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文
时间:2023-08-14 17:3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大学生生活乃至走向社会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大学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大学生可以接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日后的发展意义重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完善,但是新的历史时期决定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制约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所以一定要及时总结和发展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
一、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事业也不例外,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些难题。那么面对着新的历史形势,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哪些必要性呢,笔者做简单总结。受多元化思想影响,各类因素的碰撞,再加上现在的大学校园社会化程度比较高,但是相对于社会来说,学生的社会经验又很少,对于事物的认知和把握能力都不是很强,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影响“三观”的形成。所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必要,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塑大学生造健全的人格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和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我国人才的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大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新形势下高校必须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当大学生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保证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高校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帮助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新形势下要求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较为单一,一味的说教式教学,显得过于刻板和程式化,学生不容易接受,感觉思想政治教育索然无味,教学效果自然不好。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力的培养,机械化的授课方式与学生机械化的应付考试显然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新形势,尤其在当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的交流日益便捷、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也较为频繁的形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教师如果一味固守传统,思想政治的教育只会徒劳无功。
(二)新形势下学生情况的复杂性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新形势下学生的情况比较复杂,主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元化思想之间的碰撞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和自我意识过强;来自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网络以及就业等等各方面的压力。等一些列因素造成了大学生情况的复杂性。这样的形势给大学生的思想上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也带来了一些心理问题,无形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增添了一定难度。
三、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分析
(一)引入新颖、有积极意义的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思想政治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相关理论的灌输,否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的概念理论知识较多,如果只是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内容得不到及时丰富,将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入新颖的、富有积极意义的内容。通过改进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加强其对思想政治相关理论的感悟。教师还要积极改进创新教育方式,带给大学生不一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辅导员要彻底摒弃,改而与学生进行想法交流,针对具体问题相互交换看法,进一步展开探讨,以此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思想政治的教育离不开一个和谐健康的氛围,因此辅导员要注意营造这一文化氛围。思想政治的教育不只局限于固定时间和地点的学习,还要注重在平时加强对大学生的培养。故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就是极为必要的。大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都在校园内,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能使其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思想政治的教育,这有利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作者:安志权 单位:北华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雅婧.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J].赤子(上中旬),2015(21)
[2]范慧萍.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J].品牌,2014(10)
[3]韦丽.试论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的结合途径[J].亚太教育,2015(13)
篇2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积极转变观念,才能不断创新。创新就是要以变则变,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过程中,一定要贯穿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从全局上、战略上谋划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重点是实现“四个拓展”:即由单向性向多向性拓展、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由居高临下向深入基层拓展、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多侧面拓展。当前,特别要注意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导作用的同时,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处理加强和改进、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加强的基础上改进,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高职教育必须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正确转变由旧到新、由错误到正确、由此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的积极转变;从不适应到适应也是一种积极的转变;从墨守陈规到不断创新才是一种大的转变。
2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正确定位
在高等学校的培养人才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塑造方面之一,是人最根本的素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在这个变迁过程中,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等各种思潮不断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非常重要的。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予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稳定、健康、向上。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所以要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确定位就是要摆正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当副业,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程,定期研究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经常研究和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状况,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部署,同时检查。高职院校各单位、各部门要明确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把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坚持和完善听课制度,深入到师生中了解思想动态,通报情况,指导工作,形成领导关心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益的良好氛围。
3 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由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关节点,其实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那就是方法的创新。
一是教育队伍和管理方法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高职院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具体承担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学
