过文章的详细阐述,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国内的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总体的发展方向是健康的、有序的,而面对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相关部门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开发人员应当开拓思维,在发挥原有系统优势的基础之上,勇于开拓创新,为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创造出更加高效、实用的软件系统。

参考文献:

[1]王建武,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发展方向[J],水利工程建设,2010.

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N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383-01

随着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设管理开始由传统型的经验管理逐步转换为现代化管理。各级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在抓紧骨干性工程措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非工程性措施的建设,并着手利用通信、计算机、程控交换、图文视讯和遥测遥控等现代技术,配置相应的硬、软件设施,先后建立通信传输、计算机网络、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采集,水工建筑物的自动控制,作业现场的远程监视,工程视讯异地会商及办公自动化等。

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水利现代化的发展

全面实现我国水利事业的现代化发展,首先要制定完善的水利现代化建设计划方案,做好水利的管理工作,流域管理部门要重视管理人员的选拔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注重人才的培养。规范管理体制,健全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采用先进的流域管理技术,重视综合治理流域的管理思路,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策略,最终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这都要求我们转变思想观念,回归自然,人与河流和谐相处,大力宣传人与流域和谐共处的观念,使流域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和平衡;强化技术规范,大力发展先进的水利技术,更新水利修复设备,不断提高水利建设施工技术水平,保障水利资金的投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监督机制,实现我国水利现代化发展。由于当前我国正加快经济发展,我国水利现代化建设也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防为主、治为辅、防治相结合的策略。根据地域的不同,制定符合当地发展需要的水利现代化计划方案,分阶段综合治理,提高效率,加大资金的投入,发展我国水利事业,实现人类社会与水域生态系统的和谐共处。

二、现代化管理系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工程建设管理虽具有相应的国家管理规定和基本建设程序,但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具体标准,也缺少现成的经验借鉴。如何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制定临时(建设期)与永久(运行期)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十分关注和急需的课题,也是涉及水利信息化建设战略实施的关键。根据长期的工程实践,我们认识到工程建设管理应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基础,结合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并应用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择优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构成一个技术先进、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系统开放、扩展灵便和实用的综合业务现代化管理操作控制平台,提供信息交互、资源共享的网络服务环境,将是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发展方向。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解决方案拟借助于现代的通信、计算机、遥测遥控、图文视讯等先进技术,建立专用的通信传输链路、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实时的信息采集网络、动态的远程监视监控网络和实用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配置和研制开发相关的应用软件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监测、水工建筑物的远程监视监控、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工程建设管理办公自踊和工程管理视讯异地会商等综合业务的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鉴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系统中通信传输链路的建设拟采用有线、无线兼容,多链路迂回的基本原则,其骨干性传输链路拟选择技术先进成熟、性能稳定可靠的光纤、卫星或数字微波等通信方式,以确保通信畅通、传输可靠和安全运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拟根据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客户终端和网络管理等硬件和应用软件,并研制开发相关的工程建设管理专用软件,完成工程建设管理局域网络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做好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计算机网络的汇联,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工程建设管理广域网络。

三、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在水利防汛的应用

目前在全国各省市基本上都建立了本地的局域网,通过卫星线路连接到国家水利部,构成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水利专网,为当前的水利防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根据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可划分为5个分系统,即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天气雷达系统。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总体结构由两个网络组成:一个是分中心以下的星型报汛网,一个是分中心以上的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两个网在分中心汇接。利用多种通信信道组成的报汛网和众多的报汛站、采集点一起组成了信息采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基于国家公众通信网组成,它为各级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工作平台的相互间交换信息的通路。

四、现代化、信息化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促进水利新理论的产生

为实现我国水利建设的现代化,水利新理论应运而生,在总结传统理论优缺点的基础上,充分体现高科技、现代化的管理思想。传统的旧水利理论是以改造大自然、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为主要指导思想,以力学知识作为支撑,在这种思想下的水利建设工程严重的破坏了水流域的循环系统。水利新理论在总结传统理论优缺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等因素对水资源的影响情况,发挥水利在流域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重要作用。水利新理论跨出传统水利理论的局限,将流域观念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在重视流域的物理特性之外着力分析流域的社会及自然特性。在研究流域的水文规律的基础上,从天象、地象及生态整体上观察水域情况。同时,不可忽视人类活动在其中的影响。顺应水利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水利新理论在综合分析水域的自然特性、水文状况以及社会特性,实现流域范围内的社会可持续发展。

篇5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公众服务

随着信息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加快,网络信息化、智能自动化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陕西省政府近几年来逐步加快推进“数字陕西、数字丝路和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建立完善的基层水利信息化设施系统已成为农业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研究的重要内容。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智能自动化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散采集、远程传输、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以充分挖掘水资源现存潜力,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资源的综合应用水平和交互共享程度,全面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公益和水事处理的效率和效益水平[1]。

1 县级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现状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一批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灌溉、农村供水、城市供水、养殖旅游等功能的农村小水电得到建设开发,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农村电网能源的重要载体。但这些水利水电工程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由于受传统建设理念、建设技术水平、综合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在应用水利信息技术来全面提升水利行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基础设施服务等方面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严重影响水资源数据资源效益和资源交互共享社会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一些县级水利主管部门仅配备几台计算机,其功能也仅局限于洪水预警预报和局域网络资源共享,许多宝贵的信息仍停留在某些部门内部没有实现社会公开共享,没有得到合理的采集、保存和分析应用[2]。对于一些防汛抗旱水利部门而言,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应用开发系统,其雨量站、水文站缺乏系统规划,布置不合理,甚至有些水库站点没有必要的水文监测设施和水清监控设备,无法实现短期洪水的预测、预报和分析,给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运行防洪决策提供不了必要的数据资料,不能给防洪决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另外,水环境破坏、河道弃渣淤积等,导致河流发生洪灾机会大大增加,加上没有必要的信息化监测和监管系统,河流生态和工程区居民的生命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合理解决有限水资源的供需日益紧张问题,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水资源的安全水平,充分发挥工程的发电和社会服务功能效益,建设基于水利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服务和资源共享系统,有效提升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功效,也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方向。

2 加强县级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几点建议

2.1 建设完善基础数据库和水利资源共享数据服务中心

基础数据库是实现有限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的核心,其应包括:水文水资源基本数据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营基本数据库、水资源调配管理基本数据库和水利行业行政主管基本数据库等。通过系统完善的县级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为各行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水利社会服务功能。水利资源共享数据服务中心,是县级水利水电工程信息资源汇集、统一存储和管理、交互共享和服务的核心,它将全县乃至周围县市水利资源信息进行全面、标准的汇集,从而实现水资源的交互共享,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合理调配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完善性和准确性。要充分收集各河流规划信息、水文气象资料、降雨径流数据、历史洪水资料、旱情旱灾、地质灾害、饮用水质、水土保持等信息,实现水利本行业和跨行业等进行全面系统采集,并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资源的交互共享。

2.2 完善区域河流洪水预警及防汛抗旱指挥信息系统建设

要在前述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水利资源共享数据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系统采集的水文气象、水情、水情、工情等信息,结合智能预测专家系统等,合理分析预测区域暴雨、洪水等特性,并结合现有的县级抗旱防汛指挥系统和市级洪水预警中心平台,建立集水利水电工程防汛抗旱管理部门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市级防汛抗旱指挥中心,三层级为一体的综合防汛指挥系统,实现汛期防洪数据信息资源的快速采集、远程传输和集中分析管理,及时掌握旱期、汛期可能出现各种地质灾害和险情。在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旱期、汛期基础数据采集外,还需要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3S卫星遥感云图信息等建设模拟仿真的综合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实现防汛抗旱方案的可视化动态模拟仿真,确保防汛抗旱计划策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2.3 建设完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管理系统

在“十三五”期间,要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农村小水电工程特性,借助“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实施契机,做好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系统建设。建设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管理系统,实现有限水资源数据的全面接受、统一归类保存和综合加工分析,实现水环境容量综合评价、水资源调查分析、水资源规划调度及保护监督、取用水许可管理等功能为一体,充分挖掘有限水资源内部开发利用效益,全面提高其社会服务功能。

2.4 建设多参数水质监测和水土保持监管系统

在“十三五”期间,要加快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建设,充分结合“固定、移动、自动和智能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水资源和水质信息的全面采集。建设集多参数同步采集为一体的水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定期监测水质,快速响应突发性水污染数据信息采集功能,便于为相关管理人员和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建立多参数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居民、牲畜的饮用水安全和工业可靠用水。加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效益监测,为泥石流等灾害预防、预控等提供完善的信息化数据资源。