[1] [2]
业引导和事务管理等任务,是一支特殊的教师队伍。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充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并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使他们的实际收入与相应教师的平均水平相当。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鼓励他们钻研本职业务,为他们在业务方面发展创造条件,选拔推荐工作成绩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骨干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学成后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原来的辅导员、共青团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转向“三育人”,呈现为以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教师队伍、学校管理队伍和后勤服务人员组成的多维队伍体系,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共振效应”。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众所周知,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势必引起各种工作手段的变化,现在的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校企合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创新方法和手段,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信息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手段、方式、条件、效果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高职院校应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这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要不断创新。宣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广大师生的科技意识和人文素质。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
篇3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快速而深刻的转型,经济形势、政治形势、社会形势不断发生变化,意识形态的斗争依然存在,知识经济时代全新的媒介传播方式等都使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变化。能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思政工作新状况,找准思政工作着力点,增强思政工作针对性,提高思政工作实效性,给我们高校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新课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情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快速而深刻的转型。在这一历史变迁过程中,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利益关系的急剧分化与调整、各种思想观念的日益活跃与碰撞;另一方面是开放环境中西方政治思潮与文化意识对中国社会的冲击与渗透,致使人们的思想认识产生明显差异,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更加多元多样,这使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挑战颇为严峻。
(一)大学生思想价值多元与核心价值的冲突
当前,“90后”的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 “90后”大学生呈现出了多元的思想价值认识。在现实的生活中,以自我体验为第一要素的现代生活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他们有抱负,但偏重于个人理想;渴望成才,但缺乏吃苦精神和鉴别能力;自我意识较强,但集体观念淡薄;科学“三观”不牢固,价值取向功利色彩强,社会理想弱。
(二)大学生思想自由认知与主导认知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整体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和网络资源的高度共享,在这种状况下,我们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元认知主导地位,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价值观念冲突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而使其明辨是非、正确抉择,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碰撞
封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打破,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迅速向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模式转变。事实证明,在多元的思想价值并存的态势下,一种正确的思想体系要想占据主流地位,必须在与对立的诸多观念的交锋和斗争中进行必要的修正和发展。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区域经济和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一)开放的网络信息与课堂教学的博弈
网络媒体的出现在为大学生提供交互式快捷、丰富的信息的同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多样的社会思潮与学校教育的争夺
由于大学生思想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对党史与国情不够了解,加之目前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较低,思想教育普遍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大学生极易受不良思潮影响,理想、信念被弱化,爱国主义教育被忽视,丢失了理想归属和精神寄托。这些都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使学校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三)多元的社会公德与传统道德观的抗争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一些传统道德观念的行为显然已不利于现代社会公德的建设。我们今天看到的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比如拉帮结派、徇情枉法、任人唯亲等等,实际上就是强调情,而忽略了公众的利益。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新旧观念剧烈碰撞,都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
如何培养政治上可靠、能吃苦、求进取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是当前需要我们高校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想真正抓好这项工作,必须出实招、用实劲、办实事,既要积极探求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还要着眼长远,善于总结实践工作经验,从实际工作效果出发,大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方法。
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的基础上,认清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不适应时展和学生思想实际需要的薄弱环节,努力探索新途径、新模式,把学校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在今年五四的重要讲话中提到“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只有努力造就一大批奋发拼搏、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把我国的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才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完成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微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3 ― 0147 ― 02
一、微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微文化是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而逐渐兴起的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等为代表的一种新兴文化载体。作为一种新兴起的社会现象,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内容简洁明了。微文化内容简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微”字上,比如微信朋友圈有字数限制,微视频有分钟数限制等。这种呈“碎片化”的信息形式更适合于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起零碎的时间(如:排队、等车,等等)来获取信息。第二,信息共享便捷灵活。在微文化的世界中人与人的信息互动、交流、共享更快捷灵活。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党和政府的正确指挥下,由高校具体负责,按照思想道德的发展规律。对高校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教育内容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多个方面。第二,教育途径较多。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只是局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社会实践。还应该抓住主流文化、新兴媒体等与时俱进的新途径。发挥各种不同途径的优势,更好的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三)微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文化发展的一种新兴形态,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微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微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一个大背景,未免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观点、方式、途径等方面都产生影响,与之相对,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顺应时代潮流,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效果,也会对微文化的产生,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动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