2.5 建立水利信息数据共享公众服务平台

在区域水资源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包括:区域水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水利科技及政策法规、水质水价信息、气象水文数据等数据资料的信息数据共享公开服务平台,实现水利数据资源的公开共享和公众信息服务。并开放群众监管窗口平台,不断修正系统平台功能和技术服务,有效提高县级基层水利部门的综合办公效率和公众服务的社会透明度,推动水利政务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3 结束语

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的数字信息发展,陕西县级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现有的县级水利信息化系统其功能大多基于业务应用功能需求而开发,主要为满足水利主管职能部门的垂直管理功能,而缺少横向的交互共享和集成统一,数据资源共享公众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十三五”建设期间,作者建议应从基础数据建设、洪水预测预警、防汛抗旱、水质监测、水土保持监测和效益评估、公众服务等方面,加强信息化系统功能建设,有效推动水利水电工程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风.中国水电信息化建设工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J].中国建设信息,2011(8):10-17.

篇6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水利现代化;数字水利

中图分类号:TV2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2018

引言

我国水利部针对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趋势已经给出了方向,那就是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全面分析了解水利信息化与水利现代化之间的联系,进而制定更为科学地措施。水利建设区域的各级政府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强化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并制定更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更好的促进水利信息化开展,促进水利现代化的实现。

1 水利信息化与水利现代化之间的联系

水利信息化就是指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开展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并实现信息的搜集和共享,极大的提升了水利工程建设开发的效率和质量。而水利现代化的范围比较大,是指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运用现代的思维以及方式,借助现金的科学技术,改变传统治水思路,提高水利工程供水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的各项措施。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两者的内涵能够看出,在信息技术普及到我国各个领域的新时期,水利建设信息化同样存在于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也就是水利现代化建设依赖于信息化,而水利信息化又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标志,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带动水利现代化建设,促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是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的总体思路。

2 如何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通过上文对水利信息化与水利现代化的关系分析能够看出,我国在发展水利现代化的过程中,切实抓好水利信息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要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构建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够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具体分析如下:

2.1 强化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力度

各地单位政府都要将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放在重点位置,重视水利信息化建设,要确保各项建设工作都落实到实处,在思想上要积极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用切实的行动推进“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进程。

2.2 科学设计,合理规划,统筹全局

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跳查分析与研究的工作,将各种影响因素,积极因素以及各级单位、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情况了解清楚,并整理存档,依据这些资料,构建统一标准,实现资料的综合利用,做到从设计到施工,全方位落实信息化,制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全方位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

2.3 强化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充分发挥管理效力

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规范信息化建设行为,实现管理信息化,是促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管理部门应该在内部实现合理分工,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做到人尽其责,同时赋予信息化管理部门相关信息化的规划,立项以及设计,审查等职能,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另外,信息化管理部门必须要积极参与到各种信息化建设的环节中去,实现监督与管理等的职能,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4 要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

足够的资金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积极引入高薪科技,水利部门要充分掌握时机,积极进行信息化项目的建立以及建设,财政部门针对具有可行性的立项,充足的资金是建设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2.5 完善运行管理体制

我国在针对自然灾害的预警系统方面,一直坚持信息化建设,其中水利信息资源的采集管理是重要的内容。为了能够将这些建设落实到实处,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是必然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管理效果,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全面保障各方面资金的优化配置,推进维护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从而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2.6 要加速推进水利信息化发展

实现信息化技术标准的统一化,建立更加稳定,健康的运行环境,同时要与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重点针对相对薄弱的环节,以及人们所关心的部门开始,不断推进细化建设的范围以及进程,做到有步骤,有计划,全面落实我国各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和规定,实现资源的统筹规划,真正做到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

3 结束语

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一项非常重视,在社会进入现代化之后,水利工程建设也逐渐进入了现代建设的阶段,而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建设是我国水利部门给出的重要指示,严格的遵循这个指示,开展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各级水利工作者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方国华,高玉琴,谈为雄,郑在洲,郭宁.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3(03).