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预先积累其所需资料,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座等各种形式,将自己搜索的信息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来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此来促进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改变。高校教师提前搜索整理的信息优势便决定了其在授课地的过程中占有绝对的地位。与之相反,大学生由于信息量的匮乏只能被动的接受。高校教师的话语权优势、信息量的优势都代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而现时代处于微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大学生被大量的信息包围,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教育者就不再具有信息占有上的优势,这就动摇了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
(二)冲击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在微文化的背景下,大量信息使高校学生难以辨别,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如今,微文化还只是一种非主流意识的文化,它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微文化具有健康、向上的一面,能够丰富主流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微文化也具有背离主流文化的层面,对主流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甚至有些时候还会以其消极和颓废的一面来与主流文化相抗衡。在我国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便担负着弘扬主旋律的任务,其内容一般包括:宣传主流人物、传播主流文化。微文化时代的到来,其多元性的传播方式一般都是侧重在“微”这一字眼上。“微民”往往都是热衷于小事件,并且努力将其放大,这在另一方面也淡化了主流文化的地位,强化非主流的中心地位。这种不良的倾向,对整思想意识确立期的高校学生来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经意间就会使其形成主流文化“去中心化”的思想意识,严重者甚至会拒绝主流价值观的教育,这就严重的冲击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三)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管理难度
在微文化的时代下,信息的传播的快速性以及不可控制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微文化的迅速兴起和广泛传播是以互联网技术的充分发展为依托的。当今时代,互联网以其惊人的速度进入了千家万户。与之相适应,作为互联网的依赖者微文化的迅速流传使得“微民”这一社会群体也迅速扩大。高校大学生无疑是这一新兴的社会群体“微民”的主力军。由于网络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而且人人都可以通过无线终端消息。并且微文化以其“裂变传播”(即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形式)的信息传播形式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时也激发了高校学生想要表达自己话语权的欲望。如果这快速传播的信息是积极的,符合主流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就会更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但传播出来的信息是消极的,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是被有意虚造的,一旦在学生中广泛传播,就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总之,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微时代条件下如何改善信息源以及信息的“零控制”局面、如何监管信息的质量和传播是值得{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
三、微文化时代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应对对策
(一)增强高校师生对微文化的认知
正所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才能够更好的指导我们的行动。同样道理,对微文化只有我们彻底的在思想深处接受它并予以高度的重视,它才能够为我们所用,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所用。要利用起这一新兴媒介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首先必须提高各高校师生对微文化的认识,使其认识到我们已经进入微文化的时代,同时引起对微文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据一项调查可知,很多高校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关注的大学生人数也不少,但是学生对此却无太多的期待,这足以说明微文化已经进入了高校管理工作领域,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教师还没有充分的利用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所以利用微文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思想上认知它,并重视其积极作用是关键。其次,对于微文化思想认知是第一步,思想认识上去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即“微素质”。众所周知,微文化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逐渐兴起的,所以就要求高校师生具备一定的互联网基础知识,对社会的关注意识与参与精神以及学习态度与辨别能力。据一项调查可知,高校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会觉得上网、发微博微信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对此望而却步,退避三舍。这一态度是不利于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的。只有保持着一颗终生学习的态度,才能够缩小与学生之间的代沟,借用网络这一媒介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优化微文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的除了思想上的认知之外还要做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上的科学性。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理想与现实结合。当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在总体上符合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这一特点。但有时也会出现过多强调理想而忽略现实情况这一问题。例如,微文化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想表达自己人人都愿意表达自己的时代,那么如果课堂上过多的强调社会、整体而忽略了大学生这一能动性的客观存在就会导致大学生的参与感迅速降低,不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毫无疑问,强调整体以及社会价值是正确的,但如果过分强调,忽视学生这一能动性的客体,就会与微文化强调个体独立性这一影响相反。所以在微文化下,这种教育方式应当适当的做出调整,否则就会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排斥。
第二,传统教育与新媒体教育相结合。传统教育涵盖了高校学生的专业课、基础课、技能课等等,同时也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爱国主义的教育等内容。着眼现时代,我们都处于微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在这一氛围中每个个体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同时是信息的接受者,那么如何发送以及如何传播积极有益的信息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高校教育应该着力于在传统教育之外适当开展新媒体素质的教育,引导学生逐渐具备能够在网络信息海样中很快获取有益信息,主动屏蔽虚假信息,同时又能轻松进行转发和扩散。所以开设新媒体教育,有利于提高到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充分利用微文化中的新媒体、新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微文化是依托互联网尤其是个人便携移动设备的普及发展起来的,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抓住这些新媒体的优势并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会大大提高其实效性。
第一,发挥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已经普遍的存在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微博这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与学生的沟通,在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的同时又能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具有即时性。现如今,在微文化的大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重视微博这种形式,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像力。
第二,借助微电影、微公益等新形式来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适应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微电影、微小说以其内容精炼、阅读方便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尤其是大学生的喜爱。一部短暂的微电影,虽然放映时间不长,但却会带来超出我们想象的思想震慑力。所以,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这种形式,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传播正能量。这对微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无疑帮助极大。
〔参 考 文 献〕
〔1〕尹冬梅,等.学习辅导: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内容〔J〕.思想理论教育,2006,(07).