篇7

【关键词】中小型;水库;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推广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经济社会真正步入了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信息利用俨然已成为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信息的作用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利资源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源和信息是当今社会持续发展的两大支柱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利资源是促使水利行业向现代化转变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实现水利的信息化建设是水利现代化的前提。

1 中小型水库水利资源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水利基础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但依旧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水利信息的利用不充分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力量薄弱。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拓宽了信息渠道,极大的方便了信息的传递和获取。办公用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仅限于一般信息的浏览或简单信息的查询。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都有了进步,但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造成我国的水利信息利用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水利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信息的汇总、系统的维护、监控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等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水利系统现有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相对较少,技术能力相对薄弱,很难完成水库水利工程大规模的数据采集、汇总和信息的及时更新。

2 中小型水库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水库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基础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以及全国水库的相关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等分系统建设;水利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水库信息数据库是国家安全重要的基础性公共信息,为国家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水库综合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水库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中小型水库的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中小型水库的水文观测站少和相对流域较小,洪水汇流和入库的时间短,传统的时段报讯方法和人工语音报讯无法对水库流域降水实现实时掌握,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出洪水预报;大多数水库还采用传统的人工洪水预报方法,这种方法工作效率低,不能进行实时预报;中小型水库普遍尚未实现计算机模拟洪水调度,依旧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洪水调度,手工方式演算计算量大、效率低、精度差,很难实现水库洪水的多方案调度和方案的优选,无法为现场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技术支持;中小型水库的工作管理人员较少且文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有限,水库情况和雨水情况的资料整编费时、费力,准确性和及时性不能保证。所以,应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水库的实际情况,促进水库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起一套集水域情况采集与传输、防汛值班机、洪水在线预报、洪水调度模拟、水情资料整编等功能的自动化系统。彻底解决传统的水库工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水库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3 中小型水库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方向

3.1 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水库水利工程也凸显出新的特点和要求,主要包括水库水利信息的多元化、信息的快速传输、快速处理、资源共享、水库水利信息的安全性等等。随着全球地理信息系统,以及RS、RTK等传感技术的应用,为水库水利信息的多元化提供了更加丰富准确的信息。卫星系统和雷达信息的引进,推进了水库水利信息的数字化进程,加快了水库的规划、开发、管理信息的全面数字化。先进的计算机网路技术使信息传输数字化和网路化,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利用率。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使得在短时间内收集齐全的国内水雨信息成为现实,为全国的防汛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持和及时可靠的信息来源。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快、可视化程度高、表达更直观。高水平软件的开发和先进的加密技术,切为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提供了保证。努力提高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重视信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新的信息系统管理方法,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3.2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现代水利的顶层设计,把水利信息化建设贯穿于“建设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江河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的全过程,力求实现水利信息化和水利现代化有机融合;要加强基础数据采集和信息资源共享,构建完善的数据采集、处理、传输与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对水库水资源基本情况实时监测,为政府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要加强水利信息技术应用和推广,推进信息技术在主要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强制性保护中的应用,建立防汛、防台风、防山洪灾害联动预警机制,利用现代技术,在流动人口进入山洪灾害危险区或发生山洪灾害危险前,及时有效的提出预警。

水库水利信息化所需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全国性的网络工程,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包含的关键技术有: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信息数据和信号的模拟、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和传感器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化管理等技术。从水库水利资源规划管理到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促使传统水利工程向信息化水利工程转变。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不断丰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各个水库、江河流域等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是国家水利信息化的一部分,是国家水利信息化系统的信息源和信息子系统。这是一个规模庞大、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涉及到水利行业的方方面面。水利的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一项重大战略,需要水利共组人员认真去布置、实施和完成。

要加强中小型水库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资源利用率。水库水利的信息化建设要按照相关建设的程序,合理规划设计、实施和建设。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着重强调水库的日常维护、技术培训、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促进水库的保持和升级。要加大与有研实力和熟悉水利行业特点的计算机企业的战略合作,确保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持。要加大对水利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培养出专业技术与信息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建设一直特色、专业、敬业、高素质的现代水利队伍。不论从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都是信息采集、传播和利用都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优势,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4 结语

水利的信息化建设要在国家信息化建设方针的指引下,适应水库水利工程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提高水库水库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服务目标。在全国水利行业中推广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水利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解决水力资源不足和有限资源共享难的问题。以促进水库水利工程的信息化来提高防汛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土保持、水质监测等水利工作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立足应用、着眼发展、实务创新,带动水库水利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保证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赞.利用IT技术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1