篇5
1.以学生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完善,是人从不完善走向文明、完善的一个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所实施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质,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既要引导学生、教育学生、鞭策学生,同时又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2.当今大学生的现实情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多元化现象,利益观念明显增强,对于理想和信念以及社会价值等关注力度不足,部分学生出现轻微拜金主义,非主流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面对既个性又非主流的大学生,以学生为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无疑是不二之选。
3.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未得到足够重视。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局面还未完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坚持以学生为本
1.打造优质的校园文化。制度和文化都可以对人的行为加以引导,制度是外在的行为准则,而文化则是人们内在的共同的价值体系。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可以享受到更为完整更为精彩的大学生活。
打造优质的校园文化首先要依法治校。要明确高校与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学校和学生双方的关系和责任,并明示公告;要规范管理过程中的处理程序,对学生的处理要做到程序正当、依据明确、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处分适当;要以法律救济的形式给予学生申诉的权利,以充分体现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思想。这三方面本身即是以学生为本制定的制度,将以学生为本的态度与法治精神结合起来,可以有效保障人性的合法张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构建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校园。其次,打造优质的校园文化需要加强文化体育建设。大学校园的社团通常是极其活跃的,学校可依托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比如结合重大政治活动和节庆日,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征文活动、歌舞大赛、学者讲座等,让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打造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提高思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建设一支专职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党政团领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政工作,从行动上积极实践思政教育,加大投入,加强建设,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还要拥有一批政治可靠、理论功底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能将思想政治课讲活讲生动,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得到思想上的熏陶,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另外,还有拥有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近年来高校辅导员老师多数是大学刚毕业就踏上这个岗位,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工作经验,很多社会问题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自己当学生时就未想通而现在就要面对自己的学生来回答,只能是凭感觉和经验开展工作,只能简单地以制度和纪律来管理大学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学校需注意辅导员老师的年龄搭配,以老带新,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发扬光大。
3.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避免“一刀切”。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特点,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把握大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政治方向上,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到积极的道路上,紧密结合时政,与时俱进,和平时期引导大学生为投身到祖国的发展中打基础,碰到敏感时期要及时预防年轻人的冲动和一时激愤。在学习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把学习与成才结合起来,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又要考虑自己所学知识对于在社会服务中的应用,把自己的前途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与持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生活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运用正确的生活观、消费观教育,使大学生把时间和精力运用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上,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在人际交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引导大学生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指导他们学习相关的人际交往知识并注重培养他们交往的能力,使他们愿意交往、勇于交往、善于交往,建立起平等、互助、诚信、宽容、开放的良好人际关系。
4.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尚无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完善机制,实际中每个思政工作者都需要熟练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当前,教育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还未得到充分重视,相关领导应提高意识,充分重视教育心理学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作用。补充具有教育心理学基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现有工作者进行系统培训,充实教育心理学知识,力争使每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能灵活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来指导工作。同时应加快思想政治工作层面的应用心理学课程建设,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目标,并将咨询心理学等内容引入其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使大学生内心的迷惑矛盾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
以学生为本,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选之路,坚持以学生为本才能构建更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更和谐的学生关系,能够使学生更健康、文明的成长,可以有效的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烦恼,使学生真正成为各方面都对社会有用的人。坚持以学生为本,符合当代国情生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设和谐校园做好高校工作的基石。
参考文献:
篇6
一、微信时代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微信凭借着其强大的功能进入了大学校园,利用其具有的个性化、大众化、交叉性和随意性等优势,极大地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突破了时空限制。以往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以班级或院系为单位,具有有时空的限制,很难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微信时代的到来正好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突破时空限制,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学生通过可以受到更为广泛的思想教育,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微信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对于学生的疑惑,教师可以利用“朋友圈”展开讨论,如此一来就能实现有效的交流。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的内容和信息完全由教育工作者或学校相关部门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学生的政治倾向和思想态度,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和积极性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甚至从心里上拒绝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育效果自然也差强人意。微信的出现大大改变了这种局面,以全新的教育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关系也变得民主和平等。此外,这种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逐渐生活化。微信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了解学生的生活,从而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提供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朋友圈”展示相关的图片或文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受到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二、微信时代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微信时代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媒介素养有待提高。大学生的好奇心格外强,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微信时代的带来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但他们对于微信中传播的信息很难做出正确的思想判断,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年龄差异大,不怎么了解媒介的使用,无法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由此看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二)大学校园网络舆情监控难度大。微信具有强大的信息交流功能,然而微信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可以迅速复制和扩散以及回应,进而形成舆论。大学生对舆论的判断力较弱,很容易动摇自己的观点,使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发生改变,由此就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增大了大学校园网络舆情的监控难度。
(三)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受到影响。微信平台有许多对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进行抨击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微信的传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三、微信时代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重视媒介素养的提高。大学生使用微信已经成为潮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尽最大努力引导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正确地识别微信平台传播的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的输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例如,当教育工作者在微信中发现了不良信息的存在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指导,这样就可以快速地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判判断力,远离不良信息。
(二)利用媒体进行先进的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利用校园舆情的力量,了解和掌握校园舆情的具体情况,从而更好地监控网络的舆论动向,进行适当的引导,确保校园舆情可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媒体的优势,提供先进的思想教育。
(三)利用微信加强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把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深入渗透到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他们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这样即使微信会传播一些抨击性的信息,也不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加强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传向学生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纠正学生错误的四思想认识。
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微信的“朋友圈”中展示一些和思想教育内容的图文,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正确的思想,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水平。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7
[关键词]新媒体 90后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89-01
新媒体是指在新的技术体系下发展的媒体形态,主要包括网络、数字杂志、触摸媒体、手机短信、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90后”正逢互联网、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在我国迅速发展时期。因此,新媒体以更快的速度、更广阔的传播途径、更全面的信息内容深受“90后”大学生的喜爱。在“90后”的成长过程中,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他们习惯的话语方式和行为方式,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一、新媒体对于“90后”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是使用新媒体最频繁、最主要的群体,也是受其影响最深刻的群体。新媒体越来越多地影响着“90”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很多方面。
(一)新媒体带来的知识、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
从传统的书籍到电子书,从实体的课堂到网上课堂,从真实社会到虚拟社会,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不断带来信息获取方式的革命。当伴随着“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不断成为人们习惯的搜索答案方式后,对于“90”后大学生来讲,这些方式更成为了他们习惯的学习方式、信息获取方式。新媒体即时便捷,不受空间限制的特性符合“90”后大学生自主、方便的生活方式,从而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欢迎。
(二)新媒体带来的话语方式、交际方式的改变
作为伴随着新媒体成长的一代,“新媒体”话语方式就是“90”后话语方式的真实反映。微博、微信、QQ、人人、飞信,越来越多的社交软件、即时聊天软件成为了其人际交往不可缺少的渠道。对于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手机上网较高的使用率,大学生对虚拟世界的关注不断增加,这就相应减少了其与现实世界的交流。因此,导致“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比如关系疏远、冷漠,严重的还会出现自我封闭、离群索居的现象。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冲击