[2]沈青德.陈林.辽宁省中小型水库水情预报调度系统技术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10.10

[3]罗海龙.梁振海.王亚迪.GPS技术在白石书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的应用.现代农业科技.2009.12

篇8

1信息环境下的水利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现状

1.1档案观念问题有待更新

当前水利工程档案在建设档案管理中是较不受重视的类别,花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而且水利工程基建部门往往重视不够,不想配合,认为材料放在手边用用就行了[4]。水利工程基建部门一般随意找个临时工作为水利工程基建资料管理员,临时工有的甚至连水利工程基建项目材料的构成也不清楚,更不用说是符合归档的要求了。水利工程基建部门的水利工程基建施工管理员在用图纸等材料时往往随意涂写,用了资料后不会及时交回到资料保管员手中,资料保管员也不会主动地催收。

1.2档案管理缺少保障制度

虽然《档案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了多年,但是相关水利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制度有所滞后;有的地方所制定的水利工程档案规范因政策水平的差异而大相径庭;有的地方的规范、制度甚至只有大致框架,而没有细则,造成水利工程档案工作没有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岗位责任制度及考核范围。调查问卷表明,被调查对象100%的人员认为制度是水利工程档案收集的另一个难点,90.0%以上的人员认为现今的本水利工程档案归档范围应加以改进[5]。

1.3归档的水利工程档案质量有待提高

在己归档的材料中发现,水利工程档案的材料普遍质量不高,如图纸的清洁程度、整齐程度等。有些图纸不是原件,而是复印件;有些图纸上有任意涂写等情况。档案的信息化程度也普遍偏低,在已归档的水利工程档案中,很多只能做到目录级的管理,即只能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上检索到目录,而没有相应电子稿。还有的工程因为未能进行部门立卷制度,只是上交材料,需要档案部门进一步的整理。同时归档时间跨度大,具有成套性[6]。主体建设工程从立项到竣工验收要经过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每年都有新的文件材料形成,这些文件材料与该工程相联系,是反映该建筑实际建设过程的真实记录。这些材料都应按该工程项目立卷归档,而不应不受时间长短的限制。这样才能保证案卷的成套性不受影响,有利于今后的档案管理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

1.4档案载体有待丰富

按规定,施工过程每个阶段均要留下照片或是其它电子文件。但调查表明,特殊载体的材料匾乏,要么没有相应的材料,即使有一些有特殊载体材料,其数量也不超过5%,给工程留下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目前由于声像档案载体材料成本较高,而且属于“账外”档案,不易控制。

2信息环境下的水利工程建设档案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利用意识不高

一些档案部门为了做“面子工程”,片面追求档案馆藏数字化的数量,未做馆藏资源分析就盲目展开数字化工作。一方面,浪费了本就有限的人力物力,分散了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其他方面工作的精力;另一方面,这些大量的信息数据造成了不必要的存储压力,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负担[7]。另外,有些档案馆在早期开发信息资源时不严格选择档案管理应用系统,一味按照本部门的标准、要求进行建设,必然不利于将来各馆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从长远看来也将影响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2.2资金投入有限

信息基础设备和网络通讯设施配置是整个档案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基础。要解决信息资源开发中面临的信息安全、信息共享、信息存储问题,需要配置安全性能高、稳定性强的大容量存储设备、网络设备,例如服务器、高速扫描仪、磁带机、磁盘阵列、光盘库、缩微影像数字化设备、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等,这些设备价格昂贵,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8]。作为社会文化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财政预算是其主要经费来源,信息化建设资金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满足购置大量信息基础设备的要求。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最大问题。

2.3管理软件不统一

品种过多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仅不利于地区的统一管理和使用培训,更可能影响将来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区域档案信息共享。有些档案管理软件开发商已退出档案管理软件研发市场,无疑会给已购买该软件的档案馆造成软件升级的困难。同时目前市场上推广和使用的档案业务管理软件大多仍以单机版为主。虽然单机版价格较网络版便宜,也可满足档案业务管理工作需要,却并不适应今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早期推广的一些软件,缺少与OA系统互通数据的网络接口,不具备网络使用的拓展功能。

2.4从业者专业技术不高

档案从业者尽管或多或少地经过了档案信息化方面的相关培训,自身的档案信息化意识已大大加强,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在技术基础和操作技能方面仍十分欠缺,个别档案人员甚至不会使用计算机。在档案局、馆中,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领导更是凤毛麟角。尽管档案部门主管领导均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意识,但75%以上的干部对信息化技术缺乏必要的了解,个别领导甚至对信息技术持轻视或排斥心理,极大地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3信息环境下的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提高信息化意识

正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见效缓慢,一些档案部门领导或政府主管部门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比较“感冒”,采取漠然甚至排斥的态度。有些社会公众也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不理解,认为没有发展的必要。这给档案部门扩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增加了难度。为此,必须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如在档案馆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加大网站建设力度等,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利用率,让档案馆作为新兴信息服务业的形象深入人心,从而提高当地社会公众的档案信息化意识。只有在建设思想上有了共鸣和认同,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支持,才有可能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3.2扩大资金投入途径鉴于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很多水利工程的财政预算仍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费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扩大建设资金投入,档案行政机关首先应力促政府加大档案事业一般经费的预算,力争将档案信息化建设项目列入地方政府或行业系统的专项建设经费,尤其是列入地方信息化或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以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同时面对信息化需要的巨额资金投入,政府财力终究有限。档案部门必须开拓建设思路,转变投入机制,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金,“多元化”地建设档案信息化工程。例如档案部门可与基础电信部门合作,获得其网络资源方面的免费或优惠支持,与大型跨区域IT企业联合,利用其异地市场政策和形象开拓需要,优惠获取其资金、技术和资源服务等。

3.3统一规范档案管理软件

选择档案管理软件不像采购其他信息产品,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淘汰更新。软件要有地区适应性和市场稳定性,且能随着工作需要不断升级。只要档案管理软件在设计上符合业务标准规范,品牌并无多大的影响,但必须注重软件与使用地区的地方特色、工作实际相结合。同时随着馆内局域网、政务网、Internet的迅速发展,档案管理软件越来越需要能够适应网络化操作。各地档案馆若仍使用单机版管理软件,通过OA系统初步采集电子政务信息后,要实现其归档与管理,必须在OA与单机版之间加装数据接口。而目前档案部门正在使用的管理软件中,很大部分并不具备这项扩展功能。为了顺利开展今后的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工作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工作,推广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势在必行。

3.4实施合理的档案人才政策

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our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as one of the main natural resources, how to effectively use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natural resources of the coordin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s the most basic social facilities,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water use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odern management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and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reservoir dispatching management, make the most powerful water resources reservoir as control facilities, can be i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and irrigation has larger compensation benefits, especially in the current stage of the irrigation area problem, but also a top priorit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management related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nd then discusses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modern management, so as to promote our country the whol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Moder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oder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作为生命之源,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当今经济高度发达的大背景下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有效的发挥水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科学的进行水资源防治。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有效防治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的管理办法也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加强水库的管理工作,不断加大现代科学技术的投入,发展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有效地发挥水资源在农业灌溉和水利发电等具有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以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创造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从全局上看,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有利于我国水利工程整体的加强,不仅在城市和农村的正常供水方面提供了保证,而且确保了农业的正常灌溉,不光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步。

一、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中易出现的问题

首先,信息化建设缓慢,由于我国许多的小型水利工程并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导致信息化建设缓慢。随着信息化的建设,水利信息化将带动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建设和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可以促进水利管理工作现代化、科学化。只有将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理论问题研究透彻,水利工程信息化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才能使水利工程工作在实现信息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才能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以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的效益原则。

另外,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在水利工程中,主要是各管理单位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做到有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财务的监管工作,实行独立核算,同时确保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对财务管理进行审计。许多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中缺少了健全的管理机构,就等于没有了中心点。

二、水利工程建设的现代化管理措施

首先,提高全社会对水利工程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充分了解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的重大意义。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水利工作人员从信息社会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到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其次,加快培养水利工程人才的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培养大量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化人才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通过高等学校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根据水利工程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建立不同的培养模式;加强对水利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培养既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能掌握基本知识的人才。

另外,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立法,加大对计算机犯罪的惩处力度,从法律层面保护信息系统的安令。通过管理和技术两种手段,使水利工程实施的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具体可以包括建立严格的系统加密措施、建立严格的数据存贮措施、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等。