在新媒体环境下,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都成为了迅速传播的内容。由于缺乏一定的分辨能力,“90后”大学生很容易轻易传播这些信息内容,并在其所在群体内形成一定的影响。这种过度依赖网络对于“90后”大学生造成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定的体现,比如道德观念淡薄、法治意识冷漠等。新媒体带来的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冲击已经成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难题。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新媒体的出现和飞速发展,使得网络化、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须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积极运用新媒体有利的一面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尽量减少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一)加快角色转变,更加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媒体环境下,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已经难以得到“90后”大学生的信服和接受,同时,新媒体的信息表达方式也是直观的,深得“90后”大学生的喜爱,相对枯燥、略带说教色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起到的效果也很弱,教师的权威性也被削弱了。因此,在工作中应努力为“90后”大学生打造一个开放、自由、包容性强的教育体系,让以往“权威”的老师成为“可信”的朋友。
(二)改变工作方式,积极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得到“90后”大学生的认同,新媒体环境下,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培养对于新媒体的敏锐性,积极寻求和掌握学生关注和对学生有影响的信息内容,以便在工作中能较快较好地找到切入点。利用新媒体的这些优势,以及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依赖程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宣传、舆情监督、消息、构建学生良好学习和交流平台等方面的建设,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搭建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
(三)加强舆情引导,提高大学生自律意识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量繁杂,正面和负面信息共存。一方面是较广的信息量普及了学生的知识面,但由于缺乏监管性,新媒体下的各种负面信息大量充斥网络,由于正逢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信息没有较好的分辨能力,所以在工作中应当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关注,并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信息进行筛选,对于会引起学生错误看法的信息进行引导。此外,还要加强对于大学生自律意识的教育,教其学会对于信息的分辨能力,让“90后”大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使用新媒体。
【参考文献】
[1]石庭.90后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及培养途径探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2(05):109-111.
篇8
论文摘要: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网络文化的介入及经济全球化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对我们广大基层辅导员来说是一次新的考验,要求我们必须寻找合适的对策去解决新问题,适应新形势。
一、班级干部建设是培养良好班集体的开篇
在班委会团支部的成立过程中我采取了公开竞选模式,通过竞选演讲、投票表决和最终的就职演说等形式,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规范化运作机制。
记得在组织班干部竞选时,最初只有几个学生主动上台作简短的演讲。后来经过我的一番鼓动,大胆的学生纷纷走上讲台,进行自我介绍和竞选的职务以及任职设想,然后是常规拉票。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同学站在讲台上就面红耳赤,急匆匆把事先想好的话说完就跑下去了,甚至忘记说了自己的名字,有个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上台,却说不出几句话,也有几个从容不迫侃侃而谈。这样的短短几分钟,还是能看出一个人的胆识和能力的,最终投票结果当然是那几个从容的学生当选,我也很满意。第二天我又组织当选者进行就职演说。在这一过程中,不但使班干部队伍素质得以加强,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全体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强化竞争意识。
二、了解掌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是前提
有了健全的高素质的班级干部队伍是培养良好班集体的开篇,也是了解掌控学生思想行为动态的主要渠道。班级干部分工细化、明确责任,使得班级工作不等不靠,每周召开一次班级干部会议,对一周内学生的各项情况做以汇报,进而了解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情况。
网络是信息传播最为便捷的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控学生,入学初,我就委派一名学生建立了班级群,并号召全体学生尽量以实名制加入该群,这样不但便于全员的沟通,还可以通过日常的聊天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大部分时间隐身观察、聆听,适时在线交谈,个别私聊访谈。对学生的了解更直接、准确、及时。通过组群还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通过各项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入学初举行了团队训练活动,通过集体协同活动让学生感受团队精神在完成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我也有意创设团队型作业,如在色彩构成课中,学生进行调色配色方面的训练时我安排了百人构成大作业,把一幅万里长城的图片进行放大马赛克处理,并分割成近百个局部一一编号。在下发给班级的每个学生时暂不公开画面反映的内容,只是重点强调每个部分都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如有一个局部出现大的色彩偏差,将影响整个画面的效果。这样一来学生调色及配色时自然加倍细心,以免自己的作业在画幅中失去连续性。每个学生的作业又都有差别,体现个体的不可替代性。最后通过作业的组合张贴,学生被巨幅的万里长城所震撼,深感团队力量的强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转贴于
四、对学生的综合测评是重点
学生的综合测评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过程,是对学生产生激励效应的重要手段。综合测评通过分项量化,加减量化分数,期末汇总,班级张贴公布,与奖助学金评定挂勾。由于量化考核的项目比较琐碎这里就不过多的阐述。
五、后进生的引导帮扶是关键
所谓的后进生,其实综合能力并不比优秀生差,只是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对他们进行引导,才能充分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后进变优秀。例如有些同学在大学里面对宽松的学习生活氛围竟然不会学习,或找不到学习的动力,我及时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兴趣、长处,先后成立了跆拳道社、街舞社、爱心社,通过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的个人优势得以充分展现,培养他们的积极、乐观、向上的道德风尚。课堂上抓住合适的机会,即他的专业上的一点小进步就公开表扬,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
在与学生沟通时也要强化平等、心平气和,发脾气只能把势态搞得更糟。对他们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时要以成年人的标准处理,并使他们清楚自己责权利的统一。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艰巨。其特点是影响因素众多,规律性与突发性并存,情与理、德与法并重,所以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和了解学生,探索出更加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参考文献】