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方式;策略

引言

随着建筑业蓬勃发展,工程的质量管理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不论是从社会、企业自身角度,还是用户、从业人员的人生安全角度,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都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后,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工程的投资建设,但是水利工程的质量问题也存在着隐患,这就需要对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质量。水利工程是我国开展的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在开工建设的时候,涉及的环节非常多,如果不加强工程管理,将不利于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也无法保证水利工程优质高效的完成。所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不但是出于提高工程质量的考虑,同时也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内在需求。

一、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有助于提高水利工程整体质量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水利工程与其他工程不同,如果质量把关不严,将会造成大事故,将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通过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来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二)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有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

水利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管控的环节很多,在这些需要管控的环节中,加强管理是十必要的。实践证明,只有控制住了水利工程的基础环节,才能达到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目的。所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对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有助于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对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整体管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实际管理的角度出发,水利工程管理是水利工程取得优质高效的保障,只有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才能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

二、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

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目的主要就在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取得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就是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然而当前很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管理过程中大都缺乏明确的质量目标,因而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方向性,使得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这也是当前很多水利建设工程质量普遍不高的根本原因,因而必须引起重视。

(二)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缺乏完善科学的执行程序

水利工程项目关乎民生,作为公益工程,其特有的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尤其是其投资回报较低,因而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通常就不根据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程序施工,即使竣工之后也难以进行科学规范的验收,导致水利工程质量难以达标,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很多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缺乏完善科学的执行程序。

(三)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逐渐完善,在工程建设领域采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工程管理已经成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目前水利工程管理来看,信息化建设程度明显偏低,基本处在原始的管理状态之下,没有形成完善的、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网络,没有实现对工程管理的信息有效利用和共享,没有构建完整的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因此,无论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在需求出发,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程度都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四)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素质水平

当前,很多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人员和管理人员大都具有素质水平较低的特点。因而在施工过程中难以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素质水平的低下,导致一些质量安全隐患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排除,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低下。

三、解决当前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细则,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目前的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细则的制定不够详细,对细节质量的关注不够,因此,我们要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细则。除此之外,还要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以制度来规范质量管理行为,以制度来指导质量管理行为,让制度成为质量管理的依靠和出发点。从管理学的角度而言,只有制度完善了,才能发挥管理的最佳效果。但是仅仅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质量管理的执行力度,只有依靠这两种手段,才能真正做好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二)规范投资方的行为,明确投资方责任和义务

对于经营管理中的权责不明确的问题,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明晰权责,明确产权,明确管理责任。水利工程与其他工程不同,在平时的经营管理中如果不对产权进行明确,在关键时刻就无法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严重的将会制约整体的水利调控,影响防汛抗旱的整体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在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中进一步明晰权责,规范投资方的行为,明确投资方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规范投资方的管理行为,才能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

(三)完善的水利工程信息化服务系统,提高服务水平

在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中,我们必须对信息化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在工程管理中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体系,以此来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提高数据的利用率,使数据处理和管理更加高效和规范。二是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整体管理水平,赋予水利工程管理更多的信息化属性,提高管理的科技含量。因此,我们必须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制定施工管理考核细则,加强执行力度

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进行全盘考虑。鉴于目前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考虑不全面的问题,我们要想办法积极扭转,具体措施是:制定详细的施工管理考核细则,以考核细则为依据,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所有施工环节,所有施工部位进行全面的考核完整的覆盖,并加强施工管理的执行力度,使施工管理成为提高水利工程整体质量和发挥整体效益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中要全盘考虑,通过制定施工管理考核细则的方式,深化推进施工管理。

结语

水利工程在我国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完成很好的对水资源的利用,同时也能进行储水工作,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防护,同时也能保证水利工程能够有效稳定的进行。水利工程管理是一项很系统化的程度的工程,是整个水利工程的重要的保障,是整个水利工程重要一道工作,同时也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工作,面对当前怎样进行增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科技含量,并合理的运用新兴技术才能更好的推动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顾炜标.从水利工程管理考核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路径[J].江苏水利,2008,02:25-26+28.

[2]陆元能.关于水利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J].科技风,2010,19:182.

[3]庞磊,沈国兴.如何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质量[J].才智,2011,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