[1]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篇9
【关键词】情感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0-0134-02
情感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通过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从而影响很多事情的发生与结果。而情感教育则是利用受教育对象的情感对其进行心理上的教育影响,从而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对于受教育者的内心产生调整的结果,改变其固有的思维,从而影响其行为。情感教育是教育中非常细致的一部分,教育效果好则会产生有利的结果,属于效果恒久的教育方式之一。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入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 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1.推动与沟通作用
情感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育工作中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仅仅只是在专业理论知识上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个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感恩世界上美好的事物,抱着感恩与愉快的心情面对生活,而对于错误的事情要敢于纠正与批判。这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动之以情,用感情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的观念并以高要求、高标准来衡量与完善自己,树立全面发展的信念。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情感基础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关键途径之一。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并且都是独立的个体,各有特点。当下高校教育方式往往是集中授课,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与个体之间的沟通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沟通有助于学生之间产生信任与尊重,从而建立起情感的桥梁,不断提升教育效果。
2.激励与调节作用
激励指的是群体中互相影响的一种状态,由于交互作用形成的某种感情使得群体中的成员都产生向上的积极力量。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受到影响,希望可以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得到进步与发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良性竞争会带来激励作用,导致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树立在思想水平、道德建设、综合素养等各个方面超越他人的目标。但同时,学生也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因为各种不良因素产生自尊心受创、被打击的现象,从而产生自惭形秽、神经过敏、过度自负、极度自卑的不良情绪,造成精神上的不良压力与干扰,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这种时候就需要发挥情感教育良好的调节作用。在了解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情感作为切入点,动之以情地取得学生的信任,再针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科学的调节,改变他们错误的思想观念,纠正他们对于自我、社会的评价,积极地采取正面教育,帮助他们解决眼前的情绪问题。
3.感染的作用
古语有云:上梁不正下梁歪。意思是,人与人之间是有感染作用的,尤其是中心人物对于其他人而言,感染作用更加明显。以一个班级作为例子,如果班主任是一个温和、热情、大方的人,善于组织,易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决策民主,学生受其影响也会成为类似性格的人,班集体也会有良好的班风、严格的纪律、较强的班级战斗力;如果班主任是一个严苛、凶狠、没有耐心的人,情绪不稳定并且过分霸道专制,只会用自己的权力欺压学生,这种环境下的班集体就会成为没有责任感、自觉性较差、靠教师外部压力压制才会有所成绩的集体,教师与学生之间也会因为沟通障碍而不往同一个方向努力发展。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善用情感教育来起到感染的作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得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获得道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
二 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施办法
1.强化学生的关爱之心
社会发展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本质上来说,人的发展也需要以人为本。当下,社会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国家更加强调和谐社会的建设,在这个大背景下,人本理念正在被进一步深化与重视。高校是培养祖国未来中流砥柱的主要场所,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高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在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高校学生需要重视自身精神世界的发展。所以,大学生的教育者们(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等)须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关爱学生,从而强化学生的关爱之心。当教师真诚地关怀学生,学生面对教师的时候才会有亲切感,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在教学内容上产生共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加强,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好地被人关怀、欣赏,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也会开始关怀别人,从而促进情感教育。
2.主动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师须要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主动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情感教育,达到教育效果。教师对于学生情感需求的满足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相关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时代的多种渠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从而主动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当下的大学生一般都为“90后”,对于新时代的通信工具异常热衷,比如微信、微博等网络工具,教师就可以抓住大学生的这个特点,通过上述网络工具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室友、朋友等关系全面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情感动态;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近况,从而根据实际情况与学生沟通交流,尽早发现情感需求中的问题,并及时地加以解决。但是,当下大学生比较排斥与教师交流情感方面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须要想方设法地与其沟通交流,从而获取准确的情感交流信息。
3.换位思考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
“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往往具有丰富的情感,但自尊心也比较强,所以,他们一般都希望可以得到身边教师、同学、朋友的尊重与信任。但是,他们同样又有着个性张扬、自私的毛病,缺少换位思考意识的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碰到一些障碍。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只有换位思考,才能产生足够的信任,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掌声与成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需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考虑事情,做出最能保障学生权益的举动与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并使其产生沟通交流的意愿。在教师并使其产生学生两者都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换句话说,换位思考,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工作的开展。
4.情感教育对学生自我实现的推进
当下的高校教育大多比较侧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还有待提升。所以,学生之间的竞争一般也只存在于学业上面,对于学习花费的精力与体力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花费的精力与体力是完全不同的。由于高校教育的特殊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受到挫折,开始止步不前。所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要在学生的成才过程中加强情感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升学生追求学问的积极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学生取得的微小进步要适当地给予肯定与鼓励,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热情。此外,对于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与进步,教师也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的推进。在学生个人理想、个人发展等方面,教师都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意见与鼓舞,使学生尽量少走弯路。
文章首先具体阐述了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推动与沟通作用、激励与调节作用、感染作用。然后从强化学生的关爱之心、主动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换位思考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情感教育对学生自我实现的推进四个方面说明了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施办法。
参考文献
[1] 骆郁廷、史姗姗.论实践育人的德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研究,2013(10)
[2]陈荣荣、余斌.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研究,2013(10)
篇10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39-01
所谓的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并且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媒体时代的具体内容和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可见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之快。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信息海量、传播速度惊人、互动性极强以及平面化传播的特点,通过新媒体时代的影响,或者说运用新媒体时代优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势必会给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契机。但是客观来讲,机遇与挑战并存,其中不乏一些消极影响。本文对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挑战和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还望见谅。
一、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1.有利于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显然新媒体时代更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播,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首先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比,避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在课堂上面对面授课与交流的局限,新媒体式教育可以打破这种局限性,更加有利于教育信息的快速和大面积传播,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和教学效果。再者新媒体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为师生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大大提高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立体化发展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比较注重课堂教学,配合开展一些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以及一些校内的社团活动,这些活动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体现在时间和场地方面。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可以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随时随地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思想政治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思想教育工作的不足,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方位立体化发展。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比较枯燥,说教式灌输知识的方式不容易被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不应该仅停留在书本。而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灵活,每一个学生都是思想政治信息的传播者,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也不再枯燥,变得更加灵活,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新媒体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海量的信息以极其快的速度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大学生作为新媒体当中比较活跃的代表正在受到新媒体时代的影响。新媒体的自由与开放,难免使有一些负面信息进入到大学生的生活,毕竟大学生的身心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再加上一些虚假新闻、思想观念以及一些错综复杂的信息的影响,很容易影响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题。
2.冲击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势不可当,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虽然新媒体时代有很多优势,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有很多值得保留和传承的特点,比如传统教育手段就有很强的现实性,对学生的管理也更加便利。但是在新媒体影响下,显然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3.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深刻,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紧跟时代步伐。现实教育工作当中y免存在面对各类新媒体时,一些教育者仍表现出茫然无措,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广度和速度甚至不及大学生,这不仅给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带来极大的阻碍,也导致教育者权威性地位受到严峻挑战。